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企业风险管理心得(精选24篇)

企业风险管理心得(精选24篇)

时间:2023-12-19 13:53:02 作者:翰墨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剖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观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感人肺腑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人的成长和思考。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公司基金托管与运营外包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相关监管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旗下所有子公司。

第三条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基金托管机构的选择、评定、确认与监督管理。

第四条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运营外包机构的选择、评定、确认与监督管理。

第五条基金托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具备托管资格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担任基金托管机构的,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其他金融机构担任基金托管机构的,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第六条外包服务机构是指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外包机构”)为基金管理人提供销售、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等业务的服务。

第七条外包机构包括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募集服务的在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简称基金销售机构),为私募基金募集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监督、份额登记等与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相关服务的机构。

第八条公司所管理的产品原则上都应选定托管机构进行托管,如不进行托管的,应在基金合同中进行约定,并建立独立的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第九条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托管机构遴选工作,遴选工作应主要核查以下内容:

(一)属地经营:原则上应当满足基金的托管机构、托管账户与基金注册地需保持一致。

(二)资质管理:托管机构需具备托管资质,托管机构的净资产和风险控制指标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三)费率合理:托管机构的费率不得高于同期市场平均水平。

(四)协议合规:管理人和托管机构必须签订标准的托管协议。

(六)托管机构需要满足我方划款对于时效性的要求。

(七)系统支持:托管机构须有相应的it系统满足管理人的业务需求(如有需求)。托管机构需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系统(如有需求)。

(八)团队配备:托管机构需设有专门基金托管部门,并配备专业的托管团队,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达到法定人数。

(九)资金安全:托管机构需有安全保管基金财产的条件。

(十)场地安全:托管机构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第十条公司托管机构的评定流程如下:

(一)筛选:必须在具有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进行选择,前期需对托管机构进行全面了解和沟通,综合比较确定托管机构。

(二)反馈:向拟合作的托管机构提供托管机构评估问题清单,由托管机构按要求列明资质和相关条件,在2个工作日内反馈给公司。

(三)评估:根据托管机构提供的问题清单反馈中提及的费率等关键因素以及前期沟通了解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四)选定:根据综合评估情况,选定托管机构。

第十一条托管机构选定后,相关部门(综合管理部门与合规部门)应负责托管协议的起草、审定工作,协议中应明确托管机构的如下义务:

(二)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

(三)安全保管基金财产;

(四)按照规定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五)对所托管的不同基金财产分别设置账户,确保基金财产的完整与独立;

(六)保存基金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七)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根据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八)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

(九)对基金财务会计报告、中期和年度基金报告出具意见;

(十)复核、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

(十一)按照规定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十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十三)基金托管机构不得从事内幕交易、操纵交易价格及其他不正当的交易活动。

第十二条托管协议正式签署后,公司综合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负责后续对接工作,包括不限于:根据托管机构提供的资料清单,进行托管账户的开立或委托托管机构进行托管账户的开立;负责开户资料及印鉴卡片等重要凭证的保管;督促托管机构按照托管协议要求履行托管职责。

第十三条公司开展业务外包应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业务外包实施规划,外包活动范围应与公司经营水平相适宜。

第十四条公司可委托外包机构办理基金份额(权益)登记。办理基金份额登记业务的机构应保证登记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可开立注册登记账户,用于基金投资人认(申)购资金、赎回资金和分红资金的归集、存放与交收,并设置有效机制,切实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

第十五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业务可委托外包机构办理估值核算,办理估值核算业务的机构应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要求,保证估值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六条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外包遴选工作,遴选工作应主要核查以下内容:

(一)品牌影响力:外包机构应品牌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三)运营团队:外包机构应拥有稳定、专业的运营团队。外包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合同或协议的规定,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防止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侵占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利用基金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活动。外包机构在开展外包业务的同时,提供托管服务的,应设立专门的团队,外包业务与基金托管业务团队之间应建立必要的业务隔离,有效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

(四)it系统:外包机构应拥有稳定、专业的系统开发和运维团队,系统配置完善,并且有持续优化的意愿,做好风险隔离,并定期向管理人提供数据。

(五)风控机制:外包机构应风控机制完备,并与托管业务进行办公场所与团队隔离。外包机构应具备开展外包业务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审慎评估外包服务的潜在风险与利益冲突,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与业务隔离制度,有效执行信息隔离等内部控制制度,切实防范利益输送。

(六)资源源投入:费率合理,并有意愿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开展长期业务合作。

第十七条公司对外包的评定流程如下:

(一)尽职调查:公司在委托外包机构开展外包活动前,应根据备选外包机构的范围,对其人员配备、防火墙制度、业务隔离措施、利益输送防范措施、软硬件设施、专业能力、诚信状况、过往业绩、按时定期向基金业协会报送外包业务情况表和外包运营情况报告等情况进行全面、现场调查。

(二)业务谈判:公司xx部门与运营外包机构成员洽谈详细业务操作流程、费率及协议等重要因素,并达成一致意向。

(三)选定:根据实际考察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运营外包机构,并经合规部门审定后签订书面外包服务合同及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协议条款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外包服务所涉及的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应独立于外包机构的自有财产。外包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外包服务所涉及的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清算财产。

2.外包机构应对提供外包业务所涉及的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实行严格的分账管理,保证提供外包业务的不同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之间、外包业务所涉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与外包机构其他业务之间的账户设置相互独立,确保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的安全、独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

3.外包机构在开展外包业务的同时,提供托管服务的,应设立专门的团队与业务系统,外包业务与基金托管业务团队之间建立必要的业务隔离,有效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

4.办理私募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业务的机构开立销售结算资金归集账户的,应由监督机构负责实施有效监督,在监督协议中明确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的连带责任条款。

5.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的各参与方应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协议内容应包括对基金持有人的持续服务责任、反洗钱义务履职及责任划分、基金销售信息交换及资金交收权利义务等。

第十八条外包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合同或协议的规定,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防止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侵占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利用基金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活动。

第十九条外包合同签订后,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双方根据项目运营实际情况,确认基金涉及的相关外包业务流程。

第二十条在开展业务外包的各阶段,公司应关注外包机构是否存在与外包服务相冲突的业务,以及外包机构是否采取有效隔离措施,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的外包业务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公司综合管理部门应定期与托管机构和运营外包机构召开例会,定期沟通,了解托管机构是否合规运作,同时托管机构应定期向管理人提供托管报告;了解运营外包机构的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操作的专业能力、业务隔离措施、软硬件设施等基本运作情况,保证满足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

第二十二条公司综合管理部门应根据签订的托管协议及外包服务协议,不定期考察托管机构及运营外包机构是否严格按合同履行其义务和职责,如若发现未履行或履行不严格,可对其发出口头或书面的警告,情节严重的,可发送公函或律师函。

第二十三条公司综合管理部应对外包业务报送情况进行监督。根据《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外包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内向基金业协会报送外包业务情况表和外包运营情况报告。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及修订。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自批准发布之日起实施,修改时亦同。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识别、评价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的危险源,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为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制定和危险源的控制提供依据。

适用于公司在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

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2、事件:造成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危险源(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4、相关方: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6、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8、可容许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1、总经理承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一般不超过12个月)。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技术改进项目;

生产设施的变更项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有关行业的规范,技术标准。

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5、合同规定。

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并将结果填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表》,书面报送安全环保科。

2、安全环保科负责对全公司的危险源作进一步辩识、汇总、登记及评价。

3、综合办公室、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熟悉工艺、设备、电器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评价。

4、安全环保科负责确认重大危险源清单。

风险评价程序如下图所示。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选择:安全检查表分析(scd对设备。

1、风险评价的组织,公司设立风险评价组织。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安全环保部、设备管理部、生产管理部、技术中心、工会有关人员。

2、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1)频次、时机。

a、安全环保部对公司级五个重大危险源(包括上报盐城市安全局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每季度评价一次,分别在每季度上旬找出其危险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注意其变化趋向,写出安全评价报告,报到盐城市安监局,制定安全措施,使其风险降低。

b、对其他危险部位每年进行两次风险评价,分别在第二、四季度每月上旬关注其他危险部位危险动态,特别是随气温变化趋势,写出报告报到安全环保部备案。

c、班组级危险点,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时间定在大中修后的10天内,针对情况变化,确定其危险程度,特别注意工艺设备变动后的人员培训教育。

d、随时进行风险评价,生产运行中突然出现问题或经过短暂超温、超压运行,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或重大变更时,发生各类事故时或按照实际要求接受同行业事故教训时,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一次风险评价。

(2)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a、依据已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评价内容应全面。

b、根据风险评价,正确划分风险等级,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清单》。

控制措施。

a、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逐项采取控制措施,并形成控制措施清单。

b、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d、安全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e、安全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f、公司安全环保监察处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g、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建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老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a、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b、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

c、评价结果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3、非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频次、时机。

a、按照公司生产装置和生产管理分工,按厂房所在的位置,内部各种设备装置及工艺性质,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人数状况、活动频次等,作业流程各阶段、各步骤、分析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每个时段存在什么危害,一旦出问题,首先会受到伤害的人员及人数,伤害程度可能性大小进行全面分析形成文件,提出措施,一方面单位以一定形式进行公布、学习、考核,另一方面车间备案。

b、非重大危险源评价由车间安全第一责任人任组长,由安全员、技术员和个别班组长为成员,进行经常性危害辨识,辨识结束写出报告,经生产处、设备处、安全处审阅批准后实施。

c、各车间按其各白的工作性质以岗位、工段或工种为主,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当遇有重大变更时,应随时进行。

4、风险评价结束。

编制风险评价报告,除本单位留存外,还应报送上一级管理部门备案十、风险信息更新。

a、对常规活动每年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评审,非常规活动应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要求识别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b、每年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c、当发生事故或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中生,就算我们还处于学习的时期,但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可避免的与企业相关。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

企业安全风险是一项企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风险保护,那么企业的发展将无法顺利实施,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和风险。

对于企业安全风险的管理,我们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和危害,这是进行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各种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形式,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

在企业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来掌握安全风险管理技能。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如何进行责任分工、如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如何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钻研理解,不断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在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在企业中,单打独斗的做法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一些涉及到安全风险的问题,往往需要一整个团队的密切合作才能解决。如果不能很好的协作,可能会让问题扩大化。

最后,我想说,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需要我们抱着责任心、团队精神和学习态度,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所服务的企业,同时也为我们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首先,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在评估风险时,应该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技术漏洞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

其次,安全意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需要使员工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在工作中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避免贪污和浪费等不道德行为。只有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才能够真正的得到贯彻和落实。

再次,企业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保障措施。虽然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但是安全保障措施才是企业真正的护盾。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

最后,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也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必备工具。企业应该建立团队,对这些先进技术进行了解和运用,以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提高效率。

