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我鉴定>新课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是(精选18篇)

新课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是(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1 01:13:08 作者:QJ墨客

范本的写作水平往往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修改。

实施新课程教学副校长的角色定位

王占刚。

作为学校行政二把手,副校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与学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作为夹缝中的一员,副校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起有心人许多无谓的遐想。在学校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有力地帮助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发展学校?是每一位副校长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现仅就我自己几年来的副校长经历,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自2007年至今,我做副校长已近五个年头,先后与两任校长共事,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工作的经验与方法,更学到了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精神。回忆这几年的工作,我认为作为副校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自己做角色的定位:

1、学校发展规划的有力执行者。

一个学校要振兴、要发展,不能只是闷头做事,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要确立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副校长应积极谏言献策,但却不能妄自尊大,对学校师生的建议应认真思索、仔细分析,对校长的意见要尊重与服从,毕竟一个学校的发展规划体现的是校长的魄力与校长的教育理念。

作为副校长,关键要做的事,是发展规划制定后的有效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先把学校长期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变成一个个方便可行的短期目标,使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直至每一星期都有学校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进行合理的安排,最有效的组织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发挥师生们的能动性;并制定详细的标准,使目标的达成有清晰的效果。

2、学校教学工作的奋力领跑者。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搞好学校教学工作是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每学期《学校教学计划与行事历》我都认真撰写、合理安排,使学期工作有章可循。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使学校管理及各科教学有序开展。

在努力抓好全校教学的同时,我大量阅读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对所授课程能够完全胜任,对小学阶段的各科内容都能依据学科和学生特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自己逐步成长为新教育理论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引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在胜任各自教学工作的同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除了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我更重视自己所授课程的质量,我努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每一学年我所授课程都能在中心校的素质检测中名列前茅,为全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带一个好头,奋力领跑全校教学工作。

3、学校成员关系的强力融合者。

任何一个单位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矛盾,学校也不例外。校长与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误会,这时,作为副校长就应该积极地去协调、化解这些矛盾,使全体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谐共处,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

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注意维护校长的威严,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教师的自尊。仔细分析矛盾双方的心理,从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角度入手,努力帮助双方正视问题、表达诉求、形成共识。使学校一团和气但又有所坚持,相互尊重又能彼此融合。

学校关系的融合不仅是学校教职员工的和谐共处,还包括周边群众对学校办学方针的理解与支持,为此,我经常利用班会、校会、家长会等形式,宣传学校的发展思路,营造“知识改变人生”的舆论氛围,形成尊师重教的大气候。

二、副校长的工作方法。

1、到位而不越位。

副校长作为学校具体工作的管理者、业务部门的领导者,对学校工作的大小事务既要鞠躬尽瘁,又不能事必躬亲。不能挑战校长的权威,大的方针还是应该请教校长,由校长拿意见;安排给教师的工作不宜插手,要放手让教师自己去做,不必指手画脚。

作为副校长,一方面不能认为自己在第二阶梯,所以对工作有所区别,拈轻怕重或者推卸责任,应积极主动了解教学的动态,主动解决学校中的问题,勤跑腿,勤动手,做好观课议课工作,帮助教师进步;另一方面切忌不能见荣誉就上,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要学会对各项工作积极献策但不决策,执行工作积极有力,出现问题勇于担责。

2、尊重但不妥协。

这里的尊重,不仅是指对上级、对校长的尊重,也指对同事、对教师的尊重。对学校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尤其自己职责内的工作出现的问题,既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又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不能碍于情面,被人情所左右。

为了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也会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教案、作业等也有一定的规范。在检查时,对无关紧要的细节我可以出于尊重忽略,但对教学任务等硬性指标我决不妥协,即使面对自己曾经的恩师。毕竟我们做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付出心血,以良心面对。

