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七年级数学去括号课件(优秀20篇)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课件(优秀20篇)

时间:2023-12-18 19:25:16 作者:笔舞七年级数学去括号课件(优秀20篇)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材料,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囊括了不同主题和不同领域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七年级数学数轴课件

学习目标:

1、掌握数轴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

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并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

师提出问题:(1)先画什么呢?

(2)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3)怎样正确摆放这几者的位置呢?

问题2:怎样用数轴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

关系(方向、距离)。

师生合作完成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数轴的概念。

问题3:怎样正确地画一条数轴,数轴需哪几个条件?

怎样才能将不同数的点清楚表示出来?

尝试画满足条件的数轴。

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想象的数轴,并把学生不同画法展示出来。先让学生交流哪种画法规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数轴的特征:

(1)数轴是一条直线。

(2)数轴三要素: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题目及图形在导学案上)。

三、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问题。

(1)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91.5-22-2.52(2)写出数轴上a、b、c、d、e表示的数。

(图形在导学案上)。

观察发现:(1)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

发现什么规律?

(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完成上述问题。

四、巩固提高。

1、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3-2-10123。

(2)-30-20-100102030。

(3)155122-2-。

2五、课堂小节:、数轴的概念。、数轴的三要素。、数轴的作法及数与点转化过程。

六、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4面习题1、2第二题123。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件

3.感受到原来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4)把第(3)题的算式列为300+(-200),有道理吗?

(5)某仓库第一天运进a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b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探索2〗。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下面的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小游戏〗。

〖练习〗。

2.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

〖补充作业〗。

1.分别用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表示下面每小题的结果(能求出得数):。

(1)温度由下降;(2)仓库原有化肥200t,又运进-120t;。

(3)标准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4)第一天盈利-300元,第二天盈利100元。

2.借助数轴用加法计算:

(1)前进,又前进,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上午8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8时下降,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3.某潜水员先潜入水下,他的位置记为。然后又上升,这时他处在什么位置?

七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汀罗镇第二中学2018.1。

汀罗镇第二中学王建伟。

本人在这学期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管理方面。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因此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其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刚开学时,为了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外中的生活,早上我早早到校与与他们一起打扫卫生,与他们一起上早读。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于我的出色努力,班上工作井井有条,我班多次获得纪律和卫生红旗。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讲学稿。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就会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于是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仅限于课表指定的范围。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4、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另外还要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堂上,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多问一句:会不会,懂不懂,课后,对他们的不足及时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能够主动学习。同时,我一直坚持在复习期间学生每做完一套题,我就让课代表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把每一道题分到学生手里,学生不得拒绝分给自己的题,但可提前做准备,到第二天课堂上我提道哪一个题,是谁的题就上来给大家讲解。这样会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一回小老师,同.时,我还发现当学习不好的上来讲对时,其余的学生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他会很兴奋的,对学习数学也有了信心。

5、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应与他们交流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更为巧妙的方法。听公开课多次,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

6、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中层生共和待进生。利用每天利用午休辅导。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即一名优生负责一至两名中层生和一名待进生,优生经常讨论学习问题,弄懂弄透了才去辅导其他同学。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待进生,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7、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科研方面。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与老师配合,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预习,再听课,课后回顾知.识要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最后再完成作业等。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够灵活,不能总是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2018年1月.

七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2.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垂线的第一个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垂线定义做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垂线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通过垂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活动投影片演示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式学习。

三、重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垂线概念和性质。(二)难点。

垂线的判断和性质的理解运用。(三)疑点。

垂线的性质。(四)解决办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性质,并运用练习加以巩固。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尺、量角器、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复习基础知识,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思考、互相叙述和纠正,教师点拨,练习巩固新课。

3.通过师生互答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

(一)明明目标。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提出问题:如右图,(1)∠aoc的对顶角是哪个角?这两个角的关系怎样?

