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实用20篇)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实用20篇)

时间:2023-12-23 21:43:49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可以在写作时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提高写作质量和效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文写作要点,特别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2)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领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是: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4、教具、学具准备: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2、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类比、交流、反思等活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运用新知;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整理知识,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等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猜想、交流、归纳,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四个环节。

(四)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五)畅所欲言,梳理新知。

为了使学生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我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谈一谈学习的内容,议一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相互交流一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想法和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我对作业作了分层要求。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本着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将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惜赐教。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及迁移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

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利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可以结合情境、还可以结合数据来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数据有什么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既遵循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诱发学生的思考,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探究规律这个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刚刚同学们发现,小数点位置发生变化了,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借助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时,都是小数不便于观察、比较小数的大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这样便于比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就要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是数学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本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数学小游戏1234,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观察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规律,同时还解决了补0的问题。

另外还设计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种题型。这样不仅使学生灵活的运用规律,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还借助练习题使学生对新旧知识加以区分,例如:判断题:把0.3扩大10倍是0.30()这道题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和这节课所学习的规律进行区分。这样解决的不仅仅是几道练习题,而是使学生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得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借助有限的题目,达到无限的思考。

学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尤其是有所偏差的说明,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否定或指正,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有自我评价反思的机会,同时给其他学生思考、补充或纠正的空间,这样,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补充完善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尽可能多的发展。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点和帮助。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讲的这节同课异构课,他们都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纵观这两节课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节武老师是从复习旧知开始,从而观察几个数字的不同,由宇航员的事例引入新课,自然真实。李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学习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由于向右移动是扩大,让学生思考向左移动会什么样呢?举一反三,让学生来说明向左移动是缩小,向左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他们说明为什么会缩小,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这些知识是本节课讲的重点、难点,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准确的举例说明。可见两位老师的课堂效率很高。

武老师从这节课的时间分配来看,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先学会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引入书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不会觉得很突兀,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课堂很扎实,而且板书简洁有效。

李老师从观察小数入手,导入很简洁,为后面的教学节省了时间。她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演示,理解小数点的变化,而且练习量也很大,对训练学生的掌握程度上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对这节课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1、我自己思考:有这么便宜的矿泉水吗?从4元——0.40元——0.04元,现在去买一瓶矿泉水花4分钱,是没有的事啊,应该把数字变的大些,贴合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不符合。

2、在语言上,扩大了和扩大到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该强调一下,而且也该强调一下原数这个词,有时是与原数比,有时是与前一个数比较,需要学生注意区别。

3、李老师在板书的设计上可以再补充一些,课件演示很好,要是在写一写就更好了。武老师在引入时花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可以把宇航员事件省略掉或者放到后面,由第二个练习题直接引入会更好。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张娇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

这节课创设情境是一大亮点,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始终围绕这一情境展开。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西游记》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不够深入,主要是学生观察,可能存在学生理解不够充分情况。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而刘老师在引入时,别出心裁,激趣导入,利用老师自己的身高情况这一问题,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新授部分,刘老师选取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的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知道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原数会扩大到它的10倍,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注重结论的获得,让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体现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利用了“学生差异“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逐步深入地归纳总结规律,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数点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时用0补足是本节课的难点。刘老师让学生用卡片移动,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操作,发现倍数不够时,引发大家思考:该怎么办?通过实际操作,化抽象为具体,深刻体会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通过学生的典型错误,让学生自己评价,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还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眼光。小数点移动时倍数不够时怎么办,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流动、交流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老师对学生似乎不够信任,讲得有点过多,学生体验的时间和自己探索的时间可适当放长一些。

2、对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没有及时总结出来。这个也应该做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个规律。

小数点移动教案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

二、在情境中进行巩固练习

1、神奇的金箍棒

谈话:孙悟空拿出他的法宝金箍棒,让你帮他计算一下,你能行吗?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对错。教师强调小数点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直接写得数

谈话:孙悟空对同学们的表现很满意,他想试试大家的速度,请进入第二关。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教师掌握时间,学生比赛。找出口算大王:班中前十名。

3、按要求填空

谈话:大圣对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想试试大家的本事,请继续闯入第三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这回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呀!

