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新编教案设计大全(17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新编教案设计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3 18:33:47 作者:MJ笔神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时候准备六年级教案了。下面是几篇六年级语文教案的示例,希望对教师的备课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义正词严、无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将军与孤女”的故事,并试着讲给别人听。

3、能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进而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通过朗读、看画面等方式了解聂将军的伟大人格和胸襟。

2、补充音像资料,渲染情感。

3、欣赏影片《将军与孤女》,撰写读后感,使课本文章、影片场景、学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学生了解聂荣臻,搜集美穗子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课件出示聂荣臻将军的头像图片,学生谈谈对聂将军的了解。

2、教师引入聂荣臻浴血杀日寇和日本人民对聂荣臻将军的称呼“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疑问。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课文写了聂将军和小姑娘之间的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用拟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结构。

1、创设情境,了解军民抢救小姑娘的过程。

(1)播放电影《将军与孤女》中战火中救出两个小姑娘的剪辑,教师解说。

(2)学生自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3)学生侧重时间、地点、环境、起因和八路军的仁义等方面的交流。

2、自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围绕“聂荣臻将军是怎样照料小姑娘的,从中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展开讨论,读懂文章,体会感情。

本环节注意点:(1)第六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聂将军的动作和话语走进人物内心。(2)课件补充聂将军照料小姑娘的图片,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进行再创作。

3、抓住聂将军深明大义的言语,了解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中介绍的送归孤女的过程。

本环节注意点(1)在聂将军给日本军官的信件中要读出将军的不卑不亢、深明大义、博大胸怀和我们军队的正义和仁义。(2)在聂将军感慨的话语中要读出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3)引入日军杀害中国人民的图画和数字,理解将军话中的“杀害”和“残忍”的意思。

4、朗诵与分角色朗读相结合,再现重逢过程。

(1)感情朗读美穗子的信件。

(2)学生分角色朗读美穗子与聂将军重逢的场面,重点理解“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的意思,感受和平的可贵。

(3)播放重逢感恩的画面,教师解说,介绍。

1、师生交流美穗子后半生的经历,充实对她的认识。

2、教师结语:将军与孤女之间开出了一朵盛开在战火之中的友谊之花,愿和平永驻,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心声。

第二课时。

一、播放电影《将军与孤女》,学生观看后写观后感。

二、交流观后感。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本文主要写莱斯小姐要求全班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五十四个孩子介绍自己国家,从他们的介绍中反映了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课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1、理解有关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感受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

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扩展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阳光下的皮肤”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的目的。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国家的资料。

一、观世界风光,谈心中国家。

1、欣赏世界各国风光图片,教师介绍。

2、学生解释自己喜欢的国家。

3、总结“地球村”概念,引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复述课文。

1、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和主要写作手法。

三、模拟口语交际课堂,欣赏人物语言。

1、略读课文,以“你觉得哪个孩子介绍得好,好在哪里?”为中心话题,展开交流。

本环节注意点:(1)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该国家的特点,并体会介绍者的心情。(2)教师随学生交流出示不同国家的图片,补充介绍。(3)从新加坡孩子和韩国孩子的谈话中既要明白国家特点,也要明白口语交际中要有礼貌,要尊重他人。

2、精读第十六至第二十自然段,以“南非孩子怎样介绍他的国家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为话题,深化对“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理解。

本环节注意点:(1)引导学生理解种族歧视的具体情况,理解南非的现状。(2)欣赏南非的优美风光图片和落后面貌图片。(3)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情感。(4)补充介绍新南非。

3、用还原课堂的形式,教师饰演莱斯小姐,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再现莱斯小姐和学生们对话的情景。

教师重点说出莱斯小姐的关于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语言。

四、认识“阳光下的皮肤”,了解和平、平等的心愿。

1、交流“阳光下的皮肤”的含义,出示图片,简要了解为消除种族歧视做出努力的曼德拉等人的事迹。

2、重新认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的含义,由文章中的班级扩展到一个国家,再扩展到整个地球上的国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观看《话说长江》视频,导入新课。

1.板书“长江”,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2.简单介绍《长江之歌》。随机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三、快速浏览诗歌,说说自己的发现。

1.个别交流,你的发现是什么?