七年级数学课件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1)4-(-3)=______;(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9-(-5);(2)0-8.(3)(-3)-1;(4)(-5)-0(5)(-3)-[6-(-2)];(6)15-(6-9)。

例3p63例3。

例4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5)0-6;(6)6-0;(7)0-(-6);(8)(-6)-0.。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2)b-c;(3)a-b-c;(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七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2.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垂线的第一个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垂线定义做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垂线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通过垂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活动投影片演示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式学习.

三、重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垂线概念和性质.(二)难点。

垂线的判断和性质的理解运用.(三)疑点。

垂线的性质.(四)解决办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性质,并运用练习加以巩固.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尺、量角器、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复习基础知识,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思考、互相叙述和纠正,教师点拨,练习巩固新课.

3.通过师生互答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

(一)明明目标。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提出问题:如右图,(1)∠aoc的对顶角是哪个角?这两个角的关系怎样?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课前准备。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

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

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感官根据问题讨论,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官感知外界环境的情况。精心编排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叙述出人体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主要器官。

眼球的结构观察瞳孔在光亮和黑暗环境中的变化,对比曲度不同的放大镜聚光情况的区别,探究凸透镜成清晰图像的条件,对比。

总结。

眼球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介绍眼球的各个结构,帮助学生对比总结。

第二课时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更换不同曲度的凸透镜,探究成像位置的改变,对比总结近视的成因。尝试寻找矫正的办法。总结同学发言,引导同学思考,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

用眼卫生调查学校里的近视情况,讨论什么是卫生的用眼习惯。

第三课时耳的结构和功能和听觉的形成感受振动产生声音,鼓膜的振动,观察听小骨的模型,描述声音在耳中的传递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总结。

用耳卫生讨论引起耳聋的原因,以及保护听觉的措施总结同学发言,引导同学思考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

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学生:晶状体。

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第二课时: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

学生:晶状体。

学生:一个厚,一个薄。

教师:那么,我们实验一下哪一个放大镜能更快地将光线汇聚起来?

学生:(实验)厚的折光能力强。

学生:(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装置,将蜡烛从远处移到近处)近距离的成像更清晰。

教师:现在换成薄的放大镜实验一下。

学生:用薄放大镜的时候,远距离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师:我们的晶状体能灵敏地自动调节厚薄。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晶状体就自动调节到比较凸起的样子。(用成像装置演示,将蜡烛移近,并换用厚凸透镜)但如果晶状体调节的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演示:将蜡烛移动到远端)。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学生:近视眼。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学生:凹透镜先使光线散开一些,再经过晶状体的汇聚,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教师:近视眼当然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眼保健操可以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帮助放松晶状体。你会做眼保健操吗?让我们从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角度,再来学习一遍眼保健操吧。

学生:尝试寻找正确的穴位,做眼保健操。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请志愿者讲述自己的感受,请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如果一个人双目失明,他不仅不能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生活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你在生活里遇见过盲人吗?讨论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小组绘制一份宣传《角膜捐献》的宣传海报作为爱心作业。

第三课时:

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怎么听见声音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打开录音机,要求一位同学将手放在音箱表面)。

学生:当录音机播放声音时,音箱振动。声音越大,振动越厉害。

教师:我们再来振动一下音叉。

学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用手终止音叉的振动,声音消失。

教师:可见,声音来自振动。可以产生振动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一根琴弦,可以是蚊子的翅膀,也可以是我们的声带。声带的振动可以振动空气。我们用手可以很容易感受到。

学生:将手放在口腔前,发出声音,感受空气的振动。

教师:展示耳的模型,请同学们观察,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

学生:鼓膜。

教师:空气能振动鼓膜吗?让我们做个实验:用手指将一页书展开,向绷紧的书页吹气。

学生:手指感受到纸张的振动,听到低沉的声音。

学生:有听小骨。

学生:听小骨前面紧紧连接鼓膜,后面连接耳蜗。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和耳蜗也会振动。

