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专业14篇)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专业14篇)

时间:2023-12-25 17:11:13 作者:薇儿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专业14篇)

"范文范本是指被广泛认可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灵感和参考,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写作。"下面是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今天我们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留下的思索今天怎么上学呢

一、一节日常课的真实再现:

生1:5+5+5=15,有15颗五角星。

师(板书学生说的算式):还能怎样列式?

生2:10+5=15颗。

(教师一愣,随即镇定下来。)。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3:5+10=15颗。

师(有点失望):你们两个的方法从本质上和第一位同学一样。谁还有不一样的算式?

生4:3×5=15。

师(有些尴尬):老师要求的是用学过的方法,乘法还没学呢。谁再来说?

生5:3+3+3+3+3=15。

(板书学生说的算式)。

师(指着黑板上的两个连加算式):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生(大多数):第一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种简单。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有加号。

生:都有等号。

生:算式里的数都是单数。

师(颇为无奈):我们是找其中关键的东西。再仔细观察观察!

(关键的东西?学生明白吗?)。

生:它们的得数都是15。

生:每个算式相加的数是一样的。

师(高兴):你很会观察!像这样的算式,大家还能再说几个吗?

生:2+2+2=6。

生:4+4+4+4=16。

生:6+6+6=18。

生(嚷嚷):您说得太快了,听不清楚!

(说得慢一点,学生对“长”的感觉岂不更加充分?)。

师:那你们要求老师怎么说?

[1][2][3][4][5]。

从《怎样上好一节课》的讨论引发的思考

a教师发言: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合作与交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的方法,能基本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领悟探究的得失,获得成功的喜悦。

b教师发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要有意思地创设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c教师发言: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猜想,同时要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因此猜想是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处理好这个环节呢。首先不仅要创设丰富精彩的情境,而且还要适当的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范围内猜想,而不会是漫无边际的乱猜,或者是默默无闻。

d教师发言:教师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发现、共同协商讨论解决出现的诸多问题。教师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给学生恰当的点拨,使学生领略由百思不得其解到茅塞顿开之愉悦。教师把发现的机会,思考的空间、时间还给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教师又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引导者,学生们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后,在构建新知识的同时,科学素养得以培养。

e教师发言:教学中可以采用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师生合作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可以采用了小组合作方式,合作中又有分工,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这样既有师生共同评估,又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精神。师生交流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

f教师发言:教学设计要注意了以学生为本,能够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在相互协作情况下自主完成,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发展的理念。

g教师发言:有如下几种情况我们要尽量避免。一是提问简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水平低;二是提问过难,学生无法回答;三是设问不明确,学生不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学生不知怎么回答。

李娜发言:课前课后让学生搜集资料,学习探究的方式,学会自己查阅,扩大学生的视野,感受自我学习的乐趣,从小知道学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限于课本知识,只要自己肯学,肯钻研,从课内到课外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多方面的,如课前的资料交流,课中查字典理解的交流,学习生字方法的交流等,学生在互动之中学会合作,学会资源共享,学会互相欣赏,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共同解决。

上一篇:召开信访维稳工作会议下一篇:在课堂中磨练高新一小五年级数学组杨红艳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小学生大都好动,活泼,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适应纯粹的理论知识教育,也不会因为老师知识渊博而认真听课。不到一年的小学教育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

1、创造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古语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产生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本身相关联的兴趣,使他们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有趣的故事经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以童话引入: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公鸡早早的起床了,它跳到高出“喔喔喔”的叫着,请你猜猜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呢?每天早晨是谁叫你起床上学呢?那你想认识钟表娃娃吗?这样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使他们迫切的想了解钟表。又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请大家数一数我班四组有几名学生,再请你数一数老师今天带了几个磁扣,说明生活中10以内的数够用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还有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在数学王国中,有一群漂亮的图形娃娃,它们快乐的生活着,经常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瞧,有些调皮的图形娃娃藏在我们教室来了,大家愿意与他们做朋友吗?”这样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

2、在玩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在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

整堂课以玩为主线,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无形中渗透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对图形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小学教育比中学教育要困难多了,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越具体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具的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贴近生活的事例,愉悦的课堂氛围都是非常重要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今天我们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留下的思索今天怎么上学呢

一、一节日常课的真实再现:

生1:5+5+5=15,有15颗五角星。

师(板书学生说的算式):还能怎样列式?

