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论文(精选14篇)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论文(精选14篇)

时间:2023-12-20 20:16:16 作者:JQ文豪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论文(精选14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和规范的参考资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继承社会主义事业,大学生理应带着神圣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但是,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升入大学之前,多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父母过多的溺爱,使得这些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善于团队合作的性格。升入大学后,这些大学生没有很好的适应身份与角色的转变,将在生活中养成的一些陋习带入到了校园里,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了一种大学生整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必须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制,重新构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自觉的承担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范大学生的'责任观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了师范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师范类院校加强和培养师范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即强化“两课”教学,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注重社会实践,促进师范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培育敬业精神,将敬业精神外化为责任行为;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促使师范大学生对榜样行为的践行和再现.

作者:张兴旺作者单位:淮北煤师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刊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ofcultureandeduc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5关键词:师范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培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培养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年级专业:级行政管理系。

姓名;张博。

学号:01131029。

完成日期:11月22日星期二

论文题目:论人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角色责任,法律责任,履行社会责任。

【正文】。

(一)当代人的责任意识,责任行为弱化。

(1)自我意识浓重,责任行为淡化。

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

摘要: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很复杂,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大学生做为时代的一个人才主力军,对人生环境的处理,更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地位。大学生既有梦想,又有追求,同时又有一些自负。担心。恐惧与迷茫。

关键词:实践能力道德教育心理定位。

1、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这是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在大学生找工作。择业时,形成了好的工作得不到,低不就的局面,有的干脆在家闲着,成了恳老族。在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时,正确地自我评价与估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年轻是一个资本,其次大学生却缺乏经验,你们的专业等等。合理调整自己不符和实际的就业取向,例如:与他人攀比,面子主义等等。总之要使你的择业目标与你的心理定位相统一,不要成为过分的理想主义者,而要培养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的能力。

从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果有这种心理准备,就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特长。优势劣势有正确的把握。

2、良好的交际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

开集体与社会,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团体或工作单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伴好自己的角色。与他人协调地工作,完美的沟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并没有掌握,所以你必须重新学。

一个人要想被集体所接受容纳,就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尊重他人,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决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更不能目中无人。

有人说大学生在二十八岁以前吃专业饭,二十八岁以后靠人脉吃饭。无形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人际交往,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决不能脱离社会,也不可能脱离社会。与他人交往应遵行四大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人际交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这就是说交流的双方都具有主体性,都有合理的利益,这决定了在集体中你不但要利己,而且要利他。做到投桃报李,礼尚往来。遵行四大原则,形成无形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所必备的实践能力。

行动高于一切,当今某些中国优秀人才,到了外资企业,忽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如一个技工,由此可见当当今的大学生应缺乏动手能力而失去许多机会与挑战。我们要学历,但不唯是学历,我们更要重视我们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我们现在单纯强调学历与文凭的观念将会改变,学历与技能[动手能力]并重的观念将回被社会所接受。

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是一个潮流,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即很好的动手能力。

4、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心态,善代挫折。

勇于面对是良师,是益友,因为挫折与失意在人生路上是少不了的。当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一定会有许多不适应,加上工作的压力与挫折,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如何找到心里的平衡点?就需要自己的调整与勇敢面对。对自己不满得人和无加以客观的`对待,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面对,并从挫折中汲取教训,自己才能吃一趼,长一智。以后才会有长途的发展,才有进步。

5、拥有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长处。

人们都说要样样通,更要几样更通,坚决反对样样通通,样样松。由此可见,一技之长是必须的。在人生路上如果一人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那么他们肯定会有自卑心理,觉得技不如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经营自己的短处回是你的人生贬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灵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士。

6、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

在社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做到既敢于竞争有善于竞争。面对日益变化的竞争社会,大学生应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参与竞争能力。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的竞争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在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必不可少。正确的竞争一定是合法的道德的竞争。

正确认识合作,合作是某几个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协调一致地活动,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合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团结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从形式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等。

7、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国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要有“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信念,“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到达完美。”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

现在有四种不同的:一,光宗耀组型,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显耀四邻。二,自我奋斗型,时时处处为自己将来的美好前程着想,这类人没有丧失自我,但过于自私,往往成不了大事。三,为他人活者型,这类人富于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历史所赞颂。四,为国增光性,这类人把子自己的出发点建立在国家的兴旺上,名族的兴盛基础之上象年轻时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规不成方圆,但规则又离不开道德的维护。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败只地,良好的道德修养遇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是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形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协调,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总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一个新新力量,也是时代的青年佼佼者,毛泽东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上的论述是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一个大学生只有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为的大学生,武装自己,随时迎接时代的挑战吧。

九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的论文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党组织作为培养人才,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如果所培养的人才,社会责任感基础薄弱,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影响社会主义的建设,还有可能颠覆民族、国家的命运。

为了准确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0个院系,其中1家高职和9家本科院系,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0份,年级为大一到大四,其中共青团员355名,党员55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

从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很多问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表现如下。

1.在责任观念上,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

在一部分大学生头脑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责不起来――无法负责”;“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没用――负责任没用”;“别人对我不负责,我对别人负责是犯傻――负责任是吃亏”。这些都是对责任感的肢解和歪曲。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重点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2.在理想追求上,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

