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模板18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模板18篇)

时间:2023-12-28 13:42:11 作者:字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模板18篇)

事迹材料是一种描述人物或团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的书面材料。附上一些经典的事迹材料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事迹材料观后感

长驱无垠,逐梦九天。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二号”,时光荏苒五十一年,中国航天人一次次智慧勇气的无畏探险,一趟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让中国航天精神熠熠生辉。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是迈向航天强国的动力源泉。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基础薄弱,面对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的载人航天事业以及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地严密技术封锁,我们并没有胆怯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奋勇向前。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告别繁华喧嚣的城市,隐姓埋名、扎根深山、攻坚克难。没有技术,就用最笨的办法一点点摸索,推进剂原料配比换了三四十种配方终于成功;没有电子计算机,就用半自动的手摇计算器,算盘算了一年将轨道计算出来……中国航天人们始终卯足“外国人能搞成,我们也一定能”的一股劲儿,实现了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的里程碑式跨越,从无到有的历史经验一再表明,航天技术是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国之利器”,只有通过不懈尝试与探索才能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忘我奉献、不计得失,是逐梦星辰大海的理想内驱。连日来,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的太空之旅牵动人心。而随着报道的深入,一段段鲜为人知的航天故事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特别是“备份航天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众所周知,从翱翔九天的飞行员,到冲出地球的航天员,要优中择优,强中选强,历经千锤百炼。而备份,可能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出征太空,但每一位航天员们仍在默默苦练,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任务的挑选。正如无缘神舟十二号的“备份航天员”邓清明在谈任命感受时说的:“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和西方价值观里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不同,中国人所推崇的英雄,未必站在最高点被聚光灯笼罩,未必拥有响亮的名号被成团簇拥,他们更多时候以集体的形象出现、以平凡的身份出现,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航天精神始终秉持着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大家与集体同心同向、与国家同频共振,时代才可能向前、国家才可能向上。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诠释大国自信的精神内核。一直以来,某些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发展,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更是采取各种措施阻挠相关机构与中国开展合作,生怕中国从中获得竞争力,因此当年中国被排斥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而中国在太空合作方面一直态度积极,中欧的双星计划、中法的海洋卫星、中俄的国际月球科研站等,都见证着中国在太空领域一贯的开放与包容。如今“天宫”空间站开门迎客,在大洋的彼岸,敞开怀抱、面带微笑:“你好,欢迎登舱!”不掺杂自身私利,不搞排他小圈,这种“海纳百川”的态度,进一步彰显中国在国际上的自信、平等的形象。面对外太空的探索,“封闭”与“开放”两种态度,也正在导向不同的效果,科学是武器,威胁的破除需要全世界的联合监测与努力,人类越早实现真正的天下大同,在未来的星际竞争中才越安全。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同其他国家头顶同一片蓝天,为宇宙谜题携手“问天”,中国的太空探索,是一次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太空征程。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十四五”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国航天人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精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6月17日,46岁的航天员汤洪波,和他的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3个月的太空之旅,他们完成了诸多任务,也领略到太空的深邃和奇妙。

汤洪波于1999年毕业于空军第五飞行学院,曾经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000多小时。20__年,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航天员,来到了航天员大队,经过11年的刻苦学习与执着坚守,他终于圆了自己的航天梦。

在轨期间,汤洪波和他的战友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建立起了空间站载人环境,完成了大量的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试)验,并且两次空间出舱完成了舱外设备安装任务,在轨飞行的3个月后成功返回地球。

记者会上,汤洪波表示,“航天员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身体失重,心灵永不失重’。我深深地知道,是党培养了我,是人民军队培养了我,让我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学子成长为一名飞行员、一名航天员,是祖国的强大为航天事业作出了有力支撑。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作出更多成绩。”

另据其他航天代表介绍,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同时,中国航天人还要瞄准更远的目标,就是深空探测。中国航天员要不要上月球,现阶段正在开展载人登月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工作,相信到时候一定会有所作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1996年,因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最优秀的飞行员中招募航天员。

他毅然决然报名,并在报名表中写下:“选不上我,我毫无怨言,但是如果不敢挺起胸脯去应选,我会为自己感到羞耻!”

