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需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性和客观性,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情况汇报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03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周庄,最不乏石原材料。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庄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庄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周庄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2005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据2007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原则对传统体制下所留下来的各类为农业服务的组织进行分类调整,优重组。其次,要重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产业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职能。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营销收入达7.04亿元;华盛集团和杉森木业两家企业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中从事茧丝绸业的3家,从事食品加工业的6家,从事粮食加工业的1家,从事竹木制品生产的9家。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优良生态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立有机茶园2800亩、有机茶转换茶园2000亩,开发出“五溪山”牌生态有机茶省级知名品牌,茶农鲜叶价格大幅提高,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5、“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就是将“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农村“阳光工程”培训132场次,培训新型农民4635人;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工2438人;举办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721人次;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在计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多数农民工都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外出务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5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县务工的9380人,在本县从事二三产业的2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农村产业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化,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作用力不够强。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粮食、果蔬、木竹、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成功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县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徽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黟县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以大任东落堡等村为主的红薯窖藏业,现已达到。
3800。
多亩,年窖藏量达到。
1500。
万斤。大任村红薯种植面积达。
2200。
亩(共有耕地。
2400。
亩);东落堡村种植面积达。
1600。
余亩;辐射小任、五里窑等八个村,所辐射各村零散种植面积预计在。
1000。
亩左右。
2
以南大位田候等村为主的地膜花生—白萝卜冬储大白菜现已达到。
1600。
多亩,复种达到。
4400。
亩,年产量达到。
2000。
万斤以上。
3
以东西相盖吴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现已达到。
3000。
多亩。
4
以东引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植,现已达到。
1000。
多亩。
5
田候绿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
500。
万元,占地面积。
35。
亩,蛋鸡存栏。
6
万余只,日产鲜鸡蛋。
2500。
公斤,年产值达。
1000。
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6
彩印印刷业: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印业等知名企业。
一是农副产品销路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以“马路市场”、“路边市场”收购和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思想观念问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即便是周围有很多成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去尝试。
三是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涉及企业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查繁杂。各种非税性收费约是企业税收的两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80%。
来自银行,从而导致企业长期高成本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
三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企业用地资源主要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指标,极度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四是企业领导管理意识落后,产品合格率低,竞争力差。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不高,产品质量较差,在如今的买房市场,市场竞争成为品牌和质量竞争的现状下要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希望县委协调电力工商土地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我乡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筹建一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解决全乡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2
希望县委协调科协农林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科技知识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传统思想意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技术。
3
希望县委协调科协等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农业技术协会或农业合作社等群众性组织,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使农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意识的得到进一步加强。
4
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5
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6
希望县委协调金融等相关部门制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情况调查的要求,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到各村调查了解当期我乡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为推动全乡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的发展目标,提出“立足定兴、面向京津、主动对接、实现共赢”的总体发展思路。
1、以大任、东落堡等村为主的红薯窖藏业,现已达到3800多亩,年窖藏量达到1500万斤。大任村红薯种植面积达2200亩(共有耕地2400亩);东落堡村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辐射小任、五里窑等八个村,所辐射各村零散种植面积预计在1000亩左右。
2、以南大位、田候等村为主的地膜花生—白萝卜、冬储大白菜现已达到1600多亩,复种达到4400亩,年产量达到xx万斤以上。
3、以东西相盖、吴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现已达到3000多亩。
4、以东引、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植,现已达到1000多亩。
5、田候绿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占地面积35亩,蛋鸡存栏6万余只,日产鲜鸡蛋2500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6、彩印印刷业: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印业等知名企业。
1、我乡在以往的发展中,虽大力推广特色种植、养殖业,但仍不能形成种植养殖规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农副产品销路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以“马路市场”、“路边市场”收购和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思想观念问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即便是周围有很多成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去尝试。
三是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我乡彩印业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业,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涉及企业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查繁杂。各种非税性收费约是企业税收的两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企业发展面临融资渠道困难问题。金融业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了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资金的80%来自银行,从而导致企业长期高成本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
