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法学大专毕业论文题目(热门15篇)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题目(热门15篇)

时间:2024-02-22 22:42:02 作者:碧墨法学大专毕业论文题目(热门15篇)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生涯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们在特定领域取得了专业性的成果和突破。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毕业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功底,又掌握并且能较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现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如下。

选题在论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论文题目选得准、选得恰当,写作就能顺利进行。所谓论文题目选得好是“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之说,就是这个道理。选题的作用主要有:

1、能确定研究方向。法学研究发展很快,门类繁多;法学中待研究的题目也不少。

2、能促进构思活动。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为获得法学研究成果而进行劳动的体现,也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反映出来的产物。

3、能指明写作思路。学术论文的题目选定之后能促使自己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深入,怎样完篇。

1、有研究价值。它是指法学论文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法律专业和法学学科的发展。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指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指导或促进作用。

3、有创新性。它是指该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根据这个题目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能填补本专业的空白。

4、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它是指自己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虽然有人已经写过,但内容不深刻或不全面,或有疏漏甚至是谬误之处。

5、有强烈的创作欲。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克服重重困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自己有主动的强烈创作欲望。

6、符合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这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是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内的题目。法学学术论文,是法学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文章。

7、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法学专业知识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知识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写出创新突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学术论文。

1.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

2.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耀宇诉斗鱼案为例

3.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版权问题探析——以新浪网诉凤凰网中超体育赛事直播案为例

4.同人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案为例

5.论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完善

6.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7.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研究——兼评奇虎诉江民案

8.我国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思考

9.专利当然许可制度研究

10.中国好声音商标侵权案评析

11.王老吉加多宝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案评析

12.我国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探析——以腾讯声音商标案为视角

13.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14.实用艺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15.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关系探讨

1、论预约合同的法律效力

2、论预约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3、论买房“跳单”行为的法律定位与责任

4、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法律责任

5、小区车位归属问题研究

6、论所有权行使的限制

7、论快递服务合同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8、快递丢失与毁损的赔偿责任

9、论快递服务合同之保价条款

10、网约车违约的法律问题研究

11、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12、论“恶意差评”行为的法律定位与责任

13、小区道路公共化的民事问题研究

14、论不可量物侵害的认定与赔偿

15、论有限合伙人的管理权

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发展的新路径

2.国际海底遗传资源法律地位探讨

3.论设立公海保护区的国际法基础

4.论“冰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航运法律挑战

5.美军“航行自由行动”之国际法合法性分析

6.论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法的影响

7.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探析

8.论网络主权原则

9.论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的新趋势

10.朝鲜半岛停和机制转化的国际法探析

11.英美法对叙利亚动武与“人道主义干预”的未来

12.恐怖主义犯罪与“或引渡或起诉”义务

13.论国际法上的审慎义务(due diligence)

14.国内法院解释国际公约的路径分析——以中国实践为中心

15.南海仲裁裁决中“岩礁”裁决理据之国际法分析

17. 2018年东帝汶与澳大利亚强制调解案的国际法解读

18.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之咨询管辖权研究

20.应对iuu:渔业补贴规则最新进展

1、论国有资产流失及治理的法律对策

2、对当前社会征信体系完善的法律思考

3、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

4、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研究

5、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制度研究

6、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研究

7、对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标准研究

8、反垄断法的实施问题研究

9、互联网背景下的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问题研究

10、对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研究

11、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

12、当前背景下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眼睛

13、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研究

14、产品召回制度研究

15、虚假广告法律治理研究

1、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析

2、论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研究

4、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研究

5、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维稳工作探析

6、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治腐败问题研究

7、人治与法治辨析

8、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探析

9、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

10、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探析

11、试析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

12、试析公民法律信仰的培养

13、试析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

14、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

15、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探析

16、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17、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某一案件的法理学分析(具体题目自拟)

1、公司人格制度研究

2、论累积投票制度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作用

3、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4、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5、试论公司资本比较研究

6、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7、试论少数股东权的法律保护

8、试论公司法的价值

9、公司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

10、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

11、论公司法对股东出资方式问题的修改与完善

12、试论一人公司

13、完善我国公司法股东表决权制度研究

14、试论公司法的理念及变迁

15、公司法功能之比较研究

16、董事勤勉义务比较研究

17、试论公司法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18、试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19、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比较研究

20、公司登记制度比较研究

21、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比较研究

22、股东资格问题研究

23、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24、试论公司债

25、试论公司的发起人

2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比较研究

27、试论公司法中表决权排除制度

28、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

29、我国公司法监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30、公司担保行为效力因素分析——兼评《公司法》第十六条

1、“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

2、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3、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罚相应立法的完善

4、网络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5、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界定:兼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6、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7、论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

8、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

9、试论死刑适用应设年龄上限的合理性

10、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

11、论转化犯

12、期待可能性研究

13、论数罪并罚的根据:兼论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4、试论诱惑侦查在我国的法律规制

15、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16、有关安乐死的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17、浅谈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现实对策

1、从法制史的角度看死刑在我国的存于废

2、浅析我国奴隶制时期“礼”的思想

3、《唐律疏议》在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4、唐代两税法研究

5、试析唐代赋税制度的变迁

6、从唐代法典看儒家思想对古代立法的影响

7、洋务派“中体为用”法律思想评价

8、论汉律中的礼法融合

9、论董仲舒政治法律思想

10、从“春秋决狱”看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11、对“亲亲得相首匿”合理性思考

12、容隐行为出罪化思考

13、论投匿名文书告人罪

14、唐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

15、唐律共同犯罪论

16、唐律中涉外法律规范的意义

1、恶意串通型虚假诉讼的民事规制

2、主观预备合并之诉

3、论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

4、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探究

5、举证妨碍问题探讨

6、民事诉讼自认制度探究

7、论法官释明权

8、既判力的作用及其正当化根据

9、论法官强制调解的原因及对策

10、论当事人处分权的程序保障

11、连带债务诉讼研究

12、民事诉讼中预决事实研究

13、论强制反诉

14、执行参与分配制度之探析

15、论被执行人的变更和追加

1、试论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的谦抑性

2、试论刑法解释的限度

3、试论正当防卫的限度

4、试论偶然防卫

5、和谐社会视野下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

6、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及其限度

7、试论我国刑法中的身份犯

8、试论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9、共同犯罪停止形态探析

10、片面共犯若干问题思考

11、试论间接正犯

12、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13、试论不作为犯罪的先行行为

14、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思考

15、试论我国刑法中的罚金刑

16、资格刑的反思与重构

17、限制死刑的价值考量

18、试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19、社区矫正立法的若干建议

20、“扒窃”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21、试论危险驾驶罪

22、试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23、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24、恶势力团伙犯罪的司法认定

25、试论转化型抢劫罪

26、诉讼诈骗行为的性质辨析

27、试论寻衅滋事罪

28、恶意透支行为的司法认定

29、试论受贿罪的主体

30、考试作弊犯罪若干问题的思考

1、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研究

2、亲属间的拒证特权研究

3、刑事缺席判决制度构想

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5、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6、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7、沉默权制度研究

8、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研究

9、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研究

10、论证据裁判原则

11、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12、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保障

13、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制度改革

14、试论我国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5、浅析当前我国法律援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16、刑事速裁问题探究

1、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最惠国待遇研究

2、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探析

3、论我国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策略

4、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意义及中国的实践

5、论国际经济法中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6、论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

7、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后果分析

8、信用证欺诈及相关问题研究

9、一带一路”区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

10、wto争端解决机制与icsid机制的比较分析

11、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法律问题研究

12、外国对华出口商品反倾销比较研究

1、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思考

2、地方人大保证宪法实施职能研究

3、合宪性审查制度研究

4、人大监督权与宪法实施研究

5、我国宪法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

6、论宪法解释的功能

7、论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

8、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9、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定位与职能调整研究

10、设区市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

11、论我国行政诉讼确认判决的定位

12、论公务员的廉洁义务

13、论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14、行政诉讼跨区管辖改革研究

15、社区矫正的现、问题与对策--以六安市某县(区)为例

16、公共服务外包法律规制

1、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2、刑事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防范机制研究

