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专业22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专业22篇)

时间:2023-12-27 19:19:23 作者:飞雪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专业22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阅读和借鉴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和新想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经过杨老师对《角的认识》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尹老师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角,再让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然后又学生模仿着老师画角,最后再让学生独立画角。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挥,但我觉得尹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实这一知识,并能有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个人觉得在教学角的特征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拿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只有摸过,感受过学生才能对角的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整节课无论是基础知识的落实还是重难点的突破,都是相当到位的。

本节课分为三块内容,角的认识及判断,画角和角的大小。尹老师在这三块内容教学中处理得清楚恰到好处。本人比较欣赏尹老师在教学中的细致,如在判断中,除了说说是角还是不是角的原因,还通过变一变把不是角的图形变成角,或把角转一转还是角。在角的大小教学中,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出示两个角,一个开口大但边短,另一个开口小但边长让学生判断哪个角大?学生可能会判断开口大的角大,以此来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4.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1、口算。

2.2+2+24+3+23+3+3有几个加数?加数相同?

2、准备。

出示情景图。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出来。让各组把每个加数相同的等式写在纸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等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说明:算几个同数相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方法:乘。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解决问题。

3、新课。

摆图形游戏。

交流。

学习乘法。

尝试。

4.练习。

5.总结法。

举例:3+3+3+3+3+3=18。

6×3=18。

让学生尝试将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交流。

练习、总结。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

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学具袋(内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圆形纸、20厘米长的线绳一条)。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图形,揭示角。

1、课件出示四个图形,每个图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们的角,猜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角,课件演示将角剪下来。

活动二:观察角,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样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出示几个典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图形中引入角,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这一知识,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联系实际,找角。

1、在生活中找角。

2、在图形中找角。

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图形中找角,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活动四:动手操作,做角。

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内〖〗每人任选一样物品做角。

活动五: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让其中一条边不变,转动另一条边,有什么发现?

2、师拿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一长一短,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教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做角,玩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六:体验感悟,画角。

课件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在本上画角。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共同编一首儿歌做总结。(板书)。

一个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蝴蝶图形。

学具: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一些对称、一些不对称)。

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部分,分男、女生猜。

2、认识对称物体。

(1)师质疑:为什么女生猜得又快又准呢?

(2)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物体。(板书:对称)。

(一)初步感知对称图形。

1、将“剪刀、飞机、扇子”等对称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形还是不是对称的。

2、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图形)。

(二)猜想验证对称图形。

2、寻找验证方法:师引导学生寻找验证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对折)。

3、小组合作验证: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以上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对折后认真观察:将对称图形对折后有什么发现?理解“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

师小结:这些对称的图形通过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三)理解认识对称轴,轴对称图形。

师:打开折过的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1、基础练习: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应用练习:猜一猜。(课件出示p120的.第2题)。

3、生活中数学:例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感受对称美。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完全重合。

对折。

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一〗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活动二〗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红领巾剪刀吸管。

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活动三〗创造。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活动四〗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活动五〗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谁表现最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第“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蜡光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尺、课本、小闹钟)。

师:三角尺,书本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1、活动: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摸摸看。

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师指导摸:如果用手掌摸角这里(顶点)会有什么感受?尖尖的。

师指两条边,这样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另一边呢?直直的。

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板书:

通常我们还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

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师指出,生说)。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角)。

(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找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

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生找,指名说,学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讲台桌面上的角,还有很多学生举手)。

2.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

3.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

(2)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85页先找出图形中的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并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角有什么特点呢?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

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师:通过做这个活动角我们知道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角有大小。(师板书:角有大小)。

2.比较(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们的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判断)。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3.观察。

生答:角的两条边变短,角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与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现在来看第4题,用两块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呢?生答:两块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他们对应的角一样大。

5.折角(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三、总结延伸。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ppt课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教材第84、第85页。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加强学生的直观操作和探索活动。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条若干,手工纸若干,图钉若干。

【活动一】引入。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片,这是什么?