教师: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想一想,耳的那些结构受到损伤可能引发耳聋?又有哪些行为会导致这些损伤?我们如何避免这些损伤呢?请按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想得最全面。

七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课件

教材首先出示鞋盒、粉笔盒、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玻璃球等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到形状是物体的众多属性之一,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的形状相同,有的形状不同,形状相同的物体可以看成一类。

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符合儿童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形。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并且,每个学生可以说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有很大的开放性。

“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通过滚圆柱、推长方体、搭积木、转球、摸球等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感性的、初步的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并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做一做”的第2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

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可以用牙膏盒等)。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

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

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五、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 ”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中括号》【】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七年级数学下相交线课件

一、《相交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要求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知道“对顶角相等”;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是“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为完成教学任务,不遗漏一个知识细节,我按课程标准要求,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完美解决每个问题。在第一个教学办上这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点点击破每个知识点,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正好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到了第二个教学班授同一节内容时,由于在第一个教学班教师从上课给学生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引导讲解,不停地提问、解答,感觉很累,便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先自学本节内容,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自学的收获,同学们互相补充、交流探讨,教师只是强调了重点、点拨难点,在下课也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只是教师讲的少、轻松多了。课后反思: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是不同的情感体验。第一节课我为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以教师引导讲解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解决一个问题,紧接着又一个新问题的提出,一堂课下来,教师从头说到尾,学生接受命令式的跟着听到尾,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师感觉很累,学生也有点被迫无奈。第二节课,因教师累想休息而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学、谈收获、体会,教师只点拨难点,同样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学生还讲出了不同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比这两节课,才发现自主学习不是教师引导学生圈套式的学,而是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设计并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正来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等。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基本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1.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只有程度较好的学生思考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还在思考中。2.欠缺对“学困生”的关注,我也没能用更好的语言激发他们。3.没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4.没能进行很好的知识延伸和拓展。5.合作探究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还是没能研究出结果。

我想:在以后实际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这句话,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不足之处,使自己的水平再迈上一个台阶。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课堂前奏。

师:我们先来看看"正"和"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正,这个字最早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用来指做事情的。正的组成是由上面的一横"一"和下面的止(止在古文中有代表足的含义)。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是一个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最初的本义是指不偏斜,平正。后来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就非常多了,但绝大部分的解释还是围绕本义的不偏斜,平正。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的人刚直不阿,我们就是在说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正派、正气凛然,还可以说这个人做事公正无私等。这个正字被用于学术中像物理中有正极、正电等;用在我们的数学中的主要有正方向、正方形、正面等,今天我们要用的则是正数、正号。

负,本义是倚仗、凭仗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秦贪,负其强",就是说秦国贪图其他各个诸侯国的领土,是倚仗或凭仗自己国家的强大,有势力,有本事。后引申为背负的意思,如负荆请罪就是背负的意思;我们平时也经常说某人的负担很重,或者说是负债累累等,总之,负的含义不如正的含义好,总是有那么点不如意的地方,总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它在学术中的应用如果在物理中,一般就是和正相反的意思,例如,有正极就必有负极;在数学中也用了表示与正相反的意义。当然,你说有正方形是不是就应该有负方形,这个先告诉大家是没有这个称呼的,那具体称号什么呀我们小学已经学习过了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大家学习时应该灵活应变,学会变通,不要让你举一反三你就死扣,那就不叫变通,更不是举一反三了,而是叫呆板,不开窍了。我们是来学习知识的,人家都说是越学越聪明,你别越学越傻,那就不行了。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正数和负数,即两个互为相反的数。正数,英语里面用了positive这个单词来表示"正","positive"这个单词含有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义。负数,同样英语也用了一个与positive意义相反的单词"negative",它含有负面的、消极的等的意思在里面。

大家看书上给我们举了我们常见的例子,天气预报。这里有一幅天气预报的画面,有哪位同学来模仿天气预报员的口气,给我们大家播报一下这幅画面的天气情况。

一位同学站起来,并向大家播报了天气情况。

生:有,零下。

师:那他为什么要读着零下呢?