挑选航天员到底有多严格?严格到我们难以想象。

1998年,34岁的他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为了啃下40多万字的飞船飞行操作手册,他几乎没有出门逛过街,夜里12点前没有睡过觉,在模拟仓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反复读仪表、按旋钮、操作仪器,开着灯练熟了,他就把灯关了摸着黑练,练到所有的动作成为肌肉记忆,练到看球的时候把自己的膝盖当成“紧急营救”旋钮狠狠按下去。

这些考验的难度之大,普通人完全无法想象,可聂海胜全部挺了过来!

20__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聂海胜位列首飞梯队。虽然这次没有上天,但他拥抱着太空归来的杨利伟,依然激动得眼泛泪光……他离航天梦越来越近了!

两年后的20__年10月12日,伴着清晨霏霏的飘雪,神州六号即将问鼎苍穹,

这一次,聂海胜和费俊龙一起出征太空!“在太空飞行的5天里,每当飞临祖国的上空,不管白天或黑夜,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下看。因为只有那里最让你牵肠挂肚,只有那里是你的根。”聂海胜凯旋后,这样动情地说。

20__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__年6月,聂海胜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

队友王亚平说:“聂师兄就像是我们乘组里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什么都不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10月,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漫山果树枝头上热闹起来,挂满一个个“沂源红”苹果。看到当年的荒山生机勃勃,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满怀欣慰。在朱彦夫家,86岁的老英雄坐在床上,依旧是战士的英姿。

1947年沂源解放,那年冬天,14岁的朱彦夫穿上了军装。让他自豪的是,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中,他都立过战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朱彦夫失去四肢和左眼。是一辈子在疗养院被人伺候,还是回老家?“去”还是“留”,如当年的“生”还是“死”一样,摆在了他面前。最后,他作出决定:不能让国家养起来,我要回家。

1956年春,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特护待遇,朱彦夫毅然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1957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人生的第二个“战场”,与乡亲们一起奋斗25年。

一上任,朱彦夫就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臂上搭着块随时擦汗的毛巾,深一脚浅一脚,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逐门逐户查访民情。主意慢慢拿定:治山、治水、造田、架电。一个个山里人想都没想过的大工程,在张家泉村热火朝天地展开。他始终掌握第一手资料,春天的耕播、用肥、苗情他了解;夏天庄稼长势、旱、涝、虫、草荒他知道;秋天庄稼收割、打场情况他说得清;冬天整地、积肥状况他了然于胸。

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第一个平均亩产过600斤;全乡第一个用上电、村民人均收入第一……谁能想到,这么多“第一”,竟是张家泉村,这个新中国成立初期村民连地瓜干都吃不饱、一到灾年就靠讨饭糊口的穷山村创造的。

在休养所颐养天年,不是很好吗?即使回到村里,也可以吃国库粮,衣食无忧,为什么非要干村支书这个苦差事呢?朱彦夫说:“虽然我没手没脚,但有心有脑,哪能吃闲饭?看到乡亲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哪能袖手旁观?带领大伙过好日子,困难肯定不少,但再难,比战场上拼刺刀还难吗?与其腐烂,不如燃烧!”

那时候,村里没有办公室,朱彦夫家狭窄的屋子就是会议室。支部开会,一开就到深夜。他不止一次对全家人说:“咱家有特等残废这一个‘特’字就够了,绝不容许再有一个‘特’字出现!”

