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一起做追梦的孩子(优质21篇)

一起做追梦的孩子(优质21篇)

时间:2023-11-30 08:26:20 作者:JQ文豪一起做追梦的孩子(优质21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能够影响读者的心灵和价值观。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才思的培养方法,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作文范文。

我跟孩子一起玩

“不太可能做到”我竟迫不及待地先入为主了给了否定的一句话。

想起派在掉进大海时候,他一心只想着要怎样除掉老虎,在一次次的对峙中,却让自己更恐惧,当它们彼此终于由恐惧变为依赖的时候,一切就海阔天空了。

孤独也是我们在茫茫尘世生活的想与我们抢食物的老虎,并常常让我们感到无助而挫败。

“我曾是个在内心极其依赖他人的人,后来,我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人无责任和义务来赶走我心中的‘猛虎’。丁丁张在一版再一版的《人生需要揭穿》里说,做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有具备承受找不到别人的能力。我理解为:我们也必须要学会有跟自己玩的本事。

“我突然想独自安静来消化这种难以控制的孤独,但又想找人说说这些复杂的情绪。”

‘“我一直都在。”

我总会感觉到荣幸得到姑娘们的一些信任,她们经历的种种苦恼困惑我是无法做为旁观者的,因为生活也从未对我客气半分,哪些个泪流满面,哪些个委曲打击,以及你们经受的孤独迷茫,我至今一样没有找到一一摆脱它们的灵丹妙药。

当我终于敢承认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时,我就再也不敢轻易跟在困苦中的人说,一切都会好起来,做人总要开心之类的tvb式的安慰公式了。因为,有些事情它就是好不起来,比如,你无法言语的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里说:你被孤独驱赶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式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的原因。

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飞驰的高铁上,窗外一边荒凉,一眼万里,但又什么也看不清。第一次感觉到坐火车也可以这么地静默安稳,前后左右的人都是去同一个地方,即刻就会各奔东西。我一直是害怕这种独自奔走千里的感觉。带着这份忐忑,看着蒋先生用几万字来如何说着孤独。

我以为像他此类智者,一定会我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然而没有。这也许就是智者所为,他很潇洒地说: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我再一次把他的意思理解为:你要学会跟自己玩。

“在泰国的那几天,觉得一切真美好,安静而没有纷争,就算当时是一个人呆着,却没任何的不安”

“热闹易生虚无,安静催生坚定”我在心里想到了这句话。

“我一直在等你从泰国寄来的明信片”我欢快地说。

整场谈话结束的时候,阳光又消失不见,又是一场雨在奔来的路上,我知道我并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但我知道我们都有一个期待,即便日后孤独感还会排山倒海。

千年前,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无人理解的孤独蔓延至今。我们这等小女子实在没有这等之气概能在困顿之时仍能留下让后人敬念的心情。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跟自己玩。

这篇文在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给了鳕妹看,她说瞬间有了种被安慰的感觉。当我快要结束这个文的时候,我竟有一种真实的愧疚感,因为,如果这作为一个命题作文,我肯定早就跑题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依然对我们曾经面对的正在面对以及将来无可避免要面对的迷茫困惑无能为力。

和孩子一起成长作文

前几天《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文章从中美教育的区别说起,提出了我国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读完文章,深以为然。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边远山区乡镇的一个偏远的完小工作。记得一次和同事去家访,同事苦口婆心劝告家长加强孩子的管理,对孩子的教育同事和家长交换了意见。不曾想,临行前家长告诉同事:“不怕得,老师,我家娃娃读得出读不出书来今后他都能吃上大米饭的,现在娃娃还小,主要从来学校就是让你们帮忙看着。”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一直记忆犹新,也因此对家长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都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都是这样的思想、态度和认识,孩子情何以堪?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也有不少的家长倾尽心力,不仅舍得花钱,也舍得花时间。据我观察和分析,家长大概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对孩子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型;二是肯为孩子花钱物质上有求必应型;三是舍得花钱也舍得花时间型;四是愿意为孩子改变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型。

第一种类型家长在农村占相当的比例,很多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莫终于是,只能对孩子提出笼统和简单的要求,至于孩子应该怎么做家长则一所所知。第二种类型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为孩子成长倾尽心力,但错误的认为对孩子的成长就是舍得花钱,花钱上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同时孩子物质需要的都一一满足。第三种类型的家长稍微懂得一些教育理念,知道孩子需要陪伴,孩子的学习需要给予关注,监督孩子的学习时间,检查孩子的作业,抽查孩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学习状态掌握准确,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清楚的了解,并且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适当高一点的要求。第四种家长比较有智慧,十分清楚教育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知道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知道教育在于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所以肯为孩子成长而改变自己,为了孩子的成长自己首先成长,家长不断的学习,促进孩子不断的学习,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家长都在学习的时候,其实孩子很容易效仿的,当家长在看电视、玩电脑或是玩手机的时候,家长哪怕气急败坏的呵斥孩子努力学习,估计效果都不好。同时我必须强调:连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请谨慎的要求孩子。在对孩子的期望上,不少家长都同时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自己曾经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自己想做做不了的事情希望孩子去做到;二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幻想孩子成名成家。

基于如上认识,作为家长,我的基本看法是:一是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社会在发展,时代不一样,自己的理想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理想。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理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二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既不高骛远,也不漫无目的;三是不要求孩子成名成家,教育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当然,孩子天资聪颖,在某方面具有天才特质另当别论,否则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四是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要舍得放弃一些东西,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和孩子一切学习一起成长。

记得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我对他的成长基本上也就属于舍得花钱的那个类型,偶尔检查一下作业,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在客厅里看电视等等。后来发现,这样做孩子很有意见,实质上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自己在看电视玩电脑,小孩子总是找各种借口进来看看,有时候甚至悄悄的打开房门在门缝里偷看。几次简单的指责并不奏效,孩子的学习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相反呈现下滑趋势。后来,我们改变了做法,拟定一个简单的计划,每天什么时间看书学习,什么时间看电视娱乐,孩子学习的时候坚持不玩手机不上网不看电视,这样,孩子学习基本上能够专心。去年孩子上了初中,学习任务加重,要求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多了起来,于是,每逢周末,除了坚持如上做法之外,还坚持和孩子一起学习,我语文较好,就和孩子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学习他学习过的内容,结果发现,孩子的学习比以往认真了不少,还能在相互学习成绩的比较中发现我的问题,好几次当我在默默背诵课文的时候,儿子发现了,鼓励我加油。说句实话,当年我们读初中的时候这些古诗词都能烂熟于胸,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早就遗忘的差不多了,现在再次背诵的时候,感觉颇为吃力。回过头来想,不巩固和复习,曾经掌握和学习到的东西,在岁月的长河里随时都会被遗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原有的水平,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的提高,这大概是很多小学老师最后也就只有小学水平的缘故。

一起和孩子学习半年左右,我猛然发现自己提高了不少,他能背诵的课文我也基本上能背诵,某个休息的时候,偶尔想起一句诗句提示一下,他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背完,孩子满满的自信。我不敢肯定这样的教育一定是最好的,但我敢保证,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提高,孩子也能专心的学习,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比家长强,孩子也能体验到成功,生成成就感。人是很奇怪的动物,成就感是需要有人分享的,当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以后,没有人与之分享会很失落,有人分享则会不断焕发出不断进步和成功的渴望,进而产生不断渴求上进的动力。一起学习和成长中,家长有丰富的生活和阅历,对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和孩子的讨论和交流中,家长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理解告诉孩子,孩子的成长自然就不再局限于他的认识。

以上是从一个点上谈论家长陪同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本质上在于孩子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人受益终身。所以,家长要注意从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几个方面培养孩子,促进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这是从面上全面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当然者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家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家长需要对不同习惯有较为深刻和系统的认识,要能够自己坚持正确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换句话来说,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最终不一定和家长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素质一定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这样的情况毕竟只是教育中的特例。教育,绝大多数情况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环境如沫春风潜移默化造就人才,艰难困苦可能催人奋进,但更多的肯定是顺其自然的随大流,正所谓“富贵谁不欲”,但“命里已安排定。”

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对教育现状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存在问题颇感无奈,多年前,曾简单的幻想着可以改变一些东西,多年过去了知道:改变是困难的,尤其是万千家庭,就有万千中教育方法,学校教学观念的转变并非容易,更何况要变革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但是,改变既然是必须的,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事情,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宣传一些教育观念,教授一些教育方法,也可以加强家校联系,有意识的促进家长慢慢的转变观念,转变做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倡导家长积极努力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这乃是教育改革更上层楼的关键一步。

与孩子一起成长作文

从孩子上一年级,尤其是融入到沂源实小一,一班这个可爱的班集体之后,作为孩子的妈妈,有很多感慨,一直想找个机会说一说,但平时怯于表达,羞于下笔,正好有了我们自己的博客,借助这个平台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吧。

王振宁从小就是一个相对内敛、羞于表达、老实善良的孩子,从生活中到学习上我感觉都相对慢热一点,但是内心想法又比较丰富,怪想法层出不穷。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为了他在学校中的交往、生活各方面的一些小问题烦恼不已,到了上一年级的年龄了,因为学前我和他爸爸工作都比较忙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教育观念的问题吧,对孩子基本上是采取放羊式的教育,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的学前教育,甚至拼音、认字都没提前灌输过,正好他的年龄又在可上可不上之间徘徊,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们还是决定让他跟上,刚上学的时候我和他爸爸也是担心不已,担心孩子在学校学习能否跟得上;担心从小就是左撇子,学习习惯如何;担心与同学相处怎么样,等等。

想到在家长会上坐在60名孩子的后面,看到那一个个圆圆的小脑袋,顿时很感慨,人生真是一个大转盘,我仿佛又看到了孩童时候的自己,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复制与拷贝,而又不断地前进,我想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是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大收获。

回头看看码的这些字,感觉好多想法还没表达出来,但自己文笔笨拙是没有办法的事。也希望在这里能借助这个平台和老师、和各位家长多学习、多交流!

