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实用19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实用19篇)

时间:2023-12-27 01:30:18 作者:雅蕊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实用19篇)

教案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接下来是一些针对三年级教学内容的实用教案范文,供您参考备课使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1、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个。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1)学。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记。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3、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4、认识平方分米。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面积/单位及进率/应用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

有关的挂图、边长为一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2)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边长1分米和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其实是同一个图形,只不过边长用不同单位表示而已。由于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1平方米=()平方分米。

让学生记忆面积单位的进率,反复读几遍,并能默写下来。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71页做一做第一题和7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2、1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

3、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二)使学生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

计算后订正,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用的单位不同)。

师:那么我们讨论一下,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你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看一看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100个)。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师: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2:把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平方米)。

如果把它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分成多少个?怎样分法?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两个同学讨论一下)。

(把1平方米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分成100个.100个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分米)。

师:请归纳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出示例3.。

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较大、平方厘米较小)。

师:要把25平方分米化成多少平方厘米,应该怎样想?

(两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板书)。

做一做:

黑板出示:

1.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因为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就是3个100平方厘米.所以,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2.16平方米=()平方分米。

(因为1平方米是100平方分米,16平方米就是16个100平方分米.所以,16平方米=1600平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填空.(口答)投影出示。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5平方米=()平方分米;

(3)2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32平方米=()平方分米.。

2.在书上填空p.133(1)(2).。

出示投影进行订正.。

(1)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3平方米=()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平方米=()平方分米2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一张写字台的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13×6=78(平方分米)。

78平方分米=7800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78平方分米.合7800平方厘米.。

作业:p.133第4题.。

小资料〔进率〕。

课堂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面积/单位及进率/应用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3、看来同学们猜测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生拿出红色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2、指名回答: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3、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力量,动手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5、师小结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3、汇报交流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2、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填空。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完成83页“做一做”。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面积/单位及进率/应用计算方法

课题面积课时四             (2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

二、引导探索。

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

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4、比较下面图形的大小。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6、汇报操作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将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课题面积单位课时四         (2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4、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测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10、测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测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 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1、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cm 读作:平方厘米。

dm读作:平方分米。

m读作: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面积/单位及进率/应用计算方法

这局部内容是同学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同学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和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观察、比较、笼统、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测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厘都是同学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研讨、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沛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和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同学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同学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同学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和同学们相互研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问他们能不能协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胜利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同学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同学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m2=()cm212dm2=()cm2。

3、100dm2=()m2400dm2=()m2。

100cm2=()dm2900cm2=()dm2。

四,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同学自身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它不只来源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布置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笼统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布置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和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只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还让同学充沛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3。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年级《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课件。

学具:每同位一张粉红色的纸(长5cm,宽3cm),蓝色的纸(长4cm,宽3cm),绿色的纸(边长4cm的正方形)。每同位有一个学具袋,里面装有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举行小组生涂色比赛,哪组先涂完就赢了。

生: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每个小组的纸张大小不同,他们组纸张的面小。

师:每个小组的纸张大小不同,他们组纸张的面是最小的,理所当然他们是涂得最快的一组。所以这个游戏是不太公平。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面积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动手摸和观察,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那课本的面的大小就是课本面的?

生:面积。

师:黑板面的大小?

生: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是这样的,那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请看:(课件逐个出示四组图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比出上面几组图形的大小,那这一组呢?

生:不知道谁大谁小。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呢?

生:因为右边的图,它不是封闭的。

师:你怎样理解“封闭”的意思呢?

生:由线段围起来的,没有空隙的。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课件把不封闭的那个去掉)。

完整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阴影的为补充的)。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究面积单位。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齐读概念),有两个纸张娃娃为了争自己的面积比较大,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瞧瞧?(课件演示)。

谁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帮他们吗?

生:用重叠的办法吧!

(小组活动)。

师:能汇报下比较的结果吗?

