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优秀15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优秀15篇)

时间:2023-12-24 14:08:09 作者:文锋

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和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教授的具体知识、技能和概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完整的三年级教案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口语交际教案:请教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2、使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的好习惯。

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挂图

一、创设情境,切入话题

同学们看文文和龙龙在做什么呢?

二、展开讨论,明确话题

1、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学习中向哪些人请教过问题,向别人请教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请教的。

2、学生搜集话题。

3、教学生应如何向别人请教:

(1)自己要先想清楚,打算向别人请教些什么,要问几个问题。请教过程中,发现没听懂的问题要及时问明白。

(2)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谦虚、诚恳,要讲礼貌,还要一边听,一边记。

三、扮演角色,小组练习

1、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向老师请教,向家长请教,向同学请教。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性”演练。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选出三组进行全班表演。

2、引导学生从请教的内容、态度等方面进行。

向别人请教:

内容方面——要先想清楚,心中有数

态度方面——谦虚、诚恳、有礼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漏》教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贼”,翘舌音“粘”和边音“驴”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漏”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胖、喂、驴、莫、厉、抱、架、粘、胶、偏”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胖:男孩叫小胖,锻炼减脂肪。饮食戒油腻,增肌身体棒。

厉:厉行节俭,历尽磨难。时时砥砺,鼓励共勉。

偏:为写诗篇,山川走遍。用心编写,不怕偏见。

同音字歌示例:

漏:屋子十分简陋,屋顶还把水漏。得奖来将脸露,努力金石可镂。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漏”的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方正。

“喂”左窄右宽。

“驴”左部“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贼”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狼”左窄右宽,“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厉”的“厂“里面的”万“稍露。

“胶”的“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偏”的单人旁撇短,竖为垂露竖,“扁”撇伸长。

易错提示:

“胖”右边只有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畏:喂(喂养)—偎(依偎)—煨(煨汤)。

户:驴(驴子)—芦(芦苇)—护(保护)。

戎:贼(盗贼)—绒(绒毛)。

良:狼(大灰狼)—粮(粮食)—浪(浪费)。

包:抱(拥抱)—饱(吃饱)—苞(花苞)。

加:架(打架)—驾(驾车)—袈(袈裟)。

占:粘(粘贴)—沾(沾水)—战(战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2):贼和老虎惦记着小胖驴。

第二部分(3~7):老婆婆不怕狼和虎,只怕漏,让老虎和贼对“漏”产生了恐惧之情。

第三部分(8~18):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

第四部分(19、20):小胖驴安然无事,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那么小胖驴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如果同学们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自己把课文的剩余部分读一读。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抓关键词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境,练习说话,体会男孩送报的艰辛与诚实。

3、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通过第六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懂得只有诚实的劳动,才会有真情的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使学生懂得: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必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对对子)。

天对地,室对…假义对(真情)付出对(回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并运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加点的字是教材要求认识的)。

肺病挣钱沉甸甸前夕崭新。

(课文讲述了爸爸在得了肺病后,“我”为帮家里挣钱,每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为订户们送报。因为“我”诚实劳动,在圣诞节前夕,订户们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的故事。)。

三、体验真情,学习语言,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思考。

订户们为什么要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一是因为“我”家境贫寒,急需一辆自行车;二是“我”诚实努力的劳动得到了订户的认可。)。

“我”是怎样诚实劳动的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下雨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下雪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生病时,我依旧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2、在学生感受”我”的诚实劳动后,再指导学生学习。

第六自然段,抓住“凑”字,感受大家对“我”的真情回报。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的送报人。”

3、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小结。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使学生对全文的感悟得到深化、升华。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在先后得到了()和()的帮助,懂得了()。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三)感悟爱心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小学三年级语文高效部编版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

过渡: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揭示课题:3.不懂就要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

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4-8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轮读句子。

齐读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

1、知道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的人,对他产生敬仰之情。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及新词。认识九个认读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课文对彭总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出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意意脱离群众的人。

