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汇总17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汇总17篇)

时间:2024-01-08 10:48:02 作者:QJ墨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汇总17篇)

总结是一种梳理经验、总结规律、积累并反思知识的重要手段。以下范文仅供参考,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写作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具体表现在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

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开始《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部分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从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抓住“寻岗”这个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模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当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适应社会,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与教育过程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从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现代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1.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家门,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因开支无计划而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2.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3.择业的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变化,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特别是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为大学学习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

[2]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20xx.

[3]陈国海.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随着社会高节奏地发展,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远离了家庭和原来熟悉的环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多向受宠的心理环境。

人际交往中优势地位的丧失,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

加之学业与未来前途的渺茫带来的困惑与压力,使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两者的关系。

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

本文将在这里分析心理压力的产生,指出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心理教育简单化到教育渠道的缺失,并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正确的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试图帮助大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对位,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从根本上得不到正确的心理观念的汲取。

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看来,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基础原因。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

虽然有些高校后来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

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身份的变化,再加之自身适应性差的原因,心理与现实差距加大,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一)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

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

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

主要问题是对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引起自我评价降低,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尖锐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虚荣心。

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例: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语,出现异常行为。

该例是为了过度满足自尊心需要而导致产生虚荣心大学的案例,这种现象在大学女生中尤为常见,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面子,甚至以放弃自己诚信为代价。

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首先运用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是指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暗示和启发,使其改变原有错误的认知结构,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

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再就是要教导学生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做事,厚积薄发,不要追求虚名。

(三)进行焦虑的自我调节。

1、焦虑症自我调节从树立自信开始。

自信心缺乏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碰到困难时,往往是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的,而勇气则来源于自信心。

自信心不足就会让我们在处理事情上瞻前顾后、犹豫未定,从而给自己又添加了一层阴影。

所以说,只要我们自己自信起来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为进一步治疗焦虑症打好基础。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虑症自我调节。

我们周遭的环境紧张而刺激,当习惯于这种兴奋状态时,有谁会想象一下,假如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自己会是怎样的?过度的紧张与兴奋是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抛开一切烦恼,回归到最本我的状态中去,这样才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焦虑症自我调节更需要自我反省。

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于那些错误,越是纠结就越是困扰,以致出现恶性循环。

适当的反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焦虑症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

适当发泄可帮助焦虑症自我调节当我们烦躁不安、紧张无措时,可以选择适当发泄的方式帮助我们排解心中的痛苦。

但是,发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发泄,不要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

焦虑症自我调节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

患者首先要知道焦虑症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将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与心理、药物疗法相结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以此为治疗的出发点,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

人活在世上,难免不会处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气和,不去胡思乱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培养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xx年注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一年。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了华夏大地,牵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春节前后,湖北地区更是以每天几千例的新增病例数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生产、生活陷入停滞状态,原来计划的返校日期也不得不推迟。疫情当前,我们停课不停学,通过线上教学来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本应该在线下进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采用了线上授课的形式,每周观看一次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现代生活”公开课,并在每节课后写一篇观后感。一开始我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任务,但是当我听了第一课:现代人的心理素质之后,我对这门课的认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起初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这节课很多余,因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心理方面就算不是百分之百健康,绝对也是基本正常,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设立的必要呢?但是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我知道了心理健康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单从这个定义来看,很多人就达不到心理健康的'标准。

此外,我曾经对心理的认识还有好几个误区,但是通过这门课程,我慢慢认识到自己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太狭隘、太死板,也逐渐在学习中转变了这些错误思想。

比如,我曾经一直将心理问题与精神病在无形中画上等号,不自觉地戴上有色眼镜去评判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后来我才知道,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其实很普遍,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歧视那些有心理问题的病人,而应该去更多的了解,以便于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与他们更好地相处。

再比如说,我高三的时候,一度认为自己有些抑郁狂躁,状态非常差,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学业,但是我不敢告诉家长,因为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你压力大,别人压力也大,怎么别人就好好的?别老是什么抑郁抑郁的,少想些没用的,别看那么多阴暗的书,小小年纪看什么心理医生,有病才去看医生!”这让我一直不太敢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向他人倾诉,也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心理医生,并和他们进行一次彻底的交流。

但是进入大学后,由于部门工作和学业无法平衡,加之和室友的关系出现了一些矛盾,导致我整个人越来越抑郁,很容易就生气,回家之后和家人的关系也不太好。此外,我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生理期不规律、痛经、失眠、多梦等等,我越来越意识到可能是心理问题引发了这些问题。

直到我听了这节课后,我才认识到,心理疾病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它和生理疾病一样,也会侵蚀我们健康的躯体,只有我们正视它,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干预,才有可能痊愈,相反的,如果我们忽视它,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反而可能真的伤害到自己。

后来,在疫情逐渐好转的时候,我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市医院的心理诊室,做了一次详细的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很自然地和我聊天,询问一些相关信息,又让我摆沙盘,做一些小测验,很轻松也很舒适,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恐怖。她告诉我,这是正常现象,是因为我没有及时调整好状态,没有适应大学生活导致的,再加上离家较远,和父母的联系较少,也就导致了家庭关系的恶化。

我听从医生的建议,通过社交软件和室友们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她们的理解,又主动承担一些家务,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感谢心理健康公开课和那位心理医生,现在我和室友们的关系已经缓解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好多了。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也了解了一些调整心理状态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对心理健康这个定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我也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借助这些帮助更好地调整自我。

虽然很遗憾,没能见到心理健康课的老师,也没能在线下和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但是我通过这次的线上学习,感觉也收获了很多。

同时,这次疫情宅在家里,面对一些容易引发紧张和恐慌的消息,我也能通过学习到的方法更好地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学习生活。感谢这门课程,让我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帮助我成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综合有关调查研究结果与扫描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宏观透视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了心理问题的表现并探讨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取向,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严峻性与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人数的37.9%,因心理疾病退学的人数占病退学总人数的64.4%,并且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福建师范大学以846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9.26%,其中,学业一般的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26.21%,学业优良的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10.99%。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总体上约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总体的10%左右。从年级层次看,一般来说,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一年级学生次之,四、五年级有心理问题者最少;从性别差异看,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大学生严重;从专业特点看,似乎是所学专业的学习和竞争压力越大,发生心理障碍的人数越多。

从各个高校学生的实际表现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弱,心理素质较差,反映出的心理问题较多。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和对心理咨询的不正确认识,其中仅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笔者的研究发现,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中仅有1/3的人能意识到自己有问题,有1/4的人能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其中一些学生往往是由于自身的心理问题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被迫求助心理咨询的。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1.环境应激引发的心理不适应。

适应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大学生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引起的。这种不适应带来的心理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新生身上。第一,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学校环境对新生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新生远离家乡,过上了独立的集体生活。由于独立意识与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给大学新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这些应激一旦超过限度,便容易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分散、环境适应困难,以及烦躁、焦虑、头痛,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等症状。第二,心理角色的不适应。许多大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是学校中的学习“尖子”,有强烈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其优势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可能不再是校园中的“宠儿”或超群的佼佼者,角色的突变使他们的理想大厦开始倾斜。他们会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下降,情绪一落千丈,从此消沉、苦闷、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第三,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应试中的“连年征战”所形成的一套学习模式和方法,使刚入大学的新生对于新的学科、新的内容、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不适应,他们仍沿用已不适应的思维定势与学习模式,结果造成了学习成绩及效率的不理想但又忽视学习方法的探讨,使之在学习问题上疲于被动应付,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反应和学习疲劳现象。第四,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对大学环境和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及自我设计的理想与现实单调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差异,南、北方学生的倒位就学,饮食、语言、生活方式的差别等造成了学生对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对这些环境的应激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2.学习负担过重引起的紧张焦虑。

大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涉及范围广,内容难度大、要求高,与中学相比,学习环境与方法差别大,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重,时间紧迫感强。据北京海淀区16所大学的调查表明,每天学习时间在9~11小时的学生占30%。这种“高、强、长”的学习压力使大部分学生深感睡眠不足,从而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紧张焦虑的累积导致学习疲劳和神经官能症等症状。

3.人际关系复杂诱发的心理困惑。

大学阶段,大学生以相对独立的个体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积极尝试进行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交往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准备。大学阶段面临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等较复杂、多维的人际关系,由于大学生社会知识的缺乏和阅历的浅薄及人格的缺陷,又往往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技巧,致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4.人格缺陷引起的心理违常。

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例如:猜疑、嫉妒、偏激、冷漠孤僻、喜怒无常等。这些个性的缺陷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及自身的发展与完善,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当他们意识到自身不良的个性品质时,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表现出消极的防御反应及自我否定倾向,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以上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势严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三、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完满康强”观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新观念,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道德品质都趋于完满的状态。健康概念的发展使现代人追求一种人生最积极、更高层次的适应和更完善的自我实现,从而形成了健康的“完满康强”观。“完满康强”观是全人类的理想,是每个大学生的追求,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工作方向。随着健康观的改变,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也在发展,全面发展教育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教育,还包括心理教育,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而,高校应把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开展。

2.培训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培训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一方面使他们自觉地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使他们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现代心理卫生学认为,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起他们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更能影响学生的发展。

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心理的调适作用。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缺乏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而导致的。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自身发展中的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卫生方面知识的指导与帮助。鉴于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墙报、黑板报、校刊、书籍、广播、校园网络等宣传渠道或开展“心理卫生活动月”等活动,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身发展中的一些心理现象,唤起大学生对心理素质优化的自觉要求,掌握心理调控的基本技能,能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自身心理品质。

