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教育的案例分析与研究(热门17篇)

教育的案例分析与研究(热门17篇)

时间:2024-01-11 23:27:03 作者:QJ墨客教育的案例分析与研究(热门17篇)

范文是对某一种文体、体裁或主题的典型表达方式的概括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引导。

教育案例分析

20xx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住院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1、根据《教师法》第7条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种职权,只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应告知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未成年的班干部(案例中的郭某),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教育要求的。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所以学校应对教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郭某)。

教育案例分析

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一、单项选择题。

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b.槽车设计不合理。

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

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_。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

[[[。

二、多项选择题。

3.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

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

c.调查事故原因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化学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_。

a.槽车液氯破裂b.标志不清c.有毒物质d.作业环境不良。

5.调查取证主要包括_。

a.搜集事故发生有关事实b.成立救援指挥部。

c.慰问抢险人员d.询访驾驶员甲。

三、简答题。

6.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驾驶员甲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教育案例分析

有个学生叫韦==,人长得眉清目秀,人见人爱,可是缺交作业的名单里总是有他。作为班主任,我最受不了的是科任老师每天课堂反映都有这个学生,他上课总是乱讲话,哪一科缺交作业名单里都有他。

我找他谈话:“韦==,目前如果给你选择,回家打工和写作业,你选择什么?”没想到,他居然回答:“我回家!”

又一次检查校服,韦龙堂又没穿校服。我说,没穿校服的,来说明一下原因。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生气了说:“你想回家吗?”

我刚说着,他一转身,走了。

有一次,韦===在教室里叫同学外号。不巧的是,正好有一个老师路过听到了,就说他骂老师。两人争得个面红耳赤。我从“言者无意听者有意”角度说理,但他怎么都不明白自己有什么毛病,怎么都不肯认错。

我值周。他和同桌韦立辉来向我汇报:中午时1106班有个学生翻越围墙外出。我经过调查,有这个事实。虽然有疑惑:他们俩平时可是违纪的典型,今天怎么会有正义的表现?但还是在班里表扬他们。但后来一系列事情发生后,我才知道,他们这是在报复。

……。

像这样的学生,几乎是每一天都需要我们都在关注他的行为。

这在这个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十七年班主任经历,我目睹了这个学校的每一年的学生素质的变化情况,这个变化我相信所以人都是很难接受,那就是:每一届学生的整体素质基本上是呈下降的趋势。虽然我们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老师的上下班和教学抓得越来越紧,但还是没有能够扭转这样的趋势。特别是近三年,学生的素质下降得非常快,无论是纪律观念、身体素质、行为品德方面都很糟糕。愿意读书的越来越少了,而表现得阴阳怪气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我们周围的初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是个别学校出问题,可能是学校的原因。都是大面积发生的话,和社会、教育制度有没有关系呢?如何尽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受网络、电视影响,视野越来越开阔,加之其自身的辨别是非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易仿照。

的,没办法控制孩子不正确的上网的行为。家长的素质跟不上时代,孩子接受的,自然是外部带来的信息影响。

在学校,硬件条件优越,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上课,鼓励学生学会网搜集信息资料。而信息技术课促进学生it技能,网络伦理则有待加强。目前对于中小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主要包括:电子资源的版权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不浏览网络色情信息,以及不要随意删除电子文件等。但是我觉得,这些内容远远不够。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信息伦理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教课书内容应紧跟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加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规范其网络行为。

在我们农村,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没有电脑,那么这类家庭的学生就只能在校上外网吧,上网就喜爱最爱游戏和聊天。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和初三年级,是学生们玩游戏(分为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的高峰时间。即便是正常上课时间,有相当多的学生可以不顾一切的翻越围墙外出,就是为了上网游戏。如不能上网吧就玩手机上网。

我想,学生的网络文化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课业负担过重、情感教育缺乏、与同伴交流缺乏。正是由于在这些方面的缺乏而无到了网络游戏的乘虚而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学校教育本身。

二是农村留守儿童无家长在身边约束也是一方面原因,这也是现在小孩子可怜的地方。

父母亲是人生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影响孩子的道德水准与行为。而留守儿童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和言传身教,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及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上没有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导致了他们识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候分不清好坏曲直而出现道德水准与行为方面的偏差,具体表现在孩子的自我认知水平差而出现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容易出现自私、享乐及独占的生活态势,让他们不懂得分享与感恩。

三是从家长角度,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无从指导;又有长年不在家的,更谈不上监管;还有溺爱成性的等等问题。

有的家长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追求,整日吃喝玩乐,严重影响孩子的品德与学习;有的家长溺爱袒护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上下坡路。

工作,让当地领导重视起来,得到他们的帮助,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当好家长。

就如我经常和==爸爸联系,主要是提醒家长主动教育孩子,同时了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意思。平常和学生交往中,我有意识地多说“为什么”,让大家做事都明白为什么而做。

四是我们老师自己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教学,不能总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同时也要积极思考适当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需要。

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沧海桑田”等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充分证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我们深切地意识到,学校教育最大的功利和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成就人——使人尽可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表现在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健康体质等方面。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充分认识学生所具有的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小时候考试常常不及格,而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呵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这些老师为什么妄下断语?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学生,没有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学生也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却因其身心基础和外界影响不尽相同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比如说:同样两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也许由于智力水平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一个进步很快,一个停滞不前;或者说相同成绩、智力水平的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的差异,一个人后来偏向文科,成为作家,一个人走上了理科等。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首先相信学生,即使是面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努力,好学生就会出现。比如黄==,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他确实是一个敢于大胆管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一位好学生,只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他工作大胆,正如他能大胆地老师说“不”。说“不”时是无知者无畏;大胆工作时,那是他有对自身的责任有知。

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是身边发生的生动活泼的例子,对教学本身具有促进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案例分析,供大家分享。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启示。

记得一位地理老师上地转偏向力的课,这课挺难上的,对老师的挑战性很大。但这位老师上的非常好,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很浓厚。那该老师是通过什么手段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如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的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讲故事。那个老师采用了一个自编的故事串联了整堂课的内容,上的栩栩如生,新颖。使同学们在快乐中收获。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老师通过自编人物和历史背景的结合。话说一个地主老财在解放后,地方上的人把他的财产都分了,地主老财也被抓了,他心恨,于是把分了他财产和田地的人用本子记起来,到时候再找他们算账。记完后,地主老财偷跑了出去,把账本埋在了河流的东岸。这件事过了很久,改革开放后,地主老财没忘记他仇恨,于是就去挖账本,在原来的地方。可挖了很久,没挖到,抬头一看,有个人站在他眼前,那人问他干什么,于是地主老财合盘托出。那人说,你在这挖不到,到河流的西岸去挖吧!没多久,就挖到了,地主老财说,你真神啊!那人说,这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人就是讲着课的老师。该老师通过用这个故事贯穿于这个教学活动中,真的很好,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如下:。

