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论文(模板14篇)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论文(模板14篇)

时间:2023-11-30 09:03:14 作者:笔尘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论文(模板14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目的在于提供参考和启示,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表达模板。范文六:关于社会问题的范文,让我们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自信是学生成功的基石,分析学生自信心下降的原因,然后对症制作一副良药,成为我们教育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为自己制定目标过高,所以在考试时因为担心是否能达到而忧心重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最终考试成绩不理想。期望值过高,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学习时会浮躁粗心,不重细节,考试时还会急功近利,马虎草率。

2、偏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对自己喜欢的学科能废寝忘食,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往往懒于问津。如班里有名同学每次考试都因化学而落分,他想补化学,却收效甚微,因为他的化学基础太差。几次考试后,他对化学信心丧失殆尽。

3、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评价,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班里有名女生学习成绩优秀,却因为自己的头发长得不好而苦恼。为了让自己有一头乌黑亮泽的长发,她竟理了光头。她在班内属于老师放心,学生崇拜的学生,但却因为有那么多不懂的知识而申请晚上牺牲睡眠时间补习功课。完美是一种理想状态,苛求完美,只能导致不自信和不完美。

4、尊重需要过强。自尊心过强,会过于敏感,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忧虑重重,临大事时,不能正常发挥,更谈不上超水平发挥了。他自尊心过强,就会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中,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班上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中游,但刻苦肯干,这次考试进步了。但她他自尊心过强,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担心答错同学嘲笑而面孔发红。因为过于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她在交往中谨小慎微,缺乏与同学间的切磋与交流,知识面难免狭窄。

1、课前预习,清除学习障碍,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课前预习可以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学习事半功倍。提前看课本,遇到不懂的词语做上标志,查查字典,在课本旁边写上注释,不仅对课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而且清除掉了听课中可能出现的拦路虎。看完书后,自己再做一下课后的习题,如果能做出来,还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旦做不出,就带着疑虑、怀着好奇心听老师讲课。提倡学生在早自习时预习一下当日各科的学习内容。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成效,而且节约了复习时间,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2、及时复习,增强学习信心。复习也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学过的知识存储在大脑中,如果不及时复习,它们就会压入潜意识的仓底之中,以后要提取就很费劲,甚至发霉变味提取不出来了。而及时复习,就像晒粮食一样,可以使知识保持新鲜,这样提取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们每天的学习,形象的说就像晒粮食。当然粮食晒到一定程度时,就不用天天晒了,而是定期地晒一下就行了。新知识需要天天复习,当比较熟练时,就可以定期地(如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进行一下复习就行了。

3、降低期望,细化目标,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降低对学习的期望,制定的目标应该与自己的水平相差不多,跳一跳,摘桃子,对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我们会信心十足,动力也十足。学生还要细化学习的目标,比如记熟了一个公式,某个定理,做对了某个题目,记熟了一些单词。当完成了学习任务后,要给予自己一点激励,比如给予自己以口头表扬,告诉自己“我真棒!”学习就是由一点点收获积累而成的,自信心也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表扬中建立起来的。

4、列举优点,自我激励。许多学生缺点能列一大筐,优点却一条也列不出。自信心的.建立源于对自己的全面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避短,更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以扬长。对自己优点的认识与欣赏,是走向自信的关键一步。要求缺乏自信的学生列出自己二十条以上的优点,如勤奋、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善良。如果列不出的话,需问一问周边的同学,直到列足为止。每天默想一下自己的优点,把它们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之中,并进行自我激励。这些激励会转变成内部的力量,可以使学生信心十足。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他们有哪些优点。一名女生说他的父亲机智幽默,性格开朗。她的神情中流露出了对父亲的崇拜之情。父亲是孩子力量的源泉,我告诉他,她身e也有父亲的特点,也可以像父亲一样成功。经过优点回顾,潜能挖掘,她发现了自己优点,忧郁的脸上露出了笑脸,浑身充满了活力。

5、多个参照系与他人对比,有自己的王牌。总有人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如果拿自己的弱势面与别人的强势面进行对比,自己会寝食难安的。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包括: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语言智力、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七个维度。从智力的七个维度分析自己,看自己哪一维度做得最好,这做得最好的一维就是自己的王牌。

那位嫌头发不好的女生普通话水平在班学生中属于矫矫者,曾多次活动中担任主持,语言智力较强,是她的第一张王牌。她的篮球也十分出色,在级部篮球联赛中,她表现出色,与队友团结合作,赢得了女篮冠军的桂冠,她的身体运动智力也很棒。她还乐于助人,常常帮助同学学习数学,她的人际智力和数学智力都不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经过多维度的分析,她发现自己有多张王牌,她开始喜欢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不再对自己过分苛刻了。

6、尊重需要适度,注重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需要一般能得到满足,使学生苦恼的主要是尊重需要难以满足。他尊,即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自己注意言行,提高修养,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但是过于在乎,却没必要。美国一家电信公司对用户通话的内容进行调查,看哪个词的使用频率最高。调查结果是“我”的使用频率最高。

