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3篇)

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3篇)

时间:2024-01-08 05:24:47 作者:HT书生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3篇)

事迹材料是对个人或团体在某一特定事件或活动中表现和成就进行描述和评价的一种材料,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个人或团体的努力和成果。我们应该收集和整理一些事迹材料了吧。请大家阅读以下事迹材料的范文,相信它们会给大家带来新的触动和思考。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x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里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x乡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比比皆是如今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当来到x镇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xx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xx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目录。

大家好!我叫,是xx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的医生。我汇报的题目是《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十三年前,作为医院内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之一,我被安排到宁养院工作。许多同事感到惋惜,觉得宁养院工作无法发挥专业优势,我也犹豫徘徊。宁养院是免费为晚期患者提供居家治疗、护理指导和生命伦理照顾的医疗服务机构。晚期患者那种痛苦绝望的表情令我不断反思: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如果生命已经无法挽救,我们仍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让他们享有生命最后的尊严。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一工作。

宁养院接触的都是晚期患者,被疾病折磨得身心疲惫。医护人员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句无心的话语,都可能对他们的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作为宁养院的医生,除了用自己的专业为患者解除痛苦外,还用爱心、同情心去感受、倾听、陪伴患者,让他们安详地度过最后时光。

是年过六旬的乳腺癌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剧烈的疼痛使她无法入眠,胸前的伤口更令她无法走出家门,左邻右舍都不敢靠近她,亲人也渐渐疏远她,只有儿子陈先生每天过来照顾一下她。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宁养院的医务人员,三次探访情景。

第一次上门探访,还没有走到她家门口,陈先生便拦住我们说:“医生,还是不要进去了吧,我把我妈的病历资料拿给你们看,好吗?”看着我们疑惑的表情,陈先生立即解释:“我妈妈……我怕会吓着你们。”我给了他一个安慰的眼神,“不要紧,我们是医生。”

走近房间,我立刻明白了陈先生为什么不敢让我们进去:空气中弥漫着的异味,确实让人难以靠近。带着厚厚的口罩,我们仍然觉得无法忍受。走到床边,只见她皱着眉头,疼痛使她的面部已经变形,胸前的伤口布满黑葡萄样的结节,上面还附着大量白色脓苔……。她目光冷漠地看着我们,我轻轻地握住手,温和地说:“,我们是医生护士,看您来了!”目光稍为放柔了一些。

一声简单谢谢,令我思绪万千,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晚期患者,他们多么希望得到关爱和呵护呀,敬畏生命是医生天职,我有责任让这些患者有尊严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第二次探访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这是半月前的吗?只见她目光含笑,在家门口等着我们,脸色比先前红润了一些,房间里已经几乎闻不到异味,孙子正在她身边玩耍,媳妇也在家里照顾她。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边示意媳妇为我们泡茶。她欣喜地告诉我们:吃药后,疼痛控制得很好,饭量增加了,睡眠也好了,家人每天按我们教的办法给她换药,伤口已经不会流脓,味道也没有了,她终于又可以走出去和邻居聊天了!

像见到亲人一样,向我们讲述了她以往生活的艰辛,患病后的痛苦……也许是压抑太久了,滔滔不绝,好像要任由自己发泄个够!我们坐在一旁,轻轻地握着她的手,耐心地听着,不时给她一些鼓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终于发现了什么:“对不起,我太高兴了,说了这么多,耽误你们太多时间了!”我微笑地对她说:“没关系,我们很高兴看到你现在这么开心。”送别时,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家门。

有人说“医匠用手治病,专家用脑治病,大师用心治病,”作为一名医生,我应该追求大师的风范,心贴心地跟病人交流,让她在人生的旅途中享有更多、更美好的回忆!

第三次探访时,是几个月后。她的身体已经比较虚弱。她半躺在床上,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是表情还是很安详。看到我来,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柔和的目光闪着泪花:“谢谢,这几个月,我过得很好,很满足。”她思考了一下,又继续说:“我希望能像你们一样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但是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别人了。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了捐献角膜的报道,我希望把自己的角膜捐给别人,让我也有回报社会的机会。”

三次探访给我很多启迪,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份爱、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奉献,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十余年间,我们宁养人的足迹踏遍了大街小巷,走遍乡间小路,带着温暖,带着微笑,带着关爱,服务了6500多名患者,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安享生命最后的时光。他们中,有年事已高的老人,也有天真烂漫的孩子,病痛使他们备受折磨,贫困令家庭雪上加霜,而宁养人的陪伴,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润着他们日渐枯萎的心灵,呵护着脆弱的生命。

“看到你亲切的笑。

容,握着你温暖的双手,我感受到了世上最仁慈的心,我很安心!”患者真挚的留言,使我看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将坚守宁养院,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返回目录。

男52岁中共党员**县医院普外科医生1980年毕业于医专医疗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临床医师凭借自己娴熟的业务知识和高尚的医德在医疗战线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坚持原则,大胆抵制医疗行业不正之风。xx年以来,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有所抬头,尤其是医疗行业中的药品、器械回扣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了医护人员的名誉,玷污了白衣天使的称号,患者深恶痛绝,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此不正之风,坚持不开大方、不开不应该用的贵重药品和新特药,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负担,积极参与和推行党的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宣传党的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返回目录。

现为xx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市学科带头人。自1985年从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医院外科临床第一线工作。在27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多次荣获单位和市级“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等光荣称号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他坚持学习不动摇始终以“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为服务宗旨以院为家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不管是休息还是下夜班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信任。近几年来,主任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普外微创外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微创外科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回到医院后,他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率先在xx市开展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成人疝、小儿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等,采用这些新的手术既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约了医药费用,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切口疤痕小。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他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在xx地区确立了普外微创外科的领先地位。主任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创新研究,勇当科技兴院的急先锋。

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主任用实际行动把自己锻造成xx地区的名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

返回目录。

张xx先进事迹报告会已经过去近半月,但是张老的大爱精神仍然不断地被感动着我。

一、大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华五千年年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释道”(儒——儒学;释——佛学;道——道学)三大教义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起到主要的支配地位。我国古代历来就有“儒学治国、道学治身、佛学治心”的说法。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为后人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道德经中有句流传至今的。

名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可解释为“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那也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美得极致就是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道家学派的另外一名代表人物——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在他的《逍遥游》秋水篇中,论述到“大音希声,大爱无痕”。这既是庄子朴素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也是道教仁爱的期待和最高境界。