生2:10+5=15颗。

(教师一愣,随即镇定下来。)。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3:5+10=15颗。

师(有点失望):你们两个的方法从本质上和第一位同学一样。谁还有不一样的算式?

生4:3×5=15。

师(有些尴尬):老师要求的是用学过的方法,乘法还没学呢。谁再来说?

生5:3+3+3+3+3=15。

(板书学生说的算式)。

师(指着黑板上的两个连加算式):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生(大多数):第一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种简单。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有加号。

生:都有等号。

生:算式里的数都是单数。

师(颇为无奈):我们是找其中关键的东西。再仔细观察观察!

(关键的东西?学生明白吗?)。

生:它们的得数都是15。

生:每个算式相加的数是一样的。

师(高兴):你很会观察!像这样的算式,大家还能再说几个吗?

生:2+2+2=6。

生:4+4+4+4=16。

生:6+6+6=18。

生(嚷嚷):您说得太快了,听不清楚!

(说得慢一点,学生对“长”的感觉岂不更加充分?)。

师:那你们要求老师怎么说?

生:说得慢一点。

生:要不就说几个几。

(这个学生已经说到了点子上,教师却没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教学良机,遗憾!)。

生:可以说乘法算式。

(又早说出来了!?老师感到难以处理。)。

师:我们还没接触乘法呢。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长了!

师:我的感觉是说这么长的算式太累了!所以我们可以换成“几个几相加”的方式来说。

(教师作了一次示范后,学生对照着黑板上的算式练习了几次。)。

生(喊):我发现一个问题,3个5和5个3反过来了。

(老师没有理会)。

师:请大家同位之间两人一组,一个写算式,一个用“几个几相加”的方法说。

(学生展开小组活动,大家兴致很高。)。

……。

生:9+9+9+……。

师(打断学生):刚才我们说用什么方法?应该怎样说?

生:11个9相加。

……。

师:在写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

生:很麻烦。

生:我手都累坏了。

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生:3×5=15。

师(面露欣喜之色):你会用乘法?还可以怎么写?

生:5×3=15。

师:写这个算式的关键在哪里?关于这个算式,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看清几个几。

生:这个题怎么算。

生:写的时候相同的加数写在前面。

师:这个一定吗?

(老师也解释不清楚这个问题。)。

……。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3乘以5等于15。

师:你们家长教得不对。应该读作:3乘5等于15。齐读一遍。请同学们把刚才你写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改写。)。

教师让学生从歌中找数学问题,学生极力搜寻,举出了诸如“哪句话重复了几遍”、“‘啪、啪’重复了6次”等似是而非的例子。

(如此“轻松”,是“妙招”吗?)。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观察幕布上的情景图(非常模糊),学生找出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的例子。

当学生根据图上的5个气球列出1+1+1+1+1=5并改编成1×5=5时,老师说:没有必要,一眼就发现总共是5个。

……。

二、现象背后的理性剖析:

我们对上述实录进行了更深一步地分析,认为造成预想和现实“偏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手段变成了束缚。

2.经验变成了累赘。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两次把教师后面要讲的乘法知识提前“泄露”了。教师想要的局面是自然顺畅、水到渠成,是全体学生共同“配合”教师按既定方案圆满完成任务。毫无疑问,来自个别学生的这种挑战已经影响了整堂课的`“大局”,但学生能有这样的表现欲又非常难得,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感觉左右为难,真拿不定主意该如何是好!我们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以学定教,面对如此珍贵的课程资源,总想着如何体面地逃避不是真正出路,直面挑战、努力探询充分利用它的办法才是明智之举。