4、魔术箱

谈话:大家真了不起,悟空都夸你们很聪明,他还是不服气,想要考倒大家,这次他拿自己的火眼金晴与我们比,准备好继续闯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6题)指名说出对错,并着重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三、回顾总结

谈话:大家顺利闯关,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掌握确实非常扎实,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你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四、拓展延伸

谈话:悟空对大家算是心服口服了,在离开我们课堂时,他还想请大家帮他解一道他也没有解开的题目。大家愿意帮忙吗?(课件出示:小明在写数时,在中间点一了一个小数点,这个小数就比原来小了22.5,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中,我都是一环扣一环,让孙悟空带领同学们闯关,每闯一关,让孙悟空给大家一个评价,让学生有胜利的快感,并及时树立信心继续闯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快乐与幸福,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

本节课,一直都是以同学们熟悉喜欢的孙悟空为中心人物,让孙悟空为大家出题,给大家评价。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得到了满足感,自己都能与孙大圣比高低了,而且让学生有了学习的乐趣。整节课,不但巩固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页“小数点移动”。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自我介绍这一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闯关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等。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小数点的自我介绍让他们明白小数点在小数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

(2)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听“孙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从故事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3)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我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我会填,我真行——我会辨,我真棒——我会说,我真牛这样的多层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让学生及时检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查漏补缺。

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

我以总结孙悟空招收的徒弟,将课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数点的悲剧》这一故事警诫学生要认真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页“小数点移动”。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自我介绍这一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闯关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等。

(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小数点的自我介绍让他们明白小数点在小数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2)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听“孙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从故事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3)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我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我会填,我真行——我会辨,我真棒——我会说,我真牛这样的多层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我以总结孙悟空招收的徒弟,将课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数点的悲剧》这一故事警诫学生要认真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板书:

缩小到左移.右移扩大到。

1/10一位10倍。

1/100两位100倍。

1/1000三位1000倍。

……。

位不够0补足。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1页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是总结本节课新授内容,对于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兰淑珍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跟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板书:1:探索并归纳出规律。2:运用规律。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0补足)。

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设计意图: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2、提问抽查,纠正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4、让学生猜想,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呢?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设计说明: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

(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就不一样了。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

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

《小数点的移动》教案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

3.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规律,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口算:。

0.1810=4.310=。

0.18100=4.3100=。

0.181000=4.31000=。

计算结果。

93.0710930.7。

93.071009307.这里的小数点能省略。

93.071000。

93.0710000。

93.07109.307。

93.071000.9307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93.071000。

93.071000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还要添一个0。

[在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运用中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3.下面各小数和8.73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8.7387.30.8730.008738730。

10。

8.7387.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10。

总结:

2.观察小数点移动几位,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动的数位和0的个数相同)。

[经过二部分的对比训练和比较,使得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4.在()里填写适当的数。

101000。

30.07()0.062()。

10100。

3.732()37.32()。

5.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3)把21.3()是2130,把()除以10就是0.72。

6.在内填、,()填适当的数。

3.810=3847100=0.470.0081100=8.1。

17.510=1.7562.71000=0.06270.084100=8.4。

5.27()=52710()=0.013210()=32.1。

0.063()=63。

7.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教学“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首先出示一组数据:9、0.9、0.09、0.009,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通过“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通过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探索、猜想、验证。教学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

0.004米= 4毫米 0.04米= 40毫米

0.4米= 400毫米 4米= 4000毫米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的两个式,通过比较后,让学生自主比较第二行式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看法,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接着利用练习巩固知识,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完成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三、灵活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一)基本练习,让学生观察两排数,说说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数是怎样变化的。

(二)加深练习,通过判断,先让学生诊断,然后对症下药。

(三)提高练习,赛一赛,谁最聪明,出示一个数,向左向右移动多次,让学生看谁先得出结果来。来一齐巩固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灵活应用。

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小数点的移动》教案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重点: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多媒体。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0.09、0.9、9。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9)。

(2)移动0.009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09=90,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9=900,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来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9=9000,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师: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观察比较。

根据这道例题,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来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继续讨论:如果从下往上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又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师生交流后,明确:

4、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说一说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当小数点发生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改变。

1、教学例2。

(1)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讨论: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倍,得数是多少?怎样列式?

师生交流后得出:

可以把0.0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0.07×10=0.7。

师;那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0倍、1000倍,得数又是多少?怎样列式?

师生交流后小结:如果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2)把3.2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各是多少?

