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论文(专业19篇)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论文(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8 20:46:55 作者:MJ笔神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范文范本的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优秀范文范本的分享。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概括总结了档案基本规律及基本原理,我们利用档案基本规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利用价值。对档案进行集中化、有序化和信息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为了正确地运用档案基本规律创设必要的条件。所谓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创设条件的过程表述。

档案基本规律,表明了档案这个客观事物的产生形成和运动变化过程及其特点。它们是实现档案利用价值过程中相辅相成地起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因此,档案工作的开展和运作,必须遵循这些基本规律。忽视或违背了其中任何一条规律,都难以达到完好地实现档案利用价值的目的。

在探讨档案的基本规律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之前,有必要对档案这个客观事物作出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因为,只有弄清楚档案是什么样的客观事物之后,才能探讨档案自身固有的基本规律。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档案固有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纳为四条: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档案利用价值潜在规律和档案机密程度递减规律。并且,档案工作在遵循档案固有规律的实践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矛盾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和通过什么程序,这就构成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对档案的基本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作了如下的表述:“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对这段表述的含义,可以解释如下:

(一)档案的基本来源――档案产生形成于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的历史过程中。这里强调了社会的“活动”。因为,如果不是活动历史过程中产生形成的东西,就不能称之为“档案”。社会活动,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领域的活动,都必然产生形成档案。执行这些职能活动的群体,包括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这些群体,是档案来源的主要对象。

(二)档案的基本性质――它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的原始记录性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的属性,即原始性和记录性。档案与其他客观事物在基本属性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它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档案的原始性与记录性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档案的原始性特别重要。原始性在于档案是立档单位在当时当地为适应职能活动需要而直接产生形成的。这就使档案具有凭证依据的法律效力。这种作用,是其他智力资源所不及的利用价值。人们特别重视档案作用的这个特点。

(三)档案的基本价值―――正是由于档案具有原始性和记录性这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使之产生凭证价值和信息价值。正是由于这两种基本价值,使档案能够作为社会的一种智力资源而存在和利用。如果缺乏这两种利用价值,档案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档案基本规律。

1、档案自然形成规律。

关于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所谓“自然形成”,实质上应当理解为“必然产物”。因为档案是职能活动历史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事后随意地制造出来的。一个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规划设计、颁布法规、传达命令、指挥工作、请示问题、报告情况、联系事务、记载活动、研究总结等等方面的需要,产生形成许多文字、图表、音象的记录,它们都是当时当地为了履行其职能任务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形成的;并且,它们之间在来源上、时间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有机联系。一个立档单位的全部档案,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完整地反映了这个立档单位职能活动的历史面貌。因此,档案本身的形成是必然产物,档案的有机联系也是必然产物。所谓档案的“自然”性质,实际上就是指档案的'这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正是档案的基本属性中“原始性”之所在,也就是档案具有凭证依据作用的利用价值的根源。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实际上是强调了两个“必然性”――一个是档案本身的产生形成的必然性,一个是档案内在的有机联系的必然性。这两个必然性。对于档案的利用价值是有着重要关系的。

那么,对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如何用一段话来表述呢?

我认为,可以作如下表述;“档案具有两个自然性―档案本身产生形成的自然性和档案内在有机联系的自然性,必须维护这两个自然性,才能维护档案的利用价值。”也就是说:档案利用价值的发挥,必须以维护档案本身产生形成的自然性和档案内在有机联系的自然性为前提。当然,如果把这段话里的“自然性”改为“必然性”,也是可以的。这里用“自然性”,仅仅是照顾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习惯说法。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对档案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档案工作中的全宗原则,就是遵循了档案这条固有的规律而总结出来的理论。一个立档单位的全部档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称为一个“全宗”。必须维护一个全宗的完整性――既不可把一个全宗人为地分割,也不可把不同全宗相互混杂。因为两者都是破坏了档案的内在的历史联系,违反了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在世界档案学史上,“来源原则”否定了“逻辑原则”,肯定了“尊重全宗”和“维护全宗的有机整体”的原则,就是遵循了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认识成果。在档案全宗内的分类技术中采用“年代―组织机构”等分类方法,也是为了遵循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在档案文件的立卷技术中,也充分地考虑了维护文件之间的自然形成的有机联系。任何一个立档单位的档案,都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有机整体,必然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只有维护这种自然形成的有机联系,才能如实地反映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才能真正保护档案的利用价值。这就是遵循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本质目的和实际意义。

2、档案利用价值潜在规律。

(1)潜在性――是指档案在何时何地发挥何种作用,是难以预期确定的。档案所具有的这种潜在价值,只有等待适当时机,才能转化为直接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它未能成为直接价值,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它的真正价值只不过是仍然处于潜在状态,待机而发。

(2)需求性――是指档案本身的潜在价值要转化为直接价值,有赖于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只有当档案被利用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如果社会还没有提出这种利用需求,档案的价值将一直处于潜在状态,暂时未能产生实际的效益。

(3)条件性――是指档案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是有条件的,要使这种转化成为可能,必须通过人们对档案的管理活动,包括收集、整理、检索、提供利用等等一系列业务劳动。档案的管理业务,就成为满足社会的利用需求、实现档案潜在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在正确认识档案利用价值的潜在性特点的前提下,一方面主动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利用的需求性,另一方面努力在业务管理的条件性方面下功夫,这两个方面是实现档案利用价值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正确认识档案利用价值的潜在性特点,对于社会人士来说,是很重要的。社会档案意识薄弱,是否与不能正确认识这个特点有―定关系呢?可以这么说。因此我们不能说档案是无价值的东西,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但是,档案的利用价值却是处于潜在性状态,也就是说,档案是―种潜在价值的客观事物,只有当它在适当时机转化为直接价值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或感受到它的效益。潜在价值不等于没有价值,也不等于直接价值。有些人不了解这个潜在价值的特点,不懂得为潜在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创没条件的必要性,因而忽视档案工作。正确认识档案利用价值潜在规律,对于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正确认识档案利用价值的潜在性特点,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更为重要。我们―再强调要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就是要主动地把档案的潜在价值发掘出来为社会所了解和利用。正如有的同志说,我们档案工作者既要“为利用者找档案”,也要“为档案找利用者”。有的同志更形象地比喻:档案工作者的作用不应当只是档案资源的一把“锁头”,更重要的是一把“钥匙”。

3、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

对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如何理解和表达?

