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汇总23篇)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汇总23篇)

时间:2023-12-27 13:02:25 作者:碧墨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汇总23篇)

教学工作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体会诗人的情感,紧扣“变化”,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并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

1.同学们,课前老师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想听吗?(首先播放《春天的故事》的前几句歌词),同学们要注意听好歌词的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出示在屏幕上。(放歌曲与歌词)然后启发提问学生:歌词中那个“圈”指的是哪里?——深圳,那位老人又是谁呢?——邓小平爷爷。

2.过渡: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深圳已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具有时代特征的画面——深圳的今天。(放录像)问:今天的深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今天的深圳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那么二十六年前,邓爷爷没有画这个圈之前又是怎样的呢?有一首诗对深圳的昨天、今天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描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引出“变化”

1.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自己解决或同桌互帮互学。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困扰、渺茫、劳作、焕然一新、面朝黄土背朝天”等词。提醒“曦”“舞”的写法。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并评议。

三、直奔重点,寻找“变化”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哪一节诗告诉了我们小村庄的变化大得令人惊叹?

2.学生交流:抓住“短短几年”“只不过”“超出”“奇迹”等词来体会深圳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探究重点,体会“变化”

1.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反复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看看现在的村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找出相关词句进行学习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补充,修改。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天翻地覆。

(4)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2.了解深圳的昨天。

(1)读读想想: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教师板书:贫穷落后,谁知道深圳以前是什么样子的?交流资料(资料:深 圳)。

(2)从诗歌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贫穷落后  泥泞的古路  破旧的小屋 稻草堆)。

(3)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4)指导朗读诗的1-2节。先指名读,再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教师从中指导。(语调迟缓低沉)。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1-7小节。可以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等。

4.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五、回归整体,深化“变化”

1.配乐朗读全诗,更深切的感受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可以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等。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1)思想方面(2)写作方面(3)其他。

六、拓展延伸,亲历“变化”

1.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都有哪些变化呢?(找生谈)如:为什么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与多个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神州六号”成功返航等。

七、总结全文,升华“变化”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中唱的是邓小平及其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再次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八、作业布置。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习作‘。

3.以“家乡的变化”或“祖国的变化”或“    的变化”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2、3题可任选一题做)。

教学反思: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文在教学时运用变序策略,紧扣“变化”,让学生读书寻找,探究体会,整体深化,延伸实践,从而巧妙地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置疑—梳理—导读—释疑”的运行机制,使主体与主导相协调,使得教学效果显著。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教学设计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爷爷、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爷爷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爷爷同志的丰功伟绩。)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本文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难句,积累喜欢的词句。朗读诗歌,体会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迅速浏览与课文相关的网页,并概括复述一篇。

教学构想。

教学时,先通过歌曲《春天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通过上网,了解现代大都市――深圳,感受现在深圳的繁华,通过与过去贫穷落后的深圳对比,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重点段阅读,了解深圳的变化。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播放《春天的故事》影视插曲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这位老人是谁吗?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写的就是深圳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变。

二、揭题解题。

1、“原来”指的是什么?“这儿”指的是哪里?

2、网上查询。进入深圳政府网站,点击“历史沿革——地点由来”,了解深圳地名的来历。

三、整体感知。

1、播放深圳风景图课件。教师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简介深圳。

2、说说你看了深圳的风景图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3、朗读全文。

四、阅读重点段: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七小节)——深圳的今天。

1、自主学习:快速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3、全班探究理解。

4、进入深圳政府网站,了解一下深圳如今的基本情况。

为了减少查询时间,可提供如下网页供学生查询:六区十九镇-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人口构成—港口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经济实力-居民收入—基本建设-国际花园城市—文化设施-国民教育—旅游景区。

5、把你从网上查询到的,你认为与课文最有直接关联的内容,读一读,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能抓住重点更好)。

6、说说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7、指导朗读:深圳的今天是如此的美好,我们应怀着这样的感情来读。

五、小结。

作业设计。

收集深圳及自己家乡改革开放前的一些资料,以备下节课拿出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原来是村庄贫穷落后。

