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大全(17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9 07:09:12 作者:碧墨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大全(17篇)

制定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计划范文的分享有助于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

《加法》教学设计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1至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知道加法的含义。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幻灯片、彩笔。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放到一起。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3个红气球和一个蓝气球放到一起,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1)由气球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加深体会加法的含义。

完成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

教师出示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的图,请学生根据每一幅图说一说对应的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加法的例子。

(3)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将算式补充完整。

课堂小结。

加法。

3+1=4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与小学数学地内容相联系有很多,借助学生司空见惯地实例,并适当地加工。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地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探索新知识,提出了思考空间,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地情趣。因此,在本节课中借助气球图寻找加法,同时,从身边找加法,使加法在生活情境中渗透,注重了口语说话训练,初步渗透了加法应用题地结构,但不足之处也使我深思,既然把加法从生活情境抽象出来,也用于生活情境图,但这都浮于表象,为何不借助学生联想回归于数学地抽象,如:看到3+1=4你联想到了什么?使学生更加理解加法地含义,同时,也为学生初步解答加法应用题奠定基础。

四年级数学课《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执教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三年多的四则运算学习基础,而且对这些运算定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实质上还有过一些运用,如加法的验算(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如凑十的整数加法等。所以在这里学生运用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不是件难事。

但是,如何从大量的事实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和提升,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特别是对数的运算规律的抽象,他们还是第一次,解决时缺乏相应的策略。因此,教师应将目标定位在“经历”、“形成方法和策略”上。本节课从教学的知识点上来看,难度并不大。因为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了这些知识。

对加法的这两个运算律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体育运动会入手,通过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举例验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通过我的引导,让孩子们从思考中获得了快乐,从运用中得到了启示。

例如,在教学交换律时,我先让学生算出两个加法算式的结果,再让他们在多个算式中展开比较,从而得出: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其次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学生思维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图形表示的,有文字表示的,也有字母表示的,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能发展符号感。

最后我注意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来学习知识。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课上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独立举例是很有限的,我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是让学生能亲身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又试图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有所提升。并以此指导学生学习加法结合律。

不足的地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放手不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运算律的探究过程关注较多,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升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相对而言,在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教学上显得表面化,对为什么用符号表示,它的价值所在体现不够。

(2)学生的数学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在让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有些学生说来说说去也是说不准确。说不到两个加数或和等的词语。

(3)有些学生判断不了运算律。特别是要同时运用两个运算律的时候。学生判断不了同时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教学中注意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偏内向,反应稍慢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那部分学生的精力投入,而这一点恰恰是最能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地方。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的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时,也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4.在整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虽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加法的运算定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加法的运算律,提高学生掌握能力。学生的记忆方法过于单调,教师应在开发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属于数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

新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片断一:

师:谈话:天气渐渐凉了,我们学校又要组织大家进行冬锻炼比赛了,冬锻炼比赛有些什么项目呢?看,同学们正在紧张的训练呢。

(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参加跳绳活动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

【反思】。

从课堂的引入老师就以最贴近生活的冬季锻炼比赛为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学生提出了很多加法问题,从而很自然的进入了后面的学习。

片断二: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的什么?它们的结果怎么样?那你能用一个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吗?(等号)板书:28+17=17+28,这是一个等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个等式,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反思】。

在这样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举例、验证,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从而达到经历过程,讨论提升,归纳概括的目的。结合律的教学过程则更多的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推导,验证的一个完整过程。

新教材的目标设定及教学过程,更多的体现了动态生成,寓数学思考,探究,发现于一体的数学活动过程,教师只有把握住了这个精髓才能去上好课,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年级数学课《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1、本节课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大课间活动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观察分析题中的信息,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活动课,学生很快投入进来,从而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因此,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17=45、17+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然后,引导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成,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符号感的意识。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我安排了不少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的结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于学生刚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3、在练习中感悟数学知识。“想想做做”第1,2题是基本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第4,5题为即将学习的简便计算作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简便运算的思考方法。

4、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多个例子,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运算律。

5、通过例题和学生举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到用字母表示规律,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在这里,学生能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但还应该让学生再说一说运算律的含义,可能学生语言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说不清楚,但不要求孩子要一字不差的把规律说出来,只要能理解就够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能将这些例子归纳起来,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吗?(引导学生概括,主要是促进学生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转化,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密。)。