三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企业用地资源主要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指标,极度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四是企业领导管理意识落后,产品合格率低,竞争力差。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不高,产品质量较差,在如今的买房市场,市场竞争成为品牌和质量竞争的现状下要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1、希望县委协调电力、工商、土地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我乡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筹建一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解决全乡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2、希望县委协调科协、农林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科技知识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传统思想意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技术。
3、希望县委协调科协等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农业技术协会或农业合作社等群众性组织,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使农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意识的得到进一步加强。
4、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5、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6、希望县委协调金融等相关部门制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立足豫西北,面向省内外,充分利用xxx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区域物流为基础,省域物流为重点,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应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层次、布局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把xxx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物流与省际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20xx年为起步阶段。重点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初步建立较完整的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并形成1??2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相关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及xxx区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初步规划建设xxx物流港。
20xx年-20xx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以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为特征的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公-铁-空”多方联运物流,xxx物流港或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初见雏形。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多氟多、佰利联、科利达、风神轮胎等辖区进出口企业和博爱、济源、山西晋城等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以“公-铁-空”等多方联运为主,包括保税仓储、报关、报检、金融等服务内容,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打造成我省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确立我区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的地位。
20xx年至20xx年为完善阶段。现代物流的技术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基本实现物流现代化,物流产业成为xxx区的.重要新兴产业。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现如今,我们接触到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摘要、内容、花费时间、对应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等,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区与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和山西晋城市的产业关联度、经济融合度进一步增强,依托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势在必行。一直以来,xx区都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大力开展物流产业招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现将xx区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xx区现有上规模物流企业1家,即xx市方圆运业有限公司,拥有各种运输车辆300余辆,170万吨/年的货运能力,3000万吨/年货运周转量,年货运收入1.6亿元。物流项目5个,其中在建物流项目3个,分别是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焦运物流和盛通物流项目,规划建设中的物流项目有1个,万里物流园,正在跟踪洽谈物流项目1个,江苏雨润集团城市综合体和物流综合体项目。其中,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是在武钢xx矿铁路专用线基础上,按照分期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原有站台、货场进行改(扩)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一期投资2.3亿元,基本完成了综合能力达到年150万吨的货运吞吐量,一次性20万吨的仓储能力,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主要包括铁路线路向南、向西增设和延伸,原铁路专用线服务功能的完善,20xx年底前形成一次性仓储能力50万吨,火车运输吞吐能力300万吨/年的规模。目前二期向西延伸300米的赔付资金2850万元已拨付到位,正在准备进行拆迁;三期工程主要包括增设线路和仓储能力,20xx年底前,建成以xx市xx区为核心,辐射豫西北、晋东南,“集运力、信息、仓储、加工、贸易、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盛通物流占地49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项目由xx盛通地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佰利联、多氟多两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拟在经三路东,新园路南,纬五路北规划建设集仓储、物流、工业产品展示、批发零售于一体的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定位为规划建设xx市最大的工业产品市场。该项目整体规划和前期论证已结束,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
焦运物流项目占地248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由河南省xx运输集团总公司投资,项目所在地道清路南,中南路东,建设内容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办公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地面附着物清点已结束,1000万元首期土地赔付款已拨付到位,正在抓紧办理各项手续。
万里物流园项目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北临武钢铁路专用线,占地面积约550亩,建设总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营业额将达30亿,年纳税约1亿元,主要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专线、物流信息、物流网络交易指挥平台、汽车销售、汽车配件、修理厂、挂车厂、加油站、lng加气站、配套公寓、停车、办公、酒店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做规划。
凭借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优越区位条件,依托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把握xx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发挥省际交界城市特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引进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大物流企业组织与经营运作的创新力度,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xx经济发展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xx的新兴产业,为xx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立足豫西北,面向省内外,充分利用xx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区域物流为基础,省域物流为重点,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应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层次、布局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把xx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物流与省际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20xx年为起步阶段。重点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初步建立较完整的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并形成1-2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相关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及xx区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初步规划建设xx物流港。
——20xx年—20xx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以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为特征的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公-铁-空”多方联运物流,xx物流港或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初见雏形。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多氟多、佰利联、科利达、风神轮胎等辖区进出口企业和博爱、济源、山西晋城等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以“公-铁-空”等多方联运为主,包括保税仓储、报关、报检、金融等服务内容,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打造成我省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确立我区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的地位。
——20xx年至20xx年为完善阶段。现代物流的技术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基本实现物流现代化,物流产业成为xx区的重要新兴产业。
