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四年级语文的教案(优秀19篇)

四年级语文的教案(优秀19篇)

时间:2023-12-19 22:14:03 作者:字海

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接下来是一些四年级课堂教学的教案,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四年级语文教案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因为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作者用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的好教材。《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课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设计上,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主体观。把语文课当作学生学习、发展语言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2、本体观。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兴趣、需要、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3、开放观。语文课的形式、内容、过程不拘一格,推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强调课内阅读向课外的延伸。

1、知识能力目标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学生介绍苏轼。

1、有关苏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情况。

[通过交流,达到了学习资源优化组合。同时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三)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苏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四)分组自学,理解美。

1、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2、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学习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汇报交流,感悟美。

(1)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板书:横岭侧峰)。

(2)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形象认识能较快帮助他们区分理解。)。

(生沉默)。

师: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去看庐山。

生: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

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给他鼓鼓掌。

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

生: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

生:不同的时间,早、中、晚。

生:不同的天气,晴天、雨天。

生:不同的心情,高兴、伤心。

师: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心情、天气、心情来看庐山,所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所以作者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

生:不相同。

师: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学生根据诗意绘画,通过展示内化诗意。

讨论探究: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集体交流。

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六)个性诵读,表达美。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组内交流体会。

3、引导学生谈感受,结合感受进行个性化朗读。

4、教师示范读。

5、学生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最后齐声吟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吟诵,使理解更上一层楼。

(七)聆听歌曲,欣赏美。

师:有的时候古人根据自己的兴致,把诗词配上曲子唱出来,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听听吗?(课件播放歌曲《题西林壁》)。

(八)总结全文,升华美。

师:(看板书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板书:看景)。

后两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悟理)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通过总结,使学生由表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2、对比阅读《登飞来峰》。

(十)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更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岭。

所见。

侧峰。

全面了解。

不识。

所感。

只缘。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在三四行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看,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2、初读诗,正字音。3、再读诗,清节奏。4、抓字眼,明诗意。5、多诵读,悟诗情。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有了这些奠定后,我们就要直奔本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经师生讨论,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学生谈及如人的立场不一样,所以评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结果也不一样;犯错误时,自己往往不能发现,总是当别人指出后方才醒悟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自学体会了诗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让学生一诗人的身份去体验,切身感受和再现到诗人写诗的情景,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语文教学要重视细节问题的有效把握,因为只有重视了细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减少遗憾。

我反复回顾了本节课的教学细节之后,感到教学中有四点遗憾:一、对时间的把握不太精准,环节衔接得不够完美(我觉得在不看手表的情况下调控好时间的分配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从第二行诗到三、四行诗的过度上问题的设计还不是很合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理解古诗的意思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在感悟道理的环节较为仓促。二、细节的瑕疵。在朗读古诗的环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由于经验不足,我有些乱了阵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读,教学方式还缺乏灵活性。如果能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有可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三、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有点急于求成。在前两行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白“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但要他们谈谈学习古诗后有什么启发时,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于是我直接点拨,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其实,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的拓展阅读还不够到位,如联系《画杨桃》都是很好的实例,没有真正处理到位。总之,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预设,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效率,尽快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较成功地上好一堂语文课。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二、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三、朗诵,强化感悟

1、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五月的青岛

花 五彩缤纷

海 春深似海 春深似海

人 充满朝气

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四年级语文教案

1、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 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 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 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 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 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

2、 评选专心奖

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 发下调查表选填

(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 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 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 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3、 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 交流方法

四、 实践深化

1、 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 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 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 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 学习观察静物

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 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 实践运用

三、 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 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 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 实践分组

四、 总结、作业

1、 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 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 选定目标反复看

四年级语文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从文章的描述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感受拟人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仔细观察有序描写一种果实的方法。

:从文章的描述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一种果实的方法。

1、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老师来验收一下吧!(出示词语)。

嫩绿郁郁葱葱。

火红越开越密小喇叭。

咧嘴朝外张望。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板:叶、花、果、子)(当然,石榴子儿也是石榴果的一部分)。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2-4自然段,体会石榴叶、花、果的颜色与形态等变化,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地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石榴的可爱与生机的。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你所画的句子:先读句子,再说一说理由,然后再带着感受美美地读一读。

温馨提示:表达要清晰,倾听要仔细,可以相互补充。

(一)展示:

1、交流花开:

(1)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石榴花不仅颜色很鲜艳,而且数量也很—多。

(3)这么多鲜艳的石榴花,让我们走近来看看它吧,出示:走近看——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图)。

点拨:作者把石榴花比作了什么?你觉得像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小喇叭、鼓着劲”写出了它的形状和活力。)。