学生尝试:几个数相加,可以任意将其中的两个数相加,再与其它数相加,和不变。

我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采取有意义的接受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也未尝不可。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这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这节课应该由例题引入的,但是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使用结合律使为了使计算简便的效果,我设计了两组题让学生做,分成男女生竞赛,男生做每组题的左侧题目,女生做右侧题目,等到做第三题的时候男生开始不满了:“老师,我们的题难的了,算的时候都得用笔算,而他们女生的题直接口算就能得出结果了”,于是我赶紧调整预设,让女生完成第三组题的左侧题目,男生完成右侧题目,从而也让男女生互相体验一下因为计算顺序不同而导致计算起来难易度也不同。这三组题的安排是这样的:1.(78+34)+6678+(34+66)。

2.(129+45)+155。

129+(45+155)。

3.(3185+497)+5033185+(497+503)。

通过这种竞赛的形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简便计算为我们的'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于是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渴望,所以,在正式进入新知的时候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要将后两个家数先结合起来,目的是要干什么?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知道我们之所以要这样算,是要凑整,使得计算起来更简便,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记住了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但是,本节课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前面安排学生探索新知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很多加强训练的习题没有能够在本节课完成,课后还设计了一道奥数题让学生计算,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只能作罢!在二班讲这节课是第二节,所以我注意在时间方面把控课堂,得出结合律的定义之后就开始检测和应用,因此二班做的练习相对五班的同学来说要多一些哦!

在教学本节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的固定思维比较严重,大多认为定义说的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就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发现第一个加数和第三个加数可以凑整也不敢往一起结合进行计算,这同时也说明我在讲授结合律的时候就只是针对结合律讲的,没有注意到要跟交换律联系,如果将两节课的知识教师先做一个处理的话,相信学生能够做到有样学样,应用自如。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前后课有联系的话,还是多做一些前后衔接的工作方便学生学习和提炼新知吧!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者:唐荣。

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板书:运算律。

简介运算律的含义:即运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1,出示例题画面,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条件并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说说列式的理由。

板书:28+17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

17+28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

3,比较两式结果,总结规律。

4,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5,比较两式异同点,明确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导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说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太多太多,为了简明表示出这一规律,我们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为a+b=b+a,明确这里的a,b分别代表两个数,等号表示"不变".

二,数学加法结合律的条件(通过例题发现规律)。

1,根据例题的条件,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各自列出算式:。

2,交流解题方法,明确算理。

(28+17)+2328+(17+23)。

由学生分别算出结果,并比较异同,明确虽然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说明这也是一种规律,由各人再举出例子试试,看这一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5,明确两规律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

1,做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说出每一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出各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说出每组题中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4,完成第5题.

四,全课总结。

1,由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及要求。

这节课我们学习加法运算中的两种运算规律,要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并明白其含义.关于学习它有什么作用,下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研究.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的教学,我有这样的想法:。

1,四年级组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引领他们去思考分析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能够易于让学生发现和理解相关知识,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1、使学生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运用意识。

2、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初步培养符号感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理解并掌握运算律,并进行运算。

主动探索法。

挂图、卡片。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玩什么?(师生做游戏进入新课)。

2、出示情景图,仔细看图,读懂图中的信息。

(1)同桌间说信息,提加法问题。

(2)展示学习成果(师相机贴出问题卡)。

(3)教师小结进入课题并板书:加法运算律。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1)学生自练,展示学习成果。(指两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展示)。

(2)说说自己的发现。(同桌交流,展示)。

(3)师小结并板书28+17=17+28。

(4)让学生举例(自练)展示教师相机板书。

2、讨论交流:

a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异同。

b这几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c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话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d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师生交流总结并板书)。

ea+b=b+a(说说字母各表示什么?)。

3、练习。

357+218(计算并验算)。

(1)出示问题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己练习,师巡视指用不同方法。

计算的同学上台板演)。

(2)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果,师板书:(28+17)+23=28+(17+23)。

交流自己的发现。

(3)出示两组算式,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用学习例1的方法总结出加法结合律,说说其中的字母及识字的含义。