和孩子在一起作文

1、想要保持良好亲子关系,高质量的陪伴是最基础的,在高质量陪伴基础上你需要“看见”,尊重,满足孩子。

2、这辈子最爱你的人就是还没长大的孩子,好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3、宝贝的记忆力真不是盖的,一个星期前答应他的冰激凌现在都还记得!

4、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活得真实不虚伪,小孩子的活法最自然。

5、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快乐时光,因为当他长大了就没那么粘你了,喜欢拉着你的手一起散步了。

6、我渴望的幸福是:读许多书,养几只猫狗,种很多花,和父母在一起,陪孩子们长大!

7、每天跟宝宝在一起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尽管我们两个每天都会在一起,可宝宝给我的感受就是每一天都不同。

8、宝贝,你知道吗,因为你,妈妈已改变了许多,妈妈变得很坚强,也变得好脆弱!

9、宝贝,你永远都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幸福的!妈妈祝福你永远健康快乐!

10、美好的时光,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长。朋友们周末偷快,快乐星期天!

11、时间过的太快了,家有俩宝,大宝贝都快和我一样高了,知道明天是母亲节,偷偷的为我准备礼物。

12、每天都陪孩子们在一起,这一段时间是我工作以来最幸福的日子了。虽然工作没了,幸福和快乐却来了。

13、肯定曾经彼此的陪伴和付出,共同抚养孩子。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14、今年孩子参加高考,我们陪伴并见证了充满艰辛温馨的这一路,最终圆满结束,图为目送孩子跨入大学的那一天。

15、快开学了,带着娃买鞋,顺便吃吃喝喝歇一歇,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16、感谢你,我最宝贝的孩子,是你让爸爸妈妈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然后就有了无限值得奋斗的动力!

17、亲爱的爸妈,不要再担心我了,我现在有老公有孩子,生活真的很幸福呢。

18、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19、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20、国庆每天带宝宝去公园走走也是很幸福的事!最大的爱就是陪伴。

21、能真正静下心来,陪陪孩子,唠叨几句,讲几个小故事,去外面走走,确实很难得的。

22、自从有了孩子啊,任何时刻心都为他们所牵绊,这种甜蜜的负担,我竟然感觉很美好呢!

23、作为父亲,能陪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不要管去做什么,不要管孩子有多不听话。

24、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25、日子在忙碌中度过,时间在孩子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享受被需要的.感觉!

26、娇艳的鲜花,已为你开放;美好的日子,已悄悄来临。祝我亲爱的宝贝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27、我认为健康和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如果它们可以转让,我愿意把我的那一份都给你们,我的宝贝们。

28、每天和爱人在一起说说话,看看电视,陪陪孩子和家人在一起有甜蜜的笑容这就是幸福。

29、家有俩宝,哈哈,相差两个月,跟龙凤胎似的。

30、女儿最好的富养就是爸爸的陪伴,希望爸爸能一直做到成长不缺席。

31、家有俩宝,就是一言不合就打仗!一天打360次,不过……总是会有第361次和好。

32、现在的我感觉很幸福!有爱人,有孩子,还有一处房子。这就是知足长乐,然后努力拼搏为了更好的生活!

33、孩子,妈妈没有离开你,妈妈就藏在你黑黑的眼瞳里。

34、谢谢你,我亲爱的孩子!希望我们继续怀抱着童心和你一起走世界,也希望你长大有一颖装得下世界的心。

35、陪伴孩子成长,其实也是我们重走童年、深度自省的过程。

36、宝贝,看到你快乐成长,我们由衷感到:无论我们经历了多少艰辛,都是值得的。

37、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请珍惜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让我们多份耐心好好陪伴他们。

38、孩子,愿你快快脱去幼稚和娇嫩,扬起创造的风帆,驶向成熟,驶向金色的海岸。

39、虽然带宝宝很累,有时也会很烦,但也很快乐,很幸福!

40、这个可爱的小宝贝,从走进我的心开始,我就再也离不开了。

41、宝贝,妈妈会用一切力量来保护你,帮助你,爱护你,用妈妈所有的阳光来照耀你的人生。

42、有孩子陪伴的时光,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让母爱照亮孩子的世界。

43、宝贝,你给我的甜早已盖过苦,陪你长大是门大学问,我会好好学习跟你一起成长!

44、给年轻的男孩子们成长的时间,给他们陪伴的信心和勇气。但不要惯着一个早该长大的巨婴。

45、陪伴孩子成长,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感恩的事情。

46、孩子的全世界是我们,而我们的全世界却不止孩子,好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个时光。

47、周末时间一家人聚在一起陪陪孩子,逛逛街,便是幸福。

48、感谢你,宝贝。因为你,花朵开放,果实芳香,随你而来的满天希望!

49、偷快的周末,陪孩子购物、吃饭、溜达一大圈,累并快乐着!孩子美美的我就开心。

与孩子一起成长作文

但是,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深知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我想对所有的家长朋友说: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您的努力和付出,因为,好家长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事实证明,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那么孩子对学习就会更用心;家长能以身示范,自觉地读书、学习,努力工作,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现在还记得我家两个孩子刚升入三年级时,因为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转折时期,所以我特别重视。首先是从习惯的培养上,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大声朗读,放学后简单休息后就抓紧时间把作业完成,(我会给孩子规定一定的时间完成,让他们有时间观念)然后自己检查后再让妈妈检查,对于有难度的作业我还会充当“妈妈老师”,为他们讲解。就这样扶着孩子走了一个学期,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然养成,好习惯也成就了孩子的好成绩,好成绩的取得又为孩子带来了学习的信心,所以直到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我想跟孩子在小学时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家长朋友们,莫再把孩子当做小孩子来呵护,或是看到熟睡的孩子不舍得叫醒他;或是看到孩子疲惫了,就对孩子的要求放松了一些;要知道,孩子不可能永远躲在您的羽翼下生活,您要舍得放手,让孩子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才更有利于他成长!

另外,要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家庭学习氛围,不可能您在客厅里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让孩子在旁边“认真”写作业,别说孩子做不到,就是成年人也做不到;您如果希望孩子爱上读书,那么就请您茶余饭后也拿起书本读书吧,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强我想您是有所了解的;如果您希望孩子清早六点起床读书,您且不可还在贪睡,否则哪能会让孩子心服口服?如果这些您做不到,那么您对孩子的要求他未必也做得到!所以,要想让孩子的成长更优秀,就请您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相信当您被人称为是优秀家长的时候,也一定是孩子成为优秀学生的时候!

有的家长说,孩子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丢三落四了,比如粗心大意了,比如字体潦草了等等,怎么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小毛病呢?我想首先告诉您,这些毛病看起来小,其实却很顽固,想要让孩子一下子把缺点毛病改掉,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时候最需要记住的是不要急躁,看到孩子又犯了一个小毛病,大声呵斥一顿,让孩子胆战心惊,虽然一时可能会改正,但下次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一是常用鼓励的语言真诚地来表扬孩子,比如这一次孩子没有犯丢三落四的毛病,你就要说:“真是太棒了,你竟然没有犯那样的小毛病!”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从你的鼓励中慢慢进步,直至改掉这个毛病。二是要经常为孩子设一个小目标,比如说今天的作业,你这样问孩子:“你是准备用30分钟完成还是20分钟完成?是潦草地写还是工整地写?”孩子肯定会选择好的一方面,不断地为孩子设立他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孩子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间一长,坏毛病改掉了,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请您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呵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唠叨;多一些期待,少一些批评,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态度,相信孩子会从您的身上看到榜样,看到方向,也会慢慢进步继而优秀的!

