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报告范文(16篇)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报告范文(16篇)

时间:2024-01-24 12:05:03 作者:温柔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报告范文(16篇)

报告范文可以通过文字、图表、表格等形式来展示数据和信息,更加直观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结论。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同志们:

在年底工作很忙的情况下,今天上午把大家集中起来开一个短会,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今年的人才工作情况和明年的工作思路,部署近期几项重点工作。刚才,听了各地的发言,总的来讲,今年人才工作基础实、活动多、合力强、氛围浓,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进一步树立做好明年人才工作的信心。

今年以来,在省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新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后的第一次会议精神,注重紧紧依靠和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基础,以实施人才重点项目和开展活动为载体,以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工作氛围为突破口,以农村实用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5月份,省委组织部在钟祥市召开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我部在会上作了《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推动人才工作可持续可发展》的典型发言。1、抓舆论,造就全社会重视人才工作良好氛围。我们从舆论宣传入手,加大了对各类人才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针对社会上对人才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缺乏了解的实际,我们通过会议、新闻媒体等渠道,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着力营造理解、关注、支持和参与人才工作的舆论氛围,让优秀人才有荣誉感、成就感,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今年5月份,对全市第二届48名学术技术带头人进行集中宣传,在《黄冈日报》专版刊登其典型事迹,在黄冈电视台新闻节目开辟《学术技术带头人风采》专栏采访报道,同时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发出了一封慰问信,勉励他们珍惜荣誉,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我们积极向主要领导汇报人才工作重要项目进展情况,邀请领导签发重要文件、出席重要会议、参加重大活动,以工作的实际成效取得信任和支持。去年底,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财政部门从今年开始,设立每年200万元的市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实现了我市人才资金投入零的突破。

2、打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我们紧紧围绕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了人才工作领导体制。今年元月11日,我们组织召开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雪荣同志到会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市委人才办起草了《关于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的意见》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文件,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制度、重点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人才工作情况通报和督促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初步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各县市区纷纷加大了人才机构建设,罗田县委人才办增设三个编制,麻城市和蕲春县为配合招商引资工作专门设立了人才回归创业办公室,与人才办合署办公。为加强对人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我们制定了《黄冈市市长人才资源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收集整理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基本信息,调整充实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并起草了《黄冈市直接掌握联系专家服务管理办法》。

二是出台了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我们按照“引进急需的,培养不走的,盘活现有的,重奖有功的”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人才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制定出台了《黄冈市关于发挥在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若干规定》,经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形成了正式文件(鄂政发[20xx]21号);另外两个文件稿《黄冈市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黄冈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经部长办公会研究后,将提交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下发。

3、搞活动,激发人才工作活力。我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为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搭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我市企业合作的平台,建立柔性引才引智的机制,人才办与市科技局等单位联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改进和提升我市传统产业。今年年初,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报纸公告、网络发布等方式收集了63家企业提出的75个技术难题,编辑了《20xx年黄冈市校企合作重点技术难题对接表》和《科研院所成果目录汇编》;6月份承办了黄冈市第二届校企合作联席会议,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1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我市40家企业总经理参加会议。会上,黄冈新大地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分别与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签定了项目合作协议。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

二是开展专家学术交流和献计献策活动。5月24日,人才办与市科协联合举办以“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为主题的20xx年黄冈科技论坛活动,市委书记刘善桥主持开幕式,市长刘雪荣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主席樊明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作学术报告。市“四大家”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代表、学术技术带头人等300人聆听了两位院士的学术报告,近100名参加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作者代表展开学术交流。收集各类专家撰写的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112篇,评选出54篇优秀论文编印成《黄冈科技论坛论文集》,活动中还收集到与会专家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45条。

三是与中央博士团派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今年6月份,我们与挂职单位一起到我市第二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派出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进行了回访,经双向交流和沟通后达成合作意向。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已确定将红安和麻城作为基地,每年安排一批新上岗人员到基地实践锻炼,北京医院决定到我市开展大型义诊和学术交流活动。9月19日至26日,院党委副书记刘秀琴率16名专家和医疗骨干组成的专家组来我市义诊。活动期间累计诊治患者1200余人,查房和会诊86人次,参与听课的医护人员达800人。我市与该院还达成人才培训协议,每年在全市卫生系统选派10名医疗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到该院进修深造。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28名专家来我市开展大型义诊、学术交流和传统教育活动。

四是开展各类人才的评比表彰活动。为积极响应市委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全民创业”号召,大力宣传我市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妇女和青年创业先进典型,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今年年初,我们与市妇联和团市委联合开展了“黄冈市巾帼创业之星”和“黄冈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表彰在我市经济社会建设中涌现出的10位巾帼创业之星和10位青年创业标兵。

4、抓重点,突出项目建设。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建设。省委组织部鄂组通[20xx]8号和鄂组办[20xx]16号文件下发以后,我们积极鼓励各县市区申报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抽调人员分两组赴各地申报的基地进行现场考察,经过筛选择优推荐罗田县骆驼坳镇农村人才培训基地、蕲春县大别山科技城、团风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为全省第一批创建试点。以上三个基地被省委组织部批准后,我们按照发挥“四个功能作用”和达到“五有”标准,指导各地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从制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加强制度建设、投入资金、整合培训资源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创建活动。

二是全面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按照省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我们积极与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加强沟通协调,根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确保任务落实。3月份,联合制定了实施方案,分全日制脱产大专班、电大远程教育、函授等三种形式下达了招生指标,20xx年共培养1200人。在报名环节,我们认真审核报考对象的资格条件,与学员签订服务协议书;在备考送考环节,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考试诚信教育,集中组织学员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报到入学环节,市委组织部派人参加开班式作动员讲话,对学员学习、生活纪律提出具体要求。截止9月20日,全市167人参加黄冈职院脱产学习,807人参加电大远程教育,174人被录取为华中农业大学函授学员。

三是启动实施“乡村医生培养计划”。为适应农村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我们率先在全省推出“乡村医生培养计划”,依托三峡大学医学院为农村定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该计划提出后,我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乡村医生培训情况的调研,召开专题调研会,分析研究乡村医生现状及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后农民“看病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四家联合制发了文件,正式启动实施“乡村医生培养计划”。10月份,我们利用《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我在10月23日《黄冈日报》第4版就此项活动实施的意义、报名对象、报名和入学程序、培养专业和课程设置、学费和学员管理等内容回答记者的提问。目前,全市报名的对象中有115人通过资格审查,已于11月初入学。

二、明确任务,扎实做好20xx年人才工作。

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打基础、抓活动、促效益,以服务中心工作为重点,以项目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争创特色,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全市人才工作上新台阶。

(一)以制定人才中长期规划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水平。

今年12月13日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中央决定于明年上半年召开全国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颁布《20xx-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为迎接这次会议的召开,筹备召开全省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省委组织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省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各地要将编制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作为明年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一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摸底和规划起草工作。要联合发改委、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农业局、经委、工商联等单位组成工作专班,抓紧开展人才队伍的调查摸底,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调研、起草工作,科学谋划本地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要认真回顾总结、大力宣传年以来我市人才工作的经验作法、亮点和各类优秀人才典型事迹,为全市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制订和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作用发挥的政策措施。省委组织部即将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在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一些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激发各类人才投身我市全民创业热潮之中。要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活动,实现圈内人才资源共享,大力引进高校智力成果和技术,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科技人才合作,为招商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人才支持,逐步缩小我市与武汉、黄石等其他圈内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三是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作用。人才工作线长面广、涉及各行业各部门,需要整合力量、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切实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切实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议事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讨论研究人才工作重点事项或部署专项人才工作。要研究制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要点,对确定的各项重点人才工作进行任务分解,真正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督办、年终有考核评比,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以人才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质效。

一是继续推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xx年是推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关键年,做好明年的招生工作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我市农村改革和发展意义重大。各地要充分利用近期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和春节回家过年之际,提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迅速将任务分解落实,务必在县(市、区)电视台发布招生公告,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开通热线咨询电话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把招生政策讲清楚,把学员毕业后的发展前景讲清楚,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明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20xx年全市计划招生1273人,其中脱产培训233人,不脱产培训1040人(电大远程教育786人、函授教育254人)。鉴于今年报名人员中有少数人不参加考试,录取后有少数人不报到入学的实际情况,各地必须按招生计划的130%组织推荐和报名。目前,我市市级财政和部分县市区已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落实了经费,但仍有部分县市区没有将此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重视和支持,尽快将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对级、20xx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和乡村医生计划学员要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免除其后顾之忧。

二是巩固扩大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团风、罗田、蕲春三个县要围绕“五有”标准和创建工作方案,加大力度、查缺补漏,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制度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力争春节后一次通过省委组织部的检查验收。要坚持“边建边培训”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评价鉴定、农业技术试验推广和服务四个方面的功能作用。明年,省委决定拿出1000万元,启动第二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下辖5个以上县市的市州申报3-5个单位,请各地按鄂组办[20xx]16号文件的要求自主申报,市委组织部将严格对照标准和条件遴选择优,并实地考察后上报省委组织部。

三是加快以创新团队及带头人为重点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步伐。明年,要把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来重视、来推进。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会同科技部门出台关于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与武汉地区高等院校开展科技人才合作,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研究生科研实习基地。要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为依托,建设创新团队,设立创新岗位。市委组织部将利用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对我市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重点产业创新团队和创新团队带头人给予资助,进一步提升我市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要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重要项目,会同经委、工商联等部门组织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经营理念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是充分发挥科技副职和挂职博士的专长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第九批科技副职到我市任职已有一年时间,各地要关心科技副职的工作生活情况,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派出单位的科技及资源优势。通过召开座谈会、参观考察、研讨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副职之间的交流,激励他们在有限的任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要认真做好中组部、团中央下派我市挂职锻炼的第三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市水利局挂职期间的协调服务工作。

(三)以开展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营造人才工作的声势和影响。

实践证明,以活动为载体是开展人才工作的有效手段。明年,市委组织部将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举办“全市技能状元大赛”活动。要深入开展专家管理服务“五个一活动”。即组织开展一次理论培训、一次送科技下乡、一次考察疗养、一次健康体检、一次走访慰问。要积极参与市外侨局、市科技局举办的各类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活动,广泛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活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对人才工作政策法规和全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管以上专家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人才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是开展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保证。中央和省委多次强调要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求市州一级组织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县一级要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人抓这项工作。当前,有些县市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经过县市换届领导干部调整后,不少地方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不健全;少数县市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没有明确人才工作人员,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各地要及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县市区要成立人才工作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分设,无论是分设还是合署办公,都要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要像重视干部工作那样重视人才工作,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人才队伍建设。各地为人才工作设立的职务编制,必须用于人才工作,不能用来解决其他干部待遇。要加强对人才工作投入的统筹整合,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人才工作正常开展。

