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相互尊重、理解、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状态。以下是一些民族团结的相关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事实依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1、加强学习不断提供好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要在进一步加强学习下工夫。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性,真正把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合理安排,始终坚持不懈。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仅学理论,同时还有要学习管理知识,法律意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2、严格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今后,在工作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思想道德的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锻炼,做到工作认真,务实,把好的作风运用到实践中去,干出成绩,干出成效。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放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深入学生中,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优势,与学生打成一票。
3、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敢想敢干,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大局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他们排扰解难。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央和我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地做好我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山南市委员会山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南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山委〔2019〕91号)文件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目标,狠抓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工作。以《实施方案》为重点,不断提高全局职工素质,认真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现将我局2020年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西藏”的讲话内容,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局面。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1、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认真贯彻学习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局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作出周密安排部署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带头人。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采取个人自学与单位组织学习、学后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开展民族团结的新局面,我局以平安山南建设宣传活动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民族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结合我局实际,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既陶冶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又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很好的教育。通过典型引路,大力表彰先进,不断推动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4、以扶贫帮困为重点。切实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不断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篇章。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向纵深发展。我局党支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全局职工团结奋进,真务实按照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努力为各族群众谋利益。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他们排扰解难,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的有效途径。是做好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进一步开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全区各高等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主阵地和先锋队作用。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区。高等院校作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对照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广西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抓紧抓实,努力补齐创建工作中的短板。
(一)主题还不够鲜明突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为我们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创建工作的主题,但我区高校在创建工作具体实践中,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还不够紧密,挖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的内涵还不够深入,将创建工作主题与壮族自治区的特点结合起来落实方式还不够新颖,不能很好发挥创建主题的引领作用、导向作用。
(二)内容还不够丰富多样。《意见》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点任务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等,并对创建工作作出明确具体要求。但实践中,各高校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容把握得还不够准确全面,没有紧扣新时代特点丰富创建内容,仅局限于宣传教育层面的老调子、老套路;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质,对创建工作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差异性和同一性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特别是在提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举措。
(三)形式还不够创新鲜活。《意见》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工作中没有抓好结合、整合、融合这篇文章,未能顺应新生代需求,用好信息化手段。在加强教育上局限于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在改进宣传上局限于传统“三板斧”,没有很好地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加强“滴灌式”宣传,在创新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打造网上创建工作平台上成效还不够明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还处在原生态层面,主要体现在“三交”活动的规划性和策划性不强,各民族学生日常交往交流均为自发性、习惯性居多,缺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入脑入心的活动载体和形式,各民族学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活动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四)质量水平总体还不够高。《意见》对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很多高校对如何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对策。有的还是按照老套路、老观念和旧思维来抓创建,拿不出新思路新举措,想不出新办法新手段,也搞不出新载体新平台新机制。创建工作领域向纵深拓展不够,重心还没真正下沉到院系、班组,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向院系、班级倾斜。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上,还没有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没有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我区各高校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育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创建工作日益深入,制约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和提升质量的因素日趋凸显。
(一)缺乏齐抓共管的创建合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开展创建工作在资金资源、人员力量、部门协同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目前我区大部分高校只有统战部门专职负责创建工作,党(校)办、宣传、学工、团委和各院系等部门配合,但各部门工作人员力量不足,往往疲于应付,特别是在部门协作上,难以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协调联动、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缺乏坚强有力的创建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参与主体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策常识。高校开展创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在校学生,但在校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影响和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在政治意识、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烈,尤其需要在创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加以引导。同时,广西作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一些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经济条件还不宽裕,中小学阶段接受的素质教育不充分不全面,故主动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还不够高。
(三)缺乏开拓创新的思路理念。当前,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日趋增多,民族成分也越来越多,高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高校创建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思维。比如,在创建内容上,还局限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水平等内容缺乏系统谋划思考,导致创建工作内容单一单调;在创建载体形式上,还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板报宣传,利用新媒体新载体新平台开展创建工作还没有形成气候,实践训练、实践锻炼等新形式还没有标准和规范,特别是让各民族学生踊跃参与的创建方式和活动少之又少,难以适应各民族学生多元化需求;在创建质量水平上,对创建活动的成效重视不够,满足于课程教过了、活动搞过了、会议开过了,没有对创建工作成效进行后期评估。
广西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区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0%。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无论是创建内容和途径,还是创建形式和载体,都需要突出民族特点和时代要求。
(一)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一是构建立体式常态化宣传格局。高校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要充分结合受众群体集中、认知水平和领悟能力较高、宣传场所固定等实际,立足新时代新要求,跳出传统宣传套路,不断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要充分用好传统宣传载体,用活新媒体自媒体,构建橱窗、板报、广播、网络等立体式宣传格局,使创建工作宣传有文字、有声音、有图像、有影视,努力营造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二是构建形式多样的教育平台。打造多种社会实践教育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红色教育实践和各民族学生交友联谊等活动,深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让广大学生切身学习体验广西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和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熏陶,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现实感和有效性。三是拓展宣传教育渠道空间。与时俱进地创建宣传教育专业app、专题网站以及专用微信公众号,进一步丰富网络课程、云课堂、微课堂等载体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一是开展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坚持以民族节庆为载体,积极推进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壮族三月三”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的民族内涵、广泛的民众参与,成为传承和弘扬我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各高校要充分用好“壮族三月三”等各类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更好地交往交流。二是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要精心组织创作民族文化精品,充分展示我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励各民族学生共同团结奋斗。三是创新扶贫资助模式。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强结合起来,创新帮扶方式和措施,通过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开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等途径,大力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后顾之忧。同时,注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创造创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校党委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加强学校党委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基层党组织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选树创建工作示范典型。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抓好统筹结合文章,注重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模范的工作力度,注重向院系和班级基层一线倾斜,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在创建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权益。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正当权益,后勤部门要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落实好保障措施,教学管理部门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效,学校资助管理部门要优先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校园综治部门要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权益保障制度机制,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强创建工作考核指导。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考核,强化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年度考核内容,加大绩效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摘要:近年来,海南州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作为统揽全局、引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总抓手,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创新推动、载体承带,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工作有声有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本文针对当前海南州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青海省委、省政府从青海省情出发,提出“三区”战略,制定出台《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这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加快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结合海南州实际,海南州充分发挥“一把手”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积极有为、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创建活动。
1.教育引导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仍存在宣讲重点不突出、宣讲对象难集中、宣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有的乡(镇)、村(社)和个别机关单位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視,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零敲碎打的现象。
2.社会矛盾纠纷千差万别,复杂程度多种多样。这些矛盾纠纷,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跨地区和部门,有的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依据,处理、协调难度较大,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表明维稳形势依然不容轻视,稳控压力仍然很大。
3.区域特色仍不够鲜明。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盘点了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但对影响当前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活动的突出问题梳理得还不够清晰,重点工作把握还不够到位,推进措施还缺乏足够的力度,存在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4.寺院管理干部队伍比较年轻,缺乏政策水平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与其工作任务和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难以融入、融入不深”的问题还较突出,寺院管理任务仍然艰巨。
5.“三基”建设方面,宣传动员还不够广泛。由于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比较薄弱,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基本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扭转,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海南州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仍然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为抓手,把握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好党的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政策。
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制定了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会议精神,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干部群众的首要任务,只有全面正确的掌握会议精神,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坚持和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我们要采取大小会议宣讲、集中讲座辅导、进村入户讲解、个人自学问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2.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支持和援助,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海南州有水电、矿产、农牧业、旅游、太阳能等资源优势,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做好资源开放利用这篇大文章,要发挥好对口援南机制,深化与对口援南省市的协作与交流加快地区经经济发展。特别是要争取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化提档升级,使海南州城镇发展更具特色和活力。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进海南州全方位开放,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
3.整合资源,严格标准,协同发力,努力提高民生水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州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双语”教育,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型产业,完善并落实各族群众创业扶持政策。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4.深化合作,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干部群众和谐相处、融合发展。
促进各族群众有序流动,支持州内群众到内地就学、劳务输出、经商等形式走出去。培育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优化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科学布局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分流“择族而居”和“围寺而居”现状。支持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依法保障各民族婚姻自由的权利,鼓励各族群众节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创建办要与文化、体育、妇联、共青团等成员单位加强协调,紧密合作,多开展一些各民族干部群众都能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各民族干部群众融合发展的自觉性。
5.树立信心、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各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做到讲得清、道得明、听得进、全覆盖,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讲政治、明是非、守底线、遵法纪。
支持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积极打造藏绣、石雕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鼓励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加大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阅读的双语书籍出版力度。实施赛宗寺、石藏寺及宗日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抢救保护拉伊、则柔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
6.健全法规,完善民约,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律七进”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懂得法律面前民族成分无特殊、宗教信仰无特殊、职业身份无特殊,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
按照州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的部署,以法制化、制度化推进创建工作纵深发展,在“五个巩固提升”和“五个深入推进”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落实10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八年创先进”的工作目标,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固化,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链条和长效机制。