和孩子一起成长散文

期中考试前几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忽然问我:“妈妈,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你和妹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就是妈妈最大的心愿啊!”“妈妈,你知道我现在的愿望是什么吗?我好想养一只小动物,像小白兔和小狗,小鸟,这样你和爸爸不在家时,我和妹妹就不感觉孤独了。”听到八岁的孩子提及“孤独”二字,做为课余生活中时常伴随孩子们左右的妈妈,我的心倏然紧缩了一下,有点隐隐的痛。“哦?妈妈不是经常都陪着你们吗?每周也都带你们外出游玩。家里你们不是也在养鱼,养花吗?养小动物需要很多时间来照顾的,你和妹妹很多事情还需要妈妈来帮忙,再说你们俩相互还有个伴,很多同学家里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那岂不是更孤独了?”“我们就是想要嘛!可以找它们说说话。”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或许孩子们说得没错,孩子们的心灵不只是需要家长们的陪伴。让他们也学会照顾小动物,不也更能体谅大人的辛苦吗?“等你们俩期中考试都拿了奖状就给你们买鸟,好吗?鸟好养,买回了可要每天写观察日记啊!”听到有买的希望,两个孩子可高兴了,点点头,发誓一定好好学,好好考。

考试的当天上午放学时间,先接到刚考完语文和英语的儿子。在等待女儿的同时,问及儿子考得怎样,儿子自信满满的说,感觉很不错!可我一直担心刚接触作文的儿子,底子薄。这半学期来,每次写作文,真让我伤脑筋。老师为了强化学生的作文,考试前半月,几乎是每天一篇作文做为家庭作业,真不知是在强化刚接触写作的学生,还是家长?担心作文会有失误,赶紧问他作文是啥题目?“妈妈,是《我眼中的秋天》,感觉写的还不错,我还引用了课文里的几个句子呢!英语考得也不错,没有100,也有90多吧!”呵呵,看看,这就是我家自信的儿子,光有自信没用,关键看结果。看来经常晚睡前让他多读,多背课文还是有益的。还没等我接话,儿子又继续了:“妈妈,要是我拿了奖状,妹妹没拿到,也可以给我买鸟吗?”这么自信,嘿嘿,妈妈可等着看成绩呢:“那还要看你们的表现呢!”

考试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儿子中午放学,刚一见到我,就迫不及待的说道:“妈妈,我数学99.5分。”可能担心我问他为何丢掉0.5分,还没等我开口,他接着说:“我是最高分!妈妈,你知道吗?第一节课我就知道成绩啦,后来就一直盼着早点回家,好早点告诉妈妈高兴高兴。”儿子一直喜欢和我分享他在学校的喜与忧。数学是他的最爱,曾经经常因他的顽皮大意,期考时完成试卷后还剩很长时间,他就利用这“无聊”的时间趴在桌上睡一觉,还跑出了洗手间一趟(老师强调过期考在同一时间可允许一人外出),虽说结果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当我检查他试卷的丢分情况时,很简单的`题目丢分令儿子在我的追问下,感觉到确实是自己的失误,发誓说,以后一定好好检查。

儿子的一等奖的奖状发下来了,看着自信的儿子高兴的说:“终于把我们班的xxx打败了,他只拿了二等奖!”为免儿子再次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我本能的拿出了试卷,嘿嘿,你得意吧?先看丢分情况,看你能不能过妈妈这双法眼。作文20分的满分扣掉了2分,还过得去。但其它丢分,不是字写错,修改时没擦干净扣分,就是填写近义词时,把握的不够准确,再就是课外阅读分析的不够透彻。唉,还需多加强课外阅读。于是,在试卷上写下了需加强课外阅读和词语练习,才签上大名,令此时骄傲的儿子一下收敛了许多。

前一晚,一年级的女儿望着哥哥的奖状,还面带失望的说:“这次怕是没机会拿奖状了,只有努力争取下次了,妈妈可别说我啊,我以后一定会努力的,我就是怕妈妈说我。”说完,抬眼怯怯的看了看我。呵呵,刚考完试时,还说挺有自信的。还说考试时,有个题没弄清题意还问了老师,真够胆大的,考试时还敢问老师,哈哈!看我笑了,女儿接着说:“不是妈妈说的,不懂的要问老师的吗?不过,老师没告诉我。”这张小嘴还挺能说的,考试时还能问老师?第二天,女儿也出乎意料也拿回了初入小学的第一张二等奖状。拿着奖状的女儿回到家,还没放下书包,就忙着去厨房找我。翻出她的试卷一看,问老师的题目竟是填韵母要不要加声调?亏她小脑袋想得够复杂的,其它丢分的都是粗心大意所致。望着女儿初拿奖状的喜悦,我不忍说她,把试卷拿到她的面前,鼓励地说:“这些题你不是都会吗?再仔细一点,不就是100分了吗?”女儿点点头,认可了我的说法:“以后我一定会仔细的,争取下次考100分。”

考试虽然刚结束了,但每次在接孩子放学的校门口,就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家长朋友们前来与我搭讪,或电话、网络中留言,请教我是如何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或许正是我带着副眼镜的斯文样,给人的一种错觉吧。朋友们总开口就说,你一定是位老师吧?难怪你的孩子成绩那么好。任凭我怎样解释,她们都不相信。在这里,我很诚恳的对各位朋友说,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我并没有其它诀窍,只有两个字送给各位朋友:耐心!我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家长,教育好孩子,相信我能做到的,朋友们一定也能做到。

陪孩子们学习、玩耍、交流、沟通,都需要做家长的我们有很好的耐心。耐心地变着各种方法引导孩子们爱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面对孩子,家长们还需要耐心的多听少说,引导孩子多说,在交流中去发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优点与不足,并及时的纠正与鼓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的人,我一直都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要想孩子好,首先要父母领取“上岗证”。教育孩子的路还很长,做为家长的我们任重道远,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真的是非常重要,而且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家长才能正确的教育好孩子,孩子也能较容易地接受我们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做个有责任型的家长,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爱孩子,伴随孩子一起成长吧!

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是我要说的是我们这个启蒙老师当的确实不怎么样,有很多东西,有时候我们确实是不如孩子的。所以我要说的是我们和孩子要一起成长。“不知者,不畏”,有的时候我们就是没有孩子们知道的多。所以我们就要亮出我们态度,就是我们在知识面前都是平等的。孩子的成长要养成“钻牛角尖”的精神。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李老师的要求下阅读《三国演义》,并写出心得。可以这么说我们家长也不能保证都通读过,书里面的生僻的字词我们也是是而非,并不能确定。每当孩子问及我们的时候,就顺嘴说出大概的读音和意思。孩子们就不那么做,拿过来字典认真的查找,写下读音和解释的意思,往往让我们家长面红耳赤。我们就缺少这种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家长平也是坐在电脑前“喷云吐雾”,玩游戏,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乐此不疲,每当孩子要查资料时,也是不耐烦的说:等会,马上过关了,一会就一会,马上就下来。也许这样我们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当周末他们玩一会电脑的时候,我们让她别玩了的时候她也会把这套说词扣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是一脸怒意,“敢怒而不敢发”呀。我们家长平时就没有做到位,而我们要求孩子去那么做时我们是不是也是问心有愧呀!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回想起孩子十二年来的成长,我们不也是一步步的在成长嘛!作为家长我们有信心陪着他们一起成长起来,为他们的茁壮的成长奉献出我们的全部!

与孩子一起成长散文

又是一年开学季,孩子开学已经几个星期了,我开始忙碌了起来,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辅导孩子学习,这样的学习陪伴成了我的必修课,也是我和孩子一生中难忘的成长经历。

记得儿子孩子正式入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正式荣升为小学生的家长时,那一刻,我流着幸福的眼泪,告诉自己孩子终于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了,这份喜悦像是心里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下…..!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激动之余才发现,孩子入学才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开始!

第一周上学,孩子不是忘带书本就是丢东西,课间还像在幼儿园一样自由嘻笑打闹…..无需老师描述,我们都可以想像那是怎样的场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我想这便是我们家长学习的开始—让孩子意识到上小学的意义,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改变首先得从自身做起.于是,我开始每天提醒孩子放学或晚上做完作业检查书包里书本是否完整、提醒他对照第二天课程表准备学习用品、和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袜....《21天习惯养成法》的书上也告诉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要坚持始终如一,还要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强调修正。后来孩子因为有两次忘记带书本检讨了自己行为,但归根还是在于我没有教他一些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我便做了些书签放在他的笔袋里,还有小卡片贴在他的小书桌上都可以时刻提醒他应该做的事情。

学到拼音部份的时候,孩子开始混淆声母韵母。我也因为地方语音的问题常跟孩子争辩,除了烦燥着急,也很无奈。因为担心自己发音不标准教错孩子,心里或多或少是胆怯矛盾的。后来,我决定去请教孩子的语文老师关于如何辅导小孩学习拼音的问题,经过沟通后我开始有了自信,开始坚持每天跟孩子一起复习阅读,不懂的地方也会勇敢的告诉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或是查字典,慢慢的我们都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规律。那段时间,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是一件温故而知新的事情,家长也应该虚心地向老师或孩子请教学习。

第一次上美术课后,和孩子聊天时发现他课间画的画没有交,聊了很久才问出没交的原因,孩子说:“因为我画得不好,快下课了我也没有画完,怕同学和老师笑话我,所以就没有交。”那时他是怯懦的,因为其他同学画的都比他好,所以担心同学笑他。而我除了心酸,只能给他鼓励,让他自己学会面对。告诉他:”只有去认真做了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如果你都不愿意动手去做,就怀疑自己做不好,那么你每次都完不成作业,而你永远都学不会画画,那样才会被别人看不起,会被嘲笑….”我对他没画完的画表扬了一翻,便从画画前需要做好主题构思到布局,再到填色问题提出了我的想法和建议后,他就独立地完成了那幅没交出去的画,并在以后的作品中都能够大胆地去表达想法。我知道孩子不是不愿意做,只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而受到别人的责怪和嘲笑,每个人都会遇到怯懦的时候,但只要能勇敢面对并付诸于行动,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作业,更多的`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收获,这也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历程.