1)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学教学,学是主体,教师客体,是引导。学生要学的好,教师要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生活中,而且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最高境界的学习。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如何能让学生快乐学习,有兴趣的学习。

2)其次,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太单一,应该开发多种教学模式。如“故事法”、“实验法”以及“播放视频法”等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充满丰富多彩的画面。老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待不同的课本内容以及实际生活,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这样就相当不错,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同学们的好奇心也会不断加强。

3)总的来说,让学生乐学是最重要的。这个老师要花很多功夫,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培养乐学的学习方式。老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乐学很重还要。

开学不到一个月,老师纷纷反映:学生上课玩手机,走路玩手机;晚睡熄灯后,宿舍里更是手机游戏活跃的高峰期。校长对这个问题也不得不思考:三分之一学生是留守孩子,不给用手机吧,下课时间门卫的公共电话几乎没闲过?于是校长下了个委婉的警告:公共场所不能拿手机。没多久,校长巡视又发现:几乎每个班上课都有不同程度的睡觉现象。经过讨论,政教处不得不下发个无奈的文件:有手机的,交班主任保管,周末才能用;但凡平时看到学生拿手机,一律没收!终于,学生上课睡觉现象几乎没有了。

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到以前萎靡不振的学生终于恢复了健康的神态,特别是黄==,上课时他的反应跟上了老师的节奏,喜悦之情漫上心头。

一天下午第五节,我信心百倍地进入上课角色。不经意地,我发现后黄==一桌两本书挨在一起,当我看到他们时,他们眼神似乎有一丝慌乱。难道又有什么把戏?我不声色地假装路过,然后猝不及防地拿起其中的一本课本:原来,他们在玩手机!我顺手拿到手机。

“黄==,你干什么好事!”没想到,他“腾”地站了起来:“我没玩!”

我看他的眼神:两眼圆睁,怒不可遏。我把声音降低了八度:“真的吗?”他又答了一句:“什么时候都冤枉我!”一脚还用力踢着板凳。

我想,如果再多句一刺激的话,恐怕他真的做出什么不能预料的事情来,我不得不忍着怒火:“我能和你谈谈吗?”

来到办公室,我说:“生活中误会常常有,来,做点事,转移注意力,平静平静我们再聊聊。你帮我在百度找一下‘窝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没两下,他找到了。我说:“你读我听好不?”他断断续续地读完意思。我说:“你这样读,老师听不清楚,如果我上课也这样说,你听懂吗?”他稍大声地再读一遍。我说:“谢谢你帮我。”他没回答。

我说:“来近我说话,我耳朵不好。我问你事情,你要好好回答。”他点点头。“你们的语文书刚才是怎么摆放的,你能摆给老师看看吗?”

他迷惑不解地照摆了。

问他:你同桌是“左撇子”吗?你呢?

他说没有。

这时我看到了他我用温和的口气说:“黄志杰同学,现在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吗?”

他小声地说:“知道。”

“那么,你思考一下,你今晚的做法叫什么?”

黄志杰面露羞怯地说:“窝赃。”

我笑着说:“同桌没偷东西,你也没帮他收藏什么呀。”

黄志杰说:“我帮他掩饰坏动作。”

我说:“那么,你可不可以叫他拿手机回家,别拿来学校了。”

他向我保证:“老师,一定完成任务。”

“我有冤枉你的事情,请你申诉,我错我改正。”

第二节课,我让大学生给老师提意见。

有学生提出,上次没参与打架,只是在旁边“呐喊助威”,没有动手。其实大多是学生不明白事理而觉得老师冤枉他。

有个学生叫韦==,人长得眉清目秀,人见人爱,可是缺交作业的名单里总是有他。作为班主任,我最受不了的是科任老师每天课堂反映都有这个学生,他上课总是乱讲话,哪一科缺交作业名单里都有他。

我找他谈话:“韦==,目前如果给你选择,回家打工和写作业,你选择什么?”没想到,他居然回答:“我回家!”

又一次检查校服,韦龙堂又没穿校服。我说,没穿校服的,来说明一下原因。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生气了说:“你想回家吗?”

我刚说着,他一转身,走了。

有一次,韦===在教室里叫同学外号。不巧的是,正好有一个老师路过听到了,就说他骂老师。两人争得个面红耳赤。我从“言者无意听者有意”角度说理,但他怎么都不明白自己有什么毛病,怎么都不肯认错。

我值周。他和同桌韦立辉来向我汇报:中午时1106班有个学生翻越围墙外出。我经过调查,有这个事实。虽然有疑惑:他们俩平时可是违纪的典型,今天怎么会有正义的表现?但还是在班里表扬他们。但后来一系列事情发生后,我才知道,他们这是在报复。

……。

像这样的学生,几乎是每一天都需要我们都在关注他的行为。

这在这个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十七年班主任经历,我目睹了这个学校的每一年的学生素质的变化情况,这个变化我相信所以人都是很难接受,那就是:每一届学生的整体素质基本上是呈下降的趋势。虽然我们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老师的上下班和教学抓得越来越紧,但还是没有能够扭转这样的趋势。特别是近三年,学生的素质下降得非常快,无论是纪律观念、身体素质、行为品德方面都很糟糕。愿意读书的越来越少了,而表现得阴阳怪气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我们周围的初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是个别学校出问题,可能是学校的原因。都是大面积发生的话,和社会、教育制度有没有关系呢?如何尽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受网络、电视影响,视野越来越开阔,加之其自身的辨别是非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易仿照。

的,没办法控制孩子不正确的上网的行为。家长的素质跟不上时代,孩子接受的,自然是外部带来的信息影响。

在学校,硬件条件优越,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上课,鼓励学生学会网搜集信息资料。而信息技术课促进学生it技能,网络伦理则有待加强。目前对于中小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主要包括:电子资源的版权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不浏览网络色情信息,以及不要随意删除电子文件等。但是我觉得,这些内容远远不够。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信息伦理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教课书内容应紧跟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加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规范其网络行为。