3、论未成年人逮捕制度

4、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5、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与矫治制度研究

6、“留守型”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机制研究

7、大数据背景下隐私权的刑法保护

8、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问题研究

9、侦查阶段律所会见权问题研究

10、我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

1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有效辩护

1、施救者注意义务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2、论民事主体制度的完善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3、论非法人组织制度的完善

4、论法人的分类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5、论民法的渊源 —从国家政策到习惯

6、民法基本原则司法化探讨

7、论民事时效制度的完善

8、死亡宣告申请人顺位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9、监护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10、民事行为效力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11、合伙制度研究 —以民法总则的修订为线索

12、特别法人制度研究—以民法总则为语境

13、论个人信息保护—以个人权利最大化和社会管理效率平衡为语境

14、论代理行为的效力

15、现代化背景下的人身权问题研究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3、村民小组的法律主体地位探析。

4、浅谈公司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

5、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

6、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选择及法律风险防范。

7、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法律风险浅析。

8、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分析。

9、民宿热背后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0、探析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与创新市场法律风险。

11、论法律语境下的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以融合与创新为中心展开。

12、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中的军民融合法律政策研究。

13、论公海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14、武警部队使用无人机实施反恐维稳的法律规制研究。

15、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行政法律规制。

16、董事性别结构多样化的法律规制。

17、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18、铁路电子客票法律问题思考。

19、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法律责任问题探究。

20、破坏性膜拜团体法律规制路径分析。

21、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品认定及法律保护。

22、探究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对策。

23、试论中国法律文化视角下辩诉交易的可行性及构建。

24、浅析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5、政府采购中的供应商法律责任存在问题和完善对策。

26、论商品外观的法律保护。

27、公司初创期法律问题简析--以公司章程自治不足为角度。

28、公司并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29、环境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中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分析。

30、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律地位探讨。

31、高空坠物问题的法律研究。

32、夫妻共同债务裁判法律适用的研究。

33、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定位反思探究。

34、提升社会工作者法律素质途径探析。

35、法哲学视野下的自由意志、自主责任和法律刑罚。

36、中国民航法律规制的发展与完善。

37、论网络综合治理下自媒体的法律规制。

38、从法律视域分析离婚时夫妻所持公司股权的分割问题。

39、构建水利法律制度的保障体系研究--评《水利企业经理人法律风险防范》。

40、主客体二分法视角下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之否定。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3、法律和公平正义。

4、试论当事人的举证职责。

5、论刑法中的行为对象。

6、司法公信力研究。

7、公司合并与分立问题研究。

8、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9、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及国际经济法之间关系研究。

10、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

11、环境污染侵害的民事职责问题研究。

12、论危险犯的危险状态。

13、试析被害人谅解制度。

14、反思“食品安全法治化”

15、近年来中国法治理念的重大变化与发展。

16、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17、贪污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18、论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9、刑事职责若干问题研究。

20、试论公司资本制度。

21、监狱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2、论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

23、法律与理性。

24、公司监视会制度研究。

25、公司设立阶段法律问题研究。

26、家庭教育缺陷与犯罪。

27、正当防卫的条件研究。

28、论刑法的解释(扩大解释或缩小解释或当然解释等)。

29、中国非法律资源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与地位研究。

30、商业秘密权的研究。

31、论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32、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

33、经济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34、试论公司章程。

35、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36、中国法律社会学的知识传统。

37、律师公信力研究。

38、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

39、行政诉讼的举证职责。

40、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41、中国妇女权益保障研究――从“计划生育”切入。

42、非刑罚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43、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44、论人权与法治的关系。

45、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问题。

46、见死不救事件的法理学分析。

47、合同诈骗罪研究。

48、论公司发起人制度。

49、试析刑法中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

50、论保护妇女儿童利益原则。

51、论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概念或地位)。

52、论新闻自由及其限制。

53、“无害透过权”理论与实践之发展。

54、论立法的公众参与和精英参与――民意与立法关系的再思考。

55、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若干问题研究。

56、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57、危险犯犯罪形态研究。

58、从收容审查制度的废除看中国行政法治的改革与完善。

59、过失危险犯基本问题研究。

60、关于犯罪客体的若干问题思考。

61、刑事判例研究。

62、犯罪数额研究。

63、研究尸体现象的法医学好处。

64、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自然人权利潜力和行为潜力准据法确定的特点分析。

6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6、试论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制度。

67、论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68、新形势下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69、再评“义务先定论”――以张恒山教授的观点为思考基础。

70、论民本与民主。

71、直接选举在人大制度中的应用。

72、如何完善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个性是如何解决区际私法冲突问题。

73、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之对峙及调和。

74、乡村治理与现代法治。

75、上访治理机制的法治化研究。

76、论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77、“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法理学思索――与邓正来教授商榷。

78、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前提条件或主观条件或限度条件或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或特殊防卫权等)。

79、论量刑的情节及司法适用。

80、刑事职责研究。

81、论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82、再评“权利本位观”――以张文显教授的学说观点为主线。

83、论所有权与所有制的联系与区别。

84、论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

85、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前瞻。

86、论专利权的资料。

87、论买卖合同的特征与好处。

88、刑事被害人过错在量刑中的适用。

89、金融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90、试论公司分立中劳动者权益保护。

91、受贿罪研究。

92、环境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93、智力气质与犯罪的关系。

94、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

95、论某某罪的几个问题(刑法分则中任何一个罪名均可)。

96、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或罪刑相适应原则或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97、结果加重犯刑事职责根据及其合理性问题探讨。

98、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

99、犯罪定义比较研究。

100、论国际损害职责。

101、“道”“理”与法律秩序。

102、公司经理职责制度研究。

103、论单位犯罪(概念及基本特征或单位犯罪中直接职责人员的认定或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104、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分析。

105、《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若干问题思考。

106、国际商事仲裁诸问题研究。

107、社会反应与犯罪的关系。

108、论罪名/法定刑的设置/法条竞合。

109、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10、论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等。

111、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

112、《乡土中国》中的法律思想研究。

113、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114、国有独自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115、犯罪学实证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评价。

116、论罚金刑。

117、我国刑法第条但书研究。

118、电影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从某部电影展开(如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爷寻枪马背上的法庭)。

119、上世纪年代以来中国“严打”政策的法理学思考。

120、传统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儒家马克思主义法律移植等传统)。

121、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122、一人公司制度研究。

123、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司法制度建设。

124、帮忙犯及其刑事职责研究。

125、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126、论财产犯罪的客体要件。

127、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

128、传媒监督与法治建设(能够从具体热点案例切入)。

129、关于民事诉讼主体制度的研究。

130、论死刑的存废与我国刑法的选取。

131、“同命不一样价”案件的法理学反思。

132、“强制引产胎儿”事件的法理学研究。

133、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

134、确立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问题。

135、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

136、狱内重新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37、论贪污受贿罪的死刑废止。

138、论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139、试论过失犯罪负刑事职责的理论依据。

140、共同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141、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案为视角的考察。

142、对不能犯处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好处。

143、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44、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

145、刑罚体系研究。

146、“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

147、论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方针。

148、民意与司法的关系研究(能够从具体热点案例切入)。

149、如何完善我国涉外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准据法规定。

150、试论不法侵害的认定。

151、论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

152、现代刑法中报复主义残迹的清算。

153、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当今法制建设。

154、性贿赂入罪问题研究。

155、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156、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157、论不作为。

158、风险社会与食品安全研究。

159、论未遂犯的处罚范围。

160、“春秋决狱”的由来和影响。

161、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分。

162、论股东权。

163、论法律职业。

164、需要结构与犯罪的关系。

165、论刑法的解释立场。

166、古代中外战争法规则之比较研究。

167、国际刑事法庭之管辖权问题。

168、试论公司监督机制的完善。

169、预防犯罪的模式探讨。

170、论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171、受贿罪研究。

172、论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173、行政赔偿问题研究。

174、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法理研究。

175、计算机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176、汉文帝除肉刑述评。

177、试论唐律关于婚姻制度的规定。

178、“人肉搜索”中的公民权利保护。

179、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认定。

180、“执法为民”的法理学研究。

181、论违法性认识。

182、对当前中国“法律人性化”主张的再反思。

183、论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

184、中国慈善立法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185、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