师生交流后明确:如果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整数位数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0”占位。如果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o”要去掉。

2、教学例3。

(1)阅读与理解。(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后反馈:已知1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元美元,要求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

(2)分析与解答。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与交流,讨论交流后进行反馈: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0.1563×10000,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乘10000就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0.1563×10000=1563(元)。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验算一下结果是否正确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们是利用小数点移动来解决问题的,验算也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1563÷10000=0.1563(元)。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巩固发散。

把0.56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来的。

2、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50.023.01250.9。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分别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0.009=90.09=90。

0.9=9009=9000。

小数点向右: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六、教学后记。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1)1.036、1.0360、1.03600。

(2)1.036、10.36、103.6。

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

以往,学生即便掌握了规律,在做具体的这类题目时错误仍然很多,如何能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呢?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个方法:

1、从网上找了2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妙,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

2、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

教学中,我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学中要改进的。

小数点移动这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比较难以理解,往往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连我自己也想不到学生竟然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等。这就让我进一步明白别小看那帮学生,该放手就放手吧!

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小数点“动”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注重“说”,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个别学生在应用时,不太灵活,我感觉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加强印象,对于个别掌握不好的学生还要加强辅导,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课中,我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通过问题——操作——发现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过程,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找到了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解决办法,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注重知识对比,让学生感知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小数点移动能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而前面学习的小数的性质则是在小数的不可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对比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注重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规律。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抽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型,再放手让学生探索,使学生对规律理解更深刻。

语文

数学

英语

美术

科学

体育

品德与社会

音乐

信息技术

最新文章

缅怀革命先烈 做感恩少年

多举措育人 创健康和谐校园

我校教研活动如火如荼

五(7)班——举行“珍爱绿色 保护家园”

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让成长不烦恼

四(7)班——放飞希望 播种梦想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 护航生命健

春季开学工作小记

五(6)班“我让妈妈露笑脸”活动成果展示

热门文章

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秋各班总分前10名名单

20xx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实验小学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

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学期各班前10名单

20xx年秋“读书之星”名单

我校120名同学荣获湖北省第十六届中小学

建始县实验小学20xx年庆“六。一”现场书

《小数点移动》教学设计

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

交流汇报。

激趣:你真厉害,猜中了。

引导:在这里,能得到不同的小数,是因为小数点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数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没有规律呢?如果有规律,那规律又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研究研究。

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教学例2

(1)出示例2:6.05乘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学生用列式,计算器计算,并口答。

(2)板书:

6.05×10=60.5

6.05×100=605

6.05×1000=6050

(3)引导观察比较:得到的结果和原来的6.05比,小数点的位置有了怎样的变化?

移动小数点,进行演示。

提问: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用6.05乘10000呢?等等。

提问: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和这里的什么的个数有关系?

(4)猜想:是不是所有小数乘10、100、1000都有这个规律呢?

谈话:我们需要来验证这个猜想。请读大屏幕上的要求。

(5)归纳:

a、交流汇报,积累多样性的具体例子。

b、提问: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规律啊?

2、巩固移动规律。

(1)、谈话:这个规律你掌握了吗?呵呵,想不想用这个规律来玩一玩?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

集体汇报、交流(选择代表性的)。

(2)、谈话:觉得刚才的考验太简单了?那老师来出个题目给你们做做。(出示p70练一练的题)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谈话: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原来的小数乘10.

3、教学例3

谈话:同学们,其实学了这个规律,还可以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中表格,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谈话: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我们做什么事情?

(3)你打算怎么做?

(可能情况:a、直接得到结果,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向又移动三位?b、乘1000,问:为什么要乘1000?怎么想的?怎么办呢?)

(4)谈话:不比一比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用规律解决谁更快捷吗?

(5)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方便吗?我们是怎样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来进行换算的?(确定进率;小数点右移相应的位数)

真的这么简单?那再试两题怎么样?出示试一试。集体交流。

谈话:你们学的还真不错啊,好象难不住你们啊?我就不相信了。在来考考你们。

1、提问:你能快速口算吗?出示练习十二第5题。

提问:0.24升=( )毫升,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6题。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

3、完成第7题。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最为重要的是两点,一是通过学生的验证,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树大小变化的规律;二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移动小数点的具体方法。同时,这节课的准备,还需要带领孩子回忆单位进率的知识。

本节课,我在导入过程中,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存折结余款,让孩子猜测,体会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数的大小不同来引入,孩子有兴趣,也很容易明白。在规律探索过程中,通过对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它大小变化的现象,经过猜想及验证,层层深入,有条不紊的进行归纳,并形成最终规律: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和0的个数相等,可以说在规律探索中,学生是真正参与并理解了。在移动小数点的方法上,我用移动卡片小数点,和画出移动轨迹的方法,从感受移动,到体验卡片移动,到独立移动小数点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怎样移动小数点的方法是掌握了。本节课中,还进行了三个活动,注意了生成资源的利用。

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教师语言稍嫌罗嗦,学生的发言比较小心翼翼,探索过程还需要组织的更加有效,和学生的交流,特别是反馈学生的发言能力还要加强,这样就能节省一些时间,也就能保证练习的完成了。

《小数点移动》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题。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1、提出猜想。

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 000的商各是多少?

