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我鉴定>民间剪纸艺术论文范文(13篇)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范文(13篇)

时间:2023-12-18 22:48:10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的目的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基准,帮助我们明确写作的要求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参考。

民间艺术论文

“老杨公”能历时几百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地域性特色和原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2008年,老杨公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杨公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方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表演形态富有原生性,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廉州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是山歌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构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化扩展,第四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调式音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演有别于北部湾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是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的。《老杨公》全场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台上的表演。“老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动作编配不能太复杂,但是,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却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能否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地方方言来演唱,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发音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它的歌词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不但舞蹈动作多彩,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两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对歌对舞,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一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种歌舞极其引人入胜,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是表现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疍民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歌曲,它不仅体现了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疍民独特的水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自然,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一段体,每句字数不尽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押韵的,每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并且不管唱多少段,其反反复复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而得名。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厚,文化生活日加丰富多彩,加上疍民的上岸、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唱、会演、喜欢听、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人和听众双双流失的危险,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我们探讨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最终还是要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就是试图籍此引起人们对它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保护传承落到实处:一是要全面发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创造一个全新生存环境,赋予它在信息时代新的意义。三是要大力普及、提高,努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经常性,稳定性,持久性。四是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开展传承教育。

广西北海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它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研究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我们有责任在每一个时代中展现它的风采,守望这份财富就是现代的我们应尽的责任。愿我们广大音乐工作者,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为繁荣艺术文化市场,奉献绵薄之力。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幼儿课堂论文:民间剪纸艺术

活动目标:

1.知道剪纸是源于中国的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感知剪纸艺术的丰富。

2.敢于结合自身的经验大胆创作剪纸作品,制作册子赠予老师。

3.热爱剪纸艺术,乐意运用剪纸的表达方式感谢老师。

活动准备:

1.日常装饰用:福禄喜寿、窗花等装饰好的场景。

2.剪纸工艺品、自制剪纸礼品盒、自制贺卡若干。

3.剪纸舞蹈视频一段。

4.教你学剪纸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音乐声中参观剪纸作品展览,谈话发现剪纸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新的剪纸作品,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总结:原来剪纸作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平时装饰,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还可以变成好看的舞蹈、动画片,作为手工游戏还可以让我们心灵手巧。

通过谈话、观察画面,了解剪纸源于中国,激发自豪感。

1.讨论剪纸的源起。

教师:你们知道剪纸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吗?

2.出示照片,激发幼儿自豪感。

教师:瞧,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谁也在学剪纸呢?小朋友心里感觉怎样?

幼儿剪纸制作纪念册。

1.出示册子,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制作剪纸作品。

举行赠送仪式,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剪纸并将之发扬光大。

1.音乐声中举行赠送仪式。

2.以老师的赠言结束活动。

民间艺术论文【】

(一)老杨公。

“老杨公”能历时几百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地域性特色和原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老杨公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杨公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方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表演形态富有原生性,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廉州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是山歌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构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化扩展,第四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调式音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演有别于北部湾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是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的。《老杨公》全场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台上的表演。“老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动作编配不能太复杂,但是,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却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能否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地方方言来演唱,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发音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它的歌词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不但舞蹈动作多彩,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两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对歌对舞,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一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种歌舞极其引人入胜,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是表现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疍民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歌曲,它不仅体现了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疍民独特的水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自然,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一段体,每句字数不尽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押韵的,每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并且不管唱多少段,其反反复复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而得名。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二、传承思考。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厚,文化生活日加丰富多彩,加上疍民的上岸、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唱、会演、喜欢听、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人和听众双双流失的危险,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我们探讨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最终还是要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就是试图籍此引起人们对它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保护传承落到实处:一是要全面发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创造一个全新生存环境,赋予它在信息时代新的意义。三是要大力普及、提高,努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经常性,稳定性,持久性。四是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开展传承教育。