提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不得不提做手抄报的事了,第一次接收到老师布置做手抄报的作业时,我和孩子都像是接收到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刚开始以为在网上查找一些手抄报资料,照着做就可以了,结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从两个人傻眼到后来做废了好几张纸,从开始报怨到想要放弃….就像是找不到方向的小鹿四处乱撞.后来孩子说作业明天就得交,今天必须要完成,我又笑呵呵地安慰儿子说:“没事,我们接着做,凡事只要努力做了就好,不做怎么知道我们做不好呢?”于是我们又开始做了起来。孩子因为刚学拼音不会写汉字,于是孩子负责画画填色,我写文字内容,就这样花了3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虽然不算漂亮新颖,但是我和孩子共同完成的第一份手抄报,也是一次因为坚持与合作才拥有的收获,这样的经历是有着不同意义的快乐!

人们常说:信任方能始终!我想,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信任和支持,学会独立思考,放手让他去做,才能真正收获学习成长的快乐。就像这学期,孩子在做看图数图形的时候,他认真而自信的完成了作业,我检查作业签字时,对他的答题并不满意,告诉孩子数错了强行要求他改掉。第二天孩子回家难过地告诉我:“妈妈,我就说了,不能这样数,你不相信我,结果就错了!….”那时,我是难过和自责的!因为我的不信任,固执地以为自己才是对的,不听他的讲解强行要求改过来,所以做错了.我想,有时候我们总是站在一个家长的至高点而不听孩子的想法,拒绝他们的表达,对他们的做法行为评头论足这样真的对吗?因为不信任,而导致他拒绝与你沟通;因为你不愿聆听而使孩子和你之间产生了越来越远的距离,这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所期待的,也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我常常跟孩子开玩笑说:“妈妈现在也是小学生,是个年纪比较大的小学生,所以我要和你一起上学,你就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老师…..“,偶尔我也会像个孩子一样向儿子请教问题,他也总是乐滋滋煞有介事地思考,会像小大人样的告诉我他的想法和结果。当孩子跟我分享他的身边的故事、朋友、学习、兴趣时,我总会认真的听他说完,跟他探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像是朋友间聊天的本能愉快而轻松。我想,这便是陪伴,也是学习成长的一种方式。

沟通总是会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父母和孩子也一样.愉快的沟通可以让父母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学会总结聆听、教会方式方法、做好行为示范,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愉悦、成长路上更加独立自信,这便是我们应该长期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写给亲爱的宝贝!

一起做追梦的孩子作文

就有美的存在。

每一个脚印都演绎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每一个脚印都充满神奇。

每一个脚印都引人遐思。

平原上的脚印令人神往。

高山上的脚印令人敬畏。

大溪里的脚印令人惊叹。

雪城中的脚印令人震撼。

因为有梦,我们意气风发。

因为有梦,我们卧薪尝胆。

因为有梦,我们破釜沉舟。

因为有梦,我们笑待人生。

做一个追梦者。

追寻心中那美丽的梦。

也许前方风和日丽,芳草萋萋。

也许前方凄风苦雨,遍地荆棘。

一切的一切。

都阻挡不了追梦者的脚步。

我们用坚强踏平远方的高山。

用意志征服浩瀚的大溪。

用团结泅渡茫茫的大海。

追梦。

追梦。

ifyoucanimagineit,youcanachieveit.ifyoucandreamit,youcanbecomeit.梦想是大家公共财产,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为梦想而奋斗的权利。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没有为梦想而奋斗的勇气与可毅力;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为梦想而奋斗拼搏。梦想的天堂与现实的世界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的.意义在于现实是残酷的,无情的,自私的。在现实中有太多的无奈,遗憾,失望,悲痛。而梦想是属于大家,属于自己,是自己的天堂,是自己的世界中可以自由幻想。在这个世界中自己可以是一个公主一个王子,甚至一个国王。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有一颗不羁的灵魂,在自己是国度中自由自在,自由发挥,在梦想中畅游世界。

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翅膀。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要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而是朝着梦想前进,让梦想为自己导航。有时实现梦想的最大障碍往往是自己。爱拼才会赢,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奋斗不懈最后的灿烂将会属于你。

追梦,追着梦想出发,让五星下的我们,迎着无限风光向着梦想扬帆起航。

2008年7月10日。

追梦。

追梦。

梦想是抽象的代名词,。

让每一个人为之疯狂.

与孩子一起成长随笔

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如何正确的看待一切来自不同方面的诸多问题?向来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素有“冷血无情”之称谓。人生不以大喜大悲而自扰。

但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拜读过一些专家的著作,才知自己的肤浅并非能引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从中借鉴并学习中领悟,慢慢地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在实施的过程中苦乐掺半。孩子是聪明的“专家”,她们的言行举止时刻可以告诉家长,她们渴望自由,渴望被理解,也渴望更多她们想要的关心。她们的成长都有她们自己的独特方式,许多都是我们不曾真正理解的,一个看似简单或大人认为极其无聊甚至是感觉弱智般的游戏,而在她们心里却是无比兴奋,玩得不亦乐乎。做家长的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束缚她们,结果是弄的孩子和家长都不高兴,孩子更有了逆反心态。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小时候是怎样过来的,其实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希望拥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呢?!我们太过爱自己的孩子,一切都是自己一手操办,孩子什么也不会,就连玩儿也在一旁担心着,生怕有个什么闪失而后悔不已。而这种宠爱在孩子眼里已经生厌,反而会促使她们任性妄为,以为一切都失去了自由,不爱受父母的安排,小小年纪就异想天开让自己自由飞翔,而此时的许多家长多半会担心与着急生气甚至无奈。现在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也是这么渴望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只是有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这是孩子们多么奢侈的生活啊!现在我们做家长了,可我们却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不放心孩子所能做的事情,心都操碎了也不见得一丝满意的效果,结果是会犯更低级无能的错误,打骂,孩子却变得顽皮,甚至开始以各种她们所能想出的办法来对付家长,真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跟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是她们孩子们的游戏),她们会很开心,没有距离,没有惧怕,她们会玩得很投入,彼此间增加了感情,何乐而不为?而我有时候会找借口拒绝跟孩子们玩,孩子们立刻就会显现出失落的表情,感觉被人忽略了,即使接下来她们继续玩游戏也是那种闷闷不乐,心不在焉的样子,可见她们是多么希望我们能够参与其中一起玩游戏,所以后来一有时间我就会主动叫上她们一起到户外去运动,去玩属于她们孩子的游戏,看着个个玩得开心和那股高兴劲,心里也会跟着一起开心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重温童年的乐趣,真是一种幸福!就连旁人都羡煞不已!