大爱就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大爱是无私的、是尊重宽容他人的,付出的爱不会带来任何束缚和压制,不求给与回报的,不会让对方感觉到的。——这就是我听完张医生报告会的最大感受以及个人对张老的最大敬仰。

张主任在超过半个世纪中,用她崇高的医德仁心、积极的开拓进取、高昂的敬业爱岗热情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化做了对这八古语的最好诠释。

二、大爱就在人性。

人的爱有很多种。我认为大爱就是人性。

从张老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种爱:

1、人民的爱:张老发自内心的爱心,对人民群众疾患的震撼、痛心、爱心、关怀、悲悯、恻隐;与医疗工作中,张老视患者为亲人,人民群众的疾苦就是自己的疾苦,在不断钻研专业技术的同时,不怕累、不怕苦,不怕但风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2、事业的爱:热爱工作,脚踏实地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奋斗。“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是张老医疗事业最好的写照。曾多少时,挣钱成为一些医生的唯一奋斗目标,但是从张老这里,我看到一个普通医疗工作者为自己事业无私风险和积极进取的典范。

3、家庭的爱:舍小家,为人民,但是点滴小事,哪怕生活琐事,无不闪耀着作为一个女人,对爱人、家庭的爱和牵挂。张老的日志中的一段话:“1997年,历经病痛折磨的他走完了人生旅程,此后我下班后就没有必要急切回家,因为没有令我牵挂的人等着回去看。”言语之平淡,却能让我七尺男儿潸然泪下。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张老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医疗工作者,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张老内心中对爱人深厚的爱情,对家庭的热爱,对美好感情的珍惜,以及一丝淡淡的悲伤和遗憾。

4、无私的爱。张老一生未育,但却是很多心中敬重的“张妈妈”。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医生还是患者、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在普通患者,还是宁养院正在渡过生命最后时光的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张老一视同仁,全身心投入。拒收红包,免费做义工,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到祖国医疗事业中。

张老的大爱和风险,贯穿自己的一生。如果不是医院组织这场“张先进实际报告会”,我真的不知道在我们粤北人民医院,有这样以为德高望重的医生,在专业上让我们敬佩,在人格上让我们敬仰!

人民的爱、事业的爱、家庭的爱,无私的爱——这就是大爱,真正的“大音希声,大爱无痕”!

三、医疗工作人员的大爱。

我认真地看完了张老qq空间中的70多篇原创文章,张老的感人事迹我想无需重复赘述。我也在思考,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张老的大爱何处而来。

1、爱心。站在医生的岗位上,自然能看到很多患者的痛苦和悲伤,和我们现在一些年青医生早就拜托了最初的爱心和责任,变得麻木不仁相比,张老永远怀揣一颗爱心,是真正的医者仁心。1976年目睹市区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十多名大面积烧伤别人短时间陆续赶到,血肉模糊地躺了一地。多名重伤员还没有等医生披挂上阵,就相继停止了呼吸。这一惨烈的场景让救治组骨干张干到万分的震撼和痛心。事情过去之后,张老开始从烧伤、麻醉、重症监护室(icu)不断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我相信瓦斯爆炸时间已经成为张老人生一个重要的起点。如果不是有崇高的爱心,只是做了抢救工作,我相信这不会是。

2、承诺。承诺是最容易许下,同时又是最难实现的。特别是超过半个世纪的承诺,更让人感叹和敬仰。针对很多人认为义工工作随意性比较大,没有责任的情况,张老在qq日志中写道“我认为做义工也是一种承诺,既然承诺了就有一种责任,不能随意,必须遵守既定的机率”。她说到做到,近三年的义工时光,她严格按照排班准时出勤,风雨无阻。——这,是责任的承诺。去年东的一个雨夜,瘫痪在床的小李的导尿管阻塞,以至膀胱急胀、痛苦难忍。家属打电话到几家医院,诊所,无人愿意出诊。无奈之下,家属拨通了张老电话。那个漆黑、寒风的夜晚,一个70多岁的老人,打着雨伞,摸黑在城中村转了好几圈,大声呼许久,才找到小李的住处。——这,是爱心的承诺。1968年,在下乡行医的一个初冬的夜晚,一个少年由于急性腹膜炎发作,被送到她面前。当时夜也渐深,如果徒步到数十里的坪石镇,再辗转火车到市区的医院,脆弱的生命恐怕就此消失。但是如果在连手术室都没有的地方,去开腹探查和做手术,治不好怎么办?出了问题怎么办?面对乡亲的信任目光,张老不再犹豫,立即铺开手术,在微弱的手电灯光下,探查出是伤寒引起的肠穿孔!张老立即和助手实行肠切除吻合术,一个年轻的生命保住了!——这,是人性的承诺。

3、进取。在工作上,张老常常提醒自己“生活上要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知识上要永不知足”,并且立下“每年至少开展一项新技术”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医疗。简陋的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同行的不理解……拦路虎一个接一个。如果不是张老爱心的驱动,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去迎接那么多挑战、挫折和失败。张老和同事们一起,涉猎普外、麻醉、烧伤、重症医疗、临终关怀等多个医学领域,是粤北地区烧伤、麻醉、icu专业的开拓者。担任科主任期间,引领全科开展新技术项目三十多项、科研立项十一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成绩后面是张老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和进取!

4、奉献。60多年来,张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行奉献。张老55岁退休,然后继续返聘,直到72岁被查出有高血压等老年病,因为担心在临床工作中出差错,出于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张老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这份寄托毕生爱心与梦想的医疗行业。闲不住的张老很快又在我院“宁养院”做起了义工,分文不取。而且主动钻研新的岗位所需技能,只要患者有需要,张老第一个出现,无论是何时何地。即使在家,已经有两年多网龄的她,依然安坐台灯下,用五笔输入法,通过qq与亲人、朋友、同事,以及学生晚辈聊天叙旧、砥砺思想,写随笔、记日志、谈工作、说人生、析难题。每周还会抽半天时间到心内科为出院病人做电话随访。对于晚景规划,张老还有很多设想,但是无不出自他人只需。

爱心已经是张老融入到张老的生活、事业和行为中,张老的自律责任和信守承诺已经成为人生的灯塔,进取让张老取得辉煌的事业成绩,奉献又成为张老的习惯和自然。在张老身上,让我们看到大爱,看到人性的光辉!