三、结语。

广西北海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它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研究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我们有责任在每一个时代中展现它的风采,守望这份财富就是现代的我们应尽的责任。愿我们广大音乐工作者,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为繁荣艺术文化市场,奉献绵薄之力。

民间艺术论文【】

传统民间艺术在本世纪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在走向“消亡”,同时后继乏人,能够演绎古老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优秀的文化正在不断流失。与此同时,新型的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日趋西化,音乐课中传统民间艺术模块的缺失导致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其主体地位受到动摇。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何去何从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量的。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而孕育、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它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性,风格迥异的艺术性,体现出各族人民在观念、情感、视听审美经验上的差异,也全面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对生命的最真实的感悟、对自然最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最朴实的写照。

(一)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消亡”

20世纪以来,各地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大国,民族文化赖以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所谓的“文明”与“落后”,所谓的“流行”与“传统”,相互交错,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变革中受着极大地冲击。现如今,大家更多思考的都是如何改变、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加上流行艺术的普及,挤压了传统艺术存在的空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长年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冯骥才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他呼吁:“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但是谁来充当民间艺术的“守护神”?这是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着现实问题,如我工作的城市———桐乡,其长年流传的说唱艺术“三跳”也不例外。当年老艺人演出唱满茶楼,只可惜弹指间,“至今唯有鹧鸪飞”。曾对“三跳”的发展和兴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许多老艺人都已作古,一些经过几代艺人锤炼加工、精辟生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好书目也逐渐失传,后继乏人,会演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桐乡的文化艺术遗产,“三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缺失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旧的传承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动摇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缺失。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是师徒口耳相传的形式,或以民间艺术社团组织来进行的,但这种传承方式现在却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我国社会教育体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渠道的文化传承,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该迎合新时代的步伐,思考学校教育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路径。而长久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忽视现象是个不争的事实。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完整演唱当地民歌?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教育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未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主体地位动摇。

回顾历史,上世纪前半叶外强入侵,西乐随之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富国之道,开始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音乐教育也效仿西方。曾经传统艺术一度被认为是“四旧”、“封建”、“老土”。由于盲目崇拜西方音乐,传承西方音乐的现象泛滥。使得中国音乐文化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音乐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的,理论教学系统是西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几乎断层。由于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价值观被摒弃。拥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间艺术成为“昨日”,直接加剧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滞后现象的产生。

[1]樊祖荫.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g]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民间艺术论文,请参考!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二、民间音乐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三、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对策。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05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5]。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艺术论文【】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xx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而不拘泥于现实,敢于突破历史的束缚,直抒情怀的创作精神赋予了民间剪纸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也造就了民间剪纸别具一格的现代装饰美。中国民间剪纸在使用材质、创作题材、创作造型、应用方式上都具有现代装饰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工业经济即将取代传统民间工艺,而民间剪纸在传递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转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领风骚的姿态,屹立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一直以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都根植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它保存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被劳动人民所创造,又为劳动人民所享用,体现了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喜好。

