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的选取应该根据特定需求,选择与主题相关且高质量的范例。请大家注意,下面的范文仅供参考,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范文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涉及到钢铁、机械、橡胶、电子、能源、纺织等多个行业,能够带动100多個相关子行业的发展,汽车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为之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二是生态建设需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我国人口众多、城市道路承载能力有限的下,汽车尾气排放成为继工业、建筑业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突出地位,要求交通向低碳、绿色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被推到时代政策需求的高度。三是人民消费换代升级的需要。传统的石化能源汽车的增加,使得我国的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或超过了60%,影响到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在国家的政策宣传、政策导向、消费推广的共同作用下,许多城市居民自觉向新能源汽车消费靠拢,在可以预见的政策预期中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进行消费。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国自2009年以来就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取得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整车与零部件产业体系分工作协更趋紧密、产销量与保有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传统汽车产业的不足,引领了世界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趋势与需求潮流。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生态不够健全、核心技术研发与储备有待加强,行业乱象扰乱行业发展。凡此种种,均需要从政府监管层面、行业指导层面、企业自身层面进行调整、转变或强化。
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是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更快、更明显地被暴露了出来。经过梳理与归纳,笔者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财税政策被问题企业利用,使国家补助政策打了折扣。由于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财税政策的调整,某些汽车生产商甚至设备制造商在技术储备不足、研发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仓促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更有一些企业借政策的东风骗取国家补助。特别是2016年前后部分车企采用“有牌无车”、“有车无电”、“(电池)标识不符”等手段骗取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或者因“关联方车辆闲置”、“终端用户闲置”等方面占用补贴资金近60亿元。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如何精准施策、定向扶助,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国家财政资源的“跑冒滴露”,使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二)配套设施未能统一规划,迟滞新能源汽车推广。从消费终端看,汽车行业的配套设施主要是城市停车场的设计、规划,不能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与配套是影响普通消费者是否选择购买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与乡村,充电桩建设方面仍需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三)生产厂商内功缺失,产品质量不能让消费者满意。某些厂商或资本在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技术水平的情况下,追逐利润的“风口”,他们抱着“只要风向对,是猪也能飞”的信条,希望搭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的东风,推出许多电动代步汽车、老年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由于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并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各种故障在尤其是动力电池质量难保、续航里程过短、低温下动力消耗过快等方面的客户投诉不断,进而影响后期用户选择。
(四)出口销售比例较低,无法达成以贸促产的效果。由于我国工业制造门类齐全,汽车厂商的制造供应链成本比较低,加上前几年普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红利,我国部分汽车品牌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和地区,部分新能源大客车以较低的价格和利润率销往欧美等国。但总体上看,我国汽车出口的比例低,在国际上尚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影响力、质量口碑影响力。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宏观角度进行政策的规划设计、组合与调整,在优化原有政策的同时,增加新政策及其支持力度。
(一)练内功、补短板,消除疫情影响,推进企业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汽车这类短期内的非必需产品的需求被明显限制,进而影响汽车厂商的产销,而技术落后、竞争力弱的产品更加明显。两年前中央就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总是用落后的技术、厂商的思路替代消费者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对产品新技能的渴求。像原来那种依靠一个型号的产品如“捷达”、“桑塔纳”销售20年的特殊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仅靠模仿、克隆、傍大款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生产厂商也终将被时代抛弃。供给侧改革的大量事实与案例提醒我们,不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只能被消费者抛弃。
据媒体报道和消费者反映,新能源汽车主要的投诉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零件质量差,影响乘客消费体验的满意度。小到驾驶台上按键的塑料件、门把手,大到空调暖气、电动机,配套的生产厂商质量把关不严,或生产技术本身较落后,造成零部件粗制滥造质量差的印象,引起车主投诉与不满。二是续航里程、电池质量方面。提到这个问题,许多“敢于吃螃蟹”而第一次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因为电池的早衰、冬季续航里程太短、充电体验差等用车体验,或多或少地留下某些阴影,既影响这些车主再次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其身边亲朋好友购车的认知。因此,新能源汽车厂商一方面要重视市场的反馈,改变自身推广产品仅想“撇油”的短期短视经营行为,敬畏市场,紧把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另一方面应加大投入,俯下身子研发新技术,在技术提升的同时增加更多技术储备。如果是自身产品短期内不能快速提升的时段,最好是签约产品质量高、市场口碑好的企业作为供应商,坚决撤销影响整车体验的零部件配套商的合作关系。
(二)降税费、适补贴,促进产品响应扩大内需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未来的消费升级要求、生态环保要求,也减少了对石化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因此新能源汽车符合当代环保生态理念,国家应当在产业政策上有所倾斜,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比如,在小型乘用车方面,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比亚迪、国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车企的新能源车辆产品,在大中型乘用车方面的中通、宇通、安凯、比亚迪、福田欧辉、金龙等品牌,均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在维持现有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建议还要加大力度,形成衔接良好、相互补充的全方位产业扶持、鼓励政策。就在本文成文的时候,我们看到财政部的最新公告,即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2022年两年内免征车辆购置税,与原来2018~2020年的免征政策进行接续。当然,笔者希望这样的政策能够继续延长下去,直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人均收入、能源安全与消费需求完全匹配时再考虑取消。
建议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加大力度,让更多喜欢新能源汽车、又因个人财务问题而放弃的客户重新选择,合适的力度是基本补齐与性能相同的传统汽车的价差。
政府、龙头企业可以设立购车贷款的贴息方案。为环保意识强、时尚消费旺、还贷能力足的年轻消费者,设立购车贴息的贷款方案,实质上就是提供免息借款,解决这部分人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需求。
(三)强科技、增智能,适应年轻一代消费新口味。电动化、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合是趋势。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汽车动力上的消费升级,同时也应该与现代电子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同步发展、同步应用。从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传统汽车技术起步晚、发展快,当初以引进吸收为主,与德国、日本、美国等的技术工艺水平有一定差距。新能源汽车却不同,尽管我们与国外厂商相比制造工艺不如日韩、控制技术不如德美,但却处于同样的世界背景下而且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能力在紧紧咬住不放的情况下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的方向发展,世界知名汽车厂商和行业巨头都提前规划并步步为营地实施,除了特斯拉之外,奔驰、宝马、丰田、本田在这方面的研发投入和取得的成果不容小觑。我国的蔚来汽车公司、百度智能汽车以及市场关注度很高的恒大新能源汽车等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自动化融合方向把握得很好,并且有部分产品供应市场。下一步的重点是提升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扩大推广的力度。
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而增加在世界新能源汽车中的出口份额。尽管我国是传统汽车的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合资品牌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份额,出口方面更非合资品牌优势,仅有部分国产品牌产品出口。而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品牌并无多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性能方面略胜一筹。既然与国外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携中国产业链齐全、制造业发达优势、且有集中力量办大事、政策调节灵活的制度优势,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强化科技性、增强智能化的基础上,适应全球化年轻一代消费口味,扩大在全球的消费份额。
(四)统标准、早规划,创造产业新动能。通过解剖阻滞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充电设施不足、标准不統一是重要方面。比如,除了督促进口品牌“特斯拉”等充电标准与中国国内标准一致之外,要由中汽协等行业组织在国家质检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充电设施、充电安全等各项统一的标准规范,以避免行业标准混乱影响整体发展。二是要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国家顶层进行规划设计,避免政出多门、各地政策差异过大,从住宅小区规划时就应考虑停车设施、充电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小区验收时与消防验收一样进行合格验收,从根子上解决居民住进来之后出现的停车难、充电难。同时,充分考虑到智能汽车未来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预留与5g、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消费中应用的接口。
论证并公布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让生产者、消费者有共同的产业预期。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汽车迭代更新的产品,尤其是对外能源依存度超过60%的我国,应当尽快设置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迫使汽车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让消费者明确认识到国家的政策导向。
修订完善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国家层面上,修订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税收、交通、消费等方面的法律,使某些临时性的政策、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英国、新加坡等地征收汽车排放税、拥堵税的实践来看,都可以影响到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向的消费选择。从地方法规上,比如购车摇号、路权开放方面,皆明确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比如,向新能源汽车开放城市所有路段,而对传统燃油动力汽车进行较严格的控制。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还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面对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已成为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我国当前能源状况、能源结构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了中国能源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储备量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中国拥有的石化能源较为丰富。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开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石化能源储量潜力大。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上蓄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资源较低,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而且不足世界人均水平30%的耕地资源制约着生物能源开发。
2.能源生产结构依然以煤为主。在众多能源资源中,我国众多的工农业发展都主要依靠煤。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费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并非我国电力建设滞后,而是能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30,但消耗能源总量却高于全球1/10。我国单位产值所消耗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法的8倍,日本、瑞士的11倍。目前,美国装机容量8亿千瓦,但gdp是中国的10倍。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相当于美国现在的一半,但新装机容量要比美国现在装机容量多5亿千瓦时。我国能源系数总效率仅约10%,不及发达国家的1/2,另外90%的能源在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了,能源低效率利用造成我国每年浪费资源占gdp的5%,再加上“电荒”耽误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损失占我国gdp的10%,仅此两项,我国每年至少损失20000亿元。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能源效率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80%;钢铁、冶炼行业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鼓风机及水泵的能源利用也仅为国际水平的85%;国产电动机在产生相应动力的情况下,其电力消耗量比国际水平高5%―10%。
4.煤炭加大了环境压力。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造成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已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而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50%以上,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每开采1吨煤就会破坏2.5亿吨地下水,煤炭开发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跨度,超负荷运输格局更加剧了运力紧张。
煤炭在我国储量大、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比较齐全。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7.0%;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5.6%,石油占13.5%,天然气占3%,水电的占7.9%。
从近二十年看,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76.2%降为2000年的66.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23.8%降为2000年的34.0%。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优化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伊拉克战争、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都毫无疑问的说明能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与制约,世界终端能源结构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为:通过管网输送的能源(电力、热、氢等)增多,固化能源(煤、生物质等)和液化能源(优质品、横成燃料等)比例下降。
1.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开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
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由此可推测在2020年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其消费比例中下降的部分会被新能源(水电、风能、何能等)所代替。
2.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35―40亿吨标准煤,煤炭资源量能够满足需求量,但是石油就主要依靠进口。新能源中水电,由于它是清洁能源而且我国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近7亿千瓦时,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
可推测在2020―2050年间我国能源还是以煤为主,水电消费比例逐渐的排升到第二位,石油、天然气将逐渐被其他能源取代。
由于我国煤炭的开采大部分属于掠夺性开采,估计到2100年煤炭资源已贫缺。而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将更为普遍,更为高效,而且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能源开发的首选资源。我国2/3的国土属于太阳能丰富区,全国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70300亿gj。
可预测在2050―2100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会很大的调整,并能更好的完善,会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水能、风能、核能也会相继提升消费比例,而石化能源将逐渐被取代。
:
[1]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2008。
[2]倪维斗.我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n].科技日报.2007。
[4]吴步军.未来中国能源多元化趋势[j].应用能源技术.2010。
摘要: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的发展是人类作为世界上促进人类生存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上人类对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地扩大和增加,地球上的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快要完全枯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提高能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的绿色环保新能源。目前,新型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其生产规模和利用的问题已经进一步的得到了来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实施支持新能源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环保的政策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规模和生产使用的覆盖范围都正在进一步的增加和扩大。
我国的能源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以下主要的特征:
(1)我国的天然气和利用石油以及电力水电等清洁再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所消费占的国民消费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19%、2%和4.8%分别迅速增长上升为2000年的20.94%、3.3%和9.64%。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其他能源可持续消费资源生产中的石油开采量所占比例长期都保持占百分之70以上。据当前的有关机构以及国家和能源部门的统计数据預测,到2005年,全国的石油和一次能源生产量大约为12.3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其中煤炭大约生产量为7.8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大约等于折合11亿吨的石油原煤),仍大约等于占63.8%。在21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当前的我国石油和一次能源的生产量结构中仍将可以继续地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
(2)以天然煤炭和水资源利用为主的新型替代能源结构,从其总量和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和水资源分别为世界第2位、第12位和第24位。目前我国的天然煤炭资源中所蕴藏的天然气总量大约为5.6万亿吨,其中已公开的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万亿吨,占当前已公开和世界总自然资源可采储量的11%(其中已公开的石油和天气资源可采储量占2.4%,天然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占1.2%)。从人均的煤炭和天然可采储量的水平情况看,仅相当于目前世界自然资源可采储量水平的1/2。据国务院能源部专家机构有关人士的分析,我国的自然资源石油天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相对的短缺,人均的煤炭和天然水资源相对的储量不足。
新能源按照其直接利用形成和综合利用的电能来源不同可以被按其划分类别为多个清洁能源利用类别,我国的新能源一代清洁能源源在大体上的情况下是可以按其划分类别为:新型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规模水电、核能等。
2.1核电。
核能主要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预计中国的核电在建的装机规模将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在中国新建的核电机组30台,总在运核电的装机容量3281万千瓦,占全球装机容量仅次于全球的45.7;2020年中国在运大型核电的在建装机规模将在全球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三,达到5800万千瓦,在世界新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目前关于我国新一届政府的核电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每年的核发电装机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继续增建30座大型核电厂。
2.2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大程度和范围的推广使用,主要是体现在人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发和普及推广使用。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正逐步得到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太阳能动力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2.3水能。
水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早已充分开始使用并得到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主要用途之一最重要的就是水力发电。较早期的风力水电站主要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现在还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了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人民的社会发展建设了事业并且为人民提供了清洁能源的安全保障,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2.4风能。
据世界和中国的近十年风电建设和综合利用发展研究的报告分别指出,如果充分的研究和深入开发,中国到2020年将已经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大规模风电的并网和装机容量,风电将远远的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核电成为目前世界和中国第三大以利用风能为主力发电的风能综合电源。在目前我国四川和甘肃等西北盆地风能的综合利用发电和资源丰富的发达省份和边远地区有较大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进行风电建设和应用。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的新能源,不管当前无论是从大力的节能和低碳减排,还是从大力发展了我国的节能和低碳绿色新能源实体市场经济,都被认为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一代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于各个新一代能源行业来说无疑都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机遇也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近年来利用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工业技术以及应用日益广泛,所以对于如何促进新一代能源的广泛使用安全性、制取与传输以及数据与存储等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水平提高事在必行,我们能源企业应该为此提前做好必要的规划和准备,希望在未来的利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中有所作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新的现代科学型能源技术或者是其他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案,能够独立的研究和应用来解决整个的全球节约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础性问题,而是必须与全球的各个行业相互结合的先进技术,才能有效的使之可行。控制全球的能源消耗与推动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的探索开拓、发展并加速对下一代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21年1-5月,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06万辆。其中,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狭义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达到186万辆,同比增长16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世界份额在19年间达到了51%。但2020年,受政策环境和疫情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世界地位下降至41%,在欧洲的超越趋势明显。2021年1-5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86万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全球份额为51%,表现优异。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高的原因是碳排放的压力,而不是特斯拉的重大贡献。在海外疫情影响下,欧美新能源政策大力支持,2020年下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复苏。2021年4-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47%,重回高位。中国回归世界的增量主要是由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向市场化的转变所驱动,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
商用车市场分析在这里故意抛出来,主要是因为全球新能源卡车和公交车基本都在中国,疫情过后新能源公交车在萎缩。虽然中国的份额增加了一点,但分析的意义不大。
一、世界新能源车走势。
从广义新能源汽车到狭义新能源乘用车分析。
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于混合动力,随后逐渐进入电池化时代。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新能源真正的主要政策支持力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从常见的混合动力配套公交车和卡车开始的补贴过程。随后公交车进入纯电动时代,混合动力公交车成为历史。
我们在这里分析的时候,不考虑乘用车和专用车,只考虑乘用车。原因是乘用车和专用车技术相对落后,近期在公交车、路权、小汽车等政策之外没有市场空间。因此,各国都把乘用车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
012年全球通用新能源乘用车158万辆,到2015年仅179万辆,增长缓慢。随着2016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2016年广义新能源汽车数量突破200万辆,2017年突破316万辆,2018年突破400万辆。2020年将达到515万台。2021年1-5月,广义新能源汽车306万辆,其中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占39%。
2018年至2021年,混合动力汽车占比持续下降至41%,份额逐步稳定。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占比从12年的93%逐渐下降到2015年的80%,之后混合动力汽车占比每年下降10个百分点。2019年,混合动力市场份额下降速度有所放缓,但2021年仍降至39%。2021年,混合趋势强劲。混合动力性能逐渐减弱,纯电动力相对稳定。
1、新政落地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迅速发展。2014-2018年我国能源汽车产销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所下滑,为124.2万辆,较2018年下降2.20%。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29.5万辆,累计下降39.7%。
注:2016年产量增速为51.8%。
从销量来看,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较2018年降低4.0%。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0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时间与覆盖范围,将原计划于2020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同时,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也有所平缓,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8.9万辆,同比下降38.7%。
2、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更高。
2019年,新能源市场经历了补贴的巨大退坡,产品自身的实力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分车型来看,2019年,北汽新能源eu(参数|图片)(参数|图片)系列销量领先,并与第二名拉开较大差距。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最高。2019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69.3%;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占比分别为18.8%和11.4%,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占比为0.5%。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补贴退坡、产能过剩等问题,从政策来看,《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家将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研究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主导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1、新政落地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迅速发展。2014-2018年我国能源汽车产销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所下滑,为124.2万辆,较2018年下降2.20%。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29.5万辆,累计下降39.7%。
注:2016年产量增速为51.8%。
从销量来看,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较2018年降低4.0%。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0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时间与覆盖范围,将原计划于2020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同时,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也有所平缓,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8.9万辆,同比下降38.7%。
2、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更高。
2019年,新能源市场经历了补贴的巨大退坡,产品自身的实力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分车型来看,2019年,北汽新能源eu(参数|图片)(参数|图片)系列销量领先,并与第二名拉开较大差距。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最高。2019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69.3%;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占比分别为18.8%和11.4%,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占比为0.5%。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补贴退坡、产能过剩等问题,从政策来看,《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家将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研究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主导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
1.1管理艺术性。
经济管理除了具备管理实用性性质以外,还具备管理艺术性性质。有观点认为,经济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如何管理,也并不在于如何对经济进行掌控,而在于规划,在于思考以及策略的应用。这是经济管理的艺术性,经济管理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思考并规划,利用有效方法对难题进行解决,策划出恰当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经济管理才能取得具体成效。
1.2管理的创造性。
创造性不仅仅只是经济管理具备,其他管理活动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经济管理的管理内容之一是对人员进行重新配置,使其达到最佳配置状态。只要人员配置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经济管理效果就会得到提升,管理目标也就能够实现,这是经济管理创造性和能动性的魅力所在。
1.3管理的民主化。
经济管理是一项民主活动,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配合,所以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活动时,必须重视民主性。管理者要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利用自身所具备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开展民主化管理,以此来提升经济管理效果。
1.4管理的自动化。
管理自动化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最大特点。从管理效率上来看,经济管理实现自动化以后,管理效率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进会使得管理劳动力大大减少,自动化仪器的使用会使原本烦琐的管理工艺变得简化,这对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
2.1管理观念受发展潮流影响,发生了新变化。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国门打开后,企业经济管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本传统的、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面临淘汰,新的管理观念正在滋生,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转变,是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转变内容,发现企业当前已经将现代化经济管理放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放弃了传统的“重技术,轻管理”理念,重新对管理进行了认识,并加大了对管理的重视;此外,现代企业改进了经济管理模式,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到了经济管理中,将经济管理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了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在人员聘请方面,企业聘请了具备专业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依靠完善、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来对经济进行管理,确保了经济管理的'专业性和自动性,切实推动了经济管理的发展。
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不仅制度内容变得更加完善完整,制度要求也变得更高。企业在开展实际性管理活动时,转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新模式构建出了新的经济管理模型,同时对人性化、民主化管理理念引起重视,站在员工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对于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来说,需求是决定模式建立方向和建立形式的关键,新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在企业经济发展需求之上,想要改进以往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就必须找准落后位置与落后原因,再在此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模式引进了人文化管理,认为经济管理活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开展,所以企业在建立新的经济管理体制时,会更加深入的分析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将人文性、民主性体现到经济管理机制上,让其机制变得更加完善。
2.3管理方式变得更加民主。
科学的企业和组织在决策模式上的重心是向下移的,这样的决策模式容易实现组织的核心价值,很多成功的企业在处理任命工作的时候,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并经过专业的分析反复论证决定的正确性,这样的做法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任命的错误往往可能导致花上几年承担这个任命带来的不良后果。对于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也要充分的民主化,采取全员表决的方式,这种民主化的方式更先进、更人性化,使决策更加符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便于决策的实施。企业和组织想实现获取最大化利益以及体现其核心价值,最关键的在于其能否实行民主化决策。
2.4硬件管理转变为软件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软件的作用日益明显,以往以人、财、物等硬件为主的硬件管理变得逐渐次要甚至被淘汰。软件管理指的是对学习及知识的管理工作,当前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同时企业经济管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也在不断改变。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由此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优质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有效的经验。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创新给企业带来活力,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管理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软件的渗透和支持,所以,软件管理是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5更注重团队合作。
