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论语导读教案范文(18篇)

论语导读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2-22 13:13:08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教学的灵感和创意。

《论语》教案

1. 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学生展示读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

论语教案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

3、认真研读课文,了解传统文化,深入思考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背诵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三组古诗。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个人就是孔子。

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1、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识。

2、教师补充。

孔子是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体现孔子的为人和思想的就是《论语》。北大教授郭家齐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只读一本书,就读《论语》;假如要读两本书,那就加上《道德经》。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头,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个源头中吸取养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声名远扬的《论语》。

教师介绍《论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流利有感情诵读,了解大意。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在小组内读给大家听听,并谈谈为什么喜欢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名言、古诗、故事或生活中的经历)。

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论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重读经典,哪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依然鲜活如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论语》,你还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读过哪些经典名著,给大家介绍一下,不要忘了带上你的感悟哦。

学生展示交流。

中国,是一个有着三千余年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论语》《诗经》《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遗产。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够多阅读这些经典文化,感受先贤们的智慧与豪情,感受古代文人们的傲骨与诗情。总之,这些古典文学将是你养心益智的好帮手,更是你运笔挥洒自如,日后步入文学殿堂的好阶梯。

背诵《论语》六则。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论语》教案

1.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行孝与立德的相关问题,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前,我们曾有幸结识孔子,体验了学而时习、学而思之的学习境界和谋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们将再次捧读《论语》,继续聆听圣贤的教诲。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让教室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三、默读初解。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四、讲解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1)前四则谈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孝道。同样问孝,

孔子给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为何各有不同?

孔子对弟子提问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状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诲,正所谓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鲁国世家孟孙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临终嘱托向孔子学礼,但有始无终。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回答的是“无违”,暗指他不应违背父亲的嘱托。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疾病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

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能及时行孝。

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

知道父母的年纪,寿高康宁,子女得以成欢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摆酒相贺,此为“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纪增高,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时有不测之忧,因此而“惧”,所以身为人子更应珍惜光阴,尽心侍奉。

(4)“百善孝为先”。《论语》中有很多谈及“孝”的篇章,你能再举几例吗?(借助幻灯,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背诵。)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五、背诵感悟。

1.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则。

2.全体同学随发言同学齐诵这一则。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后五则的解读,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题目自拟。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行孝——唯疾之忧

——敬而养之

——游必有方

——知年喜惧

不动笔墨不读书。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了你的读书思考,请你选择自己读书笔记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可侧重于词句理解方面的收获,也可侧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获。倾听同学发言时,大家要注意随时吸纳,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学生展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形成个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学生整理补充。

教师补充。

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2.教师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作如下准备: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仁,是爱人。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异。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乐山,仁者不忧,仁者必有勇……都是针对弟子的不同个性和状态加以引导和教诲,使之接近真君子的品性。对仁的解说可以各异,但有一点被孔子反复强调,那就是“巧言令色”之下很难有仁的存在。只敢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敢显和颜悦色,不敢显真实怒容。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这是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首先看到仁的反面,坚决地与之划清界限,才能顺畅地走向仁的中心。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遥远。有德者立于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会有朋自远方来;更何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不论能否欢聚畅谈,有德者都不愁没有精神知己相伴。

(3)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异同?

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都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举动,“见义勇为”“义不容辞”“义务劳动”中的“义”都是这个含义。但是,因为“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共产主义”等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人们心中的“义”有约定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等。

(4)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恕”的深刻含义?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在孔子的思想中,恕很重要。什么是恕?孔子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讲,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别人也不要把他的想法强加给我。恕很不容易做到。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说,“赐也,非尔所及也”。恕是将心比心,古人拆字为解,“如心为恕”。我们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谓恕,与现在的宽恕不同。今语宽恕,强调的是宽,从宽引申为原谅。孔子谈的恕,含有对等原则。

追求至圣境界的人。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什么?还应有哪些发展?

