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地震教学设计(汇总19篇)

地震教学设计(汇总19篇)

时间:2023-11-27 10:11:08 作者:灵魂曲地震教学设计(汇总19篇)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破坏。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地震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以下是一些专家对此的评述和建议。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文章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四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文中的情感资源,设计有感情的导语,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丰富想象后的语言训练为主线,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抓住课文中的两条线,一是在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表现和其他父母进行对比,二是夫妻的挖掘表现与儿子在黑暗的废墟底下的对照。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体会父亲的伟大、了不起以及儿子的了不起。

幻灯片、地震录像片段。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师安排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段视频录像,学生观看。观看后,提问:“你们想对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说些什么?”接着提问“假如你在黑暗的废墟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对课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话?

(三)再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学习。

2、在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对过去的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后的父亲的想法、儿子的想法进行想象。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父亲的意志受到了考验,儿子的生命也受到了考验。引导学生思考:儿子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能这样顽强的坚持下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儿子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父与子相互信任基础。教学中,不是穿插学生的朗读,更好体会父亲的伟大父爱父与子之间的相互信任。

3、在理解父亲挖掘过程中那种坚定的信念时,让学生对“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进行讨论。这时候的父亲到底有没有精神失常。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课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延伸、这对父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周围的人看了后会怎么说?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段落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老师想到了母爱,并配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后向学生推荐书目。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讲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总之,无论是教学的总体设计,还是某一问题的确定。我都始终注意力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1、认识、会写课文中的11个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父亲的爱,可能是严厉的批评;可能是真诚的鼓舞;可能是细致的关怀,今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来结识一位有着执着的爱信念的父亲和一个勇敢的男孩儿。

板书:

父子。

二、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生自由读全文。

师:有哪些生字词是你想提示同学的?

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读“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柔曼、爆炸、瓦砾”等词语。

师:这些词语各写一遍。注意爆炸的爆字,右边最下面不是“水”字,笔划依次是“点、提、撇、点。”

生在摘抄本上写生字。

师:哪些词语你还不太明白?

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指导用“找出近义词”的方法或“把词语放到课文中理解”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探讨,理解词义。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并思考。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叙述文章梗概,师指导。

师:课文哪些描写给你的触动最深刻?

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遍,把这句话抄写在摘录本上。

板书:

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指导学生关注文中父亲的语言和外貌,并分类抄写在摘录本上。

父子。

总会和你在一起。

《唐山大地震》教学设计

本文是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新闻的一些特点。教学时既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也应该对本文的特色进行集会。所以教学时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多方位的描写。

3、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理解作者对许多人类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贯注了作者强烈真挚的主义感情。

三、教学教程。

1、导入新课。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人类显得脆弱与渺小;但是在灾难面对人类又显得坚强与伟大,这坚强是什么?这伟大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唐山大地震》。

2、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浏览全文,你认为节选的三个小节中哪一小节对你最有感触,或者哪一个细节你感受最深。

提问学生,说说对这个内容的理解,教学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应该抛弃教师的预设。

然后转入“研读品味”阶段。

3、研读品味。

《看守所》一节“带伤的军人押着带伤的囚犯,带伤的囚犯又在废墟上奋力抢救奄奄一息的普通人的生命:首先是那些看守所的干部,干部家属;再往远处去就是小街小巷里的群众。囚犯们和所有在废墟上的救险者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端。他们似乎都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和所有的救援者一样,小心翼翼地抱出那些受伤的孩子,扶出那些吓呆了的老人。每当扒出遇难者的尸体,都忍不住发出轻轻的叹息。豁出去了!他们拼尽全身力气在撬,在搬,在扛。满手是血痕,满脸是汗水雨水和成的泥浆。当搬撬重物的时候,他们还喊起了高亢的号子。”

(小结:囚犯由最初的安守本份,安静地站在警戒线内。在三人请求下,看守员批准了他们一同救人。在灾场上,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努力地救人。在囚犯们抢险时,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急。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囚犯的身份,只是一心一意的去救人。他们甚至比普通人还要焦急。这就是人性,人心底最为善良的东西。这是作者的发现。)。

“直到黑夜降临,唐山市公安局准备把犯人押解到外地去时,看守人员才发现少了三名囚犯。这三名囚犯在抢救完周围的人之后,豁出命跑回家去抢救自己的父母姐妹了。其中两名,在处理完家事之后又主动地到公安局自首,返回了看守所。还有一个正在他家的废墟上忙碌,公安局的摩托车到了。”

(小结:没有人逃走,在灾难面前,这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盲人居住区》一节: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小结:主要讲述盲人资希圣。他是民政局螺丝厂的副厂长。由于受到正常人的歧视,所以他们只可以自力更生。大部份盲人也跟着资希圣,一个跟一个地在废墟上忙碌着。其后,他们更在废墟上到处演奏,为一些受伤的人带来一点慰。在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他们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在灾难面前就连盲人也可以成为救死扶伤的一员。)。

《“方舟”轶事》:当人们从废墟上扒回了自己家私有的财产,那私有财产在他们各自的“铺位”前越堆越高的时候,那种休戚与共的感情上的的维系开始解体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是顽强的“私有”观念。

“这是我家的!”