(4)小结:作者为了把石榴花描写的美丽,从颜色、数量和形状三方面描写石榴花,可见他对石榴花的观察怎样啊?(仔细、认真、细致)所以在我们写一样事物的时候首先就要做到“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板贴:仔细观察)。

2、交流结果:

(1)“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的,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这句话是通过描写什么来告诉我们小石榴在成长呢?(板:颜色变化)我们来看看它的外皮都有哪些颜色变化,(出示幻灯片)能写出这么多的颜色变化,再次看出了作者对小石榴的观察很—仔细。

(3)请你也仔细的读读这个句子,除了写了石榴的颜色变化外,你还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先是、逐渐、最后)。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为什么?(板贴:按着顺序)。

(5)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

(6)请你把自己也当一个小石榴,再来感受一下石榴的生长过程,齐读。

评价:同学们读的真好,我感觉你们就像一个个石榴果在成长,你们长呀长呀,终于有一天你们长成熟了,熟透了的石榴果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7)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人)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石榴果很高兴,心情很急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它很高兴的?想不想看看?(出示图)你又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石榴心情很急切?(急切的扒开朝外张望)小石榴急着干什么呢?如果你是成熟的石榴,你会告诉人们什么样的喜讯呢?你能用你的读书声来表达出石榴果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吗?齐读这段话写了石榴果的哪些形态?作者为什么能把石榴果写得那么具体、生动?(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8)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把它想象成了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让我们也感受到这些石榴是这么的活泼可爱。看来,描写还得在有顺序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所以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使用拟人的方法,把事物写的像石榴娃娃一样活泼可爱。(板贴:使用拟人)。

3、交流子儿:

过渡: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真让人赏心悦目,留恋往返啊,特别是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王老师就忍不住摘下一个,剥开外皮。(出示实物)。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石榴子的?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了?老师这有一个玛瑙做的手镯,我们看看他们两个有什么相似之处?指名回答。(板书:色)。

(3)石榴子像玛瑙似的一个挨一个,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么漂亮的石榴子,吃起来肯定特别好吃。谁想来尝尝?谁能说说它的味道如何?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味道的?指导读(酸溜溜、甜津津)。

(4)让我们再一起美美的读读这段话吧。

总结:你看,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石榴花的颜色、数量及形状,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使用拟人的手法,以及通过品尝石榴的味道,把石榴写的生动、活泼。那么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会使用这种方法,这样你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

1、欣赏石榴,我们要观其形,赏其色,品其味,欣赏别的水果也是一样。看,这里有很多你们喜欢的水果,你最喜欢吃哪个?(出示图片)。

2、王老师最喜欢香蕉了,下面是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我们这节课不仅了解了石榴的成长过程,而且还学会了很多的写作方法,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请回去后把你的文章与同学或家人分享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

1、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积累“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挣扎、呻吟”等描写病人痛苦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经过,感受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

2课时

多媒体

媒体出示: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我们学习12课,指名读,跟老师写课题,注意:“醉”左边西里面有一横。

2、齐读课题,读了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

(2)麻醉剂有什么作用?

(3)他是怎样发明的?等等。

3、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媒体出示:勉强、凑巧、挣扎、大夫、折了腿、撕心裂肺出示图片,介绍: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出示:“高超”泛红。初读课文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文中找找答案。

正音,读准词语:勉强、凑巧、挣扎、折了腿、撕心裂肺

重点解决(1)、(2)问题

1、解释“麻醉剂”。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找找句子,再看看它对病人有什么作用?文中指麻沸散――一种中药麻醉剂。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读句。

2、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用书上的句子介绍华佗。

a、什么叫“高超”?能不能给它换一个词?

b、谁能变换一下句式再来介绍一下华佗?研读课文

出示:华佗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看到()。

出示:华佗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看到()。又想起()。出示: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出示:8、9小节的内容。出示: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这样,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出示:华佗,三国时,东汉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华佗从小就喜欢读书,通晓各种经书和养生的学问。他立志以医救世,为民众解除病苦。华佗行医遍及很多地方,深受群众的爱戴。

学习2―7小节

4、读课文第四小节,完成练习。

(指导学生先用课文中的说法说,然后再换一个说法说。)

5、这句话是什么句?