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除此而外,还应赋予君子以时代的新内涵,如应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和理念,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握机会、显现才能,但也要懂得纳悦自己。

(6)《论语》中还有哪些关于“君子”的论述?(借助幻灯,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背诵。)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知也。”(《卫灵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阳货》)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阳货》)

1.学生放声朗读后五则。

2.学生分别背诵后五则。

3.全体背诵后五则。

1.默写课文后五则。

2.以小组为单位,坚持研读《论语》,并搜集最新的有关《论语》的热评。读书课上交流。

《论语》教案

子曰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目标3

目标3

预习指导

子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子曰愠 罔 殆 谓哉 焉 诲

子曰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子曰3.熟读。

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子曰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子曰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

子曰教师讲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读指导

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子曰处理方法:

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

子曰八、小结

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子曰九、作业

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子曰2.背诵全文。b类

子曰3.默写全文。c类

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教学重点:目标2

子曰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学过程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检查复习

子曰朗读全文。

子曰二、导入

子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子曰三、翻译课文6-10则

子曰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子曰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子曰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子曰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子曰(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子曰(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片断写作:

子曰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子曰五、小结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子曰六、背诵指导:

子曰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子曰七、作业

子曰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 默写课文

《论语》语文教案

本文是六则语录性的文言文。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读、背背、议议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等。同时通过对内容的探究,让学生从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

本文短小精悍,拟通过通读感知、品读赏析、创读拓展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读、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学生之间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讲出来,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补充。

2(1)介绍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介绍《论语八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词、句,供学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又如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5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小结。

"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

(五)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

l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菥。

2(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要点提示: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谦虚好学)。

"学而不厌"(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在学生阐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求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只要说得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三)创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二读、个人朗读)。

2(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结。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

(五)作业。

课外摘录《论语》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论语八则教案

教材分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

教学过程:

《论语》教案

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

作者简介。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

(三)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知之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读第二则。

(1).学而时习之,而:表顺接。

(2).不亦说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释为不也......吗?亦:也。

(3).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而:表却。

2.翻译第一则。

3.第一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一则。

四、反馈与检测。

1.朗读第二则。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第二则。

3.第二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二则。

5.朗读第3—5则。

(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领会。

(2)可以为师矣。是个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可,可以;以,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4)由,诲女知之乎!诲:教导。知:知道,懂得。之:代词,代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

6.翻译3—5则。

7.3—5则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8.背诵3—5则。

《论语》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论语》四则。

2.正确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感受孔子思想的精华,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加强个人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落实句子翻译,感受孔子思想的精华。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累计节数: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心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论语》四则)。

2.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论语》这部书。

书中的《论语》四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几条论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又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老师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读得是否准确。(注意:愠罔殆焉省这五个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特别是刚才强调过的这些字。

3.再指名朗读课文。

4.全班再次练读,不仅要求读音正确,还要注意文言文语言简练,掌握好句子停顿。

1.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课前所查的资料,边读边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2.同学们刚才思考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思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果在汇报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理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稍后可以提出来。

3.在刚才的交流过程中,哪些词语、句子是你们小组理解起来很困难的。

4.哪组同学能说说全文的意思,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觉得他哪些地方说得不恰当,可以指出来。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学习态度)。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还有讲个人修养问题。)。

第二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

而不肯读书,就精神疲惫而无所得。(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第三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的身上也有)就(应该)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学习态度)。

第四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先做人,再做事)。

“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有竭尽全力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我的知识有没有去复习呢?”

1.默读这四则论语,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指名谈谈学习论语的体会。

1.背诵《论语》四则,你还知道《论语》中的哪些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积累几条。

2.预习《薛谭学讴》。

《论语》教案解读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

学情预估:

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与“走进儒家传统文化”相比,“走进孔子”“走进《论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搜索与分析。

说明: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节课学深学透的基础,同时随阅读量的增加,疑点会呈波浪式出现,有些问题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点则会呈现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我们正是抓住这点点滴滴的疑,从而展开探究。

活动:话题预设“遨游儒家传统文化”、“感悟传统经典”“我心中的孔子”“我与孔子的心灵对白”“走进《论语》”……依小组为单位,依据搜集资料的实际选择言之有物的话题,结合文本具体信息完成初读学习的生疑、质疑,进而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铺垫!

