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小学生德育小论文(通用17篇)

小学生德育小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1-29 05:17:52 作者:雅蕊小学生德育小论文(通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写出更加精彩纷呈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分析论文

摘要: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近年来,坚持“全面发展促质量,规范行为育人才”的办学思想,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教育口号,立足校本,开展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强化管理,建立立体交互的养成教育网络。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育人之事;学校无闲人,人人是育人之人。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学生会、中队相互督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校外辅导员、监督员跟踪评价,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养成教育立体网络。

二、健全制度,确立实效有序的养成教育体系。

首先,健全制度,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同时针对每项养成教育内容和活动拟定了具体的规定和行动方案,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学校针对学生年龄和发展情况制订了《学校养成教育系列化发展方案》,在工作中,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小、从细、从实确定养成教育“两会”、“三讲”、“四结合”的目标。“两会”:会读书,快乐分享;会生活,收拾整理。“三讲”:讲秩序,排队活动;讲礼貌,说文明话;讲卫生,安静就餐。“四结合”:与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结合;与养成教育主题活动结合;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结合;与家庭和社区结合。为师生养成教育的实施、发展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了一个科学有序、操作性强的养成教育目标体系。

三、优化队伍,营造师生相长的养成教育氛围。

(一)师德,是教育的基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校始终将“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放在学校工作之首,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奉献、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通过学习与培训,转变教师观念;通过竞赛与活动,提升教师业务;通过评比与选拔,树立教师楷模。

(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养成教育单纯靠学校督导、教师培训,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觉行动,一厢情愿,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因此,我校建立了校级红领巾监督岗和班级监督员,轮流进行值日评比。师生互为一体,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内化。四、美化校园,营造催人奋进的养成教育环境我校一直以“创幽雅环境、育全面人才、树良好形象”为追求目标,始终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主要工作来抓,着重突出“阅读”、“习惯”主题,让校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校园宣传橱窗引领航向、横幅标语催人奋进,星级评比榜样示范,文化长廊润物无声,走廊楼道温馨提示,班级文化风格各异,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会说话,让每一块牌子会歌唱,让每一株花木育情感,让每一处景点孕意蕴,真正做到“校园处处是文化,处处文化育新人”。

五、创新模式,开展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活动。

(一)“静音”行动。

理念:学会共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人更是一个社会人。学校教育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同时一个学校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环境。必须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道德的习惯,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成为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就能表现出良好的社会素质。实践:着重从课间休息和就餐两方面进行。在课间方面,要求和培养学生不高声喧哗,不追打吵闹,不做危险游戏,不乱丢乱扔乱涂乱划乱踩乱摘,上下楼梯靠右行走,集会要排队,课间在规定区域内活动。在就餐方面,排队入餐厅,编席就餐,安静就餐,不乱丢饭菜,使用公筷,就餐后收拾整理好碗筷。

(二)“悦读”行动。

理念:学会阅读。阅读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不想读书、不会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实践:我们以阅读梦飞翔工作为契机,实行“自主择书―――自由阅读―――撰写报告―――快乐汇报―――主动创作”的阅读模式。“每日一午读”、“每周一阅读”、“学生故事比赛”、“阅读演讲赛”、“好书推介海报竞赛”、“话剧表演”、“儿童绘本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创造能力。两年来,学生们渐渐爱上了课外阅读,喜欢上了学校的图书室。孩子们书包里的玩具少了,课间追赶的现象少了,课外书籍多了。教室里课桌整齐划一,书包、课桌里的学习用品叠放有序,学生都会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孩子们介绍图书时表现大方、自信,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能提出有创意的问题,不时给大家带来惊喜,老师们也看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效。家长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更善于表达,特别是能辨是非、懂道理了。

(三)每天一讲。

理念:学会说话。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我的展现,离不开自我的信心,口才好的人有更多的展现机会,赢得更多的信心。好口才,好人生。实践:配合阅读工作,结合养成教育,学校坚持每天在课间大活动前先进行国旗下的演讲,轮流由各班学生撰稿、主持、演讲,让学生的写、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胆量得到了锻炼。同时,每天面对庄严的国旗,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能得到升华。

(四)星级评比。

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效应”就是以别人的优良品行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向学生进行具体化和现实化的事例、通过向学生树立榜样,为他们树立“路标”,通过与榜样的比较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自觉抵制外部诱惑,终止不正确的意念和行为,摒弃陋习。实践: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各班每月评出学习之星、守纪之星、阅读之星、爱心之星、环保之星、礼仪之星、进步之星各一名,并将其照片统一张贴在学校的光荣榜上和各班的班级文化栏里。这样,学生标兵的自豪感增强了,自我约束力提高了,表现得越来越优秀了。榜样的影响力辐射到全班、全校,其他学生跟着一起进步了,标兵人选越来越多了,从而使班风、校风、学风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学校先后获得了县养成教育先进单位、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省文明美德学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诚然,我校养成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把我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任重道远。但我们坚信:今天我们“润物细无声”,必将迎来明天“花重锦官城”,待到山花烂漫时,人人丛中笑。

浅议藏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论文

(甘肃省迭部县电尕学区拉路小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值得肯定的是,多媒体教学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阔视野,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多向思维空间,使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

浅谈小学生德育问题论文

广义的德育定义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体利下,学校、家庭和学生大多重才智而轻德育,导致当代青少年出现众多的道德方面的问题,觉得只要自己成绩好,其它的是其次的,就可以为所欲为。而道德与才能到底孰轻孰重?古人云:所谓才者,须在德才两端。德才兼备者是谓全才,有德不才者是谓庸才,无德无才者是谓蠢才,有才无德者,是谓诡才。今天的教育者说: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不德者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1.逃学厌学问题日趋严重。

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时刻也不能放松自己,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工作。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片面地最求分数,家长和老师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各种压力,导致学生不堪重负,加上学生自身的各种原因,学生总不能达到老师和家长的期待,有些学生不堪忍受,而厌学逃学拒学,更有极端的学生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学习。

2.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

近年,青少年犯罪成上升趋势,一件件的少年暴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一个学生因上课打瞌睡教师反复提醒,触怒了该学生,学生站起来就将怀孕的女教师打成流产。不少学生早恋问题已经扩散到小学生队伍里,不少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加上缺乏父母及老师的关心,就产生了早恋的念头,以寻求安慰和刺激,这是一个恐怖的趋势,它既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各种错误的'念头和做法。

3.小学生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校园里时常听到小学生脏话脱口而出,臭话随口流露,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敬师长。