2.问题导读:诗歌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把长江比作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个别交流)。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在文中作者的话——。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你想了解什么?

(一)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朗读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课堂检测。

七、知识拓展,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的长江。

八、总结,聆听歌曲结束课堂。

九、作业:背诵课文。预习《三峡之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有趣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点难点: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说明: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

《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1、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2、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

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1、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2、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1、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2、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1、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2、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1、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2、课下分组讨论。

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思路点拨: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练习举隅: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镌抓耳挠腮石碣顽劣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采花觅果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对老吕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文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含义,学习反复的写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含义。

【比较点设计】。

1、通过变换相应的标点符号,改变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使得学生体会出老吕虽是一个在朝鲜战场负过重伤的功臣,可他并没有当成一回事、没有炫耀。(淡泊名利)。

2、通过人物一问一答所表现出的不同语气,突显出老吕丝毫不觉得自己曾经为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战争经历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在他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3、通过老吕先后两次话语语气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出老吕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4、文中先后三次出现“清晰的脚印”,通过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吕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

5、本课与《在炮兵阵地上》同为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借此,进一步体会在刻画人物时不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同时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等内容,展现人物的品质,以及一篇写人的文章不仅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例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而且可以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深山风雪路》。

2、在这条深山风雪路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老吕清晰的脚印。

3、明确:文章先后三次出现“清晰的脚印”

4、出示:

“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

问:为什么说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放着光彩?

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条深山风雪路,感受那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二、以“清晰的脚印”为线索,深入阅读、体会人物的品质。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文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内容,把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深入地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一)重点引导感悟“谈伤疤”部分,体会老吕不计个人得失的品质。

(1)指名读11—16自然段,之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其他同学评读也可以谈出或读出自己的体会。

(2)出示: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此处的“?”表明什么?(想不起来了)。

重点感悟“炮弹皮碰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平静”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放在心上、不当回事)。

(3)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a、“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b、“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激动地说。

(4)比较:“我好奇地问”“老吕平静地说”

“我”好奇,是因为老吕脖子上的深深的伤疤的来历让我奇怪,他一定又很危险的经历吧!

老吕平静是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曾经为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战争经历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在他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5)齐读这句话。“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师:对于这样一位谈起自己的辉煌过去却如此平静的战斗英雄,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齐读(我的心理活动):

出示:

我心中一动。想到那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老吕清晰的脚印,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板书:不居功自傲。

过渡:文中的我和老吕在这深山风雪路上巧遇,通过谈起老吕脖子上的伤疤,使我了解到老。

(二)围绕谈工作,体会老吕是一个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的人。

1、出示:

他告诉我,走这条邮路送信,已经25年了。我心里默默地算了一下,从乡邮政所到冷风口,一天来回50多里,25年,30多万里路,绕地球约四周。

(1)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数字说明,体会到时间长、路途远。

(2)提问: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深山风雪路上,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文章的第1、2自然段。

(3)指名读,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那深山风雪路上。

在这样的山间小道上(齐读这惊人的数字):一天来回50多里,25年,30多万里路,绕地球约四周。

2、引导感悟“谈换工作”部分,体会老吕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质。

师:现在钦佩老吕的我,后来更被他深深的感动了。来读读换工作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出示:第19自然段。

“那……怎么行!”老吕一着急,说话也有些结巴了,“这两年虽说来了些新人,可还是不够用,我要不跑,不是还得占人吗?再说我也走惯了这条路!”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吕的语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2)老吕为什么急了?你感受到了什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3)轻声自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师:回想谈伤疤时老吕的语气,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a、“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b、“那……怎么行!”老吕一着急,说话也有些结巴了。