(1)档案具有双重利用价值――对于立档单位的利用价值和对于社会的利用价值。

(2)档案产生形成之后,在相当时期内,主要的利用者是立档单位。因为,档案作为立档单位的职能活动的必要条件,服务于本单位了解既往情况、进行决策和处理业务的凭证查询需要。档案对于立档单位的利用价值,可称为档案的第一价值。第一价值是促进本单位积累档案的一种动力。

(3)随着时间的推移,立档单位对某些时间较长的档案的利用需求逐渐淡化。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档案利用价值的失却,其利用价值则向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范围逐渐扩展。档案对于社会的利用价值,可称为档案的第二价值。第二价值则是长远的全面的利用价值。

(4)档案的第一价值必然向第二价值过渡。实现第一价值是在档案室阶段,实现第二价值是档案馆阶段。档案由档案室移交进入档案馆,形成一项国家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实现档案的双重利用价值,必须适当地界定两者之间的过渡周期。这个周期的一般时限,又必须根据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特点而有所差异。从第一价值过渡到第二价值,过早或过迟,均会损害双重利用价值的发挥。

(5)档案由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的过渡,不仅意味着档案的利用范围的扩大(利用单位数量的扩大、用户类型的增多),而且意味着档案内容信息利用的多元化(不同角度的利用,多种利用需求的交叉,特别是科学研究作用的增值)。

如果要把上述的解释概括地用一段文字来表述,“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可以表述为;“档案具有双重利用价值,从面向立档单位的第一价值逐渐过渡到面向社会的第二价值,从服务于立档单位职能需求的第一价值扩展为服务于社会多元需求的第二价值。只有实现这种过渡和扩展,才能使档案发挥长远的全面的利用价值。”

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十分重要,它反映了档案这个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及其意义。我国档案工作的归档制度和进馆制度的建立和衔接,正是遵循了档案利用价值的扩展规律。

4、档案机密程度递减规律。

档案的保密程度,实质上是档案利用范围和利用程度的准许问题,也就是档案价值的利用对象的选择或控制的问题。

(1)档案信息具有内向性。无论在第一价值阶段或是第二价值阶段,档案都是有一定的保密性。第一阶段的档案保密性更强,对非立档单位―般不提供利用。第二价值阶段的档案,除某些特定种类外,对非立档单位的保密性,一般来说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2)档案机密程度的逐渐减退,必将导致档案利用价值更广泛的实现。第二价值阶段,是档案由内向性过渡到公开性的转变过程。

关于档案机密程度递减规律,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档案机密性的强弱与档案保存时间的久远成反比。”

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和档案机密程度递减规律,是档案馆工作向开放型转变的理论根据。正确界定档案由内向性到公开性的转变时限,就成为档案开放的政策依据。根据档案机密程度递减规律,一方面要坚持适度的保密观念,另一方面又要树立档案开放的思想。既不能无视特定范围档案的机密性而扩大利用范围,又必须不断地研究档案的内容和客观形势(含国家政策)的条件变化,合理地调整密级(逐步地降低密级以至解密),以便广泛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

5、上述四条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上述四条档案固有基本规律,都与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有着密切关系。遵循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才能真正维护档案的利用价值。遵循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才能长远地全面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档案利用价值潜在规律,要求我们努力把潜在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档案机密程度递减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地处理档案利用价值的对象范围,做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这四条规律,都是在实现档案利用价值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起着约束和影响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只有维护档案的客观有机整体,促使档案由第一价值过渡到第二价值,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由内向性转化为公开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

档案利用价值的发挥,必须以维护档案本身产生形成的自然性和档案内在有机联系的自然性作为前提。如果破坏了这两个自然性,档案的利用价值就会受到损害,档案的利用价值就无从发挥。因此,遵循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是遵循其他三条规律的前提或基础。

档案利用价值的真正发挥,一是要充分地发挥,二是要有效地发挥。充分地发挥,就是要长远地全面地发挥。有效地发挥,就是要使档案产生直接的实际效益。两者不可或缺,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如果档案的利用价值只是限于第一价值,埋没了它的第二价值,档案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作用就大大地降低了。无论是在第一价值阶段或第二价值阶段中,如果档案的潜在价值不能转化为直接价值,那么,档案的利用价值实际上就未能实现。因此,必须同时遵循档案利用价值扩展规律和档案利用价值潜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潜在性和扩展性,是档案的利用价值在实现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特点,并且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特点。揭示这两个特点的两条规律是在同时配合起作用的。

档案在第一价值阶段和第二价值阶段中,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的过程中,都要受到档案固有的机密程度的约束。然而,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趋势,又有利于档案利用价值的扩展。

为了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解决它与社会利用需求的基本矛盾,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和通过什么程序来进行档案工作呢?必须实行档案的集中化、有序化和信息化。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就是通过这三化实现档案利用价值的管理过程。

(1)集中化――就是为了解决档案形成的分散状态与社会利用的集中要求的矛盾。通过集中化,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档案自然形成的内在的有机联系。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方便国家和社会利用的前提。因此,必须通过收集归档和进馆永存的集中化途径,改变档案初始状态的随机和离散的现象。集中化,就是实现档案从分散到集中,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2)有序化――就是为了解决档案形成初始的凌乱状态与社会利用的系统优质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整理和合理化的鉴定,使繁浩杂乱的档案文件有序化,以便提供优质的服务效果。有序化,就是实现档案由凌乱到系统,在保持档案文件内在的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理顺档案文件之间的纵横关系,形成有次序的层次结构,便于档案利用价值的实现。

(3)信息化――就是为了解决档案信息的潜在状态与社会利用的检索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必须通过科学的加工处理手段,使档案的信息内容从潜在状态开发出来,变成方便的检索状态,以提高服务效率(查准率、查全率和查速率)。这就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信息的必要前提。

综上所述,档案工作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地表述为:“在实现档案的集中化和有序化的基础上,实现档案的信息化,依次通过这三化过程,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实际上,档案工作的过程,就是对档案的集中化、有序化和信息化的实现过程。档案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业务环节及其原则与技术,都是实现这三化过程的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我们利用档案基本规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利用价值,为社会服务作出最大的贡献。如果不采取集中化的措施,实行归档制度和进馆制度,就不可能保证档案有机整体的完整与安全,就不可能实现档案双重利用价值及其全面长远的作用。如果不采取有序化和信息化的措施,就不可能使档案有效地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直接价值。没有对档案的集中化、有序化和信息化的处理手段和工作程序,就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为社会服务的效益。所以对档案进行集中化、有序化和信息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为了正确地运用档案基本规律创设必要的条件。所谓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创设条件的过程表述。这就是为什么本文把档案的基本规律与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结合在一起来论述的缘故。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的论文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基本上还套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脱节.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关键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专业和就业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李利作者单位:固安县职教中心,廊坊,固安,0655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633.3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能力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论文