(1)指导朗读。

(3)根据问题提出讨论。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指导学生给“任人摆布”换个说法)

(4)华佗这样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前面的句式上加上:“又想起()。”

(5)从中看出华佗是个怎样的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7、师生合作读2―7小节。

8、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当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一点儿痛苦也没有,人们十分惊讶。想象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练一练,说一说。 小结:前面我们通过读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及深入思考的方法理解了课文、体会到华佗是一个能为病人着想的、有良好医德的'人。

学习8―9小节

1、华佗究竟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呢?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默读8、9小节,用学过的抓重点词语提出问题的方法先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然后根据词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

2、先交流第8小节,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语:时时、处处。

(1)华佗时时、处处搜集,这说明了什么?(写出华佗随时随地都注意观察,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3)“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写出了这项发明是极不容易的,华佗为取得理想的效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交流第9小节

(1)根据学生交流,重点词语泛红。

(2)“第一个”“一千多年”等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麻沸撒是医学上的重大发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超前和发达、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值得我们自豪。)

(3)齐读句子。(赞美、敬佩)

5、简单介绍华佗。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华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因为他具有善于从最常见的和偶然的事件中发现问题并刻苦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因为他具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好品质,他不愧是神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创造出一个个世界第一来,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深感不安病孩痛得死去活来沉思醉汉任人摆布终于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四年级语文教案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生:描画自己的“小脚丫”,寻找自己的照片,收集自己的故事。

教师:动画演示课件,背景音乐,实物投影。

一课时。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些都是谁的脚印?

(显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及其脚印,对号入座)。

2、师:大家都找对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向你们祝贺呢!

3、出示一系列动画故事:

小鹿的成长:吃奶--吃草--奔跑--自己独立生活。

小象的成长、小狮子的成长……。

4、小结归纳:是谁养育了他们?爸爸妈妈。

1、师:我们小朋友们是谁养育的?爸爸妈妈。

2、(出示一个个小脚印从小到大,同时配上音乐)。

看,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3、比较“小脚丫”

师:你的小脚丫,现在多大了?

学生拿自己画好的“小脚丫”与书本上的“小脚丫”比一比。

师:你想说些什么话?(生回答:我想告诉大家……)。

4、小结归纳: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1、看书上的.照片,说说丁丁的故事。

吃奶--学走路--看病--逛公园--学识字--外出旅游。

2、说说自己各阶段的故事。

婴儿阶段:

请你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

(展示婴儿照片,体现父母的辛苦,孩子长得健康)。

幼儿阶段:

你记得照片里的故事吗?

(展示孩童照片,感受父母关爱,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

儿童阶段:

进了小学,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展示近阶段照片,父母教育孩子,使其更聪明、健康)。

3、情感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儿歌展示: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使我聪明,使我健康。

交流:你看了照片,听了故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小结归纳:其实,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我们齐声说:“谢谢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语文四年级教案

这篇看图学文有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配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能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把观察、阅读、想象结合起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本文时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古诗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引导学生看图,再结合文章来学习,通过阅读来加深理解。

布置学生购及有关长城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长城的风光资料片、投影片

2课时

理解图意及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一、默读“导读”,了解学习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1、请同学们讲解,老师及时加以表扬。

2、老师补充几首古诗。

3、简介长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地域,各自在形势险要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且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明代为了抵御外敌,前后修筑18次,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说说长城的形状、样子,指名说说(特别提问学习后进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

2、同学间互相说。

3、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怎样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

五、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端厚5、7米,女墙高一米,的确又高又坚固。

2、指名读第二段。

3、同位间指出垛口、城台等的位置。

4、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考练习”3的前两个句子的含义。

(1)“很自然地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到长城也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并发出由衷的感叹。

(2)一个“才”,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1、自己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读第四段,读出自豪之情。

八、小结。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多谈一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2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加深对长城的认识,理清课文的条理,激发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

2、听了这些故事,大家谈感想。

三、指读课文,再联系图,了解长城的构造与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五、理清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一段一段地背诵,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诵。

2、教师指导后进的同学背诵。

3、指名背诵,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长城上感想

远近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读文本,确定具体学习内容。

《桂林山水》排比句“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通过先赞赏后描述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学生感悟积累、练习表达的佳句。

1、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2、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欣赏导入。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请你默读想象,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出示:静、清、绿再听老师读一遍,想想这句话写得美吗?美在哪里?你想学会这种写法吗?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品读感悟1、句式对比,感悟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2、感悟排比句式朗读起来整齐美,节奏美。

3、感悟从多角度来写景:感觉、视觉、想象后的比喻句。

1、回顾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写排比句的方法,多角度写出具体形象写出景物的特点。

2、提供图片,景物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总结1、让学生通过想象读、听范读、对比读,思考读等方法,便于感悟积累。

2、选取的内容来源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优美的图片,多彩的语言,便于调动兴趣、指导和实践。

3、随文练笔选取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美景,更有效果。前有铺垫后有实践,水到渠成。读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知识目标: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二、技能目标:能做好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标: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身体并注意安全。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