造成以上小学生的德育问题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缺乏家庭管教以及影像传播等。

总之当代小学生出现诸如此类的德育问题实在令人堪忧,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以及学校,都应该做出积极应对,关注小学生德育问题,关心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密切配合。德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狠抓重点,注重个别差异。

1.社会德育。

社会德育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并使其内容科学、健康。社会宣传要做到在一定时期内围绕一定的中心,统一宣传口径和要求,坚持正面说理疏导。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团体开展的德育活动应具有自己的特点,但在总的方向和要求上应保持一致,相互协调配合,防止相互矛盾。社会德育应面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与科技知识普及活动、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及职业指导等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求知中受到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的影响和熏陶。

2.家庭德育。

家庭德育要注重寓教于养,养教结合,教重于养;寓理于情,情理结合,父母、子女构成家庭德育的双边活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避免过于苛责学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符合实际等。

3.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德”的教育,具有不同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特有属性。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各育的目的、任务、内容不同,因而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也不同。德育是关于“德”的教育,是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的意识和规范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它是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影响和受教育者主动参与的,积极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必须坚持一下几点原则: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即知行统一的原则。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

3.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的原则。

4.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总之,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分析论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到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的素质,特别思想品德的素质为目的,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去引导、教育学生,通过德育的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的品质。在掌握科学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德育基地的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2、通过德育基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爱学习、爱科学的热情。

2、德育处、团委、组织学生去社区捡白色垃圾,增强环保意思。

3、有德育处组织学生到当地驻军(技工大队)参观学习军事训练和内务。

4、由团委组织学生参观可口可乐公司。

四、工作措施:

1、德育处与技工大队、可口可乐公司签订的淤积的协议书。安排活动时间的内容。

2、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努力完善各阵地的规章制度,努力用好校外德育基地。

3、各基地负责人应在活动前与基地领导取得联系,与各基地领导协商后,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或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实践体验教育。

4、德育基地活动要有专人负责,活动班级班主任随队做好安全工作。基地活动前应对学生做好教育工作,要求他们保持少先队员的良好形象,注意文明礼貌,不怕苦不怕累,体现我校良好的学风、校风。

5、按照德育基地协议书的要求,爱护德育基地的各种物品,不得触模有主要价值的物品和易损坏物品。

6、德育基地活动期间,指导教师应按照活动的内容,布置学生做好实习记录,写活动心得,开展评比活动。期末进行总结,评出表现突出的学生,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观察研究的能力。

浅谈小学生德育问题论文

基于开放大学的办学对象和办学性质,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办学目标和学员自身的情况等多种因素而综合考虑,往往要把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远程辅导及面授辅导相结合,分为以下两种有效教学模式。

1.webquest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指网络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和汤姆马奇于1995年提出的,是众多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的代表。webquest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设计的网页中为学习者构建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者确定主题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webquest模式一般由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六个模块组成。导言提供背景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任务是对学生需要完成工作的正式详细描述;过程是学生完成webquest任务经历的步骤;资源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需的各种网上信息资源;评价是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结论是对探究学习进行总结。webquest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前期准备、情境导人、明确任务、分组分工、网络探究、作品创作、展示评价和总结反思八个步骤。

2.pbl教学模式pbl(proble-basedlearning)指问题式学习,是一种在20世纪后半期的西方学校教育中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在其得到普遍认可的过程中有很多教育界人士给出了定义,我们对问题式学习可以理解为: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习者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式教学的效果在医学教学领域中首先得到了认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临床科学的测试中成绩较好;

(2)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4)学习氛围得到改善:更为积极的学习、更高的满意度、更低的紧张度、更低的弃学率。

问题式教学模式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就是问题的把握,问题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其度的把握主要取决于学习对象的知识和年龄层次以及实施的教学目标等因素。其有效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技能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开放大学资源的.建设。

开放大学的有效办学离不开一个有效的网络平台,其包括充足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进度的记录,学习效果的及时和有效的评价等。其中资源的建设是有效平台的基础,这要集成广大从事开放大学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正如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连莲教授在她的《国外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述评》一文中所提到的:要组织教师开发问题资源库,要引导教师充分用好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当开放大学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把自己作为开放大学平台的建设者,而非使用者时,相信我们的资源会更多、更好、更能辅助学习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对已有资源应充分了解,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三、开放大学评价体系的特点。

开放大学的特点决定了有效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样性的。首先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评价侧重点不同,学历教育的评价更多是要量化的,也要更多地受教育制度的制约。而在量化考核时借助网络平台让考核更能显示出公开、公平、公正,学生作业是否准时的提交,由系统自动判定,老师的反馈也要在网络上公开,让学生学习的每一环节都能在网上查看,平时成绩由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这样学生的自我安排会有据可依,也打消学生心存侥幸心理和对人情的依赖。对非学历教育的评价则可以更加灵活也更加宽松,因为参加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者往往有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内在动力,对评价体系所起到的监督作用依赖性较低,所以这种评价更应该注重的是推优助学的示范作用。综上所述,开放教育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上,对教师本身的要求都变得越来越高了,所以为了能适应开放大学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有强烈的自我提高意识,学校方面也要尽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开放大学的市场是广阔的,从事开放大学的教学工作也将是充满挑战的。

浅议现代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论文

道德人是明确自己的道德需要而又具有道德自觉的人,表现为人对既涉及个人自身的善,又关乎他人的善的推崇、恪守与践履,譬如尊重生命、维护正义、律己利他等等,以达致个人的精神自由和内心的自我和谐。现代社会个体对道德规范的遵从不再是被动的、盲目的,而是具有独立性的人基于理性作出的道德选择。因而,道德人向善的行为更加稳定持久、淡然从容。道德人的培育要进入人的精神世界,借助理解阐释人,反思人的生命及生命的表现,催生人的道德需要,并在道德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把握人生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行为的正当性是社会的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社会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和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德性是社会的人的重要标识之一,它缘于人对自身规定性的认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当前社会人们的行为选择多样,道德分化明显,既有的道德规范已难以解释和应对新的问题,传统道德的价值在具体的道德实践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遭受冷遇,并由此产生诸多的价值困惑和道德冲突,譬如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误解和讹诈引发的“扶不扶”等道德困境。人们习惯将这类问题归咎于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尚未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很显然,市场经济虽具有逐利性,但也有其内在的道德需要,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等道德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人的培育遭遇难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道德价值的贬损,道德与生活的价值关联亟待明晰。

