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通用20篇)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通用20篇)

时间:2023-12-03 06:41:05 作者:笔砚

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本或典范。这些范文范本包括了各个题材和流派的优秀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数学知识之所以枯燥乏味,生硬死板,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去驾驭它。而多媒体的运用恰恰改变了这种状况,使数学学习能够像做游戏一样好玩、有趣。这是由于多媒体的画面效果将单纯的数字变成了孩子感兴趣的图画,如水果、小动物、小朋友等等。在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带动下,孩子逐步地,并且主动地走向数学的小天地。他们会在玩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避免了对孩子快乐童趣的扼杀。有教育家曾说:“知识的无趣性是可以被有效的方法抹杀”。当面对无趣的知识时,教师要在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以转化的方式将无趣变有趣。在这里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进行。如“对数大小的比较”这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制作动态的画面,依据跷跷板的原理,让学生辨别数大小。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任意一种小动物,让小动物坐在跷跷板的两边,并让跷跷板倾斜,偏向动物数量增多的那一边。然后再进行问答:“哪边数大,哪边数小?”丰富的画面激发学生智力,动态的数学带给学生兴趣,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幼儿教学实践性课程也包括很多种,如科学常识、礼仪行为习惯等等。可以说,实践性课程是从生活领域汲取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幼儿教学来说,他们尚小,对周围的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很陌生,没有生活体验,不识五谷,不辨牛羊,礼仪行为习惯也一概不知,动手能力也极弱。要使学生懂得这些,教师单纯的口头叙述是不能使幼儿教学有所理解的,其枯燥乏味性也使幼儿教学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掌握。其中多媒体画面、声音效果的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具体地将实践性课程内容传递给孩子。如在学习《动物如何保护自己》这一科学常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短片,如蜜蜂、黄鼠狼、乌贼等。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完全陶醉其中。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进行解说、暂停定格,让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多媒体对礼仪行为习惯的讲解也有很好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短片,将一些人际关系礼仪以动态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超时空的教授使学生如临其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些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早睡早起,早餐吃好”,教师也要以多媒体的画面声效形式展现给孩子,让孩子进行超时空的快乐认知。

三、音美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集动态图像、静止图像、声音、色彩为一体,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孩子呈现一些现实生活难以接触的东西,丰富幼儿教学的认知。而且图像、色彩、声音的可同步性又展现了声色可餐的场景,使孩子如临其境,加强记忆。这对美术、音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是动手极强的活动,正所谓“胸有成竹”,它需要经验做基础,还需要创造力来构画,而多媒体恰恰符合这一点。如进行海底世界多彩描画的时候,在没有经验做基础的前提下,孩子很容易迷茫,不知怎么画。但是多媒体的运用解决了时空的限制,孩子们的大脑即使没有储存海底世界的图像,但是对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海底世界短片也是如临其境。继而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产生浓厚兴趣,绘画欲望也随之增强。对于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多媒体的影音同步可以让孩子在场景中聆听音乐,并陶醉其中,唱在其中。这一方面可帮助孩子通过画面理解歌词内容,并深刻记忆。一方面在动态图像的带动下,孩子无意识地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他们热情澎湃,快乐歌唱。

四、总结。

多媒体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好伙伴,它图文并茂,声色一体将所教授的内容转化成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孩子面前。不仅能激发幼儿教学兴趣,陶冶情操,还能提高幼儿认知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1.在真实中再现,提升实在意识。科学知识相对幼儿的接受能力而言比较生硬,儿童常常难以理解与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关注信息手段外在的生动形象性,更要强化考量信息手段对突破科学知识的重难点所起到的作用,让信息手段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觉察与关注到的事物现象形象、清晰、准确地定位在孩子面前,起到高度浓缩、放大核心的教学效益。例如在组织“小水滴旅行记”这一活动时,教师旨在让孩子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在针对这一活动的重点时,教师就为孩子制作了充满童趣的课件,将雨滴在空中的形成过程通过鲜活的形象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解开儿童内心的种种疑惑,有效地引导孩子攻克的认知难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认知中拓展,提升想象范畴。科学认知就是要让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经历矛盾,新认知体系的形成就是要让孩子在经历矛盾、克服矛盾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思维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契合孩子的认知需要。但在实践中,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大胆的假设与思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认知与思考,从而引导孩子在自由的联想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利用传统故事《乌鸦喝水》进行了科学探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喝到水”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各种鲜活的认知状态,为孩子再现了故事本身,从而将鲜活的问题呈现在孩子前面。正是信息手段的不断利用,孩子才能释放了自我思维力量,进行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3.在画面中引导,提升观察效益。由于所要教学的科学知识与孩子现实生活有时具有一定的距离,对于小小年纪的幼儿来讲着实有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探索过程如果能够简洁化、直观化,就能引导儿童删繁就简,把握孩子的热值规律,给予孩子更多地实践探索,从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垃圾藏到哪里”时,知识点相对就比较繁琐,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易于造成幼儿思维的混乱。而如果将其制作成鲜活的场景画面,儿童就能一眼识别,并形成鲜明的形象认知,让孩子在耳目一新中,获取知识的丰富性,实现内化效率的提升。

二、紧扣整合优势,促发整合质态。

1.开课有趣,唤醒探究动力。幼儿尚没有建立自主的认知动力,他们对于科学认知完全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把握与认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首先良好的开端入手,在开始就让孩子在高效的兴趣动力下进入教学内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充分考量教学内容与儿童学习的认知特点中,教师就应该了解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为孩子制作出鲜明可感的动画场景,促发孩子求知欲的提升,让幼儿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认识竹笋”的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安全因素,无法引领孩子真正地走进自然,真实地观察孩子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就为孩子播放了关于春笋的视频录像,孩子被竹林的色彩和外形深深吸引,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2.图像真切,聚合知识经验。儿童不是机器,更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让儿童掌握各知识如果关注孩子掌握知识的过程。但在很多科学知识教学的重难点时,教师引导儿童以主动实践的探究之态融入到教学之中,但是由于孩子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在体悟科学的重点之处时总会遭遇思维受阻的情况。正是在儿童认知需要的时刻,教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像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孩子的实际认知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植物是怎样长大的”,教师一直引导孩子进行现场观察,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孩子的观察一定是随机的,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也一定是零碎与松散的。而植物的生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此观察孩子的所得也就有限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段,将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呈现给孩子,让孩子在视频录像的几个节点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与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栽种了种子,并将其拍成了录像视频,让孩子在观察中进行体悟与思考。正是依据现实中的操作,将日常儿童零散的内容进行调整,为孩子建立了更为丰厚的科学知识,形成了更佳的知识经验体系。

3.反馈及时,满足认知需求。及时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自身教学策略的检测,更是对儿童掌握程度的一种了解。而在幼儿科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手段就让孩子带来了更为有效的能动性,让孩子在教师根据信息手段的强大功能下自主去发现、去调整。例如在教学关于“蝌蚪”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孩子围绕着“蝌蚪爱吃什么”进行探究。答案得出不少,但孩子们究竟掌握了多少呢?教师则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这样一幅画面:一排蝌蚪,一排各种各种的食物。孩子们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蝌蚪与实物的搭配,将其中一只蝌蚪移动到对应的食物上去。如果是蝌蚪喜欢吃的事物,就会呆在原地;如果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会自动退回。孩子对这类动感十足带有游戏性质的反馈方式非常感兴趣,并在积极实践过程中有效参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就充分调动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提升了孩子的认知欲望,同时也为孩子创造性思想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科学知识是深奥的,这与儿童形象化的思维特点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如何消解这样的矛盾?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就要充分考量科学知识与孩子认知能力,才能在两者之间的链接点中选择信息手段,提升认知能力,为孩子形成初步的科学体验服务。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早期的科学教育影响着幼儿未来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倡导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了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把握好教学中的收放度。

