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

时间:2023-11-29 08:56:46 作者:琴心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效性。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培养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证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一、激趣:生活导入(西瓜、奥运五环)引出圆是平面图形。用圆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观。

例举生活中的圆。

二、初步感知:1、设疑引起思维冲突:直尺画圆(圆的特征)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通过看古人画圆、多媒体画圆、尝试画圆,师板演,二次画圆,总结圆规画圆(画圆步骤:定点、定长、旋转圆规)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三、认识半径老师想把刚才画圆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应该从哪一点画到哪一点。

用手指,可一画几条,无数。区分圆上、圆内、圆外。

四、认识直径让学生上来用直尺摆,还可以怎么摆,无数条,关键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圆大有些圆小,是不是你们的圆规质量有问题?

定长决定大小,定点决定位置。

七、拓展:生活中的圆的作用,车轮,把对圆的认识延伸到点的轨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这一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意在学生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加以验证。学生积极思考、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信心,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学生不仅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画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半径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走向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教学反思:

我能按新课标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每个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导语清晰、连贯能吸引学生。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平面图形认识的扩展,是对曲线图形的初步认识.本课的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学习内容,加强操作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简要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车轴放在轮的中央,让学生带着生活中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观察图片、观察实物,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圆的概念。整堂课始终处于现实背景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原有认识,构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2、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对圆的各部分认识中,还是对圆的特征的探索,教师都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去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特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圆的面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六年级上册67——69页的内容:《圆的面积》。

本节课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第三节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特征和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及体积打基础。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学生已经掌握了用转化法推导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本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应该能很顺利地掌握本课内容。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概括,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节课,我以"猜想--估算--合作探究----验证"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使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曲线图形,很难理解圆等分后的转化过程和"极限"的概念,所以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又借助教具和挂图直观性,在演示中进一步观察、体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出示帮助公园的叔叔阿姨怎样计算这块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的问题的挂图。启发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猜想,然后展开讨论同学们的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引出课题。此处改变了原来设计的单调的复习,融新知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之中,这样做,目的就使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渴望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为了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步,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张方格图,让学生在图上随意画一个圆,并估算出圆的面积。学生汇报后,激励学生评价哪种估算方法最好。这个环节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第二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剪拼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用桌子上的卡纸,做个实验,在硬纸画一个圆,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可以同桌合作,看能发现什么?一会向老师汇报。这样的设计给予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学生真正成为了探究活动的主体。

第三步,学生汇报探究结果之后,为了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极限"的概念,我适时进行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把圆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十六份后,拼在一起,再观察每次拼成的图形中闪动的曲线与圆周长的关系。学生就会明白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当分的份数足够多时,曲线就接近直线了。就这样,抽象难懂的"极限"的概念就在教具直观、形象的演示中迎刃而解了。

然后,我又用教具演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很快地通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出示填空练习题)。

在这个环节中,把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直观、形象的教具演示相结合,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注重习题的实效性、趣味性。(教学挂图出示)首先让学生计算课前所剪圆形学具的实际面积,与估算结果相比较。然后设计了基本练习题和基本应用题。最后设计了趣味性较强的题:"早上,妈妈让聪聪上学时把牛拴在草地上,下午放学的时候再把牛牵回来,拴牛的绳子长4米,牛吃草的面积有多大?如果牛每小时吃草约8平方米,那么等下午聪聪回来的时候,牛会不会挨饿?如果牛挨饿的话,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故事一出,学生便主动思考,想办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把知识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4、巩固自学,提高能力。

在完成练习题后,让学生们看教材68——69页的内容,把不明白的内容和同桌互相探讨,共同解决。

整个教学内容,我本着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互相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设计,孩子们易于接受,学习气氛良好。加之老师制作的教具和挂图的配合,相信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圆的面积

回复: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要求。对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规定。”在湖南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毕业人员应参加湖南省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并且成绩合格。申请人在读大学期间在所读学校考试获得的普通话合格证书我省认可。

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圆的面积

在职教师按照任教学校所在地选择相应现场审核确认点,在校师范生选择就读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审核确认点。

(一)网上申报。

1.申报时间。

西藏自治区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申报时间2019年10月11日9:30―11月10日18:00,逾期不再受理,认定工作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30日。

2.申报网址。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从“教师资格认定网报入口”进行申报,在职教师按照任教学校所在地选择相应现场审核确认点,在校师范生选择就读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审核确认点。

(二)体格检查。

各认定机构组织申请人按照规定流程和体检标准,在县级(含)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三)现场确认。

学校在职教师须提交以下材料,并由组织选派专人统一报送进行现场审核确认:

1.二代身份证(需在有效期内)原件。

2.学历证书原件。学历信息经过学信网电子信息比对的可不提交。

特别提示:在审核材料过程中,对于国家认定信息系统无法直接比对验证的学历(中等职业学校除外),申请人须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在学信网在线申请),否则视为不合格学历将不予以受理。建议申请人提前在学信网验证学历,无法验证的及时申请认证报告。

3.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体检表由体检医院提供)一式一份。

4.《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明》原件(认定系统能验证的可不提交)。

5.完成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学习的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6.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出具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的'证明材料一式一份。

7.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面试均合格的,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认定系统能验证的可不提交)。

8.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需提供户口本、居住证原件或居住证明。

9.《个人承诺书》(在网上报名界面下载打印、本人签名拍照后,在填写报名信息时按程序要求上传)。

10.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相片1张(正规证件相片,用以办理教师资格证书,应与网上申报时上传相片同底版,相片背面写明姓名、身份证号)。

(四)认定和领取证书。

各认定机构完成现场审核工作后,将依据审核情况做出认定结论,打印《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并为符合认定条件的申请人制发教师资格证书。证书的领取时间由各认定机构通知。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说课稿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和()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两之和的()/( ),()量占两量之和的()/()。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是小学数学第()册第()单元的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它是()的继续,同时对后续()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掌握()。

2、能运用()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经历()的学习过程,体验()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初步具有敢于尝试、乐于交流、善欲反思的学习习惯。

依据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我把()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拟定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知识迁移,实现自主构建;提供有效材料,鼓励探究发现;及时总结归纳,实现思维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适时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渗透:

依托经验,自主建构;尝试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一、情境引入。

以往的学习生活已经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原有学习历程的体验可以作为继续学习的经验起着引领作用,本着这个想法我决定创设()的情境,具体通过以下()个环节完成:

1、

2、

3、

4、

----------------------。

情境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敲门砖”,而且还要有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以上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知识再造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知识不能简单的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在新课程下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学习方式,因此,学习者必须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依据自己先前经验,在不断反思、不断思维提升的推动下,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这部分我打算分()环节来教学:

1、(),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层次来完成。

a、

b、

c、

d、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2、(),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层次来完成。

a、

b、

c、

d、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31、(),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层次来完成。

a、

b、

c、

d、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4、(),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层次来完成。

a、

b、

c、

d、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通过以上()个环节,学生经历了()学习全过程,深刻的理解(),体验到(),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开展合作互助、各种交流,在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方法、习惯等方面获得深层的发展。

三、知识应用。

第一层次:(填一填)。

(题目出示),这里是让学生()。

第二层次:(算一算)。

(题目出示)这里是让学生()。

第三层次:(判一判)。

(题目出示)这里是让学生()。

四、解决问题。

知识的积累不是用简单的量的叠加来完成的,而必须把知识放新的情境中进行检验、应用,才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建构得更加稳固。为此,我设计()个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会的()来解决。

1、(题目出示)这里是让学生()。

2、(题目出示)这里是让学生()。

------------。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通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反思、评价,随着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另外,再次让学生反思学习以后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六、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说课结束后把板书从头开始写出来。

这样设计主要是体现出知识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的再次回顾,同时也能体现知识系统的分布情况,便于学生记忆。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课,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集合、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并通过探究,知道如何确定邮资,会寄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的重难点: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二、说教法学法。

1)、以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呈现一些不同的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邮票上的图案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凸现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出示国家邮局关于新含邮资的规定,使学生了解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并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第二,信函质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填写1克——100克的.资费表格,确定100克以内的信函所支付的费用,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以仅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支付,那些不能。然后再小组合作,设计出一张符合要求(只用3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100克的信函)的邮票面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相似类型的习题,如最多用4张邮票支付不超过400克的信函,,除了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外,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在练习活动中,先小组合作再独立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1)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1.2元。

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3、布置作业: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五、说课过程:

第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电脑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p121的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电脑操作)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通过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进行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学习。)。

第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1、(电脑演示)并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教师板书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投影出示p122页的方格图)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运用电脑演示练习1的1一6题。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一、)综合练习。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判断:

生活中不仅有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所学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1)下面的数字或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123456789。

abcdefgh。

(2)像这样写法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工用中由日直水清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谁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

(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4、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较美?为什么?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5、观察并说出下图的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a与a、b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归纳小结。

设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

现在能把两侧大小不同的蝴蝶图画成一模一样吗?(教师拿着新课引入时的不对称的蝴蝶图)。

(前后呼应,解答课前疑难,目的是检查学生活用知识的情况。)。

全课小结: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1.确定“转化”的策略。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既重探究的过程又重学得的结果,湛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说教材。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尽管这一课时内容较抽象,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即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5、教学难点: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6、教具: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纸,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学具:每人两张卡片(长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边长8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若干)。

三、说教法。

根据本堂课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学具,以多媒体课件,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比较法。为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重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四、说学法。

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表象。对小学生来说,受到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及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感知再到表象最后到形成概念应用的过程。因此有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学习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同桌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情境导入。

1、通过自己找、摸,感受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体现新。

课标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比较谁先擦完呢?引出面积的概念。教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并作板书)。

(2)刚才大家摸的都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发言:有正方形、长方形等)。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图形呢?