调查题目: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及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本校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男女比例接近1:1,共计135人。

调查地点:

东西区宿舍楼,教学楼,食堂。

调查方式:

以问卷的形式向广大同学分发调查报告进行调研,告知被调查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负责的完成问卷。之后调查人员认真整理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种人的表现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价值取向的概念。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和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所以对主体自身,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主题均有重大影响。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即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作出相应的选择。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对该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也必然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对全国各地11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众多特点,并且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原因以及引导途径,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经回收审阅后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35份,我们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收集整理并集体分析发现了许多特征和问题。具体分析整理如下:。

本次调查对象为大学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其中男生70人,女生65人,男女比例约为1.1:1。问卷题目分别从五个方面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中1-3题是对当前大学生学习活动目的的调研,其中:

以上三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调查了大学生来大学的学习动机和状态,较好的体现出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问卷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的回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其中,对第一个问题“学习价值”的回答,72%的同学选择了“a、学习知识,充实自我,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17%的同学选择了“c、锻炼沟通与人际交往、学会并适应集体生活”,另有5%和6%的人选择“b、仅仅想找一个好的地方静下心来提升自己”和“d、受迫于家长或是社会竞争的压力,没有别的选择”。这就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来大学学习的目的是充实自我以及沟通交际,但也有一些同学是迫于自身及家庭压力来到大学。

在第二个问题考试观则有56%的选择“优秀奖金”,但同时也有41%的同学信奉“考前突击和六十分万岁”的策略。说明在大学一部分学生在追求卓越,但也有一部份学生得过且过。

而对于第三个问题参加社团的目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想“锻炼能力、结交朋友”,约占总数的91%,这说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功利色彩较淡薄,对兴趣的追求比较大。

以上三个问题是对大学生学习目的的探讨,随后我们又开展了对大学生的消费和恋爱观念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约73%的同学的消费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并且有64%的同学信奉“有缘分就恋爱”的原则。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是比较现实的,能够对现实的对待生活和恋爱问题。

在6、7问题中,同学们对我国传统美德的维护程度令人振奋,80%的学生认为“子女不赡养父母的行为不能容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上42%的人认为是出于一种“归属感”。可见在忠孝方面大学生们还是很在意的!

在回答关于价值观确立、实现、衡量的三个问题上,我们得到了很重要的分析数据。其中,价值观的确立方面,59%的同学受家庭教育影响较大,24%的人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较多,还有14%和3%的受朋友和媒体影响较大。而在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方面,58%的同学希望“自己努力,也争取别人帮助”,也有36%的同学仅仅“靠自我的努力奋斗”。至于对人生价值的衡量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排在首位,占47%;其次为“对社会贡献大小”,占22%;然后才是“生活舒适”、“权利大小”、“金钱多少”,分别占13%、10%、1%。这说明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还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主的。

最后两个问题是关于大学生们的人生规划和未来,对此55%的同学毕业后打算找工作,31%的学生打算国内深造,8%和6%的.同学则想自主创业和出国留学。同时,大部分同学向往的是“在一定经济的条件下,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和具独立风格的生活”,也有不到1/5的学生向往平静的生活。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解读,我们发现了一些当代大学生所体现的明显价值取向特征,主要归纳为三点:

第一、自我意识凸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

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与老一辈知青相比更加突出自我意识,信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处世条约。这在问卷的第1、3、4、10题中得以体现。的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方面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种情况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第二、理想追求理性化。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将理想目标进行世俗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伟大理想等概念只是变得“隐性”了。

第三、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受物质影响严重。

情、诚实、开朗、大方,开创了交际新风尚。但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利益,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

当代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游戏化”味道。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和西方所谓“解放爱情”思潮给爱情以强大冲击,使爱变成了利益权衡。道德责任感的淡化,不求天长地久,但要曾经拥有的“快餐式爱情”观,把价值观引向畸形的、虚无的误区,由此造成所谓的“精神表层化”的现代病,同时爱情也由传统的“爱情独占”观到“爱情多元”观。

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但他们并非都是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注重身份,讲究情调,拒绝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的有效引导方法。

第一、充分发挥学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营造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军政训练、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

第二、优化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情况最熟悉,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同时家庭教育增加了情感教育,可以更好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为此父母要注意加强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价值观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就必须把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制化,通过手段来弘扬某些价值精神,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

总之,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合力引导下,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价值观。

试论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状态

首先单击主界面的菜单上的“工具”,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选项”,然后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隐私”选项卡,勾选“只有位于我的允许名单上的人…”这一项,在左侧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希望禁止的联系人,使用“阻止”按钮添加到右侧“我的阻止名单”中。

试论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状态

本文基于两点思考:一是语文教学主要不是条目式的,是状态式的`.提倡语文教学要有状态观念.二是语文教学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提倡语文教学要有动态意识.

作者:汪潮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刊名:小学教学英文刊名:xiaoxuejiaoxue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摘要:语文信息的积累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写和背诵。学生在积累信息的同时,已经过理解、感悟、鉴别和内化。新信息更适合于学生自我的思想表达,更适合于创新意识的萌发。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希尔斯教授认为,学生们从学校获得的东西是人们具有的共同的“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帮助人们拥有普遍的经验,是赋于生活以意义的人类存在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有没有获取信息的意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一、从课堂获取和积累信息。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又一方式。对于教材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在经过讨论仍不能解决的,运用各种声音、图象资料变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学生便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把语文学习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积累信息的意识。记好课堂笔记。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特点就在于,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涉及的内容广泛。仅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总是难以应付这纷杂的信息。所以应当鼓励学生记课堂笔记。笔记中可以记录与该节课学习相关的所有内容,包括各学科知识或漫画之类的东西。笔记的格式不必统一,那是学生记录、积累信息的符号,学生个人能看得懂就行,如同记者采写过程中的记录符号。课堂上某种原因而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笔记中一目了然。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信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不断地涌现,而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他可以用或长或短的时间去阅读,可以或深或浅地去思考,可以或多或少地去积累。越是宽松的环境,越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当然,教师对学生适合读哪些书,怎样进行阅读,如何在文海中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还是有必要加以指导的。根据需要查找资料。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需的是哪一方面的信息,从哪种资料中可以找得到,该信息对其当前的需求有何意义。学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在报纸上、杂志上或者到图书馆、到网络去查阅等,从而降低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浏览、默读、跳读,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制作资料卡等,都是读书的好习惯。小学生的年龄小,其阅读活动自然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良好的阅读习惯既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这就是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三、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生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取语文信息,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适时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演讲会、课本剧、小征文、小辩论;消灭不规范字、城市用水调查、城市大规划等,都能有效地、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为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大伙儿,就会不遗余力地去查阅资料,走访专家或者反复地斟酌。只要是学生主动、乐于进行的活动,他们的印象就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人的说教。利用现代媒体和参观游览活动来积累信息,似乎比语文活动的效果更好些。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vcd、互联网等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自由的家庭生活环境不是比要受到种种纪律约束的学校活动更有表现和选择的空间吗?美丽的自然环境还能把搜集信息、陶冶情操、保护环境等功能集于一身,这或许是新课标把它们也列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所在吧!

