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热门21篇)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热门21篇)

时间:2023-11-28 06:55:54 作者:文轩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热门21篇)

范文范本是通过对一系列写作实例的总结和归纳而形成的,有助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该种写作形式的技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请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论文

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个学科都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小学数学是其中最为关注的学科之一。国外的课程改革进行的较早,美国和苏联率先开展了小学数学改革,此后,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将这次改革推向高潮,中国也不例外。数学是此次改革中的指导科目,而小学数学是打好数学理论基础的基石,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学科。本次进行的小学数学的改革,涉及区域大、教学改革幅度广,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改革存在的弊端,进而总结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

综合分析小学数学改革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1)冲破了对数学系统的硬性分割。抹掉了课本中代数和几何的划分范围,在小学课本中融入了部分初中的基础内容,使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更充实、全面;(2)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数学知识。例如:简单的函数公式、集合的定义及统计学等,让小学的数学课本更加系统化;(3)优化了以往的数学知识。新课改将原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使课程内容更加严密,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4)规范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计算原则。新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数学符号及专业用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所散发的独有魅力。

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有上述积极的特征,同时也有很多弊端是我们不容躲避的,归纳这些弊端对于指导小学数学向着良好的势头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过于重视数学特性的彰显和数学性思维的培养,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部署,导致抽象的概念太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定义很吃力,负担太重。学生为了保证完整无误的记住数学定义而死记硬背,常常没有真正理解定义中蕴含的数学内容;(2)加大了课本内容的难度,阻碍了学生在自学课程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比原有教材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难度也有所提高。教材中的'某些定义是教师都很难全面掌握的,对于学生而言更是无从下手。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反作用,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很难保证。(3)高难度的教材内容导致教师在要求学生具有更高能力的同时忽视了教学技能。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注重学生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定义。(4)仅通过简单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一些发散性较强的思维方式只是稍作介绍,影响了学生形成全面、周密的思考方式。与此相关,学生的知识是由教师强制性的灌输而进行记忆的,如果稍遇到一点复杂的问题,就很难进行独立思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调整并不完全尽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在知识层面上,本次改革适应了当今教育的需求,却没有考虑到授课对象,也就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对知识的掌握速度慢,掌握程度差,没有将学生的基础性及个性列入编制教材的因素当中。另外,因为数学课程内容过于繁琐、枯燥,所以缺少生活材料供教师应用,老师也只能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面对高难度的教材,教师的精力被耗尽,无暇关注学生的接受效果和思想变化。小学生尚不能对如此抽象、难度极高的数学教材并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接触知识时,一般都要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快乐与成功感。事实中,由于课程教材的难度过大,小学生需要用很长时间来理解课程知识,这就打击了学习的兴致,出现成绩降低、信心下降的情况,更有甚者对数学学习出现恐惧心理,影响以后的成长。因此,即便小学数学的教材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时代要求相悖,或者依旧沿用传统的授课形式将无法释放出课程改革的意义,也无法助力小学生的成长。只有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之间紧密的配合才能通过新课程内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正因为当前小学数学改革中尚有弊端,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要谨记以下要点,唯有把这些关键因素融会贯通到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育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学生要熟练掌握必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进而为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根基,鼓励学生面临学习中的重重困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数学基础知识指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本质,而不是仅在表面层次上进行理解。(2)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同纯粹的数学环境相联系,让学生利用综合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的本源。(3)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自然较强。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更直观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增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更深入的记忆相关内容。(4)协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作为当今社会的小学生,教师应重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努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思维,培养数学素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小学数学也不例外。面对这样艰巨而长远的教育措施,教师务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转变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取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达到自主探索知识,丰富自身成长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论文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以期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大纲,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教材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如:第一册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评价系列:

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建立各年级的能力评价系列。(参见表一)。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初步拟定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

2.评价时空过程化。

评价时空过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

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显然,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评价的指向是唯一的,而评价者既可能是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同学、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者。因此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评价方法多样化。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的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不仅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课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追求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就要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摆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的各种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在他们课后回家把自己的衣柜整理好把家里收拾一下。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多开展实践性的活动,创设出学习的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我们在教学过程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区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到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学生们常买东西的场境,为同学们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在桌上摆一些学习用具并标上价钱,找两名同学做售货员,然后其它同学则用模拟钱币到售货员那里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感到很新鲜,积极性相当的高。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知道拿一元钱可以买到期哪些东西,同时也学会了找钱,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购物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的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上,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例3后面的“做一做”,就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境图,里面就有大量的数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展,主动的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收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和解答。从这个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并用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来提问,并用自己所学到的方法去解决它。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师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科学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寻数学和生活的关联性,以便学生能够达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所在,并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学生具体生活和兴趣点为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例,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同时在学生掌握两者的联系之后,加以实践性的知识练习,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引入具体的学生现实生活当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体会数学的逻辑思维模式,了解数学在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领域很多,生活中很多问题也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不断实践,经验会增加,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确定学习方向,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领悟到数学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途径运用。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积极地把数学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生活的价值,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数学,以便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1.培养用数学方法观察生活的习惯。

利用数学角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探索现实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本身有深入的理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了解掌握学生的现实生活。

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重视学生的校园生活。(2)了解学生的社会生活。(3)掌握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教师要通过家访、谈话等途径来掌握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从中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如家中某件电器的价格。