186、共同正犯的若干问题研究。

187、论法律文化中的西化问题。

188、中国公民的结社权保障状况。

189、情景因素在犯罪行为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190、企业管理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191、我国内地与澳门区际私法冲突研究。

192、国际环境法中的几个问题。

19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职责的范围。

194、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政体转型。

195、过失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思考。

196、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刑事司法制度。

197、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

198、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199、当代中国“打黑行动”的法理学思考――以重庆打黑行动为例。

200、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法理思考。

201、武汉市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02、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中止/既遂。

203、暴力与秩序问题研究(如社会秩序中的暴力因素法治中的权力)。

204、中外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20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资料与定义。

206、罪行法定原则下的刑法解释及其发展趋势。

207、我国法治视野下刑罚目的的理性选取。

208、某一法律制度的实践状况研究(如当代婚姻法司法解释民国继承法当代某一物权制度,等等)。

209、中国农村的法律控制与社会控制。

210、试论我国有限职责公司制度。

211、“欧盟一体化”的法理难题与好处分析――基于法律全球化理论的考察。

212、城郊村城中村拆迁中的法理问题研究。

213、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歧视”及其法律对策。

214、论中国基层执法制度及其完善。

215、论数罪并罚的几个问题。

216、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研究刑法。

217、论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218、论“禁些使用武力”原则。

219、激情犯基本理论研究。

220、法律与幸福。

221、自杀案与他杀案的鉴别。

222、乡镇长直选违宪决定下的基层民主发展。

223、论紧急避险。

224、经济规律与经济法。

225、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226、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227、犯罪的犯罪学分类。

228、反倾销及反补贴法研究。

229、论“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230、论公司资本原则。

231、行为后法律变更的法律适用问题。

232、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233、生物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234、罪刑法定原则在实践中的得与失。

235、文化教育改造罪犯制度的思考。

236、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237、论中国法学教育制度(或论中国法学教育制度利与弊))。

238、选取性执法研究。

239、业主委员会制度研究。

240、论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

241、网络犯罪研究。

242、论执法权。

243、贿赂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244、商业秘密在网络环境下的法律保护。

245、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246、中国官民矛盾对法律实施的影响。

247、论不作为。

24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249、论保护妇女儿童利益原则。

250、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251、城市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252、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253、犯罪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54、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的新解读。

255、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

256、论网络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

257、试论清末的商事立法。

258、林权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259、论动产的善意取得。

260、被害人承诺法律问题研究。

261、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国家法。

262、论公民知情权。

263、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

264、论死缓。

265、法治礼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66、论财产法律地位的继承。

267、论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性质及其法律确认与保护。

268、片面共犯若干问题思考。

269、从国家预算的分配看农民权利的保障。

270、联合国与国际法基本原则。

271、见义勇为事件的法理学分析。

272、刑罚的预防犯罪价值。

273、热点案件或事件的法理学分析。

274、论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

275、“不认为是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276、风险社会与公民安全权研究。

277、论主犯/从犯/胁从犯。

278、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279、试论法律人的担当。

280、法科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培养目标选取。

281、量刑情节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282、我国现阶段犯罪现象的规律与特点。

283、司法独立如何应对媒体审判――民意与司法关系再反思。

284、风险社会与国家安全研究。

285、家庭教育缺陷与犯罪。

286、论“安乐死”

287、集资诈骗罪研究。

288、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代含义或实现方式等)。

289、信访制度在中国法治中的价值定位。

290、中南法学在中部发挥影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291、论我国刑法中的缓刑/自首/立功/假释/累犯。

292、大陆法系亲权制度与英美法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制度之比较。

293、儒家法律思想评述。

294、股权转让问题研究。

295、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

296、试论相邻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原则。

297、犯罪人的犯罪学分类。

298、论刑事职责年龄中的几个问题。

299、独立董事比较研究。

300、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30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对策。

302、论中国法律解释制度。

303、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304、犯罪统计的价值评断。

305、女性主义法学问题研究。

306、论片面共犯。

307、论“公平原则”

308、共犯的停止形态研究。

309、论国际法上的'人权问题。

310、论组织犯/实行犯/帮忙犯/教唆犯。

311、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

312、论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313、论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

314、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

315、公司董事职责制度研究。

316、国家战争权的演进。

317、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法治问题研究。

318、数额犯中“数额”概念的展开。

319、当代中国“扫黄打非”政策的法理学分析。

320、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

321、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322、农村土地制度的法社会学研究。

323、社会学家的(某一)法律思想研究(如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

324、女性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325、追诉时效若干问题研究。

326、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327、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可行性研究。

328、试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

329、论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之争。

330、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331、作为法律的文学:从某部文学作品展开(如论语毛选老三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32、论犯罪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异同。

333、论共同过失犯罪。

334、实行过限问题研究。

335、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

336、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337、论某某罪与某某罪的界限。

338、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9、制度缺陷在中国社会腐败中的表现。

340、试析公司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及立法完善。

341、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342、ngo组织在中国发展的制度空间。

343、犯罪概念的犯罪学分析。

344、未成年人刑事职责年龄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345、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决定:从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出发。

346、我国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研究。

347、论犯罪结果(或危害结果)/犯罪(或行为)对象。

348、强制性环境对犯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

349、苏力《认真对待人治》一文的得失评析。

350、论农村土地所有权行使中的民主问题。

351、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

352、主权理论的历史演进。

353、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354、身份犯研究。

355、论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完善。

356、农村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357、商业秘密诉讼中的举证职责研究。

358、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359、论财产法律地位的继承。

360、外层空间探索和利用中的若干问题。

361、论国际私法法典化进。

362、法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363、公司高官勤勉易于研究。

364、论代位继承的性质和特点。

365、国际环境法研究。

366、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浅析。

367、将未成年人职责规则扩大适用于青年人。

368、试论公司解散中的法律职责。

369、信访制度的法社会学研究。

370、论刑种的立法完善。

【相关阅读】。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1】电大开放教育模式下本科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电大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至今已为我国基层培养了各个专业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

同时,在一些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课程设置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文章根据笔者实际中的工作经验,就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我国现今的法制环境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经深入人心.

切实推行这一治国方略的坚定施行离不开我们广大的基层法律工作者,也离不开像电大开放教育这样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以最普遍的广大劳动者为教育对象的法学教育.

电大自实施法学开放教育以来,为我国基层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法律专门人才.

具不完全统计,仅笔者所在的贵州省黔西南电大分校截止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就有1919人,其中专科毕业生949人,本科毕业生970人.

[1]近几年法学专业学生在校生人数还在快速增长.

在电大法学开放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为基层提供了急需的专门法律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法学开放教育办学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的一些不足.

一、培养目标和现实情况差距巨大。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的水平,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2].

我认为这个培养目标的制定不符合电大学生实际,有待商榷.

首先,全日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不妨通过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培养目标来了解一下.

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法学专门人才.

能较熟练的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3].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非常笼统,并不向其他高校的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那样的具体.

其次,“达到四年全日制法学本科学生的水平;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法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对于只有2年半学制的电大法学本科学生来说要想达到是很不现实的.

来到电大学习的大部分学生肯定都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机会接受全日制的高等教育后才会选择电大,而且在电大学习的学生也主要是以成人学生为主,成人学生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兼顾学习和生活,这势必会造成他们的学习时间肯定没有全日制本科生的充裕.

最重要的是还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达到四年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水平.

一个是全日制四年,一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2年半,可以说,电大的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是很难达到全日制4年专业学习的水平的.

所以,我认为这个培养目标是急需要进行修改的.

二、教学计划设计不尽合理。

我们知道,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法学16门核心必修课分别是: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社会保障与劳动法学.

[4]这16门核心课程是所有的法学专业学生必须要修满规定学分的专业课程.