学情预估:

初一的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可能不很主动,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题,这需要教师既要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又要进行方向性极强的指导。

说明:

关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与创新是文言学习的主旨所在,依据资料生疑、质疑,进而围绕文本展开讨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重点参读南怀瑾《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任务:圈点文言重点字词,训练句读,分类商译文本内涵

活动:

1、抄读文本,删除标点,训练句读,自主探究

2、圈点字词,商译(商讨、翻译)文本,分类整理

3、交流异议,反复诵读

4、《论语》成语、格言、警句集锦

学情预估:

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词义的演变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的解决产生障碍,诸如“说”同“悦”;“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这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正确诠释!同时,在进行句读训练时,注重语法,商译文本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说明:

句读训练是文言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商译与诵读做好了铺垫。而商译与诵读的过程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探究研读。由文本归纳总结成语、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学活用文言文的标志,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任务:沉浸文言经典体验感悟实践

活动:

1、诵读感受,体验经典

2、交流感悟,结合所搜集资料,整体感悟孔子思想及《论语》

3、归纳大家的想法,进行类的升华

4、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

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

《论语》的教案

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

作者简介。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

(三)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知之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读第二则。

(1)。学而时习之,而:表顺接。

(2)。不亦说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释为不也......吗?亦:也。

(3)。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而:表却。

2。翻译第一则。

3。第一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一则。

四、反馈与检测。

1。朗读第二则。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第二则。

3。第二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二则。

5。朗读第3―5则。

(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领会。

(2)可以为师矣。是个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可,可以;以,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4)由,诲女知之乎!诲:教导。知:知道,懂得。之:代词,代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

6。翻译3―5则。

7。3―5则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8。背诵3―5则。

论语导读心得体会

第一段,开头引入:

在我们接受中华文化传统的过程中,论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概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以其简练明晰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渗透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以及精神内核。本文将会分享我在学习《论语》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段,对《论语》的精髓的概括:

《论语》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其主题包括仁爱、孝悌、忠信、诚实、正直、勇毅、谦逊等等。尤其是“以德报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诸多名言警句,为后世做人处世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第三段,以个人学习实例来证明“论语”对个人成长的推动作用:

自打开始学习《论语》后,我对其思想深深着迷,深深的体会到,其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也恰如我内心的追求。比如,当我看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时候,深深的意识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什么。这引起我不断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利益?什么才是真正能够带来幸福的东西?这种思考深入而持久,塑造了我一颗高尚的道德心。

第四段,介绍《论语》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而言,接触《论语》似乎已变成了对过去思想与文化的尊重。然而,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生活与《论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相比较,无疑会发现《论语》中的智慧能够教导我们很多现实意义。例如,在现今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诱惑使社会上普遍缺少道德情操。而经、史、子、集式的学科体系变成了各自为政、畏手畏脚、追求短期利润、脱离实际的学科体制,现实社会所呈现的新型社会矛盾也日趋复杂。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论语》可以为现代人所用。它能够刺激现代人对于人道主义道德的关心,同时也能够启发人们对于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本质意义的思考。

第五段,概括性的总结:

在《论语》这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中,蕴含了深邃智慧。这一文化宝藏,不仅带给我们了教育智慧和财富,也告诉着我们什么真正是有价值的。根植于生活的哲学,为我们今天的现实挑起了思考的火花。无论在现实中还是v学术上,《论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吸取其中的精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和道德建设做好铺垫,也能以当代的思考方式,来审视《论语》的意义,发掘它在今天的实用价值。