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尊重孩子就是在尊重自己,给孩子她们的时间和空间,让她们自己成长,我相信孩子会比我们所局限的范围成长的更好,给孩子一片属于她们的天地,让她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许会和自己希望的一样。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在相信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教会了孩子说话、走路……我们就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孩子不是过滤机,不会只选其精华去其槽粕,而是会一概吸收。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克制自己的言行,不小心再冒出不文明的话语,我会及时的承认错误:“儿子,对不起,妈妈又说出不文明的话了。”儿子就会说“我下一次一定注意”之类的话。其实,当父母做错事的时候,要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不但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认可,还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明白,人没有不犯错的,也不怕犯错,怕的是不认错。

要想自己的孩子走出一条无悔的人生道路,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教育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孩子有错误的行为可模仿。在要求孩子优秀的同时,让自己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孜孜以求的梦想。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倾尽心血:找名校、进辅导班、上特长班、陪读等等。即便如此,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有的孩子学得了“特长”却丢掉了品格,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走向了自己意愿的反面。子女教育的失败让诸多父母们痛惜不已。

“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这是我在一次初中生家长会上的发言,当时赢得了与会家长们的强烈共鸣。

无庸置疑,如今的孩子相比80年代以前的同龄孩子要聪明得多。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敏捷、思想早熟,诸多方面的表现常超出大人们的想象。然而,由于受功利社会大环境和应试教育的熏陶,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往往把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定义到考试分数上,唯分数至上。分,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分,业已成了家长和学生的命根,从而忽视、耽误了孩子在人格修养及其它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即使分数考得好的孩子,他们发展的潜能和天性也被无情扼杀,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个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考试机器。社会的精彩纷呈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人才。从个人的特点上来看,他们各有所长,有的孩子擅长学习考试,有的擅长运动,有的喜欢音乐,有的擅自书法绘画,有的工于文学,不一而足。做父母的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智慧,善于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和长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那种以人之长比己之短的盲目攀比,不仅不智,而且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急功近利的心态,拔苗助长的作为时常让家长们违背孩子教育成长的规律,遗憾孩子终生。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对子女教育尤为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发挥着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甚大,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格观的形成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据国外有关研究资料,罪犯的后代犯罪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在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犯错,责任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是父母不经意间的言传身教悄然让孩子发生着改变。在这方面有太多的事例,也有着深刻的教训。不难想象,一个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的家长会教育出怎样的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孩子的爱,不仅仅体现在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重要的是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宽松适宜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而这方面恰恰是许多家长做不好、做不到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经典,孟母是我们当家长的典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如果经常接触高尚的人,人性就会向善,如果与卑鄙的小人在一起人性就会趋恶,这都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对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孩子而言,社会环境对其影响的作用更加明显。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生存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认识,要高度关注孩子的交友圈,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伙伴”要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置。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努力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一个处于风雨飘摇、经常争吵打闹的家庭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多数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性格上或多或少均存在缺陷。在幸福和谐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开朗、阳光、自信、充满爱心,而且喜欢与父母交流,很少发生自闭症。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动干戈。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有一个观点,叫做看书柜识孩子。即到一个家庭做客,通过观察其读书藏书氛围就可大致判断家庭教育的状况。过去讲书香门第,在书香的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其学养一定会与众不同。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做父母的要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对书本产生兴趣,就会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亦即自学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家长们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长们一闲下来,就与人喝酒、打牌、打麻将,或只顾自己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怎么有资格教育孩子?又怎么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由于家长个人兴趣或职业所限,强迫自己坐下来读书虽然不太现实,但管住克制自己一些对孩子学习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嗜好还是可以做到的。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做到宽严适度。一棵小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生出一些不必要的枝叉,如不及时将其去除会影响树木的茁壮成长。教育孩子同样如此。孩子都会犯错,当家长发现了孩子的错误或缺点后要引起必要的重视,更不可娇惯。片面认为是小孩子顽皮所致,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做一些轻微训斥或象征性惩罚的办法实不可取。要知道,毛病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纠正,甚至会殆误孩子一生。纠正孩子错误或缺点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狼爸”萧百佑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大,其之所以成功,我认为他是深谙教子之道,懂得怎样激发孩子的潜能,懂得怎样让孩子回归正常轨道。“打”要讲究时机、方法、力度和艺术。即便赞成“狼爸”,我反对动辄就打孩子,打的次数尽量要少,给孩子留下改正的空间,让孩子明白挨打的理由,从内心里真正认识到过错并加以改正。要强调的是,“打”一般要在十岁以前,十岁以后尽可能不要去打,因为一旦引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局面将很难收拾。在家庭教育中最忌溺爱。溺爱是孩子成长的温柔杀手,它会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导致善恶是非不分,骄横跋扈。这种爱其实质是一种害。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道德是非问题,如无节制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奢侈比阔、聚众滋事、吸烟喝酒等一定要设法及时纠正,容不得半点懈怠,千方百计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与孩子一起成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副产品。除了关心孩子的冷暖以外,要经常与孩子推心置腹,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盛气凌人的训教或不闻不问都会拉大他们与父母的距离。与孩子真心交朋友,让孩子有想法、有委屈乐意跟父母交流,从而消除他们对父母的不信任感或敌意,从容接纳父母的意见建议。在交流中,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沟通交流有很多方式,如谈心、陪孩子旅游、做游戏、热点问题讨论、和孩子一起参加文体活动、给孩子写信等。有效的沟通交流能让孩子对家庭多一分爱与担当,理解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辛劳。

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尽早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我不赞成陪读、处处接送、日常家务不让孩子参与的做法,这样会助长孩子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培养其应对困难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做父母的不要拿大人们的思维习惯去限制孩子,只要无害,尽可放手让其去玩,在玩中让孩子充分放心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盖世界的一切,实现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国人几十年来对“钱学森之问”揪心不已,这既是对中国现行高考制度、学校教育的拷问,也是对中国家庭的拷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人才?”政府要反思,学校要反思,家长们同样要反思。如果做家长的能够真正做到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中国的教育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开学第二周了,每一次总会有些小感触,在带启蒙中心得时候,就提醒过自己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自己身教的重要性,这些天,每当我说:“快点把水龙头关上,不能浪费水”,之类的话,就会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我背后,跟着我学“快点水龙头关上,不能浪费水”。马上我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立马改口“请你把水龙头关上,我们不浪费水”后面的小身影,也改口了,和孩子们相处,能与他们坐在一起时,我尽量不“高高在上”因为我也会骄傲,能和他们以“我们”相称,尽量不用老师相称,可能是之前的代课习惯,导致了自己在孩子们面前总喜欢“高高在上”的,这个要改正,不然就会成为我成长的“困扰”。

孩子们到这里来上学,我们所做的事情就要为他们得一辈子负责,曾经我很疑惑这个问题什么是一辈子的“好”而我的母亲给了我一部分答案,她给我最“狠”的教育模式,同时也给了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本领:独立、自强!看向现在的孩子他们独立吗?长大以后能承受现在社会的巨大压力吗?有又谁能给我一个坚定的答案!孩子们现在的习惯好吗?五六岁的孩子连最基本的“父母呼,应勿缓”都做不到,孩子们总有一天会独自飞翔,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多给孩子们储备“精神食粮”。而不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孩子的成长也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孩子们现在的好习惯与坏习惯改变或者没有改变都不要着急了,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孩子所有的改变也可能只是适应新环境而做出的某个“假象”而已,随时都可能面临“反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循环引导。在和家长聊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家长们对学校报的期望很大,希望学校能够改变自己的孩子,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无引导孩子,真正能改变孩子的还要靠家长本身。

在这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初心多久,会不会哪天就因为自己的骄傲而遗忘了,我只希望我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

今天值早班,我和几个大班的孩子在一起很悠闲地说着话,互相交流着有关自己和身边有趣的话题,我提议一起去看看老师种的菜长的怎样了。在我的招呼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随我向菜地出发,有几个很兴奋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有几个跟随在我的身后,边走边和身边的伙伴说话。这时有个男孩子很自然地依偎在我身边,我也感觉到了,即刻轻轻地把胳膊搭在了他的肩上。刚走几步,有个孩子“嫉妒”了,“你看你这样很像是园长老师的孩子”,惹得旁边的孩子笑起来,这个孩子仰头看着我,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我说:“你们愿意当我的孩子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愿意——”,这时有个孩子也快速拉起我的手,在孩子们前呼后拥下,一丝丝带着暖意的风,轻轻吹拂过我的脸颊,心情是别样的清澈,身体有种飘然的感觉,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的气息。此时此刻幸福的感觉和爱的情怀溢满我的心扉。

小路两边花红草绿。更让人浮想联翩,孩子们边走边七嘴八舌地说着,偶尔还为了一个疑问而发生争论。远远地,看到菜地,几个孩子高呼:“你看老师种的菜,这么多呀!”还有的孩子说:“园长老师,这是什么菜呀?怎么是紫色的?我吃过紫色的菜,舌头也变紫了。”惹来大家的一阵笑声。“这菜什么时候熟呀?辣椒真得很辣吗?这是什么花?”一个个问题从孩子的小脑袋中激烈的涌出,站在我面前争抢着考我,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了。

这是一个很美的早晨,我在一天的开始,便收获到了最美的幸福,它让我感觉到新的一天如此美妙。更美的是,这样的心情我和孩子们共同得到了分享。我在想,有时我们需要的知识,除了从课本中学到的之外,更多的来自于生活之中的感受和体验,只要我们放下成人的心情和眼光,走进孩子,与他们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每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幸福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别让繁琐的事情纠缠住我们的脚步,把时间交给孩子,多与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收获到最美的幸福时光。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幼儿园需不需要教幼儿阅读以及如何教?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现在,早期阅读在幼儿园已经步入白热化阶段,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因为早期阅读不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为幼儿未来的学业陈能够就打基础。吴放老师也认为,这种教育开始得越早,孩子得益就越大,将来的收获也就越显著。