在我们农村,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没有电脑,那么这类家庭的学生就只能在校上外网吧,上网就喜爱最爱游戏和聊天。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和初三年级,是学生们玩游戏(分为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的高峰时间。即便是正常上课时间,有相当多的学生可以不顾一切的翻越围墙外出,就是为了上网游戏。如不能上网吧就玩手机上网。

我想,学生的网络文化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课业负担过重、情感教育缺乏、与同伴交流缺乏。正是由于在这些方面的缺乏而无到了网络游戏的乘虚而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学校教育本身。

二是农村留守儿童无家长在身边约束也是一方面原因,这也是现在小孩子可怜的地方。

父母亲是人生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影响孩子的道德水准与行为。而留守儿童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和言传身教,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及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上没有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导致了他们识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候分不清好坏曲直而出现道德水准与行为方面的偏差,具体表现在孩子的自我认知水平差而出现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容易出现自私、享乐及独占的生活态势,让他们不懂得分享与感恩。

三是从家长角度,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无从指导;又有长年不在家的,更谈不上监管;还有溺爱成性的等等问题。

有的家长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追求,整日吃喝玩乐,严重影响孩子的品德与学习;有的家长溺爱袒护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上下坡路。

工作,让当地领导重视起来,得到他们的帮助,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当好家长。

就如我经常和==爸爸联系,主要是提醒家长主动教育孩子,同时了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意思。平常和学生交往中,我有意识地多说“为什么”,让大家做事都明白为什么而做。

四是我们老师自己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教学,不能总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同时也要积极思考适当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需要。

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沧海桑田”等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充分证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我们深切地意识到,学校教育最大的功利和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成就人——使人尽可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表现在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健康体质等方面。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充分认识学生所具有的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小时候考试常常不及格,而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呵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这些老师为什么妄下断语?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学生,没有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学生也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却因其身心基础和外界影响不尽相同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比如说:同样两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也许由于智力水平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一个进步很快,一个停滞不前;或者说相同成绩、智力水平的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的差异,一个人后来偏向文科,成为作家,一个人走上了理科等。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首先相信学生,即使是面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努力,好学生就会出现。比如黄==,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他确实是一个敢于大胆管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一位好学生,只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他工作大胆,正如他能大胆地老师说“不”。说“不”时是无知者无畏;大胆工作时,那是他有对自身的责任有知。

教育案例分析

李荣盛,男,14岁,家庭组成成员有爸爸、妈妈、爷爷。他爸爸、妈妈在他小学二年级时离异。母亲改嫁,父亲自离婚后远走他乡,杳无音讯。他自此跟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他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爷爷很少让他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人很聪明,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打人。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他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自制力较弱,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爷爷的无原则溺爱。爷爷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父母爱的缺失。李荣盛的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各自打工赚钱,父亲多年未曾回家,母亲又已重组家庭。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爷爷很少让他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性格孤僻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也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他的易暴易怒情绪。他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爷爷。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他的爷爷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父母不在他的身边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李荣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他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靠打人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

三、具体教育措施。

(一)营造爱的氛围。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我主动和孩子亲近,和他做朋友。当他调皮时,不直接批评,先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他讲道理,让他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他与老师同学接触的机会,通过“一对一帮扶制度”,让他得到学校、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让他在“同学群体中成长”,经常动员他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大家沟通交流,慰藉他那残缺的感情。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在学校运动会上,他获得了男子二百米第三名的好成绩。当他第一次拿到奖品时,既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又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是一举两得。

(二)增加爱的力量。

我积极与李荣盛的母亲加强联系,要求她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沟通的内容上,我还要求他的母亲不能只谈学习、考试成绩,要更多的关心他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让他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我鼓励李荣盛多与爱学习、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交朋友,有心里话可以向朋友倾诉,从而缓解因缺少家庭温暖而出现的孤僻心理。

(三)转变爱的方式。

我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常和孩子的爷爷联系,告诉他的爷爷一味的娇纵孩子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要对他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及时调查,及时批评教育;让孩子的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母爱。在一次语文单元测试中,孩子出人意料地得了八十六分,这着实让他高兴了好几天。他把这个好消息及时告诉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也打电话主动和我取得联系,共同分享孩子进步的快乐。我还让同学们选他做了纪律委员的助手,让他负责检查班中的违规行为,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负责。一开始,他把违规同学带到我身边时,我就让他自己负责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我问李荣盛:“当你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里怎样想的?”他说:“我看见了非常难过,非常着急,很想让他们快点转变。但就是不知道让他们怎么做才能转变?”“对,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老师不会真正讨厌一个孩子,只是真诚的希望孩子们都能遵守纪律,做个文明学生。老师相信你会用实际行动来转变自己,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的!”听了我的话,李荣盛很难为情,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说……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确实看到李荣盛不再打人了,大家也愿意服从他的看管了。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在以后的日子里,李荣盛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并且时不时地举起右手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开始融入集体,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在老师和帮教队员的带动下,他的成绩开始逐渐上升。这时,我适时找他谈心,探询他下一步该怎么做?想不到李荣盛的话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他告诉我他一定会让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的。果然,经过他的努力,他在以后的各次考试中均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增强自信心。

分慢慢地升到七八十分,这些进步让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李荣盛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还记得有一次他错拿了别人的一只乐扣茶杯,当他发现后就主动放在讲台上,等第二天来校后及时与老师讲了事情的经过,并且把茶杯还给了茶杯的主人。

五、反思。

李荣盛的成功转变,使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喜悦。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案例分析

你不对!球是要从上面传的!

