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范文(17篇)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9 09:41:56 作者:灵魂曲

通过中班教案的总结和分析,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中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有压力。

2.在自由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探索的愿望。

3.知道实验的成败与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有关。

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1.水盆、玻璃杯、乒乓球、泡沫小船人手一份。2.报纸人手多份。3.擦手布每组两条。

一、实验一:不怕湿的`报纸。

1.幼儿认识材料:水盆、玻璃杯、报纸。

2.引题。教师问:“玻璃杯里有什么?”

教师将报纸塞入杯底,倒扣入水盆里,问:“报纸会怎么样?”

3.教师提出实验任务:“报纸到底有没有湿?请你们自己试试看”(提醒幼儿回忆刚才教师的操作方法,杯底朝上,杯口向下)。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5.集中讨论:

(1)“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杯子歪了,水中出现泡泡,报纸湿了;杯子笔直的,没有出现泡泡,报纸是干的。

(2)“为什么杯子笔直放入水中,没有出现泡泡,报纸是干的?杯子有点歪了,冒了泡泡,报纸就湿了?”

(3)教师小结:当杯子斜着放下去或斜着拿上来时,杯子里的空气就跑到外面去了,水面上出现了泡泡,空气的力气变小了,当不住水的力气,水就到杯子里了,报纸就湿了。

6.幼儿再次操作,加深幼儿的理解。

二、实验二:会升降的乒乓球。

1.认识材料:乒乓球。

2.将乒乓球放在水中,让幼儿看看乒乓球在水的什么位置上。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5.集中讨论:你刚才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乒乓球会沉到水底?

6.教师操作。

7.总结:空气有压力。

建造“海底船舶基地”。(解决实际问题)。

中班科学空气力量大教案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离开食物人类的生存极限是7—15天,离开水人类的生存极限是5—7天,离开空气人类的生存极限是3—6分钟,足见人类三大生存条件下,空气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人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让空气更干净中班科学教案

1、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源的录象片。

一、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

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

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

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

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

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

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二、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方法是先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自制电脑教学软件《人体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三、学须知"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等。)活动延伸: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让空气更干净》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从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中,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懂得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萌发爱自然的情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关领域:科学、语言。

适用对象:中班幼儿。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童话故事。

活动准备:

蜡烛一根,小碟子一个,香烟一根,大口瓶子一个,雪白的棉花一团,打火机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空气遭受污染情况。

1、谈话。

2、小实验,幼儿观察。

实验1:在大口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棉花要尽量膨松些。然后,把一只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里。(不要让香烟接触到瓶壁)请幼儿猜想,棉花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在等待实验结果过程中,完成第二个小实验。

实验2:点燃蜡烛,把碟子放在火苗上熏一会,请幼儿猜想碟面会变成什么颜色。

3、讨论:为什么碟面变成黑色的?

小结:我们点燃蜡烛,在碟子靠着火苗那面,蒙上了一层乌黑的炭,这种炭通常进入空气中,我们看不到,但是,它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脏。

4、向幼儿展示实验1的结果:瓶子里的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棉花被染成了黄色,这是一种有害物质,它也会进入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或直接进入到抽烟人的气管里。)这些空气带着病菌进入我们的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了黑色或黄色,我们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的身体危害很大。其实这样的空气除了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对动物朋友也带来了的很大的危害,想不想听听它对动物朋友的危害。

(二)教师讲述故事“乌龟找朋友”

1、听故事,想问题。

2、老师讲述故事。

3、提问及讨论:

(1)、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小朋友说一说。

(2)、请幼儿看图:图上画着什么?为什么天空不是蓝蓝的而是灰蒙蒙的?这样的天空你喜欢吗?是什么原因使喜鹊得了哮喘病、鸟妈妈得了气管炎、小鸟们都搬了家、星星不敢睁开眼睛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分别讨论回答。

4、小结:鸟是我们的朋友,由于工厂冒出的黑烟、汽车排出的废气等,把空气弄得很脏,鸟朋友们整天呼吸这样的空气,结果都得了病,有的离开了这里。乌龟爷爷没有听到鸟朋友的合唱。

(三)请小朋友想想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会怎样呢?

1、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做不让空气受到污染?