总之,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需要企业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和措施,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不断壮大的道路上,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和管理。企业安全风险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业务中的不可预测事件,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开展风险分析和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在此文中,我们将分享我在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心得和理解。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应具有硬件和软件知识,有经验的高层领导应该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团队的建立将有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并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来监测和应对风险,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股票价格下跌等风险。

其次,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该按照“风险控制、防御、响应”三个阶段来进行。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以预测不同风险事件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对振荡产生的反应和回应。同时,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技术安全和网络控制措施,以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第三,对销售渠道和同业竞争者的分析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企业应该具备识别并评估整个行业风险的能力,以及能够根据市场情况产生的振荡制定应对策略。此外,企业应该通过数据挖掘和监测来分析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以便更好地应对不同的风险。

第四,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内部行为的监管。建立有效的区域访问控制和准确识别身份的安全特征是减少内部攻击风险的有效方法。面对日益普及的网络安全威胁,员工教育和培训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能够意识到安全措施的重要性,确保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企业风险管理应该持续地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析和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应及时更新风险控制计划,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企业应该运用数据分析和科学技术,不断优化目标风险管理,做到越来越科学化和效能化。

总之,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环节。一旦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事件,企业将遭受重创甚至衰落,因此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该走在企业发展的前沿,并进行科学管理,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实现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_学习风险管理体会

企业改制既是产权关系的变化,也是职工利益的调整。改制过程中,员工队伍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多改制企业的实践证明,改制一旦触及到一部分员工的利益,如果不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就可能引发矛盾,甚至酿成集体上访事件,这里既有利益调整产生的情绪波动,也有思想工作不力导致的人为后果。从一些改制企业出现的情况看,我们应着重注意改变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采取传统方法“硬扳弓”。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习惯用生产管理方式抓改制,在职工思想不统一、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草率从事。没有把思想工作渗透到改制程序,硬性切入,强制推行。结果改制煮成“夹生饭”,员工不像服从生产管理那样俯首贴耳,而是一反常态,对改制产生抵触情绪。采取这种办法抓改制,多半事与愿违。二是运用生硬形式“走过潮。思想工作这个法宝在很多企业丢弃多年、有些改制人员急用先学,使用起来不免生硬,不能得心应手。很多场合,话说不到群众心上,事办不到关节点上,宣传教育只是照搬照套走过常在方案制定、员工分流等重要环节上,思想工作成了写在纸上的摆设。不少员工对改制方案不清楚,对改制政策不理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在改制成本不足的企业,做不好职工思想工作,就等于改制告吹。三是实施愚民政策“飞过海”。一部分企业改制操作者就是原企业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敢做职工思想工作。有的是任职期间不干净,担心员工揭老底;有的企图通过改制接管企业,资产债务情况不如实公布;有的与资产购买方暗中串通,采取欺瞒手段,中饱私囊。该通过的程序不通过,该公开的情况不公开,躲躲闪闪,包包藏藏,妄图瞒天过海,结果使改制半途而废;有的是改制已经结束,由于问题暴露,后又推倒重来。从上述企业的改制实践中得出的教训就是:企业越是进入改制的攻坚阶段,越是离不开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思想工作,不仅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企业改制规范运作的实际需要。改制愈向纵深发展,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愈加显现。改制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与平时工作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我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是企业改制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基础条件。“三公”的重点是抓好“公开”,着力在“公开”上形成硬制度。一是公开内容具体。根据企业的改制形式,确定不同形式需要公开的内容。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处置、人员分流方案等情况。二是公开范围明确。根据不同情况明确不同的公开范围,这个度必须把握好。有的情况应该向职工代表公开,如改制初步方案等,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有的情况应该向全体员工公开,如资产、债务、人员情况,改制程序和改制政策等,让他们拥有知情权、监督权;有的情况应该向社会公开,如企业资产状况、出售意向等,让社会法人、自然人参与竞标,实行阳光操作。三是公开形式规范。公开形式很多,包括召开会议,张贴公告,通过电视、报刊、局域网等媒体公开。坚持“三公”原则,提高工作透明度,引导员工能够立足企业现状实事求是思考自身利益,自觉做到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二、切准思想脉搏。思想工作不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说教,不是没有边际的夸夸其谈,徒托空言不能收到任何效果。思想工作只有切准思想脉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要变换角度,换位思考。有的同志做思想工作,磨破嘴皮,苦口婆心,总不能引起职工共鸣,很大程度是说话办事的立足点都是把自己放在员工的对立面上。失去这个立足点,不但违背“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而且实际工作也收效甚微。企业改制思想工作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政府、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统一的角度上,困难企业更需要强调维护员工利益,把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在这个基础上,说话办事就能与员工思想合拍。二要深入实际,摸准动态。企业改制要经历若干过程,每推进一步,员工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只有深入基层,广泛接触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要求,掌握他们的实际心态,使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实际。三要多方兼顾,综合平衡。企业改制带来的利益调整是多层面的,干部与职工、老职工与新职工、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其想法各各不同。思想工作不能笼而统之,应当因人而异,及时把握各个层面的思想情况,从中找出特殊性和同一性,这样才能真正切准思想脉博,形成兼顾各方利益,公正合理的操作方案。

抓在手,必须瞄准时机,把握火候,不可急于求成。三要抓重点对象。员工思想问题反映,往往有自己的“代言人”。这些人在员工中间有一定的影响,除少数有意煽动者外,有的是能够代表员工说话的。因此做好重点对象工作,就能以点带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操作中要主动吸纳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要求。尤其是在相当多数员工对上面政策吃不透不理解的时候,也是企业干群之间的矛盾最容易激化的时候,特别需要先做好他们的工作,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再通过他们做好其他员工的工作。

2

页,当前第。

2

1

2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_学习风险管理体会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上发布的,是国际多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该框架整合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定义。它既是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超越,也标志着内部控制的转型,在内涵界定、目标体系、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和延伸。诠释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精髓,已然成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权威框架。现将自己觉得该框架比较关键的内容进行大致地提炼,供大家参考。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企业丑闻和失败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一个提供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需要变得尤为迫切。《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不仅提供了关键的原则,还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宽泛的领域。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coso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中重点强调了7个属性和理念:1、一个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主体之内;2、由组织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3、应用于战略制订;4、贯穿于企业,在各个层级和单元应用,还包括采取主体层级的风险组合观;5、旨在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6、能够向一个主体的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提供合理保证;7、力求实现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但相互交叉的目标。

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应发挥如下作用:1、协调风险容量(riskappetite)与战略——管理当局在评价备选的战略、设定相关目标和建立相关风险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所在主体的风险容量;2、增进风险应对决策——企业风险管理为识别和在备选的风险应对——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之间进行选择提供了严密性;3、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主体识别潜在事项和实施应对的能力得以增强,抑减了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或损失;4、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每一家企业都面临影响组织的不同部分的一系列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交互影响,以及整合式地应对多重风险;5、抓住机会——通过考虑全面范围内的潜在事项,促使管理当局识别并积极地实现机会;6改善资本调配——获取强有力的风险信息,使得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并改进资本配置。企业风险管理所固有的这些能力帮助管理当局实现所在主体的业绩和赢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以及符合法律和法规,还有助于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一个主体到达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以下四种类型的目标:1、战略(strategic)目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2、经营(operations)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3、报告(reporting)目标——报告的可靠性;4、合规(compliance)目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对于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一样只能提供合理保证,而且对于不同的目标所提供合理保证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而言,因为有关报告的可靠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目标在主体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可以期望企业风险管理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是,对于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而言,由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一些不在主体控制范围之内的外部事项,所以,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提供合理地保证的是对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既管理当局和起监督作用的董事会及时地了解主体朝着实现目标前进的程度。

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它们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是八个互相关联体。其中,内部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其它构成要素的基础,影响战略和目标的制定、经营活动的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的行动,进而影响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系统、监督活动的设计和职能。而内部环境本身由众多要素组成,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当局经营风格、权利与责任的分配和员工的发展和任职能力。董事会是内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他们不仅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指导,而且要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和制衡。管理当局的态度和经营风格会影响到企业的风险偏好。目标设定主要包括长期战略目标、短期经营目标、有效报告目标和法律法规遵循目标的设定,其中,长期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与企业任务和愿景一致并提供支持,短期经营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相关,包括业绩、盈利目标以及保障资源,有效报告目标与企业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性相关,包括对内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或非财务信息,法律法规遵循目标则与企业遵守使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事项识别是指管理当局识别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外部和内部因素,即确定潜在事项是机会还是风险。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或风险价值等,有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包括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coso建议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风险应对的部分则要求管理当局在风险容忍度和成本-收益原则下确定风险应对方案并考虑其对事项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影响,然后设计、确定和实施选择的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措施通常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担四种。相信大家对这四种措施都已有一定了解,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控制活动通常包含两个要素:确定应做什么的政策和有效地实施政策的程序,也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等类型。信息和沟通的部分提倡的是:企业必须有效识别、收集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与相关利益者进行有效沟通。监控则是一个对风险要素当前功能及其业绩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通常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通过持续的活动或者个别评价。持续监控建立在企业日常重复发生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之上,个别评价则是在事后进行的,可以作为对持续监控的补充。

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主体层级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中,垂直方向的列表示企业的四类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水平列表示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立方体的第三维则表示企业和它的组织单位—子公司、业务单元、分部和主题层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可以适用于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而不仅仅针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相对于巴塞尔资本协议来说,无明显的行业区分,针对性相对较弱。

企业风险管理由诸多方面实施,每一方面都有重要的职责。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一定的责任。首席执行官负有最终的责任,并且应该假设其拥有所有权。其他管理人员支持风险管理理念,促使符合其风险容量,并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董事会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外部方面经常提供对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有用的信息,但是他们对主体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不承担责任。

五、启示。

做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人员,搞好风险管理应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三个方向。

一是掌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没有高学识,不能站在理论高处,就不能知道什么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所在。不曾上高楼,何曾见万家灯火。做风险管理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风险管理概念,还要尽量将相关理论打通来理解,比如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coso体系与巴赛尔协议体系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二是服务于公司业务运作和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风险管理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的,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部分,是为了业务更好地运作的。那么风险管理人员对于业务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也极大程度地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风险管理人员要与业务条线的前台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要取得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如果时时能以业务人员的眼光去理解业务,来对待业务发展的需求,对我们的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修正空间。

三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对业务运作有了相当的理解,但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人员在工作流程的掌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比如准确性和效率性方面,也要不断追求改进和提高的。在工作时,我们要反复询问自己,我们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不是完善的,所运用的工具是不是适当的,对于业务风险的判别和评估是不是切合实际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不要轻下结论或提出控制,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我们的方法和工具。

简言之,在实施风险管理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公司战略,并考虑其管理基础,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公司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使其充分发挥规范企业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_学习风险管理体会

