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优秀19篇)

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优秀19篇)

时间:2023-12-26 22:53:23 作者:梦幻泡

优秀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示个人的才艺特长。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分享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和帮助。

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客观上具有很好的条件,是一块资源丰富的沃土,应该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洞悉学生的心理,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求异、想象、实践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一、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产生创新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奇、想象力丰富,因而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语文本身的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再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思维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当然也适时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例如,在学完《冬眠》时,学生提出“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才进入冬眠,后来又说刺猬冬眠时地窖里温度总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这不是相矛盾的吗”;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发出的浓重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还提出“火势这么猛,作者与邱少云又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在邱少云身上呢”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但表扬提问的同学,还让他们自已通过思考、讨论等方法,去寻求答案。在“质疑—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新思维的火花自然就迸发出来了。

《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很多老师感叹:中职语文课难教!难在哪?中职学生希望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所以对专业课比较重视;而认为语文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所以语文课教学如果与学生专业发展衔接不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只是为了学分而学习,自然就难教了。

据此,我认为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要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有关内容,使课文成为学习的范例而非要掌握的内容,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文知识,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汉字方面,识字大于写字,在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字基础上,适当扩大识字量;词汇方面,强化用词练习,淡化背词义式的释词;阅读方面,增加阅读量,注意培养语感,减少文章分析;写作方面,提倡实用性写作,不过高要求创作性写作;口语交际方面,加强具有职业背景和导向的听说练习;文言文学习方面,减少古汉语知识的灌输,选用优秀、短小、生动、可读性强、易于背诵的作品。

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在于综合而不是单一。目前的各版本中职语文教材中,都包含了阅读教学、应用文写作教学、口语教学的内容,但是教材中把课文部分单独成篇,口语交际和写作指导单独成篇,教学中这几部分也是分别安排课时单独进行。这种安排看似全面,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三者是不可分割的,阅读效果的'检测手段可能是复述课文,或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写作、口语训练的材料也可以是学生已经熟悉了的阅读材料。分别安排课时单独进行训练的设计在无形中割裂了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的密切关系,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很难达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体例,以贴近专业需求为目标,将语文教材与专业进行有机整合,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我在接到商英专业的教学任务后,向专业老师了解专业特点,得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来主要在外贸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整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之后我又向曾经教过的机电班的老师了解“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原来该专业在职业素养上更侧重爱岗敬业和改革创新意识的教育,毕业生多从事机电设备、数控装置、机电产品的技术管理、安装调试、操作维修以及车间、班组的管理、机电产品的营销等,要求对工作过程、操作步骤能用严谨、简明的语言口头或书面表达,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于是备课时,我就注意以职业应用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需要的语文能力,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的联系,创设与职业活动相似的情境,进行综合训练,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还是教《黄道婆》一课,我考虑到这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文字比较浅显,内容也简短,于是我在商英专业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布置预习,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重点认识和理解“硗瘠、树艺、挈、殷”等词语。

二、学生讲故事:讲讲黄道婆的故事;体会黄道婆热爱家乡、为家乡经济繁荣做贡献的精神。

三、解决问题:

2、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3、请你为“黄道婆”牌手巾写一则广告语。

4、公司派你去××调查当地的纱布生产情况,以决定是否销售××纱布,请你拟写一份调查报告。

其中,预习环节主要是解决语文知识的问题,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问题讨论和能力训练。“讲故事”环节着重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同时渗透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把握信息、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先请一位学生复述,既检查了该生的阅读效果,又训练了其用口语表达从阅读材料中所获信息及个体体验的能力;然后请其他同学作补充,综合训练了这些同学的听、说能力:听清、理解别人的发言并迅速做出判断、评价,表达个人意见。“解决问题”环节,第一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调研能力:如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从材料中找到答案、做出结论。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第二个问题是解决语文能力问题,提高学生围绕写作目的进行选材、得体表达的能力。第三、四个问题创设了与职业活动相似的情境,训练学生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文写作。这两个问题,其一可在课堂内集思广益、一起讨论教学与训练。广告语比较简短,要求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发表“听后感”:是否引起了你的注意?是否让你留有印象?能否激起你的购买欲?其二可以在课后拓展训练。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供相关知识,计划用2课时完成。

对机电专业,我又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布置预习,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二、学生讲故事:讲讲黄道婆的故事;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解决问题:

2、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3、如果你是松江人,得到黄道婆的技术指导走上了富裕之路,请给黄道婆写一封信,表达你朴实又诚恳的谢意!

这里“讲故事”环节与商英专业的设计略有不同,就是在同样综合训练阅读、听说能力之外,学生谈阅读体会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为自己将要来从事技术工作而自豪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努力提高自己“技术含量”的重要性。

事实表明:这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增进了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的联系,一改学生认为语文课“与专业不搭界”、“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从被动逐渐转向主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打破了教材的编排体例,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整合,把课文当作能力训练的材料,创设与职业活动相似的情境,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为目标设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活动,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互动、合作,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语文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们常说的道理。事实也是如此:这些自认为“曾经遭受人生挫折”的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己学习的强烈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再次产生。他们有了内在的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确定与之适度的学习内容,以此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让他们在每次学习中能够得到满足之后对下次学习内容也充满期待。

二、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

1、指导预习方法。预习要放在课内进行,一般在培养的起始阶段,每教一篇课文之前安排一节预习课,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上。

指导应面向全班学生,对多数学生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当然,对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

2、提出预习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学生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要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课文有中心句,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捕捉佳词警句,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析。

3、提供预习提纲。为了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路,可以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看问题去预习课文。

例:《黄山奇石》一课的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形状奇特陡峭笑呵呵尽管。

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要努力做到四点:一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二要启发性,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三要有趣味性,对课文的预习提纲要形式乐趣。四要难易适当,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占很多篇幅。

好的提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舍得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

4、预习要有检查。跟任何工作一样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要做到三次检查。第一次是学生自学时巡视,及时指出犯错误之处和解答疑难。第二次是学生自习后,对学生的预习,按提纲检查,纠正读音和字形上的错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在教学时弥补不足。第三次是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当学生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疑问时,可放在讲读课文时再解决,而不要急于肤浅地回答,以免学生一知半解。

5、课文学习前指导学生预习,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找准重点、难点,创设台阶,降低难度。

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

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

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需要注意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才刚刚接触稍微长些的课文,认识几百个字,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好奇心驱使他们想要了解文字这个美丽世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图文并茂的插图,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他们对色彩和构图新奇的图画充满了好奇心。利用图画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在愉快的体验中成长。

例如,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借助课本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针对葫芦藤上的叶子,藤上挂的小葫芦,人物的表情,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所得结论顺势引导他们追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很自主地去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阅读。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动态、鲜艳的画面往往很容易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动静相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不但可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还能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营造出各种浓厚的教学氛围,而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做到的。小学生就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甚至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注意力也会更多的集中到学习中来,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例如,《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利用多媒体《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我不但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把他它们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借助字典,借助注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的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理解文章要义,领会其思想感情或其中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再阅读时,就会熏陶和享受在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意境优美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三、创设情境,个性化阅读。