但是在我们的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5个学期里只看到了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和劳动法学这6门的核心课程.

其他的10门核心课程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都没有涉及.

另外,我们看到在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有法律思想史、证据学、婚姻与家庭法学等一些省级必修课的身影,除此外还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位论文指南等一些和专业搭不上边的必修课程.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过于僵硬。

开放教育的优点就在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由支配,考虑到电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学校提供了类型丰富的学习模式工大家选择,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学习手段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在网络平台上学习;也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面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观看远程教学信息.

但是目前我们很多学生通过这些渠道得到的知识往往还仅限于理论掌握这一阶段,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就像是一门技能一样.

理论知识掌握得再透彻,没有实际的操作和运用,那知识也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无法发挥出它强大的实用功效.

在现实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对学生如何把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的训练非常欠缺.

很多学校都是把一门课程的考试是否过关作为评定学生对掌握这门课程是否掌握的最终裁决.

忽视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胜任“基层专门法律工作者”这样的工作.

另外,电大至今的考核方式任然还停留在闭卷笔试,注重考察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上.

每个学期的试卷都是由中央电大统一出题,试卷中分值比重较大的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这些着重考验学生死记硬背能力的题目,真正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等题型分值相对较少.

很难通过考核判断学生是都真正具备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今的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无论是从培养目标上还是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得到的一些经验来谈谈我个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从实际着手.

电大的学生之所以选择电大是因为他没有享受全日制的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基本知识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学习时间短,学生毕业后流向社会主要从事的工作等实际情况,结合这些主要因素来考虑培养目标的制定.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培养目标这个大前提下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

比如,这个学生的实际工作是基层法院或者检察院的工作人员,那么他的学习重点就应该是在对审判公正和司法制度改革等方面展开;另外一个学生的实际工作是行政执法人员,那么他的学习重点就会移到行政法方面,特别是如何执法等务实性的问题上来.

在电大的学习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去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应该要达到什么水平,而是要侧重于学生来到电大以后他的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提高.

我想,只要是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他到电大来学习,对他来说就是值得的,有帮助的;对老师来说也是完成了培养目标,真正让学生在电大收获了知识.

电大的学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我们不顾实际,将培养目标定得很高,结果到学生毕业的时候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达到我们预设的培养目标,那么长久下去.

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受到社会的质疑,学校的质量肯定也会受到质疑.

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的法学专门人才类型.

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电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出符合电大发展的,能够培养出适应基层法律工作的专门法律人才才是我们现今改革培养目标的重点.

二、前面已经阐述了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几个不尽合理之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电大的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和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差距巨大.

我国非常重要的几大部门法,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和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都没有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

不难想象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接受过这些法学的核心课程的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到底是否真正具有能够专门从事基层法律工作的能力.

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都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修改法学本科教学计划,培养出的学生和专业接轨、和市场接轨已经势在必行.

所以,我建议教学计划的修改应该要把16门核心专业课程全部纳入教学计划,设置为统设必修课程.

另外,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修一些对在以后实际工作有帮助的科目,完成学分任务.

三、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都应该灵活多样.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虽然教学计划上也把实践环节作为一门课程单列出来,但实际上真正组织学生去做的学校估计为数不多.

所以,我认为电大法学教育中除了开展常规的,符合电大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以外,还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庭审现场、组织模拟法庭、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等都是不错的教学手段.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电大现在实行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的闭卷笔试为主,考核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作业成绩占20%和考试卷面成绩占80%组合而成,题目也大多是由一些死记硬背的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组成.

显然,这种呆板、僵硬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开放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也很难考察出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可以适当提高平时作业占考核成绩的比例,卷面题目应侧重于案例分析和论述等能够考察学生实际掌握知识能力的题型,适当加大分值.

只有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法学专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电大法学专业真正成为为广大基层培养和输送掌握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能在基层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法律工作者的摇篮,为我们电大法学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对现今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的一些个人建议及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探析专科法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摘要]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专科尤甚.

除了社会因素外,高校法学教育自身也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文章针对专科层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改变教材老化的现状;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方法;结合法学各科课程的具体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提高专科法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科法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作者简介]段倩(1979-),女,河南陕县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公司法.

(河南郑州450044)。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从理论角度分析,党和国家奉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大量的法律专业人才,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应该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法学专业毕业生在经过3~4年的系统教育后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完全可以胜任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事业单位的法律实务等工作.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文科专业尤其是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广东省教育厅6月发布的大学生就业白皮书显示,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8.

83%,排名倒数第二位,仅高于哲学类,与排名首位的工学类毕业生95.

84%的就业率差距比较大;专科层次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更是如此,就业难、就业对口率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要求毕业生就业求职时要面临众多选拔考试、公平竞争,这无疑是在考量众多竞争者的能力,优胜劣汰,唯有成绩优异且能力卓越者方能胜出.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法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写作法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一般的学习法律者除外,凡是涉及到法律要深入做的时候,那么,无论确定专门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是写作论文、谋划长篇巨制,都首先面临的是选题的问题。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同样也是这样。因此,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首先要确定好选题,然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搜集资料、谋篇布局、开始写作。不然的话,上来就写,写完了就撕,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毕业论文也就很难过关。有些同学经常到了开题的时候,找到我,央求说,老师给我出一个题目吧!但是,论文题目不是那么好出的,而且学生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有积累,并不完全清楚,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好好地进行选题。

法学院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在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研究的方向。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做抽象的民法研究工作,我给他确定民法总论的研究方向。为什么要给他确定这个方向,就是因为我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很了解,他对民商法的基本问题都是很精通的,基础很好,尤其是处理具体问题,应用民商法的理论得心应手,这也使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这个同学是很有才气的,要研究一个一般的题目是很不成问题的。所以,选取民法总论这个方向给他,既有难度,他又是能够胜任的。还有一个同学,他的特点是修养很好,基础很好,个性是在哲学的层次上,有很敏感的感觉,也是很有前途的。而民法哲学这个题目是很难做的,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此刻没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好。他有这个实力,那就让他做。应当说,在选取方向上,因为都是民商法专业,选取什么专业,只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爱好,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选取具体的题目。

来就是有研究方向的,选题相对较为容易一些。

第一,选题要小。

有人写文章没有人愿意看呢就是又瘦又小,干干巴巴的,没有嚼头,看了头就明白尾。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人愿意看。同样,毕业论文的题目也要选得小,在有限的文字中,尽力地展开,扩展它的深度和广度,文章才能够做好。

小要小得适当,与自己所要说的资料相适应。例如,要写一部20万字的“意思自治原则”,那就要下很多功夫,没有功夫,写不出来20多万字。但是,要选取大一点的,像“民法的基本原则研究”,要20万字,就仿佛差点意思了。文字不够,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平,没有深度。自己要仔细斟酌一下,根据自己的题目,掌握的材料,要与论述的深度相一致,这样就很好了。选取毕业论文的题目,更要注意这些,题目就更要小,能够用万八千字说得很透。即使是硕士论文或者博士论文,篇幅较大,但是题目也不能大。题目做大了,就做不到这一点了。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是刀越锋利,刀刃就越窄,好钢就集中在刀刃上了。写文章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

第二,思路要宽。

题目小了,资料就要深。要想把文章写得深,只有思路宽,想的问题丰富、深远,历史的,现实的;横向的,纵向的;中国的,外国的;理论的,实践的;统统都要想到。

做一篇学位论文,上面这些问题都要思考到,思考得不周到,都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当然,做不同的文章,要根据不同的资料对上述问题有所侧重。比如,写一篇法制史的文章,当然侧重的是历史的资料,但是要注重历史上的这种制度对现实的借鉴好处。写外国的东西,同样要注重研究对中国的借鉴好处。有一名研究生写的一篇论文,介绍的是美国的信托制度,历史到现实,说得很详细,说得也很好,但是没有写对中国的借鉴好处。这样,就仅仅是一篇介绍性质的文章,降低了文章的分量,充其量是将外国的制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我提的意见是,如果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研究信托制度对中国法律的借鉴好处,以及怎样借鉴,写得好,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二、选题的主要方法。

