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寓言四则教学设计(实用17篇)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时间:2023-12-22 19:43:01 作者:XY字客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蓝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下面的教学计划范文中,你可以看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资源的应用,为教学活动增添了活力。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3、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2、学习编写寓言。

一、导入。

看图片,猜成语。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五彩斑斓的世界文化长廊,去领略一下世界《伊索寓言》的美好。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朗读寓言,感知故事。

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请注意语气、带上动作,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

四、分析品味课文(请君对学)。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方法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入手分析)。

智谋得当,轻便灵活,抓住狮子的弱点――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在文中哪里看得出他骄傲、得意忘形(“吹”、“唱”动作描写)。

3、寓意:诫人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告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

三、大胆想象、完成创作(任选其一)。

1、给开头,写寓言:

老鹰在天空展翅翱翔,被正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乌龟看见了,他也渴望飞翔??

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飞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2、给题目,写寓言:

嘴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蜜蜂与苍蝇。

一个人来到森林里,请求树给他一根木做斧子柄。树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一根小树枝。他用小树枝做成了斧子柄,完好的装在斧子上,斧子上,接着抡起斧子砍起树来。他很快就砍倒了森林中最贵重的大树。一棵老橡树悲伤地看着同伴被砍毁,无能为力,他对身旁的柏树说:“我们是自己先葬送了自己。如果我们不给他那根小树枝,他就无法砍伐我们,也许我们能永久地站立在这里。”这是说我们不能帮助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对象,那怕是一个小小的帮助。

3、给寓意写寓言: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团结。

《寓言》教学设计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寓言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看文字、读课文、诵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1、学会四个生字:“寓”、“矛”、“盾”、“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初步领悟所讲的道理。

1、指导朗读、背诵;

2、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启发式教学

读中感悟

1、古乐伴奏带。

2、隶书竖排抄写全文的小黑板。

1课时

一、启发谈话,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认识矛与盾

(1)根据插图,认识“矛”与“盾”。

(2)识记生字“矛”与“盾”,引导观察,指导识记书写。

(3)根据课题质疑,梳理问题,便于进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及时归纳和小结。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方法,巡回检查。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浅谈对古文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3)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问题。

提出合作任务,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相机点拨。

2、品读课文,检查读的效果,配乐朗诵。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2、漫谈体会,写体会。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必做题:1、书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选做题:1、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2、把故事复述给亲朋好友听。

《寓言》教学设计

1.找准故事的“矛盾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2.通过三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编寓言故事。3.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教学重、难点:

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2课时。

第二课时。

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1.画面中的这些故事你们熟悉吗?2.谁来选择其中一则故事简单讲讲。

小结过渡:讲得真不错,这些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事,也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学生读题)。

二、了解寓言、了解伊索。

大道理)。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吧。

三、学习《牧童和狼》。

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两人,第一遍重在正音,第二遍重在思考)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指名说)。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红字显示。

齐读)4.“一贯说谎的.人”是指谁?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牧童一贯说谎?(交流时指导学生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并进行感情朗读。第一次读出戏弄的语气,第二次读出着急、惊恐的语气。)。

四、学习《蝉和狐狸》。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指导朗读。

(1)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蝉很聪明?(相机理解“别人的灾难”)。

(2)谁愿意来扮演一下这只聪明的蝉,读一读蝉最后对狐狸说的那番很有智慧的话。(指名读齐读)。

(3)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英国哲学家罗素。

(学生齐读)。

五、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三则寓言,这三则寓言都出自伊索之口。

1.快速浏览三则寓言,想想三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点?“(结构、内容、人物)2.指名交流。(可结合前面学过的三则成语故事比较着谈。)。

3.课件出示: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啊等等。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齐读)。

4.师小结:这就是伊索寓言与其它寓言所不同的地方。

六、提供寓意,编写寓言。

2.那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友情提醒一下?(故事与寓意要吻合,故事要有趣、情节要简洁、语句要通顺)。

3.学生编写寓言。

七、总结:

同学们,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而像《伊索寓言》这样的一本经典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课后请同学们一定用心去赏读。

小故事。

大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

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一、组织教学

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

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

羊圈 街访 窟窿 后悔 授受

多音字:

四、学习生字

横向记。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寓言》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题:《矛与盾》。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课题:《鹬蚌相争》。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演:张壳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板:鹬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寓言》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求治到不治的经过。

学习难点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活动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初解课文。

活动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对字词有哪些质疑?学习生字,释词掌握识字方法,理解重点词识字释词。

活动3.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两则寓言各讲了件什么事?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读文交流,汇报成果了解寓意。