每篇文章都有其布局、表达等各方面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教学,不须面面俱到,却应扎实有效。真实有效的课堂就应该以读为主,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地有所感悟。

在教学中还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又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为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要让学生重在感悟,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要相信、尊重、珍视小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中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高自身朗读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充分展示祖国语言的魅力。

1、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不断深入朗读教学研究。平时加强自身基本功达标训练,积极参加教师普通话等级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加强朗读的基本功训练,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提出的朗读要求,确立专题,制定计划,把朗读教学的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参加朗读、演讲竞赛、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研究更好的朗读指导方法。

2、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初步感知祖国语言魅力。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要求,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感与文中的人、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无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和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四、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训练学生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越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尽情体验,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我们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外训练,每节课挤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单项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培养说的能力----三分钟演讲目的:通过几百次的训练,培养学生出口成章、言之有理的表达能力。

要求:速度适当、吐词清楚、有表情、说普通话、语言流利。

方式:有学生自由命题;教师命题;学生事先写好演讲稿;即席演讲。按照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内容:有复述、评论、讲故事、介绍名人名著、口头作文等。

二、培养听的能力要求:能抓住中心、要点、能记录。

方法:听各种录音、听别人发言、听别人读文章。

三、培养读的能力目的.:提高朗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要求:朗读有感情、阅读有目的、有计划作记录。

内容:课外读古今中外名篇佳作,一学期读一本长篇小说,一周读一篇佳作,一节课内读一首诗、词或散文、名言警句等。

方法:有自读、朗读、精读、研读等。

四、培养写的能力目的:强化训练、勤写多练,提高写作能力。

方法:课内课外结合。

要求:课外训练勤,一周一篇作文,一篇读书笔记,一天一篇日记。课内主要做摘录。

听、说、读、写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其结果却是万法合一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训练,多渠道、全方位尝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这是一条提高学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各位同行不妨一试。

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崭新的面貌。为此,笔者就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几点认识。

一、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去亲近学生,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人伦差异,敢与教师自由交往。让学生产生一种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

其次,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学法指导训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真正形成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创新互动。

2、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为语文学习与创新提供内动力。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坚韧朴实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学生锐意进取,顽强地向创新目标奋进。

3、营造语文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

教室的布置上,将文学性与艺术性熔为一体,名人名言、学习专栏相映成趣,板报展评篷壁生辉。适时地开展语文知识竞答、热点问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各种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感悟语文,热爱语文、乐于创新。另外,教师还要实行激励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二、强调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造就学生敏于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逐步养成不盲从、不违心、不惟上的良好的学习品质。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训练求异思维,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在阅读理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启发学生各抒已见,不追求答案一致,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作文题让学生思辨,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使带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写作闪亮登场。

3、培养想像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去想像,去创造作者没有创造的东西。如文中的人物神态、场面气氛、故事情节、诗歌意境、未尽之情、言外之意等材料信息,都可以延伸、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想象。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范文进行补写型、续写型、扩写型、改写型、想像型等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扩展语文实践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只有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多种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思维才会活跃,语文教学才能回归生活。例如,学生通过展览会、报告会、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形式,既充实了语文课本知识,又训练了语言实际操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语文创新能力。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安排语文活动。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每节课内的主体活动。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创新训练。也可以根据单元内容,设计专题语文活动,如根据戏剧特点,组织学生编写剧本,表演课本剧等。

其次,以课外阅读为辅,开展语文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地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摘抄、剪贴、日记、随笔等形式做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展评、辩论会、课前讲话,阅读欣赏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创新能力。

2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一、凭借好奇的心里,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对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切不可讽刺打击,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记得有位学生用“想”造这样一个句子:“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这个句子表现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另一位教师听说一位学生因在生物课上学了解剖动物的方法,十分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就杀死了校长的爱犬。这位教师不批评也不训斥,却要求这个学生画了一幅动物的内脏分布图,以示惩罚,结果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个惩罚,画出的图也非常准确,还被挂在生物展览馆里。这个学生后来也成了出色的生物学家。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创新禀赋和潜能的时期。保护这种天赋需要我们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并凭借这种好奇心,积极引导,激发他们乐于创造的欲望。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突破创新的障碍

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地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优秀作品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的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一种具体外在的表现。它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点头是一种肯定,是一种对学生的无声鼓励,教师通过眼神、姿态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倾听是认真的听,教师通过仔细听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的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还需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弯下腰来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能以朋友之心与你交谈,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切实教师可以信赖。以此增进师生的关系。鼓励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

三、凭借大胆的想象,放飞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可能大家都体会到,学生在习作时,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能放得开,收得拢,内容充实、富于文采。反之,想象力贫乏的学生文思枯涩,写作时就事写事,平淡无奇,不形象,不感人。客观事物是想象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有重点的将教材引入生活,让学生学的生动,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想象,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生活中创造哈姆莱特。同时教师还要利用插图及现代每体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拥有质疑的品质,增强创新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小学语文《第八次》一文,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1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王子布鲁斯如果见到蜘蛛第七次结网就成功了,他会怎样想?3成功后的布鲁斯懂得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通过质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在相互的交流中从而也进一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练就学生质疑能力时,教师还必须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将质疑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五、采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活跃的场所。这里经常有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思维爆发出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则学生可能受到激励而发扬光大。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那些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失败与挫折要给予宽容。同时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当学生创造有所成功时,教师更要巧借学生创造成功的产物,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向新的目标迈进。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论文

现在我们课堂中还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会听或不听的现象。不会听指的是孩子注意力漂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不听指的是心不在焉,做白日梦,或者说思想开小差。其实我们经常说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前者。我们需要一些措施和方法去训练。而后者其实是注意错放,将注意力放在不应该放的地方。这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用心去纠正。

我找了一些听觉注意训练的方法,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听觉注意训练:

(1)数字听觉训练.

0-9十个数字,任选6位数(如806147)三组,以1秒钟两个数字的速度报给孩子听,听完后,令他立即照样回报(口头也可,书面也可).次序不乱,一字不错,连续通过后即报7位数三组.连续通过后,报8位数三组,9位数三组,10位数三组等.第一次孩子能顺利回报到几位数第几组,算是初测水平,坚持每天训练.

(2)词的听觉训练。

先用实词(两个字组成,如大田、高山、青草等,训练的词义不要相近,随着训练的继续,孩子不仅注意了词,而且能把不相关的词之间用意义联系起来.这样孩子注意力提高了,联想能力也提高了)3个或4个词开始,连续通过三级后,即报6个、7个、8个,方法同上.

(3)语句改错听觉训练.

