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实用17篇)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实用17篇)

时间:2023-12-25 15:08:24 作者:雨中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文(实用17篇)

看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经济发展建

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文章建议库区以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建议安置区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近郊地区可以建设观光农业,城镇化地区可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并需要特别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育、保护和有效利用。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时,移民区域要争取在受益区获得市场保障,受益区可以针对移民区的农副产品、工业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库区和安置区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可以通过与受益区建立的市场平台进入受益区,经过具体的.销售渠道直接进入大中超市,实现无缝对接。

最后,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加大科技种植的普及,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将移民区已有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由移出区带入移入区,进而实现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加快德宏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民营经济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并即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我县而言,发展民营经济在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缓解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县民营经济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就如何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解决发展中的中梗阻,使民营经济快速成长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目前,我县民营企业有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户,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户,生产加工型企业户,民营科技企业户。××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总产出万元,产值万元,实现增加值万元,占全县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实现利税万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在体制上,民间投资仍以个体户和合伙制为主体,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股份制企业在民营企业总量中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仅为:,其他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投资积累能力不足。在投资方向上,民间投资往往盲目跟风,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行为短期化,偏好贸易而不愿埋头实业。在产品结构上,大多数以初级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从行业结构上看从事流通的多,加工型、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同样是发展民营经济,享有同样的国家政策,因为思想狭隘,发展畸形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追溯根源主要有六个方面原因。一是开拓市场意识落后。我县许多的个体私营业主思想守旧,只愿意本地发展,不愿离土离乡,到外地开拓市场。在某一领域本地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宁可在本地的市场中艰难的分得一杯羹,也没有到外地开拓市场的计划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放的市场意识,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创业的足迹,温州人的经销网络几乎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与这种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相比,我县的经营者小富即安、老守田园的思想观念就十分突出了,并且有极强的地域代表性。二是投资领域单一。人们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只注重眼前利益,看重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如餐饮业、娱乐业、食品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比较低,是民间投资的热点。一旦某一行业出现高利益倾向,投资者便把资金纷纷投向这一行业。目前,我县娱乐业、服务业的民营经济数量已经饱和,但仍有不少人把投资方向定位在这两个行业,盲目投资再加上有限的消费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造成一些投资经营者经济上的损失以致从这个领域当中被淘汰,造成资本的浪费。三是发展新兴产业认识不足。目前,民间投资者投资的方向大多是正在收益的热门行业,缺乏独创精神和超前意识,对新兴产业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在犹豫中就被别人抢占了先机,等意识到它的可投资性,别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抢占不到市场,也就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四是经营行为不够规范。个别经营户的守法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无证经营、违章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等问题屡屡发生。这不仅给国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危害,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声誉,影响了其快速健康发展。五是职工权益缺乏保障。有些私企中工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工不仅超时工作,而且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更谈不上福利待遇、工伤保险等,劳资双方缺乏沟通的渠道及合同约束,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出现意外往往引发经济纠纷。这样就难于吸引人才,影响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的地区,城市经济能力及城市功能提升的也快,我县要实现撤县建市、建设松嫩流域富裕县的目标,就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及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共性就是缺少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信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要靠投资,投资能否获得好的收益主要在于投资决策。要选好投资方向,需要信息支持。因此民营经济发展必须重视信息,在决策前需要了解将要投资的行业和产品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状况、供需情况、国内外主要厂家及其市场份额、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更新换代情况、市场前景、生产厂家的发展计划等。其次,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要对投资的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认可行后再决策,可以减少投资损失。政府应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形式,发布各类商业信息,信息内容要紧紧围绕百姓投资的需求及投资专家对一些行业指导性的分析和评论上,真正发挥政府信息引导功能,增强民营经济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民营经济投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间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二加大是政策扶持。民间资本积累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如何让百姓把自己手中的钱拿出来创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合理引导。目前,许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倾斜,对民营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我们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重点在资金融通,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和相关土地开发等方面,制定吸引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创造宽松有序环境、保护民间投资者的正当权益,鼓励民间自主创业。三是发展中介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投资局势变化也很快,民营经济要找准发展方向,没有中介组织的服务是不行的。目前,我县有各类经济人人,行业协会个,这些已经满足不了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要培育、壮大各类中介组织,完善中介组织的服务、引导功能,把中介组织建成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建成民营企业可信赖的服务机构。四是依托区域资源。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办基地、拓市场、推广科技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壮大民营经济。五是减少发展成本。民营经济大多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正适合我县劳动力市场人才的`层次。所以应该把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生产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利用低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六是更新投资观念。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民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自主创业精神,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因此,要调动百姓求富思变的创造力,培育不靠政府靠市场,不找政府找项目的创业精神,形成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民营经济发展局面。

三、发展民营经济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我们在努力壮大民营经济的同时也要澄清模糊认识,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是澄清企业要上规模的认识。从经济学上讲,企业一上资产规模,就成了大型企业,其资本有机构成就要上升,资本就要替代劳动力,就容纳不了劳动力就业,如果非得扩大规模,劳动力就业规模也要扩大,这样的企业最终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侵蚀资本利润而难以为继。我县许多这样有一定资产规模,但就业劳动力很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所谓上规模的国有企业的亏损,倒闭和破产,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都让民营企业在资产方面上规模,那么这样多的劳动力到哪里就业呢?如果让他们在人数方面上规模,那么会不会像国有企业一样破产倒闭呢?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如果硬是让他们舍弃自身的比较优势,而盲目上项目,扩大资产规模,力不从心地接收很多人就业,把规模搞大,那么大多数企业离破产和倒闭的期限也就不会太远了。

二是澄清技术上档次的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固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需要顶级专业人才,而我县大部分劳动者属于低级技术、低级层次,把目光都投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不符合我县实际,我县大中专毕业以上的比例并不高,如果要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技术档次都提高了,大部分劳动力也将面临再就业和转移就业。

东莞经济发展论文

东莞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总体上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今后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现在东莞市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分析东莞市的发展模式人手,对东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在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模式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东莞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东莞经济的发展模式(简称“东莞模式”)及其特点和成就。

1“东莞模式”的概念。

“东莞模式”是对东莞经济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主要指东莞充分发挥人缘、地缘、政策优势,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迅速实现农村工业化、产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三赢模式,它不仅使东莞赢得了在国际经济中的一席之地,而且使国际资本寻找到了一个低风险、高回报、较稳定的投资场所,同时,更为重要的,这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成功尝试。

2“东莞模式”的特点。

第一,台商高度集中,在一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有三千多家台商企业。

第二,传统劳力密集产业逐步被资讯科技产业所替代,高科技成分不断提升。

第三,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产品全部出口的经营方式,提升了台湾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使东莞成为大陆的出口重镇。

第四,地方当局主动为台商排忧解难,而台商也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形成台商与地方的良性互动。

第五,台商以东莞为家,把家眷也带到东莞来落户。

3“东莞模式”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多年,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一个知名的工业制造重镇,东莞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其核心要素是外向型经济主导、区外劳动力支撑、合作共赢的营商文化、务实有效的政府管理和发展创新的主动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向前推进,东莞的城市化水平也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社会各个方面均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村改居”工作的深入,东莞真正以农业为生的传统农民已寥寥无几。东莞的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几年来东莞还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典范品牌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综合竞争力第一名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30年来,东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自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进入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时期。面对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东莞市政府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双转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管理、惠民生,初步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20xx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7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人均生产总值56500元,增长10%。以来虽然世界经济有所复苏,外部需求有所上升,但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东莞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从东莞目前来看,经济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出口订单仍以短单、小单为主,实现出口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66344元,增长14.6%。工业生产和出口均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1213亿美元,增长28.8%,其中出口696亿美元,增长26.1%。从今年年初开始,东莞又出现了用工紧缺的情况,加之企业成本增加、贸易摩擦、利润较低等问题凸显,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多的困难。外商投资出现下降的趋势,民间投资未有效释放,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未恢复,经济整体态势仍将面临一段调整时期。

1发展方式粗放。

众所周知,东莞模式主要是靠资本、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在这三大要素中,除了资本外,土地、劳动力供给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粗放式发展方式相伴随的是高排放、高污染。东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极高的环境代价。相关资料表明,东莞的环境承受力也接近了极限。

2资源制约明显。

受国内、国际市场供应的影响以及重工业化的加速,东莞资源、环境双约束和经济增长矛盾不断加剧,近年几番遭遇的“油荒”无不向东莞地区拉响了能源警报。

3对外来资本和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

“三来一补”的主要特征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其优点是可以克服技术、管理和资金的不足迅速发展起来,缺点就是弱化了本地竞争力。一方面,研发、销售在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赚取廉价的加工费,附加值较低,产业体系落后;另一方面,这一模式导致本地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经济受外部形势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的风险。

4特殊的人口构成制约了经济社会转型。

东莞模式造成的'东莞人口构成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严重倒挂。东莞的产业大军主要由非户籍的外来人口构成,这个庞大的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游移性,对东莞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十分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离开,这势必会影响产业的稳定性。东莞人口构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东莞低端产业所吸引的人口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务工者,统计资料显示,在东莞的就业人口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69.4%。总体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口构成,极大地制约了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升级。

1产业调整。

从存量调整方面看,对传统产业,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实现升级换代,要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并果断淘汰少量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甚至完全只能靠违规排放才能生存的企业。产业增量调整方面,要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把重点放在大项目引进上,并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起东莞的现代产业体系。

2坚持科学的经济发展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区内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的协调,对涉及和影响整个区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应当通过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组织和与之相对应的基金及机制来加以协调解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产品结构,使资源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布局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人口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产业整体竞争力领先珠三角,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对于改善东莞经济的依存度,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水平;第三,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第四,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拓展内需;第五,加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第六,建立完善的外贸指标体系。

4协调人口的发展。

把游民变移民。要立足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调整户籍政策,吸引一部分有意在东莞长期工作生活、素质较高的人口群体入户东莞,协调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比例。