许多大学生仅仅考虑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实惠、优越、丰富的个人生活,他们对集体、社会和国家考虑很少。调查显示,对“你入党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只有50%的人选择“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48%的人选择“实现自身利益”,而2%的人选择“为了个人荣耀”。

3.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

相当一部分学生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学生在选择择业方向时,有24%的学生选择到党政机关,有24%的学生选择在高校或科研单位工作,有15%的学生选择到三资企业或国外工作,而只有10%的学生希望自己到西部工作。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的较少。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党组织只有发挥自身优势,从积极培养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入手,才能发挥出高校党组织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导作用。

1.舆论引导。

一种积极的代表历史潮流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舆论是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必然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推动社会生活的积极变化。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可以联合校园中的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影、电视、戏剧、文学、网络等现代社会舆工具,创造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社会舆论。积极的利用社会舆论巩固大学生已有的责任行为,使这种行为逐步强化为行为习惯,这样,基层党组织通过创造强大的优良社会舆论来有效引导大学生的责任认识与责任行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自觉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

2.环境熏陶。

高校党组织需要树立环境育人理念,环境是“润物细无声”的大学生责任感培养路径,也是很有效的育人途径。

(1)优化校园环境。形成优良的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个体的自我道德评价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校园里应该充满鲜明的、有道德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使人相信,高尚的道德情操会成为主流。这样可以把校园软、硬环境在大学生责任感培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出来。

(2)优化社会大环境。高等学府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中心,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高校党组织积极主动地和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所在城市的党委政府加强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建比较自由活泼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拥有较多的选择机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心情舒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自愿承担全面责任。

3.强化教育。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提供制度保证。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把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责任感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并辅以相应的赏罚机制,是提升大学生责任感的必要制度保障。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所接受的责任认识要想不断巩固,必须与一定的制度约束相结合,与一定的赏罚机制相结合。这样,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会不断得到强化。

4.实践锻炼。

社会实践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好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实现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质的飞跃。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有校园文化活动、旅游、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义务献血、义务劳动、家务劳动、为希望工程捐款,智力扶贫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这些活动每个学期都进行,大学生自觉自愿参加,这些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大学生的激情、青春朝气与活力,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根本路径。事实证明,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大学生认识了国情,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磨炼了意志品质,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伟大,科学技术的重要,促使大学生更好地为国家尽忠,为家庭尽孝,为他人尽爱,为社会尽责。

5.典型引路。

典型诱导法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大学生提高责任认知的一种方法。大学生本质上是仰慕、向往英雄人物的。先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好榜样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是非常现实、十分直观的道德教育和引导,是激励鞭策大学生努力进取的直接动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校园媒体中开设了“工大人风采”等栏目,专门用于树立正面典型,报道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人物。因为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所从事的活动,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都有许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通过积极的引导和组织,使大学生们相互感染,相互激励,相互效仿。典型诱导法将抽象的道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大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他们学习、对照和仿效,具有形象生动和可接受性的特点,是高校党组织应该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加以继承和弘扬的好方法。

6.自我教育。

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仅通过外部教化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责任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来实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人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要让学生陶冶自己的情感,训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形成和稳定自己的性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自我投入,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责任教育的成功与否。

三、结语。

作为高校党组织,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着重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让他们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完成人生目标的转变。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的探索,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以达到我国高等教育总体目标,即培养出“德才兼备”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2]杨笑卉.高校基层党组织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2009,(5):332.

[3]曾庆璋.试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教育[j].南方论刊,,(7):32.

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工作方案

经过对十四次团代会会议精神的学习,令我深切地体会到各位领导对我们大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极大的鼓励,也使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所肩负的重任,让我认识到树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如何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信念和情感,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

1、自我责任感弱化。

自我责任感弱化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等等,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2、家庭责任感弱化。

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在家里就像太上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3、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

社会公德,简单说,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以德待人,以德律己,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然而很多大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寝室里,有的同学根本不顾他人感受,常常高声喧哗到深夜,或是煲电话粥到深夜。

4、对他人责任感弱化。

有的大学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负责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做,敷衍了事,对老师不负责;轻易答应同学事情而不做,对同学不负责任;受点挫折就轻易选择自杀,对父母、社会不负责任。

5、自我意识高于一切。

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缺乏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注重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只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忘却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应对社会、集体、国家乃至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对索取、自由、权利乐此不疲,而对奉献、义务、责任却颇感不适。

此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还表现在功利主义不断加强,以及道德责任认知与行为不统一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1、“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委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都稀里糊涂,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完成责任而努力了。

2、“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作为座右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

3、“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逃遁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社会的环境相关,也与家庭教育氛围有关,还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关。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中“单纯利己”的道德标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大学、中庸、论语等。用传统文化医治现代个人主义带来的自私隔膜、孤独异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标失去意义等等病症。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以科学的辩证法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使大学生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感现状的主要原因。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爱”表现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对家族的爱,对邻人的爱,最后以至对天下所有人的'爱,达到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

3、榜样的力量

研究发现,有无榜样与大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相关性。榜样示范既是一种责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种责任教育手段。树立亲社会和道德行为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这些榜样离自己太远,就让学生在自己班里找,从自己的身边找,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集大家的优点在自己身上,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的活动,即养成了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思维模式,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也促进了班内友爱和谐的气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4、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主要包括:

(5)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职业意识,加强职业责任感。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奉献其实很简单,做好自己的事,打扫好寝室卫生,就是奉献。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好好对待朋友,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学号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队社会有用的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投身班集体工作,投身公益事业现在有很多人说,我很渺小。奉献对我来说太大了,我们更不可能做多大的奉献。同学们在吃饭点餐时,尽量吃完不浪费,节约也就是奉献。上课认真听课,不翘课,这也是一种奉献。考试不作弊,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环境而是一种奉献。工作上积极认真,积极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积极锻炼自己根式一种奉献。其实奉献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就是对父母,学校,社会的奉献。

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

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期望与要求亦随之提高。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投入到大学的生活,不仅要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历史使命——为实现从一名自然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近年一些大学对大学生一些日常行为做过调查,例如:对大学食堂用的餐插队现象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5.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也插队”;“当发现有人在寝室外的走廊上大声喧哗时”,46.6%的人“无动于衷”;听讲座时,22.4%的人会收发手机短信,另有19.4%的人曾经“打盹”,表示专心听讲的占35.1%;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68%的学生表示会“关紧水龙头”,24.5%则“不予理会”;对于大学生穿拖鞋进教室上课,5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要求太严;78%的学生喜欢依某同学的缺点起绰号称呼同学;在诚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

简历。

不做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12%的学生承认假期回乡社会实践报告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漠视社会公德的不诚信行为是令人忧虑的。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第一要求,是成就人生的第一要素。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一个成功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只有能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跟随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成功人士,才有成就事业的社会协调能力。

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现实中,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远,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孤独、沉默、消极、冷漠,甚至性格扭曲,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一)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有意识地不断实践,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三)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发现人民群众伟大,增强劳动观念,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为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难道真的必须走过许多部门,校验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才能证明真实?可见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欠缺就是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德的学习。同时,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及面,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从而建设校园的诚信大环境,并将在学校中所受的影响在社会上加以推广。

社会公德建设需要整体协调发展,也离不开个人自律。在校园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采取新颖多样的形式,除了加强理论教育,还应多组织一些像爱心募捐、骨髓捐献和义务家教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生动的教育。逐步减少大学校园中诸如上课迟到、浪费粮食、不尊师重教、公众场合搂搂抱抱等不文明和不道德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因此,大学生的思想也更自由,更解放。当今社会,国人睁眼看世界,大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旅游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感受了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一时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资本主义的颓废思潮相继泛起,有人惊呼--当代青年可能是跨掉的一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不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在自身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历史公德教育。由于公德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广泛深入人心,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形成追求高尚、力争先进的风气有很大的帮助。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是大学生在历史公德学习中所力求掌握的。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要使公民道德教育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要积极开发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要想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的话,就必须要以学习为重。所以大学生还需要较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在学习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心是否强烈。比如说,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有时候会“讨论”得很激烈,虽然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但可能会影响到别的同学。导致其他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就是说,为别人着想是人的一种公德。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是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意识,要想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学习可以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自己或别人的日常行为举止是否具备大学生所需的公德。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就是有公德心,在公共场合说脏话就是没有公德心。要增强公德意识就得要有强烈的是非感,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意思。大学生还没有毕业时,就要提前踏入社会,因为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论文

三、讨论。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分析。测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在5级计分制中,总体平均值只有2.41,即48.2%,且以表层型学习动机为主(2.78),接着是深层型学习动机,成就型学习动机最低(2.01)。这说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勤奋努力程度不够;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因,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考试及格;对所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为了掌握知识、探究真理而学习是辅助动机。成就动机最低,说明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抱负不够远大,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总均得分为3.49,即69.8%;各维度得分在3.15至3.67之间,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总体上较好,虽不是十分理想,但也不像有的研究结果那样悲观。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其中,群体责任心最强,物质责任心其次,文化责任心相对较差,三者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大学生在群体责任心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对自己所要履行的角色职责和义务方面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作用。尽管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腾飞的时代,但对于世界、国家、团队以及家庭的责任感却丝毫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归属感,而这对于国家及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大学生的物质责任心得分居于第二位,表明对物质的价值观念较强,对人类基本生存环境较重视。他们不只是关注自己小集团、小群体的一般社会人,而是对维护世界公正、保持生态平衡和对历史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大学生的文化责任心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因为由于开放扩大,互联网及各种信息渠道发达,大学生们能随时接触到更多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多元文化,而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化带给大学生们的新鲜感远远超过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注意,尤其是带着表面光环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受到不少学生的追捧。因此,在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们逐渐淡化了对自己本土文化的热情。即大学生文化责任心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元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所致。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关系探析。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学习动机的表层型学习动机维度与社会责任心的物质责任心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文化责任心维度和群体责任心维度相关不显著。学习动机的深层型学习动机维度与社会责任心的物质责任心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文化责任心维度和群体责任心维度相关不显著。学习动机的成就型学习动机维度与社会责任心的物质责任心维度和群体责任心维度相关不显著,与社会责任心的文化责任心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由于本研究主要考查的是学习动机和社会责任心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单从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并不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便存在因果关系也无法确认谁为因,谁为果。为此,本研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