向弘德孜介绍了这个调查后,她哑然失笑,认识到每个人最关心的人是他自己,即使同答问题出错同学嘲笑自己,同学也很快就忘记了,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去追求呢。推荐她读了《青年心理》,卜几篇处世文章,如“独一无二的性格”。通过看与自己烦恼相似的同学的故事,她获得了心灵的启迪。注重自我的充实,做一个有个性、有内涵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尊重的需要就不会再让她困扰。当一个人沉浸在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之中时,她是自信的,也是快乐的。

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妙招的论文

[摘要]本文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例子让我们认识到自信心是一种品质,肯定孩子的进步发挥孩子的特长,才能让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

老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没错。人都有“虚荣心”,小孩也是一样,我们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虚荣。我所讲的是给不自信或失去自信的孩子一点自信,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的诞生;给跑在后面的运动员加油,你会发现他就有了无穷的力量;给后来居上者喝彩,他便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肯定孩子的'进步,充分发挥孩子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孩子走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对金钱需求拜金主义的高度膨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抑制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贫富悬殊,互相攀比。xx的爸爸是大官、xx的妈妈开轿车、xxx身上穿的是什么什么名牌。大人对这些都无法摆正心态,何况孩子呢。这种现象,只能使虚荣的孩子更加虚荣,自卑的孩子更加自卑。孩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导致了性格上的差异。

“小亮”的父母是外地来沈打工人员,他们很辛苦的劳动着,收入却很微薄。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也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刚刚来时小亮很是寂寞,很多小朋友不跟他一起玩,甚至不挨着他坐。原因是他学习上什么也不会,衣服又太脏,上课及活动时捣乱,经常弄坏小朋友的玩具。还不时爱“吹牛”:“我家什么都有”,“我爸爸明天给我买什么什么玩具”。其实这是一种愿望,或许可能,更多的是不可能,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一种自卑的表现。我私下跟家长沟通也了解了孩子的一些情况。建议他们给孩子多一些关怀和照顾,比如经常换洗一下衣服啊,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教会他如何做个好孩子。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还夸奖小亮特别会唱歌呢。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发现小亮的长处,再塑小亮在小朋友当中的形象,这个孩子后来变得很好很好。

二、一句“没问题”会让不可能变成无限可能。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

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享受平等的待遇,接受平等的教育,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对待孩子不能做到毫无偏心,也要做到问心无愧不留遗憾。其实,需要肯定的何止孩子,大人也是一样需要得到褒奖的。肯定孩子的进步,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不吝惜为她们的成功喝彩,才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其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这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它积极调动了孩子身上的自我发展机制。具有这样的发展机制,孩子会创造无限可能。

我的孩子四岁起,我就带她学习表演、学习儿童画、参加合唱团。后来还学习了钢琴、游泳等。上学以后她凭借很多的特长经常能得到一些表现的机会,学习上当然也很优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最好的初中。孩子升入初中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班级同学学习一个比一个好,真是人才济济。月考、周练名次逐渐落后,她很失落,没有了往日的被重视,听不到赞扬了。我也是很着急,孩子的情绪很不好,几乎失去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她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老师,就这个问题我找到他交流。老师实话实说的暗示我“这个孩子学习跟不上,要做两手准备(这个学校部分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中,部分被分流参加中考)”。老师也对她失去了信心,眼神里毫无希望。

到了初三,换了一名班主任。这位老师看到了我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她出头露面展示的机会。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发展她入了“共青团”。每次家长会后我找到他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时,他都肯定地说:“她进步很大没问题!”。获得了“被肯定”的信号,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当她由衷的从内心感受到原来“我行”的时候,一切不可能真的变成了可能抑或是无限可能。女儿顺利的参加了分流考试,以很好的成绩直升了高中。上了高中,女儿不喜欢学习物理课,物理老师却让她当物理课代表。她很努力的学习物理,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到成绩很好。可见老师的良苦用心,真的换来了一个孩子的进步。

“世间有许多事物的真相,都被多种复杂的假象遮掩着,人们要认清事物的真相,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也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重视孩子,就是最富有力量的爱。我们重视别人对你的看法,珍惜他人对你的评价;更喜欢得到别人对你的肯定。对孩子来说,能得到来至大人的肯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能你觉得你的孩子没有天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发现蕴藏在他身上的巨大潜力。大胆为你的孩子喝彩吧!请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敬请使用“你真棒”!“你没问题”!“你一定能做到”!

让我们为孩子加油、喝彩!

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好吗!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是让孩子从小自信的'28个方法,您不妨试试:

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作业有道题不会做。”你在外面一时不能辅导他,告诉他具体时间:“你先自己想想,等妈妈回到家给你讲解,好吗?”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嘲笑他,换个时间再教他。不要当众指出,或者当时刻意强调。

4.孩子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该妈妈倒杯水,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奖状、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物品,并且跟他一起做。

9.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不对孩子说:“邻居家的孩子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

10.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尝试让孩子去算帐,并让他把钱交给收银员。

11.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

12.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

13.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

14.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

15.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7.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

18.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

19.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孩子今天的作业全做对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孩子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20.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小学生正是刚刚脱离父母的怀抱与外面世界接触的时候,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薄弱,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大。最近发生的很多校车意外事故,更是值得我们反思。因此,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十分重要。讨论了如何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一成长。