8.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不断切实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健全州县乡三级创建办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等运行机制,完善创建考核办法、验收细则、评选表彰等制度措施,保证创建工作力量不减、制度健全、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雷霞(1988--)女,汉族,青海互助人,中共海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今年以来,静宁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及省市统战部长(民宗局长)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宣传载体,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着力促进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全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为建设富裕美丽文明活力平安静宁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4月8日-9日,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及“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联创共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之后,及时传达学习市上会议精神,并先后多次召开统战部长办公会议及部务会议,认真研究市上《创建方案》和《重点任务落实方案》,成立由县委统战部长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静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承接市上分配的工作任务,反复和乡镇部门对接,讨论修改审定《静宁县参与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4月25日召开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县委书记王晓军同志出席会议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重点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会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党委(组)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少于2次,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巡视巡察的重点事项,纳入民主生活会检查剖析的重要方面,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党委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评选测评中的权重;要坚持宣传教育为根本手段,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5月7日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参与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动员大会,印发《创建方案》及相关资料,对创建工作做出全面的安排部署。
4月25日召开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5月7日,全省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视频动员会在兰州召开,县委书记王晓军,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王宁香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在静宁分会场参加会议。
二、丰富宣传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坚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推进,全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场所、进两新组织“八进”活动,在全县掀起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的热潮。在静宁电视台、静宁门户网、静宁发布等主流媒体和静宁统战公众号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民族宗教工作政策和全省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主题。在阿阳路、北环路、中街等县城主街道制作并悬挂“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丝路重镇石榴红,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标语横幅50余条,对接运管局在270余辆城市公交、出租车电子屏加载“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电子标语,向干部群众发送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手机短信3万余条,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牌20个,印制宣传资料5000余册,营造了浓厚的宣传创建氛围,形成了“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方位多途径立体式宣传格局。
三、坚持典型引领,提升创建水平。严格按照全市“118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计划,认真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润心”“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宗教管理”“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八项行动及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场所、进两新组织“八进”示范创评活动,年内计划共确定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典型18个。计划把司桥乡争创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把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争创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基地),把市场监管局、庙川社区、北环路社区、阿阳小学、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德美集团争创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巩固提升城市社区、德顺小学两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果。打造站院北巷民族团结进步一条街、南滨河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教育园区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示范园区等示范点,全方位宽领域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为“十四五”时期争创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县奠定良好的基础。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定期督查和随机抽查,对各乡镇各单位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掌握,督促各创建单位认真认领工作任务,严格对照创建指标逐项落实,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确保全县创建工作高标准达标完成。
四、拓展创建载体,深化创建内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总要求,坚持以融入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为契机,保护与传承创新伏羲文化、成纪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好静宁红色资源,计划打造成纪文化城民族团结主题公园,计划在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打造集教育、参观、学习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依托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站院清真寺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展厅。安排各创建示范点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民族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扎实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民俗风情、红色旅游等文旅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理性平和、科学文明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情趣。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扎实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计划在曹务镇店子村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1个,为帮扶的古城镇齐岔村4个社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群众,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制定举办“石榴杯”讲好红色故事、促进民族团结有奖征文活动和石榴杯”民族团结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持续扩大政策宣传面。共安排宣传氛围营造、宣传月启动仪式、文艺节目展演、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举办“石榴杯”民族团结征文比赛、“石榴杯”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尔德节”慰问、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等十项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着力打造“民族工作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
5月10日市民宗委主任牛维维一行到静宁县专项督查。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长期以来对我镇民族工作的关心,并在项目资金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课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中课镇地处西盟新县城北面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东与澜沧县的竹塘、雪林、木嘎乡三个乡相接,南与勐梭镇相连,西与勐卡镇相连,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93公里,国土总面积313.3平方公里。全镇辖有中课村、班箐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共50个村民小组,共有3748户11195人,其中农业户数3439户10596人,占总人口的94.65%。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课镇牢牢抓住西盟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把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党政办,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从中课镇地处边境山区,社会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制定了《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建设格局。
(三)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围绕我县提出的“重点实施五大示范、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积极探索两大创新、着力实现三大跨越”的思路,及时协调、加快推进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抓好落实,抓重点、抓亮点、抓试点”的要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努力,打造好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一品牌,为全县示范创建工作作出表率。
(四)围绕主题,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把项目作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好。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的宣传,加强对中课示范镇建设新举措、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使示范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示范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示范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每项责任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资金,优先向我镇示范建设项目倾斜,与美丽村寨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建设效益,确保我镇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底,完成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58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县级整合及群众自筹2067.3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共扶持甘蔗种植4500亩、茨竹种植500亩,市级资金100万元共砂仁种植833亩,核桃种植1400亩,实施8公里砂石路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嘎娄村二组和永不落村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三是继续巩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加大对永不落村六组、窝笼村六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投入,继续打造成为我镇示范典型。窝笼村六组2016年被上级评为“民族特色村寨”。
中课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打造了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中课镇积极推进示范创建项目,打造了体现特色发展及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创建工程典型。
(一)民族经济稳步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落后的实际,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培植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6万元,同比增长11.4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3.62万元,增长14.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8万元,增长11.6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农田面积26059亩,同比增长0.32%,实现粮食总产量637.04万公斤,同比增长0.47%;橡胶面积12961亩,产量184.41吨,产值151.22万元;核桃面积13474亩,产量6.68吨;甘蔗面积10376亩,榨季产量37481.45吨,产值1630.44万元;生态茶园面积1932亩,茶叶产量152.69吨,产值213.77万元;茨竹面积3079亩;咖啡面积887亩。
(二)民族文化繁荣进步。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目前共有文化活动室47个、农家书屋5个。全镇50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广电网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镇目前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6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创作了《头箍女人》、《中课印象》、《中课随想》等优秀佤族原生态音乐舞剧,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任务,为我镇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126万元完成拉勐纪念碑建设,有效推进班箐村二组民族特色旅游点创建工作。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共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16.6万元、城乡低保金47556人次5134.26万元、“五保金”23人次4.28万元、养老保险金8932人次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99.84%。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完成2508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实现154户530人脱贫出列,完成了一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镇林地面积368379亩,森林覆盖率69.59%。围绕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016年,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299.4亩、专项规划造林596.8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亩,完成沼气池456口,发放节柴灶150台,兑现各项林业惠民资金134.36万元;同步推进乡村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课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中课镇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长远大事来抓。目前,中课镇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人,占全镇干部职工总数的78%;少数民族科级干部8人,占全镇科级干部总数的67%;少数民族公务员18人,占全镇公务员总数的72%;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适应,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六)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中课镇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弘扬阿佤民族“拉勐”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忠诚、团结、奋进、和谐”的新“拉勐”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全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016年,我镇共开展各类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8次,1700人次参加。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镇在推进示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不明显;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备受关注;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落地难的瓶颈尚未有效破解。由于我镇财政困难,示范镇建设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部门资金用途及下达项目时间不统一,整合资金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中课示范镇建设措施和工作机制,立足于用实际行动,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一是紧紧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性作用,全面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全镇力量参与示范建设,同时,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开展宣传;三是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嘎娄村二组、永不落村一组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为全镇做出示范;四是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坚持把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示范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突出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撑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增强示范镇建设发展后劲,为中课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了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促使本单位各级干部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之中。二是利用各种会议对职工进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通过宣传海报、led屏的方式,提高了职工开展创建活动的透明度,使创建活动有效地在本单位开展,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二、在创建活动中,我单位始终围绕祖国的统一,以民族团结稳定为主题,在创建活动中切实依法维护了少数民族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民族的团结与稳定,由于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少数民族职工参与社会各项经济活动日趋频繁。
三、为使创建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我单位将继续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工作,依法切实地维护好少数民族同胞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工作,为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全面实现小康奠定好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这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近年来,海南州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作为统揽全局、引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总抓手,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创新推动、载体承带,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工作有声有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本文针对当前海南州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青海省委、省政府从青海省情出发,提出“三区”战略,制定出台《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这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加快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结合海南州实际,海南州充分发挥“一把手”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积极有为、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创建活动。
教育引导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仍存在宣讲重点不突出、宣讲对象难集中、宣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有的乡(镇)、村(社)和个别机关单位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視,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零敲碎打的现象。
社会矛盾纠纷千差万别,复杂程度多种多样。这些矛盾纠纷,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跨地区和部门,有的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依据,处理、协调难度较大,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表明维稳形势依然不容轻视,稳控压力仍然很大。
区域特色仍不够鲜明。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盘点了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但对影响当前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活动的突出问题梳理得还不够清晰,重点工作把握还不够到位,推进措施还缺乏足够的力度,存在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寺院管理干部队伍比较年轻,缺乏政策水平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与其工作任务和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难以融入、融入不深”的问题还较突出,寺院管理任务仍然艰巨。
