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六年级春教学设计(优秀17篇)

六年级春教学设计(优秀17篇)

时间:2023-12-03 06:20:21 作者:QJ墨客六年级春教学设计(优秀17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和学校教学要求,有序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小编希望通过教学计划范文的分享,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祝愿大家教学工作顺利!

六年级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六年级教学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年级《桥》教学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年级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2分钟)。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将心比心》,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白板出示,指名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7分钟)。

师: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

2.师板书易错字。

扎(多音字)不禁。

3.白板出示词语,齐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感知课文内容)(8分钟)。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能读正确流利了,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更完整!)。

1.生自学。

2.交流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

第一件事:一位阿姨帮奶奶开门。

第二件事:妈妈鼓励为她扎针的护士。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品读、理解课文。)(13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i.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师:文中的阿姨、母亲是怎么做的?找到读一读。

3.学生品读,说体会。

师:刚才人家谈得都非常好,其实在文中有段含义深刻的句子,谁能读一读?

4.电子白板出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多人读。)。

师:这段话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通过刚才朗读,相信同学们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谁来谈一下。

5.生谈理解。

师:做任何事都要将心比心,多想想对方,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我们身边处处有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五、拓展延伸(当堂训练)(10分钟)。

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同学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装满了想说的话:你的感受、你的收获、你想说的话、你所想到的……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写好后,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练写。

2.全班交流。

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会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指导读准“蜀、僧、恃、钵”字音)、齐读。重点是断好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投影出示注释

语:告诉。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之,去。

子: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何恃:恃何,凭借什么。

买舟:租船。买,这里是租、雇的意思。

犹:尚且。

越:至、到

去:距离。

至:到。

2、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考,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

(老师及时赞扬善于理解的同学,鼓励大胆试说意思。)

3、小结方法:把注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用古文说故事

a、用古文讲故事有什么要求?

b、学生准备

c、学生试讲第一句,教师强调有没有讲的味道?

d、教师边说现代故事,引导学生讲对应的古文故事

e、指名学生用古文讲故事

5、小结方法:在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准确一些。译文不是直接翻译文言文,它适当增加了词语和句子,显得更通顺、更连贯,整体意思更清楚、更通俗易懂。我们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1、先分角色朗读,请同桌二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要求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再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强化朗读三句对话。以此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2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交流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说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即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但意志不坚定,终究实现不了目标、理想;面对嘲笑,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在困难面前,要有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等等。

4、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讲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难忘。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仅凭“一瓶一钵”,跋涉“不知几千里”,终于到达目的地。鲜明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5、小结延伸:

(1)本文是节选,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原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内容,是写给子侄们看的。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原文的理解。目的是教育子侄们树立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一、探究新知。

(一)比的基本性质。

1、前面我们认识了比,想一想2:4与6:12这两个比的大小是相等的吗?你能证明吗?----小研究(后附)。

(1)4人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3)比值相等可以证明,还可以运用学过的哪个知识也可以证明呢?

(4)商不变的性质是不是对每个比都适用呢?自己举例试一试。

4、学生齐读,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呢?分数的性质可以使分数化简,比的性质同样可以使比化简,那么,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简称为最简比。

5、你能举例说几个最简比吗?说得很好,在计算结果时,我们一般要得到最简比。

(二)化简比---完成练习题(后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小结:化简比时,我们一般利用比的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整数,再化简比较快。但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时,用求比值的方法较快,只是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真分数、假分数或比的形式。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注意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化简比:它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结果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获整数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学校体育室有10个篮球,15个足球,篮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

2、李师傅8小时生产了72个零件,李师傅生产零件总个数和时间的比是()。

3、拓展练习。

3:8=(3+6):(8+)。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年()班姓名。

比的基本性质小研究。

你知道2:4与6:12这两个比的大小相等吗?你能证明吗?你有什么发现?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六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2、学生想,小组讨论。3、学生个别阐述。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的欣赏。

六年级教学设计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的主要内容,出示。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六年级《匆匆》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前夕,患胃病辞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9年2月发表了他的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到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熟悉《大起板》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

河南曲子的早期演出形式是:“围地堆”及“高跷”。即:演出正式开场前,先把演出场地围好。随后便由乐队演奏一曲热闹非凡的乐曲——小调大起板,演员们则跟随音乐在场内舞蹈(俗称“踩场”)。这就是《大起板》最原始的曲调。

《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同音进行的形式。它由角音(mi)开始,延伸至商音(re),造成一种粗犷、泼辣的宏大气势。