社会责任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今天的学习是为了祖国明天的美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够回报祖国等等。众所周知,这种激励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有效的。有研究者指出,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方面,其中就包括社会责任感对学习动机的作用。有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尚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努力学习。在他们的学习动机中,“社会奉献”仍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动机。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意义,大学生能自觉地把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能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的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这种特点越突出。社会责任心与培养学生的远景性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正确、有效、完整的社会信念,会使学生缺乏社会需要的远景性动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即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现代化大业联系起来,增进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同时,鼓励将自己的学习与崇高的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与祖国民族的事业、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社会责任心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大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学习动机,有些是为了报效祖国,有些是为了自己的父母,有些是为了自己的责任,有些是为了世界生态与和平,有些是为了能够传承并发展科学文化等等。虽然原因不一,但都可以归为社会责任心的范畴。如为了祖国和自己的责任属于群体责任心,为了世界生态和平是属于物质责任心,为了能够传承并发展科学文化是属于文化责任心。显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互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关系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物质责任心与表层型学习动机及深层型学习动机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文化责任心与成就型学习动机则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大学生们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关注。随着事态变得逐渐严峻,其受到的关注也就逐渐增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当代大学生们也就渐渐明白了自己肩负的使命,而这就渐渐成为了学习的动力之一。由于当今大学生普遍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较重。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的成就与国家的文化没有关系。因此,当他们在追逐个人成就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国家文化的一种责任。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不管当今大学生们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考试而学习,还是真的是因为被学习的内容吸引而学习,但他们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和资源。也应该看到,大学生们似乎对自己未来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显现一种相反的趋势。即他们对自己成就的关注度越高,对于国家文化的关心也就越少,这值得我们深思。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并且两者相互影响。

四、结论。

大学生学习动机总体较差,且各维度的强弱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表层型动机、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表明当代学生学习动力总体不足,努力程度不够;学习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应付检查考试,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是辅助动力,学习的目标抱负不够远大。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总体较强,各维度的强弱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群体责任心、物质责任心、文化责任心。表明当代学生总体上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对自己所要履行的角色职责和义务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对物质的价值观念较强,对人类基本生存环境也较重视,但对文化遗产,特别是本民族的文化遗产的责任心相对较弱。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我们既可以通过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来了解他们的社会责任心,也可以通过社会责任心来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既可以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心,也可以通过培养社会责任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宗发、冉汇真:《西南地区二本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调查分析》,《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年第4期。

2.冉汇真、刘宗发:《区域性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查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年第5期。

3.甘荫全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及纠正》,《人力资源管理》,年第4期。

4.苏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6期。

5.张爱莲:《对137名非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3期。

6.卜荣华:《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第12期。

当代大学生的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电话访问。

调查时间:20xx年2月底。

样本量:20。

报告内容:。

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味。但随着旅游逐步深入生活,关于旅游的投诉也常见于报端。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对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导游和旅行社方面。对于没有随团出游的受访者,旅游费用以及旅行社的信誉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旅游服务一直以纷争不断而出名,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人们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在有随团旅游经验的受访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对其最近一次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而表示满意的只有三分之一,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服务一般。

导致受访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30、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占23、1%,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占15、4%。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还有费用和信誉:参团出游的主要障碍。

也有很多人没有随团出游过。其中,有些人是由于“没有时间”,而有些人是因为“费用较高”。还有一小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不随团旅游是因为“对旅行社不信任”。从这一结果看,费用和旅行社的信誉问题是阻碍人们参团旅游的重要因素。

从分析看,家庭收入越高,有随团旅游经历的人所占比例越大。在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时,90%左右的人没有随团旅游的经历,而在家庭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时,则超过一半的人有随团出游的经历。看来,尽管对旅行社而言,价格的可调节余地不太大,但普通工薪阶层对旅游费用的可支持能力依然有限。

或许在达到效益情况下,价格还可以适当调整,毕竟目前,降价仍是看家法宝。但对于信誉问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扭转人们心中已形成的观念则非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的,因为人们更愿意接受与自己观念相近的意见。

右脑记忆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分析论文

目前日本已有数百所学校采用了七田式右脑教学法。他的教育理论还远播美国、东南亚以及韩国等地,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出现的一些新的记忆大师其实都是掌握了这种记忆方法,并常年练习应用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而已。早在1986年王维老师就曾在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上作过这方面的表演。王维老师的“快追记忆法”和弟弟王鉴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寸乙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对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记忆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应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专业同学的调查来了解大学生对大脑记忆认识程度的现状,现在大学生的记忆方法和用脑习惯以及了解大学生对启发右脑用右脑记忆的看法。以增强大学生科学用脑合理用脑的意识,提高大学生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启发右脑用右脑记忆的关注度。

本次调研活动中,一共调查900人,其中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877份。

1.大学生对提高记忆力的期望程度。

调查发现98%的大学生期望提高记忆力,仅有2%的大学生不愿提高记忆力。由调查结果可见大学生在提高记忆力方面有较高的热情,这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记忆知识时出现困难,这也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一个难题。

