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5篇)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5篇)

时间:2023-11-30 10:22:14 作者:文轩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估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果你对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感到迷茫,以下的范文会帮助你理清思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布置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布置,匠心不只在于加深同学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学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同学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同学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同学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考虑,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同学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同学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同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笼统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同学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笼统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同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同学初步懂得应如何考虑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置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同学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沛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同学参与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同学说出答案后,讲一讲考虑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身的学习成果,教师向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同学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同学发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同学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局部,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同学参与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老师问:“你们想参与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同学亲自参与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同学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同学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在同学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考虑、充沛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同学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和例2的学习,同学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同学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同学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只使同学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身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优秀教案,摒弃了保守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同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发明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协助同学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五)发展评价。

让同学畅谈自身在本课中的表示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同学充沛表示自身的机会。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竖式练习本。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铺垫助学)。

1、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左右两组,进行口算比赛,看哪组读题准确,计算正确,声音整齐洪亮。(课件出示口算题)。

第一组题:

5×3=4×4=1×6=2×3=6+2=5+5=第二组题:

2×4=6×2=1×3=5×5=3+6=4+4=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课件出示两道算术题(显示两道题的占格方法),学生在竖式练习本上根据算术题画图。要求占格正确,画面清晰、工整。

5×36+2。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7(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例7中第一个问题:(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教师:仔细读题,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问题是什么?

教师:再认真读第二道题,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问题是什么?

3、比较这两道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两道题都是说桌子的事情,问题都是求一共多少张桌子,两道题的条件都有4和5。

教师:从这道题中,同学们找到了两个数学信息,我们现在把这两个数学信息,分别圈起来。

(教师板书:4排每排5张)。

5、让学生说一说第二题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学生:一排5张,一排4张。

教师:我们再把第二道题的数学信息圈起来。(教师板书:一排5张一排4张)。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两道题中的数学信息有什么不同,请你在算术练习本上利用画图的形式把这两道题表示出来,看谁能快速、工整的表示出来。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6、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师:第一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些图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第二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些图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7、课件展示两道题的直观图。(顺思导学)。

教师:在这两道题中,4和5之间分别有怎样的关系?教师:这两道题该怎样列式,请你把它写出来。学生念一念自己的算式,注意单位名称。课件出示两道题的算式。

教师: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8、教师:我们做题最后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是检查,我们不仅要检查图画的对不对,还要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最后算算得数是否正确。大家现在就认真的检查一下你的算式是否正确。

(三)小结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点:

1、认真读题,弄清知道什么,把数学信息找出来。(找)。

2、画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能帮助我们思考。(画)。

3、利用所画的图,列出算式解答。(列)。

查——检查列式、答案。

(四)巩固练习:(应用促学)。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教师:按照圈、画、列、查的方法在书上写这道题,可以在书的空白地方画图。

(2)让学生说出圈的文字信息是什么?课件演示圈的文字。(3)课件出示画的图,让学生说一说那幅图符合题意,并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图1。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

2、练习。

图2教师:请你从6×4、6+4、6-4三个算式中任选其中一个,讲一个生活小故事。

(五)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完善小结。

六、板书设计:

数学信息:(1)4排。

每排5张(2)一排5张。

一排4张。

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除两步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分析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同学们,看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

(课件出示一个导游姐姐)

今天我们就跟着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学们,春游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吗?你们看,在去春游的车上,这个导游姐姐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课件出示题目:

1、今天我们有48个同学坐车,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几排座位?

2、参加春游的男同学今天打算分组活动,他们分成了7组,每组4人,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共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说信息。

(1)先观察两幅图,前、后两人互说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图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独立思考再前、后两人讨论:要想知道需要几辆碰碰车?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讨论情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呢?学生尝试解答整个问题并分别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揭示课题。

2、学习脱式以及运算顺序

(1)如果有学生列出了综合式:463=8(辆),则按下面步骤学习脱式写法: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式子的计算还有另一种书写格式,请大家看课本59页自学,然后问:谁愿意教老师怎么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故意对着4写=,看学生是否有意见,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可再强调一下:原来等号要往前写一格,再用彩笔板书如下:

463

=243从左到右

=8(辆)

(说明横线和箭头是告诉大家先算46的积得24,然后再除以3。强调乘除混合运算也象加减混合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并板书顺序。)

(2)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则引导:能将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接着再按(1)那样学习脱式写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小导游对大家刚才乐于帮助小朋友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接下来就带我们去玩游乐场所有的项目。

(课件出示整个游乐场的玩项并且每项都标有价钱)

(1)你最喜欢玩什么项目?你想玩几次?让学生尽情地说说。

(2)现在老师要聘请一位小当家,谁敢来试一试,敢进入小当家的面试挑战吗?出示第1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叫个别学生说说思路。

