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环境设计学科论文课程(热门22篇)

环境设计学科论文课程(热门22篇)

时间:2024-01-12 11:27:02 作者:书香墨环境设计学科论文课程(热门22篇)

范文是为了表达或传递某种信息或意义而写作的典型样本,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我们的写作思路和方向。这些范文范本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

国际关系学科的基础课程设置分析的论文

外交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创新,都需要国际关系学科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归结到教学方面,则需要在设置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时,兼顾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需要。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的邻国俄罗斯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1.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政治系的基础课程特点。

4月,莫斯科大学世界政治系颁行了新的国际关系专业教学计划,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本科的学制由此前的5年缩短为4年,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同国际接轨的需要,也反映了其不断更新的培养思路。

新版的四年制教学计划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整体上看,相较之前的教学计划,新版教学计划在课程分类方面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类别和大致比例,但在具体课程设置上有所压缩和调整,从而保持并呈现出3个方面的特点。

(1)包含多个学科的基础课程。国际关系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但在必修课程中依然安排了三分之一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其中“人文、社会与经济”部分包括俄国史(5学分)、世界史(7学分)、哲学(2学分)、俄语与语言文化(4学分)、外语(9学分)、法学(4学分)、经济学(4学分)等7门课程;“数学和自然科学”部分包括信息学与信息技术(4学分)、高等数学基础(2学分)、现代自然科学(8学分)等3门课程。相较于旧版,新版教学计划将部分课程如文化学、政治族群社会学、世界经济、世界宗教、经济地理学等放在选修课中,部分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态学/逻辑学等被删减。尽管不如旧版全面,但重新整合的课程仍然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多个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助于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综合性基础。

(2)高度重视外语的学习和训练。外语能力是开展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从事外交实践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与统一。莫斯科大学世界政治系历来高度重视外语的'学习与训练。新旧两版教学计划中,本科生都必须修习第二外语。第一外语语种通常为英语,第二外语语种则有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汉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语种的多元化是国际关系专业外语教学的特色之一。

而新版教学计划更加强了外语的教学。除了基础必修课中包含9学分的外语课外,在98学分的专业基础课中,有57学分为外语课程,其中27学分为专业外语,30学分为第二外语。这就意味着本科生在必修课程的147学分中,共计66学分为外语课程。这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旧版教学计划中,外语部分分为“外语基础”与“第二外语”两门课程,与之不同的是新版教学计划突出了专业外语的学习。

(3)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强调俄罗斯特色。新版教学计划对专业课进行了大力度的整合和调整,部分课程如“新世界秩序中的俄罗斯现代外交政策”、“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外交与领事服务”等并入了其他课程中。目前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包括生命安全(2学分)、政治学与政治理论(3学分)、外国宪法(3学分)、国际关系史(8学分)、现代国际关系(2学分)、世界政治(4学分)、国际关系理论(3学分)、21世纪的国际冲突(3学分)、国际安全基础(2学分)、独联体地区的经济和政治进程(3学分)、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5学分)、外交学理论与实践(3学分)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国际法(2学分)、政治地理学(3学分)、信息社会(2学分)、国际组织(3学分)、国际关系的地区方面——“西方”(3学分)、国际关系的地区方面——“东方”(3学分)等。这些课程涵盖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外交学等学科基础理论,其教学内容也与很多国家的国际关系学科教学相类似,阅读书目也大都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名著。但还有一些课程明显强调俄罗斯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俄罗斯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俄罗斯的周边关系(独联体)以及俄罗斯如何看待世界(东方与西方的分野)等问题。

相较于其他社会科学门类,国际关系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西方理论和话语长期占据着主导性地位,这在俄罗斯的课程设置中得到鲜明的反映,这一问题在我国也同样存在。并且我们当前的基础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理论研究的创新步伐,也不利于培养外交实践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课程类别较单一,多样性欠缺。国际问题涉及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同时,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因此,掌握多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对国关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但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国际关系学科的基础课程类别设置比较单一,多集中于法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领域。为弥补不足,很多学生采取辅修或双修第二专业的方式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素质能力;很多导师也有意在硕、博士阶段招录跨专业的学生;一些学校在选修课方面增加了高等数学基础、传播学、社会学、信息管理等课程。上述做法都有助于改变多样性欠缺的问题,但依然存在不足。我们可以学习俄罗斯的经验,采取部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的措施,促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基础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逻辑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课程。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和难以尽快完成应试教育向专业教育转换的问题,需要增加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课程,这些基础训练不能忽视,否则专业教师经常遇到的学生弄不清论文和作文的差别、写出来的东西语病连篇等问题将长期存在。

(2)外语课程单一,外语与专业之间存在水平差距。国际关系学科需要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才,这是适应外交实践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输送人才也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两者不可偏废。

然而,受母语影响和时代条件的限制,很多国关人才精通一门英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更不要说第二外语了。做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士在外语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外交部等实践部门又时常被斥责为“翻译部”,这显示出过往的人才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不平衡发展的情况。当然,也必须看到,近年来,很多学校加强了英语教学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训练,同时由于英语在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主导性地位,使得英语专业与国际关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能够较快弥合专业与外语水平之间的差距,实现复合型发展的目标。但对非通用语种或小语种来说,这种差距仍然明显存在,不仅国际关系学科,包括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存在导师招不到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而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可以预见的是将更加需要掌握两门外语、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目前国际关系专业的第二外语学习,仅在部分高校的博士培养阶段才是必修课程,很多专业研究者直到为了研究需要或实际的出国需要才开始进行第二外语的学习。这对开阔研究视野、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国,都是不利因素。由此,借鉴俄罗斯的做法,我国高校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国际关系学的本科生开设第二外语课程,允许有精力的学生双修或辅修第二外语的专业课程,这将有助于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不了解中国,只盯着世界。尽管国际关系学科涉及面广,但无论在理论上建构中国学派,还是为外交实践服务,该学科所培养的人才都需要立足于中国。但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偏重于给学生介绍世界,引进西方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却忽视了对中国自身的理解,相当一些学校的基础课程中没有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这使我们的学生只盯着世界而不了解中国。

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外交实践,我们只有更了解自身,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寻中国在历史长河和现实世界中的发展逻辑,才能更有自信地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进步。因此,在我们给学生开设西方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同时,也应该开设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即增加更多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的课程。而对中国理解的加深,将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呈现更加明显的中国特色。

审计学科前沿课程论文

[摘要]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实践才能跟上国际竞争的步伐。新的国际形势对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好基础知识,培养科创意识,培养科创能力,兴趣驱动,自主实践。

[关键词]土木工程;本科生;科创能力。

一、学好基础知识。

土木工程学科属于一个传统的技术行业,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对于本科低年级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特别重要。首先是数学,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科目,都是未来学习、研究、工作的基石,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其次是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三门课程一般院校都开设。力学是以数学为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与土木工程学科的其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也是土木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理论基石之一。数学和力学在该学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对专业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理解深度和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还有其他基础课程也是非常重要,比如画法几何、计算机基础理论、建筑材料等。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混凝土基本理论、钢结构等都是本行业最重要的基本理论。[1][2][3]只有扎实学好基础理论知识,稳扎稳打,并不断拓宽视野,才可能为未来创新意识形成打下根基。

二、培养科创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日常生活也都变得很便捷,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因而科技创新仍然非常重要,特别是有助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创新、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创新。可以说,当今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创新的时代。土木工程学科大学本科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基本都是成熟的理论,那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科创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首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课程时,注意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正在学习的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难题,特别是思考是否可以采用别的课程、跨学科的知识理论来解决新问题。比如大学物理学习时,与中学不同的是,速度都是与时间相关的变量,是随着时间时刻变化的,那么中学时采用的办法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就无法适用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在此时引导学生考虑采用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可以考虑用积分知识来解决:将距离看成是时间的函数,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督促并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打破成规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非常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往往都是在“专业”领域内学习,所以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来训练学生“用工科的头脑思考问题,用文科的方法解决问题”,对现存理论和做法更多采用“criticalthinking”的批判思维模式。比如在混凝土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混凝土的徐变是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变化的,而且是前期徐变快,以后很慢,这就联想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曲线,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4][5][6]采用了这样有意识的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也许以后学生在研究混凝土的理论时,还会有更多的联想和更大胆的假设,这就为未来科创意识的形成奠定先期基础。

三、培养科创能力。

工程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创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专业课带动实践的形式,而这种模式并不利于科创能力的培养。采用需求驱动工程实践的反向知识传播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就是实际工程需求,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实践验证办法的可行性,从而获得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动手实践,运用多元化的知识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土木工程本科教学的专业实践课中,教师提出工程实际需求是:轻质高强滤水型混凝土的研制。教师指导学生从材料方面、力学性能方面、施工便利性等方面考虑,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对配合比进行设计和亲自制备试块并测试性能,整个过程中学生查资料、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后的心理成就感。

科技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多次反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实际上科创过程同时也是承受风险的'过程,如果每一个项目都成功了,那么必然是选择了回避风险、创新价值不高的项目。在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与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如在研制新型滤水型混凝土的工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配合比和选择材料,做出试块来试验,经过反复多次的比对,最后才达到理想的目标,其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在不成功的试块试验过程中,学生总结了经验教训,积累了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当今时代是科技时代,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们都喜欢上网冲浪,大量的日常信息和知识都来自于互联网。源于这样的背景,大学教育也无法回避互联网,只能利用网络创造更好更优的环境,使其为教育服务。土木工程学科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们也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学习、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互动模式进行思考,更快获得科创能力所需的各类知识。比如在土木工程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工程实践需求:轻质高强滤水型混凝土的研制。学生在材料选择、试件测试等环节都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难题,此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mooc(慕课)课程,并通过社交媒体同远在大洋彼岸的研究同行进行交流,一步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将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学习中,不断积累丰富,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创新想法。其实,互联网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方便获得所需知识,同时也是需在海量信息筛选过程中耗费时间。教师在这个环节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利用自身科研经历,可以帮助学生较快从网络中选择正好需要学习的材料,从而少浪费时间。互联网的利用,在培养学生科创能力方面可以较常规课堂教学培养模式更快捷的获得知识,并开阔了学生视野,更容易形成创新的想法。