错过了企业风险管理培训这一课很是遗憾,不过我想通过课后对讲义的认真研读和对相关知识的查阅,也能弥补一些缺憾吧。当今社会是个讯息万变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这其中既有高额利润的诱惑,也深藏着各种风险的陷阱。因此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时,也面临着如何将风险最小化的挑战。因此我想能及时学习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案例,既有益又很必要!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达到经营管理的预期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制度或程序能够得以实现,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其目的在于防止目标的偏离或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看似比较简短,但内容却很丰富。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但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企业家的头脑中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大致有七种风险,相应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为投资风险。它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第二为经济合同风险。它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第三为产品市场风险。它是指因市场变化、产品滞销等原因导致跌价或不能及时卖出自己的产品。产生市场风险的原因有三个:(1)市场销售不景气,包括市场疲软和产品产销不对路;(2)商品更新换代快,新产品不能及时投放市场;(3)国外进口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企业管理读书笔记第四为存货风险。它是指因价格变动或过时、自然损耗等损失引起存货价值减少。这时企业应马上清理存货,生产时要控制投入、控制采购、按时产出,加强保管。有些观念保守的企业担心存货贬值,怕影响当前效益,长期不处理,结果造成产品积压,损失越来越大。

第五为债务风险。它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许多企业因股东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生产经营或盲目扩大征税,结果提高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还会影响正常地还本付息。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第六为担保风险。它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七为汇率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在银行有外币贷款的企业更应如此。

当然我们身处物流企业,又有其特殊性。在讲义中也具体陈述了物流企业常见的风险及规避法,如跟我们工作很贴近的操作风险,收款、结算风险,而且还用华运真实经营中的风险案例为我们每一个华运人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要像温室中的花朵,无忧无虑,也不要做温水中的那只青蛙,悠然自得,因为这些“无忧无虑”和“悠然自得”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些无形的隐患。我想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同时,更要对企业风险时刻保持一颗警觉的心!!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们早已踏上了中小企业的创业路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效率和成本之间的良好平衡是创业公司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降低公司遭受风险的概率和影响,是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目的是管理和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和风险监测等。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把握风险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保障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段: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的重要性。

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的是识别、防范和降低潜在风险。风险管理计划应该以企业的风险评估和预测为基础,明确风险的责任人和负责部门,确保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落地。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可以避免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盲目性,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外部和内部的竞争和经营风险。

第四段:实施风险管理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首先,在识别风险时,应考虑与企业相关的所有因素;其次,在评估风险时,应分析可能的风险损失,即风险事件对企业造成的财务影响;再次,在制定应对措施时,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并确定应对措施的执行人和时间节点;最后,在风险监测方面,应通过财务、市场、运营、客户等多个维度监控风险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第五段:总结。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和强化风险管理以保障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按照计划执行,逐步提高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有效捕捉市场机遇和规避市场风险,是中小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要保障。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中小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担负着独特的角色和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企业也可能会遭遇各种类型的风险,例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等等。因此,中小企业需要认真对待风险管理工作,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从源头入手,着重在预防控制方面。对于市场风险,企业应该在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前景上进行策略规划,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对于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分配资金,降低资金风险;对于生产风险,企业应该规范生产流程,做好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

风险管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风险评估,例如市场调研、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等。防范机制包括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外部风险预警,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第四段:加强员工培训及意识教育。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及意识教育,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企业可通过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增强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员工自我保护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确保员工能够认真对待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风险管理不但要从源头入手,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还必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化工具,可以考虑采用流程管理系软件、行业信息交流平台等辅助工具,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因此,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风险。

管理风险首先需要了解风险,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在了解了风险后,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防范策略。例如,对于某些高风险的项目,可以通过与客户签订稳定的长期合同来稳定企业收入;对于降低市场风险,可以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等。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情况和经营模式。对于一些重要的业务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并落实到位,例如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职责等。此外,针对企业常见的风险因素,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第四段:建立监控机制。

同时,为了防范风险,也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机制。这不仅包括内部监控和控制,也需要进行外部风险监控。对于碰到了实际风险的情况,中小企业需要进行快速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建立全面、细致、实时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最后,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要落实到实际的经营工作中去。企业需要时刻关注风险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风险管理的工作也需要得到全员的支持和参与,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目的是建立起一个全员参与、持续强化风险管理的机制。

总结: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细致、实时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以及制定奖惩机制,建立全员参与、持续强化风险管理的机制。只有充分认识到风险,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_学习风险管理体会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达到经营管理的预期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制度或程序能够得以实现,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其目的在于防止目标的偏离或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今天本站小编整理了企业风险管理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错过了企业风险管理培训这一课很是遗憾,不过我想通过课后对讲义的认真研读和对相关知识的查阅,也能弥补一些缺憾吧。当今社会是个讯息万变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这其中既有高额利润的诱惑,也深藏着各种风险的陷阱。因此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时,也面临着如何将风险最小化的挑战。因此我想能及时学习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案例,既有益又很必要!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达到经营管理的预期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制度或程序能够得以实现,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其目的在于防止目标的偏离或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看似比较简短,但内容却很丰富。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但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企业家的头脑中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大致有七种风险,相应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为投资风险。它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第二为经济。

合同。

风险。它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第三为产品市场风险。它是指因市场变化、产品滞销等原因导致跌价或不能及时卖出自己的产品。产生市场风险的原因有三个:(1)市场销售不景气,包括市场疲软和产品产销不对路;(2)商品更新换代快,新产品不能及时投放市场;(3)国外进口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企业管理。

读书笔记。

第四为存货风险。它是指因价格变动或过时、自然损耗等损失引起存货价值减少。这时企业应马上清理存货,生产时要控制投入、控制采购、按时产出,加强保管。有些观念保守的企业担心存货贬值,怕影响当前效益,长期不处理,结果造成产品积压,损失越来越大。

第五为债务风险。它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许多企业因股东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生产经营或盲目扩大征税,结果提高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还会影响正常地还本付息。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第六为担保风险。它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七为汇率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在银行有外币贷款的企业更应如此。

当然我们身处物流企业,又有其特殊性。在讲义中也具体陈述了物流企业常见的风险及规避法,如跟我们工作很贴近的操作风险,收款、结算风险,而且还用华运真实经营中的风险案例为我们每一个华运人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要像温室中的花朵,无忧无虑,也不要做温水中的那只青蛙,悠然自得,因为这些“无忧无虑”和“悠然自得”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些无形的隐患。我想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同时,更要对企业风险时刻保持一颗警觉的心!!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上发布的,是国际多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该框架整合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定义。它既是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超越,也标志着内部控制的转型,在内涵界定、目标体系、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和延伸。诠释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精髓,已然成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权威框架。现将自己觉得该框架比较关键的内容进行大致地提炼,供大家参考。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企业丑闻和失败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一个提供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需要变得尤为迫切。《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不仅提供了关键的原则,还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宽泛的领域。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coso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中重点强调了7个属性和理念:1、一个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主体之内;2、由组织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3、应用于战略制订;4、贯穿于企业,在各个层级和单元应用,还包括采取主体层级的风险组合观;5、旨在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6、能够向一个主体的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提供合理保证;7、力求实现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但相互交叉的目标。

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应发挥如下作用:1、协调风险容量(riskappetite)与战略——管理当局在评价备选的战略、设定相关目标和建立相关风险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所在主体的风险容量;2、增进风险应对决策——企业风险管理为识别和在备选的风险应对——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之间进行选择提供了严密性;3、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主体识别潜在事项和实施应对的能力得以增强,抑减了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或损失;4、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每一家企业都面临影响组织的不同部分的一系列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交互影响,以及整合式地应对多重风险;5、抓住机会——通过考虑全面范围内的潜在事项,促使管理当局识别并积极地实现机会;6改善资本调配——获取强有力的风险信息,使得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并改进资本配置。企业风险管理所固有的这些能力帮助管理当局实现所在主体的业绩和赢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以及符合法律和法规,还有助于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一个主体到达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以下四种类型的目标:1、战略(strategic)目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2、经营(operations)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3、报告(reporting)目标——报告的可靠性;4、合规(compliance)目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对于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一样只能提供合理保证,而且对于不同的目标所提供合理保证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而言,因为有关报告的可靠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目标在主体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可以期望企业风险管理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是,对于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而言,由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一些不在主体控制范围之内的外部事项,所以,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提供合理地保证的是对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既管理当局和起监督作用的董事会及时地了解主体朝着实现目标前进的程度。

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它们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是八个互相关联体。其中,内部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其它构成要素的基础,影响战略和目标的制定、经营活动的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的行动,进而影响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系统、监督活动的设计和职能。而内部环境本身由众多要素组成,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当局经营风格、权利与责任的分配和员工的发展和任职能力。董事会是内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他们不仅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指导,而且要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和制衡。管理当局的态度和经营风格会影响到企业的风险偏好。目标设定主要包括长期战略目标、短期经营目标、有效报告目标和法律法规遵循目标的设定,其中,长期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与企业任务和愿景一致并提供支持,短期经营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相关,包括业绩、盈利目标以及保障资源,有效报告目标与企业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性相关,包括对内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或非财务信息,法律法规遵循目标则与企业遵守使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事项识别是指管理当局识别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外部和内部因素,即确定潜在事项是机会还是风险。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或风险价值等,有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包括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coso建议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风险应对的部分则要求管理当局在风险容忍度和成本-收益原则下确定风险应对方案并考虑其对事项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影响,然后设计、确定和实施选择的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措施通常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担四种。相信大家对这四种措施都已有一定了解,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控制活动通常包含两个要素:确定应做什么的政策和有效地实施政策的程序,也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等类型。信息和沟通的部分提倡的是:企业必须有效识别、收集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与相关利益者进行有效沟通。监控则是一个对风险要素当前功能及其业绩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通常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通过持续的活动或者个别评价。持续监控建立在企业日常重复发生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之上,个别评价则是在事后进行的,可以作为对持续监控的补充。

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主体层级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中,垂直方向的列表示企业的四类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水平列表示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立方体的第三维则表示企业和它的组织单位—子公司、业务单元、分部和主题层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可以适用于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而不仅仅针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相对于巴塞尔资本协议来说,无明显的行业区分,针对性相对较弱。

四、企业风险管理的职能与责任。

企业风险管理由诸多方面实施,每一方面都有重要的职责。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一定的责任。首席执行官负有最终的责任,并且应该假设其拥有所有权。其他管理人员支持风险管理理念,促使符合其风险容量,并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董事会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外部方面经常提供对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有用的信息,但是他们对主体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不承担责任。

五、启示。

做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人员,搞好风险管理应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三个方向。

一是掌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没有高学识,不能站在理论高处,就不能知道什么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所在。不曾上高楼,何曾见万家灯火。做风险管理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风险管理概念,还要尽量将相关理论打通来理解,比如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coso体系与巴赛尔协议体系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二是服务于公司业务运作和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风险管理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的,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部分,是为了业务更好地运作的。那么风险管理人员对于业务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也极大程度地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风险管理人员要与业务条线的前台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要取得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如果时时能以业务人员的眼光去理解业务,来对待业务发展的需求,对我们的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修正空间。