指名两位同学对读。(通过老吕两段话语气语调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出老吕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男女生对读.,通过同学们有语气地朗读,让我们体会出老吕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5)师:在抓人物语言时,还要体会说话人的语气语调,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总结:我们从文中对老吕神态及语言细致入微的刻画中,可以了解到老吕做邮递员工作时间之长,行程之远以及他对工作的热爱,表现了他火一般的热情。

过渡:说话间,到了分手的地方,在呼啸的寒风中、在迷茫的雪雾里、在险峻的小路上,老吕继续艰难地前行,小路上又出现(齐说):一串清晰的脚印。

(三)体会三次“清晰的脚印”的含义。

老吕这一串串的脚印,不仅仅印在险峻的小路上,战火纷飞、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同时也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将文章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出示:

第一次:“不远的岔道上有一串清晰的脚印,脚印沿着险峻的小道,向前、向上,消失在半山腰的雪雾之中。”

第二次:“我心中一动,想到那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老吕清晰的脚印,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第三次:“他哈哈笑着,朝我摆摆手。于是,去冷风口的小路上,又出现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1、三次出现是不是重复了呢?请你读一读,体会一下每次出现各有怎样的不同含义。小组讨论。(出示表格)。

次数不同点。

第一次表现老吕工作环境的艰险。

第二次表现老吕是一个不居功自傲的人。

第三次表现老吕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2、教师总结反复的写法:同样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又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描写叫做反复。

“清新的脚印”三次出现,让我们一次比一次加深了对老吕的了解。

(四)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为什么说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默默无闻又放着光彩?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我的内心感受,也是为了衬托老吕的品质。

(这是老吕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一个曾经战斗在朝鲜战场的英雄,在这深山风雪路上一天来回50多里,25年,行走30多万里路,是老吕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放着光彩。)。

三、与第五课《在炮兵阵地上》一文比较。这两篇课文同为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

《在炮兵阵地上》:通过描写彭总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

《深山风雪路》: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第二、写作内容上:

《在炮兵阵地上》: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深山风雪路》:主要是通过写两个不很熟悉的人一路谈话,表现人物的品质。

第三、文章结构:

《在炮兵阵地上》: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深山风雪路》:以老吕“清晰的脚印”为线索来结构全篇的。

总结:

由此看来:1、我们在练习写人的文章时,不仅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同时可以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从而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一篇写人的文章不仅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例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而且可以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板书设计】。

深山风雪路。

老吕。

不居功自傲。

清晰的脚印放光彩。

无私奉献。

【作业布置:】。

1、说说老吕是一个怎样的人?

2、想一想,我们是怎样体会出老吕这些品质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新编教案

《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没,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我的舞台》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趣,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出处流露着乐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他们对艺术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扌周、抻、拽、溺爱、身段、兴趣盎然”等生字词。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现在的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甚少,对学习戏曲过程中所要付出的艰辛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由于本篇为略读课文,并且文章内容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讲授。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文章脉络清晰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了文章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两句话,提纲挈领的牵动全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为文章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以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通过本课,我要教给学生将文章读短,再读长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悠扬美妙的钢琴曲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一幅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能勾勒出人们心灵的画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而戏曲作为一项表演艺术,它的舞台艺术也有这神奇的力量,究竟舞台的魅力能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来感受其巨大的吸引力)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特点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组课文,也可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把对前几篇课文的艺术感悟力延续到本课文,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我”指的是谁?介绍作者吴霜。从题目着手,让。

学生能够首先了解到本文作者在音乐舞台上、文学舞台上所取得的成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作者的舞台一探究竟。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主动去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理解生字词。“扌周、抻”是比较生僻的字,另外特别强调“身段”,是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做的各种舞蹈动作。学习生字理解词义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本课生僻字较多,所以在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并且结合自形和字义,让学生更容易记住。