3.促进变成了限制。

课伊始,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解决情景中蕴涵的数学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他们主动激活自己的经验积累,纷纷献计献策,课堂气氛一时间生机勃勃。这是个开放性题目,答案的丰富性早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所以当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时,教师立刻板书在了黑板上,但当学生说到10+5和5+10时,从教师当时的表情我们发现,答案出乎预料。终于,有学生如老师所愿,说出了另一个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教师这才松了一口气,迅速把算式写到黑板上。虽然教师并未对10+5和5+10这两种方法给予否定的评价,但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行为恰恰反映了“教案至上”思想在教师头脑中是何等得根深蒂固。这种状况,从形式上讲,较之过去的课堂显然是进步了,但就其实质而言,还没有跳出教师主宰课堂的原有层次上。

4.奖励变成了“鸡肋”

[1][2]下一页。

5.学生体验被教师代替。

三、改变现状的主要对策:

1.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过去,教师主宰课堂,掌握着课堂前进的“方向盘”,教师要去的方向就是全班同学努力的方向,教师只要照着自己的“教学预案”贯彻执行就可以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预设的教学环节不再那么“饱满”,课堂上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自主空间,于是教师的备课开始显现出“粗放经营”的态势。课堂上,教师要去的方向常常与学生要去的方向发生矛盾,我们教师经历了越来越多“意外”――难以应对的尴尬与无奈。其实,“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备课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也要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说,从表面上看,新课程内容的难度是降低了,但就其实质而言,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反而大大提高了,精心备课更加重要。教师不仅要为课堂实施预先搭建好科学的大框架,使学生拥有尽量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思维类型等实际状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选择好相应的引导策略。像上述案例中,教师提供的教学框架虽然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但由于对学生的表现估计不足,所以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动态生成”的课堂。

2.灵活引导是上好课的关键。

当我们给学生创设了相当的自主空间,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时,再精心的备课也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上,我看到淄博市高新区四宝山中心小学的王瑞昌老师写的一句话: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教师是学生学习责无旁贷的引导者。要让我们的课堂美丽起来,当课堂上出现意外时,教师的灵活引导必不可少。有了教师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我们才会化尴尬为自然,变无奈为有为,使每一个意外都转化为课堂上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因之体验成长,教师因之感受幸福。如,当学生说到10+5和5+10时,教师把学生的算法写到黑板上其实是明智之举,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为学生稍后发现“有的算式相加的数都是一样的”这个规律提供对比材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不断反思是上好课的捷径。

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不断实践,教师才会真正学到把握“动态生成课堂”的本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波折甚至失败。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经常反思一下,有助于我们探寻到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提升我们把握动态生成课堂的本领。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充满机遇,充满挑战,教师经常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一定能使自己在成长中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上一页[1][2]。

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作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十一世纪的这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仅在课堂上。在新的历史条件,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爱的语文教师,那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呢?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务必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能够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务必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就应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超多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能够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资料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发奋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到达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超多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说,去粗取精,选取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资料之外,还要思考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资料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刻,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另外,决胜于课堂。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课堂导学服务,教师与文本对话业已完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已经透过预习也进行完毕。课堂导学是完成导学目标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抓住课堂导学这个环节。

透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透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到达学习的目的,下方以经典篇目《变色龙》为例来谈一谈。

导学进行之前,布置好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好有关的知识。上课开始让两名学生说写作背景及作者说,比一比谁知道地多,记得准确,布置学生出声朗读课文,读后提出较易的问题,本课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在班级内讨论解决不需要教师处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奥楚蔑洛夫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文中的环境描述在第几段,有什么作用?军大衣的脱和穿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由浅入深的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来研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基本标志着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在导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进行巧妙地艺术地点拨,整个过程要营造民主地课堂,这样对于文本的明白会更丰满、全面。

最后,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事实,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刻如何运用有一个准确地科学地指导。

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精当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发奋。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一种是片段练笔,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命题写作练习,能够是日记和作文的形式。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当然那里也有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很明显。从文本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方以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课之后,能够布置两个方面的课后作业对所学资料进行巩固。第一,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布置一篇命题日记:“在去巴尔赛岛的船上,一身西装革履的于勒出此刻菲利普夫妇的面前。”展开丰富的相象,进行续写,尤其是回来时的景色就应怎样描述,必须结合课文资料来写,设想故事高潮和结局部分。