4.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专门的心理咨询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鉴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增多,我国许多大专院校都设立了名称不同的心理咨询机构,有的学校还安置了专门的或。通过专门的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工作,排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拢,缓解或矫治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5.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或途径。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教育的“温室效应”,使得他们经历贫乏、角色单一,独立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形成的心理问题较多。因而,学校应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接触现实生活,体味多彩的人生,进行耐挫折教育、角色训练和个性塑造,从而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坚强的自我。

6.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化。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新思路。通过对学生生活史、发展史、成长史等的系统考查,智能、人格、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查与行为分析,咨询记录等手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异常行为进行早期的预测、预防及矫治;有助于对大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许多院校实践表明,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多方面的益处,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综合模式。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严峻的,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样的,在此基础上,改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取向也是多方面的,这些取向必将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加以引导,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和谐化,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团体辅导教学活动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会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创新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堂;团队辅导;应用。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心理压力增大。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是让教育工作为学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利用团体辅导原理实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有效方法,丰富大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需求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有一定的体验。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具有活泼有趣的特点,更加关注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团体辅导形式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组织多样化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团体辅导,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明显增多。教师作为心理健康课堂的组织者,可以与更多的学生互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素材,促进课堂氛围的热闹化。团体辅导,有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就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会让课堂变得开放起来,也会让学生找到更多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

要让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在有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内容中融入团体辅导模式。让团体辅导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利用团体辅导,加强自我意识教育。

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探索,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意识,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建立健康的个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心理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我是谁”的活动,让学生说出15个“我是……”的句子,对自己进行由浅入深地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价值拍卖”游戏,假设给每位学生一定数量的金钱,向学生展示“健康”、“诚信”、“大房子”等拍卖品,让同学们竞拍,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二)利用团体辅导,促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主题活动的实施,重在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大学生成为成功的交际者。教师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戏,让一人站在高处,背对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响应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际交流过程中必备的品质,也是一项技巧。用团体活动帮助大学生改变自己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个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团体辅导,做好情绪调控。

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对其日常行为与生活快乐程度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像“番外篇”。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误会、看到两位同学在一起悄悄说话,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会没有叫我”等,当学生说出具有负面情绪的观点时,鼓励学生一起来讨论这种想法的正常性。当学生有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训练,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活动,能够让一些心理的小秘密变得公开化,促进课堂活动轻松化。

(四)利用团体辅导,调整恋爱心理。

恋爱,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正常的活动。利用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念,形成恋爱能力,有利于校园氛围的和谐化。教师可以利用“情侣间的小矛盾”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恋爱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决的方法。用课堂讨论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中的困惑,解开心结,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然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感情,能够在一段情绪中付出与宽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正常,能够减少许多校园矛盾与暴力事件。重视恋爱教育,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实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团体辅导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全体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去,拓展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给大学生传递更多有效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更能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01:115-117.[2]李雪,潘乐,魏鑫,杜冰洁.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世纪桥,20xx,02:69-7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由于网络有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和虚幻的社交环境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题材。但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盲目的迷恋网络会使情绪失控、性格扭曲,严重的会产生违法行为。如何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下面对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因素。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转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求解决的好办法。

(一)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全世界信息的联通,产生了极大的信息量,这也让互网络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同一件事网络上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让对价值观取向认识不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辨别对错,造成对事物没有客观的认知、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过激。所以,有着极大信息量和多元化价值观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很大。

(二)网络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网络与现实生活相比差异很大,网络自身存在着虚拟性,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可以在不经过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沟通,他们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实信息来进行一些虚拟性的活动。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算成熟、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容易意气用事,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这种虚拟的人群所利用,对他们蓄意煽动,将一些不开心的事扩大化,使得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发生过激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触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网络犯罪比现实生活要难以预防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让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所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减少了大学生的犯罪几率。然而,网络的虚拟性让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们随意的释放情绪、发表言论,导致法律、道德对行为的约束有所减弱,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后果。所以,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的行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网络交流对象间接性影响大学生的沟通。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情感比较丰富、性格比较敏感,在交友时比较羞涩;所以,他们在面对面交谈时会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能敞开心扉、放下顾虑的交谈,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往往不够深入透彻,没有达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网络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一些社交软件,例如微信、qq等,无需见面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进行交流,不受环境等条件约束,可以敞开心扉、随时随地的交谈,这样也能让大学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中,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产生排斥感,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

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新模式,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进行开展,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外,还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学校应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广和普及。学校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测试,研究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然后针对这种差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讲座等;同时,可以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让校园到处都充满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让大学生主动接受并重视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可以预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产生,达到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师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来快速转变教育观念。老师应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结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当前的这种网络信息社会中,学校要加倍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观”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的心理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告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社会给大学生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当今的教育目标是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优良人才,拥有和保持心理健康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从网络和书籍中获取编排问卷调查主体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网络和校园内问卷调查,基于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别对学业、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整及恢复经验经行总结,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态状况恢复调整提供借鉴依据。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辨别,这就容易受社会消极影响而形成消极心理。因此,人们称青年期这变化最激烈、最不平静的阶段为“急风暴雨的时期”。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总结已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个人的学习(学业)的忧虑困扰;第二,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包括恋爱双方情感的问题;第三,对未来的职业归属感及兴趣所在的差异;第四,深受网瘾困扰,却无法自控。所以本文力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业、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多个角度主要获取数据资料,综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现象和总结建议的内容和经验加以研究,以期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展参考。

首先,每位调查人员通过阅读来自网络和报纸书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及团队内部交流作为基础,制作调查问卷(附与最后一页)。其次,通过网络qq、微信、人人,团队成员每人询问3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统一整理,探讨分析问题。

对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人际关系处理;人生价值观择业观。

1.对个人的学习(学业)的忧虑困扰从表格的实际数据显示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得出了继续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一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然而,50%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感觉很一般,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对于在大学生涯中如何发展自我的问题,63%左右的学生侧重于综合发展,兼顾学业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过分地看重成绩,而另外37%的人侧重学习方面,大学仍以学习为主,这与个人大学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关,有些人计划大学毕业后便踏入社会谋生存求发展,而有些人则偏向于做学问,这也正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态度。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到自信乐观,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处理,但是,仍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还有小部分人选择逃避。其中,大一新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比高年级学生显得似乎更加自信乐观,更加从容,也许大一新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更小,感受到来自就业的压力远比那些即将踏入生活面临就业问题的高年级学生小,对他们来说,就业也许还有一段较遥远的距离,因此大一新生表现得更为从容。

2.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包括恋爱双方情感的问题。

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明显不同于中学时代,这从我们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有73%被采访的同学坦言师生关系远比中学时代的疏远,大部分的同学较少与老师进行沟通。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依赖他人的程度大幅下降;客观上讲,大学生活中师生的学业关系密切程度低,再加上大学老师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时间繁忙,也无暇主动找单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明显显得不够主动。因此,师生关系变得更疏远,冷淡。

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像类似情况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3.对未来的职业归属感及兴趣所在的差异。

大学生涯有4年,但今天的大学生踏进校园之后已经面临着就业,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已经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理性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未来人生目标等现实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九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计划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认为人生是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毫无人生规划,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缺乏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奋斗。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陌生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或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来自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来自繁华的大都市,或来自僻静的小村庄,当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并没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自我认同感强。这正是大学生日渐成熟的理性之所在,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不可避免。同样,幻想没有坎坷与挫折的人生、生活也是不现实的。相反,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重视挫折教育。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在中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中国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日本青少年,这与日本教育重视独立生活能力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在调查的对象中,大一新生的抗挫折能力比高年级学生要低,这与大一新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缺少挫折经验有较大关系。另外,女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对比男生要弱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女生心灵、感情更脆弱些,而男生性格方面更加阳刚、坚强,古语也早已有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尽管如此,抗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些同学具有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1.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而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显得更加重要。大学中老师不再是中学时代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结合的老师了,大学中的老师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任课老师也一般在课堂上才能见到。因此,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2.用宽容的态度与同学交往(尤其是室友)。

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3.异性之间的交往自然主动。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4.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提高学习积极自主能力。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6.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7.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们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8.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9.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11.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12.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研,从网络和书籍中获取编排问卷调查主体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网络和校园内问卷调查,基于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别对学业、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整及恢复经验经行总结。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确实存在不少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大多数能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但目前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作为社会的新团体,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泛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修订版)》(浙教宣〔20xx〕51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xx〕4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xx〕1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相结合,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心理调节、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为加强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湖州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组长,学生处分管处长、教务处分管课程处长任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职教师任组员,联合学校人事处、财务处、公共管理处单位负责人,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相关专家任顾问,负责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宏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学生处下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明知楼302,统筹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各二级学院成立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组,具体负责和实施本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院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为主要负责人,成员由学工办主任、心理辅导员、公寓辅导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互助员等组成。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坚持咨询与自助、互助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咨询与干预相结合;坚持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既要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他们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既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活动等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共性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又要加强个别心理指导与咨询,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一)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任务:根据青年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心理学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缓解心理困扰和心理压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自助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以及由此引发的危机事件,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在全院范围内努力营造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1、进一步加强领导,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学校统筹、二级学院分级管理、专业引领、行政保证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

2、探索形成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具体实施,以各学院为重点、以班级为基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制度规范、措施得当、覆盖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3、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提供政策保障;协调各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工作;定期听取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汇报;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提供人员、物质、经费保障等。

4、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统筹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与组织、宣传与推广、指导与咨询等事务。各学院负责组织和落实本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互助员等基层力量的作用。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考评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纳入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设选修、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有专门的教材,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积极推进朋辈心理互助。完善学工网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建设,内容更新及时,贴近学生需求,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

