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专业21篇)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专业21篇)

时间:2023-12-27 10:26:22 作者:雨中梧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专业21篇)

知识点总结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4、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4)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是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时间地点:18起,活跃在山东民间组织义和团。

2、兴起原因:帝国列强猖狂的欺压百姓。

3、性质:反帝爱国。

4、口号:

5、斗争矛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时间:196月。

3、过程:

4、结果:

三:《辛丑条约》。

1、时间:19。

2、签订双方: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

2、内容: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做担保。加重人民负担。使清政府丧失海关税务主权,受于西方列强控制。

(2):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西方列强更加猖狂欺压百姓。

(3)清政府大拆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被禁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坏了中国的主权,

4、影响:使中国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间接统治)。中国更加的贫困。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代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

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海军: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各地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人才破产:(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评价:

(1)局限性:是一次失败和(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2)积极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和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创办报刊: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组织团队:在(北京)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历时103天。

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三、辛亥革命:

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

(2)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报刊: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过程: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四、新文化运动。

背景:

(1)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兴起:19(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发展。

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活动:(1)19,(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2)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评价:(1)积极性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存在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偏向。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构建通史知识体例。

根据《考试大纲》和高考历史试题的编排要求,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明确每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并注重中西历史阶段的横向联系。

二、重视基本历史概念的再解读。

历史概念复习口诀:厘清历史概念的源与流,分清历史概念的属与种,理清历史概念的形与质,澄清历史概念的是与非,讲清历史概念的深与广。例如“农业合作社”这一概念,利用流程图,加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并注重与相似概念的联系与比较。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新冠疫情的防治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全球治理、全球对本次疫情的共同合作等等。

四、注重主观题答题“四处”寻找技巧的总结。

第一处: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

第二处: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解答问题就不难了。

第三处: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读材料时要想着设问,把设问与材料内容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信息。

第四处:从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挖掘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或“隐性知识”是指隐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间不易为人注意的知识。有时标点符号就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分号往往把材料分成几层内容,破折号往往表示解释与延伸,省略号往往代表段落的划分。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_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各地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2、同盟会的成立:

(1)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2)时间、地点、创立者: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领导机构: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5)机关报:《民报》。

(6)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意义: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

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

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_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_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_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势力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点;而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

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含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目的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政府朝鲜,侵略中国,征服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2、经过:

(1)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2)1894年9月,在黄海大东沟被日军偷袭,爆发黄海大战,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

(3)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3、结果:清政府一味退让,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

5、内容: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4)增辟在内陆的通商口岸。侵略从沿海发展到内陆。

5、签订时间及人物: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6、危害:加重人民负担,使帝国列强更容易侵略中国的经济与地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的膨胀。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7、失败原因: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老旧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4)日本蓄谋已久,计划全面。

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学习。

八年级。

历史知识点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文化。

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

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文章。

1.

2.

3.

历史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知识点整理。

4.

5.

6.

7.

8.

9.

10.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

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

(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21.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本章重点地图:图1.4图1.7图1.11图1.16。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虎门硝烟: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道光帝派他到(广东)禁烟。

(2)(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3)意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硝烟活动)。

(3)结果:清政府向英军(投降)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英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列强:(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三、甲午中日战争:

1、经过:

(1)(1894年),日军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发动(侵华战争)。

(2)1894年9月,(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重创日本舰队。

(3)由于(清政府)妥协,日军占领(辽东半岛),(黄海海战)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重创,狼狈逃回(天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劫掠。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人民的反抗。

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美国人(西摩尔)为统领,8月,(李秀成)率太平军,在(青浦)击败洋枪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2、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

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

9、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剧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1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11、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而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12、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1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17、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18、两条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22、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3、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4、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25、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建交是在1979年。

26、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

【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又陆续掌握一箭三星技术。

【载人航天】,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神六、神七”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战略——863计划(1986年3月)。

诞生: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组织下,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

研究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以后增加了第八个领域“海洋高技术”)。

当今世界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科技的计划: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科技立国”;西欧:“尤里卡”计划。

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其利弊,知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实现。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成果:到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学校成为科技重要方面军。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文化艺术事业: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文学奖: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体育运动事业:(4)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的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体育的成就(1)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2)第23届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1981-1985年中国女排实现“五年冠”“体操王子”——李宁(3)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北京亚运会;广州亚运会(4)2001年7月13日年北京申奥成功,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这些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说明了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对课本内容有大概了解,课堂上加深印象;课上做好笔记,记录课文总体框架,把握历史事件历程;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巩固知识避免遗漏;及时独立完成作业,检测自己的听课效果;不要死记硬背,学会掌握和理解知识;经常性复习,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牢记历史复杂的知识。

2、学会记忆。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情景的记忆。

3、找到乐趣。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45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初二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1、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3、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2)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导弹的研制: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神舟系列飞船:,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2.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提出,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初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李冰石像图。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6、四大发明。

北:p40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一)造纸术。

北:p87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二)印刷术。

北:p40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p8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指南针。

北:p82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北:p82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3)创办民用工业。

(4)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7、结果:失败。

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

(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4)单纯的引进西方的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8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科技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初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初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19,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2、19,意大利参战。3、19,凡尔登、索姆河战役。4、19,美中参战;俄国革命。5、19,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五、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识一览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识摘要一览表。第一、二、三国际一览表。德、意统一内容一览表。等等。

六、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看到电灯,想起爱迪生;看到火车,想起史蒂芬孙;看到飞机,想起莱特兄弟。

七、顺口溜记忆法:

把一些繁多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我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九·一八”,日侵华;瓦窑堡,定方针。“一二·九”,掀高潮;西安事变,初步建。卢沟桥,小日本,等着瞧,国共合作决不饶!

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直观形象记忆法、联系实际记忆法、分解记忆法、重复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卡片记忆法、轮廊梗概记忆法等等。在实际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大家掌握了其中的一种甚至几种方法,学习历史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时间:1953年-1957年。

(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

a、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b、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时间:1954年。

地点:北京。

(2)颁布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主要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雷锋日活动策划书(专业15篇)
    活动策划的关键是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活动策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活动目的:1、今年3月5日是毛
  • 12-27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精选21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为下一个学期的进步做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期末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启发。初三的一年是基本适应
  • 12-27 班上那些事初中(实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展示作者思想和写作水平的杰作,它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 12-27 卡塔尔世界杯奖金方案出炉一览大全(19篇)
    编写计划书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样例,以了解不同领域或情境下的计划书写作方式和要点。如果你对计划书的写作方式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获取一些写作灵感。
  • 12-27 春满校园写景(热门14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随着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你会对写作有更多的思考和启发。伴着温暖的春风,沐着几阵蒙蒙
  • 12-27 初中生我爱我的祖国(优质18篇)
    作文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体现。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
  • 12-27 大学个人自我评价(汇总20篇)
    自我评价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和进步,保持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自我评价心得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 12-27 一个好地方(汇总15篇)
    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准确性和形式的美观度。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我要推荐一个好地方,航海公园,那里
  • 12-27 举办公司年会通知(优秀19篇)
    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公司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27 同桌我想对你说(精选22篇)
    7.优秀作文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得高分,更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学习。上音乐课的时候,你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