我在给一些研究生讲法学论文写作的时候,谈到具体的选题,都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经验,给他们介绍我的具体方法。下面我介绍自己应用最多的三种方法。

一是“夹空”法。

所谓“夹空”,其含义,就是选题尽量在理论的夹空中选取,在别人都没有选取过的空间当中选取。在此刻的理论研究中,超多发展的是边缘学科,最引人注目。而且研究边缘学科最容易取得成功。在传统的学科中,也有这种“边缘”的题目。比较形象地讲,就是挨近的两个问题都有人研究了,但是,在这两个题目中间,还能够发掘出一个既与两个题目有联系,又与两个问题不同的题目。这就是夹空中的题目。选取这样的题目,我以前说过,就像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一样,是包打胜仗的战术,是包打天下的题目。我在部队的时候学过军事学。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批判尽管批判,但打仗是十分管用的。它的核心,就是攻击一处敌人,首先要选取一个点,作为主要的攻击点,然后再选取至少一个或者更多的“面”来配合,辅助进攻。能够试想一下,一个人,一个军队,如果腹背同时受敌,那他就只有一个选取:“跑”。所以说,“一点两面”是打的击溃战,不是歼灭战,但是确实如林彪所说,是包打胜仗的诀窍。“夹空理论”也是包打胜仗的诀窍,应用于选题上,选得好,题目确定得好,文章就有了一半以上的成功率。

是得不到理解,到目前还没有在民法实践中采用,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写文章能够用这样的方法,选取专著的题目,也能够用这种方法。此刻的专著何其多,虽然精品不多,但是很多问题都有人论述到了。在选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用这种方法,选取最容易突破的题目,最好是没有人做过的,做起来,才有前途。写作毕业论文,根据自己的论文容量,选取夹空中的问题写作,是最成功的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选题,大家能够看一看我写的《侵害自由权及其民法救济》这篇文章。这是一篇我很满意的文章,在《法学研究》百期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优胜,得到这一荣誉。这一篇文章,就是对人身自由权及其保护的题目,是以前从没有人写过的。我在实践中发现了这个题目,并且把它做出来,能够说是成功的。这篇文章说的案件,就是我在文章中经常提到的张莉莉案件,是一个典型的侵害人身自由权的案件。但是,在对这个案件进行讨论的时候,我的意见却没有人支持,最后以侵害名誉权的案由结案。这一点也说明了“名誉权是一个大破筐,什么难理解的问题都能够装”的这个结论。最近我在人民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召开的名誉权保密权国际研讨会上说了一个观点,就是“应当对名誉权开展一个瘦身运动”,就是要对名誉权进行减肥,使其名副其实。《侵害自由权及其民法救济》这篇文章,也是夹空理论的成果。

介绍一个选题资料,就是写作毕业论文是不是能够写人物。我们的法学毕业论文,一般都是论述制度,没有论述人物的。但是我想,写作一位学术人物,写出他的学术思想,也是很重要的选题。因此,我确定我的一位博士生,就写《佟柔民法思想研究》。我看是一个很好的选题。

采用夹空法选题,基础是能够找出夹空。这就需要有学术的修养。没有很深的学术修养,找不出来夹空。因此,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搜集资料,掌握住研究防线的学术动态,才能够应用夹空理论选出自己的选题。

二是“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对一个问题进行综合论述,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自成一体。在每年结束的时候,总是有学者对某一类的问题进行综述,指出一年来,这门学问取得了哪些进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这是最典型的综合法的运用。还有,在一个讨论会上,对那些讨论的问题有哪些意见,各种意见的根据是什么,综述出来,也是很好的资料。但是这种选题方法,不适合做毕业论文,因为毕业论文不准许写综述的文章。

还有一种运用综合法选题的方法,就是对某一个问题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例如《某某问题三论》等,也是这种方法选题。这种选题方法,要对这个问题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对研究的这些问题有明确的意见,确有新意。要明白,采用这种方法选题,仅仅是吃别人的东西是不行的,那样的东西是没有深度的。要记住,任何文章,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选题,都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独特意见,那就宁可不写。类似于“三论”、“几论”这样的文章,也不能应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因为毕业论文要有一个主题,“三论”就有三个主题,“几论”就有几个主体,不贴合要求。

三是“超越”法。

在写作毕业论文的选题中,也能够选取大家都论述过的题目,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超越前人所有的论述,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我把这种方法叫做“超越法”。

这种方法与“夹空法”正好相反。夹空法是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东西,包打胜仗。超越法则是对大家都说过的东西,说出比别人更高明的意见,超越前人的议论。这种方法选题有其难处,这就是要在研究了全部、所有的同类著述以后,才能够做出这样文章来。因此,用这种方法选题,写作时下的功夫就要更深。没有实力,用这种方法选取题目,做起来很艰苦。但是,在此刻,我国学术界的法律研究是很深入的,绝大多数的题目都被别人做过,要选取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题目,是很难的。大概在行政法和商法中,这样的题目还很多,但在传统民法、刑法中就很少见了。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中,超越法是经常用,当然也很难做好的一种方法。

运用超越法选题,首先要很好地看书,积累资料,掌握这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各家各派的学说观点,综合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能不能超越各家各派的理论,自成一说,自成体系,别有新义。如果有这个潜力,就能够选取这个题目。此刻的积累资料掌握学术动态,方法简单多了,上网、googl、百度,等等,一搜,有关的论文就出来了。不像我们那时候,天天蹲在图书馆,一张一张地记卡片,没有多少天的苦读,选不出来好的题目。

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经常是运用这种方法来选取题目的。个性是选取做驳论的文章,更是要用这种方法,把要反驳的问题说透,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我有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是批判了这个学者,再批判那个学者,几种观点都批判完以后,至于自己是什么观点,他说:“那还没有想好。”我反对这样做学问。但是也有人主张这样的做法也是必要的,因为不破不立,先破了大家的观点,然后给别人立论就打下了基础。还有一位老师讲课,每次都是“某某说”不对,“某某说”不对,“某某说”也不对,“我的观点永久是折衷的意见”,即“折衷说”。这种说法也不值得提倡,然而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超越法的应用,但是是没有应用好而已。

应用这种方法选题,大家能够看一下我写的《论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这篇文章,发表在《法学研究》1995年的哪一期上,能够查一查。这篇文章就是用的超越法选题,对以往的这类学说都做了分析,提出了延伸保护的主张。从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能够成就一篇较大的文章,因而就写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的制度中,选用的就是我的人身权延伸保护的理论。这也是我的一个很得意的研究成果。当然也有人在批评,但是,这种观点的认识,总还是比以前的一些说法有所进步。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取具有理论和实际好处的课题进行认真研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要求选题立论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笔流畅,贴合规范的写作格式并同时到达必须的字数(5000字左右)。论文应是在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的、有独立见解的学术性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应尊重导师,虚心学习,严谨为学,诚实为人。收集资料、占有材料均要实事求是,摘录要贴合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资料要注明来源。

论文选题基本原则。

1、选取学科方向。

学生能够在以下法学学科的二级学科下选取论文的具体方向:法理学、民法学、商法学、法律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

2、选题的原则。

原则是“兴趣+知识+资料”,在选题时要充分思考需要和可能;选题具有好处,包括理论好处、实践好处。个性期望学生透过做论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必须的实际问题;所选取的题目能够为专科毕业论文所包容,避免题目过大。

3、选取题目。

学生选题时:结合本人工作和生活实际、结合课程学习,选取感兴趣的题目。对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选取的论文选题,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学生在选题要注意避免:大题小做,选题陈旧。鼓励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一些过于陈旧的选题,诸如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家庭暴力问题之我见;一些理论强度较深,不适合专科阶段学生写作把握的论文,例如我国物权制度研究;孔子法律思想探析等推荐学生不予选取。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60、春秋时期成文法颁布的背景分析。

62、中国法家思想兴衰的原因探析。

63、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制的影响。

64、试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65、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权制度。

66、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分析。

67、试析清末移植西方法律失败的原因。

68、试析革命根据地的法制特征及其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69、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征及其影响。