在道德认知上现代社会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共识,在道德实践上也不乏公认的、明确适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但在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频发,道德价值逐渐退居社会生活的边缘。当然,这其中原因复杂多样,而现代人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对为什么要遵守道德缺乏价值体认,以致道德在人处理生活中所面临的苦乐、得失、人己等基本问题时没有发挥引导与规范的作用。比如,人们应当如何在一起是现代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一些人在某些具体事件中将己与人对立起来导致行为上的冲突与偏差、价值的失序与混乱。屡见不鲜的网络暴力、肢体冲突等事件一再挑战尊重、平等、正义等道德原则。“毒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出道德底线失守带来的极大危害。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传统的道德规范被破坏,道德相对性日渐凸显。

(二)人的道德需要被遮蔽,道德对人的人文关怀尚需彰显。

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性的伦理实践,对美好的品德、优良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是主体高层次的价值理想。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面包,人为了理想而献身既是人生存特性的组成部分,又是人生命完善的需要。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理想、为某种超越肉体满足的东西奋力以求。道德是主体在建立起与自身、他人和群体的价值关联中获得的共同存在的意义庇护,体现的正是人对价值理想和自由的追求。然而,人的这种自我超越的需要在道德教育中往往被遮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现今道德教育侧重阐释社会对个体的道德要求以及个体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缺少对人深层的价值需要和内在行为动机的关注,忽视道德的实践特性。二是道德人培育中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道德与人的距离。实践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价值,在社会性发展中获得价值和意义是道德人的精神需要。然而,社会认知的多元和现实生活的复杂使人们对道德的价值产生质疑。一些人认为讲道德并不能满足自己的现实需要,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表现出更多的功利性、短期性行为。社会上的一些失德、败德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有人因此而得利,直接导致失范行为的蔓延和社会风气的恶化。缺少主体的认同和参与,道德成为停留于文本、讲坛、课堂的知识,提升人的道德修为就是一句空话。

二、理解:展现人存在的意义。

理解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这里具有了本体论意义,从传统解释学的文本理解转向以文本理解为基础的自我筹划、自我理解。理解不是为了停留于文本,而是要关照自身和反思现实。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是过去或传统与今天的对话,“理解在任何时候都包含一种旨在过去和现在沟通的具体应用”[3].只有在文本与现实之间建立意义关联,才能在问题阈中展开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才可能达致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重叠共识”.

因而,道德教育以人为核心和主导,以人的实践参与为本质特征。人是溶合了情感、目的、动机、意义、价值的意义---价值性存在,每一个个体都是作为“前理解”存在的自我。由此,道德人培育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藉由知识连接历史与现实,在经验分享和交流中体味出人的生命意义,促进人的发展。基于理解视角的道德人培育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培育道德人是培养社会的人与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逻辑统一。

人不是在自然的意义上被称之为人,而是因为人的社会性。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基本规范,即道德和法律规范。法律是一个社会最低限度和最基本价值准则的权威表达。道德则寄寓着人类对善、对一切美好价值的共同追求,诸如幸福、人道、自由、平等、公正、诚实等等。它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社会对人的塑造无不表现为先进或进步的社会规范向人的精神内化,形成某种价值共识的过程。人通过选择、接受和内化社会价值原则,形成合乎一定社会要求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相应的品行。主体的选择与内化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体对传统、文化、道德、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解和现实反思,其中包含着在未来的可能性。从人自身来说,作为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存在是人内在的发展要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提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人的需要具有超越性,人在满足第一个需要后又会引起新的需要。人满足需要的实践活动是指向未来的。社会的人应是道德的人、文明的人,各种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二)培育道德人是知识传授与价值传递的内在统一。

完整生命个体的型塑首先倚重知识。亚里士多德将人的德性分为道德的德性和理智的德性,道德的德性通过习惯养成,作为人最高层次的理智德性要由教导和知识生成,它来自人的理性思考和主动选择。道德知识的传授与人的需要、目的、动机、情感相关,因而,道德人培育探求的不是客观性知识,而是人对自身存在的追问与反思。在诠释学那里,理解摆脱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元对立的知识观,把人对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经验和体验融入知识的学习中,其目的是为了自我理解。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精神世界和现实处境出发理解文本与作者,理解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在自身的视域与理解对象的视域融合中创生新的意义。换言之,主体在理解对象的同时进行着自我理解和经验的新的意义建构,这是一种价值的传递、意义的交流与精神的创造。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原则筹划自己的生活,在与世界、与社会的多重意义关系中人获得的是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三)培育道德人是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和谐统一。

因而,只有对美德的理性认知与内在的情感和谐统一,主体相应的行为动机才能达到最恰当的状态。

三、理解视域中道德人培育的瓶颈。

道德人是从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存在探求人之存在的意义。教育对人精神的陶冶要经由理解与书籍和人交流,丰富与充盈人的精神生命。教育过程中虽然理解关涉课程设计者、教材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多重关系,但是无疑在对话中它是以文本为中介并围绕文本展开的。作为文本读者的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创生与更新对其“怎样做一个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探讨理解视域中道德人培育的瓶颈与现实遭遇。

(一)主体性丧失割裂道德与人的对话关系。

道德的实践特性决定道德对人的涵养不是灌输有关道德的零碎知识,而是帮助人从整体上把握生活,获得意义。“人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当怎样度过”这样关乎人自身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它始终以人对自身、人对生活的理解为基础,并在人与人的认知碰撞中发展人已有的认知,在这里,所创新和发展的不仅仅是人对物的认知,而且还有人对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道德所蕴含的善的价值是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加以选择和内化,并保存在主体的生活经历中。个体把自己的生活作为对象加以全面审视,对生活、对经验进行反思、认识、实践与创造,获得对事物对他人对自我的理解,个体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然而,由于道德对人的滋养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在当下的教育氛围中一些人认为与自身所要追求的成功关系不大,将之视为客观对象物存在的知识来掌握。在道德人的培育中,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关于道德的知识”,缺少个体经验和个人的生活履历与道德的'对话,个体的精神世界并没有真正作为“前理解”参与进来,也就无从创生意义。换言之,个体没有作为精神主体与精神培育活动及内容展开对话与交流,个体也就不能在开放和接纳中对自身及生活进行反思,难以提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不懂得审视自身的现实境遇和人类的生存状态,也就不会发现问题,不能深入事物的本性、对道德本身及其存在的理由进行探究并作出解释,道德缺失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关联。