四、兴趣驱动,自主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接受了科创意识的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科创能力,一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可借助学校开展的各种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平台,由相关领域的指导教师进行引导,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组织实践,开展一系列的项目实施过程,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自主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有序开展活动,创造活动所需的条件,在关键问题上加以把关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创新想法;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有自己的“newidea”,并亲自动手实践,一步步解决难题后接近了自己的理想。在学生的兴趣驱动下进行的科创活动,学生自己内心是兴奋的,一旦成功不但可以创造价值,还可以收获社会认可度。

五、结语。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想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是知识经济,靠的是不断的创新。只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创能力,一代人接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

[注释]。

[1]刘汉龙,李英民,阴可,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4):9-12.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缺陷探讨论文

根据“新课标”从今年起,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年级段由原来的三至六年级修订为一至六年级,也就是说一二年级也有科学课了。科学课将成为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重点科目。

2.新增技术与工程内容,steam框架雏形初现。

3.科学能力具化为科学探究能力,更加强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方法。

3个新增。

一、技术与工程领域。

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

二、三个学段的进阶。

学习分为级,34年级,56年级,更加详细化。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三、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一个思考。

2个变化。

一、倡导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小学生对周围具有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甚至在科学目标里都将科学能力具化为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习评价方式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后孩子的学习评价不再只是看卷面分数,而是从孩子的多方面获得的一个整体评价。

关于其中的那个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好像听起来很不错,能让孩子反思自己,和让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但是,能不能真正实现呢,还是很难讲的。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学科论文

论文摘要:构建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发展对高校的客观要求,而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依赖于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各种教学因素的全方位的开放。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开放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行为科学为一体,即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较大作用。同时高等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校中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它对大学生将来能否成为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求的高规格人才起很大的作用。因此体育需要实行开放式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封闭式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式体育教学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分析体育课的实质和价值,从而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它帮助高校学生形成体力充沛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构建,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的价值,使学生懂得怎样设计和实施个人健康计划。实施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发展客观要求。

1、教学思想的开放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是培养学生有能力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有能力参加与享受社会体育文化,并具有身心全面适应21世纪需要的结实健壮的体魄。因此开放型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开放,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观念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切从高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本质特点规律及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因而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学校体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这一切都需要公共体育课教学思想开放。

2、教学主体开放教学主体开放,是指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动机,真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主体的开放是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不仅是让学生主体感知、理解、掌握、巩固、应用体育理论与实践的过程,而且是知、意、行、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以自信、自主、自由,既让他们独立学习,又让他们合作讨论,大胆猜想,质疑问难,不唯师、不唯书、不受旧理论旧观念的影响,敢于提问,敢于争辩。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参考材料解决在体育学习中碰到的困难,要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层次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3、教学内容开放开放型体育教学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需要为补充,立足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对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加大课的比重,根据地域特点,精心选择开设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教学,教会学生二至三种简单易行而且行之有效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使之终身受益。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不但要教考试内容,而且要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非考试内容。不但要教体育科学知识,而且要教涉及本学科内容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科间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要冲破学校范围与野外体育及社会体育相沟通。首先是让学生更多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从事各种体育活动。这种开放性教学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能力,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自主地积极参与社会体育及与同学、亲朋好友一起愉悦身心。

4、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时空是指发生在操场上的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安排、气候的好坏、时间的长短等等。传统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学校的围墙内,按年龄、班级、专业、知识水平编成的固定班级使用统一教材,安排固定教师,按编制上课,这种封闭式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时空,束缚了学生学习内容自由和个性发展,压抑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开放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反对封闭教学,并不是取消课堂教学,而是要拓开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即刻板化的时间模式将被打破,课堂上学生活动一旦展开,便不多加限制,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适当延长和缩短上课的时间,以及教学空间构成多样化,学生站位、排列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行列式,进行小组学习,而是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的异同自由组合小组练习,在比较宽松的课堂的自由的时空中,发挥学生的特长。

5、教学过程开放开放型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的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师生双边活动多样化,使之从课堂中走出来,从单纯的学科教学中表现出来。它可以在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甚至课余训练以及体育教师指导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教学的延伸。过程开放是开放型教学重要标志,这要求教师既要讲知识的结论,更要讲知识发展过程,要注重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研究,加强学习法的指导,要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6、教学资源开放体育教师一般是经过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具有专业技术的教育人才,各有专长,各具特色,班授课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授课面。为了让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摇篮,应做到如下三点:一是教师所上课程,由上课学生所选择决定。二是上课学生的内容、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校内的每一位体育教师向全校学生开放。做到学生上课可选任何一个教师,而不受年级、班级和学科的限制。三是物质资源的开放,目前各校都建了一批体育场馆,设置了一些体育图书资料,配置了电视电脑等教学设备,但利用率不高,对学生开放并不多,教学开放就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应用价值。要适当安排时间,开放体育图书资料室,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要开放体育场馆,给学生以更多亲身练习机会,要根据体育学科特点,自觉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7、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评价是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应注重师生的双向评价,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所以选择考核内容要能较全面反映学生的健康水平,覆盖面要广,主要通过教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通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科学安排和控制教学过程。考核内容,应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能力、心理素质、身体机能和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等方面。综上所述,教学评价的开放,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确定评价考核办法,应从实际出发,把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又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有利于鼓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审计学科前沿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地铁设计。

摘要。

地下空间包括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地下商业系统、地下停车场、地下贮存系统以及军用民用地下建筑等[20]。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的时代。随着我国许多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地铁)的不断完善,地铁将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从概述、路网规划、线路设计、车站设计、出入口设计等五大方面对地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地铁概述路网规划线路设计车站设计出入口设计。

一、概述。

1、地铁发展历史。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时至今日,地下铁道已经有149年的历史。[1]在近30多年中,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地铁运营城市不断增加,运营里程不断加长。下表反映了当前世界各大城市地铁发展的情况。

表1-1世界城市地铁概况[2]。

国家英国。

城市伦敦纽约。

美国。

芝加哥华盛顿。

法国德国。

巴黎柏林汉堡。

3307519931112711。

267503140753611698916423592160。

45.0(1983)。

19.0(1984)40.7(1987)26.0(1984)27.2(1985)。

西班牙马德里日本。

东京大阪。

俄罗斯莫斯科。

2、我国地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

虽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期,但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存在一些问题。

(1)、规划管理上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

-1-。

造价。

表1-2美国一些城市地铁造价[3]。

城市亚特兰大华盛顿迈阿密。

地铁造价(百万美元/km)。

527577。

备注站台长200米站台长183米站台长150米。

(2)地铁项目从规划到建成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即前期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和工程建设阶段。其中气球规划阶段的投资一搬占地铁项目总投资的13%左右,多的可高达26%,所以说降低地铁前期投资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其降低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点:

a.尽量制定“低密度、大站距”的线网规划;

d.科学合理地确定线路敷设方式。[14]。

-2-。

-3-。

-4-。

扭环环线型地铁,为解决正在规划拟建的城轨线路在主城区的线网密度太低,而在总体城轨规划中线路的长度太长、投资太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线型方案。在一条有上下行双线的地铁运营线路上至少有一个通过线路自身的扭转形成的环型,在这个环型上至少有一个线路自身的、上下分离立体交叉的换乘车站。用主城区的扭环线型地铁与郊区的并联高架路相配合组成大城市的骨干公共交通网。它具有如下优点:

d.减少了乘客的换乘,有利于让乘客选择不同的路线;

e.有利于大城市郊区的公共交通以及大城市主城区与郊区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g.有利于节约主城区边沿的土地。

图2-7最简单的扭环形图2-8“8”字形扭环图2-9扭环线型地铁与并联高架。

路的换乘示意图。

2、线网规划。

在修建地铁时,注意要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

-5-。

上海市城市规划部门1985年提出的综合交通规划设想中,除在地面上规划7条快速干道和其他一些主次干道,以及自行车专用道外,还提出了由4条径线、1条半径线和1条环线加1条半环线组成的地铁线路网,总长176km。

一般来说,线网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块:

(3)一般站点开发:换乘站主要集中在中心区范围内,主要以交通开发为主,结合地面土地利用性质进行开发。规划重点是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19]。

三、地铁线路设计。

地铁路网的规划,要通过对每一条线路具体地进行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才能实现,这项工作可以统称为线路设计。

1、线路选线需要考虑的因素(1)线路的作用。

i、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交通服务,是修建地下铁道的主要目的。

图3-1徐州市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图。

从地铁的社会效益来看,地铁应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流,因此地铁应尽可能多经过一些大客流集散点。

(3)、城市道路网分布情况。

-6-。

一般应选择城市主路敷设,吸引范围内客流多,换乘方便,能更好的为市民服务,运营效益高。

(4)、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8]。

-7-。

联络线:为沟通两条独立运营路线而设置的连接线,为两线车辆过线服务;

安全线: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出入线、折返线和支线上的列车未经允许进入正线与正线列车发生冲突,从而保证列车安全、正常的运行。