视孩子文化程度深浅,选择语句的难易(如低幼孩子可用:小兔子长尾巴、短耳朵,爬到树上吃树叶)先让孩子听后进行改错。

(4)数数法。

从3开始数,隔3就数,如:3、6、9……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以从其他数字开始数,记下时间,看多少时间数完。看看是不是快于前一次。

(5)阅读训练。

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重头开始读,看看读书时间是否加快,错误减少。

家长也可找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比如走迷宫,找异同,比大小,比长短之类的书。

为了让孩子在训练过程中不会感到缺乏动力,枯燥乏味,可以设定一定的奖惩措施,比方比赛的方式,如果孩子表现好了,则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读的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大部分孩子的薄弱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里都有这么一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完全达到这个目标的孩子并不多。一部分孩子还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此在课堂初读的时候容易读断句、破句。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以下的训练方法来落实。

1.教孩子阅读方法。

1.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2.略读。即翻看读物,首先要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地从全局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3.速读。即不发音,不辨读,不转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4.跳读。即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5.批注阅读。即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让孩子掌握各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的信息。

2.帮孩子起步阅读,家长要以身作则,讲求方法。

如果家长有阅读的习惯,孩子成长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形成阅读习惯。

(1)用故事吊孩子的胃口。

小学阶段的孩子,听觉的接受能力比视觉强,很多东西自己读不太懂,但听别人讲就能理解。因此,家长多给孩子读故事对孩子大有裨益,如家长每晚睡前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收获不小。

(2)让孩子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会有一股购书的欲望,而且往往喜欢自己选购。作为家长,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大胆让孩子自己选购,因为孩子对自己选购的书总是乐意翻看,甚至爱不释手。这是激发孩子阅读。

当然,在让孩子自由选购图书的时候,父母也要帮他筛选,毕竟,孩子还不是真正懂得如何正确选择书籍。如有些书很贵,但内容却很贫乏,不值得买,这时候父母的口气可以坚决一点,让孩子懂得没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舍弃。如是孩子还恋恋不舍,就给他一点时间在书店翻看完那本书。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又保护了他的阅读欲。

(3)陪读。

对于孩子喜欢的书,家长可以放开让他自己去读;但对于一些他不太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书,家长可尝试陪读。如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好读物,但孩子对此的阅读兴趣可能不太大。对此,家长可紧跟教材的内容,每周陪孩子阅读一定的篇数,帮助孩子理解阅读材料,并要求孩子回答课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此外,建议家长准备《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遇到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可与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或是佯装自己有不懂的问题,让孩子主动去查阅资料并告知。

3.引导中要注意的两点问题。

(1)莫让长篇大论吓退孩子的兴趣。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施以方法,来开启孩子的阅读兴趣。一般而言,小学生阅读的作品,宜以短篇为主,其中要多配图。让孩子经常看着图画去想象、叙述。

(2)别让孩子接触不健康的漫画。

因为动漫图多字少,符合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倾向:有趣且不用太动脑筋。尤其日本漫画书,有的书中充斥着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十分不利。所以,在孩子阅读的起步阶段,家长应尽量避免让孩子过多地接触不健康的漫画,而是更多的利用一些传统的童话、寓言类书籍,宣扬真善美的漫画来启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说的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里我建议将说训练和阅读相结合。取一本有意思的书亲子共读。在以上读的方法的基础上,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培养。

1.抓好朗读和背诵。

我们常常看到朗读能力强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强,因此,家长应重视孩子朗读能力的培。

养。平时给孩子示范,指导,帮助其在朗读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能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力求有声有色。

背诵是朗读的继续和熟读的必然结果。背诵能够帮助孩子记住一些优美的文字和语句,有助于在生活中运用。

2.表演课本剧。

我们的教材中情节生动课文比较多,针对这一特点,家长可以挑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跟孩子一起编成课本剧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孩子的口语,而且可以充分发展了孩子的表演才能,而且使孩子更近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很重要的一点还可以达到亲子同乐的目的。

3.积累好词佳句。

家长在家的时候注重引导孩子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说话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如果孩子在说话过程中能运用上课学过的词句,家长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孩子学以致用。

家长可以在朗读一段短文后,要求孩子抓住要点,按原文的思路说内容,并把内容说完整,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培养了孩子的听话能力,记忆力和说话能力。

5.以书本中的插图为内容,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家长可以以书本插图为内容引导孩子观察,使孩子走进图中,成为“画中人”,同时用相关的问题激起孩子说话的兴趣。如:春天来了的插图,引导孩子观察:图画上都有什么?孩子回答:美丽的桃花、青青的枝条、小蜜蜂、蝴蝶、几个放风筝的孩子……接着让孩子说一说春天都有什么景象,最后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只要既了解了春天的变化,又培养了说话的能力。

利用插图训练学生说话,分三步进行:

看:引导孩子观察图画,从画面的景象特征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反映的主要内容。

想:引导启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借助问题进行观察和想象,从而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说:用普通话把观察和想象到的事物用完整、连贯的话正确的表达出来。用温州话也可以。

四、写的能力的培养。

这里说的写的能力首先强调的事写字卫生。也就是写字时候头要正,肩膀要平,足安。人歪着写字,肯定写不好。而且对视力和脊椎的发育也不好。平时在家,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的写字姿势。家长还可以趁暑假带孩子去参加些练字的培训班,但是要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可以抓住一些字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切忌教法千篇一律、生硬死板。这里有些方法供家长参考:

1、象形字“舟”、“火”、“山”等的时候,家长如果用简笔画图形和文字对比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对孩子来说,会比单纯地听讲解要感兴趣得多,并快速掌握相关文字知识。

2、对一些“叠罗汉”似的字,像“晶”、“森”、“鑫”、“淼”等,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举例,说得越多越好。

五、思维能力的培养。

孩子都是喜欢玩具的,但是到了小学后,我们家长担心玩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大多不让孩子玩玩具了。其实不然,玩一些开发智力的玩具还是可以的。比方说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拼装玩具,或一些简单玩具的零部件让孩子自己动手组装。对于现有玩具进行拆卸,虽然可能组装不回来有些可惜,但是为了孩子还是值得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针对数学建模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参与数学建模的师生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结合院校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数学建模;创新能力;主成分分析法