“三基”建设方面,宣传动员还不够广泛。由于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比较薄弱,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基本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扭转,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海南州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仍然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为抓手,把握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好党的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政策。
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制定了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会议精神,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干部群众的首要任务,只有全面正确的掌握会议精神,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坚持和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我们要采取大小会议宣讲、集中讲座辅导、进村入户讲解、个人自学问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支持和援助,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海南州有水电、矿产、农牧业、旅游、太阳能等资源优势,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做好资源开放利用这篇大文章,要发挥好对口援南机制,深化与对口援南省市的协作与交流加快地区经经济发展。特别是要争取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化提档升级,使海南州城镇发展更具特色和活力。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进海南州全方位开放,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
整合资源,严格标准,协同发力,努力提高民生水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州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双语”教育,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型产业,完善并落实各族群众创业扶持政策。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深化合作,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干部群众和谐相处、融合发展。
促进各族群众有序流动,支持州内群众到内地就学、劳务输出、经商等形式走出去。培育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优化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科学布局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分流“择族而居”和“围寺而居”现状。支持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依法保障各民族婚姻自由的权利,鼓励各族群众节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创建办要与文化、体育、妇联、共青团等成员单位加强协调,紧密合作,多开展一些各民族干部群众都能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各民族干部群众融合发展的自觉性。
树立信心、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各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做到讲得清、道得明、听得进、全覆盖,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讲政治、明是非、守底线、遵法纪。
支持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积极打造藏绣、石雕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鼓励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加大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阅读的双语书籍出版力度。实施赛宗寺、石藏寺及宗日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抢救保护拉伊、则柔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
健全法规,完善民约,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律七进”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懂得法律面前民族成分无特殊、宗教信仰无特殊、职业身份无特殊,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
按照州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的部署,以法制化、制度化推进创建工作纵深发展,在“五个巩固提升”和“五个深入推进”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落实10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八年创先进”的工作目标,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固化,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链条和长效机制。
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不断切实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健全州县乡三级创建办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等运行机制,完善创建考核办法、验收细则、评选表彰等制度措施,保证创建工作力量不减、制度健全、高效有序。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于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37个村委、19个社区。全县总人口34.3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4万人(瑶族20万人,其他壮、苗等30多个少数民族0.4万人),占总人口的59.43%。多年来,富川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加快建设“富裕美丽之川”的时代定位,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书写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精彩华章,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1月,富川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获此殊荣,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鼓励和鞭策。我们深刻认识到,获得命名不是创建工作的终点,而是创建工作的新起点。我们将珍惜荣誉、不骄不躁、再接再厉,站在新起点用更高标准,突出“五个更加”,彰显示范作用,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篇章。
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将创建工作列入党的建设重点任务清单,与党建工作同步部署,同步督导考核,各级党委(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创建实践。广大党员结合“学党史、感党恩”、党员联系群众责任田实名制、“寿城党旗红”、“党员墟日”等活动,更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创建工作更添活力。二是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机构。调整充实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创建工作战线,“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全县工作推进会重点部署,部门联席会及时协商”的长效工作体制机制运行有序,“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宗部门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三是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队伍。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即从事民族工作的民族工作专业队伍、支持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支撑民族工作决策的专家顾问队伍),及时预测当前民族关系趋势,及时研究具体对策,协调、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类隐患,创建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网格化管理发展。
珍惜全国示范县荣誉,充分认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特点,把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出发点,坚决避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现象。一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单位对标对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乡镇、示范中学、示范小学、示范寺庙等测评指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以造福各族群众为上,突出基础工作重点,突出各自工作实践特色,全面推进民族团结创建“七进”活动。二是细化创建工作新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富川瑶族自治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新时代创建工作新任务进一步明确,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三是将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把加大培养选拔作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力度、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宣传教育、传承弘扬瑶族文化、借助民族传统节日平台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等工作纳入其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推进创建工作精准化、规范化、社会化、常态化,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绩效考评机制更精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县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列入专项绩效考评内容,细化工作任务,各部门、各乡镇创建工作主题、目标任务更明确。二是正向激励机制更多样。把创建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并实施好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获得命名的示范乡镇、村、单位予以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倾斜,用于支持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督促检查更严格。将创建工作列入县委督查内容,不定期对开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情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每一项工作做扎实,确保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秉持“民族团结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不断发掘形式丰富多样、贴近群众生活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特色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创建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创建活动越来越受各族群众喜爱和积极参与。一是依托传统民俗节庆,各民族交往平台更多样。立足民族节庆活动多元化县情,以元宵节、“上灯炸龙节”、“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瑶族花炮节、赶会期等民族传统佳节为载体,将民族政策法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融入瑶族歌舞习俗中,举办独具特色的“看花灯”、“炸龙”、“瑶族盘王节文化展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大赛”、“抢花炮”、“瑶族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瑶族婚嫁习俗”、“耍春牛”、“扎草龙”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打造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民族政策法规宣传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嘉年华品牌。二是依托民族文化精品,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更畅通。将瑶歌瑶舞、瑶锦瑶绣、瑶医瑶药、瑶居瑶食、瑶祭瑶庆等诸多文化意象融于一体,塑造了《瑶家盛典》、《盘王大歌》等艺术精品。其中《盘王大歌》入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项目。保护传承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组织群众参加国内外民歌大赛、民俗艺术节展演等活动,富川绣娘精心绣出的瑶绣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用作为赠送礼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了国内外舞台。三是依托大型活动,各民族交流领域更广阔。以举办各类大型民族节庆活动契机,积极向外推介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优质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亮丽名片,推动各领域交流发展。2020年11月,富川成功举办“瑶族文化交流会暨富川脐橙和文化旅游推介会”,吸引了县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在和乐共融气氛中相知、互信、相亲,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级、各部门联合共建、县、乡、村、户整体发力、省际县区协作共促,创建之花遍地绽放。一是活动联办。各单位各部门以“七进”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各自业务特点,举办多姿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如县民宗局、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儿童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县文体和旅游局、县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民族团结“同心、同创、同享、同乐”活动;县经贸局与电子商务中心联合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云上心连心”“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活动。二是示范点联创。葛坡镇深坡村是自治区、市、县、镇、村五级联创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示范村,自治区税务局、民宗委、县住建局、县民宗局等部门联合规划用三年时间,将创建活动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深坡村建设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0年投入各项资金180万元建设深坡村,深坡村创建成效日益凸显。三是社会事务联管。整合部门资源,发挥优势,提质聚力,共同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各项事业精准落实。扶贫、发改、移民搬迁等部门密切配合,大力实施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户户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喜迁新居;县司法局不断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创建“温馨之家贴心服务”“一站式”服务新平台,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并成立法律服务队,为我县各类企业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县税务、城市综合管理、教科等部门,为少数民族群众办企业、经商、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照顾,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增强适应能力,协助规范经营,解决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合法权益。在乡村,以各单位做后盾,挂点帮助各村开展政策宣传、扶贫济困、社会治理;在社区,各部门搭建民族之家、志愿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四是区域协作联创。结合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的区位特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和睦边界联创活动,牵头创新开展省际边界区域协作“1+1+1+n”的工作模式(即:共建一个湘桂党支部、一个综治联勤警备室、一支巡逻宣传队、一批合作发展项目),毗邻湖南省江华、江永县合力防范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问题,共建“亲情边界”,实现省际边界民族团结同促共建。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的思想种子在全县干部群众心田生根、开花、结果。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凝聚起共同打造幸福和谐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长期以来对我镇民族工作的关心,并在项目资金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课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中课镇地处西盟新县城北面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东与澜沧县的竹塘、雪林、木嘎乡三个乡相接,南与勐梭镇相连,西与勐卡镇相连,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93公里,国土总面积313.3平方公里。全镇辖有中课村、班箐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共50个村民小组,共有3748户11195人,其中农业户数3439户10596人,占总人口的94.65%。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课镇牢牢抓住西盟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把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党政办,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从中课镇地处边境山区,社会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制定了《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建设格局。
(三)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围绕我县提出的“重点实施五大示范、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积极探索两大创新、着力实现三大跨越”的思路,及时协调、加快推进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抓好落实,抓重点、抓亮点、抓试点”的要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努力,打造好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一品牌,为全县示范创建工作作出表率。
(四)围绕主题,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把项目作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好。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的宣传,加强对中课示范镇建设新举措、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使示范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示范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示范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每项责任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资金,优先向我镇示范建设项目倾斜,与美丽村寨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建设效益,确保我镇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底,完成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58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县级整合及群众自筹2067.3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共扶持甘蔗种植4500亩、茨竹种植500亩,市级资金100万元共砂仁种植833亩,核桃种植1400亩,实施8公里砂石路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嘎娄村二组和永不落村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三是继续巩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加大对永不落村六组、窝笼村六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投入,继续打造成为我镇示范典型。窝笼村六组2016年被上级评为“民族特色村寨”。
中课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打造了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中课镇积极推进示范创建项目,打造了体现特色发展及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创建工程典型。
(一)民族经济稳步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落后的实际,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培植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6万元,同比增长11.4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3.62万元,增长14.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8万元,增长11.6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农田面积26059亩,同比增长0.32%,实现粮食总产量637.04万公斤,同比增长0.47%;橡胶面积12961亩,产量184.41吨,产值151.22万元;核桃面积13474亩,产量6.68吨;甘蔗面积10376亩,榨季产量37481.45吨,产值1630.44万元;生态茶园面积1932亩,茶叶产量152.69吨,产值213.77万元;茨竹面积3079亩;咖啡面积887亩。