装饰美是指通过某些艺术技巧和手段来装饰加工生活实用品和供欣赏的陈设品所获取的审美属性。现代装饰美是指在设计风格上运用现代的手法和技巧来装饰加工生活实用品和生活品所展现的审美属性,其立足点在于传统,影响在现代,充分展示了装饰设计中的发展和再创造。中国民间剪纸是我国极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艺术,流传甚广,数量庞大,形式多样,根基雄厚,是我国古老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颗东方明珠。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它都以自己的独特形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传统的民间剪纸一般使用简易的纸张或与纸材料接近的易得的材料,便于裁剪和刻制,然而简易纸张极易破损、褪色的特质,致使传统的剪纸作品不易保存和流传。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造纸行业的进步,为了能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民间剪纸技术再次回归时代舞台大放异彩,广大制作者对民间剪纸在使用材质上有革新的需求。这就需要现代艺术设计家在使用材质上大胆创新,不让民间剪纸技术被新时代淘汰出局。随着人们对民间剪纸各种形式的需求的日益俱增,纸质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尝试新的领域,以期代替纸质和弥补民间剪纸在保存寿命、质感等方面的不便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新技术带来的磁性纸给我们带来了福音,随之也为我们打破了民间剪纸在某些领域的界限,为我们启开了民间剪纸的现代装饰美的大门,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纺织面料、有机板玻璃、pvc、金属、皮革、陶瓷等材料来达到剪纸预期的效果。在一些特殊领域,人们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装饰效果,甚至打破了纸质材料的限制,开始尝试使用纺织材料、人造皮革、有机玻璃、金属等材料来表现剪纸的魅力。当然,不同的纸质材料带给人们的审美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传统的民间剪纸的主流题材,一方面是以吉祥寓意,所以多以谐音法来表现,比如“连年有余”,就是在莲花的花纹上再刻条鲤鱼;“抓髻娃娃”就是在娃娃上再刻只公鸡:“岁岁平安”就是在稻穗上再刻只瓶子和鹌鹑。另一方面,是对神话故事和古代人物的怀念。大都是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流传的神话传说和先辈们英勇事迹的歌颂,亦或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进入新世纪的民间剪纸,一部分的创作题材仍在歌颂我们的传统剪纸文化,而现代的民间剪纸大都“脱掉”了纸的这张外衣,走起了新型材料之路,木材、金属、塑料、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给我们的民间剪纸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随着材料的转变,剪纸的色彩也变得丰富多彩,甚至开始使用一些辅助的效果来让我们的剪纸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民间剪纸蜕变之后,其在现代的.装饰美上也越来越能得到更好地诠释,它也不再只是窗户上的点缀之物,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标志设计及器皿设计中我们都能看到剪纸的倩影用镂空的形式展现,不论是几何化的树叶处理法,还是镂空雕刻技法的形式感走向,或者是从平面造型的倒三维空间的立体型跨越,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民间剪纸在现在装饰美的道路上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

民间剪纸的造型一直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古代,民间剪纸大都是人们用来美化环境或者烘托喜庆气氛的,所以,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自然地充当起了装饰的角色。也正是因为民间剪纸的这种民间性和装饰性,决定了他在造型艺术领域的装饰美。换句话说,民间剪纸就是“具有装饰美的造型艺术”。民间剪纸的造型艺术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自己的特殊韵味,主创者大都是心灵手巧的农村女子。她们没有受过专业艺术的培训,也没有专业艺术家门的严谨与考究,更不用绞尽脑汁地为她们的作品想象主题和寓意,只需做到自己情感的真情流露和宣泄。所以她们的作品大都展现出返璞归真的艺术魅力,“一把剪刀,一张纸,为心所剪,为情所动”,是再好不过的注解,也正是这种主观性和非功利性才让我们的民间剪纸剪出了自己独特的意象造型艺术。民间剪纸大都来源于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又不仅仅是对所表现事物的简单描述和描摹,而是在追求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缩小以改变对象的性质、样式、颜色等方式去改变事物本来的自然原型的常用标准,从而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展现出它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朴素观察和对事物真相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审美理念的执着,让他们能够突破艺术思维的主观束缚,驰骋于宇宙的全方位空间中,这也造就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造型上追求完整与美好的艺术契合。为了达到审美上的完美造型,艺术家们独辟蹊径,创造出来极富装饰韵味的神奇作品。如在剪纸作品中只是表现侧面面额的人物形象,作者常常会画出两只胳膊或者眼睛,这种表现法则就是对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地展现,这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立体型和全面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民间剪纸的完美特征。