(二)知识式学习消解道德之于人的伦理价值。

变化日速的社会生活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日渐增强的专业化培养目标,越来越强化了道德人培育的知识化取向和工具性价值。而现代性境遇下,学习者对物质主义、技术文明和工具理性的推崇消解了人对意义的思考,学习者的道德学习退回到德育课堂的狭小空间。道德学习不是简单的复制知识,而是一种意义学习,是人不断反思自我和获得意义的过程。哲学诠释学主张从理解的视域解读文本,认为理解是共同意义的分有。理解和解释的过程是个别经验和普遍经验的融合。其对学习过程中个人发展的历史性、现在处境的关注为知识观的转型和课程观的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毋庸置疑,知识是课程的原材料。但是,课程学习不再是知识毫厘不差的掌握和再现。新课程观课程的转变性和生成性品质使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人“相遇”的可能情境成为可能,知识是情境中的必要要素,发挥着引导、催化和促进的作用。课程关心学习者个体的经验、体验对知识的建构,学习者需自主建立起文本知识与人的生命之间整体的意义关联。生活实践表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道德经验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影响。学习者的需要、目的、既有的道德观念、具体的境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与教育者的相互理解。如果道德被视为实现某个外在目的的手段,成为某种预先给定的、等待着主体去认识和掌握的客体,那么遵守道德规范就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和生活手段,失去了其应有的伦理价值,人也就丧失了丰富的生命表现。

(三)情感与理性认知的分离阻碍道德的意义生成。

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道德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递道德知识、分享道德经验是学习者提升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在道德人的培育中,道德认知能帮助人们判断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经验和体验带有个别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各自的视域出发分享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在平等的交流中实现视域融合,才能使个人认识、经验成为共同的财富,生成道德的意义。而这之中总是渗透着个体对生命存在与生长的直接经验和情绪感受。情感内在于人,人也是需要情感激励的,譬如正义感、崇高感以及内心的充实感等。无疑,它也有益于人做出道德的行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价值冲突和道德困境很多情况下并非是主体缺乏道德选择的能力,而是由于主体道德感的弱化。道德感是主体具有是非、善恶理性判断能力基础上的对自身、对他人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情感。道德人培育的主体性丧失、知识式学习必然造成人对生命的真实情感体验的缺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接,阻碍道德意义的生成与实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移情的许多研究表明,移情有利于利他性行为的出现。移情是情感的相互契合、相互作用。有了情感的驱动、感染和共鸣,才能赋予知识以活力,才能在理解与体验中激发主体正向的、积极的行为。这种“感同身受”正是人在实现视域融合中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塑造。“一个人的道德移情能力越高,道德敏感性就越强,就更能够从社会和他人的视角认识所面临的事件,实现道德行为的延续性,进而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在人们普遍感知道德功能式微和道德多样性增强的今天,培育道德人对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理解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在哲学诠释学视野中不仅具有本体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性。在道德人的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在道德生活的具体情境中诠释道德知识,实践道德精神,在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中建构生活的意义,培育真正具有理性认知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性活力的道德人。

参考文献:

[1]樊浩。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中国社会科学,2014,(7).

[2]彭启福。“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j].学术月刊,2007,(8).

[3]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9.

[4]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03.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着,廖申白译注。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6.

[6]李昕桐。新现象学的情感伦理[j].道德与文明,2014,(4).

[7]黎良华。有美德的行动与有美德者的快乐[j].道德与文明,2015,(1).

[8]龙静云。试论道德内化的主客观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小学生德育问题论文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

一、用人格塑造人格。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教师的权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是班级群体及班级中每一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

的两科成绩仅丢一分时的激动心情,讲我原来的学校与现在比有多大的不同,讲我工作之后的理想与目标,讲我为人母后培育孩子的辛苦,让学生感受父母的恩情……后来去东北师大读研之前,在与学生的一次告别会上,学生送我一个日记本,扉页写着:老师:您的成长之路是我们追寻的轨迹,您的言行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是啊!这就是无声的教育。我用我的行动感染、示范、教育着学生,从而更让我时刻要求自己用健康向上的灵魂去净化育人环境,用自己平实、坚韧的心态教学生学会战胜困难,实现自我。

二、用爱浇灌学生心灵。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老师,我每天都在与鲜活的灵魂对话,每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我坚信。

有这样一个学生,本是具有聪明头脑、积极向上思想的孩子,但是由于父母感情不和,长期吵闹,造成孩子情绪压抑,个性偏激,进而厌学。了解情况后,我利用周末分别约见了孩子的父亲、母亲,以挽救孩子为突破口,首先对他们夫妻进行情感摄合。刚刚毕业的我完全凭着职业本能及对孩子的怜惜一次次长谈,一次次创造他们和好的机会。不知是为我的真情付出所感动,还是真地发现对方还有许多优点,一个月后,两人真不吵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学习成绩也由五十名进步到三十名。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二人性格不同,一年后,他们还是分道扬镰了。既然我不能左右成人的感情,那么就去关爱孩子,引导我的学生自立自强,健康成长。父母离异后,我更加细心地照顾他。天冷了,我提醒他加厚衣服;没钱买饭,我把热气腾腾的包子摆在他面前;班会上,我为他创造发言机会。初二时,他患病住院,我与班干部组成帮教小组,在病房里为他补习功课。失去家庭温暖的他,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正准备睡觉,忽然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端传来了那个男孩子抽泣的声音:“老师,我在爸爸家楼下,他要打死我。”我的心一紧,放下电话打车前去他家,一见面,男孩子便一下子扑进我怀里。原来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父母神圣位置是不允许任何人替代的。可在他晚上回爸爸家时,发现一个陌生女人与爸爸在一起,他骂了那个女人及爸爸。气极的爸爸冲进厨房拿着刀冲向他!

听了他的哭诉后,我一边安慰他,一边将他接到我家中,并端来热好的饭菜,我对他说:‘叹亲是爱你的,不然他不会常来学校看你。是你的话刺伤他了。你还小,许多事你不懂,父母是成人,他们有能力、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父母给了你生命,这是你一辈子都感激不完的事,你现在只有好好学习,自立地生活,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回报他们、孝敬他们。至于其他事,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会慢慢理解爸爸的一些做法的。”听了我的话后,他平静了许多,十一点多,她的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见了面,母子俩抱头痛哭,妈妈问他:“儿子,为什么不到妈妈那儿去,而来麻烦老师?”孩子说:‘爸爸一打我.我首先想到的是来找李老师。”

那一刻,我的心为之一额,首先同情这个本应被父母的爱所包围的孩子,却陷入如此复杂的情感之中,同时,也庆幸老师的关爱在他心里深深扎根,弥补了家庭的空白点。孩子仍然被爱包围着,只不过家庭所缺少的,学校给予了;父母所缺少的,老师给予了。我坚信:神圣的师爱,伴随着母爱会陪伴着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