“你瞎了眼,这是我家的!”

“大户”陷入了一片混乱。人们变得那样陌生,那样疏远,为了一把盐也会拌嘴,为了在地铺上碰撞一下也会吵架。“我的”,“我家的”,这些词语把“大户”的气氛分割得支离破碎。

“大户”终于解体了。

(小结:由于地震把大家所拥有的失去,大家也一无所有,大部人均无家可归,所以便成立了大户制度。在初期的大户里,大家均是没有私心的,好像一家人一样,人人平等。但是,地震并没有带走人心里最初的欲私。但当各人在自己的“家”里拾回自己的财物后,大户的制度便开始瓦解了。这里作者是进一步挖掘了人性里的东西了,作者在最后引出了一个理论教师的说话:“巨大的自然灾难,使人类进入原始共产主义状态,这不是任何意义的进步,而是一种局部时间上的退化!”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4、归纳升华。

上面列举的内容(当然不只这些)都是属于新闻的特写。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

四、拓展延伸。

1、再找一些章节读读,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人性的。

2、写一段的特写。

地震教学设计

1、认识、会写课文中的11个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父亲的爱,可能是严厉的批评;可能是真诚的鼓舞;可能是细致的关怀,今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来结识一位有着执着的爱信念的父亲和一个勇敢的男孩儿。

板书:

父子。

二、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生自由读全文。

师:有哪些生字词是你想提示同学的?

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读“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柔曼、爆炸、瓦砾”等词语。

师:这些词语各写一遍。注意爆炸的爆字,右边最下面不是“水”字,笔划依次是“点、提、撇、点。”

生在摘抄本上写生字。

师:哪些词语你还不太明白?

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指导用“找出近义词”的方法或“把词语放到课文中理解”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探讨,理解词义。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并思考。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叙述文章梗概,师指导。

师:课文哪些描写给你的触动最深刻?

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遍,把这句话抄写在摘录本上。

板书:

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指导学生关注文中父亲的语言和外貌,并分类抄写在摘录本上。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总会和你在一起。

地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阅读课,课文情节感人,特别是课文中描写父亲靠在着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着我!”坚持不懈地在废墟中挖掘36小时,寻找儿子;课文最后一部分描写儿子在危险中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并抚慰十四个同学,父子俩终于能平安相聚。抒发了父亲伟大的父爱和父子坚定的信念。教学前,我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关预习作业,对课文内容要熟悉。教学中我首先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如:生字词,诵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三个主要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感受,课文中哪部分最使你感动,并做上记号。

3、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学生较积极地参与讨论。讨论后,学生自主地汇报讨论结果,我也相应地指导及归纳。学生基本上了解掌握课文的知识。最后,我布置堂上练习,在课文插图下写上一段话,鼓励学生大胆写出感受。陈秋红同学回答得很好,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今后教学中,应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多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全体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体现。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强调“震”的写法)。

2、由“地震”你联想到了什么?(3-5名)——地震是多么可怕呀!

3、这篇课文故事的背景是美国的洛杉矶地震,你知道这一场怎样的地震吗?——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感受。(认真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句子: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学生说,师小结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你们从课文描写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这场地震的可怕。看——这份图片资料就记录着洛杉矶这场惨烈的大地震后的情景。

4、放录像——30秒(自动播放——加音乐)。

5、高高飞架的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7、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中有一个概括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板书:了不起(老师加强语气)。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二、精读悟情。

认真默读课文,深入课文语言,分别找出描写父亲和儿子的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他们的“了不起”。(父亲的用——,儿子的用===)(课件)。

自读思考,老师巡视(2分钟)。

(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先来读读你们找到描写父亲的语句——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第三段: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伤心),大喊……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绝望)后,……“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你从哪里体会到父亲很伤心,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绝望。

板书:伤心—绝望—坚定。

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书:无论……总……)这句话在课文中不止一次出现,你是否在其他段落中也找到了这句话?(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什么这句话会在父与子的脑海中反复出现,联系你的实际猜想一下他们父子之间在发生什么事情时,会在一起?(语境的渲染)。