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人才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强化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是抓好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人才工作又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之中。从事人才工作的同志首先自己要成为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钻研人才工作理论,时刻关注和了解人才工作最新动态,熟悉和精通人才工作业务、政策法规,还要钻研干部宏观管理、科技、法律等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技能和水平。要强化大局意识,努力寻求着力点和结合点,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二是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有无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组织上给予我们一个干事的岗位,就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做出工作成绩。大家要有勇于负责的精神,该自己做的工作坚决做好,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承诺的事坚决办成,决不把矛盾推到上级,决不把困难推给别人。一定要深刻认识从事人才工作的意义、责任和份量,做好这项工作很光荣、任务很艰巨,大家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干一行、爱一行,从内心深处热爱这项工作,乐于为广大专家和各类人才搞好服务。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时时将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自觉、主动、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成绩。从事人才工作的同志要积极进取,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上争进位、上台阶。当前,有的同志工作上满足于守旧摊子、维持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开拓精神不足;有的工作疲沓、不负责任、被动应付;有的县市人才工作“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扭转。人才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其弹性较大,工作领域宽广,可作为的空间大。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有为”求“有位”,工作一定会干得有滋有味,一定会干出好成绩来。明年,各地要选择几个重点进行总体策划,力求在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在确保工作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把全市人才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同志们,做好人才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树立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黄冈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全国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开人才工作会议是大家的心愿,而且都想早开、抢开。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通过这种场面,释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人才是强市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真正地聚英才,得其心、汇其智、尽其才。各类人才聚集的越多,我们的事就会办得越好,发展就会越快。表彰人才就是与人才为善,是对头的事、大得人心的事。今天表彰的都是全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是全市各类人才的优秀代表,也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表彰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长期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劳动者致以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借这个机会,讲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推动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引擎。

讲三个方面:

第一,事业需要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主题主线,已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略体系,而人才战略是“三大战略”的支撑和关键。毛主席曾讲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建国以来,我们在人才方面做了一系列安排部署,都很给力,都得到了人民的称赞。比如大家熟悉的钱学森,钱学森当年回国时,美国的阻力非常大,周恩来亲自安排部署钱学森回国事宜。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通知司法部:“决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回国后,毛主席接见他,紧握住他的双手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从钱学森的身上,可以体现出我们党对人才的重视。那个时候尊重人才,不是靠开会的,不是靠讲话的,而是靠实实在在地做,是非常有效的。那时候全国并没有大范围地表彰人才,没有每年都评科技成果奖,但做的一些事情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它是实实在在的呢?主席和都上心的事,怎么可能办不好?1977年,我们国家百废待兴,一方面人才匮乏,一方面人才没有得到重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自告奋勇要求抓科技、抓教育,这是他的首选。1978年,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诚恳表白,“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令科技工作者弹泪动容、倍感振奋,人们欢呼,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所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风范,我们照着学、跟着做就行了。

第二,时势需要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想必大家看过电影《天下无贼》,对葛优的那句经典台词印象深刻,“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编剧把这些理念写到作品中,都是有思考、有意味的。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新增长理论”中指出,知识和人力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效益,而且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效益,从而最终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我们整天讲稳增长,稳增长要抓什么,根本和要害是什么?通过对这些理念的学习,将会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有一个更加明白的认识,把它抓得更对头。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比如杭州的萧山区,依靠邻近上海的优势,引来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发展速度迅猛,生产总值让很多地级市都望尘莫及。人才在选择城市的时候,也是很挑剔的,不适宜发展的地方,他们不会作为首选的。咱们能不能用这种理念,把西安的人才吸引、聚集到铜川来,把地缘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打造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周边的“萧山”,关键是要把握优势,把优势用足用好。人才创造的是核心技术,花钱可以买来产品,但买不来核心技术,靠买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更不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一个人才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影响乃至改变世界。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让任何人见了中国人都不能小看,让黑土地上涌出滚滚石油,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演绎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话。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人才的作用更加突显,可以说,离开人才各项事业寸步难行。

第三,转型需要人才。“十三五”是我市系统深度转型期、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一切设想、一切目标,都不靠谱、都无法实现。说转型需要人才的时候,对我们的人才“家底”,大家都要有一本账。全市企业管理人才3241人,专业技术人才23302人,专业技术人才中正高级职称仅92人,高技能人才4746人,农村实用人才8000余人,社会工作人才900余人,拔尖人才只有87名,其中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在职在岗的只有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在岗的只有4人。“家底”一翻,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开会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下势抓人才?目前的人才底子,我们觉得很乏力,和同类地级市我们没法比。所以,这个形势大家要有清醒地认识。孙中山先生讲: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大家要深刻认识到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人才工作。

二、人才工作必须把握三个关键。

第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邓小平同志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今天在座的除了受表彰的以外,还有很多领导同志,要牢记这段话。

一是懂人才。懂人才,就是要明白“人往高处走”这个道理,这是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道理。人才都想往高处走,我们就是要“帮人往高处走”。大家在抓人才工作时,要向组工系统的先进看齐,原四川省万源市委、组织部长李林森曾讲:“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帮人往高处走”的这个“高处”就是干事成才的好环境、创新创业的好平台,哪里的机制活、环境优,哪里“渡人的梯”就搭得好,因为人才都是冲着事业来的。农业社会,战略资源是土地,谁的地多,日子就过得好。工业社会,战略资源是机器。蒸汽机的发明,使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独占鳌头了那么多年。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战略资源是人的聪明智慧,这点大家体会很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经济、中国人的购买力,让西方世界对中国日益关注,但我们的“战略资源”还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我们在中学都学过一篇古文,王安石的《伤仲永》,方仲永是个神童,但是方仲永的父亲是个没有眼光的人,他当时没有让方仲永好好地学习,把他一步一步培养成人才,他利用神童这种效应,拉着儿子整天去挣钱,最终神童沦落成普通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抓人才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懂人才。

二是识人才。温家宝曾经有一句话说:“人才不是评出来的,是靠实践、成果检验出来的。”我们评审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一定要克服人才管理中的“官本位、行政化”倾向,从“谁是人才由领导定”的惯性思维和模式中跳出来。这次在评选的过程中,很注重科研成果。有多少科研成果能变成钱,才是生产力。我们是要抓现钱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把握好。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关键在“用”,不能用的不要引。在这方面不要盲目,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一定要心里有数,再有的放矢地去做。这样我们引入的人才就会管用。

三是育人才。育人才是一个很费神的事情。人才都是特质人,特性都很强。别说个性了,已经是个性之上的个性了。育人才的时候,就要包容人才。就要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不能拿要求干部的标准来要求人才。还要包容人才的一些“毛病”。这些“毛病”在纪律和法律范围之内的,都要包容。所以,在育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包容人才作为很重要的事情来做。

第二,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一个高端人才就是一个项目、一个产业、一方市场。“招才引智”比“招商引资”更具战略意义。

一要靠政策机制引进人才。人才总是先看政策、比政策,只要外边都能得到,人才就会在第一时间流失、走人。刚才表彰对象里有李竹玲,李竹玲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竹玲到深圳去开会的时候,深圳的分管市长要去接机,李竹玲回来的时候是谁接机,那个场面能比吗?这样的场面多了,那人才自然就走了。我们找感觉,人才也找感觉,人才除了找感觉之外,人才都有自尊,都要被社会承认。做这些事,都不要讲大话,具体的事例能说明一切,不看文件怎么写,更看你是怎么做的。再比如,以前在国外,留学生见面会相互询问“什么时候毕业”“找到工作没有”“买的房子在哪”?如果你说“要回国了”,对方惊奇之余,肯定会觉得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而现在,留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怎么还没回国呀?”美国人到浦东,看到的全是美国培养出来的人。过去孩子出国留学大家都羡慕,现在没有经过高考到国外去留学,是要打问号、打折的。因为中国高考是很硬的,虽然大家对高考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都明白“一本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的。所以我们也在探讨如何建立选人用人的“一本线”。政策不仅是要出台,关键是怎么做,自己做还不行,很多要靠各种方法“猎取”得到,猎头公司就是抓人才的一个有力抓手,他知道人才到哪去找,哪里的人才最适合。要在这方面有作为,把这个打造成铜川的比较优势。市场经济,政府不能总是做领导,要学会放下,主动放下。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和政府绝对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市场经济没有这样子,矿务局的王蓬总经理也是受表彰的,作为企业家,这方面体会很深。要学会合作,市场经济,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准确的描述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是这个亲密程度要有规有矩,不能勾肩搭背,该给企业做的,我们要做到位,而且要做得很过硬。

二要靠优化环境留住人才。同志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我们做的一切,都要记住这一告诫,让“近者悦、远者来”。在这方面,不能犯急,更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这都是得不偿失的。要认真梳理,找到我们缺的、需要的、对路管用的人才。在这方面,不能盲目,不能拼数字,一定要讲实用。我们铜川在这方面应该有底气,好环境引来了朱鹮、留住了朱鹮,也能引来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

三要靠产业发展聚集人才。“人才找业”是固定模式,人才是要干事的、干大事的,没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你花再多钱,给再多福利,都留不住人。对人才来说,事业才是最大的福利,只有事业能留人、产业能留人。所以,产业的兴起、产业的培育,为人才提供各类舞台,使人才有用武之地,这是我们在抓人才工作的过程中始终都不能偏离的,要认真思考、认真做。通过事业来凝聚人才。

第三,用好人才,爱护人才。用人才是大智慧,爱人才是大胸怀。坚持人才“以用为本”,是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机制,把人才用好用活,为铜川所用。

二要尊重关爱人才。邓小平当“后勤部长”的时候讲过,“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这些抓人才工作的基本理念,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样才能把人才紧紧的团结在党的周围,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所用。没有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恐怕吸引不到人才。“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置”,这是别人的好做法,我们要把对头管用的拿来用、用好用足就行了。这次机构改革中,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统计师、总审计师、总经济师等岗位,把党组成员都去掉了,什么意思呢?这些人才不能光在党内找,还要跑到党外去找,这是从机制上做了保障。没有专业人员把关、运作,有时候是要犯错的,不懂技术、净说外行话,是干不好事的,轻则犯错、重则犯罪。关爱人才,也要有一定的投入,就是给“位子”、奖“票子”、发“牌子”。

我们党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有着光荣传统。白求恩大家都很熟悉,咱们大多数人都是背诵《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长大的,用现在的话很精准的讲,他是我们在“战争年代引进的一个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个人才受到的礼遇是什么呢?第一,在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第二,八路军战士每天只有5分钱的伙食费,司令员聂荣臻每月也只有5元钱的伙食费,但毛主席、党中央却特批白求恩每月100元的生活费。哈尔滨为高端人才无偿提供周转房,凡在哈尔滨连续工作8年以上的,可以获得人才公寓的个人私有产权。这些做法,不在于讲了那么多、出了多少条,有一条管用,人才就来了。我们离西安那么近,城际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发展,使城际交通时间短于市内交通时间,将来可能很多人才会选择生活在铜川、工作在西安,时间长了就对居住地感情深了,人才就可以为我所用。

三、做强人才必须形成强大合力。

党管人才是建设人才强市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体制下,党一上手,就是最强手,办不成的事能办成,办得成的事能更好。所以要在党管人才上下大功夫。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着重强调一下三个“一把手”,即党委、政府、组织部门三个“一把手”齐抓人才“第一资源”。党委“一把手”抓战略、抓规划,把人才工作摆到转型发展全局中的优先位置去谋划、去推动;政府“一把手”抓投入、抓保障,确保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激励等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组织部门“一把手”抓协调、抓落实,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增加工作合力。三个“一把手”齐抓共管“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要尽快形成,分工明确,有序推进。只要“一把手”重视,以上率下亲自抓,就没有落不实的事情。

干部、组织、人才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三驾马车”。谈到组织工作,大家把焦点都放在干部上。其实。组织工作的“三驾马车”,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基层党建、干部工作这两个,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强项。研究世界政党组织的人有这样一个体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最严格、最严密,最管用、最有效。从开始闹革命的时候我们就懂得“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时期以后,人才工作也是组织工作的重头戏,由于有了人才工作,才使得原本和组织部门从不打交道的部门,开始和组织部门紧密合作了,人才开始向往组织部了,有人才的向往、党员的向往、干部的向往,组织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组织部的干部要通过努力学习、刻苦实践来使自己成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才能充分发挥组织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作用。