(3)看来同学们都很棒,但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是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当家的。同学们还有信心再接受挑战吗?那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最后一题,两人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互相考考。然后把全班分成红、黄两队来出题互考展示刚才两人考的成果。

出示60页第2题。解完后让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交流方法与思路。

四、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二)p30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学具准备: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o,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五、作业。【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 (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及相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等方法为辅的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说学法: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主动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交流。

猜谜语。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导入。

玩游戏“你说我找”。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给学生留下悬念,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顺势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规律。

(2)提出问题: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2、探究解答方法。

(1)想(2)摆。

汇报:第16面是哪一面?用语言来描述。

(3)列算式:

你能结合题意说说这道算式的含义吗?

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怎样来列算式?

第18面小旗是什么颜色?怎样来列算式?

3、归纳: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答案是这一组中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小组交流想法,然后个别汇报,符合数学新课标指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巩固练习。

1、“我说你找”21会落在哪个手指上?30呢?

2、确定气球的形状。

3、按学号的顺序读“我爱汉滨小学”,你应该读哪个字?

设计意图:设计这几道练习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对学生渗透心怀爱心的思想教育。总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六、反思。

总体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我觉地本节课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的态度端正,但可以更最端正。“态度决定成败”

2、话太多。不放心学生,引导的内容太多,还有自己不该重复孩子说的话,应该找其他学生来说。

3、备学生不够细致。最后一道练习题,我高估了学生口算有余数除法的水平,导致说错的现象较多。要是让他们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再来起来说估计效果会更好。

4、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完整,也不够简洁。说明平时训练得少,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教学是一们有缺憾的艺术。我的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指出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不断进步。谢谢大家。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1、列式计算。

2、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看图说题意,列式计算。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只蚕宝宝。

只只。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所以用除法计算。问题:解答正确吗?验证。

教师示范说思路,同桌之间互相说,指名说,全班齐说。

(二)解决“包含”问题。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领学生会说:这道题相当于求15里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教师示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学生列式。

问题:解答正确吗?验证。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第一题是平均分问题,第二题是包含问题。联系:不管是平均分问题还是包含问题都用除法解决。

三、闯关游戏。第一关: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2、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第二关:

1、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2、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3、有10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根?

4、有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插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第三关:

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段长几米?你有几种计算方法呢?

四、教师小结:我么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除法来解决,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师: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会了做小纸人,老师这里有小朋友的作品,咱们来欣赏一下吧。

(一)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1、(出示剪好的小纸人)。

师:你看见了什么?

生:有4个小纸人。

2、师:还有一个小朋友剪得更多,剪了4个的2倍。猜猜有几个?

生:8个。

师:都猜8个,你是怎样想的?

生1:4的2倍是2个4,就是8。

生2:因为4乘2等于8。

生3:8里面有2个4,4+4=8。

3、师:究竟猜对了没有?大家来看看。(出示两副剪好的小纸人图)4的2倍就是8。

师:谁能把我们的`发现说一遍?

生:8里面有2个4。

师:大家一齐说一遍。(同时板书:8里面有2个4)4的2倍是8,也可以说8是4的2倍。

4、师:你能不能把两个发现连起来说?先自己轻轻说一遍。

生: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二)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方法。

生1:有28个。

生2;有24个。

师:现在黑板上有3条信息,谁能说说谁是谁的几倍?

同桌轻轻说,再指名说。

生3:第三行是第二行的3倍。

师;你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吗?

生4:她这样想:24里面有3个8,所以24是8的3倍。

师:是不是真有3个8?我们把两副图看成1个8。

生5:因为三八二十四。

生6:因为24除以3等于8。

师:谁还有发现?

生7: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

师:谁和谁比?

生7;8和4比。

师:没比过的还有吗?

生8:第三行是第一行的6倍。24和4比。

师:24和4比,可以怎么想?

生9:24里面有4个6。

师:一起数一数。应该怎么说?

生10:24里面有6个4。

2、师:像24里面有6个4,除了看出来,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11:用除法表示,24除以6等于4。

师:你看懂了吗?什么意思?

生12:24里面有4个6。

生13:24里面有6个4。

生14:我还有补充,4乘6等于24。

师;把4个小人看成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4的几倍。

1、(课件出示:5只蜜蜂15只蝴蝶)。

师:你看出了什么?

生1:有5只蜜蜂。

生2:蝴蝶是蜜蜂的3倍。

师;你能不能提个问题?

生3:蜜蜂是蝴蝶的几倍?

生4:蝴蝶是蜜蜂的几倍?