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想要稳定、顺利的发展,就需要具有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鼓励团队协作,建立团队激励机制,融合管理者和操作者的优势,激励并强调团队进行自我管理及组织工作。这种团队随着任务的出现而组成,随着任务的改动而及时做出调整,团队中所有的成员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之充分共享。目前这种新型协作方式正在逐渐被采用,效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3、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越深入,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就越迫切,这是新形势下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可逆转。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并对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作了详细论述,指出现代化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主流发展趋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需求,结合经济管理的特点以及自身情况,引进并应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切实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平面设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早期的平面设计的内容显得较为单一,大多集中于字体、插图的绘制。直至前,人们对平面设计的看法仍集中在如标志、海报和书本之类的设计范畴内。通常人们把平面设计理解为标志、字体以及绝对平面并倾向于美术形式的处理工作,并不像设计领域中其他类别所最终实现的结果有多么宏伟的体量,或者在技术上显露出不易揣测的复杂性。而对于一名现代平面设计工作者而言,他们通常会为设计内容考虑更多的适用性与可拓展性方面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编排方式使图形与文字为琐碎的设计内容塑造一个具体的立体形象。因为这样的工作通常会对产品以及各类社会团体在公众前的姿态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并能够产生实际有效的价值。现在,因数字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的迅速发展与频繁更新,传统印刷正逐渐失去垄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平面设计行业因曾经的新兴技术(以现代印刷术为首)而一帆风顺,发展到今天逐渐被轻视。而绝大多数平面设计工作者也不否认,会在某些时候用消极方式回避令人疲惫的、无意义的被动服务工作,这样消极的供求关系使得一些设计诉求方在长年累月中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尤其是在我国的市场环境内,因为设计诉求方自身对设计价值的认知程度相对有限,使得诸多本具有良好商业基因品牌的附加值未被彻底挖掘,这也是多数国有品牌的市场反馈不甚理想的原因之一。这些负面因素在日积月累形成沉淀后,势必会在各类新型生产与展示技术的前呼后拥下,一同被裹挟着进入下一轮开拓和发展阶段。可见,无论技术如何日新月异,平面设计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种种不良现象与因素,必定会制约甚至阻碍该领域以更积极、高效的姿态发展下去。
二、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
数字信息技术被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科技、全球经济和教育改革。开放、兼容、共享是其最为突出的本质特点。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的工作、生活终会被全面数字化。然而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之前,平面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附着于传统平面载体上的设计结果,在今天已经不能满足传播方式以及需求的多样性。在数字网络成为又一可供探索的新兴平面媒介的事实面前,平面设计的工作显然需要考虑更多不同领域的问题。此前平面设计工作需要考虑选用何种纸张、何种印刷色、开本大小多少、装订方式等问题。这些以往由平面设计及相关人群操控的工作将会遇到新的链接及协同化工作的问题:在何种类型的数字平台上传播、操控界面的规格、基于什么浏览器软件、不同显示分辨率下的阅读舒适度问题等。即便印刷工业终会于某个时刻走下历史舞台,然而平面设计,这项集艺术与技术、展示与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仍会持续渗透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并不会因呈现载体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质的偏移。比如在便携平板设备上有一款叫做lettermpress的应用软件,很容易让人们想起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的时代特征。lettermpress借用现代数字手段把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带向截然不同的体验环境。原本复杂繁琐以及需要专业技能才能操作的凸版印刷流程,被这款平板设备里的应用软件尽可能直观地解决了。与沉重的印刷机器相比,其优势在于:生产操控界面生动且灵活、可供流传度高效且广泛。类似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它们为未来的平面设计工作开拓出许多可供深入探讨与研究的空间。因为这样的硬件及软件带给人们的并非仅仅是美观且优良的操控体验,同时还为人们展示了平面设计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技术渐渐显露出其应有的先进性,尽管直至今天,其仍处于快速上升期,但人们却开始想方设法把现实搬到虚拟世界中。如今,一台智能手持设备能够提供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行为,这一点可以从社交型网络空前的繁盛状态中窥见一二。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信息的分享和交流,而非单纯满足于从阅读中获得自我认知方面的满足感。如果说曾经的传统平面设计具备处理多元化目标内容的能力,那么未来的平面设计则需要面对的是资讯内容更加庞杂的设计诉求。鉴于网络发展的趋势,美国图形技术软件公司adobe除了继续开发既有的软件产品之外,同时陆续推出若干可供设计者分享与交流作品的网络平台。此类平台不仅满足了设计者无差别展示作品的诉求,还为位于世界各地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协同工作的互动平台,使得设计过程更加高效,且设计结果更加贴合客户诉求。换言之,原本设计过程中金字塔状的`生产、传播形式已经被散点式的网状形态所取代。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人们看到了更为积极且高效的行为互动的无限可能。与传统平面媒介所具备的优势相比,未来的生产、应用、传播手段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由此引发的社会效应将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平面设计的社会功能,将会被赋予崭新的且更加深远的责任和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竹简被纸张所取代的历史过程,其意义绝非仅限于质量与外观方面与曾经表面化的形式差异。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就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而不应单纯停留在生产技术层面之上的研究。但不变的是无论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如何改变,平面设计的根本要求与目的仍将会被延续到未来相关变革的实际内容中。原本平面设计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更不会因为平台的转换而与人类生活的自然诉求相背离。
三、结语。
从过去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传统平面设计行业已经形成的若干消极因素,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趋向透明。生产流程和质量趋向成熟和稳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后,使得这个新兴平台上的工作流程和结果暴露出似曾相识的弊病。然而就目前来看,平面设计能够做的或者说需要持续完成的,是理性地融入到人们的行为习惯正在过渡到现代数字化技术影响行为模式的趋势中,并借助新时代的机遇和能量勇于尝试改善,创新传统生产、传播方式。
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
经济发展的进程的加快,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于之相匹配,并且要以更加现代化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现代化管理模式不但要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从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途径、经济管理发展的新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经济管理的范畴涵盖范围广,方面多,综合性强,各行各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总体表现。一个行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健全的、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管理不到位,经济的发展无从谈起,经济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管理体系越健全,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断壮大的今天,势必对我国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指引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必需探寻经济管理发展的新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一)借鉴经验,结合实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的发展也跻身于世界发展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人均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就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理念。但也不能全盘引用,有些西方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做法不一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研究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做法和理念,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的方向。
(二)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比例。
合理的管理制度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重点在“理”上。比如说一个大企业,有上万的职工,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光靠某一个或某几个来管理,就算你有分身乏术,也不可能将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人员都管理不了,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所以,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发挥“管”的同时,突出“理”的作用,配置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三)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管理效率。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管理体系。将科技成果融入经济管理体系中,利用高科技的管理方法,实现经济管理体系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整个管理体系趋于科学化管理。
(一)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
经济管理工作要在健全的管理体制的约束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只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在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中而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企业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对企业员工管理上更加人性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也大大提升,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优势。
(二)企业逐步转变管理理念。
自从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也逐步渗透到我国一些比较开放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充分认识到在经营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吸取发达国家好的管理模式,再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所以说,转变观念很重要,观念转变了,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管理实现人性化、民主化。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各种管理都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时,更能考虑从人的角度出发制定比较接地气的管理制度。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人性化管理理念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使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与企业共患难,同进退。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人的斗志被激发,企业怎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下去,这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能丢掉,企业要时刻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时常和员工谈心,多采纳员工好的建议和意见,尊重员工,实现民主化决策,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为员工解决实际的困难,让每一位员工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四)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企业文化也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要以目标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打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经济管理发展中文化方面发展的主要体现。五、结语经济发展离不开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提升我国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飞.新时代经济管理需要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02).
[2]张洪文.探析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范文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它指的是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能源。指刚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怎么样?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能源资源日趋紧张,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世界各国都立足于本国资源和国情制定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寻求本国资源利用的同时从其他途径和地区来获取能源满足日趋膨胀的能源问题。在资源和能源紧张的现实前提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我国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国家的推动下,行业加速发展,2020年新能源行业的营收规模超过4.5万亿元。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新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新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质能。
当前,在双碳目标下,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据了解,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是中国主要原油供应地区之一以及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中阿在光伏、光热、风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和高层交流;加强技术创新合作。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签约77个项目,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346.7亿元,涵盖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产能合作、“互联网+医疗健康”、旅游合作等多个领域。仅是国家层面,就有印尼奇拉塔漂浮光伏项目、沙特红海综合智慧能源投资类项目等,投资额达145.8亿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20xx年,中阿之间贸易额达到2344亿美元,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2.5亿吨,占到进口总量的一半;阿拉伯国家从中国进口总额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达到67.4%,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
双向投资规模也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201亿美元,阿拉伯国家来华投资累计38亿美元,涵盖油气、建筑、制造、物流、电力等众多领域。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成为新时期中阿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工程。
新能源市场产销规模分析。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7.5%;其中,水电装机3.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49万千瓦)、风电装机2.3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952万千瓦。
1、新政落地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迅速发展。2014-2018年我国能源汽车产销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所下滑,为124.2万辆,较2018年下降2.20%。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29.5万辆,累计下降39.7%。
注:2016年产量增速为51.8%。
从销量来看,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较2018年降低4.0%。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0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时间与覆盖范围,将原计划于2020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同时,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也有所平缓,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8.9万辆,同比下降38.7%。
2、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更高。
2019年,新能源市场经历了补贴的巨大退坡,产品自身的实力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分车型来看,2019年,北汽新能源eu(参数|图片)(参数|图片)系列销量领先,并与第二名拉开较大差距。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最高。2019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69.3%;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占比分别为18.8%和11.4%,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占比为0.5%。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补贴退坡、产能过剩等问题,从政策来看,《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家将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研究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主导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和核聚变能等。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有珠穆朗玛峰、西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辽东丘陵等,各种地形的具备使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新能源市场也比较广阔。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比较快、利用率比较高的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风力发电是我国一项新的发电技术的发展。虽然起步不是很早,但是风力发电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发电技术,风力能源的发展主要在我国新疆、甘肃的戈壁大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地区,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风电场,2017年止,已安装了1450台风机,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了。
太阳能是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中的重点产业。由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再加上新能源自身的价格便宜、安全环保,实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所以在近年来发展飞快,特别是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由于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所以在这些区域中太阳能的利用情况比较充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
生物质能技术在我国运用的较为广泛,其中我国是世界上开发。
沼气较多的国家。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薪材、秸秆、畜类等农业生物质能非常丰富,而这些物质都是发展生物质能的好原料,所以便可“就地取材”。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也极为重视,国家科委已连续在国家五年计划”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许多国家在如何发展生物质能上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我国的生物质能技术也在发展当中。