语文教师若做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所上的语文课就会更有效果和价值。我们知道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本都经过编者的仔细推敲,是很优秀的篇章,语文教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间去,去研读,去探索,去发现,在把这种收获和体会在学生身上得到延伸和拓展,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经过这样一堂堂语文课的学习,语文课就搞笑多了,在加上超多的阅读,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学习语文了。

上好课心得体会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我们在备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要了解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播。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备课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吃透教材,我在备课过程中先把教材反复阅读,了解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建立起知识的联系;最后把教材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连加时,大胆改变了课本情境,在体育老师的帮助下我在班上组织了小组跳绳比赛,记录学生成绩。新授连加时,学生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小组的得分,所以在学习中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而且整堂课的教学,我都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开,每个同学的集体荣誉感都被激发出来,学习劲头很足。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既要把握双基目标,又要把握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才有可能设计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好相应的对策。这样上课时,遇到特殊情况才能游刃有余。我在教学正负数时,有一位同学展示出了5+2+-3这样的算式,可我在备课时根本没想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不知如何处理,课后想想,如果在备课时多以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列式,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就不会措手不及,而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上好课心得体会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心得体会

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从课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xx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

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3、基本理念的变化;

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5、“双基”变“四基”;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20xx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x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才能超越现在,走向未来。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幼儿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在一节数学课的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总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仔细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前谈话时,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极为好奇的故事、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二、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进程中,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正确对待认识本节课的新知,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时就更主动,更积极,因而就爱学、愿学,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地亲密。在学生找出了本节课要解决问题的途径后,又寻不出规律时,教师要巧妙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最终找出其规律,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数学,有其规律,又有其乐趣,更能够为我们的学习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重视突出学习数学的实践性。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在教学进程中,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感受、探索,把一些实际的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的一些模型,进行必要的解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研究时间。经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的相互切磋,积极地讨论交流、具体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轻松而愉快地突破数学课中的难点,掌握重点。从而达到其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一定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独立观察,积极主动思考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努力探索研究,大胆地进行尝试,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如何设计好并开展好自主学习?

1、教师首先应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

2、要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稍稍超前于“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等。实践活动课是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为了提高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实践活动课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会产生新的理解,更加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这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活动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多元化的,它可以是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呈现的形式是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和现实的学生班级生活等等。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欲望,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课在总体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在备课时,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拓展的范围,除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还注重分析活动的落脚点,考虑到数学活动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目标。如在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试验田”数学活动实践课中,教材设计了?新华小学的同学们为了学习劳动技能,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承包了一片试验田的场景图,向学生提供了关于麦地、花房、菜地、玉米地等方面的素材,并通过对话的形式提供了某些信息,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教材把大量的提出问题的机会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多元化的,它可以是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呈现的形式是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和现实的学生班级生活等等。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欲望,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四、精心组织活动,增强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一)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二)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总之,一节好的“实践活动”课,就应该是不拘一格,创意新颖,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充分展示学生自主操作、主动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轻松地、愉悦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总则。

[2]数学新课程标准。

幼儿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1、导向作用。教师通过有效的启发指导,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控着课堂。2、启发作用。通过预先设定的问题或课堂上及时的追问,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老师应注意的是,启发的问题是由浅入深的问题而不是平铺直叙、串讲内容的问题。恰如其分的讲解也是一种启发。3、指导作用。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有效点拨,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4、激励作用。总而言之,教师在上好一节课的过程中,主导作用很关键。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后我会对号入座,把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通过学习老师的观点,结合本人的理解,我认为上好一节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内容。

1、经验储备——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效果。在选择公开课时,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若需要前期收集资料的,应事先安排幼儿相关活动,让幼儿积累必备经验。2、年龄特征——幼儿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上好课心得体会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心得体会