70、从中国法制历史分析中国缺乏宪政传统的原因。

71、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律地位。

72、劳动法的完善及修改建议。

73、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建议。

74、女职工就业法律保护的完善建议。

75、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76、论我国年休假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

77、论竞业禁止条款的法律完善。

78、商业秘密保守法律问题的研究。

79、反年龄歧视法律研究(论我国三十五岁现象)。

80、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理的适用。

81、举证责任的分配与适用。

82、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

83、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84、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

85、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纠纷中的适用。

86、完善我国审级制度。

87、谈共同危险行为中的举证责任。

88、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89、论法院依职权追加当事人存在的问题。

90、诉讼代表人的地位。

91、试论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92、谈谈民事司法改革。

93、权利与义务的法理思考。

94、依法治国的法理思考。

95、隐私权与知情权法理思考。

96、入世我国法律政策的应变思考。

97、第四权力--新闻媒体的权力行使思考。

98、司法、检察解释的法律效力思考。

99、公司法完善的思考。

100、国企改制的若干问题。

101、法人治理机构的若干问题。

102、入世我国知识产权完善问题。

103、入世与我国版权(或商标、专利)保护问题。

104、入世我国企业创品牌若干问题。

105、网络知识产权若干问题。

106、当前我国房产纠纷法律问题。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摘要行政调查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取得必要信息,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它常常能左右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

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对日本等西方国家和台湾地区行政调查制度的分析比较,从法治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调查比较规制。

引言。

行政调查是日本行政法学界创造的一个学理概念,我国行政法学界很少对行政调查行为加以研究,这与受大陆法系国家“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影响有关。

传统以行政行为为中心的行政法学对于行政调查的法律规定并不十分普遍,而且通常行政调查不直接改变相对一方的实体权利和义务。

实际上,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取得必要信息,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它常常能左右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

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不受限制。

日本、德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英国、美国等国家就很注重对行政调查行为的研究和规范。

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来源于法律,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

所以,从法治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显然十分必要。

一、行政调查的含义及该行为的性质。

在日本,早期行政法专着和教材中并无行政调查这一术语。

文档为doc格式。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3、中立的帮助行为。

4、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

5、累犯从严量刑适用实证研究。

6、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

7、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善。

8、论《刑法》第383条之修正。

9、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

10、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

11、刑事立法:在目的和手段之间。

12、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13、也谈《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修改。

14、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刑法教义学的阐释。

15、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制裁思路。

16、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修订:以律师为视角的评判。

17、《刑法修正案(九)》的犯罪控制策略视野评判。

18、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

19、贪污贿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标准体系化评析。

20、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类型化研究。

21、论警察防卫行为正当性的判断。

22、旅游型海岛的犯罪现象:鼓浪屿案例研究。

23、交叉式法条竞合关系下的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

24、共谋射程理论与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

25、犯罪的定义对犯罪构成边界之限制。

26、违法相对性理论的崩溃。

27、论共犯关系脱离的具体认定与法律责任。

28、p2p网贷与金融刑法危机及其应对。

29、自首与立功竞合时该如何认定问题研究。

30、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性质与界限。

31、外来人口、户籍制度与刑事犯罪。

32、犯罪竞合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断。

33、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

34、刑法总则的修改与检讨。

35、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研究。

36、义务犯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37、结果的推迟发生与既遂结论的质疑。

38、非法集资行为的法律规制:理念检视与路径转换。

39、克服正当防卫判断中的“道德洁癖”

40、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理论流变与研究进路。

41、行贿受贿惩治模式的博弈分析与实践检验。

42、论我国想象竞合的规则及其限制。

43、客观归责论再批判与我国刑法过失论的完善。

44、论刑法中的精神病辩护规则。

45、刑法职业禁止令的性质及司法适用探析。

46、传统与现代:死刑改革与公众“人道”观念的转变。

47、新刑法工具主义批判与矫正。

48、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路径选择及评析。

49、论间接结果及其扩张刑罚功能之限制。

50、立法论视角下嫖宿幼女罪废除之分析。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2、亲属间的拒证特权研究。

3、刑事缺席判决制度构想。

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5、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6、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7、沉默权制度研究。

8、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研究。

9、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研究。

10、论证据裁判原则。

11、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12、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保障。

13、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制度改革。

14、试论我国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5、浅析当前我国法律援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16、刑事速裁问题探究。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概况。

二、现有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制定专门法,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缺乏系统性。

(二)法律规定宏观,现有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可操作性差。

(三)公众参与不足,政府主体之外主体权力配置匮乏。

三、完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制定适合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

(二)细化规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法律落地实施。

(三)公众参与,多权利多手段激发各主体参与热情。

赋予公众在社会生态化管理中进行参与和决策的资格,明确农民、社会组织、经济主体依法参与农业循环经济事务的主体地位,畅通意见表达、技术服务、公益诉讼渠道,为公众参与权行使提供法制并据此享有和承担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1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全面深刻剖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有法律不足,扬长避短,完善法律、细化规定、公众参与,努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的法律支撑。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2、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耀宇诉斗鱼案为例。

3、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版权问题探析——以新浪网诉凤凰网中超体育赛事直播案为例。

4、同人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以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案为例。

5、论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完善。

6、著作权延伸性团体管理制度研究。

7、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研究——兼评奇虎诉江民案。

8、我国引入局部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思考。

9、专利当然许可制度研究。

10、中国好声音商标侵权案评析。

11、王老吉加多宝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案评析。

12、我国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探析——以腾讯声音商标案为视角。

13、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14、实用艺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15、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关系探讨。

[参考资料]。

1、学术性,即指论文对法学学术理论问题具有科学的论证性;

2、理论性,即指论文运用充分占有的材料,经过严密论证将法学中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的思辩性。

3、创造性,即指论文论述的法学问题“发前人所未发”,探求法学中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或匡正通说的独创性。

4、专业性,即指法学论文对法学学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必须成果,具有供法学专家、教授、学者研讨和交流的专业性。

选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资料,有助于选定关键词,贴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题目是论文资料的高度概括、力求简括、高度浓缩。

有些大学认为,学问越深越好,选一些别人陌生的领域去研究。其实不然,论文的选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和大众关心的话题中去挖掘,引用自我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论文整体面貌和特点。

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研究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

对于自我感兴趣的选题,自我平时有所关注和积累资料,才能比较好的去掌控和把握,去潜心研究和挖掘。论文写作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又很辛苦,没有兴趣或有反感的情绪是很难顺利完成。

一篇成功的毕业论文,选题要有新意。论文中要有新观点、新看法、新见解,标题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标题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仅有这才能到达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从何处入手,怎样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异常注重的问题,因为选题的切入点恰当与否、准确与否,将直接决定毕业论文的质量。研究的重点、难点要鲜明地列出,研究资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难点明晰,创新见解要基本构成,不能让观点淹没在资料中。

一个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必须尚属学术空白,有待创新。它或者是在本领域无人播种、无人耕耘的题目,或者是没有从新的角度去论述的题目,或者属于交叉综合性、边缘性的题目。已有人撰写可是没有从新的角度去论述的题目,具体包括包括四种情景:

法律工作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实践活动,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过去没有的法律问题,今日可能会有;今日没有的问题,明天可能会出现。可是,任何一个新的法律问题的出现,都必然有它的端倪。如果能敏锐地捕捉这些端倪,法学论文的选题就能开拓出一块全新的领域。

比如有些地方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年降雨量不断减少,一刮风就到处尘土飞扬,且影响工农业正常生产,人工降雨技术应运而生。相应的法律新问题也随之产生:人工降雨时,开发商正在盖楼房,农民正在晒麦子,给他们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谁赔偿谁具有人工影响天气权权利主体应如何行使该权利其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又是什么从人工降雨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中选题进行研究,无疑是对法律研究学术空白的填补,此选题不题不仅仅会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且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已有的法律法律学术理论或研究成果反映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人们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水平,具有必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是任何真理性的认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研究视野的拓宽,某些法学理论观点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就可能有失偏颇,或显现出漏洞、疑点,甚至由真理变成谬误。研究者如果注意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就容易发现其中有意义的研究论题。把原有理论中的遗漏、破绽、谬误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或补充,或修正,或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方法去论证,便能得出新的见解、新的结论。