四、巩固理解运算律。

卡片出示课后“想想做做”中的练习题(自练,指名说)(同桌交流,展示)。

五、总结提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说说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率都是加法运算中存在的规律,涉及到的数都是加数。加法交换率涉及到的加数只是交换了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率涉及到的加数位置不变,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和也不变。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未完成的题目板书。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在教科书第107页。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点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方位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与之前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就列式计算而言,一点都不难。但是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全面的观察。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试图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先让善于发言的学生说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说的演示给所有学生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学会用语言表述想法。在练习过程中,基础的练习,为了避免枯燥的书写,采用选一选的形式。在拓展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设计的猴子园,是想让学生感受当条件不足的时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想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数学思考:使学生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同一个问题。

3.解决问题:能根据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8、7、6加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能选择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图意,并试着探索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1.课件。

2.每四人小组各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左边右边。

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读信息。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能用数学的话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指名反馈,最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3.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要招待好它们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出示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一起读一读问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写好之后,互相说一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

(1)独立书写在纸上,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反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按方位的:8+7=15;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啊?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有15只兔子。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第一个学生说时,教师课件演示圈出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第二个学生说时,师板书:左边(8只)右边(7只)。

师: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b.按颜色的:10+5=15。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来是15只。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第一个学生说时,教师课件演示让白兔排成一队灰兔也排成一队。第二个学生说时,师板书:白兔(10只)灰兔(5只)。

最后请说对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说一说。

4.小结。

a.尝试让学生总结。

谁能把两种想法连起来都说一说啊?

b.师小结。

二.巩固深化。

1.选一选。

出示动物园门口停车场的图,课件演示:停着8辆车子(其中大巴4辆,小轿车4辆),又开来了4辆车(2辆大巴,2辆小轿车)。

师:我们首先到达的时动物园门口的停车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仔细看,接着又怎么样了?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啊?(出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请你轻声地说一说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选项:

(1)8-4=4(辆)(2)8+4=12(辆)(3)6+6=12(辆)。

师: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三种方法呢,可他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能不能帮他选一选啊?(生看算式)用手势表示,选1就伸出1个手指头,选2就伸出2个手指头,选择3就伸出3个手指头。

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选择,指名反馈。

2.动物园的“鹿园”

主要场景:11只长颈鹿,有5只站在树旁,有6只在跑。

还有:12只鸟(红色5只,黄色7只),树上有8只,其中大鸟2只,小鸟6只;天空有4只,其中大鸟1只,小鸟3只。

(1)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把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算式都写在白纸上。

(2)小组活动。

(3)选取学生的白纸反馈。让组长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a.反馈11-6=5(只)。

师:你能说说表示什么吗?同意的举手。你们厉害,这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以后才要学习呢。

b.师:那要解决一共有几只鹿的问题呢?能用什么算式表示呢?能马上说出算式吗?

师板书:6+5=11(只)5+6=11(只)。

c.反馈8+4=12(只)、5+7=12(只)。

生说,教师出示问题。

师:你们真厉害,同样的问题,又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看完鹿园,你们还想继续去看吗?那我们继续走吧。

3.动物园的“猴子园”

这是什么地方啊?你们看到了什么啊?

师:(出示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三只)真的吗?请你睁大眼睛瞧仔细了哦!播放动画,怎么用算式来表示呢。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师:看来有些时候我们想到的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像一共有几只兔子,一共有几只鸟这样的问题,而且都用了两种方法。你们都用到了什么知识啊?(数学知识,加法计算。)对,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出示课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看来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在设计和执教这一课的过程当中,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关键的。

一、在情境中自主获取信息。

二、在体验中自主发现策略。

一年级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都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了。为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例题时,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这些小客人就一定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解决问题。在基础练习中,开始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在拓展练习中,才真正放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三、在交流中重视培养习惯。

让一年级的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让他们把想法表述出来还是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树立好榜样,光有一个人会说还远远不够,在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之后还要及时模仿,这不仅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并能在表述算法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算式说表示的不同意义。这一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很重要,要使会说的学生获得被欣赏的愉悦心理体验,使会听的学生感受到会倾听的好处,使会说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合多位老师的点评,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课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不能走出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最大的遗憾。