生:是圆形的纸片。

生:五角星......。

师:哦!真厉害,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边揭示谜底边展示在黑板上)。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板书:角)。

师:真聪明!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补充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黑板上的五角星是一颗闪烁着智慧的数学星,我们将奖给在这节课上开动脑筋,善于发现,积极发言的同学。

【活动二】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藏着角,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它也藏着角宝宝,你能将它找出来吗?现在就拿出你的三角板,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尖尖的。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很滑。

生:先打一点,再画出两条直直的线。

生: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板书)。

生:小组活动。

师:瞧,它又藏到了图行客人中,我们把它找出来。

【活动三】创造。

1.折角。

师:孩子们真棒,一个也没有逃出你们的慧眼。那你们想不想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角呢?现在拿出你们的手工纸,比赛开始!

生:折纸。

师:展示几个动作快的孩子的做品。(这是角吗,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2.做活动角。

【活动四】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活动五】牛刀小试。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p35练习八第2题)。

2.开放题:对着正方形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活动五】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师:(课件演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数学中我们怎么来表示角呢?我们看(课件出示抽出来的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孩子们,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闭眼想角的样子)。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角吗?

(生用手比划角)。

师:同学们都很棒,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角的尖尖的这部分是角的顶点,我们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

生:角有1个顶点。

(生说师板书)。

师:我们再看,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角有几条边?

(师生共数)。

师:角有几条边?

生:角有2条。

(生说师板书)。

师:这两条边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师:(指板书)现在谁能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生: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多找几个人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谁能说一说这是这个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顶点)。

生:这是角的顶点。

师:这是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边)。

生:这是角的边。

(课件出示练习)。

4、找生活中的角。

5、折角。

6、比较角的大小。

(生自由发言)。

师:那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吧(师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虽然这个角的两条边比这个长,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看(出示活动的角)。

(生观察)。

师:这时候的角比刚才大还是小?

生:比刚才大。

师:这时的角比刚才。

生:比刚才小。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过关系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画角。

生:想。

师:现在我们看黑板。

(师在黑板上画角,生看)。

(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角交上了朋友,谁能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理解分数的意义。

电脑、课件。

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学具纸片若干(每个学生至少两张纸片),彩笔。

师:同学们,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出示情境图——蛋糕】要想把这2个蛋糕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生:平均分)2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分得1个。

(一)理解并掌握二分之一的意义。

(1)符号创造及介绍。

师:要想把这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呢?(生:一半或1/2)。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教科书第97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谈话: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的问题当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看看,小丽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课件出示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二)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台展示学生方法,重点要让学生读懂其他同学的想法。)(师: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3、组织解决第二问

(课件出示第二问,师:这句话什么意思?这道题也就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改后题)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展示案例,让其他学生说思路)

4、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师:在解决问题时,大家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非常棒。现在大家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在解决这一个问题时,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在解答什么。而同学们用的不同的方法,也可以互相检验。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第97页的“做一做”。

圆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师:陈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看看大家还认识吗?

它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叫?还可以叫?(正三角形)

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叫?(正方形)十二条边相等?二十条边相等?

(正五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

(圆)

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数学中圆的奥秘,感受一下圆的魅力。

(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3、师:观察一下圆,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边是弯弯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

(一)徒手画圆,体会画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个别板演)

师: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圆?

(二)用绳子画圆,初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都没办法了?看陈老师带来的工具行不行?请个同学帮忙(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拉紧绳子,绕一圈,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看清楚,我是怎么画的吗?

师:谁愿意也像这样来试试看?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思考: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点要固定)

师:只要有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是吗?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黑板尝试)(拉紧绳子,长度要固定)

不是只要固定这个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吗?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仅要固定点,还要固定长度。

再来回顾一下,固定的点在哪里?绳子的一端作为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度就是绳子的长度

(三)尝试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刚才在黑板上借用工具我们画出了圆,现在让你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打算用什么工具?为了方便画圆,人们发明了圆规,拿出你的圆规先来观察一下吧,圆规有2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只是带铅笔的脚。现在就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要求:用圆规画圆,无论成功或失败,一次完成,不能擦。)

2、师:(先展示一个成功的)这个圆画得很漂亮!