对家人严苛得近乎“残忍”,但朱彦夫对村民却百般呵护。他的大女儿朱向华告诉记者,父亲每月的伤残金,大部分都用在了集体的事和接济村里的穷人、病人上。上级每月配给他的白面、红糖,他也总要分一些给四邻八舍的老年人、五保户、病人和烈军属。家里的鸡蛋也不让孩子们吃,用作公务招待。公社、县城来人,到了吃饭点儿,他就自掏腰包在家里招待。

前不久,张家泉村现任支书刘文合又来到朱彦夫家。一落座,朱彦夫就扒拉开自己的日记本,搓出一张纸条交给刘文合。这是老书记的习惯,自从朱彦夫患脑梗塞后,思维就难以一直清晰。看电视时,有什么致富项目和信息,觉得村里能用上,或者自己有什么建议,他就写下来,等村里来人交给他们。

朱彦夫是个发光源,释放正能量。在他身上,没有暮气,没有怨气,没有骄气,而是处处彰显着勤俭朴实的优良作风、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从1952年开始,到1996年突发脑梗塞倒在讲台上,44年间,朱彦夫拖着残腿,每请必到,奔走大江南北,无偿作了1000余场报告,听众达几百万人,所到之处,都会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

谈吐间,他有军人的豪气,也有沂蒙汉子的朴实。他常拿自己开玩笑,身上的伤疤每到阴天下雨就疼,他说自己是“天气预报”;假腿走在泥水里,他说这就是优越性,零上100度不觉得烫,零下100度不冻得慌。“我当了一辈子‘小偷’,14岁偷着去参军,从疗养院里偷着回家,当村支书也是瞒着家人偷着干上的。晚上想出门查看工程,老伴、子女都不让,我就偷着去。见熟人就躲到庄稼地里,要不让他们发现了就背着你、推着你,你就看不到想看的东西了,就不自由了。”在朱彦夫心里,“偷”是一种幸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事迹材料观后感

今年6月17日至9月17日,汤洪波与乘组航天员指令长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一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在轨期间,乘组3人用大约一周时间,建立空间站载人环境,完成大量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试)验,并且两次空间出舱完成舱外设备安装任务,在轨飞行3个月后成功返回地球。

汤洪波描述了自己亲历的太空工作生活的“宜居性”。他说,以前,准备一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左右就能吃热饭、吃热菜、喝热汤,“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有时间,我们还能实现喝酸奶的自由。”

在睡的方面,汤洪波透露“三个人都可以睡安稳觉”,“因为我们睡眠区有一个音箱,不是听音乐的,是和系统连接起来的,一旦有情况,报警信息可以通知到航天员的每一个睡眠区,大家可以睡得比较安稳。”

另外,在智能家居方面,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厨房的微波炉、热风加热机……。

他还记得,在太空时,他曾经给孩子写过信:希望他眼中有阳光,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梦想。“其实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为梦想、为自己的使命奋斗过程中,其实是很幸福得,也是朝气蓬勃的日子。”

回忆那段经历,他感慨,“太空的生活很美好,回家的感觉也真的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事迹材料观后感

见面会现场,作为“亲身测评”天和核心舱宜居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汤洪波,对柏林厚装修的“房子”表示非常满意。

南都记者了解到,汤洪波在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时,已是一名备份航天员,全程参加了神舟十一号的准备工作。

杨洪波分享神舟十二号飞行期间的体验时表示,以前在吃的方面,准备一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左右就能吃热饭、吃热菜、喝热汤。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有时间,还能实现“酸奶自由’。在睡的方面,由于太空的不确定性,以前的航天员晚上需要值班,现在可以睡安稳觉,而且三个人都可以睡安稳觉。

值得关注的是,在航天员的睡眠区内设有一个音箱,并非是用来听音乐的,而是和系统连接起来,可实现突发情况时将报警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一个航天员的睡眠区。

据杨洪波介绍,航天员可通过手机控制厨房微波炉、热风加热机,提前把食品放进去再预约,到时间就热好了。

“载人航天器的设计以人为本,宜居性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柏林厚说。

柏林厚表示,在设计宜居性内容时,首先会分析太空失重环境下有哪些宜居性因素,再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和设计。设计师会在完成设计后,把自己模拟成航天员去体验设计是否合理、合适,同时也会邀请航天员到现场体验,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

柏林厚强调,还会在每次载人飞行任务结束后,组织乘组的航天员进行座谈,询问对整个飞行期间宜居性设计的建议意见,在下一次的飞行任务中进行改进和落实。比如,神十二乘组返回后,于10月中旬开展座谈会,明确了后续需要在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上改进的一些内容。目前天和核心舱宜居性设计的内容如下:

第一,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比如有智能家居,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机安装的app控制整个核心舱内的照明灯光、厨房设备等,这样可以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的便捷性。

第二,在核心舱研制的时候,对整个核心舱内部空间都做了精装修,可以让航天员在里面工作舒服舒适。大家可以通过图像看出来,整个舱内布局非常明亮、非常宽敞,航天员在里面会非常舒服。

第三,配置了声光电系统,这种系统可以保障航天员像地面的人员一样正常休息,不用在夜晚的时候值班。

第四,充分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航天员在轨可以和地面一样,上网、和朋友视频聊天、和家人视频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那一年,杜致礼17岁,后来她成了杨振宁的太太。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但是对于她的美丽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他们后来认为,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幸福,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成为国共战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中国台湾。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中国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中国台湾!”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曹秀清喜出望外。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中国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内地。”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你的身体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为防不测,中国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中国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来内地与他团圆。然而曹秀清却一直心存疑虑,丈夫以败将之身,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日子?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会真心留在内地。因此她写信给丈夫,劝他不要强求自己。当她终于明白丈夫铁心扎根内地并非权宜之计时,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与丈夫一起过清贫的日子。临回国前,她听说内地物资比较匮乏,写信问丈夫需要什么?丈夫想知道能贮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样,于是杜夫人为其从美国带回了当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电器。血海硝烟中厮杀了大半生的杜聿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家因政治原因导致的夫妻隔绝,竟因为物理的原因,因为一项诺贝尔奖而化解消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从2010年入选航天员到现在的成功圆梦“飞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杨洪波历时11年多,这足以看出“飞天”考核之严格。

那么,在中国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实现“飞天”,航天员需要完成哪些锻炼?

“航天”先“航空”

成为空军飞行员,是成为真正的航天员的第一步。

专职的航天员一般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进行选拔,因为空军飞行员平时的工作状态最为接近航天器的状态,当战斗机飞行员在驾驶战机做某些动作的时候,其身体承受的载荷与航天器中的载荷相接近。

而且,空军飞行员本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就比较好,十分适合航天工作的要求。

成为预备航天员。

正式“飞天”前,先要成为预备航天员。

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大专以上水平,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类。

严格的综合训练。

通过第一阶段选拔的预备航天员,只有通过第二阶段的选拔才能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真正航天员。

整个选拔过程宛如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淘汰,最终能够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只能是最优秀的十几个人。

航天员训练课程包括了理论知识、体质锻炼、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训练、野外生存训练、人船地合练、人船箭地合练等内容。

体质训练方面,航天员接受的体质训练都是按照运动员标准来进行,包括了田径、球类、体操、肌力、游泳等内容,训练量非常大,而且尤其强调航天员的耐力。

此外,为适应太空环境,他们需要经过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极限训练,

如:三维滚环训练、超重训练、幽闭空间训练等等,每一种训练都是挑战航天员的生理极限的。

心理训练也是航天员的必修课。在密闭无人的太空舱中,人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包括了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训练等内容。

航天员到太空需要进行各种任务,面临形形色色的挑战,这不仅是对他们体能的挑战,还对他们的文化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理论方面,航天员将接受高等数学、力学基础、电工学、电子学、自动控制、英语、计算机、地理、气象、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船设计原理、航天医学等近60门文化基础和航天理论课程的学习。

据了解,每门课程的书本都是16开,几百页厚的。

同时,航天员必须熟记9大本、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上千条指令、数百项操作,达到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无误地全流程操作的程度。

文化理论覆盖面广,复杂的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无疑高度考验着航天员的观察力、空间力、记忆力、创造力、计算力、推理力和专注力。

可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不仅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还要一个强大的大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事迹材料观后感

“太空之行”留给汤洪波很多回忆,而这一刻,他等了11年。

1999年毕业于空军第五飞行学院的汤洪波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000多小时,2010年,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航天员。