数学建模是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抽象出与实际问题近似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求解,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数学建模对使用的方法、利用的工具都不加以限制,由于其创造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参加,从建立模型到得出结果,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数学的思维也在无形中加深。院校对数学教育非常重视,数理与统计学院践行了“数学建模为载体的数学应用能力‘六点一线’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平台为起步,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普及,通过校级数学建模竞赛选拔人才,以集中培训为平台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参加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展示学生数学建模水平。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和科研作为拓展平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各个角度去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抓住其关键,能够用自己的观点对问题进行解释,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从中选取最优解决方法。对于创新能力测评的方法有很多,如: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加权法、因子分子法等。层次分析法是根据各因素间的关系,通过各层特征向量构造上层与下层的权重矩阵;变异系数加权法是计算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且根据其相对大小确定指标权重;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相关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将这些综合指标作为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能反映问题的部分信息。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能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对参加数学建模的师生进行深度访谈以及查阅资料分析后得出,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以智力因素为主。智力因素指认知活动的操作系统,智力因素中对创新能力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注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主要是个性心理因素和思想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定原因变量为: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灵感、直觉、顿悟思维能力、个性心理因素和思想因素,以变量的提升程度作为指标,结果变量则选择为创新能力的提升程度。数学建模的实际问题中往往存在一些小细节,观察能力决定了这些小细节是否能被找到;注意力集中才能专心于数学建模,不被外界打扰,这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尤为重要;合理的想象才能创造有价值的新思想;记忆能力指数学建模时在理解中提高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指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通过一定的方式得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无论在分析题目还是建模、编程中都非常重要;利用形象思维能力能把理论的题目结合自己的感观通过语言、图像等形式进行描述;灵感、直觉、顿悟思维能力代表了创造性的突发思维和突如其来的领悟;而个性心理因素指人的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爱好等;思想道德能力则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得到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情况,对参加过数学建模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问卷题目为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和竞赛后各个能力的提升程度,选项为提升很大、略有提升、没什么变化和退步,将选项转化为数据,分别为1、0.66、0.33、0。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285份,对调查问卷利用spss22.0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法,得到主成分的系数矩阵,系数代表了原因变量的线性方程中不同成分的权重,数值越大,对这个指标的影响越大。通过表1可以看出,第一个主成分反映的是思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个主成分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最大,所以在数学建模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中思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影响最大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良好的形象思维以及正面向上的观念对于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个主成分反映的是个性心理能力,分析其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得出,个性心理能力对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兴趣爱好、好奇心等心理因素的培养对创新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个主成分体现了想象力,由于第三个主成分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得出想象力对创新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较小,合情合理的天马行空能带来不一样的创新。通过分析问卷中创新能力提升程度的数据,15.3%的学生觉得通过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65.9%的学生觉得通过数学建模创新能力略有提升,18.8%的学生则认为数学建模后创新能力没有变化甚至略有退步。可见,只有少数学生认为通过数学建模能够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认为略有提高。数学建模对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学数学主干课程和第二课堂对于数学建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够深入,而校级选拔平台要求较低以及创新实验和科研未能普及都导致了数学建模对创新能力的促进较小。集中培训和建模竞赛的参与人数较多及其应用能力更强导致了更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大学数学主干课程和第二课堂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更深入一些,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而校级选拔平台则可以增添一定的趣味性或挑战性以此吸引学生进行挑战。创新实验和科研平台则可以增加其普及率来吸引学生,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

[2]刘冬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4]彭健伯,欧美强.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测评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1:102~104.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有的青年教师问:“您总也不出考试题,不考试、不评卷,学生考试成绩低怎么办?升学率低怎么办?”

我觉得,搞教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升学率,这是搞教改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搞改革,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应试为主动研究应试。这样师生双方都节省了时间,教师省下时间来练身体,读书报,搞科研,写文章;学生省下时间用来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呢?教师出试题,刻印试卷,或者买四面八方推销的各种各样的重点篇目试卷、单元试卷,然后发给学生,严格监考,教师再认真评卷,这是一种做法。有的青年教师说:“这一个学期,我就让学生做了一百多张考试卷。”这显然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这种做法不符合我的实际:经常外出,很少有时间刻、印试卷。另外,我又不愿让中、下学生处于被动应考的地位,特别是后进学生,倘多次被动应考,不知出题规律,觉得自己弱点甚多,试题又常常攻其不备,弄得他们防不胜防,既然防不胜防,横直都是被动挨打,干脆就来个躺倒不干,任凭人家发落,愿意打哪儿就打哪儿吧!

为了适应自己时间少的特点和提高后进学生的应考积极性,我采取了另一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方法。自1979年至今,我从来不为我任教的学生出试题、刻印试题;也不买四面八方推销的试题,学生尽管不做这些试题,也不做练习册,但历届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呢?我注意引导学生做五件实事:一、出题;二、答题;三、评卷;四、补考;五、总结。

(一)出题。

除了市、校统考试题外,每次考试,都由学生出试卷。每位学生都假设自己是老师,千方百计出难题,看谁能考住别人,谁出的题能考住别人,就说明谁的水平高,能力强。有的老师问:“学生没边没沿地乱出题怎么办?出一些偏题怪题怎么办?”这好办,每次出试题,都要按照班级规定的“试题大纲”去做。

如以第三册文言文单元为例,我同学生商量确定,需掌握的知识点如下:易错字85个、通假字7个、虚词13个、实词169个、句子49句、背诵三篇古文七首诗,文学常识12处,课后应熟练解答的习题12道。我们班级早就制订了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文言文试题大纲,要求文言文试题必需出八道题,试题必需在各类知识点内出,且对每道题的题量、分数也做了严格规定,且试题的主要格式要统一,要写清试题范围、出题人姓名等。具体要求如下:

文言文单元试题。

出题时间:年月日。

第一题:易错字。从教材要掌握的85个生字中挑选10个写入试题,计15分。

第二题:通假字。从7个通假字中挑出4个编人试题,计2分。

第三题:虚词。从要掌握的13个虚词中挑选五个编入试题,计5分。

第四题:实词。从要掌握的实词中挑选20个编入试题,计30分。

第五题:译句。从要准确翻译的49句话中挑选5句编入试题,计20分。

第六题:默写。从三篇古文七首诗中挑选5句编入试题,计10分。

第七题:文学常识,从需记住的12处文学常识60个知识点中,选4处共20个知识点编入试题,计10分。

第八题:课后习题。从应会熟练解答的12道课后习题中选两道编入试题,计8分。

试题的结构、范围、数量、分数比例确定以后,由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填具体内容。以生字为例,从85个字中挑出10个来。这10个字具体出什么类型的题,是汉字填拼音,还是拼音填汉字,是组词、是释义、是判断、是选择、是填空、是改错,则都由每位同学自己决定。

又如期末试题,班级是这样规定的:

第x册语文教材期末试题。

出题人、答题人、评分表(略)。

第一题:基础知识(40分)。

1.语音4处(4分)。

2.生字4个(4分)。

3.词6个(6分)。

4.语法4道小题(4分)。

5.标点4处(2分)。

6.修辞4种(2分)。

7.逻辑4小题(4分)。

8.文学常识4处(4分)。

9.读写常识4小题(4分)。

10.默写30字左右(6分)。

第二题:阅读(30分)。

1.记叙文5小题(10分)。

2.说明文5小题(10分)。

3.议论文5小题(10分)。

第三题:文言文(10分)。

1.生字与通假字4个(2分)。

2.虚词与实词4个(2分)。

3.句子翻译3句(3分)。

4.课后习题2道(3分)。

(注:文言文部分的文学常识与默写可在第一题内出)。

第四题:作文(40分)。

学生们觉得,各种各样的试题千变万化,汇成汪洋大海,仔细分析起来,主要还是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主要的把握住了,对有道理的外来试题,便能够解答,这叫做以不变应万变。反过来,如果基本的试题样式把握不住,却跟着千奇百怪的试题跑,甚至跟着偏题、怪题跑,以自己的万变去对付个别试题的一变,往往事倍功半,还不容易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试题特点。

学生出题的过程,实际也是复习的过程,出默写的试题,他便把需默写的课文复习一遍,出读写知识的试题,便把读写知识复习一遍。

多长时间出一次试题,这要由同学们来决定。记叙文单元学完了,大家商量一下,觉得有必要便出一组题,觉得没必要便不考试。

语法知识原来教材深,比较难学,学生认为有必要强化这部分知识,我们就进行语法知识专卷考试。

出一组试题要多长时间,这也由大家讨论,举手表决通过。一般说来,单元试题两三天便可出完,期末试题出一份要一个星期。若大家通过了期末试题出一个星期的决定,那么这个星期每天的语文课,就不讲课,也不布置其它任务,一上课,每个人就都在那里埋头忙着出试题。