5走智慧发展的道路。

智慧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经济产业,由互联网和物联网相结合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可以借助虚拟经济的翅膀再次腾飞。金融危机中东莞表现令人欣喜,而今后东莞经济转型升级要走向何方关系到东莞未来30年能否继续引领中国的经济发展。东莞有很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如果能够在智慧经济发展上抢占先机,就可以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从而实现成功转型。

经济发展建

我国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文章总结归纳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四个主要政策阶段,将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相结合,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应坚持的策略。

[]。

经济政策;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农业方面率先成了我国进行改革的重要领域和试点路线。在国家经济飞速腾飞的过程中,我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又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最为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施行,推动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之后的经济改革之路累积了改革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要想走出一条独属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所推行的一系列策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的浪潮开始在全国掀起,1950年6月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让农民开始当家做主,说明了农业发展应当遵循其生产规律,要协调好生产与人民群众相互之间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功,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到了1952年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大幅递增,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当时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稳定了物价和社会民心,为我国之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标志着改革的春风由此吹遍了全国,我国开始将改革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由于当时的人民公社制度作风浮夸严重违背了客观实际的发展,所以在被废除后迎来了由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试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这是我国人民基于现状而进行的一次飞跃。激发了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由农民自己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明确了劳动者的责任,消除了农民的恐慌心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产品供给量的全面增长,解决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的农村人口贫困难题,稳定了人心,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

(3)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中国开始从发展集体经济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在农业方面放宽力度,农产品供求开始由市场调节,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取消,以粮为纲的农业单一结构被打破,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化、经营化转变。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拉动国家工业产值,活跃市场经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活跃了中国的农业经济,使得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4)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可以结合农村各个地区实际特点,建设专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和绿色农产品,既宣扬了民族特色文化又可以带动当地旅游观光收入。利用互联网与我国农产品产销进行完美结合,完善“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物流链和周边的基础设施,充分借助国际合作平台,节约农产品进出口时间和成本,提升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我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我国农业与国际接轨的大好时机,应积极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立足于当下国情,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底蕴丰富,农耕技术水平高,劳作经验丰富,且中国国土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广阔,有着各个方面适宜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条件。但同时我国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清洁能源日益减少、森林植被破坏等农业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农业发展目前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在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情况结合的基础上,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应坚持以下策略。

3.1、完善土地政策。

社会在进步,形势在发展,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应当与不同时期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相适应,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适应中国形势的新变化。应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等,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为实现城镇化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合理利用土地,适度控制土地开发。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推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3.2、扶持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政府想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保障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深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小康目标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完善扶持政策,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继续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3.3、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经济模式逐渐显现出了不足,逐渐跟不上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农业经济在遭遇瓶颈之际及时转变了发展思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提出了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及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化”同步发展策略以我党的“三农”政策为指导思想,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着力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在城镇互动中实现同步和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既是我党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社会转型的重要机遇。

3.4、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于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别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科学化手段、集约化方法、产业化目标、商品化特征,广泛运用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经营方式来发展的新型农业。目前是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型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的过渡期,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建设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加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以科技兴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才能始终保持决策的科学性、高瞻性、前沿性,达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1]胡跃高.农业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传云.2017年中央1号文件解读[j].农机科技推广,2017(2):10.

经济发展建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林业的营造、建立与管理,使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尽快探索一条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特别是迈进21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林业经济的关注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产品多样化经营、林业政策法规的制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就林业资源面积来看,我国天然林面积、蓄积保持增长态势,人工林面积更是快速增长,林业采伐的重心逐渐由森林向人工林转移,林业个体经营比重也获得显著提高。总而言之,我国林业经济已迈入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

2.1、林分质量较差。

近几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略有上升,但人工林体系与天然林体系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缺点,人工林林分由于品种比较单一,林分稳定性不强,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弱,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难时容易出现大面积甚至全林分的死亡。还有,林木生长周期较长,目前所培育的多是中幼龄林,到这部分森林长到可供人类使用的成过熟林时,尚需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的时间,等待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森林经济的低产期。

2.2、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例如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结构不合理、思想认识上有偏差等。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的总体进程。另外,我国林业产业的结构、布局不合理,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造成了我国林业产业不能适应现代林建设的局面,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少数干部群众把林业产业化等同于木材加工业,没有正确认识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林业资金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与林业产业相关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很难出台,从而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经济效益的发挥。

2.3、林业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的林业生产技术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林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林业生产效率低下,许多林业生产活动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不高,加大了林业生产的强度,对林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难题。生产技术的落后还体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这一方面,由于没有一支专业技术强、素质高的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林业生产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总之,我国林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这成为了林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瓶颈。

2.4、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我国比较重视林业的发展与管理,对林业的管理体制也进行过多次改革,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是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政企合一是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为主体,采用行政手段对林业产业进行直接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管理环境,不利于地方林业的经济发展,使得林业企业无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导致了林业管理水平比较低,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比较缓慢。

3.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林分并大力提高森林质量。

对于现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应将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到底,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我国仅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必须让损失殆尽的天然林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对于目前正在建造的人工林以及人工次生林,更需要学习自然的进化方式,随着林龄增加,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及时调整人工林林分结构,改变其单一性,增强其抗逆性,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同时,改善林分内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使其能够尽快地发挥经济效能。对于林木优良种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针对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区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方法等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森林资源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3.2、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

我国林业经济改革的主题就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我国林业主要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经营公益林,促使商品林真正地走向市场。林业分类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将林场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类,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对林场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林应该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管理,通过实行森林效益补偿机制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商品林的资金应该由生产经营者自主解决;三是建立适应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改进森林的经营方式,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来制定适应各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以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同时还要根据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经营方式并进行改善。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解决木材短缺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的整体效益。

3.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关系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环境下林业产业的新发展,可以不断地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对树种和林种结构进行调整,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环节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交通状况等来选择适宜的树种、林种。另外还要向深度延伸林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中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延长林业的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研发新产品,更新换代老产品,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是指森林旅游业,我国的森林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规模小,设施也比较落后,但其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因此,要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其宣传力度,多渠道引进资金,将森林旅游业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科技兴林,依法治林。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林业的管理不仅要有行政管理,还要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进行全面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大林业产业的执法力度,保护好林业环境,健全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同时实施科技兴林,加大林业科技人员培养力度,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林种、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需要。为此,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林业资源,加快林业资源的营建,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方法,统筹规划,提高森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率,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建

伴随社会的进步,农村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探究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农村能源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基于能源角度,农村能源指的是基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就地开采可以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包含了石油,煤炭,核能以及天然气等一些能源,同时还有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一些自然性能源。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生物能源。基于当前的发展来观察,一些非常规能源尚且不可以大规模使用,将这些能源称作补充能源或者说辅助能源。基于经济角度来讲,对于农村能源的建设包含有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同时还有能源的具体利用问题等。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能源种类数目比较大,并且分布也较为广泛,这些能源可以再生。基于能源种类数目来看,不但包含有生物能源,例如说生物质能以及非生物性能源,同时还有地下能源,例如说地热能等。基于分布范围来讲,在我国地区到处都存在着一些可利用能源,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各地区能源分布得不平衡,因此呈现出地域性。并且,能源具有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能源之所以具备这些特性,是因为能源受到了该地区自然条件以及地域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开采的过程里,一定要注重多能互补。生物质能源以及自然能源均是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是消耗不完的,并且对环境无污染,例如说太阳能。基于能源互换层次来讲,例如说可以将太阳能置换成生物质能,而水能则可以被置换成机械能。农村地区的能源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其中可再生能源有水能与电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等。二,非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包含了一些传统能源,例如说畜粪以及秸秆等,另外还有太阳能与风能等一些能源。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同时为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做好了铺垫。但是,农村设施的改善及时地满足了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条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对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则会带动农村的能源建设速度,反之,则会阻碍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发展。不仅如此,能源发展速度和消费速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能源消费水平反映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伴随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我国能源的消费量会慢慢减少。

通常来讲,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数量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基于某种时空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首先,农村地区对能源数量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慢快;其次,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最后,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一类情况往往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开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较低,管理技术落后,并且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比较高。第二类情况往往会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使得他们对能源数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最后一类情况往往是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期,在这个时期里,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并且管理技术也有了巨大地更新,而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也降低了不少,所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不需要增长能源需求的数量,甚至有可能会减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同类甚至同类的不同产品均有可能会出现质量差异;假如能源产品的质量提升了,那么它们的利用率也就会提升,进而会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当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时,那么就会对能源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带动了各领域的发展,所以加快了农村地区能源需求数量的提升。

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不但包含了开发使用,同时还有节能以及服务工作方面。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物质保障,使得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第二,能源作为农产品结构的一个构成要素,基于本质来讲,农业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第三,能源建设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确保农村发展保持着平衡态势。第四,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第五,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劳动生产效率。第六,推动了农村生产技术的更新。

[3]刘洪波.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j].农民致富之友,2013,09:177.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

当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要想对当前农业经济现状进行改善,需要依靠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思路,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与当前国际潮流相适应,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从而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更好的解决。

本文立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探求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把农业投入、生产、加工有机的统一起来,在高度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变废为宝,开辟农产品利用的新出路,将传统的经济体系转变为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的选择。

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单纯是农业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虽然实行计划生育已经多年,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问题还是存在,这对我国的农业资源有很大的压力。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占66%、平原占12%,有戈壁、沙漠、冰川、雪地、石山、裸地和高寒荒地2.66亿hm2,占国土面积的27.7%,这些地区基本上不能进行农业利用[1]。

近年来,资源过度开发以及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愈发严重、荒漠化扩展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的面积不断扩大等一系列的因素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小有成就,但农业方面投入不足,造成的农业技术装备落后的状况也制约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农业规模庞大,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这与农业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

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农业科技人员利用率不高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新技术无法及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造成农业生产只依靠传统劳动力的比例较大,农业技术装备落后也带来了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负面影响。

1.3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

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依靠传统农业模式和人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业家庭收入不高,加上陈旧的观念,农村人口受教育机会有限。

农村劳动力知识的缺乏,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缓慢,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经营模式改进[2]。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农业和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为动力,带动农业的发展,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5r”原则,具体做法为: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再回收原则(reeovery);再制造原则(remanufacture)。

要想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就要转变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观念,首先政府带头转变观念,制定好相关的政策,一定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政策的良好执行。

其次,农业劳动力要在政府的带领下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科技发展给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

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树立先进的生产观念,调动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积极主动学习新型农业发展技术,将新技术投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最后,社会风气需要改变,要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的进步性,社会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舆论会引起国家的决策,对农业循环经济起间接的影响。

2.2科学规划,合理宣传,引导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

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科学布局,考虑到区域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产业优势,建立最优农业生产体系。

2.3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科技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农业循环经济更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资源的重复利用与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融合,没有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诸多环节都无法实现,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投入大量经费培育新品种、改良基因、新型农药的研发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循环经济做铺垫。

3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面临人多地少的国情。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餐桌上的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既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间的尖锐矛盾,也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农业循环经济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依靠科技发展,政策支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何龙斌.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5).