讲这些的目的就是,只要全市上下都重视人才、聚力抓人才,就会把铜川打造成人才高地。铜川只有成为人才高地,铜川的转型发展大业才会早日实现。

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19年,x市坚持“聚力创新”工作主题,明确“人才全面接轨上海”工作方向,全力聚焦创新人才招引,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新兴产业加快崛起的良好局面。在全国创新创业中小城市百强中排名第xx位,在全省各县(市)人才工作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x位,蝉联“x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一、坚持党管人才,推动人才优先发展。凝聚人才发展共识。牢固树立人才工作“三大共识”,即抓人才发展就是抓核心竞争力、抓人才发展就是抓转型升级、抓人才发展就是抓城市发展未来,努力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全市人才工作重大问题均纳入市委常委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范畴,确保人才保障均纳入重大发展战略,确保人才政策均纳入重大产业政策。增强人才工作合力。调整充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推进人才工作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突出考核导向,持之以恒坚持实施“人才科技杯”单项夺杯竞赛考核,提升“党建创新杯”“对接上海杯”中人才考核权重,注重结果运用,提升考核质效。强化人才投入保障。全市人才发展经费支出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逐年攀升,人才补贴、奖励逐步提高。x0xx年,全市“人才引进计划”支出达x000万元。

二、注重高端引领,构筑创新创业高地。做优政策链。研究制定《关于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优化政策导向,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实施《重点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实施办法》,重奖引荐人才“伯乐”,最高奖励x0万元。制定出台新《xxx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提高补贴、资助标准,助力人才成长。做实活动链。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第x4届“科技节”、“海外博士x行”等大型科技人才对接活动,加强与上海大院大所交流合作,集中开展产学研活动x0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xxx项。做强产业链。聚焦“三优三新”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人才全面接轨上海”工程,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高度融合。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双十”三年行动计划,以重大项目的大突破助推产业转型。重点聚焦生物医药这一核心产业打造,深化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开发,加快张江生物医药基地x产业园建设。全年引进国外智力项目xx个、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x5x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x人,省“双创人才”x人,省“双创团队”x个,人才入选数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一。

三、突出功能提升,优化。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人才发展环境。优化载体建设。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x)产业技术研究院、张江尚华x生物制药科创中心等十大创新功能平台加快打造,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x中心挂牌成立,滨海工业园更名为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加大科技产业园区、孵化器等建设力度,总面积x0万平米的科创大楼正式运营,国动产业园、博士创业园研发创新功能不断提升;成功获批省工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x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x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x家。优化金融服务。引进招商局资本设立首期x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协助x银行x支行推出“人才贷”“人才保”业务,放贷资金x000万元,有效解决融资难题。全力服务科技型企业进军资本市场,x捷捷微电子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优化城市品质。专题召开城市转型发展工作会议,深入实施城市发展“十个三”工程,推动城市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功能型向生态型、管理型向服务型“三型同转”。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李强书记来启调研和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围绕一条主线、深化两大工程、夯实三项基础的总体思路推进人才工作。一是紧紧围绕“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工作主线,推动人才全面接轨上海,加快释放“人才红利”。二是深化沪启人才合作和东疆英才计划两大工程,重点举办好“x(上海)人才政策推介会”“创新创业大赛”“海外博士x行”等引才活动。三是抓好政策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升级和发展环境优化三项基础工作,全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刚才,周珉同志代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了去年全省人才工作情况,提出了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同志们对今年主要工作目标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会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抓紧修改完善,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今年的人才工作目标中来。

**年,全省人才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两个率先”大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召开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让江苏真正成为最能体现人才价值的地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继续向纵深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据初步统计,截止去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超过50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21万多人,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二是突出重点,人才工作迈出新步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我省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工作的意见》。针对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加快区域共同发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与之相配套的《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北五市引进急需人才专业目录》等。省人才办还组织开展沿江开发科技行、高校校长苏北科技行、沿东陇海工业成果展示洽谈会、苏南企业沿东陇海投资洽谈会等系列活动,促进沿江和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三是加强配合,人才工作呈现新格局。省人才办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的职能作用,注重整合力量,调动各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动加强与有关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去年人才工作目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逐步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去年全省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一年,也是谋划“十一五”人才规划,狠抓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步伐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人才工作,意义重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强调“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在关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中,强调“既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又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在关于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中,强调要“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特别是在关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部署中,强调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这些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深刻认识人才工作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

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工作,是推进江苏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两个率先”,努力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必须要有一支具有新素质、新本领、新眼界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呼唤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呼唤人才结构的整体性优化;经济的国际化,呼唤人才的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呼唤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两个率先”,实际上是区域争先发展的一场竞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赛。对于江苏这样在物质资源方面没有特殊优势的地区来说,所能依赖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资源;所能建立的最重要竞争优势,就是人才优势。但是,我们在人才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有些还是潜在的,有些还不太明显,迫切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开发、利用和发挥。特别是与沿海其它发达省份相比,我省人才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上海比,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与广东比,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还不够优;与浙江比,民营经济组织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强,等等。这些差距不弥补,势必会形成率先发展上的差距。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自觉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和人才工作的繁重任务,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提高我省人才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刚才同志们讨论的、即将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下发的《主要工作目标分解》,是贯彻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的重要举措,是做好今年人才工作的具体部署。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以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为重点,认真谋划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十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发达省市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好的做法,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目标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实际,研究提出“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努力使我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充分体现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造就各个行业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高层次人才的关键作用,不仅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上,而且体现在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所具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上。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各地、各部门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培养“两个率先”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努力提升江苏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抓好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党政领导人才。要重视党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在“双推双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政后备人才名单。加强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省大企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摸清全省各种所有制企业人才现状、人才需求和成才规律,研究起草“江苏省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江苏省‘三个五’企业家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要大力实施“三个五”企业家培养工程,力争到,培养50名能够带领企业在各行业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培养500名能够带领企业在各行业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培养5000名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创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上,做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承认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建立以股权为核心的符合企业家职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抓紧实施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制度,完善企业家形成的市场竞争机制。要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借鉴世界500强企业培养、使用人才方面好经验、好做法,探索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家评价、考核、任用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入实施“333二期工程”,打造一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尖端人才。要加快构建“六大人才高峰”,在我省重点发展的领域,集聚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综合实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要大力培养造就青年专家群体,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给予必要的支持。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引进一批处于最具创造活力期,有发展后劲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快建立竞争开放、动态管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加快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

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一批有专业理论功底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也离不开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先进生产技术的实践者。要按照曾庆红同志提出的“要像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人才,像关心高级专家的成长那样关心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要求,抓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技能振兴行动”,努力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培养一批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技能的技术工人骨干,使他们当好刻苦学习、岗位成长的带头人,当好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带头人,当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品质的带头人。

在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省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开辟为民营经济组织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丰富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手段。要重视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掌握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村人才队伍。

第三,以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人才合作、交流与竞争。当前,经济全球化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特征。由于资本、物资、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在全球配置的趋势不断加速,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人才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江苏作为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发达省份,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既要充分考虑江苏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又要坚持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人才资源来解决我省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做到自主培养与引进海外人才并重。要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江苏人才国际化战略,准确把握人才国际化的客观规律,学习借鉴国际通行的人才开发理念和方式方法,科学制定江苏人才国际化的政策措施。要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紧缺人才。要建立符合海外高层次人才特点的引才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招聘和引进海外人才。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创新人才国际化培训方式,努力提升“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素质,有计划地选拔企业人才到外企挂职煅炼,学习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要加快建立我省国际人才市场体系,研究落实“柔性流动”、国民待遇、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为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来我省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我省人才国际化水平,提升我省人才队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围绕中心,拓宽渠道,引导各类人才为推进“两个率先”建功立业。

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投身到“两个率先”这一时代伟业中去。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的要求,着力开创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激励等机制和制度,逐步完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要积极探索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两个率先”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广大人才在科学决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省委、省政府将在适当时候,成立江苏省专家咨询委员会,集中全省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流专家学者,定期就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进行研究和论证,推进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省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畅通专家与领导的联系渠道,密切领导干部与专家的联系,及时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省人才办要认真总结“333工程”苏北科技行系列活动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要继续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从事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在发挥好本地、本部门人才作用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主要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省人才工作的组织指导机构,要把握全局,议大事、管宏观、定战略、解难事,更好地发挥对全局的指导作用。党委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部门,要协助领导小组抓指导、抓协调、抓落实,要出思想、出思路、出经验。在重点抓好人才工作协调落实的同时,做到牵头不包揽,抓总不包办,坚持重大问题共同研究、主动协商,充分调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层次分明、界定清晰、相互衔接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人才工作的职责,健全和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人才工作情况通报制度、人才工作督促检查制度和人才工作考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协调高效运转。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按照人才工作目标分解的具体要求,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切实负起责任。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精力,抓紧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和配套政策,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分解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底,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对相关部门落实人才工作目标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汇聚在“两个率先”的旗帜下,以人才优势赢得江苏发展的新优势,为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市召开的第二次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的会议,也是在“十二五”开局、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

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在去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就对贯彻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筹备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先后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会议,专门听取人才工作情况的报告,审定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周市长还要代表市委、市政府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这次会议的任务,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20xx年7月,我市召开了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机制逐步健全,人才环境明显优化,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有效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突出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积极探索抓好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形成。市、县(区)两级党委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责打下了良好基础。着力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和协调安排。近年来先后有6次市委会,9次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提高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严格实行了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人才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每年列支人才工作经费都在100万元以上,保证了重点人才工程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推进。坚持育引并举,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训项目,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总体实力。以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市、县(区)两级共投入专项资金400多万元,实施重点农村人才培训项目48个,每年组织开展农业专家送科技下乡活动,有效培养和集聚了各类农村人才。重点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和“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两个人才项目,培训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8万人、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名,实现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提升一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目标。启动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着力培养造就适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着眼于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库,确定了99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了领军人才选拔工作,选拔省、市级领军人才55名。建立了庆阳市专家咨询库,聘任全国能源化工等重点发展领域咨询专家49名。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庆阳市关于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了“321”引才工程,引进研究生151人、本科生886人,招考录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8万人,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等75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各类人才120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了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10项重点人才配套工程,采取办班培训、考察学习、学术交流、进修深造等方式,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18万人(次);以“银河工程”、“蓝色证书”培训等为载体,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26万人(次);新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4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了400人以上,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健全机制,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着眼于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活力,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庆阳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出台了《庆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庆阳市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对16名在剪纸、刺绣、皮影领域有显著成就的乡土能人评定了副高职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在《陇东报》和庆阳电视台开辟了“科学发展、人才先行”专栏,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视、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对我们做好今后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之所以能够深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了重视人才的观念。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确定为重大战略,成为全力破解的“四大瓶颈”之一,在工作摆布上放在重要位置,在工作推进上给予大力支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步调一致抓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各县(区)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充分说明,只有认识到位,才有工作到位,才能取得明显工作成效。我们一定要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二)服务发展大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们在抓人才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了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推进人才工作。比如,按照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部署,分年度确定“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的重点工作和推进计划;围绕全市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启动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项目和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项目。通过这些措施,既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也发挥了人才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中来谋划,在服务大局中来推进,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效能。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工作与中心任务的内在联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围绕大局做好人才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整体推进,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