来,每个学期我都只用30节课就讲完整册教材,有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每学期语文课上出各类试题的时间常常比我讲课的时间还多。

(二)答题。

每个人的试题出完之后,由承包考试的一位同学把试题收上来。再征求大家意见,是按原来规定的期限答题,还是再延长点复习时间。时间确定后,每份试题的放置顺序打乱,以防同学们知道谁出的试题排在什么位置,抽题时会有选择。

顺序打乱后,每位学生都抽一份试题,抽到手以后,写上答题人的名字。这样抽签式的选择试题,意味着一个人的试题,有可能被同班每位同学抽到,一个人也可能抽到班内任何一位同学的试题。这便提高了大家出题的责任感,也容易激发大家答题的兴趣。

答题时,尽力创造宽松的气氛,学生都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老师监考。我告诉学生:“如果有人愿意欺骗自己,那你就可以尽情地左顾右盼,尽情地看书查资料,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啊!”同学们笑了,同学们觉得没有必要抄袭,原因很简单,每次考试,试题不同,每个人答一套试题,考完之后既不排榜,也不公布成绩,纯粹把考试当做一种自我检测的方式,或者当做一次活动,一次娱乐,大家没有必要作弊,作弊之后除了损失了自己的良心之外,什么也不会得到。

有时候后进同学抽到了尖子学生出的题,解答起来,难度就大一些,这时,我就让后进同学适当地看看书,查查资料,但答过之后,要在卷纸上标明,哪几道题,共多少分是靠看书、查资料才答出来的。

这样学生答题时,心态是轻松的,同时又是积极主动的。

(三)评卷。

答题一般在课堂上,也有的后进同学当堂答不完,也可以课后答。答完之后,交给出题人评卷。

谁出的试题,标准答案便由谁来做,更细的评分标准也由他来掌握。答题人可以同评卷人商量,意见不同时可以争辩。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便可以去找各类知识的承包人。如:本届学生语音生字、生词、语法、标点、修辞、逻辑知识、文学常识、读写常识、默写、课后习题、作文等项各选定一位学生承包。每位同学承包一类知识,负责研究这类知识的重点、难点,个别难点,还要由承包人负责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样他们占有的资料就比较多,在这类知识范围内他们成为“专家”,评卷时出现了争议,当然要找“专家”裁决。

评卷的过程,是同学们互相学习的过程,是大家一起探求真理的'过程。

(四)补考。

班级有承包补考的同学,每届学生由一名同学承包补考。

每次考试前,我们都一起讨论确定补考的分数线。1989年以前,我们规定70分以下的要补考。也有的单元测试,知识点不多,便确定80分以下补考。后来,语文试题卷面总分长到120分,我们班便确定一般情况下,94分以下为补考分数线,因为在一般的年份,语文成绩若达到百分制的78.2分,便能够升学。120分制的94分略高于标准分的78.2。

评卷之后,承包补考的甄慧同学请补考分数线内的同学集中到一起,商量怎样补考,什么时间再补考。有的老师问:“学生试卷既然可以回家答,可以课后答,怎么还会有补考的人?他不会用抄袭的方法,提高分数,以逃避补考吗?”倘若他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话,当然可以逃避,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给地主扛活,而是给自己种自留地的时候,他就觉得没有必要虚报产量了。他们觉得诚实劳动、诚实答卷、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荣耀,“自留地”里缺了苗,及时补上,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收入。反过来,明明不足却要掩盖,虚报产量,是自己骗自己。逃避补考,期末统考,真相毕露,反倒是更大的耻辱。

由于认识到补考对自己的实际价值,以致多年来多次出现78.2分以上的同学也要求补考的事例。我说:“你们已经超出了补考分数线,就不用补了。”这些同学却说:“我抽的这组试题较浅,虽然得分较高,但我自己感觉这部分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再补考一次,好处会多于坏处。”

(五)总结。

补考结束以后,便要对本次考试进行总结,有时请一位先进同学和一位后进同学分别到讲台上讲一讲自己出试题的思路和答题、评卷时的体会。

全班同学可针对这次考试充分发表意见,哪些题出得有道理,哪些题出得没道理,题量是大还是小。我如果没有外出,便例览几份同学的试卷,便了解了先进同学和后进同学对这类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谈我对这次考试的看法,对同学们出的过深的和过浅的低效试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如果同学们认为有必要,某一类知识的试题还可以再出一次、再考一次以强化、巩固这类知识。

每次市、校统考之后,我们班学生还要找出自己的试题和正式统考试题相比较,看每位同学出的试题和统考试题共同点共有多少处,试题中的小题必须完全一样,如文学常识的题,作家名字必须相同,作品、出处等知识点也必须和统考试题没有一点差别,修辞方法的句子都要和统考试题一模一样,才算押对了一道题。然后按照统考试卷的分数计算押题的分数,得分最高的同学便能得到一本世界名著的奖励。去年得分最高的是杨奕,今年得分最高的是运娜,她出的试卷,居然有59分和统考试题一模一样。

这样评比,一方。

[1][2]下一页。

面调动了学生出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不由自主地去研究统考试题的结构、题型、试题与教材的关系。哪些题出得有普遍意义,能促进同学们学习必要的知识,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哪些题属于偏题、怪题,甚至是胡编乱造的题、难倒大学教授的题、死钻牛角尖的题。学生们讨论认识到,对这类嘎题千万不能用真劲,平时千万不能认真研究它,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胡编乱造地出题,我们便胡编乱造地答卷,朦了上算便宜,朦不上,因为平时也没费真力气,顶多一张卷,胡编的题占到六、七分,全丢了,因为力气用到必要的题上了,基础的、必要的题得了分,整张试卷仍然能得高分。

这样总结,学生们便能清醒地对待统考试题,有道理的题,做到了心中有数,没道理的题呢?也有胡编乱造地对付的办法。横直左右,难易进退,都能把自己摆在一个积极主动的位置上,自如从容地面对试题,面对统考。

上一页[1][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教育改革已经在高中教育中进行了普及。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到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从而完善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美术教学是一门与艺术有关的科目,而艺术不是刻板的临摹而是创造力的迸发,是通过画笔将想象力付诸笔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拓实学生美术绘画的基本功,教授学生美术创作的相关技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让学生对艺术产生更深的认识,进而能够完成独立的创作,在自己的画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感情。

美术创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达到了量的积累才能获取最终质的飞跃。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初期,仍应以拓实绘画基础为主要任务,并且在不断进行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吸取一些先进的经验。首先,美术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用的临摹,通过多次反复的临摹,增强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对名家的画作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习其中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等。其次,美术教师在学生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从单纯临摹向有意识临摹进行发展,开始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创作风格加入到临摹的作品之中,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临摹是一个强化学生绘画水平的过程中,在学生临摹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能力,对被临摹画作的细节进行把握,进而感受画家的匠心独运。