3.多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生活化就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检验、理解和创新。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背景,让学生以生活中的经验来体验数学知识带来的价值,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兴趣和创新的最佳途径。

三、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现实生活带到课堂上来,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本身的长远发展有推动作用,培养学生早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架构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必定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会增强,进而达到新课改对于数学生活教学的最终目标。

作者:范恒云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武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在小学阶段,数学一直是教学难点,由于数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小学生的理解力又比较有限,因此数学成为了许多学生成绩中的薄弱科目,想掌握好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成绩是大家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成为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小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字、算数这么简单,当代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增添了许多有难度的内容,比如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简易方程、量的计量、圆周率、扇形、轴对称图形等等,难度较大,涉及的范围较广。如何让小学生接受好这些知识,对于教师教学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策略,来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分数。除此之外,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着深远影响。

1.数学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待提高。在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年纪较大,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从前那套死板老旧的方式方法,已然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

2.小学生的理解力薄弱以及学习压力重。小学阶段,正处于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理解力也在逐步开发,对于较难的课业接受能力不高,因此如何能很好地消化复杂的数学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此外,当代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每天都在宣称减负,但实质却并非如此。因此,我们现阶段的教育,普遍所存在的问题是填鸭式教育。追赶进度、拼成绩,普遍现状是讲完一课,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吸收,就马上投入下一课,这也是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大教学问题。

3.数学课缺乏创新。不可否认,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较为枯燥,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很多难点,一些内容还很抽象,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不采取一些新颖的模式,吸引人的策略,那么学生就很难引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想学、爱学。因此,不断地创新应该作为教学的改革重点,来开展长期的教学计划。

1.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要教学生学问,首先必须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只有优化教学,培养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才能树立他们自主提问的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学问。

2.归根结底,现阶段我们最终的一个目的是提高成绩。只有我们在教学中优化了教学策略,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用对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成绩。

3.优化了教学策略,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对于掌握好数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形成好的思维能力、思考方式都有意义。

1.首先,要从提高我们老师的自身素养做起。组织老师们多去一些教学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们,更要跟上当前的教育形式,改革自身不足,摒弃掉老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大胆创新。如果从业者自身不改革,将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只有不断学习、尝试新方法,才能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才能做好在课堂中的把控者。

2.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在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人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会下降,我们不妨把课堂变得轻松一点,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俗话说,老师提问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问一个。我们可以把以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一个新的形式,老师讲完所学公式、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提问,老师来做回答。只要发现问题,才能加深记忆。这种变革不仅对于加深知识有一定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也能起到不错效果。

3.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有研究调查称,小学生的具象思维远远好于抽象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1+1对于他们来说很复杂,而1个苹果加1个苹果就很简单。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象化,这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学习都会变得轻松不少。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们要正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加以匡扶,采取高效的模式来展开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孩子们都很爱玩耍,也非常喜欢玩游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增加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地去亲自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游戏证明了适当的游戏教育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教学,那么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效果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本的数学上册数字“6”的读与写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准备好想用游戏来学习这课程了:安排六名学生玩一个围绕五张椅子转圈的游戏,安排其他学生唱歌,当歌曲结束时,让他们去抢座位,看看谁先抢到座位。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对数字有了一些了解,“6比5多1”还知道了“5比6少1”,通过游戏既能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5”的课程,又能从中启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爱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计算是在一年级数学教学里最主要的内容,数学计算不仅单调而且枯燥,它要进行反复练习跟计算,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采用一些“找朋友”“送信”“摘桃子”等方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爱好了,我们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从游戏中学到了充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有紧迫感,还培养了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在游戏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计算熟练的时机,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

二、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数学。

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数学。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应该从学生感兴趣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当中去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去了解数学,感觉到数学时时就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从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所以,我们要把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去创造有趣而且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环境中去体验跟思考,从中知道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性,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学好数学。

三、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低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我们可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数学中的问题来描绘出来,这样能够引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跟氛围,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小学一年级“加法跟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出题:在一片大森林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就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小熊带了3桶蜂蜜,一会小猴子带来8个桃子,小象子带来20个苹果。小猪是最后来给小熊过生日的,小猪不但没送小兔子礼物,而且还偷偷吃了3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兔子知道后非常不开心,那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算一算小兔子一共收到水果礼物?小猪偷吃后又剩几个水果?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很快就算出来结果。教师还激励学生用编故事的方法去学习算术,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

四、创造活动环境,培养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跟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到问题情境中去,在做、听、说、看、想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册“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教师要按学生的各项特征,来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动手搭建积木,在游戏中感觉到物体形状的不同,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一些物体的分类要明确,并且要学会观察物体,让后拿出正方体、球跟圆柱体等图形,来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鼓励学生亲自去去摸一摸体会一下这些物体的特征,最后在游戏结束是跟同学们说说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特点,形成形状不同物体的表现。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游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知道观察跟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对不同物体加深了解。比如,当学生们学到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的一道教学题时,教师按照平时学生值日分组,每一小组按照身高排成一组,然后让学生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这一组共有几个人,说完后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再组织学生去分析一下每一位学生说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讨论,然后给教师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去做、去理解数学题,学生就会越来越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五、总结。

总之,通过以上这些让我们看到,只有我们在课堂上抓住教学中的机会,适当地去创造情境,就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进取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感受学习数学的神秘感,使学生的上进心得到加强。对教学环境良好、合理的创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技能知识很好掌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改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跟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是小学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窗口”,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理论、备课、生活、创新四个方面准备,同时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机制等方面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窗口生活化实施机制。