生:因为温度很低,比零度还要低。

师:这幅画面上的零下都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每个数字前面都有一个减号(部分同学回答负号)。

生:沉默(不知如何准确回答)。

师:没关系。能够回答负号的同学说明我们课前是很用功的,做过预习的,这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课前预习,这样他在课堂上能够准确说出负号,现在只需要理解为什么叫负号就可以了,这样他在学习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同学要容易得多。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好处的。(老师上课是需要不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方法。)。

生(小声说话,或者说是嘀咕):你前面不是说了正数和正号,这里和正号相反的不就是负号了嘛。

生:用与减号相反的符号"+"表示。

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知道了表示方法,但是我们该怎么读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了怎么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或者说是会书写了。但是我们要说给别人听该怎么说呢?也就是该怎么读它呢?(正号!)正确。这两个符号在我们数学的术语里面又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在这里读着"正号","-"在这里读着"负号".这个读法是数学里面规定的,是我们日常用语中的习惯读法。这里的+5,+6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加上5,加上6,加是一个运算过程,而正号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和数字组合在一起作为是整体的,是一个整体的数字,是不含运算的。同理,这里的-5,-6它也不是减去5,、减去6,而是一个-5、-6的数字。为了和我们的加号和减号相区分,所以我们就给了它另外一种读法。

我们知道了读法,但是是不是非得都这样读呢?负号需要这样,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去读和写,但是正号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天气预报时,我们只看到了10°c,而没有看到过+10°c吧?同样,我们也只听到了10°c,没有听到过零上10度嘛?有听到过的吗?有哪位同学曾经听到过说零上10度或看到过+10°c的?(均回答没有)所以说,正号我们在写的过程中也可以省略不写,读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刻意去读出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正号和负号,但是什么又是正数和负数呢?

生: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师:对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它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这里,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还是来看看这天气情况。表示正数的零上的温度是不是都比零大呢?反之,比零小的零下的温度是不是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呢?这下我们可以先简单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了。

(生说,师板书):比零大的数是正数,比零小的数是负数。

师:那零是什么数呢?我们可以看到零上和零下就是从字面意义来讲,也是上下是互为相反的意义,而零始终没有变吧?对了。(生说,师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我们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性质,我们先看看我们这些正数和负数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整数,正数我们称为正整数,负数我们成为负整数呢?那0呢?还是整数。今天我们要给整数下一个定义,(板书)。正整数、负整数与0统称整数。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比零大的数还有哪些?分数是吗?例如:昨天的温度是6°c,说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1/3,表示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2°c;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温度比昨天低了1/3,表示比昨天低了2°c.这里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吗?当然可以的。所以说我们的正数和负数还包括了正分数和负分数。看书,书上对于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家可以看一下,它说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正数,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负数。

师:从前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正数和负数比较是用来表示比0大或者是0小的量的数,同时还可以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的数。例如:防汛部门每年都要做水文测量,水位上涨了,用正数表示,水位下降了,就用负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大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大家先看看书上这几个例子,然后自己再举一些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看看哪些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学生看了书上的例子后,纷纷举出生活中接触的例子)一个同学说:"我在家帮我爸爸打印文章,挣了50元,用正数表示,记为+50元或50元;去吃肯德基花了40元记为-50元。"。

师:非常好。我们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

然后重复正数、负数、零以及整数的概念。太好了。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名词——有理数。大家总结一下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生说,老师板书)。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整数也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就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4.有理数分类。

(1)按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分类:

(2)按整数和分数的关系分类:

七年级数学角的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二、讲授新课。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四、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七年级数学角的课件

宋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实例、观察、类比进行教学活动,由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认识了不等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学生与教师身高比较(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从而引入不等式符号,体现从学生“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不等式,并提供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悟到等式与不等式的联系与区别,体现了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育人价值的思想。在落实双基方面做了精心准备,选题由浅入深,题目典型能较好发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了不等式,而是通过类比发现了等式与不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体验了学习成功的快乐!