关键词: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孩子;。

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一个家庭。学校的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直接关系着亲人的团聚,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不只是接受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安全的知识培养。近年来调查显示,因为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拐卖、人身侵犯、心理安全事故、意外事故而受害的小学生仍有很多。很多家庭因为孩子受到的伤害而后悔不已。在我们为此痛心的时候更要振作起来,保护好我们身边的孩子。

学校安全并非易事,学生安全更是难上加难。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施正确的安全管理办法,创新安全模式,加快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正是接触和成长的好时候,让孩子自己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根本。

一、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思想单纯,很容易打打闹闹。老师对待这种事情的态度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很有学问。这时候我们应该教给孩子如何谦让他人,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解决与他人的争执,不要等到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才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小学生正是习惯养成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引导孩子的行为,教给他们爱护公共财物,讲文明,懂礼貌。虽然这些好习惯看上去与孩子的安全毫无关系,但实质上这些做法很有可能避免争端,防患于未然。

二、定期开展安全实践活动。

小学生认知能力弱,我们一味地教授理论安全教育,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化理论为实践。校园必须定期开展防火、防震的遇难逃避演练。在一些小的活动中也要重视安全教育。学校可以请求社会的帮助,请一些消防、警察等来为孩子们实战演练遇到危险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可以开展一些以安全为主题的板报、书法、征文、绘画以及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主动表达自己对安全的看法和理解。

三、老师和家长加强监督。

明确老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负责人。在校期间,老师要积极观察每一位同学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在不同的时间确定不同的危险防御措施,制定紧急避险方案,把每一项工作牢记在心。生命不可重来,必须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家庭安全教育也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培训活动,并在生活中灌输孩子保护自己的理念,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为孩子的安全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四、学校做好保障工作。

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防止小学生私自外出,防止不法分子到学校蓄意谋乱。实行校内外人员出入登记制度。定期检查学校的公共措施,保证消防设施和器材能够有效使用;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及时排除各种危险隐患,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学校安全制度的规定。

完善校园安全体系,从点滴做起,绝不能松懈。

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会有很多孩子死于心理疾病,倘若失去生命,安全从何谈起。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大,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孩子大负荷的学习,失去了原本在这个阶段应该有的童真与欢乐。心理压力过大必然会导致心理疾病,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耽误了病情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安全。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论文

在中国的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颇感头疼,忙于应付经常出现的打架、损坏公物、争抢好处、集体活动很难开展等问题,处理得不好,还会造成班级风气恶劣、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团队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剧造成小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已经成为小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问题。

小学教育是建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事的引导,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把出现的问题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一个素质教育开放日,为了展示学校、学生的风貌,规定全体师生必须穿校服,并且三令五申,可是事与愿违,届时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穿校服。还有一次,有两名在学校用午餐的孩子到外地参加考试,他们的盒饭会就分给其他就餐的同学,但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最好的。抢到的,洋洋得意;空手而归的,满脸沮丧。

我注意到,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只是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影响到孩子们最基本的素质的养成。虽然看来这是一些小事,只要要求一下就可以,但是,如果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会使学生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重对小学生行为的意识调整。

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应该建立在班级意识的基础上,这对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把班级利益都视而不顾,何谈社会意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1、对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

学生思考后的回答是:如果他们是老师的话会很生气;如果看到别的班的同学服装不整齐,他们会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说明学生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没有上升到班级集体荣誉和自己社会公德意识上来。

于是,通过讲述穿校服的意义,让孩子们真正建立起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的良好意识。因此我通过五个方面给孩子们说明穿校服的意义。

(1)校服是一个学校的象征,校服穿在身上应该感到自豪。

(2)整洁统一的校服可以体现学校、班级的精神面貌。

(3)外出时,一旦掉队,可以通过校服找到自己学校的队伍。

(4)穿校服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可以消除同学间的贫富差距。

通过和孩子们的沟通,使学生开始主动地按照要求穿戴校服,并且改变了交不齐作业的毛病,而且对各项班级活动都开始积极了。通过此次事件,我的班级已经开始树立起较强的集体主义意识,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步提高了。

2、对第二个问题的处理过程。

小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是建立社会公德意识的基础。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不是硬性要求学生做到什么,而是利用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心理进行调整。

(1)故事一:在生活困难时期,一位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多吃点,从来不跟孩子同桌吃饭,但是其中一个孩子发现原来每次母亲都是等他们吃完后,自己才吃,如果有孩子吃剩的,母亲就把剩饭吃掉,如果没有剩饭,母亲就会将锅里的饭渣捡着吃。我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孩子们都说这位母亲很伟大,很受感动。

(2)故事二:在长征路上,一个老炊事员为了让战士们多吃一口,自己经常饿着肚子,最后终于牺牲在长征路上。我问:“老炊事员跟战士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他宁可自己饿着,甚至饿死,也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革命时期人的精神境界高。

针对这种回答,我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一个人应该学习和敬佩的。老炊事员的心中装着战士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令人敬佩的品质。现在虽然处于和平年代,处在一个吃得饱、穿的暖的时期,不需要为了让别人而损失自己,但是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品质,让社会认可自己。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后,第二天中午分饭的时候,没有了眼巴巴的眼神和迫不及待抢吃的场面了,而是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豆豆喜欢吃肉串,给她吧。”“不用了,我这里有一串了。给男生吧,他们吃得多。”我禁不住给他们鼓掌。

