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14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3 09:56:55 作者:念青松

编制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记忆与复习教学计划范本,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提高记忆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正确书写“鹊”字,背诵这首词。

2、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诵读、品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诗词、辛弃疾的资料等,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词引入,自主解题。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我们读诗词的时候要稍加停顿,抑扬顿挫,那就会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注的停顿再读一读。(课件出示全词,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一些画面呢?那就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来品读词的上阕吧!

三、解词品悟,课上研讨。

(例中学)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想象画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一说。

2、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描绘得真美啊!作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绘了黄沙岭的夜景,大家来说一说有哪些感官呢。(教师板书:看--明月别枝;听--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嗅--稻花香)你觉得这样的夜景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想象会产生美丽,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3、提问:是什么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喜鹊呢?

学生自主发言。

4、提问:是谁在说丰年?又是怎么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明月、清风,这鹊啼、蝉鸣、蛙声,还有这弥漫着的稻花香,使得黄沙岭的夜晚是那样的清幽、静谧和美好,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板书: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此时,作者行走在这样的夜晚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以译文的形式带着大家再次重温上阕的内容。(课件出示上阕词义,读给学生听)。

5、指名读。

教师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学习上阕的方法:先是想象画面,然后是抓关键词语理解词义、体会情感,最后是串联整个词义,读中悟情。

(实践悟)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品读下阕。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6、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自主发言。

7、教师小结:刚才还是明月高悬,一片明朗,转眼就变得昏暗只看得见几颗星星了,雨点也飘落下来。此时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想到什么?(教师板书:思避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路转溪桥忽然看见了茅店,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在山野中夜行遇雨,仓皇之间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可以想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欣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带着大家再次重温下阕的内容。(课件出示下阕词义,读给学生听)。

8、指名读。

教师小结:就是这后两句点名了词人的身份--行人。也让我们理解了题目“夜行黄山道中”,原来明月别枝是行人所见,鹊啼、鸣蝉、蛙声、说丰年是行人所闻,遇雨急寻茅店是行人所思。整首词都没有离开“夜行”二字!既写出了赏景之美,又写出了避雨之趣。让我们充满情感的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吧!

四、整体感悟,盘点收获。

1、学生再读全词,回归整体,尝试背诵。

2、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本首词。

2、(迁移用)请同学们运用以上学习的方法,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也可阅读辛弃疾或其他词人的词作。

以下任选一个完成:

3、结合本首词的意境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4、结合本首词的意境画一幅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现”。

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9西江月:词牌名。

10桥:(有的版本为“头”,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上为“桥”)。

11见:通假字“见”念“现”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上阙写夏夜景物,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十分优美动人。读这几句我们会深深感到作者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它拽着长声飞到远处去了(也可能没有飞)。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鼻孔的'。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苏轼《南国》诗写道:“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也是写丰年的喜悦的,很有特色。相比之下,似乎这首《西江月》的表现手法更觉委婉、自然,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谓“过雨云”,并不需要整个天空布满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云就可以下起雨来。“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威胁,所以尽管只有“两三点”,诗中人也会有焦急之感,从而加快脚步。词面上没有写到“加快脚步”,这里我们依常情推测,但结尾两句又告诉我们,这推测是正确的,“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使主人公变得坦然了。“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的,让读者品味出来的,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首词,上阕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通过课后搜集宋词,吟诵宋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读懂题。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2、简介作者,这是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曾遭贬职,那儿多年生活,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三、读通词。

1、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4、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男女生比赛读。

四、读懂词。

过渡:光会读是不够的,你还得理解它才行。看着注释,试着自己读懂这首词。

1、理解词义。检查:惊鹊鸣蝉丰年茅店社林。

2、读着读着,你好象和作者一道走进了黄沙岭,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

a:看到的:美丽的风景。

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理解词意)。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b:听到的:悦耳的声音。

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谁说丰年?青蛙、作者还是路过的农人?说些什么?

c、闻到的:好闻的气息。

稻花香。

d、触觉:清风吹拂脸颊的凉爽。

你能体会到作者在黄沙岭中行走时心中是怎样的吗?(愉快、喜悦、着急……)。

深入:这么多收获中,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的意思,并描述。)。

五、拓展。

1、读着读着,你联想到了学过的哪些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敏感。

……。

2、我们可以怎样开展诗的学习?你打算怎么学?

拓展阅读: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诗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悠悠中华文明五千年,古代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自由背诵。

看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先来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弃疾的图片)这是谁?

