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6篇)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2-20 22:47:22 作者:紫衣梦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6篇)

教师在编写五年级教案时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您可以参考下面的五年级语文教案示例,了解如何设计一堂有针对性的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是5或0.

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2,4,6,8,0.

3的倍数的特点: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3、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2,4,6,8,0的数叫偶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叫奇数。

4、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100以内的素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6、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7、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可以表示为(12,18)=6,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8、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表示,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可以表示为[12,18]=6,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9、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1,[3,7]=2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1,[5,8]=40。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每个五年级数学老师要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所有的五年级数学教师都必须知道如何写五年级数学教案,你也来写一篇和我们分享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p19例1、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播放动画。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

学习。

“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1的内容。

(1)。

学生。

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2、认识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1)提出问题(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大家觉得用这种方法表示一个人的位置,简炼吗?

师: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再简化一下?

(2)创造、交流。

同学们可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一种是哪个小组创造的?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不错,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下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

真好!那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说得太棒了,数学规则需要统一,想不想知道数学上统一使用的方法,请看先写4,接着打上逗号,然后写3,最后打上括号,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大家知道吗?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一对数,叫做——数对。

书:(2,3)。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3、游戏中概括提升。

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学得特别快,下面咱们玩个游戏好吗?

(1)师出生对。

我说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快速地站起来。看谁反应最快!

(3,1)(3,2)(3,3)(3,4)(3,5)。

奇怪,怎么就正好站起来这么一排呢?

(2)生出生对。

如果让你来出数对,你能让一排同学站起来吗?谁来试试?

生:……。

师:也不错!有没有谁能说出点不一样的?

生:(1,1)(2,1)(3,1)(4,1)(5,1)(6,1)。

师:发现什么了?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

师:也就是说,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他们就都在同一行。

(3)师再出。

示(4,_)可能是哪些同学?

师:你的数对是?奇怪,我上面写(4,1)了吗?那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第一个数是4,表示第4列,第二个数是求知数,所以第4列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能不能确定,到底是谁?如果_等于3呢,表示的一定是谁?其他同学坐下去,看来,要想确定某一个人的位置,只知道列数行不行?还得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一定要用到两个数)。

师:(__)又可能是哪些同学?(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

师:全班同学都有可能吗?_、_表示两个相同的数,你的数对是(?,?),符合吗?不符合的同学请坐下。当_=1、2、3、4、5时,看来(__)能不能表示全班同学?只能表示什么?只能表示列数、行数相同同学的位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

-->。

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4和2449和7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

汇报。

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

设计。

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图片2。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探讨,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生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

王丽同学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如下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绩124108136132。

她这四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下面让咱们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学正在进行的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朋张炎赵丽。

成绩/m36.834.725.824.724.624.123.2。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适吗?(不合适)想想办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掷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较,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适,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介绍中位数。

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弥补平均数在描述某数据组的不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中位数。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置居最中间的数据它的优点是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师:那么,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的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动手尝试,按大小排列找出中位数24.7。

师小结求中位数的方法。

a、按大小顺序排列b、最中间的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求中位数的过程,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3、小结: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

出示例5:五(2)班7名男同学的跳远成绩表。

姓名-强陈文王文贤赵军张鹏刘卫华于国庆。

成绩/m3.062.902.743.522.832.892.78。

师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数的一般水平呢?

(1)让学生分别求出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同桌之间议一议,说一说。

2.96比这一组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高,用它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合适,应选中位数。

(3)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杨东的成绩2.94m,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

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5、知识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这合作中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并动实践求平均数,中位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生读题,小组讨论,共同解答,汇报交流。

3、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学生讨论自由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中位数。

例4例5。

中位数24.72.89(2.89+2.90)/2=2.895。

按大小顺序排列。

数据个数奇数:最中间的数据数据个数偶数:最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教后反思:

教材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比较平均数,从而产生中位数的教学的必要性。本人循着教材的思路和自身的理解设计了“平均数有时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有时能——发现概括平均数时候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该用什么数表示,学习中位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关系,——在练习中分散难点,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平均数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而中位数则可以,深入理解中位数的稳定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处理进位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大型的活动,还记得是什么活动吗?

课件播放学校春季运动会的现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并说发现。

二、探究新知。

2、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盒吧。(预设:把48估成50,把37,估成40,大约是盒)。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学生独立计算。

写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全班交流。

指名到前面结合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怎么算的。

学生评价。

6、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了进位,计算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补充板书:进位。

7、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4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

课件汇总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4、猜猜猜。

四、我的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天空,顺其天性,自然调动已有的数学策略,突破教材以导为主的限制,以学生活动为主。

(三)深化巩固。

运用公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通过练习既能巩固公式,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感受祖国伟大的壮举,从而产生爱国主义情怀。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续页)。

一、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2.05×6。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道练习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大家迅速的将2.05×6在你的练习本上完成。

(1)请一名同学汇报答案。

(2)通过练习,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小数乘整数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

(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

(4)指名学生口答,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汇报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二)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生: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中的小数位数。

(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课后小结。

(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课后习题。

o:p。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

(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2.4×0.8=________。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问题.(揭题).

二、展开.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教后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主题图,找出12的其他因数。

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第二课时。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观察。

(一)2的倍数的特征。

(二)5的倍数的特征。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一)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二)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五、巩固反馈: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相关范文推荐
  • 12-20 走进祖国心得体会及感悟(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某个事件或者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请大家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一直以来都自豪地说
  • 12-20 护理礼仪的收获与体会(专业17篇)
    无论是在医院、养老院还是家庭,护理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为病人提供全面的照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护理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您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
  • 12-20 顾问聘用协议书(通用15篇)
    聘用是一种合法、合规的行为,需要遵守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查看聘用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一些行业常见的聘用标准和岗位要求。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根据平等
  • 12-20 博士生导师申请书(优质20篇)
    准备一份出色的申请书能够增加申请人的竞争力,提高被录取或被聘用的机会。如果你在写更多申请书时遇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一些范文。推荐信是一个人为推荐另一个人去
  • 12-20 财务人员个人总结及自评大全(21篇)
    个人总结是一个持续改进和成长的过程,每一次总结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动力,推动我们不断提高自己。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一份优秀的个人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范文,供
  • 12-20 新婚典礼主持词(模板18篇)
    在一个正式的场合中,主持词是展示主持人形象和能力的机会,因此需要大家在准备时慎重考虑。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主持词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主持词。
  • 12-20 安全教育反恐宣传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收获和体验,它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总结和概括。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从而
  • 12-20 纪检挂职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政法委挂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
  • 12-20 幼儿园中班班级安全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和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中班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以下是一些学校的宣传资料。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体
  • 12-20 富民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专业21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培训期间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对于培训的感受和体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