3、自尊而不张扬。

副校长作为学校管理中的特殊一环,在得到师生尊重的同时,也最容易招致嫉妒与打击,因此在工作中,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事事以大局为重,不偏听偏信、拉帮结派,更不可自我炫耀、肆意张扬。做好工作是自己的义务,做不好工作要主动担责任。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言行举止自尊自爱。

总之,作为副校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处事能力,努力做校长的好助手,教师的好榜样,学生的好朋友。帮助校长做好学校规划并尽力执行,引领教师搞好教学并发展自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把新课程各该改革的教学历年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要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变革自己,定好自己的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省自己在传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中的角色、作用,他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需要如何改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拟对教师作用的传统理解做一些分析,以求就教于方家。

一、教师是园丁。

社会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修枝剪叶,而在这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而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新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因此教师不是园丁,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待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它本身具有什么形体特征,艺术家的任务就是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个性,更好地成才。有文学天赋的就发展其文学素养,有艺术细胞的就发展其艺术禀赋,擅长理性思维的就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擅长动手的就培养操作实践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

二、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

这一观念把教师的工作职责定位在给学生的是具体的东西,即“一碗水”。也就是教给学生的是“死”的知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只是你的知识大于课本知识就行。这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教给学生的如果仅是“一碗水”,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一个人才的要求。社会是发展的,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仅有老师教的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在终身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水”源源不断的能力。所以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一种探求水源、汲取水流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水”就是“活水”就会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师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第一,“一桶水”有量的局限性。第二,“一桶水”有质的怀疑。如果一桶水长期不动,它就会是“死水”“变质的水”,这样的水交给学生,只会贻害无穷,如果那样,教师岂不就无异于扼杀幼苗的刽子手。话虽然说得重一点,但理确实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自我知识的更新、理念的更新,要力争把自己的“一桶水”变为活水、长流水。

三、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

过去为了强调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但我以为这还是有局限性的。我以为应该是师傅指指门,入门在自身。严格地讲,师傅是很难把学生引进门的,老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找门、入门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进门的目的,达到进门后能够识宝、取宝的目的,这都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否则,学生尽管可能会进得门去,但不一定就能真正体味到门内的精彩,不一定能取到其中的精华。

[1][2]。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教师的角色定位不仅意味着教师要以自己的角色作用体现新课程的有关要求,而且意味着新课程对他们所抱的期望.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如下角色:。

作者:谢树青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第一高级中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

一、新课程下课堂管理存在的两大弊端及其分析。

1、弊端一:“带着枷锁跳舞”。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因为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常常出现课堂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等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正因为烦琐和严密的课堂管理规范存在,这无形中给学生布下了条条框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课堂目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

2、弊端二:无所适从,放任自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正因为在课堂管理上存在着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新课程下课堂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

1、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

2、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那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那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讨论、如何去活动。无论是何种教法和学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的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教师要真正学好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

三、结语。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4.田晓娜主编.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行为(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新教材的核心理念.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转变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怎样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必须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汤伯沂任小洁作者单位:炭步镇中心小学,广东,广州,510000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12)分类号:g451关键词:新教材信息技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创新主体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把新课程各该改革的教学历年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要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变革自己,定好自己的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省自己在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角色、作用,他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需要如何改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拟对教师作用的传统理解做一些分析,以求就教于方家。

一、教师是园丁。

社会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修枝剪叶,而在这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而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因此教师不是园丁,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待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它本身具有什么形体特征,艺术家的任务就是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教育使学生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个性,更好地成才。有文学天赋的就发展其文学素养,有艺术细胞的就发展其艺术禀赋,擅长理性思维的就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擅长动手的就培养操作实践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