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

乐曲的第二个段落与第一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拍,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乐曲的第三个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尔后,采用民间音乐中“螺蛳结顶”(即:音型由大到小、逐步递减)的手法将乐曲向前发展,直至一连串的下行滑音,形成一种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随着一个八度上翻,音乐又回到热烈奔放的情绪之中。

乐曲的第四个段落速度更快、力度更强,并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以一个短小干脆的乐句结束全曲。

熟悉《小放驴》曲调。

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大起板》。

1、导入: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板胡独奏曲《大起板》。

2、简介体裁内容:《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旷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3、初听,边听边想: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4、分段欣赏:

分析: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

乐曲的第二段落与第一个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奏,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乐曲的第三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5、复听,完整体会。

三、小结下课。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对立体图形的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各个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点’,这是一个点。

师:将点移一移,所留下痕迹,你能想到什么?生:线、直线、射线、线段。评:好,联想对学数学很重要。继续想。

师:如果将线段往下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刚才由点联想到线段再联想到面,继续想。

师:如果把这个面往后面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师: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像这样切成若干份,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师:按这样的思路,根据圆柱,你可以想到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点线面体存在一定的联系,那我们就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对4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整理。

二、知识点归纳

(一)复习立体图形特征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能看着表格说一说。(指生上来汇报,拿着模型)

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2、(出示圆柱和圆锥)圆柱、圆锥它们又各有什么特征?

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展开是正方形,当底面周长与高不相等时,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分类,建立知识网络.

你能给这四个立体图形分分类吗?(为什么)

交流:(1)长方体、正方体一组,(都有六个面、12条棱、方方的)圆柱圆锥一组。(底面都是圆)

4、观察物体,从不同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二)复习表面积和体积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整理了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谁原意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说表面积公式(教师板书公式)。

重点: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

再交流体积公式(教师板书公式)。

3、出示。

师:怎样比较这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谁能列出算式?

追问:如果不计算体积结果能比较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大小吗?

(观察三个图形,有什么特点?高相等,只要看什么就可能比较体积大小了?)

操作结合板书。

你能找到计算这3种立体图形体积的统一公式吗?

小结:这三个立体图形都是柱体,像这样的三棱柱、六棱柱也都是柱体,其实所有的柱体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体积。

三、巩固练习

1、测测你的判断力

(1)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的比是2:1。()

(3)把一个长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形状虽然变了,但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变。()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一个正方形()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厘米。

(2)把四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3)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那么与它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的底面积应是()平方分米。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和是36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只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1)一个长方体水槽,底面积是35平方分米,水深6分米,把一个不规则的石块扔进去后,水面上升了2分米,求石块的体积。

4、提高练习

五、小结

出示三个立体图形,介绍底面和侧面,你能找到求这三个图形侧面积的统一公式吗?(板书表面积、问号)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鞋匠的儿子》,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指名两名同学上台听写(卑微、尴尬、羞辱、傲慢、静默、赞叹、名门望族)。

2、重点指导“尴尬”的书写。(“尴尬”的偏旁不应该是“九”,而是“尢”,其实不瞒你们说,胡老师以前也写“九”的,幸亏上次经过一位大师的指点,不然今天可就尴尬啰。赶紧把这个字再听写本上再写3遍。)。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鞋匠的儿子》,这是一片写人的文章,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是通过写事情来写人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用几件事来写鞋匠的儿子林肯?(板书:林肯)。

(1)林肯在当选总统的那一刻,在参议院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而林肯的一番话,把参议院的羞辱化为赞叹的掌声。(板书:化解羞辱)。

(2)林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国家分裂这是一场危机,林肯也化解了。(板书:化解分裂)。

2、这样一概括,两件事印象就更深刻了,我们高年级要学会概括,概括要么用一个句子,要么用一个短语或者词语。概括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标志。

3、用两件事来写一个人,这两件事是不一样的,哪件是大事?哪件是小事?(化解羞辱是小事,化解分裂是大事)因为化解羞辱是个人的事,而化解分裂是国家的事,一件事是详写,一件事是略写。哪件是详写,哪件是略写呢?我们再来找不同,前面化解羞辱林肯用什么化解的?(语言,也就是说话。说说话就能化解)那分裂呢?指名读第6自然段,用战争来化解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南北战争资料)。

4、师: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化解国家分裂,维护关国家统一,这是林肯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照理说应该详写,但是课文恰恰重点写的是化解侮辱。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出示资料),今天我们就从“化解羞辱”这件小事上来感悟这位传奇人物身上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板书:独特的精神力量伟大的人格)。

三、精度感悟“化解羞辱”