[2]沈淑霞,吴洪钟.当代美国农民教育对中国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启示[j].世界农业,,(9).

柳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柳州市非公有制教师待遇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发达的集体经济,才能更好地扶持家庭经营及个体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发达的集体经济,才能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大的集体经济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以经济为中心的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此我乡对祝家营村做了深入地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灵宝市西阎乡祝家营村位于西阎乡政府北2公里处,距离灵宝高**站和连霍高速灵西出口较近,南近310国道,交通较为便利,村共有11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570户,2384口人,党员80名,耕地面积5800亩。该村有四大千亩基地、三个模板厂、七个棉花加工厂、两个果干加工厂、两个养猪厂、五十个小型养殖厂、一个休闲洗浴餐饮为一体的度假中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85元。200套的新型农村社区连排小院,配套的卫生中心都在施工阶段,预计投入使用。

2、发展模式和途径。

祝家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采取对外招商、大力扶持、政策优惠、以上游带动下游配套产业发展的思路,村干部在支部书记王电吉的带领下,多次到外地考察,探索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1)东来木业经过多次考察,发现本地多数木料运输到外地的`板厂加工后再以较高的价格输入到本地市场。村双委积极探讨,研究决定将客商引进到村。由村里提供经营场所,客商负责经营,群众融资参与,三方结合,互惠互利,增加了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同时转移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劳动力缺少的困境。经过努力东来木业在祝家营村成功落户,而且发展的十分壮大,总投资超过千万元,带动了五个中型树皮厂的加工,成品模板院校****,年创收500余万元。

(2)西阎乡棉花种植面积较广,一河之隔的山西棉花种植面积也较大,考虑到这些条件,村双委积极鼓励村民发展棉花加工厂,提供优惠政策,跑资金,安排电源、建厂房,党员张增高看准机会,采购先进设备,学习专业技术,办起了第一个棉花加工厂,带动村里经济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初步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他的号召下,村先后办起了7个大型先进的棉花加工厂,安排了近百人的劳动力,激活了百辆车的运输,解决了群众的卖花难的问题,推动了村经济快速发展。

(3)村农贸市场,该村是中华巨葱种植第一村,瓜棉套(农户承包滩地)上万亩,销售十分困难,村双委研究建起第一个村农贸市场,市场有专门人员管理,为群众联系货源、招客商,解决了农产品买卖问题。

(4)祝家营村群众思想灵活,经济发展意识强,村两委联合村经济能人通过土地流转整合30亩土地,发展特色农家乐产业,投资建成槐香园度假村。安置群众60多名,配套特色类农业种植120亩,在安置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3、发展效果和前景。

东来木业落户祝家营后,带动村民发展五个小型板材厂,主要做木材原料的粗加工,为东来木业提供原料。累计投资500万元的板材加工厂经过滚动发展,年加工板材2000方,安排就业50余人,年增加集体收入110万元。为增加集体收入、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党员张增高发展棉花加工,带动6户群众也办起了棉花加工厂,年加工棉花900余吨,产值达2100万元。槐香园度假村依托周边特色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季节采摘,就地加工土色土香的农家特色庄园,解决农民增收,安置群众就业,形成农村发展的新方向,仅此一项,周边120亩土地可增收1600元。

4、主要特点和经验。

结合祝家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由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经济落后村转变成为人均纯收入7785元的先进示范村,从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验如下:

1、要配强班子。发展经济以人为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村班子来作支撑,选好配强“领头雁”,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2、要找准路子。要摸清村情和群众意愿,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好村级经济发展的中远期规划。同时,乡党委、政府要抓好指导,整合资源,落实好帮扶工作,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

5、意见建议。

1、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一要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方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要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三要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和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切实履行村务公开制度。

2、要优化政策,加强扶持。

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惠的政策扶持,离不开优越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我乡现还处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起步阶段,各项政策的扶持显得更为重要。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应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项目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等。二是合理配置好村级土地使用权。不少村干部反映说:“上面只要给政策他们就有办法”。在不违反政策的原则下,适度给村里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将能给村里解决大问题。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在用地、税收、信贷、用电等方面,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政策优惠,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是开年后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正视问题,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狠劲,全面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集体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整治优化经济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于7月和3月两次召开整治经济环境动员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讲,当前我县的经济环境远未得到根本性改观,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发展的生命线。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经济,环境是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总是加速向经济环境好的地方流动。企业、企业家也如同“候鸟”,总是选择综合环境优越的地方发展,即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发展环境上的竞争,环境作为“软实力”,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区域发展的生命线。谁能抢先创优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长三角”、“珠三角”能快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灵活的机制、优越的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苏州等地方,现在就是靠服务环境、靠产业链招商,在营造低交易成本环境上处处走在前头,从而汇集了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新优势。省内的宜都、通城等地方也是靠环境实现后来居上的。就拿我们周边来讲,黄冈市区和武穴、团风、麻城等地之所以近年来能吸引大量投资,经济发展加速,也是由于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罗田与这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上的差距,实质是环境上的差距。我们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下狠心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优良环境“小气候”,创造优良环境新优势。

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不优是当前发展的最大障碍。年前,县委、县政府组织专班开展了经济环境调研。从调查的情况看,环境不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政令不通、政策得不到落实。县委、县政府整治经济环境的政策出台了不少,文件发了不少,但有的部门当作耳边风,有的执行起来打折扣,有的根本不买帐。比如企业宁静日制度、检查审批制度、处罚审查备案制度、主要审批必须进行政服务中心的制度等没有很好地落实。二是“三乱”现象屡禁不止。“收费养人”、为钱“执法”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部门执法变了味,不是侧重于事前监督管理,而是“万事钱为先”,动不动就罚款、收费,并且都有“尚方宝剑”,动不动就套框框、搬条条、划线线,以收代管,以罚代管,把法律赋予部门的权力外延扩大,随意扩大自由裁量权。有的招商引资企业、大企业不敢去就到小的企业去,自己不敢出面就请上级部门来办,城区环境抓紧一点就往农村跑。有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有利可图的事不同的部门争着办、越权办、同一部门几套人马抢着办,无利的事谁也没有责任心。有的只收费不服务,有的利用职权搭车收费、强行服务、强行摊派。三是衙门作风盛行。企业视时间为效益、为生命,有的部门抓住这个痛处,故意刁难,直事弯着办,急事拖着办,难事卡着办,一次能办成的让你跑几次才办,正当的手续找熟人才办,多次请客才办,甚至给好处才办得快。不管什么级别的干部,不管到企业搞什么检查,不管检查要多长时间,专业人员接待还不算,非要企业主要负责人全程陪同,不然就是不重视,就要找茬子。企业有困难需要领导出面才给解决,直截了当的事领导电话协调还不行要当面,当面安排的事不催上几次落不了实。四是少数办事人员素质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到企业强拿恶要,变着法儿吃拿卡要;有的以过期的收费文件讹诈企业;有的做笼子、设圈套,看到你违规先不指出来,猫在旁边专门等着罚你的款;有的有一点小权力就要发挥到极致,一个中层干部,单位领导决定了的事没有打点他办不成,涉及收费和罚款的事先是狮子大开口再得好处卖人情,所谓“小鬼难缠”。五是办事效率不高。不管什么工作都要成立领导小组,不管什么事,都要开个会。于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会议应运而生、政出多门、内容繁杂,都重要都不重要。车多塞路,船多塞港,什么事也干不成。在少数部门落实就是开会、协调就是喝酒、监督就是收费,影响极坏。六是司法环境欠佳。有的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管,动不动就下处罚通知书,到期往法院一送了事。一起几百元标的额的案。

件,有的没有几千元、上万元下不了地。一些民间“讼棍”挑刺架讼,钻牛角尖找官司打,使一些企业蒙受损失。一些经济纠纷案件诉讼成本高,一拖几年结不了案、执行到不了位,赢了官司输了钱。七是企业周边环境不优。“四强”“四霸”有所抬头,严重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少数群众存在“靠山吃山、靠企业吃企业”的意识,胡搅蛮缠,惹是生非。企业动一草一木,就漫天要价。八是要素环境仍受到制约。主要是企业融资困难,为企业提供的信息咨询、项目支持及其他配套服务难以满足其需要。

上述问题的存在,给罗田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一是严重损害罗田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干部思想僵化,法制意识淡薄,为政不公不廉,社会诚信缺失,罗田会被贴上形象不好的标签。二是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据企业反映,现在前期投入成本占整个项目投资总额30以上,而发达地区在10以下。兵马未动,粮草已去三分之一,投资者谁不望而却步?负担重、成本高,现有企业又如何能生存得了?新生企业少、老的企业发展不下去,就业就少,财源就枯竭,就越穷越乱收乱罚、越乱收乱罚越发展不起来。三是严重腐蚀党员干部。有的单位把乱收乱罚的钱,用于吃喝玩乐,请客送礼,做房子买车子,甚至中饱私囊,就会滋生腐败现象,垮掉一批党员干部。四是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执法行为代表党和政府的行为,是党和政府形象在群众中的具体体现。“三乱”行为只会把党和政府推到群众的对立面,必然失信于民,影响社会稳定,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发展首先要从环境抓起。发展不够是罗田最大的现实,加快发展是全县人民最强烈的愿望。今后五年罗田面临历史上最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年前县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了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宏伟的目标鼓舞人、激励人,更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真正动力。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占有财富、享受财富的过程。加快发展必须充分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必须充分调动全县人民的创业积极性,形成一个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氛围。创造财富者低三下四,少数执法者趾高气扬,又如何能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既然环境不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抓创业、抓发展就要从环境抓起。因此,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任期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来考虑,作为今年的第一项大的活动来安排,作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第一件大事来抓。