现在是城市现代繁华改革开放。

未来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深圳变化的原因,体会祖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一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

二、回忆过去:学习第一部分——深圳的昨天。

改革开放后,深圳是如此的美好。改革开放前,深圳又是怎么样的呢?看一看第一部分(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是怎么写的。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一、二小节)。

2、谈谈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信息: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深圳的过去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可以是网上了解的,也可以是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

(1)建市前的人口、土地面积。

(2)建市前的生活状况。

(3)中共中央关于建市的时间和决定(网络查询)。

4、朗读指导:深圳的过去是那样的贫穷。想一想,这一部分,应这样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节)——想象深圳的未来。

1、默读这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2、点击“远景目标”——“十五”计划预期目标,抓住重点复述一遍。

四、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

1、党的“xx大”提出的目标。

2、谈感想。

3、小结。

作业设计。

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首诗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在细读重点部分3---7节时,我根据学情,打破预设,增加了一些随机但却又紧扣学生心弦的内容,使整堂课的气氛和效果达到了超乎寻常的程度。

学生汇报完字里行间描述的深圳特区的巨大变化后,被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包围着。我指名读课文,张艺杰同学读的语调较平缓,我问:张艺杰同学喜欢不喜欢深圳特区的变化?生:不喜欢。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听声音。师:好,那就让他呆在我们李村,谁能领我们走进深圳特区,读出你的赞美和憧憬呢?这一下,就连不大吭气的邵凯旋都读出了感情。我暗自好笑:恐怕他们都怕被留在李村,而不能进入特区吧?孩子们就是这样可爱而好笑,一句话就能使他们一争高低。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描写这种变化的层次性,我安排他们为3—7小节写提纲。在辨析正误时,学生终于明白了写一种变化,并非单纯的几句,可以按不同的层面,层层深入地描写。如这里先写村庄环境的变化,再写人们所从事职业的变化,最后深入到人的眼光、仪表及心灵的变化,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显得厚重、充实,令人信服。仿写无痕。学生在诗歌内容及图片资料的感染下,也想表达。所以,学完第六节,我问: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认为特区的人们还可能干哪些事,请用你稚嫩的诗句应答吧!有的说:他们借助网络和外国人谈生意!有的说:他们用机器种地,粮食获得高产!还有的说:他们种花种草美化环境......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诗行吐露着孩子们的心声。

我看到孩子们群情激昂,思维活跃,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已找到发现变化的切入点。正在此时,下课铃响起,是课间操的时间了。我顺势说:孩子们,你们已经练就了善于发现的慧眼和思维敏捷的头脑,请用你们自己的笔写一写我们这里的变化吧!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一、班级基本概况。

本学期本班学生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由于年龄小,对现代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对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长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读出它的节奏美、韵律美,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4.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5.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了解诗歌,诵读诗歌的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深度地挖掘。第一,以一组图片开课,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阅读《中国一日》了解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完成的情况?(课件出示歌词及深圳城市建设图片):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4.指名读诗歌。

5.读了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第二课时。

一、直入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边听边思考)。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贫穷落后)。

2.指导朗读。(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 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  。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请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

2.请找出这个小节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的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二、总结课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齐读全文)。

8.课堂练习。

1.把诗歌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区分形近字,听写生字。

9.作业安排。

1.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

2.深圳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点,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3.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4.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5.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00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

6.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11.自我问答。

简短交流。出示一组深圳的风光图片。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喜欢,因为它的繁华,象征着它的政治及经济的地位喜欢,很想去一睹为快.)。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力争营造一个亲切,愉快的课堂。

我在阅读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课时,在新课导入时,由故事引入,设计富于童趣的卡通动画,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如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看动画,然后问大家“这什么地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而且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于是我抓住他这一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此时他向我微微一笑,我也向他点头微笑,从这一笑中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把笑意写在脸上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愉快,学生对我也极愿亲切,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用含笑眼睛注视学生,会使学生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的气氛。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会绽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本学期本班学生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由于年龄小,对现代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对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长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读出它的节奏美、韵律美,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4.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5.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了解诗歌,诵读诗歌的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深度地挖掘。第一,以一组图片开课,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阅读《中国一日》了解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1、孩子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完成的情况?(课件出示歌词及深圳城市建设图片):