二、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

这一观念把教师的工作职责定位在给学生的是具体的东西,即“一碗水”。也就是教给学生的是“死”的知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只是你的知识大于课本知识就行。这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教给学生的如果仅是“一碗水”,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一个人才的要求。社会是发展的',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仅有老师教的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在终身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水”源源不断的能力。所以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一种探求水源、汲取水流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水”就是“活水”就会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师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第一,“一桶水”有量的局限性。第二,“一桶水”有质的怀疑。如果一桶水长期不动,它就会是“死水”“变质的水”,这样的水交给学生,只会贻害无穷,如果那样,教师岂不就无异于扼杀幼苗的刽子手。话虽然说得重一点,但理确实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自我知识的更新、理念的更新,要力争把自己的“一桶水”变为活水、长流水。

三、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

过去为了强调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但我以为这还是有局限性的。我以为应该是师傅指指门,入门在自身。严格地讲,师傅是很难把学生引进门的,老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找门、入门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进门的目的,达到进门后能够识宝、取宝的目的,这都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否则,学生尽管可能会进得门去,但不一定就能真正体味到门内的精彩,不一定能取到其中的精华。

我一直认为教师不应是放牛娃,而应是牧羊人。小时侯放牛时,总要拉着缰绳,走在牛的前面,不然,要吗它不走,要吗它不按你的意图走。以故就常常羡慕牧羊人,那样多的羊,人家却总是走在后面,挺逍遥自在的。教师的教学工作实在与此有些类似。教师不应总牵着学生,那样你始终挡着学生的视野,学生始终走不出教师设定的圈子中。如果教师换一下位置,定位在学生的后面,给学生适时地指指路,也放手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跑出你的圈子,吃一点“路边的草”,以吸收更丰富的营养。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的历史使命。课新程仅不求教师要的育观教念更要。

从而。

真实正现为教了不教的目的。

甄别、选。

的了为达到全实面素施质教育的目标,

二、教师是生学人生的引路人,让展、发教师提高改进教和实践学的功。

要求教师该应学是生学习的进促者。所。

教是学师人生生的引人。路一方这这是新世纪对育评价教新的求。要。

进促是者指师应从过去教仅作为知识面传,要求师教不仅能仅是向学生授传知。

健康。

特征其。内容包括三个面:

导方学懂生得人个品格与的众大的益利,与择选功的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

教是师学生学能力习的培养与己自命的运,社与会发的是息展息相展、教师提高改和教进实学的践能功。

者,应引导学生改学变习方。

关式。的另一方,面求教师要从过作为去课程新倡提建立个一促进生学全面展发、

进促学建生立新的习学方式在学。习健品德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生。

学于对学生的评价,《纲要》出指。

革不断地发展着、动推着。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社且发会展。

我,建立信自发。评价挥的教育功能。

课程的新最发生终是地校学新课。

《基础教育课程革纲改(要试促学进生在有原平水上发展”

度加快教师,要在短短几的年学校教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因为,社在会日月新异发地展,适应发。

同时为成会学学习和形成确正价值观的过发展。新程课进促教观念学变的化教,

根据。

需要去处各种信息。总理之,教师“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展成长、,完为人师表成的圣神命使。

也再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和主要任健康成长。

实施新课程教学副校长的角色定位

教学副校长是校长在教学方面的助手,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全校教学工作,是学校实施新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研究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生机盎然的今天,教学副校长不仅仅要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工作,怎样寻找突破口,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让学校的教学工作绽放鲜活的生命之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力,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提高,更是教学副校长的要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管理中,我认为教学副校长应发挥引领作用,挖掘教师潜质,做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领头雁,和教师共翔在新课程的蓝天,来促进学校教育的与时俱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引领教师站在课改的前沿,主动实施新课程: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队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这需要教师改变已往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敢于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因为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即要教师改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对课程内容的固有的认识,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学副校长的引领作用,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引领教师走进课程,从而去主动实施新课程。