一、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科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抓得过死,不利于幼儿自主发展;如果放得太松,则会降低探究的有效性。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收放有度,松紧适当。幼儿始终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保障幼儿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要做到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幼儿年幼无知、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等较弱,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幼儿可能会得不到有效发展。在幼儿科学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把握住教师的主导点,控制好收放度。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讲在关键处,控制讲授时间,为幼儿探究活动留出时空。幼儿活动中教师不要轻易干涉,该放手时要放手,以使幼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例如,《神奇的力》一课教学中,没有多讲什么,而是组织幼儿玩扔东西游戏、抛接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物体的下落,体验物体下落有快慢,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

二、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

“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从这中间寻找奥秘。”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手段之一,观察能力是幼儿必备的科学素养。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不缺乏观察的兴趣,但缺少观察的方法和经验。为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善于观察的人,要做幼儿观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观察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教师对幼儿要适当指导,给幼儿讲清楚观察内容和目的,避免幼儿漫无目的地观察。要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指导他们有序、有重点地观察;要教幼儿边观察边记录,教师还要对于观察中的注意事项作出提醒,如注意观察的安全,观察中注意保护动植物的生命等。例如,在教学《观察液体》一课中,先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观察的方法,使幼儿懂得观察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嘴尝。在介绍用鼻子闻的方法时,耐心细致的指导,边讲解边演示:不要把鼻子靠得太近,不要使劲猛吸,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还为幼儿讲解了用嘴尝的方法:用干净的吸管蘸一点液体,滴在舌尖上品尝,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指直接蘸取液体,对不明物体不要轻易用嘴尝。在幼儿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品,让他们去观察感知,做到行知统一。在幼儿观察时,教师要有耐心,确保幼儿观察感知的充分有效。

三、实验指导收一点,操作探究放一点。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能力。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幼儿来说,实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有效的实验来自有效的指导,实验指导可以收一点,幼儿操作探究可以放一点。在实验仪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上需要教师的.授予,在实验的方法与注意要求上需要教师的指点,以使幼儿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要过多,要留出宝贵的时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实验探究,从中发现科学奥秘,获得科学真理。例如,在教学《小灯泡亮了》一课中,向幼儿介绍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至于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步骤没有详细讲解,而是让幼儿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在幼儿动手操作时,不轻易指点,让他们自己探究,幼儿在合作中自己点亮了小灯泡。

四、知识教学收一点,思维培育放一点。

幼儿天生具有想象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想象力却越来越弱。究其原因,是后天教育的负面作用所造成的,有些教师误解了科学课程的宗旨,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思维的培养,使得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步退化。作为幼儿教师,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着想,教学中要少一点知识教学,多一点思维培育。例如,在教学《沉浮》时,先出示了木片和铁片后问道:“把这两个物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幼儿猜想木片会漂在水面上,铁片会沉入水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幼儿的猜想,并向幼儿介绍了“沉、浮”的概念。为了进一步认识沉、浮,又给幼儿提供了泡沫板、石子、铁钉、牙签、牙膏皮等物品,没有直接让幼儿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而是组织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沉?哪些物品浮?”在猜想后再动手操作验证,最后还组织幼儿想办法让牙膏皮浮起来。在科学探究中轻结果重过程,为幼儿提供猜想思考的机会,引导幼儿做思结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内容提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新课程要求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教与练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而自己由过去教学的“中心”走到教学的“边缘”,甚至完全退出舞台当“观众”。新课程要求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但不是不要教师。教师也不能一下子全线退出,在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相反,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始终和学生“共呼吸”,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教与练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放”意味着让学生能尽量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尝试中自行摸索学习方法;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发现问题。那么,“放”应该怎样去做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放之有“纲”。

“放”不是指体育教师放手不管,任其自流,而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放。一方面在学习目标和思维方式、练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正确引导。比如,凡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学懂的地方要放;学生自练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集体、小组合作练习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地方要放;某一知识、技术技能或某一问题,经教师点拨后需要加深理解或需要完善、巩固时要放;对某一问题,学生求同多,求异少,教师点拨后要放;为了调节学生情绪,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和互相交往的能力,如游戏教材,我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由,使其能充分表现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放手让学生在自练过程中去思考、分析、质疑解难,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未曾到达过的知识境界,实现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放之有“情”。

“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追求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技术技能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当时情况或教材内容,不断设计、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之积极地探究未知的知识、技术技能,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放之有“法”。

教师在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授学生以“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技术技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练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忌满天撒网,无头无序,纵不能拉,横不能收。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时,总是先看正确动作,再把正误二者加以比较,然而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有目的地去练。这样做,要比教师直接把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要好得多,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维起着主动作用,学生真正理解了,掌握问题将更准确、扎实,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独立地学习有关新的知识,对知识运用起来就会“准、快、活”。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放”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有“纲”是根本,有“情”是关键,有“法”是保证,要把三个方面要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要想一堂体育课上得理想成功,还必须处理好教学过程的另一方面――――“收”。“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所谓“收”,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纠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准确、系统、完整。

收的根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体育课标上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二是教材中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难解之处。在“收”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依据体育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点拨、突破。

一:收要照顾到点和面的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据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依据课标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使学习目标控制在既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而经过努力又是可以达到的水准上。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快慢不一致。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使之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注重点面结合,分层讲解、练习。教师把预定的知识目标放下去以后,要把握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针对实际,个别指导、矫正。若是普遍问题,要进行统一点拨,指导迷津,导引方向。通过个别指导和统一指点,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得到最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二:收要有高度。

一堂体育课对教师来讲可能有几个教学重点,对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几个难题。教师收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上升到知识、能力、运用统一的高度,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合理的传授,并对学生提出能力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这堂课的主题观点,做到繁而不乱,放收有序。收的过程切忌东拉西扯,支离破碎,模糊不清。教师抓不住重点,讲解半天,不入主题,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困惑不解,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一位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他既为“游人”领出一条最快捷的路径,又能抓住每一处胜景予以指点评价。因此我们老师既要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放手让他们探幽揽胜,又要做一名合格的“解说员”,从而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和谐的统一,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推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前沿。体育课也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开放性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有一对“放”与“收”的对立统一矛盾。

所谓“放”,就要求教师放手发动学生,鼓励学生去亲身实践,将老师讲的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练习逐步形成自身的技术、技能。“收”就是教师根据“放”得来的信息,总结评价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使同学们学会探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放”

1、“放”的目标要明确。

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时代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兴趣是创造之父,”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都想看一看、试一试。但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还很不稳定,在教学中如果“放”的目标不明确,学生往往只顾看热闹,不能得到锻炼,便难以形成技能。因此,要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定下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如前滚翻教学,教师在让学生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前,就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练习要求,即练习中要做到滚动路线要直,滚动要圆滑,速度要快,动作要舒展、优美等。

2、“放”得要大胆、适宜。

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学、练”来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人人运动、人人健身、人人娱乐”的行动口号,尽可能地多给同学们以开放的时空来自主支配。当然,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要求大家必须都动起来,没有共同参与的体育课是失败的。但也不能放的无忧无虑,要让同学们在老师的视野保护范围内才“放”的放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同学们动起来。如运用“自选超市”的模式来上一堂体育课,教师应大胆选用更多的活动类型供学生自由选择。如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戏、素质练习、韵律活动等,以满足更多学生的爱好。但绝对不是“放羊”,学生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可控制范围内,教师应充分担负起主导者的作用。