2.大学生对记忆和右脑记忆方法的认识程度。

2.1统计结果。

绝大多数大学生清楚“大部分左撇子比右撇子的人在记忆方面更具有优势吗”“如果同时看到含有相同信息的文字和图片,你认为哪一项你会记得更多”这种常识性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知道占74%,不知道占26%;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是文字能记得住占9%,图片占82%,一样占9%。但大部分的大学生却不了解更深层次的记忆和右脑记忆方法的知识:问题一;你知道左脑和右脑的区别吗?调差结果不知道的占13%,知道一点占70%,知道占17%;问题二:你知道图片化记忆比单纯机械复述式记忆效率更高吗?调差结果不知道的占71%,知道一点占19%,知道占10%。

当代大学生的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全校2009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可插入能够反映自己实践活动的照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等。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按旷考处理并参加下一届重修。

六、参考选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参考选题如下: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认识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色”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况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量、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工资水平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或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入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失学率、辍学率情况调查。

45、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现状及改造)。

46、当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47、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48、当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

49、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

50、对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设设施(社区或农村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现状以及发展状况(国家投资、规模等)的调查。

51、对你所居住地民间文化社团(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文学、摄影、戏剧等)的调查。

52、对你所居住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情况的调查(数量、服务内容、典型事例、群众反映等)。

53、对你所居住地居民健身情况(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的调查。

54、本村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

55、农村环境污染类型和发展趋势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56、你所居住地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情况调查。

57、你所在居住地人口素质情况调查。

58、调查你家乡的公民对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情况。(比如:选举方式、对选举的态度、参加情况、当选人员情况等方面。)。

59、你所在居住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包括信仰哪些宗教、比例如何、信仰程度、信仰内容等)。

60、调查你家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人员构成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办事效率情况)。

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正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会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理论探索过程。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使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和谐发展范畴,是由二者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产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产品,首先应该是一个自身和谐发展的人体,即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同时,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是个体的工作需求和社会工作岗位供给之间的供需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因此,从本质上讲,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大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与充分就业是完全一致的,大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1.大学生就业是以社会需求与导向的系统工程,归根结底就是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背景下,我们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目标,将之纳入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深入开展和谐社会教育,并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着“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框架、有效的管理体制、服务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唱响了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确立了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思路。这就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对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肯定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贡献。

   2.大学生就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工程,其最终输出的产品——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去学习、去实践,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有助于教育事业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有用武之地的合格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又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大学生就业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动态工程,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学生就业工作非常依赖于校园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又会极大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因此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且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政府、学校、用人单位通力协作的综合工程,其本身的协调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并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问题,而是说构成社会的各要素处于富有生面和活力的状态中,会互相包容、协调动作、良性转化。大学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用人单位无一不是构成社会的要素,大学生就业工作要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离不开学校教职员工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离不开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而且,也只有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协调好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使毕业生顺利、充分的就业,宝贵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的进步和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及就业难的成因剖析。

   当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者中,青年占了七成,青年已成为我国失业人群的主体。面对我国青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富余青年劳动力;二是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以跨越式步伐,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时代。这无论从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方面看,还是从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及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方面看,都是一项战略性和历史性的成就。因为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更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珍贵的人力资源。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高校毕业生的大幅度攀升。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45.11万,比2001年的117.85万净增27.26万,增幅为23%;2003年毕业生人数212.24万,比2002年增加67.13万,增幅达46%。2004年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加67.76万,增幅为32%。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逾380万,再加上历年来未就业沉积下来的毕业生,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将突破400万。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吃紧,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家庭、学生都感到就业市场形势的严峻。大学生普遍感到找工作难,找理想的工作更难。

   1.高校扩招与就业岗位的矛盾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更明确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实现腾飞的钥匙。人们争先恐后地利用各种途径“充电”,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于是,出现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应了社会发展,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解决了长期以来束缚我国发展的沉重人口负担,使之逐步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有利于我国实现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目标。

   2.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就业同其他劳动力一样应当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那些不适应产业结构要求的大学毕业生必然很难马上对口找到工作,同时对那些已经获得就业岗位的毕业生来讲,由于不能适应新的专业技术要求,还必然被从工作岗位上“剥离”出来,需要重新寻找工作。这两种情况被称为“非自愿失业”,再从大学毕业生选择市场的角度看,一些毕业生认为就业岗位不适应“自我实现”的要求,以及认为报酬低或感觉就定岗位与文凭“价值”不相符,也会放弃马上就业而选择“自愿失业”。还有,社会时行经济结构调整,而大学毕业生就学于3年或4年前,所学专业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又必然产生“摩擦失业”。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销对路,人才市场是检验的标准。但是,由于高校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当时社会上所需要的专业,一个培养周期后是否仍然需要只能是一种预测。这就形成了招生的“超前性”与社会需求“滞后性”的矛盾。近几年来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需要大量的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专门人才,许多高校瞄准这一市场,纷纷进行专业改造、增设新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大家一哄而上,又导致了这类专业人才的供过于求。

   1.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容易导致心理挫伤和过激行为 大学生大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对自身能力和发展前景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然而,当他们临近毕业,甚至一入校,就开始面临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心理素质低的学生较容易在头脑中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而当这种阴影成为一种“情结”时,无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校园中有5%大学生情绪不稳定,他们急需“心理救助”。当大学文凭和能力不足以成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安身立命的保证时,期望于现实的巨大反差,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本身就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一旦受消极外力的触动和激发,难免会作出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

