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孙权劝学续写(通用18篇)

孙权劝学续写(通用18篇)

时间:2023-11-27 11:34:09 作者:碧墨

优秀作文的写作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以及勇于反复修改和完善的态度。下面是一些被评为优秀作文的范文,它们在题材、观点、语言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孙权劝学续写作文

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之后,就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了吕蒙的母亲。

他们来到了一个名叫派柳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派树和柳树众多而得名,虽说这里环境优美,但是由于这个地方偏远,经济不是十分发达,并且这里许多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在田间、山上劳动。

吕蒙和鲁肃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单衣,裤子仅仅是到膝盖的段裤,鞋子是一双草鞋。只见他正在奋力的砍柴。他稚嫩的小手坚强而无力的将柴刀砍在一根细小的枝上,一下,两下,三下……不知道砍了多少下,终将树枝砍了下来。吕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暗自发誓,一定要帮助这几孩子。

于是他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银两,再向鲁肃借了一些。在那儿,他开始创建学堂,他用一大部分银子去购买书本和修建学堂。终于,两个月之后,学堂终于建好了。吕蒙开始招收学生。可那时,对于读书,许多孩子包括家长都不知道,所以都不让自己的孩子进吕蒙的学堂。

吕蒙开始想办法,他向各家各户的孩子家长劝说,向家长们讲述读书的好处。经过吕蒙百般的劝解,终有一部分家长同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吕蒙的学堂试读。

吕蒙开始将自己的满腹经纶传授给学生,但他始终念念不忘剩下的一部分孩子。他没有办法,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读书才是孩子的去路。他耐心教导学堂的学生。一年下来,学生门都已经大有学问,他们开始宣传读书。于是剩下的孩子也渐渐的参与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从此,吕蒙的学堂书声朗朗,吕蒙感觉十分欣慰。

【精选】穷人续写作文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以关羽导入  ,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吕蒙——。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孙权劝学》续写作文

本文所叙述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题记。

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作战,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好,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听了,啊!让我去读书,我的妈呀读书有什么意思?我不读书照样能打胜仗。得找个理由把它推辞掉。吕蒙摇摇头,很为难的说:“主公,不是我不想学习,实在是军队里事情太多,军务繁杂,抽不开时间,哪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听了,好象很不高兴,好你个臭小子,居然连我的话都不听,还来搪塞我,岂有此理,我得好好说他几句,“你连大王的话都不听,还不翻了天。”孙权气呼呼地大声批评他道:“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时间是人挤出来的!”

吕蒙一听孙权大声骂他,早就吓得六神无主,魂飞魄散。主公今天怎么了,我才推辞了一下,他就把我骂成这样。

孙权又提着嗓子对吕蒙道:“只是应当让你博览群书,多多了解一下古往今来的事情罢了。你还说什么军中事务繁多。”“是呀!我军中事情本来就很多。”吕蒙解释道。孙权一听,哟呵,你一个将军的事务怎么比我的还多,看来我说的不够深刻,还得继续劝。他又接着说道:“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我的事务多呢?”这下,吕蒙就不敢说什么了。孙权一边暗自高兴,一边心平气和的说:“我过去爱读书,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但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你为什么不刻苦读书呢?”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感到很惭愧,心服口服。看来还是主公说的对,我不应该推辞。

从此,他开始努力读书学习,知识越积越多。

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来到寻阳,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非常惊奇。呀!怎么吕蒙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大老粗了。“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吕蒙高兴地回答:“有志之士离别三日,就要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想看了,长兄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答道:“对对对!士别三日,得刮目相待呀!”

鲁肃想,看来吕蒙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何不与他结为朋友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成为知己。

孙权劝学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投影片

1课时

《孙权劝学》译文

众生:有啊。

师:其中和哪件事最有关系?

生:和学习有关。

师:大家听了以后,感觉效果大吗?

生(七嘴八舌,有生喊有的,有生喊没有,有生微笑,有生沉默。反应不一)。

师:大家翻开课文第170页,轻声朗读,同时了解全文大意。

……。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

……约过了五分钟。

师:好的,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主动畅谈自己的理解。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笑,议论纷纷:这位学生也忒胆大了,说老师的不对?)。

师(笑):好的,接着说说你的理由。

生3: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孙权很会讲话。

师:很会讲话?怎么讲?指孙权口才好吗?

众生(笑)。

生3:但孙权却最终说服了吕蒙读书,说明他用了很有针对性的方法。

师:采取什么方法针对哪一点呢?

生3:大家想想,吕蒙是将军,带兵打仗,对什么书会最感兴趣?

生4:战争的书。

师:也就是兵书。

师:大家知道什么兵书吗?

生4:《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战争,一定是兵书。

师:吕蒙能看到《三国演义》吗?