二、练习题的设计和反馈处理有待改进。

在“猴子园”里,我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当条件不足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如何让学生明白我的意图呢?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说,我以为他们会猜,最后再由我总结:“树上到底有几只猴子,我也不知道,那么我们都不知道这树后面有几只猴子,那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可是我的学生似乎很自信,有的认为就是1只,有的认为就是2只,有的认为就是3只,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也许他们确实在猜,但是不会表达;其二,也许是我的语言误导了他们,因为我说:“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呢?谁能最快用算式表示出来?”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想出一条算式来。

加法教学设计

1、复习3的组成,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让学生来理解加法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得数是3的加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平时仔细观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把学到的应用到生活中去。

1、重点:通过实物和图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出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

2、难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加法应用题

1、苹果教具3个、香蕉教具3个、数字卡片

2、ppt课件

一、复习

1、复习3的组成(通过苹果教具演示3的组成)

2、认读3的组成(中重度学生)

前面我们学习了1+1=2,得数是2的加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得数是3的加法:板书得数是3的加法。

二、出示直观教具,学习3的加法

1、出示ppt课件:一只小猴子,再出示2只小猴子,先让学生数一数,分别标上相应的数字1和2,再让学生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标上3,告诉学生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可以通过数一数知道,我们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用1只小猴子加上2只小猴子,用加法算式可以这样表示:1+2=3,出示加法算式,讲讲算式的意思。

2、师带学生齐读算式:1+2=3

3、依次出示两只小猴,再出示一只小猴,让学生数一数,列出算式:2+1=3

4、师带学生齐读算式:2+1=3

5、师出示课件:兔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2+1=3

7、师在生活中找出物体让学生数一数,列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

8、师小结:告诉学生得数是3的加法共有两道:1+2=32+1=3(出示课件)

9、引导学生读3的加法算式

三、引导学生看图编3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请学生列式计算:1+2=3

四、巩固练习

2、填一填,连一连

3、看图写算式: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五、师小结

六、作业

1、让学生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学生给予帮助

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所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课外生活,里面蕴含着一些数学问题,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去解决。主体图的增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逐步培养,教师要为学生“用数学”创设条件,首先要多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生活素材。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要组织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

2、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正确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

4、在解决问题的具体环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含义,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书写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了解加号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强调把两部分和起来用加法。

教学难点: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一、导入:游戏(对暗号)。

5的组成师:我说1,生:我对4,1和4合起来是5。

4、3的组成。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课件)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

※1、学生观察,说一说意思(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一共有几条小鱼?(3条)。

※2、3条又是怎么来的?(边做手势边说,2条小鱼,又游来1条,合起来是3条。)。

集体做两次指名说自己说同组说。

3、你能列一个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4、教师讲解:

像这样把两条鱼和1条鱼合并起来求一共有几条鱼?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

5、说明加号的写法和读法“+”

举小手写“—+”

※6、说明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提问:2和1分别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学生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出示课件(小猴图)。

※1、观察说图意(手势: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合起来求共是多少叫做整体)。

2、列式计算。

3、说算法。

4、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看课件直接说图意列式,说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一)摆小棒(看谁的小手最灵活,和老师一起摆。)。

1、左2右1列一个加法算式。

2+1=3说算式的意思。

2、左2右2列一个加法算式。

2+2=4说算式的意思。

3、自己摆,列一个加法算式,说算式的意思。

(二)课间休息摘苹果游戏。(看谁会举手,趴桌休息。)。

(三)学生独立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51页第一题,看图说清图意(颜色、方位。)部分+部分=整。

2、2+=5+2+4。

3+=5+3=4。

3综合练习(课件展示一幅综合图)。

学生看图说话、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1=3。

生对于理解图意是很困难的,让学生边说图意,边用手势表示合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其他学生也做同样的动作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过程。但是学生一同跟做动作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厌烦。学生练习说图意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分析练习的开始。一两道题详细分析之后(说图意、列式,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符号的意思,说整个算式的意思。),学生掌握较好就可以说图意、列式,说整个算式的意思。

第二课时。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有条理说话。

一、导入。

口算练习。

二、新授。

1、出示图,引导生观察,自己说说图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说图意,求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怎样列式?