2.再次回到课文题目,那么“我”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时学生就会找出(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2)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这两句话分别为文章的总起句和和总结句,是贯穿全文的两条主线,从这两句话着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把课文串联起来,并且以此为点,层层展开。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寻找“我”的舞台,而是首先来体味我对舞台的感情,这样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同深受,带着和作者相同的情去体会这舞台对作者的感情,为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做好铺垫。

3.找到文章主线,打下情感铺垫,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重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例,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四人讨论交流,并派代表讲述。这样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也扩大了交流的参与面,以点带面,学生找到了五处舞台,也就明白了吴霜的成长经历,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三)深入研读课文。

由于本文为略读课文,沿着作者舞台的不断变化,我把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含义定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会分别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做为重点分析。

1.首先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出示三个句子,在此我以其中一个句子的分析为例。

“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出示重点句子,但同时带动整段,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所在的第三自然段,说说当时“我”的舞台在哪,观众又有谁,听取学生回答后,板书“刚学会走路小床上”,然后说说透过这些描写,“我”是怎样的形象?让学生从作者的可爱童趣的形象,慢慢深入到作者小小年纪就对艺术的热爱之情,由浅入深,使学生从另一高度去看待“我”对舞台的感情,同时板书“活泼可爱、热爱表演”。学生能够把握作者形象后,进行朗读,指名读,齐读。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现文中“我”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拓展教案设计

1.

搜集邓小平爷爷的相关资料。

2.

有条件的可看一看《邓小平》纪录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是啊,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

四、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

五、品读课文,体会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1.

自读课文,同桌或师生分享。

默读课文,弄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看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反复地朗读,读出你的体会。说说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如果愿意跟你的同桌分享,就先跟他(她)分享一下。学生默读,勾画,自由分享,交流。

2.

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自由发言,说说体会,并联系相关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谁说点什么,或者问点什么呢?引导学生自由质疑,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一步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语文六年级新编教案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要注意:

地点:校园。

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人物一: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第二组要注意:

时间:冬日黄昏。

地点:街头。

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人物一:少年陆天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第三组要注意:

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地点:村庄。

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爷爷特点:体弱多病。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别挤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之时,我在深深地思考:我能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既理解了诗歌、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又能体现语文味。在教学后,我做以下反思:

一、联系实际说说“挤”。

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诗中的每一句话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人间的一切”指什么,我们曾经有哪些行为让别人“受到压抑”,有哪些“丑恶偷偷潜入你的心里”等与诗歌内容相对应的问题,学生在联系实现中懂得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在朗读上下功夫。

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要求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以体现语文课上的“读中感悟”这一理念。

三、角色互换走进诗。

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我”代替“你”,如,“我将问心无愧”,这不仅使学生深入诗歌之中,切身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

四、合作探究得启示。

学习了课文,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作者的呼吁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一百多年过去了,再读这首诗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受到了启示,加深了理解。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如果我能突出精读这一环节,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多一点等一等的耐心,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2、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

《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感知课外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联系自己的实际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重点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灯片7)。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二、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别挤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别挤啦》。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首。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

课前准备:

查找作者狄更斯先生的相关资料。

一、了解作者,背景铺垫。

1、根据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来介绍狄更斯先生,充分了解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特点。

2、老师概述:狄更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他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的一切,追求真善美,倡导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一生著作颇丰,共有近二十部中长篇,著名的有《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双城记》、《雾都孤儿》等,他的语言质朴、生动,表现力惊人。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出示诗句:“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有条件的利用课件出示,无条件的可利用黑板出示。)。

2、反复朗读,读出世界包罗万象之“大”,相机理解两个指代语“我”、“你”:既指课堂上的师生,又指生活中的自己和他人,实指全世界各地区各种族的所有人。

3、出示诗句:“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a)问题导读:世界究竟有多大?(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自由”、“敞亮”的快乐。)。

b)通过“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这里没有(国界、种族、肤色、阶层……)之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说话、高歌、玩耍……)。(画的留白处由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像,大胆进行“补白”。)。