四、信息的处理和利用。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信息获取和积累,而且包括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学习的责任,对信息进行整理、交流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时代的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

(一)信息的整理和加工。

整理的关键是分类。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搜集、积累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如:把语文知识按优美词句、作家作品、生活常识等进行归类,把文字资料按自然、科学,人物、环境、记事等归类。把记忆中的音像资料进行文件夹式的整理等。信息的整理不能靠一时半会的工夫,教师应当把它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去,经常地指导、帮助,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整理。写读书笔记是进行信息加工最基本的一种方法,这里包括写读后感、观后感、游记等。学生可以把阅读或各种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并加人个人的感情、观点,对原信息采取批判性的吸收,使其更具个性。

(二)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1.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随着学生信息占有量的增加,必然会对所占有的信息进行一些思考,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进行研究,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目的。比如学习方法的研究、专题调查报告的设计等。

2.利用信息资料,进行创造性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信息的积累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写和背诵。学生在积累信息的同时,已经过理解、感悟、鉴别和内化。新信息更适合于学生自我的思想表达,更适合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因此信息量的增大,非但没有增加其课业负担,反而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增加了获取新知和能力的乐趣。总之,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论文

第一、“发面”原理。

这是语文教学应遵循的第一大原理。过去北方人发面,不用酵母粉,而是用“面肥”。它是上一次发面特意留下来的一块活酵母。和面的时候把它搋进去。当时不见什么效力,过上几十分钟,面就发起来了。学语文也是如此。人在幼年期、儿童期、少年期记忆力非常强,而理解力却很弱。随着年龄增长理解力逐渐变强了,相反记忆力却在减弱。因此学习语文就要在小学、初中阶段多多阅读、背诵一些精美的语料。尤其是背诵,这个时候不必要求他们全部理解,应充分利用儿童记忆的最佳期,能记多少就记多少,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不理解就不理解,囫囵吞枣就囫囵吞枣吧,吞下去就行。就像发面一样,当时没有什么明显作用,但是若干年后就会“发”起来,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地变得文从字顺,晓畅通达。语文学习远期效应这个规律我国古代的私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早就掌握并运用纯熟。比如,明末清初的大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陆世仪曾说过:“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使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诵读,必不能诵读矣。”这个道理讲得多么透彻啊!可惜自从戊戌变法以来,现代学校的语文教学把古代的这些优秀传统全部抛弃了。近百年的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大反“死记硬背”,不分青红皂白,全都一棍子打死。其实,小学到初中这一段主要是积贮语料、搋“面肥”的时候,不应该提倡“理解以后再记忆”。学生只要多读多背就行。现在的语文课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分析课文,结果事倍功半,把时间都让教师给占了。该背诵的东西没背多少,不该记的东西,如老师分析课文的答案等,倒装了一脑袋。这真是本末倒置。语文教学不能“近视眼”。眼前懂得少一点没有大碍,只要名篇佳作背得多,日后语文能力自会有个“飞跃”。这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大规律,万万不能违反。谁违背它,谁就要受惩罚。我们现代学校语文教学为什么效果不佳?最大的失误就在这里。

第二、“难易不序”原理。

[1][2][3][4]。

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论文

学校,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语文教师的慨叹和抱怨:现在的语文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学语文了,学生家长越来越不重视语文了,包括我自己在内,对同行们的慨叹和抱怨也深表同情,思想上还有强烈的共鸣,甚至和我的同行一道产生了生不逢时,走错路的感觉。然而,通过几次高层次的教学观摩和广泛的深入学习,我对语文老师普遍遇到的困惑和尴尬有了别一种看法,语文教学处境的艰难最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自身。

今年,我有幸被派往临洮参加了全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是一次代表全省最高水平的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赛选手均是各市通过比赛或者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深深地吸引了我,强烈地感染了我。执教者知识的渊博使他们的教学从容自如,行云流水;执教者丰富的感情,丰盈的才思使我深深折服于一种诗意的情调和智慧的光芒之中。他们或简练,或柔美,或清婉或风趣的语言或让我感到一种一语中的的痛快,或感到如坐春风的舒畅,或感到痛快淋漓的酣畅。再加上执教者各自张扬的个性,整个教学真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亲切的交谈,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象阳光普照大地我看到了万花的争荣;象春风吹拂大地,我感到了心灵的萌动;象月光洒在花林,我感悟到深情的关怀;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我体悟到对生命的深邃的关注。这次语文观摩活动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触动了我的思想深处的琴弦,使我自觉地产生了对我们自己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后来一位语文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专家在一次语文观摩座谈会上这样说:“现在有的'语文课老师讲了还不如不讲,学生与其听课还不如去睡觉”这话如醍醐罐顶,如当头棒喝,给我强烈的震撼,使我猛醒,不要抱怨,更莫责难,语文教学的困境源于我们自身,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有不少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庶几近之,作为思想教育者已力不从心,而作为美学熏陶者则完全失职”这不是偏激之言,确实是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现状的生动概括,这就是我们目前语文教学处境维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吧。是的,语文教学的艰难根源在于我们语文教师,我们无需抱怨吧,无需责怪,只有面对现实,别无选择。语文教学是艰难的,语文教师是难当的,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它,就只能去热爱它,坚定地走下去。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的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在人类文化的花林中含英嚼华,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恢弘恣肆;登上理论的峰颠,我们才可以尽观天下之秀;磨砺自己的教艺,精益求精,操炉火纯青之宝刀,才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培育丰盈的才思与灵气,才能在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共鸣中享受无穷的乐趣;张扬自己个性,让真实而奔放的个性涤荡教学中的陈俗与陋习,让个性的小舟在教学的冲浪中放射异彩;孕育教学的智慧,让智慧如晨曦中的露珠,为教学增添生机与灵动。