二、进一步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举措。

解决环境不优的问题,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根本上、从长远看要靠加快经济发展,要靠深化改革,要靠机制创新。从当前来看要采取突破性措施,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打击开路,解决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此前整治经济发展环境之所以效果不显著,手段过软,打击不力,没有触及到当事者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说明,光口头教育、号召是远远不够的。铜锣赶麻雀,连赶两遍就不管用。必须要动真的,来硬的,始终保持高压的态势。谁损害罗田的经济发展环境,谁就是罗田人民的公敌,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谁就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特别是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第一次要由责任单位“一把手”公开退款,给当事人、分管领导和责任人通报批评;第二次要给当事人、分管领导和所在单位黄牌警告;第三次要将责任部门列入重点管理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当年不得评先表彰,不得授予文明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不得提拔晋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还要给当事人、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是垂直部门的,要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向其上级部门反映处理情况,并宣布其为不受罗田欢迎的人。县委办、县政府办已经下发了《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处理意见》,要认真抓好落实。这里与同志们打个招呼。凡查处破坏环境的案件,不论涉及到谁,一律要查实处理到位,并且从我做起,任何人不得说情、护短,不得包庇纵容!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天起,每半月以书面形式通报一次投诉查处情况,每月召开一次经济发展环境案件通报会,对乱收乱罚的要在会上公开退款。具体执行以前的从轻,这次会议后从重。

(二)抓制度完善,解决好执法不规范、服务质效不高的问题。要在继续沿用过去成功作法和行之有效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外地经验,结合罗田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以执法服务的提速、创新推进环境的创优。重点要完善和推行以下八项制度:

一是首查先行责令改正制度。执法部门在首次发现行政对象发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可以不予处罚的,先行责令限期改正行为,逾期不改再依法处罚。目的是减少以罚代管、以收费代服务的不正常行为。凡可以教育解决问题的,严禁罚款解决,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二是检查、处罚、评比审批制度。除省、市、县统一进行的日常检查外,其他检查和执法行为,必须实行“检查准入制”,由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审核把关。一家执法单位对同一企业进行多项检查,原则上必须合并项目、固定人员、集中时间进行;多家执法单位对同一企业同一方面的多项检查,要由县政府法制办牵头协调统一进行,不得多头重复检查,更不得超权限、超范围检查。凡涉及对企业的处罚,必须报县政府法制办审查备案。县直各部门无权在企业举办任何评比活动,凡冠以罗田县名义举办各种评比、评选活动的,必须向“两办”报告,再报县委、县政府审批。

三是重点企业绿卡保护制度。对重点企业和个体私营大户,统一发放“罗田绿卡”。除涉嫌违法犯罪活动、涉及安全生产隐患或情况紧急外,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对持卡人的人身、车辆、住宿点进行检查,不准擅自传讯、关押持卡人。除法律明确规定外,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查封、扣押、冻结持卡企业的财产、帐目、资金;不准擅自对持卡企业实行停电、停水;不准擅自对持卡企业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许可证、停产、停业的决定。

四是行政服务中心“一门办结”制度。全面推广潜江“以票控费”的经验,要求凡是与工程建设、企业设立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单位,无条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以有效解决“双轨运行”的问题。没进中心的也要在单位设立集中办事窗口,力争实行“一门办结制”。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服务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要推行重大项目联审联办,实行限时办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规范收费行为,降低收费标准,收费有上下限规定的,一律按下限的50来收取,服务性收费“不服务、不收费”。

五是办事公开承诺服务制度。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开通行风热线、专栏,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纪律,并在办事窗口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六是咨询首问负责制度。凡是与企业、基层群众联系较为密切的单位,都要在机关内设立办事咨询处,设立咨询员,实行咨询首问负责制,并且全程负责到底,为企业、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让他们感到放心、舒心。

七是重点项目专班负责制度。对重点项目不论是招商引资项目还是本土创业项目,由领导挂帅、组织专班负责。

八是特事特办制度。大力倡导“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一抓到底;不干则已,干就干成”的作风,提倡“一来就办、马上就办、特事快办、办就办好”的办事效率,可以提前办理的不能到期才办。最大限度地简化企业准入程序,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

(三)。

抓专项整治,解决好影响经济环境的难点问题。对于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要一个一个排查,从重从快严惩不贷,尤其是“几强”“几霸”的问题要予以坚决打击。要推行公安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和重点企业纪委挂牌保护制度,对企业的报案和投诉,快速出击,及时处理。关于公路“三乱”问题和市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问题,要组织专班进行集中整治。关于收费养人的问题,这也是“三乱”屡禁不止的根本症结,说明我们行政机构改革还没抓到位,“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有的一个小小的股级执法管理单位,动不动几十人,这么多人要饭吃,不罚不收才怪!要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职能转变和服务定位。要加强对审批制度改革的督查落实,着力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做到多让位、补位、到位,过多的人员要通过“三竞”精简下来。同时要继续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增加财政供给,千方百计解决好收费养人的问题,从源头上堵塞“三乱”歪风。

(四)抓机制建设,解决好一阵紧、一阵松的问题。过去经济环境屡整不治,不是没有具体规定,而是规定出台抓一阵就紧一阵,没有坚持长期抓,执法部门在一阵风来时就躲一阵子,风头过后依然如故。甚至有的执法部门对以前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三乱”情况的企业搞“秋后算帐”,进行打击报复。年前的调研中,很多企业就反映出怕得罪部门、怕打击报复、惹不起躲得起的思想。有的企业平时说起经济环境来咬牙切齿,专门上门了解情况时默口不开;有的企业对“三乱”行为习以为常,宁可“退财消灾”,不管有理没有理、合法不合法,只要你少来找麻烦,每年交一次“保护费”了事;有的对这次整治经济环境,根本就不抱什么希望,根本就没有信心。这是罗田各级党委、政府的悲哀,是耻辱!此次整治活动,要确保出台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建立优化经济环境的长效机制上取得突破。

一是要建立快查直处机制。要成立县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并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报纸上公告,使投诉中心办公地点、投诉电话家喻户晓。要开通网上投诉举报功能,方便企业投诉举报。要建立举报、投诉台帐,以备存查,并作为单位年终评比考核的依据。县环境投诉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处理、督查和举报奖励制度,形成快查直处的反应机制,对损害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严肃认真查处,真正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必到位”。

二是要建立监督评议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依法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七大监督作用,建立起上下左右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执法的规范,促进服务质效的改善。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完善民主评议部门活动,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代表、普通群众、个体私营业主、服务专班工作人员参加,评议那些执收执罚、直接管理和服务企业的部门。每年评议两次,评议结果要公开,好的要通报表彰,差的要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特别是对一年内连续两次被评议为后两名的单位,对领导班子成员要实行集体诫免。此项工作由县纪委牵头,县直机关工委、招商局、经济局、商务局、工商联参加。

三是要建立双向稽查机制。为从根本上整治“三乱”歪风,防止一些“三乱”行为明里不搞暗中搞、直接不搞变通搞,解决一些企业有案不敢报、有苦不敢说、敢怒不敢言的问题,要加大主动查处力度,建立起对执收执罚部门和企业的双向稽查机制。一方面,查部门。根据县环境投诉中心接受投诉的情况选定两至三家执收执罚部门,另从县直所有执收执罚部门中随机抽样确定两至三家,由县纪委、审计局、物价局等单位组成专班进驻开展五项稽查:查当年度罚款和收费总额、查罚款和收费依据、查罚款和收费标准、查单位年度支出总额、查支出用途,对其中问题突出的要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要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我们有些执收执罚部门长年叫苦连天,叫财政供给不足,叫人员多了要吃饭,并以此为借口向企业伸手。一方面成天叫苦,一方面乱发乱补;一方面乱罚乱没,一方面大手大脚。我们倒要把这些部门的帐抖开看一看,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让全县的干部群众来评一评。对那些收入大、开支大、社会意见大的执收执罚部门,要列入全县支出重点管理单位,限定全年的支出额度。另一方面,查企业。每年选定一批企业,开展年度负担稽查:查有哪些执收执罚单位收了钱,是什么性质的钱,合不合法,合不合理,是否执行了县委、县政府的规定,从中发现“三乱”线索的要倒查部门。

三、切实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

环境不好由来已久,“非一日之寒”。彻底优化亦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充分认识到这项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打一场优化经济环境的持久战。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抓反复,反复抓,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抓下去。

第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要整合涉及到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相关机构,成立罗田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锋刚、华清、国良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监察局,与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从县纪委、人大、法制办、公安局、机关工委、经济局、招商局、物价局等单位抽调骨干力量,联合办公。在县优化办的统一督办协调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县人大和县政协重点抓好优化环境方面的执法检查、专题视察和民主评议工作;县委办牵头负责民主评议和执法部门挂点企业工作;县政府办牵头负责行政机构效能建设工作;县政府法制办重点抓好多头重复执法的规范和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监督,并履行处罚审查备案的职责;县委组织部负责干部监督和服务效能考核工作;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优化环境大讨论、部门承诺的公布和案件查处的公开;县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及时处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县直机关工委主要负责机关作风整顿;经济局主要负责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招商局主要负责为外来客商做好服务工作,反映和解决客商的需求和困难;物价局主要负责收费事项的清理、审核、把关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乱收费问题;审计局主要负责对执收执罚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县直各部门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维护企业利益、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加强协调,多办实事,形成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合力。