小学数学从编排结构与情景设计上都匠心独具,体现出新课程理念,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径。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体会。

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是小学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窗口”,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准备。没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想理论基础,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并能站在其前沿,方能跟随课改潮流,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告诉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打开了“窗口”。二是备课中要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因为备课就是为了上课,如果在备课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准备,就难以把握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课时的选材与发挥。至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应心中有数,或是相关内容有可供选择的探讨例子。三是为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准备。这是要求教师注意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数学的眼光洞察生活,体会数学的功能与妙趣,从而为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里做准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从容地选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厚积薄发,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的内容。四是挑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生活特征,具有创新的思维特征,更能激发学生创新心理需求。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这主要是强调教学方法与生活化教学内容保持协调一致。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彰显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如教学“测量长度”,我先让他们怎样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随后我让他们选出一人,再分组讨论怎样给他(她)量,并试着给量一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再量一量。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6)克和千克时,从学生每天吃的蛋奶引入,再让他们动手称一称,从而让他们在感知中体会克和千克的关系。认知身边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一是要选准内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要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丰富感知力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准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考虑到本地山区学生的居住环境,秋季学生喜爱捡拾核桃、板栗等果实的活动,导入时问学生;“星期天你在家附近的树下捡了多少颗核桃(或板栗)?”学生都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各自的成果,然后我接着问:“同桌两人一共捡到多少核桃(或板栗)?”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计算起来。之后我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有两位同学在计算中忘记加进“1”,一位不知进“1”怎么办,我让他们根据以前所学展开小组讨论,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时我再与他们一道归纳小结。数学是身边的学问,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只有综合了这些因素,才能有效激活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是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这与每个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学生身边的悬念,巧妙的问题设置可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远教ip等都能作为很好的凭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三是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四是要有灵活的教学机制。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倡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生活),大胆质疑、动手验证,合作分享。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宜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留给他们展示自我、创新自我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创造中成长,并形成主动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分享成功时共享欢乐时光。

五、数学教学生活化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不能为数学教学生活化而生搬硬套。二要避免教学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易造成教学目标不明、效果不显,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三要避免教学环节戏剧化。不能人为地一折又一折,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而应根据教情学情恰当引导、适时深入,自然形成高潮。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与反思。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化的情景为基础的,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做法,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特点体现在教师能在教学中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能给学生纪律约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同时也力求开发脑力资源,让学生勤动脑、愿动脑。而枯燥乏味则是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不足,教师过于重视理论,不重视气氛跟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感。思想上跟科技上落后的特点是有些偏远地区最大的特点。在思想上,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偏爱成绩好的,不重视成绩不好的,这对学生打击很大,思想上也有不好的示范作用,会留下很大的阴影。科技上落后在偏远地区表现得最明显,他们教学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没有电子白板,不能形象的表现出一些知识,比如小学数学教学的圆与椭圆。

二、小学生兴趣特点。

小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面对小学生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兴趣是一个人渴望接触、了解跟掌握某种事物与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可以让小学生从心底里去喜欢数学。首先,小学生在学习上由直接兴趣慢慢的向间接兴趣转化。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他们对于很多事物都觉得有趣,慢慢的就会去接触它们、了解它们,从而掌握它们。在小学,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意义与结果并没有很大的认识,也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只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的事感兴趣,对学习的深层意义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还有,小学生兴趣渐渐地由不稳定转向稳定发展。小学生心理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他们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可以很快产生,也可以很快消失,是很不稳定的。

三、

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本来就是以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与空间基础知识的基础阶段,这关系着学生往后数学学习的好坏。而小学生兴趣又是有些捉摸不定,但是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学教得好,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往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身边有很多朋友就是因为小学数学学习一直不好,所以对数学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成绩也就不好了。也有的同学是因为小学数学老师上课很无聊,所以不喜欢数学,往后的数学成绩也就不好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甚至其他类似的学科的学习态度跟素养高低。

四、兴趣培养策略。

首先,让学生跟着活动走进数学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添加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参加,给予学生参加数学教学实践的机会。这样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带有游戏性质,最能让小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喜欢数学,进而投身到数学的研究中。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教加减法时,可以模拟超市买东西结账。让一部分学生扮成顾客买东西,一部分学生扮演收银员,分成几个组,然后看看哪组算得最快最准确,并予以表扬跟鼓励。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也让学生懂得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还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精彩的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小学生也乐意去学习数学。其次,可以多方面的给学生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教学语言。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就因为它逻辑性强,语言表达不是很容易感染学生,所以应该改变一下教学语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语气跟缓一些,语调抑扬顿挫一些,措辞生动活泼一些,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第二就是结合教材与生活的实际来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都有例题,每个例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贴近生活,教材也大多是图文并茂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把图画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数学题目与生活的乐事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的运用,能让逻辑性严密的数学教学更加形象明了,能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明白。同时,调动视觉跟听觉等感官刺激能直达学生心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可以加入艺术教育,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记得有个老师对我说过,教小朋友时,要想真正了解小朋友,就要把自己当做小朋友。在教小学数学时,也应该这样才能了解小学生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像小朋友一样,说话语气轻快而不失温跟,动作活泼而不失优雅,表情也尽量丰富一点。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模仿小朋友的语气动作来教学,这样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重视数学的应用。在学生学习数学后,大家对知识及应用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也不要因为小学生的想法奇特怪异而制止,应该鼓励跟赞扬,并给予一定的解释,让其在以后的生活教学中继续留意、研究。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准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身实践,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此开动他们的脑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兴趣可以推动人开动脑筋去学习,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要从多方面来探究,既要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兴趣特点,这样从源头跟过程当中双向解决问题,能更好更直观的找到策略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育人育心,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愉悦情境,进行心情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苦囗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这是因为师生的心向不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形成乐观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1.调控情绪。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讲课有条有理,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釆、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在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如“三角形內角和”一课的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高涨,笔者釆用了猜一猜“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这一最为直接、最有效办法引入新课。它既能极快地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又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地。(1)让学生相互竞猜。教师手上分别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全体学生竞猜这三个三角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这一设计是抓住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有意让学生竞猜: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样(多数学生误为钝角三角形內角和最大),以此激发学生不甘失败的好胜心理,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2)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学生在上场竞猜失利后不甘心,促使他们在实验中去发现。学生产生疑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此时,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智力活动异常活跃。于是,老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心理状态下进一步验证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一样。总之,教师应极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挖掘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素材,教师们应积极认真去挖掘。如笔者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课堂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写出6的所有因数1、2、3、6后发现,1+2+3=6,又回到6本身。