2、生边说师边板书:3+2=5。

3、还可以怎样列式?2+3=5。

4、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相。

加的结果相同)。

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在相加,得数不变。

5、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1+3=4+1=2+3=1+2=。

3+1=1+4=3+2=2+1=)。

6、摆一摆。

左边摆1个图片,右边摆2个图片,请你求出一共有几个图片?

生动手操作,列式:1+33+1。

7、说一说。

出示图片,同桌相互说图意后独立列式。

三、游戏:比比谁聪明。

(1)直接写出得数。

2+1=3+2=1+3=1+2=2+3=3+1=。

(2)看图列式。

生独立列式,个别纠正。

(3)0+5=1+0=4+=4。

(4)说一说,算一算。

(5)猜一猜,算一算。

小组合作完成,看哪组列出的算式多。

四、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理解较好,所以加法交换率自然理解。对于说图意,学生理解较好,很少出错。

第三课时。

设计思想: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减法是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并让学生能够根据数的组成进行减法计算。

1、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几种表达形式(动态飞走,静态划掉等)。

教学重点。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找准原有的总数,即被减数。

一、导人。

(一)对暗号(数的组成)。

1、4的组成:师“我出2”生:我对2,2和2组成4。

师“我出3”生:我对1,3和1组成4。

2、5的组成(二)加法复习(海里有三条鱼,游来了一条鱼,求一共有多少条小鱼)。

1、说图意、列式。

2、理解一部分+一部分=整体(与减法形成知识逆向迁移)。

二、创设情景:

1、课件演示:让学生叙述情境(海里有四条鱼,游走了一条鱼)。

2、引导学生提问题:还剩几条鱼?

3、解决问题。

问:该怎样列式?4—1。

学生答后电脑出示4-1,得几呢?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一说)。

4、引导:如果没有图,也没有学具你怎样算?(用组成)。

4可以分成1和3,4-1=3。

5、课件:小鸟图。

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算法。

6、书中图: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划一划,算一算。

5-3=4-2=5-4=。

2、计算。

比一比,看谁计算最快。

3-2=4-3=5-4=2-1=5-2=4-2=。

3、抢答:

4-1=5-2=。

4-3=5-3=(找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4、开放练习。

3-=14-=3-1=1-1=4。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书中题54页。

减法。

课后反思:从加法的意义进行逆向迁移,学生里可能对比出,现在从整体中又走了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就用减法。进行说图意练习理解减法的意义,效果较好。

第四课时。

1、知道0的含义,会计算关于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全面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培养说图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会计算0的加减法。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看图列式。

加法教学设计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112+103=215(元)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

(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加法教学设计

2.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合理性,会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4.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除课本提供的情境外,还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用水位变化、存钱取钱等问题引进有理数加法.例如:

可能出现哪些变化?请用含正、负数的算式表示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

(1)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算式“(3)(一2)=1”

后确定输赢球的个数,这是绝对值问题.。

学生应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但运算难度要以《标准》要求为准.教师在补充例题、习题时不宜在数字运算上设置障碍,当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后,随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数感的增强、计算器的引入,学生处理繁难运算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1)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活动,例如:

小明与小丽的结论相同,是偶然巧合吗?请举例说明.。

教学中,如有必要可适当补充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习题.。

文档为doc格式。

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8页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1.通过独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法:引导发现法。学法:迁移类推,探究发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36+72=53+38=98+45=654+37=全班笔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点评,请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2)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做呢?怎样列式?(板书:445+298=)。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指名汇报生1:列竖式计算。

师问:

1、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从个位)。

2、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个位向十位进1,所以十位写4)。

3、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4+2=6加上进上来的1就是7.师小结: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小小1,作用大,进位时,别忘掉。”

生2:我是笔算,

师讲解:其实书上还有一种方法:简便算法。298接近300,先算445+300=745,因为多加了2所以要把多加的2减掉。师边说边板书。

3.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师:你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算呢?

