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通用22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通用22篇)

时间:2023-12-25 21:59:18 作者:书香墨

单位的组织架构和领导层级是实现工作目标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单位工作的秘诀和窍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小组交流。

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6.巩固练习(略)。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4.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10、综合练习,可以融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重要。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接受也较快。我采取了提出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清楚推理,也为了兼顾学困生的学习,我采用了放映幻灯片让学生从抽象的想象到直观的观察彻底明白推理,并鼓励学生讲出思考过程。

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了课前认真预习,为了预防部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遗忘,我在导学案中的第一步复习与生成设计了与本节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课堂订正答案时发现学生都已掌握。接下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导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设计导学案应该做到为新课知识作铺垫的合理性。还通过猜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的检测训练紧密结合新知。

感悟反思。

1、学生讲解算理生硬、不自然,有待于进一步课后强化训练。

2、单位的统一,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3、平方、立方加强区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刚学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急于求成出现错误。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小组交流。

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6.巩固练习(略)。

三、实际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课。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10、综合练习,可以融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学会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对比。

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本节课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推算。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在练一练处理中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了几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五年级数学教案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学会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对比。

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本节课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推算。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在练一练处理中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了几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在学生总结基础上,将例3,例4后归纳的方法汇集成一个,并板书出来:

3.作业:课本p40练习八: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借助于电脑动画图像(或活动投影图),使学生对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的概念,明晰地建立在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基础上,这样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区别。

体积单位中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的化和聚,方法与长度单位之间,面积单位之间的化和聚相同,学生很容易理解,主要的问题是要准确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同时还要注意审题习惯的培养,所以新课中注意学生对计算过程和算理的表述。

带*的例题和练习,可视班级情况选用。新课教学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分为两个层次。通过动画图,帮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对比。

第二部分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分为三个层次。体积的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第三层为选学内容。第三部分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题中的单位换算。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1.要重视概念的建立。无论是面积单位还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其实都是建立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上的。学生有了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空间概念,就有了推理所需要的支撑。

2.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体操。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的.交流互动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表达,可以使问题的思考变得有条理。

3.概念教学要重视知识链结构和知识面的结构。例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前者又是学习后者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起点,而且在新的知识学习之后要及时地通过整理、比较等方式纳入到旧的知识当中,形成知识框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五(10)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新意,课堂总结有特色。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如果不设计一点创意性的玩意儿,学生很容易疲倦。所以,我懂了点脑筋,课前复习时安排了学生分类的活动,中途练习时让学生背向黑板进行问答,最后的课堂总结,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表演了一段快板,让学生兴奋了几次,以致这节课不那么枯燥。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教师口语过多,无效问题多,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邓丽萍老师对我的课观察显示,我喜欢重复问全班学生“对不对?”、“同意吗?”,这是我平时上课的教学习惯所致,说明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不够精炼,有待改进。

(二)给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而且没有有效地反馈。课堂上确实有很多次让学生讨论的机会,但是时间稍短,感觉有些走过场。应该多给点时间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探究。

(三)板书结论口语化,不严谨。学生课堂上反馈“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虽然在口头上我提到了大单位就是高级单位,小单位就是低级单位,可是板书时仍写成学生的反馈,我以为尊重了学生,实际上忽略了作为数学教师的严谨、科学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学情分析。

1、从学生平时接触过得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脑中形成网络。在一个教学环节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2、在学生能很好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的方法独立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验证,,学生最终自己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本节内容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认知的障碍点是:不能区分开以前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在互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2、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重要。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接受也较快。我采取了提出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清楚推理,也为了兼顾学困生的学习,我采用了放映幻灯片让学生从抽象的想象到直观的观察彻底明白推理,并鼓励学生讲出思考过程。

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了课前认真预习,为了预防部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遗忘,我在导学案中的第一步复习与生成设计了与本节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课堂订正答案时发现学生都已掌握。接下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导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设计导学案应该做到为新课知识作铺垫的合理性。还通过猜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的检测训练紧密结合新知。

感悟反思。

1、学生讲解算理生硬、不自然,有待于进一步课后强化训练。

3、平方、立方加强区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刚学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急于求成出现错误。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假期前,我们学了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孩子们知道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今天,我们利用这样的进率去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第5题,通过计算两个容器所能容纳的木块的立方厘米数,推算出它们所能容纳的水的毫升数。通过这样的.练习,我觉得能加深孩子们对容积的认识,也进一步让孩子们体会了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在实际解决问题时,我发现孩子们都注意到了将立方厘米化成了毫升,说明孩子们是有所体会的,尤其是问题中提到能盛水多少?我们理所当然地会想到用“毫升”作单位。