二、预设客观情境,进行自评教育。

20xx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折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要釆用以下形式。

1.在发问后自评。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学生的发问比答问更值得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评价。发问后还应让学生分析比较,及时反思,从而对学习方法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如教学“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大屏幕上的中国国旗(尺寸大小不一样的三面),这时大多学生发问:“老师,虽然这三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看上去比例很协调、很美丽的。”有个别学生质问:这三面大小不一样的五星红旗究竟哪里相同呀?笔者抓住这一极好的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让大家进行自我客观的评价。接着,笔者用方格把这三面国旗全覆盖,让学生分别数一数三面国旗的长边与短边各是几格?长边与短边的比都是多少?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识。

2.在创新后自评。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笔者用“李大妈按年利率5.85%存了3000元钱,到期共取回了3877.5元,李大妈这笔款存了几年?”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板书并及时地给予评价,接着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中获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心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巧设障碍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败的心理挫折,此后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受挫的心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釆取不同的方式,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后获得重新尝试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1.巧设障碍。教学中可巧设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让学生一时陷于学习困难的失败情境,其实就是教师故意为难他们,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懂得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失败,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课前巧设一场师生判断比赛(指名数学科代表上台在黑板上任意写出一个最简分数,让全班同学与老师判断这些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副班长做公证员用计算器验算)。在学生没有发现规律前总是将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判断结果总比老师慢。这样设计是有意让学生比赛失利受到挫折,并让学生在学习挫折中产生质疑。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暴露错误思维过程的机会,又是为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能力评判有个正确的心理暗示。

2.迎战挫败。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迷茫挫败的感觉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使他们产生郁闷急躁、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厌学。这时教师要巧设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信任、期待”的情感去影响他们,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望的眼神,把师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每一位挫败者,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教训并激励他们迎战挫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真心专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素材来。

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中的各门学科都在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以改变传统教学法陈旧落后的弊端。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生活情境的运用的确能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运用生活情境的情境教学法将一些真实的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生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枯燥抽象的数学理论,这就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数学理论、运算法则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板块进行纯理论的教学,那么小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课堂非常困难而且无聊。而如果能够将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那些学生就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不仅难度下降,而且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在运用生活情境的过程中,也能着力培养起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果只是一味以考试成绩为核心,而不关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则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结合生活实践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和分析其他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利用率和实用性[1]。

2.1合理导入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在合适的情况下导入生活情境,才能发挥出生活情境的积极作用。因此,运用生活情境必须遵循合理化原则。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认真研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以及真实的学习水平。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如果数学知识难度太大,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小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不能在合适的时间点导入生活情境,可能会导致数学课堂纪律混乱,分散学生的学习集中力。总的来说,数学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适当导入生活情境,在课堂进行到一定时候才引入生活情境,避免过多或者过少应用生活情境,对数学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来说,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导入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重点,在讲解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多多引入生活情境。结合数学教材和实物教学,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细化为可以理解的生活问题[2]。

2.2重视联系生活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生活情境的导入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能力,以及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生活情境必须落实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法则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以苹果、小红花等实物来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学生看着手中的物体进行运算,能够更加牢固地记住运算法则,也能够将加减法顺利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学会购物找零等其他的生活能力。再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形状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自己家中所有的三角形物体,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不同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类似的生活情境还有很多,数学知识本来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挖掘生活情境素材,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兴趣。