实况记录:

体育活动课上,看着放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皮球,孩子们立刻显得格外兴奋、激动。让他们安静后,我就与孩子们共同讨论皮球可以怎么玩?多数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滚。然后我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玩球。自己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玩的。一段时间后,我集中了幼儿,这时我赶紧抛出这节课的活动内容及要求:“今天我们都是去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我们参加的项目叫《皮球快快跑》,是来比赛传球!当老师拍手的时候,你们开始从头上一个一个传球,老师手一停,球在谁的手里,谁就要表演双手交替拍球,听明白了吗?”游戏在大家的兴致勃勃中热烈的展开了。突然,韩成凯和袁野竟大声地吵了起来,“韩成凯,你不对!老师说了球是要从上面传的!你不对!”于是,我马上暂停游戏,我示意让韩成凯传一次让我看看,原来,韩成凯的手是举起来了,可能由于是怕老师突然之间停止拍手而球留在手里,于是韩成凯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传过去,再者可能是因为韩成凯人高马大的缘故,把手举过头顶会觉得太高,所以导致动作不是很标准。我轻轻地拍了拍两个孩子的小脑袋,说:“你们是怕老师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里要表演节目吧?其实老师会拍一段时间的,不会那么快停下,所以不用紧张,好吗?另外,老师今天给拿到球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哦!一会你们就会知道是什么好礼物了。”经过解说之后,孩子们再也不怕接到球,传的时候不着急了,动作也标准了,韩成凯也传的又稳又准确!

分析与思考:

皮球是幼儿既熟悉又喜欢的玩具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玩具,却蕴涵了很多的知识。我班的孩子尤爱玩球,在上这一节体育课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确很喜欢滚球,但是几个小朋友手部的肌肉力量较弱,两臂用力不够均匀,控制球滚动方向的能力较差。后来当孩子们拿到皮球时,有滚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抛的、有用脚踢的、还有个别干脆抱着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发展我班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呢?后来我设计了一个《皮球快快跑》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提高了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传球仅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个玩法而已,老师应做一个。

有心人,玩球的花样是百变的,鼓励幼儿探索各种玩球的方法,然后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经验借助集体活动辐射给全班幼儿,把幼儿玩球的方法组合起来,区分难度,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逐渐开发,从而激发幼儿对玩球的高度兴趣,保证课时的顺利完成。在玩球过程中,一定的规则和要求是必须的,如何让幼儿自觉得遵守就取决于老师对活动的如何组织及安排,我认为,无负担的玩耍显而易见肯定是首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倡导在玩中乐,玩中学。在这节体育课上,提供幼儿自由玩球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主动的玩球,另外还引导幼儿共同分享经验,相互交流不同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玩球的经验,也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但是我也有不足的地方:

中班的幼儿双手交替拍球的本领还不怎么熟练,在我不了解的情况下,我却要求孩子们这么做,怪不得有些孩子要把球快快的扔出去,也不管我的要求了。以后,去到一个新的班级,要先做好功课,了解一个班孩子的基本情况,这样对自己的教学才会有帮助。

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一:班级有1名学生,开学的每次收费总是拖落到最后,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迟迟不能结账。问起原因总是说忘记带了。

案例二:李同学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每次回答都是落家里了。经过进一步调查,原来每次都是没有完成作业。

这是我开学两个星期遇到的两个典型案例,类似事件不胜枚举。对此我感到深深的忧虑,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说谎可以脸不红心不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丢失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诚信?我们应该怎么帮学生找回诚信?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我们学校以及家长。

第一、什么是诚信。

什么是诚信?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诚信”的含义,就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不仅本身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

第二、诚信的重要性。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尤为重要。教育学生要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作弊,借东西及时归还,做的知错就改。

第三、小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

2、借东西不归还,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兑现;。

3、做错事,犯纪律,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撒谎编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

第四、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其二、家庭原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有的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等等。甚至有的家长也在“教”孩子撒谎。

其三、认知与行为的脱节。高年级小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许多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在校与在家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另一套。

第五、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城市就会失掉发展之机,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础。一旦诚信缺失,社会上便会欺诈成风,市场混乱,道德沦丧,人心惟危。诚信的缺失,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阻碍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六、如何加强诚信教育。

(一)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身教重于言教,古今中外的事实都证明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中国古代教育中注重的身教就是提倡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高尚的灵魂塑造另一个高尚的灵魂,用一个诚信的人格塑造另一个诚信的人格。教师无言的诚信人格感化,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

(二)正面教育、营造氛围。

“立身处世,诚信为本”。我国自古就有“礼义之邦”的美誉。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产生了。要发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就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校师生都认识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

(三)巧用激励,推动教育。

结合班队会活动课,有针对性的开展诚实守信教育。选出诚信小标兵,让学生学习身边榜样,从我做起。诚实守信。

教育案例分析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教学案例分析是在记叙事件的基础上,评价分析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对案例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行为、过程、结果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总结成败的原因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揭示事件的启示意义及其价值。

评析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切入,进行理论阐述,也可以有感而发,就事论事。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贵在具有独到的思考,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

要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

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3.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

分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

案。因此,要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这应该成为教学案例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教师一旦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可以增进教师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并以此达到理解这些教学案例背后更为深远的教育教学意义的目的。

[案例一]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二]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通过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三]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四]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吵闹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责任教育案例分析

小手总是高高地举着,差点就从椅子上蹦起来;一下课,他会第一个冲上讲台,将黑板擦干净;每天放学,也是他第一个提醒同学们别忘了检查书包。只是他的这些好事都被他平时不注意的举止所掩盖,被同学们所忽视了。为此,对于同学们每天的批评指责,我真是很无奈。我担心这些孩子只学会了批评别人,而却忘却了去发现爱,付出爱。所以我都会在武奇峰每次做完好事后马上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他,好引导同学们去发现他的优点。而每次我表扬他后,他也总是脸蛋红红的,一脸的不自在。呵,被指责习惯了的孩子,竟不知如何面对老师的表扬了。

今天,一向闲不住的武奇峰竟破天荒地老实了,坐在小椅子上一动不动。走进班级,没有听到同学们告状的声音,让我觉得好大的不对劲。可是忙于卫生的清扫工作,就没有去多想。

自习课上,我正指导一名学生完成他不会的练习,突然班级里就乱了起来。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武奇峰吐了,带着难闻气味的污物吐了一桌子,连练习册上都被弄脏了。

我连忙走过去。刚到地方,就有一卷纸递了过来,我来不及看是谁递的纸,就给武奇峰抚背擦嘴,待他好点了,就帮忙收拾桌子。我拿起练习册,一只小手马上伸出接过了练习册,小心的用纸擦去脏物。我又摘下桌套,又是一只小手接过去,抖掉上面的东西,再把桌套装进了塑料袋。

等我忙完了,抬起头来正准备回办公室取电话联系他的家长,才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围了过来,一双双关切的眼睛都在焦急的望着那个平时被他们天天挂在嘴边批评的孩子。看到这一幕,又想起刚才那一双双不知谁的小手,我的一颗心终于释怀了。原来,我的这些孩子,他们并不是不会去爱,并不是自私的只学会了批评别人。他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一颗善良的,纯洁的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教育案例分析