四、在医疗信息化中实现大爱。

现阶段,医疗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矛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的匮乏和部分医疗工作者“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泛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例如当前,“三长一短”(就诊前挂号候诊时间长、就诊中化验检查时间长、就诊后收费取药时间长,而就诊时间短)在我国医院中普遍存在。

我院信息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院领导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思想将是我们信息化发展的中心思路。

虽然我们的工作性质并不直接面向患者,但是我们的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医疗和管理。在我们的岗位上,我们坚持“四个最”和“三个一切”:

第一、最短的住院日。如何缩短病人住院日,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用最短的住院日来解决病人的痛苦。

第二、最合理的医疗消费。就是让病人少花钱、花小钱治好病,这是医生本事和能力的一种体现。

第三,最佳的医疗服务。任何患者从就诊、住院、出院到院后康复,都希望得到医院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

第四,最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建好、管好医院,我们从抓。

规章制度。

入手,以抓数质量、效益为重点,坚持从严治院、科技兴院、质量建院、勤俭办院的思路,使医院一年一个新台阶。

金奖银奖不如病人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医疗优质服务永无止境,我们要把“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举措继续引向深入,使粤北人民医院这块“牌子”在医疗行业能真正成为一个令人信赖的品牌,不负我们百年老院的声誉。

工作不分内外,为病人服务也不论岗位。我们医疗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医疗服务。我们决心以张医生为榜样,大爱大善,从患者开始,投身到工作中,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对人民的爱、事业的爱、家庭的爱和无私奉献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张老的精神将一直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进!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20xx年中,王扎根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说。

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王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岁的芦苏云说起王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xx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xx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页页费用,使她声名远播,就连余姚、陈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王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她还不是一个好医生。她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

妇产科是岭南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全年门诊收入占卫生院总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经王诊治的妇科疾病和儿童常见病有上万人次,接生的新生儿超过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差错。一次,一名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时,产妇突然全身抽搐,几近昏迷。王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产时子痫症发作,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她采措紧急措施为产妇解惊解压,四五分钟后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产妇家属感激涕零,特地买来一袋苹果表示谢意,被她婉言谢绝了。王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每次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了验血、b超、尿液等检查后显示均正常。病人家属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碍,就要回家。王反复劝说留院观察,之后又给他量了血压,显示80/40mmhg,经综合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脏损伤,急送市中医院,ct显示结果是肠道破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病人经医治后重获健康,那是王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工作为重家庭为轻。

王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

1989年3月22日,王预产期到了,当时在岭南卫生院待产的孕产妇还有四个,卫生院又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王心里放不下她们,没有去住院待产,当她挺着大肚子刚为一名前来流产的妇女做好手术,就感到不适,发现羊水已经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坚持为等候门诊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驶往市妇保院的急送车。还好,女儿顺利出生了。

她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和她住在医院里,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女儿,王只好雇了个保姆平时照看着。等到女儿到百官读初中了,王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她,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女儿。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说起母亲对她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王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结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却因她的缺席让全家人十分不悦。当时,她正在配合岭南乡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放环,“因为岭南乡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师,如果我走了就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于是,王选择留下来工作,没有去参加弟弟的婚礼,最终,父母不理解,弟弟无法接受,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她的心头之憾。

内强管理外树形象。

在担任岭南乡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近时间里,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的30万元提高到了和的100余万元。岭南乡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她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外树形像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卫生院从未发生医疗纠纷、投诉、上诉等事件,,以满分的优异评议成绩在岭南乡基层单位(窗口)行风评议中获第一名,并被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围绕“落实医改、提高服务、提升行风、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实践载体,深入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她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农村,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岭南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岭南乡卫生院原来十分简陋,卫生设施十分缺乏。为改善山区群众就医环境,加快岭南乡卫生事业的发展,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在她的努力下,总投入170多万元,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于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她还对覆卮和下许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全面装修,新购了b超、尿分析仪和心电图等一批先进医疗仪器,极大地改善了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和就医设备,提高了临床诊疗工作效益。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王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和人才梯队建设,招考3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来院,充实医疗卫生力量。同时,内强素质抓培训,全院中青年医务人员都进行了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进修,为卫生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她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她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她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山区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山区需要王这样的好医生。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

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脸部感觉舒服多了,因为不好意思麻烦笔者,她自己找周医生又开了中药,还一直在吃呢。为了美她打算坚持吃一段时间中药,最重要的是她从周医生那里懂得一个道理,像她这样的皮肤毛病更多的需要内调而非外治。这以后遇到难缠的问题都喜欢让病人找周医生,他都是只开五剂中药先吃吃看,这句话已成了他谦虚待人的口头禅。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用检查的就不检查。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就让家人将饭送到单位,简单吃点再接着看病人。因为有很多病人很多来自农村,难得上来看病,不忍心让病人等太久。即使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就到医院来上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生病也不能分节假日,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周医生满满的责任心和爱心。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王玲同志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解放军第17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玲同志从护士、医师到主任医师,她行医30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爱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血液病,人们往往谈之色变,得了血液病的患者,更是显得焦虑和不安,恐惧和无奈。王玲同志把病人当亲人,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至精诚的真谛。

两年前,王玲主任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为不影响工作,她坚持等到春节前病人少了才做手术。按常规,手术后2-3星期才能下床走动,可是王玲主任心里惦记着她的病人,手术后第4天,就让护士用轮椅推着去血液科查看病人。有位患者说,他几天没看到王主任了,正觉心里有点不安,没想到王主任自己的身体还没好,就来看我们。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王主任,许多病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血液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曾让许多患者望之生畏。但在血液科,许多病人都在问医生同样一个问题,听说化疗会让人恶心、呕吐,痛苦得死去活来,我怎么没有感到不舒服?原来这里倾注了王玲主任的眷眷真情。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王玲主任对每一位病人,都做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液体量的多少,各种液体之间的顺序,时间的安排,副作用的预防等等,关怀得无微不至。

王玲主任总是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医药费,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化疗和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大多数都十分昂贵,骨髓移植更是动则以十万计算。来血液科的许多病人都是被疾病折腾的一贫如洗,有的病人卖粮食、卖猪凑钱来治疗,但这些钱,有时还不够做一次治疗费用。医疗费,竟成了许多血液病患者求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王玲主任为病人节省医药费可谓花尽心思,绞尽脑汁。

王玲主任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有一个病人合并高血压,本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很多,考虑到病人经济条件,王主任几乎比较了所有的降压药物,还是不放心,当她在互联网上,查到另一种国产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因为这种药物效果非常好,而且每天只花几毛钱!