关于阅读,美国国家阅读研究所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是一个从文字引申意义的复杂过程。它包含了一下所有的方面:(1)把文字与相应的语音练习起来的能力;(2)解读新词汇的能力;(3)流畅地阅读的能力;(4)掌握足够的信息与词汇的能力;(5)掌握通过文字建构意义的有效技能,以及(6)发展并保持阅读动机。

其实对幼儿来说,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就这点,我们应从兴趣开始培养,让这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不可或缺的,从而培养其爱读书的好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真正认识的字并不多,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幼儿认识多少字,能读懂这个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重要的还是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教给他们如何读,培养的是一种好的习惯。比如说,读书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进行,书要一页一页从前往后翻;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习惯、方法都应从孩子上小班时就开始培养。

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能忽略的,教师在这一块也应该重视起来,不要一味让孩子懂得什么,知道什么,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一种兴趣,一种阅读的好习惯。

幼儿园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比较乏味的。从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幼儿对学数学的兴趣并不高,而且也较难掌握,长期以往,孩子间的差距就拉大了。

其实,数学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些与数字或算术有关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对幼儿来说,数学知识存在于他们身边的事事处处,而他们从事的各种游戏活动中也都会包含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

在美国教育中,幼儿就是通过游戏,通过动手在探究和发现自己生活中事物的共性、特性、逻辑性已经可转换性。比如让幼儿学习长度测量,教师不仅仅用叉子作为测量工具,而是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具体,与他们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更加有趣的方法,用空的可口可乐罐来测量,通过这个活动,并通过这个活动的延伸(如使用积木、铅笔等工具来测量),幼儿便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涵盖着数学的内容。幼儿园的桌子有方的,但也有圆的;积木是三角形的,有红色的、蓝色的,很多不同的颜色;有的小朋友高一点,有的小朋友矮一点……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的,空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聊天,进行随机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没有了上课的压力,也就学得更开心,记得更牢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从教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身边幼儿常接触的事物以及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生活的意义。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

父母对孩子的古往今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情,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的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母亲对待孩子不外乎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情,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的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要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定为”。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便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使自己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也就是说父母要像律师一样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内心的需求并始终从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孩子吃苹果的故事)。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的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父母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将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是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孩子不害怕自己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有事,(牙疼)若总去挠,都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能力,被蚊子叮一下很快就会好的,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吐的机会和孩子有效的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对于孩子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更重要的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葬送孩子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节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节行为上。大量的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认三天,决定在一个日,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就犹如海上行船,按照正确的航向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的危险。人的品德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自。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等,父母若要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且阻碍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有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激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孩子来说,所谓的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的六大原则。

潜能的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号”孩子要考第一必须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孩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他没有“可迁移性“如果一味地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现在最可怕的误区是父母从幼儿开始就让其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比如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文字、做家庭作业等,这些都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幼儿园就给学了,孩子学习起来很吃力,不会做父母的说、训,甚至打骂,把孩子弄得吓得够呛,久而久之远离父母。父母、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想一想这样有用吗?小学一年级学生正要学习这等东西。重复学习孩子感到没有意思,不爱学习,时间长了厌学了,养成一个不爱学习的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孩子没有学过就跟不上了,成差生了。再想一想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再说有的幼儿教师是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也没有才加过培训就来教孩子,会什么?笔就不拿、字的笔顺不会写,上学还得教师纠正,很费力,因为他养成了这个习惯。大家都知道习惯是很难改的。因此我们从下学期开始招新一年的时候,凡是没有在中心园呆过的孩子,都分在一个班,进行坏习惯的矫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因此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您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并没有像父母想象那样复杂,抓好亲子关系,习惯的培养,学会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好父母,孩子成为好孩子就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二、孩子最怕听的十句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有做了坏事,简直是坏透了”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的信心百倍,但一句粗暴的训斥定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存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家庭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与孩子一起读书心得

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也是一位母亲。工作的需要让我必须读懂孩子,生活中作为孩子的母亲,更有责任有义务读懂孩子。今天,陪孩子来看书,我也看了一本《读懂孩子》的书,从中获得一些收获,写出来与家一起分享!

我读过这本书的感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真正的爱传递给孩子。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说:“要爱生如子”,如果一位老师连自己的孩子还不会爱,怎么去爱自己的学生呢?想做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先做好一位会爱孩子的好父母!

一、给孩子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太好了,你让我骄傲!”与孩子交流时,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二、给孩子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三、给孩子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父母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孩子会自豪的回答:“爸爸妈妈,我能行!”因为真诚的鼓励,会给孩子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动力。

四、给孩子爱的渴望。要调动孩子,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你要寻找得到什么,自己得去努力!”

五、注意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细节最能让人心动,要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爱、感受爱。

六、要有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眼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时代不同了,做父母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既要收养,又要放养。七、要有爱的胸怀,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八、要还给孩子爱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今天有幸成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作为幼儿教师有幸培育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的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吧,换个形象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我们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教孩子怎样做人。

和孩子一起看书吧

喜欢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们不免认为看电视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一个字“爽”啊!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书中文字的美,享受不到文字中细致、优美、深邃的意境。引导自己的孩子喜欢看看书吧!

中国孩子的阅读量确实相对西方国家来说少得多,有很多原因,但与家长本身的引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最首要的是家长要能以身作则。如果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父母从来都不读书,又怎么要求孩子来读书呢?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家长本人就应该有对书的热爱,一个本身就鄙视阅读、厌恶阅读的人,很难想像他的家里会有阅读的氛围。没有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就不可能爱上阅读,即使孩子勉强读了,也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发自内心喜欢阅读,和被迫坐在书桌前阅读,效果是差别很大的。家长爱书,喜欢读书,创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会有积极的影响。如果家长实在不喜欢读书,起码每天可以看看报纸,给孩子一种最直接的感知:从文字里可以获取信息和快乐!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总会缠着父母讲故事,讲完一个还要讲一个,讲完一遍还要讲一遍。听故事、看图画、讲故事就是阅读的最佳开端,如果父母能经常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孩子听,日久天长,孩子各方面都会受益,最重要的是,这可以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紫琳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每晚睡前给她念书,孩子已经形成习惯了,无论多晚睡觉总忘不了找本书看。家长应该每天或至少每周数次念书给孩子听,养成习惯。念书时家长应倾注感情,切忌漫不经心,注意引导孩子观看画面,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不要只顾平淡地念文字。阅读过程中要随时鼓励孩子用情感、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引导孩子主动参加到阅读的过程中,而不要把家长的感受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基础上,对家长按文字讲解的内容产生共鸣。当孩子对阅读过的故事熟悉以后,鼓励孩子根据文字和图画中描绘的事物,猜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或续编故事,为孩子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家长给予适当的夸奖后,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还会为了不断有新故事而主动地去阅读新的图书。家长可以用“这本书那么有趣吗”、“哇!这本书里还有这样的内容啊”之类的响应来回答孩子的感想,孩子对读书的兴趣由此会变得更浓厚。最好与孩子读同一本书后再一起分享感想。对孩子来说,这种方式的分享会成为一种莫大的乐趣。如果孩子要求的话,可以重复阅读某些书;一本他特别喜爱的书可以反复阅读。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也不要停止读书给他听。与家长一起度过这段亲密时光,他仍然会从中得到很多快乐。建议给孩子设专门的书架或者书橱,把书放在孩子最容易拿到的地方,这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空间里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从而点燃读书的热情。

三、常带孩子逛书店,给孩子选择书的权利。

“人是环境之子。”对于孩子来讲,书店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好地方。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的。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因为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孩子到这样的环境中逛逛,自然而然地加固了他看书的习惯。

对于孩子选择的书籍,给予充分的自由度。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诸如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这样的“禁令”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当然,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往往与家长们的愿望很大程度上是合不上拍的。现在经常在网上和书上看到教育专家和学者为小学生和中学生开出的必读书目。许多家长就照着这些“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去给孩子们买书。还有的家长更厉害,要求孩子必须看作文书,买教辅书,而孩子们对这些书并不感兴趣。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和家长在不知道孩子兴趣的前提下,不要硬性给孩子开出书目,使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殊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或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四、为孩子设计读书表,激励孩子多读书。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可以专门为孩子设计一张读书表,孩子每看完一本课外书,把书名填在表上。每看完15本课外书,就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奖励。然后是30本、45本、60本、80本、最后是100本,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梯的小目标,都很高兴。当然精神方面的奖励更多,我经常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表扬孩子爱看书,孩子心里就更高兴了,看书更有劲头了。

五、把书当作送给孩子的礼物、奖品。

每逢孩子过生日、取得好成绩、参加活动获奖等,家长可以买书送给孩子作为礼物或奖品。家长到外地出差回来,可以买书送给孩子当见面礼。孩子对家长送的礼物往往特别珍惜,也可以促进孩子读书。

六、孩子的兴趣由看电视转移到看图书。

我们这些家长都已经人到中年,工作压力重,下了班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做家务等,没有时间一直陪着孩子,可能有些家长就让孩子看看电视,家长腾出时间做做家务。电视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好看的画面,没有孩子不喜欢看电视的,但看电视只是被动接受,不象读书有主动思考,有人说看电视越看越傻,过分沉迷于电视肯定有害无益。我觉得对于那些这种孩子,只宜疏不宜堵,家长要善于引导,可以由孩子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买来相同内容的书和孩子一起读,或者边看电视边对照书本内容读书。只要家长引导巧妙,一定能把孩子的兴趣点逐渐从电视转移到看书上来。

总之,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学习上的后劲不足,这应该得到家长和政府的重视!

