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学习和写作的重要资源,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领域的优秀作品供参考。在以下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发现不同风格和层次的写作范例,为自己的写作增添一些色彩和元素。
三年级课文童话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猪,它既聪明又机智。
有一天,小猪想去找小兔玩。可是小猪忘了去小兔家的路,不巧小猪来到狐狸家,敲了敲门,“咚咚!”狐狸大声喊道:“谁呀?”“小兔在家吗?”狐狸心里在想:小兔?我家哪来的小兔,要是真有的话那就太好了,就不愁晚餐啦。于是狐狸去开门,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肥猪。狐狸马上就扑上去,小猪还没来得及逃跑,便被抓住了。这时小猪急中生智,赶紧说:“狐狸大人,我那么脏,您吃了会吃坏肚子的。”狐狸想了下,小猪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就给小猪洗了个热水澡。正当狐狸要吃小猪的时候,小猪又说:“我那么臭,你怎么吃我呀!”狐狸把香肥皂给了小猪,让小猪擦上洗一洗。狐狸又要吃小猪的时候,小猪说:“我的肉那么老,你咬得动吗?”狐狸只好给小猪按摩。
最后,狐狸筋疲力尽,累倒在地,机智的小猪趁机逃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和”、“扇”、“散”)及新词,认读11个字。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从3—5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
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通过品读文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方式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读11个字,并能解释不懂的生字生词。
2、联系实际想一想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解释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吹过肥皂泡吗?你喜欢吗?谁愿意简单的介绍一下你吹肥皂泡时的情景?
二、新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指导三个多音字的读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中的哪部分感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5、汇报,师适时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
3、指导“碗”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碗”。
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
写生字生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够抓住关键词联系实际,体会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2、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3、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3—5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肥皂泡这篇课文,体会小主人公们的乐趣。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够读出自己语气。)。
2、默读课文,想一想,肥皂泡都有哪些特点?在书上画一画。
3、汇报。
(1)指导朗读:体会吹肥皂泡时的快乐的情感和乐趣。
(2)那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肥皂泡的特点呢?(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自己观察肥皂泡的样子进行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肥皂泡的特点,体会作者兴奋的心情。
(3)教师指导。
(4)你也吹过肥皂泡,那么当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5)试着背诵课文。
三、作业。
背诵课文。摘抄你喜欢的词句。
三年级掌声课文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一天上演讲课,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走上讲台讲故事。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情况。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到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犹豫。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教学难点:
卢沟桥是一处古迹,也是一处历史意义重大的建筑,这些内容与学生阅历、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障碍。
教师思考:
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一处著名的古迹,描述特点时想象合理,恰到好处,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设计特色:
突出主线,读书自悟。
信息资料: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方的历史意义。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改课题入新课。
1.教师板书“狮子”并问学生看到这个词语想到了什么?
3.改动板书“卢沟桥的石狮子”想到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评论长短。
4.引导学生就词、句、段质疑问难。
三:抓住重点学课文。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段话。
3.图文对照学习重点句:“有的……好像……”哪些内容是讲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作者想到的。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狮子的特点。
5.你还能想象出几种狮子的形态?
6.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2自然段。
四:提供想象的空间。
文物工作者怎样数清楚狮子的数量的?你准备怎样数清楚?
五:课堂练习。
1.模仿“有的……好像……”句式落笔练习.
2.听记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和历史意义。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背诵第2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
1.关于卢沟桥的资料,并结合第1自然段理解。
2.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并结合第3自然段理解。
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三:朗读全文,升华感情。
四:课堂练习。
1.用“甚至、大概”造句。
2.搜集或写出几句歇后语。
板书:
数量之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好像……。
三年级卢沟桥课文内容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课后训练题卢沟桥的狮子
一、先按原文填空,再补上缺的标点,最后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造句: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
二、回答。
1. 文章用一句歇后语开头有什么好处?
2. 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哪三个特点?
3. 把结尾一个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三、写出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仔细观察,抓住雕塑特点,然后用一段话写出它的样子、颜色、所在位置等方面的情况,让没见过的人读了你的文章能了解它。
三年级卢沟桥课文内容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桥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桥呢?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座桥,早在13世纪就被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知道这是那座桥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历史悠久、工艺精巧的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出示课题,学生质疑。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3.出示字词,认读字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分段读文,边听边想:课文先介绍了(),接着介绍了(),最后介绍了()。
2.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简单问题。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卢沟桥吗?
出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4.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卢沟桥的设计科学?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科学(学习写“设”)。
小结: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卢沟桥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造型美观(学习写“型”)。
5.从哪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呢?