好的美术作用是有生命的,其蕴含了画家的思想感情,是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体现。为了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也能将自身感悟融入其中,通过绘画对感情进行表达,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感情的激发,让学生对生命对自然抱有热爱,用一颗赋有感情的心去观察生活去体悟自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到郊外到自然环境中去写生,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并让学生将这份热爱之情通过绘画体现出来。其次,教师应注重绘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绘画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将画作与生活中的实景进行比较,让学生领悟到艺术的本源来自生活,而艺术的创造却高于生活,而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就是作者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描述使得生活中平凡无奇的事物赋予了独一无二的魅力。

世界上的优秀画作众多,通过对名家画作进行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创作的神奇之处,让学生加深对美术创作的印象。首先,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赏析的作品不仅局限于教材安排的内容,也可以适当的对赏析作品进行丰富,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对该画作进行放大,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对画作进行欣赏。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因此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如画作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特点?画面布局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依据你的直觉谈一谈该幅作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对画作进行了解,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画作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仍以《最后的晚餐》为例,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对达芬奇进行介绍,并将该幅作品背后的宗教故事讲向学生进行讲解。

其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艺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绘画风格有所感知还可以将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例如,将波提切利创作的《维纳斯的诞生》与中国的《簪花仕女图》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东西方在绘画风格以及人物肖像描绘方面的不同,通过对比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

虽然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提升学生鉴赏能力都有助于学生绘画观察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真正对学生绘画创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实际的绘画过程。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独立的进行绘画的创作。首先,高中美术教师应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动,让学生带着感情去绘画,增加学生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学生感情激发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两个。

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写生,让学生对自然环境得到切身的感受,进而在感情上得到激发,可以带着感情进行写生,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使得写生作品带着学生个人的特色。

二是,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在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绘画气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班级播放与山水画相关的微课,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同时在班级中播放古风的音乐,营造出高雅飘渺的意境,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

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热情,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向学校申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绘画比赛,通过比赛的举行激发起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

学生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具有着天然的优势,去除技法和布局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绘画方面的天才,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可以在自己的画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个性进行保持,保障学生在绘画技巧有所提升的同时,其原始的那种绘画的灵性,个人的风格等还能保留下来。并且在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特质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高中毕业后,在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与部分艺考生的升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国高中应改变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培养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纳入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在艺术底蕴、绘画技巧、创作才能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所以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要多读书,同时还要多积累多思考,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一、多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语言材料积累的多了,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让学生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运用。

三、多思考

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的学生都经历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了解生活的意义,为我们的写作打好基础。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四﹑多体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比如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按照菜谱的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炒菜,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把学会炒菜的过程写具体,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详写,抓住重点来描写,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还比如让学生学会打篮球,学会游泳、学会种花等,学生们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有益活动。

五、多观察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随着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向,在以学论教全面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在语文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下面就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方面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验:

一、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我要学、我学、我乐学的手段之一。

1、教师平时对学生读书应有鼓励性的评价。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拼音,并且在学生顺利读完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大家读得很标准,你们的记忆力真强,老师小时候记拼音可比不上你们。

2、关注学生写字时的评价。小学阶段写字端正美观尤其重要,而低年级学生是练习的关键时期,鼓励学生写好字就非常值得重视了。比如在教学《咏鹅》一课时,指导学生学写生字向、白、毛、红字时,我曾给予学生这样的评价语言,你写的字又端正又漂亮,连课本里的白鹅看了都抬高头欣赏你写的字了,看,你的作业多么清楚整洁啊,就连清澈见底的小河也为你歌唱。

3、着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显应排在首位。因此,我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里一直跟着老师转动,他听得多么认真啊!这位同学的写字姿势端正极了,让我们也像他一样,好吗?这样,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能力。

学生之间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曾强相互间的交际能力。所以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

的评价:他读得很有感情,显得特别有爱心,他读得很流利,但声音有时候不够响亮,他有些字读得不够准确,如‘房子’字他没有读轻声等。

2、培养学生对别人书写的评价。比如,在上写字课的时候,老师叫一个同学上黑板写国字,让其他同学认真看,然后作出相应的评价。他把字写在田字中间,位置写得很正确,他写得很认真,写的竖不够直,他先封口后里头,笔顺写错了,应该先里头后封口。

3、培养学生对别人表演的评价。例如,当学生表演完《坐井观天》的时候,可以让别的同学作出评价。这个时候他们就喜欢模仿老师,像小老师一样去评价别人。他说的话很形象,好像一只什么也不知道的小青蛙,他说话的声音不响亮,小鸟都听不见,他真大胆,表演得很好等。学生之间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三、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自评。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获得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学会自评。

例如,在教学完s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春天在哪里》时,在班上举行了春之歌朗诵比赛。我先请一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朗诵,然后让这个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开始这个学生只会说:很好或者不好之类概括性评价;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引导,学生已能作出我读得很有感情、我的声音不响亮、我读得不够流利等较客观、具体的`评价了。正当这时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遗憾时,我却让他们一个个轮流出来朗诵,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形成对学习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矫正的建议,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体验和收获。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点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为实现小语教学的目的,真正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就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创建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多参与,引导实践。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个体学习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学习。例如,在朗读训练时,怎样培养学生语感,怎样使学生在朗读时入情入境,光凭教师的几遍范读,学生听听就能达到要求是不可能的。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训练之中,亲自试一试,读一读,悟一悟。朗读时学生可能内心感觉都很好,可是读出的效果和感觉不一样,引导学生再读再悟,让学生反复实践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关键,学生从感觉到读,就是实践的过程。在指导朗读《小抄写员》这一课时,让学生紧紧抓住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围绕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时担心、害怕、高兴、矛盾、伤心等的复杂感情,自读自悟,通过示范、交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次的练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一步步加深,学生再朗读时就会被叙利奥从小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优秀品质所深深感染。这就是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实践的结果,尽管不是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朗读目标,但不同的学生通过实践对语文学习有了不同的收获。

二、   多动手,学习实践。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儿童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感受,有体验,进而深入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在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如人教课标版第六册《燕子》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对燕子外形的描述,让学生画出机灵活泼的小燕子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像《捞铁牛》《曹冲称象》等一系列涉及物理原理的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积极动手实验,在操作实验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实践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做批注、写读书笔记,每月还可以指导学生办一期手抄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办报,并对版面、内容、书写做出具体的要求,如“新北京、新奥运”、“环保小卫士”、“科学小知识”、“英雄故事”等。并把手抄报放到橱窗进行展示,使每个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多活动,大胆实践。

理想的语文教学应打破时空界限,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因此我们必须把语文教学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例如:人教版第七册《登山》一课中,巴果茨基认为列宁“是不能通过那条危险的小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巴果茨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两组,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依据,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列宁是俄-国革命领袖,俄-国人民不能没有列宁,万一不幸失足会影响俄-国革命的进程。反方认为:列宁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就看不到日出,同时作为一个革命领袖,遇到危险时不能害怕,更应该勇敢地面对它。在争辩中,学生对革命领袖列宁的伟大品格不待教师讲,自然都理解了,同时也受到了感染与熏陶。论辩展示了他们的灵气和才华,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激发了智慧的光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再如,学习了《西门豹》、《将相和》等课文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把静态的文字演变成活灵活现,生动感人的剧情,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是实践活动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放手让学生参与,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成的过程。它是教学中教师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呈现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注意对学习探究过程的学习,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意识的因素。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适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语文自学努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是学生目前在学校所学知识大多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这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迫切需要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加速获取知识,这就需要努力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明确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各不相同。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我认为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能使用工具书,能熟练查阅字典词典。二是能理解文章的题目的含义,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文章的常见文体。三是能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四是能看出文章思路,并概括出中心思想。五是能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关键词语,并能着重领会体味。六是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些写作方法,供作文时仿效。七是能记有一定质量的听课笔记、读书笔记。还应该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要把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养育得比较完美。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有明确而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饱满的语文学习热情、顽强的语文学习意志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能为他们建立起自学动力机制创造条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土壤。