和孩子一起读书心得

这学期,组里发了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老师写的《和孩子聊书吧》。如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趋势也越来越重视阅读。一学期二三十本书文章,这样的阅读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我们的教学,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而蒋老师的这本关于群文阅读的书恰恰为我指明了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的体会:

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环境的。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惟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因此提供良好的环境,充裕的时间,帮助孩子阅读入情入境,促进脑图的形成。在平时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看课外书,并且要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边阅读,边在脑海中出现想象的.画面。如果学生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个画面,并把它连起来,那就是形成一组动画片。学生在看书时,能在脑海中绘制动画片,那可是开心事。只要让他们尝到这甜头,马上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被激发,习惯就很容易被养成。

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心得

当计划有一个宝宝之前,我和爸爸除了做好当父母的心理准备,还到处学习如何可以孕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宝宝。刀刀马上七周岁了,但是亲子阅读的时间已经快8年了,这是因为当他还在肚皮里东敲西打时,却能在每晚的九点安静下来听故事,爸爸最初对着大肚皮讲故事还觉得很尴尬,但随着刀刀一天天长大,阅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催促着我们不断给他选择更好的书籍,逐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下面具体谈一下我的感受,也算是给大家个参考吧。

一、精神专注地与孩子共读:有时候懒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大人总想着快点照本宣科地读完,像完成任务一样,这样孩子没领略内容的精彩,反倒学会了大人的敷衍了事。有次在和刀刀读《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中《幸福的新年晚餐》,我很想睡觉,迷糊地快速读,不可避免地读错了人物,刀刀却是听的很认真,马上就纠正我,倒是让我难为情起来,马上坐好认真地讲,并且随时提问他故事情节,刀刀都能一一回答出来,可见故事内容真的深入他心了,他也能从故事中明白朋友该如何相处。

二、选择适应阶段书籍:如果说胎教阅读对宝宝有作用,我想可能让孩子养成了习惯,并非学到了具体知识,那么随着年龄增长后,需要根据孩子掌握知识程度选择进一步学习书籍,比如2岁前以鲜艳图画书为主,卡片书、绘本书为佳。3-4岁以启发语言、理解感情关系为主,童话、儿歌、贴纸书尚好。

三、在固定时间精读一本书:孩子们和大人一样,书籍多的时候都不会一一认真阅读,走马观花翻翻,也起不到读书的作用。对于比较好的书籍可以购买一套书籍,但是一周拿出来一本或者3天拿出来一本,孩子会十分珍惜书籍的来之不易,也会认真读每一个故事。《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本,我每三天拿出来一本,读到最后都会故意引导刀刀下个故事的发展趋势,让他对下一个故事展开自己的想象。

四、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们普遍的心理特点,年龄小的孩子更加明显,通常都不能一本书从头讲到尾,一会翻到这页说,一会翻到那页问,有时候甚至顾左右而言他。实质上他还是对书有兴趣的,只是还没有养成倾听和阅读的习惯。这就一方面需要我们父母有耐心,随时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故事中来,另一方面需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外界的干扰。

五、最后就是需要持之以恒:当你用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孩子每天会主动要求读书讲故事,同时自己的讲故事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学者吴放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撰写的,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从儿童篇、课程篇、教学篇、行为管理篇、教师发展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纪录了作者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直观而又生动的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抨击在我心灵深处,处处流露出作者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善于倾听与理解儿童;具有敏锐的专业的眼光,仔细观察与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通过环境的创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这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既有精深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值得我用心去学习与效仿的。

《行为管理篇》中有这样的一篇文章《允许孩子们在行为的反复中学习与成长》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你班上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平时常会犯一些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很容易接受,但不久又会犯一些小错误。”让我想到我班也有一个幼儿正是文中所讲的那样,记得梁梁刚插班进来时,他非常好动,总是喜欢这里摸摸,那里挤挤的,平时我行我素,开展活动时也不认真,于是我们开始教育他,他很容易就接受了,但好景不长,没几分钟有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幼儿甚至开始响应他,一起这里摸摸,那里挤挤,再教育他时,又会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那样了。”我们只知道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但《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了我不一样的想法,当孩子反复出现“问题行为”时,老师不妨自我反省一下,先看看自己的教导方法是不是合适,有时候,只要改变一下方法,效果就可能好得多。于是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从“值日生”工作做起,给他一些小小的任务,并且要求他不能影响其他的孩子开展各种活动。在这过程中,他的“问题行为”也慢慢的好转了许多,有时还能成为老师的小帮手。

儿童是富于想象的。书中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乔嘉,她每天放学离开幼儿园有一个固定节目,扮演各种角色与母亲游戏,通常是小动物,偶尔也会当一两次其它角色。这在孩子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外,孩子也会把各种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对象(即泛灵说),孩子还会将一种物品想象成另一种物品,或者做一个动作来代替。正是有丰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顺利地游戏,在想象与游戏中,孩子们的身心是愉悦的。

“孩子像太阳,每天把光明带给我们;孩子像星星般闪耀,颗颗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孩子像花儿朵朵,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关爱与耐心,他们就会绽放;孩子像湿的水泥,千万当心你会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无法磨灭的印记……”孩子就是这样的,需要成人多一些关注,少一些干涉;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制止;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成为社会的栋梁。

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也祝愿大家拥有美好的心灵,永葆青春的活力。

和孩子一起看书吧

把孩子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家长,取决于书籍在家长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让孩子热爱读书,家长首先要爱读书。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记、报章杂志。同时家长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孩子和父母一起读书,甚至一起读一本书,交流感受,让书香洋溢整个家庭。亲子共读是创造读书环境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重启蒙,以孩子心态,启迪孩子求知的愿望。

家长对于读书先不要太功利,“这本书开发智力,那本书提高能力。”这种想法要不得。因为家长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打消孩子阅读的兴趣。要让孩子喜欢读书,就一定要给他们买他们喜欢看的书。如果给孩子买这样那样的练习本、作业书、学习方法用书等,不如精心给孩子挑一本两本书。因为前者仅仅只能给孩子一些知识,而读书却能把孩子引进知识的大门。

三、善引导,先积累知识,提高孩子读书的品位。

不强迫孩子一定要学什么,而是让孩子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大家知道,孩子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哈利波特》?”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相信孩子,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四、讲科学,从身心特点,培养孩子读书的快乐。

家长指导孩子读书时,要认识到各年龄段阅读能力发展特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年龄特征,如儿童个体差异大、接受信息方式不同等,必须确保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快乐的、轻松的、游戏化的,单纯强调阅读能力的发展而缺乏对方法的选择会陷入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的困境,从而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

总之,兴趣是培养的,而不是强迫灌输的。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是在与孩子的共同读书中,慢慢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的,家长与孩子同时拥有了读书的快乐。

我跟孩子一起玩

第一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初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是不了解的,他们常常会感到恐惧,茫然,无助,孤独和好奇,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呵护,通过学习,他们一点一滴地接触这个世界,过程中,非常需要父母理解他们的各种感受,对孩子欣赏,包容和鼓励,比如孩子很可能会害怕天黑,害怕打雷,害怕小虫子等等,父母应该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给予安慰。

第二点,启发孩子的思考。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记住答案即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常常被扼杀在摇篮里,造成很多孩子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我孩子以前的数学老师曾经说,他们班有一次考数学,出了一道题目以前没有在课堂上讲过,除了一个孩子在课外学过奥数当堂做出来了,其他孩子都放弃,没有尝试自己去解决。

在和孩子聊天时,也可以孩子有很多有趣的思考,比如有一件事情:

我孩子以前读小学每天坐公交车,他观察到有时上了车,司机关了门还有人在后面追着喊等等,这时候应该等他么?大多数人等一个人,是否浪费大家的时间?过了一阵,他告诉我说,还是应该等等,因为如果不等他,他很可能会迟到,等他一会,就几秒钟,大家都不会迟到,所以从结果上看,避免了一个人的损失,还是值得的。

孩子去观察世界,从他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他的成长是很有益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这么做,通过沟通去启发孩子的思考。

第三点,我们通过沟通和孩子分享对与错的概念。

我父母这一代人,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来管我们,但是我们在吃晚饭时,或者夏天出去散步时,听父母聊天谈亲戚间的事或者同事间的事,并加上自己的评论,我觉得从他们那里学习了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这是对我最好的教育。