2、谁来说说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呢?他“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指的是哪呢?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4.指名读诗歌。

5.读了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边听边思考)。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贫穷落后)。

2.指导朗读。(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请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

1.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板书:改革开放)。

2.请找出这个小节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的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齐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把诗歌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区分形近字,听写生字。

4.作业安排。

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5.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

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点,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xx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

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自我问答。

简短交流。出示一组深圳的风光图片。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五、作业:课下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深圳简介: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深圳属*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西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分布在城市中的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大剧院、深圳书城等各具特色。将于20xx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的深圳音乐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深圳的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大剧院艺术节”等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深圳青年艺术家李云迪获得第十四届肖邦国际纲琴比赛第一名。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xx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qing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qing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本单元主题为“变化”,《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日》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让世人瞩目。学生通过学习文章,感受到了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写一写,通过几十年的事实对比写出某一方面变化,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变化,深切体会社会的“突飞猛进”。

1、通过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学会恰当使用列数字、对比等手法说明问题。

3、选材要真实,内容要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的基础上,学生收集了不少关于反映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资料。另外,《中国一日》一文使学生学会了运用列数字和做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

学生采用访问、查找资料,整理图片,摄影等方式,了解身边事物的变化,做好纪录。

一指导审题。

(1)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2)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播放。

二看变化——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投影出示:学校改建之前和改建之后的照片。

让学生说一说学校改建前后的样子,自己看到了什么,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学校越建越美令我们兴奋鼓舞,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做好了准备,

播放奥委会宣布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录像。

此时你什么心情?

为什么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呢?

以此让学生感受祖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

2、那么你身边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先说一说以前的样子,再说说现在的样子,然后引导学畅想未来的样子。随学生说到的事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流程图,为下一步的书面表达做好铺垫。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4、指导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说明,增强说服力。

板书:数字举例比较融入情感。

5、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变化之处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

四、写变化——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变化,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出示“写一写”

自拟题目,写一写……(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参考《中国一日》写一篇新闻,题目是“班级一日”或“我家的一日”

3、学生构思选择后,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2、本班有26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学生学习兴趣高,但基础不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偏差。

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课堂练习:

1.填空。

“昨天”指的是(),是一座()。

“今天”指的是(),已变成了一座()。

2、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业安排。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听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二)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附录。

课件      音频《春天的故事》。

自我提问:

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现代诗,它的节奏和韵律都很美,诗歌的内涵十分丰富,通过以深圳的缩影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深圳、改革开放”等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因此在导入环节,我用现在的深圳图片配上《春天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歌中的内容,让学生对深圳的发展感到惊叹,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兴趣,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其次,紧紧抓住读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如赏读,个人读、同桌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你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5.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你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之间你会忽然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同学们,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你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

昨天今天。

改革开放。

贫穷落后翻天覆地。

焕然一新。

这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四、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五、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一)默读课文,思考: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明确:高速公路厂房儿童乐园。

开卡车运送办厂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六、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改革开放政策好。

七、指导朗读。

这两部分要读得很欢快,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歌颂党的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繁荣幸福。

八、联系切实体会,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

九、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

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内容,力偶啊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解题。

2.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自学诗歌。

1.围绕课后题1.2进行自学。

2.小组讨论。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读诗,说说写了什么。

2.小组轮读诗歌,说说每节写了什么。

3.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1.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

2.教师补充。

六:朗读诗歌。

1.试着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喜欢的句子。

七:课堂练习。

1.填空。

“昨天”指的是(),是一座()。

“今天”指的是(),已变成了一座()。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

师板书:昨天今天。

二、指导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

4、小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

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3)、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8、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三、小结:

四、欣赏。

针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还专门有人为它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昨天今天。

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改革开放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儿童乐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改革开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开始今天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几个词语:过去、贫穷落后、现代文明、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破旧的土屋、高大的厂房、稻草堆、儿童乐园、挑回一旦担摇晃的夕阳、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一座村庄、特区新城。

2、“过去”你能为它分别找个近义词和反义词吗?(板书:过去――原来;过去――现在)。

3、接下来我们就去看一组画面,去了解一下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播放组图,配乐)。

4、这座现代化城市就是深圳,通过观看刚才的画面,你对深圳有了怎样的了解呢?(指名说)。

小结:对,一个如此繁华的城市,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揭题)。

5、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是一首现代诗,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写深圳这座城市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反馈。

3、说说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为几部分?