仅仅有课堂上的应用和重视还不够,也要在课堂之外鼓励学生加强数学实践教学,切实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实践学习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可以让小学生测量房间地板的面积、家里衣柜的.容积等等。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小学生迅速掌握数学操作能力,在自己亲自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并通过解决问题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提问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思维。比如,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提问,班费共有100元,给每个学生购买一条红领巾,班上一共36人,每条红领巾2元,那么班费还剩下多少?这种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而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数学教师的安排,为学生的数学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积极参加一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夏令营活动来提高实践学习能力[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并且在课堂上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课堂下注意锻炼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改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学情境具有逼真性,创设情境的本质是呈现新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学生认知失衡,产生认知冲突。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中,使数学知识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例如,讲解“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动物园里的动物正在召开大会,大象爷爷在台上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都很辛苦,我要奖励大家,你们说发什么奖励呢?”台下面的小动物们开始争吵,有的要骨头,有的要鱼,有的要桃子,有的要香蕉,有的要苹果……小动物们要的东西各色各样,大象爷爷非常为难,小朋友们能想一个好办法满足所有小动物的要求吗?再如,教师可以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切身体验“购物”场景。活动中,学生熟悉元角分兑换、找钱方法,同时还掌握购物流程,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用生活语言传递数学信息,让小学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素质好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是枯燥、抽象的,教师要通过语言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地表述出来,这样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当然,教师必须用数学术语授课,不能用方言表达。所以,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但要精准,还要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把认识元、角、分改成“超市售货员”活动;把“概率”知识设置成“这个游戏公平吗”的活动,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活动感到非常好奇,认为学习数学是很有趣、很有价值的事情。

三、运用生活化手段让学生经历小学数学化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的背景材料,设置数学问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化过程。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摸球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再如,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小木板,一张木板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另一张木板的是11平方分米。然后请学生区别它们的面积大小。学生热烈地交流,有的用观察法比较,有的用拼接法比较,有的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比较,有的用测量法比较……教师问:“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充分展示各种想法。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的时机,引导学生使用数格子的方法。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享受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

四、设计生活化、操作性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回到生活才能彰显其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练习中,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同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做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学“求平均数的问题”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到超市进行一项调查,调查统一规格、不同品牌的10种白酒价格,看一看哪种品牌最贵?哪种品牌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再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地板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再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求出教室地面的面积,最后计算教室地面里铺这样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这个作业,学生必须通过实地测量得出数据,然后运用数学知识——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这种活动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重组教材素材,纳入新鲜的、有生活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材料,把数学与生活有机整合,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做数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在学生教学中要切实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生活化和实用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提供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程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供论理论联系的能力,在数学应用和生活中提供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用化;途径。

一、创设实用化的数学情境,从生活化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来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从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情境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首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强大的数学学习动力。其次,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也能够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从而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感知程度,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和探索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数学情境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索性。趣味性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效率,而实用性则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数学理论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保证。探索性就是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探索问题。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自己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使用的问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如果学校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一班有48名学生,二班有53名学生,三班有42名学生,四班有37名学生,五班有45名学生,六班有45名学生;每一辆校车有90个座位,那么,如果一到六班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这次春游,哪个班与哪个班安排在同一辆校车比较理想,一共需要几辆校车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和实用化,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积极组织生活和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组织多样化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安排好教学课堂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现象,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一)以数学教学实践操作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以数学教学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小学生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主要就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实践操作活动的可行性的因素,让学生针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实际的操作与实践,把抽闲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把数学理论上升到应用的层次。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教师书桌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面积,求出一张书桌需要耗费的木材是多上平方米。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与数学几何问题的认识,增加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深化理论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数学教学探索实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以数学交探索实验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就指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于一些不能够进行实践和操作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充分的使用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来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和性质。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关于圆锥体积的教学内容中,由于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与圆球等其他规则的图形不同,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一个标准的圆柱体,测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然后,把圆柱体进行加工,削成一个底面积与圆柱体相同,高也与之相同的圆锥体,从而发现出圆柱体体积与圆锥体体积的内在关系。从而不断的探究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外,还可以把圆柱体削成等高但是底面积不等的圆锥,或者是削成底面积相等但是高不相等的圆锥体,反复试验看结论是否成立。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性教学就能够提高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好的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实用化。

三、结论。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生数学教学要实现生活化和实用化,引导小学生积极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充分调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实际数学应用中不断的提供数学能力。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促进数学教学的实用化和生活化,在生活中与实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娜仁花,浅谈怎样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j].读写算.20xx(43).[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初探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文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目前青少年仍存在道德缺失、自私自利、物质欲膨胀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重要举措。高中生是塑造品格的重要阶段,他们叛逆、容易冲动,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意义。

2.1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发生重大变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重要变革正体现了人文理念。高中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响应了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推动我国教育体制变革的进一步发展。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品格,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人文精神,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2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协调发展。在学习历史时,科学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人文教育主要是塑造品格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两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培养出对经济社会有促进作用的复合型人才,既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又有良好的品格素养,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3有利于提高历史老师的人文素养。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老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对历史老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不断丰富自身,以满足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老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也会提升个人魅力,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互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高中历史老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发现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3.1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文精神的内涵顾名思义就是要“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而人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生命都不存在,又何谈其他。所以人文精神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热爱珍惜生命,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近年来,我国高中生自杀、他杀事件频发,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应该给人们敲响警钟,是不是对高中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程度不够,才会引发这些事件。所以,在人文精神培养中要特别强调生命的意义与可贵,不断发掘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3.2优秀精神和道德情操。

高中历史教材中编入大量具有优秀精神和道德情操的例子。例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我国五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极具人文精神的典型事例,有利于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高中历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也塑造了高中生优秀的品格。

3.3团队协作的精神。

任何人都不能单独的存在,都与周围的人或物产生联系。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他人。只有这样,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才会与人良好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独立的个体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立于不败之地。高中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团队的力量,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4尊重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但现在人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出现了很大问题。自然环境的恶化,温室效应的出现,都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过度追求经济的发展已经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遭受大自然更大的惩罚。所以,在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要教导学生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破坏规律,否则就要遭受自然的惩罚。