(三)坚持重点带动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政策措施的完善,制定了引进、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办法,实施了领军人才选拔工程和“321”引才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专家咨询库等办法,创新高层次人才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了高层次人才在我市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说明,抓住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注重培养,加强引进,在高层次人才的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下大功夫,带动整体人才队伍建设。

(四)勇于探索创新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以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选拔使用人才,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课题”、“人才+产业”培养开发模式,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步健全,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才、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事业不断进步。

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困难问题:一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县(区)和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统筹谋划和抓好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物质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问题。二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等方面,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部门牵头实施的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工作特色和成效还不够明显。三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人才96086人,占总人口的3.6%,每万人拥有人才375人,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才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红、黑、绿、黄”四大产业开发所亟需的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探索人才开发的新途径、新载体等方面研究思考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引进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特别是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为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准的定位、更宽的视野、更好的作风,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按照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讨论,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和《庆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事业发展。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项目工程为支撑,以完善机制、鼓励创新、促进创业为突破,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着眼于增加总量和提升素质,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是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突出培养重点。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为重点,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团队,造就一批中青年创新人才,形成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链条。要大力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按照我市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定位,下大力气加快石油化工、煤炭开发、农业发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点经济领域人才培养,下大力气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培养,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统筹抓好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拓宽培养渠道。重点人才项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14个重点人才项目,基本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组织实施好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重点人才配套工程,确保发挥更大效益。要加快实施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能源化工人才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扶持等重点人才项目,使人才培养与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工作布局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贯彻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从各自的职能和发展需要出发,研究提出并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项目,进一步为培养人才搭建有效平台。三要创新培养方式。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形式,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上级调训、下派挂职、专家讲座、党校培训、外送跟班学习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坚持在实践中培育人才的方法,通过牵头组织实施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本领。

(二)着眼于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着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破解我市人才不足的难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要在立足于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开发利用好市内市外两类人才资源。一要实施好“321”引才工程。实施“321”引才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为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人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决破除唯经济发展论、唯条件论等思想的禁锢,积极主动地抓好工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施“321”引才工程,必须围绕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现有资源,讲求引进效率,以“有用”、“实用”为根本条件,注重实际贡献,不盲目攀比,达到引进适用人才、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目的。二要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近年来,我市在引进人才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加强院地、地企协作,建立专家咨询库等,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继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实行人才柔性引进,通过兼职、定期服务、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科研合作、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全国各地高层次人才,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方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三要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坚持用产业聚集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从工资、待遇、住房、职称、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以优惠的政策广纳良才。要认真抓好《庆阳市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贯彻实施,以超常规的气魄和优厚的待遇,着力引进一批能够破解发展难题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要注重做好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人文制度环境,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着眼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着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人才重在使用。要坚持以用为本,把发挥好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当务之急,在用好用活人才上下功夫。一要牢固确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人人可以成才、人才发展以用为本、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等理念,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克服人才培养开发中,学用脱节、培养与使用脱钩的现象,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二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服务发展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组织实施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为重点,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工业集中区和产业一线聚集,向农村基层流动,支持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开发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三要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全市重点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开发区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面向市场和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和自主创业,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鼓励各类人才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寻找科研课题,开展科技创业,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协调联系,通过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使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着眼于激发创造活力,着力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盘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活力,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机制。要围绕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吸引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真正用好人才,加强人才工作制度机制建设,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一要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办法,建立和落实平时考核制度,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树立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和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客观看人、公正评人、准确识人,真正让群众信服,让人才诚服。二要健全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差额选任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选拔使用制度,实现以人选人向制度选人转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三要健全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技研发扶持机制,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奖励制度,提高科研、生产一线骨干人才的薪酬待遇。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产权激励制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加大对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四要健全多渠道的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鼓励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人才资源开发。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障人才资源开发,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按规定提高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要加强人才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人才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着眼于提高整体水平,着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自觉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一要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职能。建立市县(区)党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认真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等制度,着力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考评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重点要实行严格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之中,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正职政绩的重要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加强人才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各县(区)要以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重点,抓紧制定各自的人才发展规划,使人才工作更好为经济中心服务,为本地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全力以赴,抓紧制定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推进计划,抓紧制定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引进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三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并要及时将一些成熟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和感召力。要广泛宣传全国、全省和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宣传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和人才工作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人才是最具创造力的要素,也是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保障,人才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xx就如何抓好人才工作作了表态发言,抓工作、促发展的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人才强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的决定性因素,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刘备三顾茅庐,得贤才诸葛亮方成三足鼎立之势;

副处级干部平均年龄x岁;

正科级干部平均年龄x岁,副科级干部平均年龄x岁,干部队伍的年龄状况与这座城市的年轻程度很不相适应。为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和科学思维来谋划人才工作,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的队伍、凝聚到党的周围,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二)做好人才工作,是抢占发展先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当前,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中最有全局影响力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居于领跑地位。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无一不是因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善用人才而实现的。发展的事实也一再表明,人才是事业的生命线,人才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实力强。x作为年轻的地级市,与区内其他市相比较,面临跨越追赶的巨大压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就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牢树人才发展新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的道路,千方百计抢占人才开发的制高点,创造人才集聚的新优势,提升人才工作的新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人才,好的项目、好的产业即使发展了也不能持续、不能上台阶,加速赶超就成了一句空话,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兴市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源,广泛吸纳更多的急需之才、有用之才,不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二、坚持统筹共促,努力为建设xx新x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必须要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德者,才之帅也。”有德无才,难以为党和人民做出大的贡献;

有才无德,其“才”往往成为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工具。我们选人用人,既要注重才能,更要注重品德,就是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才招揽进来、吸收进来,使他们成为建设xx新x的生力军。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人才来说,要讲信念,如果人才不讲信念,也不好使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才大多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但在个人成长的经历中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洗礼。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要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原则,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自觉在奉献中展示才华、燃烧激情、成就伟业,成为党和人民值得信赖、放心托付的高素质人才。要有人民至上的品格。人才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被群众认可。要将那些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始终深怀爱民情怀,为民谋事、为民做事,甘于奉献、乐于付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才,及时发现、量才使用,不断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要有勇于担当的魄力。担当体现着勇气,担当意味着责任。对每一位人才来讲,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负责任,勇于挑担子,善于啃骨头,用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在不断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中经受考验、砥砺品质,在不断迎接挑战和沸腾的创业实践中接受锤炼、成长成才。要有谦让宽容的度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身上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知人之长中短,知人之短中长,要有谦让宽容的度量,善用人才之长,善谅人才之短。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甘为人才的“后勤部长”、服务员,努力营造x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以筑巢引凤之策育才养才。做好人才工作,根本出发点是支撑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突出培养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为重点,依托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优秀人才建功行动”“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要大力培养青年人才,青年英才的脱颖而出,决定着我们事业发展的前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长远,重点扶持,跟踪培养,加强教育引导,鼓励探索创新,让大批青年才俊在实践中脱颖而出、健康成长。要拓宽培养渠道。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尤其是企业要紧密结合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从各自的职能和发展需要出发,研究提出并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项目,进一步为培养人才搭建有效平台。要发挥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重点支持和鼓励规模以上企业依托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市场开拓等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丰富培养方式。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丰富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形式。要以人才开发为突破口,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的培养开发模式,使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培养人,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向农村、向企业、向社区、向基层流动,真正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在生活上要多照顾,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建成一个创新人才得到支持,创业人才容易成功的社会;

建成一个创新思维充分涌动,各类人才充分涌现的社会,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社会风尚。总之,就是要通过富有成效的环境建设,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四是优化人才结构,以五湖四海之举纳才强才。人才个体素质和队伍结构决定着人才队伍的整体层次。目前,我市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努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拘一格为我所用,着力调整优化人才结构、统筹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对于推动我市进位赶超、实现跨越至关重要。培养和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就可以搞活一个单位、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我市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以及能源化工、冶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懂项目、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高层次人才。要造就一批现代企业家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短缺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短板,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保持企业家队伍的青山不老,才有经济发展的绿水长流。要把企业家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按照市场经济导向,打破行业、系统壁垒,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主动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潮中,鼓励支持杰出经营管理人才闯市场、创大业,使其成为推动x加快发展的领跑者。要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要按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xx”三大战略和“创新引领、特色产业倍增、民生计划”三项行动计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也要进一步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个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适应xx新x建设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

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大局。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畅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向经济建设一线集聚、向基层和困难企业集聚,让优秀人才各展其能、实现价值。

三、

坚持党管人才,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根本保障。各级党委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统一,把发展人才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党管人才,主要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本质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就必须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实践也证明,只要领导抓、抓领导,人才工作就能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各级党委要正确把握人才事业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人才责任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落实机制。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带有倾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学者等人才制度,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资源,真正使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

第二,要强化党管人才措施。要坚持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三项任务”一起抓,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定,人才工作的措施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用发展来检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发展政策,编制完善本县区、本部门、本行业以及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工作规划,既要研究制定人才队伍总体规划,又要制定各类人才开发专项计划,既要提出中长期目标,又要明确阶段性任务和要求,切实配好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为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证。要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视角、创新的方法策划一些人才工程项目,建立一些创业基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生动局面。

第三,要增强党管人才合力。人才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优势、集中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重点抓好前瞻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组织部门要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特别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同志们,xx新x的宏图伟业呼唤着人才,期盼着富有理想的有为青年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各类人才辈出和涌现,渴望着一大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材。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建设xx新x提供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不竭动力!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培养方针。在《纲要》刚刚颁布实施不久,市南区在这儿隆重召开这次人才大会,作为一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非常兴奋,也倍受鼓舞!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的人才观正逐步确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市南教育作为市南的一个窗口,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佳绩。市南教育局为优秀人才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举措促进人才发展,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我区先后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培训,到华师大、北师大等高等学府进修,到全国知名中小学挂职,将著名专家请到我区示范、指导,与中国教育学会、知名高等学院联手建立教师发展联合体、开放名师课堂锤炼名师、进行名师交流等等,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和实施的一系列培养措施,在市南这片沃土上成长起了许多优秀人才。在领导的培养下,我也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百位语文名师、全国优秀教研员、副校长等,并被聘为了青岛大学讲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参编教材、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前不久还成为了全国著名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市南教育、市南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得益于市南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大环境。在此,我代表区专业人才,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指导、辛勤培育我们成长的各级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对我们的成长所做出的努力!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国、省、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市南教育局也确定了率先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的目标,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专业人才,任重道远。

首先,作为一名市南教育的拔尖人才,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与研究,掌握先进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在教学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追求一流、勇攀高峰,为构建学习型组织贡献力量。

其次,要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二十一世纪,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创新所依靠的就是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人才,要敢于承担建设首善之区的重大研究课题,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努力通过创新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市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

再其次,要在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当好表率。作为一名学术带头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学习、研究的表率;争当提高教学质量的表率;争当多出工作成果的表率。同时,要起到传帮带作用,帮助带动区内更多的教师尽快成长与成才;促进市南教育快速全面和富有特色的发展。

最后,要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我们从事各项工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难有建树、难攀高峰。我们不仅要成为业务带头人,也要成为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楷模,更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多出佳绩、勇攀高峰的表率。在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在创新中创出更多的效益,在工作中提升生命的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创新能力一流、社会贡献突出的拔尖人才,为市南的发展,为国家的腾飞,贡献聪明才智。

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一定会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建设国际化的首善市南增光添彩。

最后,再次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的关心、厚爱和帮助!