如此这般,则我们一定会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语文一定会成为一片百草丰茂,落英宾纷的芳草地。那时,我们一定会为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而自豪。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比较差,但也正是因为年龄小,对许多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也就二三十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来提高课堂效率。一是做一个小学生们都喜欢的教师。一个出色的、学生们喜欢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门教科书,这也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追求的目标。

如在课堂开始也入阶段可以带领学生们唱唱歌、猜歌谜语、讲个小笑话等,很容易就使学生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稳定下来,并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或是问问学生们早晨吃得什么饭,最喜欢吃什么等轻松的语题,通过这样的语题能较快地接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在学生们眼中的形象更加亲切,并因此喜欢上教师,喜欢上语文课。这个目标的达成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多动手活跃课堂气氛。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相对枯燥,单纯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们失去兴趣。多动手能够促进大脑多方面的发展。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很大。最简单的在讲解一个汉字时,不要只是讲解它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让学生们马上在纸上写一写,可能写一遍的效果要比教师讲解几分钟都要好。三是多搞一些课堂小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感。如针对一些课文进行角色扮演。给学生们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表演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文中的含义。还可组织一些寻找别字活动、小诗朗诵活动等,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乐趣,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一是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汉语拼音对于语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拼音就是语文的基础。但拼音学起来比较枯燥,如何把拼音讲得生动有真趣,并降低学习曲线,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追求的目标。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教学中的难点主要表现读音不规范、书写不规范、音调读错等。

对于读音不规范难以纠正的问题,教师采取把读音适当拉长并稍夸张一点的读法来进行纠正,如果不能纠正,就不要一味的重要了,要结合一些常用汉字读音来进行反复练习,单调也是一样,要结合学用汉字不断练习。对于书写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书写规范的卡片,针对学生易错的部分,让学生观察其在四线格上的分布,必要是还要手把手地指导。二是要在识字了多下功夫。

识字是进行阅读的基础。教师要在识字上多下功夫,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常用的3000多个字。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把不会、不懂的字标出来,并教会学生如何熟练地运用字典工具。课上针对生字生词进行重点讲解,这样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除外之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认字的技巧,可以从熟悉的字引出生字,如木和羊可能学生们都认识,通过这两个字带出样字。还可以从身边常见的事物讲起,如杯子的杯字,或是看看周围学生的名字都是怎么念,怎么写等。三是规范学生的书写。由于电脑的普及,当下许多人的字写得不敢恭维。

汉字作为一种沟通工具,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人能看清,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美观那就更好了,教师书写教学的目的也是规范书写。要做到规范书写教师首先就要注意自己板书的书写,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在平时写字或作业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包括坐姿、握笔、下笔等,从细微处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课程不紧张的时候,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写字比赛等,培养他们想要写好字的欲望。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进行抽读,多人分段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阅读中来。在阅读完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要多推荐一此经典读物或是出色网文,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并拓宽视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察社会中的一些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学校中出色的学生身上也同样具备这一特点。语文的学习也同样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多么复杂,贵在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从一些简单方面做起,如培养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他们在书上做批注的习惯,培养他们经常查字典的习惯,培养他们写周记及记录趣闻轶事的习惯。在平时,如果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教师要在下节课堂中及讲解纠正,培养学生们学在当下的一种意识。

在考试和一些单元测试中的错误还要及时记录下,方便以后复习。另外还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出色的课外书,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们的情况及时推荐一些出色的课外读物,使学生们养成热爱阅读、会阅读的能力,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这些小习惯看似简单,短时间内也看不到效果。但如果认真坚持下去,语文素养会有较大的提高,量变累积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发质的变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话”,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说法,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与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要给予太多的标准,不能把大人自以为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在他们头上,最需要的是宽容。

2如何学好语文。

语文,做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学好是必须的。那么,如何学好语文呢?培养兴趣。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就要对语文有兴趣,有了兴趣,那么,你在学好语文上就成功了一半。

多读。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只有多读了,你才能很好的学好语文。多写。只读不写是不行的。只有写多了,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可以试着写一些文章、诗之类的。写的多了,作文自然好了。

多思考。多想一下好的优秀的文章是怎么写的,多学习一下。多想一下,并做一些记录,方便以后查看。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这样,你会更好的学习语文,会得到最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那样,你学习语文就不愁了。多做语文习题。多做语文习题是需要的。做的多了,考试的时候自然得心应手。

下笔如有神。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

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平时笔磨秃,考场上自然下笔如有神。

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课堂。在老师讲课前读三到五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好预习,以便于课堂知识的吸收。

语文的课外阅读是大多数同学的失分点。做好课外阅读,应该多读书,多做题。多读书,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琐碎的时间,或是每天安排一点时间,用来看一些好书、一些好的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记得教《统筹方法》时,完全模仿恩师的教法。先介绍作者,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分段。之后就开始讲解开水泡茶的原理,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终于得出结论:省时,科学。于是,一步步讲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三遍,估计学生学会了,再复习其它说明方法。最后做习题。

结果是,学生仍然一学就会,一做题就忘,越学越糊涂,说明方法见了就怕,说明文见了就头大。自己非常痛苦。

二、事实警示,传统的思考者。

直到教至毕业年级,做了许多阅读题之后发现:学生最好得分的文章竟然是说明文!