1.针对存在的问题,选择专题。日本学者佐藤俊认为,学校是学生通过学习燃起希望的地方。我们也分析认为,很多学生之所以存在问题,难以教育、管理,其关键是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因此应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引到学习上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激活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和信念,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在选择主题时,我们主要选择了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惜时、感恩、自信、勤奋等,使学生从行为上可以自我评价,便于实施。

2.对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统一思想和要求。每个专题的实施,都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实施的要点,并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分别作出要求,同时提醒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的特点,做得更有特色。

3.实施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德育。

(1)每个专题强化进行一周,利用这一周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简短的教育动员,阐述开展活动的意义和要求。

(2)由班主任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班会,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加入到活动中来,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接受教育,突出自我感悟和德育践行,提高自己。

在各年级开展系列活动期间,涌现出很多好的典型和事例。如二年级着重抓了。

三、活动片段。

1.周一早晨升旗仪式。每周星期一早晨上课以前,全体学生在升旗场集合,由学校领导针对系列教育活动专题进行简短的动员,提出活动的要求。

2.惜时教育行动。

(1)从惜时格言中参悟时间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再来;今天,也即将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很快过去。珍惜时间吧,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三天。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2)提倡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做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用在学习上,从而营造刻苦、勤奋的学习氛围。

(3)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进入教室就是学习。

3.自信心教育行动。

(1)主要通过班级誓词,突出“我是学生,潜力无穷”的信念,使学生在对誓词的认识与宣誓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资料,以成功的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2)以自信心格言为教育材料,利用格言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特点,强化学生自信心。

(3)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在教室的布置上,突出班级特色,对学生进行信心教育,营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

(4)上下午的课间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团结一致、步伐整齐,在校内锻炼,使“我是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的信念,在一天一天的潜移默化中变为现实。

4.感恩教育行动。

(1)通过主题班会,用鲜明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感悟父母为子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以及同龄人的孝心故事。讨论三毛的《背影》,让学生感受亲情;学习讨论顾欣绝笔《谁来拯救我的父母》;刘霆《十九岁的大学生:背着母亲上大学》;洪占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等,让学生在接受和感悟中成长。

感谢自然的赐予,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5.勤奋教育行动。

(2)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在活动中,各班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多举措。例如四年级在教室里建起了学生展台,把每个人的目标、格言展出来。三年级在教室内布置了各具特色的标语,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二年级对学习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展出学生的照片和目标等。

四、成效表现。

1.全校勤奋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从时间利用率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主动的利用零星时间学习,课堂上学生更积极活跃,自习课学习态度更认真、主动。

2.和以前相比,学生每月的消费有明显减少,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普遍持赞成态度。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更加积极中肯,学校在社会的信誉度明显提高。

3.学生违纪明显减少。以困扰全国中学生教育的三大问题。

学习成为学生从认知到行动的核心任务的目标。

团结友善、伴我成长。

——论德育工作中的“友善”教育。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友善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感情;友善是爱心的外化,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十分必要。

团结友善,关爱他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生活和学习中,处世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别人什么态度,别人也会回以你什么态度。你若孤高气傲,那么他人也会冷眼相对;你若恶语相向,他人也许会拳脚相对;但你若真诚友善,那么他人就会笑脸相迎。因此,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位,可塑性很强。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大力倡导“友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谈谈我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友善”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懂得爱的付出。

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只有通过教师的爱培养出学生的爱,才能让学生学会懂得爱、理解爱,从而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引发学生爱的行为,并懂得爱的付出,自觉去关爱他人,友善待人。学生只有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才能达到团结的目的。应该肯定,目前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能与人为善,互助互爱。同学之间能够团结友善,进行合作学习;在学校里能尊师爱友,讲文明、懂礼貌,并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但毋庸质疑,还存在着个别学生对“友善”的认识不到位,凡事惟我独尊,自私自利。

例如:有的学生常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推卸责任,总想怪罪别人;有的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与同学争个脸红耳赤;有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赞成“先利已后利人”;有的甚至认为“当班干部”是“影响学习、浪费时间”。在团结友善方面,有的学生认为“别人对我讲团结,我才能与他讲团结,别人关心我,我才会关心别人”等。这些偏激的行为,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在于: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独霸习惯,加上有些家长无原则的宠爱,使孩子逐渐养成了自私自利,他人为我,我不为他人的坏习惯。因此,我们德育工作中的“友善”教育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小事做起,并逐渐养成与同学、邻里、亲友之间相互尊重、坦诚相待的习惯,学会将心比心,与同学互助互爱,才能使整个班集形成合力,整个校园才能和谐发展。

二、要培养学生学会共处。

团结友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共处。学会共处,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懂得仁爱。团结友善是学会共处的核心。学会共处本身就要求学生学会平等交流;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在校园内外,我们却经常看到一些与我们时代的文明发展方向相悖的行为。如:有的学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对旁人的困难漠不关心,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看到同学取得成功,不愿祝贺,却在旁边冷嘲热讽……这种种不良的言行举止,都是缺乏友善之心,心胸狭窄,不会与人共处的表现。

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这就是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因此,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

生学会与同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才会使我们学校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和快乐。

三、要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

团结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是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团结友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此,友善教育要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我们知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求我们常抓不懈。我们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准则,认真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从多方面完善道德建设的手段,例如: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级早会、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德育墙、家长会、《家校之窗》、《课改动态》等为载体,开展声势浩大的“友善”学习宣传活动,让“团结友善、关爱他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还结合学校“阳光之旅”的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专题讲座,把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讲道理”与“讲心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友善”教育的实效性。只有结合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制定一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和评价制度,并付诸实施,反复训练,使学生将“友善”教育的道德要求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最终形成习惯、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愿团结友善,像和煦的春风一样伴我成长!