(二)民族文化繁荣进步。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目前共有文化活动室47个、农家书屋5个。全镇50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广电网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镇目前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6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创作了《头箍女人》、《中课印象》、《中课随想》等优秀佤族原生态音乐舞剧,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任务,为我镇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126万元完成拉勐纪念碑建设,有效推进班箐村二组民族特色旅游点创建工作。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共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16.6万元、城乡低保金47556人次5134.26万元、“五保金”23人次4.28万元、养老保险金8932人次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99.84%。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完成2508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实现154户530人脱贫出列,完成了一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镇林地面积368379亩,森林覆盖率69.59%。围绕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016年,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299.4亩、专项规划造林596.8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亩,完成沼气池456口,发放节柴灶150台,兑现各项林业惠民资金134.36万元;同步推进乡村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课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中课镇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长远大事来抓。目前,中课镇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人,占全镇干部职工总数的78%;少数民族科级干部8人,占全镇科级干部总数的67%;少数民族公务员18人,占全镇公务员总数的72%;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适应,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六)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中课镇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弘扬阿佤民族“拉勐”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忠诚、团结、奋进、和谐”的新“拉勐”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全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016年,我镇共开展各类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8次,1700人次参加。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镇在推进示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不明显;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备受关注;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落地难的瓶颈尚未有效破解。由于我镇财政困难,示范镇建设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部门资金用途及下达项目时间不统一,整合资金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中课示范镇建设措施和工作机制,立足于用实际行动,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一是紧紧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性作用,全面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全镇力量参与示范建设,同时,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开展宣传;三是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嘎娄村二组、永不落村一组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为全镇做出示范;四是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坚持把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示范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突出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撑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增强示范镇建设发展后劲,为中课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近年来,海南州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作为统揽全局、引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总抓手,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创新推动、载体承带,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工作有声有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本文针对当前海南州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青海省委、省政府从青海省情出发,提出“三区”战略,制定出台《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这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加快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结合海南州实际,海南州充分发挥“一把手”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积极有为、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创建活动。
1.教育引导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仍存在宣讲重点不突出、宣讲对象难集中、宣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有的乡(镇)、村(社)和个别机关单位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視,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零敲碎打的现象。
2.社会矛盾纠纷千差万别,复杂程度多种多样。这些矛盾纠纷,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跨地区和部门,有的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依据,处理、协调难度较大,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表明维稳形势依然不容轻视,稳控压力仍然很大。
3.区域特色仍不够鲜明。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盘点了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但对影响当前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活动的突出问题梳理得还不够清晰,重点工作把握还不够到位,推进措施还缺乏足够的力度,存在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4.寺院管理干部队伍比较年轻,缺乏政策水平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与其工作任务和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难以融入、融入不深”的问题还较突出,寺院管理任务仍然艰巨。
5.“三基”建设方面,宣传动员还不够广泛。由于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比较薄弱,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基本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扭转,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海南州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仍然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为抓手,把握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握好党的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政策。
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制定了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会议精神,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干部群众的首要任务,只有全面正确的掌握会议精神,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坚持和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我们要采取大小会议宣讲、集中讲座辅导、进村入户讲解、个人自学问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2.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支持和援助,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海南州有水电、矿产、农牧业、旅游、太阳能等资源优势,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做好资源开放利用这篇大文章,要发挥好对口援南机制,深化与对口援南省市的协作与交流加快地区经经济发展。特别是要争取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化提档升级,使海南州城镇发展更具特色和活力。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进海南州全方位开放,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
3.整合资源,严格标准,协同发力,努力提高民生水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州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双语”教育,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技能型产业,完善并落实各族群众创业扶持政策。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4.深化合作,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干部群众和谐相处、融合发展。
促进各族群众有序流动,支持州内群众到内地就学、劳务输出、经商等形式走出去。培育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优化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科学布局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分流“择族而居”和“围寺而居”现状。支持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依法保障各民族婚姻自由的权利,鼓励各族群众节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创建办要与文化、体育、妇联、共青团等成员单位加强协调,紧密合作,多开展一些各民族干部群众都能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各民族干部群众融合发展的自觉性。
5.树立信心、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各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做到讲得清、道得明、听得进、全覆盖,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讲政治、明是非、守底线、遵法纪。
支持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积极打造藏绣、石雕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鼓励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加大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阅读的双语书籍出版力度。实施赛宗寺、石藏寺及宗日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抢救保护拉伊、则柔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
6.健全法规,完善民约,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律七进”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懂得法律面前民族成分无特殊、宗教信仰无特殊、职业身份无特殊,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
按照州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的部署,以法制化、制度化推进创建工作纵深发展,在“五个巩固提升”和“五个深入推进”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落实10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八年创先进”的工作目标,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升到制度层面加以固化,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链条和长效机制。
8.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不断切实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健全州县乡三级创建办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等运行机制,完善创建考核办法、验收细则、评选表彰等制度措施,保证创建工作力量不减、制度健全、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雷霞(1988--)女,汉族,青海互助人,中共海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
党对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什么,督查工作的方向就是什么;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什么,督查工作的内容就是什么。贯彻落实《意见》,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推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推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意见》深入把握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当前民族工作特别是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够精准、政策把握出现偏差等,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任务已经明确,措施已经出台,剩下的就是从严从实督促指导。
贯彻落实《意见》,要将监督检查工作明确指向到文件要求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强化“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体制机制、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载体方式;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等具体工作。通过认真细致的督查,深入总结创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发现困难和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建议,持之以恒抓督查、坚决彻底抓落实,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意见》牢牢把握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原则,遵循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不断完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意见》,要把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作为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规范、综合运用调研、暗访、群众座谈、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准确把握创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加强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测评验收办法,推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央领导人秉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多措并举,接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基本国情进行了准确把握,进一步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进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立足国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理论方针和各项工作制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工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之后,如何使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如何确保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这就迫切需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常规工作,时时刻刻都要抓紧抓好。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自长期的历史实践,但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些工作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实践要求。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更强调如何建立政治上平等的民族关系。改革开放之后,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上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成为关注的重点,并且出台了一大批差别化的政策。
党的十八大之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这次会议集中阐述了八大问题,特别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同时阐明民族工作不仅要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强调要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从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创建主题、扩大参与范围、深化典型培养、加强宣传教育等角度,对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作了进一步明确。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民族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进一步指明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近日,《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8)》发布。这期蓝皮书的主题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聚焦八个民族省区和一些地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梳理和分析各地开展相关工作的思路与举措,总结当地结合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与当地特殊问题,提出进一步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推动,各地区党委、政府尤其是民族地区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甚至全局性工作来对待,不仅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鼓励基层政府、社区和单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行实践创新。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区、示范区和大批模范单位、先进个人。我们结合民族八省区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些地区的典型经验和实践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建立的一个省级自治区,对我国建立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载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高位推动,健全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谋划。(2)舆论引导,常态宣教,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3)文化引领,创新载体,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改善民生,统筹推进,让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5)选树典型,表彰先进,提升创建活动影响力。(6)相互尊重,以心换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7)以点带面,广泛参与。如呼伦贝尔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拓展为“十进”(增加了进边防、进景区、进园区、进家庭),效果显著。内蒙古自治区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目标,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是全国各省区中最少的,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却是最高的。西藏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牢牢把握发展、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工作重心,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认真推进西藏特色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并形成了“六抓”特色(1)抓机制,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基础。(2)抓法治,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治基础。(3)抓教育,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思想基础。(4)抓载体,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基础。(5)抓发展,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经济基础。(6)抓稳定,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指导下,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长期以来,各民族密切的交往交流,使青海省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根深蒂固,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和睦。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围绕“两个共同”主题开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形成了八个方面的实践经验(1)深化宣传教育引导,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2)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青海路径。(3)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建立符合藏族聚居区实际的现代治理体系。(4)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先进区创建的物质基础。(5)深化“八进”活动,激发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力。(6)加强“三基”建设,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石。(7)聚焦民生与脱贫,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8)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二是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三是坚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四是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五是坚持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六是坚持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之中。宁夏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的经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与时俱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使宁夏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为目标,建立了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建言献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五个三”思路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法律基础、物质经济基础、文化基础三大基础;构筑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组织防线三道防线;建设从事民族工作高素质的民族工作专业队伍、支持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支撑民族工作决策的专家顾问队伍三支队伍;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工作、基层群众工作、争先创优工作三项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民族团结进步激励机制、民族关系正确协调机制三个机制。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民族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确立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贵州创建工作的实践特色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指导创建工作;二是围绕加快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创建活动;三是以政策引领和规划指导推动创建活动提质扩面增效;四是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助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贵州省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决战脱贫攻坚、改革开放创新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工作均大踏步前进。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长期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总要求,持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云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调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式多样,各地区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一是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三是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增强发展动力,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抓手、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五是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六是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长效机制,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七是坚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之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是云南长期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良好局面的重要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和邻国最多的省区,漫长的边境线与8个邻国相连;也是多民族长期混居、多元文化特色十分鲜明的区域。新疆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区域。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一直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工作。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配合这一总目标,新疆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2016年以来大力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112万名干部职工与169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参与走访群众的干部职工累计3200多万次,走访各族群众5200多万次。各级干部职工与各族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情,各族人民群众也加深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深了干群间的交流和互信程度;各族群众的家庭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有所改善,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有所增强。民族团结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起到了巩固反恐维稳斗争重大阶段性成果、加强基层党建和政权建设的积极作用,为新疆呈现出大局稳定、形势可控、趋势向好态势,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