当传统民间剪纸还停留在对节日的庆祝和对民俗活动的祭奠时,我们就开始尝试用它来点缀我们的日常用品,或是张贴在各式各样模型的装饰上,让这样的镂空或者雕刻给我们的作品带来更加生动的整体美感,同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装饰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就是平面设计,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它就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标志设计、书籍装帧、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插图设计等传统的平面设计领域,而是开启了新世纪的现代平面设计的装饰美的大门。它开始游走于电脑游戏,动画影视等航道,甚至出现了剪纸相声、剪纸动画片这样的新的剪纸形式,让我们的民间剪纸由静转动,这也是在给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发展现代艺术锦上添花。民间剪纸作为一种符号语言应用在工业产品设计早已是独树一帜的。现在,许多的灯具设计师们都很喜欢采用镂空的纹样去设计灯罩,这种灯罩在灯光的照射下会显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一些瓷器的设计也开始采用剪纸镂空的装饰手法,制作出来的产品在审美上具有赏心悦目的功效同时也具备渗漏的功能,让我们的产品变得富有魔力。在当代的一些大型时装秀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剪纸艺术的诠释,依靠人体的律动让镂空部分产生各式各样的形状变化,也通过形状的变化更好地展示人体的美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民间剪纸这一源于大众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代表性地位的民间艺术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随之而来的大工业化经济所取代。剪纸艺术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向现代剪纸艺术转型。中国民间剪纸在传递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转变。任何一种文化在总结他的发展前途时,首要考虑的是它能否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上升,开辟出一条自己的专属通道。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也为民间剪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3]许恩沅.论装饰图案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论文

摘要:广西聚集了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其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并包含了多元化的深刻底蕴,表现于现代化的艺术作品中,为文化传播奠定基础。具体到动画艺术的表现上,不少动画作品依靠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魅力丰富了表现形式与内涵,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生机与活力。本文主要探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壮族;广西民间艺术;现代动画创作;实践应用;

伴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逐渐增加,我国当前的动画发展逐渐进入正轨。民族文化与动画事业相辅相成,要确保我国动画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就要从民族文化资源中挖掘更多的创意,并进行延续与传播,真正融入民族文化,才能让动画作品的表现更有特色。

1、动画创作民族化与本土化。

当前,动画片是文化传播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中国动画要加大力度调动民族文化资源,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丰富民族文化形式,突破动画创作表现瓶颈期,真正促进动画事业的发展,并使其在世界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近些年来,我国的文化传播人员努力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支持原创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保证国际社会文化交流的同时,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开拓更多的渠道,并提高传播效率。另外,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的动画事业在吸收外来多元文化的过程中要更重视本土化元素的继承与发扬,挖掘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由此创新更有中国代表性的动画形象,将其当作文化传播的全新载体和战略,巩固和开拓中国动画市场。众所周知,本土文化背后必然有国家本身的民族文化土壤,确立的传播文化要符合当下全球性文化生态的标准,艺术表现语言则借鉴现代化资源,动画表现艺术与文化资源要实现全方位的结合,在创作创新的理念下发展。

2、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动画创作的意义。

3、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从过去传统的手绘过渡到当前计算机制作,从二维表现方式过渡到三维虚拟表现方式,这些形式具备深厚的底蕴,包括故事剧本、角色造型、美术风格和背景配乐等。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要融入这些环节与载体当中,实现应用和传播价值。

首先是故事剧本。不少动画的创作者都将民间故事以及我国的神话传说应用在故事剧本中,提炼艺术本身的生命力与发展力,为故事树立形象,有的动画甚至直接取材于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还有一些则是引入民间信仰,并将民间传说中的各种神灵作为动画原型进行改编,重新构建全新的故事。比如,“刘三姐”“黑衣壮的传说”“百鸟衣”等,这些就是动画剧本对于神话传说的直接取材和丰富改编。在创作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结合更多的题材,并尽可能注入现代化的元素来丰富剧本的表现方式。

还有就是动画的配乐,这在动画艺术中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动画配乐不但要体现整个剧情的发展与环境的描述,还要展现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冲突和人物的性格,有很好的烘托氛围的作用,能够揭示主题。结合广西壮族的民间风俗,壮族人民爱唱歌,经常看到壮族人民在田间劳作或晚间欢畅之余都有歌声陪伴。壮族人民用歌声来歌颂美好的生活,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文化流传已久,因此传承的歌谣题材也十分广泛,应用较多的有壮族山歌、京族唱哈、天琴演奏、彩调等。这些都能应用在动画创作的背景配乐上,为情节的发展与故事的讲述渲染氛围。