受校园委派,我和校园的其它6位老师于20xx年11月1——3日到西安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高效课堂与中考评价研析会。在近两天的学习中,我聆听了江苏省杨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做了《学在课堂教在课堂练在课堂高效在课堂》的报告,现场感受了西安交大附中董婉君老师执教的七年级数学示范课《完全平方》、西安市庆安中学任娟娟老师执教的八年级数学示范课《一次函数复习》,最后省教科所数学教研员马熙莹老师点评和马亚军老师做了领会《中考评价精神有效指导课堂教学》的报告,使我对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向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所谓“高效课堂”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化,教育效果的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到达提高校园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透过学生用心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潜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务必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此刻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成不变的,务必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超多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资料,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资料的掌握状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西安交大附中董婉君老师执教的七年级数学示范课《完全平方》,她在课堂上上十分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选取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甚至就是发生在上课的这个班级的一个学生身上,提问很有针对性,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务必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务必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必须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务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精心设计,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立刻要求其回答,或者看到学生不会时,教师就自己代学生回答了,这样不仅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要给学生必须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能够说是一个选取。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能够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用心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透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西安市庆安中学任娟娟老师执教的八年级数学示范课《一次函数复习》时,就十分注重学生小组互助学习。这样,能够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过去我们在给学生不知作业时,教师大多都是全班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但没有思考到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而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务必充分思考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取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超多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资料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校园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必须不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坚信我们终会必须会实现高效课堂的。

上好课心得体会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我有幸得到了这次暑期网络培训的宝贵机会。沈峰老师的讲座没有枯燥的理论,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她的亲身所见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听完之后,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沈峰老师的提点仿佛是一剂良药,让我真正理解了如何上好一节课。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沈峰老师一开始便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在我看来,一堂好课就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教的顺心,学生学的开心。在听了沈老师的讲解后,我才发觉自己的认识有点肤浅。沈老师提到:

(1)教——得法。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2)学——明白。这是站在学生层面上的,学生必须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更要懂得一些学习策略。

(3)考——满意。也就是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三点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学生考的满意,越学越有劲,成绩自然好;反之,如果学生考的不好,自然丧失了自信心,负担会越来越重,成绩也会越来越差。就拿我们班来说吧,班上有几个学生英语学习怎么也不入门,几次考试下来成绩也不理想,逐渐的变成了班级的后进生。因此,我采取了放大优点的方法,一旦发现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就积极的给予鼓励,渐渐的,我发现他们的成绩正稳步前进。每一次的成功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鼓励,作为老师,应该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考的满意,我们教的开心。

沈峰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先要备好一堂课,其次是听好每节课,最后才能上好一节课。在备课前,我们还必须明确有效教学的条件是什么。沈老师提到了一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要具体明确;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合理,连贯,有逻辑性。这一点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困惑的问题,我觉得一节课如果能够做到前后呼应,融会贯通真的很不容易。反思我自己的教学,有许多时候没有做到知识的连贯性,有时候把单词和课文的教学分离开,重视对词汇、句型的教学,却忽视了对课文的整体呈现;有时候活动与活动之间没有联系,设计的活动只重视形式而不重内涵,活动没有完整性和层次性。表面上学生学的很开心,貌似达到了教学效果,但是回头想想整个课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老师的思维清晰连贯,学生才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新知识的教学要从激活学生的现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兴趣入手。这一点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其实每一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了我们不该教的的东西,因此设计出来的活动往往是无用的,为此,沈老师特别举了一个例子,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点也是值得我认真反思的。

4)指示语要有可解释的功能,注重情境创设,情境的创设是不是具有可解释的功能。这点我有深刻的体会,在大量强调情境教学的前提下,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尽量多的创设一些情境,试想一下,这些情境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还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呢?有些情境是否会误导学生呢?沈老师举了两个教学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hungry这个词创设了一个情境,但是这个情境并不能顺利的引出hungry这个单词,学生的反应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因此,怎样创设适合的情境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说到备课,沈老师首先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什么(要到哪里去)、怎么教(怎样到那里去)、和教的怎么样(是否到了那里)的三个问题。回想自己一年的教学,关注的更多是怎样教和教的怎么样,对于教什么没有真正的给予重视。在备课室,沈老师提到了“一课三备”的理论,一备: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形成“初案”;二备: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写出“教案”;三备:课后反思,精益求精,补充“另案”。在这三点中,我觉得自己没有一点是真正做好的。沈老师说的对,在备课的时候千万不要就课论课,一定要研读其它的教材,这一点让我十分敬佩,也许这就是差距吧!回想自己的教学,更多的只局限于所教课本,而现在我终于明白“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意思了,只有多研究教材,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一是这节课应该怎样上?——做到“知其然”;