地市级与县乡社区村落等各级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尽管各地基础条件不同,工作重点内容和方式方法各有千秋,但从总体上看都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认可与广泛参与,也取得了相对积极的效果。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深厚,社会基础牢固,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定位很高,创建工作扎实得力。2016年9月,大理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大理样板”。广西沿边各地区在兴边富民行动中,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延伸到陆海疆一线的行政村,同时在全区59个民族乡、597个行政村(居委会)建立了2000多个“国旗工程”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在校园、教室设置宣传橱窗和民族团结创建园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知识我知道、民族团结我参与”课前朗诵、“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好词好句诵读”主题班会活动,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意识。宁夏吴忠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军营、宗教场所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青海班玛县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在藏族聚居区农牧民群众中突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寺庙,形成了县域治理的“班玛经验”。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等等,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模式。
各地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践证明,党委、政府重视是前提,把创建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甚至全局工作来谋划是基本思路,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是实践载体。创建工作不仅密切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改善了民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创建工作对实现当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有的地方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有的地方认为创建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责,参与范围不够广泛,协同配合没有形成合力;有的地方认为创建工作就是做好宣传教育,“一张展板打天下”,创建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创建工作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从工作部署看,有些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工作机制、测评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中出现了重“团结”、轻“进步”的偏差,将进步看作一个口号,没有把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的发展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建工作的实效。
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创建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把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的重点既落脚到改善民族关系上,又植根于地区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持久动力。
高度重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必须在意识层面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这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所要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内容是处理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间的关系。
扎实推进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的创新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按照莫旗机关工委《关于转发关于召开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的通知》(莫直党工字〔20-〕3号)的文件要求,会前,支部就此次组织生活会充分征求了意见建议,严肃开展谈心谈话,从严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总书记关于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总书记在20-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20-年在内蒙古考察时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关于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有关文件精神。着重从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联系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刻查找了班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深挖症结根源,明确了今后整改方向和措施,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方面。
1.全面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有时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在处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管理上用力不均。
2.党支部没有充分调动起全体党员认识支部建设中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党员对民族工作不关心、不关注。
(二)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方面。
1.支部对上级党组织的文件、工作指示和重要决策,机械的传递多,欠缺主动性的落实。
2.在落实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时,习惯依靠老经验,只进行了集中学习和研讨,缺乏创新意识。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
1.支部学习内容中,涉及民族工作内容较少,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所欠缺。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待健全,急需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干部日常教育。
(四)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方面。
1.在日常谈心谈话时,只是听取党员对支部工作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没有询问在加强民族工作、推行统编教材事件中的思想状态,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有针对性。
2.日常三会一课只是集中性的开展,缺少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对于民族工作相关文件的深入研讨,没有及时了解党员对文件的领回程度。
(五)联系服务群众方面。
1.党支部和群众有效联系、面对面交流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不能及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
(六)改进工作作风方面。
1.对于硬性问题方面缺乏力度,对布置的工作检查力度不够,检查标准不严,担心工作人员情绪不佳,没有全面展开批评。
2.工作较多时,学习任务下发不及时,有时会有工作积攒,工作学习任务集中大量下发的情况。
(一)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强。政治理论学习引导不够深入,在进一步加强政治功能方面有所弱化。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不够主动。在收到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时,没有从主观上去贯彻创新和落实,还存在不够细化的现象,导致实施效果方面和最佳效果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达不够深入。在日常学习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次数少,去年年底才开始将民族工作纳入重点学习科目中,没有创新性的将民族团结内容深入到其他党建活动中。
(四)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不够严格。日常谈心谈话内容不够有针对性,民族工作的是重中之重,缺没有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占有很大比例。在平时的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上有老好人的现象,自评互评中辣味不足。
(五)联系服务群众不够及时。党支部和群众沟通媒介单一,缺少当面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只局限于局机关内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的还不够牢固。
(六)工作作风缺乏力度。开展党建工作时,对于党员考勤和参加的质量考评不够有力度。党支部工作权衡不够,有时工作下发时效性不强。
(一)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引领党员群众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积极调动全体党员认识到支部建设中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党支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上级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在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时,增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多样性,如开展专题电影教育片观看、学习革命历史书籍、开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
(四)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落实从严治党,党支部将继续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职责。将党建工作纳入平时考核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考评。
(五)深入基层并积极联系服务群众。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中。
(六)加大力度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要求,积极创先争优,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问题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民族团结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在对自身存在问题做了较全面深刻的剖析之后,我还请我校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结合他们的意见,我制定了自己今后的整改措施,具体如下: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应该积极学习先进典型材料,比如我们身边的杨善洲,学习他克已奉公、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精神。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政治学习,让自己在思想上加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教育的责任感,积极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让自己的工作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家长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不埋怨、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发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工作上和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得过且过。为自己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工作目标、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扎实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不懈怠、不放松、不放弃。工作中多向同事学习、向学科带头人学习,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让自己的学习变得富有成效。在学习过程当中加强反思和总结,让自己得以在不断的总结中得以提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才能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学校常规事务性工作,都只有在不断的改进方法的过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我认为所谓效率就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时间上讲求效率;二是实效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提高,才能在时间的效率上有所提高,也才能在实际效能上取得效果。
要在工作中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有独特的思维,只有通过学习也才能让自己在学习中反思、提高。学习工作方法,可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学习业务知识,可以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可以提高我的师德师风休养。同样,只有学习,才能让我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不拘一格,积极创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富蕴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县,长期以来,该县把民族团结当作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民族团结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全县形成了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一、基本情况。
富蕴县居住着哈、汉、回、维等24个民族,哈萨克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45%,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55%,蒙古、回、维、苗、壮、朝鲜、满、侗、土家、东乡、柯尔克孜、达斡尔、撒拉、锡伯、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占4%,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树立团结典范,赋予民族团结教育新内涵。富蕴县将开展创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作为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充分发扬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自1994年推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赛尔江以来,全县陆续涌现出了暴风雪中救助三名汉族矿工和上百名受困矿工的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阿布旦,无私收养汉族儿童的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哈兰?马丁,十几年如一日扶助回族单身妇女马俊梅一家的地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杨柳等。截至目前,全县共涌现出国家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名;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3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5名;伊犁州级先进集体2个;地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36个。在2009年底县委、政府召开的第十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共表彰了24个模范单位和42名模范个人。
(二)重视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成为骨干力量。富蕴县将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代培、挂职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截止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已达2675人,占干部总数的63.2%,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全县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达197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2%,成为加快经济建设、推进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三)强化未成年人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花绽校园。富蕴县围绕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决策部署,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新疆历史教育,进行国情、区情、县情教育,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依托民汉合校优势,开展民汉学生结对帮扶、互学双语、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建成学前“双语”幼儿园(班)40所,九年一贯制牧业寄宿学校8所。
(四)开展理论宣教,筑牢各族群众思想基础。富蕴县在全县范围内对广大干部群众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使党的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特别是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县委、政府立即从各单位抽调100名民兵,组成政策宣传、街道巡逻、维稳平暴3个小分队,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和维稳工作。同时在农村和社区广泛开展“讲事实真相、讲民族团结、讲政策法律”教育活动,活动提出“三个讲清”(讲清6.25、7.5事件真相特别是7.5事件的严重危害性;讲清民族团结对打击三股势力的特殊重要性;讲清政策法律和自治区的维稳措施)。宣传部门组织开展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宣讲活动和“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
(五)狠抓发展要务,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富蕴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集中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切实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各民族的长期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2009年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达5221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民族团结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目前仅为演讲、座谈、报告会等形式,且群众参与面不够广泛。
二是各族群众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渐淡化,但由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民族宗教工作还面临着较多错综复杂的难题,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是部分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容易受到民族分裂分子的蒙蔽和蛊惑。
四、几点思考。
(一)民族团结教育多元化。要灵活多样地开展宣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努力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经济建设全过程,与实施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评选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活动结合起来,与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祖国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通过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活动,组织各级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走进基层群众,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开展教育宣讲活动。结合双拥共建工作,动员驻县部队、驻县单位参与到民族团结教育各项活动中来,以民族团结带动军民团结、军政团结、驻县单位与地方的团结,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扩大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到基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根本。要切实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纳入县委中心组和全县各级党委中心组及县委党校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由县委组织部、党校负责每年举办两期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对各乡(镇)主管民族宗教工作领导、专干、村(社区)负责人进行培训,切实解决乡、村干部对民族宗教工作“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