师:(再展示一个不成功的)这个是圆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圆是一个封闭图形,这个图形没有封闭。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针头的脚移动了、带铅笔的脚动了。

师:那么应该怎样用圆规来画圆呢?一起来看一看。(媒体演示)

师:把两只脚分开,针尖固定,捏住上面的把手,旋转一周。(媒体出示)

3、师:现在你会用圆规画圆了吗?

在练习纸上再试一次,画好后同桌相互欣赏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成功地画出了圆,说说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四)对比、总结圆的特征。

1、师:固定点在哪?固定长度在哪?

(针尖所在的地方、两脚之间的长度)

2、刚才用铅笔为什么不成功?(没有固定点,固定长度)

(五)认识圆心、半径

1、师:在圆中,固定的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自己学习一下。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固定长度就叫这个圆的半径,什么是半径呢?书上找到这句话了吗?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

2、师:半径还有吗?有几条?(无数条)

师:圆有一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板书)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吗?

师:看来墨子对圆的认识和我们刚才对圆的认识是一样的,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圆,一中同长也。”

1、图形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判断

(1)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半径越大,所画的圆就越大。(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小胖: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巧: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亚:所有的圆半径都相等。

(1)夺宝游戏,怎样站才公平?

(2)吃饭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选择圆桌?

师:这样每个人都能夹到,每个人伸出的距离都差不多。

(3)师: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

师: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更为平稳,如果将车轮做成其他形状,估计大家都不愿坐车了。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直观操作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交流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生:能

师:现在我(请勿抄袭好范文 网:)们先来欣赏几张照片(课件显示)

师:这是一个小朋友分别在一岁和九岁时拍的两张照片,你们认识他吗? 生:不认识

师:我保证你们看了下面一张照片就会一定会知道是谁了。来,一起看。谁?(课件)

生惊讶的说:哇!是刘翔。

生:大

师:是的,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大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出“一半”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看。(课件显示胎儿图)

师:这是一个胎儿图片。你们知道胎儿是指多大的小宝宝吗?(还没出生)你们以前见过吗?(没有)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显示)

生1:眼睛是闭着的。

生2:头特别大。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胎儿的头真是特别大。那你们知道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吗?(课件显示)

生:一半

师:为什么是一半呢?现在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同学们想一下应该怎样来找到它的一半?(出示苹果)

生:平均分(板书)

2、“一半”的表示方法

师:那“一半”应该怎样表示呢?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学生创造,师巡视,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汇报想法。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表示方法。

3、引出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表示“一半”的符号有很多。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1/2来表示“一半”(课件显示1/2),它读作:二分之一(课件)。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写法:(师边说边板书)因为是平均分,所以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就在下面写“2”,其中的一份就在上面写“1”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下。(生写)

师:它读作?(二分之一)生答师板书。

师:现在谁能再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苹果的1/2的?

生答课件显示。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生交流师巡视)

师:像1/2这样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4、多种形式,认识1/2。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1/2,现在我们自己再来找一找1/2,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涂上颜色。(课件显示要求)学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

生1:横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2:竖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3:斜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没有了。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找到1/2的。(生交流)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小结:折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课件显示)

(2)、判断。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显示)读“判断。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生答:1、3能(课件显示)

师:第二个为什么不能?他也是分成了两份?

生:不是平均分的。

师:最后一个是平均分的,怎么也不能?

生答:因为它分成了三份。

师:那应该怎样表示?

生答:应该用1/3表示。

师:你们能自己写出1/3吗?

生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那它怎么读?

生:三分之一(板书)

5、认识1/4

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问题)

生:1/4

师: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课件显示) 师:你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1/4.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齐读:四分之一(师板书)

6、利用材料,探究其他分数。

生1:1/5、1/6(师板书)

生2:1/7、1/8(师板书)

(学生继续说)

师:如果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

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分数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说不完。(师在1/8后面加上??) 师:像1/2、1/3、1/4、1/5、1/6、1/7、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

(2)、介绍分数发展史

子和分母隔开(课件),分数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3)师:现在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另一张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

学生动手折,师巡视。

师:谁起来说一下,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我把它平均分成4份,涂了一份,是它的1/4。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折出了自己的分数,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折法。

学生交流,师巡视找三个不同的1/4。

师:老师还发现,有几个同学的图形虽然不一样,但是却有相同之处。老师把他们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课件显示) 生: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也就是说,不同的图形,能不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 生:能

师: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涂色部分大小不一样。

师:看来,即使是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看书

师:现在同学们合起课本。谁起来说一下?