(一)坚持与xx区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要与xx区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相配套,与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二)坚持与xx城市化建设相结合。要与xx区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与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增加的人流物流相适应。现代物流节点的布局、物流通道的设置、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
(三)坚持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已有运输车辆、仓储设施、配送网络的作用,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新增投入,主要用于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原有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
(四)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起步阶段,为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综合各种因素与条件,全区要统一进行规划,分期进行。
(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着重在物流园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引导,营造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大环境;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
(六)功能定位。综合考虑xx区所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在区域经济中所起作用及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等因素,xx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成为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
(一)高度重视,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发改、集聚区、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物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物流项目的整体规划,确保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建设科学。同时,对全区的重点物流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要求分包领导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组织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召开物流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物流项目在手续办理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快速推进。
(二)统筹兼顾,做好整体发展规划。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作为和郑州相毗邻仅有一个小时车程的xx区,我区依托我们便利的交通、资源能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四大优势,本着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统筹兼顾、互赢共利的原则,围绕建设xx物流港这一目标,组织人员多次东赴山东、南下深圳进行考察,学习商贸物流建设经验,并邀请中国市场学会、山东金兰物流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和专家对我区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我区正在筹划编制《xx区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全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全部涵盖在内,划分区域布局和几大功能区,并将制定全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为下步建设xx物流港明确方向。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市物流办对我区的编纂工作进行指导,给予支持。
(三)加大投入,夯实物流产业发展基础。我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多数分布在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内,为了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截止目前,集聚区内基础和配套设施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纬五路、经二南路建成通车,经四路、纬二东路全面开工,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27公里,归并电力线路9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集聚区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水、电、气、路畅通,为物流项目的顺利入驻提供了便利。同时,集聚区内分布着光伏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113家企业,以发展“氟、钛、锆、硅”等精细化工以及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据初步统计,目前集聚区内各类原料、产成品的吞吐量已超过230万吨/年(其中铁路运输目前约占40%),“十二五”期间将会达到400万吨,目前,集聚区内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有充足的物流货运保障。围绕建设xx西部物流园区这一目标定位,我区以项目为支撑,加紧制定完善发展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鼓励吸引外界资金投资xx的物流产业发展。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在建物流项目3个,规划物流项目1个,正在洽谈物流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约30亿元。
虽然,我区的物流产业起步较早,但物流产业实力不强,配套水平不高,发展尚未形成规模,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还未建立,物流产业发展的集聚和带动效应还不明显。同时,新建物流项目的规划以及土地手续变更相对麻烦,迟迟未得批复,制约了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鉴于我区在物流产业发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特向市政府建议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推进产业发展。鉴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广域度,希望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根据全国、全省的物流发展规划,高质量、高规格的编制《全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整体规划全市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力争将我市的物流发展纳入全省范围,尽早建立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全市物流体系。
(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希望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和项目来xx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市政府协调规划、国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简化物流项目入驻的手续办理流程,尽快为我区万里物流园等物流项目争取到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尽快入驻,更好发展。
(三)搭建信息平台,营造市场条件。希望市政府多组织一些行业活动,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同时,可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加工企业按照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建立物流中心等专门机构,依托新市场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市场区内的仓储区、商业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区等,依托重点企业,拓展连锁经营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行物流配送,为物流市场发展营造条件。
(四)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物流园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代物流业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支撑引领与推动提升作用,在此希望市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物流配套设施,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帮助我区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辖区和周边进出口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联运,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努力将我区打造成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贡献。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局。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郳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298处,其中22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10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0万元以上的8家,10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从建区初期的一些零星文化经营活动到大批个体、私营经济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领导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东城区规划建设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党史馆、体育馆等为一体的“山亭区文体艺术中心”正在建设中,10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使用,农家书屋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的文化建设已站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文化国力的战略举措。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和会议精神,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委、宣传毕志伟同志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李霞任副组长,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关于山亭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新问题、新情况,形成有思路、有观点、有措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初步形成“依托优势,优化规模,借助外力,增强活力,加大扶持,规范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发展规划,挖掘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项目做实做大、做强做活文化产业,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鉴于我区在物流产业发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特向市政府建议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推进产业发展。鉴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广域度,希望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根据全国、全省的物流发展规划,高质量、高规格的编制《全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整体规划全市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力争将我市的物流发展纳入全省范围,尽早建立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全市物流体系。