2、在课程内容上,授课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与体验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在师资队伍上,构建一支以专业心理学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定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以及可能影响大学生心理波动的热点问题,确保教学质量。

(三)认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加强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1、学校专门设置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室,负责为学生提供个别及团体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放,不断满足我校学生心理咨询的`需求。各学院成立自己的心理辅导室,处理学生心理状态管理和辅导工作。

2、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坚持发展性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方针,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3、重点加强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有效运行。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的预约、值班、咨询、档案管理等制度。坚持保密原则,按规定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和有关档案材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

4、加大咨询力度。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5、加强宣传,提高知晓率。利用新媒体推送、网站宣传、发放宣传品、课堂教学等方式,向全校学生公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服务信息。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活动体系建设。

1、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文化节”、“5·25”等主题宣传平台,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程设置,纵横覆盖,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地开展贴近学生需求,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各学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知识竞赛、论文征集、心理游园会等形式,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3、支持学生组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五)认真做好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

1、普测追踪,摸底建档。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统一规划、组织新生心理健康普测。以心理普查为基础,建立筛查、干预、追踪、监控一体化的防御体系;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建立在校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学生信息库”,对心理危机学生档案的管理以名册、档案、案例分析等形式为主进行,并做好特殊个案研究。心理普查及心理咨询结果及时统计、及时反馈,对可能形成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约请,并做好跟踪、回访工作。

2、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积极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原生家庭、学院和社会各种因素,从危机评估、危机即时干预、危机后干预的全程角度,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化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完善宿舍、班级、二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3、健全并执行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各项机制。完善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互助员培训和工作制度、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重点关注学生定期谈话制度等,完善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完善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加强对精神疾病学生康复及康复后的关注跟踪。

4、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系统。学生发生异常情况后,寝室心理互助员、班级心理委员等各级学生骨干应及时向辅导员、二级学院报告并寻求支持。学院领导、学生工作干部及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出现危机情况时要按照《湖州学院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表》立即向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报告,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地干预。各学院心理健康负责人、心理咨询人员要牢固树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意识,如发现处于危机状态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各学院要严格落实痕迹化管理。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予以重点关注,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协助监护人做好监控工作,并及时按有关规定将学生转介给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转介过程应详细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各学院对于心理障碍学生的休学、退学、复学情况详细记录并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心理评估。

6、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各学院,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重视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

1、精心配置,专兼结合。以4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建一支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聘任具有任职资格和条件的教师,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加强培训,注重研究。重视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确保每一名专职教师一年内至少参加二次省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与督导,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定期组织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全体教师、机关行政干部及其他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发展。专职教师可选择参与专业技术岗位的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讲座、心理培训、新生心理测评、团体辅导等)、心理咨询计算工作量,并给予相应报酬。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全体学生管理行政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鼓励并支持其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重点培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加大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和必要的物质经费保障。

1、按生均不低于10元标准落实全日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并列入各学院一级预算。使用上尊重本专业特性,确保专款专用。

2、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用房和场地,打造功能齐全、服务规范、运作高效的咨询服务场所。

3、扎实推动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分批建设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实现每个辅导站都有独立的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推动辅导站规范化运作。

4、加大培训力度。对新入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对既有心理辅导员每3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华侨医院心理科在对部分小学生做心理调查时,发现一些典型的儿童人格障碍个案。

a一女学生长得聪明灵秀,看见她的人都无法相信,眼前这个12岁的孩子竟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更令人难以明白的是,别人偷东西都有惴惴不安的感觉,她每次“作案”后,却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样貌。老师几乎被她气死,无论怎样严厉地批评她,她都表现得十分开心,没有半点羞耻感。另外,她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少能够静下来听课五分钟,学习成绩十分差。这孩子的智力正常,但理解潜力却时强时弱,有时老师一点就通,有时是“牛皮灯笼”怎样教也不懂。

对此,专家分析,这孩子性格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表现出冷酷、没有同情心,另外从她其它的行为看,她又缺乏自尊心、内省力、自我克制潜力,患有典型的病态人格和儿童多动症。这种病态人格是儿童人格障碍中患者最多的一种,表现为没有社会职责心、社会道德观,对人缺乏同情心,自我控制潜力差,对过错屡教不改。

b一小学6年级女生成绩不错,其父母对她要求很高,期望她能考取市内一流的中学。这女孩子也很好强,学习十分用功。但是之后她却发觉自己一些莫名的烦恼越来越多,她老是怕自己的作业本上会出现一些“反动的标语”,交作业前总是把本子里里外外都检查好几遍,甚至本子交上去后又担心是不是没写完作业,坐立不安,嘴里老是唠叨着这些小事。

对此,专家分析,这是压力太大导致的强迫型人格障碍。

c某小学五年级一男生,老师让他去锁电脑房门,他竟把电脑上所有软件都删掉了,当查出是他“干”的,他即刻就承认错误,表示必须改正。老师说,这个学生平时总是想表现自己,但几乎每次都是以“出位”让老师悲哀,老师一批评他,他即刻就认错,但一转头就犯错误。老师也不知他是故意的还是把自己保证的话忘记了,各课老师都被他伤透了脑筋,学习也越来越差。

专家分析,这个小男生患了较为严重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儿童喜欢破坏家庭设施和学校社会公物,而且故意不听话来“显示”自己的反叛性。一些缺乏母爱或父爱的不幸家庭,多出现这样的孩子,像这个小孩,母亲一生下他就和别的男人跑了,父亲常年酗酒,他从小由爷爷奶奶拉大,一些亲戚经常瞧不起他,甚至当着他的面喊他“野杂种”。爷爷奶奶也说他常撒谎,听不进大人的话。专家说,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儿童如不及时治疗,将来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华侨医院心理科肖计划教授指出,儿童人格障碍常见的还有分裂型、反社会型、抑郁型。分裂型患者经常发生幻觉和妄想,思想、感情和行为不协调。如别人关门的声音稍大,就认为是生自己的气;大家都想去看电影,自己也想去,却偏摆出一副不屑的样貌。有的小孩还老是认为周围的人在说自己坏话,没有可信任的人。反社会型的儿童患者攻击性很强,喜欢破坏家庭设施和学校社会公物,忧郁型的则敏感多疑,郁郁寡欢,自我评价十分低。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是班级中重要角色,每个班级都需要班主任来对各项事务进行总的安排,以及对细节进行周密的布置,总而言之,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平等对待学生。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毛便拧在了一起,大声地问道:“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班上鸦雀无声。我见没人答应,火上来了,生气地又问了一遍。这时,坐在最后的一位同学跑上来,迅速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而大力地在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弄得课室内尘土飞扬。这时我说:“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任造成的。”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值日。”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这位同学擦完黑板,默默的回去了。课后,我无意中听到两位学生的对话:“×××同学不做值日,老师不责罚他;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谁叫你的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案例分析。

由此可见,优生和差生即使犯同样的错误,由于教师平时对优等生的袒护,对差生的偏见,就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同的阴影。自然,学生们对老师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这是可悲的现象,是老师的偏见给造成的。要让学生还老师一个公正的认同,教师必须做到:

一、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二、应尽量发掘差生的闪光点。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案例中的这位差生,他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如果今后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给以重任,深信这位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

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自暴自弃。这是我需要补救的工作。

四、应加强老师的自身修养。韩愈先生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陶冶、感染、示范,以达到教育之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

1、为人师表。首先必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坚定的信念。要像蜡烛一样,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热献给社会;要像粉笔一样,为播种文明献出自己洁白朴素的一生。

2、热爱学生。这是班主任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教师所专门接触的是人才,而且是最年轻和最富于敏感的人才。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因此,我们不仅要爱那些思品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那些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对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以爱护和严格要求,热情地对待。总之,教师要为人师表、处事公道、奖惩得当,学生才信任,教师才有威信。

教育是植根于爱。

——转化学困生案例。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

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案例背景:

彭艳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子,可是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有矛盾,做作业时动作很快,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业片刻就可以解决完(直接抄袭答案),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她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她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事情的经过:

眼里,我可想象的到,平时为什么老师也不喜欢她的。同学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啊!

我当时就没有和她计较,下午放学,我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那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年轻人在崎岖漆黑的山路上,看不到前行的方向,也分辨不出南北西北,就在他绝望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回响:"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他不知道这声音是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是谁在跟他讲话,更不知他重复了多少遍,年轻人非常害怕,加快了脚步,心想,这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害怕。然而,那个声音仍然在坚持着,最后那声音几乎在哀求着说:"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

年轻人心里忽然觉到似乎是母亲的声音,他人心软了,心里说:捡几颗吧,也许会有用的。于是,年轻人就弯腰随便捡了几颗握在手心,奇怪的是,就在年轻人捡了石子后,前边的路似乎变得明朗了,很快年轻人在黎明前走出了山谷。趁着微微的晨光,年轻人心想,看看手里的石子到底有什么用?当他伸开握着石子的手时,他惊呆了,天哪,竟然是金灿灿的黄金。他忽然明白,原来昨天晚上的那个声音是善意的,那个声音是对我好。他开始后悔,他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多捡几颗,当他再次回头时,发现身后黑压压的大山连在一起,根本就找不到那条回去的路了。

她说:这个故事不是真的,很荒诞!

我说:“对,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是荒诞的,也许你会说,哪里有。

这样的事情呢?这个故事的主人可不是虚拟的,在社会上真实大量的存在着,不知有多少人已经一不小心成为了故事的主角。那个在山里迷路的年轻人,依靠弯腰捡起的石子走出了大山,这石子好比就是年轻人应该掌握的知识,当一个人有了知识的时候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迷失方向;这握在手中的石子就是黄金,黄金多么珍贵的东西呀!这黄金就是人生的财富,你掌握知识的多少就好比你拥有财富的多少,当一个人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的时候,那就是你拥有了一生最珍贵的财富!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还是多弯几次腰,多捡几颗石子吧,明天会有用的!

