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大全(17篇)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8 07:07:57 作者:BW笔侠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大全(17篇)

小学教案是一种针对小学生的教学计划,用于指导和安排教师的教学活动。这里提供了一些小学教案的设计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及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学生;。

(2)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从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让学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等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首先要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教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学生选用一种物体表面来表示胸卡的面积,从表示的结果中可以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用不同物体来测量容易产生误会,并通过创造矛盾冲突,使学生明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单位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当学生提出“平方”是否就是“平方米”时,教师更是抓住契机,在肯定学生猜想的同时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三)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量一量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先估计,后拿出1平方米纸,估计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再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这个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因而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自主预习,包括对课本情境图的认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的规定等。教学本课时,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等认识活动,学生会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同时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性。

3、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认识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5、填一填1平方分米=x平方厘米3平方米=x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x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x平方米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填一填,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认真读题,明白“占地面积”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小学数学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

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1、感受物体的表面。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观察法。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小学数学面积教案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一)新课教学

1、小组讨论: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小组内观察书中p16页的13幅图形面积。

3、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哪种方法判断的?

5、判断方法:直接比较法、平移法、数方格法、拼凑法、割补法。

(二)练习:练一练p17

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 3题(用拼凑法来判断)

3、 4题(用割补法来判断)

(三)总结

比较图形的面积

直接比较法

平移法

数方格法

拼凑法

割补法

本节课我是按照学生自学的形式开展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图形间的关系,能判断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用的方法最多的是数方格、平移和割补,学生掌握的情况一般。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1、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个。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1)学。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记。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3、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4、认识平方分米。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能利用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索过程,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难点】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究。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可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问学生: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讲解新知。

教师展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与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顺势提问:需要多少张小正方形可以铺满大正方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得:每一行都有10个小正方形,一共有10行,即可算出一共有100小正方形。

引导学生说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明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即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教师提问: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1平方分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组织活动点明三种思路:

(1)类比仿照,借助上图把1平方分米想成1平方米,1平方厘米想成1平方分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推理猜测,1分米=10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米=10分米,通过推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面积单位的转化,通过上一个探究过程中,有10与10相乘,回想到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公式。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米,边长为10分米,所以为10×10=100(平方分米),利用转化思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总结: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课堂练习。

(1)3平方米=_______平方分米。

(2)500平方厘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与父母分享今天所学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重点难点。

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五、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划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教科书第61―62页。

认识面积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能用自选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纸,小三角形、小正方形、圆形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大小:

生:小鸟,因为小鸟的纸小一些,小狗的纸大一些。师:那我们看看谁会获胜(ppt演示动画),确实是小鸟获胜,刚才大家所说的纸的大小实际上是纸的面的大小。

(板书:大小)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感知面: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我们的手掌面小

师:你说的可真完整,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像刚才我们所摸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同学们所说的课桌的面、黑板的面我们都把它统称为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而且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板书:的叫做它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师: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ppt展示)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ppt展示)

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生:课桌面的面积。

师:老师想问黑板表面的面积是什么?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师;请你能像这样(()的大小就是()的面积ppt展示)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比较一下他们谁大谁小啊?生:正方形大三角形小。师:你说的可真完整。

师:看来图形也是有大小的(板书:图形),其实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像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三角形的大小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

师:那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的红色部分能够表示它的面积?

生: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不能表示它的面积呢?生:那涂得只是它的三条边

师:那三条边的总长度是三角形的什么?生:周长

师:那它的面积应该是覆盖整个爱心形的表面。

三、自主探究,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是的,当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差异很大的时候,我们就用观察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观察法)师:在这里,还有一个图形的面积也比较小你也一眼能看出来,是哪个?生:三角形(消失)

2、重叠法

师:那剩下的这两个图形你还一眼能看出来吗?生:不能/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样大。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那你们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生:把他们合起来,重叠一下

师:好,就听你们的,把他们重叠一下,现在谁的面积啊?师: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师:是的,你们很有数学头脑!当两个图形他们的形状大小都比较接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板书:重叠)

3、探讨测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生2:用小正方形去摆,看哪个图形小正方形摆的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师:有不明白的吗?请小组长从课桌里面拿出学具带开始组织活动。师:四处巡视。

师:看!多勇敢的小组,掌声鼓励。

师: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起来,认真看,注意听,看哪个小组最会倾听?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生1:我们组是用圆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9个,长方形中共需摆10,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好,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楚。

好,你们也交流的很明白,请回!