四、地铁车站设计。

1、车站类型。

按照运营性质的不同车站类型可以分为终始站、中间站、区间站和换乘站等4-1。

表4-1车站类型及说明[3]。

车站类型终始点站中间站区间站换乘站。

临时检修。

供乘客中途上下车之用。

在卡罗拉集中的线段两端的车站设置折返线,在客流高峰区段内增开区间列车以疏散客流。

位于线路交叉点。除供乘客上下车外还允许乘客换乘另一条线的列车。

说明。

位于线路两端,往往设在郊外。设有线路折返设备,便于机车在此折返、停留、

[10]。

相关概念见表。

-8-。

4、地铁车站内部环境设计[12]。

地铁车站建设的巨大投入,在公众眼里看到和切身感受到的就是地铁车站公共区的环境设计,因此它的设计标准不应太低,应与一定的建设投资相适应。

地铁车站的装饰用材应符合防火、防潮、经济、耐久、易清洁的要求,部分用材还需考虑便于拆装维修,可能条件下兼顾吸声的要求。车站内部的环境色彩力求明快、和谐,局部运用一些亮丽的色彩可以振奋精神,打破地下沉闷、昏暗的心理偏见。车站内的路引、指示标牌是公共交通建筑环境设计的又一个亮点,不仅其本身发光透亮,而且其造型、色彩、内涵、位置都是客流密切关注的。因此在内部环境设计中必须加以重视。

-9-。

总之车站内部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功能技术、造型艺术和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过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最后通过室内环境设计细致的体现出来。

六、地铁的消防、安全与疏散。

1、重要性及危害性。

地铁车站内人流密集并有大量机电设备,一旦发生灾害,将会涉及国家财产的损失和人民生命的安危。因此,车站防灾设计十分重要。

2、地铁防火技术措施与要求。

地铁防火灾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及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商业场所。站厅及与地铁相联开发的`地下商业等公共场所的防火灾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1)耐火等级。

-10-。

地铁的地下工程及出入口、通风亭的耐火等级为一级。

(2)疏散时间。

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6分钟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3)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安全出口。

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其他部位的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m2。地上车站不应大于2500m2。

两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4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c类甲级防火玻璃。

注:消防泵房、污水泵房、蓄水池、厕所和盥洗室的面积可不记入防火分区面积内。

地下车站防火分区(有人区)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车站站台和站厅防火分区,其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并应直通车站外部空间。b.其他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也不应少于两个,并应有一个安全出口直通外部空间。与相邻防火分区连通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竖井爬梯出入口和垂直电梯不得作为安全出口。c.与车站相联开发的地下商业等公共场所,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应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15]。

(4)防火墙、防火门、疏散楼梯间。

安全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布置房间的疏散通道为1.2m;

双面布置房间的疏散通道为1.5m。

b、附设于设备及管理用房的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得超过35m,位于尽端封闭的通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距离不得超过上述距离的1/2。

3、地铁防水淹技术措施及要求。

防水淹主要措施如下:

(1)加高出入口地面高差;

(2)口部设活动挡水板;

(3)设防水密闭隔断门。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标志,更是解决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拥挤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定会努力的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来回母校对我的培养。

参考文献。

[1]/view/0ea11ad6195f312。

-11-。

[2]andlightrall.

[3]朱建明等.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4]徐小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与布局方案优选研究.

[5].

[6]田耕.扭环线型地铁.百家论坛第6期.

[7]/view/[8]佚名.城市地铁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9]陈立道,朱雪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

[11]阎兴华等.土木工程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12]庄荣.城市地铁车站设计.时代建筑/4.

[13]孟祥雷.浅析地铁车站设计.甘肃科技学报.7月第25卷第13期.

[14]高婧,王元丰.地铁前期工作对地铁造价的影响分析.铁路工程造价管理.1月.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施仲衡等.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7]齐振峰.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浅析.山西建筑.2010年4月第36卷第11期.

[18]颜隽.车站意象--地铁车站内部环境设计初探[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童林旭著.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2-。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缺陷探讨论文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教育部指出,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根据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各地要确保落实规定课时,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环境设计中快题设计课程的教改探索论文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建筑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作为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一门代课老师,我觉得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房屋建筑学课程有关的设计有墙体设计、楼梯设计、屋面设计以及每学期最后一周的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

1.1墙体设计。

墙体设计的前提是学生搞清楚外墙身详图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应先讲解墙身详图的形成方式,再讲解相应的构造做法。墙体设计主要指导学生搞清楚三个节点:地面与墙体的关系、楼面与墙体的关系、屋面与墙体的关系。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搞清楚与三个节点有关的墙体的细部构造做法,也就是地面与墙体连接处有哪些构造要求,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讲解散水、勒脚、防潮层、变形缝、室内地坪、室外地面等的构造做法;楼面与墙体相关的构造主要包括窗过梁、窗台、圈梁、楼板层的基本构造做法,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讲解清楚各节点的构造做法以外,还必须说明各自所处的位置、相关部分的尺寸要求;屋面与墙体有关的构造主要有屋面的形式、屋面与墙体连接处的基本构造做法。所以主要使学生掌握哪些节点对应哪些位置。另外,建筑节能也是现在大家关注的重点,发展比较好的就是外墙面的节能,在学生墙体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时也应重视墙体的节能构造,而且可以和墙面的装修材料相结合。

1.2楼梯设计。

楼梯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剖面设计以及节点设计。在进行楼梯设计的时候,主要要给学生讲清楚楼梯的尺度要求,以及楼梯的尺度与楼梯间的开间、进深的关系。很多同学听完老师的讲解以后仍然不会画平面图,不知道如何下手,我认为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搞清楚楼梯平面图是如何形成的,底层楼梯平面图、标准层楼梯平面图、顶层楼梯平面图如何绘制,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上行、下行的箭头方向如何标注。所以老师在讲实例之前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它们的绘图方法、步骤和区别。楼梯剖面设计的关键就是底层平台下净空高度的验算,要求平台的净高要满足2米,不满足时有4种调整方式:1.将楼梯底层设计成长短跑,让第一跑的踏步数目多些,第二跑踏步少些,利用踏步的多少来调节下部净空的高度;2.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即将部分室外台阶移至室内;3.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4.将底层采用直跑楼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指出这4种调整方式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工程指出目前建筑物普遍采用的调整方式是哪一种,我们在设计时如何选择。楼梯节点设计主要要绘制一些节点构造详图,主要有栏杆与踏步的连接、扶手与栏杆的连接,所以要掌握常用的节点构造做法。

1.3屋面设计。

屋面设计是比较简单的,主要让学生搞清楚排水分区如何划分、排水坡度如何安排。在屋顶平面设计中,学生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屋顶的类型、屋面排水方式、防水方案、构造做法。

1.4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

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一般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住宅楼或办公楼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那么就要查找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如《建筑设计资料集》、《住宅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使学生先具备一定的查阅规范的能力,再考虑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中要结合建筑的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重点就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途考虑功能方面的要求。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例如,设计学校首先考虑满足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室设置应做到合理布局,使各类活动有序进行、动静分离、互不干扰;教学区应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和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教师备课、办公、贮藏和厕所等行政管理和辅助用房,并配置良好的体育场和室外活动场地等。其次还要考虑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平面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对建筑方案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筑设计的基础。要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明确的流线组织,各房间的平面尺寸。建筑施工图设计应达到平面布局合理、立面美观、竖向空间处理恰当。

2设计难点。

2.1墙体设计难点。

笔者认为现在学生墙体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性,这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课本中主要是一些文字性的内容和构造图,而课本的涵盖面又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很多节点的构造做法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搜索相关的资料、规范、图集。多采用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构造做法,使学生的设计结果更符合实际工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建筑构造的感性认识,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轮廓。多介绍一些国内外比较著名的建筑物的墙体构造做法,拓展知识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弄清楚墙体设计的内容,墙体详图的形成方式,把课本中介绍的各节点的细部构造完美的结合起来。

2.2楼梯设计难点。

在平时的三个小设计中,楼梯设计是难点,而楼梯设计的难点就是楼梯平面图的设计。学生一般看到底层楼梯平面图、标准层楼梯平面图、顶层楼梯平面图就能够区分出来,也就是识读楼梯平面图的能力是足够的,而一旦设计起来就遇到很大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还是没有搞清楚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要直接根据开间、进深以及楼梯的尺度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而是让学生先掌握相关的知识。可以通过参观实体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楼梯平面设计中,相关的尺度主要有梯段宽、平台宽、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等,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大多都能掌握它们各自的尺度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还是没弄清楚它们的具体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平台宽、梯段宽都指的是净尺寸,在实际设计中要减去定位轴线到墙内侧的距离。在计算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时,因为每个梯段最上面一个踏步和平台的标高一致,所以实际设计时要减去一个踏步。这些概念通过图示的形式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更清楚。

2.3建筑设计难点。

建筑设计的难点是平面的布局,很多学生搞不清楚如何安排每个房间的平面位置,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给学生讲清楚功能分区如何划分,主要考虑的因素。我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地产商发的购房传单,因为那上面有很多的户型图,学生设计时可以做相应的参考,我们也经常一起比较一些户型各自的优缺点。在比较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专业技能。立面设计比较简单,主要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在设计时教师应重点强调立面设计结果应与平面设计一致。剖面设计主要还是要弄明白楼梯间,所以楼梯设计没有问题的同学一般剖面设计也没有什么问题。

3结语。

总之,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构造、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环境设计中快题设计课程的教改探索论文