1、引领教师树立课程意识。

实施新课程,必须具有新课程意识,以往我们的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而新课程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包括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共建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课堂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儿童生活的范围多大,课程范围就有多大,更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课程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程资源拓展到了儿童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空间。教师要通过儿童的一切生活来对儿童进行教育,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不仅仅是通过书本,通过课堂,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就是教育”。因此,作为管理者的教学副校长应通过组织反复的相关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操作,交流反思,听、评课,研讨,集体备课,使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明确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2、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因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为此,在教学管理中,教学副校长要为教师创造理论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的课改培训及校本培训学习,通过检查学习笔记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理论的应用,教研活动等,使教师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武装头脑,特别是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学校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比,感悟新旧教学理论下不同的教学效果。使教师明确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是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是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否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教师通过校内集体备课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步骤操作:理论学习辅导-实践操作(备课、上课)-交流反思(听课、评课、研讨)-总结经验,逐渐形成新理念下较为成熟的教育信念,达成共识:只有树立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在新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角色,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校还通过课堂教学评估(按新课程制定评估标准,发放教师手中,随机听课评估与教者反馈、研讨,再听、再评估)。使全体教师于课堂教学中实施了新课程。因此,教学副校长要强化教学思想的管理,帮助教师屏弃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真正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世纪教学理念。

二、引领教师参加科研活动,让科研雨露滋润教师成长: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起码要。

求,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教师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然而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寥寥。许多教师不善于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科研进一步升华,不少教师不愿意参加课改研究,有的教师即使参加了也是飘浮其中,做表面文章。因而他们未能品尝科研雨露的甘甜,基于教育科研不乐观的现状,教学副校长要带领教导主任、科研室主任采取辅导、书面材料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科研沙龙等形式,帮助广大教师掌握科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克服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坚定教师能搞好教育科研的信心,使其潜心研究,锐意创新,鼓励教师善于提炼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成功经验,使之进一步升华为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要鼓励教师善于学习和移植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能推陈出新,要鼓励教师经常反省与评价,归纳和总结,并积极撰写论文与心得,自己的教育教学充满理性,高屋建瓴地建构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己由小教书匠培养成教育学者、专家。

三、引领教师培植人文精神,让教师魅力四射:

困境时,教师机智引导,耐心点拨,学生经历了“千呼万唤始出来”后的豁然开朗,便更觉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了。教学副校长要积极倡导教师培养自己的人文智慧,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境界,以适应教育的需要,形成学校独特的人文课程。

教学副校长作为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更应首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复合知识结构,要具有热爱,包容的博大胸怀,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实践教育与研究中,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先教师一步练翅,才能确保自己在新课程的蓝天带队飞翔,在创新教育的风潮云端前“生似闲庭信步”。

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小学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影响很大。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高超的艺术陶冶人,将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这必将大大提高教育效果,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21世纪的班级管理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明确: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与教育活动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

新课程理念的期望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新课程理念文化的要求是生本课程文化与班级管理行为,要求教师态度亲切、温和;有幽默感;像朋友一样;口头表达能力强;文明;公正;良好的示范;赏识得体等。

(一)做师德型班主任——良好品德培养者。

教师要产生不断学习的能力,用心不用手段的能力,2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力。在学生的心里埋下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种子。引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做智慧型班主任——学生理想的激励着。

教育者的理想是让学生具有理想。理想的教师是学生理想的激励着.教育者的奇迹与伟大在于教师的理念和思想。作为班主任要作到:1.感悟生活智慧.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只要那些不忘自己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想想昨天的自己,再想想今天的孩子,就能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存在的问题,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就会让“青蛙变王子”。2.感悟他人智慧.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实行平行教育原则,巧用榜样教育的力量。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天铺砌起来的。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要求。

(三)做研究型班主任——健康成长促进者。

一个人的智慧有限的,班主任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圣贤、哲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终身学习,不断内化自身的教育素质,班主任教师不能产生职业倦怠,要明确自己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作为班主任就要有一颗健康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心,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他一个喜欢你的理由,同心同德,共创美好家园!