4小结。

高中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对高中生品格的形成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不是起决定性作用,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乃至整个一生。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发挥人文精神的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3]黄志军.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的学生人文精神[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10):176.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教学模式颇受成效。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意识到,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下面,笔者将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成因。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改中着重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探究式教学代替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由于固有思维的影响,仍然只是单纯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这门科目由于其逻辑性,所以本质上较为枯燥,而教师照本宣科的教育会使得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更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课外学习活动单一。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生活、劳动还是学习,都无法离开数学作为工具。可以说,数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除了课堂上单纯的“填鸭”式知识灌输以外,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唯一渠道就是习题,甚至许多教师将“题海战术”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唯一手段。不仅如此,如今所选用的多数数学习题仍然以生搬硬套为主,根本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的许多练习题也只是单纯的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练习,根本无法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现状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造成了极大阻碍。

(三)教学评价方法生硬。

新课改对以往单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极大地改革,要求建立多元化目标、多样化方法的评价体系,并且应当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了解,最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升学这种现实需求的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仍然是将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不顾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背景的客观差异,单纯的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或者“差”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极不科学,而且会导致对自身成绩欠佳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其学习和进步,甚至会使其产生“破罐子破摔”这种极为错误的心理,不仅不会帮助其成绩的上升,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

新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理论及他人的成功经验,在适应于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采取各种科学的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立体几何时,用多媒体展现其部分视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其余部分,学生们参与热情被极大提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改变原有“师道尊严”的观点,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得学生敢提出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最终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难学、枯燥的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间的相互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予以直观的展现,比如以桌子讲解面和线的关系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此外,教师应当善于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等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且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锻炼对于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教学的差异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对待,摆脱原有的以分数最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在笔者的实践中,建立了考试分数和日常表现两部分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差距,而且也能看到自身的进步,最终激发其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完善、科学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教学的差异性等,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智能教学(intelligenttutoring,简称为it)依托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不依赖教师的前提下,学生通过教学系统获得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的智能化教学应用。智能教学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将知识库不断更新,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大幅降低学生学习压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作为前言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智能教学系统在功能上逐渐完善,其中题库、学情诊断、视频辅导等核心功能在个性化应用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教师进行自主学习。随着云计算大数据zhongguonongcunjiaoyu等技术的应用,一些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了学生学习情况动态存储、个性化学习推送、数据分析、针对性的强化练习等功能,涵盖了传统教学应用的全过程,下文结合小学数学这一具体学科,探讨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体系应用过程。

(一)教学任务设定。教学任务设定即学生根据所处的年级、教材以及教学章节设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定仅仅需要简单的设置即可完成,智能教学系统会根据学生的选择,从题库中抽取相应内容的题目,教学视频也会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变化,至于学习进度、个性化推送以及学情诊断等实时数据则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动更新。教学任务的设定是智能教学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础,该阶段力求准确,操作过程也相对简单,另外,为了实现教学进度的备份、个性化教学追踪等功能,一些智能教学系统通过绑定用户账号方式进行学生个体追踪。(二)理论教学应用。有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智能教学系统会根据学时安排进行课程推送,对应于传统理论教学的讲授部分,智能教学系统的理论教学应用通常以教学视频(或微课)的形式进行具体实施,学生通过观看相应的视频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内容,相比较而言,该阶段的内容学习与传统教学过程基本一致,同时由于脱离了现场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不足传统讲授过程,互动性也相对较差。但学习强度以及学习时间的把握由学生进行自主控制,学习过程更具灵活性,另外由于智能教学视频都是已经录制好的,学生可以反复进行观看,强化记忆效果,具有传统教学过程不具备的再现教学优势。(三)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理论教学学习,随之而来的就是巩固练习,学生通过智能教学系统的题库模块,可以获得相应的练习题目进行知识内容的实时巩固,该阶段对应于传统教学中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智能教学系统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部分在巩固练习阶段具有十分重要应用,智能教学系统在题目的搭配选择上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另外智能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个体为服务对象的,而传统教学过程面对班级为主的学生群体,教学的适用性和定制化教学优势十分明显,智能教学系统可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知识内容的强化练习,极具针对性,另外练习题目的答疑、判错等操作都可实时完成,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四)实施教学总结。个性化的教学总结也是智能教学体系应用过程中的特色功能,教学总结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动态总结的,更具全面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集中体现在该阶段,除了基本的学习用时、教学目标的达成性等数据,智能教学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强度、巩固练习阶段的数据,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设置,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极具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实现教育领域推崇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另外一些数据排名,在智能系统中的实现都是极其简单的,学生可以获得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学习进度的全系统排名,比较自身差距,不断进行提升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更具透明化。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教学体系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的结果,极具推广意义,但是智能教学体系同样会存在一些教学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即智能系统的应用问题,智能教学系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相比较而言,而小学生往往是不具备的,需要家长或教师进行相关操作才能完成,不过随着ai技术的发展,基于人脸识别、神经网络系统、语音系统等技术的操作技术不断成熟,未来这种操作难题会得到逐步解决,但目前而言,仍是在小学阶段开展智能教学应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好动、自律性差都是常见的年龄特征,而智能化的教学体系相较于传统教学过程不具有管束功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导致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建议学校采取智能教学体系与传统教学应用相结合方式进行展开,弥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身心发育缺陷。