论语导读体会和心得

黎先生教会我什么,今天我就浅浅地谈谈。我要谈的是我对《论语·雍也第六》中“知之者”一节的感受。《论语》原文如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同《论语》中其它的句子,这句话本身的意思也是浅显的: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懂得一门学问是要下功夫的,下功夫意味不可避免地要着受皮肉或精神上的苦。人性本无善恶,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生来趋利避害,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必然没有人会喜欢受苦,有些人常说享受痛苦,前提是痛苦能带来成长,并不是痛苦本身有多好。那么人们受苦去钻研一门学问,动力是什么呢?头一种可以用刚刚结束的高考来解释,高中生受种种苦大多为的是金榜题名,真正喜欢那些课程的少之又少,在很多高中生那里,做好学问意味着考高分,考高分意味着上名校,上名校意味着好工作,好工作意味着轻轻松松拿高薪水,拿高薪水就不必再为了什么了,因为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就是赚钱的多少。这种学问是做不长久的,许多教授评上了职称便不再做学问,印证了这一点。这句话讨论的是做学问的道理,做学问是终生的事,它的中断便意味着做学问的失败,因此,仅局限于“知之”,怀着并非求知的欲望,仅仅是比不知好,甚至不如不知。

而喜爱则是高一层的境界,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痛苦肯定会减轻不少的。就好比一个偏科的学生,特别喜欢语文而讨厌数学,那么让他学语文比让他学数学更让他感到轻松快乐,即使目的都是高分。喜欢意味着想要占有,这种占有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它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占有欲也是如此,因此,好之者比起知之者更有可能做大学问。

人的欲望确实没有止境,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占有欲就是。男子女子会移情别恋,都首先是欲望的变化所致。“乐之”则是最高的一种境界了,避免了这种尴尬。“好之”表明存在着“好”和被“好”的双方,“好”的一方欲望的变化,会影响到被“好”者的变化。皇帝明天会临幸哪个妃子,谁也说不准。“乐之”意味着人与他的学问或事业融为一体,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一句,都是不同方面的最高境界,最终都是同样的道理。学问流进血液,塑造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获取新知永远是他的快乐,真正应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而且这种境界融“知之”、“好之”于一炉,却又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累加,做到它的是圣人,也必定是最幸福的人。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仿佛有个终极目标,比如为共产主义献身之类,其实尽是枉然。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宗教,它只是给人们一个念想,使人们真正投入每一场奋斗和探索,以获得真的自由。

我愿意为这种真自由(其实这个词语又何尝不是一个念想)不懈一生。

论语导读体会和心得

《论语》中有为人之理,求学之途,为政之法。所以我选修了《论语导读》。但求能修身养性,改正自己身上诸多当代国人之通病:例如好说脏癖,怠慢他人,不敬父母,重利而不好礼义。我相信,只有孔子之学最适合此时的我。

学生有志于学习孔孟,并非一时兴起。

高中时,学历史,书上说,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反对引进西方文化,反对派代表人物倭仁说“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认为引进西方技术是“夷华夏”,我心想,此人大愚,愚不可及,身居高位,祸国殃民。国都要忘了,还管什么孔孟,什么人心?儒学岂能救国?(数年后,我才知,倭仁之长子在太平天国运动时为清朝殉国,八国联军入京,其阖家又以死殉国)。

而后学到新文化运动,书上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旗帜,痛斥礼教制度,控告吃人的旧社会。偏激者甚至呼吁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每每读到这些文字都令我愕然,莫非中国人真不如洋人,中国之儒学远逊西方新哲学?中国的汉唐盛世,究竟算什么?中国浩瀚的经典到底算什么?苦于知识面有限,学习风气所影响,虽有问,久不得解,亦未尝求于师长。高三,在繁忙的学习中,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一篇现代文阅读《“现代新儒家”的困境和理论局限》牢牢吸引了我,我始知有现代新儒家,有熊十力,有牟宗三,有冯友兰,儒学未绝。所以我开始留心于新儒家。之后在背书时,读了《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虽不明晓夫子之大道,然为之折服。

