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美术教学论读后感(优质20篇)

美术教学论读后感(优质20篇)

时间:2023-12-20 22:28:15 作者:琉璃

读后感是一种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进行总结和表达的方式。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者文章之后,对其中的内容、思想和感受进行总结和表达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所读之物,我想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呢?首先,要仔细阅读所读之物,并理解其中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其次,要分析和思考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意图,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读后感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3、通过习作,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修改,佳作欣赏、共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目标:

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小组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板书: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读后感作文教学,读是前题,感是写作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读后感作文教学。学生初次遇到写读后感作文,总会碰到新的问题——难写,甚至不会写。因为小学生作文大多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学生一般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而写读后感作文却有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写课文中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读后感作文又带有议论文的写作成分。因此,读后感作文教学时,关键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总体可围绕“引、析、联、结”这四个环节来开展作文教学。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三、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习作完毕后,自己修改写作。

2、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分小组互评互改,并写出建议。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互相评改完毕后,本人认真阅读修改后的习作及组员的建议后,如有问题组内交流。

4)、交流后,自己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读后感

最近学校向我们推荐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看完后真的很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我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趣味性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课程,但是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挖掘美术课本中有趣的因素去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就更好的让孩子们在乐中学了!

反思从课前开始。

通常我们的反思是从课后写的教学反思,而作者提出,在上课前也应该有所反思。的确如此,之前我在准备《漂亮的房间》这一课时,我开始的设计就在想着如何让学生做出漂亮的房间就可以了,到时让他们拼装组合就好了而忽略了本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所以师傅看到我的教案时告诉我说我设计方案不符合本课预订的目标,不能很好的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动手制作能力。是的,一个好的课程的设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反思,反思自己是否真正读懂教材,我的设计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创新个性。

创设课堂情境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情境的设置会把孩子带入一种氛围中,从而增强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之前听过丹阳小学何梅老师的《花儿朵朵》,她所设置的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她将自己扮演成了花仙子唱着歌把孩子带入花儿朵朵的世界,最后他们一起创造出了美丽的花园。孩子们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大胆的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所以说创设课堂情境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是非常棒的!

课堂提问,教师要积极评价。

赵老师的这个技巧是我比较容易忽略的,记得我在上课提问的过程中,我常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会重复学生的回答,这样做我是为了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个技巧也提醒了我,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应该有积极的评价而不是以这种重复的方式去肯定。我记得师父也和我说过这类问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的回应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加积极的去思考去动脑筋。

引导学生“设疑自探”

在这个技巧上我通常都是以教师来“设疑共探”,很少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就比如我设计《会说话的手》的这一课,当我揭示这一课题时,我就有这样的提问“看到这个标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大家会说:“为什么手会说话呢?手是怎么说话的呢?”最后通过学习就会豁然开朗起来。其实孩子们萌生的一些疑问或许是我们老师想不到的。之前我是没想到要这样设置,我会自己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会和孩子们发现问题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后来听了其他老师的这一课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需要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其实在美术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问题去反思,赵老师的这本书真的是点亮了我前方的路,我会好好汲取赵老师的宝贵技巧运用到我的美术课堂中去。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上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只有真正产生兴趣,才能作为强大的前进动力。我想只要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中有所益、画出优秀的作品、喜欢我的课都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教学读后感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施的规范中去,其结果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被忽略了,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体的参与,体育教学难以渗入科学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课前的“编”与课堂上的“导”都很重要。教师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的“剧本”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和产生共鸣。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种心理气氛中形成的。

体育课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着振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动力,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坑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一一操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得到了最优化。