最后还有动画的美术风格,这是动画设计重要的表现手法,如设计风格、色彩搭配风格、镜头语言风格等。动画片所选入的艺术风格与其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其创作需要风格和主题相符,才能发挥烘托主旨、揭示主题的作用。比如,花山崖壁画平涂剪影技法、桂北图案拼合等,都能展现广西壮族民间艺术风格。

回顾我国现代化的动画创作与发展,引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作品并不少,如19xx年的电影《刘三姐》就以主人公刘三姐本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很多人,同时也给全国观众传递了广西歌曲的精华,让人们感受到了八桂大地充满魅力的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具体解剖来看,作品中还有很多壮族歌唱风俗,贯穿整个电影动画的山歌表达壮族歌唱的习俗以及人们的思想。再如,歌剧《南宁兵变》、舞剧《百鸟衣》、水幕动漫电影《神话绿城》等,都是将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魅力展现于动画创作中的佳作。

4、结语。

我国广西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形式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当下动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引入价值的资源,也为现代化动画表现形式的创作与创新提供了参考。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保护与继承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现代动画产业,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论文

不管是城市园林设计形式,还是园林设计思想,都深受现代艺术理念的影响,而且城市园林设计中有很多元素都渗透了现代艺术内容,比如园林中渗透了色彩艺术,还有绘画艺术等等。早在19世纪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的设计应结构现代艺术,并添加较为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让的建筑或者物品建造的更加美妙,从那以后诸多艺术家就走进各类的设计中,这样也就产生了现代艺术,并在很多设计中得以使用。尤其是现代化社会,城市园林设计更是和现代艺术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现代艺术思潮也影响着城市园林环境的建设。

2.2现代艺术在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1)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雕塑艺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园林设计都有效应用了雕塑艺术的,最常见的就是城市花园中的植物,人们将这些植物给修剪成各种不同样式的造型,还有城市广场中,那么雕塑摆设也都利用了雕刻艺术。现在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美观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加上雕塑材料的多样性,让原本单一的雕塑材料有了较大的创新,不再拘泥于普通的石头、木材以及金属材料的,有很多种新型材料在雕塑艺术中都有所应用,且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2)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空间流动设计艺术,这种设计手法最初还是应用在巴塞罗那的德国馆中,在这个场馆中,整个结构都是由柱子来承担,解放了整个建筑墙体,这种墙体可以自由布置,形成了一种连续的流动的空间,让建筑平面足够自由,也体现出建筑的自由塑像的,还能让流动景观空间得以塑造,堪称完美。这种空间不光有流动性,其存在模式也并非是消极静止的,空间秩序也比较灵活,让整个建筑空间都有较好的流动感,人们在浏览这个空间的时候能感受到得一种积极的视觉感受,让空间美感具有一定的力量性。城市园林设计向来讲究动静结合,空间流动设计艺术手法便极大地迎合了现代空间的需求。

2.3现代艺术中网格设计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网格设计艺术手法是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网格体系的一种设计手法。各类建筑、山水、树木、石等通过起伏、交错、层叠、凹凸等方式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园林网格空间由于方格边界的节点具有无限扩展的特点,单一的纯空间可自由、多向地发展,形成无尽头的水平透视效果。在这种空间中,借鉴建筑用墙来分隔空间的原则,例如用花卉、绿篱、植被、乔木等作为绿墙来严格的按网格平面形式来分隔空间,植物以直线、平行、方块、三角形的简单规则式种植来达到组合空间的目的,利用网格空间强烈的透视感,使得空间具有某种“空间—时间”同时的“透明性”。