《电磁学》是应用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其基本原理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电磁学》的研究方法高度集中了物理与数学结合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与系统性,其基础理论对于学生今后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都十分重要。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是摆在广大基础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近几年来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疏式”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中的一次成绩评定等,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取决于其科技实力,而科技实力在于人才,人才的根本源于教育。而具有严密体系和数理逻辑思维的高等物理教育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结合实际,在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电磁学》教学中实施研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从狭义上讲,研究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某一问题具有比较深入的掌握与理解。从广义上讲,研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根据上述对研究式教学的理解,我们认为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当对其教学内容做必要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应当增加与当前工程技术领域密切相关的现代化内容。

《电磁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电磁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是经典电磁学部分,它主要包括静电学、静磁学、电磁感应和maxwell电磁场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学中如何把与当前工程技术领域密切相关的现代化内容补充进来,是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将其课程内容做了如下的改革:绪论部分讲《电磁学》的重要性时,介绍一些它在现代科技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如从家电到高技术领域,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能源和材料科学到纳米科技等相关知识。第一章讲到电荷的量子化时,介绍分数电荷、夸克的发现和种类。在讲到作为静电理论基础的库仑定律时,介绍高速运动的点电荷之间不满足经典库仑定律的几种情况,并写出在相对论情况下库仑定律的具体数学表示式,介绍用矢量和标量来描述静磁场时讲矢量和标量描述的相对性。第二和第三章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解质,讲物质电结构时介绍电子和质子的发现以及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是了解原子内部構造的重要手段。电介质物质分子的结构与极化过程和电偶极子的物理模型在现代原子与分子物理中的重要应用,如静电复印机和静电屏蔽等。

第四章讲经典电子论时讲其应用的局限性和现代量子理论对物质电导率的准确解释。基尔霍夫方程组仍然是研究似稳电路的基础。第五章静磁场一章中,讲非稳恒电流元的毕—萨定律的含时形式与磁延迟效应。第六章讲带电离子与磁场相互作用时,讲重元素质谱仪、同步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等。讲磁约束时介绍磁约束和惯性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核聚变以及天体热核聚变等离子体,同时介绍离子体作为物质世界七种基本形态(固、液、气、等离子体、超密态、反物质和真空)之一,即物质的第四态是由足够数量的正负带电离子组成,其运动由电磁力支配的另一种物质状态。宇宙中99%的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由于地球的低温环境仅存在少量的等离子体,如电解液、电离气体、空间电离层等。在讲磁聚焦时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别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简称stm),它是ibm公司苏黎世研究所的宾尼格和罗勒于1981年发明的,并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第七章讲磁介质的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物质的特性和磁化机理,介绍了各种磁性材料,如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光材料等基本特性与应用。在分析抗磁性时介绍超导抗磁性(迈斯纳效应)、磁悬浮和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体的零电阻效应及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

(29)半导体帕尔帖效应及应用(讲述半导体帕尔帖效应制冷原理及半导体冰箱);(30)场致发射的.应用前景(fed、pdp与lcd等显示器的分析对比);(31)同步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讨论了工作频率与离子质量的关系);(32)地球磁场是怎样产生的(回顾历史讨论地磁产生的原因);(33)弹性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讨论弹性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的伸缩现象);(34)惠斯通电桥的研究(讨论非平衡情况下电桥的灵敏度与电阻的测量方法);(35)平面圆电流外一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计算;(36)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工作原理;(37)磁性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讨论磁光记录和磁记录材料的应用)。

上面仅列出了部分《电磁学》课程论文的题目及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学生共完成课程论文203篇,内容几乎涉及了与《电磁学》有关的所有内容。通过四年来的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1)通过课堂专题和讨论,学生从选题、查阅资料到完成课程论文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广泛阅读的大量相关资料中看到。(3)对《电磁学》中的有关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对《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探索的几点思考。

1.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当前高等学校物理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情况和我们几年来对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总结分析,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1)以讨论式和启发式为主的特点。对专题中拟定讨论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发扬求知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对有关讨论的题目及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的来源,方便学生课后即时地获取有关资料为及时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3)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课堂讨论。

2.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对课程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对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采用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办法,即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为70%,课程论文20%,平时作业10%。改变了学期末一次考试评定学生成绩的办法,这种办法有利于研究式教学的实施,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同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评价办法。

3.对研究式教学实施可行性的一点思考。近几年来,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宗旨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种改革所提供的良好氛圍为研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但是,实施过程中还需解决以下的具体问题:(1)要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2)图书馆,网络资源要保证学生能有效的得到有关所需的资料。(3)为学生的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上文对四年来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一些情况作了简单的总结说明。目前,一些高校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宏伟蓝图,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广大师生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勇气。而研究型大学作为高校综合生态系统要求有世界顶级的学术大师、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通过研究式教学获取知识和进行专门性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所进行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梁灿彬,等.电磁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刘之景.经典电磁学与现代化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探索[j].大学物理,1998,17(9):35.

[4]陶力沛.电磁学教学改革探讨[j].青岛大学学报,2001,14(2):108.

[5]梁树森.研究性学习向物理学科教学的扩展[j].物理通报,2003,(04):6-8.

[6]李国栋.当代物理学与宏微介宇生观[j].现代物理知识,1996,8(1):38.

[7]赵见高.迈向21世纪的磁学和磁性材料[j].物理,1997,26(7):406.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缺陷探讨论文

1.1行业间会计制度的巨大差异。

我国现在会计制度的实行从实际来说,是遵循的行业会计制度。各企业都是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情况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进行全面的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一是因为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经营楔式都开始走向多元化使企业经营的范围变广,跨度变大,如果还使用现在的会计制度,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二是因为企业监诱咴谙中械幕峒浦贫认潞苣寻盐兆既返木营数据.从而使得企业投资主体不能根据财务信息有效的监督所投资的企业。这就说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行业间会计制度的巨大差异。

1.2会计规范的协调性差。

现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很多使用的会计规范,对一些财务核算和报告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由于不能很好的协调不同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不同会计规范对待同一事件所得到的结果不同。例如,不同会计制度设置的报表种类不同,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和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而《公司法〉中所规定的与其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在此基础上还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却对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没有详细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的又是必须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和现金流蚩表等。

1.3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缓慢。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还不能符合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这就使我国会计信息没有国际可比性,不能让我国的会计信息被国际所认同,不利于我国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核算方法的选择没有硬性规定,在保证一致的'基础上可以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我国就对会计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明确规定,这在新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上都能体现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些会计核算方法,如成本与市价轨低法和加速折旧法等,不能在我国进行广泛应用。

2、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策略研究。

2.1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

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直接影响着会计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从不完善-完善,从不规范-规范,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会计制度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市场经济阶段对会计制度的要求。但从现状来看,会计制度改革不能与市场经济发展完全适应。

其一,我国不同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有着很大的弊端。应尽快改革会计体系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要。为此,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提起重视对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改策建立一个能规范所有行业的完整和系统的会计规范体系。

其二,用更合理和完善的会计处理规范企业的各种经营业务。企业现在逐渐走向企业集团化经营,每个企业都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这就需要企业改变以往以处理常规经营项目的会计制度来处理所有的经营项目.制定出完善的会计处理规范来满足不同经营事项的需求,并形成统一的准则体系。

2.2遵循横向多元、纵向多层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

横向多元是指既包括传统的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又包括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和破产清算会计等很多种类;纵向多层指的是现代会计包括很多层次,有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内部责任会计等。横向多元、纵向多层是组成现代会计的主要特点。各分支和层次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现代会计完整的内容体系。为了适应这一体系,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会计制度。

“横向到边”就是扩大构成会计制度的方面,使其更具全面性,既包括针对传统财务会计事项所制作的规范,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出符合现代会计的各种准则和制度,如通货膨胀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等。

“纵向到底”指的是要使会计制度的构成层次更加完整,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与会?计结构的多层次相协调,既要包括宏观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等方面的制度和准则,又要将企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涵盖进去?,二是.与会计制度制定主体的多层次相协调,会计制度既要包括统一的国家颁发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还要包括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统一准则和制度,而制定的更符合企业内部的核算制度。

2.3构建会计制度执行机制。

首先,加强各会计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能够促使会计主体主动执行和规避风险,加强他们的自我约束机制能够使会计制度更顺利的进行。我国目前的现状告诉我们,各会计主体不能一味的使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在此基础上,还需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管理模式来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来更好的约束和规范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计行为。

其次,应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对会计主体的监督。相关部门如财政、税收和银行等监督机构应行使好监督职责,对他们的核算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并奖励那些遵守国家会计制度的主体.惩罚那些违反规定的,违反程度越大,处罚越大,借此来规范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

2.4稳步推进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

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体系曰渐健全和完善,走向世界市场成为了必然趋势.我国更需要与国际商业交易网络相连。为适应国际市场化的要求,会计的m国际性商业语言”地位要求它奔向世界,融入到国际性的会计体系中去。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情况,要将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化作为我国会计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国会计体制改革时可以根据国际会计的规范来设计我国的会计框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具体会计准则,从而转变我国的行业会计制度.根据我国的现状学习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构成的精华.来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如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施工合同会计准则和租赁会计准则等等。

审计学科前沿课程论文

列为内部审计的目的,给内部审计职业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指导,指出内部审计职能已拓展为组织完成目标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已经向管理审计转化。

一、管理审计,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

管理审计概念在学术界和职业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管理审计”最早于1932年由英国罗斯在其《管理审计》一书中提出,主要内容是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判。我国管理审计的倡导者王光远教授认为管理审计是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的必然结果。“管理审计是通过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签证管理当局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业绩,鉴明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环节,并就其提出改进意见,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管理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资产所有者(委托人)把经济责任委托给经营管理者(代理人),资产所有者需要对经营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审查。