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做用和学生的组体作用,再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考虑到一堂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果,创造出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心理气氛。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在课堂中应很好的体现,为了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情感调控。情感调控要善于把握调控的“时”和“度”,一般范围较大或需表扬时可进行集体调控,而个别问题,消极情感,常用鼓励和疏导方法个别点拨,先肯定好的方面,再指出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调控时要满腔热情,对学生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一般不作直接批评,不讥讽挖苦,不夸大渲染问题和错误,不冷落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这种在倾情关爱之下的悉心点拨,常使他们内心激动,情绪高涨,其积极性能得到保证或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多种具体的教学情景,恰当的安排体育游戏,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有现代特色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等教学内容,以及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具体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必定能吸引他们去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久而久之,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就会形成。体育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家注意外,教师要强化意识的培养。特别对那些表现欲望不强,不善于竞争的学生,应着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你真行,你这方面不错”“你可以做的很好”等语言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和竞争欲,一方面容许学生独劈蹊径,大胆创新,同时还要人为的设计一些困难和障碍,使他们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再达到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身体锻炼,那不仅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心理教育也会因此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

美术教育书籍读后感

《绘本中的创意美术》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林琳主编的。本书精选了25本经典绘本,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分析绘本中凸显的有关色彩、造型、构图、风格、媒材等美术元素的基础上,设计了35个美术教育活动方案,并详细指出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方案时的注意事项和延伸活动的建议。最后,这本书带领读者欣赏孩子充满创意的作品,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阅读的愉悦和成果。《绘本中的创意美术》以很好绘本为立足点,在根据很好绘本进行幼儿美术创意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和欣赏价值,融合了版画、刮画、单色画等多种绘画技巧,将画、折、剪、粘、撕等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欣赏绘本的同时,用独特、生动的表现手法将自己对绘本的感受表现出来。同时,本书通过实践并精选的各年龄段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实践性、操作性强,为教师实施创意美术提供了参考。

比如说《好饿的毛毛虫》一书,是一本富有诗意和创意的绘本。说诗意,你看,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清晖四射的月亮、炽热似火的太阳……作者如同一个激情洋溢的诗人,用奔放不羁而又浓烈绚丽的颜色,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礼赞。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毛毛虫蜕变成一只蝴蝶更让人感觉生命的美丽、生命的不可思议呢?说创意,是因为他在这本书中不仅采取了拼贴的手法作画,还将其中的4页(如果反面也算进来,应该是8页了)分别裁成五分之一长、五分之二长、五分之三长及五分之四长,以梯次编队,具体地说起来,就是五分之一长那一页上是一个苹果,接下来是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是一整页五个橘子!最叫人拍案叫绝的,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从正面看还没什么,可翻过来一看,哈,一只不停叫饿的毛毛虫正在从小圆洞里爬出来!毛毛虫就这样透过书页上的小圆洞一直吃个不停,吃到最后,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毛毛虫,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

整本书的画面都很美,色彩丰富,又一点都不乱,能牢牢抓住宝宝注意力,而且它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它更多的像是一个会动的玩具,让孩子可以感受到它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幼儿在书里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美,体会美,培养读书习惯,读书并不枯燥,用心就能感受到读书世界的乐趣。

这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是,它提到了整合绘本。文中说: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绘本潜在的美术元素,将相关的绘本统整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如色彩方面的、造型方面的、构图方面的等等,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绘本中相关美术价值的同时,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学习美术技能,这样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比如:以色彩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颜色认知和运用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绘本,通过绘本让幼儿获得相应的色彩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等方面的技能。书中选择绘本《彩虹色的花》,幼儿可以了解什么是对比色,对比色运用的效果如何;绘本《莱尼喜欢蓝色》则告诉幼儿当周围的世界只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时会变得一团糟,只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才是最令人快乐的。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这本书西方艺术的形式与特征等的发展史,其中心问题是美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西方美学与西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美学,哲学是关于一切美学问题的最基础的思考,具有元美学的性质。对美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和丰富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许多美学思想的源泉。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古埃及希腊罗马美学。提起埃及,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卓越的建筑艺术,它是法老王们的陵墓。对于金子塔的美丽和雄伟我不多说,在课上学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从那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埃及人的灿烂文化以及他们对“秩序”的狂热追求,绘画的比例,外形都奇异的保持一致,宏伟的雕像现在虽然有好多残缺,但仍能感受到那埃及的辉煌文明!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是在其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超凡入圣的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后来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它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伟大的罗马,璀璨的希腊!充满神话的希腊,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这些美丽的地方都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虽然没有在幻灯上看到十几米高的雅典娜塑像,但是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宏伟美丽。充满了神圣,梦幻般的感觉!这些都给我从新认识了希腊的文化,对希腊的建筑也有了一些了解。

最后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天才——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纪录片记录了他们的生平种种,让我们了解了天才成功的不易与艰辛。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时代!他们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学生去学习,为之理想而奋斗,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艺术是门伟大的科学!终求一生,值得为之奉献,为之探索!