实施新课程教学副校长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然而,教师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几乎等于要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式,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就常常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老师面对这种“蜕变”的痛苦、困惑、迷惘,有时还会走进自身角色重新定位的误区。

误区一:新课空间自由度大,教师缺乏自信。

新课程空间自由度大,教师认为自己须文武兼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缺乏走进新课程应有的自信,乃至“惧怕”学生。而新课程施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

相应之对策: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1)充分信任,予学生学习时空。教师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2)摆正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信地开展教学活动。

误区二:新课程实施灵活性大,教师难以驾驭。

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相应之对策: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

误区三:新课程强调主体参与,教师“全身而退”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便以为要把教学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

相应之对策: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浓烈学习氛围的创设,以及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2)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误区四: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多采取“拿来主义”

新课程倡导教师合作的工作方式,在与他人合作中,教师往往不顾自身特点,一味采取“拿来主义”。

相应之对策:定向发展自身的教育个性。

(1)提高综合素质。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教语文的可以光顾数学、体艺等学科,教数学的也可以涉猎文史、科学等知识,努力使自己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综合型教师。

(2)明晰自身优势。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和与他人合作反思,从中寻找自己的优势。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大自身优势,善煽情的教师可以想想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涌动激情,善引导的教师则可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润物细无声”,朝着这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个性潜能的方向发展。

(3)逐步形成风格。把自己的个性渗透于自身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完善,以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批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从中,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而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的控制者与管理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传道授业者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当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出版业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学生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铺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因循守旧,陷入僵化。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的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书,就不知怎么讲;离开练习册,就不知考什么。新课程标准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新理念,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这为统一的国民素质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弊端:一是忽视了我国区域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不能适应个别情况的需要。二是不能充分发挥地方、学校的独特传统和优势,造成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据研究,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厌学、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其实际生活经验,无法满足地域性特点的发展需要,导致对基础教育课程产生陌生感,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弥补了单一国家课程模式的不足,发挥了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特色,满足了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与特点,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教师必须成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师要锻炼和形成课程开发能力,使开发出的课程能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需要;教师要培养和造就课程评价能力,学会对教材应用的质量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界定。

四、综合知识的掌握者。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者。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有赖于信息化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教材立体化,从原有单一的纸质课本转向以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向网络教材发展的教材媒介体系。文字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教材的所有功能,多媒体、立体化的教材更生动、更形象、更活泼,更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更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更益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将网络上知识信息应用课堂教学中去,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地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教师要有熟练的计算机、多媒体操作能力,能够将教学软件、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并且能指导学生进入互联网络检索信息获取知识。

实施新课程教学副校长的角色定位

角色,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而所谓的“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教育观的转变,这些美名逐渐退色。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并有益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才能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师只想到怎样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里,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过去的素质教育也提倡教学改革,但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评价制度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定论,因此,成效不是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尤如装知识的容器。

与传统模式的教学相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学将发生本质性的转变,新课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是无限的,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变化发展很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再者,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获取的知识范围也扩大了。那么教师再以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合作者的角色。

社会学认为,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合作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讲,把合作的观念引进教学系统,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它符合时代的要求,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发展的方向。师生合作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信任、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具体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心情愉悦、轻松自由地进入学习状态;要激发学生充满信心和勇气,尤其要使待进生奋发上进、乐于学习;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善于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个性、爱好和特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和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学习上伙伴。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同时,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教师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可以进行集体备课,这样可以汇集众人的意见和方法,从中可以取长短,吸取宝贵的教学经验等。

