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优秀20篇)

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优秀20篇)

时间:2023-11-27 14:54:17 作者:FS文字使者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优秀20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反思,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动手实践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希沃白板五、希沃授课助手和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有序、互动的课堂。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分这样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环节一:趣味猜图,游戏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请一个同学背对着大屏幕,其他同学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图形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出来,让台上的同学根据描述猜出图形名称。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简单有趣,直奔主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对每种图形的特点进行了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动手实践,旧知再现。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小组交流公式推导过程。再让学生利用白板的克隆功能和随意拖拽等功能,再现每种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随后,我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学生进入一个公式配对的游戏,操作完成后,系统会快速地检查答案,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亲手实践,让公式复习便捷、灵活又有趣。

环节三:合作梳理,形成网络。

首先让学生小组整理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图形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棵知识树,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树根,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通过它转化来的。

接着打开数学画板,让学生动手拖一拖,寻找图形之间的其他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和数学画板的演绎,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环节四:趣味分层,梯度提升。

这一环节,我共设置了这样四个习题。

1、第一题,我让学生说一说要想求面积,还要测量哪条线段。接着让学生用希沃白板5中的尺规工具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我还运用希沃授课助手上传学生的多幅作品进行比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加分,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

设计意图:希沃白板5中尺规工具的运用,不仅可以展示学生规范的作图,更能灵活展示学生的生成。

2、有了上面的测量数据作铺垫,我设计了一个超级分类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公式的运用。

3、接下来是一道判断对错的课堂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班级优化大师自定义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里我让学生三角板加上辅助线,可以展示学生规范的作图。

设计意图:希沃白板5中的尺规工具和自由裁剪功能的运用,可以展示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学生计算后用希沃视频展台展示学生每种思路作答情况。

5、课件出示一个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视频展台展示学生的解题思路。之后出示两个相似的图,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环节五:导图再现,拓展延伸。

本环节我利用了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功能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再现,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合作提高的空间,使学生人人参与,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学习能力。回顾全课,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这样的硬件设施升华了我的'课堂;是班级优化大师、希沃授课助手、课堂活动等软件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传统课堂很难突破的难点,让我的课堂真正实现了高效、有序和互动。这就是信息技术融合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梳理,感谢您的聆听!

六年级《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难点:有条理地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在三年级和四年级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旋转,并会描述,对于表达平移的变换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表达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时着重点放在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对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变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图形变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欣赏美丽图案,让学生说说这些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3、摆一摆,说一说:用你手中的三角形照样子摆一摆,变一变,再说说是怎样平移或者是怎样旋转地?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4、师出示课件突出说明描述图形平移和旋转分别要注意的几点。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安排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出示主题图(1)(2)。

思考操作: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形状?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二:教师呈现主题图(2)(3)。

思考操作: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三:教师呈现主题图(3)(4)。

思考操作: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四:教师呈现主题图(4)(1)。

思考操作: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五:师生总结。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出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要点。

第三个环节:拓展练习。

四、说教学设计优缺点:

本节课设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本节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存在问题:

1、学生看教师课件电脑演示操作时间较多,学生自己动手摆的时间相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由于学校没有实物展示台,学生展示操作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2、就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3、由于过多的重视学生的思维、语言、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占得比例大了,如果课堂上能及时调整时间比例效果会好多了。

六年级《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二是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在教学时,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什么叫做平移、什么叫做旋转,平移时要有什么样的要求,旋转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回顾以前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初步的认知。然后开始观察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回顾的知识点自己介绍。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给你几个三角形,你可以变换出什么样美丽的图案出来。然后让同学自己拿出学具,动手操作。然后我又出示问题,课件展示方格中一个风车等图案。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深有感触,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备好教案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备好学生,光有教学热情还不够,更需要教学技巧。只有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新课改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这节课我的一些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应尽量准确,符合教材。在图形的转换中,只是让学生准备三角形,没有让学生准备方格纸,导致学生在汇报结果时还需要在把方格加上去。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表述时很茫然,表述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结合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教具准备完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心去做好每一步。

其次,我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师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利用平移或旋转后得到另一指定的`图形,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题没时间完成。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在学生进行反馈验证的方法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学生的汇报不会按照你的思路进行。当你叫到一个学生,他会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出现学到的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

六年级《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4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平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或图形的变换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依据只有掌握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教学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规律。

(难点是依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及学法上谈谈我的看法。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最后我具体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用的是课本76页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学过的知识,做好新知识的衔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将一个图形平移就是将这个图形上重要的点进行平移,从而得出图形平移后,坐标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口答)。

