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新教育读后感(实用16篇)

新教育读后感(实用16篇)

时间:2023-12-26 17:45:21 作者:飞雪新教育读后感(实用16篇)

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进行思考。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的第二章写的是“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其中有一个是和谐论。书中说:为什么新课程提出要在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重视过程和方法?其潜台词是:教科书对孩子有用,但管不了孩子一生,因此你教材编得再好,也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考试是一种选拔,但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的选拔,因此考试考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在往后的工作和人生中胸怀大志、实现自我。客观地说,把让学生考取一所好大学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是符合当前教育消费者,也就是人民群众意愿的;但作为终极目标、唯一目标,则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表现,那样会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剩下的东西”不多,那样会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当让也包括我们的城市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丧失“核心竞争力”。

还有新教育在六大行动中提出“培养卓越口才”。因为口才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与人沟通与人交流,所以口才是很重要的本领。清晰记得在北京培训学习时,北京师范大学赵稀斌博士讲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整整三个小时,他就站在讲台上或走入座位边道,嘴里话语自动向外流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欢呼雀跃,但是我们听得句句入耳,字字上心。似乎再听三个小时也不会厌倦!为什么?除了讲课内容案例丰富外,更重要就是他本人有口若悬河的魅力。而这口才非三月、三年之功力。赵老师从小就喜欢读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从未停止过,这个积累的过程一定是漫长的,所以才有现在厚集薄发。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是在学习一些教学技能,读《新教育》,我觉得是在提高自己的一种意识,二者均让自己受益。而且在脑海里萌生一种要去教育在线看看的念头,也许“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新教育》读后感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杏坛的新教师,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班级管理经验的欠缺,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时间去弥补、去学习。放寒假之前我们学校放给了每一位老师一本书,这本书是我们学校校长徐锦生的著作,里面融合了许许多多走在教育一线的老教师的工作经验、方式和理念。在教育领域,我在他们面前就像是一位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而他们是巨人,高大的巨人。我记得有人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你是天才,而牛顿只是淡淡的回答道:"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而已。"对,登高才能望远,作为新教师的我也想望的更远,所以,我怀着这样一颗炙热的心开始了阅读。

我看书有个不知是好还是坏的习惯,那就是先看目录,挑选一些自己比较感性趣的章节开始阅读。一页、两页、三页…突然有那么几个字印入了我的眼帘---什么比分数更重要。为什么我对这几个字印象那么深刻呢?因为从我们进入金师附小开始,我们就时时刻刻的接受着这个理念的熏陶。那什么比分数更重要呢?徐校长常说"学生兴趣的激发比分数更重要;习惯的养成比分数更重要;方法的习得比分数更重要;能力的形成比分数更重要;个性的张扬比分数更重要。"对呀,只有五育并举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呀,我们细细回味一下这句话,这里强调的是更重要,并不是说分数不重要,书中指出分数是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项指标;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坐标;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所以说,分数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就拿兴趣和个性来说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那么时间一久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然而,如果我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做,那么不管时间多长都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会像红酒越放越香一样变得越来越感兴趣,这点很重要,特别是对我们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心理学上我们都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就算集中了时间也不会长久,最多坚持十五至二十分钟,但是他们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那么这个时间的持久性就很难估计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孩子在自顾自的玩耍,他的玩具很简单就是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对我们大人来说这些东西没有办法玩的起来,可是他就"坚持"了很久,远远超过了理论上的时间,我想这就是兴趣的力量,感兴趣了他才会去做,所以说兴趣的激发更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

再说说个性,我们教师培养的不是统一规格的"零部件",我们培养的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祖国花朵,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变成"乖乖儿",我们要使他们在共性中体现出个性,很多事实证明,个性张扬怪异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蠢材,他们也可能是天才,在鸡窝里孵蛋的爱迪生、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只是在看待问题的视角上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所以碰到这类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心一定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弄不好就是未来的爱迪生亦或是爱因斯坦。

总的来说,我们在评价和看待一个孩子的时候不能陷入"唯分数论"当中,我们要全面客观的看待,"术业有专攻"仅此而已。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下面结合朱永新的观点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富有“激情”。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另外,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合作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为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实现。对于一所合作型型学校的发展来说,更需要大量的合作型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与学生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2、与教师合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靠个体的学习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校教师尤其是同级学科教师同年级的教师,应多进行合作。

3、与家长合作。教育是一项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只有教师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使家长乐于到校,到校后感到受尊重和受欢迎的氛围。