三、优化班级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这些观念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集体管理中,我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自我教育者,让学生在“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中成长,创建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班集体。

为此,在每学期初,带领全班同学制订本学期班级发展计划。在计划目标指导下,制订了一系列班级管理条例:如班干部竞选制、值周班长工作制、班干部管理条例、小星星评比台、龙凤挑战榜等一系列班级活动,并且利用“喜报”及“通知”形式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鼓励孩子进步,利用近距离小目标实现孩子的持续发展的大目标。为了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学生性格及能力,我让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班级角色,如有班长、值日班长、组长、组长助理、图书管理员、公物维修员、值日督导员……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及管理能力。在班级中,我尽量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调动,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良好班风很快形成。毕业的初三十班,在师生共同管理下,三年中获得多项荣誉:艺术节最佳组织奖,运动会精神文明奖,军训最佳表演奖,优秀团支部,学雷锋先进团支部,先进班级等。三年中,我所带的初三十班曾代表四十三中参加沈阳市及皇姑区各种大型活动并获多项荣誉:如皇姑区运动会、市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皇姑区智力竞赛一等奖.辽宁省科技发明先进班级,并多次参加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的各项节目及课程录制。我本人也曾作为初三学生考前心理调节班主任,接受辽宁教育电视台采访。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八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把美好人格的塑造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在孩子的成长中.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为人师的欣慰,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创造了为人师的幸福。积极地学习、生活、工作是我的一条人生淮则。付出了,总会有收获。八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学校同事、学生及家长的肯定,先后获区记功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市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八年中,我也失去了很多,有时会因为工作忙碌,冷落了孩子,忽视了父母,疏远了爱人。但在一批又一批茁壮成长的学生中,在一张又一张优秀的成绩单中,在家长的赞扬、领导的信任中,我又重新找到了平衡的砝码。

21世纪,中国的教育是走向世界,共同参与的教育,作为21世纪教师中的一份子,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将继续用无私奉献的师魂塑造人,用全面发展的师观陶冶人,用学贯中西的师能武装人,谱写出无愧于前人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现在学校、家长、老师都在全力的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造成了一系列教育问题,本文从德育方面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方向,使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品德也得到培养,知识和品德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幸福感的孩子。

关键词:教育德育品德。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也顺应时势,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

于是我们的家长,学校,老师都在不遗余力的给学生灌输知识。

各种课外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就在我们窃喜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达到美国高中生的水平时,孩子们的厌学情绪却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学生伤害父母,老师的报道频频见诸报刊。

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要的素质教育吗?为什学生的幸福感越来越少,为什么辛苦付出的老师和家长却得不到孩子们的尊重?为什么教育的尊严丢了?在教育中缺失了什么?答案也许就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中:“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的大树。”先做人,再做学问,只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体验到幸福,并把幸福回报给社会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中,总结出了三点德育方法:

一.关爱孩子,宽严相济。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

对于儿童,就对待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小心呵护,要用慈爱的心去关心爱护他们。

耐心教导,循循善诱。

浅谈小学生德育问题论文

论文摘要:在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德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德育机构完备,但协调欠缺;德育目标明确,但对学生人格发展重视不够;德育体系虽然形式上完整,但实效性低下。

1.调研结果分析。

1.1政治理论课学习目的明确但实效性较差1.2德育工作机构健全但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德育工作机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5.3%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很满意或满意,对于学校的争先创优制度有19.3%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很有必要、公正或很公正,75.6%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流于形式或需要改革;有19.4%的学生认为学生会是学院的附属机构,有15.7%的学生认为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51%的学生对学院心理咨询工作不满意,认为心理咨询机构不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对机构根本不了解。

1.3社团活动丰富但针对性较差1.4德育工作队伍庞大但素质参差不齐。

德育工作队伍包括思品老师、任课老师、专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团支部、团委、学生工作的人员,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有83.3%的学生对上过课的每一位老师都认识或大部分认识;有48.5%的学生会主动同上过课的老师打招呼;但有43.3%的学生觉得辅导员不经常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遇到各种问题或烦心的事时,只有4.6%的学生主动向班主任、老师倾诉,53.6%的学生会主动找同学倾诉。

1.5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缩影。在被调查中,47.5%的家长认为精神鼓励对子女的成长比物质条件更重要,42.1%的家长认为精神鼓励与物质条件应二者兼顾,只有10.4%的家长认为应视情况而定;在子女上大学期间应着重提高哪些方面能力的调查显示,84.3%的家长认为应着重知识积累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做人能力三者兼顾,强调单独提高知识积累能力的占5.1%,提高操作能力的占5.1%,强调做人的能力的占5.1%。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培养的目标与社会期望基本一致。

1.6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德育在学校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仍缺乏科学性,一是评价的内容不全面,只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课成绩的鉴定,缺乏对学生思想发展状况、分辩是非善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二是评价结构不合理,理论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的考核比重偏大,而对学生道德价值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等影响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因素考核太少;三是评价方式不科学,德育评价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或辅导员),学生自身参与较少,由此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

2.对策。

2.1构建高职德育体系。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根本。以职业为中心,确定高职德育目标,突出高职德育内容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公民意识及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为着力点,创造健康活跃、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外德育基地建设要有明确的目的,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理论上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学生自觉道德行动的有效途径。

2.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突出政治理论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所确定的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为主,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过程中,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工作实际,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理论课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

2.3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遵循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尽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服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而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应做到全员育人。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建设立体德育网络,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2.4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湛、乐于奉献、比较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使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使教师的言行可以在学生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全面提高辅导员、专(兼)职班主任队伍素质。学生管理部门要严把辅导员、专(兼)职班主任的聘用关口,定期培训,鼓励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

2.5建立德育评价科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目标需要德育体系及考核办法要有新的突破,要以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为评价主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定期的联络沟通制度,针对影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环节,即平时表现、课程成绩、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的实际状况建立德育修养档案。分学期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日常行为的合乎规范性、心理素质等作出评价,毕业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并指明修养的不足与方向。通过德育修养档案的方式来激励和鞭策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了解学生在校真实的道德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已修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白走上社会后努力的方向。

和小学生成为朋友德育论文

“以前我帮她提醒她,她觉得是朋友的关心,现在同样的提醒和帮助,在她看来就成了指手画脚。”近日,陈女士来到市附二医心理门诊工作室,诉说了自己的困惑:有了这么一层上下级的关系横在眼前,那种所谓患难与共的友情开始面临空前的考验。当朋友成为上下级,既尴尬又微妙,如何走过心理关?以下心理医生戴王磊分析的几个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对我比之前更严。