生1:我们是先重叠,然后通过剪切重叠外的部分,然后再进行重叠比较,得出正方形娃娃比长方形娃娃的面积大。

生2:我们组用的小正方形出来摆一摆,长方形娃娃摆了15个小正方形,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们是摆小圆片,也得出是正方形娃娃比长方形娃娃的面积大。

生:摆小正方形的更好一些,因为用小正方形摆没有空隙。而摆小圆片有很多的空隙。

这里有三个同学,他们也想到了同样的方法,你观察一下谁的方法正确?(课件出示课本72页三个同学在拼摆的那幅图)让学生明白第一位同学用的图形不统一,不能比较,并且不能用圆形来摆。第二位同学摆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比较。

学生同位合作摆,我安排同学用小正方形来摆。(为了方便等会的汇报,我要求学生把这两张纸放在数学课堂上摆。)。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比较的结果?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刚才用来摆的小正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四条边各是多少。

学生量并汇报。

师: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在刚才1平方厘米的左边补充板书)。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1平方分米有多大?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板书: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那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师:一般我们测量比较大的面积时用平方米做单位,测量比较小的面积时用平方厘米做单位,介于两者之间的用平方分米做单位。

三.巩固练习。

1、我会用好面积单位。(看图片填单位)。

2、我会估,我会测量。

3、我会比,我会算。

四.看书质疑。

刚才我们学习的知识在课本70到74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看看还有没有不懂的?

五、回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师生互评:

同学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遗憾?对老师提出什么建议?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重点难点。

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五、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划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及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学生;。

(2)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从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让学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等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首先要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教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学生选用一种物体表面来表示胸卡的面积,从表示的结果中可以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用不同物体来测量容易产生误会,并通过创造矛盾冲突,使学生明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单位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当学生提出“平方”是否就是“平方米”时,教师更是抓住契机,在肯定学生猜想的同时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三)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量一量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先估计,后拿出1平方米纸,估计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再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这个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

三年级《面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能利用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索过程,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难点】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究。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可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问学生: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讲解新知。

教师展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与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顺势提问:需要多少张小正方形可以铺满大正方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得:每一行都有10个小正方形,一共有10行,即可算出一共有100小正方形。

引导学生说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明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即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教师提问: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1平方分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组织活动点明三种思路:

(1)类比仿照,借助上图把1平方分米想成1平方米,1平方厘米想成1平方分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推理猜测,1分米=10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米=10分米,通过推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面积单位的转化,通过上一个探究过程中,有10与10相乘,回想到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公式。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米,边长为10分米,所以为10×10=100(平方分米),利用转化思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总结: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课堂练习。

(1)3平方米=_______平方分米。

(2)500平方厘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与父母分享今天所学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有效评价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知识性目标: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的含义有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二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2.过程性目标: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中有这样几个片段:

两张纸谁大?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梁老师说:“你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摆图形时,展示汇报中梁老师问:“为什么没有选三角形摆?”学生说:“有空隙”。梁老师说:“说的多好呀!”使学生感受到选的图形在摆的过程中密铺。

教学面积单位的规定学生回答以后,老师说:“说的真棒,语言规范。”

课堂小结时,梁老师说:“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梁老师用准确的评价使的这些目标都得到有效落实。

这节课各个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理解面积的含义,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当一眼能看出大小时,直接比较,当一眼看不出在大小时,需要重叠的方法比较,当重叠的方法也无法确定谁大时,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然后学生经历用不同的形状做单位的测量活动,知道正方形做统一面积单位的科学性,空间观念的培养除了在以上每个知识中进行之外,还有专门的习题进行培养。

梁老师对本节课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她设计出了顺畅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活动。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梁老师在课中就很好的落实了这一目标。比如:

课前交流时,师:你们对老师有什么了解吗?生:你姓梁。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涵涵、彬彬,你们想得到它们吗?学生用好奇而热切的目光望着老师手中的吉祥物,异口同声:想要。师:这可不能轻易给你们,如果你们课堂上勤学、善思、好学、会问,就会得到老师的奖品。

全课小节时,师:你觉得哪位同学表现的好?(学生思考片刻,推荐了一名他认为表现好的同学)师:为什么?他在哪个方面表现的好?学生回答后,老师接着说:我也觉得这个同学表现的好。不仅表扬了表现好的同学,还表扬了发言的同学。

总之,梁老师在本节课中,用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布置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只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协助同学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依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同学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同学的前测结果统计标明:

关于面积,87%的同学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5%的同学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同学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同学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0%的同学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同学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本课是在义务教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65页。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3.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导入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结合学生活动体验,创设比赛涂色数学情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小的图案涂色较快,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新知识探究环节采用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眼、耳、手、脑多重感官刺激,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在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时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知识,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流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在白纸上给三个不同的图形涂色比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涂得最快?原因是什么?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有所不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通过对比发现不封闭图形没有面积大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概括面积的含义。

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看一看显示屏和黑板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进行实践感知。