三、引导者的角色。

老师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所学学科的成绩,更要关注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身体、智慧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尤其要“引导学生树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发展。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很被动,四、创新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贵在创新。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是有感情的,是受社会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所以,学生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而要靠高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的工作不允许一味的沉浸于个人的点滴经验,而要求教师敢于开拓,勇于创新,依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寻求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前卫,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老师要以关注学生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个性差异为宗旨。在教学中要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老师不是单纯地把知识像倒水一样的灌进学生的脑袋里,而是要精神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专业性评价,要进行行动研究,并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能力。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是一项创新性的艺术活动。教师要大胆地有创新地把握和组织教学,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更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为教育教学服务,而这种整合,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还要有创新素质,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创新型的整合课例,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比如:一个兴趣,尝试一种新的想法,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个困难,解决一个问题,或弥补一个缺失;课堂上的意外与无法解释的体验可以看作是进行研究、发展教学策略的一个起点。之后,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找到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达到对情境的深入透视和理解,确定自己的行动策略。

总之,新课程标准正在如火如荼地实践着,重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实践中学会总结和反思,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尽管在具体的实践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力,但是新课程必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才艺的机会。课堂就是舞台,舞台就在课堂。面对新课改,机遇与挑战共存。亲爱的老师们,我们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舒展双臂,尽情地拥抱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绝佳良机吧!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课程》。

《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课程结构的重建。

《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

类别:教育教学|。

|添加到搜藏|分享到i贴吧|浏览(2711)|评论(0)。

上一篇:你相信爱情吗?下一篇:教师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走进新课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总是想,教师就是应该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将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在接触新课改以及在教研员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明白了,我做的是过去式的教师,而不是现代的新型教师,于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探索中我有了新的感悟。

在课程改革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以前我以为教师离不开讲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教师应该是离不开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的中间。例如我在讲《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我就坐到了学生们的中间,当音乐响起时,我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边听边唱还边做动作,戴起头饰和他们一起踩着荷叶回家,学生们十分高兴,因为在他们中间的不是教师,而是他们的伙伴,一堂课即轻松又自然而且充满了和谐的气氛。还有一次在将《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在欣赏《赛马》一曲时我想让学生们随着音乐一起动起来,能表现的活跃一些,可无论我用多么美、多么有激励性的语言调动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此时,我有些着急了,走到了他们的中间自己跟着音乐表演起来,没想到我这一举一动竟然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也都站了起来和我一起跳,一起赛马,一起模仿拉二胡,整个课堂好不热闹。课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原来教师的一个动作要胜过千句话语。我想一个快乐的课堂就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轻松,快乐。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今年寒假我闭门学习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一书,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中国大学网)。

文档为doc格式。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1][2]。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对话者、合作者和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下,能力得以提高,经验得以积累,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

一由知识的灌溉者转向教育的对话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角色。为了完成这个转变,语文教师要确立两种意识。一是确立民主意识。二是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性,即确立人本意识。学生不是被动地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全面发展其能力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堂目标,即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由“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论”的转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到“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去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的转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不应总是居高临下,而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独特个体。作为教师,践行“人本意识”的重要举措就是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势利导。

这样,个体的精神境界、个性品德和语文水准将得到完整的提升,个体以志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得到可靠的保证,生命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获得抵达人性深处的灵魂之优化,语文教育才会成为真正的生命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见,讨论辨析,有了发现质疑……从而带着更多的疑问迈向新的台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二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向教学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些都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代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注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要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由于受教育者个体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审美情趣、价值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老师应对学生报以朋友般的热情,而不应以教授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要去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创造能力,放下绝对权威走进学生之中,你才会发现学生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帮助学生去抓住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向一个合作者转变。

三由成绩的裁判者转向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首先,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不成熟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尤其重视其中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其次,语文学习具有显著的内隐性特征,从对优质言语作品鉴赏和玩味到对语感素质的积淀和过程,其细微的进步需语文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关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对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赞美,并以饱满的信心去保护其成长所必备的和谐健康的氛围。再次,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从课程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地去关注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估每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个体的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给学生提供合脚的鞋!”强调师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后做出的自我调节、自我选择,制定自我发展的目标,通过教师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策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得以转换。