文档为doc格式。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人才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人才工作。会上,曹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全面提出我市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希望各地、各部门按照曹书记的讲话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做好当前的人才工作,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全市人才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人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徐州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真正实现从物质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人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宝贵的资源,科学确立人才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徐州的发展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全市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按照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着力把徐州建设成为人才强市。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环境要优良,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集聚;二是机制要灵活,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三是素质要一流,引进的人才要具有专门的特长和超群的才能;四是结构要合理,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五是产出要高效,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原则,就是要促进人才发展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物力资本优先积累向人力资本优先积累转变,二是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开发转变,三是由总量扩张向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到“十二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力争达到8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7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0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和人才贡献率等5项主要人才发展指标,要进入全省前列。由于我市是人口大市,人口基数比较大,这5项指标要实现位居全省前列的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在确保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力争把我市的人才工作做得更好。

二、要进一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突出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第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人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要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徐州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同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产业结构相协调的人才开发机制,把我市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徐州丰富的职教资源,围绕产业升级要求,按照四大主导产业、六大新兴产业和六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依托徐州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围绕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着力培养一批创业型人才。徐州共有12所高校、近20万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以培养生产型人才为主,在面向建设一线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方面走在全省高校前列,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型人才。三是依托现有的重点企业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企业家。

第二,要着力引进和集聚人才。合理引进人才,既可以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又可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稀缺人才的需求。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一要加快建立人才引进基地。利用好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现有人才引进基地,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引进方式,开展境外结对培训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人才培训基础建设。二要着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一个团队,能够发展一个产业,目前国内已有无锡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等一批成功的范例。各地要加大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三要创新人才引进的途径和模式。要把感情引才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积极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赠送股份等多种形式,大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我市发展。

第三,要科学合理使用人才。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把人才素质能力和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重视人才的自身素质,又要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形成综合性评价指标。二要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优越的环境。从大环境来讲,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要自觉服务人才、服务创业,努力把徐州打造成为适宜人才干事创业的高地;从小环境来讲,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各类人才想来干事、能干成事。三要善于破格使用人才。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条条框框,对能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要积极地引进、大胆地使用。

三、要进一步加大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徐州实际,当前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建设好创新创业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三支队伍。

一要加快建设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要深入实施“515”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专题培训、创业辅导、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能力建设,整合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重点支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二要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急需紧缺人才队伍。目前,徐州正处于产业调整升级、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为紧迫,无论是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还是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紧缺的状况较为严重,特别在资金运作和旅游策划方面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市小城镇建设进程,制约了旅游强市的创建。所以,要从产业发展的需求角度出发,按照紧缺程度,加快建设一直高素质的急需紧缺人才队伍,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

三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立足于增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以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梯次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技术工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从徐州作为农业大市的实际出发,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生产经营型队伍建设;三是顺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鼓励专业人才跨学科、跨领域横向发展,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人才开发体系,为教育、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保障。

四、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

徐州的人才工作要再上新的台阶,必须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重点打造好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服务、激励引导四个平台。

一要打造资金投入平台。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中已经明确,要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市、县两级政府都要按照这一要求,不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力度,提高人才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教育、科技和卫生等支出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保障人才发展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要打造技术创新平台。近年来,我市已先后建成了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火炬计划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多晶硅徐州工程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以及1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00多家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这些都是很好的技术创新平台。下一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和相关配套设施,真正把这些载体建设好、利用好。

三要打造人才服务平台。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为人才服务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创新人才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方式,大力拓宽服务领域,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细致、高效的服务。要进一步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围绕用活用好人才,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机制。要深入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加快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培育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转变,着力建设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积极借鉴无锡“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的人才服务方法,及时解决好各类人才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人才在徐州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四要打造激励引导平台。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激励引导机制,有效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活力。要结合《徐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制定好本地区人才发展规划以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特别是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化流动配置、人才创业扶持等方面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要把人才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结合起来,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同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行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以及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使优秀人才的收入水平真正体现其实际价值。对在基础工作、关键岗位和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人才要给予倾斜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推动徐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人才强国战略再一次提上了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对人才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都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在讨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时,就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刚刚闭幕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又作了重点部署,写入了我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人才强市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的。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人才工作在许多方面做得并不十分到位,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突破,牢固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利益、权利、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人们自身利益、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反过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人才观突出强调了人才的标准和本质,其核心也在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始终要重视人、教育人、完善人、激励人,既要切实做好人才的教育、培养、引导工作,又要切实抓好人才的使用、关心、激励工作,让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我市的人力资源充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向人才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化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发展的理念统领人才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促进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

(二)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统筹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的关系,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体系的现实选择。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在所有的社会资源中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关键的生产力,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解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要靠人才以及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下大力气培养、造就、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人才来支撑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人才政策落实得好,人才作用发挥得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快。从阳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计划经济时期,一大批煤炭、冶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云集我市,建造了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企业家创造了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业绩。目前,我市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能不能延续这个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要统筹处理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实际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真正为“第一要务”配好“第一资源”,以“第一资源”来支撑“第一要务”;另一方面,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战略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发展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发展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发展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在发展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推进我市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看似为教育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抢占了竞争的先机,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经济发达国家崛起的经验证明,每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是人力资本的成功追赶,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年和***年,而日本、巴西、亚洲“四小龙”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靠得就是人才开发。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不培养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不强化人才这个强大推动力,是绝对不行的。从我们阳泉来看,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强,显现了一种喜人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近年来同期的最好成绩。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增长和提高,大环境的影响占了相当的比重,经济布局和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资源型、粗放型的圈子,支柱产业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含量低下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人才竞争,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再次警示我们,抓不住人才,做不好人才工作,我们就有掉队落伍的危险。但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在阳泉,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的问题并存,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十分短缺;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分布很不合理,学非所用的现象还很普遍;人才环境不宽松,留不住人,引不进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管理机制不活,人才工作力度不大,等等。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和制约我市赶超发展的障碍和瓶颈。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发展大局,影响小康大业。现实选择和长远考虑,都要求我们尽快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把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把更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赶超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

二、适应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大力创新创优人才环境。

人才环境是人才群体以外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的状态和相互关系,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深刻影响着人才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环境就是感召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人才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人引人引不来,环境好人自来;人留人留不住,环境好人扎根”,“家有梧桐树,自有金凤来”,讲得就是环境的作用。阳泉能不能赶超发展,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能不能把我们小康建设的蓝图变成现实,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看我们有没有一个适宜于人才成长的具有“团粒结构”的肥沃“土壤”。从眼下的情况看,这个环境还很不令人满意,还有许多的问题和差距。去年我们集中开展了创优环境的大讨论,多多少少解决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但实实在在的动作还不多,力度也不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面对全国各地“人才高地”建设带来的挑战,面对我市赶超发展日益繁重的任务,创新创优人才环境,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讲创优人才环境,根本标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总的要求是贯彻“三个留人”原则,为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提供更宽广的舞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让各类人才在阳泉这一方热土上尽情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优惠、充满活力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我市的人才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实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挂职锻炼、在职培训,发现和起用了一批优秀人才;将后备干部下派到企业任职,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到民营组织工作,为人才的合理流动起到了导向性作用;通过人才招聘的形式,从外地招揽急需人才有了新的突破,等等。但是,实事求是讲,在我们阳泉这个内陆城市,以人为本还远远没有落到实处,“以利为本”、“以位为本”、“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资历为本”的现象还客观存在,严重压制了人才的成长和人才作用的发挥,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策上入手,着力优化我市的人才政策环境。政策是前提、是基础,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性保障。要重新审视、反思我们的人才政策,对现行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调整的尽快调整,尤其要下决心清除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疏通人才“绿色通道”。要加快研究制定以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措施,形成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宏观性又有操作性的人才政策体系。这次会议出台的实施意见,虽然是初步的,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这方面的工作还要深化、细化,并且要转化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其次,要创造一个施展所长、成就事业的创业环境。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看重的是事业,是在创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能不能让各类人才在阳泉这个地方心情舒畅地工作,放开手脚地创业,就看我们是不是为人才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调产项目、重点建设工程,这些项目和工程都需要高科技的投入,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引领攻关、带动创新。我们规划的六大支柱产业、五大基地建设,哪一个也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即使是一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也需要相应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多方为人才搭桥铺路,大胆地把人才放到重要的位置和关键的岗位上,让人才的创新潜能在创业平台上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为鼓励人才创业立业提供物质保障。市政府已经决定建立人才基金,要管好用好这笔经费,发挥好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当然,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的关系。我们强调靠事业留人,但也要尽可能地提高待遇。在阳泉这个经济欠发达城市,要拿出比发达地区更高更好的物质条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而且单纯靠提供优厚待遇,吸引不来真正的人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我们只要千方百计地筑好事业之“巢”,就会引来人才之“凤”,这已被许多地方的经验所证明。

第三,要创造一个功能健全、服务到位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人才既然是一种资源,也只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才能实现合理的流动和最佳的配置。在人才市场,人才和用人单位这两个主体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双向选择,拥有各自的自主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包括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为供需双方进入市场,并在其中实现“两个自主权”提供场所、提供服务。现在,我们不少的大中专毕业生学成回来后,不是找市场,而是找门子、找关系,想方设法往党政机关挤,往事业单位挤,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需要更新,不能老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人才市场容量过小,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要下决心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功能,改进招聘活动,提高信息化水平,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交流新机制。

第四,要创造一个重才爱才、褒先树优的人文环境。要在全市倡导一种“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妨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破坏发展”的理念。对人才要提倡“四个宽容”、“四个鼓励”,也就是宽容狂放、鼓励自信;宽容个性,鼓励和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宽容成功,鼓励进取。要十分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一门心思干事业的后勤保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重用重奖、重点激励,使投身阳泉建设的各类人才都能从内心感受到在这里有干头、有劲头、有甜头、有奔头,是大显身手、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场所。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张扬他们的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羡慕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风气。

三、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人才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三个关键环节,精心谋划,全力推进。

第一,必须从培养人才这个基础抓起。阳泉发展的百年大计靠什么?靠的就是培养一茬又一茬有本事、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培养人才就是积聚财富、就是培育发展后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继续强化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制定规划,确立目标,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培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和农村适用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领导骨干、管理精英、学科带头人和技术能手,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二,必须在用好人才这个关键处抓实。人才是有时效性和层次性的。要坚持高效益用人的原则,强化“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耽误埋没人才也是过错”的意识,树立“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千方百计用好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在适宜的岗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端正导向,匡正风气,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是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应当大胆起用,委以重任。当务之急是要发现、盘活和用好我们现有的、身边的人才,防止“墙内开花墙外香”。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人才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必须在吸引人才这个重点上突破。解决急需人才、特殊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眼睛向外”,广招人才。我们一定要以“孟尝君养食客三千”的远见卓识,以“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精神,以“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真心诚意,以“一方水土用八方人才”的宽广胸襟,敞开大门,聚才纳贤。要十分注意人才引进的针对性,从阳泉实际出发,重点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带项目、带资金来创业的人才以及其他紧缺人才。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行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外来人才采取“候鸟迁徙”式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长住,但求常来,柔性流动,来去自由。