2、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合营、兼并等产权变动导致企业规模扩大,跨行业、跨地区、多品种生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信息量随之增大,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和控制不当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掌握公司内部的重要信息。

3、企业组织的复杂化。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资本的多元化和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使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变得复杂化,如管理层次的增加、分布地域的分散等,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不能亲自观察和控制所有的经营活动,需要实行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这就导致企业出资人(委托人)和企业高层管理者(代理人)有必要通过管理审计对下层管理者(如分公司经理等)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审查。

4、委托人及其决策因素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企业的委托人是多样的,有国家的、集体的、个体的;同一个企业内也可有不同的集体和个体参与;不同的国有企业也可以相互参股或交叉持股,这就形成了委托人的多样化。而影响这些委托人决策的因素,也呈现多样化,不仅需要财务数据,而且需要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而经营管理信息的获得就有赖于综合评价公司整体水平的管理审计。

5、企业外部竞争激烈化。

市场经济充满了竞争,加入wto后,更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管理活动的成败好坏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强弱至关重要,而管理审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审计,查明管理上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企业管理得到改善。

三、内部审计开展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的尝试,实施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评价,主要表现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效益审计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对管理审计的认识和实践还很不全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指导性的管理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自我评价机构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较差。从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在集团公司内,总公司的内部审计组织对公司下属部门单位和分公司可以做到独立,而在总公司层面,就难免存在对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公司制企业里,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领导,这就把内部审计组织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放在相等地位,这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3)对管理审计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对管理审计还了解不够,对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或者把管理审计等同于财务审计看待,或者认为管理活动与审计活动关系不大,或者认为管理审计会妨碍管理活动,而没有认识到管理审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高层次审计,是企业适应外部竞争加剧和内部机制更新的必然选择,搞好管理审计是对管理效率的促进,而不会是妨碍。

(4)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的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体系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管理审计要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和解释每一个综合性指标,同时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领导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管理审计人员要站在优化系统整体结构、增强系统整体功能的高度,来审查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在审计技术手段上,不仅要掌握观察法、盘点法、分析性复合法等传统的审计方法,还要熟悉管理控制系统图法、调查法等用于管理审计的评价方法。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内部审计人员中,还很少有,甚至可以说还没有人能达到如此的高水平。

2、完善我国管理审计的对策。

(1)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指标体系。审计准则是指导审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应加强管理审计绩效准则和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尽快出台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推动管理审计的深入开展。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业务指导,内部审计协会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重视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尽快出台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特别是制定管理审计绩效准则的指导意见,同时加强对审计取证方法指导,减少审计的盲目性,提高管理审计的'质量。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与内部审计配套的管理审计指标体系,管理审计结论才能明晰、准确、具有说服力。

(2)充分保障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与其在组织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的地位越高,越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有利于开展审计工作。从实施管理审计的要求上看,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由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为最佳选择。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客观要求,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论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应具有声誉、地位和得到最高权力当局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在企业中随时取得审计报告所需的信息。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对于内部审计组织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优越性,要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组织和国家审计机关都有宣传的义务。宣传可以结合《审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会议、文件、讲座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展示管理审计的实践成果让大家认识到内部管理审计是可行的、有效的,对国家、企业、社会及企业资产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管理者)都是有益的。同时,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认识。把管理审计的意识渗透到全部审计工作去。不论进行何种审计,都要管理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管理建议。在目前内部审计还是以财务审计为主的情况下,这是增强管理审计意识、实现审计工作以管理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途径。

(4)不断充实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审计的培训与学习,使管理审计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实力,为有效开展管理审计提供智力支持。在目前复合型审计人才稀缺的情况下,采用从专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配合管理审计工作的做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陈耘: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j].审计理论与实践,(3).

[2]张晓平:内审工作在发展中前进[j].中国内部审计,2003(1).

[3]德鲍尔.马科茨:沉睡的火山――评企业的软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3(3).

[4]王光远:内向型管理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02(6).

国际关系学科的基础课程设置分析的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既懂土木工程技术又懂建筑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育的主导方向。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则是土木工程教育界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几经调整,曾一度出现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的现象,很多建筑类院校相继设立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管理)专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设计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少,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很有可能到工程建设现场工作,或到建设单位作建设单位的代表(业主代表)或到施工单位作技术、管理人员,或到监理单位从事监理工作,而所有这些和施工现场直接相关的工作都离不开建筑经济与管理知识。即使那些到设计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有可能从事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等经济管理工作。因此,系统地学习建筑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显得越来越必要。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也明确说明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说明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经济问题己受到了充分重视,但是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中已经设置了“建筑经济管理”(或称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建设项目管理”(或称为“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管理”等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院校的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往往使学生既得不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得不到可操作的实际能力,因此急需改进和完善。

二、分析。

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经济管理问题大致分为两大类: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问题和建设项目营造问题。投资决策问题是研究如何使拟建项目的预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的问题,而建设项目营造问题是研究如何使项目最有效实施的问题。本质上讲,前者属于“投资学”范畴,而后者属于“工程学”范畴,二者是本质不同而又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然而,人们往往搞不清它们的关系,从而也使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设置相当混乱。事实上,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应包括哪些内容是长期以来没有定论的问题。从逻辑顺序上可知,项目投资决策问题和项目营造问题分别是项目设计的上游和下游问题。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则意味着知识链向上和向下延伸。

从国外的教育实践看,土木类学生的知识链主要是向下延伸,即他们主要学习的是项目营造中的经济与管理知识,这是因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而非“经济师”。另外,项目营造与项目设计的关系比项目投资决策与项目设计的关系更为紧密,知识上也更为关联。从fidic模式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fidic中的engineer?(工程师)虽然有时也为业主提供可行性研究等投资决策的咨询,但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替业主管理项目的营造,即替业主进行工程招标或工程建设的控制、管理和协调。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土木工程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学习有关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从事工程施工工作的情况下。但是,适当地学习一些投资决策问题也是必要的,最起码可以増加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下面对上述几门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进行分析。

“建筑经济管理”课程如前所述:内容比较混乱,不成体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把握。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教材把其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建筑经济学、建筑工程经济学、施工组织学、建筑企业管理学,其自成体系可见一斑。其中“建筑经济学”研究建筑行业的经济现象,是属于部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建筑工程经济学”研究某特定的建筑工程的经济现象,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施工组织学”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严格地说应该属于“建筑施工”的范畴;建筑企业管理学”研究建筑企业的管理,严格来讲应该属于企业管理学科的范畴。事实上,上述四部分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严格来讲应属于四种不同的学科,如果把它们安排在同一个课程内,就会使此课程失去明显的学科特性,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最终变成“大杂烩”,导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造成学生学习目标的迷乱,从而把握不住此课程的主线及重点。

狭义的“建设项目管理”课程是研究建设项目营造问题的。即分别从业主(建设单位)、承包商(施工单位)的角度对建设项目的营造进行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使建设项目能按质、按期并以最小的费用得到竣工。广义的“建设项目管理”课程则包括两部分内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营造管理”。其中“项目营造管理”就是上边所谈的狭义的“建设项目管理”,而“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则属于产业投资学的范畴,主要研究建设项目的“前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即从经济(包括国民经济和财务两方面)、技术、社会影响等角度来分析论证一个拟建项目(方案)的可行性。

“建设监理”课程严格来讲应是“建设项目管理”课程的组成部分,因为建设监理即是监理单位为业主提供的建设项目管理,亦即业主方的建设项目管理,它是建筑业社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我国《建设监理》杂志的英译名就是“projectman?agement”即“项目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经营管理”等课程是属于房地产类的课程,虽和土木工程专业紧密相关,但主要是研究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问题的,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是研究房地产项目营造的。事实上,房地产开发(狭义)和其他类型项目的营造并无本质区别,应属于建设项目管理的范畴。

三、建议。

由于土木工程的专业性质和总学时的有限性,不可能开设太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所以如何有效地安排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按照目前许多院校的作法,将上述课程都安排给学生,显然容易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叠,既浪费课时,又缺乏系统性,还使得该深入讲授的内容缺乏足够的课时。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设项目管理”课程较其他几种课程更适宜于土木工程专业,因此应大力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教学。“建筑经济管理”和“建设监理”可以适当压缩,甚至可以考虑整合到“建设项目管理”中去。而‘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经营管理”等房地产类课程应设为选修课,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真正系统的、实用的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科《课程标准》知识检测题论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要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

2、内蒙古自治区语委主要职责是: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有关蒙古语文工作政策、条例、办法提供(决策)依据。

3、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各级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4、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

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

6、解决我国民族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四个认同指的是(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8、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9、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址)、(烈士陵园)等场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c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蒙古民族;b.少数民族;c.各民族。

2、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公务话动中使用汉语言文字时,应当以a为工作用语用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蒙古语言文字;c.民族语言文字。

3、广告中可以使用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民族语言文字。

4、在民族自治地方,广告用语用字参照a执行。

a.《民族自治地方语言文字单行条例》;

b.《民族区域自治法》;

c.《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市面用文管理办法》。

5、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体育事业,c举办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每五年b.不定期c.每四年。