我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在努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今天,煤、石油等旧能源仍是我国所依赖的主要能源。
从经济上看,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约达19亿吨汽油量,而价格比较便宜,能够大量的开采和使用。从科学技术上看,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新能源的发展也比较晚,在产品的质量上,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例如沼气运用不当产生爆炸。另一个是我国不少新能源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性不足,例如太阳能技术中,不少光伏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法国的。我国对新能源技术的运用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全国的开展,而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虽然煤资源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而煤、石油等旧能源的消耗产生的大量污染气体,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害国人的健康。另外在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在2017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也曾郑重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40%-45%。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煤、石油、天然气等旧能源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从整个地球上看,各种旧能源很丰富,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开采,总有一天会消耗完,例如: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所以,新能源的发展是时代的趋势。相信中国的未来,旧能源的使用会不断地减少,而新能源会逐渐的发展,最终取代旧能源。
平面设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如今我们接触到的平面设计,它是一个经过了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一项艺术。平面设计同样也是一项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技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与平面技术有了新的定义和需求。对平面设计在我国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平面设计的发展映射这社会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一个转变。在当今信息社会呈现多方面的发展的趋势之下,过去陈旧的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在新的时代,与又有新的理念注入到平面设计之中,对于空间视觉的艺术进行一个新的定义。平面设计是一项能够自我发展的艺术,随着不同的要求和定义的提出,它会发展成为一项更加新型的艺术。仔细发现,如今我们接触的平面设计都有着新的理念,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新的视觉感受。平面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传播信息的手段,它的载体就是图像和文字。因此它的发展和完善都体现在这两个因素之中。同时,平面设计并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体验,它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既要有艺术感,同样要有实用性。
平面设计的起源是我国造纸术以及印刷的发明。这两样发明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传播的载体。平面设计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艺术,只有通过媒介才能够发挥出它的艺术效果,可以说中国造纸术以及印刷术的发明不但是平面技术的发展起源,更是人类更加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从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平面设计计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的。平面设计计运用到,工业、商业,都是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在西方平面设计计发生了及其发杂的变化过程,尤其是二十世纪,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只有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设计的核心在于去探索去发现,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利用好这些细节就是一项伟大的成功。平面设计中包含着各种很细小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应用就是平面设计的主要工作,在这些元素运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艺术手法的应用。平面设计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将大大小小的元素结合起来,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设计的背景。例如,工业,人文,商业等等,通过这些元素的结合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图。
平面设计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平面设计在社会的发展中占得比重越来的越大。如今经济方面,商业之间的竞争愈发的激烈,平面设计在商业中的应用也更加的频繁。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精神上的享受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正是高水平生活方式的一个象征。因此,在精神享受的`层面上,人们对于设计有了更多的要求,设计需要做的更加人性化,更加的贴近大家的生活,更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愈发的显著。我国很多的企业都将品牌打出了国门。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的形象是一个核心项,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产品设计都离不开平面设计。在国外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关税的逐渐降低,我国商品的价格优势愈来愈不明显,所以从产品的设计上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突破口。因此平面设计在商业中的应用越来的越频繁,是一件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利器。
三、新兴媒体与设计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报纸、电视、网络,这些新兴的媒体相继的出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是一个媒体化的社会。网络的出现对于平面发展起到了一个极大的催化作用。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资源多等优势,对传统的信息传播业造成了很沉重的打击。但是,网络这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却能够给人一种新的视觉享受,让人们在视觉的体验上有了更大的冲击。一种新的职业由此诞生,就是网页设计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十分的抢手,他们的工作就是对网页进行设计,对人们要浏览的信息进行排版和整合,并且设计出漂亮的界面,让网页的观众能够有愉悦的体验,因为一个漂亮整洁的网页能够给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从而增加自己的效益。因此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平面设计,未来的平面设计要具备过硬的电脑软硬件的技能。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大的缩短了人们之间相处的距离,同样取消了人们工作的空间限制,大部分的网页设计师只需要在家中就能够完成工作,方便快捷、人性。
1、设计趋于个性化。
网络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节奏,不管是社会还是商业,他们的变化都是瞬息万变的。网络,让世界的全球化成为了一种可能,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方便。这种现状为平面设计营造了一个十分有竞争性的发展氛围。设计的发,同时也关乎到相关企业的发展,平面设计的企业数不胜数,什么样的企业在能够站稳脚跟。平面设计的发展要满足商业激烈竞争的需要。随着设计者的压力不断增大,在科技发展的压力下,商业竞争的压力下,设计师的设计必须具有个性化。个性化是区别于其他设计风格的一个特性,个性化的设计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不断地探索新的设计元素。平面设计的个性化体现在设计的方式,元素的组合方式,内容的排版等等。只有具有个性化的设计才是一个有生命的设计,而不是其他设计的复制品,。只有有个性的设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设计。
2、设计趋于多元化。
在国际范围内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设计的宗旨就是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审美的发展,都是向着多元化进行发展的,设计的作品是要向社会,向大众展示的,在当今的平面设计之中,通常要将各个名族的特色进行融合,并且不断地发掘新的设计元素,设计的内容尽可能的拓宽,以满足能够传播更加丰富的信息。在文化的发展方面,多元化体现的更加的明显。文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音乐和广告,如果你细心的去观察,你会发现,音乐和广告的发展越来的越多元化。在设计之中,最直观的就是图像的设计。图像的设计应该与国际相结果,让设计出的产品能够有一种国际范。社会各个领域的全球化发展能够让人们去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观察一件事物,欣赏一件作品。当前的国际设计发展的趋势就是在设计语言上,更加的简洁和巧妙。从国际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去发现,去总结,结合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特色,从而摸索出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
同样是借助网络的发展,平面设计的空间限制被打破。一件设计作品的出现,人们在欣赏他们的时候,只需要轻轻的一点鼠标,就能够看到他们想要的设计。平面设计已经不是过去的二维设计,我国的平面设计师不断地努力探索在寻找新的设计思维。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信息化让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平面设计的发展拜托了二维的限制,再向三、四维发展,当今的设计最明显的标签就是设计的空间感和科技感。三维、思维的设计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拓宽,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语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标题的大小上。而现在,同一个标题可以用不同的设计语言去表示。这种设计方式的改变,让设计者再设计的时候有了更多的设计空间,人们也能感受到更多的视觉冲击。新型的设计能够让产品的特性能够更加鲜明的表现出来,更加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平面设计的发展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制约,一个设计师,它作品的风格中能够明显的透漏出设计师的地域文化以及他自身的艺术氛围,平面设计计受到本土文化很大的影响,一个设计师所受的地域文化熏陶会直接的体现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来。设计者将本土文化融入其设计作品之中,将其独特的名族文化,个人文化的特性表达出来,能够给人一种民族发展的韵味。虽然说当代的设计与过去传统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从根源上来说,现代设计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当代的设计作品之中仍然能够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当代平面设计的理念大多都借鉴了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绘画风格,西方的设计发展多多少少都收到了东方艺术氛围的影响,比如说在我国传统的绘画手法,散点透视,留白等绘画的处理方式就对西方的绘画有着很大的启发。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传统的设计与当代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到他们的共通点,从而进行改变。对于那些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进行的改良,要将他们特有的传统艺术元素保留下来,进行新的扩展和传播,在设计的时候既要具有艺术性,同样也不能够脱离实际,失去了实用性。具有本土文化的设计师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发扬并发展本土文化,将特有的艺术元素体现在设计之中。
5、设计区域绿色化,人性化。
现代的实际作品使人们的精神消费品。不同的设计要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年轻人,朝气蓬勃,他们喜欢有活力,有动感的设计;中年人需要的是成熟,和能够展现他们成就感的设计;老年人则追求的是一种平静,有韵味的设计。设计的主体是大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面向大众,产品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才是设计的主体。当今社会流行的是绿色的设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当代的设计要将环保的理念渗透其中。当今的平面设计的发展,不能够仅仅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它的表现形式上,更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内涵。如果盲目的追求繁杂的图像,绚丽的画面,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所设计的作品也仅仅是空有其表。所以,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绿色设计的理念,注重设计作品的内涵,追求的是设计与人之间和谐的一种关系。同时,环境问题是每个人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它是一个全人类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将环保意识渗透到设计作品中,能够将环保意识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之中。作为一个平面设计者一定要具备这样的设计意识。所幸的是,当前我国的设计者都普遍的具有了这样的绿色设计的意识,在他们的设计中都能够看到这一环保的观念。在今后,平面设计的重点会更加集中在设计所处的环境背景之上,设计与所处的环境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两者是共通的、互动的。其实,平面设计的发展最难得是观念上的改变,不仅仅是设计师观念的改变,同业也是大众观念的改变,在未来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变化的,这无形中就提高了对于今后平面设计发展把控的难度,但是可以清楚地知道,将来的平面的设计发展将会起到对道德性和伦理的一个保护作用。
五、结语。
一项优秀的设计是能够向社会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的,虽然设计的方式有着很多的不同点,但是设计的最后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平面设计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进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以说,每一个平面设计者都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从过去到现在,平面设计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二维设计到三维、四维。我国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刚刚开始,它有着无穷的动力。未来的设计将是链接过去文化和未来文化的纽带。同时平面建设的发展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繁荣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2]刘俊.从平面设计的“边缘模糊化”趋势探究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李嗣洋.平面设计的多维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能源。它一般是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的发展是人类作为世界上促进人类生存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上人类对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地扩大和增加,地球上的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快要完全枯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提高能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的绿色环保新能源。目前,新型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其生产规模和利用的问题已经进一步的得到了来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实施支持新能源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环保的政策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规模和生产使用的覆盖范围都正在进一步的增加和扩大。
我国的能源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以下主要的特征:
(1)我国的天然气和利用石油以及电力水电等清洁再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所消费占的国民消费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19%、2%和4.8%分别迅速增长上升为2000年的20.94%、3.3%和9.64%。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其他能源可持续消费资源生产中的石油开采量所占比例长期都保持占百分之70以上。据当前的有关机构以及国家和能源部门的统计数据預测,到2005年,全国的石油和一次能源生产量大约为12.3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其中煤炭大约生产量为7.8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大约等于折合11亿吨的石油原煤),仍大约等于占63.8%。在21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当前的我国石油和一次能源的生产量结构中仍将可以继续地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
(2)以天然煤炭和水资源利用为主的新型替代能源结构,从其总量和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和水资源分别为世界第2位、第12位和第24位。目前我国的天然煤炭资源中所蕴藏的天然气总量大约为5.6万亿吨,其中已公开的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万亿吨,占当前已公开和世界总自然资源可采储量的11%(其中已公开的石油和天气资源可采储量占2.4%,天然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占1.2%)。从人均的煤炭和天然可采储量的水平情况看,仅相当于目前世界自然资源可采储量水平的1/2。据国务院能源部专家机构有关人士的分析,我国的自然资源石油天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相对的短缺,人均的煤炭和天然水资源相对的储量不足。
新能源按照其直接利用形成和综合利用的电能来源不同可以被按其划分类别为多个清洁能源利用类别,我国的新能源一代清洁能源源在大体上的情况下是可以按其划分类别为:新型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规模水电、核能等。
2.1核电。
核能主要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预计中国的核电在建的装机规模将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在中国新建的核电机组30台,总在运核电的装机容量3281万千瓦,占全球装机容量仅次于全球的45.7;2020年中国在运大型核电的在建装机规模将在全球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三,达到5800万千瓦,在世界新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目前关于我国新一届政府的核电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每年的核发电装机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继续增建30座大型核电厂。
2.2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大程度和范围的推广使用,主要是体现在人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发和普及推广使用。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正逐步得到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太阳能动力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2.3水能。
水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早已充分开始使用并得到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主要用途之一最重要的就是水力发电。较早期的风力水电站主要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现在还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了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人民的社会发展建设了事业并且为人民提供了清洁能源的安全保障,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2.4风能。