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大学,我就先读了一点《大学》,想知道为什么是大学,大学何谓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注释:“大学,大人之学。”那时的我深受触动,我暗想::父母不求我有五车之学,不求我日后能有高官俸禄,皆说我不善于生财之道,那我一生所求为何?或唯有德行。于是,有志于夫子之道。

是时,我有诸多疑问,困惑最大的是儒家之于当今中国的意义(牟宗三先生认为国学在中国沦为材料),以及仁义礼信对我的意义。

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和文章:

陈独秀曾撰文《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他写道:“西俗于成年之子,不甚责善,一任诸国法与社会之制裁。而孔子之道则曰:‘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此中国所以有‘父要子死,不得不死;君要臣亡,不得不亡’之谚也。”认为父子之道不适于今;此外“西洋妇女独立自营之生活,自律师医生以至店员女工,无不有之。而孔子之道则曰:‘男女授受不亲’;‘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妇人,从人者也。’是盖以夫为妇纲,为妇者当然被养于夫,不必有独立生活也。”孔子提倡的夫妻之道不适于今。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代表人士看来:所谓名教,所谓礼教,都是用以别尊卑,明贵贱的阶级制度。不利于国人人格之独立。与西方自由平等独立之说截然不同。中国文化在整体上较西方文化恶劣。“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恶侮辱宁死斗,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恶斗死宁忍辱”,东方文化是卑劣无耻的文化性格,因此被征服。此外尊家长、尊元首的忠孝,是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的罪魁祸首。

然学生窃以为:礼之用,和为贵。上下尊卑系出于礼,夏有夏礼,周有周礼,礼与时易,自古以来,礼有法之作用,法无礼之人性。今无礼乐,盖无周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不好斗,宁忍让,亦是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二者皆出于本心,出于本性,有何不可?理应如此!

据我所知,不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文革时期,对孔孟之道的抨击,都直指三纲五常,认为孔孟之道是历来统治者的统治百姓、愚化民众的思想武器。在我看来,他们的批孔更多的不是因为对儒家文化有了新的深究而是为宣扬他们的思想主张扫清障碍,前者是为扭转国势,唤醒民众下的一记猛药,但是不破不立,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不批孔,科学民主难以迅速得到普通民众的接受。后者则是带有浓厚政治目的愚昧行为,一些知识鄙陋之人大肆讽刺中国人拜奉了几千年的至圣先师,足以贻笑大方之家。子曰“主忠信”,但《孝经》中有道:“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说夫子之忠道是愚忠者,不知有《孝经》也。

众所周知正是因为孔孟忠君爱国之思想,才有了苏武放羊的传奇,才有了颜真卿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的问世,才有了岳武穆的精忠报国,才有了上自殷周的伯夷、叔齐下到明清刘周武、王国维的以身殉国。盖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为中国数千年独有之壮举哉,仁人志士,众所尊重,既如此,为什么不尊重教之以忠孝的孔孟呢。此外,也正是因为有孝道,中国独有的家族情节,桑梓情结才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个中国人,让华夏儿女,九州大地浑然一体。

所以说,孔孟之道必有其可取之处,以上只是冰山一角,儒家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齐家之法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内为本,由内及外,内圣方能外王。是故儒家首重修身齐家。在当下中国,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各种光怪陆离现象层出不穷。应当不为外物所惑,坚守本心,诸葛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通过半个学期的《论语》学习,我明白了许多夫子的哲理:

“吾之道一以贯之”——唯忠恕而已。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兼容包并,亦为夫子之道。