三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对业务运作有了相当的理解,但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人员在工作流程的掌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比如准确性和效率性方面,也要不断追求改进和提高的。在工作时,我们要反复询问自己,我们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不是完善的,所运用的工具是不是适当的,对于业务风险的判别和评估是不是切合实际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不要轻下结论或提出控制,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我们的方法和工具。

简言之,在实施风险管理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公司战略,并考虑其管理基础,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公司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使其充分发挥规范企业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

页,当前第。

1

1

2

企业风险管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强化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发展,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作的有效监控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这对于推动企业稳定发展也将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对内部审计和企业管理协调强化的意义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协调方法,从而明确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制定更为完善的协调手段,为企业整体的稳定性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在当前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背景下,企业要想收获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树立起完善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由于当前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经营环节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所以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风险的管控,通过此种方式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经营决策中阻碍企业目标发展的事情进行有效管理。风险管理在当前企业发展中占据较为重要的比例,内部审计则是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促进的重要手段,所以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更是不容忽视。

(一)对内部审计发展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企业的员工,所以这些工作人员自身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也是十分了解的,本着一心一意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原则。同时,这些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对审计报告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提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这对于提升企业自身服务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能,才能更好的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有着显著强化作用。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市场改革力度的不断提升,给企业发展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风险[1]。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潜在的风险或是隐患问题进行规避,但是如果企业在实际发展中所采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的问题,那么就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至还将深化企业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而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企业内部职能单位,应该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更应该将企业发展作为基础环节,对企业内外部风险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掌握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点,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对风险的类别进行明确,对风险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由于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风险种类比较多,并且不同的风险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要想实现对风险的科学管控,就应该对风险类型进行有效判断和掌握,了解不同风险的特征,从而明确企业中的主次风险。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将企业的综合发展战略目标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这种方式对企业与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掌握,只有对差距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明确,才能更好的掌握企业企业风险发生的原因、特点。

(二)按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按照企业自身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需求,在企业对经营风险进行管理的环节中对自身监督控制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换句话说,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企业中各层人员在制定工作的环节中需要对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因此也应该对审计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制定更为完善的风险控制对策。

(一)在企业审计工作中强化对先进技术的应用。

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特征,审计过程其实也是对风险进行防范的主要过程。所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具备完善的风险意识,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性进行突出。企业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先进风险识别技术的应用,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企业中各项资产的分布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管理中的业务、财产、经营等风险进行有效识别[2]。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借助趋势发对企业中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情况进行掌握,合理判断或是预测企业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由于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需要对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关注。首先,企业应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培养,确保审计人员能对风险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从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正确认识到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和危害,通过这种方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势进行突出。其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手段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提升。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在工作中有效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强化对风险的有效抵御,企业也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提升,从而更好的应对社会整体发展方向和趋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应该正确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进一步实现对企业内部职能的协调。这也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对企业运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行更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现阶段,企业管理层应该正确认识到对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也只有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才能有效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降低或是规避。通过对相关协调手段的制定,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加强对企业风险的监管,进一步发挥风险管理的优势,实现对内部审计工作实用价值的全面发挥。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强化和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1.重大风险情况。

xxxx公司对重大风险管理采取提前预防、重点控制、专人监控、专项处理的管理策略。公司对风险控制措施得当,运行有效,未发生风险事件。对于重大风险的应对方案,公司采取演练重大风险发生,寻找处理过程中的不足,对应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加强风险知识学习与经验交流,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提前做好重大风险的预防工作。

做好了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公司风险管理小组对已确立的风险事件进行监控,定期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当估值达到预警指标值时启动预警机制,根据预警机制对风险事件因素进行处理,防范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本企业在2012无重大风险情况。

公司经营班子设置总经办,下设综合管理部,生产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的财务活动可归类为三类: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企业财务风险亦由这三类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构成。新经济形势的最大特征为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以价格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将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振荡波动的融资成本、投资回报率以及更加复杂的现金流。第一,企业筹资活动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筹集资金的短缺、融资成本攀升。受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经济增速的下滑将导致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进而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经历了金融危机影响的银行体系强调稳健经营、谨慎授信的经营原则,因此企业信用等级的下降将导致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

同时,金融体系经营杠杆率的不断下降,使得社会信用规模的收缩,造成融资成本的高企。第二,企业投资活动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贷短投长风险大以及投资回报率难以保证的风险。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企业债券市场虽然已成立,然而由于债券市场产品种类单一且融资规模受限等导致企业债券市场难以满足企业长期资金的需求。企业不得不融入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活动,而此种做法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资金的投放难以保证其回报率,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第三,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经营成本高企、企业库存管理不善、销售资金回收不利等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将影响到资金周转,而资金能否顺利实现周转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企业库存管理以及销售资金的回收。

经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后,我国企业开始意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传统经营模式对风险管理的忽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投融资活动缺乏科学规划、运营资金管理不善的问题。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是财务活动不确定性的集中体现。受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主要体现为: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预测、控制与防范;经营过程中单纯追求高回报率而忽略风险的大小;未将风险因素纳入经营绩效的考核。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为: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管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约束;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涵盖财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防范的风险管理体系。

3、企业筹资规模不合理且融资渠道单一。

筹资规模不合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盲目追逐资本额的扩大,由于对资金持有的不合理偏好而忽视了筹资成本的高昂。二是过分倡导无债经营,过分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导致筹资规模过小无法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阻碍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欠发达,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无法满足企业长期资本的需求,造成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化,增加了企业融资风险。

4、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投资决策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然而由于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普遍存在用脚投票或人情现象、投资人员缺乏必要的金融业务知识、缺乏风险与收益的有效权衡等,造成投资决策效率的低下。

5、企业经营资金管理不善,资金周转率低下。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一是受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决策者综合素质的影响,无法对商品需求进行有效评估,造成企业库存的积压、资金的无效率占用。二是销售资金回收率低。由于缺乏对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的重视,造成部分货款无法收回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损失。

面临新的经济形势,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文化方面,不断强化员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制度方面,建立财务监督管理预警机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融资方面,加强财务预算控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投资方面,优化企业投资决策,建立健全投资效率评价体系;运营资金管理方面,加速企业经营资金的周转,重视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树立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意识渗透到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知识与技术。构建一支具备相关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这要求在选拔人才时须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其次,定期对员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培训,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与技术。再次,在全公司范围内倡导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公司员工的头脑中,将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

2、建立财务监督管理预警机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良好的风险监管预警机制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因素,并对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并做出及时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从部门职能划分、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反馈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后续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提供有利的财务数据支持。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要求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职能,形成有效的权责分明、相互协调、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

其次,构建企业风险识别机制。要求财务从业人员能够基于历史经验数据,有效识别造成财务风险的风险因素。基于上文分析,可将该类风险因素大致划分为:融资成本、融资渠道、投资回报率、投资周期、企业库存积压规模、应收账款。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要求能够及时、动态检测该类风险因素的变动,并基于历史经验数据能够定性地判断风险因素的变动对财务风险影响的方向与力度。再次,构建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基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从业经验、同业做法等,以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数学模型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与策略。

3、加强财务预算控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机制能够准确预测在未来一段经营时期内企业的资金需求,对防范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科学的预算制定体系。财务预算的编制要充分结合各单位在未来一段经营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建立由各部门提出预算请求,由财务部门统一审批的预算编制体系。其次,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期监督。要求各部门定期向财务部门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如发现不合规操作要及时予以纠正。最后,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激励各部门根据预算进行财务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防范因融资渠道单一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提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环境,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将极大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应把握金融市场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条件,积极拓展长期融资渠道。

4、优化企业投资决策,建立健全投资效率评价体系。

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因此优化企业投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优化企业投资决策要求构建透明、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成立专业投资小组,对企业每一投资项目进行成分的考察、分析与研究,投资小组负责制定科学的投资方案,并按照从优的原则对投资方案尽心选择,从而有效避免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人情现象。构建全面的投资效率评价体系。将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风险系数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风险与收益并重的考核体系能够有效防范经营管理人员因追求高回报率而造成的经营风险过高的现象。同时,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极大消除因人情关系造成的投资项目效率低下的问题。

5、加速企业经营资金的周转,重视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加强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充分降低因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无效占用。首先,构建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物资需求,从而在采购环节即可避免库存积压的现象。其次,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力度,当出现库存积压时,能够将积压货物及时退回给供应商,实现零库存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成立专门的应收账款回收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回收应收账款的积极性。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

现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三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73年在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 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且不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

(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6年底美国审计委员会认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并修改相应的审计公告内容。

(三)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回顾

在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之后,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cica(1998)将风险定义为,“一个事件或环境带来不利后果的可能性”,阐明了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系:“当您在抓住机会和管理风险时,您也正在实施控制”。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中指出,“董事会负责批准并定期检查银行整体战略及重要制度,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为这些风险设定可接受的水平,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识别、计量、监督以及控制这些风险……。”这里显然是把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到了内部控制框架中。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1999)认为,“控制应该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减轻”,其中的风险不仅包括与实现特定目标相关的风险,而且还包括一般性的风险,如不能识别和利用机会,就不能使企业在面临未预料到事件以及不确定信息时保持灵活性或弹性。

(二)第二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中明确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范围广得多。英国turnbull委员会(2017)认为,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仅是人为的分离,而在现实的商业行为中,它们是一体化的。laura (2003)分析了内部控制是怎样变为风险管理的,并指出,“将内部控制定义为风险管理强调与战略制定的联系,刻画了内部控制作为组织支撑的特点,但是,它也掩盖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没有人真正明自内部控制系统是什么。”

基于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比较

现代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本文以coso报告为基础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研究。

(一)两者的定义与内涵。1992年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受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目标:与运营有关的目标,即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即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与法律法规的遵循有关的目标,即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它由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与沟通是载体、监控是保证。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

(1)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2)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3)形成风险管理信息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有效监控风险和应对风险提供依据。

(4)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5)使外部投资人、监管者了解企业风险。

(6)行成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1)战略性。风险管理更重要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站在战略层面整合和管理企业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

(2)全员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时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参与的,旨在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增进企业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3)专业性。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实施专业化的风险管理。

(4)二重性。全面风险管理既要管理纯粹的风险,也要管理机会风险。当风险损失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时,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当风险损失不能避免时,见谅减少损失至最小化;当风险预示着机会时,化风险为增进企业价值的机会。

(5)系统性。全面风险管理必须拥有一套系统的、规划的方法,来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得到识别,资源能够被有效地利用于紧迫风险的管理。

政治风险和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大规模政局动荡等事件清楚表明政治风险的存在。另外,各界普遍预测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经济体将崛起成为未来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这些都意味着政治风险状况和西方势力政治影响力将发生永久性变化。如果上升到风险管理更为复杂的层面,针对国内外政府的游说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利后果,这对于致力于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极为重要。