据世界和中国的近十年风电建设和综合利用发展研究的报告分别指出,如果充分的研究和深入开发,中国到2020年将已经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大规模风电的并网和装机容量,风电将远远的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核电成为目前世界和中国第三大以利用风能为主力发电的风能综合电源。在目前我国四川和甘肃等西北盆地风能的综合利用发电和资源丰富的发达省份和边远地区有较大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进行风电建设和应用。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的新能源,不管当前无论是从大力的节能和低碳减排,还是从大力发展了我国的节能和低碳绿色新能源实体市场经济,都被认为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一代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于各个新一代能源行业来说无疑都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机遇也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近年来利用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工业技术以及应用日益广泛,所以对于如何促进新一代能源的广泛使用安全性、制取与传输以及数据与存储等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水平提高事在必行,我们能源企业应该为此提前做好必要的规划和准备,希望在未来的利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中有所作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新的现代科学型能源技术或者是其他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案,能够独立的研究和应用来解决整个的全球节约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础性问题,而是必须与全球的各个行业相互结合的先进技术,才能有效的使之可行。控制全球的能源消耗与推动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的探索开拓、发展并加速对下一代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还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面对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已成为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我国当前能源状况、能源结构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了中国能源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储备量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中国拥有的石化能源较为丰富。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开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石化能源储量潜力大。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上蓄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资源较低,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而且不足世界人均水平30%的耕地资源制约着生物能源开发。
2.能源生产结构依然以煤为主。在众多能源资源中,我国众多的工农业发展都主要依靠煤。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费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并非我国电力建设滞后,而是能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30,但消耗能源总量却高于全球1/10。我国单位产值所消耗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法的8倍,日本、瑞士的11倍。目前,美国装机容量8亿千瓦,但gdp是中国的10倍。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相当于美国现在的一半,但新装机容量要比美国现在装机容量多5亿千瓦时。我国能源系数总效率仅约10%,不及发达国家的1/2,另外90%的能源在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了,能源低效率利用造成我国每年浪费资源占gdp的5%,再加上“电荒”耽误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损失占我国gdp的10%,仅此两项,我国每年至少损失20000亿元。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能源效率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80%;钢铁、冶炼行业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鼓风机及水泵的能源利用也仅为国际水平的85%;国产电动机在产生相应动力的情况下,其电力消耗量比国际水平高5%―10%。
4.煤炭加大了环境压力。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造成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已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而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50%以上,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每开采1吨煤就会破坏2.5亿吨地下水,煤炭开发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跨度,超负荷运输格局更加剧了运力紧张。
煤炭在我国储量大、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比较齐全。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7.0%;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5.6%,石油占13.5%,天然气占3%,水电的占7.9%。
从近二十年看,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76.2%降为2000年的66.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23.8%降为2000年的34.0%。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优化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伊拉克战争、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都毫无疑问的说明能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与制约,世界终端能源结构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为:通过管网输送的能源(电力、热、氢等)增多,固化能源(煤、生物质等)和液化能源(优质品、横成燃料等)比例下降。
1.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开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
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由此可推测在2020年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其消费比例中下降的部分会被新能源(水电、风能、何能等)所代替。
2.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35―40亿吨标准煤,煤炭资源量能够满足需求量,但是石油就主要依靠进口。新能源中水电,由于它是清洁能源而且我国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近7亿千瓦时,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
可推测在2020―2050年间我国能源还是以煤为主,水电消费比例逐渐的排升到第二位,石油、天然气将逐渐被其他能源取代。
由于我国煤炭的开采大部分属于掠夺性开采,估计到2100年煤炭资源已贫缺。而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将更为普遍,更为高效,而且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能源开发的首选资源。我国2/3的国土属于太阳能丰富区,全国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70300亿gj。
可预测在2050―2100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会很大的调整,并能更好的完善,会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水能、风能、核能也会相继提升消费比例,而石化能源将逐渐被取代。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2008。
[2]倪维斗.我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n].科技日报.20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对能源有着更大的需求。新能源的出现,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新能源有着更低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高效等优势。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新能源前景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新能源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在寻求经济与能源平衡点的过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六种,依次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太阳能的理论能源存储量大概为每年24000亿tcc(吨标准煤),66.6%的陆地年日照小时大于2200,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阳辐射是6000兆焦;风能的能源储量为3.23tw(1太瓦=10亿千瓦),可以挖掘的隐藏陆地为250gw(1吉瓦=1百万千瓦),而近海为750gw;小水电的能源储量为19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1.28gw;海洋能的能源储量为26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50gw,当中潮汐能的能源储量为11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23gw;生物质能的能够挖掘潜力现在为3.17亿tcc,2050年将会达到9.75亿tcc;地热能源量为2000亿tcc,高温是6.5gw。
2.1我国太阳能目前的发展状况。
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往往是利用太阳自己创造出的热能通过正确的技术方式转变成电能系统,然后变成电能进行使用。我国拥有丰厚的太阳能资源[1],国内当前市场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当快速,往往是针对光伏发电。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很广,包含了通信工业(占36%)领域、农村地区(4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4%)、其他商品占了17%。而市场化自行管控与政府政策性扶植的市场又分别占了一半。我国非常关注且加大了支撑大范围的地面光伏型发电站创建的力度。在今后的太阳资源发展目标中,增加了智能化电网构建,推行分布式屋顶光伏站的构建,如此做不但可以处理居民大量用电的需求,也可以很好的管控并降低在电力系统上的投资成本。
我国的风能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富有的。然而因为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技术的限制与实际实施环境的约束,所以我国的风能源目前的开发使用领域较窄。努力的开发我国的风(力)能源,正确的使用它的资源优势,给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风能源在某些程度中能够降低由于能源匮乏导致的能源紧缺,能够促使改进我国的资源产业构造,与相关的资源体系。风电发展的相对来说缓慢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规模、产业和核心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资金投入太高,同时没有相关的专业性优秀人才。风能源使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这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与财政上予以支持与帮助。政府在风能源政策上的支持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对其实行贷款补助另外还要减少相关的风电税收。第二,在风电设施的创新与更新上加大财政的投入[2]。第三,我国将风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到相对的科技探究范围,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快速的协助企业获得产业的关键技术,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了经济林、薪炭林、田间农作物秸秆与林业相关的资源和有机型垃圾物等等。我国的生物能资源储量相对富有,开采潜力较大。开发生物质能资源必须加大力度完成对能源基地的建造,确保拥有持久可观的燃料数目,同时创建完善的相应原材料管理体制[3]。我国现在的生物质工程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工程主要包含了:生物材料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应用和生物质原料的有效生产。
我国的铀资源和其资源相比是比较缺乏的,同时分布的比较散。阻碍了我国的核资源原材料的研发探究使用。然而核能源跟其他的能源又不相同,它拥有了无限再生和无污染的优势,某种程度可以促进改善社会资源发展的困难。构建商业聚变堆,研发核聚变能,使其在我国的能源构造改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今后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富有,但是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当前风电装机容量所拥有的比例较低,不及1%,即便是到了2020年我国的风电发展计划的3000万千瓦,所拥有的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也只是3%左右,因此,要推广提高应用这一类洁净能源,一定要给风电一个宽阔的政策氛围,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依据我国电力科学院的预判,至205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会是全国的电力装机的25%左右,当中光伏发电装机会是5%左右。预测至2020年荒漠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会是205mw。我国拥有广阔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性沙漠,总计是110万平方公里左右。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置105mwp的太阳能电池,假如仅通过1%的沙漠面积来放置太阳能电池,那么可以安装1000gwp,是我国当前电力装机的两倍之多。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的信息数据,五类海洋能在理论上能够再生的总量为767亿千瓦,当中温差能会是400亿千瓦,盐差能为300亿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又分别为30亿千瓦,海流能为6亿千瓦,但是很难将全部能量取出用于使用的。因此技术操作上可以使用的功率为65亿千瓦,当中盐差最多,能为30亿千瓦,温差能为25亿千瓦,波浪能为10亿千瓦。根据有关专家的预计判断,至2020年,国内的年生产生物燃油总量会是1950万吨左右,其中生物乙醇是1000万吨,生物柴油是900万吨。
由于我国新能源开发比较迟,所以在技术上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化石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加的经济发展要求了,所以,一定要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制定好相关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等,才能够有利于新能源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王胜举,仝玉娟,姜陆洋.新能源汽车亮剑世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9).
[2]张程,张晶.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机会赶超世界[j].新财经,2008(12).
[3]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01).
和核聚变能等。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有珠穆朗玛峰、西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辽东丘陵等,各种地形的具备使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新能源市场也比较广阔。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比较快、利用率比较高的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风力发电是我国一项新的发电技术的发展。虽然起步不是很早,但是风力发电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发电技术,风力能源的发展主要在我国新疆、甘肃的戈壁大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地区,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风电场,2017年止,已安装了1450台风机,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了。
太阳能是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中的重点产业。由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再加上新能源自身的价格便宜、安全环保,实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所以在近年来发展飞快,特别是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由于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所以在这些区域中太阳能的利用情况比较充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
生物质能技术在我国运用的较为广泛,其中我国是世界上开发。
沼气较多的国家。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薪材、秸秆、畜类等农业生物质能非常丰富,而这些物质都是发展生物质能的好原料,所以便可“就地取材”。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也极为重视,国家科委已连续在国家五年计划”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许多国家在如何发展生物质能上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我国的生物质能技术也在发展当中。
二、以煤为代表的旧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在努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今天,煤、石油等旧能源仍是我国所依赖的主要能源。
从经济上看,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约达19亿吨汽油量,而价格比较便宜,能够大量的开采和使用。从科学技术上看,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新能源的发展也比较晚,在产品的质量上,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例如沼气运用不当产生爆炸。另一个是我国不少新能源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性不足,例如太阳能技术中,不少光伏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法国的。我国对新能源技术的运用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全国的开展,而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虽然煤资源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而煤、石油等旧能源的消耗产生的大量污染气体,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害国人的健康。另外在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在2017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也曾郑重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40%-45%。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煤、石油、天然气等旧能源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从整个地球上看,各种旧能源很丰富,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开采,总有一天会消耗完,例如: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所以,新能源的发展是时代的趋势。相信中国的未来,旧能源的使用会不断地减少,而新能源会逐渐的发展,最终取代旧能源。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自然也不例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从1993年就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0%以上,然而,寻找石油资源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因此,新能源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更显迫切和重要。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