生1:用原来的竖式再计算一遍。

生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生3:(2)归纳验算方法。

验算的方法比较多:

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我们只要选择一种验算方法就可以了,通过验算我们就可以判断题目是否做对,在做题时一定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师:因为这道题是应用题所以计算完成后要写上单位,最后写上答。否则题目就没有做完。

1、完成教材p38的“做一做”。指名板演计算并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p39第5题的“啄木鸟治病”。

3、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657+299=399+470=567+305=。

师:四组笔算。

4、8题写在本子上板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45+298=743(种)。

答: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743种。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两方面的教学。

1、重视进位中的“1”的教学。

对学生来说计算并不难,可是计算的正确率却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在计算时因为忘了写进上来的“1”而导致的,这节课要连续进位,所以我就编了一个顺口溜“小小1,作用大,进位时,别忘掉。”来加强学生对这个“1”的重视,以避免因忘写“1”而导致错误。

2、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本节课看似只有一个例题,但是是连续进位加的,也就是个位和十位都要向前一位进一。而且本例题还渗透了一个简便算法的思想。把接近整百的加数按照整百去加,由于多加了,所以要减去多加的。又讲了验算,验算方法也有两种,即: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题目好算可是这些数学思想却不好讲,学生要灵活运用,困难重重。所以我就把这个简便方法提出来告诉学生,然后在练习时出几道相同类型的题,让学生去做,还好通过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一方法。最后我告诉学生计算题想取得高的正确率,不但要多练,而且检验也很重要。验算的方法多了,换一种思路去验算,那么题目就不容易出错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思想的培养很重要,只要教好了思想,那么不管题目千变万化,抓住关键,就很容易解决,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这也许就是本节课所要体现的更深一层的理念吧!

加法教学设计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教具: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记录卡等。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二、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

2、6的组成卡。

3、看图用算式记录。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2、教具制作上还应注重儿童化、形象化。

3、做练习时,应准备一俘,领幼儿做一道题,因为幼儿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4、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班健康礁尖利的物品课后思。

周一我上一节了健康活动《尖利的物品》,本次活动目标是: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这节课我共分四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因为幼儿的人数较多,怕在分组活动中出现意外,所以我只准备了一份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课堂的秩序较好。

在出示物品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这些物品的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东西是十分的熟悉的并对它们的用途也是比较了解的,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物品的用途都说出来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共同之处幼儿的回答就不太完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发现我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词汇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

幼儿对‘为什么要把尖利物品设计成这样’,不太了解,有的幼儿说“本来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因为这样好用”……因此,在我讲了以后幼儿就有了一种恍然捂的神情,感到很高兴,还不时和边上的同伴那进行交流。课堂的气氛一下字就活跃了起来。

在第二环节中主要让幼儿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一些体会。幼儿都积极的说了一些自己使用过的尖利的物品。有剪刀、针、图钉、牙签、头针、钉子等,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伤害事故,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解受伤的原因。

最后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小结,把幼儿的讲述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加法教学设计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2+1=33+0=3

3—1=23-2=13—0=3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开完家长会后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体验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样文,为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 12-29 组织工作生活会发言稿(精选17篇)
    发言稿的撰写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拟定提纲等方式进行充分准备。发言稿的范文是演讲者在演讲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成果。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民主评议活动、机关
  • 12-29 小学校长开学典礼的致辞(精选16篇)
    开学典礼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凝聚了师生们共同的期望和祝福。接下来是一些来自各个学校的开学典礼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平安
  • 12-29 家长会历史委员发言稿(专业18篇)
    通过家长会,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辅导和支持。以下是家长会的成功案例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尊敬的各位家长,同学们
  • 12-29 一个学习委员的述职报告(通用22篇)
    述职报告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成果和表现的详细总结和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述职报告范文,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这段时间里,就我个人而言,能力得到了锻炼,而能
  • 12-29 父亲在婚礼上的讲话稿范文(23篇)
    讲话稿的写作需要注意结构合理、语言得体,并且要与观众产生良好的互动和共鸣。以下是一些著名演讲家的讲话稿范文,希望可以激发大家的灵感,提高演讲的水平。
  • 12-29 往来会计自我总结(模板21篇)
    自我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和成长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自我总
  • 12-29 基督山伯爵的读书心得(汇总18篇)
    读书心得是对读者在阅读一本书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对书中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同一本书进
  • 12-29 临时兼职个人简历(模板20篇)
    个人简历应精心设计和格式化,以提高可读性和专业性,并使其更加符合行业和职位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将分享一些行业内顶尖人士的个人简历范文,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 12-29 冷酷仙境读后感(优质18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分享,互相借鉴和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家乡是花园,有芬芳的花香;家乡是森林,有绿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