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这次会议后,要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大宣传、大讨论活动,把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具体政策规定和损害环境行为的处理意见宣传到千家万户,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具体安排部署上来。尤其是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开展讨论,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实际,认真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在县电视台和《罗田报》上作出公开服务承诺。要通过大宣传、大讨论,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人人代表罗田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思想观念。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引导全社会正确处理七大关系:一是部门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企业是大河,部门是小河。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搞好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搞跨一个企业往往只要一个科员就够了。如果我们的部门只片面强调严格执法的一面,不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把企业查跑了,罚死了,就是自毁财路,自断后路,自绝生路。二是富商与富民的关系。有了客商,有了企业,才能就业,才能增收。先安商富商,后才能富民富县。一定要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处理好“让利”与“得利”的关系,部门让利,社会受益;政府让利,企业受益;眼前让利,长远受益;直接让利,间接受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财,我们才会发展。三是“鸟”与“林”的关系。企业好比候鸟,环境好比山林,要封山育林,引来凤凰落户,不可焚林而猎,这样就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四是“水”与“船”的关系。水涨才能船高,放水养鱼,企业多了,效益好了,部门就有了保障。相反,竭泽而鱼,企业和部门都会陷入“两难”境地。对此一些部门应该深有体会。茧丝绸鼎盛时期,被称为罗田的第二财政,直接间接养活一大批人,哪一个部门上门都不空手,前些年茧丝绸停产了也就没有人上门,再后来润丰租赁缫丝厂,机器开动了,才给一些部门提供了收费条件。五是服务与收费的关系。要先服务、后收费,多服务、少收费,反对只收费不服务,更不能以收费代替服务,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六是“扩音器”与“变压器”的关系。上面执法要求越来越严,但我们不能无限放大手中权力,要根据我县企业少、盈利低、还比较困难的现实,善于变通、融通、沟通,把“高压电”、“低压电”都变成罗田可用的“电”,服务基层。七是主与仆的关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部门是服务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必须要懂得到底是“谁养活了谁”的道理,权力是人民给的,服务群众是我们的天职。

县委、县政府这次出台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体规定,是依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制定的,全省、全市都是如此,手段非常强硬。但再强硬的措施终究是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通思想。部门执法无可厚非,检查监督也没有错,县委、县政府也支持部门依法行政,但凡事要讲实际,要有个度。要承认,由于改革不到位,经济不发达,有些部门供给少、人员多、负担重,同时,部门的条条框框在经济落后的地方执行起来受到的约束多,工作的难度大,不但县长难当,局长也难当。但具体的县情摆在那里,发展是罗田的大局,部门再大的困难都是小局,小局只能服从于大局。不但县委、县政府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部门也要一同过紧日子,优化经济环境就是要部门作些贡献,共同促进发展。我希望我们的干部能理解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真心地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这才是这次会议最理想的效果。

第三,加大督查落实的力度。县“四大家”领导要加大对分管战线的督办落实力度,督促部门抓好落实,帮助部门进行整改,并挂点一家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协调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每一个执收执罚部门都要与一家企业结成帮扶对子,切身体会企业办事的复杂和经营的难处。要通过所挂的一个“点”来了解经济环境的整个“面”,并以此促进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县优化办要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那些群众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部门和单位,县有关领导要实行重点督查督办。坚持做到哪里不落实就跟踪督查到哪里,哪里难推动就把主要精力放到哪里,努力促进各部门、各单位改善管理、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凡大事、难事抓一把手是我们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重点督办一把手。不重视经济环境的一把手不称职,不会抓经济环境的一把手是失职。今后单位出现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不管一把手参与没有参与、知情不知情,首先要追究一把手的领导责任。部门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年度评议结果,要作为一把手考察使用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罗田发展、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的重要保障,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大力营造经济发展低成本、零障碍、高诚信、优服务的新环境,全力塑造我县文明、开放、活力新形象,奋力夺取罗田经济发展的新胜利。

《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昭通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非公有制人员是指人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直接指导下济源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以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20工作回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共实现生产总值98.1亿元,占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65.9%,同比增长47.9%,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5.7个百分点;实现税收8.1亿元,占全部工业税收的92.5%,同比增长110.3%,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37.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8.6万人,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口的28.8%,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48.6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62.7%,同比增长104.4%,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1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8.7%,同比增长126.1%,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70.3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1.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济源市委、市政府通过自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实施的项目带动战略,达到了促进工业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推动优势企业快速扩张,膨胀经济总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实施固定资产投入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3770万元,同比增长49.8%.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08743万元,新增利税91047万元。

2.产业特色日趋明显。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初步形成了钢铁、铅锌、化工、能源(煤电、煤焦)、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兴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群。新兴产业群涌现出了水刺无纺布、清源水处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传统产业如机械加工、矿用电器、水泥建材等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两年,全市有3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开发各类新产品90余种,其中获国家专利产品84项,高新技术产品39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涌现了如纳米材料、生物杀虫剂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4.非公有制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市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8家,并培育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了济源钢铁公司、恒通化工有限公司、万洋冶炼(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观念创新,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确立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方针确立较早,市属工业发展较快,但乡镇经济如何发展一直没有很好定位,乡镇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为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去年以来,我市在聘请国内经济学资深人士,对乡镇区域经济进行战略研讨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督导,要求乡镇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发展上。这一发展战略的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突出了重点,明确了努力方向,有效地把各乡镇、办事处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了工业发展上来,各乡镇、办事处也纷纷把项目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后续财源、扩大就业、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来抓,对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

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做到一视同仁,我市对民营企业家做到了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如选举优秀民营企业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外来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特别是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以后,济源市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市长段喜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薛兴国、副市长李军星多次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求各乡镇、办事处进行认真的安排布署。元月21日,市委、市政府在济源市篮球城召开了有5000人参加的.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对20目标管理、工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河南豫源化电有限公司、济源市太行水泥有限公司、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有限公司等六家非公有制企业获得了工业项目投资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河南济钢、豫港焦化、豫源化电分别获得了一辆帕萨特轿车的奖励,太行水泥、金利冶炼、万洋冶炼等企业分别被奖励普桑轿车一辆。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恒通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对地方财政年贡献超过1000万元,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并分别获得了5万元的现金奖励,其他一些中小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市委、市政府也根据他们对全市财政的贡献大小分别给予了奖励。三是强化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意识。我市多次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教授举办经济学讲座,让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增强发展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厦门、珠州、温州等地考察学习,达到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发展意识的目的。

2.坚持体制创新,着力激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是坚持企业产权体制创新。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股份制、转让、破产等多种形式,从产权制度、经营机制等方面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乡镇企业从传统的集体所有制转变为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产权明晰了,责任感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二是坚持财税管理体制创新。为调动乡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开始,我市对乡级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上解(或补助),增收全留,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这种增收全留的财政体制,体现了适当向乡镇财政倾斜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办事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办事处纷纷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放在优化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对于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的改革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微观机制,乡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则调动了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形成了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宏观机制,二者整合起来,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投融资体制创新。一方面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采取政府出资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成立济源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并逐年扩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和贷款担保的范围额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担保资金1200余万元,成为银行投资的减压器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四是坚持招商体制创新。为鼓励外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卡通优惠政策,依据外来投资额和外来企业纳税情况,分别为企业发放金卡、银卡,企业家除享受市民待遇外,在子女入学、就医、车辆通行、证照办理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牢固树立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政府服务理念,营造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先后3次组织有关乡镇、局委及企业厂长(经理)到长三角、珠三角及大连、青岛等地落地招商,招商方式的创新也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3.坚持结构创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发展铅电车、煤焦化等一体化经营,形成具有济源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重,突出抓好水处理剂、生物杀虫剂、纳米材料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二是在组织结构上创新,坚持靠量的扩张做大,靠质的提高做强。市政府确定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企业,通过政策、科技、项目扶持,使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规模企业聚集,实现低成本扩张的目标。三是在布局结构上创新,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以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行业为基础,形成以产业集中和以大项目为支撑的各类特色园区。目前,城东南的科技工业区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北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入驻,城北沿孔山一线已有恒通化工有限公司、太行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项目入驻,基本上形成了孔山沿线的十里工业经济长廊。

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县委副书记xxx传达了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陆兵在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以及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县委副书记杨土儒就如何宣传、学习和贯彻这两次会议精神作了具体部署,县长xxx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自治区党委召开的这两次会议,认真总结了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取得的经验,深刻剖析了我区与广东的差距和原因,科学分析了我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对策。这对于推动全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区与广东的差距特别突出的表现: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发展意识不够强,发展的办法不多,发展步子缓慢;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仍较滞后,很不适应加快发展的形势要求。这些问题我们xxx县同样存在,有些问题甚至还要严重。应该讲,作为柳州市辖县,我们xx县位于桂中腹地,紧靠素有“桂中商埠”和“广西工业重镇”之称的柳州市,地处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结合部,粤港澳和云贵地区的区域经济中间带,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在桂中区域乃至大西南经济发展格局中谋求大发展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虽然,近年来我们坚持走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柳江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发展形势相比,与广东等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显得比较缓慢。经济总量小,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快,城乡居民收入较低,仍是xxx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才619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农民人均纯收入才241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08元,比广东平均水平少1641元。不缩小差距,形势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到来,加快柳江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形势所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经济建设重于一切,壮大实力决定一切。如果不加快发展,我们就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曹伯纯同志指出,加快我区发展,空间在县,潜力在县,后劲在县,出路也在县。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就夯实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既是新一轮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的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谁能抓住机遇,谁能克服困难,谁就能赢得主动。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发展先机,要更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谋发展、抓发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借助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绝不能错过机遇。特别是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南博会在南宁举办、“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逐步推进等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区党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咬紧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形成想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自治区党委召开的这两次会议,最重要的是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广东经验的实质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用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当前我们学习广东的经验、贯彻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和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学习广东解放思想的胆识和勇气,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强调实际困难,强调客观条件,抓工作的方法还是不多,思路还是不宽;一面在讲解放思想,一面还在争论、互相推诿扯皮,不顾大局,一到具体问题就死抱住小团体利益不放,等等。我看,一句话,关键还是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还是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实事求是讲,我们在这方面的任务还很重。柳江要有大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上有新作为、有大突破。