中间短横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

2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

1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指着黑板上其他的分数:看谁能很快地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是多少? 生:??

三、巩固练习

1、读分数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分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你们见过这些分数吗?请读一读。

指名读

2、填空

师:刚才的同学读的都很好,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3、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下面的画面让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师:下面老师再带同学们去生活中看一看。(课件显示)读题目要求

图1:法国国旗

生:1/3师:哪一部分表示1/3?

生答师小结: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的1/3。

图2:奥运五环(1/5)

图3:巧克力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现在我们来看一块大巧克力。(课件显示巧克力)

生:1/6

师:谁都能想到巧克力,那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答:6个

师:同样是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5、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2,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4,那长大成人后头长又占整个身高的几分之几呢?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

生:1/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成人身高平均分成8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

生答课件显示

师:对,还有这张9岁时头部占的分数不知道。你们现在几岁?

生答

学生估计,同桌交流,汇报。

师小结:十岁左右的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四、拓展延伸

1、师:看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分数,现在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课件显示)

生1: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

生2:我班有50人,我占全班人数的1/50。

生3: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吃了1个,我吃的占苹果总数的1/10。

??

2、猜一猜

生答并说理由

师:到底是哪根长呢?请看这里(课件)

四、小结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生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都非常善于动手动脑,真高兴认识你们。最后老师再送你们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课件显示)成功源自勤奋、努力与汗水。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认真勤奋,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1/2读作:二分之一

1/4读作:四分之一

1/8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课件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38、39 例1、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

(2)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 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开的越大,角越大,*开的越小,角越小。)

3、 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3)学生练习画角。

(4)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你们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一试。

3、 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课本40、41,例3、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

(3)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4)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5)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4)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教师示范和说明比的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合在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另一条边是否都重合在一起;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在一起,这个角不是直角。

(5)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是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 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3、 第2 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教学内容:

课本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3题

要还应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说明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完成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4、 完成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一下是不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后作必要的指点。

2、 完成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1、水果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吃水果吗?(喜欢)看看这个水果吃过吗?(出示杨桃的整体图片)

师:这也是杨桃(出示杨桃横截面图片),它的形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生:有个五角星的形状。

师:(出示五角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藏在五角星上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你能找到五角星上的角吗?除了五角星,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真善于发现。

(幻灯片出示练习本、剪刀、钟面,让1个学生到台上指出实物中的角)剪刀中的角学生有可能会指错,如果指错?)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指着图形:这些图形都是角。我们通常在角的图形里画“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幻灯片出示从实物中脱离出来的角)。

师:角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呢!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介绍一下?(指明一位学生)

生: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学生边讲边演示幻灯片)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那么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师:你还能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找到角呢?指正角的指法(他指的是角吗?刚才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他指的是顶点,还有什么呢?那你现在能完整的指出这个角吗?)

2、画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先画一个顶点确定角的位置,再用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边确定角的方向,再标出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瞧,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板书画角)这里就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能画出一个角吗?请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角。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谁来展示你画出的角。(会忘了划小弧线)关于角我们还有一首儿歌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不是角请说出原因。

师:调皮的小角又钻到了图形中,仔细观察,看看各有几个角,到台上指指看。

4、试着做角,初步感知角可大可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想不想亲手做出一个角呢?请组长拿出材料袋,小组成员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角。

师:请你来展示你做的角。

师:玩玩角,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

生:往两边拉开一些角就变大了,往里面一些角就变小了。

师:借着你的动作说一说。

师:大家一起举起手中的角,听老师口令:大一些,再大一些;小一些,再小一些。

师:所以,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5、比较角的大小

(1)第1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既然角有大小,那我们来比比看。(出示差别比较大的两个角)

生:红角大,红角两边张开的大,蓝角两边张开的小。

师:这种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法(板书)。

(2)第2次比较角的大小。

生:1号钟面角的两边张开了5个大格,2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3个大格,3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2个大格,所以1号钟面上的角最大,3号钟面上的角最小。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第3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出示2个差别不大的角)比比这两个角。