教育案例分析

如果有人问:“幼儿最吸引人的阶段是什么时候?”专家一定毫不犹豫地说:“4岁”。但是对一般的大人而言,这个年龄却是最令他们头痛了。与3岁或5岁的时候相比这下,4岁儿童最不温顺;由于他们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

家中有4岁儿的父母,有时被孩子烦得几乎手足无措,甚至泄气得不想理他们,这时候他们才深深体会到育儿工作实在不简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亲也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才能自我成长。

4岁儿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此外,4岁儿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们在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对4岁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现在4岁儿身上,希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这些问题。

这阶段的幼儿,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1、不要嫌烦。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儿这阶段的多话现象。

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

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幼儿,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2、内外的差异。

话再多的4岁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了。尤其是面对陌生环境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话。

4岁儿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

当4岁儿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1、过渡与完成期。

身心独立、手脚灵活的4岁幼儿,大人可从他的生活习惯上看出成长、进步的状况,这段时期即是所谓的“完成期”4岁幼儿有过于自信、难应付的倾向,但对于事物的尝试很热衷,只要父母细心地加以指导,就可以培养他的独立性。

不管是已上了幼儿园、还是未上幼儿园的4岁儿,都要重点式地让他处理自己的事。

1、饮食。

能够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是5岁以后,4岁儿虽然还不太会拿筷子,但也要让他经常使用,以渐渐学会正确的方法。

4岁儿的食欲相当旺盛,不过,在兴奋、疲惫、运动过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时,则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时候不要勉强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罢也无妨。

4岁儿通常和家人共同进食,但有时因为过于热衷说话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断吃饭;当这种情形发生时,父母最好让他独处,不要让他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你可以吃快点吗”“不晓得待会儿的甜点是什么?”“你帮妈妈把醋瓶子拿来好吗?”像这样给幼儿一点刺激也是预防不专心饮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饭吃了三四十分钟仍然没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后幼儿再叫肚子饿,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给予正餐。这样才能使他养成吃饭定时的习惯,不过点心还是要照常供应。

2、排泄。

到了4岁左右,排泄的习惯会逐渐养成,而4岁半时他已能自行用卫生纸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于热衷游戏而将大便拉在裤子里;幼儿若在半夜上厕所,家长要从旁给予协助。

另外,幼儿到4岁的阶段会慢慢对上厕所感到害羞,这时父母可以把握机会教导他,不该在别人面前说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话。

3、脱衣服。

这阶段的幼儿对于脱衣服会显出很高的兴致,但若脱不好还会发脾气。这时候父母可以教导他们穿衣服的顺序、衬衫和毛衣前后的区别、扣钮扣的顺序以及收拾换下来衣服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养成这种习惯,4岁儿就已经可以自己处理换衣服的问题了。另外,钮扣如果不是太小的话,也要让他养成自己扣钮扣的习惯。

4岁儿对于穿袜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乐意学习;一般来说,幼儿在5岁以前已经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时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断穿衣服是4岁儿的特征,这时候别责怪他,应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让他自己发现。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要教导孩子不能光着身体在人前到处乱跑。

4、清洁。

尽管容易把衣服弄脏,但爱干净也是4岁儿特征之一。在这个阶段,像漱口、刷牙、洗脸、擦鼻涕、梳头但不太会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连一直到3岁都不太爱干净的幼儿,这时也会对脏的东西敏感起来。父母在小孩不小心弄脏衣服时,请不要不声骂:“脏死了!”只要指导他彻底做到饭前或吃东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让幼儿洗澡,这样饭后还可以让小孩从事其他活动。洗澡时要教导孩子清洗每一个部位,若让他自己一个洗,很可能只会洗固定的一个地方。

5、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约是11个小时,但个人差别很大,并没硬性规定。有的小孩有午睡习惯,有的却不爱午睡,即使强迫他上了床,他也会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时溜出去玩。

勉强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别疲倦,否则就不用勉强他非睡不可。

另外,对黑暗怀有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盏小灯,或是大人在旁边为他念一段故事看着他入睡。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恶梦而惊醒,因此父母的卧室最好不要距离孩子的房间太远。

教育事故案例分析范文教育事故案例分析题

11月12日11时,某热电公司煤码头上的2号吊机在装卸煤作业时,绕在吊机上的3股钢丝绳断了一股。12时,xx公司现场负责人张x通知高xx、陈xx、冯xx三人下午上班前先更换钢丝绳。12时40分,冯xx和高xx先到码头,将吊机的吊臂头放在地面上,利用旧钢丝绳接新钢丝绳从吊臂头滑轮进行更换,更换过程中有一段一尺长的钢丝绳头卡在距地面5米高的钢丝绳卷筒内。12时50分,高xx未系安全带爬上吊机准备顺下这根钢丝绳头,张x看到后只是口头提醒了一下就去开1号传送带。高xx站在钢丝绳卷筒边宽约35厘米的横梁上,横梁周围无防护栏。1号吊机的吊机工接了根1米长的铁撬杆给高xx,高xx用双手拿着撬杆捣钢丝头,钢丝头滑动带动高xx顺惯性向前一俯,头朝下摔到地面。后抢救无效死亡。

教育案例分析

某钢瓶检验站位于某锻压有限公司内,全站共14名工人,主要任务是对回收的液化气罐进行检验和处理。作业程序是抽干罐内残液,对锈蚀程度进行检测,合格的进行除锈、抛光、喷漆。1月3日下午厂区突然传来“轰轰”两声巨响,很快钢瓶检验站厂房浓烟冲天,一片火光。正在上班的几名工人成了火球,“嗷嗷”叫着冲出厂区。他们或在地上打滚,或跳进厂区内水池,其景惨不忍睹。在车间工作的8名作业工人烧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其余工作人员全都受了伤。经分析,认定这起爆炸事故是由于储气罐气体泄漏,被作业的电火花引燃所致。

一、单项选择题。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事故类别共分为_种。

a.10b.7c.16d.20。

2.该事故的发生,从事故致因理论来考虑是因为存在危险有害因素。针对该案例,____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

a.能量、有害物质b.管理缺陷c.人员失误d.环境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3.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该事故类别为爆炸事故。标准把爆炸事故分为____类别。

a.火药爆炸b.瓦斯爆炸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e.其他爆炸f.火灾爆炸。

三、简答题。

4.简述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5.简述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6.简述可燃气体防爆措施的原则,并针对每项原则举三个例子。

教育案例分析

某年某月某日,某化工厂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因氯乙烯单体外泄,发生空间爆炸。死亡12人,重伤2人,轻伤3人。

现场勘查发现:3#聚合釜2个冷却水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据了解,该车间有这类“习惯性”操作)。虽然当时3#釜已经反应了8个小时,处于聚合反应的中后期(该厂聚合反应一般为11小时左右),但反应还是处于较激烈阶段,关闭冷却水阀门必然使大量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造成釜内超温超压,由于聚合釜人孔垫未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选用,所以人孔垫被冲开,使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引发爆炸。

同时发现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_不属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压装置。

a.安全阀b.温度计c.防爆片d.易熔塞。

2.下列选项中,_不属于事故的间接原因。

a.压力容器泄压装置下的阀门关死。

b.安全制度不健全。

c.压力容器泄压装置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d.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3.下列选项中,—是引发此次爆炸可能的点火源。

a.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产生的静电b.现场有人违章吸烟的明火。

c.现场使用的排风扇d.现场有人违章电焊动火。

4.下列选项中,_属于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a.操作工违章操作—关闭冷却水阀门b.工人上岗前没有进行安全培训。

c.聚合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验d.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死。

三、简答题。

5.导致氯乙烯单体发生爆炸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什么?