生3::我们组是用三角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15个,长方形中共需摆33个,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像刚才同学们用正方形、圆形、以及试着想用三角形去拼摆的方法叫做拼摆法(板书:拼摆法)

4、回顾优化

生: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的图形且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在拼摆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师:你懂得可真多,还知道密铺的知识。

师:用三角形和圆形去摆仅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但他们没有铺满,还有空隙,只有正方形能铺满。所以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数学书翻到62页,快速完成最下面的做一做,开始!

三、巩固应用

1、下面的图形面积各是多少?

师: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不够一个面积单位怎么办?

生:移到那个地方

2、区分面积和周长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说说下面生活中的小事是和面积有关还是和周长有关。

(1)、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坚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2)、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地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四、回顾小结

1、回顾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1:我认识了面积

生2:我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生3:我知道了面积单位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用这个小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吧?

师:同学们关于面积的知识你还想学习什么?生:面积的计算生:面积的单位生:……

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有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这节课只是面积学习的开始,后面我们还会学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

1、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感到数学好玩,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节课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测量学校的.操场,看够不够1公顷,让学生体会1公顷有多大。让学生在玩中学会了新知。

2、让“情境教学”走进课堂。

这部分知识相对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心因学生生动高效的参与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必然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果,体验到自己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

存在问题:虽然知道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但到实际应用时却用不好,不知道换算单位名称,在以后教学中要及时强调。

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知道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并能正确运用地积单位解决问题。

2.通过亲身丈量、体验、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及适用范围。通过观察和想象身边熟悉的场景体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及其适用范围。

3.感受大面积单位产生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掌握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观念,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

实际测量,步测,留有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加强理解。

联想——出示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看到它,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联想,回顾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概念的界定,为了后面教学1公顷和1平方千米时能够准确的进行概念界定。

2.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下面三道题。

计算机键盘上小按键的面积大约是1()。

咱们班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48()。

黑板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

3.对比理解。

黑板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设计意图】同样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单位却不一样。让学生体会到一定要根据物体表面的实际大小和数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导入,产生认识冲突。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听和看中感受到大的特点。

在欣赏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如果想了解太湖的面积,

选择什么面积单位更合适呢?

预设1:平方米。

预设2:平方千米,公顷做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如果选择的面积单位小的话,那么前面的数据就会很大,读起来不方便。这时,就需要学习较大的面积单位,与原有的知识产生冲突。

2.结语并板书课题。

1平方米大约是多媒体教室地面4块砖的面积,看来,太湖的面积如果以平方米作单位,就有2425000000个1平方米那么大,读起来确实有一些困难。面积的大小是不变的,要想读起来简洁、方便,就只能选择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在测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需要用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

(二)建立1公顷的表象。

出示:太湖的面积大约是242500公顷,让学生说说看后有什么想法?

1.解决1公顷的概念。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叙述,解释,计算,了解概念及掌握1公顷与1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说说知道1公顷的概念和进率后有什么想法。继续抓住“大”的特点进行教学,为下面作铺垫。

2.出示课前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对1公顷实际观念建立的过渡。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里的面积会运用到公顷这个单位。

学生会说到之前测量过的学校足球场的占地面积,学校的占地面积等等。

出示:学校足球场的画面以及相应的信息。

其实,在举行一些重大比赛时,比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足球赛等等,都是在正规的足球场里举办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建立起的比较模型,已经感受到1公顷有多少个自己熟知的事物的面积。从数量上有了感受,体会由一个到多个,为学生建立起1个1公顷的实际观念打基础。

3.感受学校的占地面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同学们测量学校占地一周的画面。学校近似一个长方形,长110米,宽90米。让学生计算出学校的占地面积,并运用刚刚学到的1公顷与1平方米的进率的知识进行换算,以公顷为单位,得到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

4.语言描述对1公顷实际大小的理解。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1公顷的实际大小吗?