1、快速地读一读1-5自然段,思考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板书: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3、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都等着看林肯怎么收拾这样的场面,大家到课文第三段中找出林肯说话前的一个小细节?为什么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容停止后才说话?(面对傲慢的参议员的嘲笑,林肯没有反唇相讥,而是表现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稳重和睿智。这就是独特的精神力量)我们来看一看林肯的三句话,(出示林肯的三段话)林肯在说什么?他想说什么?(由表及里,话中有话)。

(1)出示句子: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林肯话里的三个“永远”有着不同的意味,你读懂了吗?“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是林肯对参议员的感谢,体现他宽容大度的胸襟,同时也是对参议员傲慢和偏见的有力委婉的回击;“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是说林肯不会因出身低微而自卑,这表现出林肯的坦诚和自信;“永远无法像父亲……”是林肯表达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总结:林肯的话先声夺人,让参议员们感到震撼,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这就是林肯人格的魅力。

(2)出示句子: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师:林肯评价父亲是“伟大的鞋匠”,父亲在林肯的心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从小从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林肯从父亲身上不仅学到的是手艺,还有高尚的品格。林肯不以总统自居,而以鞋匠的儿子的身份与参议员交谈。充分显示出他的自信与谦逊。使参议员为自己的浅薄和狂妄感到羞愧。这就是林肯身上伟大的人格魅力——不卑不亢。林肯要以改正不合脚的鞋子为由,委婉的告诫对方:人与人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的互助与合作十分的重要。

(3)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到,而他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师:此时的林肯陷入对父亲深深的回忆之中,这是动情的泪,是怀念的泪。林肯用发自心底对父亲的诚挚的敬爱之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用谦逊和朴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

4、这些就是林肯高尚的品格,这就是智慧的语言,林肯不愧是有魅力的伟大的总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句话(出示句子)。

四、实践运用,课题练笔。

师:同学们,写人写事的文章,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而这篇课文只写人物的语言,可见语言中见智慧。(出示林肯的故事)。

我非常感激你让我想起我这个缺点,我一定会记住这个你这个忠告,以此来警醒我自己,如果我能当选为班长,我会对班级的事时刻用心,更多的关心班级的大事。

五、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林肯身上伟大的人格魅力,还从他那儿学到了说话的艺术,收获真不小啊!马云说过“平庸的人用嘴说话,聪明的人用脑说话,智慧的人用心说话”。

2、布置作业。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心灵聆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作者。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用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没爹没娘、流落街头、形同乞丐、生活贫困、疾病缠身、卖艺为生、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用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说)。

3、听着音乐,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用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如:悲伤、痛苦、爱、信心……)。

(指名读)。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顾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六年级习作教学设计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习作二。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

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作者谈收获。

六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片段,值得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经历,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

本课教材围绕课题,选用了多种形式的欣赏范例。如:漆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意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教材中的4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漫画作品,从多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漫画的画风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形态丰富,叙事风格紧凑,为学生创作了形式和内容的借鉴。

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思考什么样的事最难忘,为什么难忘?常用的绘画工具,假日生活照片。

(教师)美术工具一套,课件,范作,班集体活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

(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

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出示课件“最难忘的一件事”。展示班集体活动记录或播放班级活动视频,师生讨论确定最适合表现“难忘”的场景。

3.深入讨论。

(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教案与修改:

4.大胆创作。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5.欣赏交流。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

相关范文推荐
  • 12-03 县工会的工作总结(实用19篇)
    通过工会工作总结,可以全面了解工会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如果您正在写工会工作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20xx年度,在市教育工会的正
  • 12-03 做新时代的教师演讲稿(通用21篇)
    教师演讲稿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有爱心和责任心,下面是一些表达教师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演讲稿,与大家
  • 12-03 菊花秋天的菊花(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对写作者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评价标准。希望这些优秀作文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去年秋天养了一盆,当时它开得十分茂盛,金黄色
  • 12-03 橘子我的最爱(实用17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阅读这些优秀作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自己对某个话题的思考。我喜欢吃橘子,因为橘
  • 12-03 酒店经理新年工作计划(优质19篇)
    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将离别过去的困扰和不快,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新年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201_是酒店争创预备四旅游饭
  • 12-03 城管人员自我鉴定大全(23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风格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转眼之
  • 12-03 我的心愿五年级我的心愿五百字(实用21篇)
    优秀作文的背后往往有作者在观察、思考和经历上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作品的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 12-03 母爱如炬六年级大全(12篇)
    优秀作文可以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引导读者进入文学的境界,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范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被人爱是一种幸福
  • 12-03 百日会战工作总结范文(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自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
  • 12-03 神舟十二号(通用19篇)
    优秀作文是在结构安排上严谨有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清晰的逻辑线索。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指导。从小我就有一个航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