政治风险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不法经济”的兴盛发展。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1年全球风险报告》(第六版)就指出,非法贸易目前已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7%-10%。对此,达信建议企业应拥有一份明晰且经过测试的应急危机管理计划,可以在政治风险事件发生时启动,确保业务应变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从而降低业务中断风险的发生。此外,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应注意涵盖法治、人权以及商业道德等新兴风险。

供应链风险和业务应变能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供应商层数激增,供应链日趋国际化和复杂化,高度依赖于大量风险变量的成功运行,通常缺乏应变能力。特别是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将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风险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信用紧缩和经济产出降低已导致全球许多企业破产,这无疑给供应链的应变能力带来了更大的考验。随着经济形势和海啸、火山灰等事件暴露出供应链抗压能力脆弱的缺点,各公司已开始认识到,尽管日益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能够带来明显效益,但是供应链中断也会带来极为严峻的财务风险。

企业意识到过去20年中发展起来的外包和海外运营趋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供应商,因此一些公司正在寻求“回归”,以增强对供应链和相关风险的控制。达信指出,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的体系中。这些企业应确保针对关键供应商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和应急计划,并评估风险潜在影响的管控措施,将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标准延伸到第三方。此外,除了制定并定期更新内部应急计划、替代供应商以及业务持续性方案,还应建立尽职调查程序,确保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可持续性。

资本投资和项目风险资本投资和相关风险并不是新型风险,但是对于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准确的风险信息有助于区分那些回报相似但风险迥异的项目。达信认为,一个项目的预期资本回报应根据其面临的风险进行衡量,例如国家/主权风险、交易服务商风险、道德/人权对公司声誉的影响。对于“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近期开始被重新采用的现象,我们就不难看出:风险管理应作为资本投资决策时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企业需要做得是,确定在资本投资项目中能够承受的单一风险和总体风险水平,同时创造分层把关的决策渠道,以确保整个项目周期内的风险都能得到充分的考虑。同时,尽可能多收集项目相关风险信息,以便进行潜在结果分析。

网络风险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各方对it系统的广泛依赖,现在网络相关风险对企业来讲尤为突出,也受到各公司的密切关注。在涉及网络盗窃、网络间谍、网络战争以及网络恐怖主义在内的网络风险之中,数据存储的安全是一项急需应对的`重大挑战,企业应将“网络风险”纳入自身的风险管理流程。社交媒体/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威胁领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普通审计管理会议近期进行的一项民意测试显示,38%的公司根本没有社交媒体政策,71%的公司则没有任何正式的培训或者促使员工了解相关政策。

企业应制定社交媒体政策并积极推动培训,确保社交媒体融入危机公关计划和业务影响情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让很多企业有机会把一些后台运营的业务外包,董事会应确保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并防止服务的中断。企业对it的依赖程度如此之高,确保系统实施相关过程中相关风险得到有效管理至关重要。“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考虑购买相关网络保险来保护公司的资产。许多购买了财险以及营业中断险的企业也坦言,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购买的多数财险并不承保多种it相关风险。”韦朴指出。

合规与监管风险随着新的公司治理时代的来临,董事会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确保其公司遵守新的监管制度。随着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强,监管活动日益全球化,公司问题也给董事带来严峻的个人责任风险。在美国多起状告企业的证券集体诉讼案中,个人董事被列为被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多德-弗兰克法案》都要求企业高管亲自保证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如果一旦证明有误,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将被责令返还与公司盈利和股价有关的薪酬所得。在英国,新的贿赂和环境责任法严格要求公司对腐败和环境污染负责。如果企业高管坐视不管,将被起诉。韦朴指出,在这种环境下,确保企业的董责险能否跟上监管变化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个更加严苛的管理环境中,除了监管问题引发外,股东、债券持有人、员工、竞争对手和政府部门等其他外部利益相关人也会提起索赔。事实表明,标准的董责险已不可能完全应付得了董事们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问题。特别是董责险保单同时保护公司和董事,而我们发现被保险人之间的最佳保险平衡点不同于公司之间的最佳保险平衡点。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购买董责险,免除董事们的后顾之忧。在许多国家,达信建议安排董责险当地出单,以满足当地保险监管要求。随着跨辖区调查活动的增多,董事们的调查费用可能需要由多个保单承保,因此在投保决策过程中进行集中统筹成为许多公司的首选。

风险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之间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达信提醒,除了重点关注上述的五大关键风险外,董事会还需要考虑大量“新兴”风险,例如资源安全(水、食品和能源)、新技术威胁和长期的人口变化,等等。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

(4)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使企业外汇业务受到的影响。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进行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使企业可能受到的损失。换算风险是指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一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会计报表造成的影响。

正确了解财务风险的.来源和种类是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衡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风险预测创造条件。企业收集和整理有关预测风险的资料,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生产技术资料、计划和统计资料,企业对部的市场信息资料和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

在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简化模型来衡量财务风险,即计算有风险情况下的期望收益。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起来。由于风险和概率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常借助概率统计方法来衡量风险程度。先分析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概率和可能获得的收益或付出的成本,计算收益或成本的期望值、方差和标准差,最后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风险程度。还可以运用敏感性分析来测定各风险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尤其在投资风险的预测中,常通过测定每年现金流入额、投资回收期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的敏感性,选择投资项目,以降低风险。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

[1][2]。

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满足管理者和投资真的经济需求,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企业的下一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为了保证达到预计的经济目标,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保证整个企业的财产和资本运转合理有效。所以,企业目标的顺利实施就需要相应的方针和对策来引导和监督。会计内部控制的意义就在于此。企业内部的自我控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使得企业能够适应各个方面的要求,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

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1.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复杂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变得很复杂,会计工作也由从前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现在的利用计算机工作,网上采购、网上银行以及远程报账等方式都运用到了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虽说简单方便,也会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存在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在利用计算机工作的同时其形式变得复杂化,范围变得更加宽阔。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的方便性会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越来越依赖于它,如果计算机一旦出现了毛病,这对依赖计算机开展工作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正常工作的展开。

1.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因为其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的并不是那么的透彻,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在实施的时候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局面出现。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期并没有过多的强调,有很多重要的地方都没有提及,对企业中各项流程的控制也并不严厉,而且每个岗位都各自形成一个体系,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疏松,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没有做到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对企业的凝聚力或者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1.3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上升,所以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多些盈利开始大量的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就成为了会计人员,其实有些人根本就不合格,但因为有了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开始在企业上班。会计人员数量是上去了,但人员素质却下来了。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的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主要包括专业水平低和缺少职业素养。那些经过培训机构包装后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并不高,所以对一些事情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经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并且对会计这一岗位的职责理解不深,其专业水平也达不到标准,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严重的影响。

2 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有效策略

2.1 加强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外部与内部监督

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都非常有利。所以当企业在健全这一制度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即有效性、全面性以及互相牵制性。在互相牵制性的束约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不会出现一致性,还有利于各信息之间相互监督与共同合作,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全面性的原则可以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全方位控制,不会漏掉某个环节,加强内部监督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2 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养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高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实施的有效性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想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应该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两方面着手,要做到:(1)对在岗人员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不能盲目的培训,使他们知道会计岗位的重要工作职责,还要对他们定期的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2)对他们实行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能够及时的了解关于会计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自律性,提醒他们制造虚假信息是触碰法律边缘的,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还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来对会计岗位进行招聘。

2.3 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

企业除了要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对企业内部管理报告制度进行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加强非常重要,同时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在这方面多留心。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就企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风险的研究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必须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给予充分重视。

企业风险管理建议

在云计算中,有效地治理和企业风险管理是从良好开发的信息安全治理过程得到的,是组织的全面企业治理责任应有的注意(due care)。良好开发的信息安全治理过程会使信息安全管理程序一直可依据业务伸缩、可在组织内重复、可测量、可持续、可防御、可持续改进且具有成本效益。

云计算中的治理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问题关系到识别和实施适当的组织架构、流程及控制来维持有效的信息安全治理、风险管理及合规性。组织还应确保在任何云部署模型中,都有适当的信息安全贯穿于信息供应链,包括云计算服务的供应商和用户,及其支持的第三方供应商。

治理建议

· 一部分从云计算服务节省的费用必须投资到提升提供商的安全能力、应用的安全控制和正在进行的详细评估和审计检查中,以确保能够持续满足需求。

• 不管是什么服务或部署模型,云计算服务的用户和提供商都应开发健壮的信息安全治理。信息安全治理应由用户和提供商协作来达到支持业务使命和信息安全程序的一致目标。服务模型可以调整协同信息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中定义的角色和职责(基于各自对用户和提供商的控制范围),部署模型可能定义责任和预期(基于风险评估)。

• 用户组织应包括审查具体的信息安全治理架构和流程,及具体的信息安全控制,作为未来提供商组织的部分应有的责任(due diligence)。应该评估提供商的安全治理流程和能力的充足性、成熟度及与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流程的连续性。提供商的信息安全控制应基于风险确定并清晰地支持这些管理流程。

• 用户和提供商间的协同治理架构和流程是很必要的,既是部分服务交付(services delivery)的设计和开发,也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协议,然后作为服务协议的一部分。

• 在建立服务水平协议(sla)及合同契约义务时应包括安全部门,来确保安全需求在合同层面上是可强制执行的。

• 在迁移进云端前,测量绩效和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和标准都应建立起来。至少,组织应理解并文档化他们当前的指标,及运营迁移进云时,这些指标会如何变动,因为云提供商可能使用不同的(有可能不兼容)指标。

• 只要有可能,所有服务水平协议(sla)和合同中都应该包含安全指标和标准(尤其是那些法律和合规性需求相关的)。这些标准和指标应是文档记录的并是可证明的(可审计)。

和任何新业务流程一样,遵循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很重要。实践应该与云服务的具体用途相匹配,这些用途可能从无意的和临时的数据处理到处理高敏感性数据的关键业务流程。对企业风险管理和信息风险管理的全面讨论超出了本指南的范畴,以下列举了一些云特有的建议,可以整合进已有的风险管理和流程。

• 由于许多云计算部署中缺少对基础设施的物理控制,因此与传统的企业拥有基础设施相比,服务水平协议(sla)、合同需求及提供商文档化在风险管理中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由于云计算中的按需提供和多租户特点,传统形式的审计和评估可能并不适用,或需要更改。例如,一些提供商限制脆弱性评估和渗透测试,而其他的则限制提供审计日志和实时监控数据。如果这些在内部策略中都是要求的,那么就需要寻找替代的评估方法、某些具体的合同免责条款,或寻找与风险管理需求更一致的替代提供商。

• 至于对组织的关键功能使用云服务,风险管理方法应该包括识别和评估资产、识别和分析威胁和弱点及其对资产(风险和事件场景)的潜在影响、分析事件/场景的可能性、管理层批准的风险接受水平和标准、多种风险处置(控制、避免、转嫁、接受)计划的开发。风险处置计划的结果应作为服务合约的一部分。

• 提供商和用户的风险评估方法应一致,影响分析标准和可能性定义也一致。用户和提供商应共同开发云服务的`风险场景,这应该固化在提供商为用户服务的设计中和用户的云服务风险评估中。

• 资产清单应盘点支持云服务且在提供商控制下的资产。用户和提供商的资产分类和评估方案(evaluati•n scheme)应一致。.