它介绍了几种最早形态的美学思想。塔塔凯维奇认为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鲍桑葵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吉尔伯特和库恩认为哲学孕育了美学。综合几位美术家的观点,早期希腊的美学思想是蕴含在宗教,艺术,和哲学当中的。这几种观点的分歧是美学本身是什么,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由此可见,美学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他们之间还有更复杂的关系。要理解他们的关系,我想必须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教学读后感

捧起《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我就不禁回想起十多年前在师范读书的美好生活。张兴华老师的这本《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前身是一本绿色封面的小册子,大约不过薄薄的一百多页,在师范读书时人手一本,当年的我觉着这本小册子远比大部头的教育学、心理学好读、实用、亲切。这本《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在每一篇的架构上,保留了原来的“教学实例——心理分析——教学运用”的三部曲,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整合,我注意到原有的部分内容几乎是进行了重写,全书变成了三百多页,可想而知凝聚着张兴华老师的多少心血,读着这本书仿佛能够感受到一位一辈子致力于儿童数学教学心理研究的长者对教育、教学和儿童的一种痴迷和情怀。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有以下三点:

学习的主体是儿童,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胜、好奇等个性心理倾向。正因为有了这些特点,儿童才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探索的愿望。有效的数学学习必然建立在对儿童学习心理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要总是用成人的思维一厢情愿地去设计教案,而是要真正走近儿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只有摸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预设和精彩的课堂生成。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只有基于儿童的学习心理展开,才能真正开启儿童的数学学习大门,促进儿童的发展。

1、坚持要求学生每天练习口算,为激发学生天天练习口算的主动性,我特地设计了“小蜜蜂口算练习自主记录卡”,如果练习全对,小朋友就自己在相应的日旗下用个性图案记录。

2、每周设定一天为“口算日”,在这一天里组织班级口算竞赛,及时批改并表扬竞赛全对的小朋友。

合上这本书,张兴华老师那“诱而导之”、“唤而醒之”“鼓而舞之”的课堂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很可惜,那本师范里发的小册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慎弄丢了,幸好,我又拥有了张兴华老师几乎重新编写的这本《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我还只读到一点皮毛,以后还要认真读多遍。

美术教育书籍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这本书的作者玛琳·林德曼曾在小学任教,也曾经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担任过本科生教学工作以及实习教师培训工作。她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教师、演说家和电视法制新闻制作。书从四个部份十四章节阐述美术课程的基础、美术构成、美术欣赏、计划、评估、组织、提问等。该书规划学生的美术实践,激发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从而强化每个人不同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她对于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结合我的认识,我的体会有三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积极的兴趣犹如催化剂,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多种媒体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授一年级(人美版)《美丽的纹印》一课时,在学生进课堂时,我先播放欢快的乐曲,然后用沾有水的手在黑板上按下几个手掌印。这时,学生被老师这特殊而又反常的举动吸引。接着出示课题,用投影仪打出各种拓印画,让学生归纳拓印画特点,讨论制作方法,从而太太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自信,产生了动手制作的好奇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尝试,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有时是师生同台表演,现场演示,展示同龄人作品,参观画展,户外写生等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以激发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方面的感受,使拥有不同优势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缘和空间,促使他们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审美体验。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与探究知识的动力,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精神与学习动机。