在那一本本的阅读资料中,只有说明文能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乐趣,单是题目就令人神往,诸如《地球之肾》、《飞人的战靴》、《走进空间站》,比起一些记叙文乏味的煽情,科技的魅力占了上风。于是,说明文的知识与趣味使我折服,也切实意识到:要改变说明文教学的思路,把可爱的说明文带给学生。

三、卧薪尝胆,传统的创新者。

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从第五年开始摸索新的方法,并随时改进,现在有了一些成形的方法,归纳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让说明文有用。

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这样导入“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但古人却能预知天气。同学们猜一猜他们靠什么帮忙?”学生顿时开动脑筋,最后不难得出:“可以借助天象”。“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助手——云。”引入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列表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之后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当天的作业是——观察天上的云,预测明天的天气!学生非常高兴,趁机引导他们:“很快就学会知识的原因是作者用了很多特殊的说明方法,现在来认识它们。”于是,学生快乐地接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2、借用其它学科知识,让说明文变形。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被压扁的沙子》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文章,用语言叙述不太好懂。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数学的证明题格式和化学的方程式。

先让学生找到斯石英的段落,慢读两遍,我将文字变成方程式,用方程式解释“斯石英的变化过程”。

再让学生读最后几段,又用证明题的形式把斯石英存在与恐龙灭绝的关系表达出来。

变形后的说明文使学生茅塞顿开、眼界大开:既学了知识又看懂了文章,还认识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3、吸收其它文学形式,让说明文出彩。

文章由于目的不同,故而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吸收其它文学形式,有助于说明文的理解。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中,我适时引入了对联的形式对比罗布泊的今夕,让学生在阅读后把下联对出。只有熟悉课文才能有所获得,于是学生积极阅读,都想成为对联高手。

4、不断进行写作训练,让说明文回归。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说明文教学当然离不开写作练习。在八年级的教学中,我一直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从说明局部到说明整体,一点点地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观察——写作的模式。学期中组织年级的作文竞赛——《铁七中的玫瑰花》,并将出色作文结集成册,传阅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四、探索反思,扬鞭奋进。

现在看来,我不自觉地进行了情境教学,而且就像专家所说“先把教材吃透,吃进去再吐出来”,才能在课堂上有所创新。但是我认为,把“枯燥”变成“可爱”,把“讨厌”变成“期待”,应该只完成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转变学生的态度;把“无效”变成“有效”,把“盲目”变成“清醒”,才是帮助学生准确拿分的必经之路。

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体现出职教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语文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茶。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以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此,我就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

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求得实效。

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但我们还会经常听到语文教师们无奈地感慨:“学生怎么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都不会呢?”我们会经常看到,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特别是讲到古文,教师用上十八般武艺,讲词析句、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一细细道来,学生却听得如坠雾里,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回答仍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教学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招收的“尖子生”,许多学生在初中时代甚至在小学时代就缺乏信心,有的还被老师和同学们视为“双差生”。这些学生进入中专后,由于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厌学情绪渐浓,旷课、迟到、早退、打架、沉溺网吧的大有人在:一部分学生认为到中专来就不用学习文化课,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就行了,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入学文化课测试结果表明,现在中专生的语文水平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针对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求得实效。

从教材上讲,现代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呈多元化趋势,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大纲》,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版、提高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学校基础版、提高版的语文教材,又有各校依据大纲编写的校本教材……无论使用哪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适当降低难度,增加时代感强、适宜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淡化语法,加强综合,减少头绪,强调和注重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做好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对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不能认为那是初中教师的责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要使学生在中职学习过程中的语文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鼓励性教学策略、自主性教学策略和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是否都得到提高等方面来研究和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程度好的学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程度差的学生按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甚至依据初中教学大纲补习基础知识,最起码使这些学生的语文水平能顺利通过现代化大企业的入门考试。

二、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学校在语文教改中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认为应围绕学生的就业需要,语文教学只要能教会学生写简单的应用文,讲好较规范的普通话就足矣,于是在教学计划中对语文课时进行大刀阔斧地压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删减,只剩下单纯的应用文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内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课程性质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实用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并不是只简单教学生会写应用文,会说普通话,学习语文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人文思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思想,以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当然,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应当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任务,离开了语言教学的思想教育,难免成了架空的枯燥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企图从每一篇文章中直接抽出所谓伟大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塞给学生,一节课就让学生脱胎换骨,结果只能是舍本逐末,两头皆空。

三、体现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学以致用。

计划经济时期,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中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及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变化,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量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必须实现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重学科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训练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岗位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语文教学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来进行,树立以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又要使语文教学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观念,在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师生交流、思维启发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学校语文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选用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例文;在口语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应和所学专业所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吻合;在考试中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等等,使学生理解中职学校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语文虚、专业实”,“语文是花瓶”,“专业是饭碗的思想”。第三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演讲赛、作文比赛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受应试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都是重视教,忽视学,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一部分教师自我满足、自我封闭、不思进取,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已成为教改路上的阻力与束缚。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选择人。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也要有大的转变:即单纯的语文教学思想应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传统授课内容应结合人文精神;语文学科应结合专业各科知识的渗透;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应拓展到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及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更新观念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动力。

(二)加强学习,不断求知,提高教学技能。现代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要了解其它专业内容以做好语文与专业课的衔接,还要具备政治、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更要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只有这种又专又博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更主动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也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总结、改进,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使中职语文教学展现出新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真正学会拼音知识。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课本资源,结合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小学教材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书中插图较多,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这也是最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地方。

所以,老师在讲解拼音的过程中,可以把每个拼音都配上相应的卡通人物、动物或者风景图片等,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都可以,用这些有趣的插图来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进而联想出相应的拼音字母。比如说,在学习“z”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用一张在水中游泳的天鹅图片,让小学生通过对天鹅的观察,联想到字母“z”。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并且可以不断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色彩记忆,加强小学生的印象。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于色彩鲜明的颜色或者生动直观的图片,都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拼音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鲜明的色彩来强化小学生的记忆,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拼音字母涂色,不同的字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且让小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区分声母和韵母、单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将这些音节或字母用自己能区分的颜色涂出来,比如说蓝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韵母等。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对于强化拼音字母在孩子头脑中的印象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通过这种鲜明色彩的强烈刺激,可以让小学生深刻的记住拼音字母,区分声母韵母、单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拼音。

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单纯的只依靠老师课堂上的讲授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其它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小学生的印象。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如果有交流合作的过程,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比如说,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进行合作,或者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一部分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然后互相提问,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老师应该进行充分的把握,既不能过分的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过分的沉溺于合作学习的过程,从而忘记所要学习的知识,使课堂重心出现偏离。

4、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由于学习拼音的小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园,所以对于学校的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会对全新的环境进行观察,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室的周围或者较为显眼的地方放置一些拼音的标识或图片,配以色彩鲜明的颜色,进而从视觉上加深小学生对于拼音的印象,增强小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拼音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都已经接受了很好的学前教育,熟悉韵母、生母、整体认读音节等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点已经有所掌握,这样的现状虽然给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要求小学教师通过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既要让学生乐于学习,可以学到新知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困难。