感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王玲主任为患者倾注的热情,付出的心血,病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许多人都要找一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可是,他们送出的“红包”或礼物,都无一例外遭到王玲主任的谢绝。

1997年3月的一天,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位农民,带着他14岁患白血病的儿子,慕名找到王玲主任,王主任热情接待了这对父子。怀着希望得到王玲主任特别关照的心,这位农民见左右无人,便偷偷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到她的口袋。看着老人憨厚的样子和充满期待的目光,王玲主任实在不忍心当面将“红包”退回。安顿好病人后,她立即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院时还差800元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王玲主任知道后,主动掏出1000元塞在老人的手里。老人临走时含着热泪对她说:“王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面对患者,王玲主任永远保持着那亲人般的笑脸,但面对那些药品和器械推销商,她的表情却总是非常严肃:“我们需要你的产品,会与你们联系的,请不要影响我们治疗病人的时间”,她先是婉言谢绝,后来她干脆在门上贴上“医药代表,谢绝入内”。

王玲主任从护理员、到主任医师,从初中文化,到医学博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艰辛,不懈地向医学科学高峰冲击,因为她坚持认为,医生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苦,就不是好医生。

王玲主任从医之始,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卫生员,30多年后的今天,王玲主任成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是什么力量让她一路这么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功?如果说病人的需要,是王玲主任爱上医疗事业的初衷的话,那么,患者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的眼神,则是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动力。

王玲主任1977年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85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从她上大学到获博士学位时隔20xx年,这20xx年间,她既要负责临床工作,又要为考硕、考博做准备,付出的努力与心血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1971年,王玲在广州军区第165医院的烧伤科做护士,在进行烧伤人造皮肤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试验不同中草药的镇痛效果,她先后在自己的腿上制造了十多个创面,亲自体验止痛效果。

取得博士学位后,王玲回到了当时的广州军区第177医院工作,作为医院第一位博士,她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高学历,而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医院的老主任、老专家请教,不断接受新知识,积极进行科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血液病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在孜孜不倦学习的同时,王玲还非常重视科室医生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她为全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给科室的医生上课,把自己潜心总结出来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科里的医生。

在王玲主任的书架上,有一本发黄了的硬皮本,上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名人名句。从上小学起,她最爱读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牛虻》和《欧阳海之歌》。

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玲30多年如一日,忠诚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这并非偶然的。

1951年12月,王玲出生于军人家庭,有4兄妹,王玲排行第二。王玲父亲是典型的军人性格,对子女就象对待战士一样严格。王玲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在烈士们子女中间,耳濡目染,很多烈士的英雄故事给王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王玲一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就象发生在昨天。

入伍后,读书成了王玲军营生活的重要部分,至今她仍然保存着一个当年的读书笔记,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记满了一些名人名言和革命党人精彩的章节。这些读书笔记一直记到她上军校之后,因学习紧张而作罢。

王玲主任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医院有事,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她的时间表上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没有节假日。因忙于医疗工作,她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今年已54岁了,一直未成家,为了“大家”舍“小家”,她始终无怨无悔。一位和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她因为病人而错过了组建家庭的最佳年龄,事业就成了她的伴侣,科室就成了她的家,病人就是她的亲友。”

王玲主任用自己的真情,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良好形象。她所带领的血液科曾被广州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式先进集体”,她本人曾被评为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省、市“三八红旗手”,xx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被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xx年3月被广东省卫生厅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xx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xx年7月被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荣获白求恩奖章。

妇产科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

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科室领导与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也成长了很多,在为人处事方面变得更加得体,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慌乱,而在自己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今年过的非常充实而且有意义,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基本上掌握了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的掌握了专科知识和操作,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张,广泛的涉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在工作上,我积极配合领导和同事,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及年资深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待患者能文明礼貌的服务,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积极和患者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以便让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

文档为doc格式。

妇科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

秀兰,女,简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医二十多年来,每一个日夜,都是对她的考验;每一个家属的笑容,都是对她的安慰;每一声新生儿响亮的啼哭,都是给她最好的礼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她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1993年到医院工作至今已26个年头,9503个日日夜夜,13684320个分分秒秒,她都冲刺在临床工作一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96年6月至12月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2005年3月至9月于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2008年1月至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片区进修学习,还有数不清的全国、省级、市级、院级妇产科学术会议,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

她对待每一位孕产妇,都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诊治。做好每一项体格检查,不放过每一个阳性体征,不管工作多么忙多么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回顾每一个诊疗过的病人,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登记,做好后续的追踪随访,从医疗常规及人文关怀上给予病人最大的帮助。

遇到患者及家属不解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理解相关病情变化及涉及风险,尽管声音已经沙哑,也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直到病人及家属满意离开,才能忙里偷闲上个卫生间。

从门诊病人到住院患者,她总是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积极与相关科室沟通合作,及时给予患者最合适的诊治。时刻关心着孕期的每个准妈妈,了解他们的检查情况、生活情况、饮食情况、情绪变化等等,保障孕妇和胎儿在孕期健康、安全、愉快地度过并顺利分娩。不管白天黑夜,抢救病人都是常有的事,一声呼喊,一个电话,迅速到场开展救治。身体力行为简阳市妇幼保健院危重症患者抢救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最大努力。

古人云:圣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科室的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作为妇产科的带头人,她默默承担了传、帮、带和技术把关的重任,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组织科室各种疑难危重症的抢救、带领科室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她总是无私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年轻的医者,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理论及提高实践技能,迅速成长。简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及孕产保健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有了她遮风挡雨,尽管未来还很长,我们也将继续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一起为广大患者朋友谋福利,一起为简阳市孕产事业做贡献。

身体和思想,两个同时在路上。她总教导我们要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规范简阳市孕期保健,提高简阳市孕期保健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就是她的初心。“欲事立,须是心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不忘患者。她以满腔热血奉献给简阳市孕产保健事业,为每一个脆弱的小生命保驾护航。定期下乡督导,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就是她停不下来的脚步。从2019年1月至今,她总是奔波在简阳与昭化之间,在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工作中攻坚克难,在一线工作中做好示范和指导,帮助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夯实基础,发展壮大。