在法律学术研究上,许多论题是古老而又常新的,选题时只要把握住老论题的新意义,那么这种选题也值得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比如,关于商业贿赂,笼统地谈这方面的选题就比较陈旧,可是在这个老题目中仍然有具体的东西可挖掘出新的题目。如收受象牙、恐龙蛋化石,如何进行量刑象牙、恐龙蛋化石的价值如何认定这方面的选题研究既有实践意义,也不乏理论价值。

比如关于刑事和解,此刻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际操作了,如果还就其可行性进行选题,就未免过于落伍。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的视角,确定一个关于刑事和解成本收益分析的题目进行研究,这个选题不仅仅不落伍,并且还会有―定的创新,对丰富和发展刑事和解的理论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所以,法学论文的题目要有新意、有创见、有特色,从法律与其他学科交叉地带选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恩格斯就曾说过,科学在两门学科的交界处是最有前途的。

论文选题无论具有多大的应用价值或者理论价值,但如果作者力不从心,无法完成或无法圆满完成,也是不适宜的。所以,在选题时,除了研究其价值需要的必要性外,还要研究其撰写的可能性。

一方面要研究本人专长和学术素养。对于一般的法律研究者而言:要对庞大的法学理论体系都有精深的研究是不太现实的,而只能在普遍了解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法律学科领域以构成自我的研究范围或专攻领域。经过自我对某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深入钻孰悉,并且对遗留、争论的问题也较为清楚。在本人研究的领域中,存在哪些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和问题的症结是什么论争各方的代表性观点是什么现行的法律有无漏洞哪些法律制度已不适应社会需要应当进行更新哪些资料在现行法律制度中是空缺的,需要弥补当前法律领域中有哪些研究的薄弱环节及尚待开拓的领域在哪些方面仍有研究的必要和广阔的前景等等。

对这些问题,都应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头脑清醒,方向明确,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发挥对相关信息掌握的优势及自我的学术潜力和能量,研究也才能深入下去。相反,如果去搞自我不熟悉的东西,即使很有价值,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知难就退,对于虽有必须难度,但经过努力又有成功可能的选题应有知难而上的进取精神。

另一方面,要研究自我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是促使人进行某种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能引导人不辞劳苦地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以苦为乐,满腔热情地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坚持旺盛的斗志,直至完成任务到达目的。所以,兴趣爱好是论文选题必须研究的重要因素。同是研究法学的,可能有的人喜欢钻研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有的人则更关心实务性的问题;有的人喜欢钻研微观问题,而有的人则喜欢探讨宏观问题。这些兴趣上的差别,反映在法律研究及论文选题时,自然会有不一样之处。如果正视这种差异性,注意从自我平时较为有兴趣的中领域,相对于自我陌生的领域,更易于获得成功。

社会热点,是指社会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或是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的提高。选题能否急社会之所急适应社会各领域之所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作者的学术良知。撰写法学论文,不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解决社会现实中的法律实践问题。理论的力量存在于对实践的指导之中:有价值的法学论文选题,应当能够回应法律实践提出的难题,解决司法、立法实践部门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能够为其解决问题供给理论上的思路。所以,顺应社会需要是法学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选题越贴近现实社会的法律生活,其意义与价值越易于突出。

当前我国立法部门面临立法技术立法方法等很多的立法难题,司法部门也面临许多法律适用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实践上不仅仅要求法律研究者做出相应的理论回应,并且要求供给具体的解决办法。法制实践的这些迫切需要,给法律学术研究及法学论文选题既供给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也供给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有时代感,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人,是有充分的条件来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法学论题进行研究的。

比如,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日渐活跃,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法律案件明显增加,农民就土地流转问题上访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如何运用法律规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土地流转中如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等等,就能够成为法学论文中很好的选题。这些选题既有利于维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也有利于坚持农村的稳定和谐。社会热点很多,还有如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平息、突发灾害救援、生产安全等问题中都涉及相关的法律问题。从这些社会热点中选题,将会直接推动法律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从社会热点、时代呼唤中选题,要强化选题的严肃性,摒弃随意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贴合政策法规。违法违规的文章不能写;二是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好文章能陶冶情操、鞭策后进,催人奋起;三是要具有进取的社会意义。好文章气势如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高瞻远瞩、胸怀全局,或治愈社会痼疾,或培养社会新松,或强盛社会脊梁,最终影响、造就一代甚至几代人,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否则,撰写的论文就会为社会所摒弃。

不少人正是由于选题没做好,导致论文写作受影响,最终造成论文完成质量不达标。选题一旦没有做好,那么资料撰写就会进行得十分缓慢,主题不明确缺少中心思想,资料写得再精彩也于事无补,反而让导师觉得十分空洞和散乱。明白选题的要求和特性,熟知并运用好必要的技巧,才能选出适宜的题目,得以顺利开展论文资料写作。好了,笔者要说的资料就是这么多,期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得到启发,从而做好法学论文选题环节。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2、主观预备合并之诉。

3、论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

4、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探究。

5、举证妨碍问题探讨。

6、民事诉讼自认制度探究。

7、论法官释明权。

8、既判力的作用及其正当化根据。

9、论法官强制调解的原因及对策。

10、论当事人处分权的程序保障。

11、连带债务诉讼研究。

12、民事诉讼中预决事实研究。

13、论强制反诉。

14、执行参与分配制度之探析。

15、论被执行人的变更和追加。

法学类毕业论文综述范文法学类毕业论文题目及提纲

所报学校:浙江大学。

所报专业: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

复试情景:

1.浙江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复试分为笔试与面试。笔试科目为:宪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只要把复试的三本参考书目:《中国宪法》、《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复习好,一般问题不大。

2.面试主要考查本专业综合知识。复试考官们提出的专业问题,大多与他们最近的研究侧重点有关。

现身说法:

考生最好查阅最近法学界涉及宪法与行政法学的'热点问题,并关注近期的学术文章,以便对现阶段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的研究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对国内外著名法学著作还要有重点地进行涉猎,因为复试中导师们提的问题往往与之有关,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学基础与视野。复试前,最好能与所报考学校的在读研究生联系上,以便打听各位主考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并利用网上资源搜索一下导师的具体情况与研究重点。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3、我国民法典物权编占有规则立法研究。

4、论我国非常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建构。

5、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

6、论地方立法中的民间规范——以设区的市立法为例。

7、立法事实论:为刑事立法科学化探索未来。

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立法的现实基础与未来进路。

9、新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市提高立法质量探析——以河源市立法工作实践为视角。

10、我国惩治贿赂犯罪立法检讨——以积极治理主义为视角。

11、俄罗斯国际私法立法之“变”与“不变”——兼论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思路的启示。

12、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回溯及前瞻。

13、地方环境立法的困境与出路——以甘肃省地方环境立法为例。

14、论信息时代的版权立法——以追续权立法为例。

15、人大主导立法的几个重要问题。

16、人格权立法中国经验的解读与定型。

17、中国文化立法的一座丰碑——柯平教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18、完善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建议。

19、我国电子文件证据地位及效力立法研究。

20、诚信价值观融入信用立法研究。

21、税制改革与税收立法的完善——以烟叶税为例。

22、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

23、虚拟货币立法:日本经验与对中国的启示。

24、委托立法中的立法思维冲突及调和——基于第三方与立法机关的比较。

25、美国非立法性规则与立法性规则的区分标准及其启示。

26、立法目的的历史性变革——从“立法治民”传统到“立法为民”原则的确立。

27、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局限。

28、论科学立法在地方立法中的实现。

29、识别与再识别: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与立法选择。

30、从中国民法典时代特色角度谈知识产权入典立法建议。

31、我国反恐刑法立法的“预防性”面向检视。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实施已5年有余,然而今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上海地铁的逆行,再次将监督的作用推上前沿。