(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希望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和项目来xxx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市政府协调规划、国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简化物流项目入驻的手续办理流程,尽快为我区万里物流园等物流项目争取到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尽快入驻,更好发展。
(三)搭建信息平台,营造市场条件。希望市政府多组织一些行业活动,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同时,可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加工企业按照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建立物流中心等专门机构,依托新市场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市场区内的仓储区、商业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区等,依托重点企业,拓展连锁经营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行物流配送,为物流市场发展营造条件。
(四)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物流园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代物流业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支撑引领与推动提升作用,在此希望市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物流配套设施,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帮助我区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辖区和周边进出口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联运,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努力将我区打造成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贡献。
11汝城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汝城地处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湘、粤、赣),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称,是神农作耒耜、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和理学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温泉之乡、古祠堂之乡,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县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高达17万个单位。汝城有山丘陵地34.2万亩,适宜种茶面积20万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6℃,而且处在全省发展茶产业的最优最适最佳地带,即平均海拔600多米(适宜值300—1000米),年降雨量1547.1毫米(适宜值1000—2000毫米),年日照时数1731小时(适宜值1500—2000小时)。2011年以来,汝城县把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建设茶基地、培育茶龙头、创建茶品牌、打造茶产业、发展茶旅游、弘扬茶文化”的开发思路,新种茶叶24000余亩,东岗岭万亩生态茶园、松溪茶叶公司成为全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的主战场和主现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茶产业已成为加快汝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业支柱产业。
一、汝城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已有茶园面积32000亩,其中老茶园8000亩,新茶园24000亩。
1
多吨,产值达1200万元,高产茶园每亩产值超万元,当地农户仅此一项年可增收2万余元。
2.新茶园发展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县新种茶叶面积24000亩,其中,去冬今春高标准种植6000亩,初步形成了东岗岭万亩生态有机茶园(附图)、南岭片万亩生态茶园(附图)和田庄暖水片万亩富硒茶园(附图)三大茶园产业。同时,松溪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60亩、年可加工茶叶5000吨的现代化茶产品精深加工厂(附图)。今年,按照国际红茶质量标准和国家绿茶质量标准已产茶40吨,销售后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
3.品牌创建情况。随着汝城茶产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都极为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在今年中华茶祖节上,我县的“汝城白毛茶”(简介,附图、奖杯)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附图)。目前正在注册汝城白毛茶地理标志产品。在2017第六届湖南茶业博览会茶祖神农杯名优茶评比中,我县所生产的红茶、绿茶两获金奖(附图)。在湖南经视、湖南日报等知名传媒上予以了重点推介(附图)。同时,汝莲公司提出了茶酒同源理念,积极打造茶庄园、酒窖园,把贵州懿台酒业的理念、网络、终端与茶业开发连为一体;百宝园合作社把茶叶高端品种金花茶、黄金芽等与珍稀树种海南黄花梨、沉香、金丝楠木、彩色桂花,以及百年古树茶(40多株)套种间种,形成树与茶相互生长、相辅相成,极大提高茶叶品质,成为郴州乃至全省目前最高端的'有机茶园。
二、汝城县茶产业开发的政策支撑
2
立高规格的茶产业开发指挥部,县委书记亲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农业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任副指挥长,明确各相关乡镇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茶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二是科学制定政策。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2年)》(附图),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汝城县农业产业项目奖励扶持办法》(附图)等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党政机关干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此外,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加以督促落实。同时每年筹集茶叶产业开发专项资金1300万元,通过以奖代投、重点支持基地建设、老茶园改造、茶树良种繁育、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品牌建设、茶文化宣传、茶叶标准的制定和认证等。对种苗繁育基地给予每亩2000-3000元的奖励扶持;对连片规模的新建茶园给予每亩1300-1900元不等的奖励扶持;对改造老茶园的茶农给予每亩600元的奖励扶持等。对设立汝城茶叶公共品牌专卖店、直销店、超市专柜的,分别给予1—1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取得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奖励10万元;争创为省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争创为国家级驰名商标和争创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分别奖励50万元。三是加强机制考核。县政府与相关乡镇及部门签订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责任书,把茶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评先评优及晋级直接挂钩。凡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年终考核总分中加2分,完成任务差的按比例扣分。
3
育基地(附图);县城新开2个高档茶馆(附木草人茶馆、松溪茶业)、10个直销店;金润茶业、松溪茶业分别自建基地4000多亩,成为郴州市自有自建基地最大的企业之一。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大力组织整合农业、农开、扶贫、国土、林业、移民等国家投资项目,壮大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项目资金配套使用,解决重点问题,培植龙头企业,完善茶叶产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帮助茶产业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茶农和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增加茶产业相关投入的力度,将茶叶做为一个富民强省的战略产业来抓。二是加大茶叶种植培训和研发力度。强化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由茶叶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根据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安全质量要求的变化,重点解决提升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中的难题,探索与科技示范园、科技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重。并融入现代科技,深化加工,探索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茶用品系列产品开发。三是建议建立汝城白毛茶良种繁育基地。汝城白毛茶是湖南省三个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还有江华苦茶、城步峒茶),有良好的声誉和品质。建议省有关单位、院校大力等部门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共同研究开发,把汝城白毛茶这一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四是建议建设以汝城为辐射中心的茶市场体系。我县有地理、交通等优势,建议在我县建设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进一步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抓流通促生产,以大批量的产品外销,促进我县以及周边县市茶产业的大发展。