需改进之处:

1.引入不够创新,过于普通;

2.个别提问的有效性不高;

3.学生资源未能很好的利用。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执教者扎实的教学功底,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听课和评课,我从执教者身上学到了许多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吸收并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件

1、调查了解,交流感悟时间是最宝贵的,珍惜时间与否决定成效,使学生初步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互相启发、帮助,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在学生身边的事或者曾经经历过的事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顺势引导,得到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达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发展的目的。整个活动凸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以活动为载体,构筑活力无穷的体验课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悟时间的重要和珍贵,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本次活动中,在上课前,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开展调查活动,精心制作了调查表,让学生通过采访周围的人,通过自己的一分钟实践活动,体验时间的重要,感悟时间的价值。课前调查活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就与学生一起调查,向自己的长辈、亲朋好友、媒体了解珍惜时间的人们的工作情景和成效;师生共同调查、体验一分钟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课堂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交流,一起发现、感悟。

1、师生共同向自己的长辈、亲朋好友、媒体了解珍惜时间的人们的工作情景和成效。

2、师生共同调查、体验一分钟在生活中的价值。

3、教师采集一组体现时间就是生命、财富、胜利的录象片段。

4、师生共同收集关于时间的格言和谚语。

一、游戏导入主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的活动课上,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聊聊关于时间的话题。小朋友可能会想这个话题会不会太枯燥?不一定哦!让我们一起先来参与两个活动。

1、做一个动作。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动作,(边示范,边说)双手平举、半蹲。

准备好了吗?来,让我们随着小闹钟的滴答声,开始吧!

2、看一段有趣的动画片。

师:小朋友一定感到累了吧!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点击课件)。

3、交流:

师:动画片没了,小朋友一定还想看吧!我也是。但时间不允许啦!我们还有活动任务呢!小朋友,刚才我们两个活动下来,你对活动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打破教材中平铺直叙的手法,以两次活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说说对两种活动过程的不同的时间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时间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样公平的,不偏不向的。游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由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聊时间这个话题的兴趣。学生的积极参与、激情投入是这节课活动成功的基础。)。

二、交流感悟时间的价值,时间的宝贵:

师过渡:

其实啊,做动作和看动画片的时间是一样长的,都是一分钟。这组活动说明了,时间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不偏不向的,是公平的,同时也是宝贵的。课前小朋友都去作了关于时间的调查,小朋友去调查了一分钟在各行各业中产生的成果,还去实践体验了一分钟自己能做哪些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一分钟的调查、实践交流:

1、交流“一分钟”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

师:老师课前也进行了调查,想和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点击课件)。

师小结:是啊,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真是宝贵的一分钟。如果我们把10个一分钟,把100个一分钟,把许许多多的一分钟都利用起来的话,那会发挥多么大的作用啊!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一分钟调查的交流,把时间这个很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由生活中一分钟的价值交流,产生一分钟的时间都是那样宝贵的认识,从而对时间以及时间的价值有很形象化的、很具体的感悟。)。

(二)看录象感悟:

导入:老师这儿有一组关于时间的录象,你看了一定会有更多的启发:(播放课件)。

1、连续观看几组录象。(定格几个画面)。

2、交流感悟:

师:小朋友,看了这一组惊心动魄的画面,你对时间一定有许多感想。想告诉大家吗?

比如:哪组录象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想到了什么?