   2.冲击公众的教育投资心理和消费心理 据调查,在我国家庭消费的排序中,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希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占被调查者的89.8%。这种心理在下岗职工家庭中更为强烈。77.6%的父母要求子女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而这其中,56.6%要求子女达到本科或硕士学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对广大家庭的教育投资和消费产生两种不利影响,一些经济宽裕的家庭不断加大教育投资,一味追求子女的高学历,而忽视其实用性;一些经济相对较差或比较困难的家庭,尤其是广大农村家庭,可能因不堪日益沉重的教育投资使子女失学。

   3.可能引发新一轮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 在“供不应求”的职场杠杆作用下,为了尽早找到好的工作,一些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极易使用非正常的方法,如跑关系、找熟人,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去做一些讨好招聘者等人的不良行为。同时,由于政策性、制度性的限制安排,如职场的“经验准入”等,人为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门槛,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隔离”和社会不公,破坏劳动力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理念和氛围,进一步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被剥夺感,引发反社会的心理与行为。

   1.大学生就业的和谐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落实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是许多地方和高校存在着政策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况,因此教育部将2005年定位为政策落实年,足以反映出政策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同样,高等院校也应将就业工作列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中,把就业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建立起联动机制。只有认真地研究大学生就业内涵和规律,探索其特色,求创新、求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和谐发展。

   2.大学生就业的和谐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周济部长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大渠道在基层。这就需要学校要利用各种资金和办法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地方志愿者服务项目;要加大力度,建设大学生就业基地,开拓就业市场,要将就业基地的建设和学生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结合起来,要尽可能的挖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校友和毕业生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3.大学生就业和谐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的择业观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同学的择业标准、职业价值观趋向功利化,他们重地位、重名誉、轻事业、轻奉献,不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不愿去艰苦行业工作,不愿到基层或乡镇企业工作。有些同学不考虑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择业时,先选地点,再选单位,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往往把薪水放在第一位考虑。由于这些同学高不成、低不就,再加上用人单位对这些同学择业观的看法,从而导致了不少同学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因此,高等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促使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理想。要让当代大学生明白,祖国的需要和民族振兴的责任仍然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人生职业选择的第一主题。当今我国并不富裕,国家的综合国力还不强,地域间、行业间的发展不够平衡,边远、落后地区艰苦行业急需人才去建设。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勇于到这些地区、行业去发展,去搏击人生。因此,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利于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

   4.大学生就业和谐发展需要完善教育体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特色人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传统教育体制的封闭性、保守性等急待转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包括广大教职工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在境内、外开展合法而有序的竞争。通过树立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产业意识和优质教育的意识,调整办学思路,一方面帮助学生取得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既广且新的知识储备,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时,应更多地关注经济转型和企业转型中所需的人才,更多地关注“新经济、新企业”,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发展眼光。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及其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特色人才,从而把不同的毕业生经过筛选输送到不同等级的工作岗位上去,增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5.大学生就业和谐发展需要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就业离不开良好的就业指导。纵观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我们就业指导没有及时跟上有很大关系。就业指导是一门学问,它不仅能让学生熟悉就业的程序与途径,做好心理准备,大胆步入市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达到就业成功的目的。为此,高校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转变观念,尽快完成职能的转换。学校已从原来协助政府职能部门直接进行就业分配,转向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因此,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功能,努力做到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三方满意。(2)设立以服务为宗旨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尽快建立一个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可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服务的机构,配备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3)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如印发就业指导材料、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另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机会。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的制度、体系和理念,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协调好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使大学毕业生顺利、充分就业,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越走越宽广。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原因浅析论文

摘要:杰出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现实日子中,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呈现一系列的心思疑问,严峻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日子和作业。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辅导,协助他们优化人际关系,调适其心思疑问,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对策。

一、人际交往及其效果。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进程。杰出的人际关系不光可以稳定情绪,给人以安全感,还有助于个别自我意识的深化发展。关于大学生而言,维护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只是大学日子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交往适应才干是大学生社会化适应才干的归纳体现。

二、今世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特点。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估。自卑的浅层感触是他人瞧不起自个,而深层的体会是自个瞧不起自个。自卑的人失望、郁闷、孤僻,简单消沉地评估自个,总觉得自个在容貌、身材、常识、才干、谈锋乃至穿着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负重。为了到达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进入新的交往,将社交圈子束缚在狭小的范围以内,形成了人际交往隔阂的局势。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际交往中通常变现为傲气轻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视他人为下级、被教学者。在与他人处事中,过于信赖自个,而不信赖他人,只关怀自个的需要,很少思考对方的需要,有时常常成心使对方堕入出丑、为难、为难地步。自傲的人自以为是、咄咄逼人,傲视一切,然后禁锢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思现象,年轻人面临新环境的交往活动,常常体现出害臊、胆怯、拘束不自然。当他们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说话时感到严重,语无伦次,言不尽意,然后他们的举动见人脸红,手足无措。因为害臊者在人际交往中过多束缚自个的言行,无法充分地表达自个的情感,常形成交往两边的不了解或误解,且无法与人交流,继而阻碍杰出人际关系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为片面推测而发生的对他人不信赖的复杂情感体会,体现为对他人的言行敏感,总以为他人在谈论自个,瞧不起自个,而对他人老是持不信赖的.情绪,不愿讲真话,戴着假面具与人交往。猜忌是大学生展开交往的大敌,它不只会使大学生之间关系松懈,也会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发生裂缝,使人际交往堕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个的才干、学习、声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发生的一种不悦、自惭、仇恨乃至带有破坏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种消沉的心思品质,变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果心怀不满,抱以嫉恨,总期望他人落后于自个,乃至采纳不合法的做法给他人形成损伤。妒忌会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开端,以害己告终。