6、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历史阶段”是指b。

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d.阶级社会形成后。

7、当今世界大约有2000多个民族,每个国家都由一定的民族所组成,有的国家由单一民族组成,有的.国家由多民族组成,各个民族各有自己的特点。下列选项对民族的正确认识有d。

a.民族和国家都是以阶级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b.民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c.民族和国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

d.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8、下列有关民族的认识,正确的有b。

a.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共同地域而形成。

b.识别不同民族应以民族四个基本特征为依据。

c.民族以血缘关系为存在的纽带。

d.民族是由不同部落组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9、我国56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能够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d。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各民族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c.民族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多层次性。

d.各族人民积极拥护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

10、少数民族歌曲体现的民族特征是c。

a.共同血缘关系b.共同地域c.共同心理素质d.共同经济生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疆的有abcd。

a、楼兰古城,b、高昌古城,c交河故城,d、北庭古城。

2、下列珍贵传统文化遗产是新疆地区的有bcd。

a、《格萨尔王》,b、《十二木卡姆》,c、《玛纳斯》,d、《铁尔麦》。

3、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

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abd。

a、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b、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c、汉族离不开汉族,d、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根据《条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蒙古族人口较多的盟市,应当兴办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b.各级人民政府对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c.各类高等学校逐步加强或者增设以蒙古语言文字授课为主的专业;

d.对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学生减免学费即可。

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蒙古语言文字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好蒙古文古籍的abcd工作。

a.抢救b.搜集c.整理d.出版。

6、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蒙古族公民abc蒙古语言文字的权利。

a.学习b.使用c.研究和发展d.研究。

7、鄂尔多斯市网上牌匾审批系统里有abcd等内容。

a.法律法规;b.蒙古文转写汉语音节表;

c.字体下载;d.牌匾浏览与监督。

8、《办法》规定的制作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

a.具备电脑、打印机、锯字机、喷绘机及必备的蒙文软件;

b.具有蒙汉兼通的设计、操作人员;

c.有固定的翻译人员;

d.制作企业与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实现联网。

9、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学校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对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学生减免abc。

a.学费b.杂费c.教材费d.生活费。

10、《办法》规定的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对市面用文的审批事项有:bc。

a.对制作企业制作的效果图进行评价;

b.对制作企业设计的效果图进行审核;

c.对已制作好的社会市面用文进行复审;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对)。

2、我国第一位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少数民族运动员是藏族的贡布。(对)。

3、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并称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是我国所有民族的盛大节日。(错)。

4、根据《办法》规定,对违反社会市面用文有关规定的组织和个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对)。

5、扫除文盲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对)。

6、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广西自治区。(错)。

7、汉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分布。(对)。

8、维吾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错)。

9、蒙古族有“游牧民族”之称。(对)。

10、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的一种文艺组织形式,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文艺节目大多根据当地群众的选进事迹,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对)。

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小学品德课程重建论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对小学生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更加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培育新世纪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教师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品德塑造方面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对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很多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的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这门课程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学校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的品德课程只是表面上表示很重要,但是在实际中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品德的教育。所以,现阶段的学校和家长并没有将小学生品德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使得小学生品德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提高。

(二)缺乏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现价段,我国在小学严重缺乏品德教育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的学校有品德教育的专职教师,但是教师由于缺乏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一些小学品德教师没有参加过集体培训或者学习而直接进行授课,这样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机械,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品德课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一些学校过分的重视数学、语文和英语主干课程的学习,而将品德教育作为“副科”来看待,虽然将品德课程纳入了课程学习计划,但是学校的不重视,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下学习,逐渐地也就忽略了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长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教材内容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生活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课本主要以“两史一情”为主要教育核心,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对学生的思想、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观点的教育。但是在品德课本中的一些内容较为理想化,导致不能够与实践相联系。品德课程起源于实践生活中,而现在的课本中的内容将其视为一种孤立的现象,这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相背离的局面。品德课本中包含了较多知识性的内容,而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课本中加入过多的知识性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品德,实践品德所起到的实践意义不大。

二、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鼓励学生扮演角色,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品德,将品德课程的教学变得生动化和实践化。在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从而将课文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演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品德教育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我想要我能要》一课中,让学生扮演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买东西的这个情节,并让扮演的学生试图去说服对方。在学生表演完成之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通过不断地完善,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区别与差距,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学生对品德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必须通过其他一些实践活动,深化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开展课堂辩论,是深化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在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思想道德的认知冲突或者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在讲授《心中110》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人从汽车上走下来对小明税:“我是你爸爸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爸爸吗?”提问学生小明应该跟陌生人走吗?之后,不用让学生直接回答问题,将学生分为同意和不同意两组,在调整班级座位后,进行一场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所隐藏的危险,并深化学生遇到危险拨打110的意识。

(三)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品德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组织愉快的、主动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从而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在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中,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建筑、工厂、街道和名胜古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小学生处于认知能力较低的阶段,所以通过良好的引导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重视品德课程的重要性,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县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摘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本文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充实和更具条理,学生视野得到了拓宽,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有利于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工程意识;创新能力。

面对机遇与挑战,学校要求以专业特区为抓手,引领一流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建设;突破体制瓶颈,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能力提升,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拓宽办学渠道,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此为契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作为皖西学院土建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又是省级精品开放课程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本课程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大胆进行了改革。基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核心课程地位,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使用方法和质量检测与控制方法,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以及材料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合理的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专业课程密切结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以及施工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1,2]。本文结合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初期建设,以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为例,总结了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缺陷探讨论文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2]。

我县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繁多、叙述性强,导致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而各类材料的介绍又自成体系,缺乏横向联系,使得整体逻辑性不强,导致学生认为土木工程材料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不会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3]。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大型工程、新型建筑和新的设计、施工技术的应用,建材工业也出现了新的面貌,新材料层出不穷,新品种日新月异,老规范不断被更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课程理论部分的重要补充,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工程师素养,学会用实验来验证材料的基本性能和质量检测方法,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4]。实验项目主要包括: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设计以及石油沥青试验等[5-6]。而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学习常规的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与工程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课程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校“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目标,亟需对课程进行改革。

2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工程意识。

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九个教学单元,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与砂浆、钢材、砌筑材料、木材、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等[5-7]。课程内容各自独立成章,相互关联性差。为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的教学单元整合成如下五个模块: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胶凝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建筑钢材和建筑功能材料。每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工程实例,将其和其他模块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比如现在的高层建筑用到的大流动性高强度混凝土,大流动性是混凝土的和易性指标,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泵送能力,要想得到大流动性混凝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加大水灰比,但这样做的后果又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孔隙率增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通过多渠道增大混凝土的强度。通过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胶凝材料是土木工程材料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分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三个独立单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三部分内容,利用类比方法将其融合到一起,如图1所示。利用mooc的'线上资源优势,结合胶凝材料在道桥上的应用发展史和实例展示,使学生对胶凝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而胶凝材料是后续专业课如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等的重要基础,必须要掌握好,才会用起来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2]。如讲解六大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和应用的时候,可以使用类比法,将知识点进行横向拓展,先将水泥按照掺混合料的多少划分为掺少量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掺大量混合料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两大类;再通过列表进行对比讲解,掺混合料少的两种水泥性质基本相似,与掺混合料多的水泥性质基本相反,而掺混合料多的四种水泥性质也基本相似;最后将知识点进行纵向深入,指出其共性之外的个性,比如粉煤灰水泥的抗裂性能较好,火山灰水泥的抗渗性较好,矿渣水泥的抗渗性能较差等。这样,六大通用水泥的基本性质就一目了然,既有助于记忆,又便于类推各自的适用范围。再结合mooc的线上资源案例再现,学生对六大通用水泥的特性和应用就会印象深刻,学起来也会轻松很多,不用去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工程师素养的训练是有益的。

3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任务就是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学习材料的试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2-4]。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验教学改革着力从三方面展开。

3.1基本实验。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基本实验包括水泥的基本性质测定,集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筛分实验,钢材的拉伸实验和砌体材料的性能测试等验证性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常规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学会用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老师可以将工程上的质检样品引入到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用实际工程样品做材料的性能检测。试验前,要求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试验中,实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样品变化和实验数据;试验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给出检测结论。基本实验部分的考核综合考虑实验过程的评价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3.2综合设计性实验。

此类实验主要包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砂浆配合比设计,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或砂浆的强度等级要求,设计不同配比的原材料,在施工和易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经拌和、振捣、养护、强度测试等实验操作,获得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经济性等符合要求的各材料配比。配合比设计实验是综合运用所学材料的理论知识来设计、试验材料的性能,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试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程师素养。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可以拓展实验内容,如混凝土强度测定部分,可将混凝土试块作为研究对象,老师讲解混凝土试块的破坏原理、加载方式和加载速度对破坏强度的影响等,通过示范演示后,各小组自己动手完成混凝土试块的加载破坏,包括加载速度的设定、加载变形直至破坏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通过拓展实验,学生对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变形、破坏发展过程能深入地了解,也更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真正应用到工程实际中。通过拓展实验收获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

3.3现场参观调研。

通过参观建材市场、混凝土搅拌站和钢筋、钢构件加工厂等,来拓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参观建材市场,增强对各种建材产品的直观感性认识,通过对比直观感受不同质量等级的建材产品其外观表现出来的质感差别;参观搅拌站的过程中,由工程师现场给学生介绍混凝土搅拌站的运行管理,包括过程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混凝土在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施工和易性等具体实际工程问题;参观钢筋、钢构件加工厂,让学生现场感受钢筋、钢构件的生产加工过程,知道钢材的性能与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系等。参观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要对参观的过程有记录、有思考,以及参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等。这个过程既可避免部分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走马观花现象,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的优良工程师素养。

4课程改革效果。

课程改革的效果之一,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学生上,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兴趣得到很大激发,综合能力有很大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吸引部分学生参与到课程组老师的科研项目中,积极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部分已结项并获校级奖励。课程改革的效果之二,体现在课程本身的建设与教师的发展上。《土木工程材料》获批安徽省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立项;同年“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材料学科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批安徽省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20副主编出版发行“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组老师近三年已有三人次获得课堂教学考核优秀等级。通过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工程师素养、增强了其创新能力,课程组老师教学水平、教育质量也得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结论。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充实和更具条理,学生视野得到了拓宽,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今后将继续结合《土木工程材料》省级精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建设内容,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施惠生,郭晓潞.土木工程材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缺陷探讨论文