(三)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将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立足农牧区生产的实际,面向农牧民群众,广泛开展农牧业生产技术、劳动技能等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科技和技能素质,推进实用科技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着力建设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地方民族文化精品。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谋利益。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为群众谋利益。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实施“得民心工程”结合起来,积极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农牧区,要重点解决好减轻农牧民负担、增加收入、加快发展、改善生活等问题;在城镇,要重点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再就业等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贫困家庭,了解民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对口支援帮扶机制,研究制定长远规划,改变单一的给钱给物帮扶模式,共谋长远发展大计,实现各民族团结、富裕奔小康。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持不懈的开展“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强引导,抓好宣传教育。深刻认识暴力犯罪份子的残忍面目,帮助干部群众擦亮眼睛,与境内外“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同时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用辉煌成就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强局党组、机关党总支和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地委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整改措施:通过专题培训、中心组学习以及支部大会、写。
心得体会。
座谈讨论自学等形式,继续学习党的十七届。
四中全会《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关于当前新疆形势和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学习王乐泉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写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50题》、《新疆发展稳定六题》等内容。进一步坚定全体党员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信心和决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整改措施。
:一是继续抓好讲事件真相、讲民族团结、讲政策法律的“三讲”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二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地区关于对事件的定性以及对维稳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忠实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巩固“五个认清、五个深刻”集中学习教育成果,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全面落实维稳措施,积极做好防范和打击工作,不断强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三是认真抓。
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和廉租住房建设、抗震安居、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建筑节能、城乡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问题,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全区各高等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主阵地和先锋队作用。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区。高等院校作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对照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广西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抓紧抓实,努力补齐创建工作中的短板。
(一)主题还不够鲜明突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为我们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创建工作的主题,但我区高校在创建工作具体实践中,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还不够紧密,挖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的内涵还不够深入,将创建工作主题与壮族自治区的特点结合起来落实方式还不够新颖,不能很好发挥创建主题的引领作用、导向作用。
(二)内容还不够丰富多样。《意见》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点任务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等,并对创建工作作出明确具体要求。但实践中,各高校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容把握得还不够准确全面,没有紧扣新时代特点丰富创建内容,仅局限于宣传教育层面的老调子、老套路;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质,对创建工作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差异性和同一性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特别是在提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举措。
(三)形式还不够创新鲜活。《意见》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工作中没有抓好结合、整合、融合这篇文章,未能顺应新生代需求,用好信息化手段。在加强教育上局限于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在改进宣传上局限于传统“三板斧”,没有很好地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加强“滴灌式”宣传,在创新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打造网上创建工作平台上成效还不够明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还处在原生态层面,主要体现在“三交”活动的规划性和策划性不强,各民族学生日常交往交流均为自发性、习惯性居多,缺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入脑入心的活动载体和形式,各民族学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活动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四)质量水平总体还不够高。《意见》对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很多高校对如何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对策。有的还是按照老套路、老观念和旧思维来抓创建,拿不出新思路新举措,想不出新办法新手段,也搞不出新载体新平台新机制。创建工作领域向纵深拓展不够,重心还没真正下沉到院系、班组,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向院系、班级倾斜。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上,还没有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没有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我区各高校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育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创建工作日益深入,制约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和提升质量的因素日趋凸显。
(一)缺乏齐抓共管的创建合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开展创建工作在资金资源、人员力量、部门协同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目前我区大部分高校只有统战部门专职负责创建工作,党(校)办、宣传、学工、团委和各院系等部门配合,但各部门工作人员力量不足,往往疲于应付,特别是在部门协作上,难以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协调联动、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缺乏坚强有力的创建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参与主体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策常识。高校开展创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在校学生,但在校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影响和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在政治意识、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烈,尤其需要在创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加以引导。同时,广西作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一些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经济条件还不宽裕,中小学阶段接受的素质教育不充分不全面,故主动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还不够高。
(三)缺乏开拓创新的思路理念。当前,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日趋增多,民族成分也越来越多,高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高校创建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思维。比如,在创建内容上,还局限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水平等内容缺乏系统谋划思考,导致创建工作内容单一单调;在创建载体形式上,还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板报宣传,利用新媒体新载体新平台开展创建工作还没有形成气候,实践训练、实践锻炼等新形式还没有标准和规范,特别是让各民族学生踊跃参与的创建方式和活动少之又少,难以适应各民族学生多元化需求;在创建质量水平上,对创建活动的成效重视不够,满足于课程教过了、活动搞过了、会议开过了,没有对创建工作成效进行后期评估。
广西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区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0%。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无论是创建内容和途径,还是创建形式和载体,都需要突出民族特点和时代要求。
(一)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一是构建立体式常态化宣传格局。高校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要充分结合受众群体集中、认知水平和领悟能力较高、宣传场所固定等实际,立足新时代新要求,跳出传统宣传套路,不断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要充分用好传统宣传载体,用活新媒体自媒体,构建橱窗、板报、广播、网络等立体式宣传格局,使创建工作宣传有文字、有声音、有图像、有影视,努力营造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二是构建形式多样的教育平台。打造多种社会实践教育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红色教育实践和各民族学生交友联谊等活动,深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让广大学生切身学习体验广西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和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熏陶,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现实感和有效性。三是拓展宣传教育渠道空间。与时俱进地创建宣传教育专业app、专题网站以及专用微信公众号,进一步丰富网络课程、云课堂、微课堂等载体内容,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一是开展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坚持以民族节庆为载体,积极推进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壮族三月三”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的民族内涵、广泛的民众参与,成为传承和弘扬我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各高校要充分用好“壮族三月三”等各类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更好地交往交流。二是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要精心组织创作民族文化精品,充分展示我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励各民族学生共同团结奋斗。三是创新扶贫资助模式。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强结合起来,创新帮扶方式和措施,通过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开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等途径,大力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后顾之忧。同时,注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创造创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校党委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加强学校党委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基层党组织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选树创建工作示范典型。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抓好统筹结合文章,注重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模范的工作力度,注重向院系和班级基层一线倾斜,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在创建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权益。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正当权益,后勤部门要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落实好保障措施,教学管理部门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效,学校资助管理部门要优先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校园综治部门要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权益保障制度机制,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强创建工作考核指导。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考核,强化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年度考核内容,加大绩效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民族团结工作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族团结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扎实有效地做好本班民族团结工作,增强班内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根据校领导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平时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新疆“三史”“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全面贯彻中央民族政策,使学生了解当下国情,新疆的形式,理解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重要性。结合我班实际工作,在班级当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班级民族团结氛围。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班内形成讲团结、促稳定、促和谐的强大合力,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有序开展。
1、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五个一”活动。
(1)读一本民族团结书籍;(2)看一部民族团结题材电影;(3)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4)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5)制作一幅民族团结小报。
2、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班级里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风气。
3、利用班队会、《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园地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1)充分每周班会课,进行民族团结专题教育。开展“共同祝福新疆,团结成就梦想”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和新疆“三史”等知识让学生入脑入心。
(2)开展以“民族团结”、“共同祝福新疆,团结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4、在班内落实“五个不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反对民族分裂、抵制和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落实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服饰、宗教思想不准进校园的“五个不准”。
5、利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在班级中以民汉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为契机,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活动,共同参加阳光体育、趣味校运会、科技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民汉伙伴形成合力,团结共处。
民族团结工作总结_民族团结个人总结
根据州教育局关于开展《开展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党支部先后2次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就有关工作提出安排意见,并确定了克州三小民族团结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了民族团结月活动计划。
二、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主题教育,继续大力倡导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三、为了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我校首先于5月8日召开教职工民族团结月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有关民族团结的上级文件,向全体教职工下发了部分宣传材料,学校党支部办公室办了一期板报,学校教务、政教处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级民族团结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各班级利用周一班会召开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据统计,全校召开主题班会21班次。班级内建立了民族团结公约,并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评选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的必要条件。
四、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我校是民族小学,在5月19日和克州实验小学开展民汉学生“手拉手”活动。
五、本学期开展结对子活动,党员与班级,学校与外校,学生与学生结对子,效果良好。
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在周一进行,教职工大会在周三召开。
七、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局组织的青少年民族团结画展。
八、在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十分有效的。一是领导重视,二是制度健全,三是责任明确,四是班级落实,五是宣传广泛,六是检查到位,七是奖惩明确。
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个别师生还不重视,参与意识不强,二是个别班级的主题班会组织准备不太充分,效果不是很好,三是学校树立的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还不够广泛。
总而言之,这次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组织得力,内容丰富,措施到位,效果良好。我们将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民族团结工作总结_民族团结个人总结
提起cx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x_,没有人不伸大拇指的,和他打过交道的各族干部、群众感触最深。他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全部默默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用自身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着“三个代表”。从事工作30多年,不论是在基层任领导,还是在机关工作,他总能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和各级组织的认可,多次被各级组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地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一、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x_不论是在工作、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时刻关心着他人,关心着单位的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首先把委内班子建设和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放在首位,作为党组书记他经常同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时刻塑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精诚团结的氛围,他经常在开会和学习时强调,全委干部要学习上求实,工作上踏实,作风上朴实,为人处事诚实。他善于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预见性,对单位职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总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管理方面不失时机地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对事不对人,干事靠制度,做到言行一致,廉洁自律,勤政务实,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千方百计为职工、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组织方面,凭借他个人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造就了一支有向心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干部队伍,在单位上下形成了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他常说:干事教育为先,把握了职工的思想动态,就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是一个由汉、维、回等几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时刻注重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突出面对面的教育,用身边的事渲染教育其他人。树立讲团结、讲政策、讲法制,学习先进事迹的良好风气。他经常组织各族职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干部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并经常组织民族团结知识考试,使全体干部牢固树立了马列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为增进各民族干部之间的交流,自xx年开始,开展了各民族互学语言,“每日一句”的互学活动,还在单位开展了一个汉族干部帮助一个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普通话的“一帮一”活动,进一步发扬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让各族干部在工作中获益匪浅,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提高了各族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每年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他都会带领单位班子成员到各族干部家中团拜。在平时的工作中,他都能和各族干部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如果哪位同志遇到困难,各民族干部都会尽力帮助,几年来,单位从未发生过不团结的现象。大家形成了团结、平等、友好的新型同志关系。他十分关心各族干部职工的生活。特别是退休职工的生活,单位组织退休职工到外地去旅游、疗养,他总是优先考虑让汉族同志先去。单位职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无论谁生病住院,他都会带上礼品前去看望,问寒问暖。