要解放思想,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和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全县上下都必须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必须坚决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切工作都围绕经济发展来安排,一切工作成效都以发展实绩来检验。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要解放思想,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不同的地方,条件不同,情况各有不同,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比如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对我们柳江来讲,作为紧邻广西工业重镇柳州的市郊县,发展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柳江的优势在工业,工业在柳江应占主导地位。那么,在着力发展农业的同时,突出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上去了,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带动三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我们逐步降低农业税收,甚至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同样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不能从本本到本本、从条条到条条。

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省、市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客观冷静分析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增添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xx经济社会迈上新的台阶。这次会议之前,县上已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到成都龙泉驿区、锦江区、资阳市等地参观学习,会前,大家又参观了广丰农业园区、古楼香桃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现场,相信必将会对大家思想上有所启迪、工作上有较大的推动。下面,我结合xx的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省、市丘陵地区经济发展会议明确提出,“当前丘陵地区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开始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加快丘陵地区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xx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我们必须按照省、市的要求,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迎难而上,缩小差距,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要清醒认识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严峻现实。近年来,我县同全省其它丘陵地区县一样,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纵比成绩很大,但横比差距不小,许多方面的差距甚至呈现出越拉越大的趋势。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省丘区办对全省68个丘陵县市区六项重要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监测,我县地方生产总值列全省丘区县的第62位,占全市倒数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列全省丘区县的第50位,占全市第7位;人均财政收入列全省丘区县的第55位,占全市第7位;农民人均收入列全省丘区县的62位,占全市第7位,这说明我县在全省、全市经济实力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总体发展态势来看,省内资阳、内江、射洪、隆昌、安岳、遂宁等丘陵县市区在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产品基地和工业园区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了发展丘区经济成功的新路子,最近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这次市上组织参观的阆中、蓬安、顺庆等地在发展区域经济的举措上同样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学习借鉴,反观我县在思想观念、机制创新、真抓实干等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必须引起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

(二)要切实把握加快丘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当前丘陵地区开始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我县也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为丘陵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中央作出“两个趋向”的判断,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思想,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等重大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了近100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比去年增加8亿元。省委、省政府把丘陵地区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产业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市委王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上来”。这些政策和举措的落实,必将对xx这样的丘陵农业县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我县资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全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升钟水库控灌面达80%,农村电网改造率达90%,森林覆盖率达36%,粮、棉、油、猪、蚕、果品质高、产量大,尤其是以“二荆条辣椒”、优质红薯、伏季水果、优质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辣椒)示范县、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有富裕劳动力25万人,丰富的农产品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我县的农副产品开发。三是我县已探索出了符合xx县情的发展思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县委十届三次全委会议提出实施“三区一城”的战略、推进新一轮新跨越、新发展的部署后,我们按照“一线两片四点”的总体规划、分区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按照产业互动、统筹发展的思路,努力推进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旅游业的互动共促;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了专业协会等多种新型利益联系机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符合丘陵地区发展方向,符合xx的实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倾向。二是怨天尤人的悲观思想。与自满论相反,也有些人认为xx发展差距太大、工作太苦、待遇太差,思想消极,情绪悲观,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致使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缺乏勇争上游的激情,工作难以推进。三是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集中表现在少数干部把自己置于xx发展大局之外,热衷于岸上观火,品头论足,不干工作,不思进取,一年到头无所事事。上述思想虽然表现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危害不小。我们各级干部必须一定要站在对xx人民事业负责的高度,站在弥补欠帐、缩小差距、推进跨越的高度,旗帜鲜明地向错误思想宣战,努力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工作激情,在推进“三区一城”战略的实践中打头阵、争先锋、做贡献。

二、推进产业互动,解决经济总量不大的问题。

(一)以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科学布局,做大特色商品基地。“特色+规模”、“品牌+规模”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优质化、集约化经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立足县域资源优势,依托龙头,统筹规划,集中布局,分区发展,切实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做大以“六业经济”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一项产业、一个品牌、一批龙头、一片基地、一方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共21个村,耕地31125亩,20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乡村两级总债务2638.08万元,在城郊7个乡中属经济欠发达的乡。人口总数28027人,其中党员1086人,占总人口的3.87。按照我们设置的先进性评价指标测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667名,占党员总数的6l,这说明**乡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势力活动之时。毛坪里村原任支书郭玉明工作一直不错,是乡党委推荐续任的支书人选。个别戴姓党员对郭不满,私下邀戴姓党员都不投郭的票。由于39名党员中戴姓党员占22名,致使郭玉明落选。岩桅子村党员魏某因不合理要求被村会计拒绝后,当即扬言:“你神得很,下次你选上了,我算你狠。”由于魏姓在党员中是大姓,结果换届时,这名会计果真没有被选进支委。该乡大观庙、蓼子坪村支两委,基本上是家族班子。七是法纪观念较差。少数党员无视党纪国法,有的侵占集体资产,有的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偷盗财物,有的打牌赌博、煽动群众上访,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如岩桅子村一名党员任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期间,偷盗本村群众耕牛一头,被判刑。芦山村一名党员多次偷菜,多次被菜农捉住,这名党员还模仿村主任的笔迹签条子,在村里冲减自己的债务。伍家坪村一名党员任村主任、出纳期间,贪污1.6万元。玉带桥村原任支书成某十年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农业税和村提留,在6年时间内,侵占集体资金1.7万元。此外,**乡还开有大小茶馆300多家,每天参与打牌的人员少则近千人次,多则大几千人。不仅党员参与其中,而且有些茶馆就是党员干部开的。

部分农村党员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民中的形象。这些年,该乡要求入党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新发展的党员不少是经过组织“暗示”或承诺,才写入党申请书。特别是个别劣迹党员长期留在党内,不仅为群众所不齿,就连一些正直的党员也因此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调查所到之处,不少共产党员急切的呼吁:“我们党早该整整了!”

病因: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素质下滑。一是年龄老化。**乡897名农村党员中,46岁至59岁的党员437名,60岁以上的党员239名,46岁以上的老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二是文化偏低。农民党员中,小学文化党员364名,文盲、半文盲党员27名,这部分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43.8。三是技能偏低。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和二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分别为289名和89名,两者合计仅占党员总数的42。四是新时期入党的党员比例偏低。1992年l0月后入党的229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5.53。就农村党员的现有结构而言,要担当领导现代化农业、带领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60不当家,70不理事,生活靠儿女”的老党员比重过大,带领群众致富是有心无力,这也妨碍了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党不管党现象突出,导致党的组织涣散。集中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该乡的村支部,多则五、六十名党员,少则二、三十名党员,但大部分村党支部没有设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常常是“大锅煮”,不少党员多年轮不到发言的机会。去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水电站等乡直站所至今未建立支部。二是活动开展不经常。“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荒废,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很少组织。由于长期不活动,党员意识明显淡化,党员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帮助。三是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那些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义务,不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党员,党组织批评教育少,给予组织和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滞后,大部分党员外出后便杳无音讯,该乡99名外出务工党员,能和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仅5名。组织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犯错误党员的处置上问题不少。大观庙村支书对支部有几名预备党员到现在还未弄清楚,该村还有1994年入党的预备党员。乡中学一名教师,因工作调动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糊里糊涂脱离了党的组织。岩桅子村那位因偷牛被判刑的民兵营长,早已刑满释放,至今还没有开除出党,以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偷牛党员”的话柄,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三、学习教育抓得不实,导致党员思想混乱。调查发现,不少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党员冬春训外,自己基本上不组织党员学习。即使遇到“三讲”、“四个观念”、“三个代表”教育等大的学教活动,有些支部也仅仅找些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学一学就算了事,很少结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再加上农民党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虽学了,但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决具体问题。由于学习缺乏深度,有的农村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三个代表”的实际内涵等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辨不清方向,为人民服务被看成“唱高调”,党员联户带创被看作“搞形式”,带头搞结构调整被看作是“充豪佬”,以至有些党员在某些场合不敢亮出党员的身份。当前,农村中部分部队退伍的党员(特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党员)和卸职村干部中的党员怪话连篇、与党离心,也与放松学习不无关系。

四、约束监督机制不强,导致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村没有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导致了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无职党员和村民缺少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为某些人留下了可趁之机。对基层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少数党组织总认为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大,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或者单纯以完成上交提留论英雄,对所谓“枝节问题”不严肃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处置,以致养痈遗患。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小毛病逐渐演化成了大问题。

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是权益得不到保障。基层工作难免要得罪人,个别村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报复村干部。就在最近,毛坪里村支书谢纷利家里培育的可栽10多亩地的苦瓜秧,被别人蓄意用农药打死,间接损失近万元。岩桅子村支书魏建军养的一塘鱼苗,可卖几千元钱,也曾被别人放药毒死。对这类案件,公安部门不能及时查处,伤了村干部的心,毛坪里村年仅30出头的谢支书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二是待遇得不到落实。按**区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的规定,村组干部工资村平为2.4万元。但该乡去年未完成税收任务,村组干部以及乡干部的工资全部被**区财政局抵扣了税款。去年春节前,乡里仅给各村发了元“意思”了一下,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士气和稳定。在职干部两手空空,卸职干部的补贴更是没有着落,他们总觉得组织上对他们不公,对此颇有怨言。全乡在职村组干部和卸职村组干部分别有党员165名和473名,共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1,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势必对农村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欠款得不到偿还。据统计,**乡21个村共向党员借款252.1万元,涉及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41.9,借钱最多者高达83000元。由于现在各村都是“空壳村”,欠款根本无法用现金偿还。这些党员既出力,又出钱,还要挨家人的抱怨,觉得得不偿失,常常牢骚满腹,工作消沉。

对策:

一、必须敞开党员队伍流出通道。这些年来,我们党“出”的口子一直收得很紧,有些徒有其名的党员长期滞留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主张将“出”的口子完全敞开。究竟怎么敞,可以考虑以下办法:1、进行农村党员的重新登记,让那些与党失去感情、不愿重新登记的党员自行离党;2、加大对党内腐败分子和违纪分子的查处力度,将那些败坏党的声誉的党员清除出党;3、严格执行《党章》中“自行脱党”条款,对那些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党员作除名处理。在“吐故”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党章》所规定的组织处理程序运作。尤其是党员重新登记,工作要做细做实,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必须充分尊重党员自己的选择权,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补交税费等)结合起来。对已登记的党员还应重温入党誓词,重新“约法三章”,将登记的过程变成党员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相信,党员出口一旦完全敞开,在党的自然感到光荣,党外的肯定充满羡慕,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必将大幅提升。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将减法做成加法。

二、必须优化党员队伍内部结构。在**乡,穷党员多,老党员多,半文盲党员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变这“三多”,不能靠“一棍赶”,只能靠自我提高和新鲜血液的补充。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致富能力的农民入党。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上,党员发展标准一直是动态的,战争年代讲的是流血牺牲,土改时期讲的是苦大仇深,文化革命讲的是阶级成份,现在建设富裕型小康,当然要瞄向富裕型农民。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注重在村组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做法,主动与先富起来并能帮助群众致富的农业生产“大户”交朋友,引导他们积极向组织靠拢。这些大户一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当然,也要把住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关,不能让那些“为富不仁”或钱的来路不明者混入党内。另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农业呼唤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有文化的青年农民,一般思路开阔,较少保守思想,敢于并且有能力接受新生事物。只要他们安心农业、农村,乐意服务农民,就要积极吸纳他们入党。他们的加盟,不仅能有效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还能为农村党组织带来新的'气息、新的活力。

三、必须抓好战斗堡垒的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状况,对当地发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首先,带头人要选准。现阶段支部书记人选,除了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有经济状况的要求,应尽量选拔富裕型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通常情况下,富裕与否是衡量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让先富起来,并且自身物质要求基本满足的人当干部,不仅带领大家致富的点子相对较多,而且可能因更多地看重“社会名声”,而更能自觉地为群众服务,这也符合行为科学的基本规律。假如让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群众对其经济诚信度和工作能力反而不放心。其次,班子要配精。村支两委成员应尽量在群众口碑好的富裕型党员中挑选。组成人员力求少而精,大力提倡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干部兼任组长或分片包组。第三,村干部要管好。对村干部可以参照乡镇干部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上,实行目标管理,并定期督导、检查、考评;在任用上,推行竞争上岗的办法,激发队伍的活力,还可以考虑以乡或县(区、市)为单位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并实行交流任职锻炼。在待遇上,要设法落实村干部工资,鼓励村干部多方筹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逐步实现村干部的“准职业化”。

四、必须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平台。活动出活力。没有活动,群众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难以感觉到与非党群众的区别,党组织会显得死气沉沉。农村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开展以“我为党徽添光彩”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断地赋予这项老活动以新的内容。譬如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我们可以将那些未被群众认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先交党员农户探索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在为村民办实事方面,可以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修筑村内各种公共设施;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可以由党员牵头组织流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此外,还要继续开展“联户带创”等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要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展示党员风采,扩大党的影响,重塑党的为民形象,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中来。

五、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要使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应当走“制度保先”的道路。在党内,要继续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严格、科学、高效的党内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凡属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农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社会治安、财务管理和党的建设等涉及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都应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议决,充分听取全体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意见,使每项决策最大限度地贴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小组。根据党员多少,每村设3―5个党小组,经常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党员村干部参加,确保生活会质量。通过党小组生活会开展交心通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清扫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的灰尘,将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乡村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在班子建设、党员发展、党员转正、党员异动、党员处理、党员培训等方面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农村流动党员急增的新情况,要建立好流动党员台帐,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小组或党支部,对分散的流动党员要实行定期向所在支部汇报思想制度,不让任何党员脱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在党外,要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凡属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其决策理由、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决策结果都要如实告知群众;对于村组干部的家庭经济状况、犯错误党员的处理结果、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等敏感问题,要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并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1―2次群众大会,对本组党员遵纪守法、发展经济、联户带创、上交税费、计划生育等方面情况进行评议,使群众评议党员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

它是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就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它为资源型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煤炭企业将逐步摈弃传统的以生产、销售煤炭等基本产品为主的运营模式,将注意力转移至不断改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以此来扩大产业范围、拉长煤炭产业链条,进而寻求新的、更具支撑力的收入增长点。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时期经济的重点和关注的热点。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煤炭企业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殊意义。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取得经济和社会两重效益。

2.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煤炭是不可再生性能源。

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煤炭市场经济各种体系不规范,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企业竞争激烈,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全国煤矿企业资源回收率平均水平只有30%-35%的水平,有的小煤矿只有10%-15%的水平。

通过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希望的高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循环经济理念不够深入一些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认识不够,只从狭义上理解和认识循环经济,没有真正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作用不甚了解,同时对这种能同时取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模式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技术、人才、投入、知识等符合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要素缺乏各个煤炭企业缺乏专业循环经济的人才,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企业没有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技术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3.企业之间循环发展各自为阵,小、中、大三循环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4.缺乏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法规、机制和政策各级政府、煤炭企业缺乏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更没有能指导循环经济的比如:投入机制、生态环境机制、价格形成、补偿机制、企业资源再生利用机制和节约使用资源等高效能激励机制来指导循环经济的有序、良性发展。

四、发展煤炭循环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

要实现煤炭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府和企业应相互理解、配合采取以下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实现煤炭的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要求煤炭企业构建绿色煤炭体系,实现可持续;煤炭企业要速度与效益并重,这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1.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

(1)首先政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煤炭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同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及扶助等支持,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煤炭企业自愿、主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2)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构造一个有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他们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来规范煤炭企业的行为。

政府应该严格制定煤炭企业在生产、废弃物排放、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科学标准,同时运用财政补贴、行政处罚或是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循环再使用率,降低对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消耗。

2.煤炭企业的主体攻坚作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四新”原则即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新方式的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的流程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深度开采、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1)企业要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营造一个使企业员工能牢固树立循环经济、使得循环经济工作能顺利开展的环境基础。

(2)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对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开采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构建以资源节约和环境无害化为核心的煤炭技术支撑体系。

(3)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通过更新煤炭开采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并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通过改进煤炭生产和使用方式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实现污染物微排放或零排放。

(4)煤炭企业要在当前煤炭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应该在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上下功夫。

要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高经济效益。

(5)企业要认真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企业要做好废弃矿井的无污染处理要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塌陷区回填等措施。

对恢复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陈军工作单位:同煤集团企划部。

浅谈当前形势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

[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些新势头,是对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把握非公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比,其增长速度是下降的。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当前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行政性垄断和政策制约现象的存在,仍妨碍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令难下行”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展开资源配置权的争夺,不仅妨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进入和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加剧了政策间的相互制约。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第一,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虽然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第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金融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第三,一些执法和审计部门在观念上依然存在着所有制差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难易程度和贷款出现坏账的法律追究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存在着对国企贷款出现坏账时不予追究、对私企贷款出现坏账时就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不公现象。在我国,98%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是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不动产少、企业资信度低等问题制约,其贷款要求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更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是“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而且还将会继续影响和制约“十二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过多重视横向兼并与重组,注重做大而忽视做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的经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非公有制企业先追求做大、后重视做强的倾向。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多数得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横向兼并与重组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查结果表明,横向兼并与重组虽然有助于企业规避市场竞争风险,有助于企业规模的平面扩张、企业资本规模的简单广化,然而却无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实质性提升和企业资本的根本性深化。

1.转变观念,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打破行政垄断,消除政策之间相互制约。要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已颁布实施的有关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和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使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进一步排除企业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切实保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公平参与、平等竞争的良性竞争格局。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融资机制这一中心,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和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进程,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健全优化财务制度,提升这类企业的融资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其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要引导家族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决策机制和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鼓励家族企业实行产权结构改造,重点是对引导家族企业积极建立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并且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非公中小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能力。走出家族企业的发展“瓶颈”,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采取措施大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依靠纵向兼并和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以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企业应该变更先做大后做强的观念,应该先做强再做大,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则可以实现首先做强然后再做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力鼓励企业开展纵向兼并和重组,特别是鼓励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着力开展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和价值链高端的兼并和重组。通过此种类型的兼并和重组推动企业产出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产业之间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发展与扩张路径。当然,在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探究企业规模扩张的适度边界,以避免企业借兼并与重组的机会谋求经济垄断形成新的超经济力量,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造成新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5月。

刘迎秋赵三英余慧倩:《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5月第3期(总177期)。

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直接指导下,济源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以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共实现生产总值98.1亿元,占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65.9%,同比增长47.9%,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5.7个百分点;实现税收8.1亿元,占全部工业税收的92.5%,同比增长110.3%,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37.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8.6万人,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口的28.8%,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48.6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62.7%,同比增长104.4%,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1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8.7%,同比增长126.1%,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70.3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1.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济源市委、市政府通过自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实施的项目带动战略,达到了促进工业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推动优势企业快速扩张,膨胀经济总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实施固定资产投入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3770万元,同比增长49.8%.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08743万元,新增利税91047万元。

2.产业特色日趋明显。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初步形成了钢铁、铅锌、化工、能源(煤电、煤焦)、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兴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群。新兴产业群涌现出了水刺无纺布、清源水处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传统产业如机械加工、矿用电器、水泥建材等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两年,全市有3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开发各类新产品90余种,其中获国家专利产品84项,高新技术产品39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涌现了如纳米材料、生物杀虫剂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4.非公有制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市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8家,并培育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了济源钢铁公司、恒通化工有限公司、万洋冶炼(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观念创新,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确立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方针确立较早,市属工业发展较快,但乡镇经济如何发展一直没有很好定位,乡镇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为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去年以来,我市在聘请国内经济学资深人士,对乡镇区域经济进行战略研讨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督导,要求乡镇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发展上。这一发展战略的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突出了重点,明确了努力方向,有效地把各乡镇、办事处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了工业发展上来,各乡镇、办事处也纷纷把项目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后续财源、扩大就业、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来抓,对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