4、出示诗句:“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a)问题导读:这世界究竟有多自由?(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尽情追求”、“追求最好”的乐趣。)。

b)通过“留白”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我要尽情地追求,我在中追求(成功、快乐、自由……)。”

5、出示诗句:“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

a)导思拓展:我们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应当如何保证不使别人受到压抑?

b)通过“留白”练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规则”与“道德”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

“当我(尽情地高歌)时,我应当不影响别人休息。”

“当我(善意地对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我应当想到他的心情,尽量不伤害他的自尊)。”

……。

6、小结学习,揭示课题:自由的天地里,我们尽情地追求,追求善良、追求宽容、追求尊重,追求一切最美好的人格。我们之间没有压抑,不道德行为已远离了我们。这样的大世界,容纳了我,也容纳了你;这样的大世界,也正是作者狄更斯先生追求的王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别挤啦》(板书题目)。他再三呼吁“不要挤!”(出示诗句“你,不要挤!”,使第一节诗歌完整起来。)。

7、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三、深化理解,感悟诗意。

2、自由朗读第二节诗歌。

3、学生交流:

a)做个有良知的人,不要挤掉道德,留住:真诚、宽容、善良、和平、平等……。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对这节诗歌的理解。

5、分角色朗读这节诗歌:

a角色: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

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

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

b角色: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

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

面对着它,我应当问心无愧:

给别人生的权利,活的余地。

c角色(a+b):不要挤,千万不要挤!

(先分a、b、c三部分内容读,再分角色串读整节诗歌,意在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明了这节诗歌的意思。)。

6、朗读全诗,鼓励背诵。

(在多次品读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提示语的帮助,学生尝试背诵全诗,从中体味:敢于挑战,追求成功,也是不能挤走的良好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思维,模仿写诗。

在这首诗歌里,伟大的作家狄更斯先生大声高喊“别挤啦”,他请大家千万记住:“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他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和笔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让人们在阅读诗歌中受到生动的道德教育。

(学生思考片刻后自由写诗,写后进行交流。课后可将所写的诗歌粘贴上墙,便于更多的同学长时间进行交流与探讨。)。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说这种文体。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3.反复读文,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2.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

重难点分析:

l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l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祥子的形象。

课前准备:查找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一)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两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和《济南的冬天》。

教师导语: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格调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今天,我们就再次跟随老舍先生之笔走进课文,去看看《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买车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

2.教师随即归纳总结。

二、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即可。例如文章讲述了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从租车到下定决心买车,经过努力工作而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一)学生默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个怎样的人?边读边在书中进行勾画和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二)反馈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并指导朗读。

1.祥子身体健壮。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对祥子的外貌描写中来体会。正因如此,他才对拉车充满信心。

2.祥子具有淳朴的品质。

“他确乎有点儿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看出初进城市的他,还保留着农民的淳朴。还可以从他拉车的姿势来体会。

3.祥子有心眼,有理想。

通过祥子打定主意买车,想有属于自己的车,以及买车时与老板讨价还价来体会。这里要抓住心理描写。

4.祥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在开始拉车时,“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三)教师小结:整篇文章中,祥子的语言甚少,看出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阅读,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一)教师导语:经过努力祥子终于买上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今后他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吗?教师选取《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小片段读给学生听。

(二)想要了解祥子今后的命运,课下大家可以将《骆驼祥子》这篇小说读一读。

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正比例。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根据上学期“比的认识”,怎样的两张图片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相除关系,且它们的比值相等时,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比值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

回顾。

产生疑问。

二、互动解疑。

1、比例的意义。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写出每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观察特点,写出规律。

板书:

图片a:6:4=3:2=1.5。

图片b:3:2=1.5。

图片c:8:3=2.66……。

图片d:12:8=3:2=1.5。

图片e:12:2=6。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这种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结论:像12:6=8:4,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巩固练习:(1)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教师巡视指导且批阅。