虽然选拔过程已经过去很久,汤洪波感叹“很多细节还历历在目”。“航天员的选拔项目特别多,我们在北京要选拔一个月的时间,很多项目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当时参加选拔的人,谁也不知道最终能否留下来,很多人都是一个项目没有过关,就被淘汰了,整个过程很惊险,充满着忐忑。所以这么多年下来,浓缩的一个词,选拔的记忆就是‘忐忑’。”

虽然汤洪波曾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经历过很多高难度的训练选拔项目,但是当了航天员以后才发现,训练科目之多、维度之广、要求之高,是有些出乎他意料的。

他向记者描述了“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试验”训练项目,“3人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这个房间是没有窗户的,要在这个房间里持续高强度工作72个小时,中间不能打盹,一打盹外面监控人员就有电铃,一按,吓一跳。”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时,发动机轰鸣的声音,也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钻来钻去,直插云霄的那种感觉。”汤洪波想着早年做飞行员的时候,这样说。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带着3名航天英雄上了天,汤洪波的父母、好友、同乡的一颗心,也随着他跟到了天上。

神十二起飞的前夜,汤洪波的父母紧张得躺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只好把电视一直开着。第二天早上6点村干部到汤家时,汤洪波的父母都吃完早饭了,母亲伍兰清表示,昨天她跟老伴就睡了两个小时。

伍兰清既盼着儿子早点飞天,又对第一次上天的他有着诸多担心。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去往遥远的外太空。相比之下,父亲汤海秋就淡定很多了,17日早上,他特意把儿子留给他的空军衬衣拿出来穿上了。十多年来,每逢什么重要场合,汤海秋都要把这件衣服穿上,像是什么仪式。

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伍兰清激动得跟着火箭一同站起,还将右手高高举起,她的眼神亮亮的,里面装满了对儿子的骄傲。

“汤洪波很有耐心,人也冷静,要是做一件事,能坚持好久。”汤洪波的舅舅这样形容他。不过汤洪波小时候也是个十足的“皮孩子”。汤洪波小时候总到舅舅家去住,有一年舅舅家杀猪,墙上挂了许多猪肉,有人问汤洪波回不回家,这小子说不回,要在舅舅家住着把肉吃完了再回去。

舅舅说,现在侄儿为国争光上天了,虽然祖国给他们备了120多种吃的,但还是希望他有空能回家来,多吃几顿家乡菜。

1975年出生的汤洪波,是家里的老大,他还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5岁时,他就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等到10多岁,汤洪波已经是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他干起活来也不叫苦不叫累,大人们干完活一回头,就看见他满身都是灰,只能看清两个眼珠子。

27年前,19岁的汤洪波通过了招飞考核,他高兴地从村口买了一挂鞭炮,看着噼里啪啦炸开的爆竹,汤洪波又蹦又跳,说自己以后就要去保卫祖国了。

从那时起,飞栏村就“飞”出了一位飞行员。

村里的老街坊说,洪波这孩子懂事,还在部队那会儿,每次回家都会来看望他们这些长辈,还会去镇上给他爸妈添置好多家用品。去年,汤洪波还托弟弟在家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想家的时候就看看爸爸妈妈。

6月16日,神十二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不久后,汤洪波就给父亲打去了电话。“爸爸,不要担心,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儿子,多余的话没有,好好干!”父子俩的对话,简单又饱含着满满的期望。

汤洪波的弟媳说,这几天家里都忙坏了,连接个电话的功夫都没有。她们全家都等着大哥凯旋,还计划着要去降落地点接他回家。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朱彦夫在严寒中拼杀三天三夜,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这位小战士全身多处重伤倒在了血泊里,待增援部队把他送到医院时,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只有截肢可以保命。

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朱彦夫奇迹般醒来了,但却要面对一个陌生而残缺的自己——残腿断臂,没了左眼,成了一个重残军人。他撕心裂肺的叫声传遍了病房。

还不到18岁,却要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纵然他有刚强的性格也挡不住眼里的热泪滚滚。他想过自杀,却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