听到这里她愣住了!她不正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她说:“我爸爸没有多少知识,可是仍然可以当老板,上学到底有什么用呢?

她沉默许久,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个案分析。

绪,以温和的口吻、亲切的话语、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付出真心的情感,让她并保证下不为例。放学后,我与彭艳的家长反馈了事情的经过,争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彭艳的转变。对彭艳的教育与转变更有成效。

四、案例解析。

1、培养信心是基础。

2、师生关爱是秘诀。

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耐心与家长是关键。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耐心,能让每一次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学习习惯上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相信他会有更大进步的!

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后进生”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能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后进生”的一定不只是梦想。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把这种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中考要求,开设的学科分成了考试学科和非考试学科,从而在客观上很自然地形成了所谓的主科和副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我认为所有各科的设置都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而设定的,就主观上而言,理论上讲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的,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为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提供了广泛的铺垫,但在客观现实中,学生就会片面地认为主科是考试学科,中考中每门都占据很大的比例,马虎不得,而副科在中考中是不考的,没有什么分值,可上可不上。这样一来,在平时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表现就是副科的课堂纪律问题,往往主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存在课堂纪律问题,而副科老师,也就是一些小学科则成了课堂纪律的重灾区。那么我作为一个班级核心,班主任是对副科课堂纪律是悉心呵护,管头管脚,还是姑息迁就,听之任之。就当今教育而言,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绝对权威,对学生的错误马虎不得,必须严格管理,重拳出击;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校设置了班主任就是充当消防队的角色,哪里着火了,班主任就要冲到哪里。

(二)我所观察和经历的故事。

通了,为什么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从来没有听老师反映课堂纪律问题,他也说了心理话。美术是副科,以后初三不考试,第二,只要是因为班主任出面了,同学们以后也不敢在音乐课上破坏课堂纪律了,其实这只是因为班主任,心理并不服美术老师的教育,她自己没本事,一定要班主任帮助才能解决问题。听了这些话,我真是思绪万千。

二.案例分析和反思。

在这起事件中起到核心关键作用的是我,初一(4)班的班主任,最后,在班主任出场的情况下,表面上看一切都解决得很圆满,学生被从美术教室成功解救,英语课也上到了半节,主要人物顾政也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不犯。试想,如果这天班主任有事不在,那么下节课是不是就顺理成章的变成学生的练坐,如果学生在练坐的过程中继续吵闹,是否当天晚上全体学生就不用回家,一直坐到能保证以后安静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财富。”由此,我想到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对一个任课班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教育个体,他应该是不是依附于班主任的,发生在任课教师课堂上的事件应该由任课教师自己驾驭和解决,否则以后一旦不能及时和完全得到班主任的支援,该任课教师就没有办法再进课堂了。

我是谁?到今天为止,我一直没有想好,作为班主任,那天我该不该充当救世主,走进美术室,帮助美术老师解围,同时在全班树立她的威信。但从那以后,每次我班学生上到美术课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地、不自觉地溜达到美术教室的后门,不断地向里面惶惶不安的张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在这种环境下,要想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可以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教育部门以及各个大学领导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这一问题。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约束,许多大学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始终比较小。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

为了更好的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尽快的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个大学必须要首先准确的了解并且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具体内涵,并且可以很好的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积极心理学而言,它主要研究的就是人类的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一些认知情况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它研究的是人类的美德。与其他的一些心理学相比较,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现、研究并且不断的发扬人类所有的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它旨在激发所有人们的内在潜力,鼓励人们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将这一心理学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可以更好的形成一个团结和睦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将他们培养成全面的人才。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尽快的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实际上我国许多大学目前已经构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够完善,观念比较落后,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一个先进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对于整个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有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在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学的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始终无法正确的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他们的教学理念更是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保持我国文化课程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是确保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目前影响我国各个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正常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国的文化课程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例如,对于许多大学而言,它们将文化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关注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情况,而完全忽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对于文化课程教育的过度重视,使得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排挤,许多大学甚至根本不愿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认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浪费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没有任何的帮助。这也就使得我国许多大学到目前为止始终无法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比较强,因此,各个学校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与心理健康有关视频,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对于视频内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在他们评价结束之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对于分析比较准确到位的小组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或者,教师也可以要求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由小组内部的成员来扮演视频中的各个人物,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并且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情况,这样可以使得他们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与心理健康学有关的知识,这对于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与其他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我国许多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不够完善,并且比较落后,许多体系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而许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大学阶段特别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认为在大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学好文化课程,提高自己实际能力的首要基础之一。因此,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各个大学必须要积极的引进并且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例如,各个学校可以定期的派遣部分教育人员到国外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了解并且掌握他们先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体系,并且尽快将这些方法和体系引进来。但是,在将这些教育体系引进来之后,各个学校应该对这些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教育体系中的优缺点,并且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需求对这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最后将改革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尽快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时,在应用这些教育体系的时候,必须要始终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将积极心理学很好的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它最终的作用。

(三)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endprint。

融合所有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因此,各个学校的领导人员以及教师必须要准确的定位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导作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首先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讨论并且畅所欲言,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不能完全否定学生的观点,而应该合理的指出来学生观点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应该时刻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定期与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然后尽快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使得学生可以尽快的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课程活动。

在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了解并且明确学生感兴趣的点,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构建教育体系,寻找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教育方法,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整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水平,而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如果学生有任何的心理问题都可以随时到心理健康辅导室寻求帮助,及时的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告诉心理辅导教师,积极的与心理辅导师进行交流,使得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尽快的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学校也可以不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主題讲座,邀请学生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参加这一主题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自主交流和探讨,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该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演讲,演讲结束之后,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测试来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五)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我们知道,大学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而这些教育资源在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个学校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并且整合目前学校的所有资源。例如,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尽快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利用提问题来进行教育,而应该时刻的了解并且强调学校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利用资源。同时,还应该尽快的收集并且整合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要素,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乐观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最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应当由专业人士来负责”的错误观念,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为己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同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相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尽快的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个学校的领导人员以及教师必须要首先了解并且认识到这一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明确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例如,各个学校应该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现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方法。同时,各个学校也可以定期的到其他一些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积极的引进并且应用其他学校先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确保大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宋凤宁,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xx年.[2]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张继玉,教育与职业,20xx年29期.[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王立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年13期.[4]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张志,长沙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xx年12期.[5]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xx,(23):73-7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简报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院围绕“培育阳光心理,护航健康成长”主题,在5-6月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月11日,在晚自习期间组织学生观看了治愈系心理电影及心理励志视频,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受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很多同学在观看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受到了电影带来的温柔而又强大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关于如何走好人生路的深入思考。

5月15日,在综合楼后举办了“解封后你想做什么”和“心语心愿”特色活动,活动中,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在许愿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愿与祝福,并系在绳上,随着风的吹动,同学们的许愿纸也跟着飘扬,愿望也仿佛插起了翅膀,每个人都在期待着疫情后丰富多彩的生活。本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释放压力的机会,也使同学直面自己内心深处,正视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缓解了疫情下大家的焦虑和不安。

5月20日-25日,各班心理委员带领班级同学开展心理团辅活动,给大家宣讲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家了解健康的心理对人生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玩游戏、唱歌的方式缓解了大家期末的焦虑情绪,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也让同学们看到生活的美好,体会校园活动的纯真乐趣。

5月24日—5月31日,在综合楼2楼举办了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手绘作品展,展画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进一步宣传了心理健康理念,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每一份手抄报都展现了大家向往纯净心灵,拥抱快乐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健康月,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了情景剧《孤僻与同行》,诠释了朋友、团结、共进的真正意义。鼓励同学们,人生漫漫,都会有孤独的时刻,都会有坎坷,但是只要有朋友,我们就能充满力量,向阳生长。

本次心理健康月,辅导员们给每个班都召开了心理班会,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尊重生命,健康成长等方面鼓励同学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在精神上丰裕自己,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同学们学会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

同时5月份,同学们还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心理知识小科普,辅导员们也在网络平台给同学们分享心理健康知识,使同学们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正确把握心灵的准绳,懂得自我调节和适应,成为心理健康、生活快乐的大学生。

6月14日,我院邀请学院心里顾问武瑞芬老师开展了以《如何赋能大学生的抗逆力》为主题的线上心理健康讲座,系统而又生动地给学生们讲解了提升抗逆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积极面对困境,让学生可以正确面对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通过丰富多彩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心理健康文化活动,我院进一步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对引导广大学生正确悦纳自我、关爱他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全方位地提升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在班主任工作中,巧妙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学生中,对于解开学生心结,帮助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打水之后。

这个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特别引人注意,愿意搞怪,非常活跃,是个很调皮的学生,但他又很听老师话。现在他很紧张的站在我跟前,默默等待着我对他的批评。他是在打水时欺骗老师,灌的自来水送给老师喝,结果被老师发现,于是把他撵到了我这里。

开始谈话时我并没有急于批评他,尽管听了这样的事我很生气,但我还是让他向我讲了事情经过,并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跟那个老师告诉我的一样。不过在讲话的过程中他一直低着头,不愿意面对我。我耐心倾听了他的话,并对他所解释的他的理由表示充分的理解。

我问他:“你对自己的行为是如何看待的?”他说觉得很后悔,我接着问:“还有别的感受吗?”他好像有点惊讶我会这样问,摇摇头告诉我没有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接着我问他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打算怎么办,他说:“就是多干活,上课好好听课呗!”语气上,态度上很明显的透露出他的无奈与敷衍。依然低着头,像个等待惩罚的孩子。看来他确实是带着“交代”的思想准备来的。

我看着他,考虑到他平时的个性,直接问到:“这是你的真心话吗?跟老师讲实话,这样我才会帮到你!”他低着头,想了一会儿小声说:“总感觉自己吃力不讨好,干得您看不到,没干到就要挨一顿骂,从不给我说话的机会!”我一直关注着他,不时给予他反馈,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所以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不愿好好干活了,对付一下就行!”