二是这节课为什么这样上?——做到“知其所以然”;

三是这节课还可以怎样上?——做到“知其末尽然”。

在自己的听课过程中,我往往忽视了第一点——知其然。每次听课总是有点匆忙,直到教室里才知道听课的内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次听课总是一头雾水的感觉了。沈老师说的对,在听课前必须换位思考自己如何上这堂课并回忆自己的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否定自己的想法,被执教者牵着鼻子走。这一点也是今后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教学就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学生每一堂课要好好上。从课前准备再到课后反思,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眼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相信做到这几点,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

数学素质的实质是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意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与信息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在信息时代,信息量多,工作量大,处理程度复杂,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分析和评判问题、选择解决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学新知识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推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数学推理的实质。例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告诉学生:通过对多个具体例子的分析、比较、反思,发现了规律,归纳出加法运算定律,然后把定律应用于简便计算;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可由加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出乘法的运算定律。通过不断的潜移默化,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地运用数学推理获取知识,培养推理能力。其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理解推理的实质并体会推理的价值。最后,在推理过程中,要随时指出推理中的错误。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真地“看”,培养其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信地“说”,培养其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地“猜”,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活泼地“动”,培养其操作能力;让学生勇敢地“表现”,培养其探索能力。

挖掘教材。

上课前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弄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后,讲课时才会有所侧重,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另外,在钻研教材时,目的不完全在于讲清楚教材内容,而在于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同时,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为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即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如何“学”是最有效的。比如,我在教“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学重点是通过加或减先消去一个未知数,其难点是对于一个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怎样才能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就是让学生思考:在将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化为等式右边都是零后,怎样才能使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零?学生很容易想到:当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时,将它们相减或相加就能把这个未知数消掉,进而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了。所以对于要解一个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消元的难点就是要想办法将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相同或互为相反数。知道了这个难点,在讲课时才会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思考,而不至于看到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题目时不知从何着手。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规划,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会希望教师怎样讲才容易懂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比如,在讲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时,备课时就应该想到,要让学生明白这类方程主要有“路程”“工作效率”“利润率”等几类问题,要求学生在遇到一个具体的题目时,先思考是属于哪一类。然后根据题意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将等量关系中的有代数式列出来,分式方程就列好了。这样一来,可少讲例题,真正做到“教师轻松自如的教,学生有趣快乐的学”。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幼儿园秋季新学期工作计划会美篇(实用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幼儿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育教学和活动安排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对大
  • 12-25 团队拓展训练活动总结(优质17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策划、组织、执行、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升活动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 12-25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方案(专业21篇)
    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工作目标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执行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根据县委组织部《
  • 12-25 教师个人发展培训计划(汇总21篇)
    通过培训计划,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阅读以下培训计划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培训计划案例。
  • 12-25 政府办公室主任任职发言(模板13篇)
    发言稿不仅要包含必要的介绍和结尾,还应注意适当运用演讲技巧和手法,使演讲更生动有趣。接下来是一些精心准备的发言稿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 12-25 献爱心广播稿(汇总20篇)
    广播稿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媒体形式,它能够通过声音的传递,将信息迅速传达给听众。接下来,我们将呈现一段感人肺腑的广播稿,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
  • 12-25 在妇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大全(18篇)
    在撰写工作报告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经验,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工作报告案例,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工作报告写作方式和特点,
  • 12-25 制药公司社会实践报告(优秀21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我们与社会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报告可以传递我们的体验和感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 12-25 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优质19篇)
    民主生活会有助于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党员干部团结奋进,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民主生活的一种具体形式,有助于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如何组织
  • 12-25 煤矿火灾演练方案(模板16篇)
    一个好的计划书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步骤和清晰的时间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主题和场景下的计划书示例,希望能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