在美术教学中我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善于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独特性。将学生蛰伏的独特性——“闪光点”开发出来。我尝试着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我在上《桥》一课中,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桥的知识,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学生通过上网、图书、电视、广播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桥的信息。我们还利用我们的家乡徐州的当地资源,引导同学们先从家乡的桥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座进行调查了解,认识了汉桥,庆云桥,和平桥,水漫桥等造型材料特点不同的桥。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古老的汉桥作为学习内容,大家不仅实地去观察了桥、作了观察记录,还走访了本地居民,查找了相关的书籍资料,搜集整理了关于汉桥历史变迁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们兴高采烈,互相交流:“汉桥,徐州两汉文化的代表,是一座仿汉的古建筑,该桥全长279m,共分11跨,每跨25m,上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在桥面上部两侧分别设4座仿汉代风格的汉阙……一条条信息丰富多彩,学生踊跃的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推荐给大家,俨然象个小导游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跃跃欲试的用不同形式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桥。通过校内外的联系,达到了各学科的整合。在同学交流时,丰富的资源充实的内容亲身的体验,特别是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同学们的创造潜力得到开发,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做作业时,学生们打破定势,尝试多种技法,有的同学拼贴图片,配以美术字进行解说,有的同学水粉绘图,毛笔书写说明,还有的同学用电脑绘制出图文并茂的彩印……同学们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桥,充分享受创作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学生在自主中主动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进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讨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我教少儿学习美术已近二十年了。经验告诉我,三到十岁的少儿不应将大量的时间化在学习简笔画上,也不宜直接学习素描写生。尤其是近几年利用周末独立办班后,更是切身体验到家长和孩子,尤其是孩子的需要——不是想简单地学会画几副简笔画就够了,而是想通过美术这门艺术挖掘潜力、完善人格、体验别样的成功、别样的乐趣。因此,在我的“尖尖角”美术乐园里,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是我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我将所有的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的不同分编成几个班,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尽可能用丰富多变有趣的手法来表现美术的方方面面,既不强求孩子的作品跟老师的一样,更不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样,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教孩子画小鸟,练习圆、半圆、三角形的组合图形,我通常是先引导孩子回忆并联想曾经见过的各种小鸟,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画一画,评一评。总结出小鸟的基本形是圆、半圆与三角形的组合,色彩是丰富多变的。然后我会利用至少三个课时教孩子运用三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现小鸟。一、剪纸拼贴画,二、简笔画,三、写生临摹加想象画。同时,每一节的课后作业我都会要求孩子带着课堂所学知识去重新观察分析生活和书中的小鸟,然后在新课开始的时候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对于每一个孩子我都会设法找出一个优点,当堂在他们的《美育周记册》上画上红色的星星、月亮、太阳等等,以资鼓励。对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练习,我都会认真地将它们悬挂在教室里,经常地找个理由点评一番,充分地肯定优点,慎重地、建议性地指出不足。比如小鸟的头画的不圆,我会微笑着说:“哎呀,小鸟是不是不听话,被他的妈妈打了一锤,把头给砸扁啦?”如果孩子画的小鸟身子太小,我会说:“小鸟好可爱呦,有点像大头儿子哦。再画一个身体大点的,强壮点的鸟儿做它的小头爸爸,好吗?”这样一说,孩子多半会带着快乐的好玩的心情再画几只鸟出来。时常是2-xx-xx小时课都上完了,许多孩子还不愿意放下画笔回家。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带了几个孩子上附近的山上写生,有位路过的老者询问:你这是教美术、素描还是简笔画呢?这话初一听似乎老者还挺懂行,细一琢磨其实是个外行。可以断言,这位老者对美术是一知半解,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是一窍不通。

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都知道,美术不仅仅是拿笔在纸上绘画。如果说美术是一座四层楼,绘画则是这四层中的一层,另外三层分别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雕塑。而素描和简笔画呢,则不过就是这搂中的.钢筋或几小块砖。在我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对第一次来学习美术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这样讲解美术的分类和学习目标:美术好比是一个人,我们的四肢可分别代表美术的四大门类;学习美术就是要学习如何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如果说美术像语文的话,那么简笔画就像其中的夸张手法,而学习素描就有点像语文课上学字词语法,那么写生呢就好比是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不可能只学写日记,更不可能把夸张手法作为主课讲上一学期。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社会上就有很多课外美术辅导班把简笔画教孩子一画就是一两年!搞的很多家长对美术产生误解,以为孩子学美术就非得学简笔画,学素描就非得画石膏,也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随便进个美术班就算学美术了。实在是荒谬。