哦,明白了,原来这次打水事件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来晚了没赶上送水车,而是内心深处本来就不想好好干呀。我想起来了自己曾说过:“这王某呀,那才懒呢,支使一遍不动弹,支使一遍还不动弹,就得狠狠训他才行!”看来我对他也有很大的误解。他又接着说:“反正我都习惯了,您总罚我干活,就是没事儿也罚我干活。有的时候就很不服气,又没犯错误凭什么总让我干活!”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看来在他脑海中认定干活是一种惩罚手段,而不知道其实有时这是老师对某些学生偏爱关注的表现。看来就此事我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起码要在孩子们干完活后表示一下感谢或表扬,这样他们才会心里平衡,也才会更认真的去做。

想到此,我告诉他对他刚才的想法表示认同,并说可能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和他一样的感受。看到我这么理解他而不是训斥他,他有点惊讶,本来手在不停的摆弄也停止了,面对我现在的他心里已经不是那么焦虑不安了。

顿了一下,他想了想说:“老师你把我班长的职位撤了,我没什么感觉。”“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我本身表现就不好;第二同学也不听我的。老师你说为什么我管他们的时候他们都笑呢?笑什么呀!”看得出说到这点他很困惑也很焦躁,可能涉及到了他的自尊了吧。

我说:“因为你总给别人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大家都觉得你幽默,他们这是喜欢你!”“不知道为什么,从初中二年级我就开始说话特别逗。”“这样你可以很快获得别人的关注,这也是你的优势呀!”“可是我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心里很不舒服!”

“其实老师也挺理解你的心情的,因为老师上高中、大学和你挺像的,也是班里的明星人物。大家喜欢让我回答问题,有的时候会对我起哄,尤其我还是个女孩,所以有时候也会有你那样的感觉。但我也注意到这是我的特点,因为我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大家也都很喜欢我!”

“可那样永远只能做个小人物!”他很快的接到,原来他一直懊恼的是这点。我继续说到:“我也是班长,可为什么我管理班级的时候大家都支持呢,没有同学笑我,老师也很看重我,同学们尊重佩服我,为什么呢?”他一直在看着我,可能也在思考,怎么会有差别呢?“可能我和你有点不同——”,我看着他,先没有说,他前探着身子,很专注的看着我,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出了他的渴望,“因为那个时候我学习非常好,老师交待的工作都很认真的完成,所以,最主要的应该是——能力,是吧?”突然他像感应到了什么一样,把身子靠在了椅子上,呆呆的,一言不发。看来这句话对他的触动很大,引起了他的思考。我没有打扰他,观察着他的反应。

大约四五十秒的安静之后我又把他从思考中拉了回来。

我告诉他其实他也很优秀。因为政治老师经常在我面前夸奖他。听我这么说他很高兴,开始给我讲他初中时的光荣历史。那时候他每次都很出色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我趁机鼓励他,只要去做,你一样可以很优秀甚至比那时候更优秀。

看看快到下课时间了,他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认为我是个道德很坏的学生?你以后不会不管我了吧?”

“怎么会呢,不管你为什么要对你做这么多努力呢?”

他一听明白了,很高兴,连声向我道谢,并说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了。看得出这次如果再给老师干活绝对是心甘情愿的了。

后来那个老师再看到我时很兴奋的告诉我,王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主动承担打水的责任,很热情。我也委婉的向她传达了一些信息,让她配合我对王某多加赞美、鼓励,她表示一定会的。

后记:

在跟学生交谈中体会到真诚、平等、耐心真的非常重要,只有做到这些他们才愿意与你说实话,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塑造学生,教育学生!

二:

走过去,前面是彩虹。

她是一位农村学生,考上了这所高中。但是她自从开学以来,几次三番要求退学,很明显对于新的学校生活很不适应。本着负责的态度,她的班主任我,各任科教师,学生处教师对她进行了积极而诚恳的劝说,但依然无法动摇她的决心。最后,我也感到很灰心,心想既然付出这么多努力,也算对得起她了,实在不行就放弃吧,也许回家对她而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后来,我经过一番自我反思之后,感到自己最初的思路是错误的,只想到如何劝她留在学校而忘了关注她的困难,忘了要对她进行心灵的关心。于是,我又找到了她,准备好了要听听她的心声。而不是向最初那样,没有充分尊重她的意愿。其间我不断提醒着自己,尊重她的选择,否则很容易引起她的反感,失去信任!

这次交谈时她言语不多,很明显的怀有抗拒心理,也许说的已经太多了,而她的理由心声又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就不想再多说了。而我又缺乏引导她的能力,所以只能是自己唱独角戏。尽管如此,我仍然很有耐心,表达着我对她此刻心情的理解,努力的让自己体验着她的困惑与烦恼,用我的眼神表达着我对她的关注,即使她总是低着头,回避着我的目光,我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来带动她,关心她!

渐渐的,她开始跟我进行目光交流,话语也多了起来,并向我敞开心扉,诉说她的困扰。来到高中这几天,她发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老师讲的课听不懂,没有朋友,周围又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相比之下,自己没有优势,找不到成就感,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为此,内心很痛苦。她感到回家种地都要比在这儿进行心灵的折磨轻松。

这次我表达了对她心情的充分理解,之后告诉她其实有很多新生都会遇到她这种情况,有这种心情,包括我也会遇到类似情况。于是我给她讲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绪感受(她对此很有兴趣)。

随后我们一起探讨了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她承认自己现在是在逃避,同时我告诉她一旦一个人学到用逃避来应对挫折之后,以后就会经常这样,所以她会比一般人脆弱,痛苦。她同意了我的观点,说她以前上初中时经常这样。心情不好或没考好就回家不想念了,每次都是老师亲自上门把她劝回去的。我说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是孩子的行为。她点头,表示明白我的意思。

在这过程中,我察觉到自己有一种不应存在的心理,为了提醒自己,减少我对她的压力,我说:“我不是劝说者,我只是帮你分析,以利于你以后更好的发展自己,至于最后做决定是你自己的事。”然后我又说:“成长总会伴随着挫折,积极有勇气的面对才会锻炼自己。我,你的老师,你的父母,都愿意向你提供帮助,前提条件是你要面对!”为了增加她的信心,我指出她是个上进心、自尊心都很强的女孩儿,不甘于人后。她表示认同。然后我们又谈了她这个时期比较明显的一些特点:过分敏感,泛化自尊心,过分关注自我,同时也针对她指出在她身上是如何表现的,她好像懂非懂,但明显看出她的压力、焦虑减轻了很多。

之后,她表示还想回到班级,但怕老师会对她有看法。因为她已经惊动了很多人,包括她的父亲都已经来了,准备帮她办退学手续。为打消她的疑虑,告诉她如果老师真的放弃她就不会做这么多努力。听我这么说之后,她很高兴,神情更加轻松,笑容逐渐呈现在脸上,看到她的样子,我也很替她开心。

这个学生回去后学习特别认真,也很有热情。

后记:

尊重学生的感受与决定,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盲目的替她做决定,这样对学生才是最好的。不过这个学生肯定会出现反复,这还需要我对她经常的关注与鼓励。

三:

给别人留面子一天,我正在跟别的同学谈话,听见敲门声,一扭头,一个俏皮的学生吐着舌头,试探性的看向我,笑呵呵的。原来是她,平时非常开朗的一个女孩儿。正与我谈话的学生见此情况很乖巧的跟我到别,并告诉我以后会再来的。

她坐下后,可能她心里有丝尴尬或不好意思,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只是冲着我乐。我说:“有什么事呢?”她眼珠子转了转,想了一下说:“本来觉得自己是个挺快乐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周都不怎么开心!”一般找我谈心的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都是心理防线在作怪,慢慢都会把想要叙述的事情全倒出来的。所以我并未打断她的话,只是身体前倾,充满期待的看着她,对她的谈话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她看到我的状态,话锋一转,并没有按照我所期望的讲下去,而是说到:“老师,我总觉得自己脾气不好怎么办?一点儿小事就能让我很生气!”看来她还是未理清头绪,跟我打迷魂阵呢。

我看着她,说到:“比如?”

她想了一下,开始滔滔不绝的谈起了几件事,原来都是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同寝室的人出现了摩擦,和同桌已有一个星期左右没讲过话,和同班同学闹别扭等等。话匣子打开就不易关上了。她把这些时间不开心的事统统倒了出来。尽管她还是一副笑呵呵的表情,但我已感到她的无奈,气愤,委屈„„很多复杂的情绪。

她叙述自己在家里父母很宠爱她,对她非常好,总让着她,所以学校里同学对她的态度尤其让她感到不平衡,委屈。

我说:“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仅仅这么短的时间就碰到这么多不开心的事确实让人感觉很难过。”她不断的冲我点头,看来是很感激我的理解。同时发现她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有些太主观了,有时候不给别人面子。比如觉得别人错了就很理直气壮的指责。这当然会让别人不愉快了。这种时候自己还会很委屈。为了让她认识到自己这点,我以她的一件事为例。

她与一同学在争论某件事的对错,她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别人不承认,因此她很生气。

我问她:“为什么别人一定要承认呢?”“因为我是对的呀!”