师:那可能看什么兵书?

师:你怎么知道?

生6:《历史》课本上有。(众生笑)。

生7:还有《孙膑兵法》。

师:很好,也是《历史》书上的吗?

生7:不是,但历史老师有说过,孙膑是孙子的孙子,所以我们记忆深刻。

生8:《战国策》?

师:对,还有?

生9:《国语》。

生10:《史记》……。

众生议论,热烈。

生3:我还没说完。

师、生惊讶,笑。

师:好,请接着说。

生11(笑):那还有什么?

师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由此及彼的推断,有没有道理?

众生:有。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和他们小组的理解如何?

众生:很精彩。(自发地鼓掌)。

师:还有不同看法的吗?

生:(主动站起)有,我们小组认为,孙权很会鼓励吕蒙,让他有了信心。

…… 。

《孙权劝学》教案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      试背诵全文。

二、      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      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劝学》译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七年级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了7篇古文,14篇古诗,在下册学习了2篇:《伤仲永》《木兰诗》,对古文的几种翻译方法已经有了初步掌握,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虽然七年级学生已学过几篇古文,但对古文阅读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考虑这节课还是让学生朗读为主,以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为基础,然后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句子,复述故事。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积累一些成语,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获得一点启示。

重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共一课时。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我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当堂展示”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分角色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自主学习”,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合作探究”,即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完成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当堂展示”,即在个人思考与小组合作之后,能积极主动大胆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适时引导,关注全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采用多种形式,如老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

2、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自读质疑,合作释疑: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提出其中的疑难,

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这不,吴国国君孙权都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这篇课文《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与他相关的知识(展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1、师范读,生听读,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步骤:师先读,生听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只要读准字音即可。在学生试读一遍后,出示下列重点字词,让学生识记,反馈,记忆。

吕蒙卿当涂岂涉猎更邪。

2、二读。要求读准节奏。

过渡语(文言文朗读讲究有节奏,大家再次读课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顿,把握好节奏,大家先自己练习一下)。

步骤:生自由练习(师留意身边学生),生自由展示,师引导纠正,再找几名学生个别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3、三读。读懂词义。

(要想明白文章内容,必须先掌握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大家看黑板,同桌两个共同找一找蓝色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可以参考文下注释,也可以翻阅工具书)。

步骤: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重点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然后个别展示,师生纠正后学生反馈记忆。

4、四读。读懂句意。

步骤:生自由发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五读。读懂文意。

马上就要揭晓谜底了,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从头到尾的讲述一下?

步骤:找1-2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师生齐读。

6、六读。读出语气。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形象,语气把握最准确。(幻灯展示,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步骤:师生共同分析每个人物说话时的心理,语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自由选择角色在班级里面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

步骤一:说一说:故事大意。师引导,有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又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分析结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多媒体显示吕蒙和方仲永,学生思考二人的经历和结果,通过比较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以开卷有益的成语作结,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孙权劝学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

a、关羽 b 、吕蒙 c、鲁肃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

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难道

(3)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比得上

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

5、口译全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

(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两层。

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二)、朗读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

(三)、朗读第二层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善劝)

吕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德高。 (敬才、爱才)

五、总结、归纳:

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

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

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

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六、比较阅读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七、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八、讨论、质疑。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

孙权劝学续写作文

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代其兄之职,成为东吴第三位水军都督。

孙权使其谋取南方的关羽,吕蒙立即命令手下的“狗仔队”去收集资料,得知关羽骄傲自大,必须要干掉他。但关羽好歹是个英雄豪杰,可不是说毙掉就毙掉的。所以,吕蒙准备去忽悠忽悠关羽。

此时,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辫子翘得老高,吕蒙则接替鲁肃的工作:友好地与关羽打好关系,做得比鲁肃更好,实际心里却是无时不想着杀掉关羽。

之后,吕蒙装生病,又让陆逊写一封信赞美关羽,让陆逊装无能。

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关羽心里这样想着,鲁肃是一个和事佬,吕蒙是个病怏子,陆逊则是个书呆子。想到这,关羽把守军一拨一拨又一拨的调到襄樊了。

关羽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吧,自己居然被一个大老粗忽悠了,他没想到那些可是狼羔子。

加上吕蒙从什么美国、苏联进口了一大堆国际导弹,什么机关炮,什么波音2000,原子弹,一下子把荆州给炸得死死的。

关羽哪料到这般,呆呆地跪在那儿,大概脑震荡了吧,就这样,吕蒙生擒了关羽。

吕蒙说:“小样,这就败呢?一看就是知道是个大老粗,没读多少书,有空去看看《武器大全》、《三十六计》……吧!”