二、扶贫帮困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x_脚踏实地,为促进民族团结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各族干部的爱戴和赞扬。“五一”来临了,他又一次答应了要陪妻子、女儿一家人到和硕金沙滩去看一看,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这样向家人作出承诺了。就在准备出发的前一天,当他得知单位有一位汉族同志由于家属患重病需资金住院手术治疗时,二话没说,把准备出去游玩的3000元钱送到了这位汉族同志手中。全委干部职工在他的带领下,自发捐款2万余元为这位汉族同志解决这一难题。农民朋友艾合买提·肉苏力的女儿因患急性阑尾炎急需住院治疗,他得知后将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全部交给艾合买提·肉苏力,说:“你先拿着,不够了你再来找我。”在扶贫帮困结对子活动中,他一人承担了2家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对他们家庭的现状及目前市场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确定了两家各自不同的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自已掏钱为无生力军的一户农民购买了一头种羊和三头母羊,让他发展畜牧业;为另外一家购买了优质西瓜、甜瓜种子,让他种起了反季节瓜果,短短三年的时间,这两个特困户已经从家徒四壁发展到了家里有了电视、摩托、小四轮。每逢节日来临时,这两户“穷亲戚”总不忘到单位来看望木沙·`艾沙同志,他们说:以前我们穷不敢来,现在我们有钱了,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地区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年南疆发生地震后开展的捐款活动中,他总是带头捐,并且捐得最多。
三、抓共建促民族团结。
多年来,他积极与当地城镇派出所、居民委员会、96621部队结为共建单位,每年都要组织与这些共建单位举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每年八一、春节都亲自带上慰问品前去慰问共建单位,感谢他们几年来对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共建联谊活动的开展,使大家手拉得更紧,心贴的更近。社会生活是个多侧面的,他在认真做好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组织各族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cx地、市两级发起的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内容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发挥青年干部的朝气、活力与特长。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干部参加社区共建单位举办的多种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如:每年的“3·15”消费宣传日活动,组织单位职工积极参加综合治理工作,民族团结板报、演讲比赛等。凭着人民“公仆”的强烈事业心和无私奉献精神,带领全体干部为cx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经济发展为根本,不断提升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完善“工作的基础是调研,调研反过来促进工作”的循环理念。为了增强单位的凝聚力,组织开展“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搞好民族团结、搞好工作”的大讨论,开展“求生存、求团结、求稳定、促发展”的大家谈活动。要求每个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认识,表决心。通过座谈,大家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认识到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地区经济工作才能稳定发展;只有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使各族干部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受到教育,感召和激励干部提高理论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广大干部顾大局,识大体,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爱岗精神。
现在,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各族干部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帮互学,人人讲团结,民族团结之花在单位处处盛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四、抓阵地建设争创优秀单位。
xx带领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在地委、行署的关心支持下,适时把握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并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发展计划系统先进单位、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地区级人民满意单位、军地共建先进单位,地区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地区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先进工会基层组织、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受到了领导、同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效果。
x_就是这样一个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添砖加瓦、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人,他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各族干部职工,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经济发展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情万古长青,使民族团结之花在“白水城”更加绚丽多彩。
民族团结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团结是一个组织持续生存和保持战斗力的根基。2014年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出现了严重的不团结气氛。在经过批评教育和本中心全体干部的认真反思后,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下决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整改。
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出现了严重的不团结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之间貌合神离,集体缺少战斗力。集体内部从表面看,矛盾并不明显,相互之间保持一团和气。但是,一遇到具体问题,潜在的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轻者,会议时,有不同意见也不发表,甚至随声附和,一旦出现问题,推卸责任;重者,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光议论人,不议论事,只当评论员,一旦出现问题则相互埋怨,或私下指责。
2、各自为己,中心缺少凝聚力。一是中心形不成集体核心,中心干部各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中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一盘散沙,互不服气、互不配合、互不协调。二是相互之间感情上有明显裂痕。表面上互不侵犯,私下里相互攻击,一旦遇到危及自己利益的问题,就会“拔剑而起”。
1、互不信任。中心领导与中心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具有明显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的产生主要是领导与干部、干部与干部之间信息交流与沟通不够造成的。
2、不公平感。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的源泉,人没有需要,就没有动力。不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对工作能产生不良感应。中心干部通常采取发牢骚和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来克服和压抑不公平感。但当不公平感达到峰值时,采取的措施会很激烈。这种不公平感主要通过干部之间的对比产生的。当自己所得报酬与投入量的比值小于比较对象所得报酬及投入量比值时,干部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3、组织程序紊乱。哪些工作要求干部独立完成,哪些工作要求干部寻求本中心负责人协调解决,哪些工作需要寻求分管领导解决?这些问题在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同志们的脑海里仍是很模糊的。中心工作如何分工才会合理,临时性工作如何安排,分工之后干部之间如何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这些问题是必须梳理清楚的。
三、整改措施。
于两次。(领导与干部、干部与干部、中心集体会议、开展自我批评信息的交流方式和渠道)。
2、明确分工,责任定人。社会事务中心将先把2014年的全部工作合理分配于统计岗位、文化岗位、计免岗位、大建委岗位。然后,再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分配不同岗位,各个岗位将由在编干部负责,对于工作量大的岗位将加陪人员,但工作主要责任将由在编干部承担。
3、梳理明确中心干部工作汇报流程。在岗位分配明确,干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若遇到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的情况,负责该项工作的干部将首先向中心主任汇报并请求协助。中心主任在职责范围内解决,若解决不了将及时汇报分管领导。
4、坚持按街道办事处制度办事。社会事务中心在2014年将利用中心会议的机会,由分管领导和中心主任负责带领全体干部学习街道的所有规章制度。使本中心的领导及干部对于街道的任何制度都有所了解,在工作和行动上找到法律上的依据。
5、转变领导模式。在2014年社会事务中心的分管领导及中心主任将改变原有的命令式、专断式的安排工作的方式。社会事务中心的分管领导及中心主任将首先会就具体的工作同具体的负责干部协商,征求意见。若有不同意见,将对未被采纳的意见记录在案,以备日后参考。
6、建立中心通气会和自我批评制度。社会事务中心将在中心会议的议程中加入“中心重要工作及其开展情况的汇报”程序。由负责该项工作的干部就工作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对中心全体人员进行简要介绍。社会事务中心每月开一次自我批评会议,干部就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在会上进行自我批评。
7、建立干部提意见制度。在中心设立分管领导意见箱干部可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对于不满的地方、对于自己的困难和需求提出意见。分管领导应在一周内就有关问题在开中心会议时解决。干部每个季度给分管领导写一份文字材料,来提出对中心的看法以及个人的一些合理要求。
8、坚持平等分配与必要性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在严格执行街道各项奖励办法的同时,社会事务中心将坚持平等分配与必要性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表现特别优秀,取得特别荣誉的同志给予额外的奖励。对于表现一般,但工作认真负责,虽然未取得特别奖项,社会事务中心也会给予必要的奖励以资鼓励。
9、社会事务中心在2014年每季度将组织一次集体娱乐活动。活动的方式包括聚餐、k歌等。社会事务中心也将与其他社区和中心科室合作组织集体娱乐活动,或积极参与其他科室或社区组织的活动。
10、运用正确的冲突解决方式。若中心干部再一次出现冲突,将采取体谅、合作的方式解决,要求当事人相互吸收对方的合理化建议。要求当事干部写一份自我批评材料和一份当事另一方优点的材料,上报分管领导。
民族团结问题的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更应该重视民族团结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们的共同繁荣。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有了一些关于民族团结问题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弘扬民族文化,学习和传承民族的历史、语言、习俗和风情。只有深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认同和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主动了解其他民族的情况,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避免产生偏见和误解。
其次,我们要加强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指在尊重各民族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我们要推动各民族共同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和谐发展。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注重平衡各民族的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时,我们要培养广泛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大家都能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我们要加强法治教育。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民族团结的保障。通过普及法治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决涉及民族问题的纠纷和冲突。我们要加强法律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每个人都能依法行事,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废除一切侮辱、歧视和压迫各民族的不正之风,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最后,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和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人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鼓励学生和年轻人亲近自然、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加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有民族团结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推动民族团结事业的不断发展。
总之,民族团结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它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重民族团结问题的培养和实践。只有坚持宽容互助、和而不同的理念,才能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团结工作总结_民族团结个人总结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_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也是指挥部第_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指挥部党委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突出了“抓教育,重实践,促和谐”重点,掀起了“唱响‘三爱’,构建和谐”的宣传教育热潮,各项工作具有特色,名类活动丰富多彩,确保了吐哈油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为指挥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教育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抓好“三爱”教育。
为使教育月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指挥部党委专门下发通知,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使教育月活动有落实、有成效。一是两级党委宣传部门及时征订《“三爱”教育读本》,发放到机关部门和基层队站,方便干部员工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三爱”的理解和认同。二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向全体干部员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指挥部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干部员工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员工的“三爱”教育,钻井二公司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庆祝建党86周年系列活动,对党员群众进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实行老党员给新党员讲,新党员给群众讲的方式,为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油建公司、供水供电处、物资供应处等单位结合实际,通过专题讨论会、报告会、宣传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织干部员工学习讨论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三爱”,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扩大了“三爱”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围绕中心,搭建载体,搞好主题实践活动。
在活动期间,指挥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寓“三爱”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宣传报道了6个“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建设和谐企业的先进典型,真正做到报纸上有名、电视中有影。钻井一公司、井下公司、录井公司分层举办民族宗教政策知识讲座,强化对一线干部员工,特别是新招员工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教育,使广大干部员工能自觉尊重当地民族同胞的风俗习惯,更好地爱护文物,保护好生态环境。钻井二公司在团员青年中积极倡导“三爱”教育,以座谈会、撰写安全家书、组织女工为钻工洗衣等形式,使更多的回、蒙、藏等少数民族青年切实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
指挥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激发干部员工立足岗位、创造和谐发展新成就的工作热情;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维护油区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构建和谐油田做出新贡献;同“三大一提高”、文化大赛、庆“五一”等活动相结合,组织了“唱响‘三爱’,和谐发展”读书送书活动,石化厂、保卫处选购了一批“三爱”教育读本发给员工进行学习,供水供电处将300多册图书补充到阅览室,供广大员工阅读。
三、履行责任,搞好共建,促进企地和谐发展。
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指挥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了企业与地方的和谐。
坚持企地共建,营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日常工作中,指挥部始终坚持“发展自己、奉献社会”的理念,按照“宁肯自己吃亏,不让地方为难”的原则组织生产,形成了企地共建、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指挥部领导定期听取有关企地和谐发展的汇报,多次指示要就近依托社会资源,解决好企业生产生活需要,为实现企地和谐发展作出了表率。钻井一公司50555队在民族聚居区吐1井施工作业时,给当地居民发放《石油钻井安全宣传册》,讲授硫化氢气体防护、防高压触电等知识,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称赞。同时,为保护作业区耕地不受污染,所有井队都采用了水泥加固、塑料薄膜隔断等安全防渗漏措施。井下公司驻巴里坤县三塘湖乡施工人员,始终把附近牛圈湖村作为民族团结联系点,开展多层次的共建活动,定期和他们进行交流,促进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团结和谐,为在民族地区顺利进行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搞好献爱心工程,建立了良好的人际环境。活动期间,各单位都深入扶贫助学对象中,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切实为少数民族同胞办实事、办好事。供水供电处机关党支部的党员代表,第7次来到七克台中学看望10名受捐助的贫困生,为他们送去了学习书籍和生活用品。油建公司16名团员青年代表公司10个团支部,与鄯善县台台尔民族小学10名维族贫困小学生签定了“一对一”帮困助学协议,承担了他们今后2年的学杂费。送去了学习书籍和生活用品。老乡们都喜笑颜开,话题都集中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油田好”等一连串“好”字上。
民族团结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2021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xx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xx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xx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xx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xx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xx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xx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20**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民族团结工作总结
民族团结工作总结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得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就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得结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全国共有56精品文档,您值得期待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得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得历史与丰富得文化,并各有自己得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与,发生过冲突与战争,但各民族之间得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交往,一直就是历史得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得整体,并经历几千年得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就是爱国主义得向心力与凝聚力起着作用。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指示与学校安排,我与疏勒县艾尔木东乡1村5组得麦日古丽·萨依木与亚森·克热木组成了结亲对象.自此次活动开展以来,我定期到艾尔木东乡瞧望我得“亲戚”,开展联谊活动,从开始得陌生、不熟悉到现在得亲如家人,每次去“亲戚”都会热情得拉着我得手,虽然语言交流有障碍,但就是一点不妨碍我们心与心得交流。我得“亲戚"来到县城也会给我打电话,我们一起吃饭、聊天,用不太流利得汉语交流,这让我们更像一家人。
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
人物。
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
工作。
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宗旨,在平凡得岗位上做出不平凡得业绩。
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汇报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
1、厚重的历史:松桃民族中学是我县第一民族中学,是铜仁市第三所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始建于1934年,8月迁校至新区希望城。学校占地500亩,投资5个亿,是一所有底蕴而具备大学雏形的老牌新校。建校80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中纪委中组部国有企业巡视组组长(正部级)滕久明等均是优秀毕业生代表。
2、学生、教师情况:学校现有教学班86个,在校生4606人,337名教职工,中共党员76人,有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98名,中级教师87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省级优秀教师8名;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梵净山名师1名;市骨干教师、首批“乌江园丁”18名,市优秀教师6名;县骨干教师28名,县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县优秀班主任6名,县“松江名师”3名。
3、教师、学生培养:每年县教育局通过招考、招聘等形式引进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派遣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培训等方式帮扶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学校也致力于培养最优秀学生,实施“学生培养计划”、“贤英计划”,建立对学生学习、生活、升学全方位关心和指导制度。
4、高考情况:2013届毕业生是全省实施新课改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一本录取159人,二本以上录取698人;20高考稳中求升,一本录取171人,二本以上录取779人。近年来,每年均有六至八百人被省内外大学录取。
5、取得的荣誉:得到市级以上表彰和荣誉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学课堂管理先进学校等20多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各族贫困学生的救助计划,并以资料、图片及音像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归档,学生基本信息档案资料齐全,底数清、情况明。