新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始了对二期课改的实践,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说,虽然对“二期课改”这个词并不陌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有关二期课改的消息,但是要真正的行动起来,大家都感到很困惑,不知该怎样做。后来,教研组专门组织教师学习了二期课改的精神和内涵,学习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针对老师的困惑进行了讨论,并听了有关专家的报告,观摩了示范园的教学实践等等,使我们逐渐理会了二期课改的理念,走出自己的困惑,开始尝试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下面我就重点谈谈在进行二期课改活动中教师角色这一方面的体会:

1、教师要成为倾听者、观察者。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而这时教师就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在预设主题“周围的人”活动中,当时,我只是让幼儿事先调查他们身边认识的人的职业,以便幼儿在交流介绍时丰富知识,在幼儿相互交流介绍时,当梅姝华小朋友介绍“我爸爸是一名警察”时,冉豪小朋友就很自然发出了提问:“是不是和110中的警察一样的?”紧接着其他小朋友也发出了提问:你爸爸抓小偷吗?你爸爸本领大吗?等等,针对孩子好奇心,我就专门组织幼儿关于警察进行讨论,让幼儿自由提问你想了解警察的什么秘密?幼儿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我想了解警察是怎样抓小偷的?我想了解警察是怎样破案的?……根据孩子们的提问,我进行了归纳整理,寻找孩子们的关注热点,于是“警察破案”,这一生成活动就生成了。

正是由于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2、教师要成为幼儿的促进者。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是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如有一次吃过中饭,我带领幼儿在幼儿园中散步。那天,阳光明媚,小朋友们在阳光下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手影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的影子在你的什么地方?由于时间关系,那时幼儿回答的答案是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当幼儿回答出四中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困惑了,他们都睁着眼盯着我,并问:“王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而这个问题其实是幼儿站立时的方向不同造成的。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幼儿开始了不同方位找影子,在观察、比较中,幼儿找出了答案,他们兴奋的跳了起来。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前我向幼儿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趁热打铁,激励幼儿利用明天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探索更多有关影子的秘密。

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下教师的新角色

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他们的专业行为必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同时也应该是课程资源利用、校本教材研制的开发者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评价者.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握不同角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高扬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定位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团委书记岗位职责风险(精选14篇)
    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可以将个人的能力和优势发挥到最大。下面是一些常见岗位的详细职责描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在学校党支部和上级团委领导下,根据党在各个时期中
  • 12-21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长工作计划范文(19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总结和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选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一些灵
  • 12-21 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报告(通用16篇)
    工作报告是对工作结果的总结评价,有助于评估工作的成效和达成的目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工作报告的写作要领,我们将展示一些成功的工作报告示例,供大家借鉴。
  • 12-21 组织生活个人意见意义条(模板18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参考指南,可以为我们解决写作中的困惑和疑惑。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例的精彩片段,这些片段在表达方式和观点阐述上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12-21 中学竞选学生会自我介绍(优质19篇)
    通过学生会竞选,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生会竞选常见问题及解答,希望能为候选人提供帮助。大家好!我叫____,来自
  • 12-21 工作一个月的自我评价(热门16篇)
    自我评价不仅是对自己进行表扬,也是对自己进行批评和反思的机会,以便更好地进步和成长。以下是一些自我评价的范文,每一篇都写得很好,值得大家参考学习。经过评价我觉得
  • 12-21 幼儿园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专业24篇)
    讲话稿的素材可以来自个人经历、实例分享、名人名言等,以增加文采和说服力。通过阅读这些范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演讲者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处理语言和情感的关系。
  • 12-21 建筑信息技术咨询合同(模板17篇)
    技术合同是以合同为基础,约定技术供应商提供技术服务的一种书面文件,主要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技术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时间等。技术合同在技术交流、科技创新和产
  • 12-21 工会资金申请报告(专业22篇)
    报告范文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在这里,我们推荐了一些高质量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报告。xx政办:县有限公司成立于20x
  • 12-21 乡镇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汇总17篇)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创作和发展。8.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包含了各个领域和题材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