预设:1公顷有200个教室那么大,10个学校足球场那么大,2个正规足球场那么大等等。

结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用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1.运用1公顷比较,进行估计,感受多个1公顷。

过渡语:在假期中,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去一些景点游玩,你们看,这是咱们丰台区的世界公园,这是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这是咱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这些都已经按照相同的比例进行了缩放。

估一估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出示信息: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7公顷,将估计与信息比较。

这是天坛的祈年殿,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73公顷,相当于()个世界公园的占地面积那么大。

2.感受平方千米,引发联想。

过渡:太湖的面积是242500公顷,管理员还告诉了我另外一个信息:太湖的面积是2425平方千米。这是我们国家的台湾岛,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5800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中发现新的信息——平方千米,并产生联想:什么是1平方千米,有多大,与1公顷、1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等等。

3.知识迁移,解决概念和进率。

让学生结合板书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是怎样定义的,并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推算等方法得到1平方千米和1公顷、1平方千米和1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体会1平方千米比1公顷“更大”的特点。

4.展开联想,估计1平方千米有多大。

预设。

1平方千米是1公顷的100倍。

相当于100个丰台一小丰益分校的占地面积那么大。

相当于0个咱们的教室占地面积那么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以建立起的比较模型说说自己对1平方千米大小的描述,由100个到20000个,数据这么大,学生能算出来,但是这么多到底是什么样子,是无法想象到的。使学生产生学习1个1平方千米的迫切需求。

5.直观感受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

过渡:(出示三维地图画面)你们看,这是从三维电子地图上截取的咱们学校附近的画面,这是路口的红绿灯,这是丰北桥下,这是华堂商场,这是东大街的顺天府超市,连接这四个地点,围成的土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看,这个是咱们学校,1平方千米大约有100个咱们学校这么大。

说说体会。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区域的三维电子地图,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难点,真正建立起1平方千米的实际观念。

6.了解,运用。

(出示北京市地图)我们生活在丰台,我们也都参与了“知丰台。

爱丰台”的活动,那么大家对丰台区的占地面积是否有所了解呢?丰台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04()。

说说自己的理由。

合30400公顷,大约有30400个学校的占地面积那么大。

老师的家在昌平,我也了解了一下昌平区的土地面积,一起来读读。你有什么感受?(大、辽阔)。

昌平区、丰台区都是首都北京的一个区县,估一估我们首都北京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面积吗?读一读,9600000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计算、想象、观察感受到了它们面积的大小,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根据面积的大小能够合理的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1.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不同单位面积的表象,能说明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能根据实际正确选择面积单位。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和操作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和单位面积大小的观念;培养观察、类比等思维方法,体会不同面积单位意义的一致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面积单位的认识,体会学习内容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的积累,初步了解面积单位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师准备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4把米尺;学生在课本第111页上剪下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2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每组准备4把米尺。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

引导:你能用一个物体的面量一量,说出大约有几个这样的物体面大吗?自己选一个物体,比如课本、文具盒、垫板、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用它的面去量一量,看看大约是多少,等会大家交流结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量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师板书交流的结果) 2.引入新课。

质疑:同样大小的课桌面,为什么量得结果里的数不一样?请你说说是为什么。那怎样就能使大家量得的结果里的数是一样的呢?说明:看来,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需要用统一大小的面去量面积。我们量长度用长度单位,而这里量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也就是说,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观察感受,认识单位1.说明单位。

引导:你看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说明:大家想知道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首先我们来看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量面积时,常用的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提问:看了这些面积单位,你又想知道些什么?说明:大家看到这些面积单位,又想知道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的,各有多大。接下来我们就认识这些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1)说明:我们上节课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看一个图形面积有几个方格大,用的方格是正方形的。今天要认识的三个面积单位,是像方格那样的正方形,但不同的单位,正方形大小不同。

引导: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从我们准备的这些小正方形中,找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找出来举给老师看一看。

指出:小朋友的眼光真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黑板上贴出1平方厘米)小朋友量一量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提问:边长是多少?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家仔细观察这1平方厘米的大小,记住它的大小。(板书:1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 cm2。(板书:1 cm2)这里cm表示厘米,右上角的小“2"表示“平方",也读成1平方厘米。(让学生集体读两遍) (2)引导: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摸一摸它有多大。你有什么感觉呢?告诉大家。