小结:卢沟桥不仅设计科学,而且造型美观。最有趣的就是桥柱子上的石狮子,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汇报)。
(1)狮子的数量多。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狮子的姿态各异。
(找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结:
你们看,狮子的动作、神态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雕刻得多么逼真、传神啊!它们仿佛有了生命,大家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配乐读文)。
过渡:作者的笔下,这些狮子活了。可我们知道它们只是古代工匠用石头雕刻出来的,是作者的什么让狮子们活了起来呢?(想象)。
有了作者的想象,狮子活了。而狮子们的形态仅仅只有书中描写的这些吗?从哪看出来不止这些(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还有很多其他形态的狮子)。
那我们就像作者一样,也来想象一下,狮子们在做什么(学生看图,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6.积累描写形态的词语。
过渡:这么多可爱的狮子,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最重要的一笔。每一尊狮子都栩栩如生,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卢沟桥的狮子吗?(学生汇报,出示齐读)。
小结: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这就是概括法,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介绍“卢沟晓月”
小结: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词再一次有力的证明卢沟桥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8.学习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这句话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围绕这句话来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的关系。这样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四、总结。
就是这样一座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卢沟桥,却饱经沧桑,并因在其身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而闻名于世。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卢沟桥,走进这座中国人民永远难忘,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建筑。
四年级课文《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原计划在上周四上该课的第二课时,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到本周三上。在备课阶段,我首先是自己阅读课文几次,然后认真地看了《教师教学用书》,最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定出自己的教案。
存在的问题:
1、整堂课的内容过多,使最后一段课文的学习没有完全到位,应该把第一段课文的学习安排到第二课时,在本课时把力度和时间放到重点和难点上。
2、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重点段第二自然段中,用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不同形态。我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在找出自己喜欢的狮子及相关句子品读,然后逐句指名读、说、演,教学形式显得单一呆板。此时,教师应相机指导学生品读一两句后,可以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领会作者想象的妙处,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3、我进入得太快了,从第一阶段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设置本阶段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读中悟,悟中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对读的指导不够,学生读的少,老师没有指出要点,也发现了个在备学生方面的准备不够。“有的……好象……,有的……好象……”这个句式是要求仿写的,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在讲授时我只是让一个学生读课文,听的同学就边听边想,那些狮子都是什么样子的。接着我就马上提问:“大家想想,数不清的狮子,除了课文上描写的形态外,还有什么形态啊?”这个问题一出,课堂陷入了僵局,我也意识了这点,于是我开始了对学生的引导:“大家想想,这座桥几百年来一直在守护着卢沟,我想啊桥上的有些狮子在晚上的时候一定会望着天上的月亮在想些什么,又或者他们能够守护桥,肯定是威风凛凛的站在望柱上……”一番引导后学生有了些反映,但是并不热烈。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我面对的是我的小组同学,都是大学生,可是也无法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发现并不是因为问题太难,而是讲的太快,问的太突然。我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读课文的引导,缺乏指导,让学生的读的不够,没有让学生细细的品味当中的韵味。比如在描写狮子形状的时候,有那些句子要读的轻些。那些要重点,那些是欢快的,那些是激昂的,这些都没有提到,如果与学生共同探讨了这些,那么会让学生对下面要引出的文章主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一点就是例子的示范作用,当学生思维未能打开时,老师应该有些例子示范而不是简单的引导就可以了。而且除了说狮子之外,仿写作为课文的难点,应该在课堂上也设计仿写这一环节,才可以做到巩固的作用,单单是作为作业的一种是远远不够的。
4、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就是让学生读了一次,然后让他们根据他们课前预习所获得的资料,想想我们应该对卢沟桥怀有什么感情,希望把学生引向比如对文物的爱护与对抗日战争那段历史的回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在教学中显得有些牵强,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个内容的引导作为一个课外活动课更适合,并由此增强学生对于周围的一些文物的保护意识,效果更佳。
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难点:弄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教时划分:两课时。
1.生字卡片、课件等。
2.学生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和样子。
第一课时。
1.设情境,激趣导入。
2.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5.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鲜花朵朵,它们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进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它们的美丽与神奇好吗?(媒体出示)。
2.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好吗?