生5;蝴蝶是蜜蜂的3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5:15除以5等于3。

2、(课件出示:3朵黄花,12朵红花)。

师: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个倍的问题吗?

生6: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生7:红花是黄花的4倍,12除以3等于4。

师:为什么列这个算式?“12除以3等于4”什么意思?

3、(课件出示:840)。

师:能不能找到倍数关系?

生8:40是8的5倍。40除以8等于5。

4、(课件出示:春光图18只燕子9只鸭子3只青蛙)。

师:你能不能找到谁是谁的几倍?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本子上。

学生独立写,有困难可请小棒帮忙。

集体反馈,并说说算式的意思。

5、(课件出示:蝌蚪图)。

师:有多少只蝌蚪?

生:36只。

师:蝌蚪慢慢长大会变成青蛙,看,有4只蝌蚪变成了青蛙。(边说边继续演示课件)。

师:现在有几只蝌蚪?蝌蚪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生:8倍。

师:再过几天,有6只青蛙了。(边说边继续演示课件)现在蝌蚪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生:30除以6等于5。

生1:蝌蚪的只数是青蛙的1倍。

生2:青蛙的只数是蝌蚪的1倍。

师:谁说得对?

生:都对。

生:青蛙的只数是蝌蚪的3倍。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生:老师是小朋友的3倍。

解决问题教案

教材第78页的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8,3×8,8×2,4×8,5×7

第二组:8×4,4×7,7×4,6×8,8×5

(3)课件演示:教材例3。

(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

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

日记本每个4元,买6本,一共多少钱?

……

(3)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学习过程。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让谁算得又对又快。

(2)看图列算式。

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

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

(3)第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

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

四、拓展学习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

分析:这是一道先乘后减的应用题,首先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小兰花钱总数,再用妈妈给的钱数减花掉钱数求剩余。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分析: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解答:3×8=24(元)

答:买3个文具盒要24元。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难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摸会的。

《解决问题》教案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课件等。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6÷8=7(个)。

56=30(元)。

36÷9=4(个)。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1页。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视频)。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我也很喜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师: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要租6条船,10元钱可以租2条船)。

我们来帮他们算算要多少钱,请写在随堂本上。

在学生写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0÷2=55×6=30)。

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123。

引导学生比较这二种列式:

师:像这种10÷2×6把两步运算合并到一个算式的式子,我们叫做综合算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来计算。

计算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格式,称为脱式计算,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边说边板书如下:

10÷2×6。

=5×6等号写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这时再计算什么?

=30把乘号和6照写下来,计算5×6,所得的结果在下一行写等号及得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象这样列综合算式,用这样的格式算一算。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2、师: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帮助他们解决了租船的问题,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播放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个同学)。

3、划完船后,他们还想去坐碰碰车。(播放课件:一群围在售票处前,门前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碰碰车,每辆坐3人。)。

让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列式的过程中,老师可做适当地提示,让学生主动尝试用综合式来解答。)。

在巡视的基础上,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列式。(在这个学生上台板演时,让其它的学生停下来,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别是他的书写过程)。

1、师:精彩的木偶戏开始了!(播放课件:一个学生说:我们需要坐5排,另一个学生说:2排可以坐12个同学)。

你能算出他们一共又来了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做的?

互相检查你们的书写格式,如果不对,请你?他指出来。

1、师:这次出来,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播放课件)。

们带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个苹果)。

123。

(课件中的小朋友说:我们每人能分几根火腿呢?)。

你能帮他算算吗?

学生列式,可能会有如下列式出现:

18÷9。

18÷3×3。

18÷3÷3。

18÷(3×3)。

无论怎样列式,都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18÷3×3这样列式的学生,让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况下,要加上小括号。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1、师: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了快餐店(播放课件)。

师:他们选择了汉堡,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组的同学买另一种食品,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

(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如何计算。)。

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

作业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自找作业。

附录(教学资源及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本,课件。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材第69页例3及相关题目。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课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图案。

1.观察一下,这两种设计图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每个图案中的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圆组成的,但左边是外方内圆,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右边是外圆内方,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

2.理解题意。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抽象成我们学过的数学图形就是:思考: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图求的是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即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右图求的是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即用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3.分析解答。知道两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关键是求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图可知,左图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由此可求面积;右图正方形的边长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可以将正方形看成两个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的三角形。学生自己计算,集体订正。

4.回顾反思,理解算法。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图形算一算。学生分小组探究、汇报结论。想一想: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一致吗?代入看看。小结: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改变,外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0.86,而内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1.14倍。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五第9、11题。

观看欣赏美丽的图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观察两个图案,找出组成两个图案的基本图形,并找出它们的特点关系。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析后可得:其实就是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计算。

板书设计。

2×2—3.14×12。

右图:3.14×12-。

×2×1。

×2=4-3.14。

=3.14-2=0.86(m2)。

=1.14(m2)。

(2r)2-3.14×r2=0.86r2。

3.14×r2×2r×r×2=1.14r2。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足之处:对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没有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学建议: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或说一说感受,使知识能够得到沉淀。

《解决问题》教案

1、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应用题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理解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正确分析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观察法、举例法、实践法。

探究法、合作交流、练习。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题)。

5×716÷421÷79×8。

28÷430÷572÷89×9。

64÷83×948÷64×7。

2、列式计算:(1)5个4相加是多少?(2)64是8的多少倍?