摘要:面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过于强调学术地位,强调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忽视儿童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教育地位。形成了课程即知识、技能,课程即学科,重视科学智能价值的核心课程观。导致对儿童生活关注的缺失,使课程设计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关照的现实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所以,除了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外,积极开发有利于丰富学生体验的科学校本教材也是重要途径。

近年来,从内容、目标、学法、教法及课程结构等体系全方位解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小学科学课程,在指导教师教学行为建构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操作性、流程性和暗示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对学科技能目标的结构化、显性化标示,对教师迅速转变重智轻能的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作为传承科学学识的科学教育首先应有的适应学生文化精神的属性被弱化或忽略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笔者就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就这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小学科学教材的专知化倾向,弱化了学生科学理念的升华性。

教育部师范司袁振国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科学学科教育对科学背离”。这是对我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很好判断。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可是,什么是科学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失重就轻的。通常我们把科学教育理解为“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这已经是一个不全面的理解了,而在实际的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在考试检查中,“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又往往成为虚设,科学教育被缩减为科学知识的教育。事实上,人们早已把科学分为相互关联的4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教育无疑应该包含这相互关联的4个层次的教育。但事实上,我们的科学教育长期与之相背离。

在科学知识方面,虽然我们的科学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科学知识上,但传授什么知识和怎样传授知识依然值得反思。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第一,知识是预设的,而非个人主体发现的;第二,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第三,知识和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即人格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具有难以摆脱的影响:第一,重结果甚于重过程。所有后续的知识都是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们重视甚少。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以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而我们却不重视这一重要过程,还常常毫无意义地谈论落地苹果激发了牛顿灵感的神话。第二,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我们教学的目的和评价教学成败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唯一正确的答案,所有的习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中的所有数据都必定是有用的。而事实上,任何现象的答案都不会是唯一的,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运用数据,而是确定什么数据才是有用的。第三,重教育者对知识重要性的看法甚于重社会、市场对知识的需要。第四,重稳定的知识甚于重新兴的知识。

二、小学科学教材的学术化倾向,弱化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创生性。

虽然承担着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的小学科学课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目标之一,但是科学教材的学术化、结构化、理性化倾向使得小学科学课过于强调科学学术本身的需要、要求和限制,也过度强调那些狭隘的技能与气质。例如,由于教材的结构化的强势制约,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只能依据教材的结构,制定既定的步骤,要求学生照着既定的秩序学习。在此过程中,观察、设问、设计、实验、推理等学科技能被提升到主导地位,依次教给孩子并反复练习。这样的教材和教学过程,保证了每位学生可以经历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学习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过于强调和体现学术性的课程和教学形式弱化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学科化倾向,弱化了学生自我需求的可能性。

比较与综合各册小学科学教材,可以把课程内容或活动分成垂直相关和水平相关两类。所谓的垂直相关是指,前一次的教学是为下次的教学做准备,也可以说“教育是为了未来学习做准备的”。这类内容占据了小学科学教材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所以是最受教师和家长重视的部分,也是学习评价中最主要的内容。水平相关则是指学生所学的内容能帮他们处理眼下所遇到的问题。这类内容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也不太为教师和家长关注。教育首先应是注重学生现实需求,保证其健康成长的小目标、小叙述的现实的教育,然后才是注重大目标、大叙述的可能的教育。例如,当我们在为青少年的青春期问题大声疾呼与哀声叹息时,却发现小学科学教育依然没有用科学学科的视角认识与审视,加以积极引导。事实上,这两类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从两类内容的`比重可以看出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缺少对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关注。

四、小学科学教学过程的结构化倾向,弱化了学生思维体验的多元性。

五、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典型化倾向,弱化了学生认识事物间一般关系的可能性。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一般是以特定的事物或现象作为教学活动的内容。尽管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去感受并获取事物有关特征的经验,但透视其内在依然可以发现教师追求过程中隐性学科目标的本质。通过这样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科技能的快速提升。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将典型事实的罗列和堆积作为教材的主要呈现形式,使得学习过程偏重于对某一特定事实价值和规律的探讨,而缺乏对事物间内在的规律的感悟。对小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学科一般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探索事物的精神外,还应该把知识和概念网络化,关注如何让儿童学会把事物放置在关系中进行思考和认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且还能使他们有机会认识事物间的一般关系。

六、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倾向,弱化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内容表述非结构性的教材虽不利于学生获得有层次、有系统的学科智能训练,但却有让不同区域学生获得不同学习体验的优势。新科学教材的现实束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弱化了学习体验的多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除非老师将教材内容结构推倒后重新建筑,显然能达到如此能力的教师并不多。教育应体现的是文化的多样化,而不是工厂的标准化,是否有一天,教育也会让我们像面对失去生物多样性般的不安。

七、学校课外活动偏重学科的倾向,弱化了其平衡课程的有效性。

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在补充学科教学的不足上本应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受偏重学科思想的迁移的影响,科学兴趣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将其定位为科技活动外,还常常将其理性化、模式化、功能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生活世界的需要。从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方式来看,偏重于活动的外显形式,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倾向比较明显,使得活动对学生的专心、努力、挑战、投入、创造性被弱化,不利于平衡学科教学的不足。

数学科《课程标准》知识检测题论文

1、《数学课程标准》是从()、()、()、()等四个方面阐述的。

2、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性、()性和()性,使数学教育面向()。

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有()的,富有()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者和()者。

6、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和()以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7、《标准》中不仅使用了()、()、()、()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等方面的要求。

8、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课程领域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感、()感、()观念、()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二、简答题。

2、简要回答第三学段四个领域的内容结构。

3、指出《方程与方程组》单元的具体目标。

4、简述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三、论述题。

结合实例谈一谈如何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小学品德课程重建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般是在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有效方式设计和规划各个教学环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主要介于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之间。通过教学设计与定位,有助于教师、学生充分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规划设计,是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当下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学科性和非规范化的缺失倾向,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设计正常开展。

2.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学科性和规范化比较缺失。

按照当下教学设计模式、最新理论与教学发展趋势,以及过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同时充分结合国内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需要,人为地对小学科教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包含板书设计、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等,要具体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方案,但是设计全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2.1科学性。

教学设计时,各个要素表述不够清楚,一些知识点、概念混乱、模糊不清,如:教学用具、教学准备、教材准备与教学手段等存在差异。在部分要素具体表述的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表述时,容易出现实习作业、谈话法、讲授法等各种不全面、不充分的方式[1]。

2.2随意性。

虽然科学教学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作为重要环节,但是在教材分析与学习分析时,教学作用和内容并不明确。一般表现为:教材分析变成教学背景的分析,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置于教学难点前、教学目标制定后,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理解不够全面、深入。

3.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学科化与规范化的策略。

3.1引用探究性的课堂学习。

3.1.1动物植物在科学教学的作用。

教师概述科学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例如:以多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具体问题包括:(1)小学科学中动植物分类与属性。(2)小学科学中大气的来源和去向分别是什么?(3)小学科学中有用气体与污染气体取向与来源。(4)为什么大气中各种气体含量多年来基本不变,各种气体之间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再进行解答,获取问题的答案。

3.1.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出绿色植物与水循环关系的问题,教师通过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以增进他们对水循环途径的认识。随后进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目的:观察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过程;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哪个部位散失水分。实验步骤:从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中分别选一盆植物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透明塑料袋罩住植物作为实验组;先用透明塑料将另一盆植物的叶子罩住,然后将两盆植物分别放到阳光下,以便能较快地观察实验现象;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两组装置中出现的现象,经过讨论和分析得出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散失水分的结论。

3.2重视小学教学的`设计实践性。

具有良好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既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得当、教学活动开展与教学环节完整性,又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能否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能否体现出学生探究性、自主性与合作性,教师能否掌握会学与学会两个概念。只有教学设计中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重视教学批判与反思,才可以真正实现教学中学与教双边互动,进而从学生学习状态、交往思维、情感状态与交往思维等了解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真正认识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方式与教学内涵,确保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性[2]。目前国内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陷入理论性过强、去专业化与非规范性等困境,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学设计者过于重视教学成绩,忽视了教学实践性与针对性,加之部分教学设计者没有充分理解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导致小学科学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无法发现一些需要研究分析的问题,也就不能真正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弥补。因此,在职前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增加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给小学科学教学创造体验机会,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中。例如: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关案例与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在研习、见习、实习教学实训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倾向小学生的心理,把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比较弱容易理解的知识。只有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掌握各种知识,全方面理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与方式,使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4.结语。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教学设计的考虑要涉及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通过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使小学生可以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理解感受科学这一门学科的奥秘,同时真正理解科学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而培养起小学生关心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该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参考文献:

[1]黄晓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中的教学设计[j].读与写(上,下旬),,14(09):1-2.