“君子不器”——君子当无所莫、无所适,习理、从文、健体、缺一不可。

“慎言慎行,禄在其中矣”——大放厥词的官员、政府不足信。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一部《论语》,只能初窥孔子之学,半个学期的《论语》学习,带给我最多的,或许不是多么高深的夫子之道,而是一颗坚定的求知问道的心。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阳明先生说过:知行合一。不知,何以行,今我知何以行,当践行之。知而不行谓之不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背诵。

3、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实词意义。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以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引入《论语》(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和介绍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图片。)。

论语说愠罔殆诲人不倦女识哉。

(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第一则:掌握“时”(按时)“说”(通“悦”,愉快)“乐”(快乐)“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讲学习方法与态度和个人修养,不断学习,方能牢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第二则:掌握“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领悟)新”和“可以”(可以凭)的含义。

讲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第三则:掌握“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疲倦而无所得)的意义;

——讲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方有所得。

第四则:掌握“诲”(教导)“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这)的意思。

——讲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掌握“谓”(称)“耻”(以为耻)“是以”(因此)。

——讲学习态度,要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第六则:掌握“识”(记)“厌”(满足)“倦”(疲倦)。

——讲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默记成育,积累知识,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第七则:掌握“三”(虚数,几个)“从”(顺从,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讲学习方法: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第八则:掌握“知”(懂得)“好”(喜欢,爱好)“乐”(以之为乐)。

——讲学习态度: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第九则:掌握“川”(河流)“斯”(这)。

——讲学习态度: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时间,勤学不辍。

第十则:掌握“尝”(曾经)“寝”(睡觉)“以”(用来)“益”(好处)。

——讲学习方法:要学思结合,亲身实践胜于空想,意同第三则。

“而”的用法。

——1、顺接(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2转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不如学也.

六小结本课成语。

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

2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

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l、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论语。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勤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老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论语导读心得体会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一本涵盖了诸多核心思想和价值观的书籍,学习《论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加深我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知。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一位老师的带领,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论语》的方法和技巧。

要想从《论语》中得到真正的收获,我们需要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首先,要读原著,多次品味,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进行思考。其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找到其中隐藏的思想和道理。最后,要注重实践与经验,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探索和改进。

第三段:《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仁爱、礼仪、忠诚、信任、自由、平等、正义等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价值取向与准则,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指引和启示。比如孔子提倡的仁爱就是我们要尽力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他强调礼仪,则要求我们遵守社会的公共规则,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第四段:《论语》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

个人的发展是每个人都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对于自己成长和发展有帮助的思想和方法。首先,我们要努力去积累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我们要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最后,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灵,坚信自己的人生付出会有回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五段: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论语》是一本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的书籍。通过学习和领悟,《论语》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提供有效的指引和启示。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论语》的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境界。

《论语》教案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注释,结合自己的体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在初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

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

第一课时。

累计74课时月日。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能初步感学习古文的方法。

一年前,我们曾有幸结识孔子,体验了学而时习、学而思之的学习境界和谋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们将再次捧读《论语》,继续聆听圣贤的教诲。

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让教室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1、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则。

2、全体同学随发言同学齐诵这一则。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题目自拟。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再出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不动笔墨不读书。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了你的读书思考,请你选择自己读书笔记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可侧重于词句理解方面的收获,也可侧重于感悟方面的收获。倾听同学发言时,大家要注意随时吸纳,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形成个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学生补充。

1、学生放声朗读四则论语。

2、学生分别背诵。

3、全体背诵。

1、默写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坚持研读《论语》,并搜集最新的有关《论语》的热评。读书课上交流。

学而时习之……。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教案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1、5课时(0、5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1)。

多媒体授课。

启发、探究。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够聚在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接下来,请大家集体背诵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学生集体背诵。(落实背诵,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疯狂语文”,让我们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3、文本解读:

(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使用实例)(整体感知文本)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重点句)。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表述)。

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4、“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陈秀金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总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同学们,大家心中一定有这样的疑问:选修课应该如何读,应该读什么?这边,我想说:读好选修课,要靠手脑口;时间要用足,背诵要落实;习惯须养成,知识重迁移;开启青春门,迈好人生路。