2、争当“环保小卫士。”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怎样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和行为?让空气变得更干净。(请幼儿讨论)。

3、老师可以出示“禁烟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许多科学家,他们发明了无烟电动汽车,这样就不污染环境了,请小朋友下课后自己画一些禁止空气污染的标志,教育幼儿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中班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

1、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感受空气是会动的、无所不在的。

2、用空气袋自制玩具,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保鲜袋、夹子每人一份,彩色纸若干;

2、小碗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活动。

1、师出示保鲜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厨房里用的小口袋,平时是用来装食物的。不过今天它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小口袋说饿了,想吃的饱饱的再来玩游戏。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1、出示鼓的口袋:看,这只小口袋吃的饱饱的了,你们知道小口袋吃了什么才这样胖乎乎的呢?(空气)。

2、幼儿自由猜想。

3、教师小结:对了,因为小口袋吃了空气,所以才变得这样胖乎乎的。

4、今天来了很多小口袋,请小朋友自己来想办法来让小口袋吃空气,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第一次装空气,感受空气会动。

1、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幼儿尝试)。

2、操作后提问:你的小口袋吃到空气了吗?

3、不成功的说说为什么?为什么气很快就逃走了呢?(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4、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做的?

5、你让小口袋吃饱了,你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好办法?

6、请以幼儿示范,其他幼儿一起学着做。

7、教师总结:把袋子的嘴巴张开,上下晃动;1、2、3抓住嘴巴,拧一拧,不要让气逃走哦!

8、幼儿跟着一起做。

9、我们把口袋的嘴巴放开,会怎么样?

10、一起放开口袋,放走空气。

11、小结:原来空气是会动的。

四、第二次装空气,感受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1、你刚才在哪里抓到空气的?(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抓到了空气)。

座位的哪里抓到空气了?那座位的这边有没有空气呢?

娃娃家里有没有?钢琴这里有没有空气?图书角那里呢?

2、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师:小口袋吃饱了以后带着它到老师这边来。

3、提问:你的小口袋在哪里吃到了空气?

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我们的四周围、教室里、外面都有空气。

4、师示范,请幼儿用小卡子卡住袋口。

5、小口袋休息。

五、自制活动。

1、出示装饰上彩条的空气袋,师:闭上眼睛,1、2、3,看看胖娃娃变的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变成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娃娃,怎么变得呢?

2、打扮胖娃娃:长尾巴长在哪里?(长在袋子的嘴巴上还是身体下面?)拿起长飘带,脱去白衣服,轻轻按上去,按在身体的上面、下面中间都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颜色和数量:老师装了几根彩带啦?是什么颜色的呢?)脱下的白衣服放在小碗里。

3、提醒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勇敢的请客人老师帮忙。

六、户外游戏活动。

1、师:你可以和口袋宝宝怎么玩?(抛、拍、吹、跑等)。

2、幼儿自由玩。

师:我们带着口袋宝宝出去玩吧!看谁的玩法多。

【活动建议】。

1、抓空气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要强调晃以后快速抓紧袋口。

2、感受空气无所不在这一特点时要从幼儿的身边慢慢逐渐扩大到周围,让幼儿有比较直接的感受。

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幼儿园的研究团队群策群力,归纳总结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四环教学法"。

第一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从经验入手)。

第二环:问题引路--猜想设疑(从问题入手)。

第三环:操作实践--探究发现(从操作入手)。

第四环:表达交流--解决问题(从生活入手)。

本次活动,通过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杯子出来了》《吹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空气压力这一科学现象,运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新经验解释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通过猜想-尝试-分享-再尝试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了解空气压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幼儿探究合理利用空气压力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了解由空气压力产生的有趣现象。

2.能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对科学游戏产生兴趣,简单了解空气压力对生活的帮助。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主动探究空气压力的有趣现象,了解其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由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导入,引发幼儿对空气压力的兴趣,知道空气有力量。

1.课件:邀请幼儿进入米奇科学之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游戏《压不扁的瓶子》。提问:为什么瓶子压不扁?瓶子里面充满了什么?

小结:盖上瓶盖后,里面的空气出不来,顶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劲也压不扁。得出结论:空气是有力量的。

(二)通过游戏《吹气球》,让幼儿在探究中发现空气是个大力士。

2.通过吹气球-猜想放到瓶子里的情况---尝试操作---得出结论:放到瓶子里的气球是吹不起来了,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真是个大力士。

(三)通过游戏《杯子出来了》,让幼儿了解空气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幼儿讨论:杯子为什么飞出来了?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呼吸,空气的压力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四)通过分享交流、观看视频,了解空气压力和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气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帮助?