(2)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题,完成后由教师批改。

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该比例的项。

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观察。

先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共同发现、小结。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组内交流探究。

汇报交流。

独立填写。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三、启思导疑。

1、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指名谈发现。

理解。

识记。

四、实践运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组成一个比例是()。

(二)下列那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

(1)4:5和8:20(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写一写。

1、先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再组成比例。

2、根据1.2×25=0.6×25写出两个比例式。

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评价订正。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自由小结。

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8:4。

6:4=3:2。

《别挤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

《别挤啦》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主题为“地球家庭”的一首诗歌。它通过对人思想感情上“别挤”和严防把美好心灵挤走两方面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向往人间的美好,追求人间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虽短小,却给人以道德教育,使读者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节。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

四、说教学设计:

1、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2、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为了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所以在朗读上就要下功夫。学生在联系生活谈自己感受、收获,都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朗读先是“正确、流利”,在细读基础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础上,再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也就是体现了语文课的“读中感悟”。(但教学中学生还是没读好,可能是学生感悟不到位,也与平时朗读技巧指导有关)。

3、精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揭示课题之前先将第一节的内容分解导读,通过问题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句体会诗句意思,并在理解诗句过程中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整个“问题导学”过程里,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为理解本诗做足了铺垫:世界之大,足以容纳所有人的自由。随着作者写作思路的转变,老师跟着将矛盾抛给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并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做出“保证”的。在矛盾激发的同时,揭示课题“别挤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挤”,学生对它的接受与体会当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联系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这也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一个亮点。学生们只要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所以在细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把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随心所欲的谈,告诉学生把你读这首诗歌时最先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人说,大家补充。学生们把自己身边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甚至关于对世界的和平问题的看法都谈了出来。学生们自己总结了“真诚”“宽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谐”“平等”等词语,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做。

4、借助背景资料,领悟作者情感。

5、领悟现实意义,拓展延伸。

“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在多元化思维拓展的基础上,当学生对“挤”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个表述的机会及交流的平台,所以,就设计了写诗的环节。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又可以锻炼其模仿课文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还可以使探讨问题的平台延伸到课堂外与教室的墙壁上。但是遗憾的是时间不够没有在课堂上写,只能做为作业回去写。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要点:

秦始皇谁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相关范文推荐
  • 12-23 新房购房合同标准版(优质16篇)
    购房是人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未来的生活品质,还涉及到巨大的经济投入。通过阅读下面的购房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购房过程中的一些常见
  • 12-23 文艺部部长的竞选演讲稿三分钟大全(19篇)
    三分钟,是一个看似很短暂的时间段,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和成长。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创新,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总结更有创意和吸引力。
  • 12-23 幼儿园中班年级组长工作总结大全(13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进步的氛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不知不觉,一学期又
  • 12-2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优质14篇)
    教学计划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还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老师制作的教学计划,看看她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的。
  • 12-23 新教育培训感悟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培训中的案例分析,帮助我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写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实践和参考。特殊教育培训是为了帮助特殊儿童克
  • 12-23 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策划(热门17篇)
    策划方案的编制需要全面了解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策划方案是在项目或活动开始前,制定的包含目标、方法、资源等详细计划的文件,它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一
  • 12-23 高三冲刺励志演讲稿题目(优质20篇)
    坚持励志可以培养出我们的毅力和耐力,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励志总结,希望对大家的人生有所帮助。今天,在距离高考一百天的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
  • 12-23 体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20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
  • 12-23 放飞梦想国旗下讲话范文(17篇)
    国旗下是一个象征国家、代表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的标志,充满着庄严和崇高的意义。每次看到国旗下,我都感到自豪和振奋。国旗下是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它承载着国家的历史
  • 12-23 市实验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优质14篇)
    在幼儿园工作中,制定一个科学的工作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幼儿园工作计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