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共有的特点:首尾相连,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再让学生比较图中长方形和圆形的大小,质疑:这些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这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3)先由学生自己小结面积的定义,教师再作补充,师生共同得出面积的定义,指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1)提问:如何比较黑板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的大小?(用眼睛看,即观察法)。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练习本封面的面积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重叠法)。

(3)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拼摆的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是怎样进行拼摆的,指出要用统一的图形为标准来拼摆)。

(4)画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指出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5)再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有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举例)。

其实我们身体的中指指头表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厘米。

(7)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桌子的大小,学生认为不合适,教师顺势指出我们要用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引出平方分米。并感受1平方分米的大小。

(8)如果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整个会场的大小,合适吗?引出平方米,用实物展示1平方米的大小,由学生先估计黑板表面的面积,教师进行测量。

三、巩固新知。

1、比较路面的大小,出示图形(因为图形是用小正方形拼成的,所以只要用数数的方法就能比较出来)。

2、单位应用题:乒乓球台4;电话按键的面积约1()课桌的表面约30()。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源面积计算公式的退到。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情景导入。

1、师:看一看图中这幅画,工人叔叔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所有的草坪铺满将是一个什么形状?

那么求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就是求什么了?

引导学生说出求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圆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

师:看着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法?想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

二、导入新课。

1、师生总结板书?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圆的面积有没有计算公式。

板书:圆的面积与半径r有关。

师:总的来说,先把他们剪切,再拼接,最后转化成熟悉的图形。

板书:拼切——转化——化未知为已知。

师:那么你们可以把这种转化的思想运用于求圆的面积上吗?

生:可以(不可以)。

师:那你想怎么切,怎么拼,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自己动手做一做。有想法的请举手告诉老师。

师:由于操作的局限性,我把大家拼接的效果用电脑展示出来。

首先,首先先把圆等分成8份,再拼接在一起,它大致像一个什么图形。

(平行四边形)。

师:总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小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

板书:近似。

三、推导圆的公式。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

这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的面积公式,从公示中得出,圆的面积大小和什么关系密切,验证了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所以在学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大胆的猜测,还要用实践去验证猜测。

练习题。

1、求出下列圆的面积:

2、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练习十。

六、3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四、总结。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举和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等分圆教具。

分成十六等分的圆形纸片。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聚宝小学教学楼前面的一块空地,我们学校计划在这块空地上,铺一个圆形的草坪。它有多大呢?要求有多大?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面积。

二.游戏激趣,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生:男生涂的圆大,女生涂的圆小。师:你们所说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现在大家知道男生为什么涂得慢呢?

三.探究合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切割成两部分,把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哦,请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演示揭疑.把一个圆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在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四份。就把整个圆平均分成八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这些近似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如果老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你又会拼成一个近似的什么图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仔细观察如果老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它就会更接近哪个图形?(长方形)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儿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什么图形?长方形。那这个近似的长方形和圆之间会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请看老师给出的三个问题。齐读问题明确要求。

3.合作探究,推导公式小组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讨论完成学习卡上的内容。你们明白要求了吗?现在开始吧!学生进行汇报师:板书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四.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1.俗话说学关键是用好,做游戏时,你们说男生涂的圆大,女生涂的圆小,现在来算一算用数据证明你们的说法是对的。

2.现在你来帮助老师算一算我们学校要铺的草坪面积是多少?又需要多少钱?