2.观看视频,教师总结:空气的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小朋友们从小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可以利用空气的压力的原理,创造出更多帮助人们生活的物品。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

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一、找空气。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幼儿回答。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

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三、游戏:气球鼓起来。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四、教师总结。

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

1、让幼儿明白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

2、让幼儿知道垃圾会污染空气,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课本。

1、提问导入。

1)你喜欢在室外玩游戏吗?为什么?(外面的空气好)。

2)妈妈为什么抱宝宝到外面晒太阳?(太阳光可以杀细菌,还能呼吸新鲜空气)。

2、打开课本第五页,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画上有些什么?(小朋友、垃圾堆)

2)两个小朋友为什么是那样的表情呢?(因为他们闻到了难闻的气味。)

3)难闻的气味是从哪里来的?(垃圾的臭味传播到空气中去了。)

4)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让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为了使我们有一个舒适、干净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不要到处乱扔垃圾,垃圾会污染空气。我们呼吸了受污染的空气后,会生各种疾病,我们也不要随地吐痰,这样就会减少细菌在空气中的传播。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科学空气炮教案

本次教育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方法是现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人图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在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

鼓励幼儿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

1.运用各种感官发现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2.感受到空气流动能传播各种气味。

1.较厚的纸。

2.将酱油、醋、麻油、黄酒、碎苹果粒等装在胶卷盒里,并标上号码。

3.空气清香剂或香水。

一、感觉空气。

1.你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你能用什么办法证明空气在哪里呢?

2.幼儿各自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进行尝试。

3.引导幼儿拿着厚纸靠近脸呼气或吹气,感觉空气的`流动。说说自己的感觉。(痒痒的、暖暖的)。

4.引导幼儿用手像扇子一样在脸旁扇动,再次感受空气的流动与存在。

5.原来空气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到处都有。

二、嗅觉大师。

1.给每组幼儿提供一套用来嗅闻的物品。

2.请幼儿闭上眼睛,逐一挥动、嗅闻,并记住胶卷盒上的号码。

3.胶卷盒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谁能闻出来,谁就是了不起的“嗅觉大师”。

4.是谁让我们成为了“嗅觉大师?”(空气)。

1.教师在活动室里悄悄地喷一些空气清香剂,让幼儿感受。

2.为什么我们的活动室里到处都有香香的气味呢?

3.因为空气宝宝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它能帮我们闻到香香的气味。

4.你最喜欢空气宝宝给你带来些什么香味?(花香、饭菜香、巧克力的香味,等等)。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1、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方法是现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人图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在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3、鼓励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

鼓励幼儿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气球、打气筒、纸、笔。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从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中,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懂得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萌发爱自然的情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语言。

中班幼儿。

实验、讨论、童话故事。

蜡烛一根,小碟子一个,香烟一根,大口瓶子一个,雪白的棉花一团,打火机一个,图片。

(一)了解空气遭受污染情况。

1、谈话。

2、小实验,幼儿观察。

实验1:在大口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棉花要尽量膨松些。然后,把一只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里。(不要让香烟接触到瓶壁)请幼儿猜想,棉花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在等待实验结果过程中,完成第二个小实验。

实验2:点燃蜡烛,把碟子放在火苗上熏一会,请幼儿猜想碟面会变成什么颜色。

3、讨论:为什么碟面变成黑色的?

小结:我们点燃蜡烛,在碟子靠着火苗那面,蒙上了一层乌黑的炭,这种炭通常进入空气中,我们看不到,但是,它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脏。

4、向幼儿展示实验1的结果:瓶子里的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棉花被染成了黄色,这是一种有害物质,它也会进入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或直接进入到抽烟人的气管里。)这些空气带着病菌进入我们的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了黑色或黄色,我们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的身体危害很大。其实这样的空气除了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对动物朋友也带来了的很大的危害,想不想听听它对动物朋友的危害。

(二)教师讲述故事“乌龟找朋友”

1、听故事,想问题。

2、老师讲述故事。

3、提问及讨论:

(1)、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小朋友说一说。

(2)、请幼儿看图:图上画着什么?为什么天空不是蓝蓝的而是灰蒙蒙的?这样的天空你喜欢吗?是什么原因使喜鹊得了哮喘病、鸟妈妈得了气管炎、小鸟们都搬了家、星星不敢睁开眼睛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分别讨论回答。

4、小结:鸟是我们的朋友,由于工厂冒出的黑烟、汽车排出的废气等,把空气弄得很脏,鸟朋友们整天呼吸这样的空气,结果都得了病,有的离开了这里。乌龟爷爷没有听到鸟朋友的合唱。

(三)请小朋友想想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会怎样呢?

1、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做不让空气受到污染?