案例一:五年前,小玲和小怡两人同时考进我市一家医院当护士,而且被安排在同一个寝室。上班时,两人是工作上的好伙伴;下班之余,两人一起吃饭逛街,关系甚好。然而,两人的友谊在小怡当上护士长那天起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一次小玲因事想请假,她想小怡是自己的好朋友,请个假应该很容易。然而小怡的行为却令她颇为郁闷:小怡不仅没帮到她,反而对她的请假流程排得很严格。

朋友都来找我办事。

案例二:小克和小俭原本同为某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从小克调入该局担任领导职务后,他的烦恼就没有消停过。虽然小克平日里为人处事都小心翼翼,尽量不让人觉得自己当上官后和以前不一样。可即便这样小心,面对旧同事、老朋友的求助,小克依旧觉得不知如何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有一次,小俭请求小克帮忙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小克觉得自己已经帮忙了,可小俭始终认为小克没有尽到全力,并将这事告诉了身边的朋友们,朋友们就纷纷发短信或是打电话指责小克,这让小克很为难。

戴医生点评:如果说小克一贯的做事作风都是刚正不阿的,不是出于私心的,那么即便同事、朋友们现在指责,过段时间他们也会慢慢理解。怕只怕一会对这个朋友铁面无私,一会却对另一个朋友较为偏袒,这样就容易落人口实。因此,作为领导的小克,一方面要和朋友们多解释沟通,讲明自己的立场和难处,另一方面,要养成坚定的处事风格,对事不对人。

为绰号而烦恼。

案例三:小林最近当上了事业单位某部门的科长,可令他烦恼的是,朋友们还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像以前那样叫他绰号。当自己还是单位普通干事的时候,他觉得同事、朋友间叫叫显得亲密也无所谓,可现在自己也算个小领导了,朋友们有时候在工作场合叫他绰号令他下不了台。发火吧,大家都是好朋友,不好意思;不发火吧,自己憋着难受。

戴医生点评:对朋友来讲,宽容、理解、尊重是缺一不可的。解决小林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沟通入手。小林应该婉转地告诉身边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随意的称呼、随意的动作表达并不一定就是真正友谊的体现。私底下两人叫叫绰号没所谓,但是工作场合中,要给其他同事一种严肃感,不可太随意。

德育论文题目

6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建设研究

1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的研究与探索

2学校德育与家长学校发展研究

3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5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学校德育方法,途径,评价研究

1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2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4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7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四学生教育工作研究

1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型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型学生,心理状态失衡型学生,留守子女学生,外来工学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

2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教育期性健康教育等研究与探索

五班主任工作及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及培训工作的路径研究与尝试

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

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

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1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4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5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七网络德育研究

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2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3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分析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尚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与养成时期,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如果这一时期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只重视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仍然会长时间存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其弊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不重视。从学校方面来看,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未来发展,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不用多说。从教师方面来看,学校施加压力,教师在无形当中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甚至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德育教育逐渐淡化。从家长方面来看,一些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淡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业辅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

脱离现实生活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德育教育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很多德育教育内容仍然是“黄继光舍身堵抢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与现在的生活差距太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基础的教育意义,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另外,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性指导,使得德育知识没有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与日常行为产生共鸣。

3.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共同的积极配合。但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意识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另外,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会造成德育教育漏洞。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道德情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flash动画以其动态性、夸张性和生动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软件一般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动画效果非常理想,这款软件通常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动态表现向学生传授相对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完成动画演示过程,并且授课过程通常采取交互式。flash动画的交互式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避免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死板的教条主义,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举止模仿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规范家长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最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德育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也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接触,走入社会,亲自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开展夏令营,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观察是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垃圾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小节目,给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养成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书本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

参考文献:。

[1]阚宝臣.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吉林教育,,(28).。

德育论文网

这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校长室的带领下,继续坚持“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创建了安全和谐校园和优良校风,取得了较好的德育绩效,并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现将这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责任。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部门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师德规范和师德精神,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明确育人任务,积极主动做好德育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2、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使班主任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和实效化。

3、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做好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值日生、礼仪队员等的梯队培养工作。并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二、强化教育管理,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抓好安全教育和普法教育、卫生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做到校园内外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意外。

1、开展两次消防逃生演练,逃生演练有长期的应急预案和每次的演练安排,并有计划地实施。做到事前有安排、事后有总结。在演练中以注重安全为首位,确定各班学生的逃生路线,做到有序撤离,有老师跟踪保护。

2、以预防传染疾病、交通、溺水、火灾、拥挤踩踏和防拐骗事故为重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队会、少先队墙报等阵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三、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1、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推进了文化阵地的建设。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班级宣传栏,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做好常规工作,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2、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知识性、科学性,突出趣味性、娱乐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艺科老师和少先队大队部协助下,以及在全体老师的一致努力下,成功举行了“第一届小学踢毽子比赛”、“与经典同行”、“迎六一”儿童节等各项活动。

四、塑造亮点,拓展德育活动。

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结合重大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如利用墙报、国旗下讲话、德育和少先队主题活动等阵地和途径进行感染、内化和教育。

五、密切家校社区联系,构建三维德育网。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家校互动格局。通过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对家长加强家教、心理健康、生理卫生、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访、电访、信访、网上联系平台(校训通)等形式,使德育深入家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3、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学生进入网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讯通等各种平台,对家长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与家长沟通对学生校内外卫生、安全教育,利用“小手拉大手”的途径对家长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控烟工作宣传等。

六、今后工作方向:

1、今后尝试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并尝试与科研结合,带动德育工作上新台阶,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理论。

2、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工作思路的创新,有条理和有计划开展活动,拓展德育特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分析论文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注重生活实际,全方位、多渠道地整合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1.充分利用集会形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遵纪守法是对每一个公民最起码的要求,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集会是学校向学生灌输遵纪守法教育的最好形式。应充分利用各种集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教育,如聘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警察到校作法制讲座;组织观看教育影视片;学校领导定期作法制教育报告;优秀班主任作专题经验汇报等,从而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教育氛围,使法制走进校园,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法律,更好地接受法纪教育。

每个人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空间,都要接受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遵守大家认同的社会公德。小学生认知和分辨能力有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观,是教育的必须。班会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针对社会、家庭、校园、班级存在的不良现象、事例,开好每一次班会,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