4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xx区现有上规模物流企业1家,即xxx市方圆运业有限公司,拥有各种运输车辆300余辆,170万吨/年的货运能力,3000万吨/年货运周转量,年货运收入1.6亿元。物流项目5个,其中在建物流项目3个,分别是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焦运物流和盛通物流项目,规划建设中的物流项目有1个,万里物流园,正在跟踪洽谈物流项目1个,江苏雨润集团城市综合体和物流综合体项目。其中,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是在武钢xxx矿铁路专用线基础上,按照分期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原有站台、货场进行改(扩)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一期投资2.3亿元,基本完成了综合能力达到年150万吨的货运吞吐量,一次性20万吨的仓储能力,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主要包括铁路线路向南、向西增设和延伸,原铁路专用线服务功能的完善,20xx年底前形成一次性仓储能力50万吨,火车运输吞吐能力300万吨/年的规模。目前二期向西延伸300米的赔付资金2850万元已拨付到位,正在准备进行拆迁;三期工程主要包括增设线路和仓储能力,20xx年底前,建成以xxx市xxx区为核心,辐射豫西北、晋东南,“集运力、信息、仓储、加工、贸易、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盛通物流占地49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项目由xxx盛通地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佰利联、多氟多两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拟在经三路东,新园路南,纬五路北规划建设集仓储、物流、工业产品展示、批发零售于一体的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定位为规划建设xxx市最大的工业产品市场。该项目整体规划和前期论证已结束,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
焦运物流项目占地248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由河南省xxx运输集团总公司投资,项目所在地道清路南,中南路东,建设内容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办公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地面附着物清点已结束,1000万元首期土地赔付款已拨付到位,正在抓紧办理各项手续。
万里物流园项目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北临武钢铁路专用线,占地面积约550亩,建设总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营业额将达30亿,年纳税约1亿元,主要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专线、物流信息、物流网络交易指挥平台、汽车销售、汽车配件、修理厂、挂车厂、加油站、lng加气站、配套公寓、停车、办公、酒店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做规划。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在学习和工作中,汇报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汇报是将某个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向领导进行汇报,如何写一份正确的汇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菜篮子”工作一直十分关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全县的蔬菜生产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食用菌、山野菜、特色蔬菜、反季节蔬菜、蔬菜种植加工和蔬菜出口加工等齐头并进。短短几年,我县蔬菜业便基本完成了从单纯种植蔬菜向种植、加工并重的转变。
xx年以来,我县先后建成了10家县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4家市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1家省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由以前单一的竹笋发展到现在的菜芯、薯类、笋干、豆酱、辣椒酱、山野菜系列等100多个品种,年加工量突破6万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先后引进了樱桃番茄、微菜、百合、食用仙人掌、食用菌等数十个品种,其中以食用菌发展最为迅速,短短十几年,全县食用菌从年产几百公斤到年产8000吨,品种从单一平菇生产到目前拥有香菇(200万袋)、平菇(300万袋)、袖珍菇(50万袋)、金针菇、球盖菇、黑木耳、美国灵芝等近十几个品种,市场供应也从依赖外调到大量外销。目前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县蔬菜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其次是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菜资源,发展我县独有的特种蔬菜,目前已有十余个野生菜品种,销往上海、无锡、杭州等周边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xx年全县大棚蔬菜和大棚草莓0.3万亩。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绿色蔬菜播种面积2万亩。香菇、笋干、菜芯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笄山竹荪、笄罩山冬笋、山野菜中的马兰头、马齿苋、蕨菜、野芝麻菜、香椿、鸭儿芹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今年我县的大棚辣椒、莴笋、芹菜、草莓正在组织申报绿色产品认证。
xx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县以来,先后涌现出10余家种植规模从几十亩到几千亩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各合作社实施的.“五个统一”措施,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农民在走合作之路上尝到了甜头,申请成立合作社的愿望越来越强。
发展趋势:
一是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近年来苏浙沪市场对净菜、方便蔬菜、速冻蔬菜、美容蔬菜、粉末蔬菜等蔬菜新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创建蔬菜新品牌,开发蔬菜新产品,发展蔬菜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是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是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我县每年有4-5万吨的反季节蔬菜缺口,尤其是1一5月份,市场90%的反季节蔬菜依靠外地调入,风险较大。如遇到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交通不畅,将会出现市场鲜菜供应不足,市民吃菜困难局面;发展大棚蔬菜,既能弥补我县反季节蔬菜缺口,又能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山野菜。我县生态环境好,野生菜资源丰富,全面整合山野菜资源,共建设一个品牌,利于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强山野菜的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山野菜的改良和驯化技术,提高山野菜的产量和品质。促使我县的山野菜生产由野生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是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组织建立较为集中的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全面提高我县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
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路子,逐步形成了“政府带动、基地承载、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格局,各项农业产业实现稳步发展。
一、立足优势抓特色。
完成方竹种植12000亩;
发展杨梅500亩,每年带动102户群众实现增收125万元;
发展金秋梨500亩,每年带动81户群众实现增收600万元;
发展猕猴桃1200亩,每年实现收入1920万元;
发展枇杷800亩,预计丰产期后带动200户农户实现收入1200万元。二是抓品牌特色。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积极鼓励村集体、企业和个人积极申报商标和申请无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创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目前,**镇**村生猪养殖场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社区和**村生态大米、**村大雅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产业。
二、农企合作增效益。
邀请7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
累计培养大雅柑、枇杷、生猪、猕猴桃、金秋梨等本地种养殖能人28人,通过宣传媒体开展稻田、大雅柑、杨梅等农业产业宣传16期次。
三、创新机制强保障。
组织群众分别前往四川省眉山市大雅柑种植基地、永善县枇杷种植基地等进行现场参观、实地考察,让群众充分看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激发群众发展动力,形成党组织主动牵头、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镇虽然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特色品牌创建不够等问题。在下步工作中,**镇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今天的会议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对标查找差距,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汇报完毕!
湖坪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乡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作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1、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积极性不高,无法形成规模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
2、政府扶持政策和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
3、村委会集体山林在林改之后,已全部划分到户,发展油茶集体经济较难;
三、下一步工作和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林业、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共同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技术保障,促使油茶产业在短期内有一个大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