对,那谁能谈谈你知道的辛弃疾?

齐读,板书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二)初读感悟。

请大家自读,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抑扬顿挫。

指名读。

看来大家都预习的很充分,词读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吗?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大家说一说,不懂的地方请教一下周围的同学。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结合对字词的理解,把整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

你喜欢作者描绘出来的画面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相关诗句和你的想象谈谈想法。

是什么人在说丰年?会说些什么?丰年与稻花香、蛙声有什么关系?是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时会怎样想?怎么做?

从“旧时茅店社林边”和“路转溪桥忽见”两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当时心情怎样?

请你带着你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

(四)拓展延伸。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写的是作者在夏夜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色,表达了此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人不仅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美妙感觉。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方法引导,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拓展延伸几个教学环节,希望引导学生在疏通、理解古词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在理解古词意思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基本上完成了预设,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词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时,我没能及时指出这里的七八个,两三点都是虚指,造成了错误,在课后也及时进行了纠正。体会意境这一环节本想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有没有过词人那种“路转溪桥忽见”的感受,可是因为前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上课时就把这部分给略过了,造成了这点没有讲透。

新课标规定,对诗词的学习应该是由诵读开始,到体会意境,最后在落实到诵读,但整堂课我只在第一个环节扎实了诵读,没有进行诵读的指导,还是读得不够。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今后我会继续学习怎样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争取讲好每一首古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1、请学生读这首词,注意把字读准确,把词读通顺。

(见转)。

2、强调“见”的读法。同学们在哪里还学过这个字?

出示课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其义自见。

师:你怎么知道读这个音?(鼓励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见”这个字学生容易读错,联系旧知,进一步了解通假字的用法加强记忆。)。

3、读诗词除了读准字音,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走近作者,走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师:指点词的读法,讲究平仄和停顿。请同学们认真读,把你认为该停顿的地方划出斜线。

4、考考同学们。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划分的。引导正确划分。引导学生反复读好这几句。

(设计意图:这几句学生在节奏的划分上容易出错,为了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把这几句难的句子专门提出来讨论,做到教学中的有的放矢。)。

5、指名读整首词,指导词平仄和停顿的读法。

6、采用多种形式读,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加强指导。

7、齐读整首词。(可带动作)。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形式、层层深入、重点词句指导读的方法,将读落实到实处,不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在反复的读中感受词所描绘的意境。)。

三、解诗意。

师:要想了解词中所写的内容,关键要知道字词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连通顺。

那怎么扫除字词障碍呢?(借注释、查资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词已不陌生,积累了不少有关诗词的知识和诗词学习方法。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已能自主进行诗词的学习,并且能带领小组成员有效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根据上阕词意,自学下阙词意。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曲调,悟特点。

出示辛弃疾词《破阵子》,教师诵读这首词。

师:我们知道词可以唱,词牌名就相当音乐中的乐谱,我们来听听《破阵子》的曲调。播放曲调《破阵子》,学生谈感受和看到的画面。在听一首曲调,播放曲调《西江月》,生谈感受看到的画面。引出词牌西江月。

师小结:这就是西江月,词的词牌名,词可以唱,不同的词牌名就有不同的曲调和各自固定的格式。词牌名也决定了词的风格,是豪放的、婉约的、还是清新的。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前面已学习了好几首词,对词的知识有了一些了解,但对于词可以唱,选择什么样的词牌名就决定了词的风格比较含糊,因此,本节课通过辛弃疾的两首不同风格的词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的特点。)。

师:回忆我们学过的词,同学们对词还有哪些了解?(上下阕词的题目等方面来说)。

学古诗词的几个步骤呢?

小结:读解明悟诵默。

(设计意图: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为本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词打下基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上阙写夏夜景物,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十分优美动人。读这几句我们会深深感到作者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它拽着长声飞到远处去了(也可能没有飞)。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

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鼻孔的。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苏轼《南国》诗写道:“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也是写丰年的喜悦的,很有特色。相比之下,似乎这首《西江月》的表现手法更觉委婉、自然,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谓“过雨云”,并不需要整个天空布满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云就可以下起雨来。“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威胁,所以尽管只有“两三点”,诗中人也会有焦急之感,从而加快脚步。词面上没有写到“加快脚步”,这里我们依常情推测,但结尾两句又告诉我们,这推测是正确的,“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使主人公变得坦然了。“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的,让读者品味出来的,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首词,上阕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