拿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你的指甲比一比,看看哪个指甲面的大小最接近。交流:你哪个手指的指甲接近1平方厘米?和同桌说说你接近1厘米的是哪个指甲,把那个指甲给同桌看一看。观察:大家看一看1平方厘米的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把1平方厘米记在心里。强调: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 (3)引导:大家观察教材第61页的两个长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知道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为什么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说明:要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只要看这个图形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1)引导:平方厘米这个单位比较小,一般用来测量比较小的面。如果要测量像课桌面、椅子面这样比较大些的面的面积,就要用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现在大家拿出你准备的这样一个稍大些的正方形,(贴出1平方分米)量一量边长,想想它可能是哪个面积单位。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认为它是哪个面积单位?

(2)引导:你能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码?试着比划给老师看一看。指导:1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比划:一只手手心朝前,一只手手心朝里,用拇指和食指搭成边长大约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大约就是这么大。想象:大家在头脑里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记住它的大小。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分米呢?请你举出说一说。(学生举例交流)强调:1平方分米就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大小。.(3)测量: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同桌两合作,再量一次课桌面,看看大约多少平方分米。(学生操作测量)交流: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指名几人说结果)这次测量结果里的数相同了吗?为什么这次会相同呢?提问:我们是怎样测量的?把你的量法做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学生演示)说明:测量长方形面的面积,可以一行一行地量出这一行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出有多少行,得出一共有多少个平方分米。长方形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4.认识平方米。

(1)引导: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1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的大小?说明:边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画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板书:1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这样大的正方形是1平方米。量较大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提问:1平方米还可以怎样写?学生读一读。 (2)引导:你能用米尺摆出1平方米吗?由组长负责,带领全组同学在前面或后面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再往里面站人,看看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看到1平方米有多大了吗?你个例子说说,什么物体的面大约1平方米? 1平方米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说明: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大家刚才那样站9~10个同学所占的面积大约1平方米。

(3)引导:根据黑板上画的1平方米,你能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有几平方米大小吗? 5.梳理面积单位。

(1)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有多大?你能比划或者举例,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约各有多大吗? (2)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面积单位的三句话。提问:这三个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怎样排列?说明:其实还有比1平方厘米更小的,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以后我们再认识。(在板书的3个面积单位两端往左右标出箭头)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量出面积特别是多少。

交流: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摆的?(演示、观察每排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摆了几排,一共多少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摆了几排,每排有几个1平方厘米?说明:一个图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在测量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时,可以像刚才这样,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看每排是几个1平方厘米,有几排,就能知道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在图下对应填写单位名称。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这两个单位有什么不同?你发现有什么联系吗?(用1厘米做正方形的边长,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指出:长度和面积的意思不一样,长度是线段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所以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要用正方形表示。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这里要填哪些面的面积单位?插图表示什么地方的大小?请小朋友想想这些面的实际大小,看看量得的数,想想用哪个单位名称,再在( )里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选择3道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说明:选择面积单位,要想想物体面的实际大小,再看看量出的数,思考用哪个单位是正确的。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问题要帮助解决吗?

2.课后活动。

布置: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相互合作,用旧报纸拼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积和门窗面积,在小组之间交流。回家作业:补充习题第49页。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从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让学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等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首先要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教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学生选用一种物体表面来表示胸卡的面积,从表示的结果中可以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用不同物体来测量容易产生误会,并通过创造矛盾冲突,使学生明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单位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当学生提出“平方”是否就是“平方米”时,教师更是抓住契机,在肯定学生猜想的同时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三)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量一量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先估计,后拿出1平方米纸,估计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再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这个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

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

上述三种文献中,关于面积单位换算有平方步与亩的换算和平方里与亩的换算两种。前一种在三文本中均比较常用,而换算的方式往往没有明确给出,有时暗含在术文之中,基本上可以认为这种换算是极为普通的背景知识,且亩在实际运用中是记录面积的最普遍单位标准。我们看到三种文本中凡是结果超过二百四十平方步的答案,全部转换为一亩(又)多少步的形式。