(跌倒、生病、遇到困难……)。

4、小结:这句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的承诺,让父亲产生了坚定(指板书)的信念,让这位父亲走出痛苦与绝望,变得了不起!(指板书)。

5、再读这段话(第三自然段)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齐读)。

6、(指名读)谁的能够把同学们带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边想象。

7、在他的朗读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2-3名)。

8、你还想读哪些句子,你还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9、课件出示:第十二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指名读,(这一段中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1)理解前半句课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变红色)。

抓住“没人再来阻挡他”,曾经有谁阻挡他,为什么?(危险)。

确实太危险了,所以人们来阻挡他,那么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难道此刻不危险了吗?(因为不听别人的劝阻,别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了)。

师小结:38个小时,如此漫长,每一分每一秒,父亲都是在痛苦和绝望的交织中挺过来的啊,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作者的匠心就体现在艰难的时间流逝之中,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在这38小时的挖掘,用深情的朗读再次感受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3)除了漫长的时间之外,你还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课件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先反红,然后问这些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衣着)。

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

这38小时的挖掘过程中到底发生过什么?让这位父亲会变得如此憔悴不堪!

联系当时的环境,联系你对地震的了解,想象这38小时的艰难历程——。

(注意:这些想象有可能发生)。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危险在地震中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课件出示:

8小时——旁边的一处建筑(可能会)在余震中倒塌了。

12小时——(也许会有)爆炸声从不远处传来。

24小时——一块石头(也许)砸到了父亲身上。

36小时——(还有可能)一个孩子的尸体出现在父亲面前。

此时他——满蓝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回到课件-链接)。

引读。

课件强调——教师引导这就是伟大的父亲形象——课文通过外貌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废墟中为了救儿子不顾一切的父亲——他是多么了不起!(点写法)。

这位父亲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汶川地震中无数的这样的画面。

课外链接——汶川地震(图片)。

此刻你心中对这些父亲、母亲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爱戴……)。

把你的理解,把你情感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吧!(齐读)。

(二)感悟儿子的了不起(6分)。

父亲毕竟是成年人,从年幼的儿子身上同学是不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不起“呢?读一读,你们找到的描写儿子的语句,说说,从哪里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

重点引导感悟以下段落:

1、课件出示句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指名读句子,说体会。

是什么让这个年幼的孩子有如此的勇气呢?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学生读。

进一步引导:我想我的爸爸妈妈了,他们一定以为我死了?

我已经好久没有吃东西了,我快饿死了?我再也坚持不住了!

你爸爸真的回来救我们吗?他是不是也以为我们都死了呢?

师:这句承诺,也同样给了儿子坚定的信念,同样让儿子变得了不起!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再指名读,说说读出了什么?

在漆黑的瓦砾下煎熬了38个小时,大家都已经支撑不住了,早一分出去就会多一份安全,晚一分出去就会多一份危险,生死关头,阿曼达却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希望留给了别人,所以,阿曼达真的了不起,齐读。

三、总结全课。“总会跟我在一起”这是一句饱含爱的承诺啊,父亲坚守承诺,儿子坚信承诺,这句爱的誓言成就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师引读:当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是这句话支撑着他——。

当阿曼达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又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读课题)。

让我们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地震教学设计

一、通过安全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和现代安全隐患的危害性,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出现的危害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形式与课时。

以备课教案为指导材料,以增强学生互动为重点;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通过图像展示和课堂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安全知识的深刻度,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共6个学时,每周3节。(注:本课程另加1个后备课时)。

1、引导学生了解防雷电安全的重要性;

2、在学习交流中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

范能力;

3、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防雷电常识;。

一、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讲述《上帝会救我》的故事;(注:后附有内容)。

2、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在自身安全受威胁时,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

(1)要乐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2)自己要积极寻找出路(时间:10分钟)。

二、夏季防雷安全知识。

1、揭示雷州的命名,引出防雷课题(板书:雷电无情,我小心)。

2、室内防雷安全:。

(1)立即关闭电视、电脑,注意千万不要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因为雷电。

一旦击中电视的天线,雷电就会沿着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生安全。

(2)尽可能的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3)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不要在电灯下。

站立。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手机,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线入侵,造成危险。

(4)关好门窗。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广东省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5)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6)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3、室外防雷安全: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进。

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因为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等物体,否则是很危险的。

(3)打雷下雨时,注意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者扛举长形物体;不要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5)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6)不宜到室外收取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4、防雷安全大抉择(游戏)。

(1)游戏题目:假设一个雷雨天,雷声轰隆,你现在站在空旷的野外,现。

(2)学生选择(共有三种不同场景)。

(3)教师分析:选择铁屋的最安全,不过不能靠近铁壁,否则很危险;选择。

木屋的并不是很安全,你可能因为木屋被雷劈倒而受伤;不选择的同学最危险。

(时间:25分钟)。

三、本课小结:

(根据课堂情况)。

(时间:5分钟)。

地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动作外貌细节】。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板书设计:

动作。

父亲挖外貌。

了不起无论…总…细节。

儿子等语??