3、“放”的方式要活。

体育教育是以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是脑的老师”。要以“自我尝试”代替“纸上谈兵”,革去被动学习的命。在教训过程中,多开展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发挥能动性,也让他们自己组织一些微型“争霸赛”。

由此可见,“放”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

二、“收”

1、明确“收”的意义。

如果说“放”是画龙,那“收”就应为点睛之笔了。要检查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然后对症下药,逐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收”是对“放”的总结与验收。

在“收”时,教师应以包容的心态放开评价,将评判权交给学生,除按上课时要求达到的知识、技能外,学生的运动练习,安全教育,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也是“收”这一环节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抓住“收”的时机。

“收”要适时,以便发现问题,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嫁接”。“收”得太迟,会给人以松散、放而不管的感觉;“收”得过早,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仍以前滚翻教学为例,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滚动的路线不直或动作不圆滑,而且人数不在少数。这时候教师就应适时的`“收”一下,告诉学生要想滚得直,双手就必须同时用相同的力;想要滚得圆滑,就要尽可能地把身体团紧(如球形)等。如果人数很少,只要个别辅导就可以了。

3、注重“收”的实效。

新课程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化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在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根据信息反馈,及时予以矫正,将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这样做,不仅起到巩固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而且能给学生以鞭策和鼓励。让学生在运动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培养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美德。

综上所述,“放”是“收”的前提和基础,“收”是“放”的自然延伸和重要保证,恰当自如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事关一堂课乃至整个教学工作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握新课程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给同学们以充分实践的自由,但不放任自流,努力实现“运动时尚,健身娱乐”的目标。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内容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让幼儿学习到一些科学尝试,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在科学教育中会存在安全问题,这样就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使幼儿能够避免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安全问题进行预防以及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等,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科学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身安全。教师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提升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以便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科学教育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基本尝试的学习,由于幼儿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接触的情况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对科学教育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安全问题。为此,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教育教学中让幼儿注意这些问题,还要提升幼儿的自救意识,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防患于未然,注重安全隐患。

在科学教育中能够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科学教育中通风是否良好,用电是否对幼儿安全,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在学习有《动物的隐身绝招》相关知识内容时,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隐身绝招,此外还可以结合当时学习的外在环境进行考虑,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幼儿的`隐身绝招,一定不要去有危险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草丛比较茂密的地方。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提升。

当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中很多长辈的爱护,家庭能够给予幼儿的爱很多,这样就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在学习、生活中没有畏惧心理,遇到什么都敢接触,不会意识到是否具有危险。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演示过程会激发学生进行动手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小灯泡亮起来》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性,还要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向学生阐释清楚,让幼儿在动手实验中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例如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时,加热实验中设备会发热,为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避免烫手。此外,在让幼儿进行剪纸时会用到剪刀,这时要让幼儿意识到剪刀的危害,仔细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耐心、仔细的指导。

三、提升安全自救能力。

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是正常现象,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在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怎么办,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慌乱,为此,这就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如在用剪刀进行剪纸时可能会出现剪刀把手划破的情况,这时让幼儿不要惊慌,而是要能够学会用身边的纸或者布将受伤部分包裹起来,然后再报告教师进行后续处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有自救意识,获得相应的自救知识,以此提升自身自救能力,让幼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第一意识想到自救,而不是只会大哭大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的自救知识,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其教学效果。

四、结语。

科学教育中注重安全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效率,还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注重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在科学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应对安全问题的措施。以便保证科学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科学教育环境遵循着探究性、互动性、过程性原则,通过对科学教育公共环境、班级环境及实践活动环境的创设,来实现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科学性。它在幼儿的一生发展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合理利用科学教育环境,需积极引导幼儿同教师“对话”、同材料“对话”、同同伴“对话”。

1科学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环境是一个顺应幼儿发展、支持性的环境,以适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质、学习行为及学习需要为依据的环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启示我们:儿童认知性发展是在其不断和环境互相作用中获取的,而且幼儿对世界认识是在其不断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后的结果中来进行调整的,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1科学教育环境对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起良好的支持、促进作用。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1]科学教育环境融入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提供丰富感性经验,让幼儿更好理解科学活动课上所教授的科学知识。且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后,让幼儿通过在相应环境中操作材料来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事物或规律的理解。

1.2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在科学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选活动,不受限制,给予他们充分获得的时间和机会,自由想象发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1.3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内容丰富的`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标,有的可以在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来实现,而有的需要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游戏等非学习活动来实现。在与科学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不仅使自己的大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还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

2.1探究性。

杜威理论认为: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4]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科学教育最强调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环境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连接点时,教育环境创设就应该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为首要原则,让幼儿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学习的空间。

另外,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注意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要注意在环境创设时进行适当的“涂鸦”,以此确定环境创设中所增加的东西难度适中,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感受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充满探究的欲望,拥有创造力。

2.2互动性。

2.3过程性。

维果茨基说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这种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获得抽象的科学概念。[6]教师进行的教学不应以灌输现有知识为主,而应以指导幼儿参与活动从而形成知识的一个过程。

3.1创设科学教育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幼儿一进入幼儿园,首先接触的就是整体的公共环境,同时这也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交流存在于这样的活动中,这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理想平台。

专用教室――科学探索室。科学发现室是为幼儿创设,供幼儿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地方,从中幼儿自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索室的建立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物质环境,它不同于其他的科学教育环境,它更强调科学性,目的是使幼儿更好的体验科学探索的气氛,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幼儿将来进行更高一级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科学探索室,必须合理的配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实验的欲望和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首先,探索室中仪器、材料,操作性功能明确,帮助幼儿创造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更新材料,以帮助幼儿保持对事物或现象的探究兴趣并为深入探究提供条件。

3.2创设科学教育班级环境。

幼儿园区角活动又称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的自然情境下的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其目的是给予幼儿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自主动手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答案,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各自得到相应的发展。区角活动的创设也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让幼儿自由操作、选择和摆弄的一个新的天地。

3.3创设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环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教育活动还应面向园外丰富多彩的科学资源。幼儿园应将幼儿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利用的,与科学教育内容有关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都利用起来,来拓展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空间,以此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安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保障。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也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意识教给幼儿,让幼儿有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技能?如何解决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切实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我园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基点,以安全教育日为重点,采用经常性与及时性相结合,针对性与随机性结合,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一、上好入园安全教育的第一课。

每年的9月份,小班新生入园。入园的第一个月幼儿最易出现抓咬行为。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部分孩子在家里养成了喜欢抓咬他人的不良习惯。二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家长过于宠爱,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人的玩具就要去抢,抢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刚进小班,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想的事不会和别人说,而是直接用动作来表示,所以就会去争抢。三是由于小班幼儿刚刚尝试离开家独立生活,极易产生分离焦虑。这也导致了孩子会情绪激动,打其他的小朋友。我们的老师都不注意被孩子打过或咬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学期在报名结束后,开学前都会召开一次小班新生家长会,小班老师和家长要一起参加会议。在家长会上我们会告诉家长小班幼儿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如请家长关注自己有抓咬不良习惯的孩子,教育他们不能去抓其他小朋友,同时要和老师说一下,让老师留意,防止他们去抓咬。二是树立教师的亲和形象。有的家长当孩子不听话,没办法时会拿老师来吓唬他们,这样造成了孩子入幼儿园的惧怕心理,有需要不敢和老师说。三是万一发生抓咬等现象及时和老师沟通,同时理解这是孩子们的正常行为,年龄特点所致,而不能让事件升级。四是教育老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提供的玩具数量要多,避免孩子们争抢。经常检查孩子们的身上、脸上。五是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日常礼貌教育。如利用小班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你好》《一个接一个排好队》等帮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礼貌地交往、有序排队等待等交往技能。实践证明,开学第一课防止小班小朋友受到抓咬等伤害是极其有效的。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极大地降低了小班幼儿第一个月的微小事故率。