看了几组录象,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师过渡小结:

小朋友刚才讲到的感受,有的老师也有同感。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归纳: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但是,如果,这些叔叔、阿姨平时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珍惜时间、争分夺秒的时间意识,那么,他们在碰到人命关天的抢救、碰到这些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情的时候,能取得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的成效吗?——当然不可能!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惊心动魄的画面集中展示,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影象和激烈的讨论,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深华。同时,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体验,达成了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

(三)交流课前调查,强化时间观念。

1、全班交流。教师随机评价。(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

2、随机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珍惜时间事例的调查交流,这样由远及近,打破常规,冲破机械问答,目的在于强化时间观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在交流中加深了学生对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的认识,对时间的整体感悟在自然而然中不断得以深华。)。

(四)联系学生实际讲自己的故事——实话实说。

1、师过渡:看得出,小朋友的课前调查很认真,交流得也很认真,体会也都有了提高。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实话实说,讲讲自己平时和时间打交道的故事好吗?比如:(点击课件播放录音)。

1)你有没有把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去做的经历?是什么原因?结果怎么样?

2)回忆一下,自己平时在什么情况下最会浪费时间,或者浪费时间最多的是什么时候?

3)你平时不会浪费时间,是什么原因?介绍介绍自己的经验。

4)在我们班里,你有没有发现比较珍惜时间的同学,请你说说他们珍惜时间的事!

2、组织交流。(教师随机引例,因势利导)。

3、同桌交流。(机动)。

4、师过渡小结:

是啊,我们对时间的态度不同,它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结果。听了小朋友的实话实说,坦诚交流,我很感动。小朋友对珍惜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作为我们这个年龄的小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还应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劳逸结合的作息时间表来时刻提醒自己。今天啊,老师带来了我们海盐城郊小学的几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课件打出)。有双休日的,有放学回家后的,也有即将到来的寒假生活安排的。请小朋友看一看,也许会对你有很多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讲讲与时间打交道的故事。期间,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提问、建议……总之,在充分的、深入的、热闹的课堂讨论中,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应该做时间的主人。)。

三、模拟作息时间表,学做时间小主人。

过渡:小朋友,让我们也一起行动起来吧!把我们的课余时间、假日时间好好安排一下!

1、学生制订时间表。(课件播放音乐,学生任选1-2种)。

2、交流。

方法:教师在巡视中随机将已完成的较典型的放在投影上。学生也可自我推荐贴在黑板上。看同学的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之间互相交流。

小结:小朋友,聪明的学生今天就把明天的事安排好。就让我们从学订这张时间表开始,一起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历简单,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息时间是受父母控制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各自制定不同的时间表。以此作为学生学做时间主人的最根本的起点,作为学生学做时间主人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有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概念,为今后的正确、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打下一个实践的基础。同时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这堂课的教育并没有结束,她在无形中还在延伸。这时间表在学生的书里,在学生书房的墙上,……将继续发挥她的教育作用。)。

七年级数学课件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五班和二年六班的教学任务,现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主动的发展,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爱于学习的科学精神,并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团结合作能力。

5、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二、教学资源分析。

其中教学任务的重点是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有关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会用一元一次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数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掌握平等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掌握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算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

教学资源除了教材、教师用书,还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制作具,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六班学生大多数可以做到课上认真学习,课后完成作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溜号或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学习气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利用分组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加分扣分,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上前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改正,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认真阅读思考、大胆发言、记笔记的好习惯。

3、认真设计课前引言、课中引导用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

4、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检验改错的好习惯。

5、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教学教具,例如:挂图、多媒体、网络,及即将安装的班班通。

七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汀罗镇第二中学2018.1。

汀罗镇第二中学王建伟。

本人在这学期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管理方面。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因此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其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刚开学时,为了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外中的生活,早上我早早到校与与他们一起打扫卫生,与他们一起上早读。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于我的出色努力,班上工作井井有条,我班多次获得纪律和卫生红旗。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讲学稿。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就会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于是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仅限于课表指定的范围。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4、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另外还要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堂上,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多问一句:会不会,懂不懂,课后,对他们的不足及时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能够主动学习。同时,我一直坚持在复习期间学生每做完一套题,我就让课代表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把每一道题分到学生手里,学生不得拒绝分给自己的题,但可提前做准备,到第二天课堂上我提道哪一个题,是谁的题就上来给大家讲解。这样会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一回小老师,同。时,我还发现当学习不好的上来讲对时,其余的学生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他会很兴奋的,对学习数学也有了信心。