二、深入研读,文中寻美。
1.趣味比较,研讨句式。
(1)出示文段,进行比较。
导入: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用下面的这一段话来写花,你觉得怎么样?
a.出示文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
b.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课文是不是跟老师这样写的?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填一填课后练习。请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c.引导学生与课文第一自然段进行比较。(借助图片理解词句,积累好词好句)。
d.指导朗读。(个人、小组、全体配乐朗读)。
(2)句式训练。
a.用课文的“夜来香”进行说话。
导入:同学们,能用上一些好词语好句子来描写一下“夜来香”吗。
c.结合第一段内容,“认花钟”。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又用“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说,加深对“大致”的理解。
2.小组研读,共同探究: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1)四人小组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在说的过程中用上“因为……所以……”)。
(3)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3.引发兴趣,共建花钟。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2)引发兴趣:我知道同学们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现在四人小组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
1.学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创作。
2.展示作品(在交流过程中最好用上第一段的好词好句子来说)。
三、心灵对话,交流体验与收获。
四、拓展实践。
1.背诵你喜欢的部分内容。
2.观察你喜欢的事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偎依、挑衅”;练说句式“有的……好象……”,学会在一定情境下想象。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卢沟晓月”的美好意境;收集、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激发爱国情感。培养主动获取信息、主动读书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歇后语导入。
1、理解马可波罗的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2、板书: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
二、读课文,检查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联拱石桥长吼偎依大概侵华挑衅驻宛平歇后语淘气厘米卢沟桥。
难字书空:联偎侵歇卢。
回答问题。
板书: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狮子独一无二。
战争考验。
三、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请你一边读,一边找。
(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交流。补充文物工作者三易数狮子的只数。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真多,更有意思的是这五百多只狮子形状也各不相同。
2、请大家自由读下面的课文,最喜欢的狮子重点练读。
3、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重点指导后面三句。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欣赏“卢沟晓月”,配画外音。体会卢沟桥的美丽壮观。
%a。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三,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一,理解并体会课文对石狮形状的.描写.
二,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准确描写,适当想象的写作方法.
三,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问题,小组归纳,意见反馈给老师。经整理问题如下:
1)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2)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省略号代表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5)找出能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6)作者对狮子的描述具体吗?为什么?你学会了吗?
7)想一想,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抢答:
1)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它建与哪年?
2)文章中用了一个歇后语,找出来,并解释。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个人能力考查:
能说出有关抗日的历史吗?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课后作业:仿写一处景物。
五:板书设计:
作者邮箱:lf19730512@。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7、7”事变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师: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11、卢沟桥的狮子)。
2、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读顺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知课文。把字词送入课文中,指名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卢沟桥的狮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品读词句,感悟特点。
(师导入:卢沟桥的狮子可真有意思,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它们吧。)。
1、请大家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边画,思考: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相机指导构段方式:先总写,后具体描写。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板书: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吼。
低着头听。
偎依熟睡。
藏游戏。
按淘气。
(看)(想)。
(3)你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4)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出示小黑板: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描写狮子的形态)。
(5)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四、小结迁移。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外搜集一些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会了解更多。下节课你们老师还会跟大家一起来卢沟桥看看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将会和你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大的…小的…甚至…大小不一。
蹲坐吼。
低着头听。
偎依熟睡形态各异。
藏游戏。
按淘气。
(看)(想)。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凭借图文,通过读、悟、写,着重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独一无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及马可波罗关于描写卢沟桥的语句。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以读促悟,理解狮子的“独一无二”。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七七事变”体会狮子的“独一无二”,进行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引出“独一无二”
1、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联拱石桥叫卢沟桥,(师板书“卢沟桥”)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这座桥后,不禁这样感慨:
课件1--“河上有一座美丽的大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为背景)。
2、指生初读马可波罗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伺机板书“独一无二”。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马可波罗用“最好的、独一无二”来赞美卢沟桥?
(二)、初读感悟--梳理“独一无二”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
(1)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预设:有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狮子(主要)。
有数量较多的狮子(次要)。
其他。
(2)梳理重点:狮子多、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生板书)。
过渡:是呀!多的数不清的是狮子,大小不一的是狮子,形态万千的还是狮子,就是这“独一无二的狮子”深深吸引了马可波罗,请同学美美地去读读文中关于这快内容的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全课题“狮子”)。
(三)、精读感悟--探究“独一无二”
1、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把喜爱之情读出来。
2、交流:你选择哪一句来读?为什么?
(1)大小不一:“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理解:甚至。
(2)形态万千:“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理解:吼、偎依。
3、指导读。“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狮子嬉戏的句子应读得欢快一些。
4、课件2--欣赏“大小不一、形态万千”:想不想看看这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狮子?