问题。

1、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点对称时坐标的变化规律,为问题2图形的对称奠定基础。淡化难点,使学生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

2、做出一个图形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并观察新图形的坐标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总结规律)。

问题2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规律,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二:

1、是课本78页的思考。

问题一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面的问题2做铺垫。

2、观察三角形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交流结果)。

问题2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将上次探究的经验应用于本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说课稿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基于以上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动手实践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希沃白板五、希沃授课助手和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有序、互动的课堂。

接下来我将分这样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请一个同学背对着大屏幕,其他同学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图形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出来,让台上的同学根据描述猜出图形名称。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简单有趣,直奔主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对每种图形的特点进行了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小组交流公式推导过程。再让学生利用白板的克隆功能和随意拖拽等功能,再现每种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随后,我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学生进入一个公式配对的游戏,操作完成后,系统会快速地检查答案,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亲手实践,让公式复习便捷、灵活又有趣。

首先让学生小组整理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图形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棵知识树,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树根,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通过它转化来的。

接着打开数学画板,让学生动手拖一拖,寻找图形之间的其他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和数学画板的演绎,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我共设置了这样四个习题。

1、第一题,我让学生说一说要想求面积,还要测量哪条线段。接着让学生用希沃白板5中的尺规工具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我还运用希沃授课助手上传学生的多幅作品进行比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加分,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

设计意图:希沃白板5中尺规工具的运用,不仅可以展示学生规范的作图,更能灵活展示学生的生成。

2、有了上面的测量数据作铺垫,我设计了一个超级分类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公式的运用。

3、接下来是一道判断对错的课堂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班级优化大师自定义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里我让学生三角板加上辅助线,可以展示学生规范的作图。

设计意图:希沃白板5中的尺规工具和自由裁剪功能的运用,可以展示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学生计算后用希沃视频展台展示学生每种思路作答情况。

5、课件出示一个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视频展台展示学生的解题思路。之后出示两个相似的'图,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环节五:导图再现,拓展延伸。

本环节我利用了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功能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再现,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本节课,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合作提高的空间,使学生人人参与,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学习能力。回顾全课,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这样的硬件设施升华了我的课堂;是班级优化大师、希沃授课助手、课堂活动等软件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传统课堂很难突破的难点,让我的课堂真正实现了高效、有序和互动。这就是信息技术融合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梳理,感谢您的聆听!

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的特点。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3、通过实际操作,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三视图及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三视图及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2、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3、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用课件逐一显示字母所表示的名称。

4、上面的图形能分类吗?可以怎样分?依据的标准是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面都是平面,都有一个曲面(板书)。

5、长方体与正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

教师:长方体与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归纳整理吗?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师:上面我们比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那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观察,书面写一写,小组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并板书:

圆柱:三个面,上下两个圆是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

立体图形的面积。

(1)复习表面积的定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提问: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长或高。)。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字母公式:

s长=(a×b+a×h+b×h)×2。

s正=6a2。

s圆柱=2πrh+2πr2。

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

教师:将一块石头放进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你们发现了什么?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

(水面高度升高了,因为石头占了圆柱体容器中水的空间)。

教师:要计算石头的体积,我们可以借助于规则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引出课题:后面我们一起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学生在教材第88页用字母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边写边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随着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

(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教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

(3)归纳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这样一些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3、拓展延伸。

学生甲:它们也都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教师:说到这个相同点,我想起了昨天遇到的一个问题。昨天我上超市买了两种包装(一种罐装,一种软包装)的椰汁,它们的高相等,它们的容积哪一个大?怎么判定?(出示实物)。

学生乙:先计算它们的容积,再比较就可以啦。

学生丙:因为他们的高相同,所以,只比较它们的底面积就可以了,哪个的底面积大,哪个盛的椰汁就多。

教师给出两个包装物,请学生算一算哪种包装里的椰汁多。

学生独立计算,允许用计算器。学生汇报。

追问:求容积按什么来计算的?要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容积按计算体积的方法进行,要注意应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度。

(2)出示500g大米。如何测量这些大米的体积?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甲:可以把米堆成圆锥形,量出底面半径和高再求体积。

学生乙:还可以把米放在长方体的容器里(如文具盒等),量出长、宽、高再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丙:把一张长方形纸围成圆柱,把米倒进去,亮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再求体积。

二、课堂作业。

1、做教材第90页练习十八第9题。

2、练一练。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m,高是3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m2;沿横截面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m2。

3、判断。

(1)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圆锥。()。

(2)把一段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是原来的。()。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两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

(4)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尝试推理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

准备1、教师: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

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请你。

分别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一种现象是旋转和平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