根据我做班主任的经验,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也是解决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虽然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缺点,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看到缺点,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因此,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每个孩子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上的说教,而没有把我们的要求放在这些小事上融会贯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往往就会造成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即使通过硬性要求强迫学生们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不可能变成学生们自觉自愿的社会公德意识,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我认为,注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是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文档为doc格式。

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妙招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笔者认为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

作为人民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论述:

一、教师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在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语文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下次总会有进步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的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里种下一粒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请”出效率来。

二、对学生进行肯定性暗示。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教师在填写《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多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那么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就会敢于动手去做;如果教师平时总是讲他傻呀、没出息呀等有损学生自尊的语言,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三、相信学生,赞美学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时,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同学们都很喜欢你,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在一次数学课上,学生小佩向我提出不同的解题意见,我认真倾听后说:“你的解题方法比其他同学的还要简单,让别人容易接受,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小佩从我的反应中体会到了自己具有判断力,课后经常向我要些数学难题来解答。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相反,对学生总是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学生的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会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是鼓励他们勇敢地去独立学习。

四、给机会让学生获取成功。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我班的小菁是重读生,成绩比较落后,也很自卑。我没有因此而瞧不起她,而是寻找一切机会让她找回自信心。如:在课堂上尽可能找一些容易的,她又能答对的问题,让她回答,因为这样,经常得到表扬,慢慢地,她觉得自己还可以,于是开始重新收拾心情,认真听讲,她的成绩也从不及格到及格,在最近的一次检测中,她的`语文、数学都得了七十分,现在她正准备向八十分进军呢!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寻找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取足够的自信心,这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

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一些方面积累比较多的能力或经验,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富于思想与创造的潜质,在教师任教的几十个学生中,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每个学生同其他学生的不同点,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班来发展学生的特长。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相信别人都羡慕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这种自信心能推动学生在多方面逐步走向成功。

以上几项措施,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不管哪一类型、哪一层次的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多了,自卑、恐惧、畏难情绪就慢慢地减少了,自信心就自然会不断地增强。即使是怯于竞争,习于落后,缺乏自信,自我封闭的落后生,也一定能扬起自信的风帆。

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论文

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不断成长奠定基础。

注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不断放松自我,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初入校园,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通过体育锻炼,他们能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为强健的体魄。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极具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是符合科学、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关键性举措。

(一)注重排队站队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先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只有充分考量小学的身心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培养方案。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排队站队这一环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形成快速、安静、整齐排队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问好,而学生也需要排好队伍向教师问好。之后,教师需要宣布课程规章制度,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队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站队效率,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来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其一,可以选择榜样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涉世未深,可对于一些知名体育明星还是会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熟悉的体育明星,充分发挥这些明星的榜样作用,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其二,编制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动作,小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难,这时编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则可以帮助学生将动作和技巧记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其三,增加学生的自我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当前的教育教学制度要求教师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而学生在进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锻炼的方法,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锻炼安全的同时,也为一些产生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讲解。体育具有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引入竞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以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品质,消除消极情绪,提升运动积极性。其五,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阳光足球、七彩跳绳以及花样排球。所谓阳光足球,就是按照阳光体育的原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低年级小学生不具有太强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阳光足球这类项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当中,起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可以被利用,体育教师要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其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商智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教师需要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能够接受的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其三,教师要对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常见的用于进行体育课程讲解的物力资源包括基础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器材。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务必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让小学生自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其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既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的改善,为小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2]贺太江.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7).

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论文

如今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怕苦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要么长成豆芽菜,要么长成小胖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研究假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培养体困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从而使体困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以一个班的体困生为研究对象。

(1)大力宣传,使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a.身体形态发育水平。b.生理机能水平。c.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水平。d.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e.心理状态。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身体好坏强弱的标志,一个人的体质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遗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体质强弱的现实性更多是依赖于生活环境,营养卫生,特别是身体锻炼等因素。其次,体育的功能。体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所依靠的是人的大脑,脑是人体的一部分。体质的好坏与脑的发育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进行体育锻炼强化了体质,实际上也就增强和提高了脑的功能。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知觉,而这些感知活动都要通过脑中枢,脑中枢又指挥跑、跳、投掷、攀爬等活动。体育的这些活动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经常发生人与物体的移动,空间和时间的变动,学生需要观察和高度注意,才能够对方向、各种形状、硬度、时间和距离加深认识。体育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是现代化生活的一部分。体育中蕴含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培养刻苦锻炼、顽强勇敢、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体育中的美育,还能培养端庄的体态,达到形体美、动作美,充分展现人体美。(2)通过竞技比赛,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竞技比赛是文化的一部分。学生争强好胜,在比赛中获胜的学生会越来越爱好体育,更喜欢锻炼,失败的同学会更加努力锻炼,争取下次比赛取得好名次。春季召开运动会,冬季开展越野比赛,每月组织一次小型单项比赛,如:跳绳比赛、踢毽比赛、拔河比赛等。在各种比赛活动期间,同学们都能自觉坚持锻炼,以求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集体争光。(3)通过各种游戏,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游戏就是田径运动的'基本活动形式。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及其相应的身体素质,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趣味性。灵敏素质:发展灵敏素质,主要是通过听节拍加速跑,根据教师的手势变速跑,“8”字跑接力,“叫号赛跑”“障碍赛跑”等游戏来进行。柔韧素质:柔韧性是许多运动项目必备的身体素质,学生要充分利用做准备活动的时间,进行柔韧性练习,如“甩腰”“劈叉”,双人的“翻饼”“烙饼”,三人的“套花篮”等游戏。速度素质:很多游戏项目都可以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如“足球游戏”“篮球游戏”等。力量素质训练:有很多游戏可以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如“蛙跳接力”“青蛙过河”等,这些游戏的开展,使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而是在兴致盎然中发展了四肢肌肉力量。耐久力素质:对于学生来说,耐力是薄弱环节,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很好,却不能吃苦耐劳,表现在运动中便是耐力差。学生要通过游戏提高耐力,较为简便的游戏有“跳绳”“爬楼梯”等。(4)通过球类增强体育锻炼的娱乐性。球类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其活动特点是合作性强、竞争激烈、锻炼身体综合效果好,已成为娱乐性项目。(5)养成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习惯。每次运动前先要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要做放松活动和整理活动。