五.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大家的收获真不少你们不但学会了求园的面积,而且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你们的一个了不起。另外,你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的第二个了不起。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测试题

(1)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 ),所以圆的面积是( )。

(2)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3)圆的周长是25.12分米,它的面积是( )。

(4)甲圆半径是乙圆半径的3倍,甲圆的周长是乙圆周长的( ),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

(5)一个圆的半径是8厘米,这个圆面积的3/4 是( )平方厘米。

(6)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 )面积最大。

(7)圆的半径由6厘米增加到9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8)要在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 )。

(9)要在底面半径是12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8厘米,需用铁丝( )厘米。

(10)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7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有大小两个圆,大圆直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小圆与大圆周长的比是( ),小圆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

(12)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

(2)一种手榴弹爆炸后,有效杀伤范围的半径是8米,有效杀伤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62.8米,绕着这个水池修一条宽2米的水泥路。求路面的面积。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ai课件出示)。

2.测量一个圆形实物的直径,计算它的周长及面积。

3.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并计算)(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即最大圆面积是多少?)。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前期深思考、教学过程讲策略、效果预测促达成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前期深思考。

思考一:读教材、读学生,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做保障。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喜欢操作、乐于探究。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思考二:定目标、定方法,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打基础。

我们结合本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格子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我们将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感性认识,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讲策略。

为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明确目标;(2)趣味游戏,激发兴趣;(3)充分感知,合作建构;(4)联系实际,达标检测;(5)结合目标,总结提升。下面我就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具体阐述以下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课上教师采用谈话引入的方式,提出了:“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的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目的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充分感知,合作建构。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做到:让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我们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发现教材是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感知概念。但我们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所以我们适当调整了认知顺序。把游戏中的素材当做学材,抓住“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引入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认知。又运用观察、重叠、比较的方法,突破了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顺学而教,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学生对面积的概念逐渐清晰时,教师就引导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合作探究”的有效措施,给学生提供充分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根据合作要求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中优化方法。教师顺势引出“数格子”的方法,再通过比较6个格子和12个格子的图形大小,使学生意识到: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这节课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先扶后放、教学合一”的有效策略。在“量一量建立认知,找一找形成表象,测一测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学生掌握了这种“量、找、估”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利用类推思想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目的就是让教法成为学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效果预测促达成。

为了预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们认为本课运用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本课教学关注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基于经验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方法、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3.回顾反思,再次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养成追问的习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更多新知的心向和愿望。

以上是我们的教学预案,许多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都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这就需要教师读懂课堂,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为“主体”而“主导”,以学定导,和谐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根据课前我对教材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概括、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等。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辅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的进行,我的课前准备有:

1、教具:课件;米尺、常用的面积单位。

2、学具:两张长方形卡纸,绳子,正方形、圆形等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学程序。

这个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师: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表面)。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

第二个环节:充分感知,引导建构。这一环节我通过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第一步: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

归纳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让学生认一认、指一指、比一比。

第三步: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认识了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四步: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拿出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

方形卡纸。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然后提供学具动手拼摆,合作探究。在学生操作完之后进行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方便。

第五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73、74页内容。然后分层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以“教”为主;通过(找——想——比——画——量)各环节强化认识“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并建立正确的表象。“1平方分米”“扶”为主;“1平方米”以“放”为主。

『以上利用多种方法教学,促使学生认识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再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在面积单位的强化上,每小组用同样长的绳子围出一个图来,各组一比较就发现周长相等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不相同等。

第三个环节:结合实践,综合练习:

1、我是填空小专家。

2、我是公正的小法官。

3、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4、有关各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第四个环节: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物体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总之,本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从而建立正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说课完毕,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大学生人文艺术素质自我评价(优秀20篇)
    优秀学生是学校的骄傲,他们为校争光,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目标和榜样。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起到一些帮助和指导。我是上海电大松江
  • 11-29 我们是新时代的好教师三分钟演讲稿(汇总19篇)
    在教育行业中,教师演讲稿被广泛用于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研活动等重要场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教师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演讲稿的格式由称
  • 11-29 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通用17篇)
    情况报告在组织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工作进展。阅读和分享他人的情况报告,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和交流,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 11-29 汽车销售半年度总结(优秀23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回顾并评估我们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范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评价和总结自己的一年。产品知识,收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
  • 11-29 红楼梦前读后感(热门18篇)
    读后感是一种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书籍内容,加深自我思考和感悟的良好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一本对我们有益的书,会使我们终身收益。
  • 11-29 采购买卖合同(精选15篇)
    在买卖中,买方通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卖方则是为了获得利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买卖技巧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购物中更加得心应手。需方:(以下简称甲方)
  • 11-29 对安全生产讲话的看法范文(18篇)
    在生产中,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相关专家学者对于生产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建议,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按照年初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在
  • 11-29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汇总19篇)
    大班教案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以下是一篇精心挑选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案编写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
  • 11-29 初一的寒假时光(热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展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通过阅读优秀作文片段,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作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回忆是温暖的对白,写在泛黄
  • 11-29 萧山极地海洋公园小学(优秀19篇)
    优秀作文是具备独特观点和个人风格的,它能够展现出作者的个性和独创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