6.在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构成的密闭系统中,试列举4个容器或管道破裂导致物料泄漏的常见原因。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

我16岁那年的一个早晨,父亲说他要去一个叫米雅斯的村子办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车交给我驾驶,但条件是在他逗留于米雅斯村期间我要替他将车子送到附近的一个修车铺检修。要知道,我当时刚刚学会开车,但却极少有实践的机会,而到米雅斯村有将近20英里,足可以让我狠狠地过一把开车的瘾。在修车铺的师傅检修车子时,我去附近的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我接连看了四部。出了电影院,我一瞧手表,已经是六点钟了。比我与父亲约好的时间迟了两个小时!

我知道,如果父亲得知我是由于看电影而迟到,一定会生气,可能因此就不再让我开车了。于是,我心中编了瞎话,告诉他汽车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时间也相应的长了。他向我投来一瞥。“贾森,你为什么一定要撒谎?””我没有撒谎,我说的是实话。””四点钟的时候,我给修车铺打了电话,他们说车早就检修好了。”我的脸顿时羞得通红。我向他承认了看电影的事实,并解释了决定撒谎时的想法。父亲认真地听着,脸上蒙上一层阴霾。

“我非常生气,但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想,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让你感到对我撒谎比说实话更有必要。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这些年来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误。”

不论我如何恳求,如何抗议,如何道歉,他都置之不理。父亲大步踏上了乡村崎岖的泥路。我赶紧跳上汽车,驱车跟在他后面,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我不停地央求他,不断地自我批评,但均无济于事。将近20英里的路程他就是这样走过,平均每小时走了五英里。

看着父亲承受着疲惫和痛苦,作为儿子,我却无能为力,这是我生平有过的最难受的经历,也是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课。从此以后,我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谎话。

[教育智囊]:

什么是有效的教育?这就是有效的教育!虽然它是一种惩罚,一种固执得有点极端的惩罚,不是温情,也不是暴躁,却直击人的心灵!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永远不再撒谎,我一定会去用;如果有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刻骨铭心,一辈子难忘,我一定要上这节课。

这样的课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多积攒一些,用一生的时间。

教育案例分析

初次担任班主任,很多事情感觉无从下手。特别是如何让所有的孩子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并在不断的竞争中依然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加上毫无经验可谈,也就无所谓最好,也无所谓最坏。刚好接触过一位高中的班主任,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小组合作制,效果十分显著,这让自己跃跃欲试。我想也许在自己的班上也可以实行。于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制定出一套小组合作方案,也就是最简单的加分减分制,内容涉及到学习、纪律、两操和卫生各个方面。感觉很有成就感的自己,第二天就冲动地实施起来,丝毫没有再深入探讨到底适不适合初中阶段的孩子,是不是还有需要补充或完善的地方。孩子们的热情也很高,很快的就在组内选出组长,制定组名,喊出口号。也许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务都充满好奇,看到孩子如此的热衷于小组合作制,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了回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让副班长统计了近一个月的加分减分情况,结果每个小组的得分都不高,甚至有的是负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初加分的分值很低、减分的分值却相对较高,是为了鼓励孩子珍惜得来不易的加分,从而减少扣分的情况。到最后却事与愿违,思前想后,问题还是出现在加减分制度上,加减分不平衡,很多方面只有减分却没有加分,比如,作业不合格,要减分;作业很优秀,却没有加分,这样就并没有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再比如,卫生打扫不及时,要减分;打扫的及时又干净,却不给于加分。这样就造成奖惩失衡,小组合作并没有发挥作用,徒有其形式而已。虽然有明确的规定,学期末要评选最优秀的小组及最优秀的组员,但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总之,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学期末,照常评选了最优秀小组及优秀组员。这次又有了奇思妙想,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有新意的奖励,所以自己也不想走寻常路。与发给他们奖状相比,相信自己的创意更能吸引他们。放假会上,优秀小组领到了他们的礼物---一个信封。孩子们欢呼雀跃,以为是给他们包的红包,结果打开一看,是一张优惠券,不禁大失所望。于是按照优惠券上的内容,优秀小组选择了最佳的听课座位,并自助选择了卫生区域,其他小组也根据得分情况做出了相应的选择。本来想通过这份新颖的礼物来激起孩子们的上进心,可又出现了种种困难:高矮个不同,挡住了后排较矮孩子的视线;卫生打扫已经习惯,重新划分需要重新熟悉,比较麻烦。最终优惠券折合成分数,当做每个人第二学期的底分。再一次高估了自己的创意。

的孩子的惩罚;罚的同时,也就是对做得好的孩子的表扬。一奖一罚,丰富了小组合作的内容。这样,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分数,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小组的分数,孩子的积极性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当然还有很多要修整的地方,问题来了,自然就会想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反思】想想这半年来的尝试,有很多是因为自己考虑不周全,或者是只是从一个局外人去制定一些制度。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想能够孩子所想,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考虑他们的喜好,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级管理步入正轨。

孩子毕竟是孩子,也许很多成年人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却是充满着新奇与趣味,所以,有时候还要保持一颗童心。

也许小组合作的这些加分减分制度,只是适应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也许他们升入新的年级时,又得制定与年龄阶段相符合的制度了,所以,还要在变化中不断地改进方案,以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

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既是一种道德培养,同时也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案例分析,供大家分享。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一、问题行为表现:

博文同学个性鲜明,从接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她。她的举止行为与众不同,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经常发生矛盾,解决问题常常是使用武力。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坐姿永远是懒洋洋地摊在座位上,影响老师讲课。而且在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时,也常表现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对她的种种表现,我曾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效果不是很好。

记得一次上课正上到激情澎湃处,咦,那边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来就是她,我顿时火冒三丈我昨天刚刚跟她交流过,本想她在表现上会有一个哪怕是短暂的改变,而现在,她竟睡意朦胧!我努力压抑自己的怒火,冷静下来,放下音调,缓和语气,尽可能平等地用心灵去对话。可她竟然仍是吊儿郎当地站在那里,靠着桌子一言不发。回到办公桌前,我默默地坐在那里,内心却如翻江倒海。

还有一次,她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了冲突,吵起架来,当问起她吵架的原因时,竟然强词夺理。我气愤地问:“能解决问题吗?”她竟然理所当然地说:“当然。这样同学才会怕我,才不敢招惹我。”

二、行为原因剖析:

通过对博文的观察我也发现她的个性偏激,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她执拗、任性、自大,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损害了她本应和谐的人际关系,损伤了她与同学间的友谊,使得她在班集体中渐渐失去了朋友。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也发现他的家庭环境很好,父母对他管教很严,但是只重视对他的成绩的管理约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质上比较放任。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他经常与母亲独自在家,母亲对于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他过于乖张的性格。他在母亲的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习惯了索取,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自己的要求,而他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缺乏感恩之心。渐渐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独尊,恃宠而骄的性格。

博文虽然知识积累已经有一定程度,但是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内容就是感恩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会努力把“感恩教育”作为教育他的切入点,对他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他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该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他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当然博文并不是一个特例,他代表着现代孩子们的共性,新时代的孩子们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三、辅导策略:

(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营造班级感恩浓烈氛围,让学生感受爱。

首先,为使感恩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有关公民道德的相关材料,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自身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

活动方案。

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其次,为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通过板报、宣传栏等,用活泼的版面、立意鲜明的内容,刊出本班、身边的、社会上的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感恩”的形象,体会感恩并不遥远,就在身边。向学生积极宣传感恩活动的意义,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唱《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等感恩歌曲,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如岳飞、朱德等)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再次,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的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可以通过诵读《。

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等经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教育学生从爱父母做起,学会做人。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关于感恩教育的好书,如《英雄女孩》、《冠军妈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故事》等等。读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关于感恩的。

读后感。

相信在这样充满感恩的浓烈氛围中,一定会让博文感受到爱,也会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爱。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爱。

要让丰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萌发真情。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深化和推进感恩教育。营造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充分接受感恩意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和形成感恩思维和习惯。

对于博文让他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计划到策划到执行,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爱。

三、促进家校互动,引导自觉行为,让学生回报爱。

感恩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重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当前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努力形成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动中,引导家长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超越爱的边界,剥夺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表达感恩的机会。同时,要求家长善于将感恩教育与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醒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自制的小贺卡,说声:“老师辛苦了!”;在重阳节来临时,让孩子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小礼物等,将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相信在于家长的不断配合之下,肯定能让博文具有一颗感恩之心,越来越懂得爱,能够回报他人爱。

这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但带班没多久我就发现在班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每天家长背着书包接送学生上下学,给学生大量的零花钱,学生用这些钱买零食、买玩具,而家长稍微有一点没顺学生的意,就会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班小艺身上尤为明显,小艺的爸爸早逝,妈妈一个人靠给别人踩鞋邦挣钱养活他,但他却不能感受妈妈对他无私的爱。记得一天早上,他妈妈送他到大门口买早餐,买了早餐后又要求给他5元钱,妈妈问他:“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他说:“你别管我,快点给我,不给我就不去上学。”他妈妈一听,马上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他。我看到这一幕,感觉到这种现象非常严重,心想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现象是不对的。

恰好在今年的11月29日这天是感恩节,虽说感恩节是外国的节日,但是中国也设立自己的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借着感恩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感恩节”为契机,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想终于可以利用此次班队活动,针对班级出现的现象,让学生懂得去感受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并学会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看病,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与评价。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

(二)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实践引导感恩。

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通过近期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好,甚至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班里同学之间变的更加友爱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慷慨解囊,得到帮助的同学也能诚心地说声“谢谢”。我深信童心亦有感恩心,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之树常青常绿。

四、个人小传:

本人已有6年的教书生涯,也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个人鲜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一、案例描述: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把西方国家的节日传到了中国,“母亲节”就是其中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关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妈妈的生日?”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讶,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小小手终于举起了几只,我马上叫起来他们,原来他们回答的妈妈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节等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难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们就记不得吗?回去问问自己的妈妈,有哪位妈妈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

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家爸爸妈妈不是那样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以后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看病,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

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

(二)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实践引导感恩。

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甚至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班里同学之间变的更加友爱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慷慨解囊,得到帮助的同学也能诚心地说声“谢谢”。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树常青常绿。

相关范文推荐
  • 01-11 小学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报告(优质15篇)
    工作报告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和目标,突出自己在团队中的贡献和价值。小编精心整理了一批工作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学习和借鉴。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
  • 01-11 管理营销读后感(通用20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某个作品后,对其内容、结构、主题等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
  • 01-11 教师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心得体会,供教育工作者共同学习和分享。新学期的开始,我校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了为期
  • 01-11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导则(优质24篇)
    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措施。请大家参考以下应急预案实例,了解不同场景下的有效应对措施和应急流程。(1)严禁学生将火柴、打火机等
  • 01-11 内科学心得体会大学生总结(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在实践过程中对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所学所得。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些
  • 01-11 居委会班子成员意见和建议报告(模板23篇)
    明智的意见建议能够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备选方案,缩小我们的盲点。在大规模调研和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意见建议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01-11 幼儿中班秋季工作计划下学期(热门15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我们对学期内的工作和学习进行详细安排和规划的依据,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我管理和学习效果。每个人的学期工作计划都有所不同,下面的范文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 01-11 江南的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是在我们的成长、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所经历的事物、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所学所得,提高我们的思考和表达
  • 01-11 部队炊事人员年终总结(实用18篇)
    年终总结是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活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年终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作为部队炊事员,为本年度的炊事工
  • 01-11 餐饮工作方案及计划(优质20篇)
    工作方案需要考虑到任务的目标、资源分配、时间安排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制定和实施工作方案的关键要点。新年新气象,身为酒店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