第一,向学生做调查:你每天能进行多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你的体育锻炼是自觉的还是被强迫的,你在体育锻炼时感到快乐吗?第二,向家长做调查: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爱锻炼吗?你支持孩子锻炼吗?第三,向班主任做调查:你班学生每天课间都做些什么活动?第四,根据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测定: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体育达标成绩要好。第五,收集一些资料:体困学生身高体重的资料和体困学生肺活量的资料。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表现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情感上的需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活动更富有创造力,更富有艺术感。要让体困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体验更多的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

培养小学生学会倾听的论文

“学会倾听”其实包含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即指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专心、要细心。而深层含义是要“会听”,听的时候千万不能“有耳无心”,不能因为发言的人不是自己就放弃对问题的思考。

表面的倾听“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是一种礼貌,也是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所以,我的培养是从最基本的“礼貌”开始的。开学我任五年级科学,由于五年级是刚接手的年级,前面又是一位中年语文老师所教的,基本没上,一些常规更不懂。知道这些情况后,在五年级的第一节科学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下“倾听”两个字,请学生说说意思。有的说:“是安静地听”;有的说:“是不准说话听”;有一个孩子说:“应该是认真听。”“太棒了!”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位同学。接着,我和学生谈起了中国的礼仪:“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应该用眼睛看着他。说明你很尊重别人,是个可爱的孩子!如果别人对你说话,你不看不听,说明你对别人不尊重,是个不懂礼貌的孩子!现在,老师想看看哪些同学是有礼貌,聪明的孩子。”当听到我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全班的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笔直、全神贯注地看着我,期待我的下一句话。那模样,真是可爱极了我同时也注意到,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也要用心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个榜样;所以,每一个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所有的动作,认真仔细地倾听他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的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我就会经常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我采用具体方法是: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能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们,让其他学生有了仿效对象。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当有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时候,学生们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去听发言的学生讲了些什么,而不像以前那样“发言”和“讨论”同时进行,结果弄得谁的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教学效果有了初步的提高。深层的倾听我曾经观察过学生在上课时的活动,发现有部分的学生虽然看起来的确是在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可是从课后的谈话中,我却又感觉到他并没有理解别人发言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见,“认真倾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在学生们有了“认真倾听”这个行为作后盾之后,我就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但要“听”,而且要“会听”。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通常都有表现欲极强这样一个特征,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有时候学生们虽然在听,但听的注意力大多只是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或者是想抓住别人讲错误的地方进行狠狠地反驳,而往往忽略了别人说的内容;同时又争先恐后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更不会进一步研究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此我在提出要求的时候总会提醒学生:每个人的发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讲过的内容,因此听别人说话时就不能只听不想,而要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笔做做记录,记下别人与自己意见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不相同的,就一定先要弄清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对同学所讲述的内容,不一定要赞同,但是要做到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能把别人的话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要随便断然否定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意见时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比较温和的方式参与交流。

“你同意刚才发言的同学的看法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及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出有区别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以前的专为找茬而听别人的讲话的情况。而当他们讲得精彩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大家的掌声和肯定,更大大地加强了他们的信心与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上一课时,当进行完小组的研究讨论后,我轮流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要求同学们眼睛看着发言小组,认真听汇报。汇报完后,再请别的小组评价、质疑或补充。

由于已经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培养,当一个小组在上面进行汇报的时候,下面听的同学就已经学会了在自己的记录表上进行标记,找出本组与汇报组的相同、不同之处,避免出现重复内容的汇报;因为一旦轮到自己小组汇报时出现重复内容,其他同学是会毫不留情地指出:“说过了”同时有许多同学在听完汇报后,能马一l进行质疑、补充,甚至翻看相关的书本内容验证同学的发言是否正确。这样看来,虽然在进行汇报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睛并没有盯着汇报组看,但是每个学生都是在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对他们的发言进行思考和整理的。也就是说.学生们已经开始“会听”了。