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举例说明哪一种现象是平移或旋转。

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

作交流述说什么是平移和。

旋转,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台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35页的图1,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

师:请同学们根据35页的试一试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学习了(图形的变换)、(是用三角形来摆图形)、(想设计出更美的图形)。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2、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a、方向。

b、绕某一点旋转。

c、旋转的度数。

学生述说自己的收获。

业1、画出它的对称轴。

2、如图。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3、利用七巧板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

图形a(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b。

平移:向()方向,平移()格。

旋转:绕()向()旋转()度。

轴对称:以()为对称轴画()的对称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与扇形、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圆与扇形。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回答:

什么叫圆的半径?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半径?有多少直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扇形?(让学生笔做上题再回答)。

想一想:扇形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完成126页的“做一做”

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做对称轴?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观察你周围的物体,看看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完成127页练习二十六第1~4题。

空间与图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10课时(总第19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比例尺的知识。

【新旧教材差异】。

这部分知识旧教材中没有安排,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

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

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建议。

1.教学p.110“整理与反思”,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在完成p.110-111的“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

1.位置与方向(教科书二上p.56例题,p.58例题)。

2.认识方向(教科书二下p.45例题,p.47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任务。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

板书: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吗?

(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7.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1题)。

(1)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米处。

(2)科技馆在学校的北偏()方向()米处。

(3)新华书店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4)邮局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9.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4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各场所的位置。

(1)红光中学在中心广场南偏东45度方向800米处;

(2)胜利小学在中心广场南偏西60度方向600米处;

(3)体育馆在中心广场北偏西30度方向500米处;

(4)在中心广场北边700米处修一条红旗路,穿过中心大道,并与中心大道垂直。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习题精编。

1、用数对表示点a、b、c的位置。

2、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2)如果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3)把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每次旋转90。,先画出第一次旋转后的图形;再分别画出第二次、第三次旋转后的图形。

(4)用a1、a2、a3分别表示a点旋转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再顺次连结a、a1、a2、a3、a,看看是什么图形。

3、算一算,填一填。

(1)书店在区政府()面()米处。

(2)银行在区政府()面()米处。

(3)图书馆在区政府()偏()()。()米处。

(4)人民会堂在图书馆()偏()()。方向()米处。

4、下面是新建地铁2号线的行驶线路图。

(1)地铁2号线由市医院向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中心广场。

(2)由中心广场向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少年宫。

(3)市立小学在体育馆()偏()()。的方向()千米处。

5、下图是一个战斗机的雷达屏幕,每两个相邻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

(1)友机a在他的南偏东30。方向40千米处;

(2)友机b在他的南偏西30。方向40千米处;

(3)敌机c在他的北方60千米处;

(4)敌机d在他的北偏东60。方向50千米处,在图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

6、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电影院距中央广场多少米?

(2)汽车站在中央广场南偏东60。方向12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汽车站的位置。

(3)“奥体大道”与湖北路垂直相连,在湖北路西、南京路以北,与南京路相距1000米,请作图表示出“奥体大道”。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土---干吞---吴。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

(二)教学实施。

关于倒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习倒数的含义。

1.观察教材24页的例1,归纳,总结倒数的含义,

2.举例验证:4和1/4,7和1/7,3和1/3。

4乘1/4的积是1,所以4和1/4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1/7,所以7和1/7互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

教师归纳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4.学习例2--求倒数的方法。

5.

完成教材24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

(二)课堂练习。

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101/21/10。

填空。

1的倒数是(),()的倒数是2/3。

10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的来年各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课后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2×6=2/3×5=2/5×8=。

口算。

75×2/15=3/2×1/3=4×3/8=36×5/9=。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让学生看教材第26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1、完成教材第26页第3题,练习七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着单位“1”。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把哪个数量当做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关系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四)复习倒数的知识。

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页第4题及27页第7题。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105页“整理与反思”的前半部分,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的认识。

2.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知识正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面积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拿出立体图形的教具,观察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

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互相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然后指名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4.引导思考圆柱表面积有没有其它计算方法?结合圆柱表面展开图和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5.第3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二、复习体积(容积)知识。

1.复习体积(容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复习体积(容积单位)。

提问: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让学生用结合实际生活比画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师:你能说一说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3.第1、2题。

说明单位换算的方法: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

三、综合练习。

1.第6题。

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第4题。

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第5题。

要求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05页“整理与反思”的后半部分,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灵活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能说一说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口答计算公式。

2.请大家回忆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三、练习与实践。

1.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填在沙坑里的沙可以看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大约等于沙坑的长和宽,高就是填入的沙的厚度。

2.第8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如由题中已知的圆柱储水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可以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是6.28分米。