• 提供商及其服务都应该是风险评估的主题。云服务的使用、使用的特定服务和部署模型,都应该与组织的风险管理目标及业务目标一致。

• 如果提供商不能演示证明其服务的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用户应详细评估该供应商,以及是否可以使用用户自身的能力来补偿潜在的风险管理差距。

• 云服务的用户应询问管理层对云服务的风险容忍和可接受的残余风险是否已经有所定义。

信息风险管理建议

信息风险管理(irm)是将暴露(exp•sure)与风险联系的法则,也是通过数据所有者的风险容忍对其进行管理的能力。如此,对于设计用以保护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ia)的信息技术资源,信息风险管理是最优先的决策支持方法。

• 采用风险管理框架模型来评估irm,用成熟模型来评估irm模型的有效性。

• 建立适当的合同需求和技术控制,来收集信息风险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例如,信息使用、访问控制、安全控制、位置等)。

• 在开发云计算项目需求前,采用用以确定风险暴露的流程。虽然了解暴露和管理能力所需的信息类别比较一般化,但实际收集的指标对于云计算spi模型是特定的,是可以按照服务来采集的。

• 在使用saas时,绝大多数信息都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组织应在saas服务合同责任中制定分析信息的收集流程。

• 当采用paas时,建立类似上述saas服务的信息采集能力。在可能的地方,包括进部署和从控制中采集信息的能力,建立对这些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的合同条款。

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xx对xx公司下达的试点工作要求,提高xx公司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xx年xx月xx日上午我们在xx召开了《xx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就此xx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拉开序幕。现将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组织领导,制定正确发展方向。xx年xx月xx日,公司下发《关于落实xx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落实xx公司《关于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通知》,建立了以xx规范性文件为方向标,以xx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为核心,以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为基础,以全体风险控制专员为骨干的工作体系。积极应对、分层管理、统一协调、多种手段、循环往复围绕工作目标,按照统一部署,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履职尽责,不断提高执行力,保证了重大经营活动符合xx的政策要求。我们根据相关要求,建立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办公室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xx公司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为了将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落到实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xx公司还与各单位签订《风险管理责任书》,明确xx公司和各单位的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制订各单位的风险管理责任指标、相应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由xx公司风险控制办公室监督执行,并组织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工作。

二、抓住风险识别,努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一是制定和完善了《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办法》,细化了风险识别标准,使风险识别更具操作性,减少了风险分类的人为误差。二是加强了风险识别能力的培训,对公司xx以上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培训,有效的提高了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三是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设立风险控制专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和日常工作。

三、抓住风险量化,按时保质完成风险点归属分类工作。在《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办法》下发的第一时间里,我们打破常规,加强计划,提高效率,按照风险管理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了风险点的分类工作,协调风险点的归属问题,确保了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较好的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据风险管理总体安排,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xx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风险管理,重点推进xx、xx建设及xx三大领域的风险管理工作。并按计划制定了完成时间,除特别注明外,本阶段实施安排的启动时间为xx年xx月,完成时间为xx年xx月,只标注启动时间的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此阶段工作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

1、对风险评估所识别的风险点,制订相应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改进措施,并安排实施;

2、对xx、xx及xx三大领域单独制订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四、抓住风险监测,坚持适时、动态监控风险点的归属变化。首先我们建立了风险管理进度月报分析制度,通过按月对各单位、部门风险管理工作报表的统计分析,全面实施已识别风险点的内控完善计划,重点推进xx、xx、xx三大领域风险管理的落实。特别是对接近完成时间节点的风险点的完成情况更是实时监测,随时掌握进度变化,为风险防范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其次,对于风险点的职能归属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跟踪落实,确保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还有每个风险点由专门的职能单位或部门牵头,涉及到的单位配合,形成合力,更好的完善风险管理工作。

五、抓住风险控制,强化风险管理的制度防范。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制定、修订和转发了xx管理综合考核办法》、《关于做好xx应对工作的通知》、《关于xx调查结果的通知》、《关于开展xx专项活动的通知》等与风险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分别从紧密结合公司治理层面、各业务流程、三大领域风险点改善措施的要求,充分考虑待建立、完善的各种机制及用以规范流程的表单入手。并将三大领域分解为规章制度、公司层面、战略规划流程、财务流程、采购与成本流程、安全管理流程、经营管理流程、、投资领域、工程领域、法律事务领域等xx分项逐一细化,努力做到用完善的制度管理企业,增强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六、坚持“依法依规办事、风险控制优先、程序至上、权责对等”的原则,努力做好风险管理办公室的日常性、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在人手少、事务杂、工作多、要求高、程序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及时与风险点所归属的职能部门、单位沟通、协商,以求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益深入分析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防控的措施和应对预案,实现风险管控目标和管控能力、风险预防和抓住机遇之间的平衡;加强企业日常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关键业务环节紧密结合,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风险量化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提高风险预警、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x项公司层面、x项财务流程、x项安全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

七、控制经营管理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工作。公司于xx年x月成了以xx和xx为组长的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并聘请了专业咨询机构为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提供管理咨询建议。本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全面梳理公司已制订的主要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重要管理环节和核心业务流程已设置的相关控制、各管理和业务职能部门岗位设置及权责划分、以及所有控制要求是否得到实际遵循等情况,就公司相关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展开充分评估及深入讨论,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填缺补漏,以进一步完善公司内控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内控体系中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个基本要素。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分阶段对咨询机构出具的改进意见加以改进完善,并制定了近期、中期及远期改进完善时间表,编写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并在公司内部全面实施。通过推进内部控制工作,完善了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了业务流程,加强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强化了各单位的内控意识,降低了管理经营风险,提高了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

2013年,我部在总公司及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贯彻公司各项风险管理要求,紧紧围绕公司经营发展思路,以稳健发展为目的,以授信风险控制为手段,全力服务于前台业务增长,坚持做好风险审查、五级分类、数据上报等常规工作,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的职能作用和人才优势作用,较好地履行了各项职责。现将风险管理部2013年主要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作为风险管理条线的人员,没有过硬的业务理论支撑,就无法为业务提供完善快捷的服务,无法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为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跟上政策规章制度的变化,在日常的工作中我部重视相关金融政策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对现行的政策、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将学习用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业务部门。

(二)持续加强风险管理部常规工作,努力服务于业务增长。

1、完善风控流程,加强风控制度建设。

风险管理部成立以来,风控工作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过程中,直至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流程。同时将风控工作流程融入日常管理制度,使风控工作变得日常化与具体化,在进一步规范公司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同时,也完善了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

2、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优质成员单位的支持力度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上半年注册资本增加到五亿,根据总公司关于适度增加贷款投放的总体思路,结合公司实际,本着积极审慎的原则,明确信贷投放的重点,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的成员单位,把增量贷款的着眼点放在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成员单位上来,2013年新增授信1.6亿元,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务公司是我们集团成员单位的一个重要融资平台,直接受省银监局的领导与监督,我部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风控月报、季报等相关报表,为总公司、监管部门和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审贷分离”制度,认真落实授信业务审查的工作职责。一是严格主体资格审查,确保借款人主体资格合法。对提供资料不齐全的,及时与客户经理沟通,要求补充合法有效的主体资格类文件,确保借款人主体资格合法。二是严格贷款政策性审查,确保贷款投向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对每一笔用信的用途是否符合国家经济、金融、产业政策进行严格审查,对国家禁止、限制的行业和项目,严禁信贷资金进入。三是严格贷款新规的执行,确保贷款用途的规范。对申请用信用途有关的市场前景调查及分析资料是否全面进行审查,对其用途进行分析,审查其是否合理、真实,申请用信理由是否充分,确保用信用途符合规定。四是严格借款人财务及偿债能力审查,确保第一还款来源有保障。并根据相关财务信息,对客户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认真的测算和分析,对其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予以客观评价,审查其还款来源是否充分。

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坚持审查中的独立性,2013年共对27笔贷款业务、18笔贴现业务、13笔融资担保业务计54.62亿元的授信业务提出了明确的风险审查意见,出具风险审查报告。对公司金融部填制的相关合同、借款凭证及抵、质押登记手续严格审查,防范操作风险;全面做好授信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工作,及时分析授信资产质量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在信贷的审查环节和整体管理中,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

在做好授信业务风险审核的同时,加强贷款五级分类后续管理工作是今年信贷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我部在五级分类管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认识到五级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一步重点了解贷款风险分类相关文件,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重要意义。

2.注重质量,准确分类,实时调整。认真细致地做好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和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确保分类结果定性的准确,并积极、实时地做好季度的五级分类审核工作。

3、实行抽查,及时整改。我部事后多次对五级分类的准确性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打下了基础。

同时注重授信资产五级分类的内在质量,并对需上报的分类结果提出审核意见,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风险管理部逐步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原有部分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以之为基础,构建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个风险管理体系以法律风险控制为辅,结合授信资产五级分类审核,从而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为公司的稳健发展作出努力。

(四)做好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配合做好修改公司内控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完成年度董事履职评价、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监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利率定价风险评估报告制度等),为省银监的风险评价做好准备;协助做好财务公司董事会、股东会会议准备工作,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回顾2013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我部在以后的工作加以改正的地方,如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研判,加深对成员单位的了解,提高业务知识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更好地服务于业务部门。

(五)2014年工作计划。

1、继续加大风险监控力度,将风险理念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强化管理,防范风险。

2、加强对成员单位的实地走访工作,以获取更多的客户资信资料,全面掌握客户情况,预防风险的发生。

3、不断加强自我建设,注意学习金融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横向与同行业交流学习活动,以实时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以上是我部2013年工作小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总之,我部在总结今年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在新的一年里将一如既往地抓好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以风险管理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加强风险防范的能力,为公司发展再作贡献。

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

一、2014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总结2014年,xx项目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借鉴国内外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服务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立足于公司风险管控现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铁军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4年,项目部共识别出重大风险x项,分别是安全风险、风险、安全风险等。回顾2014年公司重大风险管理情况,共有x项重大风险对应的风险事件发生。xx项目部2014年全年安全及质量事故为零,开启安全管理受控有序的好局面。

-处踩踏应急预案、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和事故处理组织和责任处罚等内容。

2、专项检查的基本情况。

1)2014年1月23日组织节前安全隐患整改专项清查;