由于经过了大约一年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在“认真倾听”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科学课堂上再也没有出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同学们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对各种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教学效果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总之,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学习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与数打交道,而且也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自动与数量建立联系,数感作为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桥梁,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课题《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生,围绕“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这个主题进行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所谓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数觉”。数觉是天生的一种才能,是与生俱有的;而数感则必须建立在计数活动基础上,还牵涉到人类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许多老师还是感到困惑。

2、研究价值。

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注重数感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去感知、参与、体验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不同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形成数感的过程,为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做准备。

2、剖析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因素,提出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应做到的行为策略。

3、调查并制订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探索和总结出能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指导课堂评价语言、课堂评价形式、教学评价手段等对促进学生的形成良好数感所起的作用,以利于指导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

5、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感悟和认识,并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有主动研究的习惯,有深入思考的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分析不同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

2、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形成数感的过程。

3、剖析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因素。

4、研究提出教师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应做到的行为策略。

5、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策略研究。

6、课堂评价语言、评价形式、教学评价手段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所起作用的研究。

7、培养数感对学生数学品质所起影响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讨论交流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并举进行实验研究,同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对比实验。

1.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中有关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观摩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优质教学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地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4、讨论交流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7年1月)

本阶段的任务: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送专家组评审。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并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智力素质,对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实行素质教育必须实现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学科美术以形象思维开拓为目的。属于视觉艺术。美术教学强调形象思维,美术教学中教师如善于启发善于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情操,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论文关键词:视觉艺术、形象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创新能力、启发、引导。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形象思维是运用表象进行智力操作的思维活动。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形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它在新兴科学创造中有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学强调通过形象思维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人类步入用艺术形式反映生活的门阶时,便有了再现自然和发挥想象、写实与夸张、美化与变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肯定了艺术和形象思维的联系。

所有创造力的源泉来自大自然,她是最杰出的“设计师”,她创造出的万物给人类的设计带来无穷的灵感。人类从模仿自然到设计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古代人们模仿鱼制作船,模仿飞鸟制作风筝,模仿鸟巢制造房屋······;在现代仿生模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飞机、潜艇、建筑等都有大量应用仿生学的实际案例。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形象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作为形象思维素材的表象在创造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原型启发上,还体现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想象上。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实世界只有一个,而想象力可以创造千万个世界”.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不是消极、机械、死板的,想象是人类积极的能动作用。我们不需要对自然做表面的再现,但可以对它们进行品质的再现。自然物对于人为物的启发作用根植于自然对于人脑无处不在的影响,象征的图形依赖于绘画者、欣赏者的联想,联想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反射。很多设计师的作品是这种意识的反映,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代写硕士论文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总想冲破旧的束缚去开拓新的世界;这新世界仍被孕于自然之中,正等待我们去领略去认识。

美术活动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组合等构成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美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美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人们说优秀的美术作品能陶冶影响人的性情。

美术教学强调形象思维,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生动的形象达到鼓舞情绪,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点的作用。达到了引导保观察、思考、发现客观的规律性、训练直觉思维和求异思考能力的作用。

求异思维是学生探索活动的前导和创造能力发展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珍惜、满足学生求异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的求异思维能力并加以启发、鼓励和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中应提倡启发式教学模式,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创作,自觉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它同注入式教学是相对的。注入式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只着眼于现成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只知模仿,很少去考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美术课装饰画教学中教师照搬教材现成知识一边教一边做,让学生完全模仿。学生不能积极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结果学生作品千篇一律,无创造性可言。而运用启发式教学则可以使教学结果大相径亭。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关系后,准确地反映教与学之间既独立又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关系。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去学,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活泼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或表现不当时,教师不是求全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画室中的表现,适时地帮助遇到问题无法独自解决的学生,及时肯定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对成绩较好沾沾自喜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自信不足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敢于行动,敢于探索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应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和支持者。师生之间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便于一个生机勃勃的教与学的气氛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如讲授装饰画的造型设计规律,充分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设计大胆探索、大胆发挥想象力,画出心中所想,结果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中不再千篇一律地画画,作业也不再是前面所谈的“千人一面”或“教师作品的翻版”了,而是百花齐放、各有所长,当然作品中自然会有一些违反常理的、乱的现象。但遇见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很高兴的,因为这样我就发现了新问题,就有了我们师生共同去讨论的目标和表现的对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智力与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是高层次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在充满想象力的创造活动中凝结着很强的责任感与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会汲取很多营养。我们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是没有边际的,单纯注入式的临摹教学缺乏引导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直接观察与比较过程。认识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做基础,违背了认识发展规律,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反而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学中教师如善于启发善于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情操,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观察,积极地从自然界吸取营养寻找灵感,打开思路,发挥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把这种发现与创新物化为具体的形态。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探讨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其中可以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

《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使人们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能自然的、有意识的和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已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在讲台上放着5个水果(分五种,每种1个),让6个学生上来每人拿走1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前5个学生很快地拿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第6个学生却为难了,不知所措。然后把水果重新放回讲台,另叫6个学生按上述方法再做一遍,结果相同。此时,我明知故问:“你为什么没有拿到水果呀?”学生回答:“水果没有了。”我接着追问:“那么,没有了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的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对“0”的理解,知道了“一个都没有,就用0来表示”,而且牢牢掌握了0比1小,1比0大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在认识了0以后,我也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0”,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二、借助游戏,培养数感。