看见:月(明)、鹊(惊)星(稀)、雨(疏)。

闻到:稻花(香)。

听见:蝉(鸣)、鹊(啼)、蛙(说)。

感受:夏夜宁静、丰收喜悦忽见:惊喜。

作业设计:

1、做做词人:按照“西江月”的词牌,自己写一首词。

2、当当作家:写一篇散文,将《天净沙·秋》所描绘的情景反映出来。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宋史·辛弃疾传》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件。

一、导入。

1、名句背诵。

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

3、揭示课题:

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

教师介绍黄沙道。

二、整理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

1、请看屏幕,指明读“学习任务”,齐读“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

3、检验:

(1)指明读词语,齐读词语。(评价)。

(2)解释词语。

(3)检查朗读:(评价)。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读“学习任务”、“温馨提示”。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点拨启发。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生1:词人看到了明月当空,喜鹊正在枝头欢叫,惊飞……(随机出示句子)。

板书:看:(学生写)明月清风惊鹊鸣蝉。

听:(学生写)鹊声风声蝉声。

师: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2。

师: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它飞到另外的枝头,甚至边舞边鸣。明月之夜,清风无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

师: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引读)。

师: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师: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引: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板书:闻:(学生写)花香听:蛙声人声。

a、此时此刻,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耳听着水国的骄子们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板书:愉悦、与民同乐)。

师引: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

他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板书:想。

(如:“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就让这种喜悦通过你的朗读传递出来吧!

b、朗读诗句生1。

评:读得怎样?(生评)。

谁再来吟一吟?生2齐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千古名句,让我们也感受了丰收的喜悦。

过渡: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板书:雨声。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挂着几颗星星,听到了雨的声音。

师:谁也从这句听到了、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

a、这里词人采用了什么手法?(对偶)。

(师引导:“天有不测风云”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小雨沙沙送来夜的清凉。这是无声中的有声,这是不动中的悄动。)。

b、师:让我们再次诗意地读——。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渡:还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a、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诗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分……)。

c、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d、请你带着诗人此刻的心情,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兴奋、激动)。

师:是啊,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齐读这一句——。

六、当堂达标——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先配乐,后画面展示。

师:这样的一个夜晚,不仅是一首词,也是一幅优美的画,这幅画你可以用语言来描绘。咱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歌的意境。

1.仔细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配乐写话。

师:此时此刻,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请你拿起笔,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写下那动人的画面。(师巡视指导)。

3、展示画面。

(1)师:你能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吗?尽量用精炼的语言。

(若有困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组的小标题最美。)。

(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4、课件展示部分译文,一生朗诵。

(1)学生补白。

(2)译文展示:(师范读)。

·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3)教师朗诵。

师: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尽管词人没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笔下的一幅幅艺术画面,却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让我们再次把词人这种情、这种爱读出来吧!会背的可以背诵。

板书:珍爱生活。

5、齐读(或背)整首词,整体感知(师生共读)。

师:我又一次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七、拓展延伸,对比欣赏。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欢快,豪放)但是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相关范文推荐
  • 12-13 小学三年级关爱空巢老人(优秀17篇)
    优秀作文惊艳了文字的世界,让人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力量和人类思维的辽阔。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它们展现了作者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的魅力。爱的付出,不一定要像“最
  • 12-13 城管个人工作年度总结(精选13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让自己更有动力和信心去追求更高的目标。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 12-13 信息教师工作总结体会大全(17篇)
    通过教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大家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本学年在学校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的
  • 12-13 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荐读(优秀14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学生会的发展方向和改进工作方法。下面是一些学生会工作总结的经典案例,欢迎各位同学参考参考。回顾过去,对比今天,即将放假的我感慨万千
  • 12-13 物业财务部的工作总结范文(13篇)
    通过财务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财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光飞逝,20xx年的工作已
  • 12-13 军人工作总结大全(22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不仅要对完成的任务和项目进行详细说明,还要注重总结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为自己的成长留下有价值的记录。下面是一些经过整理的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
  • 12-13 个人师德师风学习心得总结(实用22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个人总结范文,不同的领域和行业都有涉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12-13 财务出纳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优质15篇)
    财务工作总结是对财务部门日常工作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规划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接下来是一些典型的财务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 12-13 律师事务所年底工作总结(精选22篇)
    律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准备。看看以下的律师工作总结范文,或许能够启发你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和总结。鸿英律师事务所于xx年5月份成立
  • 12-13 高级技师个人技术总结大全(18篇)
    个人总结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阅读以下个人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写作个人总结提供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