二、渗透好一日活动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开展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一日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我园坚持通过晨间谈话、话题活动渗透、个别教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及时性、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一日活动中发现孩子中出现的打闹推挤等不安全行为及时指出并组织全体幼儿谈话,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些不安全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从而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安全行为。再如当孩子由于行走、玩游戏等出现小伤时及时请这些孩子现身说安全,以自己不小心或错误玩法造成伤害的具体事例来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行为。

在家长开放日时,有计划地将安全教育内容转换成亲子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与家长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自护技能。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结是安全教育的一个好时机,例如;晨检、午检、散步、盥洗、户外游戏、自由活动等,我们时时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时保育员应仔细检查孩子的口袋和书包找找是否有比较尖锐的物品,以防孩子在午睡和户外活动是塞进口、耳、鼻等器官;再如进餐时保育员应提醒或帮助孩子们饭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保证吃饭时不说话以防咽着等;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带领孩子整理衣服是否整洁,在活动时应控制场面不要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碰伤、摔伤,告诉幼儿在大型玩具时不要拥挤,不要推,要守规则知道慢慢等待排队,有秩序。同时利用散步进行随机教育,可以问:“你找不到家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提出许多“为什么”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安全教育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好重要主题的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重要主题活动中,我园都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周密布署,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如在“安全教育日”中,幼儿通过玩“我是交通小警察”和“辨别谁对谁错”等游戏,懂得了一些交通规则。在“119消防日”主题活动时,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离开火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其次通过设计各种游戏,亲身体验实践消防知识,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学会逃离火灾现场的一些动作和自救技能。最后通过组织全园性的消防安全演练活动让孩子亲身实践和检验他们消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真正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利用网站、宣传橱窗、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与宣传,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让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切实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延伸到每个幼儿家庭中。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安全是工作底线。无论是安全的主题活动,还是生活中有机渗透,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安全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一直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充分抓住每一个细节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得益,让社会放心。

幼儿科学教学的收与放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区角游戏正是以小组为形式的区域活动,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自发性。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及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但幼儿的游戏如果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便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对幼儿的发展也起不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所以游戏中教师是否能够适时、适宜地指导,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保证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及游戏同伴,老师不要加以干涉,以保证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境下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不同感受。

1、自由选择游戏。

在幼儿游戏中,为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思维的活跃与情感的投入,为了激发幼儿的主动意识,我们应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意愿,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游戏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王国”里尽情玩乐。

月月特别喜爱表演,只要学会故事,她就会带领几个伙伴按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表演,别的孩子总是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园检查区角游戏的开展情况,老师为了保证游戏的效果,安排月月继续玩表演过的故事《小猴邮递员》,没想到月月却说她已经约好伙伴玩跳棋了。老师虽然担心其他的孩子表演不够精彩,但考虑到要尊重孩子,就没有再勉强月月。结果让老师意外的是,没有了月月的参与,其他的孩子竟然表演的同样精彩。这让老师非常感慨:不要让个别孩子的`光芒遮住自己的视线,要善于发现被隐藏的亮光。

2、自由选择同伴。

区角游戏中有许多都是需要幼儿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如果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他们不愿合作的伙伴,幼儿在游戏中就不能有很好的发挥和创造,不能够更好的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有了自己乐意合作的伙伴,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就会很享受与同伴一起合作的乐趣,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充满活力,不断活动的,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或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恰当、灵活的介入游戏,指导幼儿。我们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幼儿不愿参与操作活动时。

如在小超市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幼儿自己制作加工的环节或指导幼儿搞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以此吸引幼儿的参与,并注意把握操作活动难易程度,用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激起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

2、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他一些帮助,孩子不仅会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这对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可能带来影响。

3、当孩子不能完全投入时。

不完全投入有这几种情况:孩子在游戏中操作马虎,不能反复尝试操作,甚至游离活动等。

婷婷一会到理发店当理发师,一会到小医院当医生,一会又跑去玩积木。等她再次游离时,老师便以病人的角色介入游戏,“哎呀,我的肚子好痛,哪位医生能帮我看看?婷婷,你是医生吗?”婷婷一听,连连点头:“我是。”婷婷一边说着,一边赶紧扶着老师到小医院里坐下,又是询问,又是听诊,又是拿药,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及时对婷婷的热情、认真和专业的诊断给予评价。婷婷越听越开心,越听越起劲,又接着看了好几个“病人”,一直到游戏结束,婷婷再也没有离开过小医院。

4、当幼儿不能独立思考时。

这常常发生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由于受同伴操作方式或操作过程的影响,不能独立思考,此时老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打开幼儿的思路。

如,在创意区进行太阳的光芒想象画时,有的幼儿总是照着同伴的作品模仿,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太阳的光芒还可以变成什么样?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同时多给予关注,再根据幼儿具体的作品给予指导。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

此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真诚而准确的表扬与鼓励,不是“你真聪明!”“你真棒!”的泛泛之谈。

6、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

教师应根据情况灵活、巧妙地化解矛盾,或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情境中,促使游戏继续进行。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游戏中教师的身份要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灵活变化:当幼儿对活动缺乏热情时,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幼儿对游戏的玩法、规则、内容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进行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

总之,教师的介入要根据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境,要根据观察、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介人的结果是促使幼儿的游戏不断向进一步的方向发展。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按照幼儿的兴趣或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区角时,都会一次性地投放非常丰富的材料,有效的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利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思想、创造。但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同时保证材料的鲜活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1、根据既定计划,逐步丰富。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的思维。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注重提供符合阶段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和探索。同时为保证区角活动深入的开展,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生动的游戏材料,持续地支持幼儿延伸和拓展区角活动的内容。

如小班进行分类游戏时,刚开始是给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接着是给不同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再接着给圆形图片按颜色分类,再进一步是按颜色与形状分类等等。

2、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

预先投入的区角活动材料随着幼儿游戏的深人与情节的拓展,已不能够满足幼儿实际活动的需要,这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

在建筑游戏中,当幼儿已不再对单纯的积木搭建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提供平面的材料或易拉罐等柱状材料供幼儿创意使用,会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建筑游戏的兴趣。

3、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变化。

游戏结束要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评价,教师要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而不断变化、调整游戏材料及学习内容,以此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如在讨论智力游戏小动物找家中,有一个幼儿提到蚯蚓身体断了还能存活时,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老师抓住了这一切入点,及时提供了蚯蚓,和幼儿一起为蚯蚓造了一个家,供幼儿饲养,并提供图片资料,供幼儿研究。

因为孩子多、游戏项目多、材料多,因此每一次游戏都有可能发生很多问题,如在游戏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同伴间的争执、规则的遵守等方面。游戏结束后,老师通常会把这些情况做一个小结,但大多数是教师讲、幼儿听,而游戏的主人幼儿却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其实,区角活动后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

在交流中,幼儿不仅可以体验得到成功、满足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到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同时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出失败的原因,便于下一次的再尝试,这种经历了失败后的成功幼儿会更珍惜,更有成就感。在这样的交流中,游戏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吸引力。

此外,教师在聆听了幼儿的感受和心声后,也应该及时进行分析和反思。一是游戏材料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宜,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增加活动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