1.规矩人际关系的知道。首要,要准确知道自我。经过与社会上和自个位置、条件相类似的人相比来知道自个,在对比中认清自个的优势和下风,长处和矮处,到达扬长避短,完善自个的目的。其次,要承认特性。大学生应当知道到,不一样的人的特性是千差万别的,互相相处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咱们不能盼望得到每个人的认同,与每一个人都成为好兄弟,但要尊敬这种不一样,以一种宽恕的情绪对待他人。准确的社会认知观的形成,有利于增强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从人际交往的准则。首要,对等准则。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没有凹凸贵贱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进行交往,切忌因经验缺乏、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个年轻优异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挚准则。真挚是一种对人脚踏实地的情绪,是待人诚心诚意的友善表明,真挚的心能使交往两边志同道合,互相肝胆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虚伪是交往的大敌,大话、诈骗、玩弄、自私是就义友谊的恶魔,有必要坚决抛弃。最终,宽恕准则,体现对非准则性疑问不锱铢必较,可以以德报怨、宽恕大度。

3.培育人际交往的品质。一是自傲,在人际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谈吐沉着;自傲者决非顾影自怜,盲目狷介,而是对自个的缺乏有所知道,并长于听他人的劝告与协助,勇于改正自个的过错。二是信赖,信赖即是信赖他人的真挚,从活跃的视点去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热心,热心能给人以温暖与安全,促进人的彼此了解,融化冷酷的心灵,交流人们的情感。

4.把握人际交往的技术。一是学会协助他人。以彼此协助为开端的人际关系不只使杰出的人际关系简单建立,并且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思间隔。当人遇到困难波折时,哪怕是他人一个真挚的笑脸,一个别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言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二是学会适度赞扬。赞许他人要讲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夸张夸大其词,要长于调查和发现他人的长处,说出对方的可赞之处。三是学会诙谐。诙谐是美德和才智的结晶,是常识和才干的展示,大学生要学会诙谐,注意培育自个敏锐的调查力、丰厚的想象力、灵敏的应变力。

参考文献:

[1]崔艳侠.今世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才干培育[j].辽宁教学行政学院学报,(3).

[2]倪嘉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疑问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探究,(2).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下面是一份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的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共同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有关大学生共同追求并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一部分是围绕专业是怎么确定的,大学的主要目标,现在的在校状况,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另一部分是围绕大学生的共同追求与追求的认识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共同追求的理解和关注;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因素,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1.在上大学,填报志愿专业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

a、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 b、别人帮你选的

c、自己随便选的 d、服从学校安排的

调查数据显示:20%选a,13%选b,27%选c ,40%选d

2.你认为你上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好好学习 b、混个文凭 c、交朋友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60%选a,14.5%选b,15.5%选c ,10%选d

调查分析: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应使警钟长鸣。

3.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没有找到想干的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e、其他

调查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有的人迷茫了,但是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4.你的大学生活现状是( )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e、其他

调查分析:大学是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在这里难免会出现各类现象,只想对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说,你的人生方向错了。

成因分析:

经过高考前长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脑子里就有,大学就是个来玩的地方,我们瞬间从天天有人监管的环境进入到大学这个十分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变成了我们的习惯。

5、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

a、就业谋生 b、自身塑造 c、建设社稷 d没有想过

调查数据显示:42%选a,40%选b,10%选c,8%选d

调查分析:人都有私心的,当今社会人们为自己的考虑的很多,为国家为社会考虑的少。

6.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

a、有,且很明确 b、有,但不明确 c、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32%选a,56%选b,12%选c

调查分析:多数人有目标,但有明确目标的人是较少 。

7.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会( )

a、被亲友的态度影响 b、遇到困难想退缩

c、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1%选a,23.5%选b,48.5%选c ,7%选d

8.对于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你的看法是( )

a、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b、应该树立,但还没树立

c、已经树立 d、以后要有,但现在还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10.5%选a,25%选b,48.5%选c ,16%选d

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都树立了目标,但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目标不明确。

9.确立追求目标,你会( )

a、充分考虑后决定 b、仍在思考未决定

c、一时想到而决定 d、从没想过这回事

调查数据显示:40%选a,22%选b,24%选c ,14%选d

调查分析:这说明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理性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处在迷茫之中。

10.对你追求自己人生目标时,你觉得谁对你影响最大( )

a、父亲 b、母亲 c、老师

d、朋友 e、祖父母 f、其他

调查分析:主要是父母和老师影响了我们的追求。

11.同时作为人生追求的方面,你更愿意得到金钱的满足还是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满足( )

a、前者 b、后者 c、金钱和精神上寻求某种平衡 d、不清楚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18%选b,45%选c ,7%选d