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二十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在我国创新已被提到危机民族命运的高度。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教育范式,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可以说,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系关教育、系关实现“中国梦”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做名创新型的教师。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二、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在领悟社会转型与学校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新基础教育”呼唤着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的个体的出现。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出于每个人生命深处的呼唤与需要。正是由于回到了任何人都具有的“生命”这一原点上,“新基础教育”理论及其实践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少数人,而是拥有生命、向往生命发展的所有的人。“新基础教育”的召唤力正来自于此。它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追求一种坚实的探究性的生命成长过程,追求一种自我寻求发展资源、积极实践、综合互动的复杂的思维方式,追求一种主动的生存方式。

“新基础教育”是相信生命的力量的,是相信学校教育的力量的。生命有着内在的力量,无论在何种情境下,有生命活力的人不会缺少希望、不会缺少信心、不会缺少力量。而学校教育,能够给生命以力量、给生命以阳光。

“新基础教育”追求着学生的生命成长。一个个新生的、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获得成长,这是“新基础教育”的一贯追求。

“新基础教育”关注着教师的生命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这句话,已经成为打动众多教师的一句名言。也许,这句话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正来自于它对教师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注。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周活动,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对于踏上工作岗位、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我,非常震撼,很有感触。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新一代的教师更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说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断的总结教育,并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帜。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还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它让我知道了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诗意,如此浪漫。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一、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创建和谐社会是眼下人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创建和谐社会,教育应发挥怎样的功能?教育是要关注学生的生存,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一切,教育同样也要关注我们教师自己的生存,也要关注我们教师的发展,教育还要关注学生家长,实际上,一句话,教育只有关注到社会所有人员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才是和谐社会的教育。

二、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此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三、

最新奇的事是“开办成功保险公司”。

朱教授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做法,他美其名曰“成功保险公司”。他说,只要参加他这个公司,他包你成功。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过许多的理想,但一路过来,大多随着时间而流去,要说成功的可真是很少很少。然而朱教授这个保险公司内含了一个前提条件,“持之以恒,十年不止”。朱教授倡导教师要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他说每天坚持写,坚持写十年,你就能拥有玫瑰的芳香,你就能夺取胜利的桂冠,你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四、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校园。

教学。

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朱教授把“营造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列为新教育六大行动的首项行动。他要求在小学六年中,师生共读100本课外书。

《新教育》读后感

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陆续看完了《新小学科学教育》。整本书共分五个章节,从理论的角度、科学活动的组织、科学中的思考和决策及60个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一个核心的理念: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又有实例的对比剖析,观点鲜明,说服力强。书中讲到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区别。两者内容、背景不一样,可观察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当儿童只学习科学时,他们有可能在毕业离校时只学会了一堆名称和标签,而这些东西中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是,没有提升思维的附加维度、没有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积极参与,他们将不会有能力把原理应用于新的情况、明智的解释数据、精确的观察、检验假设、评价数据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所有科学家必须知道的.事情以便成功。这一事情就是如何失败就从头再来,继续不断地尝试。科学知识加上科学思维才是科学探究。

书中提供了多个为强调思考和决策所进行的“游戏---听取报告---再游戏”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实录。并就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了“教科学”与“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两种理念下的师生对话。后者的问题更开放,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观察、比较、提出和检验假设、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类、解释和评价结果。教师仅是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反馈或解释。看着书中案例,对照自己平日教学。确实有些仅是在“教科学”,很多时候没有经过学生严格的观察、实验、思考,教师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师的讲解霸占了学生操作、思考的时间,不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同时注重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样学生的科学学习参与度会提高,学习的热情也会上涨。

这本书我只粗略看了一遍,里边还有很多精髓没有参透,我会抽时间再进行一次认真的阅读,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励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周活动,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对于踏上工作岗位、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我,非常震撼,很有感触。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新一代的教师更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说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断的总结教育,并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帜。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还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是两个星期前得到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的,那深蓝深蓝的书页,以及那旋转的封面设计,总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于是,断断续续,将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梦,之所以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指日可飞。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了工作岗位,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

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而再来对照自己所谓的付出。

《新教育之梦》让我看到了那里才是梦开始的地方,那里才有我们师生共同的梦,因为向往已久,因为梦里已寻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们就不禁要为此高呼――“梦”的篇章已经谱成,现在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拨响那美好的旋律,让这一人世间最动人的梦之曲传唱地更远、更远。

《中国新教育》读后感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和载体,合力打造和优化教育这一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现在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我们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语文主题丛书》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跳蚤书市,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