3.第9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解题思路,如根据圆锥的底面周长可以先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然后求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最后求小麦堆的重量。

追问: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圆锥体积时不能忘了乘以1/3;最后要将小麦堆的重量改写为“吨”。)。

4.第10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对计算机包装箱尺寸的理解,即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长是380毫米,宽是266毫米,高是530毫米,然后计算体积,并将最后结果取近似值。

5.第11题。

学生思考每一个问题是求什么,如:第一个问题是求圆柱的底面积;第二个问题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一个底面面积加上侧面积;第三个问题是先求圆柱的容积,然后再求水的重量。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2~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通过选择几张合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包装箱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选择出合理的包装样式,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长、正方体的展开图。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2.提问: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可以得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

(投影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一幅)。

展示学生的不同的展开图,发现规律。

二、围长方体或正方体。

1.第12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第一,每种规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铁皮都有若干张,无论怎样选择,铁皮的张数都有足够多;第二,焊接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水箱是无盖的,因此每次只需选择5张铁皮。

(2)学生自行选择后进行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

1.出示两只火柴盒,让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怎样包装最省料?

2.交流归纳:有三种不同的包装方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大面重叠,比较省料。

3.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107页第13题。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比较合理的三类方案,第一类,摆2层,每层12块;第二类,摆3层,每层8块;第三类,摆4层,每层6块。每一类的具体摆法都有若干种。

(2)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的方案(可画出每种方案的示意图),做出评价。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

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八1、2、3。

第六课时。

巩固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表面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说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说出它们的表面积应怎样计算。

圆柱体表面积=正方体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

134页第11题。(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第七课时。

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记它们的公式,正确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比较。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单位有什么不同?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有什么不同?

巩固练习。

149页练习三十三和153页练习三十四自编练习题。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

2、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3、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按要求能很准确地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设计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一、复习图形变换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平移、旋转)。

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什么?

(1、平移的方向2、平移距离)。

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什么?

(1、旋转的方向2、旋转的角度)。

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它的大小?

(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完成第一题。

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小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先判断给出的几个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集体交流校对,突出对称轴的条数。

(第一个图形是五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是一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是三条对称轴,第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集体讨论:怎样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小结:先以虚线为对称轴,描出上半部分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就可以得到图a的另一半。

提问:图形b怎样进行平移?

(先在图形b上确定一个点,将这一点向右平移5格,再依次描出其它点,再连接各点)。

指导将图c绕o点旋转90度。

小结:先描出图形绕o点旋转以后的各点再连接。

提问:将图d按3:1的比放大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出示正确画法,集体校对。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1、请学生根据要求把圆进行平移。

提问:在平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可以确定圆心,将圆心向右平移5格。

2、画出圆平移后与已知线段所组成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启发学生思考:画出的对称轴与圆和已知线段的关系。

(相互垂直)。

四、指导学生完成第四题。

1、先让学生按1:2的比画出把一个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

2、让学生算一算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面积比。

3、引导思考:什么样的比是要求将图形的放大,什么样的比是要求将图形缩小。

指名回答。

集体交流总结。

学生独立判断。

并在书上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集体交流校对。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总结。

指名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小结。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补充小结。

学生独立画图,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按要求画图。

指名回答。

学生先画图。

独立计算。

学生对比习题,总结结论。

实践与创新指导学生完成第五题。

1、指出(1)题图中选择了哪两种瓷砖。

2、从4种瓷砖中每次选择两种设计不同的大正方形图案。

3、交流展示。

4、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巩固了哪些本领。

学生回答。

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独立设计。

集体交流。

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课时(总第1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知识要点】。

1.平面图形的特征。

图形边的特征角的特征。

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个角的内角和是360。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画平面图形的高。

3.三角形的内角和。

求三角形中未知的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度数,涉及到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有关比的知识。

4.把多边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

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建议。

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特征时一、要抓住从直观图形到抽象知识的概括,由具体的某个图形再进行归类,找出共同特征。二、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三、解决“练习与实践”的7.8.9题时,要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画法要规范,围三角形时要考虑全面,求角的度数时的方法是否最优。

三、知识链接。

1.长方形和正方形(教科书三上p58例题)。

2.平行四边形.梯形(教科书四下p43.47例题)。

3.三角形(教科书四下p23例2,p24例3,p28的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整理“围成的平面图形”

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回顾并整理三角形的特征.分类,以及有关特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1.提出要求: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想到哪些?小组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2.出示三角形的分类图。(图1)。

(图1)(图2)。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追问: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讨论: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图2)。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回顾并整理四边形的特征,以及相关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学生尝试画图并进行交流。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长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3)正方形一定是长方形。

(4)长方形一定是正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

3.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全课小结。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前半部分,“练习与实践”第的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今天我们先用“画一画”的方法复习线和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用两点画线:根据已知的两点,你能画怎样的线?看看你画的线有什么特点?