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做到一视同仁,我市对民营企业家做到了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如选举优秀民营企业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外来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特别是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以后,济源市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市长段喜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薛兴国、副市长李军星多次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求各乡镇、办事处进行认真的安排布署。元月21日,市委、市政府在济源市篮球城召开了有5000人参加的.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对20目标管理、工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河南豫源化电有限公司、济源市太行水泥有限公司、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有限公司等六家非公有制企业获得了工业项目投资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河南济钢、豫港焦化、豫源化电分别获得了一辆帕萨特轿车的奖励,太行水泥、金利冶炼、万洋冶炼等企业分别被奖励普桑轿车一辆。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恒通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对地方财政年贡献超过1000万元,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并分别获得了5万元的现金奖励,其他一些中小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市委、市政府也根据他们对全市财政的贡献大小分别给予了奖励。三是强化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意识。我市多次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教授举办经济学讲座,让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增强发展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厦门、珠州、温州等地考察学习,达到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发展意识的目的。

2.坚持体制创新,着力激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是坚持企业产权体制创新。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股份制、转让、破产等多种形式,从产权制度、经营机制等方面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乡镇企业从传统的集体所有制转变为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产权明晰了,责任感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二是坚持财税管理体制创新。为调动乡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开始,我市对乡级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上解(或补助),增收全留,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这种增收全留的财政体制,体现了适当向乡镇财政倾斜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办事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办事处纷纷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放在优化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对于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的改革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微观机制,乡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则调动了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形成了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宏观机制,二者整合起来,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投融资体制创新。一方面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采取政府出资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成立济源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并逐年扩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和贷款担保的范围额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担保资金1200余万元,成为银行投资的减压器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四是坚持招商体制创新。为鼓励外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卡通优惠政策,依据外来投资额和外来企业纳税情况,分别为企业发放金卡、银卡,企业家除享受市民待遇外,在子女入学、就医、车辆通行、证照办理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牢固树立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政府服务理念,营造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先后3次组织有关乡镇、局委及企业厂长(经理)到长三角、珠三角及大连、青岛等地落地招商,招商方式的创新也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3.坚持结构创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发展铅电车、煤焦化等一体化经营,形成具有济源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重,突出抓好水处理剂、生物杀虫剂、纳米材料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二是在组织结构上创新,坚持靠量的扩张做大,靠质的提高做强。市政府确定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企业,通过政策、科技、项目扶持,使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规模企业聚集,实现低成本扩张的目标。三是在布局结构上创新,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以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行业为基础,形成以产业集中和以大项目为支撑的各类特色园区。目前,城东南的科技工业区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北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入驻,城北沿孔山一线已有恒通化工有限公司、太行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项目入驻,基本上形成了孔山沿线的十里工业经济长廊。

柳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柳州市非公有制教师待遇

西部如何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描绘西部最美的图画,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西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以现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东西部之比为7.08∶7.52。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中,占国土面积13.5%的东部地区占65%以上,而国土面积占全国56%的西部仅占13%左右。2.经济的二元化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西部地区,以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却以手工劳动、半手工劳动为主,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东部,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看,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从所有制结构看,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尚未很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3.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落后,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每千人中青壮年中文盲、半文盲数,东部北京为125人,江苏273人,广东168人,西部四川为237人,贵州为323人,云南为339人,宁夏西海固地区高达435人。正由于此,西部地区长期陷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难以集聚科技人才,难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形成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4.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大面积毁林(草)和滥砍滥伐,破坏了森林植被,导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自然灾害频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宁夏、内蒙古的荒漠化、沙尘暴,西南山区的泥石流与山体坍塌便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同时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公路、铁路干线不成体系,通车里程十分有限,通讯、邮政设施缺乏,供水供电设施不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是改变过去西部地区粗放、低效发展传统模式、经济振兴崛起的有力支撑。因为西部地区,无论是整体推进,还是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发展教育科技,对外开放,最终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特色经济。

西部省区虽然资源优势有所发挥,并开始形成了某些支柱产业,但远未发展为较强竞争力、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区域特色经济,完全可以说,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实现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与较好地发挥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尽快转换为经济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有利于防止和解决重复建设,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形成商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

三、发展西部特色经济的思路。

1.基本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立足现有经济基础,发挥潜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名特优新产品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地区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2.寻找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

(1)立足产业先行优势,通过优势延伸强化特色,从全国的经济形势看,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失衡,能源材料生产严重滞后,西部地区开发应沿着重化工方向推进,更多地向能源材料及其制品业倾斜。应该说,西部众多能源、原材料产品稍加综合就可发展成为特新材料产品,不少特新材料再略加工就可成为高附加值的.元器件制成品和最终消费品,这种产业综合和优势延伸几乎是无止境的,大有文章可做,这既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衔接,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和已有重化工资产存量的作用。

(2)从西部产业的区位优势看,西部45个产业中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有23个,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有7个,其中属于重化工的黑色金属资源采选、有色金属资源采选、采盐、木材采运、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5个,占70%,总体上看,西部重化工产业的区位优势大于其它产业。

(3)从市场需求看,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广阔,供不应求的趋势长期存在,在全国每年花500-600亿元大量进口工业原材料情况下,西部重点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也是西部地区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4)选择知识含量合理的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就业压力。甚至会增加就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棉花种植业,运用高新生物技术,生产出带颜色的棉花,使该产品知识含量提高了,同时因种植复杂程度提高,扩大了就业。

(5)立足潜在资源优势,通过优势挖掘培植特色,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升级,不少被原有优势掩盖的潜在优势不断突现出来,成为新型特色经济的现实基础。

综上述原则,西部有望利用既有的相对优势,就下述系列产业群培植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国内外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1)农畜产品特别是西部特有农畜瓜果山货土特产和中药材的加工与深加工工业。

(2)依托煤炭、

石油、天然气、水能多种能源俱备,形成强大的能源工业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等。

(3)依托矿藏资源和丰裕能源,在一系列有色金属(铝、铜、铅、锌、钒、锶、锂、镁、钠轻金属)、稀土金属材料工业,新型合金与功能材料工业,超微细碳化硅、氮化硼、氮化硅等金属材料工业上,构建竞争优势。

(4)磷肥、钾肥、磷酸盐类和钾盐工业。

(5)依托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型医药工业的某些领域上抢占制高点。

(6)西部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业。

(7)为高技术下局部战争服务的国际装备工业。

3.开发时序:由点到轴到网。

区域开发首先要由“点”开始,即在某一特定范围的区域开发之初,必须建立若干区位、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对优越的“点”作为区域开发的依托和基地,这类“点”就形成了城镇。“点”与“点”之间必然发生人流、物流等经济社会联系,联系的途径就是交通线,这些交通线就成为区域开发的“轴线”随着区域开发的逐步深入,现有的“点”“轴”均得以扩大和发展,并沿“轴”产生新的“点”。新老“点”之间又形成新的轴线,从而整个区域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点轴网络,并有效推动整个区域开发不断深入与发展。

四、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对西部实行政策倾斜,带动西部特色经济发展。

(1)建议中央成立西部开发机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大开发法》、使中央实施的优惠政策有法可依。

(2)加大资金投入到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高新技术和旅游为主的西部优势产业并相应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发展这些行业。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扶持特色经济初期的扶持效应。

(4)灵活运用宏观金融政策,为西部特色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付。一是采取倾斜政策,降低西部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适当增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二是在西安、成都设立西部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三是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农业开发基金、旅游业发展基金;四是中央政策放宽外资银行在西部地区的经济范围,并在期货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外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5)出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法》,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给予法律保护,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6)采取优惠的区位开发政策,如赋予省会城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议设立一定数目的开发试验区和资源综合开发区,在城市建制审批、城市户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

(7)赋予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更大的自主权,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

3.西部各省区制定优惠政策,并且用足用好,为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发挥作用。

(1)非公有制企业方面的平等与优惠政策;

(2)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3)教育科技方面的优惠政策;

(4)吸引外来人才与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的优惠政策;

(5)企业家选拔、激励、淘汰方面的优惠政策。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班级后勤工作计划范文(13篇)
    在工作计划中,我们可以明确目标和任务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8、做好档案馆所退的图书
  • 12-25 学校疫情防控总结及工作计划表(优质17篇)
    通过工作计划表,我们可以确保工作任务的有序进行,避免任务的延误和错乱。下面是一份精心整理的工作计划表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法照常开学,
  • 12-25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优秀21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找到不足,并从中成长。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案例,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2-25 法制安全教育班会演讲稿(精选18篇)
    安全演讲稿是一种通过演讲形式来向听众传达关于安全问题的重要信息和建议的文本材料。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经典的安全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 12-25 分红股份转让协议(优秀16篇)
    转让可以促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特意邀请了一些专业人士来分享他们的转让经验和建议,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的启示。甲方:乙方:为了激励乙
  • 12-25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安排(热门19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评估和反馈是推动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的关键环节。班主任工作计划样本是大家编写自己的计划时的重要参考,希望大家可以借鉴并加以改进。学校在第一时间制定
  • 12-25 幼儿园元旦节策划方案(汇总19篇)
    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应该具备清晰的目标、合理的安排和可行的实施步骤。策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团队协作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 12-25 十周年庆典致辞发言稿(热门13篇)
    发言稿是一种用于演讲或会议上的书面准备稿件,是表达观点、陈述主题的重要工具。这些发言稿从不同角度和主题出发,展示了不同风格和魅力。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
  • 12-25 银行贷款合同书范文(16篇)
    银行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服务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乙方:一.乙方自愿用____
  • 12-25 物业年度工作总结个人(专业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考虑到大家在写月工作总结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22年,在上级领导的正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