儿科学是本校的卫保专业和护理助产专业的重点课,笔者长期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备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1钻研、处理教材。

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章,本节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对重点,难点的个人看法,提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落实措施、方法。教材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常常对教材进行处理。

1.1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较长,特别是医学类的教材,往往我们使用的教材落后于最新版教材几年,而医学科学的发展较快,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对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有所了解掌握,才能适应教学需要。

1.2如何处理教材处理教材的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不受其束缚,又不能完全脱离它。应源于它又高于它,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增,减,移。

1.2.1增就是结合儿科学专业特点增加有关内容,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儿科教材,从内容上看和大专本科教材基本一样,只不过在深度和难度上有所改动,对一些内容作了删除和压缩。在备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有所增加,以便教学讲述,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新生儿黄疸时,可以把胆红素在人体内的整个代谢途径讲通讲透,这部分是中专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理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成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2减就是减去书中不需要完全讲授或者根本不必要讲述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教材,有些课程的数量和难度与大专甚至本科相当,而课时较少,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要适当降低难度,突出重点,对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要少讲,讲法上要浅显易懂,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取舍。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钙剂的补充原来的观点认为先补钙一周注射30万单位的维生素d3再补钙一周,现在观点认为可以先注射维生素d30万单位再补钙,所以对原来书上的观点可以一代而过。

1.2.3移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是章节调整,也可以是局部调整。由于教材往往采用顺向思维的方式编排,而在讲述时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这样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例如: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述时可以将头围与胸围放到一起比较讲述,一周岁内头围大于胸围,满一周岁二者相等,一周岁后胸围大于头围,二者相差数值等于年龄的周岁数减一。又如在讲述小儿液体疗法时可以将腹泻小儿和肺炎小儿以及营养不良小儿三者的液体疗法放在一起比较讲述,既有利于学生对液体疗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同时又灵活运用,针对不同小儿疾病又不完全相同。

2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真实学习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所有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以及习惯等,研究当前所讲述的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人课时计划中。

近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下降,一部分学生初中学习的有关知识欠缺,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备课前首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相关情况,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开放一些,对于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可以讲述以后让学生复述,通过学生的复述,可以对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作出判断,指导学生再学习改进,这种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教法。

针对儿科教学的特点,对不同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有些是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些可以选择实验内容,如:如何给婴儿沐浴洗澡、更换尿有、配制奶方,如何配制常见的4:3:2及3:2:1溶液,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加深记忆,更有利于掌握。还有些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医院儿科病房参加学习,象各种不同小儿疾病的皮疹类型,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等,这些往往是课堂上讲述很多,却不如学生亲眼目睹,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特征表现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另外,要巧用病历引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场介绍一个典型小病历,语言生动、形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发现幼儿对老师教、幼儿跟唱这种传统的、死板的唱歌教学失去了兴趣,不喜欢上唱歌课。追其原因,传统的唱歌教学已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幼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而有必要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近期的实践尝试,教研探讨,有以下体会。

一、把握幼儿选材得当。

要使唱歌教学有好的效果,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不同年龄班唱歌教材的选择从曲调上要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音域范围。

歌曲的音域必须符合幼儿的嗓音条件,歌曲中高音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小班歌曲4/4拍、2/4拍,四分和八分音符占整首歌曲的比重较多,并适当接触三拍子。中大班幼儿能力有所提高,应有计划选择一些三拍子。并带有附点和切分音符的歌曲,并有意识地选一些弱起和带有休止符的歌曲,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在歌曲长度上,小班幼儿歌曲不宜太长,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旋律应比较简单。如:《两只老虎》等,中大班歌曲可适当长一些,一般有十六和二十小结,速度可稍快一些,并要有速度变化的歌曲,如:《不老的老师》。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进行唱歌教学时,通过尝试,我找到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记忆歌词的良好方法。通过图谱,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秋夜》是一首优美的、抒情的歌曲,根据歌词和音乐的性质,在教学中,我们研讨绘制了直观的歌曲图谱,形象的展现音乐情境。

幼儿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在图谱的帮助下,很快对歌曲有了认识。优美的旋律、直观的图谱,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对学习歌曲有了强烈的兴趣。在听乐曲看图谱跟唱的练习中,很快学会了歌曲,最后加上手臂、眼神、身段舞蹈的表现,使幼儿把歌、舞、情融为一体,在体验美、表现美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

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教师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高质量地进行唱歌教学,就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幼儿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尝试,让幼儿较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有以下方法:1。运用儿歌,训练歌曲节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时,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通过朗诵儿歌掌握节奏。如:歌曲《合拢放开》里出现了多个切分节奏,是幼儿较难掌握的,我就对幼儿进行《摘果果》儿歌的节奏训练。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朗读,使幼儿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节奏难点,又发展了音乐节奏感。

2。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让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要在课上首先出示一张歌曲节奏图谱,请幼儿用多种动作反复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更要与节奏难点相结合,使节奏练习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拍手、拍腿、跺脚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创编其他动作,如扭腰、对拍等,加强练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

3。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通过尝试,成功的将歌词与节奏恰当匹配时,歌曲学习也完成了大部分。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我们要在幼儿日常活动时,利用拍拍、走走、跑跑、跳跳等简单的动作自然加入节奏的练习,为唱歌节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启发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练习掌握演唱技巧幼儿缺乏演唱技巧,往往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的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文章从歌曲选材、绘图创设歌唱情境、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掌握演唱技艺,鼓励幼儿创编等多种方面,探讨了使唱歌教学提高效率的措施。

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的欢快、活泼;抒情时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要缓慢、低沉。如:在教幼儿演唱《吹泡泡》这首歌曲时,通过欣赏录音、教师范唱,理解图谱等方式,首先启发幼儿说一说,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很美、想唱)。而后进一步同幼儿一起寻找演唱这首歌的方法。第一乐段,以叙说的形式唱出“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悠闲地想象玩耍,优美恬静的意境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呢?(中速、欢快、跳跃、抒情)。第二乐段“,吹呀吹、吹呀吹,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应当用什么声调演唱呢?(嘹亮、连贯、抒情的声音)。

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有时幼儿难以体验。但当教师的范唱准确,富有感染力时,幼儿也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掌握歌曲性质、处理好演唱技巧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幼儿也会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美的表达,并从中受到教育。因此,唱歌教学要求教师也要加强声乐练习,加强对表现音乐美的练习,给幼儿以艺术的熏陶。

五、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大有好处。

如:在进行歌曲《碰一碰》的教学中,我启发幼儿根据原有作品的曲调创编新的歌曲内容。这首歌曲原内容是: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头碰头。在幼儿对歌曲熟悉后,启发幼儿说一说两个好朋友游戏时还可以碰哪里?幼儿通过思考、动作尝试,对歌曲进行了创编,纷纷说出还可以肩碰肩、手碰手、脚碰脚、耳朵碰耳朵等。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创编新的歌曲,启发幼儿边唱边演,最后,每组幼儿上台展示,演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又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使唱歌课生动有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幼儿唱歌教学应是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师不能只限于完成数量上的要求,而忽视使幼儿获得情绪体验;只满足于教会幼儿唱歌的技巧,而忽视对幼儿音乐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其动人心弦的教育力量。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歌曲,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唱歌教学做到情、趣、美,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

育目标也很难得以落实。

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

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夜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一.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二.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规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摄取什么来决定的."。

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措施,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儿自己讨论建立。