3)2014年2月20日组织施工现场节后复工安全生产条件专项检查;4)2014年4月06日组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检查。5)2014年5月13日组织精装房消防专项检查;对相关防火材料进行了抽查检验,经抽查后,相关施工材料均符合检验要求。

同时,项目部每周四组织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违章作业现象,必要时留音像资料,书面通知相关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全年发出安全整改通知76次。对违章、违规作业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全年累计罚款约20000元。通过对项目现场检查,项目部风险管理上集中表现于以下方面存在不足:(1)风险控制意识有待加强。对于风险控制还停留在事后监督的层面,没有将风险控制的监督范围扩展到事前、事中阶段,从而造成了风险控制的脱节滞后。(2)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作业队伍对上级部门制定的制度和决定没有很好贯彻执行,较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制度的执行力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现象。(3)内控制度有待完善。部分队伍安全管理制度制订不够全面,未形成体系较笼统、可操作性差,或者虽然有规章制度,但由于制订时间较长,已无法适应现行管理需要。

3、落实整改措施情况。

通过专项检查,使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的风险管控意识都得到了加强,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项目部上下切切实实制订措施加以整改,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1)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责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根据检查结果,对施工单位发出风险控制整改通知,并适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复查,明确风险责任,加强责任追究。(2)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只有制度健全,才能有章可循,才能以制度防范和降低风险,同时督促施工各单位尽快修订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3)加强业务规程管理,建立科学的内控体系,做好重点项目的风险防控工作。风险控制过程是动态连续的过程,必须强化过程监督。要求各单位从“全员、全过程”的要求出发,杜绝类似问题第二次发生。

2014年,项目部全面完成计划安排的5项工作,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要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审计、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信息系统有效性进行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是事后控制风险的关键,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项目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负有识别、分析、监视和管理企业重大风险的职责,同时统筹管理和监督三道防线的有效运行,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改进并立于三道防线之上的关键所在。

(2)科学制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整体方案。

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长期性。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是落实上海公司“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安全生产管理思路的具体体现,项目部充分认识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要将体系建设与实施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同时要把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指标化工作和体系建设实施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

(3)落实责任,配臵资源,做好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策划。

明确职责。项目部各“一把手”是体系建设实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组织并定期检查督促,保证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体系管理要素和功能,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管理体系,体系要素内容相互关联较多,应根据体系管理要素的主要功能,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并密切配合,共同协调完成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

(4)稳步推动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

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一、公司概况:

新疆亚鑫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鑫公司)是2000年12月经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享有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公司现投资控股和参股的企业有:新疆新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奎屯绿源酱业有限公司和新疆鸿翔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股本总额4776.32万元,现有股东:兵团农十四师国资公司2334.50万元,占总股本48.88%;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447.12万元,占总股本的30.3%;新疆兵团农十四师中汇投资有限公司361.7万元,占总股本的7.57%;徐永强361.7万元,占总股本的7.57%;向艳华271.3万元,占总股本的5.68%。截止2009年12月31日止,公司资产总额8221万元,负债总额2959万元,净资产5262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5.99%。

二、工作思路及经营运作:

(一)亚鑫公司自2000年12月改制成立股份制企业后,制定了相应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1、亚鑫公司组织管理机构;

2、亚鑫公司董事会工作制度和规则;

4、亚鑫公司高层领导分工;

5、亚鑫公司办公室职责范围及工作细则;

6、亚鑫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7、亚鑫公司考勤制度及假休制度;

8、亚鑫公司员工工作报告制度;

9、亚鑫公司人事部门职责范围及工作细则;

10、亚鑫公司差旅费开支及费用开支管理办法;

11、亚鑫公司车辆管理办法;

12、亚鑫公司电脑及网络信息的使用管理规定;

13、亚鑫公司印鉴及公章使用管理办法;

14、亚鑫公司经济合同管理办法;

15、亚鑫公司文档管理办法;

16、亚鑫公司进出口业务管理规定。

(二)公司设有财务部,实行财务监督,建立了会计核算体系,在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开支实行联签制度,即:对每一笔开支由财务人员审核制单,公司主管财务领导审核签批,公司主要领导最后签字后才能办理款项的支付手续。对应收账款当月可以收回的不跨月,年终决算前对应收款项实行全面清收,按照谁经办谁负责清收欠款的原则办理,对收不回的应收款项将追究经办人员的责任。对“三重一大”事项中的“重大决策”,必须实行公开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对“重大项目”安排必须建立“五项制度”,即:重大项目安排集体决策制度、重大项目立项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评价制度和重大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对大额资金的安排和支付,必须经过公司集体讨论通过后,再按照正常的审批程序办理。

(三)对经营过程中的物资购进和发出,实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建立和健全了购进物资先入库,物资出库实行财务、保管、主管领导联签制度,物资出库手续齐全后,保管人员才能发放物资,每月安排对库存物资进行清仓盘库工作,确保库存物资不短缺、不变质,减少风险,避免损失。

(四)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对每一笔经济合同的签订,先由公司法律顾问审核确认,公司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公司主要领导最终签字认可后,才能办理合同盖章手续。对每一笔经济合同的履行,实行先收款后发货,对赊账发货必须要有资产抵押手续或先支付预付款,避免资产流失,确保资金安全。对以银行信用证方式办理国内贸易发出的货物,公司采用在对方办理信用证业务时,必须要有对方银行100%信用保函手续,一旦货物发出要确保资金全额收回,规避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五)公司对外长期股权投资都实行了资金跟踪监管。现公司对外投资合营在农七师和农九师的两个番茄酱厂都派出了公司高管人员进驻厂家,实行经营活动、财务开支和物资进出手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每一笔经济活动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并能在监督和管理过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供经营者参与,有利于公司的规范运作和有序发展,确保了公司对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得到了增值。

(六)重视和加强了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公司每一位员工在熟悉业务工作的同时,增强了法律意识,在经营活动运作中,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处理每一项业务,对每一项贸易业务的运作,首先要保护好公司自身的利益,考虑到此笔贸易经营的风险程序和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七)公司每年对应纳税事项都聘请了税务代理办理相关业务,避免了因漏交和少交税款导致罚款事情的发生。

(八)公司在2006年出现对外单位银行贷款办理贷款担保业务,出现担保连带责任后,至今从未再给任何单位办理过担保业务,彻底杜绝了对外单位银行贷款担保业务的再次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应加强的工作:

(一)应全面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都应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在公司内部应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全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应加强企业在银行的融资能力,增强企业资金流动的正常周转和连续性,要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后给企业造成资金风险。

(三)企业应注重和加强对供应商的商品质量的控制风险,税收风险,应收款项的风险,对外投资的风险,在经营活动中经济纠纷的风险,对外担保的风险,经营扩张的风险,银行借贷的风险,管理失控的风险,经济合同纠纷的风险,经营理财的风险。通过以上风险的控制,从而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运作职能,发挥企业的整体运营机制,使企业在规范运作、避免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〇一〇年元月二十六日。

企业员工风险管理研究

(二)培训是更新员工知识,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小,为使员工的职务水平、实际能力与新知识、新技能相对企业目标要求的差距逐步缩小,良好的途径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参加教育培训。

(三)培训是增强员工归属感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员工培训,不断增长员工的新知识量,树立新理念,企业才能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通过开展员工教育培训,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持久的归属感,健全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以保持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提升员工高效的执行力。

二、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原因分析(一)企业部分管理者忽视了培训的风险企业部分管理者对培训的缺陷性认知主要有几方面。首先,认为培训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且取得回报的时间相对滞后,是一件得不偿失的活动。二是由于员工在培训后的效用周期较长,可能出现培训后的优秀员工流失的现象,使培训成为“赔训”。三是认为花钱对员工进行培训没有必要,用人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招聘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还可以缓解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四是有的企业即使开展了培训工作,也尽可能压低或削减培训费用的支出。

(二)培训回报率低下的风险培训规划持久、组织机构健全和制度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的运作,必将为企业带来发展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培训都可以为企业带来正效益,员工培训也有投入无回报或回报低下的风险。针对性强的培训可以实现应有的效益,但有一定的时滞性。由于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政策的调整,或因短时期内看不到培训产生的直接效益,对培训工作产生怀疑甚至忽视,或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经营范围调整中,放弃培训工作等等。如,大规模产品转产、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改造、各职能部门进行大调整或重要人事变动等,都会造成培训工作付诸东流,培训结果没有回报的现象。

技术和信息飞速发展,要求培训项目具有前瞻性。由于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没有注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没有实现为员工提供新技术和新信息的目的,使员工知识更新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十分有限。培训并不是提升企业绩效的最佳方法。企业存在的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以及企业绩效低下等问题中,相当部分可以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加以解决。然而在企业出现管理问题时,企业管理者没有站在提升企业内生力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采取比培训更具效益、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法解决。如,外部招聘、内部岗位互换等。存在培训效果无法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持久地回报的风险。

(三)培训管理工作针对性降低的风险培训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培训的针对性发生偏差时,会造成培训结果出现偏差。如,培训项目设计时,没有进行员工需求分析,或培训方式过于陈旧和不科学,造成员工接受程度低。不仅使培训结果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培训工作萌发抵触情绪。

(四)培训体系不规范的风险在培训机构设置方面,很少设立独立的培训管理部门。同时,培训部门负责人基本上未从事过培训管理工作。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培训制度,但没有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培训的奖惩考评等制度执行,有的企业缺乏专门的培训设施,使建立的培训体系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由于缺乏规范的、切合实际的培训需求分析,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与实际脱节。在培训评估方面,缺少有效的过程和结果评估机制,很多培训效益评价仅停留在初级评价阶段。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培训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因此,员工培训已成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投资活动,不仅有助于员工综合素质和潜能的开发,更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但是,培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同其他的资本投资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培训风险。

1.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风险

培训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培训受益的不确定性或是培训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从其成因来看,可以分为培训的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

1.1企业培训的内在风险

所谓培训的内在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没有对培训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的管理而导致培训的质量不高,使得培训目的难以达成,培训投资效益低下。培训的内在风险源于培训本身,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1培训观念风险

观念风险指的是由于高层领导或者受训员工对培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而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目前,一些企业高层领导存在着对培训的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培训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培训会使更多的员工跳槽,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企业效益好无需培训”等等,这些无疑会影响着培训的效果。作为直接参与人的受训员工,他们对培训的认知及参与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成败。例如,受训员工认为培训是摆花架子,摘形式主义,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培训,对培训没有兴趣,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1.1.2培训技术风险

培训技术风险是指在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效果评价及培训实施过程中,因不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和管理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有些企业由于培训需求不明确,培训需求调查不深入,没有与企业远期、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企业没有明确的素质模型或岗位需求,培训没有与员工的“短板”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培训内容选择、形式选择、培训师选择偏离真正需要,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组织实施过程控制不力,员工参与度不高,并培训后也没有严格地对培训的效果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等维度进行评估,培训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工作效益,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目的。