四、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前提是要明确内容。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人才工作统领起来,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重大方针和工作部署的领导,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人才管什么?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是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管好、管活人才,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赶超发展的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潜力。从眼下来看,当紧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制定出一个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既有宏观指导作用又便于实际操作,摆位高、力度大的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把它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来加以实施。这是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性、“龙头”性工作,也是我们抓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关键是要强化责任。党管人才,赋予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要的时代责任。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履行这个责任,尽心竭力地落实这个责任。针对阳泉当前的人才现状,把握客观规律,面向未来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发展规律、人才政策机制的研究,靠政策指导人才工作,靠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流动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并认认真真抓好落实。要用人才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我们的领导水平,检验我们的执政能力。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对人才工作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像跑项目、筹资金那样,重视引进人才、聚集人才,要像重视优化发展环境那样,重视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本领过硬的创新性人才。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人才”、用人才,才能当好“知贤”的先锋、称职的“伯乐”,才能在感情上贴近人才、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在实践中发现和用好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点是要形成合力。党管人才,并没有改变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决不是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都要由党委来大包大揽,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各方面的力量聚集起来,协调动作,形成一种工作上的合力。按照人才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找准位置,主动配合,发挥作用。各级党委要实行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教育、科技、劳动、财政等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共同做好人才工作。要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市委已经成立人才工作领导组,并在组织部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定期研究人才工作的大政方略,协调工作部署,督查工作落实。各县区、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切实把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安排好、落实好。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阳泉渴望人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全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我市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昨日,四川省召开了年全省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就切实做好全省2017年春运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副省长刘捷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传达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代表省春运办发布2017年春运工作安排。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结束,共计40天。结合全国春运工作会议通报的.情况和省级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将发送旅客近1.4亿人次,同比将下降7%左右。

据介绍,今年我省春运将呈现时间早、峰值高、流量大、异常天气因素偏多、客货运输压力碰头、安全运行压力较大、运输服务要求较高等特点。今年春运工作将更加注重安全,注重信息公开,注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注重干线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衔接,城际运输与市内公交之间信息要畅通,避免出现车站、机场旅客大规模拥挤情况;更加注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服务方式和监管手段,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春运服务。

会议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组织春运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今年春运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强化协调配合,切实提高春运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创建“便捷春运、温馨春运、平安春运、诚信春运”的工作格局,确保春运期间全省旅客旅途安全顺利。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部署20xx年工作重点,主动适应交通发展新常态,加快“四个交通”建设进程,为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而奋斗!

20xx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克服资金紧缺、水灾严重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我市在政府年度交通发展目标综合考核中被评为全省先进。在全省交通行业考核中,农村公路建设全省第一,道路运输管理全省第一;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交通行政执法、交通安全管理、交通造价管理等工作被评为全省单项先进。在全市考核评比中,市局被评为绩效考核、重点工程、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同时,局机关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xx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52.82亿元,保持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高速公路全年完成投资32亿元。在建的邵坪高速开累完成投资19.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1.52亿元,为计划的104.5%;l1连接线建成通车;l2连接线进展顺利,征地拆迁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和推介。安邵高速开累完成投资22亿元。武靖高速开累完成投资19.1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7亿元,为计划的113%。白新高速公路已完成了工可报告编制。迁建的潭邵高速邵阳南收费站于10月1日正式通车、邵阳东收费站已完成主体工程。干线公路全年完成投资9.7亿元,为省定目标的109.7%。省定年内建成的s219隆回金石桥至六都寨公路已进入路面施工阶段。省定续建的9个项目、341.5公里,除隆回至武冈项目的洞口、隆回段尚未开工建设外,邵东八十亭至老屋塘、s224罗市桥至邵阳县五丰铺、s244衡邵高速新邵连接线、s245新宁狮子寨至新宁县城、s257/s258城步边溪至南山牧场、s346隆回至武冈、新邵县城至烂坝、s258绥宁寨市至黄桑、邵阳市至邵东黄草坪公路均在紧张建设之中。省定新开工的10个项目、231.2公里,除绥宁大门洞至荣岩电站、邵阳市至九公岭2个项目外,g320洞口县城过境公路、s346隆回紫霞园大桥2个项目省厅已批复交由城建部门建设,s904/s909武冈过境线、g320隆回过境线、g320洞口县城至江口、s909邵阳县塘渡口至霞塘云、邵东仙槎桥至邵阳县峡山铺、s258绥宁黄桑至坪溪6个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标。省定前期工作89公里,全年实际完成96公里,为省考核目标的107.9%,具体项目是:s334张家冲至罗城、黄桑至坪溪、s338戴家坪至罗市桥、邵阳市至九龙岭、s246武冈高桥至小水、s245狮子寨至邓家铺。农村公路全年完成642.4公里,完成投资7.02亿元,为省定目标的102.6%。行政村通畅率达97.1%,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在全省年度考核中得分第一。危桥改造20xx年,全市危桥改造项目81个,要求完工78个。全年实际开工82座(公路局管养18座、农村公路管理处管养64座),已完工79座(公路管理局管养18座,农村公路管理处管养61座),为省定完工目标的102%。渡口改桥全年实际开工4座,完工1座。站场码头全年共完成投资1.08亿元,为目标的101.17%。建成农村客运站13个、招呼站1091个,为目标的100%。其中武冈汽车北站即将竣工验收;坪上综合客运枢纽已完成征地、初步设计及资金申报等工作;邵阳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正在衔接选址。20xx年,水运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00万元,落实各类码头新(改)建计划项目25个、客渡船标准化改造199艘,泥湾港区综合客运码头正在开展新的选址工作。

2、道路航道保持畅通20xx年,我市道路养护里程218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8公里、国道360公里、省道3315公里,重要县道2896公里、乡村道14878公里(不含桥梁3145座)。年末干线路况优良率83.9%、支线路况优良率87.9%,均超省定目标。农村公路年末优良率75.96%,同比提高0.49%。公路管养机构在狠抓日常养护、安保设施和大中修工程建设、水毁抢修的同时,着力开展了公路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超工作新格局,交通部门担当主力,治超工作纳入市对县(市)及市直相关单位的绩效考核,在全市形成了强力治超的高压态势。9月底以来,全市共查处超载运输车辆2.73万台、卸(驳)载3.15万吨、取缔车辆维修厂(场)和车辆改装企业30家、吊销经营许可证企业11家、强制恢复原状车辆2316台,非法超限率下降到1%以下。航道养护方面,全年全市共设置航标26座、岸标及桥涵标32座、重点工程防撞浮标8座,航标维护正常率90%。

3、质量安全保持稳定一是工程质量安全保持稳定。引进2项新技术,全市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继续保持零责任事故的良好局面。二是道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全年,道路客运生产营运总里程2.2亿公里,共发生行车事故6起,死亡8人,伤7人,百万车公里事故频率、死亡频率较去年同期下降,无较大以上责任事故,创近年来最好纪录。特别是沪昆高速“7.19”事故的救援工作,虽然不是我市交通部门的职责,但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得到杜家毫省长的高度评价。三是水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全年保持了水路运输无事故的良好局面。“5.25”、“6.20”洪灾期间,海事部门尽责有为,排除大小险情15起。特别是紧急搜寻被洪水冲入邵水河的剧毒农药制剂(邻仲丁基酚),避免了一场有毒的化学品污染饮用水事故;紧急处置船舶走锚事件,化解了多起威胁在建桥梁安全的险情。

4、运输市场繁荣有序到20xx年底,我市有道路运输经营户3907户,有道路客运车辆4832辆、货运车辆44924辆,有客运班线1428条。全年,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1.7亿人次、92.2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货运周转量2.07亿吨、402.5亿吨公里,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有效开展了“群众满意客运站”创建活动,完成了65个客运站、2个货运站的质量信誉复核工作和37个三级以上客运站服务质量等级核定工作。

5、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一是积极启动和推进邵阳汽车运输总公司改制。在市政府驻湘运公司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清算组成员的艰苦努力,公司关闭重组的改制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完成企业产权交易。二是努力做好邵阳汽车修制厂、东汽维修中心和汽车修制厂零配件厂(简称江北三企)改制后续工作。基本统一了“三企”员工思想,职工建房用地已落实,90%的职工安置费发放到位,厂区21家租赁户已有8户完成搬迁。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于近日在我市召开,来自各个领域的人才汇聚在一起,共商各项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会议中,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新的思考。以下是我对会议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

会议中,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满足市场需求,人才才能得以有效使用,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人才质量。

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考虑市场需求外,还需要注重人才质量的提升。要注重发掘和挖掘人才的潜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应该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更加适应。

第三段: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支持体系。

会议中,与会人士认为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支持体系是关键所在。政策作为推动人才的重要手段,既可以引进高端人才,又可以支持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从而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制定针对性的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投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进展。

第四段:致力于打造人才生态,让人才的价值得以释放。

人才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在会议中,与会人士提出了致力于打造人才生态,让人才的价值得以释放的思路。此举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城市建设中,而且可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请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打造人才生态,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第五段: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和引进更多高端人才。

最后,在会议上,与会人士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和引进更多高端人才的重要性。随着国际化的发展,高端人才的角色越发凸显。因此,与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化视野,打通国际人才引进渠道,是对所有城市而言都十分必要的一项任务。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国际资源,集聚全球人才,从而实现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希望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政策支持,打造宜居发展的城市环境,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这里发光发热,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是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落实机构改革的关键之年,交通建设任务将更为繁重,交通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思想理念、管理方式、体制机制急需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始终保持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治理作为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职能、提高效率、创新手段,切实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实责任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将抓好安全生产同“做一名负责任的领导干部”紧密结合。一是坚持改革过渡阶段的安全监管不放松。要切实落实省委“改革期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工作要求做到无缝衔接、平稳运行”的指示精神,以及市委“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各项工作”的各项要求,不间断、无死角地抓好安全监管工作。二是抓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落实不放松。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巩固健全“局安委会统一领导、安委办综合协调、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的齐抓共管格局。

(二)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监管体系。

要以《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为纲领,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改革,完善、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是强化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继续完善行业内部“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度和“一票否决”安全考核制度,完善责任清单和责任规范,规范履职行为。二是完善事故预防体系。全面推进事故风险防控工作,突出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企业、部门、班组”多层级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切实做到“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三是强化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提升突发事件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现有综合监管平台、非现场执法、动态监控、电子路单等技术手段,探索车船主动防御系统、智慧工地建设,提升安全水平。

(三)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治理。

要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平安交通”创建等重点活动,综合运用挂牌督办、约谈、重点监管、行政处罚等手段,切实抓好重点领域,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公路管理领域,要高标准构建“四好海岛公路”,切实抓好以长大桥隧、“三高”路段、临水临崖危险路段为重点的维护保养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大力实施公路生命防护工程;水路客运领域,要高标准构建“四好海岛水路”,推进码头、渡口、客船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要把好企业经营资质关,强化落实停开航自律责任和重点人员岗位职责,督促落实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重点部位巡查检查等制度。道路运输领域,在做好车辆维护保养的基础上,要持续深化驾驶员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视频监控、酒精测试、心理疏导等工作。要根据交通运输部、省厅要求,落实公交车事故防范相关措施。工程建设领域,要继续做好“交通大会战”安全保障工作,结合《舟山市公路工程文明施工指导意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现场防护的标准化水平,切实做好安全防护、人员教育、安全交底等基础性工作,坚决落实危险性较大项目的专项施工方案。

(四)突出重要节点,强化应急保障。

一是抓好台汛期、雾季、冬季等恶劣气候多发期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人员、车船、设备、物资,确保有备无患。二是抓好国庆70周年活动、世界油商大会、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三是抓好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安全管理,以及暑期客运高峰时段的安全生产。四是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功能,进一步发挥值班值守、动态监控、信息汇总与发布、应急指挥调度、12328监督服务等作用。