首先,小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备饱满且充实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教师不仅可以在已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自主创新,学生也可以以书本内容为基础进行自主学习,开拓了知识面。从另一个方面看,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多元化的训练,如:编儿歌、口语表达、字词、拼音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多远化、趣味性的课堂中自由的感悟、体验、实践。

再次,语文教材的版本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学性,过去的教学顺序是先教单韵母,然后教音节、复韵母和生母,最后教学生整体认读音节的编排顺序,而现在,则大胆的实现了这些知识点的有机联系,将这些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在某一篇或几篇课文中,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自主了解这些知识点,进行分辨、认识、比较和观察,总结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样的安排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思考的好习惯[1]。

二、借助儿歌加深记忆。

调查结果显示,儿歌是儿童接触最早的文学形式,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都伴随着欢快的儿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这也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由于儿歌节奏明快、语言活泼、思想单纯、内容浅显、短小精干等特点,所以更加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一学习形式,增强汉语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拼音识记的准确度和速度。

如:学生在学习声母时,可以通过以下儿歌来加强学生对声母的理解:读声母要留心,堵住气儿再发音。像个6字bbb,小猴推车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左下半圆ddd,模特表演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9字加钩ggg,机枪向上kkk,一把椅子hhh,i下加钩jjj,像个9字qqq,一个叉子xxx,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z加椅子zhzhzh,c加椅子chchch,s加椅子shshsh,大树叉儿rrr[2]。

三、依托文本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低段使用的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书写、识字、儿歌、音节、字母等组成,由于没有文本的烘托,导致这几个板块之间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实际学习起来仍然比较机械、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特殊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如:教师在教学8个声母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的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将这8个声母形容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为了躲避巫婆的迫害逃出王宫,遇到了七个小矮人,给了白雪公主很多帮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通过这样的情景,可以让原来呆板的知识点变的非常生动,调动学生耳、眼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拼音[3]。

四、联系生活提升思想。

小学低段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特点主要体现为小学教材中的拼音安排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特点,符合当下儿童的生活模式,并且含有教育意义。如:一年级有一篇课文《外面的世界》,这篇课文不仅要求学生对本文中的生字、词语熟练掌握,还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督促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关心生活中的人和事。

同时,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课文的教学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拼音字母,而是将这些课文中的拼音字母和事物、语言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语文教材和之前的传统语文教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充实,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字量1600~1800个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老师也是可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汉字课堂上进行检查,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自主识字并发现识记的方法。不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说是游戏让学生进行识记巩固。如:编儿歌、“开火车”、猜谜语等游戏是我们在课堂里常用到的,让学生眼动,口动,手动,耳动,甚至是心动,全身心投入到识字学习中。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边玩边学,边学边记。识记效果会不一样的。并上好写字课,让学生写规范的字,把字写漂亮。

根据儿童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刚刚认识的字词,一定在学习后即时复习,采取多种方式反复出现,在感官上直接让学生感知,这就需要形式的多样,全体参与,其中游戏的巧妙设计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形式。让每个人在游戏中,在语言环境中,合作学习,多次见面,“一回生,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还可采取字词接龙,开火车等,认读复习。

2、打基础,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训练学生的朗读,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我朗读示范、领着学生读等形式。最终让学生把语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是能读出感情。低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对故事尤其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象性,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接着可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就是小组相互读课文,正音和教师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是否丢字和添字。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地读读这一误区,但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活动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

3、打基础,要重视写话训练。

新课标中对小学生的说(口语交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教师可以把每一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写出来。也可以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故事会”、“最有趣的事”小演讲等说的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把所讲的故事、新闻、有趣的事写下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学校也经常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话的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或者参加活动的经过或感受写下来。如:男同学喜欢溜溜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溜溜球的外形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把溜溜球的玩法写出来。学生喜欢玩溜溜球,喜欢做这项游戏,而且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这样,一篇很好的写小物品的小短文就会跃然于纸上。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例如:《风娃娃》一课,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续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风娃娃听了小朋友的劝告,他会怎么做呢?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山行》是一篇优美的古诗。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抓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二、精读。

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三、勾画、摘录法。

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四、默读法。

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

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中专语文教学的仪论文

语文教学是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悠远历史,可以净化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门人文艺术学科。而中专学校语文课的开展却是只重技术,为了让中专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更高的要求,中专语文教学必须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根本。

(一)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专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讲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鲜明。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到归属感,听课效率很差。这些都是因为学校老师在新时代来临时,教学手法显得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跟上时代发展,使得中专语文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另外,中专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中仍然是注重技术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个人品质、内心修养的培养。这些现状让中专语文教育丢失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了。

(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积极性。

中专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一般是抱着得个学历的.态度,没有全身心投入学习,认为学习并不能对自己的现状带来改善。再加上学校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太过死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任何乐趣。中专生这种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目标,没有上进心的表现,使得中专生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技术教育都很难实现,更不用说素质教育了。要想给中专学生授以素质教育课程,就必须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

中专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弱,学习能力也较低,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能力确实差,先天条件较弱,智力比不上常人,自己又不愿意用勤奋来弥补;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一个中专生是没有可能学好知识的。对于学校来说,面对学生这样的心态,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的激励措施,让学生们认识到中专生也是可以依靠知识取得成功的。

(一)提高老师教学水平,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老师对学生来说是榜样,也是引路人。中专语文教师要想开展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对课文内容十分熟悉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将素质教育的内容穿插的教学内容中。现代的教育要平衡学生的各个方面,中专语文教育也不能只是追求技术教育,也要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老师作为引路人,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效果的关键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这种状态下知识更容易被吸收,获取知识也会更加深刻。在中专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中使用更加丰富的形式,例如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以及幻灯片等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些丰富的资源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吸收知识。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总是以为学生好为由,对好学生赞不绝口,而对成绩较差的同学就表示很不满,挑出各种错误,训斥学生。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还会产生抵触心理。中专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的训斥会伤及学生的自尊。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老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讨论、演讲、小组展示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建立监督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中专生的自制力不足,需要老师时时监督。虽然老师不能管教过严,但是对于学生的错误还是要及时发现并指出,帮助学生早日改正错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发现学生的问题,课下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多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只有学生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总之,中专语文素质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品行、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仅是要会阅读、会写作,还要会做人。中专院校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好,将素质教育完美实现。