2.4现代艺术中现代绘画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是充分表达艺术思想的工具。由于自身线条和色彩的因素,现代绘画成为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基础元素,深刻影响着城市园林设计。现代绘画艺术是通过对客观事物高度提炼,用具象图形表现出来的一种设计手法,是对现实的高度浓缩,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换个角度看,城市园林设计其实就是一种现代绘画。将抽象的绘画运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以深浅不同的植物颜色为基调,通过醒目的颜色对比,让城市园林设计得到有差异的统一。例如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纳海滨大道,从空中看,科帕卡巴纳海滨大道的人行道就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棕榈树种植在其间,富于变化的曲线让整个图案颜色更加丰富逼真。

结束语。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对我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加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城市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的发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更加符合现代环境发展的要求。现代艺术和城市园林设计的结合,在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改变城市形象,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的良好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4]杨富英.简析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艺术的体现[j].现代园艺,,18:85.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论文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各项生活需求都在提高,就连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对城市园林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促使城市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相比较传统园林设计理念来说,人们更青睐现代艺术,将其运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能让城市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变,让人们感受到城市所带来的幸福感。分析了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现代艺术的相关问题。

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人们居住环境变化也较大,生活环境也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应用在现代化城市中,显得有些的调档,和城市发展完全不相符,人们也就意识到去创新城市园林设计理念,将现代艺术融入到其中,以期设计出更优美的园林景观,让城市环境也得以改善,这也是现代艺术应用的主要目的,让其结合城市园林设计,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1.1传统特色与天然包装材料的运用。

我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已形成独特的东方文化风格。我国特有的包装材料、造型运用等已深受世界各国爱好东方艺术的人们的喜爱。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取材品种多样,应用在包装造型方面的材料就有草、藤、竹、木、柳条、棉、麻、宣纸等。独特的产品,独特的材料,伴之以古朴的包装造型,在对外贸易中,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现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花纹精致、造型优美、做工细致的器皿。由此,不难推断,早在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装饰美,将形式艺术美融于生活。“买椟还珠”更是把包装作用生灵活现展现出来。时至今日,更要充分发挥包装的作用,把传统材料中与众不同的形式与现代简洁设计风格相结合,古韵又不失现代特色。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生态因素,开始提倡“绿色包装”,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包装艺术设计的实质是使包装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并在本质上更加接近于自然。

1.2民间图案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图案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中,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格观都有深刻的影响。我国的传统图案具有深深的民族烙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多都蕴含吉祥如意的意义。将这种传统的图案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以将图案的寓意进行展现,通过对其原形的分解,转变和重新构造,不仅在外观上具有审美效果,同时还可以将蕴含的深层寓意展现出来。这种传统图案的应用,对于企业形象和企业理念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既可以将商品的内涵表现出来,同时又可以将图案蕴含的寓意传达给人们。

1.3传统艺术对色彩的追求。

我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中,人们对于“大红大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喜好。这种因素的由来是和我国人们的生活背景,民俗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我们不能认为传统的红绿就是一种比较俗气的颜色,这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根基的。在我国认为红色为吉祥、喜庆和富贵的意义,所以说每逢年节的时候,商品的外包装几乎都会选择用红色,以此来展示节日的气氛。此外红色对于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可以有效的突出商品的形象。

把中国书法融入包装的文字设计中,通过书法的独特艺术美,结合现代西方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属于本民族的又能融入国际潮流的现代设计。“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北京奥运会标志,以中国传统的书法、印章和运动特征相结合,经过艺术加工幻化成一个人在奔跑,表现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利用书法字体进行设计,具有特定的视觉冲击力,新颖、活跃,与风格相映成趣。印章在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一种社会诚信表现形式,以此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重承诺。“中国印”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的典型例子,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

2结语。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现有的比较成功的商品包装中,都应用到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有利的结合,将会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结合的过程中,我国应该将艺术的民族性,文化韵味真实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充分的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论文