新教育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国新教育》读后感

在描述具体的学生之前,我想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学业背景。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方针是要力争让学生至少读到初三。如果考不上高中,初三就是孩子一生中重大的分界线。初三毕业能不能考上一个好高中,又是孩子和家长们力争的制高点。

发达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义务教育。为了让我国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多学到知识,我国从小学到初中阶段都增加了学习内容。有句话说:“我们是用9年对付发达国家的12年。”这样,我国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就比发达国家的同龄孩子重。

我们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超常付出很多很多,我们的孩子应该特棒才对,可是不是呢?从事教育研究的张逸民随即一口气说出三个依然: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厌学情绪依然很大,自信心和能力依然很差。

从恢复高考到引进标准化考试。

改革开放之初,一种过去闻所未闻的考试以及与它伴随的理论、技术、方法传进了中国,其中最为重要的观念就是“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工业化时代教育评价方式的特征。我国引进此种考试的时间是1982年。这正是美国工业化教育发展到顶峰程度的时间。然而到了1983年,美国根据本国工业化教育存在的大量问题,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紧接着1984年发表了《赫拉斯折衷方案:美国中学的困境》,1985年就启动了《美国2061计划》。不久,又有万名各领域的学者参与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由此开始了波及全国的教育转型,考试也逐渐抛弃了标准化,变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我国在美国逐渐抛弃标准化考试的前夕,于1982年从美国取来标准化考试之“经”,于1985年在广东率先开始标准考试实验。第二年,山东、广西、辽宁参加进来,实验科目也由数学、英语,扩展到物理、化学。此后,参加实验的省市迅速增多,科目也迅速扩大。1989年,国家教委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则》,标志着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至此,高考这根指挥棒产生了空前的指挥效应,标准化考试促使全国的基础教育都不得不跟着应试教育走。

新教育风暴正在到来。

现在,一个新教育时代正躁动于“母腹”,它的出生,必将改变学生们的'学习命运,改变很多人的前途。

当今为什么会发生巨变?几乎来不及问为什么,变化已经发生。最大的变化首推“综合课程”,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本忽然没了,变成了一门综合课叫《科学》。老师们也惊道,从前一个老师撑一个“点”,现在一个老师撑着“理、化、生、天、地”五个点……天呐,能撑得起吗。不会误人子弟吗?《历史》《政治》《语文》《数学》等一切课本都变了,不仅初中变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变了。不要说风暴还没有掀起你的课本。全国性的课程改革,教育部于确定了38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随后逐年扩大,到全国基础教育初始年级全线进入。高中阶段,我国于秋开始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等推行课改的基础上实行学分制,全国普通高中将全部实行。

要变教育,先变教师。今天变教育的重任再一次首先落在中国教师肩上。我们说科技重要、社会科学重要,但教育实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母。教师的伟大作用无可替代。

今日中国并不缺教师,问题是“一个特级教师,在新课程面前也会变成不合格的教师”,这话是综合课改实验区的老师们说的。这意味着我国1300万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方式。还有一点需特别重视:当今学生是在信息化的平台上生长起来的,中国3亿学生是走向新教育最浩荡的生机勃勃的力量。这意味着六七亿以上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们也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孩子,改变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全民族的教育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对于任何学生来说,一旦认清新教育正在开辟的新的成才通道,个人的转变可在须臾之间就启程。

新教育读后感总结

提到新教育,我早在几年前已经有所了解,但那都是些肤浅的,表面的东西,自己没能真正的走进它,了解它。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感觉受益匪浅,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文中精彩的思想,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着我,看得我内心激情澎湃,仿佛走进了实验基地,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这本书就是一个向导,带着迷茫的我走向了光明。它让我知道了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诗意,如此浪漫。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此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做法,他美其名曰“成功保险公司”。他说,只要参加他这个公司,他包你成功。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过许多的理想,但一路过来,大多随着时间而流去,要说成功的可真是很少很少。然而朱教授这个保险公司内含了一个前提条件,“持之以恒,十年不止”。朱教授倡导教师要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他说每天坚持写,坚持写十年,你就能拥有玫瑰的芳香,你就能夺取胜利的桂冠,你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其实我们老师每天都会上课,上完课后要求都要写教学反思,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认真真的进行反思,我想就能在常规中完成专业写作的训练,也许我们也能真正成为“保险公司”的成功人士吧。当下,我们都认为这样做非常辛苦,我认为,只要真想让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想成为“成功保险公司”的一员,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这样想:既然每天都要做,我为何不调整心态,快乐地做,积极地面对,把这枯燥无味的活,变得如同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那般来做呢,尽管有时胃口不好,会有点厌食,但也只是偶尔的事,不可能长此下去,否则人人都会担心受不了,当出现这种状况时调整心态就好了。就像朱教授说的“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学会把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变自己做事的态度,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吧!这样会收到非常高的效益!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踏踏实实地把每次反思认真写好吧!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习惯,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再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了,孩子何尝不快乐呢!