作为母亲,工作繁忙,丈夫又常常在外出差,她一肩挑起了女儿教育的重担。坚持以德育人,科学施教,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女儿成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她严格自己的言行,不好的生活习惯坚决不在家中出现,让女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主动了解女儿的心事,倾听女儿的心声,与女儿无话不谈,积极引导、规范女儿的言行,让女儿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参加亲子活动和公益活动,同女儿去旅游,开阔视野,锻炼能力。2016年,女儿光荣考入了西南石油大学。

作为儿媳,家中老人的冷暖疾病及生活所需,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当天气变化第一时间提醒老人注意冷暖,添加衣物,并长期为公婆添置衣服鞋袜、柴米油盐,从不让公婆操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受到家人、同事和邻里的一致称赞。

作为妻子,丈夫在外地工作,离家较远来回不方便,再加上工作性质需长期出差,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她总是理解、支持,从无怨言。她的贤惠和支持,也得到了丈夫深情的回报,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她多次被评为医院年度优秀工作者,被简阳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简阳市卫健局评为妇幼保健健康服务先锋。再多的荣誉称号,也未曾改变她医者这颗初心。从不骄傲,从不浮躁,永不曾忘记第一次穿上白大褂那天满腔的热血及使命感。

在那个“闻艾色变”的年代,是她,完成了我院第一例艾滋病孕妇剖宫产手术。也许托起新生儿的双手有些颤抖,但那是因为爱,因为感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浙江省宁波市一名牙科医生谢静忠近日在遇见一起车祸事故时,挺身而出救伤员,骨科医生先进事迹并自告奋勇担任手术医生,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事迹受到网民广泛热议,被称为“最美牙医”。

谢静忠是宁波市鄞州口腔医院副院长,兼任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11月16日晚6点左右,谢静忠驾车行驶在宁波市机场路上,突然一辆大货车快速超过了他,跟正在前方变道的水泥罐车撞在一起,伤及正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一名女子,将她撞飞一米开外,两车驾驶员下车后神色慌张、束手无策。

谢静忠立即靠边停车,走到伤员跟前,发现是名30岁左右的女子,躺在地上已昏迷不醒,地上流淌着一大滩血,血液是从口腔里不断流出来的。根据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谢静忠初步判断这名女子受脑震荡后,牙齿将口腔磕破,导致大出血。

他叫两名司机赶紧报警和拨打120,中医医生先进事迹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120救护车迟迟不来,为了能够及时救助伤者,谢静忠当机立断,将这名女子搬到自己的车上,送到最近的宁波明州医院。

为了能够尽快赶到医院,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谢静忠加快了行车速度,选择最快捷的道路,闯了几个红灯,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这次他只花了15分钟就开到了。

到了急诊科后,值班的外科医生立即给这名女子做了紧急护理和检查,初步诊断跟谢静忠的判断基本一致,但口腔创口需马上进行清创。可口腔科没有急诊,口腔的清创跟一般的外科伤口缝补不一样,这可难倒了值班的外科医生,于是,医生建议立即转院。

谢静忠心想,转院又得要耽误一个多小时,就怕伤者情况会恶化,就对值班外科医生说,我是口腔科医生,又做过急诊,不如让我试试吧。

“那真是太好了,这就交给你了。”值班外科医生一听他就是口腔医生,医院医生先进事迹便立即吩咐准备手术。在其他医生护士的帮助下,谢静忠显示了精湛的技艺,仅半小时即将口腔创面缝合处理完毕。

随后,院方和这名女子的家属联系上了,谢静忠见这名女子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了就悄悄离开了。

但是将这名女子载到医院的途中连闯几个红灯可能要被扣分,这让谢静忠有点担忧,于是他回去后在自己的微博上讲了晚上救人的过程,这条微博在一夜之间就被转发三百多条、评论一百多条,谢静忠路见危急、挺身救人的事迹很快在网上传开了。

谈到自己救人的时候,谢静忠告诉记者,针灸科医生先进事迹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看到那名女子倒在血泊中时,我脑子第一下闪过的念头就是救人要紧,所以我将私家车当作救护车,自告奋勇给她做口腔清创,都是医生职责的本能。

有网友戏谑谢静忠给伤者做口腔清创是“非法行医”,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口腔医生只能在注册的地方行医,他注册地方是鄞州口腔医院,当时他在宁波明州医院给伤者做口腔清创就算是“非法行医”了,而且这位医生还闯红灯,真是大胆。对此,谢静忠说,闯红灯是不对的,“非法行医”也认了,但不是我大胆,而是我的职责使命,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这么做,不然我的心会不安。

更多网友对谢静忠表示了敬佩和赞誉,网友“快乐三角哈”说,社会需要正能量,谢医生的善举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树立了正面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内涵。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__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受患者、同行和学生医院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的尊敬和爱戴。___教授作为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技术改革,独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三千余例,成功率达98%。同时,在科研领域时刻把握医学科技前沿,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为推动本学科科研发展及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___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在心肌保护上,当全国范围内还在普遍使用传统心肌保护液—冷晶体液时,___教授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液—温血停跳液,并完成“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术中心肌保护实验与临床研究”,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对此并没有满足,随后又进一步改进心肌保护液成分,制备去白细胞温血停跳液,完成“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灌注对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数以万计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

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的___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发表论文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0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2009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llli(低能激光照射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___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此外,___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___教授在人工瓣膜研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优秀医生先进事迹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0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在心脏瓣膜成形方面,法教授的“自制软质二尖瓣成形环纠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设计的软质环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法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成为全国临床累积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的团队之一。法教授利用该科瓣膜成形的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类积极推广应用,并对成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远期疗效。法教授的工作受到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内科医生感人事迹教频道为此专门制作了一期题为《巨大决心》的专题报道。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和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的___教授,不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全省胸心外科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任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后,他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我省胸心外科医师专业准入制度,积极筹办《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论坛》,在进一步规范提高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搭建了我省胸心外科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我省胸心外科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他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了河南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06年)和中南六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对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尤其对河南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怠的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医学高峰,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基层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次知道王忠诚院士还是我大学三年级在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时候,那时带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神经外科界医学前辈的事迹,其中最常提起的就是王忠诚院士,在那个时候我就经常被王忠诚院士的大医品德、精湛医术、不畏艰难和坚持创新精神所打动,由此他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努力奋斗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也喜欢上了神经外科这个“万丈深渊走钢丝”的专业。