我认为,4-14岁的孩子学美术应该尽可能地教孩子了解、接触到美术的各大门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分班教学。围绕造型、色彩和创意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运用绘画、工艺、雕塑等多种表现技巧引导孩子从美术的角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我的美术教学以激发保护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坚决反对美术教师图省事,一味地只教孩子学习简笔画。对于3-6岁初学美术的孩子,我更主张孩子的家长尽可能地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给以经常性的,相对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辅导。目前为止我带了xx-xx这样的课外美术辅导班,我叫做美育亲子班,每班有6-1xx-xx学生各带6-10位家长,孩子的学习兴趣及作品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家长陪同的班级。

请看本人为3-6岁幼儿课外美术教育亲子班所上的课外美术课教案之一。

美术教育书籍读后感

看过很多国内教育名家的专著,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考试,还要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记录上一笔,不是学生没兴趣不爱学,是我们硬把学生踢出了艺术的大门,不是老师们教不好,而是我们赤足站在烧得火红的石头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无力顾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教学读后感

作为一个新教师,踏入讲台的时间也不长,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经验。所以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教学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从书中我知道了一些教学发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教学的结构,教师备课的重要性,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创造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艺术等等……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比较陌生的,但踏上了讲台,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对学生和学校负责,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将自己业务提上去。

书中说到备课是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做好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作为一个新老师,备课也是至关重要的,备课备好可以说。课就成功了一小半,作为我们新教师,备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对课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对自身的强项都要了解,这样就可以从你的侧重去系统备课,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好的建立你和学生的关系,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书中还提到,教学情感的重要性,人类的情感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恰里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主管态度及其体验。老师与学生情感的建立可以说是不难的,在教学过程中,和平时的接触中都会产生情感。老师经常被比做蜡烛,他们经常用自己的光芒去照亮别人,在老师的奉献过程中,学生都是看见的,他们会和老师产生共鸣。知道老师是在为自己好。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回报老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是非常欣慰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也应该去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两好的学习方法,象我们音乐课上,可以经常花出几分钟时间,让他们来唱唱跳跳,缓解一下平常的紧张,让他们放松一下。

教师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与学生沟通最直接的手段。同样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书中对教师语言有几个要求,教学语言要以传授知识,开发智力为宗旨;必须有教育性,能对学生起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在我刚来学校的那会,有时会被学生恶劣的行为激怒,控制不住自己,会对学生发脾气,但我后来也慢慢觉得,发火是没有用的,可能当时或接下来一两节课是有用的,但过几次以后,会变本加厉。所以象书中所说的,应该运用方法,用教师特有的语言艺术去引导他们。

看了这本书以后,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我都找到答案了。希望可以把一些方法运用的更加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术读后感

1.

《谈美书简》读后感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在这一天,我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13封信,而这13封信让我对美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

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

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2.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例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此段有些摘录于原文)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详谈了。

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委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教学读后感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读后感

“学做一名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其间充满着刺激与挑战。假期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读了几本书,《学会教学》是最厚的一本书,得益也最大。该书从理论到实践阐释了关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的问题。

《学会教学》一书采取的观点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学习者。这一观点源自两个潜在的假设,一个是认为知识不完全是固定的、可传递的,而是所有个体通过个人和社会经验积极建构的;一个是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如何学习。

1.底线:有知识,关心下孩子的幸福。

2.要有成果:学生的学业和社会学习。

3.个人品质: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并为儿童创造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环境。

4.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人类知识、教育学知识。

5.有效教学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律的'学习者。

6.反思和终生学习:善于反思、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利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促进学校发展。

关于个人品质,书中提出:热情的、有爱心的老师比那些看起来冷酷、淡漠的老师教学效果会更好,但仅此是不够的,教学还要对孩子关心、负责并相信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创造民主、公平的环境。关于有效教学的全部技能:列出了领导、教学、组织三个方面。

任何人要想在芸芸众生中取得成就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有造诣的老师需要在期望完美的动力之下有目的地行动,需要这样一种态度:学生教学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在这里教师通过反思和质疑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他们关注自身的学习,发展个人教学特色与技能,逐渐成熟起来。

美术读后感

为了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落实新课程,我认真品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一书,重点学习了“教学评价”和“学习方式”两部分内容。

首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其次,要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对于美术方面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从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后再让这些优秀学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多元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方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书中提出了6条对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建议:

一、我讲课占多长时间?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和完成美术作业有多少时间?学生情绪怎样?