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儿童喜欢游戏活动,把游戏活动引人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但游戏活动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这条主线来展开,是游戏活动的玩法和知识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游戏助学,使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后,我组织同桌学生进行“猜数字”游戏活动,先让一位学生从自备的11~20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张,然后让同桌的另一位同学猜“我拿的是几?”猜数的同学如果说出的数比卡片上的数大,手持卡片的同学就说:“大了”;猜小了,就说:“小了”,直到猜对为止,然后再交换进行。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11~20各数之间相对的大小关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这样的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和数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东西。

三、自主探索,体验数感。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内心深处,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能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实践,这样,在习得知识、培养数感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

例如,教学“正方形四条边边长相等”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折正方形纸片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学生沿着对角线进行对折,根据邻边相等得到四边相等,但也有学生通过沿一条对角线和中线对折得出对边、邻边相等,进而得出四边相等。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对这一知识就理解得相当深刻,同时也为以后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在学生认识时、分后,老师问:你估计十分钟自己能看多少字、跳绳多少次、口算多少道题、走路能走多少步。学生认为十分钟比较难估计准确,那么先估计一分钟能做多少;然后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分种的长短,再计算出十分钟能做多少;由此推算出1小时能做多少等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这样的学习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了上来。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获得了数感的启蒙,还培养了学生的“亲数学”行为。新课程标准中还举了好多培养学生数感的例子,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一个正常人的心跳100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等等。只要我们能动点脑筋,进行合理运用、创新拓展、举一反三,就能为学生数感的培养提供许多素材。

四、合作学习,交流数感。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能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还能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人人可以尝试成功的喜悦。同学之间的语言最容易理解,数感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例如在活动课中,老师提出100万张纸有多厚?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有主持人,有记录员,有计时员和汇报员。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许多种表示的方法,在此仅举一例,一本数学书有68张,100万张相当于14706本书的厚度,一本书的厚度1厘米,那就是大约147米,我们的操场跑道长150米,可以绕一圈,我们一层楼房的高度是大约3米,那么叠在一起就有大约49层楼房的高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不禁赞叹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和别人进行了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的数感就在讨论和比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又如,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老师在上“大数的`认识”一棵时,是这样教的:

师:现在我请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把你们事先准备好的10000粒大米送到老师这里。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生:我先数出100粒大米,放到一个瓶里,这样连续数出100次就得到了。

生:我先用秤称出1两米,数数多少粒,再继续称下去就得到了。

生:我先用一个杯子装满米,数出多少粒,再一杯一杯装下去就得到了。

生:我的方法是先数出200粒米,称出多重,再求出这个重量的50倍。

生:我是100粒100粒地数到2000粒,装到1个小杯中正好装满,舀5杯就行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这么多方法得到大约10000粒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表现。

五、深化运用,升华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特别是在新授过后,良好的数感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假如你有1000元压岁钱,你准备怎样用?学生说:买书、衣服、练习本、墨水、玩具、捐款、存入银行。讨论得出:购买书、衣服等是必须的,捐款是有意义的,像买零食、玩电子游戏是有害身体健康的;不能把钱用完,适当的储蓄是必要的,那选择那种储蓄方式呢,老师出示各种利息,学生提出各自的存法,并能说出这样存的理由。有学生提出,我拿出300元资助一个贫困学生,700元存银行,所得的“利息(效益)”远不止银行利息;有的学生提出买保险等等。这时,只要适当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利息的知识,而且可以深化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概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新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学生的计算17÷4=4(条)…1(人)中4是表示4条船,1表示还多1人,就要再加一条船,共需要5条船。然而课标中又追问:你认为怎样分配合适?这个问题不是17÷4就可以解决的。学生的解决方法有好多种:可以3条船各坐4人,一条坐3人,一条坐2人;或2条船坐4人,3条船坐3人等。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总之,数感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内容,它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一节课、一单元的教学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方式,创造性运用教材、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作为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

《课标》中提出了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只停留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层面,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处理事务的能力。数感作为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意在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能以数学的思维去研究。要学好、用好数学,培养学生数感极其重要。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但其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无可置疑。结合各位学者的理论基础,数学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的能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基础,但是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与价值,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计算、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时与建立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内容时应注意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为今后更深层次空间几何德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理在几何中经常运用,特别是实践阶段的平面几何的.证明。在数与数中也常常用到推理。例如:数学运算律的学习是用归纳推理的方式来实现的:3+4=7,4+3=7,3+4=4+3;15+6=21,6+15=21,15+6=6+15;24+58=82,58+24=82,24+58=58+24;……a+b=b+a数学核心素养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小学数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数感是指人们对数和运算的意识倾向或者理解,而这种本领能促使人在处理与数相关的情境中灵活的作出科学判断与有效策略。简单说,数感是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对周围事物数与量的感觉和感知力。数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数学教学和数学运算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小学数感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教师对数感教育认识不全面。