“为什么你是对的别人就非得承认呢?世界上对的事情太多了,很多道理都是对的你听吗?”她摇头。“老师讲课很多知识都是对的你听吗?”她又摇了摇头。“那为什么非要你的同学承认你的是正确的呢?”

“为了面子!”她马上答到。

我点了点头,“是啊,面子对于你很重要是吧?那对于别的同学呢?”“当然也很重要了”,她回答。

“那如果当着那么多同学面前承认自己是错的,自己孤陋寡闻什么感觉呀?”

“很没面子。”我微笑着点头。

她突然笑了,然后对我说:“老师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应该给别人留面子呀?那这样说来„„”她随后举了自己在处理人际交往时碰钉子的情况,并点头到:“看来确实是我没给别人留面子了,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呢?”

我很高兴她能有此认识。并告诉她,在与别人交往时有时候事情本身并不重要,对错大家也不在乎,最在乎的是自己的那张脸皮。她笑着说:“我明白了,老师,以后我会注意这方面的。以前自己是不太在乎这方面。”

看着她如释重负的样子,知道她已懂了我的意思。走的时候她很开心,很有礼貌的向我挥手再见。

后记:在孩子心中,一件小事也能影响她们很久,面对这样的学生,简单讲道理、训斥很显然会让她们逆反,我都是引导她们,在谈话中让她自己认识到错误。所以我的学生非常愿意与我谈心,因为他们觉得我既理解他们,给他们讲了道理,又没有训斥,得到了尊重。

四:

如何对朋友saysorry。

在正要往外走去开例会时碰到了这位同学,她当时神情看起来很伤心,无精打采又小心翼翼地表示想和我谈谈。看得出来她是经过内心争斗才有勇气来找我的,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表达想和我谈的愿望,我知道她现在一定是很需要帮助了。

领她进入办公室,她坐下后略有些不安,很无助又很无奈的看着我说:“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两年的朋友了!”然后抑制不住眼泪就往下掉,我赶紧递给她一张纸巾并安慰她,让她别着急,慢慢说。

等她情绪稍微平稳一些后开始诉说。她告诉我她和一个朋友因很小的矛盾有一个星期了都互不理睬,最后她实在挺不住就找那位同学谈,在她的思想中觉得自己已经主动迈出和解的第一步了,对方也应顺阶而下,但让她意外的是对方竟然跟她争执当时的事情究竟谁的错误。沟通没有达成,不欢而散。因而她连课都上不下去了,在外面漫无目的的溜达,一直都想来找我。

看到她的样子我真的深切感受到了她的伤心、委屈,还有些赌气的感觉。人际交往受挫了。

她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能在高中交到一、二个知心朋友特不容易,所以她很珍惜。可是没想到这次矛盾会这么大,很怕失去对方。

她倾诉完之后情绪已经稳定多了。

首先我对她的感受表示完全理解,而且告诉她看得出来她很伤心。告诉她任何人遇到这样的事心情都会很糟糕,不管她表面看来有多么满不在乎。认同了她的感受她很感激的冲我点头。

刚开始她跟我说过她的别的朋友说她就是太认真,太投入了,对别人太好了才会这样,而没太关注她的感受,所以我对她情感的肯定尤其让她心理有被认同、接受感。

接着我问她有什么打算?她先摇头表示不知道,后来又说想给她写封信,问对方:朋友还做不做了?不想做的话就再也不要互相理睬了!

我知道这样沟通的结果十有八九又会失败。所以我先对她主动迈出和解的两次尝试表示称赞,确实勇气可嘉,接着我问她是否这样的话里还有赌气的成分而不是真诚的再次沟通?我告诉她不能因为受挫了就让它牵着鼻子走而变得不够理智了。

她承认自己也许有一些,表示明白我的意思了需要注意措辞。后我又给她讲了我上高中时处理同学矛盾的事情,有的时候她会很开心的笑一笑,估计可能是讲到她有同感的事情了。而且此时基本上她的负面情绪排除的差不多了。

我告诉她其实人这一生都需要不断处理与朋友的关系,解决矛盾,而恰恰我们的能力就在这些时候锻炼出来,现在有,上大学时有,走入社会还会有。

她也表示自己现在又有信心了,而且觉得能够处理好。并说就她观察其实她的那位朋友最近也不开心,还哭了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很高兴她的变化,注意力有了转移,由刚开始的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到现在可以理智的观察别人了。看着她的这些变化,我心里也很开心。

后记:朋友在高中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同学在与朋友产生矛盾之后都会情绪低落,无心学习。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家长充分的理解他们的这份需求,而不是简单的批评他们不应该把心思花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才会帮助他们学会交往,尽快调整情绪,投入学习中。作为一个老师,只有真正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才能够帮助到他们。

班级管理:

班会设计:

走进你我他,共建一个家。

[活动背景]期中考试过后,高一新生分出了文理两个实验班。一星期过后,陆续有学生搬回原班。问及原因,共同感觉新班级学生学习太好有压力,并且同学之间太冷漠。此种状况之下,我精心设计了一堂班会课。

2.教给学生一些交往的技巧;

1.开场白:“咱们同学从各个不同的班级走到了一起,学习好的同学多了起来,比较好的朋友哥们也分开了,于是在学习中就有了压力,有的同学无心学习,有的选择逃避回到原来的班级。尽管你们都留下来了,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是多么怀念你原来的班级呀(说到这里有很多同学直点头,看来共情什么时候都不能少呀)!其实你们现在是陷入了一个小胡同,一叶障目!事实上,你们应该是一家人,你现在周围的同学应该是你同舟共济的兄弟姐妹而非竞争对手。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你们现在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士,所以你们应该在合作的基础上互相促进,这样你们的竞争力才会增强,你们认为老师说的对吗?”有的同学开始点头,有的同学有丝疑惑。

我接着说:“互相合作,互相促进,这样对你们才是最有利的!无论怎样也许你将在这个集体里生活三年,所以我希望你们可以把这个新班级体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家,给每个你的兄弟姐妹鼓励,这样你们每个人才会更有效率并快乐的学习、锻炼自己对吗?”

他们有的同学配合我大声的说:“对!”

观察:三分之一的学生这么说,看大家的表情,一部分同学充满期待的看着我,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我想我可以用自己的情绪来调动这些学生。

2.大家齐唱《众人划浆开大船》,调动气氛,鼓舞士气,为以后活动做准备。一曲终了,气氛比较热烈。

二,参与活动。

1.游戏一:天龙八部。

目的:以较热烈的活动使大家彼此热络。规则:

1、学员双手搭在左右伙伴的肩膀,围成一圈;

2、在训练员的口令下往前踏步;

3、计算共能走动几步。

过程:征集15名学生上来,大家表现的比较踊跃,我让大家注意各自肩上的压力。他们总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走了四步,第二次有经验之后在某同学带领下,走了六步,他们为自己的进步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开心的回到了座位。

教师总结:如果加大肩上的压力走起来会非常困难(有的学生给予肯定),所以大家在一个集体里的时候,如果互相给予过大的压力,走起来就太辛苦了,并且是走不远的。

备注:由于这不是重点,因此可以简单说一下,紧接着进入下个环节。2.游戏二:盲人之旅目的:提高交往信心规则:

1、俩人一组,选三组,一方蒙眼做盲人,另一方做牵引者;

2、双方都不能碰触障碍物,彼此不能碰触,只能做口头指引;

3、三组游戏分别计时,看哪组更快。过程:

1、播放音乐《乓乓舞》从两头开始进行击鼓传花,进行三次,随机选三组同学;

2、征集蒙眼的围巾与当障碍的凳子,同学们很积极贡献自己的物品,宁可自己站着;

3、让两位不是很热情的女孩子计算时间与观察碰凳子次数,做裁判员;

4、三组学生分别用了33秒、20秒、6秒的时间通过了重重障碍,到达了终点。

5、请盲人和引路者分别谈感受,扮演盲人的同学都诉说自己前进的时候还是比较放心同伴的。

6、教师总结:大家彼此间是愿意信任别人的,通过亲身体验,体会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作为被牵引的一方,应全身心信赖对方,大胆遵照对方的指引行事,而作为牵引者,应对伙伴的安全负起全部的责任,对一举一动的指令均应保证准确、清楚。另外,万一指令有错,信任受到怀疑后很难重建,希望大家珍惜彼此的信任。

3.游戏三:心有千千结。

目的:学习人际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方法。过程:

第一次征集10名学生上前参与,学生的热情很高,无论男女同学都很主动。在大家松开手随便走的时候放的音乐,用以推动气氛。由于人数少和大家的积极,没多会儿结就解开了。

第二次教师邀请除刚才10名同学外的人全部参加。大部分同学都站起来,很愿意参与,自觉的站成一圈,手拉着手。但是这过程中会有5、6个学生坐在座位上,不愿参与。此时教师应该上前鼓励他们,只要教师够坚持,够热情,最后学生还是会被感染的。尽管这次人多,但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这个结还是解开了,解开那一瞬间,大家都非常开心的欢呼起来,并鼓掌,也包括刚才那十名同学。

由于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游戏中领悟。教师引导:

大家都回座之后,我首先恭喜大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开这么复杂的结。然后我问大家:“在结里的感觉怎么样?”说着,我学他们的样子,扭着胳膊。

学生们看着我异口同声的说:“累!烦!”“所以应该怎么样呀?”“解开!”他们回答。

“但是解结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越复杂的结解越难。那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是怎么解开的。在解结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可以置身事外:让别人忙乎去吧,到他这里自然就解开了,可以吗?”