三、我提供的资料和图片对学生有用吗?我的提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吗?

四、我的课前准备充分吗?哪些问题我没涉及而学生提出来了?我处理得当吗?

五、教学效果能更好一些吗?如果再上一次,我会怎样做?

六、我在教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我给自己打多少分?

我觉得这6条建议太好了,对我反思教学不断提升自己太有帮助了。于是,我把这6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铭记在心里。每节课后,都依照这6个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教学中的成与败。

我发现自己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调控自己的教学情绪方面做得很不够。总是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用具准备不好,而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有时甚至当堂数落学生,这样又反过来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下降,这样不断的形成了恶性循环,我对此十分困惑。

从学习中我知道了新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生因为没带美术用具而四处借,虽然他破坏纪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为对美术学习有极大兴趣,对完成作业有极大愿望而导致的这一错误行为。谁能保证不忘记事情、不犯错误呢,孩子更是难免。犯错误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谅解和机会。想明白这些,我便转变了自己对这些学生的教学态度。再遇到这样的现象,我就以温和的引导取代严厉的批评。先是表扬他们的认真态度,再肯定他们作品中的优点,最后提出要求:每学期只有三次忘带用具向同学借的机会。这样一来,我的谅解换来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在我的宽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慢慢改变。

在读书过程中我还感悟到:要以学生的获得为教学准则。

每一节课,我都留心观察上课爱溜号的学生。我渐渐的发现,他们爱与人争论,而且争论时的思维特别敏捷。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中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争论的话题。每次讨论时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慢慢地,这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由一两分钟延长到四五分钟、十几分钟,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也明显的提高了。

面对新课程,作为美术教师的我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反思的效率。

教学读后感

这学期我读了《学会教学》这本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总体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当今课堂上的教和学》,第二部分《教学的领导》,第三部分《教学的互动》,第四部分《教学的组织》。我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有很多内容还没有读懂。就读懂的内容来讲,我认为第一部分中《21世纪关于有效教学的观点》和第二部分中《把课堂建设成学习共同体》这两部分内容对我影响最大,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部分《当今课堂上的教与学》主要是关于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学习的内容,旨在提供有关教和学的背景信息。这是理解后面各章要阐述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的基础。这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一个观点,全面概括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和概念,这影响了整本书的框架和内容。《学会教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学习者。这个基本观点源自两个潜在的假设。一个是当代的观点,认为知识不完全是固定的、可传递的,而是所有个体通过个人和社会经验积极建构的。二是这样一种观点,即学生应该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如何学习。回想我的教学实践,在我的课上,总是让学生会记住生字新词,会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没有时间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这就造成了课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学生的素养整体不高。今后,我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另外,《学会教学》一书指出,有效教学有其底线,即教师应当是有知识的,对自己教授的科目能够掌握,并且关心孩子和青年一代的幸福。有效教学的完成,必须有以下四个高级属性:

1、有效教师具备这样的个人品质: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并能为儿童和青少年们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环境。

2、有效教师对于知识有着积极的态度,他们必须掌握至少三类知识,即有关学科的广泛知识,有关人类发展和学习的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知识。

3、有效教师站我整套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培养自律的学习者。

4、有效教师善于反思、解决问题,他们认为徐汇教学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同时恰当地利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的发展。

我对照有效教师的这四个属性,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的学科知识储备不够广泛,语音的知识,等都非常欠缺,这些,在对我的教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我的教学技能还很不成熟,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不善于指导学生写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我还不善于进行后进生转化问题,遇到特殊的学生,不会跟他们有效沟通,提高他们的素养。今后,我要以这四个属性为目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科学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这本书第二部分讨论的是教学领导问题。教师就像其他组织或机构的领导一样,在学校里,教师需要领导学生,协调各种活动,从而和学生共同达到学校教育中的学业目标与社会化目标。这个部分重点讨论五项重要的领导任务:制定计划、激励学生、创建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组织班级小组,以及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估与评价。在这章的内容中,我认为激发学生动机、建立有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书中一共介绍了十种策略:

第一,相信学生的能力。第二,不要过度强调外部动机。第三,运用积极的情调。第四,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第五,让学生获得“沉浸体验”。第六,运用回馈原则,同时不要为失败找借口。第七,关注学生的需求。第八,注意学习目标的体系和教学任务的难度。第九,安排多元的学习任务。第十,促进机体的发展。

看看书中介绍的这十大策略,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比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学生就不够相信:讲课的.时候,担心学生讨论耽误时间,不能完整的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不能总结答题技巧,总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告诉他们答题技巧,让他们记住。这些,都是不相信学生的表现。今后,我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书中还说,教师不要关注那些不能控制的因素,要多关注能控制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他们自己的文化理解这个世界。确实,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课堂上关注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一定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学生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成绩。

学做一名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要想透彻的理解《学会教学》这本书上的理念和方法,恐怕要贯穿我整个教学生涯。我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正真做到学会教学。

教学读后感

《学会教学》的序言的开篇是这样说的:“学做一名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其间充满着刺激与挑战。这个过程始于我们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共处时的许多经历,包括十多年学生生涯其间我们对老师的观察、学习。从形式上说,这个旅程在职业培训时达到顶峰,但实际上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阅读了全部序言内容,了解了本书的框架和每一框架的主要内容、地位,亦即本书的特点,忍不住继续翻阅――第1部分,当今课堂上的教和学;第2部分,教学的领导;第3部分,教学的互动;第4部分,教学的组织……仅看标题似乎看不出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但详细介绍又很困难,因为每一部分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有理论的论述,还有丰富的实践案例,也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同时还有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整个书中,特别讲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翻开第一章“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读前反思”:“也许你也像很多教师一样,在开始阅读本书是,感到既兴奋,却又似乎面临挑战,或许还有些担忧。你已经决定要做一名教师,但同时你也了解今天的教师面临怎样的挑战,并且知道如果要迎接这样的挑战,你将有很多东西要学。在阅读本章之前,先花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今天的教师、教学和教育。”

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纯理论的阐述,而是向朋友谈心一样的对你娓娓道来,所表达的那种民主、尊重的意识蕴含其中。“回忆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你是否记得他们的名字?为什么说他们是好老师?他们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回忆那些你觉得不是很好的老师。为什么你认为他们不是好老师?先不考虑他们到底好不好,他们是否对你的一生有任何影响?你最期望的是那方面的教学工作?你最关注的是哪个方面?你认为今天的教师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一般意义上思考教育。你是否认为现在许多学校的工作做得很好?或者你认为学校存在很多问题,并且需要进行重大的改革?你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有助于学校更好的改革?”

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假如认真思考回答的话,将会深刻剖析我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为什么很多老师在求学生涯中所获得的那些个被“摧残”的经历又要延续到学生身上?比如对学生的横眉冷对,比如大量重复无效的作业,比如骂学生是猪脑子等等。假如能认真反思上述问题的话,实际上也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地位来思考问题,肯定就会减少对学生的摧残。

原本以为只是在全书的开始列出这些问题供思考,随意再翻到后面,才发现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读前反思”,列出与本章节相关的若干很真实的问题供阅读者思考。比如,第2章,“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上学习”,其“读前反思”是这样写的:

我想,假如能够回答好每一章开始的那些问题,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很优秀的教师,但这些问题却让我汗颜。不是不能回答这些问题,而是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尽管有时候也去关注了学生、尊重了学生,但如此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尤其对每个细节的关注却远远不够,给我今后的教学指出了一条道路――该如何去反思、反思什么。

不仅仅是每一章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每一节的后面还有一个“检测-拓展”栏目别具一格,也教给我们如何学习本书,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思考。

看了这些内容,你一定也开始对本书产生兴趣了吧?虽然我还没有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但从我随意翻阅的内容来看已经让我着迷。那么,就从现在开始阅读、实践、思考,学会教学,学着做教师。