《孙权劝学》教案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

黑板、粉笔和投影片。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一、导语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竟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对着无标点符号之课文大声、流利学生读课文?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学生单读、小组齐读。(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四、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每组确定一中心发言人,展开比赛,看谁翻译的最准确。

2、抢答题,词语解释选择正确的一项。

3、提示古今异义现象。

4、揣测人物语气。

五、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

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本环节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

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六、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七、小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八、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资治通鉴》。

学习的必要性。

正面描写现身说法学习的可能性。

鲁肃言行结友而别侧面烘托。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孙权劝学》教案

1、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写作特色。

2、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

3、积累词语,积累有关文化常识。

积累重要实词、学习写作特色。

一、自主学习(你读得比老师还好)。

1、自学指导:读导语,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最少三遍。)。

查阅练习册有关资料重点了解《资治通鉴》、司马光。

把课下重点注释抄到原文中并背诵五分钟。(教师指导)。

2、自学检测:(你写得字真漂亮)。

朗读课文,要求模仿人物的对话。(教师指导:注意“邪”、“耳‘、”乎“等词语以及“?”,“!”标点的语气)。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本文选自。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e、及鲁肃过寻阳。

f、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g、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小组学习(团结起来,力量会无穷大)。

1、请翻译中的有关句子。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本文。

小组编课本剧。(注意人物的神态、心理的表现)。

三、展示反馈:(你的思路真巧妙)。

1、本文题目是“孙权劝学”,他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他是怎样劝学的?

2、为什么要“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3、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并造句。

四、精讲点拨: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五、搜集有关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孙权劝学》赏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孙权作为江东的统治者,成熟稳重,对部下循循善诱、耐心劝导,同时很关心下属。有王者风范的吕蒙作为江东四大将之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知错能改,有着豪爽的军人本性,谦虚好学,长进快。鲁肃为人真诚,是孙权最器重的谋士,善交有才者,敬才爱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用他自己话说是:“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的`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还有诸多名著被众人所流传。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

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如今)。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

古义:粗略的阅读。

今义:捕捉猎物,接触,涉及。

(见往事耳)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就:

古义:从事。

今义:顺接连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卿言多务,孰若孤?

3、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档为doc格式。

孙权劝学教案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可分两层:先写,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篇幅短小,含意深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理解,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

要引导学生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并当堂背熟全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来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细心体会这段对话的情味。教学本课,可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进行快速背诵竞赛,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等等。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当场背诵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背诵全文。

3.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孙权劝学教案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孙权劝学》教案。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投影片

1课时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导学达标 一 竟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导学达标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孙权劝学教案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投影片

1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

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文中的成语。

3、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1、导入。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用课件进行资料补充。

3、学生朗读。

4、学生自译课文(一人译一句)。

5、观看课本剧。

6、由赏析课本剧引出朗读赏析,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7、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学生自读。

8、探究质疑。

9、看图背课文。

10、延伸拓展题。

孙权劝学

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

二、授课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协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教材、工具书。

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2.朗诵欣赏。

3.学生诵读课文,注意停顿。

(三)翻译理解课文。

1.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2.翻译课文,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3.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性格。

(四)成语积累与运用。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五)主题探讨。

1.提示:课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六)写作特点。

文章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七)课堂练习。

词义,语气。

(八)读书名言。

(九)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打针的小学范文(19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表现出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观点独特、语言流畅的作文。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作者的才华和思维深度,我想我
  • 11-27 七夕节活动方案精(模板20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步骤和可行的计划。社交晚宴:举办各类社交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交友和合作的机会,拓展社交圈子。活动时间:暂定20xx年8月
  • 11-27 特色户外亲子活动方案策划范文(14篇)
    策划方案要具备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学习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 11-27 厂家春节促销活动方案(优秀19篇)
    活动方案还应考虑风险因素和应急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以下是一些精心策划的活动方案,相信你会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建议。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
  • 11-27 幼儿园小班交通安全活动设计方案(通用16篇)
    幼儿园小班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可以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个阶段,幼儿园小班的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 11-27 半圆形中班教案(热门23篇)
    中班教案是在中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对于中班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的评估和改进方法,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11-27 实习小结自我鉴定(实用14篇)
    实习鉴定对实习单位和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帮助单位评估实习生的工作表现,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实习经历。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实习鉴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
  • 11-27 结算中心主任述职报告(热门19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我们在工作中的成就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一、对调度工作的认识1
  • 11-27 医院收入会计工作总结(模板23篇)
    通过医院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__年十字
  • 11-27 培训承包合同(模板21篇)
    承包合同其中的责任和风险分配条款是合同的重点内容,需要双方慎重考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简明承包合同的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合同起草有所帮助。甲方:乙方:甲方将学校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