5、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1)这“大小不一的狮子”怎叫人不惊讶--男生齐读第2、3句。
(2)这“形态万千的狮子”怎叫人不喜欢--女生齐读第4句。
(3)这栩栩如生的狮子怎叫人不赞美--齐读第二自然段(课件3配乐读)。
(四)、突破难点--挖掘“独一无二”
1、这大小不一的狮子!这形态万千的狮子!这被马可波罗赞誉为独一无二的狮子!有一天他的泪在飞!他的心在碎!他在咆哮!他在怒吼!(师述)。
2、课件4--“七七卢沟桥事变”(师配旁白)。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你又想说点什么?
4、写话:我想对---(抗日战士、狮子、日寇等)说:“……”
5、交流。
6、提升。此时此刻卢沟桥的狮子还仅仅是狮子吗?是呀!它不在是那普普通通的石狮子,它像是在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士,它就是不屈不挠中国人!
(五)、延伸拓展--赞美“独一无二”
1、生说说我国“独一无二”的建筑。
2、课件5--古代建筑欣赏。(师旁白)。
3、齐读。(饱含深情)。
课件1--“河上有一座美丽的大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为背景)。
独一无二。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神奇、险峻、灿烂、腾云驾雾、矗立、铺展、惊奇”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准确理解词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录像引趣。
出示课题后,老师质疑: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课文对其中的奥妙作了生动有趣的描写。这个问题我们留作下节学习课文之后再回答。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见水,但你们看见过奇特壮观的五彩池吗?你们想看看吗?
放录像,学生观看说说感受。
二、运用方法,练习分段。
刚才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你们很喜欢、很惊讶。那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提出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三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哪里。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第5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同学们进行讨论,统一意见,最后按不同内容分为三段。(第2~4自然段)具体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各种色彩。是分三个方面讲的,可以归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三段。
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试着给课文分段;做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有美丽的五彩池。这节课我们师生将再次观赏那里的美景,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更好地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段。(第1自然段)。
思考:五彩池在哪里?
先写“我”的遐想,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最后点明五彩池的确切地点,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性。
(二)学习第2段。(2~4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思考:水池都是什么形状的?
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
理解词语“晴朗、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的意思。出示投影片。(图)。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无数”是讲水池很多,不可计数。这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出示投影片。(图)。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说出“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这样比喻的好处。
体会运用“大小”、“深浅”对比的手法,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思考:池水都有哪些颜色?
这一段我们要重点了解五彩池水的特点。这也是作者描述的一个重点。
水源相同,流出水的颜色却不同,可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这的确让人“惊奇”,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3.学习第4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句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展开讨论。出示投影片。(图)。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讨论找出三个原因。
第一,“池底长着许多石笋,”作者把形状各异的石笋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
第二,“阳光的照射”,使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颜色。
第三,“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如何具体描绘五彩池的,把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优美的。
(三)学习第3段。(第5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同学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
1.这句话意味深长,它照应了开头。
2.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朗读全文,深入体会。
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五彩池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四、小结板书,了解思路。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儿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先明确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子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背诵。
二、学习生字词。
(一)本课一共有11个生字,同学们在前两课时中已经把字的音和意解决了。到了第三课时,我们就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加以指导。
1.换部首学习生字:
出示旧字:摇播蝶姆俊。
换部首成新字:
摇-瑶播-潘蝶-碟。
姆-拇俊-峻。
这样做既巩固了旧字,又学习了新字,提高了学习兴趣。
2.区别形近字:
仑-仓两个字上半部相同,下半部不同。一个是“匕”,一个是“x”,但它们都是四笔写成,要比较后记忆。
3.难字的笔画:
“舀”的写法:。
“丘”的写法:。
笋:注意第八笔要写出来。
4.要读准字音:
“笋”是平舌音,
“矗”是翘舌音。
“峻”不读z)n应读j)n。
“峻”和“陵”的右半部要区分。
5.易写错的字:“亩”下面是田不出头。
(三)掌握下面的词语:
险峻茂盛矗立神奇。
灿烂折射腾云驾雾。
(四)理解词语。
神奇--非常奇妙。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昆仑山--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在用来形容奔驰迅速。
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很奇怪。
瑰丽--异常美丽。
(五)区别形近字:
仑()瑶()滔()峻()。
仓()遥()舀()俊()。
三、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但重点还是学会生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应用。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扩展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课件出示:“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引入寓言故事《美丽的鹿角》,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匀称、不禁、珊瑚、皱起、逼近、撅嘴、抱怨、撒开、凶猛、挣脱。(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多音字: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4.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救了他的命。
5.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差点送命。
鹿腿难看死里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