5、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应与他们交流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更为巧妙的方法。听公开课多次,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

6、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中层生共和待进生。利用每天利用午休辅导。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即一名优生负责一至两名中层生和一名待进生,优生经常讨论学习问题,弄懂弄透了才去辅导其他同学。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待进生,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7、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科研方面。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与老师配合,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预习,再听课,课后回顾知。识要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最后再完成作业等。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够灵活,不能总是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2018年1月。

七年级数学角的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和三角板画角。

二、过程和方法:

巧妙创设情境,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通过找角,制作角,做角变大变小的游戏,学唱画角儿歌,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加深对角的理解。利用小圆片和星星管做及时反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角,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唱儿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亲手制作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角的特点和画法。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学设想:

一、动手折角,做活动角,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二、观察生活中的角,找找生活中的角,数学与生活联系。

四、精心设计教具和学生学具。

五、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儿童化。

教学实录。

一、设境征问(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老师带你们去平面图形王国走一走,你们喜欢吗?

生:(齐)喜欢!

师:这些图形有谁认识呢?举手说一说。

生: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师:是的,你们太棒啦,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另外一种新的平面图形朋友,叫做角。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角吧!

生:(一同欣赏,共同发现)……。

师:从刚刚我们欣赏到的角,你发现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两条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角呢?

生:(共同思考,各言其说)。

师:我们给这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线都起个名字,好吗?

生:好!(群情激昂共同起名字各言其说)。

师:我们给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同学们认真观察总结,每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教师统一结论引出课题)。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自学悟道(数学乐园我来挑战)。

生:好!(独自思考做判断把答案写在圆片卡上)。

师:掌握学生做题情况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纠错学生问题(生纷纷举手)。

生1:第2,3,5不是角,1和4是角。

生2:要画出角的顶点和角的边。

师:你真聪明。画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现在请你在自己的圆片纸上自己也独自完成画一个角。(教师巡视)。

生:共同尝试画角。

生:(认真观看画角步骤)。

师:教师板书演示画角过程。

生:每人再画两个角(教师巡视)。

师:大家画的角都太好啦,现在我们就来放松一下,共同唱一首画角的儿歌,好吗?

生:好!(师生一起边拍手边唱儿歌,心灵灵动舒爽,身体舒展)。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聚智求解(巩固提升夯实基础)。

生:用手中的小圆片和星星管动手制作角(教师巡视)。

师:(展示学生用圆片和星星管制作的角给大家看。)大家做的角都很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你们的都要长的星星管,这个星星管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会变大也会变小,你信吗?(和孩子们一起做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四、分享验证,形学成问(本课小结,深化内容)。

师:游戏乐园,第三关,假如你是角,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小结新知)。

生1:hi,大家好,我是角,我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总结:把自己当做角来总结知识,不仅达到了本节课课堂小结的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使本节课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方法多样,角度多元化。把总结新知变为角色扮演,使课堂结尾得到幽默和升华。是舒能课堂舒和能的保障。

七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本学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3、建立英语学习委员会,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老师自我介绍及礼貌要求。

告诉学生如何称呼我,如何跟我打招呼,上课时进出教室的要求,进办公室的要求。

二、简介课本结构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三、介绍学习英语的方法。

1.认真听(老师的讲课、磁带、录音载体……)。

2.认真说(课上开口说,课后有机会就用英语交流)。

3.认真读(课前读、课中读、早晚自习读、课后自己读)。

4.认真写(书写整洁、漂亮,单词正确,句子流畅,作业干净、正确率高)。

四、详细介绍本学期形成性评价机制。

(一)说明英语科学习要求。

1.硬件准备。

准备3本英语作业本(四线格):1本用来做作业;1本用做听写本;1本上课做笔录本(课堂练习本)。

准备1本笔记本——记录上课时老师要求做的笔记和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准备笔和白板笔各一黑(蓝)一红2支.