活动4.细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飞卫让纪昌分哪两步练习眼力呢?读文讨论讨论并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升华你对两则寓言的`体会是什么?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你认为蔡桓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觉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扁鹊治病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请治皮肉之间不高兴比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不治―深入骨髓浑身酸痛---病死。

1.将下面技能与其基本功搭配连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寓言教学设计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3.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4.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寓言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现在就开启我们今天的寓言之旅。

二、在阅读中探究寓意(一)《狼和小羊》。

1.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眼脑直映训练检查自学情况。

小组开火车作答。通过眼脑直映闪视训练提高训孩子的眼球运用能力,阅读流畅性和灵活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提示填空:___想吃____,故意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找碴儿”等难等生僻的词语,使其领会羊和凶恶的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提问: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借用伊索的话总结: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二)《谁的本领大》。

1.带领学生用线式阅读的方法阅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谁的本领大》讲了什么故事?

2.创设情境“挑战智慧之王”——根据提示填空:故事讲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__次,第一次比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第二次比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帮助理解故事内容。3.小组分角色朗读故事,讨论读了这则故事的想法。4.指名角色朗读。5.交流反馈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他人。

(三)《驮盐的驴子》。

1.自由朗读故事,思考故事内容以及读后对故事的想法。2.指明反馈。

总结: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三、感受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对以上三个寓言的阅读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

总结:寓言大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呈现出来,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使我们领悟深刻的道理。(板书总结)。

孩子们寓言不仅有以上三种特点,还有许多特点你们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发掘,寓言有许许多多丰富有趣的故事,老师向大家推荐三本寓言著作:《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邀爸爸妈妈跟你们一起阅读。阅读可以使我们的同学变得聪明,有智慧,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群文阅读(走进寓言)。

组别:语文组。

寓言教学设计

1、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课文录音,小黑板。

2课时。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坐车人。

上哪儿去?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3)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

(4)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

(3)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齐读这则寓言。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南辕北辙》。

2、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

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

结全理解“装腔作势”。

(4)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3、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5、作业:续写。

《寓言》教学设计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去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能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借此同学们概括寓言的特点。(篇幅短小,主人公是人或者动物,主题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是夸张和拟人等方法,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

1.劝喻性2.讽谏性。

导入:介绍其他的神,大家都喜欢的雅典娜.维纳斯.丘比特等。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以动物喻人。

赫尔墨斯:盲目自高,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自大者。(神态描写:想、问、笑问)。

1.赫尔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

3.赫尔墨斯一笑宙斯雕像价格低,二讥笑赫拉不如宙斯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她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导入新课:战书。

猴年马月犬日。

1.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结论智者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放松警惕。

3.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

4.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不料,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他至死不悟。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为开端发展结局三层。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4.现实生活的意义有去伪存,真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板书:

宋人丁氏——别人(道听途说、盲目传播)。

不能(轻信传言、以讹传讹)——国君。

1.导入:学过《列子》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愚公移山。

2.寓意。

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

道理:我们不应该为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而忧虑,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待事物。

自己编一篇寓言,能揭示某种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同上。

1、明确单元主题:故事长廊,读故事,体会道理,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29课寓言两则。

3、你学过哪些寓言?我们是怎么学习寓言的?(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4、今天学习29课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看题目,解释题目?你觉得文章的写作重点应该在那个字上?(学)(纪昌向谁学习射箭?)。

1、大声读课文,读正确,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纪昌妻子刺伤绑住百发百中。

读词语,提问:“中”还能组成什么词?板书。

哪个字容易写错?指导,板书。(妻拜刺)。

3、再读读课文,读熟。

4、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时想想寓言讲了什么?

1、默读分段,理清结构:

(1)汇报,指导:为什么分三段?(说不上来没关系,学完后概括段意)。

板书:一(1)学。

二(2—4)练。

三(5)结果。

(2)课文第二段分几层?为什么?(2和34)。

2、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纪昌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功夫练眼力?飞卫为什么不直接教他开弓放箭,非要练习眼力?纪昌为什么那么听飞卫的话?题目是“纪昌学射”,可是没写学射,却写他练眼力?)。

3、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2段:

用“直线”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汇报交流,指导:

a、飞卫教:抓词语体会。

首先应该——名师指点,走捷径。

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要求严格,经验丰富。

b、纪昌学:抓重点词体会。

睁大眼睛、注视、来回穿梭——盯住不动的目标,难度加大。

两年——累,持之以恒。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斟仙》。

相当到家了,不怕刺——很棒。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3、4段:

汇报,指导:

a、飞卫教:抓词语体会。

虽然、但是——提出更高要求。

极小、很大——对比,名师要求明确。

再来见我——要求严格。

b、纪昌学:抓重点词体会。

每天——坚持不懈(补充材料:据说练了三年)。

聚精会神——朝目标努力,要求严格。

像车轮一样——练得很棒。

c、理解“就要成功了”,体会“就要”——基本工已练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4、反馈质疑:

5、总结:飞卫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指板书说明:共三个,从练基本功入手、有毅力、有名师指点)仅仅是飞卫练习射箭么?学习其他技艺也是。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6、归纳段意:第二段是“纪昌按照飞卫的指点,从练眼力开始,苦练基本功。”

7、概括主要内容: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他按照飞卫的教导,从练眼力开始,先练牢牢盯着一个目标,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后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抓重点句重点词,体会文章内容,交流自己感受,是学习的方法。

2、学寓言,知道理。预习下一篇《扁鹊治病》。

板书:

《寓言》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教学重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图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思考:“掩盖过失”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3.练读课文,互评互议。(注意听辩“捕瘦蚤呛”的发音),达到读熟。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引导学生体会这只猫的弱点,“爱吹嘘”正是“掩盖过失”的原因。

自由读文,想一想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是怎样“百般掩盖”的?

1.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讨论:猫为什么要“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呢?(爱虚荣,要面子)。

3.有感情朗读,抓住“吹嘘、百般掩盖”等关键词表现猫的虚荣、自欺欺人。

4.引读: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他却说.......”“他却笑着说......”“他却对伙伴们说.......”

四、理解寓意:这只猫,为了吹嘘自己,掩盖过失险些丧命,不知道这只被救上来的猫是否会从中得到教训。同学们想想该对他说些什么?才能让他以后正视自己的过失。

学生自己练说,在小组说,全班展示。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认识掩盖过失的危害和后果。

1.练读《躲雨》。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评互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注意听辩“嚷跨刮否咂”的发音。

2.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小组讲故事,指名上台将给同学们听,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具体。

抓住“喜出望外失望垂头丧气嚷”等关键词,进入故事情境。

二、演一演故事。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评议,重点落实到是否能通过读文中的关键词句,将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要是.......)是的,如果他们去试一试,那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了。看来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这样才会不会留下遗憾了。

《寓言》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题:《矛与盾》。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寓言》教学设计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各种工具书或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寓言,理解寓意,领悟道理。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审议所讲的道理。

两课时。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2、寓言就是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刻舟求剑》,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发言)。

2、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4、熟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思考:

(1)你用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2)《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节?(楚国人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像“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同船人催楚国人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楚国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4、楚国人错在哪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复述故事内容。

1、同桌互相讲一讲。

2、指名班上复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鞋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这样一句话吗?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发言)。

2、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买鞋的人就跟你们想的不一样。(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4、熟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字音:自度持度宁信度。

(指名读,纠正加点字的读音。)。

2、出示四句含有“之”字的句子的投影。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深入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寓意。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不能完全照抄责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练习复述并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一讲。

2、指名班上复述。

3、练习背诵课文。

寓言教学设计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资源包:(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寓言教学设计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预习内容。

一、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闲适厄()运。

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窖()泯灭()禀告()慧心。

审美心旷神怡()。

三、学习《白兔和月亮》(采用复述故事法。)。

1、复述故事: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问题提示:(1)白兔与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全文中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通过复述故事或阅读故事,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疑惑?或者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采用问题探究法)。

1、把握寓意。

(1、)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

(2、)王子遭遇了那些灾难?

(3、)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4、)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读完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疑惑?(文章中或者自己头脑中的都可)。

五、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

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六、体验与反思。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七、拓展阅读、(一)飞蛾与灯焰。

1)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2)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3)“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4)“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5)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6)立即,影子变小了。

7)“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8)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9)“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10)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11)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12)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阅读《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八、当堂检测1、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xi()戏风韵()禀告()e()运。

险象die()生得失之患()泯灭()心旷神怡()。

2、把握寓言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借古喻(),借小喻(),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寓言的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体裁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延伸:1、周国平的散文寓哲理于叙事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人生寓言》中的其他篇章,写出阅读心得。附:周国平《人生寓言》中的片断。

(一)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二)流浪者和他的影子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

(三)诗人的花园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

“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

“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选自《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阅读感悟:

1、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3)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5)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6)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7)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8)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9)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10)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寓言》教学设计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课前思考: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就是论事地“奉送”寓意,他们则难以接受;如果对寓意避而不谈,又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含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教者还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蕴涵的感悟和挖掘。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对寓言故事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先让他们先自己读,然后同位互相讲故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名上台讲给全班学生听,看谁是讲故事大王,谁的表达做流利,通过鼓励性的语言,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寓言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氛围很好,今后要注意课堂上要少讲深刻的道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反思: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实这些简短的语言中藏着深深的哲理。《鹬蚌相争》的故事家喻户晓,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在我还没有结束这课时同学们就已经得出了。我问学生:“如果你是鹬、蚌或者渔翁的话,你希望自己是谁?”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渔翁”。这个回答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又问:“如果你就是‘鹬’或者‘蚌’的话,你又会怎么样呢?”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还归纳为:双方相争,获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三者。其实学完了一则寓言故事,学生能总结出道理,并将这个道理熟记于心就可以顺利地结束教学了。

课后反思:

《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课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组成: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结果。故事通俗易懂,三年级学生能读懂故事的表层意思,深层寓意不够理解,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针对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在体会本则寓言的寓意上,并采用“创设情境”来突破重难点。

1、动画导入生动有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一个动画中富有感染力的图画、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仿佛也置身于这个寓言故事中,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情境创设点明主旨。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老师在指导让学生清楚了解禾苗的生长过程时并不是通过枯燥的解说、问答,而是创设了两个情境,教师直接让学生演一演把当作了田里的小禾苗,来问学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让我来帮助你把你拔高?你高兴吗?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地抒发,一下子就阐明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违反事物的规律,孩子们接受的又轻松又明了。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3、朗读指导切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老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读的训练,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4、激发想象引出道理。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老师在教学了全文后顺着文章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说:农夫来到田边一看,他后悔极了,他想(学生可以说农夫会怎么做,也可以说农夫会怎么想)”在这一环节指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这一道理是学生们自己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而且在后一步的写字教学中我把刚刚所学的寓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再一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为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让学生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在课的最后,我还告诉学生像我们今天学的“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呢,叫——寓言。并且向学生推荐课外也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仅仅是急于求成,徒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

寓言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多媒体课件。

一、理解寓言。

1.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2.揭示课题。

二、认识伊索和伊索寓言的特点。

1.简要地介绍伊索。

2.简要地介绍《伊索寓言》。

三、初学《伊索寓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从文中找出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交流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精读《伊索寓言》。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这三则寓言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交流。

(1)《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

a.什么是无能为力?

b.哪些语句能说明它无能为力?它可能想了哪些办法?

c.齐读寓意。

(2)《牧童和狼》中的牧童:

a.“一贯”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一贯说谎?

b.两次大叫有什么不同?指名朗读。

c.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不是这些人见死不救?

d.齐读寓意。

(3)《蝉和狐狸》中的蝉:

a.蝉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找出有关句子。

3.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五、拓展阅读,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1.结合本课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概括《伊索寓言》的特点。

2.在你读过得伊索寓言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3.读故事,补充寓意。(《贼和他的母亲》《大力士神和车夫》《池边的鹿》)。

4.再读寓言,体会写法。

伊索寓言里有几则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说说你的发现。

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叼着肉的狗。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贪婪的人。

读了这几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整本书——《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狐狸时机不成熟。

牧童一贯说谎无人相信。

蝉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十佳歌手大赛决赛主持词结束语(优秀18篇)
    主持词是在各种活动、会议或庆典中,作为开场白或引言的一种语言形式。以下是公司近期的绩效总结报告,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女:悠扬的歌声,还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 12-22 财务会计社会实践报告(优质17篇)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实践经历,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
  • 12-22 舞蹈心得体会选编(模板15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历、感悟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过去的经历,我意识到
  • 12-22 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实用20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验的概括和总结。看看以下教师心得体会,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一学期来,我认真的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用心参
  • 12-22 2023年急救工作总结报告(汇总18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一次总结,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规划和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小编特别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
  • 12-22 国企个人年终工作总结(通用22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规范和高效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果你对写月工作总结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1、时光一晃而过,转
  • 12-22 棋艺大赛策划书(实用18篇)
    策划书需要包含项目的目标、背景、目标受众、计划执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8月3日—8月10日。二、大赛地点。蚌埠
  • 12-22 二手房房地产经纪合同(优秀22篇)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经济社会产生广泛影响,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房地产税收政策解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委托人:经纪人:根据《
  • 12-22 房地产销售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优质18篇)
    在销售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过去的销售策略和方法,从而为未来的销售工作做出改进和调整。以下是一些销售工作总结的实用范文,希望对大家在销售实践中有所启发。
  • 12-22 工作经验简历(热门12篇)
    通过个人简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我们的个人信息和背景来判断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这些范文不仅包括了个人简历的各个部分,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