2、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

一、揭示课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板书课题后,请全班齐读课题。

(1)、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说:“同学们,引用人物说的重要的一句话作为课题,这是一种拟题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几种命题的方法。”

1、以事件的主要内容命题:捞铁牛;

2、用一个慨括性的词或词组命题:全神贯注;

3、用人名或事物的名称命题:李时针;

4、运用拟人手法命题:蟋蟀的住宅。

真好!教师对此感受到很满意。)。

(3)、师小结: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彭德怀是党和国家军队杰出的领导人。他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课讲的就是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心地体会课文内容,相信你会被彭德怀的伟大人格所感染。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小黑板(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与同桌交流汇报自己在字词方面的收获。

(2)全班汇报新积累的词语。(见小黑扳)。

(3)完成填空练习。

这篇课文讲了(谁)_______(什么事?)________。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件事?(2—10)。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小黑板出示。

(1)读课文第二段,用“—”画出彭总在公园门口看到“休息”的牌子后说的几段话,想想各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体会彭总这个人物前后心情的变化。

(2)小组内分角色试着读一读2——10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长负责)。

2、全班汇报交流(出示三段话)。

(1)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2)“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3)“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彭总()地说)。

3、朗读。

(1)刚才同学们分析这三段话确实动了脑筋,分析得很好,如果请你来读,能读出这三种语气吗?(自由练习读)。

(2)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男生读彭总说的话,女生读工作人员说的话)。

4、感悟:此时此刻,你体会到彭总是怎样一个人?

5、板书:(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平等)。

6、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彭总就是这样一个人!

(1)穿便衣;

(2)步行到公园;

(3)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彭总”——(担任国家多种职务,位高权重,但他与群众相处很好,平易近人,与人相处没有官架子。说明他与大家平时相处很好。)。

想一想:“彭总”与平时人们现在叫的“李总、张总”有什么区别?

7、师小结:是啊,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的彭总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品质确实令人敬仰,下面就让人们怀着这种敬仰之情把课文有感情地再读一遍。(彭总男生读,女生读旁白的话。师:读工作人员的话)。

五、拓展交流。

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师引:彭总作为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班上的班干部中,能不能在班上不搞特殊化?(不能,班干部做得不对,老师照样会批评、教育他们。)再如:学习委员、小队长收作业时,只记别人的名字,自己没交不记自己的名字,劳动委员只叫别人劳动,自己不干活……)。

2、在平时,如果你去爸爸、妈妈单位上,能不能搞特殊化?(坐公家的小骄车等)(我了解我们学校的教工子女、课间一般不随便进入办公室,每天从家里自带开水,参加托管中心,也与其他同学一起同吃同住。)。

七、总结。

1、彭德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今天,我们缅怀他,深深地被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力量所感动,所鼓舞。彭德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今后我们要向彭总学习,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要与大家平等相处,遇事有商量,本学期开始,国家又给我们减免了学杂费,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为了感谢政府,我们从小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创建和谐社会努力。

2、这节课又学会了几种命题的方法。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写人离不开事,通进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彭总的优秀品质,而且叙述这件事例中,又重点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的特点来写,因而这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我们又积累了一些词汇。

八、作业(三选一)。

1、把这个故事给家长听,家长评价:———。

2、在小练笔话上用一段话记下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3、许多伟人,名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懂得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官大、有地位就搞特殊化。请你继续搜集一些有关伟人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事例,下周才艺表演时,请讲给大家听。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父亲树林和鸟》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1~2课时。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猎等字中边鼻音的区分;幽的笔顺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变写,不要写成水字,翎字第二笔的捺变成点,喙字第四、五笔的书写可以老师范写一下。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3、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体会。

4、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学生谈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上下文说说鸟有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6、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我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1、师生共同小结全文。请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分角色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附:板书设计。