1.1.3培训者素质风险

员工能否从培训中增加知识和技能,培训者是一个关键因素。员工培训涉及面广,包括培训流程的各个方面,做好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专门的知识和能力。而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缺乏专门的员工培训策划和设计人才,多半由企业行政人事部门的人员兼管员工培训工作,或通过聘请培训公司或与学院合作等途径进行员工培训。这样主持培训的培训者的素质可能参差不齐,特别是参与外部合作的企业,培训者的素质风险更大,培训成本大却难以切入企业培训需求和联系企业实际。不管是企业内部专业培训人员的匮乏,还是企业外部培训人员的参差不齐,其结果必然造成员工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1.2企业培训的外在风险

培训的外在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导致企业遭受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常见的培训外在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2.1人才流失的风险

员工培训效果很好,但如果因为组织的种种原因导致受训员工的流失,同样会给企业培训带来重大风险。主要可分为:

(1)培训投资流失风险。经过培训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受训员工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更高,产生了更换工作环境的需求。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者”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企业投资培训是为了增加企业人力资本存量,为本企业创造经济利益,而培训后的人员流出,必然使得本企业的这部分培训投资无法收回,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

(2)培养竞争对手的风险。企业职工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所用。如果人才流失,他所流向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本企业的竞争对手,或者另起炉灶、创办新的企业。由于他们掌握了本企业的新知识技能的应用及管理方面的“情报”,这对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威胁。

(3)自有技术秘密外泄风险。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有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专有技术必须要通过具体的人员去操作和管理才能使之转化成生产力和具体的产品。这就得通过培训使参与这一工作的人员掌握,显然,掌握的人越多技术泄密的风险越大。

1.2.2培训收益风险

培训就是为了获得收益,但因培训本身的特性,培训要体现其应有的效益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即培训效益的体现总是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并且培训收益需要通过生产经营的成果进行间接反应。培训通常是针对企业战略、日常经营管理需要进行的,如果企业因为竞争的需要、政策和外部环境的改变,或者仅仅因为在短时间看不到培训所产生的直接效益而对培训工作产生怀疑等,就进行战略调整、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如大规模产品转产、工艺改造、人事变动等都会使培训工作付诸东流,完全没有回报或收益甚微。

1.2.3培训贬值风险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变化,而且科技创新、市场需求的转变等不确定的环境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培训投资风险。比如为一项工艺而投资开发的人力资本,如果遇到外界科技创新而使这项工艺变得落后陈旧的话,为此投资的人力资本将变得毫无价值,即存在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贬值风险还包括人力资本的利用率问题,即使企业培训投资较高,也会因为利用率低而造成事实上的人力资本贬值。反之,如果是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工艺调整或同产业新产品的开发,就可能使正在培训或刚培训完的知识和技术过时,培训的回报期缩短。

2.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原因分析

造成企业员工培训风险一方面来源于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即人力资本本身的属性,一方面来源于培训流程管理不善。

2.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产权关系问题的束缚

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原则,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由于资本产权性质特征而造成的企业培训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

2.1.1人力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不可分离

由于受训员工是人力资本的承载者,拥有其所有权,而企业是主要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员工所让渡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孕育了企业培训的风险性。员工在接受企业培训后,虽然在形式上其使用权归企业所有,但实质上,人力资本的使用权仍然由员工自行控制。

2.1.2投资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收益权的分割困难

企业和员工同为培训的出资者,按照经济学上的“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两类投资主体都拥有收益权,但是如何计量各投资主体的投入和确定其收益却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形成过 程中的连续性与该过程不同阶段投资主体的变化,必将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收益权分割的难度,最终导致企业培训的风险。

2.2培训流程管理不善

培训流程就是培训需求评估、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实施以及培训后的转化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

2.2.1培训目标不明确

企业无论为员工提供何种培训,其目的都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很多企业容易出现短视效应,培训工作没有围绕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培训,培训工作往往容易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企业总目标、企业经营管理困境和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等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仅仅将培训流于形式化,为了培训而培训,而没有意识到培训对于企业发展和改善经营、拓展思路的重要性。

2.2.2培训投入不足

培训涉及面广、周期长,需要进行长期投入。目前很多企业尽管组织了培训,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投入的培训费用不是很多,在缺乏培训的软环境的同时,培训的硬件设施也跟不上。这也是一个在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培训主要集中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很多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岗后和中长期培训的投入计划,导致培训缺乏系统性。

2.2.3培训过程控制不力、转化不到位

培训是否成功必须经过效果评估才能得到验证。企业实施培训,当然希望受训员工能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但是有许多企业,投入巨额资金来组织培训,但因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制度,计划执行过程控制不力,再加上没有严格的效果评价体系,没有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后续应用情况及时跟进,培训后的转化不到位,培训结束后就匆匆了事,往往导致培训工作事倍功半,培训是否成功、能否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不得而知。

3.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措施

培训虽然存在诸多风险,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培训,毕竟培训利大于弊。企业要在看到员工培训带来的巨大收益的同时,应做好有效防范和规避培训风险的准备,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防范与控制措施,尽量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培训的效益。针对培训风险产生的两大类原因,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从人力资本投资产权方面入手

3.1.1合理分担、支付培训费用

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一些企业之所以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短视行为,除追逐眼前利益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培训费用的负担。员工培训费,特别是长期培训及高新技术培训费用很高企业都不想做冤大头,为他人做嫁衣。因此,企业在对培训费用实行总额科学计提的基础上要在费用的支付和承担方式上进行创新。例如,对涉及考试取证的岗位职(执)业资格培训、技术职称培训、上岗证培训可以由员工自己先承担培训费用,待培训考试合格后将证书交由企业注册、使用和保管,同时到企业报销培训费用,这样能有效保证培训的成果为企业所用;另在涉及职业技能的培训可有企业与员工共同出资,从而促使员工能认真、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的效果。

另外企业要选择好培训时机,要根据不同员工个体的不同情况针对性的组织。如不要在试用期内出资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要对有离职意向的员工进行出资培训,不要对接近退休年龄的员工进行重点投资。

3.1.2运用法律手段限制不合理的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的原则,是通过流动使人才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无序和没有法律规范的盲目流动,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在培训员工之前,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员工培训协议书”,维护企业自己的正当培训权益和挽回相关损失。对于违反“员工培训协议书”的员工,企业可上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如果员工不履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从业者职业意识普遍不强的情况下,在对单位的'核心层、骨干层、中坚层进行培训前,一定要充分考虑他们流失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对于掌握企业商业或技术秘密的员工,为了避免秘密的泄露,企业要及时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相关条款,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2重点做好培训流程管理

3.2.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培训工作的支撑框架。只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并以制度予以确定才能确保培训工作有效地运行。员工培训没有培训体系的有效支撑,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直线经理积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责任;二是培训的职能在组织内部有明确的界定和分工;三是专业培训部门有清晰的责任和职能,并具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专业技能。

3.2.2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目前很多企业的培训容易跟着潮流走:现在erp热就办一个erp班,结果钱花了不少但老板和员工并不叫好,原因就在在没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首先得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如员工的知识技能现状、兴趣爱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只有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统筹考虑,才能使培训成功和有效。

3.2.3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

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益。调查表明,目前国内真正有系统培训计划的企业还不足50%,一半以上企业缺少系统的培训计划。为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深的总体规划,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与可操作性,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分目标,再根据分目标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分明轻重缓急,配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计划的贯彻与落实。

3.2.4做好培训的转化工作

培训转化是指受训者有效且持续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的过程,培训的转化工作对于提高培训效果至关重要。影响培训转化的因素很多,在培训后,企业应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训者尽快尽多地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的转化,可以通过过度学习,将培训内容和工作相结合,让受训者在培训课程结束时制定行动计划,使用绩效辅助物等方法不断的改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受训者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

3.2.5做好培训的评估工作

在培训管理中,评估起着一种特殊的信息反馈机制的作用,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受训者学习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以及培训对组织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和培训需求的满足。它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有效地促使被评对象不断逼近预定目标,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并为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培训改进提供依据。

4.结束语

总之,虽然企业员工培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企业培训带给企业的有利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从观念上进行转变、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从流程上予以完善,企业培训大部分风险都是可以有效的规避和防范的,从而,真正发挥企业培训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升的促进作用,发挥企业培训对企业凝聚力的促进作用,发挥企业培训对生产力的促作效用,最终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管控工作地通知》(鲁安发201616号)、聊城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地通知》(聊安委办发〔2016〕16号)、临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地通知》(临政办字〔2016〕17号)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地思想,实现对风险地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别修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地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地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地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地物地危险状态、人地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地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地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地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地损失地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各部门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地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地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地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地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地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地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把握不生产。

第八条公司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地责任主体。第九条公司总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地第一责任人;公司分管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公司安全负责人对排查出地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公司安全科长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察责任。

第十条公司安全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公司安全科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地责任。

第十一条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地,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地管理职责。公司对承包、承租单位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地职责。

第一节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二条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地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地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地隐患。

第十三条对查出地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主体。按照安全隐患地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地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难度很大,公司解决不了,须由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地安全隐患。

b级:难度较大,安全负责人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地安全隐患。c级:难度大,车间解决不了,须由部门解决地安全隐患。d级:班组、车间、安全负责人能够自行解决地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系统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公司安全隐患分类: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节、维修。

第二节安全隐患地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五条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岗位、班组、车间、公司。

相关范文推荐
  • 12-19 六一拔河比赛方案(专业20篇)
    比赛是一个锻炼和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可以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总结范文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严谨准确,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拔河比赛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活动,在
  • 12-19 一句党史心得范文(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和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思路。党史法规心得体会一句话,是对学习党史法规所得的经验
  • 12-19 寒假十课第二课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思索自己的所得和失落,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下面是一些与你所关心的话题相关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寒假是学生们期盼已久
  • 12-19 数学老师教学工作分析计划和目标(实用22篇)
    工作计划书还需要具备可行性和适应性,即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困难,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计划内容。如果你正在困惑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工作计划书,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
  • 12-19 消防员下队工作心得体会(模板18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在与上级领导的沟通中,我意识到自己在表达和沟通方面还需要提高,因此我积极参
  • 12-19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感悟大全(21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入的理解。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加聪明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 12-19 高中工作计划面试网(汇总18篇)
    在面试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表,以体现出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形象。对于不同类型的面试,如技术面试、行为面试等,我们可以学习一些相应的面试技巧和策略。
  • 12-19 思政课个人感悟(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从多种来源中精心挑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资料。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美的总结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梦想是未来美好
  • 12-19 实验心得写(优质16篇)
    我在这段时间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对自己有高要求,才能真正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 12-19 学校一岗双责安全目标责任书(通用18篇)
    学校是一个让我们追逐梦想的地方,它给予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的空间。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学生的学校总结,他们对学校的评价和感悟或许能让你有所启发。为了搞好我校师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