第6题,是典型的体积单位换算练习,正确率尚可。

第7、8题都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算是对比练习。从练习反馈看出,孩子们对于表面积和体积是可以区分清楚的,只是计算的失误很多,这也是最近以来第二单元的通病,因为计算相对繁琐,有些孩子稍不留神就前功尽弃了,孩子们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沮丧。为了振奋士气,我鼓励孩子们要细心计算每一步,并帮助他们板书验算,希望能给他们一些计算的经验。

第9、10题也是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底面积、容积、侧面积、体积的计算。对于这些概念,孩子们是熟悉的,所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熟练的,单位也是统一的,所以不存在互化,关键还是在于计算是否正确。

练习课,重在练习。考虑孩子们刚学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还并不熟练。专项练习也是必要的,于是,增加了一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互化对比题,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化体积单位的进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

难点:

教具:

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m2=()cm212dm2=()cm2。

3、100dm2=()m2400dm2=()m2。

100cm2=()dm2900cm2=()dm2。

四,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来源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安排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安排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及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今天上午,我在五(1)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新意,课堂总结有特色。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如果不设计一点创意性的玩意儿,学生很容易疲倦。所以,我懂了点脑筋,课前复习时安排了学生分类的活动,中途练习时让学生背向黑板进行问答,最后的课堂总结,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表演了一段快板,让学生兴奋了几次,以致这节课不那么枯燥。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教师口语过多,无效问题多,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邓丽萍老师对我的课观察显示,我喜欢重复问全班学生“对不对?”、“同意吗?”,这是我平时上课的教学习惯所致,说明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不够精炼,有待改进。

(二)给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而且没有有效地反馈。课堂上确实有很多次让学生讨论的机会,但是时间稍短,感觉有些走过场。应该多给点时间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探究。

(三)板书结论口语化,不严谨。学生课堂上反馈“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虽然在口头上我提到了大单位就是高级单位,小单位就是低级单位,可是板书时仍写成学生的反馈,我以为尊重了学生,实际上忽略了作为数学教师的严谨、科学性。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小组合作填表:

正方体棱长1分米=10厘米。

体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

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

(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

8立方米=()立方分米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5。(投影显示)。

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

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解法二:

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三、课堂实践。

将练习八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八的3、4、5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

在上课的开始,就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读儿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2.复习与思考。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课教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工具,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学生刚学习完面积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其他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也有的同学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46~47页的例题3、例题4以及“做一做”课文第4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外表划分10×10×10的小方格。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个1dm3的正方体,准备1cm3的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动手量一下这个魔方的棱长,并计算出它的体积。

学生汇报:是216cm3。

生:老师,我们计算出的魔方体积是以立方厘米作单位的,您计算的魔方体积是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

师:你不仅很细心,而且还善于思考。现在,你们最想学习的是什么知识?

师:这节课,我就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棱长是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2)想一想:1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师:观察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被平均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照这样的边长切成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1立方厘米。每一层可以切出10×10=100个小正方体,10层可以切出100×10=1000个小正方体。发现1立方分米里面含有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dm3=1000cm3.

汇报:1dm3=1dm×1dm×1dm。

=10cm×10cm×10cm。

=1000cm3。

(3)提问:你们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1m3=1000dm3)。

2、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比较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规律。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

之间的进率。

长度分米、厘米十进。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百进。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千进。

3、出示课文第47页教学例题3。

(1)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从立方米--立方分米的转换是化还是聚?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8立方米是1立方米的3.8倍,也就是1000立方分米的3.8倍。

所以只要把3.8×1000=3800。

从而得出:3.8m3=3800dm3。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从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转换是化还是聚?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从而得出2400cm3=2.4dm3。

(3)比较:这两道单位换算有什么不同?

前面一题是从高单位化低单位,后面一题是从低单位聚高单位。

提问:体积的单位换算应该怎样算?

小结:

高------------低。

用进度乘以高级名数。

低------------高。

用低级单位名数乘以进率。

4、、教学例4。

师:上面的问题解决了,这里还有一个有关包装的问题,大家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如何解决。(课件出示例4)。

(师组织学生自己审题,使学生明确包装箱上的尺寸一般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

生1:50×30×40=60000(cm3)。

师: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的解答怎么样?