“不可以,”他们大声的回应我。

“是不是所有的在结里的学生必须都得动起来呀?”“是”。

“那同样是在结里,在解结,你们大家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呀?”如果此时学生不明所以,不知如何回答,可以继续提醒他们:“有没有发现有的同学特别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呀?”

“发现了”,一个同学说到,“比如有的同学说‘先以女生为中心’,号召大家一起做。”

“所以领导就产生了”,我笑着看着同学们说,“他带领大家找方向是不是啊?”

在得到他们的反馈之后,我看向这个男生,他很开心,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看得出来他相当有价值感,可能无意中他这一举动让自己也诧异竟会有这么深奥的说法。

“不过”,我话锋一转,“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幸亏这个同学这次指挥的方向正确了,如果不对,害得大家白忙乎一场,大家会怎么样呀?”

“会说他,谴责他。”“所以,领导者或指挥者是要承担责任的,大家说对不对呀?如果你想让自己具有领导者的气魄,必须要培养自己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他们大声的表达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问了最后一句:“解开结之后的感觉怎么样呀?”“高兴”,“轻松”,“爽”!

听着大家的答案,我的心情也轻快明朗起来。

教师总结:

身在结中的感觉很累,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心中有结了就去解开。并且解结没有谁可以坐在那等着别人全权负责,纠缠在结里的所有人必须都要努力,可能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差别,但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总之都得动。希望大家都能主动解开以后生活中的结。

三,学唱歌曲《让我们永远在一起》。这首歌的好处是需要全体学生站起来,左手向上,右手向下,围成圈,互相拍手心,体验着力量与温馨。

歌词:让我们都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让我们都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对着我笑嘻嘻,我对着你笑哈哈。

让我们都在一起,永不分离!

四,学生表达感想,此为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往往在这个时候,气氛很可能会再一次沉闷起来,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热情。

我的做法:

此刻大家都在低头,或逃避我的眼神,或思考着。我觉得我可以带动他们,于是我依然满面笑容的面对大家,鼓励着他们,同时把我自己的一只手举着,给他们一个暗示。我一直不放弃,并以较轻松的方式说到:“我知道有的同学在组织语言想说,有的同学跃跃欲试,但是还欠缺一点点勇气,没关系,鼓励自己一下,你行的!只要是真心话,怎么说都会是最动听的!老师的手举的都酸了,你们忍心吗?”同时做出痛苦的样子。

学生心声: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个女同学,无论是我还是大家都很高兴,送给了她非常热烈的掌声。她非常真诚的面对大家说:“我的性格很外向,喜欢交朋友,希望和每个同学成为朋友。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还是8班的人,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真正融入到了这个班级,我会用心经营我们自己的家,11班。同时我也希望每个同学以后都能成为那个主动解结的领导!”

她坐下之后,我马上说:“男同学们,咱们也不应该输于女同学呀。”马上就有男同学站起来了,他说:“我以前一下课就回六班,因为我觉得那才是自己的家,现在我感觉很幸福。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拥有三个家,我自己的家,11班,6班,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友好相处!”

又有一同学站起来说:“我成绩不太好,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万一我从这个班出去了,大家见到我可以打声招呼。”非常真诚的诉说着内心的感受。

她说完后,我马上说:“看来这个同学欠缺一点自信,大家是不是应该给她个掌声鼓励一下呀?”非常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她很开心。

我接着说:“我知道大家都不舍得让她离开大家,所以大家以后肯定会帮助她的对吗?”他们再一次用掌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情谊。

又一同学站起来,“我这人挺爱讲笑话的,所以我可以为我那一片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带来点乐趣。”

“我已经把11班当作自己的家了,昨天我迟到了,门卫问我哪个班的,”他把胸膛一挺,一拍,“我说11班的!”看他那自豪的样子,大家忍不住乐了。

“我希望我们以后的相处中,真的有误会了,一定要相信一句话:没有解不开的结!”

看着同学们真诚的脸庞,真的很为他们感动,他们内心是渴望与大家融为一体的,可是之前互相之间没有人敢于打破界限,因此他们苦恼着,焦虑着,但是一旦给他们提供机会,他们很快就会融入其中,这就是他们的特点吧。

五,最后,大家全体起立,跟我一起边唱边跳起了《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我问他们:“为什么会笑嘻嘻笑哈哈呢?”

他们大声的回答着:“高兴!快乐!”

“希望你们一直可以这样笑嘻嘻,笑哈哈好吗?”“好的!”

然后在这样温馨、兴奋、激动的气氛中结束了本次班会,说实话我也受学生感染,有了很多收获,并且很激动。希望可以给他们一个好的开端,打破他们之间的界限,慢慢的真的把班级建设成一个温馨的家!

课后记:。

这次班会课我应用自己平时看到的心理辅导技巧,将班会与心理课结合起来,总的来说这堂课达到了我的目的,融洽了气氛,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后来观察效果很好,学生主动组织为新班级买了个表挂了上去,班级的气氛明显轻松多了,再也没有同学提过要回原班。

不过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经常会碰到不愿意合作的学生,学生都沉默的时候,所以非常需要教师一直都满怀热情,最后大家才能被调动起来。老师本身的情绪对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一个老师可以带动整个班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气,独立学院的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篇文章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动身,论述了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中存在的疑问,最后提出了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期对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实习起学习作用。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与社会力气协作举行、运用民营办学机制和形式的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组织。现在,中国有303所独立学院,承当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育使命。准确而全部地把握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剖析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中存在的疑问,是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的根底和关键。

1.自决心缺少,自卑感较强。

独立学院有些学生的自卑心理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有着显着的不一样,既有来自于就业竞争、学习才能、自个实力等,又呈现出一些特有的来历,如“同学之间的比照”、“社会的情绪”和“家人的期望”等。

独立学院的`有些学生因社会评价、本身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在学习与生活中缺少自我认同感,发生了自卑感,自认为学习才能、学习成绩不如普通本科学生,看不清自个应有的定位,对出路和将来缺少决心,加之看到旧日的同学进入了重点大学或是知名学府,便发生“低人一等”的主意,由此发生自卑心理。

2.人际关系不协调,沉迷网络。

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爸爸妈妈的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基地的特性,缺少人际往来经历。有些独立学院学生只管自个不关心别人,没有团队协作精力。不爱参加团体活动,与同寝室的同学多有摩擦;在各项荣誉评比过程中选用各种不正当手法,缺少推让精力;在与别人的往来过程中多从自个的视点考虑,总期望别人尊敬自个,缺少忍受别人缺陷的衡量,对别人求全责备[1],一朝一夕,就会被周围同学孤立,然后发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自闭、偏执等心理疑问,发生严峻的心理障碍。

独立学院有些大学生自控才能差,在丰厚的网上信息面前,由朴实的上网查找学习材料变为阅读页面、谈天,甚至无节制地上网玩电脑游戏、结交,严峻影响了学业。过火沉迷网络,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会发生精力依赖性,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举动异常、神情恍惚、行为奇怪。

3.方针缺失,学习缺少意志。

独立学院中的大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好,社会关系多,家长明确表明孩子只需可以顺畅结业,家里就能为其组织一个好作业。他们的学习动机仅为“学习为了拿文凭,找作业”,如此,他们便缺失了学习的方针,缺少主动学习的知道,平常学习松松垮垮,考前临时抱佛脚,这种冷漠的学习知道,直接致使学生缺少学习的恒心和意志,遇到困难常常选用躲避和抱怨的情绪,然后失去了学习的决心,发生无助和失望、厌学等消极情绪。

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多半是名不副实的,搞形式化,名曰“三有”(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编制),实为虚设,仅仅做做心理测量,测验完把材料装入档案便完事了,忽略测验结果在具体教育、教育作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许多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者没有通过专门训练和查核,由做思维政治作业的老师做心理咨询,所选用的方式办法简略老套,随意操作,表面上让人感受很重视,实际上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这种形式化的教育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不光没有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问,反而致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发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作业既相联系又相差异,但在教育作业实习中,有些独立学院呈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榜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基本上是德育老师或思维政治作业者,大多数老师没有接受过规范的、系统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的训练。第二,在心理教导与咨询中,常把学生身心展开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知道偏差、情感失调归结为思维疑问,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则与办法,呈现了心理健康的德育化倾向。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组织,并在作业展开中一向套用思维政治教育的办法或手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板滞,收效甚微。

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归纳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选用多种办法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推进独立学院学生身心正常展开。其施行的路径和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在一些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开几门选修课,开一些讲座或举行几次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别的,因为老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约束,教育内容仅限于通常的理论常识教授,老师讲,学生记,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教育形式上简略化,不能科学地剖析学生特性心理疑问,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疑问进行防治和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作业,它对从业者的道德、常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作业经历都有非常严格的请求。国外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有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作业博士以上学位,还要有一定的实习经历。[2]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从业人员还远远不能满意这种请求。现在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基本上处于起步期间,受人力、物力、财力约束,许多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业者基本是由德育老师或教导员等非专业人员兼任,一方面,他们中大有些没有通过规范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的训练,缺少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另一方面他们大有些没有从事心理咨询需具有专业资质的工作资格证书。一起,学生业务的冗杂也使教导员无暇对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已逐步升入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习。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外,接踵而至的青春期情感问题不经意间就撞上了他们单纯、幼弱的心灵。

当前,中学生恋爱日渐成风,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当中成绩好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青少年生理成熟的提早,加上社会上性信息的猛增,使学生的恋爱年龄提前,在初中一、二年级就开始萌生爱的幼苗。

针对此类现象,本人透过搜集信息,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状况入手,正面疏导,使学生正确认识恋爱问题及本质,正确对待此类问题,争取早日摆脱,重新振作,建立起乐观、向上的心态,重新扬起他们的笑脸,扬起生命的风帆。

1学生简介:冷某某,初二女生,性格内向、文静。曾与本班男生透过写信的方式互诉爱慕之情,此信被遗忘在校图书馆,被同学拾到后交给班主任。于此次谈话前,班主任已与她有过两次交流。

2学生自述摘要:冷某某:“我的父母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离异,我一向想让他们复婚,但是此刻已经没有用了,他们都有了各自新的归宿,我一向一个人住在外公外婆家;每次当我看到同龄人与父母开心交谈,我就会莫名悲哀!我一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离婚?既然如此,当初干嘛还要结婚。”

冷某某:“刚开始,我们并没有什么,我理科不太好,于是一有问题我就请教他(他理科好),每次问题被他解决,我会很开心,觉得他很棒!”