本文将针对该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强化监督职能、提高监督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监督法监督水平自身认识。

一、贯彻实施《监督法》的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下简称《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依法开始施行。

该法是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本级人民的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法律,该法的制定完善了我国有关监督的法律体系,使得监督过程有法可依。

其实施是国家对人民利益的有力保障,对于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监督法所规范的,不仅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行使监督职权,还包括“一府两院”如何履行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义务。

五年来,《监督法》的颁布和实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有效推进了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固定了一些社会认可的好的做法与经验,监督程序更加规范、情况更加透明、监督重点更加突出,监督方式更加完善等。

可以说,《监督法》实施的每一步都是党和政府社会管理事务中的重点,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保驾护航。

二、《监督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法律的实施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且法律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法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随着信息的传递、各种阻力的影响,其威信和作用被削弱。

笔者认为,在《监督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监督认识尚需提高。

自《监督法》颁布以来,人们对人大监督职能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无论对于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而言,真正从国家政治制度的角度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大监督权的却很有限,普遍存在着监督意识薄弱的问题。

首先,地方监督缺乏明确性,监督对象发生偏离。

对事的监督多,而对人的监督力度缺乏。

这种“对事不对人”的监督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导致工作处于重重包围之下,而个人行为却游离于《监督法》之外,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其次,地方人大以事后监督为主,严重缺乏事前监督。

“事后严格监督,事前忽视监督”现象突出,从而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事故发生以后,监督成了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监督更是如此,事后监督的“杀鸡儆猴”成本高,且效果不明显,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效率。

再次,一些被监督者缺乏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观念,在思想上抵触,在行为上规避。

有的认为人大监督是例行公事,对其开展的监督活动不屑一顾;有的认为监督就是挑刺,是对其工作的否定,对人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听之任之,对专项工作报告回避问题,办理人大提出的审议意见敷衍了事;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向人大汇报工作时主要负责人不到场,人大评议其工作借故不参加的现象。

(二)自身建设尚需完善。

监督法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法律,怎样确保监督法的有效执行是重要前提条件。

地方《监督法》的执行力度在于地方人大。

地方人大有监督权、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

宪法所设定的这些职权充分体现了地方人大作为地方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权威地位,提高了地方人大在中国地方政治活动中的影响力,然而地方人大的监督与法律的要求差距较大。

地方人大一般以临时组织为主,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临时组织的成员往往是非专业的,在素质上不适应人大监督工作的需要,因为在地方人大的选举中,往往只考虑政治素质、代表阶层,而常忽视其参政议政能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重要的违法审查过程中,既没有专门的审查机构,也没有明确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这就导致了监督的作用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监督法的建设、完善和实施需要有高标准、严要求的机构,其执行也需要有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力、有力度、有影响。

(三)监督体制尚需理顺。

《监督法》第32条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做出的司法解释的监督职权,同时还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具体审查司法解释的法律程序。

可见,地方人大是地方公民代表参政、议政、监政的权力机构,但监督法的具体法规以及决议的执行却需要“一府两院”的配合,地方人大并没有实际的直接强制执行权。

法律的执行如果缺少强度,就如同白纸空文,势必不利于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监督法》建立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公开行使制度,然而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地方人大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却受到地方“一府两院”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大虽为法律制定的地方最高权力机构,但地方党委并不受监督;(2)地方甚至出现反其道而行的现象,即党委监督人大,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这种突出的矛盾导致不良监督现象的出现,使人大行使监督权遇到了严重的阻力。

如在现行的体制中,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的一把手通常也是地方同级党委的第一副书记,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既不是同级党委的副书记,也不是常委,排在政府一把手之后;且如果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由当地党委书记兼任,还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

因此,人大常委会如果要监督政府的工作,从现实的工作角度有些理不直、气不壮,甚至还有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的境况,与其监督不了,还不如不去得罪人。

于是在各级人大的监督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人大监督工作讲成绩的多,提问题的少;表扬的多,批评的少;肯定的多,挑刺的少;有时谈到问题也是避重就轻,或者干脆把问题说成是提希望,绕道而行。

正如当今社会上群众戏说的“党委搭台,政府唱戏,人大鼓掌,政协看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监督认识,强化监督职能。

首先,地方人大要提高自身的认识。

宪法和法律赋予其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并对监督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地方人大常委会有必要、也有义务加强监督工作,要有充分的自信和胆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监督;要充分运用评议、调查、视察以及质询、罢免和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要加强责任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和不敢碰硬的思想,而没有必要时刻考虑党委的意见、意图、是否越权等,要认识到监督是法定权力与法定义务,切实履行监督指责才是对党的意志的最好贯彻,而如果不监督,就是失职、渎职,甚至是对人民群众和对社会的犯罪。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成员要切实担负起监督这一神圣职责,不断促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其次,“一府两院”也需要强化对人大监督的认识。

不但要认识到人大的监督职能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体现,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构成,而且要认真学习《宪法》《监督法》等有关人大监督职权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主动配合人大的监督工作,形成良性互动,使监督成为一种自然和习惯,公正司法、依法行政。

(二)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水平。

监督的不完善,一方面是上述监督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较重、传统政治心理习惯依然存在,成为阻碍人大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水平。

第一,重视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从思想上为监督制度的创新扫除障碍。

第二,监督应突出重点。

坚持共同享有的原则,要把老百姓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和焦点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切实做到工作安排有重点、活动开展有重点、执法检查有重点、调查视察有重点,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对监督各尽其能的和谐相处局面。

第三,强化公民的法治思想,使人民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增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群众自觉行使监督权,逐步形成全民监督意识,使监督权实现由高层化向文化性、民众性、民主性管理的转变。

营造有利于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对财政计划和预、决算的监督。

财政是进行各项事业和计划的基础,笔者认为人大工作要做好监督工作,必须认真把好财政监督这一关键点,从而提高有效监督。

监督法第三章规定的“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这项工作内容早就列入了人大监督的范畴并在实施,但这些监督到目前为止,都有程式化的倾向。

如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就有相关的专门议程,定期召开的常委会也有相关的议题安排。

譬如对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审查,可以说,一次人代会开下来,代表们虽听了相关工作报告,但对财政的钱怎么花的,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几个代表真正清楚,因为报告的内容十分粗略,但鲜有不通过的例子,这样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审查、监督的作用。

因此,在财政监督中,需要加强《监督法》中的计划和预算监督,提高监督措施的强硬性,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报总账与查细账的关系、原则审查和绩效审查的关系、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和审计审查的关系。

对不执行预算方案和不配合接受监督的,果断先立案,后处理。

只有这样,《监督法》才能得到全面实施,才能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使党和政府在执政过程中真正做到知法、守法,减少腐朽,才能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再迈出更为坚定的一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范文推荐
  • 02-22 幼儿园中班收获和体会(优质15篇)
    幼儿园中班的家长需要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近年来,幼儿园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多。
  • 02-22 小学英语写作课件大全(21篇)
    英语学习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还能拓展国际视野。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学生的英语总结范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出发,展示了不同
  • 02-22 最新国庆节讲话案例(优秀19篇)
    国庆节是一个庄重而喜庆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关于国庆节的好文。当国旗炽焰般的身影与天际晨光彤红的胸膛融成
  • 02-22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热门16篇)
    职业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工作,还涉及到个人生活、学习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于职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策略的规划和安排,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
  • 02-22 服装销售人员专业问题总结(热门23篇)
    不同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特征也会对服装的选择和穿着方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范文中的案例涵盖了不同场合的服装选择,以及对时尚元素、流行趋
  • 02-22 扶贫新兵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巩固和提炼,也是对自己思考和成长过程的记录。这里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我
  • 02-22 我的母亲初二大全(20篇)
    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好词好句,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悄悄的长大。不知什么时候,我
  • 02-22 开学的第一课心得体会(热门22篇)
    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心得,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式。学生开学的第一课是引领学生进入
  • 02-22 秋季开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书(精选22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
  • 02-22 最新大班上学期开学寄语范文(16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大家可以参考借鉴一下。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愉快的寒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