3.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有效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等,都是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以这些节日为切入点,持久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开展墙报、手抄报比赛,进行文艺联欢活动,可以加强党史国情教育,提高德育的功效。

4.充分利用升国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升国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坚持升国旗制度,培养学生对国旗、国歌、国徽热爱的情感,做到会唱国歌,认识国旗,了解国徽的涵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学生切实感受在国旗下成长的历程。

5.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人的荣辱是非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各方面影响和教育逐步形成的。少年儿童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班队活动是教育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最好方式。班主任、德育教师应充分运用班队活动,经常开展诸如“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我为班级添光彩”、“社会呼唤文明,你准备好了吗?”等主题班队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气,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监督,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讲文明,守诚信。

6.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进行革命理想教育。

以少先队为主体,依托关工委、家长学校、少年军校、校外辅导员等社会德育资源,把革命纪念馆、文物古迹、雄伟建筑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采访,通过家乡的巨大变化、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国家利益至上,正确处理个人得失,立志为祖国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二、坚持“六个结合”。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而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提高德育的效果。

1.把思想道德建设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结合起来。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要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融入生活,开展体验教育,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传承民族传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一代新人。

2.把思想道德教育与“争优创先”活动相结合。

“争优创先”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激励机制,也是德育不可缺少的方法。学校积极开展各种“争章夺星”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关爱班级,珍惜荣誉,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优秀个人品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在竞争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3.把思想道德建设与爱家爱校爱国相结合。

“爱家”、“爱校”、“爱国”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教育引导。“家”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港湾,如果每个人都像呵护生命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家,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谁还能不爱培养教育自己的学校?谁还能不深爱着养育自己的祖国?在长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坚持情感教育,选取“爱家”的生动事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就能为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奠定坚实的基础。

4.把思想道德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科教学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科德育教学资源。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语文、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高雅的品质;让社会、自然课开启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让数学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豪情;让美术、音乐课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体育课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和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5.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生活是道德最重要的老师,有了道德体验实践的平台,就有了道德情感的源泉。相对于德育活动少,整体规划容易跟着社会“热点”、“中心”走的弊端,学校德育要走校内外相结合的路子,让学生把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唱、跳、画、讲”等他们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道德经验得到积累和交流分享,引发道德意识的共鸣,使道德情感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当“教育要求”变成“学生需求”时。道德教育就会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思想道德教育还应积极采取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发掘三种教育方式的各自优势,形成综合教育合力,尽量清除“死角”,提高德育效果。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交流体会,沟通关系。班主任经常家访,了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根本问题,与家庭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经常邀请“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科技工作者)和地方党政领导来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使学生的思想紧跟时代的节拍。

德育论文

众所周知,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多,学生在入职初期难以适应全新的角色。特别是因为在职高教育中缺乏企业文化知识的渗透,导致职高学生对企业文化不了解甚至不认同。因此,职高德育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日常德育教学的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理念以及蕴含于企业内部制度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和基因教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最终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一、企业文化与职高德育教学。

1.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来讲,企业文化是我们在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为主体应当遵循和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诉求,如平等交换、积极主动的实干精神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更多地应当称之为市场文化,不过由于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用广义的企业文化来指称。狭义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职高德育教学的概念。

按照20xx年教育部修订的《职高德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职高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二者基础都是“德”,都是在价值观、品德、精神等方面对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的基础。

二、在职高德育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原因。

1.培养职高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大纲》指出,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大纲》要求,“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在职高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是贯彻《大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职高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题中之意。

2.激发职高生学习热情的需要。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洞悉企业文化的相关作用,从而让职高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工匠精神、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体验在企业中个人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面临的市场挑战,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最终为就业后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高德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职高学校应当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在不少职高学生在去企业工作时,面对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起不到作用,相关职业意识缺乏,无法在企业这个新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习惯。实际上,好多刚毕业的职高学生并不是不具备相关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他们对企业环境暂时不适应,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转换为专业技能,甚至遭到企业的淘汰。所以,职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尽快转变角色,而这个角色转换就需要我们在职高教学中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而不能让学生在企业自生自灭。从这点来看,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是职高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文化渗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合理心理预期。

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眼中,大学生、“上过学”的年轻人就不应当在生产或技能一线工作,而应当是“坐办公室”或“管人”的,加上许多职高生对企业的真实运行缺乏了解,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在入职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学校在德育教学中,要对现代企业分工和人才梯队进行介绍,也可以组织实地参观。通过这种介绍、学习和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梯队是由不同学历、年龄、技术的人分工组成的。在企业中,职高生更多的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个角色与定位,学校要在德育教学中给予引导、明确,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调整好心态,选择好定位,建立恰当的心理预期,避免在就业后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影响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

2.探索企业式教学。

企业毕竟是企业,无论在节奏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它不同于学校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德育老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要营造氛围,在教学与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早日融入企业。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是职高德育课堂企业文化渗透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式教学主要表现在突出职业精神上。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在学校德育课堂中融入和体现企业文化。可以提前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模拟企业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类企业的管理,把学生当员工,把教室当车间,把教师当师傅,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会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人际关系,从而早日适应企业需要,早日融入职场。

3.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毕业后的目的地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对接,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邀请企业各级别人员到学校以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等形式和学生沟通企业的相关运作方式、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通过现身说法使学生逐步了解、学习、认同企业文化,至少是广义的企业文化;二是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建设和展示,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流程、纪律、规范等,展现企业的奋斗发展历程,展现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为企业做贡献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论文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最重要的途径。主要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了几点浅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德育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育。那么,渗透德育教学具体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推崇,久而久之,就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效仿和跟随。因此,在教育行业,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实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更多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穿着。很多音乐教师认为自己是与艺术接轨的,在课堂上打扮的过于夸张,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在教学中,穿着要大方、整洁,教学的姿态要端庄,教学语言要丰富、富有激情,板书不能潦草,要工整、干净。通过这些方面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好的习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筛选,尽量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挖掘,深入到题材中去,积极思考,找出在不同的歌曲中能够融入什么样的德育知识。例如,在教学《再见吧,冬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冬去春来,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回答:“小树会长出绿叶”“美丽的花儿会开放”“小草变绿了”等,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讲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美丽的画面,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画面的同时,也要爱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不被破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当然,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春天,农民伯伯们都在辛勤的播种,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通过选择这样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更加发奋学习,学会更多的德育知识。