让学生将上述问题改写成三道除法算式。

学生边观察算式边进行猜想,并在小组里交流。

2、 验证猜想。

(1) 初步验证。

提问:这样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引导学生想到可以逐一计算出每题的商,并将它与被除数进行比较)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出三道题的得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商的变化规律)

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题得数小数点的变化情况。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 ÷ 10 = 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21.5 ÷ 100 = 0.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1.5 ÷ 1 000 = 0.0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组织学生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具体说明猜想正确与否。

小结:经过实际计算,我们发现这一组题目符合我们的猜想。

(2) 举例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一组题目,符合同学们提出的猜想,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引导学生想到所研究的例子还很少,要是任意举出的例子都符合这一要求,我们才能确认猜想是对的)

要求: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任意再找一些小数,分别除以10、100、1 000,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仍然有这样的规律。要注意所举的算式不要超过计算器的计数范围。

学生自己找一些数,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

(3) 确认猜想。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将所举的算式放到一起进行观察,并互相说一说自己举例验证的情况。

反馈:你们所举的例子是不是都符合刚才的猜想?

确认:对于刚才的猜想,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想到每个人任意举出的例子都说明猜想是正确的,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成立的)

3、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吗?

1、 教学例6。

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上面的改写。

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把500千克改写成用“吨”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 ÷ 1 000,计算500 ÷ 1 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0.500,再化简成0.5。

2、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延伸。

谈话:想一想,运用这个规律还可以使哪些计算简便?(引导学生想到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都可以运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

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小结:将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只需根据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先说一说,括号里要填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么看出从10到0.1,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读题后先说说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

(1) 经过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

(2) 我们是怎样探索出这个规律的?

(3)应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 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愉快吗?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内容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我校四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教研活动,三位老师对《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各具特色的进行了说课展示,深受启发,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也借鉴了他们一些好的方法,下面结合班级实际授课体会小结如下:

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图中,金箍棒三次变化,图中显示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小数点移动),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棒变长---形在变),数变得越来越大(数也在变)。把抽象的数学规律,直观形象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另外,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这也为小数点向左移,打下了伏笔。

1、借助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小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四个等式,为什么左右两边相等,学生还没有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应当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结合长度单位,将小数点对齐,个位上对应的是“米”,十分位上对应的是“分米”,百分位上对应的是“厘米”, 千分位上对应的是“毫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四个等式。

4、借助线段图,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5、强调小数点移动后书写格式,去掉没用的“0”如:0.003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后000.3,去掉没用的“0”就是0.3.

探讨小数点左移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不仅涉及到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而且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难度较大,如果先教学小数点右移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把重点放在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这一问题上。

由于课中探讨规律花的时间较多,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就少了。另外,学生作业中对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还是有一些说成缩小10倍,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用语。

相关范文推荐
  • 12-23 部队年终述职报告(汇总24篇)
    在写述职报告之前,我们要认真准备,搜集相关的数据和材料,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以下是一些跨部门工作的述职报告,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团队的合作,值得参考和借鉴
  • 12-23 新员工培训总结万能(通用18篇)
    培训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检视,也是对培训结果和效益的总结和评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 12-23 财务管理论文广东省(精选2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范文范本能够给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
  • 12-23 乡镇计划生育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2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要尽量客观真实,避免夸大和混淆事实,只有如此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的帮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月工作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
  • 12-23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书范文(22篇)
    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安排,从而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如果你在编写计划书时遇到困难,可以参考以下范文,给自己一些启发和借鉴。我班现有学生56人,一年
  • 12-23 民办幼儿园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实用22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我进步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 12-23 护理应届生的自我评价范文(20篇)
    自我评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为学习方向和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在阅读这些自我评价范文时,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和
  • 12-23 大学生swot个人分析报告(优质14篇)
    报告范文应该遵循逻辑结构,从引言、正文到结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1、内部环境分析:st
  • 12-23 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汇报(实用20篇)
    在工作汇报中,可以突出个人成就和团队协作,展现出你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工作汇报范文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总结和精心整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23 计算机技术开发合同(精选17篇)
    技术合同的内容必须具备合法性和明确性,双方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鉴于技术合同的重要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技术合同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