地震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单元第19课的内容,在了解地表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地震等知识。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几乎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地震。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自然灾害现象,了解地震的危害,懂得避震的一些基本常识。本课内容我分了两个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能有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4.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5.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危害。

6.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和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

难点:对地震成因的推理及对地震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最近几年地震频繁发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学生也很关注。另外,在本节课学习之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些作业:利用周六日时间从网络或书籍上查找地震危害的一些资料,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活泼、好动、有好奇心、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

1、通过展示一幅地震后图片,提问学生是什么灾难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

并提问学生:你对地震有哪些了解,大家知道我国发生的几次比较大的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

通过学生自己对地震的了解,知道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时,能在几分钟内使城市变成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引入本课课题。(板书课题)。

2、展示地震前后一组图片进行对比。

通过观看图片感受地震的危害,地震使我们美丽的建筑变为废墟,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第二个环节:新授课。

在此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地震的危害,我设计了两个模拟体验。

1、模拟体验一:用竹筷做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实验结束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2、模拟体验二:用鞋盒盖和书本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a:将鞋盒盖(鞋盒盖代表地表)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鞋盒盖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b:快速移动鞋盒盖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通过以上两个模拟实验,让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怎样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的危害?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地震。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地震的危害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和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实验结束后,观看唐山大地震纪录片以及地震后的一些图片。要求看完后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和地震的危害写下来,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最后汇报。

在学生对地震危害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地震的纪录片及图片,再次直观感受地震的情景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深学生对地震危害的认识,并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本课总结。

通过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地震: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

感受。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了较多的地震视频和图片,这些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地震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了地震带来的灾难性的破坏,懂得珍惜生命,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

本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而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例如在用木筷做模拟实验时,木筷模拟的是什么并没有更好的向学生引导出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把自己融入到“地震”中去;其次,内容准备不充分,导致时间上安排不合理,小组合作时间较短,最后剩余几分钟时间;最后,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应该反复强调,使学生理解透彻,例如对于地震概念的引出,应要强调它是“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的地动现象”。如果再讲本课,我必须做出很大改善:在实验前告诉学生用什么模拟什么,知道模拟的用意;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同学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强小组交流合作;课前,对实验课进行更好的设计,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对知识了解更全面。

通过这次上课,我真正懂得了,一堂好课是在不断的修改中逐渐完善的。一堂好课,需要老师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只有课下老师多付出,才能有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自如。

地震班会教学设计

向学生介绍地震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对待地震。

介绍讲解,交流发言

一、地震的成因和分布

二、地震前兆异常

(在介绍地震的成因和分布的过程当中,班级的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等知识来解释,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气氛热烈。)

三、地震预防知识

1、学习地震知识

(1)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2)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3)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4)注意身边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5)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2、室内防震措施 

       (1)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2)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4)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

(5)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

(6)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7)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8)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9)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10)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3、室外防震措施

(1)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科学地对待地震。

班会效果:通过班会同学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克服了惧怕地震的心理,掌握了有关地震的防护知识,能够科学地对待地震。

《唐山大地震》教学设计

本文是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新闻的一些特点。教学时既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也应该对本文的特色进行集会。所以教学时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多方位的描写。

3、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理解作者对许多人类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贯注了作者强烈真挚的主义感情。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人类显得脆弱与渺小;但是在灾难面对人类又显得坚强与伟大,这坚强是什么?这伟大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唐山大地震》。

请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浏览全文,你认为节选的三个小节中哪一小节对你最有感触,或者哪一个细节你感受最深。

提问学生,说说对这个内容的理解,教学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应该抛弃教师的预设。

然后转入“研读品味”阶段。

《看守所》一节“带伤的军人押着带伤的囚犯,带伤的囚犯又在废墟上奋力抢救奄奄一息的普通人的生命:首先是那些看守所的干部,干部家属;再往远处去就是小街小巷里的群众。囚犯们和所有在废墟上的救险者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端。他们似乎都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和所有的救援者一样,小心翼翼地抱出那些受伤的孩子,扶出那些吓呆了的老人。每当扒出遇难者的尸体,都忍不住发出轻轻的叹息。豁出去了!他们拼尽全身力气在撬,在搬,在扛。满手是血痕,满脸是汗水雨水和成的泥浆。当搬撬重物的时候,他们还喊起了高亢的号子。”