师:不能用观察的方法比出大小,那该怎么办呢?(无学生知道时教师摇一摇手中的活动角:可以用活动角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边做边说)

生:先做出和红角一样大的角,顶点和顶点重合,两条边重合;再把活动角和蓝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对齐,看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另一边在外面,这个角就大,另一边在里面,这个角就小。

师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发现蓝角大,老师发现,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女孩。这种比较方法我们称为重叠法(板书)

师:用重叠法同桌两人互相比较一下刚刚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请两组同桌汇报一下。

(4)第4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这是老师刚刚做的两个活动角,看,这两个角?

生:一样大

师:老师不小心弄断了一条边,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一样大。

师:另一条边也被老师不小心折断了,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还一样大。

师:由此你们觉得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无关。

师:那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跟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总结角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我是一个小小角……”

生总结。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2、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8元橡皮1.52元日记本5元。

(1)、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2)、反馈交流,引出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1、设疑: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

b方法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a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数。

b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c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

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2)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表格。

(3)反馈汇报,理解意义。

a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义: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举例加深理解。

4、自主探究例1。

(1)课件出示例1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自学例1要求:

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b、独立思考:130厘米=()米。

c、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馈交流演示评价。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

1、做一做中的练习。

2、6厘米=()分米。

7元2分=()元。

0。6元=()角。

7。6米=()米()分米。

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1、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如果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满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数为自己组的表现评分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运用了直观积累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实物、折线、分线段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课上,同学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折、动手画,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又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交流亲身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圆形纸片2张、梯形纸片2张、准备练习的图形作业、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为1/2(填在月饼实物图上)。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要求学生一边空书1/2,一边说说什么是1/2)。

提问:这一份是整个饼的1/2,那么,另一份呢?为什么也是它的1/2呢?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形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别指出那一部分是圆的1/3),谁会写1/3?一位同学上前来板书,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3.把一个圆形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的1/3。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提问:能说这个(指长方形纸片的1/3)是那个圆形纸片的1/3吗?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幅图中1/3表示的意思)(板书:是谁的)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 )

6.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直尺上的刻度1,2,3??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出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 )

7.口答:(老师板书:1/2, 1/3, 1/4, 1/5, 1/10??)

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

(三)巩固练习

提问:折出它的1/2,分母是几?应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

折出它的1/4,应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根据什么?

2.在每个图里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将准备好的图形片练习)

提问:每图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哪一部分决定涂颜色的份数?

3.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见书本)

提问:第4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4.写出下面各分数(要求: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要画太长,分子、分母上下对齐)

(师读生写,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本上)

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5.出示梯形纸片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4吗?为什么?

谁能在这个梯形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使每份大小相等.

提问:这样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四) 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小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写作:1/2。

象1/2, 1/3, 1/4, 1/5, 1/10都这样的数,是分数。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写作:1/3。

1/3在写作时注意:

分 分 分1.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子 数 母2.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顺序性。

线3.分母与分子要在一条直线上。

归结:分数中要注意:平均分是谁的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从整数可以分开始,到不能用整数来分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数的需要,在分月饼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

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画线段从中认识1/2, 1/3, 1/4, 1/5, 1/10这些分数的表示,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如下: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想想此事我认为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这样来得太快,学生一时不能够接受,假如这时我能让学生说说这两副图的区别,他们就会发现份数变大,但是每份的大小就变小,这样就避免学生用整数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总之,这堂课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在发现中体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 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我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1、结合个生活中的情景和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来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学会辨认角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辨认角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图中找出角。

一、情境导入(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来加深对角的认知,让学生去感受角就在生活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师:出示三角板问:“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生:三角板

师:“那为什么我们叫三角板”?而不叫一角板、两角板、四角板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能指出角在哪里?(学生来指)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角?比如我们的教室。

生:门(四个角)、黑板(四个角)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师:对于“角”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藏着很多的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角”的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补充完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现实中的角(直观感知现实中的角)

师:打开课件

师:观察课本38页图,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引导一个如老伯伯剪树

师:还有......