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未来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并实现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一是大力发展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达现有规模的十倍。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二是大力发展风能。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三是大力发展水能。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积极发展核能。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之一,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
五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理论上生物质能资源达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稳步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到1,300万千瓦。
六是大力发展氢能。在氢能领域,中国着重要解决的是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虽然这方面的技术已有突破,但还需要更进一步对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使产业化技术成熟。中国将加大对氢能研发的投入,以提高中国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方面的水平。
总体来说,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第二阶段到2020年,大批新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第三阶段是全面实现新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50年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30%以上。
1、新政落地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迅速发展。2014-2018年我国能源汽车产销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所下滑,为124.2万辆,较2018年下降2.20%。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29.5万辆,累计下降39.7%。
注:2016年产量增速为51.8%。
从销量来看,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较2018年降低4.0%。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0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时间与覆盖范围,将原计划于2020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同时,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也有所平缓,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8.9万辆,同比下降38.7%。
2、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更高。
2019年,新能源市场经历了补贴的巨大退坡,产品自身的实力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分车型来看,2019年,北汽新能源eu(参数|图片)(参数|图片)系列销量领先,并与第二名拉开较大差距。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最高。2019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69.3%;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占比分别为18.8%和11.4%,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占比为0.5%。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补贴退坡、产能过剩等问题,从政策来看,《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家将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研究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主导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能源。它通常是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的发展是人类作为世界上促进人类生存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上人类对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地扩大和增加,地球上的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快要完全枯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提高能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的绿色环保新能源。目前,新型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其生产规模和利用的问题已经进一步的得到了来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实施支持新能源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环保的政策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规模和生产使用的覆盖范围都正在进一步的增加和扩大。
我国的能源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以下主要的特征:
(1)我国的天然气和利用石油以及电力水电等清洁再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所消费占的国民消费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19%、2%和4.8%分别迅速增长上升为2000年的20.94%、3.3%和9.64%。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其他能源可持续消费资源生产中的石油开采量所占比例长期都保持占百分之70以上。据当前的有关机构以及国家和能源部门的统计数据預测,到2005年,全国的石油和一次能源生产量大约为12.3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其中煤炭大约生产量为7.8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大约等于折合11亿吨的石油原煤),仍大约等于占63.8%。在21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当前的我国石油和一次能源的生产量结构中仍将可以继续地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
(2)以天然煤炭和水资源利用为主的新型替代能源结构,从其总量和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和水资源分别为世界第2位、第12位和第24位。目前我国的天然煤炭资源中所蕴藏的天然气总量大约为5.6万亿吨,其中已公开的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万亿吨,占当前已公开和世界总自然资源可采储量的11%(其中已公开的石油和天气资源可采储量占2.4%,天然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占1.2%)。从人均的煤炭和天然可采储量的水平情况看,仅相当于目前世界自然资源可采储量水平的1/2。据国务院能源部专家机构有关人士的分析,我国的自然资源石油天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相对的短缺,人均的煤炭和天然水资源相对的储量不足。
新能源按照其直接利用形成和综合利用的电能来源不同可以被按其划分类别为多个清洁能源利用类别,我国的新能源一代清洁能源源在大体上的情况下是可以按其划分类别为:新型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规模水电、核能等。
2.1核电。
核能主要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预计中国的核电在建的装机规模将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在中国新建的核电机组30台,总在运核电的装机容量3281万千瓦,占全球装机容量仅次于全球的45.7;2020年中国在运大型核电的在建装机规模将在全球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三,达到5800万千瓦,在世界新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目前关于我国新一届政府的核电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每年的核发电装机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继续增建30座大型核电厂。
2.2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大程度和范围的推广使用,主要是体现在人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发和普及推广使用。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正逐步得到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太阳能动力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2.3水能。
水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早已充分开始使用并得到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主要用途之一最重要的就是水力发电。较早期的风力水电站主要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现在还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了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人民的社会发展建设了事业并且为人民提供了清洁能源的安全保障,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2.4风能。
据世界和中国的近十年风电建设和综合利用发展研究的报告分别指出,如果充分的研究和深入开发,中国到2020年将已经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大规模风电的并网和装机容量,风电将远远的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核电成为目前世界和中国第三大以利用风能为主力发电的风能综合电源。在目前我国四川和甘肃等西北盆地风能的综合利用发电和资源丰富的发达省份和边远地区有较大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进行风电建设和应用。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的新能源,不管当前无论是从大力的节能和低碳减排,还是从大力发展了我国的节能和低碳绿色新能源实体市场经济,都被认为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一代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于各个新一代能源行业来说无疑都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机遇也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近年来利用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工业技术以及应用日益广泛,所以对于如何促进新一代能源的广泛使用安全性、制取与传输以及数据与存储等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水平提高事在必行,我们能源企业应该为此提前做好必要的规划和准备,希望在未来的利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中有所作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新的现代科学型能源技术或者是其他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案,能够独立的研究和应用来解决整个的全球节约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础性问题,而是必须与全球的各个行业相互结合的先进技术,才能有效的使之可行。控制全球的能源消耗与推动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的探索开拓、发展并加速对下一代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自然也不例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从1993年就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0%以上,然而,寻找石油资源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因此,新能源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更显迫切和重要。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
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未来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并实现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一是大力发展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达现有规模的十倍。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二是大力发展风能。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三是大力发展水能。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积极发展核能。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之一,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
五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理论上生物质能资源达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稳步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到1,300万千瓦。
六是大力发展氢能。在氢能领域,中国着重要解决的是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虽然这方面的技术已有突破,但还需要更进一步对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使产业化技术成熟。中国将加大对氢能研发的投入,以提高中国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方面的水平。
总体来说,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第二阶段到2020年,大批新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第三阶段是全面实现新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50年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30%以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对能源有着更大的需求。新能源的出现,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新能源有着更低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高效等优势。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新能源前景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新能源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在寻求经济与能源平衡点的过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六种,依次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太阳能的理论能源存储量大概为每年24000亿tcc(吨标准煤),66.6%的陆地年日照小时大于2200,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阳辐射是6000兆焦;风能的能源储量为3.23tw(1太瓦=10亿千瓦),可以挖掘的隐藏陆地为250gw(1吉瓦=1百万千瓦),而近海为750gw;小水电的能源储量为19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1.28gw;海洋能的能源储量为26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50gw,当中潮汐能的能源储量为11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23gw;生物质能的能够挖掘潜力现在为3.17亿tcc,2050年将会达到9.75亿tcc;地热能源量为2000亿tcc,高温是6.5gw。
2.1我国太阳能目前的发展状况。
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往往是利用太阳自己创造出的热能通过正确的技术方式转变成电能系统,然后变成电能进行使用。我国拥有丰厚的太阳能资源[1],国内当前市场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当快速,往往是针对光伏发电。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很广,包含了通信工业(占36%)领域、农村地区(4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4%)、其他商品占了17%。而市场化自行管控与政府政策性扶植的市场又分别占了一半。我国非常关注且加大了支撑大范围的地面光伏型发电站创建的力度。在今后的太阳资源发展目标中,增加了智能化电网构建,推行分布式屋顶光伏站的构建,如此做不但可以处理居民大量用电的需求,也可以很好的管控并降低在电力系统上的投资成本。
我国的风能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富有的。然而因为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技术的限制与实际实施环境的约束,所以我国的风能源目前的开发使用领域较窄。努力的开发我国的风(力)能源,正确的使用它的资源优势,给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风能源在某些程度中能够降低由于能源匮乏导致的能源紧缺,能够促使改进我国的资源产业构造,与相关的资源体系。风电发展的相对来说缓慢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规模、产业和核心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资金投入太高,同时没有相关的专业性优秀人才。风能源使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这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与财政上予以支持与帮助。政府在风能源政策上的支持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对其实行贷款补助另外还要减少相关的风电税收。第二,在风电设施的创新与更新上加大财政的投入[2]。第三,我国将风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到相对的科技探究范围,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快速的协助企业获得产业的关键技术,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了经济林、薪炭林、田间农作物秸秆与林业相关的资源和有机型垃圾物等等。我国的生物能资源储量相对富有,开采潜力较大。开发生物质能资源必须加大力度完成对能源基地的建造,确保拥有持久可观的燃料数目,同时创建完善的相应原材料管理体制[3]。我国现在的生物质工程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工程主要包含了:生物材料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应用和生物质原料的有效生产。
我国的铀资源和其资源相比是比较缺乏的,同时分布的比较散。阻碍了我国的核资源原材料的研发探究使用。然而核能源跟其他的能源又不相同,它拥有了无限再生和无污染的优势,某种程度可以促进改善社会资源发展的困难。构建商业聚变堆,研发核聚变能,使其在我国的能源构造改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今后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富有,但是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当前风电装机容量所拥有的比例较低,不及1%,即便是到了2020年我国的风电发展计划的3000万千瓦,所拥有的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也只是3%左右,因此,要推广提高应用这一类洁净能源,一定要给风电一个宽阔的政策氛围,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依据我国电力科学院的预判,至205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会是全国的电力装机的25%左右,当中光伏发电装机会是5%左右。预测至2020年荒漠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会是205mw。我国拥有广阔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性沙漠,总计是110万平方公里左右。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置105mwp的太阳能电池,假如仅通过1%的沙漠面积来放置太阳能电池,那么可以安装1000gwp,是我国当前电力装机的两倍之多。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的信息数据,五类海洋能在理论上能够再生的总量为767亿千瓦,当中温差能会是400亿千瓦,盐差能为300亿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又分别为30亿千瓦,海流能为6亿千瓦,但是很难将全部能量取出用于使用的。因此技术操作上可以使用的功率为65亿千瓦,当中盐差最多,能为30亿千瓦,温差能为25亿千瓦,波浪能为10亿千瓦。根据有关专家的预计判断,至2020年,国内的年生产生物燃油总量会是1950万吨左右,其中生物乙醇是1000万吨,生物柴油是900万吨。
由于我国新能源开发比较迟,所以在技术上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化石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加的经济发展要求了,所以,一定要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制定好相关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等,才能够有利于新能源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王胜举,仝玉娟,姜陆洋.新能源汽车亮剑世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9).
[2]张程,张晶.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机会赶超世界[j].新财经,2008(12).
[3]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01).