4、指名反馈。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

1)自由读诗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2)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5)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四、拓展阅读。

自由读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力量。(指名说)。

五、唱响《春天的故事》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昨天(贫穷落后)今天(现代文明)。

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儿童乐园。

挑回一旦担摇晃的夕阳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改革开放。

一座村庄特区新城。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

师板书:昨天今天。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

4、小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

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3)、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8、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针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还专门有人为它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昨天今天。

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改革开放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儿童乐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现代诗,它的节奏和韵律都很美,诗歌的内涵十分丰富,通过以深圳的缩影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我在教学时,抓住了以下几点,教学效果很不错。

第一,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开课,在优美的歌声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想了解它什么信息?”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了解了深圳特区改革的时代背景,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

第三,结合家乡实际,拓展家乡的实际,让学生体验。我在教学完诗歌之后,让学生看录相,用家乡正在修铁路的昌明镇和刚被命名为“中华布依第一寨”的音寨村的巨变作为资源,引入课堂,结合课文,进行比较,然后,再铺开全国发展中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

这样,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在变化、深圳在变化、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片段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课,我看了他对第一部分体会村庄贫穷落后这一部分的教学后,有了自己一定的体会。片段如下:

师问: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这座村庄原来是贫穷落后的。

师问:从哪些地方看看出来的呢?

学生从第二小节中找到答案,各抒已见,进行了相应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朗读。然后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听课后,我反复琢磨,觉得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学生,还可以这样处理可能会更好。问问学生读了这一部分,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人们生活的这座村庄是怎样的吗?学生会很轻易地找到“贫穷落后”一词。让学生理解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再深入体会,“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它的贫穷落后呢?”学生会说:“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那么早就起来干活,很辛苦,还用锄头耕地,说明当时的贫穷落后。”此时引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看着阿爸在田间老作,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可能会说阿爸天刚刚亮就起来劳作,可能很晚才能回去,用着锄头这样落后的生产工具,一天下来会有多劳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只见父亲挥汗如雨,豆大的汗水滴落到土地上,辛苦了一天却没有耕多大的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现在的农民有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具,翻地,撒种、收割全靠机械化作业,既省时又省力,还会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这样的生活,当时的人们想都没想过。两相对比,学生就感受到当时的贫穷落后。然后引读句子,“贫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然后再让学生找句子汇报,“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西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联系插图想象。再比较现在,我们的妈妈做饭的条件,我们生活的条件,我们娱乐的环境设施体会。一次一次复沓到“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这句话。学生在想象、对比中体会、朗读,加深了对贫穷落后的理解。

这样处理学生会为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则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体会、朗读……。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也在读中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他们的生活还可能是什么样的?理解省略号的用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

3、简介时代背景。(了解深圳的过去、现在的剪影,老师同时作一个概括介绍。)。

(理解“昨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自己解决或在小组内互帮互学。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了解“困扰、渺茫、劳作、焕然一新、面朝黄土背朝天”等词。

3、抽学生分节的朗读。

4、读后互评。(浅层评价是否读准确,读响亮等)。

5、齐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同时梳理出文章思路,板书:昨天、今天)。

三、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1、谁愿意把1、2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呢?(学习1―2小节)。

2、互评,说说读得好的理由,读不好的又该怎么读呢?说说理由。

(同时,在读中理解内容,并找出描写小村庄模样的句子。

板书:贫穷落后、劳作、博物馆、打滚、挑水。)。

3、指导朗读。

第一节: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第二节,回忆昔日的家乡,要读出浓浓的乡情。

4、学生用多种形式,有表情地朗读。

5、提问:后来,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习3―7小节)。

(1)读3―7小节。

(2)找出发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教师据生发言引导学习相应的小节)。

重点抓住:

第3小节:“短短几年”,“奇迹般改变”,体会变化之神速与开篇说的“昨天”对照,体会出“深圳”变化的时间快、变化大。朗读时抓住“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体会诗人的惊喜、赞叹之情。

第4小节:抓住第一、二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村庄过去和现在城市的变化大。

第5小节:朗读时,要注意3个问号要逐渐加强语势,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读“不”,读出肯定的语气。

6、原来的一座小村庄短短几年就变成了繁华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让它有如此的变化呢?

7、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谁?“描绘着美好春光”,体会改革开放带给特区的巨大变化。

四、拓展延伸。

1、看录相,前进中的家乡――乐从镇的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谈谈一年前的乐从与今天的乐从的变化。

3、展望未来的乐从。

五、练一练、写一写。

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片段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现代诗,它的节奏和韵律都很美,诗歌的内涵十分丰富,通过以深圳的缩影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我在教学时,抓住了以下几点,教学效果很不错。第一,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开课,在优美的歌声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想了解它什么信息?”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了解了深圳特区改革的时代背景,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结合家乡实际,拓展家乡的实际,让学生体验。我在教学完诗歌之后,让学生看录相,用家乡正在修铁路的昌明镇和刚被命名为“中华布依第一寨”的音寨村的巨变作为资源,引入课堂,结合课文,进行比较,然后,再铺开全国发展中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这样,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在变化、深圳在变化、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朗读的训练。我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读、浏览读、想象读、默读、引读中探究、感受村庄的巨大变化。这样,教师减少了许多烦琐的讲解,学生乐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朗读训练也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的对比写法是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变化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时,我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如课前根据题目对内容的猜测,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课上,寻找概括课文的词语,看看作者如何写具体,想想作者如何把原来与现在衔接,教给了学生利用过渡句让文章连贯,利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构段;课后,利用本文所学到表达方法说说本节课自我变化,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但是,由于教师缺少激qing,缺乏强硬的朗读指导基本功,由于学生读书基本功也欠佳,因此课堂上仅有几人读得有感情。另外,仿写的训练似乎也没起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给予学生构思的时间短,师生之间相互不适应所致。

什么时候能让多数人动起来,什么时候又能让多数人有收获呢?是否无期,实在难说。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图片、《春天的故事》vcd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客服部主管工作计划(优秀18篇)
    工作计划书还能够提醒我们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流程,使得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最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编写出更优秀的工
  • 12-27 给运动会的加油稿范文(12篇)
    运动会是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现在,请大家阅读小编整理的一些令人感动的运动会故事,让我们一起被勇气和坚持所感动
  • 12-27 介绍蚂蚁的小学(热门15篇)
    优秀作文应当准确把握文体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加文采和艺术性。通过阅读优秀作文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观点的积累。在战蚁巢里,艾里克说:到底反木头坦
  • 12-27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年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模板和写作指导,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2-27 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活动总结(通用20篇)
    通过写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反思并总结出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活动做出改进。接下来是一些精彩活动总结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各位同学:大家好。今
  • 12-27 小学生读党史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经验、感受和认识的总结和归纳。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对于心得体会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段落一:引子(约200字)。党史是我们
  • 12-27 软件工程师年度工作总结汇报(汇总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的工作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 12-27 缝纫复工安全第一课演讲稿(汇总18篇)
    通过编写一份安全演讲稿,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他人提供宝贵的安全指南。安全演讲稿范文中的观点独到,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12-27 聪明的猴子(专业19篇)
    8.优秀的作文必须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不能沦为空洞的陈述和概念的堆砌。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们准备的优秀作文示范,供大家参考。在很久以前,有一片枝繁
  • 12-27 高一新生个人自我介绍(优秀15篇)
    自我介绍是展示个人形象和能力的窗口,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认可。在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自我介绍的例句,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各位:大家好,我叫x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