二、确立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若干先进理念

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师问生答,平铺直叙,师生在预设性强的教学过程中失去了灵活性、个性、创造性,也使学生失去了自学能力。课堂教学当然需要备课,需要“预设”。但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师生思维活动的多样性,就使得教学过程的“预设”变得十分困难。这还是其次,更主要的在于,学生是一个拥有学习权利的探索者,他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并因此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只有生成性教学,才是授“渔”而不是授“鱼”的教学,才能够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在强化课堂教学预设性的同时,伴随出现的就是课堂教学十分严重的刻板性。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减少“众人一举、众口一词、众腔一调”的刻板性,增加“不在于坐得是否整齐,不在乎答得是否标准”的自由性。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犯错”。成年人自学中还经常“犯错”,更何况一个初中生呢!从某种意义上讲,“犯错”越多的学生,获得的“体验”越深刻,自学能力也就提高得越快。实践表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教师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就会下降。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的“教”和所有学科一样,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它又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必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必须解决学生学语文的动力问题。离开动力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切实际的,而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尽量利用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对所教科目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地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走上街头,搞一次清除不规范字的活动。义务为群众代写书信,春联等。另外,还可以多开展课内外活动,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为生动的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品表演,讲故事比赛,把歌声带进语文课堂等。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作为我国民族进步的重要灵魂,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战略的实施。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首先就要改变在教学中的教育方式。

1.根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的政治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依据

根据现阶段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知,原有的政治教材必需要改变其缺少活泼的编排风格,不能够在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政治教学活动,必须要编排能够调动学生情感以及创新意识的风格,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能符合当前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教材的编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而为了能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政治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能够通过自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挖掘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上的创新意识。

关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能够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因而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能够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2.鼓励学生质疑

学习是来自于思考,而思考又是对问题的质疑,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不断的鼓励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敢于探索和质疑,对于学生提出比较幼稚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也应对其进行鼓励。

3.刺激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

在学习中,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创设新问题,进而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4.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问题的见解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情况,这种思维就具有独立性,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能够尊重学生这种个性,并且还要能够鼓励学生更好的发挥其自身思维,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造欲望和需求。

政治这门学科是在初中开始开展的,开展政治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在政治觉悟上的能力,因而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其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开展政治教学。

1.教师要注重对情景课题的创设,进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政治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要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政治课程上,要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教师则可以创设情景课题,其中在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时,教师也可以设置关于情景的课题,比如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教材中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来通过举出一些关于政治上比较有名的事例来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借助相关的寓言或者笑话来讲解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还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2.注重在课堂问题的提问,进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对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来使其回答,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教师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设置课堂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对学生进行提问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创新能力的。因而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设置问题。但是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过于传统,以至于不能够带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阻碍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要想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就要能够在教学中设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教师在设置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可以提问学生“如何在交际的过程中受到多数人的欢迎”,这种问题就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主要意思了,进而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在初中的政治课程中能够看出,其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因而教师可以通过以情感教育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洪涝、干旱等实事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导致当今自然灾害的因素有哪些的相关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在问题上创新性己去探索来寻找答案。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并且还要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不断探索和思考,学生在没有借助教材以及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认识到了引发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为因素存在的关系時,这会很好的使得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政治教学课堂方式,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更加具有深刻意义的德育教学,而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3.注重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驱动下,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也逐渐应用于教师的教学中。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好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由于在初中阶段的政治教材中,其都是以文字内容为主,很少在教材中能够出现关于图表之类的相关内容,因此大多数初中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注重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教师都只是通过传统的板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政治知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的方式,作为政治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想能够培养学生在道德素质教师也要通过教学设备来进行。比如教师在讲解“做意志坚强的人”这节内容时,其可以通关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关于增强人们意志的相关歌曲,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更好的融入到政治教学中来,进而使得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教师所讲解的主要知识。因此,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上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其在思想道德上的水平。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以上的措施来进行政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政治教师还要转变其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几种培养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政治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在政治中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1]刘艳波.初中的政治教學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7:138.

[2]王志华.浅谈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xx,14:110.

[3]高谏赟.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xx,32:68.

[4]唐洪山.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6:166.

[5]李万平.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才智,20xx,30:210.

[6]冯绍普,冯娜娜.浅谈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4:178.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有的青年教师问:“您总也不出考试题,不考试、不评卷,学生考试成绩低怎么办?升学率低怎么办?”

我觉得,搞教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升学率,这是搞教改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搞改革,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应试为主动研究应试。这样师生双方都节省了时间,教师省下时间来练身体,读书报,搞科研,写文章;学生省下时间用来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呢?教师出试题,刻印试卷,或者买四面八方推销的各种各样的重点篇目试卷、单元试卷,然后发给学生,严格监考,教师再认真评卷,这是一种做法。有的青年教师说:“这一个学期,我就让学生做了一百多张考试卷。”这显然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这种做法不符合我的实际:经常外出,很少有时间刻、印试卷。另外,我又不愿让中、下学生处于被动应考的地位,特别是后进学生,倘多次被动应考,不知出题规律,觉得自己弱点甚多,试题又常常攻其不备,弄得他们防不胜防,既然防不胜防,横直都是被动挨打,干脆就来个躺倒不干,任凭人家发落,愿意打哪儿就打哪儿吧!

为了适应自己时间少的特点和提高后进学生的应考积极性,我采取了另一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方法。自1979年至今,我从来不为我任教的学生出试题、刻印试题;也不买四面八方推销的试题,学生尽管不做这些试题,也不做练习册,但历届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呢?我注意引导学生做五件实事:一、出题;二、答题;三、评卷;四、补考;五、总结。

(一)出题。

除了市、校统考试题外,每次考试,都由学生出试卷。每位学生都假设自己是老师,千方百计出难题,看谁能考住别人,谁出的题能考住别人,就说明谁的水平高,能力强。有的老师问:“学生没边没沿地乱出题怎么办?出一些偏题怪题怎么办?”这好办,每次出试题,都要按照班级规定的.“试题大纲”去做。

如以第三册文言文单元为例,我同学生商量确定,需掌握的知识点如下:易错字85个、通假字7个、虚词13个、实词169个、句子49句、背诵三篇古文七首诗,文学常识12处,课后应熟练解答的习题12道。我们班级早就制订了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文言文试题大纲,要求文言文试题必需出八道题,试题必需在各类知识点内出,且对每道题的题量、分数也做了严格规定,且试题的主要格式要统一,要写清试题范围、出题人姓名等。具体要求如下:

文言文单元试题。

出题时间:年月日。

第一题:易错字。从教材要掌握的85个生字中挑选10个写入试题,计15分。

第二题:通假字。从7个通假字中挑出4个编人试题,计2分。

第三题:虚词。从要掌握的13个虚词中挑选五个编入试题,计5分。

第四题:实词。从要掌握的实词中挑选20个编入试题,计30分。

第五题:译句。从要准确翻译的49句话中挑选5句编入试题,计20分。

第六题:默写。从三篇古文七首诗中挑选5句编入试题,计10分。

第七题:文学常识,从需记住的12处文学常识60个知识点中,选4处共20个知识点编入试题,计10分。

第八题:课后习题。从应会熟练解答的12道课后习题中选两道编入试题,计8分。

试题的结构、范围、数量、分数比例确定以后,由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填具体内容。以生字为例,从85个字中挑出10个来。这10个字具体出什么类型的题,是汉字填拼音,还是拼音填汉字,是组词、是释义、是判断、是选择、是填空、是改错,则都由每位同学自己决定。

又如期末试题,班级是这样规定的:

第x册语文教材期末试题。

出题人、答题人、评分表(略)。

第一题:基础知识(40分)。

1.语音4处(4分)。

2.生字4个(4分)。

3.词6个(6分)。

4.语法4道小题(4分)。

5.标点4处(2分)。

6.修辞4种(2分)。

[1][2]。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闻读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正确、流利、有感情”这几方面要求,不能互相分割、分别要求,它们密不可分,但在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侧重,循序渐进。配合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范读、领读、个别朗读、齐读、默读、速读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首先,记诵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些文章不是一读就可以理解清楚的,也不是单靠老师讲就会理解透彻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把这些内容烂熟于心之后,就能无师自通,体味到作者所用语言材料的匠心,加深对作者弦外之音的感受,领会作者行文的真谛。例如,在教学《石灰吟》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表面上是说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间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其实作者是借石灰的这种精神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的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学生要真正领会作者要表达的这一情感,除了老师在课堂上作出恰当的点拔以外,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本文,以加深对课文写作目的的理解。通过检查,同学们对本文的理解很透彻,这也归功于学生对本文的记诵理解。

其次,记诵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这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背诵多了,知识的网络关联紧密,也就熟能生巧,举一反三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而精思,长吟而反复。读得愈熟悉对文章了解愈深,真正做到了“腹中藏书一万卷”,那自然就知道话怎么说,词怎么用,文章怎么写,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深化,不断得到阅读能力上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已的见解。这种阅读能否有所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提问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觉性。开始,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可笑其肤浅、简单,以免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及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达到质疑、解疑的目的。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在对学生提问方面多下功夫,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阅读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闻读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论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经常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像“踱来踱去、环顾四周、仰望、俯视、打量”等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我就带动学生跟我一起做动作来理解词义,这样就避免了教学的枯燥,学生也易于理解有时候我还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课木剧表演,参与他们的角色朗读,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做到“乐中学,学中趣”表演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风采和活力。教师演绎用情、教导用心使语文这门学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追随了教育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审美的需求。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要精心设计,把握好表演的尺度,不要让表演贯满堂,不能是哗众取宠,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哪儿需要表演,哪不需要表演,要恰如其分,让表演和教学达到和谐统一。语文教师要是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他的课就一定能达到生趣盎然的效果。

二、巧妙设计板书“让绘画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独放异彩。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较为简单,认知能力还很差,知识结构初建,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在认知上对较为直观的'、形象的、艳丽的、趣味儿性的东西感兴趣,艳丽的感官刺激中,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从而把注意力迅速聚结起来,而且集中时间相对较长,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绘画巧妙地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把欣赏绘画、认知文字、品味语言的美感、陶冶思想情操有机地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在识字教学中,在设计板书时往往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直接画一些相关词语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看图、识字、理解相结合,有时我还让他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我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时,我边画画边书写词语,荷叶、水珠、青蛙、蜻蜓、等等,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通过绘画展现在黑板上,学生先是发出一阵由衷的赞叹声,继而又兴致勃勃地读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学习词语,串词成句,连句成段,步步深入,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这篇课文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消化在学生的脑海里,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教学古诗+山行,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每一句诗意,我把每一句诗都在黑板上用图画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诗意,也用最短的时间加强了古诗的记忆。这样的课堂不仅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拓宽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让激情充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低年级的学生凭兴趣上课很重要,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这样你的课才会有一定的感召力。

课堂有激情,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激情,有激情就会有魅力,例如,我在设计课文朗读时,常常把自己扮演成一个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用主持人的口吻让学生开展,我来挑战你,朗读比赛,学生向主持人或比自己读得好的同学提出挑战,这样朗读起来就会更细心,就会去用心去读,再加上挑战主持人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学生在开怀一笑的同时提升了智慧,学到了知识。学生不仅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朗读效果更加良好。使“趣中学,学中趣”落到了实处。

教学中我还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例如,我和班上一名小学生站在讲台前,让班上学生在我们身上找出反义词,不用举手,随机说,看谁说得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胖对瘦长对短大对小老对少等等。学生你一句我一句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我趁势抓住契机把这些反义词汇总起来,来个比比谁最聪明,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反义词。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经常找来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闭上眼,想象刚才所看画面,由我口述,“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初升的太---阳”“一望无际”“辽阔的大海,飞翔的海鸥”“沙滩上捡贝壳的一群孩子”。学生想象美的画面,提升美的素养,享受美的情操,很自然地培养了他们爱祖国、爱河山的情感。

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励。在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新颖的教学设计不仅在传授知识之余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相关范文推荐
  • 12-26 秋游活动策划方案参考(模板24篇)
    策划方案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执行的力度和各项细节的把握。以下是一份经过多方专家审定的策划方案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秋高气爽,正是同学们踏足出游
  • 12-26 财务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16篇)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xx房地产公司在恢复中逐渐步入欣欣向荣,财务部在保证工作顺利进展并取得长足的进步的同时,更要戒骄戒躁,继续持续2021上半年的昂扬斗志,同时
  • 12-26 排球说课教案小班(优质17篇)
    小班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观察力。如果你正在编写小班教案,这些范文可能会给你一些启示和帮助。我在本次课的设计中立足“以人为本”、“健康第
  • 12-26 这就是我字女生(通用19篇)
    作文不仅是展示我们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的窗口,还是培养我们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范文中的观点和思考具有启发性,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维和提升写作水平。
  • 12-26 混凝土供应协议(专业18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够确保各方责任的履行。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文供您参考。
  • 12-26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专业17篇)
    一个合理和明确的学期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成功人士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了解他们是如何规划自己
  • 12-26 专科毕业生自我评价(热门13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一些榜样和领导者的自我评价示范,他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
  • 12-26 仓库保管述职报告(优秀18篇)
    述职报告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身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过去的工作成绩和问题,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篇描述报告范文
  • 12-26 创业计划大赛策划书(汇总18篇)
    创业计划是制定创业目标、确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的重要步骤。请大家关注下文,里面有一些创业计划的实例和成功案例,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脑的普
  • 12-26 学生春游提纲(优秀16篇)
    优秀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各方面表现出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学生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参考。作为一名学生,每一天都在接受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