(小结:囚犯由最初的安守本份,安静地站在警戒线内。在三人请求下,看守员批准了他们一同救人。在灾场上,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努力地救人。在囚犯们抢险时,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急。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囚犯的身份,只是一心一意的去救人。他们甚至比普通人还要焦急。这就是人性,人心底最为善良的东西。这是作者的发现。)。

“直到黑夜降临,唐山市公安局准备把犯人押解到外地去时,看守人员才发现少了三名囚犯。这三名囚犯在抢救完周围的人之后,豁出命跑回家去抢救自己的父母姐妹了。其中两名,在处理完家事之后又主动地到公安局自首,返回了看守所。还有一个正在他家的废墟上忙碌,公安局的摩托车到了。”

(小结:没有人逃走,在灾难面前,这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盲人居住区》一节: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小结:主要讲述盲人资希圣。他是民政局螺丝厂的副厂长。由于受到正常人的歧视,所以他们只可以自力更生。大部份盲人也跟着资希圣,一个跟一个地在废墟上忙碌着。其后,他们更在废墟上到处演奏,为一些受伤的人带来一点慰。在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他们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在灾难面前就连盲人也可以成为救死扶伤的一员。)。

《“方舟”轶事》:当人们从废墟上扒回了自己家私有的财产,那私有财产在他们各自的“铺位”前越堆越高的时候,那种休戚与共的感情上的的维系开始解体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是顽强的“私有”观念。

“这是我家的!”

“你瞎了眼,这是我家的!”

“大户”陷入了一片混乱。人们变得那样陌生,那样疏远,为了一把盐也会拌嘴,为了在地铺上碰撞一下也会吵架。“我的”,“我家的”,这些词语把"大户"的气氛分割得支离破碎。

“大户”终于解体了。

(小结:由于地震把大家所拥有的失去,大家也一无所有,大部人均无家可归,所以便成立了大户制度。在初期的大户里,大家均是没有私心的,好像一家人一样,人人平等。但是,地震并没有带走人心里最初的欲私。但当各人在自己的“家”里拾回自己的财物后,大户的制度便开始瓦解了。这里作者是进一步挖掘了人性里的东西了,作者在最后引出了一个理论教师的说话:“巨大的自然灾难,使人类进入原始共产主义状态,这不是任何意义的进步,而是一种局部时间上的退化!”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上面列举的内容(当然不只这些)都是属于新闻的特写。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

1、再找一些章节读读,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人性的。

2、写一段的特写。

地震教学设计

2、在学习交流中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

范能力;

3、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防雷电常识;。

一、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讲述《上帝会救我》的故事;(注:后附有内容)。

2、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在自身安全受威胁时,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

(1)要乐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2)自己要积极寻找出路(时间:10分钟)。

二、夏季防雷安全知识。

1、揭示雷州的命名,引出防雷课题(板书:雷电无情,我小心)。

2、室内防雷安全:。

(1)立即关闭电视、电脑,注意千万不要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因为雷电一旦击中电视的天线,雷电就会沿着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生安全。

(2)尽可能的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3)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不要在电灯下站立。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手机,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线入侵,造成危险。

(4)关好门窗。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广东省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5)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6)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3、室外防雷安全: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因为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等物体,否则是很危险的。

(3)打雷下雨时,注意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者扛举长形物体;不要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

(5)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6)不宜到室外收取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4、防雷安全大抉择(游戏)。

(2)学生选择(共有三种不同场景)。

(3)教师分析:选择铁屋的最安全,不过不能靠近铁壁,否则很危险;选择木屋的并不是很安全,你可能因为木屋被雷劈倒而受伤;不选择的同学最危险。

(时间:25分钟)。

三、本课小结:

(根据课堂情况)。

(时间:5分钟)。

地震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知道地震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灾害。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了解地震的发生和造成危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进取的精神。

(4)通过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一、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原因和危害

(1)、学生汇报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关资料。

原因: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烈,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2)、学生汇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如: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

2、如何科学防护

(1)、教师介绍大地震来临时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颠动,人站立不稳,出现地声、地光等。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要的。

(2)、以学校生活为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汇报方法。

(4)、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

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互助精神。和互助精神。

(三)教师总结,以演习结束活动。(拉响警笛教师喊:地震啦。学生立即做出反应。)

地震教学设计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 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和成人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录像和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一、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看录像

2、看录像:人们安全撤离的图片(录像)

二、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到操场空旷的地方)

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组织幼儿

三、让幼儿了解防震减灾的一些基本常识。(图片)