研究性学习与生物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论文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教授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上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1、国家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年1月国家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研究性学习周课时3节,高中总授课时数288节。国家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施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的能力。同时,《纲要》还规定了各个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初中、高中)的教学目标、内容、任务等。2000年10月,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现代化,实现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

[1][2][3][4]。

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小学品德课程重建论文

品德课程从知识向生活的回归,是一种理想,是一个方向。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进行的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品德课程重建,拓展了学校“全人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小学《思想品德》是改革开放后脱颖而出的新事物,历经20余年,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学科化思维也根深蒂固,影响和制约着品德课程从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1。教材编者的学科化思维。

(1)内容编排与儿童生活失衡。

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应当是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心理健康、生命价值观以及公民素养等伴随着儿童生活,所以教材内容不可以一年级“补锌”、二年级“补钙”、三年级“补维c”。《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以主题编排为原则的思路的确超越了以往的品德教材,但是,这种编排依然没有完全挣脱知识逻辑的“锁链”,只是将知识点改为了知识板块而已。

以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为例,全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主题分别是《美丽的地球》《文明的足迹》《牵手地球村》和《爱护地球家园》,整整一个学期都是与地球知识相关的主题,而涉及公民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生命价值观、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内容踪影难觅。

(2)课文编排与课程特性失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特性是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这就注定了课文体例的生动性、灵活性。

尽管品德教材在课文编排上减少了文字性的阐述,但是,教材中依然存在随着年级的升高,图画逐渐减少、文字逐渐增多的现象。品德教材应有别于语文、数学等知识性较强的学科教材,文字要尽量简练。

2。教材教者的学科化思维。

(1)重知识、轻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例如,在教授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注意交通安全》这一课时,受学科化思维影响,教师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大多数教师认为讲完交通警察、交通信号和交通标识等知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这样的品德课只是把生活常识教给了学生,而没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这些常识,并转化为生活技能。

(2)重教材、轻生活。

教科书在教师心中是神圣的,大多教师唯教材马首是瞻,很少在品德课上根据当天学生的实际表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导致品德课内容与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品行表现严重脱离。

品德课标在课程结构框架中有以下阐述:“《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品德课程重建,首先是课程理想的重建―以品德课标中课程结构框架为指引,基于生活逻辑,致力于学生社会生命的发展,核心是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的重建。

1。课程内容的重建。

(1)六大主题,尊重生活逻辑。

结合品德课标设计思路,在“三条轴线”、一条主线的基础上,我们为1~6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主题,内容与目标由近及远,螺旋上升,凸显儿童生活的层次性。如:一年级:“我与己;二年级:“我与家”;三年级:“我与人”;四年级:“我与国”;五年级:“我与地”;六年级:“我与天”。

(2)四个维度,注重生活养分。

针对品德课标中提及的“四个方面”的指向,在各个年级的主题下,我们主要安排了心理健康、生命价值观以及公民素养、创新思维四个维度的内容,以参考案例的形式呈现。如:一年级“我与己”主题,“心理健康”参考案例:《我的自画像》《我们都是好朋友》……四年级“我与国”主题,“公民教育”参考案例:《诚信是金》《我和规则交朋友》……五年级“我与地”主题,“生命教育”参考案例:《自然寻宝》《树有心跳吗》……这些参考案例分别源自人教版、粤教版品德教材及上海真爱梦想课程教材。

2。课程教学的重建。

(1)强调生活,突破课堂局限。

涂尔干认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我们将道德教育融合在整个学校生活之中。教学空间的开放与教学时机的多元是主要举措。

新学期开学,一年级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美丽的校园,体会清洁阿姨、保安叔叔工作的艰辛,领悟“欣赏、自爱”的真实含义;三年级“我与人”主题,在运动场上开展两人一组背对背夹气球快跑比赛,体验“团结、协作”;五年级教师结合“我与地”主题组织学生到万科房地产研发中心参观、学做解说员,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学会在高科技环境下的生存;六年级学生到机器人基地,感受现代化的无穷魅力,学会“探索、沟通”,进一步增进对“我与天”主题的感悟。比如课前三件事―“摆桌椅、备用品、整衣服”,既是教师们品德教学时机多元的表现,更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

目前,我们正在思考如何将视野扩大,将儿童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品德课程,贯通与儿童整体社会生活的关系,为儿童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专门的时机与引导,拓宽学生的生命宽度。

(2)强调实践,突破知识局限。

行胜于言,心领神会不如身体力行。变知识的品德为实践的品德,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由知不知、懂不懂,调整为会不会、做不做,在教学过程上由记一记、说一说,调整为学一学、试一试。

为了让学生面对灾难时学会逃生,我们安排了消防安全演练,警报器响起,正在上课的教师、学生有序离开教室,按照指定路线“逃离”事发现场,教师、学生甚至还亲自拿起灭火器,实地演练,将“火”扑灭。生活中常发生突发事件,面对受伤的同学、突然休克的伙伴,教师、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包扎以及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从护士对人体模型的人工呼吸示范,到教师、学生的实操演练,这些真实可感的实践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自理自护能力。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它包括学习性的实践,人际交往的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实践,自立自理的实践等。我们以“校徽”“校歌”“校训”“荔香园”“足迹园”“园中缘”为主题设计了一套雅正卡,若同学们日常行为习惯良好,能做到如主动问好、午餐光盘、捡起纸屑、帮扶同伴……往往会获赠一张雅正卡。集雅正卡,看谁的多,看谁的成套,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文明。这就是我们品德课程的评价。

(3)强调活动,突破说教局限。

教师尝试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这种以活动为主的课堂,包括模拟活动、情境再现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资料调查和校内外的实践等活动。

为了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意义,三年级的教师把全级学生拉到体育馆,将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利用现有的材料(纸、订书机、胶纸),合作做“跳绳”,最后用做好的“大绳”让全组人跳起来。整个过程,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剪纸条,有的把纸条订在一起,有的弄胶纸……直至最后取得成功。临下课时,教师问大家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但都指向一个感悟―团结力量大!整节课,教师没有说教,只有简单的活动布置和小结,而学生的纪律意识、合作意识却在不经意中迅速提升。“我与人”主题渗透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创新思维目标自然达成。

正如鲁洁教授所言:“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即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品德课程重建也不是神喻,更不是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是出于教育生活的需要摸索产生的。

我县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本人在学院新开课程《数学与管理》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应用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教学方法与规律。

关键词:数学与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学生实习时间加长,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减少公共课的教学时间,数学教学时间也必然相应减少,甚至由于对应用数学课程的认识不足,加上应用数学教学方面目前存在的与专业学科教学相脱节的缺陷,有些专业认为应用数学没有用,取消了应用数学课程,从而导致:一方面,数学教师认为课时太少,无法进行教学,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而不是从数学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对应用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遇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时,因学生数学知识贫乏甚至没有学习过,而感觉难以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则由于数学基础知识不足而对新学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片茫然。我学院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以及我院自身的办学特点,编写了《数学与管理》教材。该教材汇集了管理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介绍数学知识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下半年起我院开始开设《数学与管理》课程作为学院的公共必修课,总共48课时,其中有8个课时为数学实验课。这一课程的开设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主要归功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新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实例蕴涵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相应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应该改变旧有的模式,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课程的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这门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多数高等数学教材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追求数学理论逻辑推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这些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抽象、难度较大,也难以看到高等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我院以《数学与管理》课程代替《高等数学》课程后,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体现新课程的实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必然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感兴趣、听得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单一、呆板,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的形式。《数学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问题引入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数学与管理》课程的不同内容,可以使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且适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数学素质的差异较大,如果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还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两部分。基本要求是对所有学生都要求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则是针对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课,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数学实验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意义:开设数学实验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定义、定理的证明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独立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去,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多的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研究数学知识本身,主要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使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计算数据的集中指标、变异指标,和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求解线性规划模型、极限、导数、定积分列入到数学实验课程中,使得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脱出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3.2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遵循量力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就是要适合大学新生的原有数学知识水平,在进行数学实验时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就可入手。例如学习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只需要介绍一些简单的函数命令格式和运行操作方法,学生就可以入门了;实用性原则就是所处理的问题都具有实际生产、生活的背景和较好的应用价值。选取具有“可移植性”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建模和求解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数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且还能从结果的实际意义中看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要解决大量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开放性原则就是在进行数学实验时,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合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在讨论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趣味性原则就是在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钻研,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语。

《数学与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数学改革的新课程,是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我们也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使高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课程及后续课程服务。

参考文献:

[1]袁华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12.。

[2]周明中.高职数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

[3]朱家生,施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谢云荪,张志让等.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5]朱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科学素质培养[j].中国大学数学,2004,12.

相关范文推荐
  • 01-12 外国美术史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你了解别人的思考和感悟,帮助你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写作。
  • 01-12 疫情期间健身场所通知(模板17篇)
    通知是一种正式的文书形式,通过它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各项事务。亲爱的学生,教师节即将来临,记得向辛勤的老师们表达感激之情。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好!近期身边的疫情
  • 01-12 消防安全宣传月个人心得启发(优质19篇)
    心得体会是表达个人主观体验和观点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他人更加了解我们的思考和想法。通过阅读下面这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灵感和思考。火灾给人类带来灾
  • 01-12 大班安全教育(实用17篇)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省级教材的最初目标是:引导儿童了解
  • 01-12 医院客服部工作经验分享范文(21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和分析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写作的规范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 01-12 超市理货工作总结心得(通用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01-12 保安员辞职报告(通用23篇)
    辞职报告通常包括辞职原因、辞职日期、对公司的感谢和对未来的期许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
  • 01-12 婚姻赔款协议书(通用20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双方达成的一种法律文件,具有合同法律效力。查看这些合同协议范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撰写的要点。甲方:乙方:经双方协商自愿
  • 01-12 个人商铺租赁合同简版(实用16篇)
    租赁合同中包含了租金支付方式、租赁期限、续租条件等重要内容。如果你对起草租赁合同不太熟悉,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租赁合同样本。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根据
  • 01-12 最新写给老师的检讨书(精选16篇)
    通过撰写检讨书,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计划。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篇优秀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