“要多为病人着想,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这是王忠诚院士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手术后,他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从事神经外科50多年来,他救回了不计其数的原本已奄奄一息、半身不遂的病人,但他常淡淡地说:“没什么,救死扶伤就是医生的天职。”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虽然王忠诚院士已经84岁高龄,但只要需要,他仍然坚持为重症疑难病人会诊,坚持在手术台前督阵,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楼层,人们几乎天天能看到这位满头银发老人穿着白大褂的身影。这份坚持来自于王忠诚院士一直以来的梦想“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2001年,王忠诚院士获得了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章”,他使中国的神经外科在世界医学之林挺起了脊梁。目前,王忠诚院士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上万例的人,至今仍是世界神经外科手术历史上5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王忠诚院士说:“如果我算是站在神经外科金字塔塔尖的话,真希望有人能超越我,而且最好是中国人!”深刻蕴藏着他对我们神经外科后辈人的期望。

王忠诚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不顾个人安危,只求抢救生命,不仅成为人所景仰的名医大家,也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将我国神经外科带上了国际医学的最高殿堂。在他的带领下,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先后为全国培养了25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许多人如今已是当地的学科带头人。王忠诚院士总是对他的学生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

医德的洗礼。“牢固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成了我学习的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自己所能解除每一个患者的病痛”是我工作的追求。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说,了解王忠诚院士的先进事迹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至关重要,他不仅为我指明了在以后学习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塑造了我的医德观念,在内心深处推动了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谨记王忠诚院士对我们后辈人的教诲,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朱,19xx年出生,男,汉族。中专文化,共产党员,19xx年起任xx县工业园区管委会xx村卫生所村医,承担着全村1200人的基本医疗、疾控、妇幼保健、慢病随访、新农合报销、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20xx年的乡村医生,于19xx年省卫生厅授予乡村医师执业证书,十八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该园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xx村是崇信县铜城工业园区最偏僻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4个自然村庄。1996年由乡村推荐,县卫生局审批在xx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自筹资金为村卫生所配备中西医诊疗设备10余件,掌握中医适宜技术10余项并广泛开展。年诊疗人次3000余人,年完成儿童免疫接种400余人次,接种率100%,结核病督导率100%,传染病防治及上报率达到98%,开展健康沙龙20余次,20xx年为辖区内1200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20xx年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把采购药品质量关,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他和许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担当,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20xx年来,他的足迹遍及xx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他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所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乡医院。在医疗工作中,朱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有的老人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他还积极配合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他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率先在村卫生所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20多次。他坚持向乡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德艺双馨是他的一贯品德。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20xx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xx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村级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他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熟练掌握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他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亲爱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袁国伟,是龙川县老隆镇卫生院的医生,我报告的题目是:《为父老乡亲治病,我甘心情愿当“傻瓜”》。

我出生在河源市龙川县山区,父亲是村里的土医生。从小受父亲影响,心想长大了我也要行医。后来我如愿考上了江西医学院,毕业后到惠州惠康医院当骨科医生,一晃8年,我刻苦钻研,服务患者,被惠州市政府评为“百佳外来工”,当年进城市当医生的梦想都实现了。可每当看到家乡人坐着长途车来找我看病时,心里就不由得咯噔一下:要是我能就近为他们治病多好啊!

xx年底,龙川县面向社会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我毅然报名参加了考试,成绩名列第三。我高兴极了,终于可以回家乡为父老乡亲治病了。然而,我的朋友们却觉得我的选择不可思议:一个从山区走到城市的医生,又从城市回到山区,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在家人和朋友一片反对声中,我谢绝了原单位的挽留,于xx年5月独自回到家乡,任龙川县附城镇卫生院院长。当时我心里藏着一个梦想:山区骨伤病人多,我回来要办一个像样的特色骨伤专科,为更多父老乡亲解除痛苦。

冷静下来后我告诉自己:回来为父老乡亲治病,是慎重的选择,也是无悔的承诺,我不能后退,要尽快寻找脱离困境的方法。于是,我找职工促膝谈心,征求意见;拜访相关部门,恳求支持;四处“化缘”,落实资金。三个月后买下了一栋总面积800平方米的小楼,简单装修后作为住院部,当年投入使用。

场地总算解决了,但是我们卫生院地处县城一隅,连摩的司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而县城中心区又有县人民医院、县保健院、县中医院三足鼎立,我们如何吸引患者,打开局面,在夹缝中求生存?根据大家的建议,结合自己专长,决定把卫生院办成以骨伤科为特色的医院。

我想办法借来一部x光机,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医院,查房、出诊、做手术,周末假日也随叫随到,还常常去患者家里回访,24小时接听患者电话。有一次连着几台手术,我实在太累了,最后一个病人刚推出去,我就在手术室里睡着了。随着一个个措施的落实,不少骨伤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附城镇卫生院的骨伤科治疗有了口碑,前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

其实我也做了不少“傻事”。xx年冬天,一位我从小认识的八旬老人,急匆匆地从几十公里外的赤光镇来找我,告诉我他35岁的孙女被倒塌的墙砸中,导致右膝关节以下严重受伤。家人把她送到一家大医院治疗,住院3个月,花费了十几万,受伤的脚是保下来了,但皮肤仍有缺损,骨头和手术嵌入的钢板依然外露,难以行走。

老人恳求我收下他孙女住院治疗。对这种病症我虽然有一定的把握,但毕竟卫生院设备和条件比较差,万一疗效不好,我怎么向老人交待?卫生院刚树立的好形象会不会受影响?于是我建议老人还是让孙女留在原来的医院。老人大约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含着泪说:“阿伟啊,我是看着你长大的,又看着你上大学,也知道你在惠州做过许多高难度的手术,我相信你。”老人的信任深深打动了我,我为自己的顾虑与胆怯而愧疚,既然回家乡为大家治病,我就应该勇当承担风险的“傻瓜”!

当天,老人的孙女被抬进了医院。3个月里,我先后给这位病人动了三次手术,再加上精心护理,病人恢复得很好,她是自己走出医院的。出院时结账,费用只有将近3万,农合报销后个人出6千多元。

我这个“傻瓜”,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爱戴。xx年,一位70岁的阿婆上山砍柴时摔伤了右髋部关节,疼痛难忍。因为家里穷,只能找民间的跌打医生敷点草药,一个多月都没见好转。她的家人慕名找来,经我细细检查,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必须尽快更换股骨头。我为阿婆治疗了半个月,她又能够走路了。不久,康复了的阿婆执意扛来一块长1.6米、宽0.6米的木牌匾,上面写着:“骨科圣手——赠袁国伟主治医师”,我收下了这份厚礼,更收获了支撑我坚守在家乡的力量!