为师者,不断提升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教学,用“心”总结!让我们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读后感

社会的发展、变革引起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又势必影响到教育的改革。教育要革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书中就提有这样的论述:新教育观念系统是实施“新基础教育”的学校之魂,是变革传统学校的理论武器。

基础教育的观念更新,就是价值观、学生观和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

教育具有着未来性、社会性与生命性。这些新观点的提出,就是针对现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强调教育的“终身化”联系,体现了基础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上时间维度的变化。“教育不只是旧观念中个体生命里程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生个体而言,教育须承担起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有可能创造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人类最宝贵财富是生命的成长。”“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通过读《新基础教育理论》这本书,能使教师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的心里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心人,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书中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生观的更新上,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在这样的认识上,开展学校的育人活动,是注重沟通教育理想“彼岸”与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形态是持续渗透,犹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新教育活动观的核心是激活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命活力,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朝着目标实现的方向而开展的师生积极互动。”

整本《新基础教育理论》从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生态到世界宏观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古代中国的教育回溯与反思,侃侃而谈到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任务、策略,基础教育的重建论,甚至精细到日常教育实践(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过去、现状以及面向未来的特殊意义,读来令人收获颇丰。

教育就是育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而存在。所以说,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人”字。

如果说教育理论是书写这个“人”字的一撇,那么具体的方式方法,则是构成“人”的一捺。在理论的依托与指引下,行使恰当的教育方法,最终能使书写出的“人”字完整且美观。

针对以上述,恰如书中所谈:当前我国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生命价值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已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认识范围以外的目标则更少涉及。然而,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同样,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意义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人生无疑是重大的。

为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先认真分析、认识、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对知识进行重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学生经验、发现发展以及历史的沟通等。正是通过对统一制定的确定性教学内容的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和多向激活,通过把弹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引入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设计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和引领者,但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堂资源丰富、同时具有开放性与互动的课堂,再加上适当的拓展或实践活动,将对解放学生、活跃气氛起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的情感态度定会发生明显变化。而“活”起来的课堂,如果教师不能有良好的驾御能力,可能还是会回到习惯的老路上去。所以,书中又提出了更深一步的建议,我认为对当今教师是十分有用的。一、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二,在上课时,要求教师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提升及时做出合适应答,推进教学过程的能力。三,强调教师在教学角色中不仅是“呈现者”,“提问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等,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然而,实际的教学往往并不会完全依照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教师尽管教的是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堂课都是在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

所以,面对现代社会求新求变以及知识日新月异变化对人的能力提出的要求,《新基础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

相关范文推荐
  • 12-26 房屋出售委托书个人委托书(热门21篇)
    范本通常是对某一类作品进行概括和总结,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素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表达的效果。甲方因人在外地,特
  • 12-26 邮政速递实习心得范文(15篇)
    实习心得是回顾整个实习过程,分析自己在工作中的收获和不足,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26 工程启动庆典致辞(汇总17篇)
    一篇成功的致辞应当在短时间内准确目标、简洁明了、感人至深,以及让听众产生共鸣。演讲致辞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学习致辞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
  • 12-26 旅游工作会议县长讲话(实用20篇)
    通过学习和分析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写演讲稿时,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写出精彩演讲的。今天的会议时间不长,内容很紧凑。会
  • 12-26 教学设计方案小学语文(热门21篇)
    在制定计划书之前,我们需要对要实施的活动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阅读这篇计划书范文,相信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吉祥小学谭玉梅。[教
  • 12-26 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有意识地改进自己。通过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将努力弥
  • 12-26 土建监理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7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自我反思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并提高自己的能力。阅读其他人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观点,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 12-26 小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实用14篇)
    活动总结应该注重实质性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开学初我校就如何构建高校课堂作出了详细
  • 12-2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例,希望对大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
  • 12-26 寒假德育实践活动方案(热门24篇)
    活动方案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和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本学期的学习已经圆满结束,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