生2:这位同学列式正确,但60000cm3比较麻烦,所以我最后就把它化成了60dm3。

生3:我的最后结果是0.06m3。

生4:我在计算前先把长度单位换成“分米”或“米”,这样计算时比较方例。5×3×4=60(dm3)。

……。

生:我认为选用立方分米比较合适。

师:大家的意见呢?

生齐:选用立方分米比较合适。

师:刚才同学们不但想出了多种求包装箱的体积方法,而且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单位,同学们真能干。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m3=()dm3780dm3=()m312dm3=()cm3。

()cm3=3.4dm30.4m3=()dm3=()cm3。

2、王芳家的书柜长90厘米,宽3厘米,高100厘米。这个书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八的第1题。

四、全课总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旁批:

后记: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生2:我们认为是100。……。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你告诉大家。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

师:哦?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3、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10、综合练习,可以融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今天上午,我在五(1)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新意,课堂总结有特色。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如果不设计一点创意性的玩意儿,学生很容易疲倦。所以,我懂了点脑筋,课前复习时安排了学生分类的活动,中途练习时让学生背向黑板进行问答,最后的课堂总结,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表演了一段快板,让学生兴奋了几次,以致这节课不那么枯燥。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教师口语过多,无效问题多,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邓丽萍老师对我的课观察显示,我喜欢重复问全班学生“对不对?”、“同意吗?”,这是我平时上课的教学习惯所致,说明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不够精炼,有待改进。

(二)给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而且没有有效地反馈。课堂上确实有很多次让学生讨论的机会,但是时间稍短,感觉有些走过场。应该多给点时间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探究。

(三)板书结论口语化,不严谨。学生课堂上反馈“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虽然在口头上我提到了大单位就是高级单位,小单位就是低级单位,可是板书时仍写成学生的反馈,我以为尊重了学生,实际上忽略了作为数学教师的严谨、科学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部分内容。课本第70、71页内容。

学情分析:三年级共41名学生,学生基础较弱,上课动手、动脑不太积极,家庭作业有部分同学不按时完成,课堂教学若不创新,会陷入困局。

设计的教学环节:

1、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为1分米,即10厘米。

思路一: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因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思路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思路一: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边长为10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因而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思路二: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先让三名同学在教室画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细分每一个边长为10份,将大正方形画成许多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全班同学参与活动:将手中制成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放在画好的大正方形中,发现摆放了10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因而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之前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2、从教学实施过程中看出,两个探究活动思路二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因为思路二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之中,体现了主体地位,亲自体验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我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时,回想制作的`1平方分米的卡片中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想一想全班同学都参与将制作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放于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中,即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中含有10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另外,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让学生每人读一次,全体同学每个人都读,其余同学仔细听,让学生树立清晰的印象,而后自动口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跟随老师图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100100。

再针对具体题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此种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教学效益提高许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也会主动克服困难,训练学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热门1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能够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体会其中的优秀之处和写作技巧。毕业设计(论文)的
  • 12-25 运营个人工作规划(优秀13篇)
    通过规划计划,我们可以提前预见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这些范例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规划计划,思路多样,值得借鉴。转眼间又要进入新的一年20__年
  • 12-25 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实用19篇)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扮演着资金调剂、信用担保等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优秀的金融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乙方:___。为了推动伊犁州地区互联
  • 12-25 新闻稿写作技巧讲座(优秀20篇)
    新闻报道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新闻报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示。标题和第一段文字应该点明主旨,剩
  • 12-25 申请困难职工申请书(精选12篇)
    职工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同事和上级密切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下是一些优秀职工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总结工作产生一些灵感和思考。困难补助申请书一般由标题、称
  • 12-25 幼儿园二月二活动方案大全(22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喜好。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1.热情与幼儿,幼儿家长互相问好,与个别
  • 12-25 保洁月工作计划和总结(热门22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让我们对工作目标进行明确和具体的规划,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的达成。这份工作计划书是由一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撰写的,其中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你提供很
  • 12-25 润滑油管理制度规定(模板19篇)
    规章制度是企业或组织为了维护秩序和规范行为而制定的一套原则和准则。为了提高大家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遵守,我们整理了一系列常见问题的解答。1、润滑油的申请选购尽量选
  • 12-25 部队犯错误检讨书(通用15篇)
    写一封检讨书不仅是对自己过错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表达出我们对过错的深刻反思和内心的真诚歉意。检讨书是一种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文书,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
  • 12-25 农业品牌建设调研报告(汇总15篇)
    通过调研报告可以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情况和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优秀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市直机关党建“领航计划”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