消沉了一个星期,朱彦夫终于平静下来,他想到了那些已经死去的战友,决心重振旗鼓活下去,“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朱彦夫这样勉励自己。

1952年,朱彦夫住进了山东省荣军疗养院,享受专人护理,但他内心却不甘于此。虽然断了手脚,朱彦夫作为一名军人的信念并没有断。他深信自己还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但眼下他必须重新开始——学站立、学走路,学会用“手脚”自理生活。

重新学习的过程是艰难苦涩的。朱彦夫用一双断臂夹起勺子,为了把第一口饭送到嘴里,他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练习,不是掉勺子就是打翻碗,曾经简单不过的动作,如今却像一座大山横在他面前,让这个山东汉子憋屈不已。

同样的问题还有站立。他先是让人帮他安上假肢,后来嫌麻烦开始自己装假肢,但当时的假肢一副就重达17斤,凭他残缺的胳膊并不容易完成,每次他都把自己摔得够呛,而每次摔倒,他四肢上刚结痂的创口都会再次磨破出血。

但这是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军人,他就是想要靠自己站起来,靠自己自理生活,他开始唱军歌给自己“止痛”,不断地摔倒,不断地起来,终于能够自己安上假肢了,再拄上拐杖,他就可以“全副武装”地学走路了,尽管每次要耗费半小时以上才能出门,朱彦夫心里仍十分激动,因为他朝着自己的信念迈进了一大步。

在疗养院的日子里,朱彦夫无时不刻想念着家乡,倔强的性格不允许他一辈子被别人伺候,年幼参军离乡,这个游子渴望着早日康复回家。“虽然成了‘肉轱辘’,可我依然是个战士!不能为国效力了,但绝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朱彦夫说道。

朱彦夫每天犹如踩高跷一样走出病房锻炼,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步履越发稳健,看着周遭惊讶的目光,他坚信自己的终点不在病房,这辈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

朱彦夫在日记中写道:“与其腐烂,不如燃烧”。他终于下定决心,在1956年放弃荣军疗养院的特护待遇,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时,发动机轰鸣的声音,也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钻来钻去,直插云霄的那种感觉。”汤洪波想着早年做飞行员的时候,这样说。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带着3名航天英雄上了天,汤洪波的父母、好友、同乡的一颗心,也随着他跟到了天上。

神十二起飞的前夜,汤洪波的父母紧张得躺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只好把电视一直开着。第二天早上6点村干部到汤家时,汤洪波的父母都吃完早饭了,母亲伍兰清表示,昨天她跟老伴就睡了两个小时。

伍兰清既盼着儿子早点飞天,又对第一次上天的他有着诸多担心。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去往遥远的外太空。相比之下,父亲汤海秋就淡定很多了,17日早上,他特意把儿子留给他的空军衬衣拿出来穿上了。十多年来,每逢什么重要场合,汤海秋都要把这件衣服穿上,像是什么仪式。

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伍兰清激动得跟着火箭一同站起,还将右手高高举起,她的眼神亮亮的,里面装满了对儿子的骄傲。

“汤洪波很有耐心,人也冷静,要是做一件事,能坚持好久。”汤洪波的舅舅这样形容他。不过汤洪波小时候也是个十足的“皮孩子”。汤洪波小时候总到舅舅家去住,有一年舅舅家杀猪,墙上挂了许多猪肉,有人问汤洪波回不回家,这小子说不回,要在舅舅家住着把肉吃完了再回去。

舅舅说,现在侄儿为国争光上天了,虽然祖国给他们备了120多种吃的,但还是希望他有空能回家来,多吃几顿家乡菜。

1975年出生的汤洪波,是家里的老大,他还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5岁时,他就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等到10多岁,汤洪波已经是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他干起活来也不叫苦不叫累,大人们干完活一回头,就看见他满身都是灰,只能看清两个眼珠子。