教学读后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主题。最近我读了《教学策略》一书,这本书致力于对教学策略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并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其中导言部分对教学策略及实用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对教学策略的探讨。第一部分是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背景等一般性知识以及对教学策略的概念的分析和澄清。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论,从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入手,将教学的基本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教学管理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等四个方面。第三部分是从特殊教学策略着手,以语、数、外为例探讨学科的教学策略。读了之后让我深受启发,一定将这些使用的教学策略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接下来我来详细的谈谈我的读书感受: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书中告诉我们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应该怎样教,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如何处理教学时间和空间等有关教学策略的问题。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的针对性;整体性;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可操作性;灵活性。另外十二项教学策略研究内容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即:

1、建立激励性的课堂气氛的策略。

2、学习机会的策略。

3、课程结构的策略。

4、建立学习心向的策略。

5、连贯一致内容的策略。

6、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策略。

7、综合实践活动课策略。

8、支持学生参与学习策略。

9、方法教学的策略。

10、合作学习策略。

11、注重学习目标评价的策略。

12、成就期待教育策略。

本书对这12项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概述,基本操作程序说明,以及生动的案例及评述。

总之,《教学策略》所提出的十二项教学策略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我们发现将研究中心放在基于问题解决提高学生思维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多,而且一些成果的重点是在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借助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对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作用做深入研究。同时缺少从思维发展角度分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实践案例。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更深入的研究,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的服务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谈美术简》的读后感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在这一天,我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13封信,而这13封信让我对美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

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

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教学读后感

吸引我阅读的是周国文这篇文章的题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人性的呵护》,“悲悯”、“博爱”这些词语对读了这篇文章后留在脑中的词语,儿童教育不是仅仅为了未来,更重要的是当下,这是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忽视的。这也是作者读了《周国平论教育》一文的感受,写得较朴实。

《成童礼》一文再次验证了仪式感的重要性。这与成人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过去我们有些忽视仪式,把仪式组织好了,有助于学生对于头脑中崇高精神的唤醒。

这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自己不要用别人的成功来惩罚自己,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娱乐自己。一个普通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慢慢“熬”的过程,这个熬的过程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过程。不要急,达到目标后也许等待自己的是一种虚无。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慢”的过程,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必须要很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结果。不论是做对了还是做错。

李镇西的《“人”在哪里》一文让人振聋发聩。校园里很多展示的东西不是针对孩子们的,而是针对大人的,或者说是向领导与参观的人炫耀的`。这也就是说现在多数的学校不像不学校的原因。把为了孩子的一切放在了口头上,就是没有放到行动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书籍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书籍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着,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从中我受益非浅。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

相关范文推荐
  • 12-20 残疾军人优抚申请书(优秀15篇)
    在写更多申请书之前,你需要对目标机构的背景和要求做足够的调研。最后,如果你需要更多申请书的作品展示和实例参考,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和模板,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创作灵
  • 12-20 复工项目经理发言稿(汇总18篇)
    通过发言稿,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思考。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可以从发言稿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尊敬的各位领导、
  • 12-20 码头运输合同大全(16篇)
    运输合同是各种运输方式下必需的合同形式,如陆运合同、海运合同、航空运输合同等。下面是一些运输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磅以南100米内(以东墙
  • 12-20 数学教材分析心得体会(优秀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和经验的记录和整理,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
  • 12-20 创建思维心得体会高中(热门15篇)
    写心得体会时,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字的流畅性,以便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7.以下是一些写作精华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 12-20 看守所民警个人心得体会(优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学所做的一种总结和回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不断成长。大家可以从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找到一些共鸣和共通之处,与自己的经验进行对比和分析
  • 12-20 自查剖析心得体会范文(20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接下来是一些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感动和思索。剖析是指在系统地分析和解剖某个对
  • 12-20 口才评委心得体会(通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小编希望通过收集这些范文,能够引发大家对于心得体会的重视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口才来表达自己的
  • 12-20 活动拉赞助方案(汇总23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的风险和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和预案,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安全与利益。我们特地收集了一些活动方案的模板和样例,供大家参考
  • 12-20 创新基础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升自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加深对该写作形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