自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对数感一词耳濡目染。但是,真正明白其内涵的却寥寥无几。教师们对数感教育最大的误区莫过于认为数感教育仅限于教会学生数数、计算,实际上,这只是”最低层次的数感。“教师们没有真正理解数感的意义,内心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感概念,不能对其抱有一个足够重视的正确的态度,自然也没有意识去利用身边的一些素材或者资源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数感培养方式机械化。

培养数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数感同语感、乐感类似,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每个人对数感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数感也不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时,所采用的情境导入过于单一,没有一丝的好奇感,使得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字,甚至厌烦数字。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情境持续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数的兴趣,领会数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主动探索数字的奥秘,逐步形成数感。

数感是学生经过多方努力逐步提高的一项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自身特点和规律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生的数感培养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以上小学数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下面就有效提升小学生数感提出相关策略。

(一)加强教师数感教育的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依据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实现。首先,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数感水平。利用课下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明确数感的内涵、意义,深入研究数感。其次,教师在深入了解数感后,要将数感知识融合于课程中,创造新型课堂。最后,教师在图书角摆放数感的相关书籍,学生课下阅读了解,逐步认同数感的培养。

(二)注重数感培养形式多样化。

数感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培养数感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字,体会到数字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字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字的魅力。

小学数学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苏学思维,促使学生形成数感。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能够准确的了解核心素养的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小学陈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作业:“小明身高2分米”,“爸爸的体重是70克”,“动车每小时行驶200米”……这样荒唐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问问其他的同事,也都说学生有类似这样的错误。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孩子们眼中的数仅是作为一种抽象的、毫无意义的符号而存在,没有跟生活联系起来,可见我们的学生“数感”是很不强的。

一、联系生活实际,形成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而生活是教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感的培养也要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头脑中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认识整万数时,让学生感受一万、十万、一百万、一千万这些数究竟有多大时,出示图片一张纸很薄很薄,一万张纸大约1米,比我们的课桌高一点,十万张纸大约10米,相当于3层楼的高度,一百万张纸大约100米,大约是一座30层大厦的高度,一千万张纸大约1000米高,差不多是一座大山的高度,同学们在一片感叹声中,真切感受到了这些数到底有多大,这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通过探索合作,体验数感。

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将一些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帮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感。

比如教学“认识11到20的数”时,我让学生数出16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或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们数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是l根1根地数,直到数出16根;有的是2根2根地数,直到数出16根;有的先数出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数出16根……哆种数法都是可行的。然后通过交流,学生自己感受到了“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鼓励猜测与猜想,发展数感。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会估计的策略,养成对数值(包括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判断的习惯。数学猜测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通过猜测,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一)对数量多少的猜测。

1.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如:猜测10本练习本叠起来有多么高。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猜―个文具用品: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等。

2.进行估测训练。如:在课本上请学生先数出10张纸,看看有多厚,然后要求学生不看页码,不数张数,直接翻出20张纸,看看谁翻的最接近。要给一定数量的人准备凳子,不用数,看看能不能估计出凳子够不够。

(二)对计算结果的猜测。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估算方面的“数学现实”,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其方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估算的结果是不唯一、开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估算的结果正好是一个正确答案并不一定比指出一个大致范围来得好。估算的结果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是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而带来误差大小而已。如让学生估算3.6×2.8学生的方法丰富多彩。

生1: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生2:4×3=12,面积比12平方米小。

生3:3.5×3=10.5,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

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估算策略,或简约,或转换,或补偿,这些方法都是合理的、正确的,教师要鼓励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展示自己的想法,提高估算技能,发展数感。

四、综合运用,升华数感。

(一)数感的.真正建立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对应联系。

例如:组织学生思考,据粮食部门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0000个。我国约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这可以养活35000人。若以平均亩产550公斤计算,相当于每年开发良田多少万亩?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一个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文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升华数感。

如:同学们组织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人,你能设计出一种租船方案吗?哪种方案租金最少?于是种种方案应运而生,经过比较发现,租7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而且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因此,结合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有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学中永恒的目标,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看到不足,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从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扎扎实实地抓起。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充满着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 11-30 我的青春大学生活动策划(汇总22篇)
    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可以让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失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活动策划范本,了解一下如何撰写一个精彩的策划文案。金秋十月,阳光
  • 11-30 第一辆自行车初中(通用18篇)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优秀作文能够承载和传递着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在我家的一个房间里,有一辆自行车,可是,十
  • 11-30 大学生暑期生产实习报告范文(21篇)
    在实习报告中,我们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提出改进建议。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将看到一些不错的实习报告写作思路和结构安排。暑假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说
  • 11-30 生活中的挫折中学生(汇总12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精心思考和反复修改的,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作品。优秀作文是对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
  • 11-30 永远的高一(专业19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出色,还需要在语言运用上有独到之处。在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欣赏其中的亮点,还要思考其背后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 11-30 八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实用15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学习。
  • 11-30 新年学生的演讲稿(优质18篇)
    学生演讲稿是学生展示自己对某一主题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奖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
  • 11-30 企业拓展培训心得(优秀21篇)
    培训心得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将培训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培训心得,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30 写给天堂的你字(汇总13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要精准、简练,表达出的意思要准确而又精彩。通过模仿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加深对优秀作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您好!您一直以来就是儿子心
  • 11-30 爱让世界更美好范文(20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还要展示出作者独特的观点与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