四、关于20春运工作。

年春运从1月21日开始至3月1日结束,共40天。为切实做好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春运各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准确把握形势。据预测,今年春运全市水陆总客流量约为162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7%。其中公路客流量预计为1230万人次,同比增长1%;水路客流量预计为395万人次,车运量预计为21.8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4%和8%。今年我市春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今年春运比去年提前了11天,学生流、务工流在春运前期就可能相互叠加;二是来我市的自驾游旅客仍会保持大幅增长,尤其朱普、沈普两线将面临较大疏运压力;三是随着春运气温变化,除冬季大风外,还容易出现浓雾天气;四是今年我市网上售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春节期间水路客运预计迎来网售高峰期;五是经过创城洗礼,各客运站点、运输企业的硬件设施、软件水平和人员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创城成果长效机制面临春运检验。

二要科学组织运力。从运力准备来看,春运期间,全市预计共可投入各类客(渡)运船舶186艘,44807客位、897车位;可投入客运车辆1655辆,62890座,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满足基本运输需求。道路运输要重点协调好沪、甬、杭三地长途运力,市内公交要做好至三江码头、朱家尖客运中心、舟山汽车客运中心等场站的运力对接,遇客流高峰时要采用滚动发班、延长营运时间、抽调应急运力等措施解决疏运问题。水路客运要重点做好普陀“金三角”水域、舟山北部区域、南部诸岛以及作为应急疏运通道的鸭白航线的运力安排。针对春节前后容易形成短时车客流高峰的特点,要通过增加航班、调剂应急运力等措施做好疏运工作,要根据各条航线的特点,制订应急运输方案。

三要强化安全监管。一是强化春运安全检查,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车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以及在建工程的排查和动态监管工作,确保车、船、公路、场站的安全有序运转。二是督促企业对参加春运的车船司乘人员务必逐人逐车逐船教育到位,坚决杜绝脱岗、失职现象。三是针对气候与车客流特点,进一步做实做好应急预案,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准备充分、处置果断的应急反应机制。四是积极开展打非治违,重点打击黄牛非法组客行为和长途客运非法营运行为,确保春运期间客运市场井然有序。五是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工作,杜绝出现瞒报、漏报、迟报。市局将于近期组织春运安全大检查,希望各地各单位都能积极行动,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狠抓服务质量。各单位要积极巩固创城成果,充分发挥创城中树立的文明服务理念,将高品质服务与春运工作紧密结合,努力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一是进一步便利旅客出行。及时做好网售系统升级维护工作,提高网售系统稳定性。广泛利用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渠道及时发布出行信息,方便旅客安排行程。综合采用团体票预定、包车服务等方式,方便高校学生、企业务工等人员的集中出行。二是做好重点群体服务。积极落实军人依法优先出行措施,在购票、安检、候乘等方面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待和热情服务。要抓好出行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工作,确保绿色通道、母婴室、便民服务点等设施使用正常、功能完善。三是维护旅客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甩客、倒客、宰客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要保持12328服务监督电话畅通,认真受理旅客投诉。四是强化正面宣传。结合“最美行业”、“最美交通人”创建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广泛宣传春运一线干部职工的优秀事迹,树立行业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最后,借此机会代表市局党委祝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20xx年,xx县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交通科学发展示范点”奋斗目标,紧扣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这一工作主线,大胆创新谋转型,勇于实践求发展。全系统上下激情干事、主动有为,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3.44亿元。截至12月底,实际完成投资3.5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2.3%,其中公路站场建设完成(含绿化)投资3.2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5.8%,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663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02.8%。

一、坚持提档升级,交通工程建设稳中求进。

1.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a7、a8互通工程正抓紧办理项目前期报批工作;杨姚公路省界段项目已完成水保、项目选址等工作;丁凝公路已完成项目选址、水土保持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批复和土地预审均以完成,“工可”已报省发改委;丁诸线航道整治工程正在“工可”报批;平黎公路东接线(大云至惠民)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评审;其他4个前期项目正加速推进。同时,开展了县城外围拥堵治理规划研究;编制了《xx县农村公路建设(20xx-20xx)》、《城乡统筹交通示范》等规划和《姚庄港区项目建议书》。

2.续建工程步伐加快。丁新公路改建工程年度完成投资8020万元;平黎公路嘉善南站连接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7080万元;湖嘉申线嘉兴段航道改造一期工程(嘉善段)航道完成投资1200万元;长江路、黄河路下穿沪昆铁路立交工程年度完成投资2395万元;下甸庙入区报港点项目按期完工。

3.新建工程有序推进。农危桥改造完成20座计2014万元,连村公路建设完成10.91公里计1846万元;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资1050万元;杭申线杨树浜段重大隐患整治工程完工计投资790万元;绿色通道工程已完成2729万元;其他14项新建工程正有序推进。

4.融入上海工作全面深化。全力加快道路建设,抓紧开展嘉善东互通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与xx市建交委等部门就轨道交通衔接工作进行专题会谈,共同完成《嘉善与上海综合交通对接研究方案》;开展市郊列车前期研究,完成《利用既有沪昆铁路嘉善至上海南段市郊列车》研究报告。

5.交通工程质量持续创优。辖区在建公路水运项目共43个,工程总投资合计约5.81亿元,监督覆盖率和工程质量合格率均为100%。对在建工程中施工企业及监理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在此基础上出台《xx县交通工程施工单位考核办法(试行)》、《xx县交通工程施工单位考核评分表(试行)》,并放入施工招标文件内。创新考核机制,组织开展优秀项目部、项目经理评选。积极开展“三个探索”工作,《农村公路施工机械设备配备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工程施工统一用表》、《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生产费使用管理办法》已基本制定完成,准备明年试行。张仁贵副市长高度肯定质监站在建工程三年“零事故”的成绩,要求向全市推广质监做法。

二、强化宗旨意识,社会民生服务全面推进。

1.公交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原则,拟定《2012-2016xx县公交统筹城乡发展五年计划》《20计划新增公交线路及车辆更新计划》、《2012-2016xx县公交站场建设计划表》、《2012-2016xx县公交车辆新增、更新计划表》等,出台《xx县公交站场规划》《xx县公交管理办法(试行)》《xx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城乡公交财政补贴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善通公司下属城市公交有限公司经营的县城区城市公交和二、三级城乡公交实行“三补一奖”政策(“三补”是指对政策性经营亏损、新购车辆和公交科技建设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一奖”是指为调动公交企业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实行“核定基数,增收考核奖励”的财政激励政策)。

2.公交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投资950万元的城市公交服务中心已完成投资410万元;姚庄小城市二级汽车客运站完成投资700万元;城西公交停车场完成项目选址。公交站点在原有685个的基础上新增138个,平均站距由0.8公里降低到0.7公里。新增港湾式停靠站73只。

3.公交线网结构日趋优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7条,新增公交线路10条。视情适时开行如“杜鹃花展”、“西塘旅游公交”等公交专线,积极推广公交一票制及ic卡一卡通,共售出公交ic卡63362张。全面提升公交车辆的车型结构,进一步为全县群众提供安全有序、方便舒适、质优价廉的公共交通服务。

4.交通邮政深度合作。5月7日,我局和邮政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决定依托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和所建的村邮站建设项目,从长途客运联网代售票、公交卡代收和充值、交通信息发布、邮政邮包和公交小件运输信息化整合、物流分销平台、智能化报刊亭等九个方面入手加强深度合作。这是浙江省首例交通运输与邮政部门的战略合作,此项工作得到了王建满副省长的两次批示。

5.e路畅优惠民生促和谐。把开展“e路畅优”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作为助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精心设计创建载体,细化分解创建目标,对服务品牌进行充分论证,统一谋划。面向全国征集的“e路畅优”服务品牌标识已经揭幕,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六项工程”(基础设施优质工程、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公共交通优化工程、智慧物流培育工程、交通文化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强基工程)的支撑、服务标准制定和形象宣传展示,力争成为县“十佳服务品牌”。同时,还不断充实内容,拓宽服务品牌范围,创造性地推动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赢得群众和社会各级的.广泛认可。

三、致力统筹发展,行业管理转型持续推进。

1.信息平台建设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由我局牵头,整合全县公安、建设、旅游、人防、交通等21个部门信息,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统筹城乡、融入周边、综合交通、跨越体制方面示范。为更好的推进该项工作,省交通运输厅邀请国内专家成立专家顾问团进行指导,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目前,工程正在按计划加速推进,完成投资2500万元。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春运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贯彻落实上级通知和会议精神,部署落实我市春运工作,确保春运“安全、和谐、有序、畅通”。春运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抓好落实。去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部、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等多个部门发文,1月7日又召开了全国春运电视会议,对做好今年春运工作提出了意见;高省长在刚才的全省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今年春运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市春运办对我市春运工作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作出具体部署,相关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应该说大家对春运工作都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落实了有关具体措施。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年我市春运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今年春运比去年来的早,节前可能出现学生流、务工流相互叠加的情况,节前客流高峰期的运输保障工作需要高度重视。二是今年春节期间,预计普陀山方向的游客数量将继续保持在高位,普陀山进山方向将面临较大的通行压力,相关单位要科学研判形势,认真做好应对准备。三是春运期间,低温、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易发,保安全、保畅通任务依然艰巨。四是虽然经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洗礼,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整体设施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春运期间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春运安保工作压力依然很大,春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仍需持续深化。

下面,我根据大家的发言和今年春运特点,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20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圆满完成春运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意义重大。根据市级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春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能也相应发生了调整,各相关单位要及早完成工作交接,确保春运安保工作“不断档”。各地各部门要把做好春运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认真分析总结历年春运工作经验,仔细摸排春运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扫清工作盲区。要按照“安全第一、保障有力、方便快捷、服务至上”的总体要求,精心谋划组织,确保圆满完成春运各项任务。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市春运办的工作,同时要根据本部门实际,建立健全春运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春运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区、各功能区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市、县两级要加强协同联动,积极做好信息共享互通工作,协调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及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出问题,形成自上而下、部门联动的指挥联系协调网络,为全面完成春运任务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明确职责,强化监管,保障春运安全。

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省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有关决策部署精神,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力做好春运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要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共同抓”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贯通到各个环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打造“平安春运”。

二是要强化隐患排查。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工作,通过领导带队督查、交叉互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类明察暗访活动,全面排查客运设施、运输工具、管理制度等春运全环节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逐级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落实到位。水路春运是我市春运工作的重点,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及时解决各类重点难点问题,共同把好我市水路春运安全关。

三是要强化重点监管。要加强对重点路段、重要桥隧、高边坡、高挡墙等重要公路设施的巡查和养护,确保路况良好、设施安全;要加强“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及时提醒和纠正驾驶员交通违章行为;要严格落实恶劣天气限制开航等要求,确保水路运输平稳有序;要加强路面执法,加大对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客运站场安全管理,按规定配足安检设备,配齐安检人员,落实各项安检措施,认真做好危险品查堵工作;要加强对跨海大桥的监测预警,科学做好流量管控,确保我市对外交通主动脉安全畅通。要督促相关运输企业做好春运动员工作,及时开展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再教育、再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员工的春运安全意识。

四是要加强应急管理。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提炼往年应急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完善冰冻雨雪恶劣天气、节期大客流疏运、主干道路瞬时高峰等各类突发状况下的应急预案,并提早谋划建立由业务骨干为主力的应急管理队伍,确保队伍“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同时,要备妥、备足各类应急物资和装备,提早做好应急抢险车辆的检修保养工作。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预警和快速通报机制,积极协助各有关单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启动工作。各运输企业要密切关注气象动态,及时调整发班班次,切实减少事故风险。要重点落实跨海大桥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对外交通主动脉畅通。