纯朴的乡亲们大多不善言辞,有的患者手术前非要送上一个红包,有的.患者出院后带着自家种的青菜来看我,还有很多患者送上一面面锦旗,表达感激和鼓励。我总是把他们的红包交去当住院费,我总是告诉他们医生的职责就是尽心尽力帮大家治病……其实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他们康复出院,听到他们说一声“谢谢”。

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孟繁慧,女,1964年3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佳木斯大学医疗专业,本科学历。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83-1984年在依兰县医院工作,1984-1985年在依兰县妇幼保健站工作,1985-1987年黑龙江省中医学院内专班学习进修。1987至今在黑龙江省依兰县结核病防治所工作,担任门诊医生兼化验员、统计员;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任门诊主任,1994年9月至今担任结核病防治所副所长主抓业务工作;1995年至兼任依兰县卫生联合支部宣委,至依兰县卫生联合支部组委。先后获得“全国结防先进个人、省结防先进个人、省县域卫生优秀人才、市结防先进个人、县记功、”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卫生党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县“三八红旗手”。荣获“县文卫先进个人。”

“防病治病无私奉献、待病人似亲人、医德医风高尚、医术精湛娴熟”。这是依兰民众对她的真诚评价,也是她从医30年来工作的真实写照。三十年来,她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刻苦专研,全身心投入到结核病防治工作,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积极响应领导号召,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受广大患者及同志们的信任和好评。

悉心钻研,医道精神刻骨铭心。

良好的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一名结防医生必备的首要条件之一。从医以来她一方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1983年9月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县医院儿科做护理工作,参加工作之初,身为佳木斯大学毕业的她深知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匮乏,不能适应她深深热爱着的工作岗位,曾多次外出学习、参加各种知识专业的培训。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认真向老同志学习,学习头皮针技术,经自己的努力,头皮针都能一针扎上,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但由于她过敏体质,对很多的静点药品都过敏,经局党委讨论,被调入到依兰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担任门诊医生、激光室、处置室等工作。1985年,根据工作需要她被送到黑龙江省中医学院专科班学习,因学习刻苦,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她基本撑握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及胸、腹、腰穿刺等技术,特别是在哈医大二院临床内科实习半年,增强了结核病防治专业知识。使自己所学习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也真正体会到了病人的痛苦和做为临床医生责任的重大。在学习期间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年来一直从事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工作的她深刻领会和掌握科学了的诊治方法。为了适应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需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她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培训班。提高了综合医疗诊治水平。

1987年毕业后根据工作需要,她被调入到依兰县结核病防治所工作,当时结防所刚从防疫站分出,人力资源非常短缺,没有门诊医生,没有统计,没有检验员,她自己一人担多职,门诊医生、兼检验员、统计工作。新的单位、新的岗位的需要,她不得不起早贪晚学习,她到佳木斯市结核医院学习痰涂片和镜检,三天后回来开展工作,到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所参加防痨医师学习班,统计学习班,一月至三个月。为了方便患者,她观察病情24小时手机电话不关机,记得有一次夜间11:30迎兰乡的一位患者女儿打电话,说父亲大汗淋漓,腹痛问怎么办,她告诉病人家属打车赶紧把病人送到县医院经检查急腹症,阑尾炎穿孔,医院大夫说,再晚到病人将会有生命危险,事后病人和家属非常感谢。中盖项目初期,带领门诊医生,认真细致的落实工作,对选例的病人督促带药盒,不吃饭,带痰及时复诊给病人发放交通费,记得有一位愚公的病人忘领取交通费和连接药盒,她连忙追出去,把病人追回来,事后病人向卫生党委写了感谢信。

廉洁行医,关爱病人感同身受。

孟凡慧在工作中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崇尚科学,诚信服务。对待病人本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病人,给病人以亲人般的温暖。她对病人耐心、细致,理解病人疾苦,多次拒收红包,不接受病人吃请,帮助困难病人解除困难。做患者的贴心人,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除了负责门诊诊治病人工作外,她还参与病人管理、追访及下乡督导工作,为了圆满完成上述各项工作任务,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的休息。她也知道苦和累,但一想到领导对她的信任和培养,一想到身边严重的结核病疫情,一想到等待治疗的困苦的患者,一想到她在从事着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时,一切的困难都可以抛开脑后。在工作中她团结同志,凡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身作责。严格执行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规范门诊诊治程序,积极做好病人的发现,保证登记病人规范、有序的治疗,积极协调门诊部各科室的工作,努力争取各科室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省规划的各项任务指标,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使依兰县结核病防治所的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孟凡慧在实际工作中,模范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时刻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业务工作上。她给病人开的药方,总是在保障治疗质量的前提下,拣价格最便宜的;对于住院的病人,只要不影响医疗质量,她总是让其尽快出院。对待患者的和善和真心,使她赢得了患者的爱戴和赞扬。对于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她敢于抵制,敢于碰硬。一次一位外地药品推销员向他推销药品,并承诺给予回扣,她当场就把推销员撵了出去,并建议单位此后不再使用该药品经销单位的药品。她总是将工作热情溶于实际业务中,恪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认真落实国家肺结核病人相关项目的免费政策。

倾心付出,面对弱势慷慨解囊。

孟凡慧总是尽力为结核病患者解除病痛,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待病人如亲人。20冬天,家住土城子的农民王某因缴纳不起药费,从哈尔滨市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当时病人身体非常虚弱,肺上已有被结核病毒侵蚀的空洞,咳血严重。对此,孟凡慧立即征得了所领导同意,及时为患者救治,并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一个月后王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用药治疗,而患者已拿不出任何费用,陷于贫困境地的'王某在病房嚎啕大哭。得知事情原委后,孟凡慧立即联络同事们开展了捐款救助活动,先后为王某捐款1.7万元,完成了对王某的治疗。康复出院时王某握着孟凡慧的手说:“结防所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她以自己的诚心与真心感动着病人,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赢得了病人的信赖,较好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的蔓延。有一位单姓咯血患者病情严重,身体状况极度不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度想放弃治疗。孟凡慧主动与患者谈心交流,分析病情,给患者以治愈的希望,在真情关怀和鼓舞下,医患之间默契配合,经过规则治疗,该患者的肺结核成功治愈。近30年来,孟凡慧同志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着许许多多平凡且有意义的工作。