(1)大地震的危险振动期大约只有一分钟。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人可暂躲较坚实的家具如床、桌旁边(注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刚度强的小房 间暂避,如厨房、卫生间等处。主震后应迅速撤离到户外,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要注意关闭煤气,切断电源。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 不能使用电梯,也不要跑到阳台上,尤其是不能跳楼。

(2)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旁边(注意不是下面)。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在影剧院或其它公共娱乐场所的人们应因地制宜躲避到舞台下、乐池、桌子、柜台两侧,保护好头部,切不可一起拥向出口。

(3)车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车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于下车。正在运行的车辆应减速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4)如果正在过桥,则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靠近的岸边转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员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进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6)人还应该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燃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如遇到引起火灾或有毒气污染时,应迅速向上风方向撤离。

地震教学设计

四川地震灾难深深震惊了每个人的心。关于地震自救的方法,也成了教育界的热门焦点。我们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也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向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震自救的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学习一些自救方法。因为孩子们从没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没有直接经验,有的只是这次从电视中接收到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救援信息。所以,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形象地了解和熟悉一些地震灾害来临的情况和自救方法,我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使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自救方法,以防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1、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片内容。

2、难点:认识、了解地震,学会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

1、出示地震博士图卡:“我是地震博士,下面我将向你介绍有关地震的各种知识,即使地震发生了,你也能从容应对。”

2、ppt图片6:地震来了,屋子里是怎样的一副情形?

(屋子怎么了?电灯怎么了?小朋友们怎么了?屋子里会有些什么声音?)

3、幼儿猜测:屋里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4、我们看一看屋里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ppt图片7:书架怎么了?书架上的书会怎么样?

ppt图片8:玻璃窗会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9:花瓶和摆放花瓶的架子会怎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10:抽屉又会发生怎样奇怪的变化?

5、ppt图片11:嘎嗒、嘎嗒、哐当、哐当,万一地震突然来袭,我们该怎么办?小朋友们的动作、姿势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东西保护自己的头部?请个别幼儿来学一学。

7、ppt图片13、14、15、16、17、18、19、20:让我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自救的。

三、地震自救演练:

1、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当你感觉到地震来临时,请你用学到的自救方法跟老师一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教师播放地震模拟音乐,幼儿就近寻找可以利用的物品用正确的姿势保护头部。

3、音乐结束,地震减弱,幼儿按教师口令转移。

四、庆贺自救成功。

地震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防灾减灾知识。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懂得珍惜生命。

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一、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天早上上学去的时候,家里人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交待安全的话)为什么每天都说同样的话呢?一个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他可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有可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同时我们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险时时都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2、板书班会主题:防灾减灾

3、学生齐读并理解班会主题。

二、师生互动活动:

(1)、师生共同回顾学校六条禁令。(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与强调)

(2)、分组讨论:

1、在家里和学校里,我们小朋友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不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强调:严禁下河、池、塘、渠洗冷水澡或玩耍。)

2、夏季到了,我们该怎样防风、防洪、防雷电、防山路滑坡、防蛇、防蚊虫?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注意:

1、刮大风时不逗留在房檐下、大树下、危房边。

2、打雷闪电时不站在大树下,电线下。

3、洪水中的自救。暴雨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如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如果我们家住在底层则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飘浮的物品,作水上转移。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了,我们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作暂停避险。但千万不要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同时利用各种向外界求援。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3、在校园内有哪些危险的游戏不能玩?(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强调:不打架、不在校园内奔跑、不玩危险的玩具等。)

4、你知道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强调: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追赶、玩耍,要走人行道)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三、学生做好相应的笔记。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相应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制度,懂得保护自己。

地震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地理专题地图;标石(岩石)。

1、收集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2、筷子、钢锯条

一、引入新课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二、新课展开

(一)、地震

1、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2、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影片演示。

3、地震的灾害可让学生讨论,个别回答。

4、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

(1)张衡与地动仪。

(2)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

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3)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4)地震的防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

6、引导学生完成p150的讨论,并读图4-43。

教师应该熟悉中国区域图以及地质灾害的分布。

7、学生可能置疑:

(1)地球上地震呈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破坏程度)是怎样的?

(3)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区域图不太熟悉

三、作业:

(1)搜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过的级别较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情况。

(2)在中国和世界空白图上绘火山、地震分布。

地震教学设计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与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讨论、质疑、操作、对比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必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强烈求知欲望,能主动感知、累积、思考,从而逐步建构起相关的知识经验体系。

例如,在一次“小主播讲新闻”活动中,我班的小主播播报了有关地震的新闻。幼儿议论纷纷,都说地震是很可怕的事情。

欣欣提出问题:“地震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房子都会倒下来?”