动的秩序有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

为。

三.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度。

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期的效果。

中二班李小珍。

幼儿故事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人习惯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有人习惯饭后吃水果,有人习惯饭前吃。总之每个人的习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内容摘要: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说,好的习惯是促进你成功的基石,坏的习惯是你成功的绊脚石,许多的成功机会就是因为你的坏习惯而瞬间失去的。

一、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常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传说黑海的海滩上,有一种点金石,它是一块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的小小石子,和成千上万与它开起来一摸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是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冷的。有一个穷人变卖了财产,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当他摸到冰凉石子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就这样他干了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动作,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就将它扔进大海,又去捡起另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直到有一天,他捡起了一块温暖的.石子,随手扔进了大海。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石子都扔进海里,如此习惯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捡到真正的点金石的时候,他也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项的成功者说:“在人生之中,我认为受益最大的,不是在大学,不是在高中,而是在幼儿园。是幼儿园的老师使我养成了种种最基本的好习惯,才让我取得成就,这才是我成功的关键。”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时期尤为重要,今日的习惯是明日的命运,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好习惯是关键。

二、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让幼儿进入角色,寓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于教育活动中。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差。要抓住这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交替进行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虽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但同样也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我们不能错失良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踏好人生的第一步。

今天,我正在迎接孩子入园,建宁的妈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徐老师,快帮我们教育教育建宁吧,这孩子这几天不知是怎么了,老是剪纸玩,剪完以后还不收拾,弄得满地都是废纸,我让他捡起来,不是装没听见,就是胡乱捡几下,快气死我了。”听了建宁妈妈的话,我对她说:“建宁在幼儿园每次做完纸工都是自己收拾,之所以在家里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你每次帮他收拾有关,而且每次可能你不是埋怨就是训斥,他可能很反感,有逆反心理。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你不妨这样对他说:这些纸片躺在地上,很不高兴,我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小家,谁来把他们送到家里去呀,这时候你把垃圾筐放到一边,我相信建宁一定会很高兴的把纸片收拾干净的。”建宁妈妈半信半疑的点点头说:“我试试吧。”

第二天早上一入园,建宁妈妈满脸笑容的走过来对我说:“徐老师,我真服了你了,我按照你说的方法去做,建宁很快的就收拾干净了,而且他还说,以后每天都要帮我打扫卫生呢。”我听了也很高兴,对建宁妈妈说:“对待孩子,最好用孩子的语言,一味的训斥埋怨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增加孩子的反抗心理,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妨多使用一些孩子的语言,让孩子融入到角色之中,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应以自身形象影响幼儿,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些话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对儿童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但是在落后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阴影下,仍然有些儿童正受着粗劣教育的压迫和折磨。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中,环境和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幼儿好模仿,幼儿教师无疑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教师的形象如何,都在幼儿心灵上打下烙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教师会映在幼儿的脑海中,都会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求幼儿做的事情,教师一定要以诚实、正直的品质,要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文明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应体现出高尚的情操,成为幼儿心中的偶像。

新的世纪已经来临,我们的教师应该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任意教育的对象。作为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赞扬和夸奖,因此做为大人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是大有裨益的。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总是充满了和谐的气氛,教师与孩子应该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有人说,一个真正完善了的人是怀有一颗纯真童心的,失却童心的人不可能使生命臻于完善。尤其是做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拥有一颗最最纯真的童心。童年是美好的,那些美好的记忆,可能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孩子即时我们的前身,又是我们的未来,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应该要以一种善始善终的专注心态去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也是我们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反之,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以表扬、鼓励为主,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获得成功教育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孩子和大人一样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他们通常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我们班上有一位徐子琪小朋友上课随意走动,抢小朋友的玩具,活动期间随便说话,完全不听教师招呼。有一次又到了绘画的时刻,我只见她站起来正准备乱走,我立刻走过去,忙说“琪琪,你是没有笔吧?我这里有。而且马上又表扬她说:“你看,琪琪的画多漂亮呀!很有进步哦。”见我这样说,她点了点头,后来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绘画任务。虽然完成的不是很好,但真的进步了。由此看来,哪怕孩子身上有再多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运用表扬和鼓励,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五、利用家园共育,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时沟通。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对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或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每位幼儿都健康的成长。首先要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匆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要主动地配合班级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和纠正。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因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的论文

1、在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风景画明信片。

2、引导幼儿合理布局画面,表现出近处和远处的景物。

3、大胆用色,色彩搭配和谐,保持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海边的景色,街道景观,坐缆车全景。

2、每人一张明信片大小的卡纸(明信片)。

3、幼儿用油画棒,教师范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欣赏—美丽的风景。

教师: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你们想把它留下来吗?

用什么方法呢?

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把这些美景画下来,设计制作成风景画明信片好吗?

二、展开。

1、学习设计、制作明信片。

(1)教师介绍明信片。

出示明信片。

明信片有两面,一面是写邮政编码、贴邮票、写字的,另一面是要请小朋友画风景的。

(2)你准备在明信片上画写什么风景?(幼儿回答)。

(3)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布局画面。

你准备怎样来布局整个画面呢?(幼儿回答)。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画前要先考虑好如何布局整个画面,近处的景物要画得大些,。

远处的景物要画得小些。例如:近处的山画得大些、浓些,远处的山画得小些、淡些。

(2)幼儿作画,教师就构图、涂色等方面重点指导。音乐。

(3)请幼儿在明信片贴邮票处下方写上名字。

3、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1)你觉得哪张明信片最美,为什么?

(教师将这一张明信片放入投影仪投放出来)。

幼儿讲解自己的看法,教师着重引导幼儿从构图、涂色等方面来评价幼儿作品,。

尽可能找到每一副作品的优点。

(评价4~5幅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互相评价)。

三、结束。

今天请你回去想想,你想把明信片送给谁?到时我们一起来寄。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写上字,让幼儿寄给最喜爱的人或让幼儿之间互相赠送、留念。

幼儿游戏教学价值下的幼儿教学的论文

在不少幼儿园听课,以及在与幼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对有效教学都有准确到位的认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往往是老师们对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直觉理解。他们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果的教学”,也就是说一节课多多少少总是有些效果的,因此可以说每节课都是有效教学。显然,这一结论与有效教学提出的初衷似乎又是不一致的。于是,另外又寻找到了一个概念“高效教学”,以“高效果”区别于“有效果”。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不具备应有的深刻性,是将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想肤浅化的一种行为。在笔者看来,有效教学包括了高效的本义,有效教学既包括直观意义上的有效果和高效果,更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实施能够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也就是说,有效应当是符合幼儿教学规律的有效。做出这一判断,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进一步阐释。笔者反思自己的这段理解,感觉其实并非什么真知灼见。那为什么又要借拙作重作说明与重申呢?是因为多次的幼儿园教学调研结果表明,这一说明与重申具有必要性。是因为我们很多幼儿园的教师,甚至包括一些管理层的园长们对此认识都不尽到位,对有效教学的实施也只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和结果的所谓有效。