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湖坪发展油茶种植实施意见,乡、村干部积极投身于油茶产业,一个乡领导联系一户种植油茶大户,明确种植5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乡党委、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种100亩以上的'提供一定苗木款。乡党委、政府每年在经济工作会上表彰一批种植大户,并把该工作作为单位和干部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确定一名乡干部联系一户油茶种植大户,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乡林业工作站、农技站明确一名技术人员,专抓技术推广、使用,确保“富民产业”顺利推进。
四是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动员和组织种植大户参加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升产业效益。并结合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立油茶林“三防”协会,乡、村、组立体联防,做到有病防病、有虫防虫、有火防火,为广大群众发展油茶产业保驾护航。
五是以点带面,全面参与。整合相关资金项目和技术力量,择优扶持,重点培养一批种植大户和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油茶示范林,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调动广大林农的种植积极性。
中共湖坪乡委员会
湖坪乡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4日
夏南牛及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带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以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和肉羊生产基地为抓手,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品种改良,转变肉羊生产方式,推进了黄河金岸清真牛羊肉产业的稳步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清真牛羊肉产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据2011年第二季度统计显示,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07.52万只,其中存栏61.20万只,出栏46.32万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62%、43.65%、-18.56%;全县规模养羊户共计存栏7.23万只,其中存栏羊在50-99只以上规模户351户;存栏在101-200只的规模户234户;存栏在200-499只的规模户64户;500只以上的18户。全县羊只贩运户356户,第二季度羊只贩运数量达18.4万只。
2、基地建设不断完善
的有5个:即平罗县肉羊繁育中心、通伏乡宇泊羊场、崇岗镇洪伟羊场、高庄乡光华羊场、灵沙嘉兴肉羊养殖场。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有2个:即高庄乡金星肉牛养殖场、渠口磊源劲绿牛场。金星牛场是银北最大的育肥牛场,目前存栏310头,2017年出栏600多头。
3、饲草配送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平罗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建立健全饲草配送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饲草配送中心7个,即高庄乡永和奶牛养殖场饲草配送中心、广华羊场饲草配送中心、平罗县惠丰草业专业合作社、高庄乡金星饲草配送中心、高仁乡福仁奶牛养殖场饲草配送中心、互惠草业有限公司和大力草业有限公司。全县饲草配送中心共建设青贮池6万立方米,购置大中型铡草机26台,大中型玉米青贮收获机7台(套),青贮饲料取料机和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2台(套),配备青贮饲料配送电子磅秤和电脑结算管理系统7套,建立了“种植+配送中心+养殖户”运行机制。2017年7个饲草配送中心共储备饲草秸秆4.2万吨,推广使用全混合日粮(tmr)4500吨,为周边的奶牛、肉牛和肉羊养殖园区、场、户加工配送青贮饲料3万吨。3年来全县累计补贴大中型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500多台(套),为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4、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改良效果初见成效
截止目前,建成县级肉羊良种繁育中心1个、肉羊改良繁育站点226个;累计引进杜泊、萨福克、特克萨尔等国外良种肉用种公羊863只,配种当地能繁母羊10.6万只,生产二元和三元杂交羔羊13.5万只。今年计划引进种公羊100只。
5、信息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规模养殖场信息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羊场已经实行了 2
肉羊生产信息化管理、肉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监控系统、 新型饲料加工系统。
6、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框架日趋完善
2003年宁夏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在平罗县宝丰镇落地投产,先后被国家民委、财政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务部批准命名为民族特需商品(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央储备肉活体羊储备单位。2017年该公司在高庄乡广华村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羊场,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
2017年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目前已试投产,这标志着我县清真牛羊肉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空间,它为我县十二五期间清真牛羊肉产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为我县清真牛羊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农牧局始终把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局领导和县畜牧中心、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畜牧站的责任,形成层层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为了做大做强清真牛羊肉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发展规模养殖与小群多户并举,坚持分户繁育、集中育肥的模式,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方式,依据各乡镇牛羊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户养殖基础、饲草料资源优势、流通加工状况,认真做好了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以高庄、黄渠桥、宝丰、灵沙、头闸、渠口、陶乐、红崖子、高仁和崇岗10个乡镇为重点区域覆盖全县的牛羊养殖基地。
《夏南牛及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现状,建立健全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巡查制度。各单位均明确责任人员定期巡查消防安全工作,严格有毒有害化学试剂、毒麻药品等的安全保存、使用问题。各单位都有警卫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实行昼夜值班巡查制度,突出抓好办公楼、家属院及单位车辆的安全管理,坚持人防、物防相结合,增强了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卫生建设、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制定了《医德医风考评实施方案》,引导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忠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全系统开展了医学伦理新理念学习培训,176人参加了培训。强化对干部职工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组织县红十字会向灾区募捐现金28786.86元。在5·12护士节利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天使之歌”歌舞晚会,对博湖县第一届“十佳护士”进行了表彰,营造了“廉洁行医,崇尚科学”的舆论氛围。
(八)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卫生系统女职工占大多数,为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积极作用,保护女职工的利益,制定了女职工有关待遇和权利保护制度,开展了“三八”妇女节庆祝、组织女职工到喇嘛庙进行植树、评选“十佳护士”等活动,同时开展了“示范户”活动,卫生局命名了39户为示范户。
二、认真做好社会治安防范,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一)深入排查,化解矛盾,全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单位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抓排查及时调处,抓预防强化源头控制,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大规模件的发生。二是加强下属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卫生局调解组织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几年来,县卫生局举办了多期法律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调解水平。由于在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未发生一起因调解不成致使纠纷激化的事件,为全县社会治安的稳定做出了努力,较好地发挥了本系统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二)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在今年的综治工作中,我们把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深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普及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针对卫生系统法律法规规章较多的现象,我局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利用宣传单、悬挂横幅、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介,认真宣传《执业医师法》、《食品卫生法》、《母婴保健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工作秩序。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网络。几年来,县卫生局制定了《博湖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博湖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博湖县食物中毒事故处理预案》、《博湖县甲型肝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等预案。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为综合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制定了《门卫管理制度》、《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制度,把各项制度的实施具体落实到单位及个人,严格落实职责要求,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汇报,责任明确。文件、记录、材料、小结等管理实行统一归档管理。由于制度完善,管理到位,为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和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了自行车防盗、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执法监督、节日会议期间等专项整治工作。在自行车、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等专项整治工作中成立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积极进行各项专项整治隐患宣传动员和调查摸排工作,对突出问题和主要问题进行解决。每逢节假日都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安全防范工作。同时,严格制度,对所有干部职工提出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严格值班纪律,值班干部一律不能出现脱岗、睡岗、醉岗等现象。2008年卫生系统没有发生一例违法治安案件,无重大恶性案件,无重大火灾事故,无群体性械斗,无吸毒贩毒人员。