2.详细解释加扣分规则。

[扣操行分细则]。

1.不交作业:-2分/次,科代表每周五统计一次。

2.上课不认真:老师会在黑板上直接写名字扣1-2分,如下课之前名字还没有被老师划掉,则生效.所在的小组也扣1-5分。3.座位周围不卫生:-1分/次。

[加分细则]。

1.英语共设八关,每过一关加2分操行分。

2.加学习分机会(5分学习分折合成1分操行分)。

a.测试:100分总分-----70+1。

80+2。

90+3。

100+4。

120分总分-----80+1。

90+2。

100+3。

110+4。

120+10。

小组平均(每人)加分:第一名+5。

第二名+4。

第三名+3。

第四名+2。

第五名+1。

b.作业:a++2a+1。

c.听写:80+190+2100+3(错的订正2遍,未订正扣2分学习分)。

3.每日必做作业,每周必考1次。

七年级数学下相交线课件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转化,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增大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立交桥、防盗网。

设问:从这些图片得出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会指出:相交线。从而引出了课题:相交线。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

(二)新课探讨。

1、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用已备好的剪刀剪纸片、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

学生观察,很容易把剪刀的构造想象成两条相交直线。在剪刀剪纸片的过程中,把手和刀刃之间的夹角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这些角之间存在着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四人为一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并填好表格中的内容。接着我加以适当启发引导,让他们归纳出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判定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这些判定方法找出图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有些同学可能概括得不太好,我将肯定他们探讨的热情和发言的勇气。同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至解决问题,体现了新型的课改精神。

2、对顶角的大小关系。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肯定邻补角互补,也可以猜到对顶角相等,但不是很肯定。为了让学生的猜想得于肯定,我的做法如下:

(1)我演示教具(自己制作),也给学生操做。

(2)让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

(3)让学生把画好的对顶角剪下来,进行翻折。

(4)引导学生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来推导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引导他们写出推理过程后,我在黑板上板出规范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引导,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即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通过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三)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相等的例子。

相关范文推荐
  • 12-18 幸福的种子读书心得大全(19篇)
    写读书心得可以促使我们主动思考、独立思辨,并从中获得启迪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读书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映
  • 12-18 部队战士离婚申请书(专业24篇)
    在写转专业申请书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范文或参考书籍,但不应完全照搬,要保持个人风格和真实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转专业申请书,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
  • 12-18 助教老师心得体会一句话(实用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动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各位读者进行参考。第一段:引言(
  • 12-18 文员经验及体会总结(专业23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自己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真正实现知行合一。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路历程。这学期,我担任的是四年级语文教
  • 12-18 全包家庭装修合同合同(精选16篇)
    装修合同应具备明确、具体、可执行的特点,以确保双方合法权益的保障。以下是一些经过整理和筛选的装修合同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 12-18 网上开店与创业心得体会(汇总20篇)
    这次比赛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通过参加学生会工作,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心得体会是对这段团队合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
  • 12-18 申请文化广场申请书大全(14篇)
    申请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特定机构或组织申请某项事务,非常重要。申请书范文是一个启发性的工具,可以帮助你思考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住建委:在“六一”
  • 12-18 最优化心得体会报告(专业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过去,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下是一些感慨万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生活和成长的深思。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和传
  • 12-18 超市例会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通过总结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以下是一些著名学者和作家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 12-18 星空遥望星空(模板21篇)
    在优秀作文中,作者经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多样的句式,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比赛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优秀作文的风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