小睿说:“别怕!如果地震了,我们就赶快逃跑!”

小影说:“怎么跑啊,要不要带东西呀?”

此后,幼儿对地震现象和地震逃生方法产生了很多疑问。

为此,我带领幼儿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认识“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幼儿从中了解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

开展活动“地震屋”。带领幼儿去广州市劳动技校开展“地震屋”活动。幼儿从中体验到了在地震中的身体感受、尝试寻找地震躲避点、了解逃生小技巧等,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威力和危害,再次激发了对地震逃生的各种方法的探究欲望。于是,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活动由此生发了。

1、掌握地震时逃生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制作地震逃生包,体验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利用常见生活物品进行安全自救,增强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1、经验准备:

(1)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简单科学知识。

(2)参观过“地震屋”并初步了解地震避险的基本方法和地震级别。

(3)玩过建构游戏“搭建结实的楼房”。

(4)参与过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了解简单的救护小知识。

2、材料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的一些可携带逃生物品:背包3个、电筒、钱币、玩具、水、几种食品、手机、毛巾、被子、笔、会响的玩具、医药箱子等等,专业逃生包3个,一些绘画用的彩笔和纸。

3、座位安排:

幼儿分成三组就坐。

1、讨论、绘画、分类

(1)师幼谈话,巩固对“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和地震逃生小技巧的认知。

谈话后提问:“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要不要带上东西逃走?要带什么呢?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究竟有哪些?”

(2)讨论、绘画,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维持生命必须物品的了解。

幼儿自由以小组形式交流自己在家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物品名称。

教师提供笔和纸,幼儿绘制出自己讨论物品的小图片。

(3)分类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画的物品中有哪些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用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选出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吧!”

操作要求:

把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分拣出来,去除不需要的物品。

幼儿把各种物品图片分类,选出在逃生中必须使用的物品的图片。

师幼共同将这些物品图片粘贴在活动室的空白墙面上。

展开讨论,进一步熟悉这些物品的性能和运用方法。

2、制作。地震逃生包”

(1)依据墙面物品图片,提问:“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携带什么物品逃生?”

(2)幼儿分组进行选择物品,制作“地震逃生包”。

教师提供各种生活用品以及若干食品的实物,没有实物的则由幼儿绘制小图片替代。

教师提出打包“地震逃生包”的操作要求:

在收集的所有物品中按照“维持生命必须物品”以及“方便携带和保存”进行挑拣,选择物品装进背包进行打包。

例如,在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两者中应该选择压缩饼干更方便携带和保存。又如,保温杯装的水、塑料瓶子包装水、真空饮用水包(真空饮用水包属于专业逃生用品,有保质期长且容易携带、包装不容易破损的特点),这三者应该首先选择最不易变质的真空塑料包装水,其次是塑料瓶子包装水,不应该选择容易变质的保温杯装的水。

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打包”,巩固运用压缩充分利用空间的知识技能。

指导重点:适时启发幼儿思考:

在选择物品的时候要考虑哪些问题?

比如;在地震灾难中很容易受伤需要“急救”,需要用到哪些物品?

在短时间里找不到食物来“维持生命”,可以准备哪些物品?

3、展示、互动与评价

(1)每组展示自己打包的“地震逃生包”。分组介绍逃生包里面选择携带的物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必须携带;其他组的幼儿可以对讲解的幼儿提出问题或不同的意见。

展示要求:

幼儿要对本组包裹中每件物品的作用进行讲解,可以对比其他组的物品从“维持生命的作用、是否方便保存和携带”等方面进行说明。

例如:有的小组选择了止血贴,有的小组选择了绷带,选择绷带的小组可以列举绷带在急救的时候功用比止血贴多,有止血、捆绑、固定等作用。

(2)整理“逃生包”,借助他人讲述时学习到的经验,在本组的“逃生包”中增加逃生必须携带的物品或者清理逃生不必要携带的物品。

指导语:“刚才的小组展示中,我们听到了来自其他组的很多好意见,现在各小组就运用这些好意见再来整理一次自己的‘逃生包’吧。”

(3)再次展示各组的“逃生包”,各组选出一位代表在集体面前讲解本组增加和清理了哪些逃生物品。

4、示范引导,分组观察

(1)提供专业地震逃生包,幼儿观察并说出里面物品的名称(哨子、手电筒、压缩饼干、真空饮用水包、包扎带、简易雨衣、手套等)。

(2)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观察和了解物品上面标注的有效期、使用方法等细节。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都来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这些物品在灾难发生时有什么作用?”