6、作业。

学习了本章节,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结合你对“仁”理解,拟一份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能以“仁”为行动准则,积极投身到和谐一中的建设中来。

要求:1、字数不少于400字。2、符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论语》教案

生齐答:学生。

师: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齐答:教师。

生齐答:有兴趣。

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十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多媒体出示“作者作品”读书卡)。

(讨论交流,填“作者作品”读书卡)。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生4: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誉为“贤人”,文中说到子路、子贡都在72位贤人之列,孔子去世了,这些人为他守了3年的墓。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书,由若干篇组成。全书今本486章,本文选取了10章。虽只是一个零头,但也可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1、关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这样写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

生5: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应读作“yue”;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作“ru”。

师:“女”在这里为什么读“汝”?

生2:因为它是通假字。

师:什么叫通假字,谁来说说看?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的“强”同“僵”。

生4:举一反三。

师:你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

生5:孔子。

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多媒体出示“难句理解”读书卡)。

(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在下面读得摇头晃脑,听起来很有韵味,谁上台来摇一摇呢?

生6:(摇头晃脑地)朗读第1则。

师: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镜,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7:(踱着方步)朗读第3、4则。

师:他是一个踱着方步的孔子。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

生8:前几则比较好懂,第八则意思我不太理解。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帮他讲解一下?

生9:曾子说:“士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生10:成语。

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再举几个例子?

生11:温知知新。

生12:见贤思齐。

生13:学而不厌。

生14:循序渐进。

师: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多媒体出示:《论语》与“成语”读书卡)。《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网页显示《论语》中的成语。)。

师: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而且谈谈你的感受,提出你的问题。

生16: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师:这样理解还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还有哪些同学来背、来读?

生18:(背诵“曾子”篇)这句话是说:人都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生19: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

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着你最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个自我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

像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大家可以充分展开讨论。

(生再读背课文。)。

生1: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因为我有一些体会。有时候,我不喜欢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学硬要我去做,为了不影响同学间的友谊,我只好顺从了。我真想把这句话送给他。

师:看来,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下来,你可以与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别喜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因为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我们校门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这样问问自己,那我们就会不断进步。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及反思(精选15篇)
    通过编写小学教案,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接下来是一些小学教案的分享和交流,期待与大家一起进步。教学目标:1、经过“寻找身
  • 12-22 院感知识竞赛主持词(实用21篇)
    大家好!欢迎各位莅临现场,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这一时刻!下面是一些优秀主持人的范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女: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为了积极践行“生命至上,和
  • 12-22 人力实训总结心得(模板19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心得体会的素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期盼的焊工实训终于来到,我
  • 12-22 商务网站建设方案(模板19篇)
    建设方案是指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实现某个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小编整理了一些建设方案的技巧和实用方法,希望对大家的编制工作有所帮助。随着统招统分的传统招生模
  • 12-22 简单自我介绍自己(热门19篇)
    自我介绍是彼此了解的起点,能够让别人对你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自我介绍的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自我介绍的示范文本。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大学毕业生如
  • 12-22 法院刑庭工作总结(优秀15篇)
    月工作总结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工作的自信心。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对自己工作的回顾和反
  • 12-22 幼儿园端午节的活动方案设计(专业18篇)
    活动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参考文档,有助于所有相关人员的协调合作。这些范文涵盖了企业培训、学校活动、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多样化的参考。
  • 12-22 农村心得体会报告(优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的
  • 12-22 领导视角下的公司调研报告(通用17篇)
    在进行调研报告时,我们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确定合适的调研方法和工具,并进行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调研报告,希望对你的
  • 12-22 酒店副经理竞聘演讲稿(优秀20篇)
    在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竞聘成为了许多人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竞聘中的成功者总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技巧,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尹建超,男,31岁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