父亲。

最喜欢幽深的树林。

快活的小鸟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听到鸟唱。

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新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303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本班共有学生49多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父亲树林和鸟》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父亲、树林和鸟》。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后,你会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1:父亲、树林和鸟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2:父亲是不是种下了一片树林,树林又吸引来很多鸟呢?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在学习课文之前呀,生字宝宝们跑出来了,他们说要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出示词语)。

生:复习生字。

师:红色字是我们平时容易写错的汉字,你们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问题?(“鼻、雾、蒙、翅”)。

生1:写“鼻”时要注意上边是“自”不是“白”,下边不要写出头。

生2:写“雾”时要注意“雨”变成“雨字头”,第三笔要变成横勾。

生3:写“蒙”时要注意中间有一小短横不要漏掉。

生4:“翅”是半包围结构,“支”的捺要写得舒展,把“羽”托住。

生:认读词语。

师:生字我们现在都学好了,不知道放在课文里面你们还能不能读准确呢?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并标好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告诉我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师:找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什么?(指名答)。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他的喜欢是一时的吗?(不是)。

是多久?(一生)。

“一生”说明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感情很深,谁再来读这句,体会父亲深厚的感情?(指名读,全班读)。

感情多么深厚啊!课文的第一句就概括地写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板书)。

那课文剩下的部分都是具体地来写这句话的。(板书)。

生:父亲先看到了叶子在动,然后闻到了鸟味,又听到了鸟在歌唱。(板书)。

师:找得非常准确。作者就是通过先写父亲看到了叶子在动,再写闻到了鸟味,最后听到了鸟的歌唱的方式来把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写具体的。现在我们仔细阅读2—9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爱树林?用“______”画出来,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2—9自然段,和同桌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谁来说说?

生: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师:从这句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从“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我知道父亲观察的很仔细。

师:这是对父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动作描写)(板书)。

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句吗?(指名读、全班读)。

同学们,你会对什么东西望了又望、闻了又闻?(非常喜爱的东西)。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谁再来读这句?要读出那份喜爱之情。(指名读)。

那父亲望到了什么?

生:有叶子在动。

师:那我望到了吗?(没有)。

生:齐读“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师:为什么我没有望到?父亲是如何望的?

生: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比我看得更仔细。

师:父亲看到叶子在动,他就知道了什么?

生:林子里有不少鸟。(板书)。

师:父亲是怎样说的?(喃喃)。

什么叫做“喃喃”?

生:不停地小声嘀咕。

师:请你模仿一下父亲的样子。(指名读)。

为什么要“喃喃”地说?

生:怕惊动了鸟。

师:我看到鸟了吗?(没有)。

生:齐读“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还有哪句能体现父亲爱树林和鸟?

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师: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笔直地站立。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父亲看树林看得很投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凝神静气。

师: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一个词来替换它吗?(聚精会神)。

这个词描写了父亲的什么?(神态)。

那怎么样叫做凝神静气呢?应该是什么表情?(指名演)。

父亲在那里越看越投入,像大树一样生根了,一动不动,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这句。(齐读)。

父亲如此投入,是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凝神静气地兀立在这,不仅望到了叶子动,还闻到了鸟味。我闻到了吗?

生: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师:这说明父亲不仅观察仔细,而且对这片树林非常熟悉,熟悉到连各种鸟的气息都能分辨。

自由读10—15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知鸟有气味?

生: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你平时见到什么东西会是热腾腾的?(热气蒸发的样子)(指名答)。

我们平时见到的刚炒好的饭菜,刚出锅的包子,刚做好的热汤面,我们都能够闻到它们的气味,那鸟的羽毛被焐得热腾腾的,也一定会有鸟的气味。

生: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师:“喙”指的是嘴。请同学们起立,张大嘴巴,深呼吸,此时什么感觉?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就是“舒畅”。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读这句。

深呼吸后,鸟要准备干什么了?

生:“鸟要准备歌唱了。”

师:听过鸟的叫声吗?想不想现在听听鸟的歌声?(播放音频)。

鸟叫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鸟真的唱了起来。

师:鸟儿歌唱时心情怎样?用文中词来回答。

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师:你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此时仅仅感觉快活吗?还有什么别的心情?