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比赛游戏。

一、预备运动

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剧烈运动做好准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

1、双手互拉: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两侧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划脚: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用力推墙:运用单手、双手或脚用力推(墙、大树、篮球架等均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推拉动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进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会,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

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戏

1、用力拉动。(本游戏可一人拉二个人也可反过来变成二个人拉一个人)。

2、团体拔河:本游戏为双人拔河的延伸,人数约四、五人,双方应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师指导时应特别强调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则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远近距离不同的地方分别放有不同分值的纸币,每人五个圈,看谁套的分数最多。

一、教学时宜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才能充分伸展肢体。

二、推拉游戏时,应特别注意课前的场地安全检查。教学活动应兼顾安全为原则。

三、团体拔河,以双方人数各3——5人最能引起学生高昂兴趣又较安全。

四、投圈游戏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指导学生自我评量。

二、具体评量标准参考:

1、推拉游戏中,尽全力而有明显用力且流汗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2、学会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种以上者为3分,6~9种为2分,5种以下者为1分。

3、投圈游戏中,以圈投中的纸币的分值之和计算。

4、在游戏中能尽全力,肯合作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三、评出优秀活动小组

把个人得分与小组集体得分总和作为活动小组总分,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

四年级语文教案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看到题目,有什么不解?

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解释。

3.引导质疑,驾驶归纳问题。

(1)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为什么要办杂志?

(2)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怎么办杂志的?

(3)达贝里创办的《阳光》杂志挣来的钱怎么花的?

4.导入:现在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尽可能借助小组的力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1.下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小组内检查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或小组内讨论,交流,解答这些问题。

3.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教师强调。

2.再读词语巩固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使?

4.小结:

一个少年年仅12岁少年达贝里创办了一份杂志令人佩服。他用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贫困小伙伴,而自己却一分钱也不花,这更让人感动。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穷孩子的困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九十多年前,一些穷孩子遇到什么困难?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反馈,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

(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冻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

3.学生说体会。

4.是的.,有一个少年名叫迪罗达贝里,他就想让同学们穿上鞋,摆脱贫困。

5.比较体会:

(1)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我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2)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

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那么渴望能穿上鞋袜暖和暖和呀!达贝里并没有等着天上掉下鞋袜来,而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他要创办杂志挣钱来帮助同学们。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达贝里是如何创办杂志,并用挣来的钱关爱和帮助贫困小伙伴。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

2.九十多年钱,纽约市的一个小学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学。达贝里就是这些可怜的孩子中的一员,于是,他想办法办杂志挣钱来帮助贫困的小伙伴。那么,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抓关键词句谈体会。

1.出示提示:

(1)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阳光》都做了哪些事?

(2)达贝里办杂志挣到的钱是怎么使用的?

2.学生自学。

3.集体反馈。

三、小结。

1.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事。来我们来说一说吧。

2.总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该向达贝里学习。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有爱心的人。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讲你或小伙伴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两课时。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

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四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书写6个生字。

2、抓住人物的做法和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应该多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广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角色表演故事,注意发挥想象,合情合理地补充人物对话,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归纳总结阿诺德和布鲁诺之间的“差别”,交流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幻灯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差别引入,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课文。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我们人与人之间也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看到题目,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些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检查生字、词汇的自学情况。

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布鲁诺因为没有提薪,在老板面前发牢骚,老板通过让他与阿诺德分别到集市上买土豆,使他认识到与阿诺德的差别)。

二、文本探究,寻找差别。

再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人物的做法和语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从课文中找一找,你从他们的做法中对他们有什么认识?在书页的空白处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三、交流初读收获,进一步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两人的`差别是什么。

布鲁诺:去了三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少,被动。

阿诺德:去了一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多,主动。

2、这些差别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你对这两个人有什么初步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布鲁诺和阿诺德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使他们受到了不同的待遇,那么他们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应该值得我们深深地体会与思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问题。

从买土豆这件事看,阿诺德具有什么优秀品质?他与布鲁诺的真正差别是什么?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涵,感悟哲理。

1、阿诺德是怎样对待工作的?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觉得他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当布鲁诺看到阿诺德的表现,此时,他会怎样想?

如果你见到布鲁诺你会怎样对他说?你会怎样弥补这种差距?

3、为什么办同样的事情会有这样的差别?他们真正的差别是什么?

二者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态度、方式和观察能力。最主要的差别是思维态度和方式。两个人都很勤快,但是仅仅做到“勤”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态度和方式不同,对待问题主动与被动的不同态度。

4、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你觉得自己更接近谁?从中你又得到什么启示?