三、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就是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歌曲中蕴含的意思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教师要认识到: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都要它想要说明的感情。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放松,在教学中融入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革命前辈英勇无比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够更加发奋学习,刻苦努力。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可以在教之前给同学们讲一些以前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故事,告诉他们以前的孩子根本就吃不饱饭、穿不暖,很多孩子在冬天常常被冻死、饿死,让他们在心里做一下对比,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还可以问同学们:“以前的孩子在那么艰苦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刻苦学习,现在的你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刻苦努力,不好好学习,这种行为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国家吗”?这时很多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也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样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良好的德育品德得以形成。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让这一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来完成。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歌》这一首歌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情。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兵张嘎》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在抗战时期,中国儿童团是如何英勇的抗击敌人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中国儿童团的一员,你在抗击敌人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由此一来,将学生置于这种情景中,学生就不难理解这首歌所蕴含的道理和感情了,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1]童晓荣.借助音乐的审美效应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

[2]刘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

[3]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

[4]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

小学生德育小论文范文

德育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的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思想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觉悟,使所有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坚定和可塑造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对于道德来说,道德就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道德属于社会范畴,比如公德、私德、职业道德。道德包含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这三个层次的要求。德育包含理想、原则、规则等层次的教育。例如,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因为道德理想是一种难以完全达到的境界,然而却给学生树立一个不断追求的终结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努力践行道德的行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

道德原则是学校认为学生可以而且应当达到的要求,但在实施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道德原则是指导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因为道德规则是不可违反的最低限度要求,是必须执行的。其中肯定性规则起指导作用,否定性规则起约束性作用。从德育类型划分的角度来说,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如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诚实、忠诚、敬老爱幼等。公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国家与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和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见义勇为、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团结等。职业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等。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

第一,要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比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第二,要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小学德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为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认为:首先,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小校长”的作用,通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切实抓好班风和学风建设。比如上好班会课,班主任要认真设计好主题班会,必须有实施过程和效果反馈记录。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禁毒教育课,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安全卫生、心理健康以及法纪、禁毒教育等,培养团队精神。再次,班主任要严格按《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师生纪律协定》要求学生严守校纪校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制订《“特优生”、奖励办法》、《学生“行为标兵”评选办法》及《“星级文明”评比方案》,激励学生争当“特优生”和“行为标兵”,争创“星级文明”深化校园文明建设。以德育为核心,认真抓好常规管理工作,大家都知道,“管理决定效益”,只有认真抓好常规工作,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精神和《安全管理制度》,狠抓防火、防盗、防毒、防暴、防意外伤害等“五防”工作,保障师生人身和财物安全。加强门卫管理和校园巡逻,加大学生仪表仪容检查力度,切实做好校外寄宿生的追踪调查管理工作。坚持搞好晨扫、午扫和卫生保洁工作,美化校园环境,争创和谐校园。规范周一升国旗制度和课间操及各种集会的管理评比制度。组织搞好学校“特优生”、“行为标兵”宣传栏、报栏、艺术团、校园之声广播等宣传工作。组织搞好文艺晚会和各种集会庆典活动,以生动直观的形式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我们大家一定相信,德育教育将会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才能不断地创造新经验。

在我们的意识中,只有意识才能决定工作方向,因为我们的创新意识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动力。有句话说信息意识是开展工作的必备前提,决策意识是超前意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只有相互配合,我们的动力才能可以提高班级主任的超前意识和管理水平。此外,我认为,自觉培养超前意识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德育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德育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增强超前意识,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流动性大、间接性强、偶然性多,各种因素、各种影响、各种困扰的摩擦、碰撞、交织往往不期而遇,没有超前意识,工作的盲目性就会加大,现实的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还因为窄思短虑而造成更多的问题,进而造成在这些问题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无以应对,所以班级主任要善于运用超前意识。德育教育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要有科学缜密的决策意识,要及时调查,集思广益,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向,要了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驾驭德育教育工作的能力。

同时,要吃透“两头”,善于把上级部门的德育精神化为班级主任工作的实际计划、方案、措施,找准上与下的结合点,同时还要广开咨询渠道,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反应灵敏的信息意识。通过观察、调查、收集等形式得到的德育工作的动态、情况、知识等都是政治思想教育信息,新的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信息是班级主任抓住机遇、超前谋划的基础。心中始终要有一杆秤,能称出这个岗位的分量,衡量出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只有被这个岗位锻炼成型的人,在这个岗位上奋斗拼搏的人,才会干得有滋有味。有人说:干德育工作清苦,费力不讨好,然而我们认为:忙忙碌碌倍充实,辛辛苦苦亦快乐。在生活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苦辣酸甜,每个人都有付出和获得,而德育工作者、班级主任在一定程度上付出的要多得多,有时费九牛二虎之力,工作却见效甚微,自己感到憋气,不被别人理解,还要被人讽刺挖苦,但这就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能抵挡任何冷嘲热讽的精神支柱,要有一颗平常心,勤于工作,乐于奉献。总之,德育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境界的拓展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就能够使工作得心应手,产生出感召力、号召力和教育人的力量,让人无法抗拒,这时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你就会感到这些工作没有白做,你就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与享受。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初中母爱母爱如溪(模板18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手法,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维和文学才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11-29 初二我对读书的感悟(汇总12篇)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天道酬勤》。我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什么是‘天道酬勤’呢?”妈妈告诉我:“天道酬勤就是老天给勤奋的人相应的酬劳。”那这个酬劳会是
  • 11-29 世界电信日活动总结(通用15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根据市公司‚世界电信日‛手机节
  • 11-29 九年级元宵节(实用18篇)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吃元宵、看灯笼和猜灯谜等活动,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元宵节背后的文化内涵,请看以
  • 11-29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德能勤绩(汇总17篇)
    撰写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回顾,也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如何写一篇精彩的教师工作总结?以下是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 11-29 多彩的夏天写夏天(优秀14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记录生活点滴和历史变迁的工具,通过文字的记述可以使得一切变得鲜活起来。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
  • 11-29 成长成长旅途(通用22篇)
    优秀作文通过精炼的文字,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引发他们的共鸣。这些优秀作文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个性,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成长旅途的“驿站”人的
  • 11-29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续写(优质17篇)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抒发情感,倾诉内心的忧愁和喜悦,达到心理宣泄的作用。下面是一些被评为优秀作文的范文,它们在题材、观点、语言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借鉴
  • 11-29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问题教案大全(19篇)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大纲和年级特点进行具体操作。以下是一些教师精心准备的作文范文库,供学生们参考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科书第1—2页及“做
  • 11-29 我的成长历程演讲稿(优秀16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将观点、想法传递给听众的文本形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稿,感受演讲的魅力和力量。尊敬的领导、评委和各位同仁们: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