2、争当“环保小卫士。”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怎样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和行为?让空气变得更干净。(请幼儿讨论)。

3、老师可以出示“禁烟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许多科学家,他们发明了无烟电动汽车,这样就不污染环境了,请小朋友下课后自己画一些禁止空气污染的标志,教育幼儿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1、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感受空气是会动的、无所不在的。

2、用空气袋自制玩具,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保鲜袋、夹子每人一份,彩色纸若干;

2、小碗每组一只。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活动。

1、师出示保鲜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厨房里用的小口袋,平时是用来装食物的。不过今天它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小口袋说饿了,想吃的饱饱的再来玩游戏。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1、出示鼓的口袋:看,这只小口袋吃的饱饱的了,你们知道小口袋吃了什么才这样胖乎乎的呢?(空气)。

2、幼儿自由猜想。

3、教师小结:对了,因为小口袋吃了空气,所以才变得这样胖乎乎的。

4、今天来了很多小口袋,请小朋友自己来想办法来让小口袋吃空气,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第一次装空气,感受空气会动。

1、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幼儿尝试)。

2、操作后提问:你的小口袋吃到空气了吗?

3、不成功的说说为什么?为什么气很快就逃走了呢?(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4、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做的?

5、你让小口袋吃饱了,你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好办法?

6、请以幼儿示范,其他幼儿一起学着做。

7、教师总结:把袋子的嘴巴张开,上下晃动;1、2、3抓住嘴巴,拧一拧,不要让气逃走哦!

8、幼儿跟着一起做。

9、我们把口袋的嘴巴放开,会怎么样?

10、一起放开口袋,放走空气。

11、小结:原来空气是会动的。

四、第二次装空气,感受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1、你刚才在哪里抓到空气的?(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抓到了空气)。

座位的哪里抓到空气了?那座位的这边有没有空气呢?

娃娃家里有没有?钢琴这里有没有空气?图书角那里呢?

2、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师:小口袋吃饱了以后带着它到老师这边来。

3、提问:你的小口袋在哪里吃到了空气?

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我们的四周围、教室里、外面都有空气。

4、师示范,请幼儿用小卡子卡住袋口。

5、小口袋休息。

五、自制活动。

教师小结:变成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娃娃,怎么变得呢?

2、打扮胖娃娃:长尾巴长在哪里?(长在袋子的嘴巴上还是身体下面?)拿起长飘带,脱去白衣服,轻轻按上去,按在身体的上面、下面中间都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颜色和数量:老师装了几根彩带啦?是什么颜色的呢?)脱下的白衣服放在小碗里。

3、提醒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勇敢的请客人老师帮忙。

六、户外游戏活动。

1、师:你可以和口袋宝宝怎么玩?(抛、拍、吹、跑等)。

2、幼儿自由玩。

师:我们带着口袋宝宝出去玩吧!看谁的玩法多。

1、抓空气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要强调晃以后快速抓紧袋口。

2、感受空气无所不在这一特点时要从幼儿的身边慢慢逐渐扩大到周围,让幼儿有比较直接的感受。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

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2、幼儿回答。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师幼手拿塑料瓶离开活动室。

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开。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三)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总经理的月度工作计划(热门14篇)
    工作计划书的编写可以让我们更加有计划地处理各项工作,不至于被突发状况拖慢进度或忽略重要任务。如果您需要参考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工作计划书
  • 11-29 幼儿园大班教案田字格大全(18篇)
    幼儿园大班的学习环境注重温馨和谐,教师们会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到安全和信任。下面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教学资源,供大家参考。
  • 11-29 观看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在书写心得体会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突出问题的核心所在,言之有物。请大家注意,以下的总结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我们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于
  • 11-29 快乐运动悟人生哲理(优质19篇)
    人生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人生中有很多的坎坷和起伏,以下是一些名人的人生格言,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一个人的心态诠释着
  • 11-29 写童年的儿童节(模板17篇)
    每篇优秀作文都承载着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世界的独到观察。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我最怕喝药,尤其是中药。还真是怕什么
  • 11-29 文员的实习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写月工作总结要认真客观,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更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和改进。在写月工作总结时,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风格,以下是小编
  • 11-29 超市打工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热门17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一种整理和总结。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社会实践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 11-29 清清的溪水教案(汇总14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注重可行性和灵活性,不应过于死板和僵化。通过查阅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
  • 11-29 小学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培训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培训中的实践环节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
  • 11-29 离婚起诉状案例(优秀20篇)
    在婚姻关系破裂无法挽回的情况下,离婚申请书可以成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离婚申请书范文的收集和分享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理清离婚申请的思路和步骤。原告:吴______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