三、角色表演、深化理解。

学生交流。

分组尝试分角色表演。

表演点评。

四、放飞想像、能力培养。

布鲁诺后来有没有变化呢?他能不能赶上阿诺德?请同学们合理地作出推断,大胆地驰骋想像,猜故事的结局,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差别》。

五、课外拓展。

教师提供《一分钟》、《一定要洗七遍》等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体味、感悟、明理。

四年级语文教案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一、新课导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话”,提问:这是什么字?(话)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再板书“大地的”,要求学生思考:大地会与谁对话?

二、品读悟情。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生字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比如“嘟噜”、“吐蕊”、“驱赶”等;重点识记“蕊”字。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指导学生用“心”说话。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教师点击相关课件(每一小节都制作动画课件),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用心说话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其他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另外,评价别人,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换位抒情。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四、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五、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

六、课后拓展。(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我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遭、侵、鲁、寂、悬、莫、赢”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欧、侵、顽、凶、隐、绵、丧、蜘、蛛、功、稍”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心理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书,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懂得正视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不向逆境屈服。

以自由朗读为主,理清故事条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重点语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在勾画、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谈自身感受。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搜集有关挫折与失败的`格言警句。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搜集有关挫折与失败的格言警句。

一课时。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先板书“尝试”,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尝试的理解。

2、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谁尝试,为什么尝试,尝试什么,成功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鲁”字的声调为三声,不要误读为二声。

“侵”字为一声,不要误读为三读。

3、理解文中词语。

如:“欧洲”、“苏格兰”、“布鲁塞”、“蜘蛛”等词语可以由老师做一下介绍。

如:“顽强”、“寡不敌众”、“寂静”、“灰心丧气”、“疲倦”、“悲观”、“不甘心”、“鼓舞”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因为这些词语都与文章重点紧密相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1)学生读文逐项汇报。这个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

(2)注意学生汇报布鲁塞为什么要尝试时,当学生答到因为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时,要进一步让学生想象布鲁塞看到蜘蛛织网时会想些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由的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语句,反复朗读,用心体会人物当时的所感所想,并和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2、结合生活经验,谈自身感受。

师: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从来不会丧失战斗的勇气!在你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自己是如何面对失败的,你的身边有成功的例子吗?向大家说一说。

3、师:是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哪会有成功,老师相信大家学完文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吧!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凶”,注意笔顺,先写中间。

“侵”,注意不要多写一竖。

“丧”,注意不要多写一撇。

“稍”,要注意和“梢”的区别。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准备一个喜欢的名人故事,讲讲他的成功与失败。

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一件曾失败过的记忆犹新的事情,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并写出自己当时内心真实感受。然后就那件事谈谈你今天的所感所想。

相关范文推荐
  • 12-19 大学生竞聘演讲稿三到五分钟(优质13篇)
    演讲稿的结构可以采用引言、正文和结尾的方式,使内容更加连贯。通过阅读这些大学生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演讲者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尊敬的领导:您们好!首先衷心
  • 12-19 销售员工明年工作计划大全(21篇)
    通过制定销售工作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预判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著名企业的销售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对你的销售工作有所帮助。把追求责任心和追
  • 12-19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专业18篇)
    当我们面对繁忙的工作安排时,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压力和焦虑。最后,请大家共同欣赏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书范例,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这
  • 12-19 生日party八岁(模板24篇)
    生日是一个让我们感受到被爱的时刻,因为亲人和朋友会为我们准备惊喜和祝福。以下是一份感人的生日祝福语大全,可以为你的生日贺卡或祝福留言提供参考和灵感。
  • 12-19 物业公司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篇文字,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促进个人成长。10.通过这次实践,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应
  • 12-19 债权购买协议书(实用20篇)
    合同协议可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为纠纷解决提供依据。这些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甲、乙双方为妥善解决债务问题,经友好协商,依法达
  • 12-19 小班随笔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个人对过去的经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欢迎参考以下范文。《纲要》是我们做好每项工作的一面镜子,时时刻
  • 12-19 阳台清理协议书(汇总22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或多方当事方为明确各自权利义务而订立的法律文件,它具有约束力且双方必须遵守。在下面,我们将提供一些行业通用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各位参考和借鉴。
  • 12-19 学校感恩教育讲话稿(热门21篇)
    作为演讲者,我们需要在讲话稿中注重语言的精准性和流畅性,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听众沟通。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了解不同领域的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提高自己
  • 12-19 支付劳务费合同(热门18篇)
    劳务费用是用于支付劳动力服务的费用,包括工资、社保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以下是一些关于劳务派遣和劳务输出的权威文章,供大家参考学习。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