(五)加大安全保卫设施资金投入。在重点部位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要求,这几年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投入。卫生局在监控设备、财务室防盗门安装,制作宣传牌等方面投入了1.5万元。今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又投资1万余元修建了自行车车棚,从而使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达到了“三防”要求。县直各医疗单位都安装了监控系统,制作了永久性宣传牌,重点科室安装了防盗门和防盗窗,修建了自行车棚及单位和家属楼栅栏等。其中:县医院投入资金17万元,县蒙医院投入资金4.7万元,县疾控中心投入资金3万元,县妇幼保健院投入资金2.2万元。
(六)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县卫生局及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租房户共16户,流动人口18人。通过加大对出租房屋人员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出租房主或出租人的治安责任,要求出租房屋人员逐户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督促租房人依法履行登记、宣传和报告的责任,担负起发现、报告出租房屋中违法犯罪活动情况的责任,起到了调动出租房屋人员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遏制犯罪现象发生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个别领导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落实不够;
二是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力度还不够,长抓不懈的思想还不牢。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正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狠抓治安防范各项措施和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不断探索平安创建的新路子、新经验,做到经常性管理与检查督促相结合,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给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全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我县实际,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努力把突发事件处理好,维护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巩固平安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医疗安全生产工作,把医疗安全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深入开展医疗市场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人民健康。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党风带作风,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建设“平安卫生”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关于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维护好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建立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努力构筑农民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加强行风建设。扩大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继续推行“一日清单”、单病种限价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五)加强卫生运行机制管理,构建和谐卫生。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处理好干群关系,不断创新机制和规范医疗信用秩序。
(六)层层落实责任制,努力做好卫生信访工作。继续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体系建设,对卫生系统内的矛盾纠纷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确保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件。
文档为doc格式。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被赋予“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使命,这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九江有着22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形态多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变传统的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的文化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为此,我市多次举办“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家问计会”,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专题问计调研,制定了《九江市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确立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作为九江城市定位的基点,在现代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以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为导向,构建起新的大九江城市发展格局。
截止目前,全市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839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72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370家,网吧50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328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161家,专业演出团体7个,新闻出版单位647家,出版物发行单位212家,印刷企业418家(含打字复印单位272家),报社3家,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单位14家。文化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
一、 加大设施投入,夯实发展平台
孚洋行景观区)、“两湖”周边景点和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改造完善工程、瑞昌市铜岭青铜文化产业园、中华商道文化园等一批文化项目相继签约、动工。
二、扩大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崛起
近年来,我市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并将文化旅游线项目列入全市项目建设大会战五条线之一进行重点调度。以抓施工进度倒逼投资进度,以抓调度、抓服务、抓进度、抓运营为手段,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文化旅游线项目快速推进。云南力奥印务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落户共青城,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烟标200万箱,将成为华东、华中地区烟标印刷龙头企业;共青统百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德安欣祥包装有限公司分别投资1亿元扩建,将在全省率先引进日本柔印设备;投资20亿元的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星子东林大佛项目、投资10亿元的归宗景区项目、投资5亿元的陶渊明文化村项目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运营。另外,为充分挖掘《桃花源记》的文化内涵,做好桃花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世外桃源项目保护与开发委员会,副朱虹,省政协副主席、九江书记钟利贵任顾问,代殷美根任主任。立足招大商、高标准、大手笔打造一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三、丰富文化产品,浓厚文化氛围
走进央视舞台;成功举办了《长白山阿里郎》大型朝鲜民族歌舞演出; 10集高清纪录片《人文圣山·庐山》在央视多频道播出; 3集抗战经典纪录片《万家岭大捷》在央视3套播出;报告文学集《决战决胜-赶超路上的.新九江》正式出版;电影《可爱的中国》、《庐山恋2017》以及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周俊军为创作原型的电影《今天我出警》在全国上映。
四、盘活文化资源,促进融合发展
截止到目前,全市现有文物点10000余处,已登记的地面文物378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全市有15家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34282件(套),珍贵文物735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12件(套),二级文物1664件(套),三级文物5383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收集:民间文学1355件,民间音乐3699首,民间舞蹈123个,传统戏剧894本,传统曲艺39本,传统体育1个,民间美术1598件,传统手工技艺26项,民俗92件,传统医药15项。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无不烙印着历史文化的遗迹,弘扬着九江文化的魅力。201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九江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由原来相对狭小的“红色”人文资源的小视野,向“鄱湖山水”以及“人杰地灵”这一更为宽阔的“人文资源”大视野转移。目前正在筹划成立九江市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九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逐渐产业化。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牛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由于奶产业发展周期性波动较大,奶农生产积极性较低等因素影响,全旗奶牛饲养规模较小。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旗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左后旗围绕黄牛优势产业,结合对养殖企业调研走访,现将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总结如下。