(先独立画线,然后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发现再填在表格里)。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3题。

三、复习角。

刚才,我们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来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让学生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说一说这两条射线组成了什么?(板书:角)。

你能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吗?(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画不同的角:从一点引两条射线画不同的角,并将角分类,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角种类多,并交流各种角的特征。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4.量角。

尝试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量角的方法:顶点与中心对齐,一条边与0刻度线对齐,从0度起读出另一条边指向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每位同学任意画一个角,先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再测量,同桌互相检查和指导量角的方法。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并研究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

学生交流。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后半部分,“练习与实践”第的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四边形的复习。

1.四边形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深化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列表、观察、操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与延伸”部分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加以验证,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与反思。

三、练习与实践。

1.(出示透视图)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各字母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口答,列表整理。

名称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提问: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你能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展开图的前面、下面和左面。画出展开图的另外3个面。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出示学生的错例,进行辨析。

2.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观察、画图、交流。

学生画图。

辨别说理。

设计方案并涂色。

分组交流。

3.下面的图形中哪些不能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4.以下面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右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5.出示一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6.李兵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右边分别是他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见p.102第4题)。

(若有学生能够直接进行推想,则帮助他们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7.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摆一摆,并分别从上面、左面看一看。

想一想,选一选,有困难的可以利用模型折一折。

各自在图中连一连,

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观察画图。

根据图形画出长方体,再判断从左面看到的是哪个图形。

分组活动,探索不同的摆法。

四、课堂总结你能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五、拓展与提高p.102思考题。

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长方形正方形圆。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同桌的学生互说。

集体交流。

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学生完成第一题。

1、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北面)。

2、2、提问:孔雀园在狮虎山的哪一面?(南偏西)。

3、3、讨论:为什么孔雀在北面,现在又在南偏西的位置?

小结: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

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4、4、同桌的同学用方位词相互说一说平面图上某一景点的位置。

5、让学生用数对描述各景点的位置。

提问:在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要先确定表示该景点所在的列,再确定该景点所在的行。在列和行之间用逗号进行分隔,并加小括号)。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出示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哪些信息。

(如:电信大楼在电视塔的北面;市民广场在电视塔的东面……还可以知道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提问:要知道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可以怎么办?

(必须先量出这几个位置距离电视塔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适时追问:怎样求实际距离?

(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让学生量一量,并计算出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距离电视塔的实际距离并将(1)、(2)两个问题填完整。

集体校对。

提问:要在图中表示出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必须明确哪几因素?

(确定方向、角度、图上距离)。

适时追问:如何求出图上距离?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列比例式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乘以比例尺进行解答……)。

提问:在确定角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要以南北方向的这条线为0刻度线并确定好方向)。

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适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2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这路公共汽车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具体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

指名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独立在书上的景点旁用数对表示出来。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新课标第一网。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1)、(2)两个问题。

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指名回答。

独立先计算再在书上完成画图。

同桌先互相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纠正。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米跑加油稿(汇总16篇)
    加油稿是一种鼓励我们继续前行的文字艺术,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勇气。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加油稿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内心力量。跑步它在运动上的定
  • 11-27 生日的背后初二(模板20篇)
    生日是每年一次的庆祝活动,它是我们出生的日子,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可以通过庆祝生日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激和对自己的祝福,我很期待我的生日到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
  • 11-27 水的秘密大班教案范文(18篇)
    大班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下是一些大班教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希望对大家了解教学实际有所帮助。
  • 11-27 国际劳动节讲话(模板23篇)
    各位园长,老师,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x班的钟老师,很高兴今天我为大家作国旗下的讲话。小朋友,你们知道5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5月1日”国际劳动节!)
  • 11-27 快乐寒假生活英语大全(14篇)
    英语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语言,学好英语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推荐几个实用的英语学习网站和应用,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寒假相信大家会有许多
  • 11-27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初中(优秀16篇)
    读后感是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将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变成自己的财富。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了能使《西游
  • 11-27 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12篇)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下面是一些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
  • 11-27 秋季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模板21篇)
    在幼儿园工作计划中,通常会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和规划。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编写要点和实操经验,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11-27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精选14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人群和背景,以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一些活动方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 11-27 小区车位买卖合同(实用20篇)
    买卖关系中的退货与售后服务,是消费者选择商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买卖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电话: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