(3)48里面有几个8?(4)6乘9积是多少?

3、谈话引入: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乐乐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

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

1、问题情景。大屏幕出示例3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合作研讨题意。

(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说一说图意和题意。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了解看是否还有同学不理解题意,对不理解题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3、自主尝试解答。

(1)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

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启发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让学生交流汇报各自的解答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说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出:

56÷8=7(个)。

教师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a)强化练习。

1、出示做一做。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谁会列式解决?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出示练习九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板演)。

(b)堂清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3、4题。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解决问题》教案

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教学中,呈现了很多问题,我也在积极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心态。

第一个是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差,非常简单的推公式会卡在数学问题上,物理知识大体上没有问题,但是只要呈现推公式的题就不会,刚开始会很仔细的去讲数学的问题,随着次数的增多,我也很气愤,不知道怎么解决才好,便去请教指导老师,与老师交流后,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此刻学生处于的.阶段,因为初二大家刚接触物理,上半学期计算上的问题很少,这学期的难度跨度很大,大家刚开始数学物理只是结合,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物理问题,需要时间让学生慢慢适应。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学生急于去做题,知识基础打得不坚固,计算上的难题不会出问题,反而概念上的简单问题有很多。我也发明了这种孩子很很简单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被绊住,解题思路并不清晰。我思量了很久,也和物理组的其他实习教师还有指导老师进行了讨论。指导老师先告诉我的是孩子好学是好事情,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来解决问题。最后我总结了大家的建议并开始改进讲题的方式。不再直接把整个思路和答案教给学生,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路,用思路来代替直接的答案,并且通过提问侧面的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学生是哪一部分的知识出了问题并适时提醒他们去仔细阅读课本复习相关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随着教学的进行,从开始压强到浮力的过程,知识的难度在慢慢加大,计算中用到的物理量越来越多,包括上一学期学到的密度,这一学期学到的压强重力浮力受力分析,上一次强调受力分析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学生们开始忽略这个力学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很多孩子反馈题中的已知量越来越少,需要求的未知量越来越多,思路就很简单乱。我认为问题出在学生学了知识,但是不会运用,碰到实实在在的题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突破。请教了指导老师,也结合了我做学生的时候的经验,总结出了大题的解决方案,从需要求的量入手,求它需要什么量,然后一句一句读题,题上从来都没有没用的信息,一句一句一个点一个点推出中间信息,最后求出未知量。强调后大家的反馈情况有好转。

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收获很多,很开心与学生一起成长!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一)

解决问题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相关范文推荐
  • 11-30 基金募捐的倡议书(模板18篇)
    有时候我们需要借鉴范文的思路和观点,来完善自己的论述和观点。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写作样例,供大家欣赏和学习。箱管部全体同事们: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
  • 11-30 新婚宴请主持词开场白(精选15篇)
    主持词需要具备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应对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我们准备了一些关于主持人的专题报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 11-30 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划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范文推荐,供广大教师们参考和借鉴。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
  • 11-30 中班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优秀24篇)
    中班教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满足幼儿学习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中班教案的编写是中班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 11-30 工地停复工安全生产方案(实用15篇)
    生产中的劳动者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关注他们的劳动条件和权益保护。最后,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一些生产领域的成功故事和经验分享。成立xxx县服务业企业复产复工专责工
  • 11-30 中班教案好玩的纸(精选12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应该注意规范性和实用性,方便其他教师的参考和借鉴。如果你正在为中班教案的编写而苦恼,请不要错过以下这些精选教案范文。1.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发展跑,
  • 11-30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优秀17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接下来将为大家呈现一份精心编制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
  • 11-30 格林话读后感(优秀22篇)
    读后感是对阅读材料的思考和评价,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好方式。小编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相信对我们的写作会有所启发。
  • 11-30 部编版七上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2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这是一份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工作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适
  • 11-30 政治老师家长会发言稿(热门19篇)
    家长会是家长们交流教育经验、分享育儿经验的机会,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接下来是一些家长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前段时间,最能反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