二、实施幼儿有效教学的途径探寻。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很容易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即在领略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念之后,具体的`实施有效的途径应当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必须走什么样的路,才能达到幼儿教学的真正有效?结合理论与一线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有效的幼儿教学途径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设计在内容确定、策略选择等问题上,教师心里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保证自己明确知道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活动程序(保证自己明确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哪些事情)。一般说来教师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针对这个教学活动,幼儿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二是教师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来提升幼儿的生活体验;三是在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内容(分几课时完成)中的重点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等。根据笔者这些年教研工作的经验,我们有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程序混乱,以及遇到特殊的生成无法发挥即时智慧将幼儿的思维引向教学目标的情形,本质上讲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明确指向性的原因。二是在教学实施中要有适当的融合性。幼儿教学面对的对象比较特殊,概括地说就是面对的是缺少具体的生活经验,但有着丰富的思想世界的儿童。在这个世界中有着儿童自身的认知规律,有着一个成人难以完全理解的生活世界。在对笔者所在地区的不同幼儿园进行调研并总结之后,在外出对一些优秀幼儿园考察并比较反思之后,我们发现一种有规律的现象,即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总能巧妙地把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根据她们的把握也总能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而像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幼儿教师,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师,但他们在幼儿心理把握上总有所欠缺或把握时机有所滞后。通过对大量教师的口头调查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掌握幼儿的心理规律,能够与幼儿的活动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而教学新手缺少的正是这一点,那些优秀的年轻教师虽然也能够对幼儿的即时表现有所反应,但她们多是利用间接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必然地出现反应滞后的情形。因此在我们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在对各幼儿园的校本培训进行指导时,总是特别强调幼儿教师要注意一手资料的积累,注意自己与幼儿活动的融合性。我们认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幼儿教学才能真正地走在有效的道路上。三是在课后要进行必要的反思。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幼儿教学的保障力量。事实上,在上面提到的有经验的老师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反思,而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因为在与各幼儿园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听说不少具有相当教龄的幼儿教师教学水平有停滞不前的情形。因此,在区域推进幼儿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教学反思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通过搭建一些平台,如通过教学反思设计比赛、教学观摩后的即时反思比赛等,来促进面上的幼儿教师的成长,从而为有效的幼儿教学提供师资保证。

三、对推进有效教学的反思。

在对有效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笔者提醒自己这一工作不能成为跟风性质的工作,不能为有效而有效。因此,在对园长和全市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强调这一观点,并要求教师们要基于自己的直觉经验进行思考。事实证明,这一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当然,由于能力所限,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欠缺,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幼儿教学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1.为幼儿创设识字读书的环境,让孩子获得识字敏感。

2.制作识字卡片。一定要是白纸,黑字或红字均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看图识字,卡片上不要将画面和字形同时出现,因为两个刺激物同时出现势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早已看惯了物的形状,没有看惯字(特殊物)的形状,所以注意力被画面所夺,这就极易形成“看画读音”而不是“看字读音”,这对识字是极为不利的。

3.早期识字要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成篇阅读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他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的兴趣。

4.每天都学一会儿,从1分钟开始,慢慢过渡到2、3分钟、3、5分钟,最后到累计学习30分钟。大人有空就让孩子一学,没空就把孩子的学习扔在一边,这样即便一次学很长时间,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5.最重要的是坚持!幼儿学习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让孩子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让他觉得学习就像爸爸妈妈上班、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到了这个时候,孩子能学多少,学多快,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6.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也不管是准备学习哪个学科,开始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先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兴趣、产生信任感,再进行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决不是听之任之,而要做有意的引导。

7.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不同之处就是,幼儿识字是以阅读为最直接目的,所以只要能够认、读就行了;小学生学习识字是要求“听、说、读、写”四会同步进行的,这是小学生识字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8.识字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幼儿都不应该有什么难度。幼儿识字不是简单的字就好识记,比较复杂的生字就难以识记。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9.教育界有句话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用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只要家长善于动脑,善于引导,孩子对任何学科都能够产生兴趣。

10.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11.要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学习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孩子才可能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12.识字需要不断巩固,否则必会前功尽弃。学与用要结合,识字与阅读要结合。

幼儿游戏教学价值下的幼儿教学的论文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小孩子用电脑玩游戏,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引进了游戏教学。许多家长对此喜忧参半。有的家长认为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忽视学习。

对于小学或中学而言,将游戏教育应用在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不一致,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的能力不一定对学生升学考试有用,可能也得不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而幼儿园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联系较少,所以说,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不能触碰电源,不能将手放在热水壶上等,这些事情都非常危险,幼儿平时无法去亲身体验,但是运用游戏教育则能模拟这些事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让触碰热水壶的卡通人物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这样可以警示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以后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人类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而游戏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游戏教学互动性强,突出学生个性。在教学环节方面,游戏教育在信息呈现和反馈、控制反应和激起反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游戏中包括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书本无法替代的传递信息功能。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幼儿智力,使幼儿主动去探索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游戏教学,能开发幼儿智力,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教育方式的重视,丰富游戏教学方法,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幼儿故事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近些年,网络媒体多次报道幼儿发生的安全事故,如食物中毒、溺水坠楼、磕伤碰伤等,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幼儿一线安全教育管理的实践以及园本生命安全教育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幼儿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幼儿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1)晨检时保健处的疏漏。许多幼儿会把自己喜欢的细小玩具藏入口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容易被幼儿吸入口鼻。(2)幼儿园接送制度不完备。许多民营幼儿园对于接送工作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不能做到一人一卡凭卡刷卡入园,容易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3)幼儿园游戏设备的老化、年久失修、螺丝松动等易造成对幼儿的伤害。(4)教师户外游戏组织中由于安全教育的不到位容易造成幼儿的意外伤害。(5)班级尖锐物品的随意摆放或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家庭中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1)交通安全事故。一些家长本身的交通安全意识单薄,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绿灯、过马路不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等容易导致意外。(2)药品安全事故。一些家庭把家中的常备药品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也不对孩子说明,孩子好奇就会翻来玩,由于许多药品色彩亮丽,导致孩子误食而中毒。(3)食品安全事故。有些家长在烹饪时不懂科学的菜肴搭配方式和饮食习惯,给孩子喝热汤、吃多刺的鱼、把两种忌讳的菜肴放在一起烹饪等,都很容易发生食品中毒现象。(4)水电安全事故。户外戏水淹死和家里触电致死的幼儿不在少数。许多家长本身缺乏对孩子用电的安全教育。

二、增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

在我们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更注重提醒和注意防护,如“不可以去危险的地方”、“上下楼梯不能跑”。我们的安全教育经常是片段性的,没有形成体系,怎样把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自主的意识和行为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可以对幼儿做到以下几点:

1.每学期开学,对全体幼儿进行。

“开学第一课”的学习今年的9月1日,我们带领幼儿一起观看了教育部门提倡教师和家长带领幼儿共同学习的视频。里面有各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安全事故视频。通过形象的视频观看学习,幼儿对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危险情境有了更直观的感性认识。

2.长鸣安全教育钟。

每天我们都会带幼儿外出户外活动,平时我们也会参加外出实践活动或幼儿园消防演练,我们需要对幼儿进行预防教育。我们会通过抛出问题,请幼儿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找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户外体育游戏或上下楼梯时,我们会通过游戏前的规则约定提醒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安全教育系列化。

每学期,我们都会根据班级幼儿情况制定详细的班级安全计划。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教育内容,内容涵盖交通安全、防震减灾、自救自护、防水防火等方面。通过集体教学、晨谈等方式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

4.安全教育家庭化。

幼儿的安全意识在幼儿园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建立起来,但我们的家长往往会站在成人的立场上思考幼儿的安全问题,作为家长,在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自己身先士卒做好榜样才行。