和核聚变能等。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有珠穆朗玛峰、西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辽东丘陵等,各种地形的具备使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新能源市场也比较广阔。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比较快、利用率比较高的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风力发电是我国一项新的发电技术的发展。虽然起步不是很早,但是风力发电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发电技术,风力能源的发展主要在我国新疆、甘肃的戈壁大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地区,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风电场,2017年止,已安装了1450台风机,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了。
太阳能是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中的重点产业。由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再加上新能源自身的价格便宜、安全环保,实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所以在近年来发展飞快,特别是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由于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所以在这些区域中太阳能的利用情况比较充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
生物质能技术在我国运用的较为广泛,其中我国是世界上开发。
沼气较多的国家。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薪材、秸秆、畜类等农业生物质能非常丰富,而这些物质都是发展生物质能的好原料,所以便可“就地取材”。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也极为重视,国家科委已连续在国家五年计划”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许多国家在如何发展生物质能上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我国的生物质能技术也在发展当中。
二、以煤为代表的旧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在努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今天,煤、石油等旧能源仍是我国所依赖的主要能源。
从经济上看,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约达19亿吨汽油量,而价格比较便宜,能够大量的开采和使用。从科学技术上看,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新能源的发展也比较晚,在产品的质量上,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例如沼气运用不当产生爆炸。另一个是我国不少新能源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性不足,例如太阳能技术中,不少光伏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法国的。我国对新能源技术的运用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全国的开展,而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虽然煤资源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而煤、石油等旧能源的消耗产生的大量污染气体,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害国人的健康。另外在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在2017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也曾郑重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40%-45%。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煤、石油、天然气等旧能源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从整个地球上看,各种旧能源很丰富,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开采,总有一天会消耗完,例如: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所以,新能源的发展是时代的趋势。相信中国的未来,旧能源的使用会不断地减少,而新能源会逐渐的发展,最终取代旧能源。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怎么样?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能源资源日趋紧张,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世界各国都立足于本国资源和国情制定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寻求本国资源利用的同时从其他途径和地区来获取能源满足日趋膨胀的能源问题。在资源和能源紧张的现实前提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我国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国家的推动下,行业加速发展,2020年新能源行业的营收规模超过4.5万亿元。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新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新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质能。
当前,在双碳目标下,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据了解,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是中国主要原油供应地区之一以及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中阿在光伏、光热、风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和高层交流;加强技术创新合作。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签约77个项目,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346.7亿元,涵盖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产能合作、“互联网+医疗健康”、旅游合作等多个领域。仅是国家层面,就有印尼奇拉塔漂浮光伏项目、沙特红海综合智慧能源投资类项目等,投资额达145.8亿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20**年,中阿之间贸易额达到2344亿美元,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2.5亿吨,占到进口总量的一半;阿拉伯国家从中国进口总额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达到67.4%,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
双向投资规模也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201亿美元,阿拉伯国家来华投资累计38亿美元,涵盖油气、建筑、制造、物流、电力等众多领域。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成为新时期中阿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工程。
新能源市场产销规模分析。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7.5%;其中,水电装机3.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49万千瓦)、风电装机2.3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952万千瓦。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摘要: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的发展是人类作为世界上促进人类生存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上人类对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地扩大和增加,地球上的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快要完全枯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提高能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的绿色环保新能源。目前,新型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其生产规模和利用的问题已经进一步的得到了来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实施支持新能源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环保的政策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规模和生产使用的覆盖范围都正在进一步的增加和扩大。
我国的能源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以下主要的特征:
(1)我国的天然气和利用石油以及电力水电等清洁再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所消费占的国民消费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19%、2%和4.8%分别迅速增长上升为2000年的20.94%、3.3%和9.64%。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其他能源可持续消费资源生产中的石油开采量所占比例长期都保持占百分之70以上。据当前的有关机构以及国家和能源部门的统计数据預测,到2005年,全国的石油和一次能源生产量大约为12.3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其中煤炭大约生产量为7.8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大约等于折合11亿吨的石油原煤),仍大约等于占63.8%。在21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当前的我国石油和一次能源的生产量结构中仍将可以继续地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
(2)以天然煤炭和水资源利用为主的新型替代能源结构,从其总量和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和水资源分别为世界第2位、第12位和第24位。目前我国的天然煤炭资源中所蕴藏的天然气总量大约为5.6万亿吨,其中已公开的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万亿吨,占当前已公开和世界总自然资源可采储量的11%(其中已公开的石油和天气资源可采储量占2.4%,天然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占1.2%)。从人均的煤炭和天然可采储量的水平情况看,仅相当于目前世界自然资源可采储量水平的1/2。据国务院能源部专家机构有关人士的分析,我国的自然资源石油天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相对的短缺,人均的煤炭和天然水资源相对的储量不足。
新能源按照其直接利用形成和综合利用的电能来源不同可以被按其划分类别为多个清洁能源利用类别,我国的新能源一代清洁能源源在大体上的情况下是可以按其划分类别为:新型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规模水电、核能等。
2.1核电。
核能主要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预计中国的核电在建的装机规模将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在中国新建的核电机组30台,总在运核电的装机容量3281万千瓦,占全球装机容量仅次于全球的45.7;2020年中国在运大型核电的在建装机规模将在全球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三,达到5800万千瓦,在世界新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目前关于我国新一届政府的核电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每年的核发电装机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继续增建30座大型核电厂。
2.2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大程度和范围的推广使用,主要是体现在人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发和普及推广使用。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正逐步得到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太阳能动力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2.3水能。
水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早已充分开始使用并得到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主要用途之一最重要的就是水力发电。较早期的风力水电站主要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现在还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了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人民的社会发展建设了事业并且为人民提供了清洁能源的安全保障,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2.4风能。
据世界和中国的近十年风电建设和综合利用发展研究的报告分别指出,如果充分的研究和深入开发,中国到2020年将已经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大规模风电的并网和装机容量,风电将远远的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核电成为目前世界和中国第三大以利用风能为主力发电的风能综合电源。在目前我国四川和甘肃等西北盆地风能的综合利用发电和资源丰富的发达省份和边远地区有较大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进行风电建设和应用。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的新能源,不管当前无论是从大力的节能和低碳减排,还是从大力发展了我国的节能和低碳绿色新能源实体市场经济,都被认为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一代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于各个新一代能源行业来说无疑都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机遇也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近年来利用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工业技术以及应用日益广泛,所以对于如何促进新一代能源的广泛使用安全性、制取与传输以及数据与存储等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水平提高事在必行,我们能源企业应该为此提前做好必要的规划和准备,希望在未来的利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中有所作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新的现代科学型能源技术或者是其他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案,能够独立的研究和应用来解决整个的全球节约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础性问题,而是必须与全球的各个行业相互结合的先进技术,才能有效的使之可行。控制全球的能源消耗与推动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的探索开拓、发展并加速对下一代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生物医学发展趋势及特征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牵涉面非常广而且物流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却比较差,由此而造成效率极低的农产品物流成为妨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怎样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农产品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市场化水平偏低但流通成本却非常高,这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而且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农产品最后还是需要靠流通才能能实现自身价值,所以相对比较高的流通成本就导致农民群众未能从流通领域之中享受本应得到的权益。这就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以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这就需要加快对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的探究,从而推动农产品物流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所谓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地往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整个过程,并要在此过程之中实现相关农产品的保值与增值。农产品物流具有迥然不同于其他物流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因为各个不同地区在气候和水土等各个方面的自然条件均具有较大的差别,分别合适种植不一样的农副产品,所以农产品生产也就具备了非常强的季节性特点,不仅表现为农民群众的生产资料购置要考虑到季节因素,而且各类农产品的产出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点。二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高的难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容易腐烂,对鲜活度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施防潮、防虫以及烘干等相应的处理,进而保障农产品的品质以及质量。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企业考虑相应的设施与设备,主要包含了物流仓库、专业运输车、专业装卸设备以及加工设备等。三是农产品物流的种类繁多而且规模较大。因为农产品的品种十分丰富,所以流通量也十分大,而农业生产资料购置量同样也十分大,主要有农药、化肥、农机和农业生产所需相关原材料等。
二、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与西方国家比较起来依然显得极为之后,这是由于我国流通领域过于分散之局面造成了农民群众的分散型购销,因为受到经济能力、信息资源等多种要素带来的影响,风险极易转嫁至生产者,从而也就导致了农产品物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因为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农产品物流业的活动主要聚集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那些地区,在更加广袤的农村地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则相对比较缓慢,这就产生了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不够均衡的问题。同时,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产品物流业的运行方式还是相当简单的,只是农户们自身开展相对简单的运输活动,未能对农产品物流业实施全面整合,也未能对农产品物流的流动过程实施全面管理。二是农产品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物流行业取得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建立起相互协调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农产品物流业信息化状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分散式经营的模式之下,农户对农产品相关信息之获取依然依赖于以往那些传统办法,而且诸多农产品市场尚未购买信息化的设备,以至于物流网络系统依然处在空白阶段,农产品的供应链难以进行合理整合。三是农产品物流业的组织化水平偏低。鉴于当前我国农民群众的户均耕地只达到0.5公顷,生产规模非常小,导致传统的粮食供应业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上,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当前,单一农户近年来逐步成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力均,然而这类物流主体不仅规模偏小,而且组织化的程度相当低下,而且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发育相当缓慢,缺乏良好的服务能力,以至于大部分农民群众需要自行解决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问题,农民群众处于无组织的分散化状态之下,自然也就缺少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实力,无法构成规模化经济,而且也无法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具备稳定性,同时还压缩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空间。
三、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之趋势。
要积极加大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力度,着力培育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物流集团等规模化、体系化发展之主体。要把农产品物流原来较为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而能够实现产销之间的无缝对接,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顺利流通进程,而且同时还能控制农产品物流中的相应成本。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支持农产品物流业协会的建立与健全,形成农产品物流公司的诚信经营机制以及认证体系,积极支持该行业协会制定出牵涉到农产品物流业的有关行业标准,并严格加以执行。
(二)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之趋势。
如今,我国农产品专业物流一体化服务正在逐步建立之中。鉴于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化的不断提升,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局面以及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已经逐步建立,对于农产品专业化物流的需求也变得愈来愈高。其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加快本行业的分工进程,把农产品物流分配从原来的供应企业与销售企业那里予以脱离,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作,从而让农产品的'供应企业以及销售企业能够一心一意地抓好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的工作。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趋势。
因为农产品具备了数量大、类别多、运输困难、容易腐烂等鲜明特色,所以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一定要建立起从农产品的运输到防腐、加工、配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发展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的冷链设施以及装备数量上有所不足,技术上还不过硬,也就容易产生易腐农产品,尤其是各类初级农产品被大量地消耗,以至于在食品安全上产生了相当大的隐患。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加紧构建覆盖面更宽、范围更广、技术更高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体系,并且较好地实现农产品物流之更新换代。
(四)零售环节规模化之趋势。
如今,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随着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确立,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化,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也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内在质量。与此同时,鉴于我国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农产品市场也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市场的挑战,以上这些均对今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就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积极发展我国农产品的连锁经营行业,就能进一步地实现其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良好对接,从而切实减少流通环节的损耗,持续提升流通的效率,能够进一步地推进规模化经营,持续扩大市场的主体,提升其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实力。同时,推进我国农产品零售的连锁化经营,对于促进中国农产品更趋科学化与规范化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鉴于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城乡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农产品零售要想实现连锁化必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往往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在物流技术以及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之后,连锁的范围必然会得到持续扩大。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之趋势。
信息化可以说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从农产品的生产起,到存储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农产品物流信息一定要进行快速处理,从而力求做到更加精准的传递。一是要提升农民群众应用信息之能力,全面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信息化知识的能力。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加快农地的流转进程以及规模化经营的程度,提升农民群众对于信息化工作之需求。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应当进行统一协调,运用市场化导向,认真实施好农产品交易信息的采集以及发布等工作。要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信息交流以及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创建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发展平台,落实农产品的信息化服务工作,形成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
(六)农户组织化提升之趋势。
中国的农产品从生产起,一直到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以及组织数量非常多,然而规模缺相当小,层次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联合性,进而造成组织化的程度不高。要想解决存在于农民群众身上的组织化程度过低和大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较为可行的一项措施是促进家庭经营与规模化经营的紧密联系,积极开发多元化农产品的合作方式,加快农地的合理集中,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户经营的规模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整体规模化状况,切实解决分散经营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效益偏低等实际问题。运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将原本分散化的农户进行合理的组织,从而产生产业化的组织新方式,切实带动广大农户进入到市场中实施统一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出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功能,切实提升农户群体的组织化程度。
(七)强化专业合作社建设之趋势。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指专业生产方向一致的农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实施自主管理和自负盈亏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普通农户比较起来,具有团队协作、要素改进、市场竞争力提升、风险降低以及管理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合作社完全可利用自身更为稳定的货源、更为充裕的资金,对农产品实施全面深加工,以求缓和集中上市带来的各种压力,进而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从而有效缓解农产品在产、销过程中产生的危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展望了农产品物流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今,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尚处于起步摸索时期,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新型模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政府部门一定要全力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宏观调控等积极作用,落实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规范当前物流市场,提升对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毒,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从而为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出更加优质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洪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呈现新趋势[j].中国合作经济,(9).
[2]吴霞.宁夏特色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7).
[3]恽绵.从供应链特点看农产品物流的趋势[j].中国农村科技,2013(8).
[4]王静.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农产品物流现实考察与发展趋势[j].学术论坛,(9).