而对于第二种转换,三文本中都专门提及,称为里田术,但显然应用率不高,《数》中只有里田术文,无算例;《算数书》中有两种术文,一道算例;《九章算术》中有术文,配合两道极为简单的算例。除此之外,未有以里作为单位记录的长度,以及把平方里转换为亩的情况。这与单位里的长度过大有关,依秦制,一里等于300步,在日常的土地测量中用到这么大的计量单位较少。《算数书》中里田术仅有的一道例题后,直(置)提封以此为之一句也为我们提示了这一点。提封,亦称提封田。《汉书q地理志下》提封田一万万四千四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倾,师古曰:提封者,大举其封疆也。

看来平方里的面积单位,在涉及边疆土地的丈量和划界中会使用到。但是,即便在经常处理宏大问题的《九章算术》中,这种计量和换算也很少见。

2.1平方步与亩之间的转换。

《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到平方步与亩之间的换算是在方田术文里,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倾。《算数书》中第64题启广题题中使用了一亩等于240平方步的关系。启广回从(纵)卅步,为启广几何而为田一亩?曰:启【广】八步。术曰:以卅步为法,以二百c步为实。启从(纵)亦如此。

求为田一亩时的广长,直接以240(平方)步作为被除数,显然是默认了这一转换关系。而在《数》中的第1714号简记录的除田之术为《算数书》和《九章算术》所没有,肖灿博士认为此处模糊的首字可训解为开、启,给出或张开、伸展之意,并转引邹大海先生的观点,认为这与《算数书》中的启广、启从问题同意,但从内容来看,这却为启广、启从的逆运算。

除田之述(术)曰:以从(纵)二百c步者,除广一步,得田一亩,除广十步,得田十亩,除广百步,得田一顷,除广千步得田【十倾】1714而笔者认为此处的意义更在于告诉了当从为240步、广为1步时的面积,240(平方)步即为一亩。并且间接提到了单位倾与亩之间的关系,除广百步,(得百亩),得田一倾。在简0829、0954、0976、0761中都运用到了平方步与亩的换算。而可以推测简1714所在原简编连中的位置有可能在这些简之前,否则给出这样简单、化整的数据来说明一条术文,意义并不大。然而这个换算关系并非一直是统一的,周代的田亩制度,一亩是一百平方步,到秦孝公时,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制定的亩制是二百四十平方步。在汉武帝之前,周制与秦孝公之制并存,在秦地用的一直是二百四十平方步一亩,到了汉武帝时统一规定,均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在三种文献的少广问题中,都暗含着一亩等于二百四十平方步的条件,这种换算是直接拿来使用的。

2.2平方里与亩之间的转换。

我们再看介绍平方里与亩换算关系的里田术。《数》中的里田问题比较简单:

里田述(术)曰:里乘里=,〔里〕也,因而参之,有(又)参五之,为田三顷七十五亩。0947叁之,有(又)叁五之表示用3称,再用5连续称三次,这样一平方里就转化成了375亩,即三倾七十五亩。算术表示为:1(平方里)=13555=375亩=3倾75亩。这与《算数书》中的一种表述十分类似: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中医药法规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来自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帮助。
  • 12-28 溺水安全教育专题课教案(模板18篇)
    安全教案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情况能力而特别设计的教学计划。以下是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经典案例,相信它们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 12-28 初级工程师工作总结(精选19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和优化。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1、对内的工作
  • 12-28 入队申请书我自己(优秀15篇)
    一封成功的申请书可以给予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用心写好每一篇申请书。范文中展示出来的成功经验和突出优势可以给我们带来启迪和灵感,从而更好地表现出自己
  • 12-28 美发雇佣的合同大全(15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协议,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一、
  • 12-28 参观学习社团活动心得体会(模板16篇)
    社团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增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团活动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2015年12月4日,在肇庆学院学生
  • 12-28 乡镇年八一建军节活动方案(模板18篇)
    活动方案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参考框架,便于组织者和参与者共同理解和配合。这些活动方案范文的收集,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活动策划工
  • 12-28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模板20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规划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掌握教案模板的编写技巧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之一,下面是一些实用的范例供大家参考。1、正确、流利
  • 12-28 个人借贷协议合同书(优秀16篇)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法律文书,旨在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下面提供的合同协议范文中,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样本。安排放款方:(以下简称:甲方
  • 12-28 酒厂入股协议书(热门19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对于双方来说,是建立信任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基础。如果您对合同协议范本有需求,请不要错过以下由小编精心收集的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丙方: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