总之,智能教学体系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其智能的优势,同时也应看到其应用的不足之处,通过加强传统教学管理、教师辅助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补充,最终实现智能教学体系的合理应用。总之,基于网络的小学数学智能教学应用根绝一般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目标设定、理论教学实施、巩固练习以及教学总结等环节,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分析和探讨了智能教学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并给出了在实施智能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更好的应用智能教学系统给出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刘梅玲作者单位:灵寿县综合高级中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摘要:9月开始,河北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不断深入,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一本统天下”的局面,做到了一纲多本、因地制宜、灵活多用,而且教材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改革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于“课程体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同时,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作为面临新课改的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走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误区,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真正融入数学教改中去,以新的教学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度竞争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改专题研究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素质。

3、尊重学生,开发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

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的错误和优点一样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都应得到正确的开发和利用。

三、深入挖掘教材,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多数可采用讲授法;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另外,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都不可欠缺,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

四、优化课堂结构。

1、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恰当地将它们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层次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统一,学生在获取初步的知识后,教师要让其自主练习,领会加深。其次,课堂教学层次要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有详有略,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最后,设计好课堂结构的形式,或前后承接以旧带新、或螺旋式上升,层层深入、或变位思考一题多解。总之,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立足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原则。

2、重视学生自己的”讲、演、练“。

一般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讲“(口头回答问题)、”演“(书面或板书回答问题)、”练“(思考问题与动手练习),使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标的理念,都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不断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认真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有效活动,处理好师生情感的和谐交流,处理好主观意志与客观条件的高度和谐,就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如何用整体的观点认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规律,从整体上进行改革,是人们思考和研究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改革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论和教学法著作中,对概念教学的过程一般都表述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系统化。这是从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过程来理解数学概念教学过程的。

的确,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学生要先认识其特殊、具体的形式,从具体、感性的认识逐步过渡到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然后再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达到巩固和应用。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应该局限在某一节概念教学课上,也不应该孤立地看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是应该用整体的观点,把一个(或一组)具有完整意义的概念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认识其形成的规律和教学中所应采取的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方法。下面结合“分数意义”的教学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总体把握概念的教学目标。

概念教学的目标要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一致,应该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在每一节课上都简单地考虑这几个方面的目标,面面俱到地完成各项要求,而是应该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总体上全面把握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具体的落实到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要在整体思考的前提下,分清层次,逐项落实。“分数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单元教学的内容,应该达到使学生建立准确的分数概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认识分数与整数、小数等知识的联系,以及对学生进行包括学习目的、实践的观点、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等。这就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目的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在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教学目的,每一节课也都应该围绕这些总目标来设计。这些目标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设计教学时,只有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总的教学目的得到落实。而具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服从于总体的目标,又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要把总体设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一节课教学目标就应该是有所侧重,即应突出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在“分数意义”教学中,开始认识分数意义时,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从具体到抽象认识什么是分数,分数是来自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以后逐步使学生运用分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了解分数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达到灵活地运用和系统化。

二、整体设计概念的教学方法。

概念教学方法,一般来说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系统化等几个不同的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说每一节课都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而是要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全过程的整体上看应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因此在设计概念教学方法时,就要从整体上思考,按照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整体上保证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概念的几个阶段,才能很好地完成概念教学的任务,实现概念教学的总体目标。在整体思考的前提下,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进度,根据学生对具体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按照不同的层次,组织概念教学。一节课可能只是概念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把概念的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学生对于概念的形成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但又相对独立的一些课堂学习内容组成的整体。按照这样一个思考,具体地设计一个单元的概念教学时,就要做到整体设计、重点突出、前后联系、逐步深入。

1.整体设计。就是把每一节课都看作是整个概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保证概念教学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分数意义”教学中,总体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关于分数的概念。这应该包括对概念的初步理解,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概念的进一步巩固,以及概念的系统化等几个环节。这些任务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完成,在设计时要把这些任务科学地安排分散到各节课的教学中。如第一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对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分数的概念,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出什么是分数,以及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而分数概念的巩固、应用和系统化的任务则要安排在后面各节课中来完成。

2.重点突出。就是在每一节课中重点体现和落实概念教学中的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这是设计每一节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重点内容。

而在概念教学中,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应该从这节课在整个概念教学的全过程中的地位而定。抓住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使一节课真正成为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数意义”教学中,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接下来的课就是要学生重点巩固所学的概念。那么教学的重点就是采用各种“变式”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认识分数,并学会用分数的意义解释一个具体的数是不是分数,其含意是什么,能够完成“在直线上表示一个分数”;“5/6是个1/6,3个1/8是()”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3.前后联系。就是综合地考虑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各节课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联系与协调一致。既保持每一节课的相对独立性,又使它们构成一个概念教学的整体。教学中充分注意各节课之间的联系性,才能做到科学地设计和组织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分数意义”教学中,概念的形成、巩固和系统化各个环节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认识一个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都与开始时学生对分数的正确、全面理解是分不开的。

4.逐不深入。就是按照概念教学的总体要求,层层深入地设计每一节课,使其做到扎实有序,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中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有限的,而一个完整的概念教学又要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因此,就要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逐步地完成,做到每一节课都突出一个主要任务,并且逐步深入地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具体到“分数意义”的教学,从学生对分数初步的理解,到学生把分数与整数联系起来认识,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认识分数,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学中把握每一节课的深度,以及这节课在整体的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就可以层层深入地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高等院校大部分专业都要学习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问题,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做一些研究,提一些建议。