[5]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究[j].中国市场,2014(35).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对能源有着更大的需求。新能源的出现,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新能源有着更低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高效等优势。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新能源前景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新能源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在寻求经济与能源平衡点的过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六种,依次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太阳能的理论能源存储量大概为每年24000亿tcc(吨标准煤),66.6%的陆地年日照小时大于2200,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阳辐射是6000兆焦;风能的能源储量为3.23tw(1太瓦=10亿千瓦),可以挖掘的隐藏陆地为250gw(1吉瓦=1百万千瓦),而近海为750gw;小水电的能源储量为19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1.28gw;海洋能的能源储量为26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50gw,当中潮汐能的能源储量为11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23gw;生物质能的能够挖掘潜力现在为3.17亿tcc,2050年将会达到9.75亿tcc;地热能源量为2000亿tcc,高温是6.5gw。
2.1我国太阳能目前的发展状况。
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往往是利用太阳自己创造出的热能通过正确的技术方式转变成电能系统,然后变成电能进行使用。我国拥有丰厚的太阳能资源[1],国内当前市场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当快速,往往是针对光伏发电。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很广,包含了通信工业(占36%)领域、农村地区(4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4%)、其他商品占了17%。而市场化自行管控与政府政策性扶植的市场又分别占了一半。我国非常关注且加大了支撑大范围的地面光伏型发电站创建的力度。在今后的太阳资源发展目标中,增加了智能化电网构建,推行分布式屋顶光伏站的构建,如此做不但可以处理居民大量用电的需求,也可以很好的管控并降低在电力系统上的投资成本。
我国的风能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富有的。然而因为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技术的限制与实际实施环境的约束,所以我国的风能源目前的开发使用领域较窄。努力的开发我国的风(力)能源,正确的使用它的资源优势,给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风能源在某些程度中能够降低由于能源匮乏导致的能源紧缺,能够促使改进我国的资源产业构造,与相关的资源体系。风电发展的相对来说缓慢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规模、产业和核心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资金投入太高,同时没有相关的专业性优秀人才。风能源使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这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与财政上予以支持与帮助。政府在风能源政策上的支持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对其实行贷款补助另外还要减少相关的风电税收。第二,在风电设施的创新与更新上加大财政的投入[2]。第三,我国将风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到相对的科技探究范围,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快速的协助企业获得产业的关键技术,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了经济林、薪炭林、田间农作物秸秆与林业相关的资源和有机型垃圾物等等。我国的生物能资源储量相对富有,开采潜力较大。开发生物质能资源必须加大力度完成对能源基地的建造,确保拥有持久可观的燃料数目,同时创建完善的相应原材料管理体制[3]。我国现在的生物质工程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工程主要包含了:生物材料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应用和生物质原料的有效生产。
我国的铀资源和其资源相比是比较缺乏的,同时分布的比较散。阻碍了我国的核资源原材料的研发探究使用。然而核能源跟其他的能源又不相同,它拥有了无限再生和无污染的优势,某种程度可以促进改善社会资源发展的困难。构建商业聚变堆,研发核聚变能,使其在我国的能源构造改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今后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富有,但是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当前风电装机容量所拥有的比例较低,不及1%,即便是到了2020年我国的风电发展计划的3000万千瓦,所拥有的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也只是3%左右,因此,要推广提高应用这一类洁净能源,一定要给风电一个宽阔的政策氛围,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依据我国电力科学院的预判,至205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会是全国的电力装机的25%左右,当中光伏发电装机会是5%左右。预测至2020年荒漠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会是205mw。我国拥有广阔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性沙漠,总计是110万平方公里左右。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置105mwp的太阳能电池,假如仅通过1%的沙漠面积来放置太阳能电池,那么可以安装1000gwp,是我国当前电力装机的两倍之多。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的信息数据,五类海洋能在理论上能够再生的总量为767亿千瓦,当中温差能会是400亿千瓦,盐差能为300亿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又分别为30亿千瓦,海流能为6亿千瓦,但是很难将全部能量取出用于使用的。因此技术操作上可以使用的功率为65亿千瓦,当中盐差最多,能为30亿千瓦,温差能为25亿千瓦,波浪能为10亿千瓦。根据有关专家的预计判断,至2020年,国内的年生产生物燃油总量会是1950万吨左右,其中生物乙醇是1000万吨,生物柴油是900万吨。
4结语。
由于我国新能源开发比较迟,所以在技术上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化石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加的经济发展要求了,所以,一定要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制定好相关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等,才能够有利于新能源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王胜举,仝玉娟,姜陆洋.新能源汽车亮剑世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9).
[2]张程,张晶.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机会赶超世界[j].新财经,2008(12).
[3]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01).
平面设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牵涉面非常广而且物流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却比较差,由此而造成效率极低的农产品物流成为妨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怎样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农产品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市场化水平偏低但流通成本却非常高,这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而且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农产品最后还是需要靠流通才能能实现自身价值,所以相对比较高的流通成本就导致农民群众未能从流通领域之中享受本应得到的权益。这就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以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这就需要加快对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的探究,从而推动农产品物流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所谓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地往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整个过程,并要在此过程之中实现相关农产品的保值与增值。农产品物流具有迥然不同于其他物流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因为各个不同地区在气候和水土等各个方面的自然条件均具有较大的差别,分别合适种植不一样的农副产品,所以农产品生产也就具备了非常强的季节性特点,不仅表现为农民群众的生产资料购置要考虑到季节因素,而且各类农产品的产出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点。二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高的难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容易腐烂,对鲜活度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施防潮、防虫以及烘干等相应的处理,进而保障农产品的品质以及质量。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企业考虑相应的设施与设备,主要包含了物流仓库、专业运输车、专业装卸设备以及加工设备等。三是农产品物流的种类繁多而且规模较大。因为农产品的品种十分丰富,所以流通量也十分大,而农业生产资料购置量同样也十分大,主要有农药、化肥、农机和农业生产所需相关原材料等。
二、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与西方国家比较起来依然显得极为之后,这是由于我国流通领域过于分散之局面造成了农民群众的分散型购销,因为受到经济能力、信息资源等多种要素带来的影响,风险极易转嫁至生产者,从而也就导致了农产品物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因为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农产品物流业的活动主要聚集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那些地区,在更加广袤的农村地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则相对比较缓慢,这就产生了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不够均衡的问题。同时,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产品物流业的运行方式还是相当简单的,只是农户们自身开展相对简单的运输活动,未能对农产品物流业实施全面整合,也未能对农产品物流的流动过程实施全面管理。二是农产品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物流行业取得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建立起相互协调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农产品物流业信息化状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分散式经营的模式之下,农户对农产品相关信息之获取依然依赖于以往那些传统办法,而且诸多农产品市场尚未购买信息化的设备,以至于物流网络系统依然处在空白阶段,农产品的供应链难以进行合理整合。三是农产品物流业的组织化水平偏低。鉴于当前我国农民群众的户均耕地只达到0.5公顷,生产规模非常小,导致传统的粮食供应业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上,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当前,单一农户近年来逐步成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力均,然而这类物流主体不仅规模偏小,而且组织化的程度相当低下,而且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发育相当缓慢,缺乏良好的服务能力,以至于大部分农民群众需要自行解决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问题,农民群众处于无组织的分散化状态之下,自然也就缺少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实力,无法构成规模化经济,而且也无法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具备稳定性,同时还压缩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空间。
三、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之趋势。
要积极加大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力度,着力培育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物流集团等规模化、体系化发展之主体。要把农产品物流原来较为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而能够实现产销之间的无缝对接,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顺利流通进程,而且同时还能控制农产品物流中的相应成本。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支持农产品物流业协会的建立与健全,形成农产品物流公司的诚信经营机制以及认证体系,积极支持该行业协会制定出牵涉到农产品物流业的有关行业标准,并严格加以执行。
(二)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之趋势。
如今,我国农产品专业物流一体化服务正在逐步建立之中。鉴于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化的不断提升,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局面以及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已经逐步建立,对于农产品专业化物流的需求也变得愈来愈高。其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加快本行业的分工进程,把农产品物流分配从原来的供应企业与销售企业那里予以脱离,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作,从而让农产品的'供应企业以及销售企业能够一心一意地抓好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的工作。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趋势。
因为农产品具备了数量大、类别多、运输困难、容易腐烂等鲜明特色,所以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一定要建立起从农产品的运输到防腐、加工、配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发展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的冷链设施以及装备数量上有所不足,技术上还不过硬,也就容易产生易腐农产品,尤其是各类初级农产品被大量地消耗,以至于在食品安全上产生了相当大的隐患。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加紧构建覆盖面更宽、范围更广、技术更高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体系,并且较好地实现农产品物流之更新换代。
(四)零售环节规模化之趋势。
如今,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随着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确立,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化,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也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内在质量。与此同时,鉴于我国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农产品市场也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市场的挑战,以上这些均对今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就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积极发展我国农产品的连锁经营行业,就能进一步地实现其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良好对接,从而切实减少流通环节的损耗,持续提升流通的效率,能够进一步地推进规模化经营,持续扩大市场的主体,提升其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实力。同时,推进我国农产品零售的连锁化经营,对于促进中国农产品更趋科学化与规范化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鉴于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城乡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农产品零售要想实现连锁化必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往往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在物流技术以及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之后,连锁的范围必然会得到持续扩大。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之趋势。
信息化可以说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从农产品的生产起,到存储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农产品物流信息一定要进行快速处理,从而力求做到更加精准的传递。一是要提升农民群众应用信息之能力,全面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信息化知识的能力。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加快农地的流转进程以及规模化经营的程度,提升农民群众对于信息化工作之需求。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应当进行统一协调,运用市场化导向,认真实施好农产品交易信息的采集以及发布等工作。要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信息交流以及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创建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发展平台,落实农产品的信息化服务工作,形成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
(六)农户组织化提升之趋势。
中国的农产品从生产起,一直到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以及组织数量非常多,然而规模缺相当小,层次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联合性,进而造成组织化的程度不高。要想解决存在于农民群众身上的组织化程度过低和大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较为可行的一项措施是促进家庭经营与规模化经营的紧密联系,积极开发多元化农产品的合作方式,加快农地的合理集中,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户经营的规模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整体规模化状况,切实解决分散经营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效益偏低等实际问题。运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将原本分散化的农户进行合理的组织,从而产生产业化的组织新方式,切实带动广大农户进入到市场中实施统一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出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功能,切实提升农户群体的组织化程度。
(七)强化专业合作社建设之趋势。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指专业生产方向一致的农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实施自主管理和自负盈亏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普通农户比较起来,具有团队协作、要素改进、市场竞争力提升、风险降低以及管理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合作社完全可利用自身更为稳定的货源、更为充裕的资金,对农产品实施全面深加工,以求缓和集中上市带来的各种压力,进而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从而有效缓解农产品在产、销过程中产生的危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展望了农产品物流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今,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尚处于起步摸索时期,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新型模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政府部门一定要全力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宏观调控等积极作用,落实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规范当前物流市场,提升对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毒,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从而为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出更加优质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洪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呈现新趋势[j].中国合作经济,(9).
[2]吴霞.宁夏特色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7).
[3]恽绵.从供应链特点看农产品物流的趋势[j].中国农村科技,2013(8).
[4]王静.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农产品物流现实考察与发展趋势[j].学术论坛,2014(9).
[5]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究[j].中国市场,2014(35).
生物医学发展趋势及特征研究论文
现代机械设备是智能化机械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复杂性、精巧性是智能化机械工程的主要特征,通过智能化机械工程制造出的产品更为精确,智能化机械工程是一种自动化控制技术,它是以传统的机械工程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探讨,可以为智能化机械工程实现进一步的推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