三、精心部署,全力保障运输通畅有序。

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春运期间客流流量、流向、流时的分析研判工作,配套做好运力准备及相关运输组织工作,确保旅客“走得好,走得平安”。

一是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保畅合力。、交警、运管等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人员部署,春运期间确保慈航广场、三江码头、盐仓客运中心、普陀城北车站等重要站场执勤人员到岗到位,并根据客流情况合理排班,做好现场秩序维护,齐力保障畅通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二是要抓紧做好运力保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各水陆运输企业要紧密结合春运调查摸底和运输生产实际,合理制定运输保障方案,统筹安排运力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运能水平,切实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一是要抓紧做好车、船和相关客运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已有运力足额到位;二是要积极谋划重点区域重点线路应急运输保障工作,提前做好大客流疏运时段运力调配组织、班次增班疏运以及机动运力落实工作。

三是要保障重要群体出行需求。教育部门和就业部门要加强同市内相关院校及重点用工单位的对接协调,提前摸排掌握在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集中返乡、返校、返工运输需求,积极对接交通部门做好运输保障工作。对于运输需求集中的重点线路,相关运输企业要认真做好增班疏运工作;要加强农村道路客运运力组织,加大城乡运力投入力度,切实方便农村群众出行。各地各单位要强化国防观念,切实落实军人依法优先,在购票、候乘、安检等环节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待和热情服务。

四是要统筹兼顾客货运输。要坚持“以客为主、客货兼顾”的原则,在保证旅客运输的同时,努力兼顾好电煤、粮食等重点物资及肉禽、蔬菜等生活物资运输。要提前摸清重点物资运输需求,统筹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安排重点物资运输。要加强对邮政、快递行业的监管,严格落实实名制相关要求,确保春运期间快递行业正常有序,全力满足节日期间群众生产生活所需。

四、以人为本,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20,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经过各地各单位和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车站码头基础设施、公路两侧陆域环境、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显著。各单位要积极巩固创城成果,充分发挥创城中树立的文明服务理念,将高品质服务与春运工作紧密结合,努力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

一是深化春运主题活动。各地各单位要继续深入开展“情满旅途”系列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春运保障工作中,让旅客切实感受到春运旅途的温暖。要进一步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认真组织做好青年志愿者招募、培训和安全教育等工作,组织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到车站、码头、机场等场所参与引导咨询、秩序维护、爱心帮扶、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工作。要推动车站、码头、机场等客运枢纽出行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工作,确保绿色通道、母婴室、便民服务点等设施场所功能完善,使用正常。要加大对春运值守干部职工的关心关爱,结合送温暖活动,组织力量对坚守春运一线干部职工开展走访慰问。

二是要积极打造便捷春运。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及时发布天气预报、运力安排、道路条件、交通管制等各类信息,进一步方便旅客合理安排出行。相关企业要及时对接研发单位,提前做好网售系统的维护升级工作,进一步提升网络售票服务能力,提高可售率、网售率,并采取有效举措,防止恶意抢票现象的发生。实施实名制的客运站点要在认真落实“人、票、证”三合一查验要求的基础上,谋划完善售检票操作流程,切实提高通过效率。

三是要维护正常客运秩序。有关部门、各运输企业要及时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调查并及时处置旅客各类投诉。交通、、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站外揽客、甩客、倒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合力创造“和谐、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

四是做好春运宣传引导工作。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同宣传部门的沟通联系,精心组织做好春运宣传工作,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以“车、船、站、所”为载体,通过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新形式,宣传春运先进事迹,引导旅客文明出行。此外,要加强对司乘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处置不文明行为的能力,要鼓励乘客积极参与运输安全保障,勇于制止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妨害公共运输安全的违法行为。

同志们,年春运即将开始,全力确保春运平安有序,切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体现。我们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做好今年春运工作,为今年我市春运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春节即将来临,最后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领导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讲话发言稿

总结。

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xx就如何抓好人才工作作了表态发言抓工作、促发展的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人才是高质量发展之本坚持人才强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也是强市的根本。加快城市建设跨越提升要以人才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由人才来推动,实现社会事业全面突破同样要靠人才作保证。毛主席曾讲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建国以来,我们在人才方面做了一系列安排部署,都很给力,都得到了人民的称赞。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的决定性因素,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级干部平均年龄x岁,干部队伍的年龄状况与这座城市的年轻程度很不相适应。为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和科学思维来谋划人才工作,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的队伍、凝聚到党的周围,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无一不是因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善用人才而实现的。发展的事实也一再表明,人才是事业的生命线,人才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实力强。x作为年轻的地级市,与区内其他市相比较,面临跨越追赶的巨大压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就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牢树人才发展新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的道路,千方百计抢占人才开发的制高点,创造人才集聚的新优势,提升人才工作的新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才、有用之才,不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二、规划是人才兴盛之要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制定一个好的规划。市里制定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对未来10年人才发展重大问题的总体设计。要把这一规划落到实处,还必须有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的具体规划相配套,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人才规划体系。制定人才规划是件大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切实把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好。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抓好相关规划的制定。贯彻落实人才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单位密切配合。市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70多项重点任务,涉及多个部门。下一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这些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单位。承担这些重点工作任务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牵头单位要对项目实施负总责,会同参与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进度要求,做好具体分工和组织协调。参与单位要主动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求贤若渴之心重才用才。选准人、用好人,既是一个旗帜问题,也是一个招贤纳士、选贤任能的导向问题。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无才,难以为党和人民做出大的贡献;有才无德,其“才”往往成为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工具。我们选人用人,既要注重才能,更要注重品德,就是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才招揽进来、吸收进来,使他们成为建设xx新x的生力军。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人才来说,要讲信念,如果人才不讲信念,也不好使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才大多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但在个人成长的经历中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洗礼。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要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原则,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自觉在奉献中展示才华、燃烧激情、成就伟业,成为党和人民值得信赖、放心托付的高素质人才。要有人民至上的品格。人才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被群众认可。要将那些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始终深怀爱民情怀,为民谋事、为民做事,甘于奉献、乐于付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才,及时发现、量才使用,不断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要有勇于担当的魄力。担当体现着勇气,担当意味着责任。对每一位人才来讲,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负责任,勇于挑担子,善于啃骨头,用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在不断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中经受考验、砥砺品质,在不断迎接挑战和沸腾的创业实践中接受锤炼、成长成才。要有谦让宽容的度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身上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知人之长中短,知人之短中长,要有谦让宽容的度量,善用人才之长,善谅人才之短。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甘为人才的“后勤部长”、服务员,努力营造x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批青年才俊在实践中脱颖而出、健康成长。要拓宽培养渠道。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尤其是企业要紧密结合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从各自的职能和发展需要出发,研究提出并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项目,进一步为培养人才搭建有效平台。要发挥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重点支持和鼓励规模以上企业依托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市场开拓等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丰富培养方式。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丰富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形式。要以人才开发为突破口,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的培养开发模式,使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培养人,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向农村、向企业、向社区、向基层流动,真正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用的人才引进培养配套措施,确保这些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效应。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使各类人才在x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在工作上要多支持,帮助他们掌握更多信息,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工作经费;在生活上要多照顾,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在舆论上要多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努力把x建成一个人才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承认的社会;建成一个创新人才得到支持,创业人才容易成功的社会;建成一个创新思维充分涌动,各类人才充分涌现的社会,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社会风尚。总之,就是要通过富有成效的环境建设,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四是优化人才结构,以五湖四海之举纳才强才。人才个体素质和队伍结构决定着人才队伍的整体层次。目前,我市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努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拘一格为我所用,着力调整优化人才结构、统筹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对于推动我市进位赶超、实现跨越至关重要。

培养和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就可以搞活一个单位、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我市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以及能源化工、冶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懂项目、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高层次人才。要造就一批现代企业家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短缺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短板,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保持企业家队伍的青山不老,才有经济发展的绿水长流。要把企业家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按照市场经济导向,打破行业、系统壁垒,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主动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潮中,鼓励支持杰出经营管理人才闯市场、创大业,使其成为推动x加快发展的领跑者。要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要按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xx”三大战略和“创新引领、特色产业倍增、民生计划”三项行动计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也要进一步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个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适应xx新x建设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

制机制。要结合我市实际,坚决破除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大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尺、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以维护人才权益为基础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三个相适应”,形成人人争当人才、人人争做贡献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创新人才投入机制。要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专项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的需要。要坚持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并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助经费,鼓励各类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资助、定向培养等基金,实现人才开发投入的多元化。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和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人才评价中重资历、学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大局。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畅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向经济建设一线集聚、向基层和困难企业集聚,让优秀人才各展其能、实现价值。

四、坚持党管人才,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根本保障。各级党委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统一,把发展人才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党管人才,主要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本质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就必须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实践也证明,只要领导抓、抓领导,人才工作就能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各级党委要正确把握人才事业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人才责任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落实机制。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带有倾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学者等人才制度,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资源,真正使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

第二,要强化党管人才措施。要坚持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三项任务”一起抓,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定,人才工作的措施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用发展来检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发展政策,编制完善本县区、本部门、本行业以及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工作规划,既要研究制定人才队伍总体规划,又要制定各类人才开发专项计划,既要提出中长期目标,又要明确阶段性任务和要求,切实配好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为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证。要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视角、创新的方法策划一些人才工程项目,建立一些创业基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xx新x的宏图伟业呼唤着人才,期盼着富有理想的有为青年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各类人才辈出和涌现,渴望着一大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材。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建设xx新x提供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不竭动力!希望全市上下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倍加爱才惜才,狠抓政策落实,推动我市人才工作进入全面优化、重装出发的新阶段;希望广大英才积极投身x建设“x”的伟大实践,放飞人生梦想、勇于追求卓越,为推动新时代美丽x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贡献更大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 01-24 五一旅游报告(优秀15篇)
    报告可以为读者提供实际案例和数据支持,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特定领域的情况。通过阅读其他人的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提升自身的写作
  • 01-24 十年后的规划范文(18篇)
    范文范本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组织文章的段落和句子,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展写作的思路和拓宽写作的视野。据说人有三次投胎的机会,一是出生的
  • 01-24 幼儿园交通安全责任书(精选20篇)
    岗位职责有助于员工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果。以下是一些关于岗位职责的实用工具和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保证幼儿人身安全,防止发生交
  • 01-24 小学生班会活动记录(精选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该类文章的写作结构、语言风格以及表达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 01-24 勤俭节约倡议书六年级(实用13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段落,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亲爱的网民朋友们:随着互联
  • 01-24 公司新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优秀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价值和贡献的一种证明,也可以通过向领导展示自己的总结报告来争取更好的职业机会。下面是一些写作较好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对你写作有所帮助。
  • 01-24 税务工作个人总结(通用16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调整和成长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改进自己,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接下来,我们将会分享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 01-24 关安全防范通知(优质22篇)
    通知可以有效地传达信息,协调行动,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以下是一些通知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物业服务中心:在繁忙而充实的生活中,我们又迎来了
  • 01-24 教师职业幸福的读后感(汇总1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促使自己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分析书中的问题和观点。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近期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名为《
  • 01-24 桥的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实用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范本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对于写作不自信的人来说,参考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增加写作的信心。预设目标:读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