生:担忧。

师:默读20—23自然段,想一想父亲在担忧什么?

生:鸟最快活的时候,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为什么?

生: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师:从父亲的担忧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非常的爱护鸟。(板书)。

如何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猎人都具备什么特点?

如果父亲真的做了一名猎人,会有什么结果?

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人打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爱护小鸟,保护小鸟。

师: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王维的《画》,请大家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这首诗,再次体会“人来鸟不惊”的和谐景象。(播放音频)。

师: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来到了尾声,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树林中去看一看,亲自看看鸟是如何飞的,亲耳听听它们动人的歌声!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来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请找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铁罐的自以为是和陶罐的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鹿》,伸出你们的指头,和老师一起认真把题目写下来。生齐读课题。

《狮子和鹿》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导读提示,我们一起来读读,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形式概括:

这个故事主要讲一只鹿欣赏(),去抱怨();而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的角差点儿(),可()的腿却让它()。

三、品读课文第1—4自然段,感受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

1、欣赏鹿角的美丽。

鹿角到底美在哪呢,让小鹿如此欣赏?请你们找出来读读,并用“—”画下来。

1)当鹿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2)指导读出这时候鹿的语气。

2、抱怨鹿腿的难看:鹿悠闲自得地欣赏美丽的鹿角时候,忽然觉得自己的腿很难看,开始抱怨了,他是怎样抱怨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并用“—”画下来。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指导朗读:这时候鹿的表情怎样?请学生带着表情朗读,读出不满、抱怨、嫌弃的语气。

四、品读第5—7自然段,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6自然段。

2、交流:为什么美丽的鹿角差点儿让它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预设一,学生可能会说: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差点儿让它送命。

(当鹿的角被树枝挂住的时候,鹿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二,引导学生:有力的长腿让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多亏了四条细腿;而当鹿角被挂住了,眼看就要被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向前奔去,狮子再也没有追上,多亏了四条细腿啊。

(这个时候,鹿又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惊险。

4、悟理。

两只美丽的角让鹿差点儿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迁移拓展。

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最后师总结: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同学们可以去读读《伊索寓言》,相信同学们在读后会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满足。

教学反思。

这节课因是略读课,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已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自已明白了,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

小学语文三年级知识点部编版

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

”——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修改病句的方法:

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新编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编语文三年级北京版教案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26、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退伍军人的发言(实用17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和长度的限制,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发表观点和表达思想。这些发言稿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修改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发言稿。
  • 12-24 区域活动小班教案目标(通用18篇)
    小班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小班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小班教案范文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活动。1、能够具体说出自己玩具的由来
  • 12-24 医院采购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14篇)
    采购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和竞争力。如果你还有关于采购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常见问题的解答。1.采购部总计定员人,月定额工资总计元。3.采购主管
  • 12-24 纺织加工合同(精选20篇)
    加工不仅仅是对物质的加工,也涉及到对信息、数据等的加工处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工技术与应用范例,供大家参考。合计人民币金额(大写)二、质量要求技术标准、供
  • 12-24 学思践悟发言(优秀15篇)
    发言稿的结尾需要总结提炼出核心观点,并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发言稿示范,希望对大家的发言稿写作有所帮助。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而学思践
  • 12-24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报告(汇总17篇)
    工作报告是对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和问题分析的一种总结和概括,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工作报告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
  • 12-24 建设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在某个事件或经历中的感悟和体验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在这段时间里,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许多
  • 12-24 小学音乐教研活动计划总结(精选17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目标、组织、实施、反馈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得出结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想要了解活动总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范文供参考。
  • 12-24 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热门14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个人成长的机会,通过总结自己的工作,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检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那么我们应
  • 12-24 青梅采购合同(实用23篇)
    对于公司来说,采购是保证生产和营销顺利进行的基础工作。查看以下采购实践案例,了解企业如何有效管理采购流程。注册地址:(注:以营业执照为准)邮编:通讯地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