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分析了目前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转变阅读思路以及鼓励学生把阅读引向课外等方法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有效性阅读习惯。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都是社会质疑的一个焦点。有人曾引用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当前语文教学的效果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从未停止过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和尝试。我思考后的结论是: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我列举出我身边的语文阅读课的现状以及我对阅读课现状的几点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少,我们的课本编写和教学方法基本上遵从一个原则:希望通过少数经典的范文,通过老师的分析讲解,然后期望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的文章的效果。然而最后的结果显示,效果跟老师们的预期相差很远。没有相当大的阅读量,学生很难获得足够的阅读经验。此外教材更新太慢,选入教材的一些文章已经失去了现实基础学生很难理解也缺乏趣味性。

其次,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相信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低效率的劳动。有人曾这样形容我们的语文课:“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解分析,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或是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却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的收获。”学生几年书读下来,真正算得上是生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所占比例极少。教学中,教师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等。

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应试的环境下,现在语文教学包含了太多的功利色彩,比如针对考试的练习铺天盖地。考试阅读题高度不够,难度超标,加上阅读时间有限,学生往往是囫囵吞枣,局部阅读代替整体阅读;选择判断也常是考求同思维,不考求异思维;练习和考试中也只是考阅读结果,不考阅读过程;设计的标准答案也违背了见仁见智的阅读原则,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枷锁,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那么我们该如何着手去改变呢?我想第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如下思考:

首先,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不只是为考试而读,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技巧。现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语文老师有时目光有些短浅,过分关注考试得分而忽视学生能力的训练。

我认为考试得分和阅读能力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考试能得高分的阅读能力不一定很强,有的只是掌握住考试的技巧罢了。所以平时的教学安排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能只围着考试转,而应着眼于大的目的,从学生的更长远发展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分数就会自然而然的跟着稳定提高。第二,教师要有合理的培养思路,并能认真贯彻。教学围绕考试转是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常犯的毛病。考试中哪一类题做的不好就去抓哪一类题,下一次还不好就再抓一段。从一个小的阶段来看似乎很有针对性,但如果从长远来看就有些偏差甚至顾此失彼了,因为语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部分。对于这一点,我觉得郑州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卢臻老师的思路就非常合理,有连续性。她认为一个学校可以合全语文组之力整合高中所有教材编一个语文学科教学纲要。确定高一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具体讲什么,训练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把大的任务分解到每天的课堂上。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训练都是连续的,一以贯之的。然后按着这个思路坚持走下去。

第三,我们教师必须尽快走出旧的上课模式多让学生自己来体验阅读。我曾调查过一些学生,他们大多都表示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他们觉得语文很有趣,但语文课却很枯燥。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没有自由!甚至没有思考的自由!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分析;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等的做法是非常不受学生欢迎的更别提会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了。(可能以偏概全了,见谅。)孔子云:“导而弗牵。”教师的任务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造的机会和气氛,提供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

第五,我们可以尝试这把阅读引向课外。现在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小――仅限于我们的教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合理地增加课外阅读量不但不会影响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而且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阅读量小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书店等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二第三课堂,,让书架上的图书、报刊变成学生的读文教材,让学生之间的研讨与交流代替老师的讲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以达到使学生达到关注社会、贴近时代、感悟语文的目的。

总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所承担的任务最重,所解决的问题也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自发的来改变这种状况让我们的劳动更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

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字音教学:

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

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6、教学过程:

(1)导入。

(2)整体感知。

(3)重点品读。

(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

(5)总结(4、5可对调)。

(6)布置作业。

(7)板书设计。

四、教材分析(文本解读)。

1、内容:体的把握、内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语言的品味。

2、文体:《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目标要求的是记叙文、诗歌、说明文。

3、内容的梳理: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

4、语言的品味:语音、字形、字义、句子(语文文字的运用)。

5、文意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或感染。

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对有关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教材内容及教学案例主要取自第三学段)。

五、具体教学设计及典型案例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1、依据:

常规的:根据阶段目标、单元导读等;考试的:根据阶段目标、教材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2、内容:

包括生字词要求、朗读要求以及结合教材文本得出的目标(具体用词方面可以是:理解、掌握、学会)。

3、策略:

(1)教学目标的描述无需和三维目标一一对应,需要有效整合(比如一个目标求里可以包括阶段目标和知识技能、或者是方法和情感等,即将三维目标拆开来写)。

(2)要熟悉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尤其是阅读目标)、实施建议(提高学生的什么素养,抓住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熟悉小学高年级教材、单元要求及学科知识的要求。

(4)参考教材设计前的文本分析题,可将之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关于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1、内容:

语文教学重点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语文知识。

2、确定标准:

(1)最基本的,即基本性知识。

(2)最核心的,在一篇课文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等,如一篇课文的主题思想,一句话的真实含义。

(3)最主要的,主要章节、段落、主要人物、主要线索、重要词语等。

(4)最有用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

(5)最关键的,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吗,能牵一发动全身的“那一发”,要做重点处理。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建筑工地复产复工安全生产方案(精选19篇)
    生产过程中需要协调各种要素的配合,如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以下是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生产经验分享。因春节期间我工程暂停施工,现春节已过
  • 12-28 创业计划书(精选17篇)
    创业计划应该注重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以市场为导向,让项目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下面是一些优秀企业的创业计划案例,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创业之路有所帮助。
  • 12-28 卡罗纳的说课稿(通用18篇)
    编写教案模板时需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层次结构分明、符合教学规范等要求。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今天听了李xx老师
  • 12-28 安徽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精选19篇)
    安徽是中国的工业大省,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产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安徽茶叶种类总结,供大家了解。。说道我最熟悉的人,那要数我的表弟。表弟名叫纪德阳,
  • 12-28 初中难忘的端午节(专业22篇)
    通过分析和学习优秀作文,可以提高自己写作的水平和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
  • 12-28 小升初欣赏(热门12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广受好评的优秀作文的摘录,让我们一同欣赏并思考如何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12-28 汽车s店开业活动方案(汇总16篇)
    活动方案是对活动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分工的一份指南,我们需要有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才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想要写一篇完美的活动方案吗?请参考以下几篇范文,或许
  • 12-28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汇总19篇)
    通过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团队的能力。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制定的工作方案实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工作方案的
  • 12-28 公司企划部工作总结(模板14篇)
    良好的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
  • 12-28 受戒汪曾祺读后感(热门22篇)
    读后感是对所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的结果,是对作者观点和主题的思考和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