27年前,19岁的汤洪波通过了招飞考核,他高兴地从村口买了一挂鞭炮,看着噼里啪啦炸开的爆竹,汤洪波又蹦又跳,说自己以后就要去保卫祖国了。

从那时起,飞栏村就“飞”出了一位飞行员。

村里的老街坊说,洪波这孩子懂事,还在部队那会儿,每次回家都会来看望他们这些长辈,还会去镇上给他爸妈添置好多家用品。去年,汤洪波还托弟弟在家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想家的时候就看看爸爸妈妈。

6月16日,神十二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不久后,汤洪波就给父亲打去了电话。“爸爸,不要担心,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儿子,多余的话没有,好好干!”父子俩的对话,简单又饱含着满满的期望。

汤洪波的弟媳说,这几天家里都忙坏了,连接个电话的功夫都没有。她们全家都等着大哥凯旋,还计划着要去降落地点接他回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3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洪波先进事迹材料》,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顾诵芬先进事迹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专家曾指导中国人制造飞机,但同时,他们的原则也很明确:不教中国人设计飞机。中国虽有飞机工厂,实质上只是苏联原厂的复制厂,无权在设计上进行任何改动,更不必说设计一款新机型。

每次向苏联提订货需求时,顾诵芬都会要求对方提供设计飞机要用到的《设计员指南》《强度规范》等资料。苏联方面从不回应,但顾诵芬坚持索要。那时候的他已经意识到,“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我们没有任何主动权”。

顾诵芬的想法与上层的决策部署不谋而合。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下发《关于成立飞机、发动机设计室的命令》。这一年国庆节后,26岁的顾诵芬从北京调回沈阳。

新成立的飞机设计室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设计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顾诵芬被安排在气动组担任组长,还没上手,他就倍感压力。上学时学的是螺旋桨飞机,他对喷气式飞机的设计没有任何概念。除此之外,设计要求平直机翼飞到0.8马赫,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难题。设计室没有条件请专家来指导,顾诵芬只能不断自学,慢慢摸索。

本专业的难题还没解决,新的难题又找上门来。做试验需要用到一种鼓风机,当时市场上买不到,组织上便安排顾诵芬设计一台。顾诵芬从没接触过,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通过参考外国资料书,最终完成了这项任务。

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1958年7月26日,歼教-1在沈阳飞机厂机场首飞成功。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叶剑英元帅为首飞仪式剪彩。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没有公开,只发了一条内部消息。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托人带话,“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

纯粹、淡泊、甘做“无名英雄”,这是顾诵芬进入航空工业系统后一直保持的品格。

他对物质生活极“不讲究”。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期间,有职工向他反映食堂饭菜做得不好,他特意做了调研,看完回了一句“还不错嘛”,对方很是无奈:“你自己吃得简单,看到食堂有热的饭菜,当然觉得很满意了。”

在吃饭这件事上,顾诵芬的确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他甚至不建议技术人员买菜做饭,“像我一样买点罐头、吃点面包多省事,有时间应该多学点东西”。曾有人对此感到不理解,后来大家才意识到,“苛刻”的背后是着急,看到国家航空工业落后于欧美,顾诵芬实在不愿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对名利也长期保持冷淡。一直以来,顾诵芬不愿别人称他为“歼-8之父”,原因之一是觉得自己并非一开始就担任总设计师。谈及歼-8的设计定型,他总要提到前任总设计师。原因之二是他从未把总设计师看作是最重要的人,“这是一个团队的劳动成果,从设计师到试飞员,以及厂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每一个人都为飞机献过力”。

为了纪念顾诵芬工作满60周年中航工业集团特意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奖品是一块定制的金镶玉奖牌。几年后有关部门需要对奖牌和证书拍照留存。工作人员找上门来顾诵芬却说“不记得放哪儿了”。对于荣誉他是真的从不放在心上。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摘抄

聂海胜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__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__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__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__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聂海胜成为继刘旺之后,第二个手动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

20__年2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__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__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6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9时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7月4日,神舟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成功出舱,聂海胜在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8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和刘伯明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在舱内航天员汤洪波的配合支持下开展舱外操作。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等3人已完成隔离恢复,目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14岁参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顽强不屈的生命斗士,18岁重残,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主动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建设;他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带头人,24岁担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当时全乡的先进村;他是当代中国的保尔,49岁离职后,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这个人就是朱彦夫,一个身体残缺,却又无比健全高大的人!