冷某某:“大家看见了,常常起哄,我很烦,见到他反而尴尬了,于是就偷偷写信,交流多了,我发现他对我也有好感,就这样我们定期通信……”

冷某某:“此刻,我真的感觉到自己很喜欢他,因为只要哪天见不到他,我就会心神不宁……”

3教师分析:虽然,此类恋爱行为具有明显的隐蔽性,但还是比较健康,没有任何越轨行为。

从家庭原因分析,该名学生是出生于八十年代末的独生子女,按常理,她就应生活优越、幸福。可事实上,她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在她三年级就离异,她与外公外婆生活多年,导致情绪一向低落,使得她的性格孤僻、冷漠、自卑感强。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保护,使得她期望在生活中寻找一个温暖的一个受关爱的港湾。这是她过早恋爱的内因。

从生理和心理分析:青少年的身体尤其是性器官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由此产生朦胧的性意识直指异性。再一点,青少年人格正处在一个相对不完善的阶段,学习压力,父母压力乃至社会压力都会给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心灵的天平向异性倾斜。最后,他们这个年龄对异性充满好奇,对自身变化急于了解,可得不到教师、家长的引导,而且他们缺乏经验,缺乏是非的决定潜力,往往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从社会、学校环境出发:不健康的大众传媒的影响,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同学之间的调侃、起哄,都是导致学生过早恋爱的外因。

4教师疏导:采用先扬后抑再扬的疏导方法。

扬:这件事情发生至今,你的学习未受影响,说明你能控制学习与恋爱的心态,自我控制潜力较强,处理得不错。你父母的状况老师了解不够,对你的关心不够,也就应向你表示歉意。但是你在这种特殊状况下,不靠别人帮忙,取得学习上的成绩,老师要再表扬你。(肯定她的学习、生活不受恋爱、家庭影响)。

抑:你是一个初中生,年龄还很小,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你的前途很光明,但是,老师却看到了你的前面将会有一座冰山,阻挡了你前进的步伐。也许别人说你们是早恋,可老师认为不,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你们处于各个器官成长发育的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并被他深深吸引也是正常的。但是,分析你的状况,你对他还有一种崇拜的成分。你们之间并不是真正的感情,感情需要承担职责与义务,可你们有这份潜力吗?你们之间的精力超多花费在这件事情上,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学业。因为这而失去完美的前程与光明的未来,你认为怎样?你的外公外婆他们年纪大了,他们需要你的照顾,你行吗?(从学生本人、家庭、社会各方面启发,阐明危害。)。

扬:要正确对待这件事情,该结束的时候就结束,把这完美的记忆深藏心底,待到以后再去回味,珍惜记忆,珍惜生活。

5事例分析:美国《健康和行为》杂志最近对8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早恋对他们来说,可能变成地狱。青少年之间的早恋,很有可能使他们患抑郁症,一些人还会自杀。前不久,美国加州山地高中枪杀两名同学的的学生安迪-威廉姆斯称,他就是因为失恋精神压抑才杀人。

恋爱,会是成年人变得年轻,身体更加充满活力,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然而,青少年之间的恋爱则不然,他们的早恋容易导致情绪的抑郁、自杀甚至杀人,所以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学生恋爱问题,教师在处理过程中,切忌粗暴辱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大喊大叫,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消极反抗,有时则使学生觉得教师无能。”应采用疏导的方法,做到:帮忙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尊重、理解、关怀、引导”是法宝;加强教育,可展开分类活动,使少男少女有机会有价值地使用自己的精力,有好处的释放自己的能量;注重区别对待,个别指导。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矿区赛鱼小学王连青。

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经常遇到“顶牛”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地教育不但不领情,反而不知好歹,针锋相对地与老师顶撞。那么,该如何驯服自己面对的“犟牛”呢?那些一向被视为“反叛”的学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认真解读他们。

一、案例概述:

开学初的一天课间操,同学们都已经站好队伍,我按惯例去巡查,刚走到队伍中间,就很清楚地听到我班学生陈和尹大声争吵的声音,尤其陈连叫带骂,我一股怒气冲上脑门,径直走到他们身边就直接“训斥”,还准备拆散他俩,以免争执太多,让陈站到队伍后面。没想到他的情绪一下子狂躁起来,竟然冲着我大声说:“我不去,就是不去”我更加火冒三丈,要把他拉到值班室批评教训一番,他自个儿怒气冲冲地走到了后面,很不情愿又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变本加厉地叫嚣着:“是他弄着我的胳膊了”之类的。我边往后走边控制自己刚才发怒的情绪,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训斥,指责甚至惩罚的手段去对付这头“犟牛”,可能会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我很快转移了情绪,经深入调查了解,综合各种原因,又经过学生家长的配合教育,(陈学习优秀,钢琴、书法、绘画都是班上最拿手的,本假期又参加快乐少年比赛,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优秀的学生脾气倔犟跟同学不能和谐相处,好些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每每发生不愉快,都以同学让步结束)当晚他就向我表示赔礼道歉,承认刚才态度不好,顶撞教师,对老师不尊重。第二天,还写了检讨书,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经过后期观察跟踪教育,他改变了许多,课堂课后很少违纪,学习成绩更加优秀,对我和同学也谦和了起来。所以,这件事给我的感触颇深。

二、案例剖析:

像这种一开始对批评教育和学校纪律消极抵制、甚至藐视对抗的学生,自然不会像听话老实的学生那样受老师欢迎。我认为陈同学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性格偏执,喜欢与人争论,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于是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对立的这种倾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先是炫耀自己的优胜,据同学反映,他就是因为与尹性格不合常闹矛盾,而每次都是同学迁就他才肯结束,所以他一听到我准备让他站到队伍最后时,觉得没能占上风时又气又急,很不情愿,此外,我拉他时他以为我想体罚他,因此就更加躁狂起来,态度粗鲁,反叛性格暴露无遗。

二是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负向逆反心理。就这件事来说,原来是尹和他开玩笑,的确碰疼了他,他不服气,两人就吵起来,而他认为我一听见就专门指责他,所以一时冲动,产生不满心理,顶撞老师。我们在遇到学生违纪时应事先调查,认真分析。一般说来,若批评学生不公正,不能一视同仁,甚至错怪了学生,就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进而顶撞老师。如果老师态度生硬,对学生批评过火,或者不看时机、不分配合地批评学生,挫伤了学生自尊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顶撞。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只要教育者注意方法,就能消除和减少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又不能迁就这类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他们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老师和父母。

三、感悟方法:

经过对上述案例的剖析,我想,预防和消除“反叛”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有: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反叛学生逆反心理的形式,很多都与老师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当有关,因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对“反叛”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2、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面对学生的顶撞,教师需要克制、忍耐,即是学生认错态度不好,故意顶撞教师,也要冷静沉着,泰然处之。否则,针尖对麦芒,势必“两败俱损”,破坏了师生感情,使矛盾更加激化。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师应有博大的胸怀,要宽容对待“顶牛”的学生。

3、为“反叛”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一是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反叛”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反叛”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4、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反叛”学生的疏导工作。

抓住最佳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之改变认识,改正错误。教师对学生宽容,决不等于姑息适就,放任自流。宽容学生的目的还在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此,在避开学生的锋芒之后,教师要特别注意体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选择有利于学生悔过认错的教育时机,采取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学生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使学生在自我愧疚、自我谴责的心态中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相关范文推荐
  • 01-08 大学职业规划书(汇总19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计划。在职业规划中,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以下是一些生活管理的建议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01-08 建设单位竣工验收申请书(汇总19篇)
    单位是社会组织中权力关系相对固定的、负责一定社会职能的社会组织形式。单位有着明确的职责和任务,是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单位的文化建设是单位
  • 01-08 换岗锻炼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在范文中,作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展示了自己对经验和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
  • 01-08 音乐课优缺点评语(实用21篇)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创作的灵感和思考的深度,让我们的作品更具有独特性和魅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写作技巧
  • 01-08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专业12篇)
    职业规划是指对个人在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等进行规划和安排。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由于大学生还未走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
  • 01-08 钻孔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经历和思考的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第一段:引言(1
  • 01-08 校园保安工作计划(汇总17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分配工作资源,协调各项工作的完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指导思想: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 01-08 销售保健品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当然,每个人的心得
  • 01-08 廉洁修身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思绪,理清经验和知识的关联。这是小张总结的一篇关于互联网行业就业心得,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廉洁修身》是一本充满智慧和道德教义
  • 01-08 读三国演义的体会与感受(实用18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并进行反思和总结。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不知已经看了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