1.国内高等数学当前教学的现状。

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够明确,有些院校的一些专业盲目地压缩课时,结果就只能删减课程内容而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学习高等数学的意义,甚至有少数人认为学数学没用,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都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并且比较注重数学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解题方法和技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做简单的信息积累和加工而不能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高等数学进行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1树立正确的思想,明确高等数学的重要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应用的领域日益扩大,在自然科学、金融、经济、工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1]因此,要充分重视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2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时他们才能静下心来进行学习活动,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关于这方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历史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引入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介绍高等数学在其它专业中的相关应用举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3实行分层教学。

一方面由于高校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太一样,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内容和学时的区分来设立不同层次。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生在入校时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进行分级考试,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分别开设高等数学教学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最大可能地发挥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潜力,保证教学质量。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创造比较好的条件让他们迅速成长,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在课外开设选修课和兴趣课等,对他们进行一些额外的数学指导,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成绩欠佳的学生,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重点是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以及学习能力、思维方法的培养。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比较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机会。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要适当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鼓励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此外,高等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很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前后章节知识点之间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类比,把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比如对比一元函数微分学中的结论“函数可导与可微是等价的;可导一定连续但是连续不一定可导”[2]可知多元函数微分学中函数的连续性、偏导数的存在性以及可微性之间的关系就复杂得多。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和matlab编程,将比较复杂的空间几何图形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提高教学效率。

2.5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改革的成效。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只期望利用考前的临时突击复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结果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提升高度。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引入多种考核方式,除了试卷成绩、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以外,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小论文写作、课题设计方案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我们要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手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管绍贤.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读与写杂志,(5):67,81.。

[2]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中职学校设立的必修课程。从目前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困难,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阐述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找到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举措。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就业创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缺乏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造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在获得相应数学知识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老师应该将各种实践活动加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了解和接触数学问题。比方说在进行《利息和利率》这一部分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对银行进行参观,然后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模拟将压岁钱进行储蓄、取钱等,此外,还要对银行中的利率进行记录,当学生在进行记录时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都不相同呢?”等等。这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说:“记住这些问题,然后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预习,有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明天我们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教学内容的预习和学习中来,并在课堂学习中精神集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对周围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习惯,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二、创设优秀的课堂问题情境,不断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是学生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问题情境没有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提出问题和寻找问题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比方说“甲数是5,乙数是4,围绕这一内容来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这时学生就会对这种新颖的题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如: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等等问题。这时有的同学提出,可不可以利用判断题的形式进行出题?在得到老师的许可后,这位同学就说:“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那么乙数是4,对吗?”同学们的思路在这一问题提出后得到进一步的开阔,各种问题又不断的涌现出来。如: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是多少?甲数是5,乙数是4,那么甲乙之和是甲乙之差的百分之几?等等问题。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改变为应用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对各种数量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还对解决应用题有了新的认识,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颖的想法,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大胆的提出问题。

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的科学家都是由于对某种现象的好奇,而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索,从而取得了各种重大发现。比方说瓦特由于对蒸汽顶开水壶盖现象的思考,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由于对狗流唾液现象的探索,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由此可以看出,好奇是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最重要的动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则是学生思维由一般到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汇总,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激发。比方说有这样一个彩票问题,某体育场推出了一种体育彩票,每张彩票价值2元,各种奖项、奖励金额及数量分别为:特等奖20万元20、一等奖10万元20、二等奖1万元50、三等奖5000元100、四等奖1000元500、五等奖100元20xx、六等奖10元20000、七等奖2元250000,(1)小华在第一天摸了10张彩票,你猜猜他可能化了多少钱买的彩票?说说你的理由。(2)若本次奖金总额是发行额的42%,则至少卖出多少张彩票方能兑现这张表中的奖金?(3)从以上内容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刺激下,集中注意力,努力去揭示题中的奥妙,去寻求“疑”的答案。当一个学生对第一个问题报出答案20元后,其他学生则会提出不同意见,而第三个问题更是让学生爆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总之,课程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问题意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促进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也是一项长期、精细又很神圣的任务。

相关范文推荐
  • 11-28 期待运动会(实用14篇)
    运动会是学生们展现个人实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时刻,也是他们交流交往的良好机会。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运动会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于运动会总结的兴趣和热情。
  • 11-28 感恩节谢师恩大全(17篇)
    感恩是一种成熟,让我们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感恩是一种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情感,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恩的优秀作品。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级x班的,
  • 11-28 牵牛花生长过程(模板12篇)
    优秀作文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展示,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
  • 11-28 工厂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优秀19篇)
    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秩序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范文的执行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的执行路径,以确保有效性和公正性。(l)值班制度有以下内容
  • 11-28 左手运动会四年级范文(14篇)
    参加运动会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运动会总结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运动员上场了,每一位运
  • 11-28 语文教学方面论文题目大全(20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模仿的优秀作品,它们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范本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思想深度和文采风格,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
  • 11-28 森林报读后感初中大全(20篇)
    读后感是书籍阅读的重要补充,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应用书中的知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
  • 11-28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16篇)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
  • 11-28 教师跟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请大家注意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给您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 11-28 创建平安校园国旗下讲话稿范文(14篇)
    国旗下讲话稿体现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旨主义,是国家意志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表达方式。同志们,伟大的祖国正以蓬勃的姿态崛起!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