(3)把幼儿分组制作的“地震逃生包”和专业地震逃生包进行对比、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们,专业地震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跟我们刚才打包的‘逃生包’里面的物品有什么区别?专业逃生包好的方面有哪些?缺点是什么?我们制作的‘逃生包’又有哪些长处和哪些缺点呢?”

幼儿自主回答后,教师小结:“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功能很齐全很容易保存,但是价格比较贵。我们自己制作的‘逃生包’比较适合自己使用,但是还缺少一些急救需要的药品,而且刚才有小朋友发现了有些食物的保质期很短,不容易保存,这点在准备物品的时候要注意。”

(4)根据上述经验,再次分组整理地震逃生包。

指导语:“现在你们觉得自己制作的‘地震逃生包’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让我们来再次整理打包自己的‘地震逃生包’吧。”

5、经验迁移

(1)提炼与交流。

指导语1:“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平时就要做好各种灾难逃生准备了吗?”

指导语2:“平时怎样做好准备,可以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呢?”

(2)激发幼儿对今后科学发展的期待和美好想象,在交流中自然结束活动。

指导语:“如果你成为科学家,你想对‘地震逃生包’做怎样的改进?”

幼儿自主回答(实录):“我想做出像叮当猫那样的大口袋‘地震逃生包’,里面可以装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想建很多可以伸缩的房子,折叠起来是很小很小的,可以放在‘地震逃生包’里面……”

1、讨论活动:“地震逃生包”平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2、亲子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地震逃生包”。

3、体验活动:参与园内地震逃生演习。

选择适宜的科学教学活动内容非常重要,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也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本次科学活动,突出特色在于设置多种体验环节,让幼儿感知与地震有关的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启发他们思考,调动已有经验,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先动手尝试再深人了解“地震逃生包”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由此更为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中也认识到拥有科学知识不但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拯救生命。为了进一步拓展孩子的相关经验,我在活动结束部分还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幼儿回顾活动内容,也引发了他们探究更多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

专家点评(点评专家:刘霞,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5~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周老师设计的“大班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充分体现了《指南》的这一精神。

该活动在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整个活动过程构思巧妙,层次清晰,从分组自主制作地震逃生包、分组展示交流,再次分组制作、再次分组展示交流;到探究比较专业的地震逃生包、再次分组整理自己的地震逃生包。

幼儿的操作层层递进,认识逐步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充分的自主操作中,幼儿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正确的科学经验,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树立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地震教学设计

为认真做好“5·12”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周各项工作,提高我园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园、进课堂,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认识地震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20xx年5月9日至12日

(一)成立“防灾减灾日”宣传周领导小组组长:庄丹容

副组长:张小兰成员:何丽玲、颜明妍、李玲玲、苏小燕

(二)形式多样的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园师生进行防灾减灾专题国旗下讲话,对全园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的活动方案,布置活动安排。

2、各班老师和保育员与学生一起防灾减灾动画片《蟾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并附上照片。

3、出一期有关防震减灾的主题板报。

4、利用电子屏进行防震减灾教育周宣传。

5、利用校讯通进行防震减灾教育周宣传。

6、举行防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警惕性,增强全园师生面对灾难的应对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施工机械租赁合同(汇总15篇)
    租赁合同是租赁行为的法律保障,也是租赁双方权益的约束。小编整理的租赁合同样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租赁合同的结构和内容。承租方(甲方):出租方(乙方):甲方因
  • 11-27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专业20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指导性文件,它能够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能给
  • 11-27 酒店新员工年度总结(热门17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过去、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奋斗提供参考和借鉴。这篇年度总结范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 11-27 软件测试培训心得(模板19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师和培训组织者提供反馈和建议的一种途径。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精彩的培训心得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20xx年x月x日。我怀着对提高并实现
  • 11-27 幼儿园寒假休业式活动方案(模板23篇)
    在工作、学习或社交等领域中,制定一个好的活动方案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请看下面是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希望能为你们的活动策划提供一些帮助。1、度过一个充实的寒假,感受
  • 11-27 我是知法守法小公民演讲稿(通用15篇)
    演讲稿需要充分了解听众的背景和兴趣,以便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与他们产生共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片段,它们以深远的思想和生动的语言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 11-27 级学生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汇总18篇)
    家长会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计划和改革方向,提前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长会的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
  • 11-27 态度与幸福英语(通用12篇)
    学习英语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接下来是一些英语学习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
  • 11-27 备好一堂小学数学课学习心得(优秀14篇)
    学习心得是提高学习效果和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习成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的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学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短暂的学习已结束了,
  • 11-27 书目读后感(精选19篇)
    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观点与作者的意图进行对比和研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