生:老师、踢球的同学、做操的同学

师:那我们找一找这里面的角。

生:球场的边角线、老师的手里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里的剪刀··如果说出很多角来,还是主要引出几个关键的角。

如果没有足球门的话,老师进行引导:还有足球门。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准确的将叫找到。

老师将找到的角标记出来。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角的存在。那我们在观察一下,这几个图都是什么?

生:剪刀、吸管、水管

师: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身上的角?试一试

生:剪刀口、吸管弯弯的那里、水管玩玩的那里(只要合理就可以,不要过于要求)

2、折一折(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生:是

师:老师已经折出来自己喜欢的角了,大家动手试一试。老师会找同学们展示。

师:大家都折好了吗?

通过老师的示范折角,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纸片,折出角。展示两名同学折的角。

师:他们折的是角吗?

生:是

师:好,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折的角

1、老师先示范感觉的路线,去感觉角,看能达到效果

2、如果同学没有感觉出来的话,见如下:

老师与学生一同用手去感觉这折出的这个角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师:二(1)班,我们一起用手感觉这个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即可

师:那扎手是不是说明,这里是尖尖的的啊

师:那边的这里有什么的感觉

生:滑滑、平平等词即可

师:那平平的是不是说明这里直直的啊

生:是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那这两个平平、直直的叫角的边。

师:顶点的感觉是

生:尖尖的

生:师一起,直直的

师:那我们一起看刚才从这几个刚才从图里面找的那几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老师找同学到前面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他回答的对吗?

继续在找两个同学指出。

师:刚才的那个找出来了,老师在给你们三个角,哪位同学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她回答的对吗?

生:对

师:好的请回

师:剩下的老师指你们判断对错

师:......

生:对或错,根据老师当时指出的情况

师:那我们看一看一个角有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对或错,老师都要引导

师: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展示课件的信息

一起读两遍

生:不可以

师:我们会找角了,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那么我们一起来判断这些是不是角。

看课件:判断角后,在次找顶点和边,强化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三、画角(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又到抽象,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思维)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画角。老师先示范话。

二(1)班,仔细听,认真看,画角这里很关键的。

师: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边说边演示。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你们听懂了吗?老师在说一遍: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那大家拿出笔、尺子、本子。动手画一个角

画好后展示两名同学画的角,如果有画的不一样,马上到黑板指出。老师呢,将画角和角的构成编成了一个小口诀,大家读一遍。

四、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老师现在制作一个角,活动角

师:看看老师手里的黄色角和紫色角(重合),发现了什么?

生:角相等

师:那这两个角的边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那是不是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那与什么有关呢?

生:是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

师:我们看一个角,(慢慢张开两条边)角有什么变化?张开的越大角越?

学:越大

师:老师慢慢的合拢角的两条边,发现怎么了?

生:变小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以上过程如果同学们不能理解,老师必须引导。

师:跟着老师读一遍

生:我们在声音洪亮的读一遍。

拓展:看课件“大雁”。

四、疏理总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交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你对他有多少的了解?

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五、巩固练习

40页做一做1、2题

练习八1、2、3题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方案(专业19篇)
    计划书是为了明确目标、确定方向而编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工作和学习。阅读计划书范文可以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有更多的灵感
  • 12-27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热门21篇)
    教学计划的更新和改进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能在课文的语
  • 12-27 清明祭祖倡议书美篇(优质16篇)
    选择合适的范文范本进行学习和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范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写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它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写作格式和用词表达,范
  • 12-27 乡村活动募捐倡议书大全(17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需要与读者的阅读水平和背景相匹配,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理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 12-27 企业财务科个人年底总结(优秀20篇)
    通过个人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各位同仁:大家好!回顾过去的一年
  • 12-27 数学教师第一学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2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和自我评价。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 12-27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优质22篇)
    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是经过教师实际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希望能够为
  • 12-27 大学军训总结个人体会(热门14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做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如果你正在写个人总结,不妨先来看看以下的范文,相信会给你一些启发。军训的磨砺让我得到了
  • 12-27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范文(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你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感到迷茫,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灵感。
  • 12-27 大雨居家办公通知(实用14篇)
    通知是一种向特定人群传达信息、指示或决策的书面或口头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通知这一沟通工具,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发展。全体员工:近期,由于__地区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