三、保证幼儿安全的有效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如何保证幼儿的安全?只靠教师的提醒和保护是不够的,我们的安全教育需要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真正做到由幼儿的外需转变成内需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首先,提高幼儿、教师、家长的安全意识,做到时时自查自省,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到零。其次,作为幼儿园,首先需要制定园所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幼儿园安全管理,与教师、家长签订安全承诺书,落实安全责任人。其次做好安全接送工作,对于家长接送严格一卡一人接送制度,对于未带卡的家长,要做好验明身份,登记验证的审核工作。此外,幼儿园要定期开展防火防暴等安全演练,让幼儿亲身体验。再次,作为教师,要着力于对幼儿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工作,并把安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在工作中定期排查班级不安全物件。在开展各项活动前,要对幼儿进行提前的安全教育。最后,作为家长,要提高安全的危机意识,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如每天入园前检查孩子的口袋,不携带细小玩具或其他危险品进班;孩子患病要在家隔离并告知老师缘由,接送孩子要专卡专人等。幼儿的安全教育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努力维护。让我们共携手,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快乐、美好的学习乐园和生活环境。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教学与媒体教学的论文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对创设教学情境十分有效。投影仪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及场景,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教学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

如四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整篇文章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的坚强勇敢和对父亲的信任,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但小学生阅历较浅,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不够,只有把地震等这些抽象模糊的概念、事物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情境,感受文章的事物和情境,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时,先给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必定会对地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震惊场面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奈和渺小,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看完视频和图片再给学生讲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流露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刻理解文章中描绘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以及在灾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涵。

扩展学习空间,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为了培育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而这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如今,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电教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运载的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学生可以很大范围内查询、分析、筛选、整理、积累信息和知识,极大地扩展学习空间。同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利用播放视频与音频、展示图片等手段,让小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于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视频,来达到让学生认识字并会写字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象形字“山”,可以展示一幅一座高大山峰的图片;教学会意字“森”,可以展示三个“木”字结合成“森”字的过程;教学形声字“鹅”,可以播放鹅叫的视频;等等。利用这些展示手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时,除了讲解文章涉及的月球知识外,还从网上寻找许多月球的知识,给学生观看、阅读。对于对月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把一些介绍月球的书籍、网页、网站、论坛等介绍给他们,教授他们寻找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扩展学习空间,激发求知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巧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比较抽象,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相关性,学生容易对其缺乏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电教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的参照物,创设情境,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吸引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授《桂林山水》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只是阅读课文里面的文字和听教师的讲解,他们无法知道桂林山水具体是什么样的,对于文章中美如画的意境的描写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巧用电教媒体,把《桂林山水》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桂林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在导入新课后,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一边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之中,充分激发学生观赏、品味桂林山水的兴趣,对于文章中“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抽象的词语,也能结合形状各异的山峰图片来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品味出作者语言文字的美,如身临其境一样去欣赏桂林山水,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资源,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用的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是很丰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解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正确梳理好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资源,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逐一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更好更有效率地接受语文知识[3]。

如在教学《称象》这个课文时,经过梳理,这一课的重难点知识就是“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只是依靠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曹冲到底是怎么称出大象重量的。所以,这时候就要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利用资源,把“赶大象上船”“船舷画线”“赶大象下船”“放石头上船”“运石下船”“称石”这一曹冲称象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称象的步骤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展示完之后,让已经理解曹冲称象原理的学生上台表演,把称象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教材内容,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在教材的内容上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知识,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弥补教材资源的短缺,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节省课堂时间,优化教学环节。同时,电教媒体丰富的知识环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打开学生进行创新的大门。

如在教授《乌鸦喝水》时,为了拓展延伸知识点,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找一些类似《乌鸦喝水》这样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发散他们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先播放乌鸦喝水的影像,根据影像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乌鸦喝水的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这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做出科学的点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播放相关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茂盛葱绿的树木,手一拍,就看到了多姿多彩、大小不一的鸟类,就像文章中所写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生动鲜明的一幕,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鸟的天堂”。针对学习这篇课文,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大树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描写风吹下的大树,也可以描写下雨时的大树,更可以描写大雪下的大树。总之,让学生全凭自己的想象来描写,以此方法来拓展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美感因素,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欣赏课文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努力挖掘文章中的美感因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能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授《燕子》时,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燕子”来赞美春天的美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结合文章,帮助学生欣赏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介绍完课文的背景知识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见过春天的脚步?有没有看见过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有没有感受过春天沁人的气息?”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文章进行朗诵,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深刻体会到“春天的脚步”“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春天沁人的气息”这些美的意境,感受到春天的美,得到美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记住,电教媒体只是教学中有用的辅助手段,课堂还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到最佳契合点,让电教媒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4]。

参考文献。

[1]张小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83。

[2]曾晓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4):26—27。

[3]董新全。解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3(1):105。

[4]何兰芝,张淑平。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评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9):125—126。

手工活动幼儿教学的论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可爱的小蜗牛》、电脑、视频展示台、电视机。

2.人手一盒彩泥、火柴棒、泥工垫。

3.用橡皮泥制作的草地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以为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

二、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

1.初步认识蜗牛的外形。

(1)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蜗牛有头、颈、身体、尾巴、触角、眼睛、还有像小房子一样的贝壳。

师:小朋友,大家想不想也拥有这么一只小蜗牛?

师:小朋友看!这只蜗牛有什么不一样的?

小结:是用橡皮泥和火柴做的。

2.老师示范操作。

师:小蜗牛应该怎样做呢?小朋友小眼睛看好啦!

请小朋友把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把橡皮泥捏一捏;然后把橡皮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最后在头上插上火柴棒做它的犄角。

三、幼儿操作。

1.提醒小朋友不和别人争抢彩泥。

2.鼓励幼儿大胆地制作小蜗牛,老师巡回指导。

3.做好的小朋友把小蜗牛送到草地里,欣赏同伴制作的小蜗牛。

四、在视频展示台下欣赏。

师:小朋友你刚刚送蜗牛的时候,都看到了哪些小蜗牛,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小蜗牛,你们觉得怎么样?

小结:小朋友,那我们一起带着小蜗牛去散步吧!

相关范文推荐
  • 12-03 生命需要珍爱(优秀21篇)
    优秀作文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突出、思想深刻、语言精炼的一种文学体裁。不妨阅读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涉及各个领域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 12-03 小学六年级中秋赏月大全(16篇)
    优秀作文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并能够以独特的角度去审视和解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放鞭炮喽!
  • 12-03 主管的个人工作辞职报告(优质15篇)
    辞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度参考一些范文和样本,但需要保持个人的真实和独立性。如果你还不清楚如何开始写辞职报告,以下是一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 12-03 幼儿园安全课策划方案幼儿园安全名称范文(17篇)
    策划方案不仅能够提前预判问题和难点,还可以规避风险,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欢迎大家阅读以下策划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策划工作有所帮助。“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
  • 12-03 金融银行实习报告(热门20篇)
    实习报告是对自身实习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实习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下面是一些实习报告的范文,它们展示了实习学员在不同行业和岗位
  • 12-03 普通员工的上半年总结(优秀22篇)
    总结过去半年的经历,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半年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转眼瞬间,20xx年上半年过去,在这半年
  • 12-03 考察期思想汇报(汇总18篇)
    思想汇报是一种对自己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的梳理和整理。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思想汇报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方式。敬爱的党组织:我于12月份,正式成为
  • 12-03 人事入职通知书(专业19篇)
    人事管理还包括员工考核、晋升、奖惩等工作,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人事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以实现公司整体目标的达成。在人事管理中,如何招聘到合
  • 12-03 学法守法懂法精彩演讲稿(实用14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掌握听众的心理,合理运用语言技巧来引导和影响听众的思维。从这些范文中,你可以学到如何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如何通过语言和情感打动听
  • 12-03 保险业自查报告(优秀16篇)
    自查报告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进一步发挥个人潜力,提升自我形象。请继续往下阅读,了解一些出色的自查报告范文,并从中汲取写作经验和技巧。尊敬的平安保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