调查分析:在“鱼与熊掌”的问题面前,更多的人偏向了金钱,让人深思。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盲目的,大学校园里依旧有纯洁的点点痕迹,但是更多的是浮躁中的浮躁。市场化元素悄悄侵入大学校园,社会的个性化亦被学生带入学校。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矛盾的抉择过程。

12.想过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

a、从来没有,也觉得两者之间没多大联系

c、很认真的想过,密切了解国家发展动向,以便更好的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18%选a,32%选b,30%选c ,20%选d

调查分析:在这个问题面前,太多的人犯难了,也许是国家的概念并没有时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长期的传统教育让我们做出了选择。人并不是时时都能知道真理的。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然而时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功利化,有的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大学生经常借助扑克牌、星座为自己算命,恋爱要算、工作要算、前程要算……”热衷程度令人吃惊。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就失去了根,失去了本,也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增强爱国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引领,砥砺品质,修身养德,特别要注意培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优良品德,努力创造亮丽的青春年华。

13.你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 )

a、好好学习 b、多交朋友 c、恋爱

d、打工 e、寻找信仰 f、发展兴趣

调查分析:大家最想做的事情各部相同,但还是以学习为主,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14.你觉得下列哪些事最让你消沉( )

a、感情受挫,来自恋人的伤害 b、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

c、人情冷淡,孤独,不被人理解 d、没有成就事业受挫

调查数据显示:18%选a,45%选b,29%选c ,8%选d

调查分析:“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 ”竟成了本该拼搏努力学习的大学生的致死因素,实在出乎人的意料,这还不算那些隐藏起来的不安分因素。

15.处于低谷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

a、听天由命,希望神的庇护 b、重新振作,再接再厉

c、一蹶不振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5%选a,40%选b,12%选c ,43%选d

调查分析:在面对这个问题是时,多数大学生不再不知所措,令人担忧。

16.最能激励你奋斗的原因是( )

a、过上幸福的生活 b、父母不容易,尽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c、为钱 d、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e、为国家的发展 f、为人民大众的利益

调查分析:人情还是我们最难以放下的东西,作为大学生我们还是该具备自己的理想、追求。

17.你认同下面那些观点( )

a、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b、但尽人事,人凭天命

c、走自己的路,让别说去吧 d、只要努力过,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得失

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f、其他

18.你认为以下哪种人生才算是幸福的( )

a、家庭美满 b、事业成功 c、腰缠万贯

d、不求闻达,只求奉献于社会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8%选a,33%选b,20%选c ,9%选d,10%选e

调查分析:我们不能否定别人的选择,在利益面前我们还是失败者。

成因分析:从调查资料的分析中可见,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方面突出表现为: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意识性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了较高程度的发展,他们表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并解释问题,不愿受他人的干涉;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应将所学的知识贡献给社会的发展。

本次调查围绕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的问题,针对当代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追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在这场追求危机中,追求呈现混乱和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大多数的学生知道要树立目标,但是还没有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打算。

当前,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在学业、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惑与困难已经超过了从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观、爱情观等。面对日益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如何应对人生的抉择。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现象的对错。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领域内的唯一标准,然而,由于权利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的干扰,这一价值标准却失去规范力,遭到扭曲,以至于权、情、法关系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种诱惑的选择导致大学生追求出现危机。

大学生的就业其实是关系到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生群体和他们背后的家庭的重要问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具有高度的意义。它不仅仅牵涉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状态,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中国的平稳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供应链。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和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的挑战和问题息息相关,有和世界各国现在面临的就业问题相一致的特点,也有中国社会和大学生的自身的独特的问题。

既要让社会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未来,也应该听到社会对于今天大学生能力和水准的抱怨;既要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期望,也要让他们现实地看到就业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既要让他们有必要的保障,也要让他们在全球的竞争之中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大部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是科学的合理的,他们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几乎全部的大学生都将“一种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观,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但不容忽视的是,有近30%的人追求上存在问题,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加以正确的引导。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追求,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

3.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平。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2-20 兵团军训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军事训练后的思考和总结,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在训练中的表现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收获,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军事素质提升起到一定的
  • 12-20 专家演讲后心得体会(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种经历或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启发。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
  • 12-20 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精选18篇)
    职业规划是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职业道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职业规划的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职业规划的重视和思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
  • 12-20 校园环境保护实践(精选17篇)
    范本是我们学习和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参考资源,通过模仿和借鉴范本,我们可以不断进步。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示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 12-20 团组织申请书(精选19篇)
    更多申请书的目的是让读者对我们的申请产生兴趣,使其相信我们是最适合获得所申请资源或机会的人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
  • 12-20 彻底肃清流毒心得体会(精选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参考
  • 12-20 化妆课体会心得(精选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总结经验,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化妆,是女性美丽的工具之一。但是,对
  • 12-20 员工临时离职申请书(模板22篇)
    申请书承载着申请人的个人信息、能力和动机,是展示自己的重要途径。更多申请书是在申请某种职位、奖学金或者其他机会时所需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展示申请者的个人能力和
  • 12-20 母亲节策划书(汇总18篇)
    策划书是在企业与组织中制定和实施计划时所需要的一种重要文件。想要写一份靠谱的策划书,不妨先看看下面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学习一下经验和技巧。活动来源:在五月的第二个
  • 12-20 幼儿园礼貌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成长和进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验和观点,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和开阔视野。首先我觉得培养幼儿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