1、大胆尝试颜色搭配。

色彩搭配为艺术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民间美术对于色彩的配搭体现了民间生活不断变迁的过程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特点,因此现代艺术在色彩搭配方面对于民间美术的借鉴必不可少。例如在过年期间,我国的鞭炮、春联、红包等都以大红色为主,象征了来年生活的红火;而我国的民族服饰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存在相同的特点——色彩斑斓,就像把绿的青山,蓝的天空,白的云朵,黑的土地都融合到了服装里,体现出民族贴近自然,拥抱自然的特点。我国的文化底蕴丰厚,因此也给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例如红色的热情,白色的纯洁,黑色的稳重,紫色的优雅等等,而这些颜色特点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都能够与设计对象相契合,这种愿景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在凸显事物所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之外,还将艺术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

2、保留民族特性。

艺术设计方面的民族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且永远不会褪潮流。民族并不局限于狭隘的区域和艺术形式当中,它不分国界,具有世界性、艺术性的特点。现如今,在中国的服饰、饰品上民族风格尤为突出,设计师在服饰上将潮流元素与民族元素完美结合,不但体现了它的独一无二,也将我国特有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的舞台展示出来,在体现了我国浓厚的民族情结的同时,也向众人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性通过民间美术的审美性、民俗性和实用性的共同作用得以体现,并且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长远且深刻,无论是在造型设计、色彩运用还是创作理念上,都向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不断向前。

3、讲究人与自然相结合。

造型和形象是艺术设计最直观的表达形式,我国民间美术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沉淀,其艺术造型种类颇丰。而现代艺术可以充分借鉴我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艺术,基于自然的情况下,加以发挥主观想象,将艺术创造向自然、随意的风格靠拢,并且通过独特的外观造型将其表达意义暗喻其中。比如我国的的艺术瑰宝——翠玉白菜,自古达官贵人都喜欢在自家当中摆放或收藏翠玉白菜,它也是拿来馈赠亲友的佳品,而将珍贵的玉雕琢成白菜的形状也是颇有讲究,白菜的谐音意味着纳百财,有着吉祥如意、财源广进的说法,因此是玉器界备受欢迎的题材。不仅如此,我国自古有“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当中,算盘常常以一种装饰物出现在商业用房内使用,这些包含吉祥寓意的造型一直备受中国人的追捧,也广泛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当中。

二、结束语。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而我国古老的民间美术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中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从造型、颜色、寓意等方面探究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扩展与延伸,使得现代艺术设计既保留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神韵,又具备了现代设计的新型理念,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舞台上独树一帜。

相关范文推荐
  • 12-18 专利申请书格式(精选15篇)
    申请书的撰写要根据不同的职位和学校需求进行调整,不能一概而论。最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指导。
  • 12-18 测温工作心得(汇总18篇)
    工作心得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是一些工作心得的分享,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于工作心得撰写的兴趣和热情。
  • 12-18 诊所策划营销方案(专业21篇)
    策划方案应该注重时间和成本的控制,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辛勤的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
  • 12-18 制度建设年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给我们带来思维上的启发和心灵上的满足,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篇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 12-18 终止保险协议书(精选20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可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维护交易的公平与合法性。通过阅读合同协议范文,可以了解合同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深圳市____厂(简称甲方)和香港
  • 12-18 每日廉语心得体会(专业17篇)
    我从总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思考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读完这些范文,你可能会
  • 12-18 改革印记心得体会(模板18篇)
    通过总结经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推荐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写作有所帮助。近期,我校开展深
  • 12-18 乡村挂职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书籍和文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18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报告范文(14篇)
    在撰写报告范文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和数据的归纳总结,通过图表和实例等方式进行展示。以下是一份精心挑选的报告范文集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关报告写作的一些启示和帮助
  • 12-18 房屋租金分配协议(实用16篇)
    合同协议可以规范双方的行为,预防纠纷的发生,提高交易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合同协议的样本文件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合同的组成和规范。年月日,由(召集人)召集全家人在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