事迹报告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给我们展现了朱彦夫的一个侧面:他是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他是永远的战士。他是父老乡亲的贴心人。他是儿女心中的明灯。他是精神高地的坚守者。而这些连起来就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朱彦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苦为乐,朱彦夫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党支部书记的25年间,他自掏腰包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他兴修水利、平坡造田、种植林果,修路架电、发展农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特殊家庭每个成员不搞特殊,常常倾已所有接济病困群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要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无论是在与敌人拼杀的战场,还是与命运搏斗的人生战场,还是与自己较劲亲笔写书,他都是一个永远在厮杀的战士。在他身上散发着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的凛然正气,体现着一个特残军人自强不息、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信念和奋斗历程!

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是思考如何向朱彦夫学习,以他为榜样,开始拔高自己人生的高度。我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名,不辱使命。我想,我们要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他的人生很“壮美”

朱彦夫有一句名言:“与其腐烂,不如燃烧。”他渴望求生自强,宁要一天的自理,不要永恒的护理!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是英雄,在寻求生活自理这个新战场上,同样不能够当孬种!

失肢者的潜能,只有从嘴巴上开发!他如果想要走向社会,首先要渡过“写字关”。他没有手,没有脚,而且眼睛看不清楚,嘴巴含不住物(兜不住涎水)。

他练习过很多次,终于可以用嘴写字了。只是神经失控,补皮弹性差,张合吃力,需要逐步适应。他用假腿倚住桌棱,躬腰低头,张大嘴巴咬住笔杆,笔尖在舌口的搓托下,在纸上徐徐蠕动。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两片嘴唇和舌头一翘一收、一伸一缩、一探一动指挥的结果。

写着写着,口涎顺笔而下,流到笔尖,洇在纸上,同落纸未干的墨迹融合,成了一滩滩淡灰色污渍。衔笔久了,口劲小了,写着写着,“呱叽”——笔掉了!那就歇一歇,再衔再写。短短十几分钟内,钢笔滑掉十多次,累得汗流浃背,也就能够写成几个字。写出来的字大得怪异,既不像汉字,又不像外文,只有自己认得出、看得懂。

他说:“只要活着,只要有信念,就没有啥做不到的。”他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牛虻》。为了教育、激励后人,他用嘴衔笔,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完成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洪波先进事迹材料

6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翻看已确定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3人简历,进行首次飞行的航天员汤洪波系湖南湘潭人,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是首位飞向太空的湘潭籍宇航员。

杨洪波,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经典工作总结(专业19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提升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闪耀着智慧和才能,对我们提升工作写作能力和思考水平有
  • 12-28 述职报告会议流程(实用19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可以深入思考和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以下述职报告范文将为大家展示一个成功的述职报告范例,希望对大家撰写自己
  • 12-28 学党史宣讲活动方案(优质19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时间、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和需求。活动方案的收集和分享是促进活动策划和设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
  • 12-28 主任工作年度计划(热门14篇)
    年度总结也是一个反思和反馈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个人能力。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关注各学科的发展
  • 12-28 年度工作总结会议议程(实用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典型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 12-28 个人意识形态工作自我剖析(热门17篇)
    范文范本是一把钥匙,它可以为我们打开写作之门,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自由航行。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写作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
  • 12-28 小学月雷锋月活动总结大全(13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的亮点、收获、不足和改进点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好的写作参考。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 12-28 库房场地租赁协议书(实用20篇)
    租赁是指当事人在一定时间内,将财物交由他人使用并支付一定的费用的行为。租赁通常涉及到房屋、车辆、设备等领域。租赁可以帮助人们满足暂时的需求,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资
  • 12-28 高二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汇总20篇)
    作文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文字的处理,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夕阳西下,傍晚光景宛如昨。拼命地
  • 12-28 城市美容师(优秀19篇)
    优秀作文是对写作者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评价标准。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