科左后旗按照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进程,逐步构建起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一)黄牛养殖实现规模化发展。随着全旗禁牧工作开展以来,肉牛养殖规模化舍饲水平持续提高,养牛小区和规模养牛场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实施母牛扩繁“万千百十”工程,全旗肉牛存栏超万头苏木镇有15个、超千头嘎查村167个、超百头养殖场(户)有103个、超十头养殖户18733户。建设有标准化养殖小区有7个、万头肉牛养殖基地3个,分别是牧合家、本富牧业、科尔沁牛业;截止目前,牧合家肉牛存栏10105头、本富牧业肉牛存栏7072头,科尔沁牛业肉牛存栏5100头。2017牧业年度,全旗黄牛存栏量8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37.5万头,出栏肉牛23万头,牛肉产量218600吨,黄牛牛奶产量31100吨。预计2020年将实现存栏100万头的目标。
(二)肉牛改良成效明显成果突出。全旗黄牛改良主要向肉用型方向发展,以提高繁殖率为目标,通过推广应用冷冻颗粒精液配种技术,黄牛品种改良取得丰硕成果。1977年“科左后旗黄牛新品种培育”纳入哲里木盟科技规划,1983年列入自治区科研重点项目,1987年制定自治区地方品种标准,2002年科左后旗黄牛改良工作经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2017年底,黄牛冷配达21.26万头,母牛繁殖率提高到80%以上,繁殖成活率9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有效解决草畜矛盾,后旗从饲草料基地建设入手,牢固树立“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草当粮种,粮当料用”的发展思路,实施禁牧舍饲,实现草畜平衡发展。2017年,种植青贮128万亩,年内全旗饲草贮备储备达48.7亿公斤,其中青贮31.2亿公斤,打贮青干草2.5亿公斤,秸秆三化两贮15亿公斤;并每年种植优质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燕麦草等2万亩,全旗保有面积达5.6万亩;建设完成标准化棚舍435万平方米、窖池215万立方米,全年肉牛禁牧舍饲饲草料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种植青贮170万亩、优质牧草2万亩、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各1万亩。
(四)母牛保险政策全面推开。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旗母牛保险工作全面开展。2014年以来,旗财政匹配资金700余万元,全旗基础母牛累计投保312572头,兑付理赔4448头2629.1万元,为农牧民安心发展黄牛养殖提供了基础保障。2017年,财政出资50.76万元,为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母牛保险,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旗计划完成基础母牛保险13万头。
(五)奶制品行业有序发展。全旗已注册的养牛合作社555个,奶制品生产企业67家。其中,通辽市通和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已累计投入1500万元,着力于打造“种、养、加、销”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了泌乳、干奶、育肥、育成、产房和犊牛牛棚,具备现代化挤奶生产线1条、奶制品加工生产线1条,料库、草库、饲料加工间、青贮窖等配条设施齐全,已养殖各类牛482头,其中基础母牛270头(产奶牛97头,待产牛173头),日产鲜奶1100公斤,可销售鲜奶1000公斤/日。奶制品效益对比:按照黄牛奶4元/公斤计算,加工成酸奶后售价为4.7元/公斤,较鲜奶增收0.7元/公斤。此外,通和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贫困户”的托管代养模式,成功带动170户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行列,年分红3000元/人,发挥了企业的带动帮扶作用。
(六)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渐完善。一是加快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后旗于2017年开始投入使用“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实现录入系统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系统已对7家企业生产的8种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食品进行了录入,主要包括鱼类、大蒜、禽、蛋、玉米碴、荞麦、绿豆类等。由于旗内乳制品没有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不属于系统管理范围。二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2018年该旗将食药监局和工商局、质监局整合为科左后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现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无缝监管,通过开展每季度奶制品小作坊专项检查,货源索证索票、加工环节安全检验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抽查等方式,推进手工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政策不明晰。目前通辽市地区还没有关于奶产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后旗黄牛产业发展方向为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因此奶牛总存栏数不多、总体规模小,产奶量相对较低。
(二)黄牛牛奶收购受限。黄牛产出牛奶蒙牛、伊利等大企业不收购,加之,奶业发展总体产业化、集中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对牛奶要求严格,奶农利润率底,因此农牧民对奶牛饲养积极性不高,旗内没有奶源站点收购黄牛奶,养殖户和大型乳品加工厂无法建立起稳定的牛奶买卖关系。
(三)奶制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手工奶制品无行业标准,全旗黄牛奶产品主要以手工作坊制作销售酸奶、奶豆腐、奶干、黄油等产品,无行业标准指导、无企业标准规范,大部分未进行商标注册、无生产日期、生产地址、保质期、产品基本指标等标识、无“三品一标”认证品牌。
(四)企业发展面临土地资金瓶颈。后旗结合实际,重新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与周边地区政策比较,土地优惠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加之,部分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建设周期较长,难以按预定时间建成投产,影响地区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行业监管难度大。一是缺乏监管指标。由于大多奶制品生产小企业处于传统家庭小作坊、手工制作状态,不具规模,销售上表现为街头、集市零售,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产品品相、气味等来判断优劣,监管难度较大。二是基层硬件设备不足。奶制品属于生鲜食品,需要就近快速检验,而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缺乏相关监测设备,制约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三是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食品药品领域编制受限技术人员有限,导致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缺乏人才。
(一)加快政策体系建设。希望上级政府和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奶业振兴、乳品质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产业配套发展政策方案,加快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完善指导企业全程监(检)测系统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地区和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诚信自律制度,规范手工奶制品行业的发展,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研究民族贫困旗县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设立中小微、合作社产品开发奖励基金,促进和保障奶产业有序稳定繁荣发展。
(二)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鼓励建设小作坊园区。建议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研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方案,鼓励和引导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农村牧区建设镇级食品加工食品园区,强化加工小企业、小商户的统一管理,减少监管盲区。二是研究制定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建议各级开展专项补贴,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畜产品加工业聚集发展高地。三是提高产业链监管力度。建立各级奶产业监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统筹有关部门力量,形成乳制品上游、终端、末端全产业链的无死角监管。四是研究制定手工奶制品行业发展规范。奶制品生产规范不仅要抓好大企业,更是要引导好中小微企业和商户的良心运营,完善行业准入资格,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行业全环节管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五是鼓励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宣传力度,扶持、引导、推动企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拓宽市场推广效应。
(三)建设奶源分级收购标准体系。一是引导企业开展分级收购。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进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二是引导奶农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层探索和创新适合当前国情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奖励“公司+农户”“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奶联社”“规范化牧场”不同层次的优秀经营实体,通过典型拉动奶源上游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四)基层中小微企业发展期盼。一是政策和资金扶持。以通辽市通和牧业为例,由于资金瓶颈,企业规模扩大受限。企业期盼,获得政府政策性扶持和低息信贷资金帮助,推进“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打破行业壁垒,适当放宽资格准入。目前因液态奶产业政策规定,液态巴氏灭菌鲜奶每100公里内只有一家大型乳制品厂,小规模企业进入受限,通和牧业生产的液态奶生产只能以“鲜奶吧”小作坊的形式在本地生产销售。企业期盼,扩大行业准入资格,让有生产能力的小企业参与其中,繁荣奶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