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汇总12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汇总12篇)

时间:2024-01-01 18:57:10 作者:字海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汇总12篇)

一年级教学计划的编写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希望一年级教师们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情境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的:

1、巩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

2、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

2、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2、第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3、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找规律。

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

五、课堂小结。

六、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3+4=7–1=2+2=4–3=。

7–2=6–0=6–3=0+4=。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6周教案

周次七课次1。

授课课题练习五。

教学。

基本内容教材第46-47页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计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3)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2、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3、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4、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3)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4)根据图上画的,你还能提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5)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5、第5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七课次2。

授课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

基本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8-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计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

(2)引导列式: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小结。

4、完成第3题。

5、完成第4题。

6、完成第5题。

7、完成第6题。

8、完成第7题。(机动)。

学生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导书写格式。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七课次3。

授课课题6、7减几。

教学。

基本内容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计一、引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2、开火车。

二、展开。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

2、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8)教师小结。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5、完成第5题。

6、完成第6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七课次4。

授课课题练习六。

教学。

基本内容教材第52-53页第1-8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新课标第一网。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计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2题。

(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

2、完成第3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

(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

(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

3、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

4、完成第5、6题。

5、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4)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再进行汇报交流。

(5)师:看了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第8题。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

(3)猜一猜:1号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

(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3号盒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七课次5。

授课课题得数是8的加法与8减几。

教学。

基本内容教材第54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4-5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与8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2、让学生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计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口算卡片出示)。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有3个在岸边,一共有8个小朋友。

(3)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板书:5+3=8。

看到这个算式,你马上想起来哪个算式了呢?

板书:3+5=8。

齐读算式。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3=5。

如果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岸边的有3个,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几个,你会求吗?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5=3。

(7)仔细观察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学“试一试”。

(2)看到这个加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加法算式吗?

(3)如果知道了总数,你能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4)看到这个减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减法算式吗?

(5)齐读四道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5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板书:一个整体)。

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平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是()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

(3)学习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2份)。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变式练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3)变式练习:

2只小猴分6个桃:

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其。

中的1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二、巩固练习,融会贯通。

1.说一说。(想想做做1)。

自主练习,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2.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

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平台。)。

3.涂一涂。(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与应用平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4.比较,发现不同点。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同学回答。

3.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独立完成后核对。

4.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实验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实验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实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两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再次体验到,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这种颜色棋子的个数有关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设计意图:在亲身实验的基础上,认识盒子中放棋子的情况和摸棋子结果的关系。)。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义,学会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16。

张小华13。

吴力军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65%。

60100=6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

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只是初步接触,局限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要求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语如: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来展开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摸球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又符合《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动手实践的成功感,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原有的知识要求不高,所以我认为对本班学生认知度来说并不难。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判断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较好地判断不确定性事件。

教学准备:

教具: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球的袋子。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老师与学生共同玩猜拳,初步体会游戏中的可能性。

相关范文推荐
  • 01-01 冬残奥会中国队枚奖牌收官心得(实用15篇)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东道主中国队在北
  • 01-01 常用倡议书(优质21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和风格作品的写作特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本作品,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 01-01 房产销售员销售年度工作总结大全(21篇)
    销售工作总结可以为公司制定下一阶段的销售策略和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下是一些关于销售工作总结的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大家可以参考借鉴,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
  • 01-01 学生作业承诺书大全(20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章类型的写作要点和技巧。范文范本5:接下来是一篇关于国际合作的范文范本,展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 01-01 村幼儿园工作计划秋季(汇总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幼儿园管理和教育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以
  • 01-01 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汇总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七月一日这个光荣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全国各族人
  • 01-01 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通用15篇)
    编写一年级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实践。下面是一些多年来备课经验总结的一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自从金老师接到上课使
  • 01-01 二手车的交易协议书(优秀18篇)
    在法律层面上,合同协议是保障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想要一份专业合同协议的范本吗?以下是一些通用合同文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联系电话:___________
  • 01-01 会计师实习心得(专业17篇)
    实习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过编辑整理的实习心得范文,内容全面、观点独到,希望对大家的实习写作有所启发。2020xx年底经过
  • 01-01 我学会了坚持小学(模板17篇)
    优秀作文要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文章的观点和结论得以有力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人的一生便如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