无私忘我、对待工作孜孜不倦。

结核病防治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孟凡慧始终在心里绷着这根弦。自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来,她一直工作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不管刮风下雨,班上班下节假日,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病人面前。住院病人病情经常深夜突发变化,孟凡慧只要一接到值班大夫电话,不管时间有多晚,都会立即赶到医院病房,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病人病情,直到病人病情稳定才离开。在积极医治患者的基础上,她坚持注重预防为主的防治思维,大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为了工作需要,孟凡慧结婚第三天就到市所报统计表,孩子出生不到半年她就给孩子断奶到省所参加统计、防痨医生学习班。1994年为了牢牢抓住“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大好时机,最大限度地为依兰人民防治结核病,她不得不扔下刚刚上小学的心爱的女儿,带领所内同志下乡对中小学生做结核菌素试验及村民给胸透及宣传预防;及时发现病人免费治疗。这样的吃住在乡下工作短则一周长则半个多月连着对几个乡的人们进行结核病防治。19“庆国庆大合唱”右耳突聋,但她为了迎接市所检查工作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听力不可逆转下降;后来在哈市花2万余元也未治好。在进行“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时,她母亲正患半身不随行走都很困难,正需要她这个女儿细心照顾与医治,而她把这份对亲人关爱不得不又一次的无私地分享给她的结核病人们。带领所内同志连续几周不分昼夜地为乡下的人们免费查治,把“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发挥到极致,尽全力造福依兰人民。“非典”期间带病下乡为村医培训,为了赶时间静脉点滴多数在车内进行,不惜自己安危忘我地工作。

结核病是呼吸道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近年耐药结核病人的不断增加,传染性危害更大。做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来,单位11个人也有4人被感染了肺结核,她自己也是其中一个。

在她舍己为人的精神的感召下,她所带的支部成员认真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重要精神和决议。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围绕全现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中,支部全体成员赴深入农村开展送健康到乡下活动、对结核病重灾区患者进行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先进性教育活动,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纷纷表示在本职工作中更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思想作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一些党员深入农村工作,作风严谨,常常不顾旅途劳累,放下行李就深入患者家中对病人细致周到的询诊问诊工作,详细讲解和宣传党和政府对结核病患者实行的免费政策,在当地卫生机构现场进行传帮带培训活动,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赞颂。

多年来她就是这样下基层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培训指导、下乡普查病情,为结核病人送医送药;为了病人即使在县内平时工作也是经常中午不回家,或牺牲个人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她的真诚付出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赞誉,她们纷纷送去感谢信、锦旗,这些都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有力褒奖。

医德高尚、医术水平精湛娴熟。

结核病防治所的门诊工作是一项繁重、锁碎而又平凡的工作,要想做好必需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付出巨大的耐心。从病人的发现到病人的全程治疗管理,不能有一点疏乎。病人治疗前要认真、耐心宣教,提高病人的医从性,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以保证病人的有效治疗,减少丢失和拒治现象发生,提高整体治愈率。以最大程度减少误诊、误治现象。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以致用,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对疑难病症的诊断水平,不断探讨复治涂阴及耐药病人的治疗。

自从医以来经她手的病人几乎没有出现过误诊、误治的情况,经她手的结核病人疗效十分显著或根治。积极组织及参加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采用的防治方法安全、科学、有效。认真钻研结核病防治知识、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她到省结核病医院进修半年。多年来通过下基层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把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结核病方法辐射到乡下,凭自身高尚的医德和精湛医术为依兰结核病患者送医、送药、送关心--送去光明、快乐与幸福。30多年来免费为9000多位结核病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谢绝了患者答谢的所有财物;并向患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她负责支部组织工作以来,培养发展新党员4名。20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她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不误,并把先进性教育工作与自身的业务工作机密地结合起来,使党支部的先进性教育工作受到局党委的好评,并取得了党委知识竞赛第二名,双十卷工程第三名。在年和,结核病防治所的全体党员起早贪黑,不计个人得失,经过3个多月时间,对县城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工作。2003以来,依兰县分别启动了全球基金、一轮、四轮、七轮椅项目积极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新发涂阳病人1496人,新发涂阳治愈率94%,多年来顺利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结防任务指标。年10月18日她所代表哈市参加十年规划评估,迎接省检符合率达98%,得到了省市所的认可。软件材料非常齐全,主要是日常工作就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年终进行整理装卷,使十年的材料非常齐全,对规划评估工作创造了好的条件,并被市局做为典型材料进行介绍。20国家中盖项目督导组分别于3月、4月对依兰县中盖项目进行督导,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主管副县长李继东、卫生局局长丛超,亲自接见国家、省、市领导,并由卫生局分管工作的金连玉局长向国家、省、市的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依兰县中盖项目工作得到国家中盖项目督导组肯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在她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依兰结防所业务工作连续八年获得“市结防先进集体”称号及连续四年获得“省结防先进集体”称号。

成绩的取得是党正确领导和组织培养的结果,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她将更加百倍努力工作,以最优质的服务态度,以最深的理解,最大的宽容,善待每一个患者,开拓创新,追求完美质量,感悟人生价值,把依兰县结核病防治事业做得更好,为彻底控制结核病疫情贡献毕生精力。

相关范文推荐
  • 01-08 为老党员服务的心得体会报告(通用24篇)
    党员心得体会的撰写是我们对党的事业和责任的一种认真对待和宣誓。深入总结和总结党员心得体会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 01-08 三干会讲话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绩和失误,从中学习和成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近年来,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日益巩固
  • 01-08 竞选演讲稿格式大全(21篇)
    竞选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共同的目标。然后是一些关于竞选活动的数据和统计,对于候选人的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 01-08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不足(实用18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本学年我担任xx年级的美
  • 01-08 党员群众心得体会总结(优质20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参与党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作为一名党员,在学习了改进工作作风
  • 01-08 门诊检验委托协议书(精选23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该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乙方:______
  • 01-08 禁毒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12篇)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社会实践总结,从中学习如何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 01-08 医疗中介服务合同(优质19篇)
    服务月是一个凝聚社会力量的平台,让我们团结一心,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务月组织实施方案,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吧。中介服务合同并不能
  • 01-08 林学概论心得体会(通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
  • 01-08 初三毕业晚会老师发言稿(优质16篇)
    通过写发言稿,演讲者可以在演讲之前准备充分,提前思考和整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在这份发言稿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演讲内容,能够满足各个场合的需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