(二)细化工作职责。
一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和谐氛围。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亮丽工程”结合起来,开辟了民族文化艺术长廊,将部分雕塑、走廊文化、教寝文化、餐厅文化等合理布局,并整修成带有民族特色的育人环境;修建了苗族文化陈列室,校情校史陈列室;设计并制作了象征团结、和谐、壮美的八面鼓,改造了充满激情、喜悦、友爱的“八人秋”等。
二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通过国旗下讲话、党团活动、教职工会议、班会等教育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搞好“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反分裂教育等。利用学校民族文化节、民族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感恩节、科技节等,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氛围。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校刊、简报等载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效果。
三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学校将“民族理论与政策”纳入教学计划,排入课程表,将民族文化研究列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每班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探究本县已经列入和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题,开展民族文化搜救和实践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有机结合,切实为少数民族师生办好事、办实事。
学校设立民族班2个,通过省、市民委,县民宗局专款资助,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搭建更好地学习的平台。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等知名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成为了华东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与诸如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联络举办启明班、韩国衣恋阳光集团举办阳光班、县委政府举办民政班、著名校友滕久明联络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举办圆梦班等,促进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跨越式发展。同时,学校通过帮扶长坪乡罗牛村、冷水乡山阳村、沙坝河乡中学等挂牌扶贫帮教工作,推动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五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与学校社团活动有机结合,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教育展示平台。
学校紧扣“理想信念引领方向,校规校纪规范行为,情感体验陶冶人性,人文关怀滋润心灵”的德育四部曲和“自主松中、智慧松中、特色松中、活力松中”文化四重奏开展社团活动,组建有民族文化研究社、绿洲文学社、书画社,开办有民族班、刺绣班、舞蹈班,成立有花鼓队、秋千队、芦笙队、滚龙队、篮球队、足球队等多支社团队伍。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满足了民族学生的特殊文化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张扬提供平等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为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搭建了平台,并将这种优秀的文化渗透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其他文化课的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和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松桃民族中学“八人秋”队24名少数民族同学勇夺大奖,学生吴月明在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独竹漂女子60米和100米直道竞速荣获双料冠军。金秋十月,学校“八面鼓“表演项目在县民宗局的指导下,一举夺得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等奖。
一是结合“民族团结月”活动,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知荣辱、讲团结、树新风、促进步”的校园氛围。
二是在新迁学校区校园内布局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雕塑、文化墙、宣传标语,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每周有主题宣传内容,图书馆、阅览室有供师生借阅的民族团结进步图书、报刊杂志。
三是认真贯彻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融入其中,切实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和道德讲堂,不断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尊重民俗,尊师爱校,遵纪守法。
四是落实高中教师遴选优化组合工作及招聘制、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聘任择优录用,并向优秀少数民族毕业生倾斜,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各族师生的合法权益,创设民主、民族、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
五是致力于建设无安全隐患、无民族冲突,健康、文明、安全、团结的周边教学环境,并建立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机制,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六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妥善调处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央领导人秉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多措并举,接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基本国情进行了准确把握,进一步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进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立足国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理论方针和各项工作制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工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之后,如何使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如何确保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这就迫切需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常规工作,时时刻刻都要抓紧抓好。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自长期的历史实践,但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些工作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实践要求。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更强调如何建立政治上平等的民族关系。改革开放之后,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上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成为关注的重点,并且出台了一大批差别化的政策。
党的十八大之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这次会议集中阐述了八大问题,特别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同时阐明民族工作不仅要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强调要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从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创建主题、扩大参与范围、深化典型培养、加强宣传教育等角度,对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作了进一步明确。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民族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进一步指明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近日,《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8)》发布。这期蓝皮书的主题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聚焦八个民族省区和一些地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梳理和分析各地开展相关工作的思路与举措,总结当地结合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与当地特殊问题,提出进一步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推动,各地区党委、政府尤其是民族地区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甚至全局性工作来对待,不仅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鼓励基层政府、社区和单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行实践创新。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区、示范区和大批模范单位、先进个人。我们结合民族八省区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些地区的典型经验和实践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建立的一个省级自治区,对我国建立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载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高位推动,健全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谋划。(2)舆论引导,常态宣教,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3)文化引领,创新载体,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改善民生,统筹推进,让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5)选树典型,表彰先进,提升创建活动影响力。(6)相互尊重,以心换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7)以点带面,广泛参与。如呼伦贝尔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拓展为“十进”(增加了进边防、进景区、进园区、进家庭),效果显著。内蒙古自治区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目标,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是全国各省区中最少的,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却是最高的。西藏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牢牢把握发展、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工作重心,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认真推进西藏特色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并形成了“六抓”特色(1)抓机制,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基础。(2)抓法治,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治基础。(3)抓教育,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思想基础。(4)抓载体,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基础。(5)抓发展,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经济基础。(6)抓稳定,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指导下,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长期以来,各民族密切的交往交流,使青海省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根深蒂固,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和睦。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围绕“两个共同”主题开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形成了八个方面的实践经验(1)深化宣传教育引导,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2)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青海路径。(3)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建立符合藏族聚居区实际的现代治理体系。(4)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先进区创建的物质基础。(5)深化“八进”活动,激发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力。(6)加强“三基”建设,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石。(7)聚焦民生与脱贫,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8)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二是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三是坚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四是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五是坚持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六是坚持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之中。宁夏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的经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与时俱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使宁夏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为目标,建立了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建言献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五个三”思路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法律基础、物质经济基础、文化基础三大基础;构筑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组织防线三道防线;建设从事民族工作高素质的民族工作专业队伍、支持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支撑民族工作决策的专家顾问队伍三支队伍;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工作、基层群众工作、争先创优工作三项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民族团结进步激励机制、民族关系正确协调机制三个机制。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民族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确立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贵州创建工作的实践特色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指导创建工作;二是围绕加快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创建活动;三是以政策引领和规划指导推动创建活动提质扩面增效;四是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助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贵州省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决战脱贫攻坚、改革开放创新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工作均大踏步前进。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长期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总要求,持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云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调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式多样,各地区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一是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三是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增强发展动力,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抓手、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五是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六是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长效机制,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七是坚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之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是云南长期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良好局面的重要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和邻国最多的省区,漫长的边境线与8个邻国相连;也是多民族长期混居、多元文化特色十分鲜明的区域。新疆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区域。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一直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工作。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配合这一总目标,新疆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2016年以来大力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112万名干部职工与169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参与走访群众的干部职工累计3200多万次,走访各族群众5200多万次。各级干部职工与各族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情,各族人民群众也加深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深了干群间的交流和互信程度;各族群众的家庭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有所改善,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有所增强。民族团结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起到了巩固反恐维稳斗争重大阶段性成果、加强基层党建和政权建设的积极作用,为新疆呈现出大局稳定、形势可控、趋势向好态势,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
地市级与县乡社区村落等各级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尽管各地基础条件不同,工作重点内容和方式方法各有千秋,但从总体上看都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认可与广泛参与,也取得了相对积极的效果。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深厚,社会基础牢固,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定位很高,创建工作扎实得力。2016年9月,大理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大理样板”。广西沿边各地区在兴边富民行动中,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延伸到陆海疆一线的行政村,同时在全区59个民族乡、597个行政村(居委会)建立了2000多个“国旗工程”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在校园、教室设置宣传橱窗和民族团结创建园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知识我知道、民族团结我参与”课前朗诵、“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好词好句诵读”主题班会活动,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意识。宁夏吴忠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军营、宗教场所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青海班玛县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在藏族聚居区农牧民群众中突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寺庙,形成了县域治理的“班玛经验”。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等等,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模式。
各地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践证明,党委、政府重视是前提,把创建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甚至全局工作来谋划是基本思路,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是实践载体。创建工作不仅密切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改善了民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创建工作对实现当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有的地方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有的地方认为创建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责,参与范围不够广泛,协同配合没有形成合力;有的地方认为创建工作就是做好宣传教育,“一张展板打天下”,创建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创建工作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从工作部署看,有些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工作机制、测评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中出现了重“团结”、轻“进步”的偏差,将进步看作一个口号,没有把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的发展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建工作的实效。
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创建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把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的重点既落脚到改善民族关系上,又植根于地区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持久动力。
高度重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必须在意识层面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这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所要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内容是处理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间的关系。
扎实推进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的创新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绝不是单兵突进的教育工作,还必须根据国家对民族工作的宏观定位,在促进民族工作的实践创新上下功夫。中国不仅在处理复杂多样的“民族问题”实践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形成了正确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理论自觉。政策背后都有理论支撑,理论视角的转变必然带来民族政策的新认识和新调整。实践的发展已经对调整民族政策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提升民族理论的水平,如何稳妥地推进民族政策的动态调整,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