第四点,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

很多孩子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总觉得那是因为父母虚荣,喜欢和别人比。我非常喜欢和孩子分享龙应台曾经说过的那段话: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想法多些了解和理解,我相信他们就不会那么叛逆了。

第五点,建立爱的关系。

我们只有和孩子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才会更愿意有良好的表现,才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而良好的沟通,是我们建立亲子关系的桥梁。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不同的时间与场合,会有不同的效果。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沟通可以每天进行,对于中小学生,和孩子沟通放在周末会比较从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旅居美国的华裔教育专家吴放教授,书中以信笺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笔者走在幼教之路中的心路历程,收纳了吴放老师的发给好友的50封信件,分别有童心篇、课程篇、教学篇、行为管理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七个部分。涵盖了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我的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是一本好书。

喜欢书中的每一个篇章,因为是同行,更因为同样喜欢这份工作,所以在每篇文章中都有共鸣之处,从中感受到笔者对儿童、对教学、对家长的工作理念。

吴教授喜欢并善于观察儿童,在童心篇的文章中,每一篇都展现笔者不同的观察角度,有对一位儿童的跟踪观察,有对儿童互动交流过程中的偶发性观察,有对班级宠物小兔和孩子之间的活动记录,有对特殊儿童的特别观察,处处体现出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关注,尤其是特殊(盲童、肢残)的孩子的教育和照顾,让我非常感动,在一个班级中有两个不同残疾的儿童,想必对老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制造了不少难处,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上帝特别眷顾的孩子”那种恋爱和宽容,真实看见了两个小家伙的乐观和向上,他们和伙伴间和谐的交流,他们在活动中积极的表现,感受到他们性格的阳光和灿烂,孩子们真的在吴教授的班级中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残疾对他们来说没有丝毫影响。

佩服吴老师对孩子心理环境创设的能力,给特殊儿童创造和正常孩子同样的教学机会和条件,没有把生理残疾作为孩子不能做或者不想做的借口,任何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有困难也应自己解决、有机会要积极争取,培养特殊孩子自信、自强、自立、乐观的性格是吴老师和孩子的家长共同的愿望。为孩子默默支持、帮扶、付出爱心的老师最终道出自己和特殊孩子接触中的感想:“我对自己教过的身有残疾的孩子们格外地偏爱,但这种偏爱不是出于怜悯,却是出于感激。”感激孩子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感激孩子对于她的影响,“教我把眼光放得更远,使我的心胸更加开阔,更加懂得真心每一个生命。”从残疾孩子身上学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博爱的胸怀,使我这个读者也深受感动。

同样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吴老师,我会怎样对待那些孩子呢?我相信我的爱心不会比笔者少,但对待孩子的方式和针对他们的教育理念会怎样定位呢?通过这两个生动而又温馨的例子,为我和同行们指名了一个方向,特别的关注、特别的帮扶、特别的鼓励、特别的指导,但不是包办和宠爱,是给孩子同样的机会和条件,给与更多赞赏的目光和言语。

在课程篇中,我可以了解到美国对幼教的不同划分方式,2—4岁是学前班阶段,5岁是幼儿园阶段,6岁开始小学阶段。同时对不同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印象深刻的是对早期阅读的诠释,提出“幼儿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和孩子们席地围坐,在老师翻阅优美绘本的同时,倾听老师娓娓讲述感情十足的故事。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坚持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是吴教授崇尚的理念。

这本书值得我经常重复阅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学习,需要在今后的时间里潜心阅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

观看了全国“最美教师”之一叶德元老师的《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的直播视频。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我深刻地”读懂”了叶老师“别样”的爱。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需要爱,但是教育光有爱不够,还需要智慧。叶老师对学生“别样”的爱就是这样充满智慧:“爱之,则为之计深远”。

在讲座中,叶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自己与记者的一个故事:作为全国“最美教师”之一,记者想用一个迷恋上网的孩子的故事作为素材,让孩子来描述叶老师的”美”,可是叶老师当初生气地拒绝了,生气和拒绝的理由是:这本来是他和孩子的秘密,怎么能把这种事放到媒体上?在孩子以后的人生中,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又将怎样看待这个孩子?他善意的坚持,感动了孩子的母亲,最后孩子的母亲“亲自出马”极力地配合故事的录制,完成了任务。作为一个男教师,叶老师对学生的“爱”如此细腻。他不是光顾着眼前自己的“名利”,而是真正站在“为孩子的长远谋利益”的角度来爱孩子。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这么久,我觉得自己有时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会忽略从孩子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孩子的问题。比如有时看到一些孩子学习成绩搞不好,特别着急,会偶尔对他们发脾气。可是叶老师的教育情怀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孩子,如果孩子成长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相冲突时,我们应该把孩子的成长放在首位,为之“计深远”。比如说,对待智力落后的孩子“静待花开”就是一种“为之计深远”。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不能平等地看待孩子,有时会带有”有色眼镜”。比如说某个孩子乖巧,学习成绩优秀,家里人又重视他的学习等,所以我们会给与更多的关注。如果发现某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人又不管,调皮捣蛋等,所以我们会“讨厌”这个孩子。虽然教师都是有”感情”的普通人,但是通过叶老师的故事,我更加理解了我们需要对学生持有公平公正的的爱,这种爱才能为学生”计深远”。

叶老师下面的两个故事让我“读懂”了另一种”别样”的师爱——“爱屋及乌”。“爱屋及乌”本来是说:“因为爱,所以也爱他身边的人,爱有点过了”。可是我也想以此来表达叶老师对学生“别样”的爱:“因为爱学生,所以爱他们身边的人,虽然这些人和叶老师并没有实际上的密切关系。”

通过叶老师“难忘的五小时故事”我理解了叶老师不仅爱自己的学生,同时还爱自己学生的家长。这种爱主要体现在对家长的“共情”上。他从自己爱人生孩子的”苦难“中体会家长的不容易,这种感情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地“同情”,而是一种我可以“理解”、“接纳”的感情。这也使得了他在学生和家长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倾尽全力去帮助家长和孩子,所以有了“孩子离家出走到他家”的故事。

我想,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碰到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留守儿童,家长基本不管,这时我们很容易抱怨:父母为了挣钱,完全不管孩子。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爱”家长,和家长站在同一条线上,这样对家长的做法会有更多的理解。这样,我们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指责和抱怨家长。

叶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他班学生学习成绩好的“秘笈”中说道,他基本上是他那些搭班老师的“儿子”。他班的每个任课老师他都积极与他们沟通,谦虚地请求教师们带好班上的孩子。这又是另一种“爱屋及乌”:既然爱自己班上的孩子,那就不能只自私地顾着自己的“那点事”,只有孩子各方面都尽力发展好,那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变得更好。

作为一个被搭班班主任”爱”的任课老师,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身边几位像叶老师一样“爱屋及乌”的班主任,他们虽然只是普普通通教师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又很”了不起”。因为他们爱孩子,所以总是不辞劳苦地协助科任老师做好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了合力。这些班主任们的“爱屋及乌”温暖了自己、温暖了他人,更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会爱与协作、和谐与帮助。

看完这堂视频后,我在一个同事的朋友圈看到她对这堂直播视频的感触:“你是个幸福的人,也让身边的人幸福;你感动了别人,别人也感动了你”。我想这些幸福和感动,源于叶老师“别样”的爱吧。

相关范文推荐
  • 11-30 聪明阿凡提教案(模板21篇)
    使用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可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机
  • 11-30 大学生个人面试简历(优秀20篇)
    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能够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讨论。赵琳是一名学习认真负责的优秀学生,她对待每一门学科都充满热情,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新知
  • 11-30 班组生产宣传报道(模板12篇)
    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和技术手段将原材料和资源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避免和解决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以下是一些质量管理的经验分享。1.有防则安无
  • 11-30 成人高考英语预测题(热门17篇)
    英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英语学习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1、先易后难:一些考题的答案比
  • 11-30 校园里的早晨三年级(专业15篇)
    作文是一个展现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平台,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欣赏这些优秀作文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己,在写作方面追求更高的境界。
  • 11-30 基层村书记述职报告(精选18篇)
    述职报告的目的是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也是一种向上级展示自己能力和成绩的方式。范文中的例子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如何用具体案例来丰富我们自己的述职报告。
  • 11-30 爸爸很普通写事(优秀22篇)
    优秀作文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我的爸爸个子非常高。他有一双明亮的眼
  • 11-30 小班社会桌椅的对话教案反思(实用18篇)
    教师制定小班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教学。掌握了小班教案的编写要点和要求,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
  • 11-30 国防教育的个人心得体会国防教育的个人总结(专业21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持续进步。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的个人总结,他们的总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一年一度的“国防教育
  • 11-30 大学生月入党思想汇报(热门21篇)
    大学生入党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党的入党纲领。大学生入党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科学准备入党材料,是大学生入党的首要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