第二步:认识面积单位,认识同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提供学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汇报展示。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图形,形状、大小必须相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正方形是最合适的”。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第三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用导学单进行自学提示。让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形成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并且借用实物如: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1平方米的桌布等,设计一系列感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发展其空间观念。

3.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4.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仅是对全课知识的回顾而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和学习同伴进行评价,加强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

面积单位三年级数学评课稿

我们数学团队的张xx老师本周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在这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1、创设整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小猴子和小松鼠到小兔子开的玻璃店给镜框镶玻璃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快的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展开学习。效果很好。

2.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面积,并在教师有层次的习题设计中,不断完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概念,使我们感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3、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例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的大小,用的是观察法;比较数学书和田字本封皮的大小,用的是重叠法;比较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的大小,用的是拼摆法……这些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

4、环节清晰,探究目标明确。

5、多媒体的运用为本节课情景的创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议:

在学生探究之后应多给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有意识的去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相信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有效评价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下面我就梁老师早上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与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知识性目标: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的含义有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二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2.过程性目标: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中有这样几个片段:

两张纸谁大?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梁老师说:“你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摆图形时,展示汇报中梁老师问:“为什么没有选三角形摆?”学生说:“有空隙”。梁老师说:“说的多好呀!”使学生感受到选的图形在摆的过程中密铺。

教学面积单位的规定学生回答以后,老师说:“说的真棒,语言规范。”

课堂小结时,梁老师说:“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梁老师用准确的评价使的这些目标都得到有效落实。

这节课各个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理解面积的含义,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当一眼能看出大小时,直接比较,当一眼看不出在大小时,需要重叠的方法比较,当重叠的方法也无法确定谁大时,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然后学生经历用不同的形状做单位的测量活动,知道正方形做统一面积单位的科学性,空间观念的培养除了在以上每个知识中进行之外,还有专门的习题进行培养。

梁老师对本节课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她设计出了顺畅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活动。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梁老师在课中就很好的落实了这一目标。比如:

课前交流时,师:你们对老师有什么了解吗?生:你姓梁。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涵涵、彬彬,你们想得到它们吗?学生用好奇而热切的目光望着老师手中的吉祥物,异口同声:想要。师:这可不能轻易给你们,如果你们课堂上勤学、善思、好学、会问,就会得到老师的奖品。

全课小节时,师:你觉得哪位同学表现的好?(学生思考片刻,推荐了一名他认为表现好的同学)师:为什么?他在哪个方面表现的好?学生回答后,老师接着说:我也觉得这个同学表现的好。不仅表扬了表现好的同学,还表扬了发言的同学。

总之,梁老师在本节课中,用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报告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3。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面积》教案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

(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2)比一比,知大小。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观察法:

(2)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大小。

5、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讨论:可以选什么形状做度量单位呢?(4)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学生反馈自己选择的图形,是怎样摆的?通过电脑一起回顾:

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

四、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1、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

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五、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报告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幼儿园老师发言稿开场语(热门14篇)
    当我们面对众人发表演讲时,发言稿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信,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些范文是由经验丰富的演讲者所撰写,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写一份引
  • 12-27 教务工作总结汇报(精选20篇)
    每个月的总结都是一次思考和回顾,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本学期,我校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 12-27 世界精神卫生日广播稿(专业15篇)
    广播稿的语言应该简练、准确,让听众在短时间内掌握信息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经典的广播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和学习。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很高
  • 12-27 教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总结(通用18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对安全工作的一种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12-27 中学校长述职述廉述法报告(通用20篇)
    述廉报告是一种对廉洁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对于整顿作风、加强纪律建设至关重要。下面是几篇经典的述廉报告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廉政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 12-27 律师岗位工作总结(专业17篇)
    律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执业成果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较为全面和经典的律师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
  • 12-27 入党申请的基本条件(模板20篇)
    作为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勇于担当,不负人民的重托。以下是一些关于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的指导意见和文件,供大家参
  • 12-27 企业升旗仪式主持词开场白(优秀22篇)
    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主持这个重要的活动。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主持人的优点和特点。甲:尊敬的各位领导。乙:亲爱的老师们,
  • 12-27 新公司财务计划书(模板14篇)
    公司的运营需要合理组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公司的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在客岁管帐工作典范办理的根本上,连续展开管帐
  • 12-27 乘法口诀的教案反思(优秀19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是一项需要借鉴和学习的过程,希望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